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梁姓的研究报告结论

梁姓的研究报告结论

梁姓的研究报告结论
梁姓的研究报告结论

梁姓的研究报告结论

篇一:梁姓的研究报告

关于梁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提出:

我在学校里很少见到姓梁的同学,我们班也只有两个同学姓梁,我很奇怪,为什么姓梁的同学?中间我也很想知道梁姓的来源,还有历史()上姓梁的名人。(二)调查方法:

1、询问家人,大人和老师,得知梁姓的资料。

2、借助网络和课外书籍,得知梁姓的资料。(三)调查情况以及资料整理:

(四)结论:

从调查情况来看姓梁的人口数量只有1000万至2000万之间,不是全中国人口最多的姓氏,但历史上姓梁的名人却是层出不穷。在这我还知道了梁姓悠久的历史。我真为我的祖先做出的贡献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篇二:关于梁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关于梁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班有许多姓梁的同学,姓梁的人很多吗?于是,我们对梁姓的历史和现状作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的方法

1、上网了解梁姓的历史名人和来源;阅读报刊,搜集资料。

2、了解梁姓人口、排行和分布情况。

3、走访有关部门,了解梁姓的族谱。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四、结论

我国梁姓源远流长,据史料记载,嬴姓伯益的后裔有个叫非子的人,非常善于养马。于是周孝王便让他负责养马,结果养马业得到了很大发展。周孝王就封秦邑给他,被称为

秦嬴。非子的曾孙秦仲,是周宣王大夫,奉命征讨西戎,不幸被西戎所杀。后秦仲的五个儿子率兵继续攻打西戎,他们团结一致,同仇敌忾,终于打败西戎,收复了失地。秦仲的小儿子被封在梁,建立了梁国,称梁康伯。梁康伯以后的君主称梁伯。他十分喜欢建造华丽的宫殿,时常大兴土木,人民不堪其苦,纷纷外逃。后来秦穆公灭了梁国,改称梁地为少梁。亡国后的梁国子孙,大部分逃到了晋国,他们以原来的国名为姓,就是梁氏。春秋时期,晋国有解梁城、高粱、曲梁等地。晋惠公用五个城贿赂秦国,其中就有解梁城。被封在解梁、高粱、曲梁等地的后代就用封地名"梁"作为自己的姓氏。北魏时,少数民族代兆的拨列兰氏也改姓梁。迁徙分布根据《梁氏族谱》记载,梁益耳是梁康伯的玄孙,居河东,是为河东梁氏开基祖。梁鳝是康伯的九世孙,晚年居住在曲阜,其子梁聪又迁到郓州。西汉平帝末年,梁益耳的20世孙梁桥徙居安定,是安定梁氏的开基宗祖;还有一支移居扶风。东汉时,除上述的地区之外,近河南和江南的一些地方已经有梁

天长梁氏家谱第1版

梁氏家谱 守己积庆堂 农历己卯(1999)年二月 目录 梁氏现代名人录 修谱成员续谱梁氏原籍守己积庆堂名由来梁氏堂名家谱管理与族规梁氏各支居住地名 第一支梁大彬--梁益卿梁国卿 梁大春--梁怀卿梁德卿 -梁桂卿梁荣卿梁山卿梁海卿 梁大和--梁余卿梁维卿梁举卿梁正卿梁连卿梁恒卿梁坤卿 - 梁宇卿--梁兆明梁泽卿梁魁卿 第二支梁永久--梁万秀--梁大坎--梁惠卿 梁大深 梁大同--梁琢卿梁建卿 梁大酞--梁华卿梁汗卿 第三支梁大宽--梁子卿梁棉卿梁九卿 梁大松--梁发卿梁立卿梁韶卿梁焕卿 第四支梁高卿 -梁干卿梁志卿梁保卿梁俊卿 梁大兰--梁恒卿梁有卿梁世卿 梁大增--梁魁卿梁朝卿梁丰卿梁祝卿梁紫卿梁梦卿 -梁晋卿梁元卿 梁大雅--梁树卿 第五支梁如卿梁大卿梁汝卿梁金卿--梁文山梁文元 第六支梁长于--梁宝玉--梁桂春梁林春梁德春 --梁宝生--梁魁春梁锦春梁井春 梁长青--梁宝元--梁杏春梁栋春梁仝梁银春梁愧春梁柏春 梁大发--梁臣春梁应春梁如春梁茂春梁恒春梁寿春 第七支梁如恺梁学彭--梁本立--梁汝恺梁本银--梁汝玉梁汝恒--梁义文、成、生。 周文昌梁汝云梁汝青 第八支梁宝勋--梁兆璜梁兆祥梁兆林梁兆龙梁兆凤 梁宝珍--梁兆明

梁氏现代名人录 梁氏迁入一代祖先明朝初期参军是营级干部退伍 梁文华任安徽省卫生厅主任、副厅长、十二级正县级 梁文灼任兵役局长、苏州市水泥厂长、十二级正县级 梁明典任安徽省林业厅秘书、十二级正县级 梁明伦任天长县委书记、(1918-8-4~1946-8-15) 被敌人杀害 梁氏家谱修谱成员 顾问梁文远梁芹梁兆明 主编梁明根梁兆明 协办梁先元(住铜城) 梁文安(住铜城) 梁明镯梁明坚梁明坤(住石梁青城) 梁明纯梁后勇(住南营) 梁后跃梁后培梁后松(住良庄) 后继协办梁德松(住南营) 梁德夫(住石梁青城) 梁德海梁德华梁德 明(住姚庄) 梁立山(住姚庄) 梁立东(住花园) 梁立军(住民田) 梁立鑫(住李庄) 续谱 寻根续谱,是炎黄子孙、中华民族文明家风,梁姓氏族系远古旺族,在全国一百氏族中,人数排列第十一位。通过这个活动可以反映一个家族的起源兴衰和发展史。家谱是家族之宝,子孙后代大事,尊伦理明辈份,增加亲情,本次修谱续谱是广奥三十一代“文”字辈传人所为(天长第五代传人)。它能弘扬我族光辉,为国家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 关于梁氏原籍简述 梁氏祖先世祖系广东省番禺县五都六甲(大梁庄?)人士,承祖先之光传至第十二世祖,首建祖宗牌位十一世,宋朝(960~1279年)后叶第二十六代世祖续世祖先牌位。二十七代世祖(梁永久、梁中正?),明朝初期参军(1371年洪武四年九月在各州县推行粮长制,由正副粮长负责本粮区粮食的征收和解运),文武兼备(主管水路粮运相当于营级干部),为明朝建国立过卓著功勋,洪武十三年(1380年)荣归(退伍),朝廷封赏田亩,养老送终,率姑表兄弟三人(梁、刘、陈三大姓人等),遵旨来天长县西北乡,插草为标,划定界址,并定庄名为梁家营。免租役三年,历史沧桑梁氏人丁兴旺,子孙后代繁衍至今。 关于族谱《守己》《积庆》二堂名的由来 千秋梁门祖先系军伍。我祖投军后,主管水路粮运事宜,拥有两大船队,一名:守己(纪),一名:积庆,为弘扬战功,以船定谱,一为《守己》,一为《积庆》堂,实为一族一亲婻也。 梁氏堂名 立古时代为守己堂,明朝初嘉添积庆堂,字辈:第一期祖先牌十一世,第二期祖先牌十五世计二十六世。 27世永梁永久、(梁中正?) 28世万(长、学)梁万秀、梁长于(子)、梁长青、梁学彭 29世大(宝、仕、本)梁大彬、春和深坎同酞宽松兰增雅发,梁宝生、玉元勋珍,

梁姓古训和家训综述.doc

梁姓古训和家训综述 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的东原梁叔鱼以“忠孝”遗训为梁氏的永久家训。迄后南宋梁克家钦点状元及第时,其谢恩表云:“今日蝼蚁酬大造,一生忠孝是传家。”以后又以“以忠事君,以孝事亲,以廉为吏,以致为学,以能主身,以信处人,以慈御下”为家训传至后代。定于明代的维扬江都梁氏家训有云:“孝父母,敬长上,言忠信,行笃敬”等语。清代烈女梁爱莲有遗言传世:“余之遗言语淳淳,忠孝二字教儿孙。德能养人善为本,百善孝字最为尊。”直到近代王国维·《观堂集林·卷第二十四·缀林二》有《赠太子少保谥文忠梁公挽歌词》:“海内论忠孝,无如髯绝伦。 “忠孝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凡入而为孝子悌者,出则必为义士忠臣”是梁氏的古训。 梁氏家训十则 一、奉祖先 水源木本,理不可忘。但思身所自来,则由吾父而吾祖,一一追溯,虽十 世、百世固不得以为远也。奉先思孝,古训昭垂,帝王且然,况大夫、士庶 哉。吾家自远祖以来所立家规:凡先世考妣生日、忌辰,家中必当设祭之礼岁 首、岁除、端午、中秋亦如之。新岁暨清明,必相率扫墓,古人所谓上冢也。 各家无论老幼,必当亲诣墓前,行三叩首礼。虽大风雨雪,不得惮劳。此乡族 所同,子孙宜永永循守。庶几因时感慕,不至忘春露、秋霜、之恩乎。万物本 乎天,人本乎祖,但有心知,亦可共明此理也。 二、孝父母 属毛离里,怀抱恩深;择傅延师,劬劳念切。苟或不孝,禽兽何别。但不 孝匪一端,如《孟子》言,世俗所谓不孝者五,大略该之。而好货才防、私妻 子,尤为乡俗通弊,不可不以为切戒。至于违犯教令,律有明条。凡子孙于父 母及父母,骂者罪即绞决;殴则斩决;杀者凌迟处死。例禁森严,虽下愚亦当 知畏。苟念生我、鞠我、抚我、育我之德,则服劳、致敬、就养,无方天性所 流,自有不能已者,何至尚有忤逆哉。倘有不孝之子,合族须预为教戒,俾知 悛改。庶免酿成枭,贻累族人。

张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1)

关于张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一、提出的问题 我和班里一位同学的名字非常像,连老师都常常把我们叫错,因为我们都姓张,名也差不多。有一次听老师说,姓氏是一种文化,很值得研究。于是,我对关于张姓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次研究。 二、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中华姓氏的书籍,阅读报刊,上网浏览,了解张姓的来源和张姓历史名人。 2.走访有关部门,了解张姓人口和分布情况。 3.通过多种途径,搜集张姓的名人故事。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设计的方面具体内容 书籍、报刊张姓的来源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黄帝 子少昊青阳氏第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 矢,子孙赐姓张氏。”这支张氏是由黄帝 直接传下来的,最早发源于尹城国的青 阳,目口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晋祠附近, 其后望族也出于这一带。 书籍、教科书 历史上张姓 的名人张飞、张良、张骞、张衡、张仲景、张旭、张芝、张九龄、张宝、张大千……

上网张姓人口数 据统计,目前张姓人口总数近亿。 量 爸爸的讲述张姓族谱在修撰谱牒之风相当兴盛的魏晋南北 朝时期,作为张姓这样的大姓氏,也应 该有家乘、谱牒的修撰,只是因为时间 久远,没有能够保留下来。现在我们可 以考知的张姓家乘、谱牒,有唐朝人张 太素的《敦煌张氏家传》20卷,此后又 有《曲江张氏家谱》一卷等。 ……………… 四、结论 1. 张姓出自皇帝之后代挥。得姓始祖:张挥。黄帝少昊青阳氏第五子,自幼聪明过人,爱动脑筋。他从星星的组合中得到启发,发明了弓。于是黄帝封挥为专门制造弓的官叫“弓正”。 2. 张姓繁衍昌盛,人丁兴旺,支脉众多,在全国许多地方发展成为名门望族。张姓自古为英才辈出的姓氏。如战国时有政治家魏国人张仪;西汉最著名的张姓人物是张良和张骞;东汉也有两个最杰出的张姓人物-科学家、文学家张衡和著名医学家张仲景;东汉张修、张鲁创立天师道;三国时大将张飞;西晋文学家张华;南北朝时期画家张僧繇(you);唐朝张九龄又是宰相,又是文学家,书法家张旭,诗人张若虚、张继、张志和;南宋大将张宪、张俊;元代有大将张弘范;明代政治家张居正,画家张路;清代有“天下第一清官”张伯行,捻

梁氏的来源

梁氏 姓氏来源 梁氏,是个十分古老的中国姓氏,在炎黄子孙的姓氏当中,梁姓的人数不算少,他们几乎都是伯益的后人,他们的始祖是叔鱼公。如果再追溯上去,梁姓的老祖宗是黄帝族的“赢”姓,这个姓氏已经有将近5000年的历史。 黄帝的后裔颛顼帝,别号高阳氏,他继承叔叔少皋族的金天氏而得天下。他的后人伯益擅长畜牧狩猎,后来帮助禹治水有功,舜帝封他为侯爵,他在“赢”这个地方居住,所以赐封“赢”姓。 据史料记载,嬴姓伯益的后裔有个叫非子的人,非常善于养马。于是周孝王便让他负责养马,结果养马业得到了很大发展。周孝王就封秦邑给他,被称为秦嬴。非子的曾孙秦仲,是周宣王大夫,奉命征讨西戎,不幸被西戎所杀。后秦仲的五个儿子率兵继续攻打西戎,他们团结一致,同仇敌忾,终于打败西戎,收复了失地。秦仲的小儿子被封在梁,建立了梁国,称梁康伯。梁康伯以后的君主称梁伯。他十分喜欢建造华丽的宫殿,时常大兴土木,人民不堪其苦,纷纷外逃。后来到了春秋战国,梁国被秦国秦穆公所灭,改称梁地为少梁,梁国国君的后代,沿用原来的国名“梁”作为为姓氏,所以,康就成了“梁”姓的始祖。梁氏族人称他为“叔鱼公”。亡国后的梁国子孙,大部分逃到了晋国,他们以原来的国名为姓,就是梁氏。不过,梁姓还有另一个来源,春秋时代的晋国有个地方叫“解梁城”(今山西临猗西南)。晋惠公用5个城贿赂秦国,解梁城就是其中之一。解梁城被秦国并吞后,解梁城居民的后人就以“梁”为姓。 此外,也有一些少数民族融合到梁姓来的,那是在公元前400多年,中国古代的少数民族当中,有个叫“拔列兰”三个字为姓氏的民族,这个民族到了北魏时,就改为单姓“梁”。 聚集地(迁徙分布) 根据《梁氏族谱》记载,梁益耳是梁康伯的玄孙,居河东(郡治在今山西夏县西北禹王城),是为河东梁氏开基祖。梁鳝是康伯的九世孙,晚年居住在曲阜(今属山东),其子梁聪又迁到郓州(今约山东沂水县附近)。西汉平帝末年,梁益耳的20世孙梁桥徙居安定(大约在今甘肃泾川县北泾河北岸),是安定梁氏的开基宗祖;还有一支移居扶风(今陕西兴平县东南)。东汉时,除上述的地区之外,近河南和江南的一些地方已经有梁氏居民。西晋时,有梁芬,其女为晋怀帝后,因晋室离乱,举族跟随晋室渡江,子孙在钱塘(今浙江杭州)、合浦(今属广西)等地间繁衍。梁芬之孙梁遐,在东晋做官,因为桓玄纂位,被迫跟随随晋安帝逃到福建洛阳县三山里,后来在此定居,就成为了梁氏入闽的始祖。 唐代以前,梁氏的居住地又扩展到今天河北、青海、四川、湖南等省的一些地方。世居陆浑的梁肃,在安史叛军入洛阳后,"窜身东下,旅于吴越"。梁遐的21世孙梁颀,在唐代移居泉州惠安县黄淡村;25世孙梁熙嘏,在北宋时迁入广东顺德石蜡,其4世孙梁孟坚又迁至福建宁化石壁乡。在此之后,这一支梁氏开始在闽粤发展繁衍。到了清康熙末年,有部分人移居台湾,进而又有人远徙海外开基立业。 中国的梁姓,在台湾百家姓中名排第四十六位。居住最多的县是彰化。据台湾省文献会考证,台湾梁氏始祖,大致是在康熙末年来台开基的。入台之后,经过两百多年的繁衍发展,已高居全省的第四十六位。分布最多的是彰化,其次新竹和台南两地,在台北、苗栗、台中、

关于张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关于张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一、调查方法 我通过上网查资料知道张姓的历史名人。 [张氏来历] 张姓之源,可追溯至黄帝。《元和姓纂》记载,黄帝的第五子青阳,生子名挥,挥聪颖异常,他通过观看天上的弧星,而仿照其形状制造出弓矢,因此被赐姓张。“张”本义为弓上弦,引申为开弓,即必须用力将弓拉开才能使用弓矢,“张”就是根据此而来的。另外,还有一些史书也有提到张姓的其他来源,但数来源于黄帝的这一支最古老 [张氏名望] 张氏族大支繁,历史上的张姓名人不胜枚举,在这里略举一二:战国时魏国政治家张仪,以游说六国连横事秦而闻名于世。西汉大臣张良,是辅佐刘邦夺得天下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以善出奇谋良计而颇受刘邦重用,汉朝建立后,被封为留侯。张骞,曾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中原与周边少数民族的联系,促进了中原文化与中亚各地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西汉还有历算家张苍、诸侯王张耳等张姓名人。东汉的张衡,是一名著名的科学家和文学家,他精通天文历算,创世界上最早利用水力转动的浑天仪(也叫浑象仪)和用于测定地震的地动仪,在文学方面,则有《二京赋》等作品传世。张仲景,东汉著名医学家,他总结了前代的医疗经验,对我国医学发展有重大的贡献,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被后人誉为“医圣”。书法家张芝,其书法被称为“今草”。汉以后,张姓名人还出现了如黄巾起义领袖张角,三国时名将张飞、张辽,晋朝文学家张载、张协,北魏教育家张伟,南朝画家张僧繇等。到了唐代,张氏更是英才辈出。张九龄,即是玄宗时的宰相,同时又是著名诗人。文学家张鷟,书法家张旭,画家张萱,诗人张若虚、张继、张籍、张祜、张志和等也为张姓赢得了赞誉。除此之外,北宋词人张先,诗人张耒,名画《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南宋将领张世杰、张宪,词人张孝祥、张炎,书法家张即之,大学者张栻,明朝著名政治家张居正,清朝诗人张维屏等等都是张氏中颗颗璀璨的明星。历史上的张姓名人不绝于史,张姓家族对我国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发展都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是一个古老的名 望姓氏。今天,张姓在当代百家姓中位列第三 二、结论 在历史长河中张姓人才辈出。在汉朝汉武帝时期派张骞曾两次出始西域,加强了西域各国的友好往.真是一位聊不起的人物我为张姓能出来这样的人物,我感到很自豪.我也为张姓祖先创造的辉煌感到自豪..

梁姓

梁 一、姓氏源流 梁氏,是个十分古老的中国姓氏。据史料记载,嬴姓伯益的后裔 有个叫非子的人,非常善于养马。于是周孝王便让他负责养马,结果养马业得到了很大发展。周孝王就封秦邑给他,被称为秦嬴。非子的曾孙秦仲,是周宣王大夫,奉命征讨西戎,不幸被西戎所杀。后秦仲的五个儿子率兵继续攻打西戎,他们团结一致,同仇敌忾,终于打败西戎,收复了失地。秦仲的小儿子被封在梁,建立了梁国,称梁康伯。梁康伯以后的君主称梁伯。他十分喜欢建造华丽的宫殿,时常大兴土木,人民不堪其苦,纷纷外逃。后来秦穆公灭了梁国,改称梁地为少梁。亡国后的梁国子孙,大部分逃到了晋国,他们以原来的国名为姓,就是梁氏。 另外还有以封邑名作姓氏的一支梁氏。春秋时期,晋国有解梁城 、高粱、曲梁等地。晋惠公用五个城贿赂秦国,其中就有解梁城。被封在解梁、高粱、曲梁等地的后代就用封地名”梁”作为自己的姓氏。到了北魏时,少数民族代兆的拨列兰氏也改姓梁,于是梁姓的家 族又多了一支。 二、迁徙分布 根据《梁氏族谱》记载,梁益耳是梁康伯的玄孙,居河东(郡治 在今山西夏县西北禹王城),是为河东梁氏开基祖。梁鳝是康伯的九世孙,晚年居住在曲阜(今属山东),其子梁聪又迁到郓州(今约山东沂水县附近)。西汉平帝末年,梁益耳的20世孙梁桥徙居安定(大约在今甘肃泾川县北泾河北岸),是安定梁氏的开基宗祖;还有一支移居扶风(今陕西兴平县东南)。东汉时,除上述的地区之外,近河南和江南的一些地方已经有梁氏居民。西晋时,有梁芬,其女为晋怀帝后,因晋室离乱,举族跟随晋室渡江,子孙在钱塘(今浙江杭州)、合浦(今属广西)等地间繁衍。梁芬之孙梁遐,在东晋做官,因为桓玄纂位,被迫跟随随晋安帝逃到福建洛阳县三山里,后来在此定居,就成为了梁氏入闽的始祖。 唐代以前,梁氏的居住地又扩展到今天河北、青海、四川、湖南

梁氏族谱(一)

梁氏族谱 英德市黄花镇梁氏宗支简介 根据清远市政协办发来的调查梁氏宗族属下的支系情况通知的要求,英德市黄花镇梁氏宗支系理事会按族谱记载,特综合汇报如下: 据广东省英德市黄花镇梁氏宗系,按族谱记载,是千乘侯梁鳣(zhan)公之后,世居南雄珠玑巷。太始祖禹能,遗裔敬斋(二世祖)。他在前清时代的广东省城青云书院封有名衔奉祀。他的遗裔公九(三世祖)。生子:长,仲禄;次,元禄(四世祖)。仲禄生子:长,伯桂;次,伯余(五世祖)。伯余生子:长,都统;次,都能,都华,都绪(六世祖)。元禄生子:长,栋材;次,伯秀(五世祖)。栋材生子:长,都祈;次,都盛(六世祖)。伯秀遗裔都华(六世祖)。南宋咸淳九年,我祖为避胡妃事件之乱,都统、都能、都华、都绪、都祈、都盛等六人,从南雄珠玑巷以竹结筏、从浈江、北江顺水奔逃而下。到达连江口处,竹筏遭洪水冲散。都统、都能二兄弟被迫上岸,徒步逃到英德黄花定居。其余四兄弟均到珠三角。他们分别在顺德、南海、东莞等地居住。 我始祖都统、都能(六世祖)定居黄花镇已有七

百四十三年(从南宋咸淳九年1273年至公元2006年,黄历丙戌年)。二十九世祖后裔世系,人口共有9921人。他们分别居住在黄花镇的放板、明迳、城下、迳孔、三山、公正、溪村、岩背、平星、德岗、管塘等11个村委会、居委辖下地区的38个自然村。在明代、清代还有部分支系迁往外地的清远、阳山、英德等地发展,人口32491人。内地和外迁合共42412人,以上简介,供清远市政协核用。 (摘)英德市黄花镇梁氏宗亲理事会 2006年7月15日 梁姓源流 梁氏出自嬴姓,起源于东夷少昊部,伯益之后。伯益三十五世大骆生非子。再五传秦仲,秦仲的小儿子康封于夏阳梁山(在今陕西韩城南),建立梁国,为伯爵。公元前641年,秦穆公派兵攻灭梁国,改称梁地为少梁。亡国后的梁国子孙,大都逃到晋国,以原国名为氏,就是梁氏。此即《元和姓纂》所云:“梁,嬴姓,伯益之后,秦仲有功,周平王封其少子康于夏阳,是为梁伯,后为秦所灭,子孙以国为氏。”梁王嬴康就是梁氏始祖,史称梁氏正宗。 得姓始祖:伯益。相传颛顼帝有一孙女名女

在梁氏宗亲寻根问祖欢迎午宴上的致辞

2018年在梁氏宗亲寻根问祖欢迎午宴上的致辞 在梁氏宗亲寻根问祖欢迎午宴上的致辞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梁氏宗亲大家中午好: 值此槐花飘香的盛夏时节,各位梁氏宗亲聚集梁氏故里——XXXX 共祭先祖,在此,请允许我代表XXXX 梁氏宗亲,对远道而来的各位梁氏宗亲表示热烈欢迎!对热心助推本次梁氏宗亲巡回故里、寻根问祖活动的各位宗亲及各位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 山有脉,水有源是自然之常理;树有根,人有祖是世间之常识。国固有本,家兴有宗,国固家兴。承先祖之恩泽,时逢国运昌隆,全国及海外梁氏家族各个庄门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社会各界涌现出了许许多多梁氏优秀人才,部分梁氏宗亲成为了社会楷模和行业榜样,不仅载入了史册,而且也载入我们梁氏族谱,将精神财富永留史册。翻开梁氏家族的历史,无论是梁氏历史名人,还是普通宗亲,我们清楚地看到,有很多祖先为宗族事业发展努力奔波,我认为正是这种无私奉献和崇高美德在每时每刻地影响和感动着我们每一代人。所以,我们应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祖先、为后代、为家族事业做一些有益的事情,让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各位宗亲,尽管岁月无情地把我们分隔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但永远都隔不断我们一脉相存的亲情。今天我们有幸相聚在这里,这既是对我们先祖深切的缅怀,也是构建和谐家族的美好开端,充分体现了所有前来寻根问祖的各位宗亲对家族事业的热爱,更是让各位宗亲对梁氏家族历史和文化有更深的认识了解。希望通过这次寻根问祖,使我们梁氏文化和淳朴家风得到传承永恒,共同构建一个团结友爱、无私奉献、人丁兴旺、人才辈出、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的梁氏大家庭。 我相信有梁氏长辈们的模范引导,有各位宗亲对家族事业的关心和支持,紧紧围绕“一家人”的观念,以加强亲情联络、感情沟通为重点,以科技信息、人文资源为起点,以发展家族事业、振兴民族事业为中心,全面推进家族事业的健康发展!最后,祝愿我们梁氏家族人丁兴旺、事业宏发! 谢谢大家! 1 / 1

关于张姓的研究报告

关于张姓的研究报告 关于张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1、出自黄帝之后挥,即张姓的始祖。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黄帝少昊青阳氏弟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 2、出自黄帝姬姓的后代,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晋国有大夫解张,字张侯,其子孙以字命氏,也称张氏。又载,张氏世仕晋,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后,除部分留在原地外,大部分随着三国迁都而迁移。是为山西、河北、河南之张氏。 3、出自赐姓或他姓、他族改姓。世居云南的南蛮酋长龙佑那,于三国时被蜀相诸葛亮赐姓张,以后其子孙便以张为氏。魏国大将张辽本姓聂,后改为张氏。还有一些少数民族改姓张氏的。 张姓最初的发祥地,应当是在今天的河北、山西、河南省境。 分布在各地的张氏,大体上都有分支始祖及迁徙原因。河东张氏,出自晋司空张华裔孙吒子,自范阳徙居河东张氏;始兴(今广东韶关市东南莲花岭下)张氏,亦出自晋司空张华之后,随晋南迁,至君政,因官居于韶州曲江;冯翊(今陕西大荔县)张氏,出自东汉司空张皓少子纲,东汉时任广陵太守;吴郡(今江苏苏州市 )张氏,出自张嵩第四子睦,东汉时

任蜀郡太守,始居吴郡;清河东武城(今河北清河县东北)张氏,出自汉留侯张良裔孙司徒张歆,歆第协,生魏太山太守岱,自河内徙清河,传自彝,为后魏侍中,隋末徙魏州昌乐;河间(今属河北)张氏,为汉北平文侯张仓之后,世居中山义丰;魏郡(今河南安阳市)张氏,世居平原。晋代有中原张氏迁至福建;唐僖宗中和年间,王潮、王审知入闽,又有河南固始人张睦随同前往,后被封为梁国公,福建张氏,大致以居住地分为鉴湖、金坡、板桥等派,此后有的又迁往广东,均称其始祖来自河南光州固始。 从清初开始,闽、粤张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进而又有不少人到海外谋生. 在图书馆收藏和目录书著录的张姓谱书有100多种。《中国家谱目录》一书收录张姓家谱114种,计949册。 这些张姓谱书如果按地区分,以江苏省最多,达25种;其次是湖南省,有18种;再次是山西和浙江两省,各有12种。此外,湖北省有8种,山东省有6种,河北、安徽、福建、四川4省各有5种,广西、甘肃、宁夏三省区各有2种,河南省有1种。不分地区的有4种。如果从支派族望上看,清河张氏的家谱最多,达十余种;其次是湘谭张氏,有6种。定阳、南张、姚江、余姚、中湘、湘乡等地张氏,各有3种;浙江、安丘、南皮张氏,各有2种;其他地区张姓支派,多为 1种。

关于姓氏的研究报告

关于姓氏的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的计划: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班同姓的同学不少.他们常开玩笑说:"我们五百年前是一家!" 有一次,我翻阅《百家姓》发现许多有关姓氏的故事.于是,我们小组的成员开始了这次姓氏之旅? 二.调查方法 1.查阅《百家姓》等记载着古人姓氏的书籍,阅读有关报刊,上网查找浏览,了解本小组成员的姓氏来源和历史上的名人. 2.走访有关部门,了解本小组成员姓氏的人口和分布情况. 3.通过便捷的途径,搜集本小组成员姓氏的名人,了解名人的故事.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体内容 书籍报刊 黄姓的来源 公元前648年,楚成王责备黄国不向楚国进贡,黄国国君错误地分析形势,既不理会楚国的责问,又不进行任何防备,结果于当年夏天被楚国灭掉.亡国后的黄国子孙,以国名为姓氏,就是黄氏.

关于黄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书籍报刊教科书 历史上的黄姓名人 黄歇黄霸黄盖黄巢黄庭坚黄道婆黄宗羲黄遵宪宋代状元黄定 上网 黄姓人口数量 黄姓的人口约为2876万,为全国第八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2.2% 爷爷的讲述 黄姓族谱 浙江杭州?武林黄氏宗谱:清光绪间礼耕堂钞本一册藏地:美国浙江余杭?黄氏宗谱四卷: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木活字本藏地:浙江余杭县文化管理委员会 关于王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体内容 书籍报刊 王姓的来源

周灵王太子姬晋,因直言进谏,使王上大怒,被废为庶民,迁居到琅琊(今山东省胶南一带),世代繁衍生息.因其本为王族,世人称其"王家", 就延用成姓. 书籍报刊教科书 历史上的王姓名人 王陵王昭君王政君王凤王莽王匡王霸王朗王祥王览王导王充王献 之王羲之 上网 王姓人口数量 根据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对全国户籍人口的统计分析,王姓目前仍是我国的第一姓,有9288.1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25%?也就是说每13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姓王,这相当于四川省的总人口,比德国的总人口还咼1000万人. 爷爷的讲述 王姓族谱 王姓家谱文献目录:《东沙王氏支谱?家规》《三槐堂王氏族谱》 《绮山东沙王氏支谱》 关于刘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体内容

姓梁的名人有哪些

姓梁的名人有哪些? 历史名人 梁鸿:东汉诗人,成语举案齐眉故事原型 梁鹄:东汉书法家 梁冀:东汉大将军,外戚 梁令瓒:唐朝画家,天文仪器制造家。与一行共同设计制造了黄道游仪、浑仪、复矩等天文测量仪器 梁红玉:南宋女将 梁灏:北宋状元。子梁固亦为状元。史称宋朝父子状元 梁固:北宋状元 梁楷:南宋画家,以减笔人物著称 梁储:明朝,礼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 梁赞:晚清著名武术家,人称咏春拳王 梁启超: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清末戊戌变法领袖 现代名人 梁漱溟:现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现代新儒学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社会活动家,爱国民主人士 梁实秋:中国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 梁文道:香港作家 梁芷珊:香港作家 梁小斌:现代诗人 梁望峰:香港作家 梁思成:中国著名的建筑家

梁思永:中国著名的考古学家 梁恩佐:美国华人物理学家 梁小民:经济学家 梁启智:香港大学地理学系及岭南大学文化研究学系兼任讲师 梁帼馨(狄娜):中国企业家 梁智鸿:香港名医,有金刀梁之称。 梁志坚:新界东区议员,新世界发展及其集团成员董事。 梁文韬:香港食家、元朗大荣华酒楼董事总经理。 梁中泽:中国企业家,梁氏控股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坐拥100亿美金资产 梁姓的来源 一:出自嬴姓,以国为氏。据《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所载,周平王时。秦仲讨伐西戎有功,其少子康,受封于夏阳梁山(在今陕西省韩城县南)。春秋时,梁国亡于秦国,其后有梁氏。 二:以邑为氏。春秋时,晋国有解梁城(在今山西省临猗西南),高梁,曲梁之地,公元前645年,晋惠公以解梁等五城贿于秦国,居其地者以梁为氏。 三:古代鲜卑族复姓所改。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北魏代北三字姓拔列兰氏,随魏孝文帝移都洛阳,定居于中原,改为汉字为单姓梁氏。

梁氏墓群

梁氏墓群 1山东墓群 梁氏墓群位于东平县州城镇北12.5公里的梁林村西,面积约100亩。该墓群建于宋初,是北宋时父子状元梁灏、梁固及家族墓葬群。题有“父子状元千古芳名垂宇宙,祖孙丞相万代秀气夺山川”的门联。该墓群建筑宏伟,林堂内外古柏参天,四周有高4米围墙围护。有坟莹3700座、石碑3000余座,御葬坟7座。林堂门前有石人、石马、石虎、石羊各1对。现存宋中书侍郎梁子美神道碑1幢,梁固碑1方。1977年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广东墓群 位于广州市,在大沙街姬堂社区新围村后山。始葬于元代、持续至明代,坐东北朝西南,墓群深约2米,宽约14米,面积约28平方米。 墓群由7个形似长石棺的坟头由东向西排列组成,依次为“大明沧州渔隐梁公安人何氏麦氏墓”、“大明……墓”、“大明善翁梁公安人何氏二位墓”、“元宜恒梁公安人□氏墓”、“大明□庭梁公安人公安人□氏墓”、“大明林皋梁公安人黄氏墓”、“大明梁□□墓”。

每个坟头用“鸭屎石”整块凿成长棺状,纵向放臵,前高后低,上部为半圆形。正面高0.67米、宽0.67米,上部半圆形半径为0.335米,下部刻碑文处为凹入状,宽0.22米、高0.34米,深0.015米。坟头背面高0.53米、宽0.53米。坟头纵深1.36米,坟头前有一宽0.73米的平台。 该墓群墓制结构形式独特,为本区仅见,现保存完好,周围种满树木。1 山东墓群 梁氏墓群位于东平县州城镇北12.5公里的梁林村西,面积约100亩。该墓群建于宋初,是北宋时父子状元梁灏、梁固及家族墓葬群。题有“父子状元千古芳名垂宇宙,祖孙丞相万代秀气夺山川”的门联。该墓群建筑宏伟,林堂内外古柏参天,四周有高4米围墙围护。有坟莹3700座、石碑3000余座,御葬坟7座。林堂门前有石人、石马、石虎、石羊各1对。现存宋中书侍郎梁子美神道碑1幢,梁固碑1方。1977年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广东墓群 位于广州市,在大沙街姬堂社区新围村后山。始葬于元代、持续至明代,坐东北朝西南,墓群深约2米,宽约14米,面积约28平方米。 墓群由7个形似长石棺的坟头由东向西排列组成,依次为“大明沧州渔隐梁公安人何氏麦氏墓”、“大明……墓”、

梁姓的来源,姓梁的名人

梁姓的来源,姓梁的名人 本文是关于梁姓的来源,姓梁的名人,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梁 一、姓氏源流 梁氏,是个非常古老的中国姓氏。据史料记载,嬴姓伯益的后裔有个叫非子的人,非常善于养马。于是周孝王便让他负责养马,结果养马业得到了很大发展。周孝王就封秦邑给他,被称为秦嬴。非子的曾孙秦仲,是周宣王大夫,奉命征讨西戎,不幸被西戎所杀。后秦仲的五个儿子率兵继续攻打西戎,他们团结一致,同仇敌忾,终于打败西戎,收复了失地。秦仲的小儿子被封在梁,建立了梁国,称梁康伯。梁康伯以后的君主称梁伯。他十分喜欢建造华丽的宫殿,时常大兴土木,人民不堪其苦,纷纷外逃。后来秦穆公灭了梁国,改称梁地为少梁。亡国后的梁国子孙,大部分逃到了晋国,他们以原来的国名为姓,就是梁氏。另外还有以封邑名作姓氏的一支梁氏。春秋时期,晋国有解梁城、高粱、曲梁等地。晋惠公用五个城贿赂秦国,其中就有解梁城。被封在解梁、高粱、曲梁等地的后代就用封地名"梁"作为自己的姓氏。到了北魏时,少数民族代兆的拨列兰氏也改姓梁,于是梁姓的家族又多了一支。 二、迁徙分布根据《梁氏族谱》记载,梁益耳是梁康伯的玄孙,居河东(郡治在今山西夏县西北禹王城),是为河东梁氏开基祖。梁鳝是康伯的九世孙,晚年居住在曲阜(今属山东),其子梁聪又迁到郓州(今约山东沂水县附近)。西汉平帝末年,梁益耳的20世孙梁桥徙居安定(大约在今甘肃泾川县北泾河北岸),是安定梁氏的开基宗祖;还有一支移居扶风(今陕西兴平县东南)。东汉时,除上述的地区之外,近河南和江南的一些地方已经有梁氏居民。西晋时,有梁芬,其女为晋怀帝后,因晋室离乱,举族跟随晋室渡江,子孙在钱塘(今浙江杭州)、合浦(今属广西)等地间繁衍。梁芬之孙梁遐,在东晋做官,因为桓玄纂位,被迫跟随随晋安帝逃到福建洛阳县三山里,后来在此定居,就成为了梁氏入闽的始祖。唐代以前,梁氏的居住地又扩展到今天河北、青海、四川、湖南等省的

关于张氏的研究报告

关于张氏的研究报告 关于张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我们看过课本上关于李姓的研究报告以后都对自己的姓氏感了兴趣,我也被吸引力所做想做一次关于张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1、阅读报刊,上网浏览。了解张姓的来源和张姓历代名人 2、走访有关部门了解张姓人口 3、通过多种途径,搜集张姓的名人飞、故事。 信息渠道 设计方面 具体内容 上网 张姓的来源 出自黄帝姬姓的后代,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晋国有大夫解张,字张侯,其子孙以字命氏,也称张氏。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后,除部分留在原地外,大部分随着三国迁都而迁移。是为山西、河北、河南之张氏。报纸书籍 张姓的名人 张良、张骞、张飞、张巡、张浚、张经、张自忠、张云逸、张仲景、张玉哲、张择端、张大千

上网 张姓人口数量 据统计张姓人口有9450万人,占全国人口 报纸书籍 张姓族谱 湖南宁乡沩宁宠塘张氏续修支谱十七卷末一卷藏地:湖南省图书馆(存五卷又一部存二卷) (民国)张大泽张大瑶等修张干春张云秒等纂 1923年冠英堂活字本 湖南宁乡沩宁水口先儒裔张氏七修谱十二卷藏地:广东中山图书馆 ……张氏族谱共有一百多一百多种。记载了张姓五千年的历史。 1、我国的张姓历史悠久,传说春秋时,晋国有大夫姓张,字张侯,其子孙以字命氏,也称张氏。张姓是中国古代第一大姓,得姓历史悠久,族大支繁。张姓曾有 43 个望族,在所有姓氏中无与匹敌。 2、我国张姓我国张姓人才辈出。有运筹帷幄的张良,凿空西域的张骞;有勇冠三军的张飞,血洒睢阳的张巡;有抗金名将张浚,抗倭英雄张经还有在抗日战争中以身殉国的国民党军将领张自忠,有在解放战争中屡立战功的名将张云逸。 3、张姓是现在中国人人口仅次于李姓和王姓的姓氏。

梁姓历史来源、家族名人

分布地区 甘肃省平凉,甘肃省天水,河南省洛阳 历史来源 「梁」源出 一:出自赢姓,以国为氏。据《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所载,周平王时。秦仲讨伐西戎有功,其少子康,受封于夏阳梁山(在今陜西省韩城县南)。春秋时,梁国亡于秦国,其后有梁氏。二:以邑为氏。春秋时,晋国有解梁城(在今山西省临猗西南),高梁,曲梁之地,公元前645年,晋惠公以解梁等五城贿于秦国,居其地者以「梁」为氏。三:古代鲜卑族复姓所改。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北魏代北三字姓「拔列兰」氏,随魏孝文帝移都洛阳,定居于中原,改为汉字为单姓梁氏。 梁姓分布 当代梁姓的人口已达到1100多万,为全国第二十位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93%。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梁姓人口的增长率是呈V形的态势。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广西、广东两省,大约占梁姓总人口的53%,其次分布于河南、四川i河北、山东,这四省又集中了17%。广西为当代梁姓第一大省,居住了梁姓总人口的28.5%。全国形成了两广为中心的梁姓聚集区。梁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梁姓是两广地区最常见的姓氏之一。在广西、广东、海南、云南东端、黔湘赣南部,梁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 1.08%以上,在中心地区的比例高达6%以上,其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7.3%,居住了大约46%的梁姓人群。在黔湘北部、江西中部、福建西部、云南东部、四川大部、渝鄂、陕宁、晋冀豫京津、安徽北部、广东大部、内蒙古大部、甘肃南部、辽吉黑西部,梁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54%一1.08%,其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34.2%,居住了大约41%的梁姓人群。 家族名人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光绪举人等。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包括影响后世深远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历史研究法》、《少年中国说》。 梁实秋:(1903年1月6日----1987年11月3日),男。汉族。出生于北京。中国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曾与鲁迅等左翼作家笔战不断。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其散文集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代表作《雅舍小品》、《英国文学史》、《莎士比亚全集》等。 梁思成:男,广东省新会人,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中国科学史事业的开拓者。毕生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建筑教育事业。系统地调查、整理、研究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和理论,是这一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曾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等设计,是新中国首都城市规划工作的推动者,建国以来几项重大设计方案的主持者。是新中国国旗、国

祝世林:安定乌氏梁氏

安定乌氏梁氏 东汉梁氏与西汉末的王氏,同为历史上外戚最大的专权者,应该是属于历史上的重要家族,他们是安定乌氏人,即平凉县人,而现在平凉人却很少知道。 梁氏为西北大族,初居北地,又迁茂陵,西汉哀平时归安定。梁统曾为酒泉太守,光武与隗嚣争陇西,梁统自嚣之后方助光武,光武德之。事后归京师,封高山候;又出为九江太守,封陵乡侯。 梁统之子梁松,嗣候,尚光武女舞阴公主,宠幸无比,光武死,受遗诏辅政。后因罪免官,下狱死,国除。 梁竦,松之弟,因松犯罪受到株连,被迁谪至九真,遇赦还家,居安定,闭门著书,名曰《七序》,有名于当世,屡幑不出。肃宗纳其儿女皆为贵人,小贵人生和帝,窦皇后养为己子,恐梁氏得志,乃杀二贵人,陷竦等以恶逆,竦死于狱,家属复徙九真。宫廷事秘,人皆以为和帝是皇后子,和帝永元九年窦太后死,贵人姊樊嫕上述诉之,真情大白。和帝始知为梁氏所生,大痛。乃追谥梁竦为褒亲愍候,帝亲临送葬,百官皆会。梁氏诸人遂大宠幸,封侯者三,内外亲疏多补官。 竦之孙梁商,袭封为单父候,顺帝立商女为皇后,妹

为贵人,商为大将军,总朝政,势大盛。商为人谨慎,无大过。及其死也,敕子冀等曰:“吾以不德,享受多福,生无以辅益朝廷,死必耗资帑藏,玉匣珠贝,何益枯骨。方今边境不宁,盗贼未息,岂宜重为国损。敛以时服,皆以故衣,祭时如存,无用三牲,孝子善述父志,不宜违我言也。” 梁氏以上数代,多有足称者,至梁冀遂大坏。 梁冀,商之子。商死未葬即拜大将军。顺帝死,冲帝即位,年仅六岁,梁太后临朝听政,冀遂专大权。冲帝又死,冀立质帝,质帝年幼聪明,一次会朝臣,质帝目冀曰:“此跋扈将军也。”冀闻而惧,深恶之,使帝之左右以毒夹于煮饼中,将质帝毒死,又立恒帝。 冀专擅威柄,凶恣日积,机事大小皆諮决,宫卫近侍,皆其亲党,百官召迁,先到冀门。其妻孙寿亦贪残骄横。四方贡献皆归私有,以资求官或请罪者相望于道,交通关外,广求财物。妻咯妇女,殴击官吏,横行无法。大起宅第,穷极土木之丽,广开园囿,采石筑山。西起弘农,东界荣阳,南及鲁阳,北达河淇,封域千余里。 冀之一门,前后七封侯、三皇后、六贵人、二大将军,夫人食封邑者七人,尚公主者三人,卿、相、尹、校五十七人。在位二十余年,穷奢满盛,威行内外,百僚侧目,莫敢违命,皇帝虚设,不敢有所亲豫。

梁氏起源

源出:一:出自赢姓,以国为氏。 据《通 志.氏族略.以国为氏》所载,周平王时。秦仲讨伐西戎有功,其少子康,受封于夏阳梁山(在今陜西省韩城县南)。春秋时, 梁国亡于秦国,其后有梁氏。 二:以邑为氏。春秋时,晋国有解梁城(在今山西省临猗西南),高梁,曲梁之地,公元前645年,晋惠公以解梁等五城贿于秦 国,居其地者以「梁」为氏。 三:古代鲜卑族复姓所改。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北魏代北三字姓「拔列兰」氏,随魏孝文帝移都洛阳,定居于中原,改为汉字为单姓梁氏。 梁姓迁徙史:梁姓在晋代以前集中繁衍 于北方各地,且以西北为主要的分布地区。秦汉之际梁姓散居于河东(今属山西),汉景帝时,有梁林为太原太守。西汉末年,梁氏自河东迁居北地(今陕西耀县、富平一带)。汉平帝时,梁姓后裔已分为两支:一居安定(今甘肃东部及宁夏大部分地区);一居扶风(今陕西关中西部一带)。梁姓南迁是西晋“永嘉之乱”之时,有梁芳以族随晋渡江, 便大举繁衍于钱塘(今浙江杭州)、合浦(今属广东河浦)之间,其后梁遐开基福建福州,是为闽、粤始祖。隋唐时期,梁姓在南方又有了新的发展。宋末因金兵入主中原,直到蒙古军南下,梁姓再次南迁,至元、明梁姓在广东、福建、浙江已发展成大族,并遍及全国各地。 香港地区的梁姓,一般来自广东的番禺、新会、顺德、南海等地;台湾的梁姓,一般来自江苏、浙江和福建。 移居海外: 远在西汉时期,被称为“乐浪郡”的朝鲜就有了汉人、汉姓。到了隋唐时期,由于隋炀帝三征高丽都以失败告终,大批汉人作为俘虏留在了高丽,其中当然包括一部分梁姓人口。公元 892年,新罗发生农民起义,起义领袖就是一位名叫“梁吉”的新罗人。梁吉是北原小京(今江原道原州)的地方豪族人士,因不满社会现实,乘机发动农民起义。他信任 贵族出身的僧人弓裔,让他带兵攻打溟州酒泉郡,弓裔利用手中的权力,招兵买马,扩大势力,于897年宣布自立。梁吉率兵攻打弓裔,双方在非恼城进行决战,梁吉战败身亡。时至今日,朝鲜和韩国境内依旧生活着许多梁姓人口,像乒乓球运动员梁英子、实业家梁玉京等都是举世闻名的梁姓人氏。 越南古称安南、交趾,在历史上与中国交往很多,联系也十分密切,生活在这里的梁姓人也为数不少。例如发生在1917年的越南太原士兵反法武装起义,其领导人之一就是梁玉眷。 姓氏名人: 世人熟悉的成语"举案齐眉"的故事就是东汉时期的梁鸿与妻子孟光所传流下来的。梁鸿家境贫寒而博学多才。因为其诗作讽刺了官府的腐败、奢靡而遭受达官贵人的迫害,后来不幸病死。据载,每天归家,其妻孟光"为具食,举案齐眉",以示敬爱。 梁姓最显赫的家族是东汉时以梁竦为首的安定乌氏梁氏。章帝的时候,梁竦有两女, 都被封为贵人。小贵人生和帝。后来和帝即位。其孙是梁商,顺帝时任大将军,总管朝政,死后由子梁冀继位。梁冀的妹妹梁纳为顺帝皇后,称梁太后,另一个妹妹是桓帝皇后。梁氏一门前后七个侯,三个皇后,六个贵人,两个大将军,可谓满门显贵。 东汉时有隐士梁鸿;大书法家梁鹄,他的作品受到曹操的喜爱,并且写诗加以称赞。 赵时有戌卒起义领袖梁犊; 唐代有天文仪器制造家、画家梁令瓒,文学家梁肃; 北宋有权知开封府的梁颢,官至太尉、开府仪同三司;南宋有女将梁红玉,抗金义军首领梁兴,画家梁楷; 明代有戏曲家梁辰鱼;明末清初有建筑工匠梁九; 清代有江南提督梁化凤,诗人梁佩兰,东阁大学士掌翰林院学士梁诗正,东阁大学士兼军机大臣梁国治,书法家梁 章钜、梁延楠; 近现代有曾于1921年出任国务总理的梁士诒;森林学家梁希;建筑学家梁思成;考古学家梁思永。 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维新变法倡导者梁启超(1873年~ 1929年),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汉族广府人,广东新会人士,清光绪举人。青年时期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是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事败后出逃,在海外推动君主立 宪。辛亥革命之后一度入袁世凯政府,担任司法总长,之后对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严词抨击,并一度加入段祺瑞政府。他倡导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家族名人: 听我爷爷说,我们族人曾经出过一名状 元,他叫做梁耀枢(1832~1888) 是广东历史上的三大状元之一,顺德杏坛光华村人。2011年清明节的时候,我还在状元碑留过影呢!我以他为荣,我一定要努 力学习,将来也要当状元! 姓氏“ 梁”的起源 二年4班 梁晋玮

梁氏族谱一

梁氏族谱(一)

————————————————————————————————作者: ————————————————————————————————日期:

梁氏族谱 英德市黄花镇梁氏宗支简介 根据清远市政协办发来的调查梁氏宗族属下的支系情况通知的要求,英德市黄花镇梁氏宗支系理事会按族谱记载,特综合汇报如下: 据广东省英德市黄花镇梁氏宗系,按族谱记载,是千乘侯梁鳣(zhan)公之后,世居南雄珠玑巷。太始祖禹能,遗裔敬斋(二世祖)。他在前清时代的广东省城青云书院封有名衔奉祀。他的遗裔公九(三世祖)。生子:长,仲禄;次,元禄(四世祖)。仲禄生子:长,伯桂;次,伯余(五世祖)。伯余生子:长,都统;次,都能,都华,都绪(六世祖)。元禄生子:长,栋材;次,伯秀(五世祖)。栋材生子:长,都祈;次,都盛(六世祖)。伯秀遗裔都华(六世祖)。南宋咸淳九年,我祖为避胡妃事件之乱,都统、都能、都华、都绪、都祈、都盛等六人,从南雄珠玑巷以竹结筏、从浈江、北江顺水奔逃而下。到达连江口处,竹筏遭洪水冲散。都统、都能二兄弟被迫上岸,徒步逃到英德黄花定居。其余四兄弟均到珠三角。他们分别在顺德、南海、东莞等地居住。 我始祖都统、都能(六世祖)定居黄花镇已有七百

四十三年(从南宋咸淳九年1273年至公元2006年,黄历丙戌年)。二十九世祖后裔世系,人口共有9921人。他们分别居住在黄花镇的放板、明迳、城下、迳孔、三山、公正、溪村、岩背、平星、德岗、管塘等11个村委会、居委辖下地区的38个自然村。在明代、清代还有部分支系迁往外地的清远、阳山、英德等地发展,人口32491人。内地和外迁合共42412人,以上简介,供清远市政协核用。 (摘)英德市黄花镇梁氏宗亲理事会 2006年7月15日 梁姓源流 梁氏出自嬴姓,起源于东夷少昊部,伯益之后。伯益三十五世大骆生非子。再五传秦仲,秦仲的小儿子康封于夏阳梁山(在今陕西韩城南),建立梁国,为伯爵。公元前641年,秦穆公派兵攻灭梁国,改称梁地为少梁。亡国后的梁国子孙,大都逃到晋国,以原国名为氏,就是梁氏。此即《元和姓纂》所云:“梁,嬴姓,伯益之后,秦仲有功,周平王封其少子康于夏阳,是为梁伯,后为秦所灭,子孙以国为氏。”梁王嬴康就是梁氏始祖,史称梁氏正宗。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