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精品公开课教案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精品公开课教案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精品公开课教案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精品公开课教案

以“物”为题的散文阅读中的结构和主旨(教案)教学目标:

1 学会分析和概括以“物”为题的散文阅读中的结构和主旨的方法

2 正确审题

一、导入(好高“物”远)

1 暖身提问:有一种文体,它的特点是形散神聚,请问它是?(散文)

2 以下皆为以散文命题的高考题,请大家观察所举题目有什么共同之处?

(1)(09湖北《书房的窗子

(2)(08 湖北《雾

(3)(08全国卷《马樱花

(4)(07 辽宁《炉火

明确:1以“物”为题目

2所问的问题都和文章的结构或主旨有关

3板书课题:以“物”为题的散文阅读中的结构和主旨

二、方法指导,举例(“雾”里看花)

1 请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阅读方法,边听边板书

明确:抓首尾段,首尾句,过渡句,表示空间、时间、感情变化的词或句子……

2 教师范读《雾》,请学生边听边勾划带有作者感情色彩的词或句子

雾(季羡林)

①②抵达加德满都的第二天凌晨,我一起床,推开窗子:外面是大雾弥天。昨天下午我们

从加德满都的大街上看到城北面崇山峻岭,层峦叠嶂,个个都戴着一顶顶的白帽子,这些都是万古雪峰,在阳光下闪出了耀眼的银光。这是我生平第一次看到这种景象,我简直像小孩子一般地喜悦。现在大雾遮蔽了一切,连那些万古雪峰也隐没不见,一点影子也不给留下。旅馆后面的那几棵参天古树,在平常时候,高枝直刺入晴空,现在只留下淡淡的黑影,衬着白色的大雾,宛如一张中国古代的画。昨天抵达旅馆下车时,我看到一个尼泊尔妇女背着一筐红砖,倒在一大堆砖上。现在我看到一个男子,手里拿着一堆红红的东西,我以为他拿的也是红砖。但是当他走得近了一点时,我才发现那一堆红红的东西簌簌抖动,原来是一束束红色的鲜花。我不禁自己笑了起来。

③正当我失神落魄地自己暗笑的时候,忽然听到不知从哪里传来了咕咕的叫声。浓雾虽然遮蔽了形象,但是却遮蔽不住声音。我知道,这是鸽子的声音。当我倾耳细听时,又不知从哪里传来了阵阵的犬吠声。这都是我意想不到的情景。我万万没有想到,我在加德满都学会了喜欢的两种动物――鸽子和狗,竟同时都

在浓雾中出现了。

吗?

④世界上,喜欢雾的人似乎是并不多的。英国伦敦的大雾是颇有一点名气的。有一些作家写散文、写小说来描绘伦敦的雾,我们读起来觉得韵味无穷。对于尼泊尔文学我所知甚少,我不知道,是否也有尼泊尔作家专门写加德满都的雾。但是,不管是在伦敦,还是在加德满都,明目张胆大声赞美浓雾的人,恐怕是不会多的,其中原因我不甚了了,我也没有那种闲情逸致去钻研探讨。我现在在这高山王国的首都来对浓雾大唱赞歌,也颇出自己的意料。过去我不但没有赞美过雾,

雾能把一切东西:美的、丑的、可爱的、不可爱的,都给罩上一层或厚或薄的轻纱,让清楚的东西模糊起来,从而带来了另外一种美,一种在光天化日之下看不

⑤一些时候以前,当我第一次听到模糊数学这个名词的时候,我曾说过几句怪话:数学比任何科学都更要求清晰,要求准确,怎么还能有什么模糊数学呢?后来我读了一些介绍文章,逐渐了解了模糊数学的内容。我一反从前的想法,觉得模糊数学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在人类社会中,在日常生活中,在社会科学和

认这个事实,对研究学术和制订政策等等都是有好处的。

⑥在大自然中怎样呢?在大自然中模糊不清的东西更多。连审美观念也不例

不是别有一番情趣在心头吗?在这里,观赏者有更多的自由,自己让自己的幻想插上翅膀,上天下地,纵横六合,神驰于无何有之乡,情注于自己制造的幻象之中;你想它是什么样子,它立刻就成了什么样子,比那些一清见底、纤毫不遗的东西要好得多,而且绝对一清见底、纤毫不遗的东西,在大自然中是根本不存在的。

幻象中了。这时窗外的雾仍然稠密厚重,它似乎了解了我的心情,感激我对它的赞扬。它无法说话,只是呈现出更加美妙更加神秘的面貌,弥漫于天地之间。

(选自《中华散文珍藏本从书·季羡林卷》)

3 请学生以接龙的形式依次说出

明确:应以“物”为描述对象,每一段皆贯穿(文字上出现)

4 请学生思考:第5-6自然段没有提到线索“雾”,但是为什么要花那么大的篇幅来写呢?它和“雾”有什么联系呢?

5请学生再读,思考:不写可以吗?注意联系关键词和上下文对主旨进行思考。明确: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对生活的感受认识,对审美的哲理性思考。

6归纳。

关于主旨:物——线索规律不是本义,最终总是指向对人生、生活、生命的思考具体可从首尾段中能够表达感情的句子中可以看出(注意让学生读———说,再归纳总结)

三、课堂练习(拨开云“雾”)

对结构和主旨有了一定把握,对于做题是大有裨益的,尤其是直接涉及到层次和主旨的题目

阅读,不仅仅是阅读文章,还应该阅读题干

1 请学生比较下面两道题目的题干

选取关键词句用自己的语言简洁的

概括)

明确:

请注意观察这两题在设问上的特点,其实要回答的内容是相同的,但问法有了差别,这给我们一个启示,在回答问题的时候首先应该仔细审题。同类的问题还有没有其它的设问方法?请思考

读题:文题问题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散文诗两首》优秀教案新人教版

7散文诗两首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了解作者及其主要作品。②学习以物喻人的写法。 2、能力目标:①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朗读诗文。 ②培养学生通过咀嚼诗歌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情感目标: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得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重点难点】 1、反复诵读,品味诗歌的语言,领会诗歌美好的母子深情。 2、把握诗歌情感基调,通过诵读揣摩,逐步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方法手段】 1、诵读教学法: 2、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母亲是孕育万物的源泉,是推动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动力。母爱是人类情感中最崇高、最美好的。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表达母子之间亲密感情的散文诗——《金色花》。《金色花》的作者是印度诗人、作家泰戈尔,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沙子》、《沉船》等。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二、作家介绍 泰戈尔(1861-1941),印度诗人、小说家、戏剧家、散文家、社会活动家。他生长于一个文学艺术气氛极浓的家庭,从小受到较好熏陶。1878年留学英国伦敦大学,攻读法律,但致力于研究英国文学和西洋音乐。1924年曾来中国,并著书、撰文,表达对中国人人民的情谊。一生写有诗集五十多部,中长篇小说十二部,短篇小说百余篇,戏剧二十余种。主要作品有诗歌《暮歌》、《晨歌》、《吉檀迦利》、《飞鸟集》、《园丁集》等。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在印度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金。但在辉煌的背后却是他不幸的一生。他在很小的时候失去了母亲,在他三十五岁前后,亲爱的妻子死了,一双可爱的儿女也都相继夭亡。这些不幸笼罩在他身上,却使他做出世界上最柔和甜美的爱的颂歌。他想通过歌声,把爱的光辉撒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这首散文诗表现的其实是一种理想中的母子之爱,甜蜜、默契,欢乐而神奇,甚至带有一种宗教色彩。 泰戈尔的想像多么的新奇而美妙,但没有人看了这首诗会想到20世纪初,也就是泰戈尔写这首诗歌的时候,是他个人最不幸的时候。1902年,他的妻子病逝。第二年,他的一对儿女相继夭亡,可是他仍然能写出如此充满童趣,充满母爱的文章。可见,他心中有多少的爱,对生命的爱,对孩子的爱,对自然的爱,对所有一切的爱,他是一个何其博爱的人啊!是爱支撑他写出伟大的关于爱的作品,爱的力量真的伟大,超越一切。 三、扫除字词障碍: 匿笑( nì )匿,隐藏,不让人知道;匿笑,偷笑。 沐浴( mùyù )洗澡。比喻承受润泽、培育。 祷告( dǎo ) 向神祈求保佑。 嗅( xiù ) 闻(气味)。 .四、学生自由朗读,先确定一下这首诗的感情基调,用自己的朗读来表达母爱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 例句:(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的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孩子的调皮、快乐) (2)你要是叫到:“孩子,你在哪里呀?”(母亲的焦急惦念)

《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

散文诗两首 这是初一(上)第一单元中的两首散文诗,以亲情为主题,歌颂人间浓浓的亲情。它们是爱的美文。这篇课文,让学生学会用心灵去跟作者进行交流、对话,去分享那真挚美好的亲情,(亲情,是人间真挚而美好的感情,抒写亲情的文字往往也最能动人心弦,容易引起共鸣,它们不仅能唤醒学习者的切身体验,还能以情感为依托)使学习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作者的心境,从而促进语文知识的获得和语言能力的培养。 散文诗是具有散文形式又有诗歌韵味的文体,在教学中完全采用诗歌的意象分析、诵读等方式可能不很合适;从内容上看,本文依然是写母爱、亲情的,学生比较熟悉,若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来感悟,收获会大些。 1、把握诗文感情基调,有感情朗读诗文。 2、在诵读中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3、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在诵读中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两课时 1.创设情境 2.引导点拨法 3.对话教学法。 4.自主探究 第一课时《金色花》

一、导入:播放《鲁冰花》音乐。同学们你们在歌中听出了什么感情?(学生回答),不错是对妈妈的依恋之情,是对母爱的赞美,是儿女对母亲的深情的倾诉。母爱,人类永恒的主题,今天一起走进《金色花》体会大诗人泰戈尔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二、整体感知: 1、走近作者:(学生班内交流,教师出示课件补充) 泰戈尔(1861-1941)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生于加尔各答市的一个富有哲学和文学艺术修养的家庭,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泰戈尔是具有巨大世界影响的作家。他共写了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写了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20多部剧本及大量文学、哲学、政治论著,并创作了1500多幅画,写了难以统计的众多歌曲。代表作有《新月集》和《飞鸟集》等。 2、听读课文:注意朗读的字音、停顿、语调、抑扬顿挫,轻重缓意。听读中想一下改用怎样的语调来朗读?示例:轻松活泼,表现儿童的调皮。 3、自读课文,带着感情读给同桌听,准备朗读展示。 4、再读课文,思考:①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 示例:“我”——一个机灵可爱的孩子突发奇想变成金色花与母亲嬉戏。 ②我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孩子?(活泼可爱、热爱母亲) 我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妈妈?(慈爱善良、疼爱孩子) ③我与妈妈进行了哪三次嬉戏?做祷告时散发香气;读书时将影子投在书页上;拿灯去牛棚变回孩子,求妈妈讲故事。 三、合作探究(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进行思辨): 寻美之旅:你发现诗歌美在哪里?(小组讨论学习。老师着重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语言美去感受亲情美和母子的形象美。) 预设示例: 想象力之美:泰戈尔的想象新奇而美妙,通过想象孩子变成金色花与母亲嬉戏,象征孩子回报母亲的心愿,反映了母爱的光辉。 语言之美:“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话语中含着嗔怪。就是这种嗔怪——一个“坏”字,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妈妈”对我的浓浓的母爱。而此时“我”却说“我不告诉你,妈妈。”也只一句,就将孩子的调皮描写得淋漓尽致。这是一幅多么真实的母子画面,也是生活的写照。 亲情之美:孩子领受着母爱,他想回报母爱,于是就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让妈妈嗅到花香,让妈妈看书不伤眼睛,表现了孩子对母亲的浓浓的爱。 拓展延伸:

语文现代文阅读文章题目的作用 (1)

高一阅读 文章题目的作用 1、概括主要事件 2、提出中心 3、交情事情的时间、人物等写作对象 4、比较新颖,引人入胜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5、交代文章的线索 6、运用修辞手法 一、题型: (一)为什么以此为题?(二)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三)试分析题目的作用。(四)给文章加(换)题目。 二、结合学过的文章谈谈你对下面题目的理解 《背影》充当线索、抓住外貌特写镜头表现父子深情。 《阿长与山海经》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突出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这件事;表现阿长真诚、善良和乐于助人;表明我的感激和怀念。 《变色龙》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主人公善变(见风使舵)的性格。具有极强的讽刺性。 《心声》语带双关,表层意义是李京京在课堂上十分渴望读课文。深层意思是需要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理解和尊重;需要父母和好,家庭温暖,需要亲情和友情。 三、归纳题目的作用 (1)把握象征意义;例如:《雷电颂》 (2)语带双关;例如:《我的一本书》《心声》语带双关,表层意义是李京京在课堂上十分渴望读课文。深层意思是需要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理解和尊重;需要父母和好,家庭温暖,需要亲情和友情。 (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例如:《春酒》《山坡羊潼关怀古》 (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阿长与山海经》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突出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这件事;表现阿长真诚、善良和乐于助人;表明我的感激和怀念。 点明写作内容;例如:《雷电颂》、《藤野先生》、《再塑生命》 点名叙事中心《端午的鸡蛋》 (5)点明文章线索;例如:如《三棵枸杞豆》和《柳叶儿》,分别以枸杞豆和柳叶为线索;还可以是某个人物 《背影》A点明文章线索,起贯穿全文作用;B点明文章主旨,抓住外貌特写镜头表现父子之间的深情。作用:点明主旨,使文章结构严谨,深化主题,升华中心。 (6)文眼;揭示文章中心;突出文章主旨;例如:《背影》A点明文章线索,起贯穿全文作用;B点明文章主旨,抓住外貌特写镜头表现父子之间的深情。作用:点明主旨,使文章结构严谨,深化主题,升华中心。 (7)吸引读者、新颖;引发读者思考,激发阅读兴趣;例如:《喂?——出来》《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旅鼠之谜》(8)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例如:《变色龙》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主人公善变(见风使舵)的性格。具有极强的讽刺性。 (9)点明写作对象例如:《我的母亲》《列夫?托尔斯泰》《短文两篇日月》巴金、《海燕》《云南的歌会》(10)点明写作对象和文体例如:《马说》《送东阳马生序》 四、分析长在岩石下面的小花 试分析文章标题“长在岩石下面的小花”的作用。(3分) 1、试分析文章标题“长在岩石下面的小花”的作用? 从表现手法(修辞:比喻及作用)、点明主旨来分析 参考:形象的点名了文章的主旨,暗喻了在逆境中顽强奋斗的人。 2、文章为什么要以“六个馒头”为题目? 从结构(线索)、主旨、引起阅读兴趣。来分析 参考:六个馒头为线索,它凝聚着同学们的深情厚谊,表现了文章的主题,以平常的馒头为题引起阅读兴趣。 3、作者为什么用“痴心石”作为文章的题目?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解释题目中关键词的含义、表明人物的感情、主旨。 参考:因为石头是文中传达情感,表达爱意的的物品,用“痴心”来修饰“石头”,表达父母对我的爱达到了痴迷的程度。 4、文章主要写的是对“兰草”的欣赏、品评,可文题却用“访兰”而不用“赏兰”,为什么? 解释题目中关键字、与人物的关系(表明人物的感情)、表现手法(修辞、象征)。 参考:“访”有寻求的意思,对兰草的访问表明了我与父亲对兰草淳朴高雅品格的敬仰,同时,用“访”把兰草人格化了,更突出了兰草的象征意义。 五、答题技巧 1、先看标题的本义: 内容(词语的含义,点明写作对象、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再思考深层含义: (1)结构(线索贯穿全文/ 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2)修辞、手法(比喻、拟人、象征、双关等) (3)主旨与主旨(中心)的关系(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4)人物与人物的关系(表明作品人物性格、表明作者的情感与态度、作者情感的触发点) (5)写法修辞(比喻、拟人、双关等) (6)表现手法象征 3、最后分析其效果(题目本身特点) 生动形象、新颖含蓄、言简意丰、发人深思、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完整版)高中语文阅读经典美文.docx

不可缠绕的心灵 曹文轩 我们的天性是自由的,但我们却会因为一些僵硬的知识的束缚而失去自由。 十二岁那年春天,我在田野上发现了一株很瘦弱的小树苗,便将它挖回来栽在菜园里。 它一天一天地长大了,两年后就蹿成一米多高。春天来临,它的树干是亮灿灿的紫铜色。它 长得结实而漂亮。再过两年,它就能挂果——我想。然而,两年后,它并没有如我所期盼的 那样。我的小桃树再也没有长高,而且还显出奄奄一息的样子。记得那时我很难过。 后来我终于找到了原因:我的老祖母借它为瓜架,在它的跟下种了丝瓜,那些刁钻的丝瓜藤就沿着它的树干攀缘而上。若是直上也罢了,却是像锁链那样一道道地把树干箍扎起来, 对它千缠百绕。我把它们全扯掉了。第二年,桃树又生机勃勃地成长起来。那年,春寒料峭,它开花了。夏天,桃子成熟了,十分可爱。 如果我们也像这株桃树一样,被僵硬的知识的藤蔓所缠绕,我们就会失去创造力,失去生命的光彩,甚至会精神窒息。 一位从事诗歌研究的朋友曾介绍过两首台湾小孩写的诗。诗的题目我都记不得了,诗句也已忘却,但大概意思还记得。一首诗说一群孩子去捉鱼,可是已没有什么鱼好捉了,他们自己就互相把对方作为鱼而玩起捉鱼的游戏来。在他们的欢笑声中,透出了一股悲哀。另一首诗说一个无拘无束的小孩光着脚丫在地板上跑起来,留下的脚印就像游动的鱼。妈妈来了,却用拖把将这些“鱼”一网打尽。这两首诗简直妙极了。我想,它们只能出自两颗未被僵硬 的知识束缚的心灵。 失去的滋味 东方穹 “得到时不珍惜,失去时才努力。”当人们认为一切为理所当然时,人们就不会认为这弥 足珍贵。 失去是不易诉的,那是人心底的暗色。也许惟有其暗,才反衬出人生的明亮来。 不是有句明言这样说云:失去的才知道珍贵。除夕爆竹一响,大步一迈就嘻嘻哈哈不知 愁滋味地跨进了二十的门槛。瞀然回首,才发觉往前去的一道道大门笑口大开迎着你,只有通过的门紧紧关闭着,任你千呼万唤,不予理睬。 记得有位年轻的作家说要学钢琴,惹得他的学生们大惑不解。失去已无可奈何,何必老

散文诗两首教案

散文诗两首教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散文诗两首 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2)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教材分析:本文是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四课。本单元所选课文都是有关亲情或家庭生活的,而本文中作者以自己的切身体验,努力捕捉生命的灵感,捕捉对亲情的体会与赞美。 3.中招考点 近年来的河南中招对于诗歌的考查主要侧重于:(1)诗歌的主旨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赏析诗歌的语言。 4.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不具备欣赏诗歌的经验,还不能揣摩和体会诗歌语言的凝练性并加以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美也有困难,对于诗歌主旨和情感内涵的丰富性还不能准确全面地说出。 ?二、学习目标 ? 1.通过听读诗歌能从整体上说出诗歌内容。 ? 2.通过诵读诗歌,说出诗歌的思想感情、人物形象。 三、评价任务

1.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通过诵读诗歌,能从整体上说出诗歌内容。 2.针对目标2,设计两个活动:通过品读诗歌的关键语句,能总结出诗歌主旨及作者所表达的情感;通过抓语言来分析人物形象。 四、教学过程

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2)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公开课教案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公开课教案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Teaching plan of open class on junior middle school Chinese modern reading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公开课教案 授课教师:游东华 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掌握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方法,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提高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方法、技巧和能力。 教学重点: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方法的指导 教学难点: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能力的提高 教学时数:1—2课时 教学方法:归纳法、讲练结合法(以练为主)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强调现代文阅读的重要性(占总分20%) 二、讲授新课 (一)现代文阅读试题考查内容与形式 中学考试中的现代文阅读篇目一般选自课外,记叙类文章是初一阶段的重点,也是中考的重点,命题侧重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积累运用、感知理解、揣摩体味等方面。 (二)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方法 1、基本要领:整体把握,顺藤摘瓜

2、步骤:(读文章共两遍) 第一遍:先整体粗略阅读全文,大致感知文章大意即可;[宜快] 第二遍:再结合试题(顺藤)找到相关的段、句,深入理解文章, 找出或归纳出答案(摘瓜)。[宜慢,并回读检查] (三)掌握常见题的解题技巧和注意事项: ①“积累运用”部分一般考查字词的注音、解释,成语和名言警句的背记运用,此类题目要求平时要多积累字词和点滴知识,对于确实未见过的陌生词语可结合语境(上下文)揣摩分析。 ②问指示代词“这、那”所指内容:多从代词前面文字中找答案。 ③问语句、语段的作用:(要从两方面考虑) 一从结构上,常起A承上启下过渡、B总领下文或C总结上文的作用; 二从内容上,常有A开篇点题,B设伏笔、C作铺垫、D 深化中心、E点明主旨(画龙点睛)等作用。 ④问文章、段落的结构形式: 注意总分式(A总分、B分总、C总分总);层进式;并列式。 ⑤问文章线索:注意那些在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

黑龙江大庆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散文阅读4篇(2003—2019)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汇编 黑龙江大庆散文阅读4篇(2003—2019) 好一朵木槿花 宗璞 ①又是一年秋来,洁白的玉春花挟着凉意,先透出冰雪的消息。美人蕉也在这时开放了。红的黄的花,耸立在阔大的绿叶上,一点儿也不在乎秋的肃杀。接下来该是紫薇和木槿。在我家这以草为主的小园中,它们是外来户。偶然 ..地 ..插入土中,它们就偶然 ..得来的枝条,偶然 生长起来。紫薇似娇气些,始终未见花。木槿则已两度花发了。 ②木槿以前给我的印象是平庸。文革中许多花木惨遭摧残,它却得全性命,陪伴着显赫一时的文冠果,免得那钦定植物太孤单。据说原因是它的花可食用,大概总比草根树皮好些吧。学生浴室边的路上,两行树挺立着,花开有紫、红、白等色,我从未仔细看过。 ③前年秋至,我家刚从死别的悲痛缓过气来不久,又面临了少年人的生之困惑。我们不知道下一分钟会发生什么事,陷入极端的惶恐中。我在坐立不安时,只好到草园踱步。那时园中荒草没膝,除了我们的基本队伍亲爱的玉簪花之外,只有两树忍冬,结了小红果子,玛瑙扣子似的,一簇簇挂着。我没有指望还能看见别的什么颜色。 ④忽然在绿草间,闪出一点紫色,亮亮的,轻轻的,在眼前转了几转。我忙拔开草丛走过去,见一朵紫色的花缀在不高的绿枝上。 ⑤这是木槿。木槿开花了,而且是紫色的。 ⑥木槿花的三种颜色,以紫色最好。那红色极不正,好像颜料没有调好;白色的花,有老伙伴玉簪已经够了。最愿见到的是紫色的,好和早春的二月兰、初夏的藤萝相呼应,让紫色的幻想充满在小园中,让风吹走悲伤,让梦留着。 ⑦惊喜之余,我小心地除去它周围的杂草,作出一个浅坑,浇上水。水很快渗下去了。一阵风过,草面漾出绿色的波浪,薄如蝉翼的娇嫩的紫色在一片绿波中歪着头,带点调皮,却丝毫不知道自己显得很奇特。 ⑧去年,月圆过四五次后;几经洗劫的小园又一次遭受磨难。园旁小兴土木,盖一座大有用途的小楼。泥土、砖块、钢筋、木条全堆在园里,像是零乱地长出一座座小山,把植物全压在底下。我已习惯了这类景象,知道毁去了以后,总会有新的开始,尽管等的时间会很长。 ⑨没想到秋来时,一次走在这崎岖的山路上,忽见土山一侧,透过砖块钢筋伸出几条绿枝,绿枝上,一朵紫色的花正在颤颤地开放! ⑩我的心也震颤起来,一种悲壮的感觉攫住了我。土埋大半截了,还开花! ?土埋大半截了,还开花! ?我跨过障碍,走近去看这朵从重压下挣扎出来的花。仍是娇嫩的薄如蝉翼的花瓣,略有皱折,似乎在花蒂处有一根带子束住,却又舒展自得,它不觉得环境的艰难,更不觉得自己的奇特。

7.散文诗两首《金色花》《荷叶母亲》教学设计

7.散文诗两首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语感。 2.学习诗歌借助具体形象抒发感情的写法。 3.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美好的母子深情。 【学习重点、难点】 1.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2.把握诗歌情感基调,通过诵读揣摩,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过程】 金色花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母亲对儿女无私的爱不会因为时空的流转而改变,这是人类共同歌颂的永恒主题。母爱是人类社会中最崇高、最美好的情感。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欣赏一首以母爱为主题的散文诗——泰戈尔的《金色花》,让我们期待一次美的洗礼! 一、自由朗读,期待永恒美 1.在学习课文以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一代文豪——泰戈尔。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小沙子》、《沉船》等。曾获191 3年诺贝尔文学奖。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金色花》选自他的散文诗集《新月集》。 2.接下来,让我们自由朗读一遍课文,为进一步感知美扫清障碍。朗读课文时,我们要读准字音。 3.说说这首诗的大致内容,请同学回答一个小问题: A 这篇文章里的金色花是自然界中的花,还是一种有特别意义的花?如果是一种有特别意义的花,那是一朵怎样的花。(由具备了神力的小男孩变的花。) B“我”变成金色花后干了什么事? 三次嬉戏: 母亲做祷告时,开放花瓣散发香气。 母亲读书时,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母亲去牛棚时,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 二、倾情诵读,感受语言美 1.请同学们说说这首诗给了你怎样的感受,看看我们会不会“心有灵犀”。(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个怎样的妈妈?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感情?) (主要突出表现孩子天真调皮、热爱母亲,母亲慈爱善良、喜爱孩子。母子情深) 2.怎样读出这种感情呢?先聆听老师读一遍诗歌,接受一次美的洗礼!听一听感情基调,注意其舒缓、温馨、深情。 3.学生自己朗读。注意以下句子。 (1)我们先来看看课文里一些有代表性的诗句,该用什么语气去读,为什么? ①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调皮,快乐。)(教师提示,学生读。) ②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母亲焦急,我调皮。)(学生分析,学生读。) ③“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爱怜,责怪。) ④“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调皮,撒娇。) (2)我们知道了一些关键诗句的读法,现在请同学们揣摩其他语句,把诗歌完整地朗读一遍。然后老师请同学来演读、评点。最后一起来读,再次感受语言美。 (朗读指导:读准字音、停顿恰当、读出重音、读出感情。) 三、深情描述,品味画面美 1.我们刚才用不同的方式读了这首诗,知道这首诗为我们创设了一幅幅情景交融的画面。现在我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一下这些画面。

散文 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之《散文》 一、散文的分类 散义分为记叙性散义、抒情性散义和议论性散文。 1.记叙性散文以写人叙事为主,主要表达方式是记叙、描写,兼有抒情这类散文要求有真实感。 2抒情性散文以抒发主观感情为主,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这类散文具有空灵飘逸的特点。 3.议论性散文的说理往往借助事理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来进行,表达方式以抒情、议论为主,文学色彩很浓。但又不同于议论文,这类散文以议论文的框架、散文的笔调呈现作品,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 二、散文特点 形散神不散。“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地表达主题服务。 三、散文常用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1.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2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或描写对象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3.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4.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5.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使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6.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7.设置悬念:能引起读者注意,引出文章的说明内容等。 8.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四、散文的线索 线索通常有以下几种:(l)以事物的形象为线索,如巴金的《灯》;(2)以感情的发展为线索.如杨朔的》荔枝蜜;(3)以时间顺序为线索.如刘自羽毛的《长江三日》;(4)以空间顺序为线索, 如朱自清的《绿》;(5)以人物活动为线索,例如以作品中的“我”为线索,由于写的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故能侃侃而谈,自由畅达,使读者觉得更加真实可信、亲切感人,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是以少年鲁迅的生活轨迹为线索来组织内容的;(6)以事理为线索.如唐弢的《锁

(完整)高一语文散文阅读练习题

高一语文散文阅读练习题 【一】 山野间童年的我,却常常被美丽而神幻的虹所迷惑。我时常戴一 顶大斗笠,仰着童稚的脸,长久地看、认真地读那静卧在山野上空被 村人喊做天弓的虹。故乡的虹,大都悬生在午后的天空,彩虹起兮云 飞扬,天地间总是微雨细细,雨光氤氲,若有似无,我一低头,汪汪 积水中,竟也见有虹影流转。童年的我,以为虹都是从土地里拱起而 飘然升空的。大人说地上的蜈蚣,背不总是那么驼吗?在我童年的天空里,虹,仿佛和地上某种东西总有莫名的感应,神性充盈。我甚至想,那虹,是地里蜈蚣*的么? 及至青年,丰满的物事无止无息,人,总顾不上停歇脚步,仰头 读虹。重负的中年即便偶能读读虹,所读出的,恐也多是岁月的况味。老年时至,夕阳在天。人生舟楫,早早告别了土腴木秀的春夏,急急 就滑入了水瘦山寒的秋冬,人与虹,早疏离焉。 虹的色彩,使人漫生想像啊。诗人北岛就有一首诗叫《姑娘》, 短得只有两句:“颤动的虹/采集飞鸟的花翎”。姑娘与虹,大抵是皆 有照人光彩,诗人才能当上月下老人,将她们红线联姻吧。 虹,也算得上是阳光和雨滴曲折而奇幻的“合作”。与雨滴“合作”的、射在雨幕上的阳光,是齐刷平行的、集团无边的箭簇。每一 根阳光之箭,进入雨滴的位置和角度都不同,因而,每一根阳光之箭 的折射以及反射角度相对应也不同。你能否看见虹,取决于经雨滴反 射过来的光波,能量是否集中,光色是否够强,最根本的,还在于能 否如前所述,正好射入你的眼帘。 陆龟蒙在《和袭美咏臬桥》中咏虹:“横截春流架虹桥。”毛润 芝诗曰:“青山着意化为桥”。这些诗词,当然皆是先观虹桥而后作。虹何以常被喻作桥呢?抑或说,虹何以总是弧形的呢?这是因为,惟有

、《散文诗两首》教案

7、《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情感、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学习借助一种具体形象抒发感情的写法。 教学难点:体验人间至爱亲情 学习借助一种具体形象抒发感情的写法。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查字典解决生字词;熟读课文;以“妈妈,我想说爱您”为题,写一段话,准备在班里交流。阅读冰心表现母爱的诗篇。查阅有关泰戈尔、冰心的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金色花》 教学设计 一、导入 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从本质上看,它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感和想像,但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它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诗篇,即“散文其形,诗意其质”。 泰戈尔(1861-1941)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生于加尔各答市的一个富有哲学和文学艺术修养的家庭,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泰戈尔是具有巨大世界影响的作家。他共写了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代表作有《新月集》和《飞鸟集》等,爱、欢乐、光明是他歌唱的永恒主题。

二、检查字词预习 注音:嗅xiù匿nì沐浴mù摩mó 衍yǎn祷告dǎo 惊讶yà瓣bàn 词语:匿笑——偷偷地笑。沐浴——洗澡,比喻承受润泽培育。 祷告——向神祈求保佑。至爱——最喜爱的人或物。 无端——没有来由,无缘无故。 金色花:印度圣树,开金黄色碎花,神圣而又美丽。 三、初读课文,感悟韵律:本文该用什么样感情基调来朗读? 应是喜悦、舒缓、温馨、深情 要读出母子之爱和儿童特有的调皮、天真、稚气。 教师范读课文(或播放磁带),学生仿读。 例1:“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妈妈不见了孩子,多么着急,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这句应读出妈妈惊喜的语气。 例2:“我不告诉你,妈妈。”孩子撒起娇来了,为自己能给妈妈做些好事而高兴,还要对妈妈保密,让她莫名其妙。这句应读出孩子撒娇、调皮的语气。 四、再读文章,感知内容 1、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图画呢? 展现了“我”变成金色花与母亲嬉戏的画面。 2、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为了能给妈妈做点事:可以看着妈妈工作,可以让妈妈嗅到花香,可以让妈妈看书不伤眼睛。 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他也要无私地来回报母爱。 3、课文写了“我”和妈妈的哪几次嬉戏?(“我”变成金色花后干了什事?) 早上母亲做祷告时:“我”开放花瓣散发香气。 中午母亲读书时:“我”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黄昏母亲去牛棚时:“我”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求妈妈讲故事。 五、三读文章,感悟主旨 1、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 金色花是印度最美的圣树上的花朵,泰戈尔借美丽的圣树上的金色花赞美孩

现代文阅读专题公开课教案

现代文阅读专题公开课 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掌握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方法, 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提高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方法、技 巧和能力。 教学重点: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方法的指导 教学难点: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能力的提高 教学时数:1—2课时 教学方法:归纳法、讲练结合法(以练为主)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强调现代文阅读的重要性(占总分20%) 二、讲授新课 (一)现代文阅读试题考查内容与形式 中学考试中的现代文阅读篇目一般选自课外,记叙类 文章是初一阶段的重点,也是中考的重点,命题侧重考 查对文章内容的积累运用、感知理解、揣摩体味等方面。 (二)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方法 1、基本要领:整体把握,顺藤摘瓜 2、步骤:(读文章共两遍) 第一遍:先整体粗略阅读全文,大致感知文章大意即可;[宜快] 第二遍:再结合试题(顺藤)找到相关的段、句,深入理解文章,

找出或归纳出答案(摘瓜)。[宜慢,并回读检查] (三)掌握常见题的解题技巧和注意事项: ①“积累运用”部分一般考查字词的注音、解释,成语和名言警句的背记运用,此类题目要求平时要多积累字词和点滴知识,对于确实未见过的陌生词语可结合语境(上下文)揣摩分析。 ②问指示代词“这、那”所指内容:多从代词前面文字中找答案。 ③问语句、语段的作用:(要从两方面考虑) 一从结构上,常起A承上启下过渡、B总领下文或C总结上文的作用; 二从内容上,常有A开篇点题,B设伏笔、C作铺垫、D 深化中心、E点明主旨(画龙点睛)等作用。 ④问文章、段落的结构形式: 注意总分式(A总分、B分总、C总分总);层进式;并列式。 ⑤问文章线索:注意那些在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 ⑥问文段大意: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 (如无中心句)归纳段意:本段(概括或具体)写了“谁——干什么”。 (或“什么——怎么样”) ⑦问语句含义:要从文章主旨中心去分析,表述要准

初中语文现代文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初中语文现代文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仰望母亲太阳很好。明晃晃地让春的气息四处弥散,宛若迷人的轻音乐。阳光下,我坐在小凳上洗衣服,母亲在一边给花木喂豆汁。 母亲忽然说:“我听见收音机里说了,现在,海葬好像每年只有一次……” 我愣愣地看着母亲。 母亲笑着,又说:“如果可以,你以后就给我报名海葬。要不,树葬也行。不过,我们这里好像没有树葬……” 我不知该怎么接母亲的话茬。 母亲又道:“真的,到时候,怎么省事就怎么做吧。” 母亲82岁高龄了,跟她唯一的女儿交代身后之事,也是人之常情。事实上,母亲已不止一次如此平静地与我谈起这个话题了。 我放下满是泡沫的衣服,望着母亲的眼睛说:“妈……我答应你……我明白你的心思,你放心就是。不过你也要答应我,这话,请你从此不要再说!千万,千万!你看外面的太阳,你一定要晴朗地活着!一定要健康地活着!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 母亲笑道:“好,好,我不说了,不说了。” 我无法再看笑吟吟的母亲,急忙低头洗衣。我不想让母亲看见我的眼睛湿了。 心思,早巳不在洗衣了。 罗曼加里写下《我的母亲独一无二》时,母亲早巳离开了人间。他的记忆始于13岁时的清贫生活,青年时期陷身二战,是母

亲的书信,使他穿过了二战的硝烟。但是直到与母亲阴阳相隔,他才知道支撑起他生命的天宇的250封书信是母亲事先就写好的,才领悟到母亲的独一无二。 而我,似乎打懂事起就明白,我所知晓的与我有关的每件事,无论寻常或不寻常,无论我喜欢或不喜欢,无一不是母亲独一无二的安排。我庆幸,我能够在母亲健在的时候就明白这一点。 母亲一生坎坷,命运多舛。现在,80多年的风风雨雨都已归于宁静,归于平淡。养花是她每天必做的功课,每年她还要到各处走走。她说,超山的唐梅宋梅是她最喜欢的。我想,她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告诉我她对生命的热爱,对生活的追求。母亲教了将近40年的书,做了无数为人知或不为人不知的善事;母亲的背驼了,头发白了,还“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她时常教我要坐看云卷云舒,静听花开花落,任凭潮起潮涌。 孔子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母亲之智,智于水,母亲之仁,仁于山,所以我一直不敢轻易写母亲。这样的母亲,我如何写得了。 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写道:“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每次读到这里,心头最柔软的地方便蓦然一动。这世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却有着无数个相通的母亲,有无数的爱意氤氧让我去联想,去感触。

高一语文必备经典散文阅读练习附答案

高一语文必备经典散文阅读练习附答案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绵绵土牛汉 那是个不见落日和霞光的灰色的黄昏。天地灰得纯净,再没有别的颜色。踏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我恍惚回到了失落多年的一个梦境。几十年来,我从来不会忘记,我是诞生在沙土上的。人们准不信,可这是千真万确的,我的第一首诗就是献给从没有看见过的沙漠的。 年轻时,有几年我在深深的陇山山沟里做着遥远而甜蜜的沙漠梦,不要以为沙漠是苍茫而干涩的,年轻的梦都是甜的。我的心灵从小就像有血缘关系似的向往着沙漠,我觉得沙漠是世界上最悲壮最不可制服的野地方。它空旷得没有边沿,而我向往这种陌生的境界。 此刻,我真的踏上了沙漠,无边无沿的沙漠,仿佛天也是沙的。全身心激荡着近乎重逢的狂喜。没有模仿谁,我情不自禁地五体投地,伏在热热的沙漠上。我汗湿的前额和手心,沾了一层细细的闪光的沙。 半个世纪以前,地处滹沱河上游苦寒的故乡,孩子都诞生在铺着厚厚的绵绵土炕上。我们那里把极细柔的沙土叫做绵绵土。“绵绵”是我一生中觉得最温柔的一个词,词典里查不到,即使查到也不是我说的意思。孩子必须诞生在绵绵土上的习俗是怎么形成的,祖祖辈辈的先人从没有解释过,甚至想都没有想过。它是圣洁的领域,谁也不敢亵渎。它是一个无法解释的活的神话。我的祖先们或许在想:人,不生在土里沙里,还能生在哪呢就像谷子是从土地里长出来一样的不可怀疑。 因此,我从母体降落到人间的那一瞬间,首先接触到的是沙土,沙土在热炕上焙得暖呼呼的。我的润湿的小小的身躯因沾满金黄的沙土而闪着晶亮的光芒,就像成熟的谷穗似的。接生的仙园老姑姑那双大而灵巧的手用绵绵土把我抚摸得干干净净,还凑到鼻子边闻了又闻,“只有土能洗掉血气。”她常常说这句话。 我们那里的老人们都说,人间是冷的,出世的婴儿当然要哭闹,但一经触到了与母里相似的温暖的绵绵土,生命就像又回到了母体里安生地睡去。我相信,老人们这些诗一样美好的话,并没有什么神秘。 我长到五六岁光景,成天在土里沙里厮混。有一天,祖母把我喊到身边,小声说:“限你两天扫一罐子绵绵土回来!”“做甚用”我真的不明白。 “这事不该你问。”祖母的眼神和声音异常庄严,就像除夕夜里求神时那种虔诚的神情。“可不能扫粗的脏的。”她叮咛我一定要扫聚在窗棂上的绵绵上,“那是从天上降下来的净土,别处的不要。” 我当然晓得。连麻雀都知道用窗棂上的绵绵土扑棱棱地清理它们的羽毛。两三天之后我母亲生下了我的四弟。我看到他赤裸的身躯,红润润的,是绵绵土擦洗成那么红的。他的奶名就叫“红汉”。 绵绵上是天上降下来的净土。它是从远远的地方飘呀飘呀地落到我的故乡的。现在我终于找到了绵绵土的发祥地。 我久久地伏在塔克拉玛干长沙漠的又厚又软的沙上,百感交集,悠悠然梦到了我的故乡,梦到了与母体一样温暖的我诞生在上面的绵绵土。

人教七年级上册语文《散文诗两首》教案

人教七年级上册语文《散文诗两首》教案 《散文诗两首》教案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以物喻人的写法。 3、培养学生通过咀嚼诗歌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人间挚爱亲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品味诗歌的语言,领会诗歌美好的母子深情。 教学难点: 把握诗歌情感基调,通过诵读揣摩逐步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首三分钟说话训练 一、导入

二、研读《金色花》 1、介绍作者、金色花 泰戈尔[1861—1941]是印度著名的诗人、小说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一生创作了五十多部诗集,十二部中、长篇小说,一百多篇短篇小说,二十多个剧本,一千五百多幅画,以及大量的歌曲和文学、哲学、政治方面的论著。一九一三年十一月,泰戈尔的《吉檀迦利》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金色花:印度圣树,木兰花属植物,金黄色花。 2、初读感知 1)、一首诗就像一幅画,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图画呢? 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我”想像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与妈妈嬉戏的画面。 2)、我从诗中读到了一个____的孩子。 我从诗中读到了一个_______的妈妈。 3、品读诗歌 仔细品读课文再结合语句与小组同学谈一谈。 文中的母子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4、写法研讨 这首诗诗人想像“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来表达纯真 的母子之爱,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来抒发感情是本文一个巧妙的手法。即是托物寄情的写法

三、共同学习《荷叶母亲》 1、导入 2、作者介绍、文体 冰心(1900—2019)原名谢婉莹,福建人,我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儿童文学家,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她的诗以抒写纯真的童心和圣洁的母爱为主,影响很大。 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体,一般篇幅短小,具有诗的意境和散文的表现力。 3、检测字词 4、整体感知 听读课文后的直接感受是什么? 5、合作研讨 文中写了几次看红莲,当时的环境、心情、红莲的样子? 6、品读文章 找出诗中感受最深或自己比较喜欢的一个语段,分析体会其中的情感! 7、拓展练习 发挥你的想象,仿照文中的语言写一段献给母亲的诗句。 例如:母亲啊!您是_________,我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现代文阅读专题公开课_初级中学语文教案.doc

现代文阅读专题公开课_初中语文教案 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掌握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方法,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提高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方法、技巧和能力。 ??教学重点: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方法的指导 ?教学难点: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能力的提高 教学时数:1—2课时 ?教学方法:归纳法、讲练结合法(以练为主) ?教学过程: ?? 一、新课导入: 强调现代文阅读的重要性(占总分20%) ?? 二、讲授新课 ?

(一)现代文阅读试题考查内容与形式 中学考试中的现代文阅读篇目一般选自课外,记叙类文章是初一阶段的重点,也是中考的重点,命题侧重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积累运用、感知理解、揣摩体味等方面。 ?? (二) 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方法 1、基本要领: 整体把握,顺藤摘瓜 ?? 2、步骤:(读文章共两遍) ? 第一遍:先整体粗略阅读全文,大致感知文章大意即可;[宜

快] ?? 第二遍:再结合试题(顺藤)找到相关的段、句,深入理解文章, ? 找出或归纳出答案(摘瓜)。[宜慢,并回读检查] (三)掌握常见题的解题技巧和注意事项: ? ①“积累运用”部分一般考查字词的注音、解释,成语和名言警句的背记运用,此类题目要求平时要多积累字词和点滴知识,对于确实未见过的陌生词语可结合语境(上下文)揣摩分析。 ?? ②问指示代词“这、那”所指内容:多从代词前面文字中找答案。 ?? ③问语句、语段的作用:

(要从两方面考虑) ?? 一从结构上,常起A承上启下过渡、B总领下文或C总结上文的作用; ? 二从内容上,常有A开篇点题,B设伏笔、C作铺垫、D深化中心、E点明主旨(画龙点睛)等作用。 ④问文章、段落的结构形式: 注意总分式(A总分、B分总、C总分总); 层进式;并列式。 ⑤问文章线索:注意那些在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11)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二)(含答案)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11)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二)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稻田里的等待 周华诚 稻子们高傲地昂着头;稻穗挺立,捏一捏其中的一颗两颗三颗,依然是轻飘柔软,里面空空如也。天气渐渐转凉,本来稻子该是灌浆的时候了,再不灌浆,很可能意味着收成不佳。隔着一条田埂,邻家的杂交稻一丛丛的稻穗已经低下了头,清清爽爽,散开了谷粒,显得低调而又成热,相比之下,我们的稻田就令人焦虑不已,像是没心没肺的浪荡少年。 周一那天,父亲问我:“我们的水稻不会灌浆,稻穗不低头,我担心可能没有产量。” 不会灌浆,对稻子来说,是一件严重的事情。好几亩稻田,如果都是空秕,这一年花在上面的汗水和心血都会白费。我想了半天,想不出什么言辞来宽慰父亲,只好说:“没有关系,我们就顺其自然吧,好好观察记录它的生长,就可以了。收成的事,也急不来,能收多少是多少。” 在种田这件事情上,我的经验是苍白的。我拿着稻子的照片,去请教水稻研究所的专家。专家说,问题不大——看起来,水稻才刚开过花,还没有到散粒的时候。 “吃了一颗定心丸,我便也这样安慰父亲。父亲说:“那好的,只能等了。” 接下来,父亲每天都会去田间察看,并用手机拍下照片发给我。到周三,父亲终于又忍不住了,问我:“邻居家的杂交水稻已经垂下头,颗粒饱满,我把他们的谷粒掰开看了,浆水很多。我们的水稻还依然直立。开花的时间,我们的水稻还比他们要早两天,但我们的还没有浆……我担心,如同去年的黑糯稻。” 去年我们试种了一点新品种的黑糯稻,不知是缺乏种植经验还是品种原因,也是灌浆不良,最后半亩田的水稻收割起来,只得了二十来斤稻谷。因是试种,面积不大,但说起来,总归是不成功的例子,而汗水与辛劳的损失,就无从计算了。 周四清晨,父亲又去田间拍了照片,问我:“你觉得,有变化吗?”

高一语文必备经典散文阅读练习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绵绵土牛汉 那是个不见落日和霞光的灰色的黄昏。天地灰得纯净,再没有别的颜色。 踏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我恍惚回到了失落多年的一个梦境。几十年来,我从来不会忘记,我是诞生在沙土上的。人们准不信,可这是千真万确的,我的第一首诗就是献给从没有看见过的沙漠的。 年轻时,有几年我在深深的陇山山沟里做着遥远而甜蜜的沙漠梦,不要以为沙漠是苍茫而干涩的,年轻的梦都是甜的。我的心灵从小就像有血缘关系似的向往着沙漠,我觉得沙漠是世界上最悲壮最不可制服的野地方。它空旷得没有边沿,而我向往这种陌生的境界。 此刻,我真的踏上了沙漠,无边无沿的沙漠,仿佛天也是沙的。全身心激荡着近乎重逢的狂喜。没有模仿谁,我情不自禁地五体投地,伏在热热的沙漠上。我汗湿的前额和手心,沾了一层细细的闪光的沙。 半个世纪以前,地处滹沱河上游苦寒的故乡,孩子都诞生在铺着厚厚的绵绵土炕上。我们那里把极细柔的沙土叫做绵绵土。“绵绵”是我一生中觉得最温柔的一个词,词典里查不到,即使查到也不是我说的意思。孩子必须诞生在绵绵土上的习俗是怎么形成的,祖祖辈辈的先人从没有解释过,甚至想都没有想过。它是圣洁的领域,谁也不敢亵渎。它是一个无法解释的活的神话。我的祖先们或许在想:人,不生在土里沙里,还能生在哪呢就像谷子是从土地里长出来一样的不可怀疑。 因此,我从母体降落到人间的那一瞬间,首先接触到的是沙土,沙土在热炕上焙得暖呼呼的。我的润湿的小小的身躯因沾满金黄的沙土而闪着晶亮的光芒,就像成熟的谷穗似的。接生的仙园老姑姑那双大而灵巧的手用绵绵土把我抚摸得干干净净,还凑到鼻子边闻了又闻,“只有土能洗掉血气。”她常常说这句话。 我们那里的老人们都说,人间是冷的,出世的婴儿当然要哭闹,但一经触到了与母里相似的温暖的绵绵土,生命就像又回到了母体里安生地睡去。我相信,老人们这些诗一样美好的话,并没有什么神秘。 我长到五六岁光景,成天在土里沙里厮混。有一天,祖母把我喊到身边,小声说:“限你两天扫一罐子绵绵土回来!”“做甚用”我真的不明白。 “这事不该你问。”祖母的眼神和声音异常庄严,就像除夕夜里求神时那种虔诚的神情。“可不能扫粗的脏的。”她叮咛我一定要扫聚在窗棂上的绵绵上,“那是从天上降下来的净土,别处的不要。” 我当然晓得。连麻雀都知道用窗棂上的绵绵土扑棱棱地清理它们的羽毛。 两三天之后我母亲生下了我的四弟。我看到他赤裸的身躯,红润润的,是绵绵土擦洗成那么红的。他的奶名就叫“红汉”。 绵绵上是天上降下来的净土。它是从远远的地方飘呀飘呀地落到我的故乡的。现在我终于找到了绵绵土的发祥地。 我久久地伏在塔克拉玛干长沙漠的又厚又软的沙上,百感交集,悠悠然梦到了我的故乡,梦到了与母体一样温暖的我诞生在上面的绵绵土。 我相信故乡现在还有绵绵土,但孩子们多半不会再降生在绵绵土上了。我祝福他们。我写的是半个世纪前的事,它是一个远古的梦。但是我这个有土性的人,忘不了对故乡绵绵土的眷恋之情。原谅我这个痴愚的游子吧。 1988年10月 14.本文描写的“绵绵土”有哪些特点(4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