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2课百家争鸣学案王凤霞

第2课百家争鸣学案王凤霞

第2课百家争鸣学案王凤霞
第2课百家争鸣学案王凤霞

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命题人:王凤霞审核人:邱昌满时间:12-09-05 编号:002

班级姓名学号面批时间:

【课标要求】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了解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重点难点】

1.重点:儒.墨.道.法.兵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及思。

2. 难点:各家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

基础知识梳理预习自测

一.孟子.荀子与儒家孟子:

1.地位:

2.思想主张

(1)核心:仁政

①内容:

②途径:

③发展:

(2)人性论:

(3)义利观:

3.影响:

(1)

(2)

荀子

1.地位:

(1)天命观:

(2)人性论:

(3)治国策

2.影响:

(1)

(2)

二.墨子与墨家1.历史地位:

2.思想主张:

(1)

(2)

3.影响:

三.庄子与道家1.历史地位:

2.思想主张:

(1)哲学观:

1.为什说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

2.到山东旅游,导游会带我们去亚圣庙,“亚圣”的政治主张是()

A.“兼爱非攻,互助互爱”B.“仁者待民,以德服人”C.“天道自然,无为而治”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3.春秋战国时期在人性论上持截然相反观点的思想家是()

A.孟子和荀子

B.孟子和老子

C.老子和孔子

D.荀子和墨子

4.荀子思想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5.下列观点,与墨家思想相符的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清心寡欲,顺其自然C.善用权术,建立权威D.爱人如己,崇尚和平

【课堂探究案】

探究一: 孔子儒家思想中的“民本”思想与现代我们提倡“以人为本”的理念有着本质的区别?

探究二:理解百家争鸣各派的主张。

材料一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材料二: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自贵且智者,为政乎愚且贱者,则治,自愚且贱者,为政乎贵且智者,则乱,是以尚贤之为政本也。

材料三: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废,存仁义;……法令滋章,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材料四: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请回答:

1.以上言论都围绕什么中心议题?各材料所提出的主张的核心是什么?

2.为什么在同一问题上,当时社会出现各种不同的主张?

3.上述那种主张对当时的影响最大?原因是什么?

4.上述哪种主张对后世的影响最大?原因是什么?

(2)人生观: (3)天命观:

四.韩非与法家

1.历史地位: 2.思想主张: (1)政治: (2)哲学: 3.影响:

五.孙膑与兵家

六.百家争鸣的影响:

1.所形成的思想理论,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1)儒家思想 (2)道家学说 (3)法家思想

2.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6.“朝三暮四”这一成语反映了庄子( ) A .“齐物”的观点 B .“逍遥”的人生态度

C .天与人“不相胜”的观点

D .对社会不公平鄙视的态度 7.“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 )

A .墨翟

B .孟轲

C .荀况

D .韩非

8.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三种主要观点。

【当堂检测案】(A层)

1.某班同学在编写“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为扮演孟子的同学设计台词。下列选取项合适的是()

A.“兼爱非攻,互助互爱” B.“民贵君轻,社稷次之”

C.“为政以德,爱惜民力” 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2. “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於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这句话出自()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董仲舒

3.孟子和荀子都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在他们的思想中截然相反的是()

A.人性善恶有别

B.是否实行仁政

C.是否主张“礼”

D.是否追求气节

4某班在模拟稷下学官诸子辩论的场面,其中代表墨家的同学说()

A.“民贵君轻,社稷次之” B.“为政以德,爱惜民力”

C.“兼爱非攻,互助互爱” 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5.人类文明发展的终极目标就是要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先秦思想家中能分别体现这两种和谐的是()

A. 庄子.韩非子

B.老子.孔子

C. 庄子.孔子

D.孟子.荀子6.下列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主张中,反映了当时社会发展趋势的是()

A.克己复礼 B.兼爱尚贤 C.中央集权 D.无为而治

7.墨子主张“兼相爱”“交相利”,韩非子主张“法治”。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

A.社会的长期动荡不安B.代表的阶级不同

C.百家争鸣的趋同现象D.所处时代不同

8.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他们的描述符合儒家思想的是()

A.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的变化,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

B.乙生说:穿衣服体现了人们的身份地位,什么样的身份就穿什么样的衣服

C.丙生说:讲究衣服穿着是一种浪费,穿得简单.甚至破旧的衣服也未尝不好

D.丁生说:穿衣服何必麻烦,按照统一的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就可以了

【课后拓展案】(B层)

9.孟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曾留下若干睿智的言论,对今天仍然有着

很大影响。他言论有可能在图示所书记载的是()

A.“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

B.“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

C.“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D.“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10.右图为2008年残奥会会徽,图形部分由红.蓝.绿三色构成的“之”字形,红色,寓意着太阳;深蓝色,寓意着蓝天;绿色,寓意着大地。3种颜色的3个笔划综合起来成为一个运动的人形,即为“天地人”。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下列中国古代思想家探讨过天与人之间的关系,并主张在处理天与人关系时,人应采取积极态度的是()

A.墨子 B.韩非子 C.荀子 D.庄子

11.右图为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韩非子,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

在《扬权》篇里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由此

可以看出,他主张()

A.推行分封制巩固国家 B.由圣贤管理国家事务

C.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 D.建立平衡中央和地方权力的

12.“当官不与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豫剧《唐知县审诰命》中知县唐

成的这一题款,现在变成了许多人的口头语。担任领导工作的干部,把它作为

勉励自己坚持真理的格言;人民群众则把它作为向领导干部提出的要求。下

列各家思想最能体现这种意识的是()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13.右图所示事件为中国著名典故苏武牧羊。苏武被拘匈奴十九载,受尽磨难而终得归汉,体现了“威武不能屈”的精神,我们从中获取的营养是()

A.注重气节,健全人格 B.人性本善,舍生取义

C.先义后利,关注民生 D.仁爱友善,以德服人

14.某校研究性学习活动中,一组学生承担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课题。“视

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是他们在探究百

家争鸣时找到的一段材料,请你帮他们判断这段言论反映的是()

A.道家的思想 B.法家的思想 C.儒家的思想 D.墨家的思想

15.春秋战国作为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同时也是一个思想流派纷呈的时期。在下列春秋战国时期各流派中,包含人际关系和谐主张的有:①道家②儒家③墨家④法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6.在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如何遏制学生上课说话现象”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这是品德问题,应该以德教化。”乙生说:“这是违纪行为,应该严格惩罚。”丙生说:“这是无意识的,要让学生自我觉悟。”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A.甲——儒,乙——法,丙——道

B.甲——儒,乙——道,丙——墨

C.甲——墨,乙——法,丙——道

D.甲——道,乙——墨,丙——儒

17.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18.(2012·天津文综·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概括材料中的三种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出现的政治经济背景。(7分)

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学案答案)

【预习自测】

1.继承:“仁”的学说;发展:仁政和民贵君轻

2.B

3.A

4.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

5.D 6.A 7..D

8.儒家推崇“人治”, “德治”,即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实行仁政。

法家提倡“法治”,主张用法令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即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顺应时势和民心。

【课堂探究案】

1.孔子儒家思想中的“民本”思想与现代我们提倡“以人为本”的理念有着本质的区别。古代儒家思想中的“民本”思想是以维护“君”为中心的,绝无现代民主思想意识,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的,而是一种维护统治的策略。尽管如此,其精神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1)中心问题:如何治理国家才能巩固统治;

材料一:主张用德和礼;材料二:主张尚贤;材料三:主张无为;材料四:主张重罚

(2)社会大变革时期;代表不同阶层的士人提出不同的主张

(3)材料四“严刑”“重罚”的主张。因为它适应了地主阶级的需要,有利于封建制度的形成。(4)材料一“德”和“礼”的主张。因为“德”“礼”思想可以抑制统治者暴政.缓和尖锐的阶级矛盾.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当堂检测案】(A层) 1-8 BBACC/CBB

【课后拓展案】(B层) 9-10 DC 11-17 CAADA/AB

18.(1)实行仁政;无为而治;强调法治。

春秋战国时代,中国社会发生政治和经济大变动:政治上,分封制瓦解,诸侯争霸;

经济上,铁犁牛耕推广,井田制破坏。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