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文-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

论文-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

论文-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
论文-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

(郭睿睿)

当今中国文化发展迅猛,对外,文化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对内,文化的凝聚力显著增强。在新时期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如何建设和谐文化?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是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必须认真研究和回答的问题,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是本论文立论的出发点。

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的内涵

(一)文化的内涵

文化的含义是丰富的。就其本质而言,文化也就是人化,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人化的过程,也是文化的过程。就其构成形态而言,包括三个层次:一是物质层面的文化,即通过人们改造自然界的活动及其成果来体现的人类文化。它构成文化的物质载体,是文化中最为活跃和易变的因素。二是制度层面的文化,它是通过人们改造社会的活动及其成果来体现的人类文化,主要包

括社会的法律、制度和体制等内容。它比物质层面的文化具有稳定性。三是精神层面的文化,它是通过人们在改造自身的活动及其成果来体现的人类文化,主要包括思想理论、科学文化,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情操、审美情趣、心理状态等内容。文化赐予了我们民族卓越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使我们面对磨难而能迎难而上、遭遇挫折而能越挫越勇。文化盘根错节地扎在我们的心里,我们则悄无声息地溶化在文化之中。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2007年,胡锦涛总书记在"6·25"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代中国的精神旗帜,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基础,是形成全社会

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的精神动力,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和基本道德规范等方面规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方向、性质、目的、任务、内容、动力、要求和标准,从而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

二、全面、深刻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一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其正确性的、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历史必然性的科学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指导思想。它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南。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现阶段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当代中国的主要内容和表现形式。三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

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勇争先的时代精神,已熔铸于我们的民族意识、民族品格和民族气质之中,成为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价值取向。四是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根本要求,鲜明地指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坚持和倡导什么、反对和抵制什么,为国民判断行为好坏、作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行为准则。它既有先进性导向,又有广泛性要求,是引领社会风尚的旗帜和规范,有利于形成维系社会和谐的人际关系、道德风尚和先进文化。

(二)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习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三)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要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带头学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众、带动群众。要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要润物细无声,运用各类文化形式,生动具体地表

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高质量高水平的作品形象地告诉人们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什么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要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健全各行各业规章制度,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等行为准则,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要建立和规范一些礼仪制度,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传播主流价值,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吸引群众广泛参与,推动人们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要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三、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项根本任务抓紧抓好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党立足推进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从适应国内国际大局深刻变化看,我国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在前所未有的改革、发展和开放进程中,各种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纷繁复杂。国际敌对势力正在加紧对我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图谋,思想文化领域是他们长期渗透的重点领域。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迫切需要我们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扩大主流价值观念的影响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看,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解决好价值体系问题,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在全社会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整合社会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的能力,掌握价值观念领域的主动权、主导权、话语权,引导人们坚定不移地走中国道路。

从提升民族和人民的精神境界看,核心价值观是精神支柱,是行动向导,对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建设民族精神家园,具有基础性、决定性作用。一个人、一个民族能不能把握好自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发展起来的当代中国,更加向往美好的精神生活,更加需要强大的价值支撑。要振奋起人们的精气神、增强全民族的精神纽带,必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就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国精神。

从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看,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稳定器,构建具有强大凝聚力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有广泛的价值共识和共同的价值追求。这就要求我们持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力量。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广泛进行宣传、深入研究阐释,使之家喻户晓、众人皆知。必须全面系统、分层面、有重点地开展宣传教育,加强分类设计,梳理出各个阶段、各个领域的工作重点,一步一步

地向前推进,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垒石成峰、功到渠成,引导人们不断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融化在心灵里、体现在行为中。

《社会文化建设论文》word版

论加强和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摘要:文化是国家的根脉,加强文化建设能够增强国家的凝聚力,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在当今社会中,社会主义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阐述了加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现象、意义、方式,论证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得出了加强和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文化建设社会主义重要性 一、加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现象 1、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容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方面。 思想道德建设,解决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教育和科学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民族素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作用。 2、加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现象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所以国家和人民都积极从各个方面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二、加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原因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相互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违反社会历史发展趋势的落后的、错误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是全面实施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客观需要,是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现实需要,所以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由社会发展决定的必经过程,也只有加强文化建设才能顺应社会的发展。 2、意识形态能动的反作用 意识形态能动的反作用集中体现在意识形态维护或批判现实社会、调控社会和人的活动这两大功能上。由于每一社会形态中往往存在着反映新、旧和现实社会的三种意识形态,各种意识形态之间不可避免地要展开斗争。由于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这种意识形态的斗争必然是长期的、复杂的。用先进的意识形态武装、感染、教育和引导人,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所以要加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映经济基础,并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就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基础,而社会主义发展就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上层建筑。只有加强文化建设,人们才能正确思想,加强教育,培养更多有能力的人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贡献。而社会发展也能对社会文主义文化产生积极作用。所以要加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三、加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方式 1、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

文化强国论文

文化强国,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文化本身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因此,文化既具有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又具有时代特征。在历史性意义上,中国文化既包括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包括中国文化传统发生剧烈演变的近代文化与现代文化。中国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中华文化流传年代久远,地域甚广,以文化圈概念亦被称为“汉文化圈”。中国文化不但对韩国、日本,对东南亚、南亚一些国家如菲律宾、新加坡、越南等国家和地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郑和七下西洋更是加深了这种影响。由此形成了世所公认的以中国文化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随着中国国力的强盛,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世界各国包括亚洲、欧洲在内的一些国家都对中国文化给予了高度的认同和重视。 文化的终极价值是一种真、善、美的崇高境界,也是一定主体对文化终极价值即崇高境界的追寻。这种追求崇高的理想,献身美好的事业,完善高尚的人格,实际上是一种养智、养德、养神、养气,也被视为社会、人生的最大的意义和最高价值。从人类社会的整个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惟有与社会发展规律相一致并推动着社会发展的普遍利益才是真正的善。在审美活动中,惟有能够创造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产品,去美化生活、美化心灵、美化社会,并在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对人改造世界的能动的智慧、才能和力量的现实的肯定,才可能是“美”的。自然美、人工美、心灵美、社会美都是文化美的表现形式。不论是人追求真善美,还是文化追求真善美,都要给生活增添亮色,使社会焕发光彩,让精神得以提升,促人性更臻完美。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实现这一重大战略目标,必须把握文化发展规律、增强文化建设本领,抓好几个关键环节。文化强国,就是我们党把文化自强建立在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之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宏伟目标和战略部署。文化强国不仅是思想精神意义上的文化强国,也是经济社会意义上的文化强国,其目的是让人民群众既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 在历史上我国曾经是一个文化强国,我国的价值观念、制度文明和艺术文化等对周边国家乃至全世界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当今世界,衡量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一个国家的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特别是其价值理念、发展道路、国民素质、国家形象等能不能在国际上有竞争力,能不能赢得更多的国际认同,能不能占领世界文化高地。因此,我们需要着力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深入把握文化交流规律,进一步加强对外宣传和文化交流,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我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大学生作为社会上最富有朝气、创造性和生命力的群体,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影响着社会民众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在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不仅要求当代大学生要具有先进的思想理念和较高的道德素质,要不断地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以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据统计高校的图书馆借阅榜上的借阅最多的也是金庸的武侠小说和侦探小说,或者现在,在各种电视剧热播时,也是这些剧本的借阅数量最多。并不是借阅量可以代表大学

论文:浅谈班级文化建设

论文:浅谈班级文化建设

浅谈班级文化建设 论文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 众所周知,一个企业有企业文化,一个学校有校园文化。班级作为教育学生的最前沿阵地,更应该有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建设既是一种文化氛围的创建,又是对被教育者心灵的塑造。因此,班级文化建设应以提高班级生活质量(身心愉悦,内心充实,具有成就感)、幸福指数为出发点,全员参与,分工协作,共创共享,高举民主、平等、以人为本的大旗,提倡学生自律、自治,有成本意识、效率意识、经营意识,在有序、务实、高效、和谐、创新上做文章。在班级管理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充分利用励志语,唱响班级文化主旋律。 几年来通过教育实践,我认为充分利用“励志语”既可以融洽师生关系,陶冶学生情操,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强学生自信心和感恩意识。 所谓“励志语”,我觉得没必要界定确切的含义,只要是积极向上、温暖健康的言辞均可以称得上是“励志语”,用积极的语言催人上进,用温暖的话语暖人心脾。师生生活在洋溢着“励志语”的环境中,耳濡目染,心态便会变得积极,从而远离假恶丑,走向真善美。 (一)、教室励志语。让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开中说话,每一件物品都发挥积极的教育作用,教学论文不仅为学生创设温馨和谐的学习场所,而且让教室成为学生心灵的港湾。 1、班规。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学生拟定出班规,时时提醒自

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潜能是无法估量的。因此,在教室的墙壁上,悬挂学生的名言,是学生发自内心的感受,句句激励着学生自己。这种做法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如:精彩课堂,由我展现;快乐人生,由我把握。宁可充实过一天,不愿茫然活一生。三天改变态度,三月改变成绩,三年改变人生。人生:昨天是过去,今天是转折,明天是辉煌。展示自我风采,成就天生我才。积极、踊跃、敢于创新就是成功的最好办法。 鼓励学生写“道德长跑日记”。写日记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又可以和老师相互沟通,学生有心理话,对老师和同学有啥看法,都可以通过日记反映给班主任,使老师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给他们以指导。因此,不管再忙,我都坚持阅读学生的周记,并简要给以评语。这样对同学中间许多小事不用到学生中了解、调查,通过日记就能及时准确地掌握,便于掌握班级动态,及时采取措施,把学生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会计毕业论文另外,在写日记的同时,学生也出了不少新思潮,好动向,奇点子,妙建议等。 二.以学习为主线,以班级的凝聚力为轴心,组织各种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内外生活,促进班集体文化活动的深化。 班级文化建设的形式仅仅是文化建设的一个开端,要建设一个有机的班集体,必须有丰富的文化建设内容,去深刻文化建设的内涵。 作为学生,谈到文化内涵,似乎太深刻了一点;但是,丰富的课

论文篇-中小企业文化建设-论文

目录 一、企业文化概述 (2) (一)企业文化的定义 (2) (二)企业文化的重要作用 (3) 二、我国中小企业文化的现状 (4) (一)无企业文化管理 (4) (二)企业文化照搬模式化 (5) (三)企业文化引进式 (5) 三、如何创建切实有效的企业文化 (6) (一)完善企业管理制度 (7) (二)完善企业文化核心内容 (7) (三)完善企业文化体系 (8) (四)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9) (五)建立企业文化宣传平台 (10)

中小企业文化建设 有人曾说:体力是农业社会的核心竞争力,资本是工业社会的核心竞争力,智力是信息社会的核心竞争力,文化是现代社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不仅是培育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说,个性化的企业文 化本身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为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的竞争,就是文化的竞争。有此可以看出企业文化的重要作用,在我国大的企业中很多领导层重视,企业文化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在我国众多的中小企业中,很多人对企业文化不太理解,认为自己的企业规模不需要那些虚的东西,凭自己制定的多种规章制度就能很好的管理好企业,根据这种现象我们应该怎样理解企业文化,怎样建立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在中小企业中的作用有多大?对企业的发展能不能启到什么作用,我们对此问题一一分析: 一、企业文化概述 (一)企业文化的定义 首先我们要对企业文化有一个定义,纵观国内外的学者给企业文化下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定义侧重或着眼点各有不同,对企业文化的定义也不同,但万变不离其宗,在对企业文化的理解上,他们都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中形成的文化观念、历史传统、共同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企业的意识形态,是企业与职工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共同培育形成的共同价值观体系及其表现形式的总和。是以人为中心,以文化引导为手段,以激发职工的自觉行为为目的的一种企业经营管理思想。企业文化的根本任务, 是重视人、相信人、理解人、发动人、引导人、教育人、培养人和塑造人。它就好像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常常在自觉和不自觉中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完整版毕业论文】毛概论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概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反映先进生产力发展规律及其成果的文化,是源于人民大众实践又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文化,是继承人类优秀精神成果的文化,具有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五大报告作了十分明确而简洁的概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一)思想道德建设 思想道德建设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决定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思想道德建设的任务是: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伦理道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 社会主义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所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现代化建设的智力支持问题。教育发达、科学昌明、文化繁荣既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条件。 发展教育事业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教育作为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重点,如果得不到应有的发展,不仅经济建设没有后劲,精神文明建设也不可能搞好。 科学是推动历史进步的革命力量。作为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不仅是推动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而且是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其发展程度本身直接就是精神文明发展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因此,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必须大力推进科学技术的进步。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坚持唯物史观的重要表现。文化发展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科学技术的创新和转化形成新的生产力;通过思

大学生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大学生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中国文niu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发展奠定了我国文化的深度与精度,无论如何,都就是无可替代,不可比拟的。但就是,不可否认,我国的niu文化正在流失,我们的文化正在被她国文化所影响,甚至替代。当然,文化的发展必定要有文化的多元性,要想成为文化强国,吸收她国文化就是一定的。但就是,我们现在已经不就是吸收,而就是被同化。久而久之,我国的本土文化将逐渐消失,外国文化成为我国文化的主宰,这将就是十分可怕的局面。不要说成为文niu化强国,不成为文化奴隶已经很不错。那么, 为了避免这种状况,把我国建设成文化强国,应该怎么做呢? 未来的中国就是年轻一代的中国,作为国家未来主人,就应该从大学生开始, 为建设文化强国做贡献。 第一,就就是要树立正确的理想。理想,就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niu对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就是人们的政治立场与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理想具有可能性、时代性等特征。崇高的理想信念能够引导大学生niu做什么人, 崇高的理想能够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 崇高的理想信念能够指引大学生为什么学。苏格拉底曾说:世界上最快乐的事,niu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有了理想,有了快乐,那么为建设文化强国做贡献的信念越niu强。而且理想信念就是激励人们迎接挑战、克服困难的精神支柱与强大力量,理想信念越坚定,克服困难的勇

气与意志就越niu坚定。不言而明,在建设文化强国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与挫折, 这就需要坚定理想信念,培养克服困难与应niu对挑战的坚强意志。而我们要做的就就是树立投身文化强国建设之中的志向,争做一名文化创新niu,充满激情,信念坚定的优秀实践者。以前总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 ,而今我也引用一下稍微改变“文化强则国可强,文化弱则国必弱”。正所niu谓“国以才兴,业以才旺”。当今时代,人才很重要,但人才就是自己打拼出来的,要打拼首niu要的任务局势先树立目标,无目标无以成才。可见,树立正确的目标就是非常重要的。大学生要想为中国建设文化强国做贡献,首先就要有这个理想,没有想法,没有理想,接下来就什么做不成。 第二,我们需正确niu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明确实践就是学习知识理论的目的。有了理想,有了理论,接下来就就是实践。要加强实践性环节,我们的能力只有在实践中,在解决具体问题中形成与提高。能力提niu高,然后会做的更好,为文化强国建设做出更多的贡献。而作为大学生,社会的主要成员之一,就是未来社会发展的支柱与栋梁,同时就是文化建设的主体。我们除了要树立崇高的理想,学习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更加具体的,我们首先就要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自己的人文精神,学会做人,学会niu做事。然后不断增强对党的信念与认同感, 与人民的亲切感与对社会的责任感。然后提升个人的文化品niu 味,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在文化选择上应选择内容积极,反映崇

毛概文化强国论文

文化强国 ——提升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内容摘要】文化强国,对于每一个中国企业和个人来说,都将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它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国民生活质量全面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文化强国”长远战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研究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升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在建设文化强国的进程中,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两翼,不可或缺、不可偏废。 【关键词】建设文化强国,文化软实力,文化产业竞争力,文化创新文化是民族血脉中生生不息地流淌着的血液,始终是民族生存繁衍和国家繁荣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命之源。文化强国战略从大的层面讲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通过创新与创造进一步解放文化生产力;从小的层面讲得看我们是否有叫得响的文化作品、我们的创意产业是否位于世界前列、我们的文化理念与价值观能否输出海外。 身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如何着手去推动文化强国的建设呢? 首先要了解文化强国的意义。只有完全地理解了文化强国的意义之所在,我们才能够更正确的、更积极的去为他出力。文化强国的意义到底有哪些呢?第一,建设文化强国,形成民族的强大凝聚力。一个民族国家若一盘散沙,没有凝聚力,绝对不是一个强国。一个多元的社会已经呈现在我们面前,这种多元性不仅表现在利益上,而且表现在思想上。所以,中国的思想文化出现了多样性、选择性、多变性等一系列新特点。在这种情况下,怎样使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增强,这是我们现在碰到的一个难题,也是我们需要解决的课题。我认为,要建设文化强国,首先就是要通过文化来整合整个社会,以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第二,建设文化强国,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很快,但是新阶段有许多难关需要我们去攻克,有许多社会矛盾需要我们去化解。这个时候尤其需要一种精神的动力和智力的支持。所以,全会提出建设文化强国,就是要用文化来更好地为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第三,建设文化强国,是要在全世界面前树立一种全新的形象,增强我们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文

目录 论文摘要 (2)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含义 (3) 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 (3) (一)思想道德建设 (4) (二)社会主义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4) 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意义 (5) (一)理论意义 (5) (二)实践意义 (5) 四、如何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6) 参考文献 (8) 摘要 社会主义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是全面实施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是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需要。建设什么样的文化,坚持什么样的文化前进方向,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和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面对各种思想文化互相交织、互相激荡的复杂局面,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势在必行。 关键词:文化建设、社会主义、重要性。 今年十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并将加强文化建设列入十二五规划的重要篇幅,充分说明:文化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至关重要。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也充分表明,没有先进的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创造精神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本文也将浅谈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含义

浅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浅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摘要】:大学校园文化的构建和创新是新时代大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核心因素,大学校园文化作为整个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它涵盖了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等四个层面的文化范畴。健康、向上、丰富、有序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个性品格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传播先进文化,陶冶师生情操,凝炼优良校风,创设育人环境的有效途径。大学校园文化的构建应遵循整体性、正确性、创新性、开放性和全员性等原则。只有理念先行,培育践行校园文化之魂;构建合力,健全大学校园文化的微观基础,并且重在理念、机制和内容创新,才能创建与时俱进的大学校园文化。【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特征;现状;思考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教育改革的不断深人,高校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转型期。这一时期的校园文化,出现了新的特点和趋势。校园文化建设出现了挑战和机遇并存的局面。一方面,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校园文化环境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障。国家扩大招生规模、联合办学、私人投资办学等一系列重大举措,有利于高校管理者开阔眼界、活跃思想、开拓创新,为校园物质文化的建设提供保证。通过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为受教育者提供德、智、体、美等全方位的物质条件。这无疑加速了校园文化发展的机遇。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发展,也给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矛盾和新的问题,这必然对高校的办学规模,办学质量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 一、校园文化的含义及特征 (一)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 大学校园文化是学校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是在学校这一特定的文化氛围里,以广大师生为主体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及其承载这些财富的规章制度、实践活动和物质形态的总和。校园文化作为社会亚文化现象,是指课堂教学以外,以校园为活动背景,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以广大师生为主体共同参与的一种校园文化氛围。它包括校容校貌、校风学风等文化环境和校园内举办的各种政治性、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和艺术性等系列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广大师生共同的思想行为、价值取向、以及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校内交往的人际关系等。所谓校园文化建设,就是学校领导者有意识的培育优良的校园文化因素、克服不良的校

上海大众的企业文化建设

论上海大众的企业文化建设 倪晓明 目录 1 导论 2 2 企业文化的内涵 3 2.1 文化的精神含义 4 2.2 文化的制度含义 5 2.3 文化的物质含义 5 3 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地位与作用 6 3.1 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6 3.2 企业文化对整合后的上海大众的重要性 7 4 上海大众的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8 4.1 上海大众企业文化建设现状 8 4.2 上海大众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9 5 上海大众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战略 9 5.1 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一个不断积累、整合和创新的过程 9 5.2 加强对跨国公司成功经验的研究分析 10 6 建设具有上海大众特色的企业文化 11 6.1 建设上海大众卓越文化体系 12 6.2 创立核心价值观——追求卓越,永争第一 12

1 导论 成立于1985年的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现代化轿车生产基地。作为中国轿车行业的领跑者,上海大众始终坚持以先进文化力促进经济发展力的管理理念,融合德国大众精益求精的汽车文化和中国汽车人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在企业取得骄人业绩的同时,形成了“具有上海大众特色的企业文化”。 上海大众企业文化的形成发展适应企业各阶段的发展趋势和战略思想,是一个不断积累、整合和创新的过程。从合资初期以“热情、高效、律己、自信”的上海大众人精神风貌为重点的“人本文化”,发展到以市场为导向的“大众蓝、大众厂、大众人、大众车”的“大众文化”,直至在上海大众新一轮发展的宏伟蓝图下,我们形成了以“追求卓越、永争第一”为核心价值观的企业文化体系。在20年的企业发展历程中,上海大众的企业文化始终发挥着引领、凝聚、鼓舞、激励的精神支撑和文化渗透作用,在思想领域成为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 新一轮发展下的上海大众企业文化体系明确了“在质量、服务、适 应性、成本、技术方面具有国际竞争力,在中国汽车制造领域保持领先 地位”的企业愿景和“支持社会的机动性,保护生态环境,确保企业的 成功,突出“追求卓越、永争第一”核心价值观,这一理念贯穿上海大 众的发展历程,强调对现状永不满足,力争做得最好,这是上海大众求 新求变、不断超越、持续改进、保持活力的信心和动力;形成了“客户 导向、追求卓越、创造价值、变革创新、尊重与合作、勇担责任、持续 发展、恪守诚信”八项价值观。 上海大众积极致力于企业文化的推进工作,建立高效的企业文化推 进工作组、实施根植于公司实际情况的广泛调研,开展循序渐进的宣传 和培训,借助多种形式的推进手段,融入企业管理机制,使文化导向和 行为落实形成强大的合力,为企业经济目标的实现提供切实的精神保障。 关键词 企业文化上海大众卓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文

目录 论文摘 要 ,,,,,,,,,,,,,,,,,,,,,,,,,,,,,, 2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含义 ,,,,,,,,,,,,,,,,,,,, 3 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 ,,, 3 (一)思想道德建 设 ,,,,,,,,,,,,,,,,,,,,,,,,,, 4 (二)社会主义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 4 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意义,,,,,,,,,,,,,, ,,,, 5 (一)理论意 义 ,,,,,,,,,,,,,,,,,,,,,,,,,,,, 5 (二)实践意 义 ,,,,,,,,,,,,,,,,,,,,,,,,,,,, 5 四、如何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 6 参考文 献 ,,,,,,,,,,,,,,,,,,,,,,,,,,,,,,, 8

1

摘要 社会主义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是全面实施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是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需要。建设什么样的文化,坚持什么样的文化 前进方向,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和实 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面对各种思想文化互相交织、互相激荡的复杂局面,如何建设中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势在必行。 关键词:文化建设、社会主义、重要性。 2

今年十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关于深化文化体 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并将加强文化建设列入十二五规划的重要篇幅,充分说明:文化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至关重要。人类文明进步 的历史也充分表明,没有先进的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 全民族创造精神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当 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 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本文也将浅谈如何加强 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含义 狭义的文化是指作为观念形态的,与政治、经济并列的,有关人类社会生活的思想理论、道 德风尚、文学艺术、教育和科学等精神方面的内容。先进文化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方向、体现先 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反应时代进步潮流的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反映先进生产力发展规律及其成果的文化,是源于人民大众实践又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文化,是继承人类优秀精神成果的文化,具有科学性、时代 性和民族性。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五大报告作了十分明确而简洁的 概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 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是面对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综合国力剧烈竞争,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面对中国国民素质和 人才资源开发的现状,面对小康社会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面对中国 40 多年特别是近 20 年来文化建设的经验教训而提出的科学概念。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 3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论文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论文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摘要:文化是民族血脉中生生不息地流淌着的血液,始终是民族生存繁衍和国家繁荣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命之源。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学习、领会和掌握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这一指导性文件,落实全会关于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各项举措,对于我国整个现代化大局和中华民族复兴大业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指导和部署文化体制改革,是这次全会的一个亮点。应该讲,现在是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时候了。 关键词:文化体制改革,文化软实力,小康社会,精神家园,思想文化,综合国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文化强国。 文化是政治。文化反映政治,服务政治。对文化的态度,就是对科学发展观的态度,对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态度,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态度。抓不抓文化建设,直接关系到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和落实,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实现和满足。 文化是形象。改革开放以来,很多地方一心一意打造文化名片、文化品牌,塑造和传播本地形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比如潍坊的风筝节、哈尔滨的冰雕、昆明的世博园、海南的国际椰子节等等。从历史上看,没有文化就是野蛮和蒙昧,没有文化的人是自然人而不是社会人,没有文化的地区是没有开化的地区。所以,衡量是不是落后,经济是一个指标,文化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指标。 文化是环境。文化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活环境,是子孙后代的成长环境,也是人才和资本的吸引环境,是投资环境、旅游环境等等,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一个村庄、工厂、社区、城市,文化氛围浓厚,文明素质和道德水平高,人们就会如沐春风、心情舒畅、精神振奋,党和政府的工作也是如鱼得水。

坚定文化自信 建设文化强国

2017·10 世纪桥B R I D G E O F C E N T U R Y 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 梁贞 (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摘要】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坚 定文化自信有利于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凝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力量,有利于阐释好中国特色、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不断完善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文化强国。 【关键词】文化;文化自信;中华文化【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7)010-0043-02 【收稿日期】2017-06-28 【作者简介】梁贞(1981-),女,黑龙江哈尔滨人,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社会与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 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文化自信是提出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之后的“第四个自信”,是支撑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础,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一、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一)有利于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基础是文化,文化不自信就不会有价值观的自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基,但当前各种错误社会思潮纷杂,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等思潮不断渗透,扰乱人们的视听,十分具有欺骗性和迷惑性,如果我们没有坚定的文化自信,就会导致个人方向迷失、产生自我怀疑,继续发展会导致国民精神信仰坍塌。 (二)有利于凝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有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勇气,我们就能毫无畏惧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就能坚定不移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文化具有凝心聚力的强大作用,是人们增进思想认同的基础。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历程,没有一帆风顺,更是经历了战争的洗礼,遇到了无数的艰难困苦,但中华儿女都坚强的挺过来了,因为我们拥有强大的精神支撑——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当今社会文化思潮纷杂多元,外来文化思潮冲击搅扰 人们的思想,迫切需要发挥文化的重要作用,统一不同社会群体的思想和行动,凝聚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力量。 (三)有利于阐释好中国特色冯友兰先生曾说过:“盖举世列强,虽新而不古;希腊罗马,有古而无今,惟我国家,亘古亘今。”翻开世界文明史,唯独中华文化是没有中断的文明,我们有必要去传承去发展。另外,我国的快速发展与变化情况和国外对我国的认知还存在极大差距,很多人对我国的认知还停留在文明古国上,认为我国没有吸引人的文化。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不乏生动的故事,关键要有讲好故事的能力。”我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心,但一些国家对我们还不够了解,对我国的认知存在偏颇,甚至妖魔化我国,这就需要我们积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让世界真正了解高速发展中的中国。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示中国的良好形象就必须坚定好文化自信这个关键基础。 二、坚定文化自信面临的挑战(一)扭曲的价值观在我国社会中,扭曲的价值观自古以来就有,从我们常见的成语中,便可知一二,如“升官发财”“封妻荫子”“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等。我国是人情社会,国人讲究的是情义,遇到事情喜欢找个熟人,可谓是熟门熟路好办事,过去是有理走遍天下,现在更多表现为有理也到处找人,不找个熟人,不通融一下就办不成事。社会上种种“不打点就办不成事”的乱象背后,扭曲的价值观正是幕后推手。我们两千多年封建史,使得“官本位”“笑贫不笑贪”诸如此类的封建思想文化仍然左右着一些人的观念,形成彼此心照不宣的“潜规则”。这种“潜规则”的盛行,就会引起价值观扭曲,影响我国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43

[浅谈,校园文化,建设,其他论文文档]浅谈校园文化建设及育人功能

浅谈校园文化建设及育人功能 ” 校园文化是学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及由课余文化、舆论文化、人际关系等组成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表层结构,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中层结构,精神文化则是校园文化的深层结构。?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以期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本文就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方法及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谈点看法。? 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是由社会环境及学校性质所决定。当今社会纷繁复杂,存在不少消极因素和腐败现象。社会文化也是绚丽多姿、雅俗并存,包括许多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负面文化。尽管各级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但是在短期内优化社会大环境是不可能的。而学校不但是学习文化知识的场所,更重要的是育人的阵地,它担负着培育一代“四有”新人的历史重任,因此校园文化不容许杂乱纷呈。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办学目的和培养目标优化校园文化,创造一个优良的育人小环境,以抵制社会负面文化的冲击,并对社会大环境施加积极影响。? 二是由教育对象及环境的育人作用所决定。在学校接受教育的青少年学生,生理、心理尚未成熟,可塑性大,模仿性强,辨析能力差,很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近朱者亦,近墨者黑”,没有良好的教育环境,容易将学生引向歧路。作为育人阵地的学校理应创造一种适合学生健康成长的外部环境。? 三是由学校办学水平的现状所决定。自从提出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方针后,各级政府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一些地方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也有的学校只重视物质文化的建设而忽视精神文化的建设;只注重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只注重思想认识的灌输和道德行为的强化而忽视间接情景的暗示。但人的思想和某些品质是不能靠单纯的知识传授来养成的,要借助道德环境长期的细腻的熏陶,只有在这种环境下培养起来的品质结构才具有稳定性,才能经受住外界环境的刺激。这也要求我们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 四是由教育“三个面向”指导思想及教育改革趋势所决定。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基础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最紧迫的任务就是要转向素质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一个根本问题,是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走向。素质教育的内容包括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让学生主动发展,这同样要求我们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和方法?

论文正文、参考文献--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内容摘要:80年代中期在我国兴起的企业文化热,既与国外企业文化理论的传播,触发直接相关,同时又是在改革开放条件下,我国企业管理及整个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并随着改革实践的逐步深化而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企业生存发展至关重要。中国企业能否不断长大成为世界级企业,与企业文化建设有着密切关系。 一、新形势下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 (1)企业文化的背景 首先,我们的企业是社会主义企业,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了职工是国家和企业的主人,而人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因此,我们应当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始终把劳动者视为生产经营的主体,自觉地培养和弘扬企业文化,这样才能增强对职工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激励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促进社会主义企业的不断繁荣和发展。新形势下的企业发展,人的因素尤为重要。所以,能够凝聚人的力量的企业文化在市场经济中所扮演的角色已越来越不可忽视。 其次,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企业意识、主体精神的生成和发展,进而促进企业文化的发展。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十四届三中全会又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这就使得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但有目标可循,而且具有可操作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而要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并进而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必须废除建立在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基础止的一系列僵化观念,确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企业文化,从而为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础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提供切实的保证。社会化大生产观念、市场观念、非按劳分配观念、竞争观念等,都是市场经济所要求的最基本的价值观念,必须予以确立和强化。同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还要要求企业把社会化大生产观念和公有观念、市场观念和计划观念、按劳分配观念和按劳分配观念、竞争观念和互助观念等有机结合起来。如何在企业中实现它们的有机结合,是企业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文化发展的契机。总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实践,必然孕育和生成着新的企业文化观,也在客观上要求我们自觉地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中废除计划经济旧观念,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观念。否则,不实现观念的根本转变,社

实施文化强国战略(形势与政策论文)

实施文化强国战略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传承五千年。文化是维系民族团结的纽带,是引领国家前进、强大的灵魂。任何一个国家,都希望自己永远存在下去,直到地球毁灭、世界末日的那一刻。只有当国家本身有足够的实力的时候,才不会被强国欺负、蹂躏。如何增强国家的实力呢?第一,增强物质硬实力。第二,增强文化软实力。比起物质硬实力,文化软实力显得更为重要。一个国家物质硬实力不行,或许它一打就败。但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不行,那它则不打自败。 还记得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的中国么,急剧衰败,不堪一击。偌大的一个国家居然被人按着来打,毫无反击能力。追根溯源,主要还是思想文化的落后。那时西方由于经过文化复兴、思想大解放、文化大繁荣等思想革命后,文化先进了、科技进步了、市场开拓了、军事扩张了。而中国呢,还在骄傲的固步自封呢。在19世纪时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变得越来越保守、越僵化,社会也由此越封闭、越落后。尽管当时经济总量排在世界前列,但还是输给了文化影响。还好中国没在20世纪初灭国,还好我们有中国共产党。是他们,不断结合新的实践、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思想文化。而现在我们更是需要文化觉醒、创新、繁荣、先进,文化强则国强,文化方面做得好则可以兴邦。 要实现文化强国,需要落实各项重要措施。 第一,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历史说明,如果没有一个核心价值体系,这种文化就强不起来,这个民族就没有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这个国家就不会有统一的意志和共同的行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故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别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它体现了一所学校的校风。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能给师生制造一具有形而庄重的心理“磁场”,能在无形中统摄全体师生的灵魂,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魅力。正是认识到校园文化的重要性,我校注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使其成为全面育人的辐射源,成为素养教育的能量库,成为一部无声的教科书。 一、环境育人,凸现教育无穷魅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校园的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整个校园,算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大课堂,要让学生视线所到的地点,都带有教育性。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赋石壁、砖壁生命,让墙壁“说话”,并使其成为陶冶学生的“主体的画,无声的诗”。 1.走廊艺术,成为孩子们努力攀登的又一高峰。在我们每个班级别处的走廊里,都有一张巨幅照片,那是大伙儿一致推选的“每月之星”。上面有他们的自我简介,更重要的是还有他们获得的一份份荣誉。因此,每每新更换一期,都有同学们驻脚观赏的身影,那是对被选同学的艳羡,也是对自己的期待。校园走廊成了同学们引以为豪的领地,因为在“每月之星”旁边的墙面上,还有属于他们的“名人名言”。每到征集“名人名言”时,每个人都费尽心机,希翼自己能成为班级中的名人,就算平时懒于写作的同学也别例外。 2.教室布置,是孩子们各显神通的绝佳时机。教室里分布了各种各样的版块,这些版块上都有别同的名字“优作园地”、“我们的故事” 、“成长的脚迹” ……学生的优秀作文、成长记录、美术作品在这个地方展示,从而形成了每个班级别同的人文氛围。我们欣喜地看到他们的汗水在这个地方凝结,智慧在这个地方闪光,个性在这个地方张扬,梦想在这个地方起航…… 3.“温馨提示”,是孩子们品德形成的又一途径。走进校园,你会发觉门口的草坪上有着孩子们温馨的提示:“建文明校,做文明人。”、“手上留情花自香,足下留青草如茵。”、“珍惜一份绿,留于千人赏。”、“ 学校是我家,干净靠大伙儿。”……这些儿童化的语言对学生良好品德适应的形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同学们驻脚欣赏或嬉戏玩耍时,那些提示语是他们无声的老师,告诉孩子们事实上它们也有生命。 二、主题活动,丰富学生课余日子。 活动是学校生命力所在,活动是学生思想教育的有效载体。所以,寓思想品德教育于生动爽朗、形象具体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 1.有重点、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结合重大事件、传统节日、法定节日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主题月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 2.开展一系列文化体育活动。如三月份“学雷锋”活动,四月份“书香校园读写大赛”,五月份“春季运动会”,九月份“庆祝教师节”,十月份“祖国颂诗朗诵”,十二月“冬季三项运动会” ……从而丰富师生文化日子,增强校园文化氛围。 3.丰富学生的课余日子。学校要求班级每月出一期黑板报,每学期看两次电影。星期六还组建了校美术、书法、脚球、篮球、乒乓球等兴趣小组。以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展示我校学生的青春活力和无穷动力,促进学生全面进展。 三、高尚师德,促进学生养成教育。 1.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惟独人格才干妨碍人格的进展和形成。”在学生面前。教师算是一本无字德育书,学生时间都在阅读。教师是立校之本,而师德师风则是教育之魂。闻名教育家斯霞也曾说过:“要使学生的品德高尚,教师首先应该是一具品德高尚的人。”所以,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中,我们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思想建设的首要工作。我们每个星期一坚持组织教师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学习教育理论、常规,使每位教师树立正确的人一辈子观、世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