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庄子的人生境界

庄子的人生境界

庄子的人生境界
庄子的人生境界

庄子的人生境界

09汉语言夏梦晴谈庄子就不得不谈《庄子》,它属于道家的重要典籍。姑且不论它的文学意义和艺术价值,因为就这两方面而言我想它的地位都是毋庸置疑的。《庄子》这本著作,给我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其实更像是一本小说或者是神话故事。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整部书大多都是以寓言的形式在讲述,由很多个小故事组成,故事里的每一个人物或者是形象都被刻画的栩栩如生。

庄子的思想一直以来都备受争议,因而也演化出了两派人士,即拥护派和反对派。支持者说:“我方认为庄子的思想是伟大的,庄子主张人与自然与周围的环境是一种和谐发展的形式,主张追求一种精神自由,主张摆脱物质或精神带来的束缚等等,这些思想无疑是喧嚣世界里的一缕阳光。”反对者则说:“庄子的思想固然有其值得称颂的地方,否则也不会传承这么多年而不荒废,但是,你不得不承认的是,在积极进取的当代社会,他的思想也存在着极大的消极性,他追求的自由从另一角度来看也可以称之为逃避。”

的确,这样的争议是有理由的,但是如果要问是否有价值,就只能说,实在有些浪费光阴。因为,任何一场辩论赛的最后,总结发言的人都会说:“就像硬币有正反之分,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我们应该辩证地看问题。”不过我不反对这样的争论,因为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思想,有思想的地方就会有火花,而这种火花是文化传承的一个

又一个连接点。

王小波在他的一篇名叫《我看国学》的杂文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二战期间,一位美国将军深入敌后,不幸被敌人堵在地窖,将军的一位随行人员突然因喉咙不适而咳嗽了起来,将军给了他一个口香糖以压制咳嗽,嚼了一会儿,随从又伸手向将军要,原因是刚才那块没什么味。将军说,当然了,因为我在你之前已经嚼了两个小时了。他说他举这个例子的原因是想说,四书五经再好,也不适合几千年的阅读,就像口香糖再好吃,也不能几个人换着嚼。我却觉得困惑,不懂什么叫不适合,是说它本身就不好不配称之为经典,还是说在当时的那个年代它是名著是精华,可是换一个时代背景和政治环境它就不再是经典了,它所具有的文化价值就逐渐泯灭了。

在诸子百家中,我最喜欢的是庄子,不仅仅是他创造的文学价值,更是因为他的思想境界和人生态度,庄子认为生死有如春夏秋冬的转换,纯属自然。不掬功,不谋利,更反对因追功逐利而祸及他人,“至人胜物而不伤,明于权者不以物害己。”他想劝育世人,摆脱掉物质以及精神的束缚。一个人如果眼界大,他的理想才会大,人生境界才会大。庄子是这样的人,这也是庄子的逍遥之处,世人觉得很难达到庄子的境界,是因为在我们的心中充斥着太多的欲望,而这些欲望驱使我们追求着自己心目中的价值观。

无所谓得也就无所谓失,就像是人生,每个人期许的归宿都是安稳。时至暮年的时候,大多数人都会说:“我别无他求,只希望可以有一个惬意安稳的晚年。”为了这样一个最简单的要求,我们却要用

一辈子的时间来交换。一辈子的辛劳,一辈子的奔波,到最后的要求只是两个字,休息。我只想说人生是自己的,一辈子的时间投入浩瀚的历史长河,就像夜幕苍穹下的一颗星星,渺小微茫。我们有责任将它过得充实,而这种充实不是用欲望来堆砌。

我眼中的庄子作文7篇

我眼中的庄子作文7篇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我眼中的庄子作文一 对于庄子,我知之甚少,起初认识庄子是在李商隐的《锦瑟》中——“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记忆里的庄子是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在斜阳晚照下的河边悠然的摆弄着他的鱼竿,逍遥自由。? 庄子饱读诗书,在楚国范围内贤名远播,以他的才干去谋一份差事其实并不难,但是他一生嫉恨权贵,从没委屈自己的心志来改变穷极困顿的局面。庄王曾盛情邀请他出山,他却以水田之龟自居来表达追求自由、远离纷争的愿望,在濮水边心如澄澈秋水,身如不系之舟。“庄周梦蝶”——分不清梦境和现实的差距,“安知鱼乐”——与时人惠子的精彩辩论。?

浅读过一点《庄子》后,我更喜欢庄子的真,喜欢其高妙奇瑰,恣肆汪洋。大如鲲鹏展翅击水三千;小如蝴蝶款款而飞。他所持的宇宙与人的关系是“天人合一”的,是物我两忘的,所以他有着通达的生死观。能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庄子就能用锐利的眼光看穿生死的本质,的确难能可贵。在《庄子》中,他杜撰了一个《髑髅之乐》的故事,借髑髅表明了自己的观点,把生看成是一种痛苦,把死看成是一种休息。他说: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再看他鼓盆而歌,送妻升遐,这是一个多么潇洒另类的庄子啊! 当然,庄子的生死观是建立在他的哲学观的基础之上的,他认为每个人都是“道与之貌,天与之形”,既然如此,我们除了顺其自然,不要把生死看得太重,节哀自便之外,还能做什么呢? 可茫茫红尘中,有几人能做到和庄子那样呢?

第一次知道《庄子》并非是在什么书香盈室的图书馆里,也不是在什么哲学或者文学杂志上,而是在一本被多数“学者”所看不起的所谓“络文学”中,是一本《神游》让第一次我窥见了一种奇妙的,有些不可思议的境界,即“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自那时起我便对两千多年前的一位名叫庄周的人感到一丝好奇,是什么样的人才能说出这样的话? 正是因为好奇我拿起了《庄子》,而拿起后便再没舍得放下。那“坐忘”、“心斋”、“婴宁”铭刻在我心上,再也抹不去了。而随着对《庄子》的阅读时间一天天增加,我对那位被后世尊为南华真人的庄子也越发敬仰。 因此我读了很多关于后人评价庄子的资料,其中或褒或贬,庄子本人也是或人或仙,其中虚实我无从考证,但这却让我不禁想到,我眼中庄子又是怎样的呢? 人的性情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

好人品的八个标准

好人品的八个标准 一、厚道。 古人云:厚德载物,就是说人只要有好德行,没有承载不了的事,相反人无大德便无法成就大事。 这些名言忠告,告诫我们要乐于吃亏,多为别人着想,才能成就事业。同时,厚德是福,做人厚道,方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二、善良。 善良是好人品的关键要素。人要常怀一颗感恩之心,方能使人敬仰。要多存善心,多兴善举。只有这样,才能坦坦然然做人,达到平日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的境界。 三、守信。 一个人如果没有信用,什么事也干不好。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键是要讲信用。古人把守信看作是做人非常重要的品行之一,讲究言必行,信必果。 尾生为爱情魂断蓝桥,曾子因一句话为儿子杀猪,都是守信的千古佳话。人在社会上如果不讲信用,肯定没有人愿意与其交往,更不会赢得别人的信任。 四、宽容 常言道:“有容乃大”。人要有一颗宽容之心,要能容天下难容之事。我们要学会宽容与自己看法不同的人,特别是与自己有矛盾的人。 宽容别人实际上是给自己的心灵松绑,否则,只会给自己的心灵加压,受累的还是自己。要承认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多看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宽容别人不足之处,一分为二地看待别人。凡事争则两败,让则两利。 五、诚实。 诚实是立身之本,诚实是一种美德。人之无诚,不可为交。“欲当大任,须是笃实”。做人只有实实在在,老老实实,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才能在社会上站稳脚跟。

我们对待工作也一样,不管是汇报工作,还是反映问题,都要实事求是,绝不可弄虚作假,失信于人。 六、谦虚。 谦虚是好人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毛主席说过:“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无论什么时候把自己看低一些,总是好事,一方面有利于自己的进步,另一方面有利于与人相处。 古人云“无论做何等人,总不可有势利气,无论习何等业,总不可有粗浮心”。干任何事情,不要总认为自己贤能,不可少之,这样不好,容易让人讨厌。谦恭之人,人皆爱之。 七、正直。 一个人不一定能成为一个伟大的人,但完全可以成为一个正直的人。正直之人,首先要做到凭良心办事。清人王永彬有云:“求个良心管我,留些余地做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干事都能从良心出发,那绝对是一个高尚的人、正直的人。人还要有正确的是非观念,遇到问题要有自己的见解,决不能你好、我好、大家都好。要坚持真理,不能因为关系好把错说成对,也不能因关系不好,而把对说成错。 八、执著。 人贵有恒。干任何事情要有决心、恒心和耐心,要有执著追求的精神,这是成就事业的关键。否则,将一事无成。所谓“滴水穿石,铁棒磨针”,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爱国将领冯玉祥说过:“世上成大事者都是傻子”,因为这些人一旦认准目标,只管朝前走,所以才会取得成功。相反,有些所谓聪明之人,因为脑子转速太高,干事业左顾右盼,思东想西,结果还是成不了事。 我们自己不妨做个傻子,把自己看得渺小一点,有什么不可呢?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只要是认准的事,就应该想尽千方百计把它完成,把它干好,奋力追求成功的乐趣。这种恒心和勇气,就是执著追求的具体体现。

《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说明

《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 单位: 作者: 联系方式:

《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清思路,概括大意,理解人生的境界是由低级到高级,且可以划分为四个等级。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质疑思辨法,采取探究性阅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启发学生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明白做事情时应有精神追求,使自己成为一个有较高境界的人。 设计理念:本文篇幅短小,思路清晰。根据课标目标要求,学生能初步理解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结合单元教学目标,从学情出发,我拟定了本堂课的三维目标。 教学重点: (1)理解文中语句的含义,理解作者观点。 (2)联系现实生活解读人生的四种境界。 设计理念: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容,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这是中职语文阶段阅读的一个重要目标。 教学难点: 探究文中蕴含哲理性的语言,如“觉解”、“超道德价值”、“入世与出世”等等。 设计理念:由于本文是一篇哲学论文,容比较抽象,且疑点较多,学生缺乏这方面的感性认识。 学情分析: 有位专家曾经说过:“我们想引领学生到那里去,必须首先知道学生现在到底在哪里。”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前要先进行学情分析。 我所授课的对象是中职卫校的学生。这些学生语文学习基础普遍不好,学习能力参差不齐。但他们大多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存有较强的好奇心。由于他们

是医学专业,毕业后将是一名医务工作者,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因此,我一直把本文作为卫校学生的重点授课篇目之一。 教学方法: (一)教法 设计理念:现代教学理念要求,课堂教学要贯彻启发式原则,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我设计以下三种教法。 (1)讲授结合法。 设计理念:这是一篇哲学论文,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要想使得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文中的四种境界,就要重视学生与文本间的对话,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2)以“质疑思辨法”为主,结合探究讨论等方法。 设计理念:在本节课上,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多动脑筋,多问几个为什么。 (3)多媒体辅助教学。 设计理念:充分利用课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二)学法 (1)掌握质疑思辨法。 (2)抓关键词、句的读书法。 (3)学会融会贯通,联系实际,举一反三。 设计理念:对于中职生来讲,学法的指导以及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他们走向自主学习的最根本途径。叶老也提出了“教是为了不教”。因此,在学习指导和能力训练上,我设计了以上三种学法。 教学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堂导入(4分钟) 同学们,我先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个记者前往某山区,碰到一个放羊娃,记者便和放羊娃有了一段对话。记者问:“你放羊为的是什么?”放羊娃答:“卖钱。”记者问:“卖了钱干什么?”放羊娃答:“娶媳妇。”记者问:

庄子的智慧人生教学提纲

庄子的智慧人生

庄子的智慧人生 人们说庄子是哲学家,可能是非常洒脱、自由的。 读庄子确也让我们感到上天入地、纵横万里的自由和开阔,但这是在他的作品里,作品里的本体自由与现实中的生命个体往往会有着很大的区别。许多浪漫主义作品的作者在现实生活中往往非常拘谨,所以,有时并不是文如其人。 但庄子是文如其人的,生活中的庄子倒也很象作品中的他。好象这并不是庄子做出来的,似乎有一种率性的自然,和关于对人间世的独特理解。我们感到庄子对于生死达观,主要是他认为人死后完全归入了平静,归入了天地之大道。并且也有佛家的味道,“一切相皆是虚妄,”承认物质的世界是暂时的运动现象,不相信鬼神,不相信有任何超自然的力量能改变天地之规律。 有时在现实世界里无法转换的时候,我们则可以转换自己的心情。比如说不会武功则少了动武的念头,不会驾车则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可能,没有多少钱也就避免了被打劫的风险。 无用之中有用,有用之中无用。这是庄子的境界,也是一种高级的生存哲学。庄子是智慧的,他的故事也愿意让我们生活在智慧里,过一种智慧的人生。因为智慧的人生总是快乐的。 但在世界上,总有一些人常常哀叹自己的出身和命运,而不去把对立的事物统一,不去找到自己无用之中的有用。 在两千多年前,庄子是聪明的。庄子还是个唯物主义者,起码在生死的问题上。 在对待自己身后之事的态度上,庄子也十分明白。当他感到大限即将来临时,听说他的弟子们要准备把他厚葬,他便非常严肃地制止了他们。 他认为死后以天地为棺,以日月星辰为装饰,以万物为陪葬,这是多么隆重的葬礼啊!怎么还要那么俗世的形式呢?

他的弟子们之所以想厚葬他,主要是因为放在野外怕被乌鸦吃掉。 生命,本来就是一种物质现象,既然死后无知那所有的形式和厚葬对死者有什么意义呢?而如果死后还有知,那与未死又有任何区别,活着的人就更没有理由去悲伤了。 在看子看来,一切应该象季节一样自然。 充满残暴、铁律、牢狱、诉讼和礼仪的人世间,如何才能平静下来,反观一下生命的本体。中东的流血、伊拉克的惨剧和人类加紧研制的各种杀人武器,能否也象庄子一样与骷髅对视,能否也让庄子给你托一个醒悟的梦呢? 我们每个人都会做梦,甚至一个夜晚就可能有一连串的梦汩汩而来。人的一生到底做了多少个梦,恐怕连研究梦的高手弗洛依德也难以知晓。但我们的多少好梦也就随着时光飘散了。 只有庄子的梦留了下来,并且已让人们欣赏了两千多年,未来的人们肯定也会迷恋在他的梦里。 在这样一个梦里,庄子变成了蝴蝶,栩栩然飞了起来,自由自在,大概也因为“空中的花香”使其“沉醉”,因为自由和快乐,又“穿过丛林去看小溪水”。何等的逍遥啊!醒来后,庄子浑然不知是梦到了蝴蝶,还是现在的自己是蝴蝶在做梦,庄子在一瞬间将自己与蝴蝶变成了统一。 这个梦也的确令人神往。不仅是因为梦里的蝴蝶自由起舞,关键在于蝴蝶似乎梦见了庄子,使庄子实在搞不清是自己梦到了蝴蝶,还是蝴蝶梦到了庄子。 庄子到达了物我统一的境界。 梦,完全是一个非自主的状态,可以说与自己无关。至于在梦中变成什么也无法被自己左右,哪怕在梦中变成石头、树、狼或蚂蚁也都是无关紧要的,我们任何人都不能在临睡前要准备梦见自己变成预设的对象,或在梦中实现完全的自我构想。但梦的经验又告诉我们在梦中的一切体验又是那么真实,起码在当时的心灵感觉方面。

人生的境界..

人生的境界.. 导读:本文是关于人生的境界..,希望能帮助到您! 邓浩 教学目的: 1.理清文章思路,概括大意。 2.认真理解文中语句的含义,并深入探究。 3.提高学生对人生的认识,讨论我们应该追求怎样的人生境界。 4.品味随笔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探究语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四种境界的认识。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品读法。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在生活中,面对一些人或事,我们经常会发表意见,或是感慨万分,或是啧啧称赞,或是义愤填膺,等等。我们发现,甚至对同一件事,人们的处事态度也会有很大分别。为什么呢?我们常常得出这样的结论,人的素质真的是有高有低。殊不知,这里的素质高低就是人生境界的高低。什么是人生境界,是什么造成人

生境界的高低,我们该如何追求崇高的人生境界呢?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哲学大师冯友兰先生的教诲吧。 二、作者介绍: 冯友兰(1895-1990),哲学家、哲学史家。字芝生。河南唐河人。1915年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1919年赴美留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中州大学、中山大学、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哲学教授。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1947年任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主席。1952年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30年代初出版两卷本《中国哲学史》,把中国哲学史分为“子学时代”和“经学时代”,肯定了传统儒家的价值。40年代写《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以程朱理学结合新实在论,构建其“新理学”体系。建国后著有《中国哲学史新编》等,论著编为《三松堂全集》。 三.预习检测: 1.选词填空: ①不同的人可能做相同的事,但是各人的觉解不同,所做的事对于他们也就各有不同的意义。 ②他真正是有道德的人,他所做的都是符合的道德意义的道德行为。 ③中国哲学总是强调,为了成为圣人,并不需要做不同于平常的事。

庄子内七篇语解(简体)

庄子内七篇语解 逍遥游 首先以小大之辩说出庄子心目中的大的向往。 宋荣子的型态就是超越了世俗人所追求的成就的境界,至于更高的境界是什么呢?列子所代表的道家人物是更高的境界,(然而更高的御风而行之术如何解释,应待其宇宙论的理论型态确定之后再作诠释进行的决定。)然而此一境界仍有所待,有一种不待的境界是至人、神人、圣人之所为者,才是庄子的最高境界所要肯定的。 得到至人之境界的许由,他对于政治体制中的君位是毫无兴趣的。这就是至人的境界对政治的态度。他们倒底有什么成就,可以连人间世中最高级的地位都不屑一顾呢?庄子便借着肩吾与连叔的对话把至人的境界说出,并作为“至人不肯为天下”的道理所在,首先是肩吾听接舆说到神人的性能,直如神仙之一般,而连叔则说出此类神人的知能是超越世俗中人的眼界的,他们生活的情况更不是世人所能想及的,此处指出神人、至人的知能境况,至于其所言之真义究竟在理论上应以具象认知亦或抽象认知,则应待其宇宙论中的人存有者之性能的观点解明之后再作说明。 如果得天下对世人而言代表了一种成就上的满足,则这种满足对神人而言是无用之物,如果有人执着这种满足,却发现别人甚至不屑一顾,则对他的价值观体系将是重大的打击。 庄子与惠施对于事物之有用无用之辩,是在消遥游的境界尚未具体提出它的内容之前,率先说出不同境界心态者,对于事物之态度是有着截然不同的处理原则的,所以庄子将要讲出的最高境界,也将是会有截然不同于世俗之人对一切问题原有的观点的。 齐物论 南郭子綦先表现出一种没有情况的情况,是一种「吾丧我」的道家功夫,这是庄子型态的体道功夫,与无己、无功、无名,有同样的趣向,其真义后文将更易显露。这种功夫是要达道体道的的进路,但是对于一般人而言,是不能直接进行这种功夫的,必得要先在理性结构中经过理性进路的洗涤功夫,先在认识上理解了道的情况,(是情况,即是境界,而不是一种新的知识内容,要以本体的观照来对待,而不是客观且具体的知识来认识。)道的情况不能直接描写,如果没有那种相应的心境,即使描写,亦将视若无睹。所以南老师先借着一种自然界的

人品不好的人,不值得深交(深度好文)

听过一个很奇葩的故事。 A在三四线城市工作,单位分配了一套小房子,日子虽是过得去,但也是紧巴巴的,后来生活改善了,A就换了一套大房子,小房子一直都闲置着,准备租出去。 恰巧有一朋友从乡下来打工,就说:“要不你把房子租我吧,我付你房租。” A体谅朋友初来乍到,万事都很困难,于是就让朋友先住着,等手头宽裕了,再给房租也不急。 朋友对A很感恩,也就顺利的住了下来,但是两年过去了,朋友一直都没有付过房租,A想着,反正房租也不贵,就没太在意。 某一天,A看重了一个商铺,价格很合适,A就想着买个商铺,做点生意。 但是买下商铺的钱不够,需要卖掉一直闲置着租给朋友居住的那套。于是A就告诉朋友自己的计划,让朋友这段时间尽快找个住处。 没想到朋友大怒:“你这不明显的想赶我走吗,我付你租金不就行了,你现在让我去哪找房子?你这样做也太缺德了!” A看朋友为难,于是就应承帮他在附近租一套,还答应帮他垫付一个月的房租。 朋友看A要卖房子的决心很大,于是就说:“要不你就直接卖我吧。”A想着,反正房子总归是要卖的,而且现在也比较急,所以也就答应了。

朋友提出要20万块买这套房子,但是这套房子按照当时的市价可以卖到50万左右,A对于朋友提出的价格,简直觉得不可思议。 最后A也是看在朋友一场,决定按照40万的价格卖给他。 没想到又遭到朋友的责骂:“你简直就是赶尽杀绝,连朋友的钱都要赚,你这样一定会遭报应了。” 不仅如此,朋友还到处在旁人那说A的不是,声明没见过A这么不近人情的,白交了一场。 A简直无语了,两家人也闹得不可开交,从来再没来往。 看到这里,我不禁感慨,人品,才是与人相处的第一要素。 与人品好的人相处,你会感受到如沐春风;与人品差的人相处,你只会感受如坐针毡,最后还会落个吃力不讨好的下场。 三毛曾说:“朋友之间,相求小事,顺水人情,理当成全。过分要求,得寸进尺,是存心丧失朋友最快的捷径。” 时刻要记住,别人帮你是情分,不帮你是本分,永远都要看清自己的位置,不要得寸进尺,得理不饶人。 没有人必须对你好,对你好的前提是你也要善待别人。 真正的朋友,是你富达时,不巴结你;你骄傲时,让你看清现实,不自满骄奢;你失落难过时,时刻陪伴着你,帮你渡过一个又一个危机。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人品差的人,根本不值得深交。

课文《人生的境界》教案

课文《人生的境界》教案 教学目的: 1.理清文章思路,概括大意。 2.认真理解文中语句的含义,并深入探究。 3.提高学生对人生的认识,讨论我们应该追求怎样的人生境界。 4.品味随笔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探究语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四种境界的认识。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品读法。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在生活中,面对一些人或事,我们经常会发表意见,或是感慨万分,或是啧啧称赞,或是义愤填膺,等等。我们发现,甚至对同一件事,人们的处事态度也会有很大分别。为什么呢?我们常常得出这样的结论,人的素质真的是有高有低。殊不知,这里的素质高低就是人生境界的高低。什么是人生境界,是什么造成人生境界的高低,我们该如何追求崇高的人生境界呢?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哲学大师冯友兰先生的教诲吧。 二、作者介绍: 冯友兰(1895-1990),哲学家、哲学史家。字芝生。河南唐河人。1915年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1919年赴美留学,获哲学

博士学位,回国后任中州大学、中山大学、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哲学教授。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1947年任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主席。1952年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30年代初出版两卷本《中国哲学史》,把中国哲学史分为“子学时代”和“经学时代”,肯定了传统儒家的价值。40年代《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以程朱理学结合新实在论,构建其“新理学”体系。建国后著有《中国哲学史新编》等,论著编为《三松堂全集》。 三.预习检测: 1.选词填空: ①不同的人可能做相同的事,但是各人的觉解不同,所做的事对于他们也就各有不同的意义。 ②他真正是有道德的人,他所做的都是符合的道德意义的道德行为。 ③中国哲学总是强调,为了成为圣人,并不需要做不同于平常的事。 A.程度严肃趋向 B.程度严格倾向 C.水平严肃倾向 D.水平严格趋向 2.作者所认为的哲学的任务概括地说是什么?其具体内容是什么?

我的人生演讲稿大全

我的人生演讲稿1 水烧到99℃不算开,最后只要再加热1℃,就能突破物理形态的临界线,从液态变为气态。 走完了99步,人们都说最后一步最难迈,最难走。其实这最后一步和99 步的每一步,没有什么两样,只是人们在迈这一步时自己吓唬自己,容易放弃,不去坚持罢了。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敢于坚持,决不放弃,那些不可能的事,也会变为可能。 10年前,我在《环球》杂志上读过一个很感人的真实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个年轻貌美的女子,一天,跟随丈夫在山顶拍照,突然丈夫一脚踩空,随即向万丈深渊滑去,周围是陡峭的山崖,两手无任何抓处。就在这十分危急的一瞬间,妻子两手抱住崖边的树干,用嘴咬住了丈夫的上衣。这时丈夫悬在空中,妻子又不能松手,只好用两排洁白细碎的牙齿承受着一个高大的身躯。妻子不停地对自己说:“咬紧牙关,坚持,再坚持!”她美丽的牙齿和嘴唇被血染得鲜红鲜红。半个小时后,被游客发现,才把他俩救上来。这位妻子身单力薄,为什么会在紧要关头,爆发出这么大的承受力和忍耐力?一位生理学家认为:“身体机能对紧急状况产生反应时,肾上腺能大量分泌出激素,传到整个身体,能产生额外的力量。”如果从心理方面分析,这种生理现象,产生于人的心智和精神的力量。这位妻子能咬紧牙关,一再坚持,是因为她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千万千万不能松口,否则丈夫就会跌进万丈深渊。人有了心智和精神力量的支配,就连死神也怕咬紧牙关! 要问成功有什么秘诀,丘吉尔在剑桥大学讲演时回答得很好:“我的成功秘诀有三个:第一是,决不放弃;第二是,决不,决不放弃;第三是,决不,决不,决不放弃。” 决不放弃,就是坚持,它来自于人的毅力。毅力是人类最可贵的财富,在走向成功的路上,没有任何东西能代替毅力。热情不能,有一时热情的人往往在最后一步退缩,这已屡见不鲜;聪明也代替不了毅力,因为世上失败的聪明人太多了。

《庄子》内七篇心解[精华]

《庄子》内七篇心解[精华] 《庄子》内七篇心解 序言 读庄子,最容易为庄子的表达形式所迷惑,其文字汪洋恣肆,意境雄浑飞越,想象奇特丰富,情致高迈旷达,给人以超凡脱俗与崇高美妙的感受,但对于庄子所表达的思想,则人感觉“身临大海,望洋兴叹”,又如“深入宝山,空手而归”,往往不得要领。 其实庄子表达的思想正是最日常、最生活化的哲理。用庄子的话说,就是道在蝼蚁,道在稊稗,道在瓦甓,道在屎溺。庄子所主张的“道”普遍存在于一切事物当中,道不离于日常生活。修道不必于日用平常之事外用功夫,只须于日常生活中无心而为,顺任自然。自然地生活,自然地做事,运水搬柴,着衣吃饭,涤器煮水,煎茶饮茶,道在其中,不修而修。 如果说《论语》是积极入世的政治哲学,那么《庄子》则是心灵超脱的生命哲学。儒家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方略,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讲的则是“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的道理。儒家讲的是“学成文武艺,贷与帝王家”,其理想是“甘为天子臣,敢为帝王师”,而道家却立志“不作帝王师,不为肉食谋”,其理想是“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 国学大师南怀瑾评议儒道两家的差异时说:“儒家是讲入世的,勇猛精进,百折不挠,它的精义是'工作’;道家在出世入世之间,行云流水,顺其自然,它的精义是'生活’。” 庄子所讲的“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表达的正是一种心灵的境界。庄子认为每一个人都可以是一个帝王(应帝王):虽然在现实生活,他可能是一个漆园小吏,可以是一个平头老百姓,但在他的内心,他可以做自己心灵的主人,他可以超越生死,

超越古今,超越万物,达到心灵的完善;虽然在现实生活中,他可能穷困潦倒,他可能形体残缺,但在他的内心,他可以顺应自然,可以虚己无心,可以做到“天地与我并存,万物与我为一”。透过庄子的表面上看起来超脱、冷酷的言辞,我们可以看到庄子对人生、生命、心灵的眷念和爱护。 庄子的文章结构很奇特。看起来并不严密,常常突兀而来,行所欲行,止所欲止,汪洋恣肆,变化无端,有时似乎不相关,任意跳荡起落,但思想却能一以贯之。 庄子不是干巴巴的说教,而通过一个个生动形象、幽默机智的寓言故事巧妙活泼、引人入胜地表达思想。庄子全书仿佛是一部寓言故事集,这些寓言表现出超常的想象力,具有石破天惊、振聋发聩的艺术感染力。 在庄子笔下,我们看到他如何梦见蝴蝶、欣赏鱼乐、曳尾于涂、嘲讽权贵。他描写平凡人的不凡,如庖丁解牛、痀偻丈人承蜩、大马捶钩之绝技、梓庆鬼斧神工、轮扁得心应手等等。任何一样小技艺,只要长期专注去做,心无旁骛而乐此不疲,最后皆可登至化境,如有神助。这就是“道以艺载,技进于道”,庄子所追求的道实际上就是与真实的日常生活相关的一门生存艺术。 “人相忘乎道术”,庄子认为,人应该追求道,人应该在道术中生活。其实道也正是人的本性,只有道才能真正地给你带来快乐,带来那种发自内心深处的快乐。人生于道,正如鱼生于水。当鱼在深水中时,鱼就忘记了水的存在、也就忘记了自己。这个时候鱼和水是一体的,这个时候鱼是最快乐的。当人合乎道的时候,人也忘记了道,也忘记了自己。这个时候人才是最快乐的。正如庄子所说:当鞋子合适的时候,脚被忘却了。 庄子表面上看起来是个超凡脱俗的不食五谷杂粮的人,而实际上庄子是一个入世颇深的深诣处世之道的人。庄子绝顶聪明,对于现实有深刻尖锐的穿透力。但庄子的这种“看透”不是“看破”,庄子的哲学是“以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不是

《人生的境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筛选文章关键信息,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观点。 2.理解文章重要语句的含义,对人生进行思考与解读,思索我们应该追求什么样的人生境界。 3.促进学生对人生意义产生思考,明白身处平凡也应该有精神追求,明白“人人可以为尧舜”,只要认真做好自己日常生活、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就可以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思路,筛选文章关键信息。 2.理解文章重要语句的含义,对人生进行思考与解读,思索我们应该追求什么样的人生境界。 教学难点 1.理解文章重要语句的含义,深刻理解四种境界。 2.促进学生对人生意义产生思考,明白身处平凡也应该有精神追求,人应该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方法 导读教学法、讨论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建筑工地上,三个泥水匠正挥汗如雨地干活。 有人问他们:“你们在干什么?” “在砌砖。”第一个泥水匠随口答道。 第二个泥水匠回答说:“我在挣钱呢。” “我在建造一座漂亮的大楼。”第三个泥水匠很自豪地说。 十年后,第一、二个泥水匠仍然在砌砖,第三个泥水匠成了一位有名的建筑专家。 是什么给三个泥水匠带来了不一样的人生追求和人生境遇?我们现在所做的是“在砌砖”、“在挣钱”还是“在建造一座漂亮的大楼”?我们又将拥有什么样的人生境界呢? 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哲学大师冯友兰先生的教诲吧。 二、作者介绍 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河南人。1915年入北大学习,1919年赴美留学,获哲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在北大、清华等学校任教。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史家、教育家。曾以“三史(《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释今古,六书(《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纪贞元”总结了一生的学术成就。他继承和阐发了程朱理学的传统,建构了自己独特的哲学思想体系,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成为一代哲学宗师。他的主要论著收入《三松堂全集》。

【高考作文训练】 庄子“虚己”的人生智慧—解析、导写、范文

【高考作文训练】庄子“虚己”的人生智慧—解析、导写、范文 【作文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庄子·山木》篇中有一个故事:有人在划船渡河,一艘空船与他的船相撞,即使他是一个脾气很坏的人,也不会变得愤怒。如果他看到有人在船上,就会大声嚷嚷让其让开;倘若对方不理,他则会再三叫喊,并开始咒骂。船上无人,他不骂;船上有人,他便开骂了。人若能不以自我为中心,虚怀若谷地生活在世上,什么能够伤害到我们呢?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命题方向】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勇于探究 人文底蕴:审美情趣、人文积淀 健康生活:健全人格 【审题】 限制性 1.内容限制。材料中“划船渡河”的人撞上有人船、无人船态度截然不同,追究其原因是他以自我为中心,即不能虚怀若谷地生活在世上”,考生必须围绕材料中这个人的态度去分析评价,并指出应该怎么做,若脱离材料即是跑题。

2.立意限制。题目在叙述完材料后有一句总结:“人若能不以自我为中心,虚怀若谷地生活在世上,什么能够伤害到我们呢?”这是命题人的引导语,即命题人已经为材料设定好最佳立意,考生要能读懂命题人的价值判断。 3.本题目是一则寓言,考生要能由此挖掘出社会人生的深刻道理,不能浮于表面,就空船说空船,泛泛而论。 开放性 1.“人若能不以自我为中心,虚怀若谷地生活在世上,什么能够伤害到我们呢?”命题人的这个立意可以辐射出几个方面的立意,可以分析:人为什么要虚己?虚己有什么好处?不虚己会有怎样的害处?怎么虚己?可以选择写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做生活的主人,但中间要提及谦虚;亦可以说多一份律己,少一份放任。只要围绕人要谦虚和谐地生活行文就算符合题意。 2.组织材料、联想思考是开放的。考生可以引用庄子或其他道家言论来证明观点,体现自己的人文积淀;也可以列举“虚己”和不“虚己”的事例进行对比论证;既可借助生活中“虚己”的实例证明,也可以“虚己”指导现实生活。 3.文体是自由的,考生可以感性陈述或理性表达。 【解题】 这是一则寓言类材料作文。从内容上看,只要围绕材料,紧扣后面一句总结进行分析论证即可,即用实例证明人不能以自我为中心,要虚怀若谷地生活;也可以分析虚己的原因、介绍虚己的方法、讲明虚己的好处等。本题目审题难度不大,但要想写深刻亦非易事。考生欲得高分,需在思维层面和人文积淀上下功夫。

做事先做人,拥有好人品

做事先做人,这是自古不变的道理。如何做人,不仅体现了一个人的智慧,也体现了一个人的修养。一个人不管多聪明,多能干,背景条件有多好,如果不懂得做人,人品很差,那么,他的事业将会大受影响。 只有先做人才能做大事,这是古训,先人早就强调了“做人为先”的重要性。我们的先人_孔子,其思想可以说是中国力千年文化底蕴的沉淀,他告诉我们“子欲为事,先为人圣”“得才兼备,以德为首”“德若水之源,才若水之波”。因此的可见,中华民族历史来讲究做人的道貌岸然理。 我们从小到大,有关做人的道理耳熟能详。然而,品性优劣却人各有异,做事的结果也大相径庭。任何失败者都不是偶然的,同样,任何成功者的成功都是其必然性,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在于怎样做人。 美国加州数码影像有限公司需要招聘一名技术工程师,有一个叫史密斯的年轻人去面试,他在一间空旷的会议室里忐忑不安地等待着,不一会儿,有一个相貌平平、衣着朴素的老者进来了,史密斯站了起来。那位老者盯密斯看了半天,眼睛一眨也不眨。正在史密斯不知所措的时候,这位老人一把抓住史密斯的手说;“我可找到你了,太感谢你了!上次要不是你,我可能再也看不到我的女儿了。”“对不起,我不明白你的意思。”史密斯一脸迷惑地说道。 “上次,在中央公园,就是你,就是你把我失足落水的女儿从湖里救上来的!”老人肯定地说道。史密斯明白了事情的原委,原来老人把自己当成他女儿的救命恩人了。“先生,你肯定认错了!不是我救了你的女儿!”史密斯诚恳地说道。“是你,就是你,不会错的!”老人又一次肯地地说。史密斯面对这个对他感激不已的老人只能作些无谓的解释;“先生,真的不是我!你说的那个公园我至今还没有去过呢!”听了这句话,老人松开了手,失望地望着史密斯说;“难道我认错了?”史密斯安慰老人说;“先生,别着急,慢慢找,一定可以找到救世主你女儿的恩人的!” 后来,史密斯接到了录取通知书。有一天,他又遇到了那个老人。史密斯关切地与他打招呼,并询问道;“你的女儿的救命恩人找到了吗?”“没有,我一直没有找到他!”老人默默地走开了。 史密斯心里很沉重,对旁边的一位司机师傅说起了这件事。不料那师机哈哈大笑;“他可怜吗?他是我们公司的总栽,他女儿落水的故事讲了好多遍了,事实上他根本就没有女儿!” “噢”史密斯大惑不解。那位司机接着说;“我们总栽就是通过这件事来选拔人才的。他说过有德之人才是可塑之才!” 史密斯兢兢业业地工作,不久就脱颖而出,成为公司市场开发部总经理,一年为公司赢得了3500美元的利润。当总栽退体的时候,史密斯继承了总栽的位置,成为美国的财富巨人,家喻户晓。后来,他谈到自己的成功经验说;“一个一辈子做有德之人的人,绝对会赢得别人永久的信任!” 世间技巧无穷,唯有德者可以其力,世间变幻莫测,唯有人品可立一生!这就是作为一个成功人士或希望成为一个成功人士应该具备的优秀品质。

《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范文

《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 《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 《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理解四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努力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树立健康、远大的人生目标。 2.把握文章的写作思路,理解文章层次清晰、思路严密的特点。 教学过程 【预习】 导入:在语文里,我们邂逅大师。今天我们来听一听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为我们讲一讲人生的境界。 默读课文,做批注 朗读课文 一、理解人生境界的含义 1.课文的题目为“人生的境界”,那么什么是人生的境界?用课文中的相关语句回答。

“人做某事时,他了解自己在做什么,并且自觉地在做。正是这种觉解,使他正在做的事对于他有了意义。他做各种事,有各种意义,各种意义合成一个整体,就构成他的人生境界。”(第1段) 2.作者把人生的境界分为哪4个等级?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划分依据:根据人们(对人生意义)的觉解程度来划分。 3.根据课文内容,分别给四种人生境界做注释,并结合你的生活经验说说你对这四种人生境界的理解。 自然境界:对自己所做的事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 功利境界:觉解到为自己而做各种事。 道德境界:觉解到自己是社会的一员,要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 天地境界:觉解到自己也是宇宙的一员,要为宇宙的利益做各种事。 4.“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那么,怎样才能达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阅读第7,8段,回答这一问题。 通过哲学,觉解到他的行动和生活中的道德原理,达到道德境界。 通过哲学,获得对宇宙的某些了解,达到天地境界。 二、把握文章思路 1.本文是一篇学术随笔,也是一篇议论性散文,要理解文章思路,先找出每段的中心句(或概括每段内容),然后划分段落,写大意。 第1段:人生境界的含义及分类。 第2段:最后一句。 第3段:最后一句。

庄子人生智慧――简单,是最大的幸福.

庄子人生智慧——简单, 是最大的幸福.txt 世上最珍贵的不是永远得不到或已经得到的,而是你已经得到并且随时都有可能失去的东西!爱情是灯,友情是影子。灯灭时,你会发现周围都是影子。朋友,是在最后可以给你力量的人。大知闲闲,小知闻闻。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庄子·齐物论》 庄子认为,耍小聪明的人总是把自己弄得很复杂,让别人认为他高深莫测;而智慧的人却很简单,一是一,二是二,说话也不是罗哩罗嗦,没完没了,而是字字千金,每句话都很有说服力。 生活也是这样,搞得太复杂了,别人看着累,自己活着也累。哲人说,简单就是幸福,欲望少一些,自由多一些,过自己的生活。 有这样一群民工,就在那暖洋洋的中午的阳光下,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就那么随随便便的,面对蓝天躺在沙滩上,单纯的笑容是发自心灵深处的那种,明亮而璀璨。他们活着,没有时间去多愁善感;他们爱着,却不懂怎么诠释爱情;他们满足着,因为没有奢望生活过多的给予;他们简单着,因为他们不用在人前掩饰什么。 他们也许连幸福是什么都不知道,然而真正快乐的却就是这么一群简单的人。生活中简单的幸福无处不在,没乐学会找乐,没事偷着乐。不是幸福少,而是人类缺乏感知幸福的心灵。 那些所谓“精明”的、想得太复杂的人却没有这么好的命运。 印度有一位知名的哲学家,气质高雅,因此成为很多女人的偶像。某天,一个女子来拜访他,她表达了爱慕之情后说:“错过我,你将再也找不到比我更爱你的女人了!” 哲学家虽然也很中意她,但仍习惯性的回答她:“容我再考虑考虑!” 事后,哲学家用他一贯研究学问的精神,将结婚与不结婚的好处与坏处,分条罗列下来,结果发现好坏均等,究竟该如何抉择?他因此陷入了长期的苦恼之中。

庄子作文7篇

1 庄子的智慧 推开庄子的门,他不在。 本想与他交谈,可惜,他不在。我漫步于草庐旁,落叶已积了八层。他真的在这里住过吗还是让他的智慧随着自己的身影飘走了“不,我可以证明他在这儿住过。”循声望去,原来是池中探出头的鱼。“我是他笔下快乐的鱼,他从未想过自己是怎么知道惠施是快乐的,但他却知道我是快乐的。他现在的确不在这儿,但是你可以在任何地方找到他。他可能在清风中与你交谈;也可能在这碧波里映出你的真实,你的心灵;他多半融入了你的心中。”鱼摇动着尾巴,游远了。我站起身来,这可以照透人之心灵的碧波,不就是庄子的智慧吗 不知何时,肩上停了一只蝴蝶。“他带走的是我,留下的却是他。我们在梦中飞舞,在花间大笑,我们让后人疑惑已久,可我们却感知着对方。他对这俗世累了、倦了,所以他为他妻子的解脱而开心。他无时无刻不在微笑,也无时无刻不在思考。他让生命的每一刻都如我翅膀上的花纹一样美艳。他选择了我,让自身也升华得如此美丽。”蝴蝶扑闪着翅膀,飞入花间。我闭上眼,这直透心房的花香不也是庄子的智慧吗“你是官吏”脚边爬来了一只老龟。“不,不是,和你一样不是。”我俯下身子。“好得很,清爽得很,庄子曾以我为喻,拒绝相位。其实,这泥土并不脏,曳尾于其中真的是世间最快活的事儿。有人曾问我带着这么重的壳行走累吗殊不知,我早就把壳视为自己的血与肉,又怎的会觉得累呢就像有人问庄子读那么多书累吗在自然中行走累吗书与自然早已是他的血与骨,何谈受累呢”龟转过身,爬向淤泥深处。我直起腰来,原

来这淤泥中也蕴藏着庄子的智慧呢…… 庄子生于乱世,在世间唱着属于他自己的狂想曲。他赞叹自然的伟大与人的渺小。并不是我们离庄子的智慧太远,而是尘世的尘埃遮住了我们的心扉,困住了我们的脚步。自然是伟大的,人类是渺小的,但当二者合为一体时,人的渺小也就不可见了。这才是庄子智慧的根本吗我不禁嘲笑自己的浅陋,竟在这里等庄子回来。我应当去大自然,应当去世界上的每一角,去寻找,去拾起他遗留的智慧。 2 庄子 时间的流逝,淡涤旧迹,仅留下微漠的平淡与悲哀。濮水之边,你翩然而去,仅留下楚使的瞠目与叹息。 或喜甜甘之味,或爱亦苦亦甜的刺激,谁人如你———庄子,淡泊一切,与道合而为一,只偏执着那淡淡的清白。 当一种美,美得让人无所适从,也只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当一种平淡,淡得让人无从品味,也只好叹之惜之,赞之赏之。你甘于淡泊,乐于平淡,自得于平淡,只愿在梦中化蝶而逍遥,只愿随那盘旋而上的鹏者浮游于天地,不愿累于国事,不愿牵绊于尘世,你就如同那甘之如饴的淡淡而香的矿泉之水,给人以绝境逢生,给人以平静致远,给人以超脱外物,我想要触及你的衣襟,却在指尖碰触了清而澈,凉而柔的泉水,原是这般滋味。 无奈我摆脱不了那甜的诱惑,忘却不了那或苦或甜的香醇,只好在无路可走之时,望见你那平静如水的双眸,澄澈至极,悠悠远远,望断天涯路。

好人品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李嘉诚成功秘诀)

好人品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李嘉诚成功秘诀)人品是一个人品质外在表现的标志,是别人对你的一个衡量标准。好的人品不仅会让你得到周围人善意的对待,还能让你在做事的时候事半功倍。作为一个成功的商人,李嘉诚的成功不仅来自于他的精明能干,还来自于他诚实坦荡的为人。 李嘉诚的这种性格与他童年时代的一件往事分不开。 1943年的冬天,父亲的去世使李嘉诚对那渗透他柔嫩、幼弱的身躯,由肉体达到心灵深处的酷寒感到不堪忍受,更使他觉得整个世界像一座巨大且黑暗的冰窖,似乎人世间的最后一丝热气也被父亲带走了。然而,即使是这样,他还是咬紧牙关、鼓足勇气,希望自己能够带领全家平安地度过这个肃杀凄凉的冬天。 为了安葬父亲,李嘉诚含着眼泪去买坟地。按照当时的交易规矩,买地人必须付钱给卖地人之后才可以跟随卖地人去看地。卖给李嘉诚地的是两个客家人。他将买地钱交给他们之后,便半步都不肯离开,坚持要看地。山路出奇的泥泞,不时夹带着雨点,寒意逼人的北风迎面而来……仍旧沉浸在失去父亲巨大悲痛中的李嘉诚想,连日来和舅父、母亲东奔西走,总算凑足了这笔安葬父亲的费用。自己能够亲自替父亲买下这块坟地,心里总算有了一丝慰藉。这两个卖地人走得很快,李嘉诚一步接着一步地紧跟不舍。然而,卖地人见李嘉诚是一个小孩子,以为他好欺骗,就将一块埋有他人尸骨的坟地卖给了他,并且用客家话商量着如何掘开这块坟地,将他人尸骨弄走…… 可是,他们并不知道,李嘉诚听得懂客家话。他震惊了,世界上居

然有如此黑心挣钱的人,甚至连死去的人都不肯放过。想到父亲一生光明磊落,现在将他安葬在这里,九泉之下的父亲也是绝对不会安眠的。而且,李嘉诚也深知这两个人绝不会退钱给他,但他还是告诉他们不要掘地了,自己再另找卖主。 这次买地葬父的几番周折,深深地留存在李嘉诚的记忆深处。他上了一堂关于人生、关于社会真实面目的教育课,这对于即将走上社会独自创业的他来说,是付出沉重的代价后吸取的第一次相当痛苦的教训,也是他所面临的在道义和金钱面前如何抉择的第一道难题。这促使李嘉诚暗下决心:不管将来创业的道路如何险恶,不管将来生活的情形如何艰难,一定要做到生意上不能坑害人,在生活上乐于帮助人。 李嘉诚觉得,一个人的成功不在于获得了多少财富,也不在于做了多大的官,最主要的是品德的修炼。品德是心灵之根本。品德构成你的良知,使你明白事理,而不是只根据法律或行为守则判断是非。正直、诚实、勇敢、公正、慷慨等品德,在我们面临重要抉择之时,便成为我们成功与否的首要决定因素。

《人生的境界》教案

人生的境界 教学目标 1、对冯友兰的人生哲学思想有个初步的了解。 2、理解对冯友兰关于人生四种境界的阐释。 3、启发学生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思路,筛选文章关键信息。 2.启发学生对人生进行思考与解读,思索我们应该追求什么样的人生境界。 教学难点 1.理解文章重要语句的含义,深刻理解四种境界。 2.促进学生对人生意义产生思考,明白身处平凡也应该有精神追求,人应该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方法导读教学法、讨论法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对冯友兰的人生哲学思想有个初步的了解。 教学重点:理解对冯友兰关于人生四种境界的阐释。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思路,筛选文章关键信息。 一、故事导入 建筑工地上,三个泥水匠正挥汗如雨地干活。 有人问他们:“你们在干什么?”“在砌砖。”第一个泥水匠随口答道。第二个泥水匠回答说:“我在挣钱呢。”“我在建造一座漂亮的大楼。”第三个泥水匠很自豪地说。 十年后,第一、二个泥水匠仍然在砌砖,第三个泥水匠成了一位有名的建筑专家。 是什么给三个泥水匠带来了不一样的人生追求和人生境遇?我们现在所做的是“在砌砖”、“在挣钱”还是“在建造一座漂亮的大楼”?我们又将拥有什么样的人生境界呢?

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哲学大师冯友兰先生的教诲吧。 二、作者介绍 1、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河南人,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史家、教育家。1915年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系,1919年赴美留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中州大学、中山大学、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哲学教授。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1947年任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主席。1952年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30年代初出版两卷本《中国哲学史》,建国后著有《中国哲学史新编》等,论著编为《三松堂全集》。 三、初读课文 请同学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教师设疑导引,学生讨论交流。 1.文章阐述的中心问题是什么? 明确:人生的境界 2.什么是人生的境界?找出文中的阐释。 明确:人与其他动物的不同,在于人做某事时,他了解他在做什么,并且自觉地在做。正是这种觉解,使他正在做的事对于他有了意义。他做各种事,有各种意义,各种意义合成一个整体,就构成他的人生境界。 3.冯友兰认为人生有几种境界呢? 明确:四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4.划分这四种境界的标准是什么? 明确:觉解。什么是觉解?了解和自觉。 不同的人可能做相同的事,但是各人的觉解程度不同,所做的事对于他们也就各有不同的意义。每个人各有自己的人生境界,与其他任何个人的都不完全相同。”所以,人对所做的事情的觉解程度,决定了他的人生境界的高低。 四、整体感知 (一)自然境界 首先,作者给我们介绍了自然境界,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看,自然境界的人有什么特点?请用自己的话说说该境界的具体内涵。(生七嘴八舌)。 明确:自然境界的人处于一种蒙昧状态,板书:蒙昧。不知道或者不大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有什么意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