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年代地层表

中国年代地层表

中国年代地层表
中国年代地层表

中国年代地层表

TOP

山西省临汾市区域地层简表

表3-1 区域地层简表 各地层由新至老分述如下:

1、第四系(Q) (1)全新统(Q4) 全新统地层主要分布于河流两侧及山前地带,是组成河流一级阶地的主要物质。 1)冲积层(Q4al) 主要分布于汾河及其支流沿岸,组成河流一级阶地和河漫滩,沉积物具明显的二元结构,上部为粉土,下部为砂、碎石类土,厚2~30m。 (2)上更新统(Q3): 上更新统地层在测区内极为发育,广泛覆盖在山坡谷地,是组成黄土地形的主要物质,主要有冲积和坡洪积两种成因类型,其特征分述如下:1)坡洪积层(Q3pl) 分布于汾河两岸的山前斜平原。岩性为浅黄色黄土状粉质粘土及粉土,富含钙质,具大孔隙,垂直节理发育。局部夹有薄层砂砾石及砾石透镜体,厚度一般为3~20m。 2)冲积层(Q3al) 主要分布于汾河两岸,形成河流的二级阶地。岩性上部为灰黄色新黄土,具大孔隙、垂直节理,含钙质结核;中部为浅棕黄色粉质黏土、粉土与粉、细砂互层,夹碎石类土透镜体;底部为砂层及卵砾石层,该层最厚达85m。 3)风积层(Q3eol)4-1 主要分布于吕梁山以西地区,组成黄土塬、梁、峁的顶面,岩性为新黄土,具大孔隙,垂直节理明显,厚度一般5~20m。 pl)洪积层:7-2 (3)中更新统(Q 2 广泛分布于吕梁山东麓、西麓海拔1500m以下的山岭之上,组成黄土塬、梁、峁。 岩性为红黄及浅红棕色黄土状粉质黏土,夹有多层古土壤层,底部有冲积相砂,砂砾石层及粉土互层,一般为40~95m。 pl)洪积层: (4)下更新统(Q 1

广泛分布于吕梁山东麓、西麓海拔1500m以下的山岭之上,与组成黄土塬、梁、峁的中更新统老黄土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岩性为一套棕黄色黄土状粉质黏土,夹明显古土壤和钙质结核层,致密、坚硬,由石质黄土之称。具放射状孔和植物遗留根孔,无节理。古土壤为深棕红色黏土,一般发育4~8层,往往形成两组致密的古土壤条带,每组由2~5条组成,每条厚0.2~0.5m,间距0.5~1.0m,以3~5°的角度倾向原始沟谷。古土壤底部钙质结核富集成层,愈近山前地带结核层愈发育,核径愈大,成层性不明显,本组岩性、层位稳定,厚一般10~20m,部分地区可厚达25 m 2、上第三系上新统(N2) 主要分布于深切黄土沟谷中,面积较小,且分布零星,海拔标高500~1300m 之间,与上下地层皆呈不整合接触。 岩性多为半胶结之钙质黏土、粉质黏土、砂砾石层和淡水灰岩,厚度一般为20~80m,钻孔揭露厚达400m。 3、三叠系(T) 三叠系主要分布吕梁山西麓的隰县,蒲县一带,在黄土冲沟中出露。由砂岩、砂质页岩、页岩、泥岩组成的陆相沉积。按其岩性、岩相特征及植物化石组合,进一步划分为上、中、下三个统。 (1)上统(T ) 3 延长组(T3y):主要岩性为发育麻斑状构造的黄绿色、肉红色、土黄色厚层中粒长石砂岩夹暗紫红色泥岩、紫红色砂质泥岩及灰色钙质粉砂岩,厚度362~474m。 ) (2)中统(T 2 铜川组(T2t):由肉红色、灰红、灰白色、土黄色及黄绿色厚层中~粗粒长石砂岩和暗紫色泥岩,少量的黄绿色页岩、煤线等组成,厚度502~634m。 二马营组(T2er):由黄绿色厚层长石砂岩夹暗紫色、紫红色泥岩、砂质泥岩组成,厚度512~703m。 (3)下统(T ) 1

山东的主要地质构造特征及工程地质问题

山东的主要地质构造特征 及工程地质问题 工程地质学是研究建筑工程与地质构造关系的学科。山东的地质构造特征如何?本省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有哪些?这就是这节课的主要内容。 一、山东的地质构造特征及工程地质分区 (一)山东的地质构造特征 1山东处在欧亚板块的东部活动大陆边缘 受太平洋板块向北西西扩张及印度洋~澳大利亚板块向北运移的影响,山东目前(以来)地应力:最大主应力σ1的轴向方位为70~80о、大小是; 最小主应力σ3的轴向方位为340~350o、大小是33..9 Mpa;σ1与σ3差应力值为 Mpa。 2.基岩区的地层褶皱不发育,地层多呈单斜构造;发育NNE、 NW、EW走向的主要断裂构造,其中的NNE向和NW断裂为活动断裂主要NNE向活动断裂:(1)沂沭断裂带,由四条大断层组成“两堑一垒”的构造格局;(2)聊考断裂带。 主要NW向活动断裂:(1)威海~烟台~渤海~天津断裂带;(2)诸城~益都(青州)~惠民断裂带;(3)骆马湖~微山湖断裂带。 证据:近代地震活动记录;第四纪岩土层被断裂错开、逆掩。

(二) 山东的工程地质分区 据基岩地层的出露情况、地貌特征和地壳稳定性分3个分区: 1.鲁中南中低山丘陵工程地质区: 其范围是:济南~淄博~潍坊以南、东平湖~南四湖一线东北、昌邑-大店大断层(沂沭断裂带最东侧的大断层)以西及济南~东阿~东平一线以东地区。是其北、南和西由平原环绕的以中低山丘陵为主的地区。 岩等变质岩;地壳上升,剥蚀、切割作用强烈,泰山、沂山、蒙山、俎徕山、鲁山、俎莱山等千米高程以上的中山主要分布在本区。地形地貌起伏变化大,常发育“崩滑流”(崩塌、滑坡、泥石流的简称)等不良工程地质现象”,东部~东南部是抗震、防震重点地区,该区周边发育厚度不等的黄土状地基土(湿陷等级为I 级(轻微)),临沂地区沂沭河两岸附近发育膨胀土。 σ1 σ1 σ1 σ 1 目前中国地应力方向 以东经100~105o 为界分东西两区。 强度上:西强东弱(西高东低) 方向上:西: NNE-SSW 为主,东:近E-W 。 鲁东低山丘陵工程 地质区 鲁西北平 原工程地 质区 鲁中南中 低山丘陵工程地质区 鲁西北平 原工程地 质区

山东地质情况1

山东省区域地层表 山东省地层,缺失上奥陶系、下石炭系及三迭系外,其他均有出露。基岩出露面积约占全省面积的五分之三。地层发育比较齐全,从老到新有太古界泰山群;元古~太古界胶东群、胶南群;元古界粉子山群、蓬莱群、济宁群及土门组;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中、下统)、石炭系(中、上统)、二迭系;中生界侏罗系、白垩系;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缺失志留系、泥盆系、奥陶系上统、石炭系下统、三迭系等地层。 地层的分布特征基本上可分为三区。以沂沐断裂带的昌邑~大店深大断裂为界,全省地层分成东西两部分,地层发育情况有很大差别。东部(鲁东地区)发育元古~太古界胶东群、元古界粉子山群、蓬莱群及中生界地层、新生界地层不甚发育;西部鲁中南地区除胶东群、、胶南群、粉子山群、蓬莱群外,其余地层发育较全;鲁西、北地区则发育很厚的新生界地层。 按地层时代由老至新主要岩性概述如下: 第一节太古界 泰山群(前称泰山杂岩)分布在沂沭断裂带及其以西地区,是鲁西地区的结晶基底。著名的泰山、鲁山、徂徕山、蒙山和四海山均由此构成。 泰山群主要有黑云母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片岩、变粒岩组成,普遍遭受中高级区域变质作用,大部分地区遭受强烈混合岩化及花岗岩化,形成各种混合岩及混合花岗岩。出露厚度大于12000米。 泰山群地层区域变质时代根据同位素年龄测定一般认为在25亿年左右,大致与太行山区的阜平群及辽东半岛的鞍山群相当。 泰山群岩性组合分为四个组。自下而上为:万山庄组、太平顶组、雁翎关组、山草峪组,四个组为连续沉积。从老至新叙述如下: 一、万山庄组(Artw):厚度1300-4631m 本组地层出露不广,主要分布于蒙山一带,构成蒙山倒转背斜的核部。呈北西南东向延伸。徂莱山地区有零星分布。岩性以黑云斜长片麻岩夹斜长角闪岩为主,次为黑云变粒岩、黑云角闪片岩、绿泥片岩等。岩石普遍遭受强烈混合岩化作用,形成各种混合岩和混合花岗岩。变质岩的地质年代根据万山庄附近黑云斜长片麻岩的同位素年龄测定结果为24.45亿年。 二、太平顶组(Artt):厚度531-6385m 分布广泛,主要出露在蒙山、金斗山、泰山、新莆山及济宁之告山、肥城一带。区内多数背斜的核部均由此组地层构成。岩层多作北西向延伸。岩性以黑云斜长片麻岩为主,夹角闪黑云斜长片麻岩、二云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云母石英片岩。岩层经混合岩化及花岗岩化作用形成各种混合岩和混合花岗岩。太平顶附近斜长片麻岩同位素年龄为23.24亿年。 三、雁翎关组(Arty)厚度425-2246m 分布比较广泛,主要分布在沂沭断裂带内及孟良崮、雁翎关一带;沂山两侧,沂源韩旺、新泰盘车沟一带也有分布。岩性主要为黑云斜长片麻岩为主,夹角闪黑云斜长片麻岩、二云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云母石英片岩,并含有少量的千枚岩。雁翎关地区侵入角闪岩中的伟晶岩脉同位素年龄为22.78亿年。 四、山草峪组(Arts)厚度1000-4060m 分布最广,主要分布于白彦、四海山地区,枣庄以北桌山和新泰山草峪一带。岩性以黑云变粒岩为主,个别

山东概况

山东概况 ●面积、人口与民族 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处黄河下游,由半岛和内陆两部分组成。全省土地面积15.6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6%,在全国居第十九位。面积虽不大,人口却非常多。我在前面提到过山东的人口,哪位朋友能再复述一下吗?对,是9309万,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4%。但我们不是全国人口最多的省份。全国人口最多的省份是…?对,是河南省。四川省在重庆没有划为直辖市之前,曾经是人口最多的省份,但自从重庆划为直辖市之后,四川的人口总数降为第三位(8750万人),排在河南(9600多万)和山东之后。山东的人口密度也非常大,每平方公里594人,居全国第二位。那人口密度最大的省是哪个省呢?对,是江苏省,每平方公里达到725人。山东省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全国56个民族中,在山东居住的就有53个,汉族人口最多,占全省总人口的99.3%;在少数民族中,回族人口最多,其次是满族。 ●山东地名的由来 大家每到一个地方总是首先对地名感兴趣,到了山东后是否也想知 道“山东”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这要追溯到战国时期,当时泛指崤山或华山以东的地区,也有人说是指太行山以东地区,因为当时“战国七雄”之一的秦国雄踞关中,称太行山以东的地区为“山东”。山东作为政区名称,始于金代。元朝置山东道,明朝设山东布政使司,形成与今天山东省大体相同的版图。清代正式设山东省,治所在济南府,也就是今天的省会济南市。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几次调整,山东省形成了目前的行政区划。 山东简称鲁或齐鲁,说到山东的简称,可以追溯到周朝。周朝时,山东境内有两个主要的诸侯国,一个是齐国,国都位于今天淄博市的临淄区;一个是鲁国,国都位于今天的曲阜市。齐国的开国始祖是在《封神演义》中被神化的姜子牙,而鲁国的开国始祖是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由于他们及其后世治国有方,两国在春秋战国时期都是比较有影响的诸侯国。独具特色的齐鲁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至今山东还被称为“齐鲁之邦”。 ●地理 山东地势中部山地突起,东部丘陵起伏和缓,西南、西北低洼平坦。

中国区域年代地层表

内容简介 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地层学的相关知识,包括地层学的相关概念(地层学、地层、地层单位、地层术语、层型、带及面等)、地层划分的类别(岩石地层划分、生物地层划分、年代地层划分、磁性地层极性划分及层序地层划分等方法)、岩石地层单位相关知识及生物地层单位相关知识;第二部分详细介绍了中国海相地层及陆相地层的分阶情况(包括命名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层型剖面位置,生物化石标志,层型剖面岩性特征,同期岩石地层单位,与国际地层表中的同期地层阶位对比,底界年龄);第三部分主要是附表,包括最新版的中国海相和陆相区域年代地层表及国际地层表。

第一部分 地层概述 前言 近20年来,我国的地层工作在《中国地层指南及中国地层指南说明书》(1981)(以下简称《指南》)所倡导的地层分类、术语、划分原则及地层单位的建立与修订程序的指导下,取得了极大的进展。。。。。。 一般概念 1.1 地层学(Stratigraphy) 地层学是研究构成的所有层状或似层状岩石体固有的特征和属性,并据此将它们划分为不同类型和级别的单位,进而建立它们之间的空间关系和时间顺序的一门基础地质学科。地层学的研究范围实际上涉及到岩层中所有能识别的特征和属性(包括形状、分布、岩性特征、化石内容、地质年龄、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性质等),及其形成环境或形成方式和演化历史。构成地壳的各类层状或似层状的岩石——沉积岩(包括固结的或未固结的沉积物)、火山岩及变质岩都属于地层学的研究范畴。 1.2 地层(Stratum, Strata) 地层是具有某种共同特征或属性的岩石体。能以明显界面或经研究后推论的某种解释性界面与相邻的岩层和岩石体相区分。 1.3 地层分类(Stratigraphic classification) 根据构成地壳的岩层、岩石体的不同方面的特征或属性,将其划分成不同类型的地层单位。地层所具有的特征是多样的,属性也不尽相同,每种特征或属性原则上都可以据以作为地层分类的依据。因此,地层划分的类别也是多样的。如,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年代地层,等等。 1.4 地层区划(Stratigraphic regionalization) 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各个地区的地层发育特征和状况颇不相同,把不同地区的地层加以对比研究,找出其共同点和不同之处,阐明其原因,并划分出不同的地层区域,这即是地层区划。这种划分不但具有重要科学意义,而且也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地层工划主要依据地层发育的总体特征来划分。而决定和影响这些特征的,主要是地壳的活动性、古地理与古气候条件、古生物群的变化等综合因素,其中构造环境起着控制作用。现行的地层区划,是综合各个层系共同特点的综合地层区划。 地层区划可分为两级。一级地层区划(即地层区),相当于大地构造分区上的一级构造单元(或构造域);在同一地层区内,“系”级以上地层单位在岩相和生物区系上应可对比,“统”级地层单位可基本对比。二级地层区划(即地层分区),相当于大地构造分区上的二级构造单元(地块、褶皱带);在同一地层分区内,要求“统”级地层单位在岩相和生物组合上完全可以对比,“组”级单

济南地质描述

济南市处于鲁中山地与鲁北平原的过渡地带,市境以南的玉皇顶(1532米),是鲁中山地、也是山东的最高峰。境内山地呈扇形环绕在泰岱的西北部,南高北低。最南部的长城岭,构成了本市与泰安市、莱芜市的分界线,同时也构成了汶河水系与小清河、玉符河的分水岭,最高点(摩天岭)为988.8米。市区西北部为黄河,黄河与山前冲洪积平原之间有小清河,两河均为不对称水系,右岸多支流,左岸无支流或支流少而短。山前洪积、冲积地貌比较发育。济南现在的地貌形态,是长期经受内外营力作用演变的结果,特别是在白垩纪燕山运动,基性至中性岩浆岩大量侵入,在市区、历城、章丘最为活跃,形成了济南岩体、沙沟岩体、唐冶岩体、西杜庄岩体、鱼山岩体、张家庄岩体、流海岩体、荆山庄岩体、茶叶山岩体、大有岩体、驼沟岩体等;同时火山强烈喷发,在历城十里铺到章丘的魏化林、章丘东北部到邹平,火山岩覆盖于二叠系及侏罗系地层之上。伴随着岩浆岩的侵入与火山岩的喷发,产生了大面积的升降、较大的断裂与局部的穹状隆起,南部以大幅度的上升为主。喜马拉雅运动在本区对燕山运动有继承性,进一步破坏并改造了原有形态,基本形成今日之地貌。在喜山期,约在上新世或更早,有一个地壳相对稳定时期,高处经受剥蚀,低处接受沉积,形成了一个夷平面,即鲁中期地面。后来地壳活动加强,继续产生断裂与大面积的上升运动,断裂使鲁中期地面进一步变形,而上升幅度不均匀,上升量约500~1000米。泰山上升幅度最大,北部、西北部小,使地面向北、北西倾斜,形成泰山穹隆。该地面在市内应以长城岭为代表。在齐河—广饶深大断裂以北继续下降,本市北部接受了第三系沉积。到第三纪末期或第四纪初期,升降渐缓,直至最后稳定,使地面强烈剥蚀堆积,又形成一个夷平面,即临城期地面。此地面与后来的两级阶地两者很难区分,多数留有残丘。更新世中、晚期以来的外力作用,不仅使其表面广泛发育残积层,冲洪积物很发育,厚度可达近百米。到全新世地壳又有过小幅度的动荡,在巴漏河、玉符河、东沙河等地,形成了两级阶地。辖内地貌可分为侵蚀低山、剥蚀丘陵、堆积平原三个区。 济南市的地质构造比较复杂,济南市南北跨鲁西断隆和华北断陷两个构造单元。两个构造单元之间,为齐河—广饶断裂带。地质构造比较复杂。其中古老基底以褶皱为主,构造复杂,而盖层构造较为简单,以单斜为主。此外区内断裂构造发育,并且控制了中、新生代断陷盆地。 一、褶皱

001秭归地区地层简介

秭归地区地层简介 它主要含页岩和薄层石灰岩。在下部主要为页岩,……含有盘状黑色燧石的硬质页岩是这个地层下部的突出特征。……顺次地向上追索,页岩渐渐变得富于钙质。它们先后顺序是:最初为泥质的层纹状蓝色硬石灰岩,其次局部呈鲕状的纯石灰岩层,最后是薄层状白云岩局部被砂质页岩盖覆。” 现在指整合在灯影组之下,平行不整合于南沱组之上,以灰、褐灰、灰白色白云岩为主,下部为灰-褐灰色白云岩,含泥质和硅质磷质结核;中部为灰黑色页片状含粉砂质白云岩;上部为灰、灰白色中-厚层状白云岩夹硅质层或燧石团块组成。顶部以黑色碳质页,岩与上覆灯影组分界;底以一层含砾白云岩的底面与下伏南沱组分界。南秦岭-大别山地层区内,本组由板岩、千枚岩、片岩、变质砂岩与粉砂岩组成,夹大理岩、白云岩与砂质灰岩。上与灯影组白云岩呈整合接触;下与耀岭河组变基性火山岩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正层型为宜昌田家园子陡山沱组剖面(111°05′28″,30°50′01″)。 上覆地层:灯影组 15.厚层状凝块石微晶一细晶白云岩 ―――――――整合―――――― 陡山沱组总厚度231.50 m 14.黑色碳质粉砂质页岩夹透镜状白云岩和燧石结核,下部以碳质页岩为主。 向上燧石层逐渐增加,顶部碳质页岩风化后呈粉红色叶片状,含银特高26.05 m 13-11.灰黑、灰白色中厚层状凝块石白云岩,微晶白云岩夹球粒状白云岩, 局部夹燧石层,下部含磷及粉砂质62.46 m 10-6.灰黑色薄层状微晶白云岩,粉砂质微晶白云岩夹含磷微晶白云岩, 中部有含磷结核,水平纹层发育,风化后呈叶片状,含微古植物:Aspe- ratopsophosphaera aff. umishanensis,Monotrematosphaeridium asperum, Trachysphaeridium sp. ,T. planum,Zonosphaeridium sp. ,Leiominuscula sp., Laiophosphosphaer a cf.densa等17 m 5-2.深灰色薄一中厚层状含燧结核微晶白云岩,含硅质结核微晶白云岩, 水平层理发育,含粉砂质21.5 m 1.灰色厚层状含砾微晶白云岩,岩石中石英细脉及簇状石英晶体发育,并 偶见有板状石膏。角砾大小不一;大者大于4 cm,小者2.5 cm以下,其成 分有砂岩、绿泥片岩、燧石结核及白云岩等。本层底部有很大而不规则的硅 质及壳,顶部有一层厚约30 cm的细晶白云岩,局部含燧石透镜体 4.32 m ―――――――平行不整合―――――― 下伏地层:南沱组 0.灰绿色冰碛砾岩 地质特征及区域变化本组在省境出露广泛。在南部扬子区内,其除随南沱组分布外,还广布于南沱组未及的房县东-西蒿坪以南、黄陵穹隆北部、神农架-梨花坪背斜东翼、耿集以南、谷城南部、钟祥冷水铺-襄阳观音阁及宜城板桥等地。在北部南秦岭-大别山区内,本组分布于郧西、郧县、丹江、应山北部、随州南部、枣阳南部、京山岔河、安陆白兆山等地,广济、蕲春也有零星分布。 灰绿色、紫红色冰碛泥砾岩(杂砾岩),上部夹薄层状砂岩透镜体,冰碛砾岩(杂砾岩)中的砾石分选性差,表面具擦痕。与上覆陡山沱组白云岩呈平行不整合接触;与下伏莲沱组凝灰质细砂岩或大塘坡组碳质粉砂质页岩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山东地层

第五节新生界 新生界除缺失古新统地层外发育均比较齐全,主要分布在鲁西南、鲁西北平原区及中新生代断陷盆地内。地层的分布和岩相受构造及古地理控制较为明显,以陆相沉积为主,夹基性火山岩。近年来在济阳坳陷中发现海相沉积夹层。 一、第三系 山东省第三系地层十分发育,全省三个地层区均有出露。 (一)、下第三系 1.鲁西地层分区 本区下第三系十分发育,分布在蒙阴、平邑、泰莱、汶口、肥城等盆地中。 1923年将新泰官庄附近的一套红色砂岩命名为官庄组(E2-3g)。岩性为砾岩、砂砾岩、砂岩、粘土岩,中段夹泥灰岩,厚度1545~2386米。 2.鲁东地层分区 下第三系仅发育黄县组,分布于胶东半岛的黄县(今为龙口)一带。 黄县组是一套含煤岩系,主要由碎屑岩、泥岩、煤、油页岩、泥质灰岩组成,最厚可达1600m。 3.华北平原地层分区 本区自燕山运动以来,由于频繁的地壳运动,形成了一系列的沉积坳陷,沉积了巨厚的下第三系,主要为灰色、杂色泥岩和砂岩互层,夹少量碳酸盐岩、油页岩和石膏,厚约4000—5000m,是良好的储油岩系。共分为孔店组(E2k)、沙河街组(E2-3s)、东营组(E3d)。 (二)上第三系 1.鲁西地层分区 上第三系主要分布于临朐、昌乐、安丘、沂水及济宁、德州等地的中生代盆地内,由泥岩、粘土岩、砂岩、炭质页岩、硅藻土页岩、淡水灰岩及玄武岩组成,地层有牛山组(N1n)、山旺组(N1s)、尧山组(N1y)、巴漏河组(N1b)。 其中山旺组是著名的中新世地层,产有丰富的化石,化石种类繁多,有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昆虫等。 山旺组产有丰富的硅藻土矿,呈灰白、灰绿色、白色,质轻,疏松多孔,质量好,除硅藻土外,还有厚度小、品位低的磷矿。 2.鲁东地层分区

西藏自治区地质【附地层表、地质图】

HZYIN改编

西藏自治区地质 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局 马冠卿 姚宗富 西藏自治区位于我国西南边睡,面积 120 多万平方公里,西南与 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等国家接壤;东南及北部与云南、 四川、青海及新疆四省(区)为邻。平均海拔 4000m 以上,是青藏高 原主体,素有“世界屋脊”之称。西藏位居于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 系的东段,是特提斯构造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巨大的地壳厚度和独 特的大地构造特征,长期以来为国内外地学界所瞩目。 地层本区各时代地层发育齐全,沉积类型多样,尤以中、新生 代海相地层出露良好,化石丰富。地层分布与主构造线一致,大致呈 近 E-W 向展布,东部地区向南转折,形成向东北突出的弧形(图 1.)。 根据区域地质特征和地质发展历程的差异, 以空喀拉-甜水河-美日切 错-澜沧江(以下简称空喀拉-澜沧江)对接带为界, 分为冈瓦纳(南部) 和特提斯(北部)两大地层区,其中包括 6 个分区,13 个小区,地层 系统见表 I,各时代地层出露面积列于图 2;沉积类型及构造建造特 征以图 3 表示。由上述图、表可以看出,西藏被几条边界断裂或对接 带所分割,地层区和分区界线明显。 本区的前震旦系、前泥盆系变质程度较深(角闪岩相),均未获古 生物化石。奥陶系生物分属华南型和华北型生物地理区;志留系的生 物与扬子区边缘及欧洲波希米亚的类似; 泥盆系全区均以底栖生物为

主,与我国南方的“象州型”相似。雅鲁藏布江一线以南的石炭系 -二叠系为典型的冈瓦纳区系,是冈瓦纳冰海沉积区,具大陆型冰水 杂砾岩沉积,含南大陆及其边缘海的舌羊齿植物和动物群;空喀拉- 澜沧江一线以北为华夏特提斯相区,含北大陆暖水动、植物群,属华 南型.上述两线之间为冈瓦纳-特提斯相区,含南大陆混生动、植物 群。二叠系为浅海相碳酸盐岩和碎屑沉积,除昌都地区二叠系层位完 整外在西藏普遍缺失晚二叠世早期沉积。三叠纪开始,分异明显。在 北喜马拉雅的三叠系为稳定连续的浅海碳酸盐岩-碎屑岩沉积,并持 续到始新世中期,拉轨岗日地区为半深海浊流沉积,含少量火山岩及 辉绿岩墙(床)群,雅鲁藏布江地区以上三叠统为主,为深海泥质、硅 质浊积岩沉积。在冈底斯-念青唐古拉(以下简称冈-念)区南部的拉 萨地区,为中酸性-中基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及陆缘碎屑沉积;班 公错-怒江(以下简称班-怒)对接带南侧(冈-念北部),为深海远源细 碎屑浊积岩沉积。江达地区以钙碱性火山岩-碎屑岩为主,其西的唐 古拉南侧至澜沧江以东则为浅海相碳酸盐岩-碎屑岩(局部夹火山 岩)、滨海磨拉石、含煤陆源碎屑岩沉积;昆仑-巴颜喀拉区上三叠统 为浊积岩夹硅质岩,具大陆边缘盆地沉积特征。侏罗系-白垩系在拉 轨岗日为滑塌沉积、钙硅质浊积岩沉积;雅鲁藏布江地区为钙硅质浊 积岩(J3-K1),局部中基性火山岩和锰结核,属深海盆地沉积环境。冈 -念区南部缺失下侏罗统,中-上侏罗统为碳酸盐岩-碎屑岩火山碎屑 岩、含煤碎屑岩沉积,为陆缘或弧间盆地沉积;上侏罗统-下白垩统 为钙碱性火山岩-碳酸盐岩-碎屑岩沉积。属火山岛弧沉积环境;北部

山东区域地质概况

2.山东区域地质概况 2.1 区域地层 山东省地层在全国地层区划中,属华北地层大区之晋冀鲁豫地层区的东南隅。根据全国三级地层区划原则,可将山东地层区分为华北平原地层分区、鲁西地层分区和鲁东地层分区3个地层分区,华北地层分区与鲁西地层分区内的地层发育特征相近,但前者以新生代地层非常发育且厚度巨大而有别于后者,他们的分界线为聊城—兰考断裂和齐河—广饶断裂。华北平原地层分区和鲁西地层分区与鲁东地层分区界线为沂沭断裂带内的安丘—莒县断裂。 山东省域内自太古宙至新生代的地层都有分布,各时代地层发育比较齐全。地表出露以中、新生代地层为主,其次为古生代地层;元古宙地层分布局限,太古宙地层零星出露。由老至新,地层出露面积逐次增大。 2.1.1 前寒武纪地层 前寒武纪地层主要包括太古宙地层、元古宙地层。 2.1.1.1太古宙地层 山东省的太古宙地层包括分布于鲁西地区的中太古代沂水岩群和新太古代泰山岩群及分布于鲁东地区的中太古代唐家庄岩群和新太古代胶东岩群。它们均呈包体状残存于太古宙—元古宙变质侵入岩体中,分布零星,其中以泰山岩群分布范围最大。 1.中太古代地层 (1)中太古代沂水岩群 沂水岩群发育于沂沭断裂带内汞丹山凸起的中部,呈岛状、透镜状、条带状等各种包体形式残存于中太古代、新太古代及古元古代变质花岗质侵入岩体中。是一套麻粒岩、含紫苏辉石斜长角闪岩、紫苏变粒岩和紫苏磁铁石英岩等的岩石组合。自下而上划分为石山官庄岩组和林家官庄岩组。岩群总厚1729m。 (2)中太古代唐家庄岩群

唐家庄岩群主要出露在莱西唐家庄和马连庄、莱阳谭格庄及栖霞鸡冠山等地,呈包体状残存于新太古代英云闪长岩体中。主要岩性为磁铁石英岩、黑云(角闪)变粒岩、磁铁紫苏斜长麻粒岩、石榴二辉麻粒岩、斜长角闪石、磁铁二辉麻粒岩等。地层可控制厚度为24m。 2.新太古代地层 (1)新太古代泰山岩群 泰山岩群是分布于鲁西地块上的新太古代变质地层单位,沂源韩旺、苍峄、东平等变质沉积型铁矿床发育在这套变质岩系中。其主要岩性为斜长角闪岩、黑云变粒岩、透闪阳起片岩、变质砾岩、石榴石英岩等。这套地层自下而上划分为孟家屯岩组、雁翎关组、山草峪组、柳杭组。泰山岩群总厚2886~4886m。 (2)新太古代胶东岩群 胶东岩群仅出露于胶北隆起范围内的栖霞观里、苏家店及招远齐山、蓬莱虎路线等地,呈大小不等的包体状“漂浮”于新太古代英云闪长岩体(栖霞超单元)内。其岩石组合为黑云变粒岩、斜长角闪岩、角闪变粒岩夹磁铁石英岩。其自下而上划分为苗家岩组、郭家庄岩组。岩群总厚度为212~274m。 2.1.1.2元古宙地层 山东省的元古宙地层包括分布于鲁东地区的古元古代荆山群、粉子山群、芝罘群和新元古代震旦纪蓬莱群、朋河石岩组及分布于鲁西地区的济宁岩群和新元古代青白口纪—震旦纪土门群。缺失中元古代地层。 1.古元古代地层 (1)古元古代荆山群 荆山群主要分布于胶北地区的莱阳荆山、旌旗山、莱西南墅、平度祝沟、明村、海阳晶山、牟平祥山及昌邑岞山和安丘赵戈庄等地。主要岩性为石榴夕线黑云片岩、大理岩、透辉岩、石墨片麻岩、长石石英岩、黑云变粒岩、麻粒岩等。自下而上划分为禄格庄组、野头组、陡崖组,每个组又可二分。其总厚 1977~2856m。 (2)古元古代粉子山群 粉子山群主要分布在莱州粉子山、平度灰埠、蓬莱金果山、福山张格庄及五莲坤山等地。主要岩性为大理岩、黑云变粒岩、透闪岩、石墨透闪岩、浅粒岩、

山东省地层、侵入岩、构造单元划分对比方案

附件1 山东省地层、侵入岩、构造单元 划分对比方案 一、山东省地层划分对比 (一)地层划分依据 地层学始终是地质学的重要基础学科的支柱,在地质科学中是一门奠基性的基础学科,是基础地质的基础。山东省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完成地层清理,建立多重地层划分方案之后,随着1﹕5万、1﹕20万、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山东省古近纪地层划分对比研究、山东省济南张夏地区寒武系标准剖面地层研究、山东省早前寒武纪地质测年及地质矿产综合调查研究等地质科研工作的开展,取得了一系列新资料、新认识和新进展。2013年11月召开了第四届全国地层会议,全国地层委员会重新修订了《中国地层指南及中国地层指南说明书》、《中国地层表》,对部分地质时代进行了重新划分命名。参照《中国地质志工作指南》(中国地质调查局,2012)、《中国地层典·总论》(程裕淇、王泽九,2009)、《中国主要地层建阶研究报告》(王泽九、黄枝高,2001-2005,2006-2009),提出了山东省地层划分对比方案(附件2)。 (二)地层分区原则和分区 1.地层分区原则 在不同地质历史时期中,决定地层分区的因素较多,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展变化,在进行地层区划时着重考虑古构造、生物面貌、气候带的分布、古地磁等综合因素。根据地质演化历史的阶段性,全国从太古宙至第四纪划分出6个基本地层区划阶段:太古宙—古元古代,中元古代至新元古代青白口纪,南华纪—三叠纪,侏罗纪—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我省地处华北板块(陆块),地层断代划分与全

国基本相同,地层区划共分为地层大区(Ⅰ级)、地层区(Ⅱ级)、地层分区(Ⅲ级)、地层小区(Ⅳ级)等四级。 2.地层分区 山东省地层以近海岸断裂[连云港(海州)-泗阳-嘉山断裂]为界,其北为柴达木-华北地层大区华北地层区,其南划为扬子-华南地层大区扬子地层区连云港地层分区(日照市东南海域的平岛、达山岛和车牛山岛)。 华北地层区以沂沭断裂带(安丘-莒县断裂)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部区域再以聊城-兰考断裂及齐河-广饶断裂为界,进一步分为鲁西地层分区和华北平原地层分区;东部区域再以五莲断裂-牟平-即墨断裂带(朱吴断裂)为界,分为鲁东地层分区和胶南-威海地层分区。 山东省地层发育,除缺失志留系、泥盆系外,自中太古界至第四系皆有分布。其岩石地层分为28个群(岩群)、124个组(岩组)、14个正式段。 (三)地层划分说明 1.年代地层(地质年代)单位及界线调整 据2013年中国地层表,我国已对年代地层(地质年代)单位及界线进行了调整,如中元古界长城系上限、蓟县系年限下延,增加了待建系;寒武系四分,采用南方阶名;石炭系、二叠系采用南方海相阶名;侏罗系与白垩系界线年龄由137Ma调整为145Ma,与国际地层表接轨,阶的归属相应调整;对于阶名与组名重复时,新调整了阶名等。为此,山东省地层划分对比表中,年代地层单位及其界线按照全国地层委员会新的意见进行调整,岩石地层与年代地层单位对应关系进行了新的划分对比。 2.济宁群时代划为新太古代晚期

山东的主要地质构造特征及工程地质问题F(1)

精心整理 山东的主要地质构造特征及 工程地质问题 工程地质学是研究建筑工程与地质构造关系的学科。山东的地质构造 170~80о2NW 、EW 主要N W 向活动断裂:(1)威海~烟台~渤海~天津断裂带;(2)诸城~益都(青州)~惠民断裂带;(3)骆马湖~微山湖断裂带。 证据:近代地震活动记录;第四纪岩土层被断裂错开、逆掩。 σ1

(二)山东的工程地质分区 据基岩地层的出露情况、地貌特征和地壳稳定性分3个分区: 1-大区。是其北、南和西由平原环绕的以中低山丘陵为主的地区。 该区的地质作用、工程地质与地貌特征:基岩地层出露广,主要出露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的石灰岩、白云岩;前寒武纪的花岗质变质侵入岩和片岩、片麻岩等变质岩;地壳上升,剥蚀、切割作用强烈,泰山、沂山、蒙山、俎徕山、鲁山、俎莱山等千米高程以上的中山主要分布在本区。地形地貌起伏变化大,常发育“崩滑流”(崩塌、滑坡、泥石流的简称)等不良工程地质现象”,东部~东南部是抗震、σ1 σ1 σ1 鲁东低山 丘陵工程 地质区 鲁西北平 原工程地 质区 鲁中南中 低山丘陵工程地质区 鲁西北平 原工程地 质区 昌邑~大店断层

防震重点地区,该区周边发育厚度不等的黄土状地基土(湿陷等级为I级(轻微)),临沂地区沂沭河两岸附近发育膨胀土。 (第三纪65Ma以来处于构造上升状态中山体构成骨架,四周为低山丘陵组成。切割深度300~ 400以上,谷坡陡峻。由石灰岩地层层组成的500m左右的低山:黑山、九顶山、万灵山、冶山、嵩山、大寨山等,水系稀、缺水,发育岩溶。剥蚀堆积山间平原有新泰、蒙阴、淄川、大汶口、临朐盆地。堆积山间平原有莱芜、肥城、平邑、费县、沂水、沂南、莒县、临沂等,海拔小于200米)。 (1)西~西北部地壳稳定,地震烈度6度(指基本烈度,下同),包括济南、泰安、 (2 2

山西省临汾市区域地层简表

表3-1 区域地层简表 界系统组(群)代号 厚度 (m) 分布区域及范围 新生界第四系 全新统Q4 4~30 上更新统Q3 3~30 中更新统离石组Q2l 40~95 下更新统午城组Q1w 10~30 上第三系上新统N2 10~84 中生界三迭系上统延长组T3y 183~477 中统 铜川组T1t 444~634 二马营组T1er 305~669 下统 和尚沟组T1h 201 刘家沟组T1l 338 上古生界二叠系 上统 石千峰组P2sh 175 上石盒子组P2s 460 下统 下石盒子组P1x 54 山西组P1s 26~63 石炭系 上统太原组C3t 71~105 中统本溪组C2b 9~27 下古生界奥陶系 中统 上马家沟组O2s 229~365 下马家沟组O2x 61~90 下统-- O1 65~132 寒武系 上统 凤山组?3f50~95 下庄水库一带 长山组?3c5~15 下庄水库一带 崮山组?3g46~62 下庄水库一带中统 张夏组?3z68~148 下庄水库一带 徐庄组?3x73~120 下庄水库一带 上元古界长城系下统霍山组Zch 47~64 下庄水库一带上太古界太岳山群未分>1710 中太古界界河口群未分>7000下庄水库一带各地层由新至老分述如下:

1、第四系(Q) (1)全新统(Q4) 全新统地层主要分布于河流两侧及山前地带,是组成河流一级阶地的主要物质。 1)冲积层(Q4al) 主要分布于汾河及其支流沿岸,组成河流一级阶地和河漫滩,沉积物具明显的二元结构,上部为粉土,下部为砂、碎石类土,厚2~30m。 (2)上更新统(Q3): 上更新统地层在测区内极为发育,广泛覆盖在山坡谷地,是组成黄土地形的主要物质,主要有冲积和坡洪积两种成因类型,其特征分述如下:1)坡洪积层(Q3pl) 分布于汾河两岸的山前斜平原。岩性为浅黄色黄土状粉质粘土及粉土,富含钙质,具大孔隙,垂直节理发育。局部夹有薄层砂砾石及砾石透镜体,厚度一般为3~20m。 2)冲积层(Q3al) 主要分布于汾河两岸,形成河流的二级阶地。岩性上部为灰黄色新黄土,具大孔隙、垂直节理,含钙质结核;中部为浅棕黄色粉质黏土、粉土与粉、细砂互层,夹碎石类土透镜体;底部为砂层及卵砾石层,该层最厚达85m。 3)风积层(Q3eol)4-1 主要分布于吕梁山以西地区,组成黄土塬、梁、峁的顶面,岩性为新黄土,具大孔隙,垂直节理明显,厚度一般5~20m。 pl)洪积层:7-2 (3)中更新统(Q 2 广泛分布于吕梁山东麓、西麓海拔1500m以下的山岭之上,组成黄土塬、梁、峁。 岩性为红黄及浅红棕色黄土状粉质黏土,夹有多层古土壤层,底部有冲积相砂,砂砾石层及粉土互层,一般为40~95m。 pl)洪积层: (4)下更新统(Q 1

地层简表

表2-2 邻井LX-101井地层简表界

注:上表地层分层及岩性简要概述来源于LX-101井录井数据,钻台面(高7.5m)为零点深度。 1)临兴先导试验区沉积环境及主要地层岩性如下: 下奥陶统马家沟组:平均厚度64m,为开阔台地亚相。马家沟组沉积期水体浅,盐度基本属正常盐度到略为偏高,循环作用中等,岩性以灰色白云岩为主。 上石炭统本溪组:平均厚度52m,为潮坪、沼泽等沉积体系。底部发育潮坪沉积,岩性为一套灰色灰岩,泥晶结构,致密,之后局部沼泽化,顶部为一套煤层,其下为灰色泥岩、碳质泥岩和灰白色中砂岩,灰白色中砂岩主要含石英,以粗粒为主,次棱角-次圆,分选中等。煤层显示低伽马、高电阻,碳质泥岩含大量科达木植物碎屑。 下二叠统太原组:平均厚度约93m,为三角洲-潮坪沉积体系。底部主要为三角洲前缘沉积亚相,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等沉积微相,岩性主要为浅灰色细砂岩、中砂岩。砂岩以石英为主,次为长石,颗粒呈次圆状,分选中等。随着海平面的下降,上部发育沼泽沉积,岩性为灰黑色泥岩、碳质泥岩,夹煤层。 下二叠统山西组:平均厚度155m,为三角洲平原沉积亚相,前缘和前三角洲不发育。上段由灰色或浅灰色岩屑砂岩和灰黑色泥岩组成;下段砂岩夹煤线和暗色泥岩。砂岩以石英为主,次为长石,颗粒呈次圆状,分选中等,富含高岭石、白云母及岩屑。自然伽马下段为箱型,上段为漏斗形,电阻率明显增高,煤层对应峰值。 中二叠统下石盒子组:平均厚度120m,为半氧化环境下的陆相辫状河沉积。岩性主要为灰白色、浅灰色含砾砂岩和砂岩,砂岩发育大型交错层理,夹有灰色、深灰色、杂色泥岩,砂岩厚度19.2m~77.4m,平均55m。砂岩厚度明显比本溪组、太原组、山西组要厚。南北向地层对比剖面该段地层整体上分布稳定差别不大。 中二叠统上石盒子组:平均厚度192m,为陆相辫状河沉积体系。岩性为灰色、褐红色泥岩和灰色、细砂岩泥质粉砂岩互层。砂岩以石英为主,次为长石,含少量暗色矿物,颗粒呈次棱角状,分选好,泥质胶结。自然伽马幅度差异明显,电阻率值偏低。

山东地层与构造

山东省境内的寒武纪——奥陶纪地层,属华北地层大区(Ⅴ)内的晋冀鲁豫地层区(Ⅴ4)。以怀远间断为界,将其分为上、下两部分,即上部以奥陶纪灰岩夹白云岩为主地层系统,下部以寒武系灰岩、页岩夹砂岩为主地层系统。由于沉积环境和地层特征的差异,故需按上、下两个层次进一步分区。 其一,怀远间断之下寒武系——早奥陶世地层,在山东省为连续沉积,厚度750~1100m 左右,代表滨海——浅海近岸的沉积环境,属稳定区沉积类型。沉积物有紫色、红色等杂色页岩、砂质页岩、砂岩、灰色鲕状灰岩、砾屑灰岩、藻灰岩、白云岩,具泥裂、帐篷构造和波痕构造,产石膏矿并见石盐假晶印痕。由于寒武纪早期沉积继承了震旦纪沉积环境,只是海侵范围进一步扩大,所以在山东省形成了自东南向西北不断超覆沉积格局。据地层发育程度不同,可将山东省寒武系——早奥陶世地层分为三个分区三个小区(图5——1)。 (1)华北平原地层分区(Ⅴ84):均被巨厚的第四系和第三系覆盖,仅在钻孔中偶有发现,下部常含石膏矿。研究程度较低,一般仅能划分出两个群级地层单位。 (2)鲁西地层分区(Ⅴ104):西北侧以聊(城)——(兰)考断裂、(齐)河——广(饶)断裂为界,至广饶县南侧向南经青州市向东,经昌乐、潍坊北至昌邑南,与安丘——莒县断裂。东南侧以安丘——莒县断裂为界。寒武系——早奥陶世地层广泛分布,地层连续,露头较好,研究程度最高,晋冀鲁豫地层区寒武纪地层层型多在该分区。据沉积特点分为三个地层小区。 ①潍坊——临沂地层小区(Ⅴ10-14):其范围大致包括安丘——莒县断裂以西附近地带。其西界就是朱砂洞组下灰岩段(原称五山灰岩)或李官组在西北部尖灭点的连线,大体北自昌乐,经蒙阴界牌、费县石井,南至枣庄。李官组、朱砂洞组下灰岩段、余粮村(页岩)段均主要分布在该小区,三山子组最下部c段白云岩在该小区厚度最大。 ②淄博——新泰地层小区(Ⅴ10-24):西界就是张夏组盘车沟段页岩在西部尖灭点的连

国际年代地层表2015-01(中文)

0.01170.1260.7811.802.583.6005.3337.24611.6313.8215.9720.4423.0328.133.937.841.247.8 56.059.261.666.072.1 ±0.2 83.6 ±0.286.3 ±0.589.8 ±0.393.9100.5 ~ 113.0 ~ 125.0~ 129.4~ 132.9~ 139.8~ 145.0 ~145.0 152.1 ±0.9157.3 ±1.0163.5 ±1.0166.1 ±1.2168.3 ±1.3170.3 ±1.4174.1 ±1.0182.7 ±0.7190.8 ±1.0199.3 ±0.3201.3 ±0.2~ 208.5 ~ 227254.14 ±0.07259.8 ±0.4265.1 ±0.4268.8 ±0.5272.3 ±0.5283.5 ±0.6290.1 ±0.26303.7 ±0.1307.0 ±0.1315.2 ±0.2 323.2 ±0.4 330.9 ±0.2 346.7 ±0.4 358.9 ±0.4298.9 ±0.15295.5 ±0.18~ 237~ 242 247.2251.2 252.17 ±0.06 358.9 ± 0.4 372.2 ±1.6 382.7 ±1.6 387.7 ±0.8 393.3 ±1.2 407.6 ±2.6410.8 ±2.8419.2 ±3.2 423.0 ±2.3425.6 ±0.9427.4 ±0.5430.5 ±0.7433.4 ±0.8438.5 ±1.1440.8 ±1.2443.8 ±1.5445.2 ±1.4453.0 ±0.7458.4 ±0.9467.3 ±1.1470.0 ±1.4477.7 ±1.4485.4 ±1.9541.0 ±1.0~ 489.5~ 494~ 497~ 500.5~ 504.5~ 509~ 514~ 521 ~ 529 1000 1200140016001800 2050 2300 25002800 3200 3600 4000 现今G S S P G S S P S S P S S A S S P 宇界系统阶年龄值(Ma)宇界系统 阶年龄值(Ma )宇界系统 阶年龄值(Ma)宇界系年龄值(Ma)https://www.wendangku.net/doc/8315790573.html, 国 际 年 代 地 层 表 国 际 地 层 委 员 会 (c )国际地层委员会,2015年1月(英文版) K.M. Cohen, S.C. Finney, P.L. Gibbard 制表 https://www.wendangku.net/doc/8315790573.html,/ICSchart/ChronostratChart2015-01Chinese.pdf 每个全球年代地层单位都是通过其底界的全球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GSSP )界定。元古宇和太古宇的地层单位通过全球标准地层年龄(GSSA )界定。图件及每个GSSP 的详情参见国际地层委员会官网。 不断修订的年龄值不能用来界定显生宇的单位和埃迪卡拉系,而只能由GSSP 界定。显生宇中没有确定GSSP 或年龄值的单位用近似年龄值表示(~)。 除更新统下部、二叠系、三叠系、白垩系和前寒武系外,所有年龄值均引自Gradstein 等的《地质年代表2012》;更新统下部、二叠系、三叠系和白垩系的年龄值由相关分会提供。 地层单位的颜色参照世界地质图委员会的色谱(https://www.wendangku.net/doc/8315790573.html, ) 地层学杂志 Journal of Stratigraphy v 2015/01

山东省区域地质概况

山东省区域地质概况 2009-3-17 1 自然地理简况 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的东北段,地处黄河下游,介于东经114°47′30″~ 122°42′18″、北纬34°22′54″~38°27′00″之间。境域包括半岛和内陆两部分。胶东半岛突出于渤海和黄海之间,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隔海相望,北隔渤海海峡与辽东半岛相对;内陆部分自北向南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四省接壤。全境南北最宽处约420km,东西最远距离约700km,陆地总面积约15.71万km2。全省分划为17个地级行政区,下辖139个县级行政区。 自然地理是地质构造格局的基本反应,地质构造格局控制自然地理的发展。现代山东省自然地理特征,是自然界长期发展中经受了多种内、外力地质作用综合结果的反映,尤其是新近纪中新世以来板块构造发展演化的结果。山东省位于我国地势划分中的第三大阶梯中,海拔高度除一小部分山地超过千米以外,大部分山地丘陵都在500m左右,地势起伏较小,相对高度多为200~350m,坡度在20°以下。境内中部山地隆起,东部、南部丘陵起伏,西南、西北低洼平坦,形成了以山地丘陵为骨架,平原盆地交错环列其间的地形大势。泰山雄踞中部,主峰海拔1532.7m,为省内最高点;最低处是黄河三角洲,海拔2至10米。境内山地丘陵区约占全省总面积的34.34%,平原盆地区约占64.59%;河流湖泊区约占1.07%。按照地形的空间分布特征,可将全省分为鲁中南山地丘陵区、鲁东丘陵区和鲁西北-鲁西南平原区三大地貌分区。按照地理位置,鲁中南山地丘陵区可称为鲁中南地区,鲁西北-鲁西南平原区由鲁西北地区和鲁西南地区组成(二者以位于山东与河南分界处的黄河段为界),它们统称为鲁西地区;鲁东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