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国民经济核算计算题资料

国民经济核算计算题资料

国民经济核算计算题资料
国民经济核算计算题资料

1、

解: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830.72+98.68+279.06+76.98+96.61+109.98+192.64+56.42=1741.09(元)消费率:1741.09÷2366=73.6%

恩格尔系数:830.72÷1741.09=47.7%

2、一时期某国各机构部门(假设不存在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发生如下金融交易:(1)金融机构对外新增通货230

亿元,其中住户部门持有210亿元;(2)住户部门增加存款450亿元,企业部门新增存款520亿元;(3)企业部门新增贷款1360亿元,住户部门新增贷款290亿元;(4)企业部门发行证券(包括股票和债券)690亿元,其中金融机构购买450亿元;(5)企业部门购买保险270亿元,住户部门购买保险540亿元。

根据以上资料编制简易资金流量表。

3

要求:(1

并解释其经济含义

解:(1)第一产业增加值:9085-(950+1950+441)=5744(亿元)

第二产业增加值:42262-(4068+23140+3480)=11574亿元

第三产业增加值:9853-(120+2100+931)=6702亿元

(2)国内生产总值:5744+11574+6702=24020

(3)a12:4068÷42262=0.0963

4、今有某地区2002年的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如下:(1)总产出5800亿元;(2)中间投入3200亿元;(3)固定资产

折旧300亿元;(4)劳动者报酬2060亿元;(5)生产税净额80亿元;(6)营业盈余160亿元;(7)最终消费1800亿元;(8)资本形成总额700亿元;(9)出口220亿元;(10)进口120亿元;

试用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分别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

解:生产法:5800-3200=2600(亿元)

收入法:300+2060+80+160=2600(亿元)

支出法:1800+700+(220-120)=2600(亿元)

5、设有如下资料(单位:亿元):有形资产4000,非金融无形资产400,金融资产320,对外金融负债360。计算

国民财产总额。

解:国民财产总额:4000+400+(320-360)=4360(亿元)

6

根据以上账户计算该国的国内金融资产和国内金融负债。

解:国内金融资产:110+1600+1400+400+150+130-150=3640(亿元)

国内金融负债:120+1500+1200+400+210+130-150=3410(亿元)

7、报告期居民可支配收入6800亿元,当期消费支出4950亿元,实物投资支出800亿元,银行存款860亿元,购

买股票和债券350亿元,向保险机构缴280亿元。 计算:(1)居民储蓄额;(2)居民的净金融投资额;(3)居民的金融负债额;(4)编制居民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资本账户和金融账户,并简要说明资本账户和金融账户的联系。 解:(1)居民储蓄额:6800-4950=1850(亿元)

(2)居民的净金融投资额:1850+0-800

=1050(亿元) (3)居民的金融负债额:(860+350+280)-1050=440(亿元)

(4

资本账户和金融账户的联系在于金融账户解释了资本账户记录的在非金融投资中的资金余缺,反映了净贷出的去向或净借入的来源。

8、假设某一核算期某国各机构部门与国外未发生资本转移,在该核算期内,各机构部门所发生的全部资本转移项

目如下:政府部门共征得赠予税89亿元,同时政府部门对其他机构部门拨付的固定资产款项和实物合计562亿元;此外金融机构在核算期末的资本转移收入为368亿元,资本转移支出为375亿元;企业部门在核算期末的资本转移支出共计455亿元;住户部门未发生任何资本转移收入与支出。

请根据以上资料计算企业部门的资本转移收入及净额。

解:根据题目中的资料可知,政府部门的资本转移收入为89亿元,资本转移支出为562亿元。则根据资本转移项目的平衡关系有,各部门的资本转移收入总和等于资本转移支出总和,

即:89+企业部门资本转移收入+368=562+455+375

企业部门资本转移收入:562+455+375-89-368=935(亿元)

企业部门资本转移净额:935-455=480(亿元)

9、假设某地区企业部门有关资料:

(1)当期增加值为2800亿元,其中劳动报酬1300亿元,生产税净额300亿元,固定资本消耗200亿元;

(2)当期利息收入10亿元,利息支出35亿元,对股东发放红利共800亿元,来自其它单位的投资收益200亿元,土地租金净支出5亿元,无形资产使用费净支出8亿元,外商企业中的留存收益15亿元。

要求:据此计算企业部门财产收入净额,并编制企业部门的原始收入分配账户。

解:(1)该企业部门财产收入净额:10-35+200-5-800-8-15=-653(亿元)

(2)该企业部门原始收入分配账户的编制步骤如下:

总营业盈余:2800-1300-300=1200(亿元)

净营业盈余:1200-200=1000(亿元)

原始收入分配账户单位:亿元

(2)计算该国国内合计的固定资本消耗和原始净收入;

(3)计算政府部门当年所获得的社会缴款和居民部门当年获得的社会福利;

(4)计算该国当年国民可支配总收入;

(5)补充表中?所表示数据,完成该国当年的收入再分配部门综合账户。

1、根据给出的统计数据,计算各年度的国内生产总值。

2、根据给出的统计数据,计算各年度的国外净要素收入并作出分析。

3、计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4、根据计算结果说明国民总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有何不同。

5、简述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和国外净要素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

6、结合我国近年经济建设的情况,计算2000-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发展速度并分析国内生产总值构成及

各产业增加值结构的变化及特点。

解:

(1

国内生产总值具体包括的生产成果有: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和固定资产折旧。

(2)2000-2004年国外净要素收入均为负值,说明国民生产总值小于国内生产总值,即我国公民在国外获得的要素收入小于外国公民在我国获得的要素收入。

(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计算结果见上表。

(4)国民生产总值是按国民原则,而国内生产总值按国土原则。比如:一个在日本工作的美国公民的收入要记入美国的GNP中,但不记入美国的GDP中,而记入日本的GDP中。因此,若某国的GNP超过了GDP,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获得的收入超过了外国公民从该国获得的收入。

GDP+本国国民在外国国土上的产出-外国国民在本国国土上的产出=GNP

(5)国民总收入=GDP+来自国外的原始收入-付给国外的原始收入

或者写成:GDP +国外要素净收入= 国民总收入

(6)2000-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发展速度为:

从表中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可以看出,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比重逐渐减小,而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比重逐渐增大,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基本持平。

12

解:生产法:61200-37180=24020(亿元)收入法:1620+14200+3950+4250=24020(亿元)支出法:15170+8550+(4700-4400)=24020(亿元)

13、根据下列统计资料,计算GDP ,NDP (国内生产净值),NI (国民收入),PI (个人收入),及DPI (个人可支

配收入)

解:GDP :100+(2501680(亿元)

NI :1680-

150=1530(亿元) PI :1530-200-100-260+240=1210(亿元) DPI :1210-160=1050(亿元)

14(单位:亿元)

解:(1)差额:d :2000=3020(亿元)

e :2000-920=1080(亿元) b :1840+920=2760(亿元)

f :0 a :3020-2760=260(亿元)

(3)储备资产增减额+国际收支总差额=0 h :-260亿元 g :260亿元

(2)若可以,补齐表中缺失数据完成资金流量表。

16、以下是关于某国90年代初期某年份的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单位:亿元):(1)各产业增加值:第一产业200,

第二产业4000,第三产业5200;(2)生产税净额600,劳动报酬5000,固定资本消耗1400;(3)政府消费800,个人消费5300;(4)支付给国外的劳动报酬100,对国外的转移支出60。 要求:(1)计算总营业盈余;(2)计算总储蓄

解:总营业盈余:200+4000+5200-600-5000-1400=2400(亿元) 总储蓄:200+4000+5200-100-60-800-5300=3140(亿元)

17、以下是某年某地区企业部门的统计资料(单位:万元):(1)当期总增加值5000;(2)支付劳动者报酬3000;

(3)支付生产税400;(4)政府生产补贴20;(5)上缴所得税100;(6)获得利息收入500;(7)年终分红支出600;(8)支持社会福利事业支出70;(9)社会缴款30

要求:(1)计算总营业盈余,编制收入形成账户;(2)计算初次分配收入,编制原始收入分配账户;(3)计算可支配收入,编制收入再分配账户

解:总营业盈余:5000-3000-(200-20)=1820(万元)

1820+500-600=1720(万元)

原始收入:

收入再分配账户

18、以下是某个国家某一经济年度的国际收支平衡表,请将表中空白处填入正确的数字。

国际收支平衡表单位:千美元

19、某国有如下资料:劳动报酬15000亿元,生产税2100亿元,所得税100亿元,生产补贴600亿元,固定资产

折旧2800亿元,营业盈余7050亿元,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净额-60亿元。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国民净收入。

解:国内生产总值:2800+15000+2100-600+7050=26350(亿元)

国民总收入:26350-60=26290(亿元)

国民净收入:26290-2800=23490(亿元)

20、以下是某地区国民经济统计原始资料:总产出100万元;中间消耗60万元;出口额10万元,其中货物7万

元,服务3万元;进口额5万元,其中货物3万元,报务2万元;居民最终消费26万元,政府最终消费6万元;资本形成3万元;从国外得到原始收入8万元,付给国外原始收入7万元;从国外得到经常转移收入3万元,付给国外经常转移2万元。

要求:(1)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编制货物和服务账户;(2)计算国民总收入、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和国民总储蓄,并编制国民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3)计算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项目收支差额,编制货物服务

部分国际收支平衡表,并根据结果对国际收支情况作简要分析。

解:(1)国内生产总值:100—60=40(万元)

(2

国民可支配总收入:101+3—2=102(万元)

国民总储蓄:102—(26+6)=70(万元)

(3)

简要分析:②经常项目出现顺差5万元。

(其中出口10万元,进口5万元);③货物出现顺差4万元。是由于出口7万元和进口3万元而形

成的;④服务出现顺差1万元。是由于出口3万元和进口2万元所形成的。

21、某国有如下资料:(1)劳动报酬20000亿元,生产税21000亿元,所得税6000亿元,生产补贴16000亿元,

固定资产折旧12800亿元,营业盈余9260亿元,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净额-60亿元;(2)国民可支配收入50000亿元,总消费36000亿元,总投资11000亿元,进口1380亿元,出口1440亿元,来自国外的资本转移,净额-30亿元。

要求:(1)用两种方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国民净收入等指标;

(2)计算总储蓄、净金融投资指标。

解:(1)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36000+11000+(1440-1380)=47060(亿元)

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20000+12800+(21000-16000)+9260=47060(亿元)

国民总收入:47060-60=4700(亿元) 国民净收入:47000-12800=34200(亿元) (2)总储蓄:50000-36000=14000(亿元)

净金融投资指标:14000+(-30)-11000=2970(亿元)

亿美元(固定资本形成、库存增加)。

要求:(1)编制非金融企业部门生产账户、收入形成账户、初次分配收入账户、再分配收入账户、可支配总收入使用账户、资本账户;(2)计算各账户的平衡项;资本账户中,非金融企业部门是资金剩余还是资金

短缺,数额是多少?(3)计算该国非金融企业部门的储蓄率和投资率。

解:(1)

增加值:

初次分配总收入:30+6-1=35(亿美元)

总储蓄:30

(2

资金短缺:4亿美元

(3)该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的储蓄率为100%

该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投资率:50÷36=138.9%

23、某企业2003年生产轿车11万辆,其中销售10万辆,每辆市场售价15万元。期初在制品、半成品、产成品

余额23亿元,期末在制品、半成品、产成品余额48亿元。企业2003年职工餐厅服务产出价值1000万元、幼儿园和学校服务产出价值4000万元、房地产服务产出价值5000万元。上述全部生产活动的中间投入总计112亿元。试计算该企业2003年的增加值。

解:增加值:10×15+(48-23)+0.1+0.4+0.5-112=64(亿元)

亿美元(固定资本形成、库存增加)。

要求:(1)根据以上资料计算非金融企业部门的增加值、总营业盈余、初次分配总收入、可支配总收入及资金余缺;(2)编制原始收入分配账户及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

解:(1)增加值:800-500=300(亿美元)总营业盈余:300-200-70=30(亿美元)初次分配总收入:30+6-1=35(亿美元)可支配总收入:35+3-2=36(亿美元)

资金余缺:36+10-50=-4(亿美元)

(2)

25、某企业2003年各项生产活动支出的全部劳动报酬32亿元,提取的全部固定资产折旧4亿元,向政府交纳的

全部生产税净额8亿元,企业全部营业盈余21亿元。要求计算企业2003年增加值。

解:增加值:32+4+8+21=65(亿元)

26、某企业2006年有关资本形成统计资料如下:(1)可支配总收入801万元;(2)固定资产消耗530.1万元;(3)

缴纳资本税44.6万元;(4)接受捐赠81.9万元;(5)其他资本出让40万元;(6)用于购买生产设备资金814.5万元;(7)年初库存32万元;(8)年末库存17.6万元。

要求:(1)计算该企业总储蓄指标;(2)根据以上资料计算该企业当期资本形成总额,并编制资本账户。

解:(1)企业无消费功能,故企业可支配收入就等于总储蓄,为801万元

(2)资本形成总额:814.5+(17.6-32)+0=800.1(万元)

27、某企业在一时期内购入机器设备价值3500万元,同期报废生产机器一台,价值460万元,购入软件花费320

万元,并且获赠一片土地,价值4300万元,出售厂房一块,价值1400万元。同时期初原材料价值450万元,半成品和产成品价值630万元;期末原材料价值670万元,半成品和产成品价值840万元。根据以上材料,计算该企业本期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增加以及资本形成总额。

解:固定资本形成总额:3500+320+4300-460-1400=6260(万元)

存货增加:(670+840)-(450+630)=430(万元)

资本形成总额:6260+430=6690(万元)

28、某保险公司2002年统计资料如下:(亿元):(1)保费收入:400;(2)管理费用:10;(3)合同费用、佣金:

25;(4)投资收入:60;(5)死亡赔款:120;(6)红利支出:5。

根据以上资料,计算保险公司2002年度总产出。

解:总产出:400+60-10-25-120-5=300(亿元)

29、某地区关于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如下:

资料一:

(1)该地区第一产业本期完成总产出为900亿元;

(2)该地区第二产业中:工业部门本期完成成品价值1800亿元,其中自制设备价值100亿元;完成工业性作业价值100亿元,其中工业性作业过程中消耗材料和零件价值60亿元;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初为200亿元,期末为260亿元。建筑业完成总产出为1200亿元。

(3)该地区第三产业中:本期贸易及餐饮业总产出300亿元,本期其它营利性服务部门营业收入500亿元,本期其他非营利性服务部门经常性业务支出530亿元,固定资产折旧为经常性业务支出的10%。

资料三: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20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为700亿元。

要求:(1)计算各部门总产出、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

(2)计算各产业部门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并作简要说明;

(3)计算第二产业消耗第一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说明直接消耗系数的含义。

解:(1)各产业总产出:

第一产业总产出:900亿元

第二产业总产出:1800+100(260-200)+1200=3160(亿元)

第三产业总产出:300+500+530+530×10%=1383(亿元)

(2)各产业增加值:

第一产业增加值:900-(140+300+100)=360(亿元)

第二产业增加值:3160-(530+750+300)=1580(亿元)

第三产业增加值:1383-(220+250+80)=833(亿元)

(3)该地区国内生产总值:360+1580+833=2773(亿元)

(4)各产业部门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国内生产总值增量:2773-2220=553(亿元)

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量:360-320=40(亿元)

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量:1580-1200=380(亿元)

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量:833-700=133(亿元)

第一产业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度:(40÷553)×100%≈7.23%

第二产业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度:(380÷553)×100%≈68.72%

第三产业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度:(133÷553)×100%≈24.05%

计算结果说明,该地区对地区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是第二产业部门,其次为第三产业,贡献最小的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占到地区经济增长的三分之二左右,说明第二产业

是该地区经济的支柱产业。

(5)第二产业消耗第一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530÷3160=0.17

计算结果说明,第二产业部门生产单位产出对第一产业部门的直接消耗为0.17

30、某期住户部门可支配收入为6800亿元,当期用于最终消费支出3500亿元,资本形成总额1700亿元,无资本

转移收支,增加银行存款780亿元,购买股票230亿元,购买债券260亿元,购买保险450亿元。(假设不存在统计误差)

(1)计算住户部门的资金余缺;(2)计算住户部门的金融负债。

解:总储蓄:6800-3500=3300(亿元)

资金余缺:3300-1700=1600(亿元)

金融资产:780+230+260+450=1720(亿元)

金融负债:1720-1600=120(亿元)

31、已知反映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之间技术经济联系的投入产出表数据如下:

X22=100亿元X23=110亿元,第二产业部门总产出为2262亿元,第三产业部门总产出为985亿元。

要求:(1)计算a22和a23;(2)分别解释a22和a23的经济含义。

解:a22=100÷2262≈0.044 a23=110÷985≈0.11

a22的计算结果说明第二产业单位产出对本部门的直接消耗量为0.044;

a23的计算结果说明第三产业部门生产单位产出对第二产业部门的直接消耗为0.11

32、已知国民可支配收入50000亿元,总消费36000亿元,总投资11000亿元,进口1380亿元,出口1440亿元,

来自国外的资本转移净额30亿元。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总储蓄、净金融投资。

解:国内生产总值:36000+11000+1440-1380=47060(亿元)

总储蓄:50000-36000=14000(亿元)

净金融投资:14000-11000-30=2970(亿元)

33、已知企业增加值180亿元,支付劳动报酬60亿元,支付生产税10亿元,政府生产补贴0.2亿元,上缴政府所得税30亿元,支付财产收入(包括分红、利息等)20亿元,支付医疗、食堂、学校等非物质生产部门5亿元,支援灾区捐款0.1亿元,利息收入1.3亿元,资本转移收入净额10亿元,资本形成总额70.4亿元。

要求:(1)计算企业初次分配总收入;(2)计算企业可支配总收入;(3)计算企业总储蓄;(4)计算企业净金融投资;(5)根据已知数据和计算的全部数据,编制非金融企业部门的资金流量账户。

解:(1)企业初次分配总收入(原始收入):180-(60+9.8)+1.3-20=91.5(亿元)

(2

(3

(4

34、已知政府部门有关收支资料如下:支付劳动者报酬1000亿元;购买办公用品300亿元;基础建设支出700亿

元;征收企业和其他部门生产税700亿元,支付生产补贴100亿元;征收各种基金收入150亿元;社会保障部门收入社会缴款500亿元,支付社会福利600亿元;征收个人及企业所得税1000亿元;征收土地增值税30亿元;征收收入税30亿元;若政府原始收入为110亿元,计算政府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并编制其收入再分配账户

解:

35、已知某机构部门2003年某核算期的有关资产负债资料如下(单位:万元):

(1)期初资料(2)期内流量资料(3)重估价资料固定资产600 实物投资额300 非金融资产50

存货500 金融投资证券50

其他非金融资产300 其中:现金和存款1500 其他金融资产50

现金和存款200 证券200

证券200 股票及其他股权300

股票及其他股权300 其他金融资产200

其他金融资产100 金融负债:

长期贷款400 其中:长期贷款1300

商业信用300 其他负债450

其他负债200

根据上述资料:(1)编制该部门2003年期末资产负债账户;(2)计算该部门期末金融资产与全部资产比率、流动资产与全部资产比率、债务资产比率。

=44.3% 债务资产比率:2650÷4850=54.6%

36、已知金融机构部门中间投入124亿元,劳动者报酬118亿元,固定资产消耗12亿元,生产税净额-12亿元,

营业盈余88亿元。试计算金融机构部门增加值、总产出和中间投入率。

解:增加值:118+12-12+88=206(亿元)总产出:206+124=330(亿元)

中间投入率:124÷330=37.6%

37、已知金融机构部门有关收支资料如下:(1)实际应收贷款利息500亿元,贷款服务费30亿元;(2)实际应付

存款利息420亿元,存款服务费20亿元;(3)获得证券利息200亿元;(4)支付债券利息75亿元;(5)获得红利收入430亿元;(6)支付红利370亿元;(7)支付给属于投保人的财产收入110亿元。

计算金融机构部门的财产收入。

解:财产收入:(500-420)-(30+20)+(200-75)+(430-370)-110=105(亿元)

38

对产业结构做出分析。

解:(1

对值逐年上涨,说明了我国利用外资和利用国外劳动力较多,因此支付国外的要素收入比较大。

(2

(3) 2.3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比重基本持平,提高了0.5个百分点。这一变化是产业结构改革、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结果。39、已知我国1999年实际GDP为82067.5亿元,按美元表示的平均汇率为8.2796元/美元,瑞士IMD按购买力平

价计算的我国1999年GDP是38460亿美元,1999年我国人均GDP汇率计算为782美元/人。

要求:(1)求1999年按汇率计算的GDP和1999年购买力平价;(2)计算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1999年我国人均GDP;(3)由以上计算,说明购买力平价的不足之处。

解:(1)按汇率计算国内生产总值:82067.5÷8.2796=9912(亿美元)

(2)购买力平价:82067.5÷38460=2.1338(亿美元)

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82×8.2796÷2.1338=3034(美元/人)(3)以上的计算得出,购买力的平价低于按美元表示的平均汇率,导致计算的按购买力计算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高于按美元计算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而高估了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40、已知某企业在核算期内持有的某种设备的价格和数量资料如下:(1)由期初至期末一直持有的设备为10台;

期初价格10万元/台,期末价格15万元/台;(2)期间分三次购进设备共30台,每次购进数量均为10台,价格依次为11万元/台、12万元/台、14万元/台。

要求:根据以上资料计算该企业持有的该设备在核算期内的名义持有收益。

解:设:G:名义持有资产收益;p n:期末该设备的单价;p o:期初该设备的单价;q o:整个核算期都持有的资产数量;d t:期间各批购进设备的数量(t=1,2,3);p t:期间购进各批设备的单价(t=1,2,3)

G:(15-10)×10+(15-11)×10+(15-12)×10+(15-14)×10=130(万元)

41、已知某企业在核算期内持有某种设备的相关资料如下:(1)设备的期初价格为10万元,期末价格为10.5万元;

(2)企业期初拥有设备150台,期末拥有设备154台;(3)期初物价指数为1,期末物价指数为1.02。

假设在整个核算期内资产价格和数量都是均匀变化的。

试求名义持有资产收益、中性持有资产收益和实际持有资产收益。

解:p:(10+10.5)÷2=10.25(万元)q:(150+154)÷2=152(万元)

G:152×(10.5-10)=76(万元)NG:152×(1.02×10-10)=30.4(万元)

RG:76-30.4=45.6(万元)

42

要求:(12年,求按第一年计算的各年末固定资产存量;(3)求按第一年价格计算的固定资产消耗。

解:(1)固定资产形成总额:c1=500÷100%=500 c2=660÷110%=600 c3=720÷120%=600 (2)各年末固定资产存量:d1=c1=500 d2=c1+c2=500+600=1100 d3=c2+c3=600+600=1200 (3)各年固定资产的消耗:e1=500÷2=250 e2=1100÷2=550 e3=1200÷2=600

43、已知某部门有关资产变化以及负债和净值变化的资料如下:该部门可支配收入为960亿元;固定资本形成总

额980亿元;存货增加370亿元;总储蓄960亿元;资本转移收入45亿元;资本转移支出9亿元;其他非金融资产获得减处置为0。(假设不存在统计误差)

要求:(1)计算该部门的资本形成总额、资本转移收入净额和资金余缺;(2)编制该部门的资本账户;(3)计算该部门的储蓄率和投资率,并判断该部门属于企业部门还是住户部门。

解:(1)资本形成总额:980+370=1350(亿元)资本转移收入净额:45-9=36(亿元)资金余缺:960+36-1350-0=-354(亿元)

(2

(3)储蓄率:960÷960=100% 投资率:1350÷960=140.6%

该部门的资金余缺值为负,即从其他部门借入资金,并且投资率超过100%,据此可以判定该部门为企业部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