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十章从世界看中国

一、疆域

1.地理位置

(1)从东、西半球看,我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我国位于北半球。

(2)从纬度位置看,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南部部分地区位于热带,没有地区位于寒带,光热条件好。

(3)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的西岸,海陆兼备。

2.领土四至:最南端为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最西端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帕米尔高原上,最东端位于黑龙江省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

3.陆地大国:

(1)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2)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 2.2 万多千米,与 14 个国家相邻。

4.海洋大国:

(1)我国领海面积约 300 万平方千米。

(2)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 万多千米,近海岛屿众多,台湾岛、钓鱼岛、南海诸岛自古以来是我国的固有领土。其中,面积最大的岛屿是_台湾岛,第二大的岛屿是海南岛。

(3)我国大陆濒临的海洋,从北向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台湾岛东岸直接濒临太平洋。我国的内海有渤海和琼州海峡。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 6 个。

[知识延伸]目前,我国在海域划界和若干岛屿归属上与有关国家存在争议,我国的海洋权益面临严峻挑战。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这是我国走向永续发展、成为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5.行政区划:基本实行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市、自治县)、乡(镇、民族乡)三级。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 个直辖市和2 个特别行政区。

二、人口

1.人口特点:根据 2010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人口总数为13.7_亿,约占世界人口的 1/5,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增长迅速。

2.人口国策:为了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自 20世纪 70 年代开始,我国把计划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3.分布特点:2010 年,我国平均人口密度为143人/千米2,人口分布东多西少。、

4.人口地理界线:从黑龙江省的黑河至云南省的腾冲画一条直线,此线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

三、民族

1.民族组成:我国共由56个民族组成,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 92%。其他 55 个民族人口较少,称为少数民族,其中,壮族人口最多。

2.民族分布特点:汉族人口遍布全国各地,少数民族人口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

1

2

东 北 地 区。 具 有 “大散居 、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3.民族政策: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第十一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1 讲 地形和地势 气候一、地形

1.地形特点: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2.地形分布:东部地区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西部地区地形以山地、高原和盆地为主。3.四大高原:海拔最高的是青藏高原;地面最平坦的是内蒙高原;以水土流失严重而著名的是黄土高原;崎岖不平的是云贵高原。

4.四大盆地:面积最大的盆地是塔里木盆地,海拔最高的盆地是柴达木盆地,纬度最高的盆地是准噶尔盆地,位置最东的盆地是四川盆地。

5.三大平原:东北平原是面积最大的平原,华北平原是面积第二大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6.山区特点及影响:山区面积广大,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发展耕作业,但发展林业、牧业、旅游业、采矿业等产业有优势。

二、地势

1.地势特点: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三级阶梯划分: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以昆仑山脉—祁连山脉 — 横断山脉一线为界;第二、三级阶梯以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一线为界。

3.地势特点的影响:西高东低的地势便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有利于农业生产;我国众多河流滚滚东流,便利东西交通;在河流的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三、气候

1.南北气温差异:

(1)气温分布的特点:冬季,南北气温差别大,大部分地区 1 月平均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夏季,除青藏高原等少数地区外,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

(2)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省的漠河县北极村,我国夏季最热的地方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吐鲁番。

(3)温度带的划分: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结合农业生产实际,我国自南到北可划分为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5 个温度带和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青藏高原区。

2.东西干湿差异:

(1)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从总体上看,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很不均匀,从东南沿海到西北

内陆递减。从时间上看,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大部分地区降水集中在 5—9 月;降水年际变化大,南方较小,北方较大,西北干旱地区最大。

(2)干湿地区的划分:根据气候的干湿状况,可将我国划分为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

四类地区。

(3)重要分界线:1 月 0 ℃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_一线分布,是湿润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也是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3.气候的主要特征:气候复杂多样和季风气候显著。

此外,我国一些高大的山地,气候呈明显的垂直变化。

4.气候类型:东部地区自北向南分布着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西北部分布着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地区分布着独特的高原山地气候。

5.影响因素: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等。

第2 讲河流、自然灾害

一、河流

1.外流河与内流河: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属于外流河,外流河的流域称为外流区。最终未

能流入海洋的河流属于内流河,内流河的流域称为内流区。

2.我国外流河的特征:在我国众多的河流中,汛期最长的是珠江,水量最大的是长江,含

沙量最大的是黄河,结冰期最长的是黑龙江。

3.我国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内流河多为季节性的河流。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河

水主要来自天山、昆仑山等高山冰雪融水,每年 7 月至 9 月为汛期。

4.长江与黄河的概况:

河流长江黄河

长度6300千米约 5500 千米

发源地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巴颜喀拉山脉北麓

特点呈“V+W”字形,是我国第一长河,世

界第三长河

呈“几”字形,是我国第二长

河,是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之一

注入海洋东海渤海河流长江黄河

流经省区青、藏、云、川、渝、鄂、湘、赣、皖、

苏、沪(11 个)

青、川、甘、宁、内蒙古、晋、

陕、豫、鲁(9个)

流经地形区青藏高原、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四川

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

原、华北平原

主要支流上游:雅砻江、乌江、岷江、嘉陵江;

中游:湘江、汉江、赣江

上游:湟水、洮河;

中游:渭河、汾河

主要水利工程葛洲坝、三峡等

青铜峡、万家寨、三门峡、小浪

底等

3

河流长江黄河

上、中、下游分界及特征以宜昌和湖口为界。

上游:支流多,水量大,地势落差大,水

力资源丰富,被称为“水能宝库”;

中游:荆江段有“九曲回肠”之称;

下游:地势低平,江阔水深,利于发展航

运,被称为“桃花峪”

以河口和黄金水道为界。

上游:多峡谷,水能资源丰富;

中游:多泥沙;

下游:水流缓慢,泥沙沉积,

形成“地上河”

主要水文特征水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水量较小,汛期短,含沙量大,

有结冰期、凌汛

二、自然灾害

1.常见的自然灾害:

(1)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灾害。

(2)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2.分布:台风灾害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干旱灾害主要分布在南部沿海、西南和华北地区;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华南地区;滑坡和泥石流灾害主要分布在山区。

3.避灾方法:

(1)当地震发生时,如果条件允许,应及时、有序撤到安全的空旷地带;如果不能及时撤离,可以暂时躲在小开间的墙角。

(2)当发生泥石流时,应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

第十二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一、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1.自然资源:

(1)定义: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活动有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

(2)分类:

分类概念举例资源利用态度

可再生资源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

新、再生,或者可以

循环使用

土地、阳光、森林、水、

水能

合理利用,注意保护和

培育

非可再生资源形成、再生过程非常缓

慢,用一点就少一点

煤炭、石油、天然气、

铁矿等矿产资源

十分珍惜和节约利用

2.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总量丰富,人均不足。自然资源总量丰富,种类相当齐全,但是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二、土地资源

1.土地利用类型:依据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差异,土地资源可分为不同的利用类型,如:农业用地(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等。

4

2.土地利用类型构成特点:我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土地类型齐全,人均不足;耕地少,难以利用的土地较多,后备耕地不足;地区分布不均。

3.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我国耕地和林地的 90%以上,集中分布在东部湿润、半湿润区,其中,南方耕地以水田为主,北方耕地以旱地为主;林地则主要分布在山区。草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干旱、半干旱区,主要用于牧业;难以利用的土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内陆。

4.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存在问题:乱占耕地、草场退化、水土流失和土地污染等问题。

(2)解决措施:把“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三、水资源

1.分布特点及解决措施:

特点表现对策

时间分布不均夏秋季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丰沛,河流处于丰

水期,水资源较为丰富;冬春季降水少,河流

处于枯水期,水资源相对不足

兴建水库

空间分布不均大致以长江流域北界为界,南丰北缺。特别是

华北和西北地区,缺水最为严重

跨流域调水

2.水土资源配合欠佳:南方地少水多,北方地多水少。

3.南水北调工程:

(1)目的:缓解北方地区严重缺水的状况。

(2)内容:分为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把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调到华北和西北地区。

4.水资源的保护: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讲,节水比调水更重要。

第十三章中国的经济发展

一、交通运输

1.地位: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2.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

3.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现代交通运输方式中,水路运输运量最大,价格最低;铁路运输运量较大,价格较低;公路运输机动灵活,价格较高;航空运输速度最快,价格最高。

交通运输方式运量运价速度

航空最少最高最快

公路较少较高较快

水路最多最低最慢

铁路较多较低较快

4.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贵重或者急需的货物,数量不大,远途用航空运输;容易死亡变质的货物,短途运送一般使用公路运输;大宗笨重货物远距离运送,一般选用水路或者铁路运输。

5.我国主要铁路干线的分布:从全国来看,受社会经济和自然条件的影响,东部铁路建设比较早,发展速度比较快,铁路网密集;西部铁路建设比较晚,发展速度比较慢,铁路网稀疏。

5

6.我国主要铁路干线:分为南北干线和东西干线两大组。我国最长的南北铁路干线是京哈—京广线;最长的东西铁路干线是陇海—兰新线;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干线是青藏线。我国最大的铁路枢纽是北京。

[知识拓展]普通铁路与高速铁路的区别:

类型列车路轨操作

普通铁路只有车头有动力

系统

有缝钢轨,弯道较多,弯道

半径较小

以人工为主,自动为辅

高速铁路每节车厢都有动力

系统

无缝钢轨,非常平顺,弯道

少,弯道半径大

以自动为主,人工为辅

二、农业

1.农业:主要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部门。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2.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1)西部地区:天然草场广布,农业以畜牧业为主,那里有我国的四大牧区: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

(2)东部地区: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地区以种植业为主,林业集中分布在东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区,以及东南部的人工林区;沿海地区是我国海洋渔业的基地,南方地区淡水渔业发达。

(3)东部种植业的南北差异明显:以秦朝---淮河一线为界,该线以北地区耕地多为旱地,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以南地区耕地多为水田,主要种植水稻等。

3.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1)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的地方适合发展林业,即“宜林则林”。

(2)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利于耕作的地方适合发展种植业,即“宜粮则粮”。

(3)降水较少,但是牧草生长良好的地方适合发展畜牧业,即“宜牧则牧”。

(4)河湖较多的地方和沿海地区适合发展渔业,即“宜渔则渔”。

4.科技强农的重要性:依靠科技的优势,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加快我国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的步伐。

三、工业

1.工业生产:包括开采自然资源以及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和再加工。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

2.我国的主要工业基地:长江三角洲、辽中南、京津唐、珠江三角洲等工业基地。

3.我国工业分布的基本格局:东部沿海地区工业中心密集,并集中了主要的工业基地;中部地区工业中心较多;西地区工业中心较少,分布稀疏。

4.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

(1)特点:起步晚,发展迅猛。

(2)特点:多依附于大中城市。东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速度远高于中、西部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成为高新技术产业聚集的地区。

6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