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儿常用中成药汇总

小儿常用中成药汇总

小儿常用中成药汇总
小儿常用中成药汇总

小儿常用中成药汇总

?风热感冒

小儿宝泰康颗粒

【成份】连翘、竹叶柴胡、生地黄、玄参、蒲公英、桑叶、浙贝母、马蓝、滇紫草、桔梗、莱菔子、甘草。辅料为蔗糖、淀粉

【功能主治】解表清热,止咳化痰。用于小儿风热外感,证见:发热、流涕、咳嗽。

【用法用量】温开水冲服,1岁以下每次2.6克,1岁至3岁每次4克,3岁至12岁每次8克,一日3次。

安儿宁颗粒

【成份】天竺黄、红花、人工牛黄、岩白菜、甘草、高山辣根菜、短管兔耳草、白檀香、唐古特乌头、蔗糖。

【功能主治】清热祛风,化痰止咳。用于小儿风热感冒,咳嗽有痰,发热咽痛,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岁以内一次1.5g,一至五岁一次3g,五岁以上一次6g,一日3次。

桑菊感冒颗粒(伍豪)

【主要成份】桑叶、菊花、薄荷、连翘、苦杏仁、桔梗等。

【功能主治】疏风清热,宣肺止咳。用于风热感冒初起,头痛,咳嗽,口干,咽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2袋,一日2-3次。

【注意事项】

1.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成药。

3.风寒感冒者不适用,其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鼻塞流清涕,口不渴,咳吐稀白痰。

4.糖尿病患者及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孕妇或正在接受其它治疗的患者,均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服药三天后,症状无改善,或出现发热咳嗽加重,并有其他症状如胸闷、心悸等时应去医院就诊。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

【成份】连翘,淡豆豉,薄荷,荆芥,栀子(炒),大黄,青蒿,赤芍,槟榔,厚朴,黄芩,半夏、柴胡、甘草。

【功能主治】疏风解表,清热导滞。用于小儿风热感冒挟滞证,症见:发热咳嗽,鼻塞流涕,咽红肿痛,纳呆口渴,脘腹胀满,便秘或大便酸臭,溲黄。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6个月-1岁:一次1-2g;1-3岁:一次2-3g;4-6岁:一次3-4g;

7-9岁:一次4-5g;10岁以上:一次6g;一日3次。

黄栀花口服液:

【成份】黄芩、金银花、大黄、栀子

【功能主治】清肺泻热。用于小儿外感热证,症见:发热、头痛、咽赤肿痛、心烦、口渴、大便干结、小便短赤。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见有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饭后服,二岁半至三岁一次5毫升,四岁至六岁一次10毫升,七岁至十岁一次15毫升,十一岁以上一次20毫升,一日2次。疗程3天。

苦甘颗粒

【成份】麻黄、薄荷、蝉蜕、金银花、黄芩、苦杏仁、桔梗、浙贝母、甘草、。

【功能主治】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止咳平喘。用于风热感冒及风温肺热引起的恶风、发热、头痛、咽痛、咳嗽、咳痰、气喘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8克,一日3次。

【禁忌】孕妇禁用;糖尿病患者禁服。

【注意事项】

1.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3.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慎服。

复方西羚解毒片

【成份】金银花100g,连翘100g,桔梗100g,荆芥穗100g,牛蒡子(炒)100g,甘草100g,淡竹叶100g,薄荷脑0.5g,薄荷油0.5ml,淡豆豉100g,羚羊角1g,水牛角浓缩粉2g,冰片5g。

【功能主治】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用于外感风热,发热、头痛,咳嗽音哑,咽喉肿痛。【用法用量】口服。每次4片,日3次。

【注意事项】

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3.风寒感冒者不适用。

4.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及脾虚便溏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风寒感冒

感冒清热颗粒

【成份】荆芥穗、薄荷、防风、柴胡、紫苏叶、葛根、桔梗、苦杏仁、白芷、苦地丁、芦根。【功能主治】疏风散寒,解表清热。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发热,恶寒身痛,鼻流清涕,咳嗽咽干。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1袋,一日2次。

【注意事项】

1.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成药。

3.风热感冒者不适用,其表现为发热重,微恶风,有汗,口渴,鼻流浊涕,咽喉红肿热痛,咳吐黄痰。

4.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孕妇或正在接受其它治疗的患者,均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服药三天后症状无改善,或出现发热咳嗽加重,并有其他严重症状如胸闷、心悸等时应去医院就诊。

999感冒灵

【成份】三叉苦491g,金盏银盘327g,野菊花246g,岗梅736g,咖啡因0.4g,对乙酰氨基酚20g,扑尔敏0.4g,薄荷油0.2ml。

【功能主治】解热镇痛。用于感冒引起的头痛,发热,鼻塞,流涕,咽痛。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1袋,一日3次。

【注意事项】1.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成药。

3.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糖尿病患者、消化道溃疡患者、膀胱颈梗阻、幽门十二指肠梗阻、甲状腺机能亢进、青光眼以及前列腺肥大等患者慎用。

5.脾胃虚寒,症见腹痛、喜暖、泄泻者慎用。

?流行性感冒

连花清瘟胶囊

【成份】连翘、金银花、炙麻黄、炒苦杏仁、石膏、板蓝根、绵马贯众、鱼腥草、广藿香、大黄、红景天、薄荷脑、甘草。辅料为:淀粉。

【功能主治】清瘟解毒,宣肺泄热。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属热毒袭肺证。

症见:发热或高热,恶寒,肌肉酸痛,鼻塞流涕,咳嗽,头痛,咽干咽痛,舌偏红,苔黄或

黄腻等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粒,一日3次。

【注意事项】

1.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3.风寒感冒者不适用。

?气虚感冒

辛芩颗粒

【成份】细辛、黄芩、荆芥、白芷、桂枝、苍耳子、石菖蒲、黄芪、白术、防风。

【功能主治】益气固表,祛风通窍,用于肺气不足、风邪外袭所致的鼻痒、喷嚏、流清涕,易感冒;过敏性鼻炎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1袋,一日3次,20日为一个疗程。

【药理作用】主要有抑制过敏反应和抗组胺作用。

例如:

1、鼻鼽:症见鼻窍不通,鼻流浊涕,头昏脑胀等,西医诊断为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

2、感冒:症见恶寒发热、头痛鼻塞、鼻流浊涕等症,西医诊断为感冒、流行性感冒等。

3、急性鼻炎、慢性鼻炎及儿童哮喘亦有较好疗效。

玉屏风颗粒

【成份】黄芪、白术(炒)、防风。辅料为糊精、甘露醇、矫味剂、粘合剂。

【功能主治】益气,固表,止汗用于表虚不固,自汗恶风,面色皓白,或体虚易感风邪者。【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5克,一日3次。

【注意事项】1.忌油腻食物。 2.本品宜饭前服用。 3.小儿、孕妇、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服药二周或服药期间症状无明显改善,或症状加重者,应立即停药并去医院就诊。

?暑湿感冒

藿香正气水

【成份】苍术、陈皮、厚朴(姜制)、白芷、茯苓、大腹皮、生半夏、甘草浸膏、广藿香油、紫苏叶油。辅料为干姜汁、药用乙醇。

【功能主治】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症见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胃肠型感冒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半支(5毫升)~1支(10毫升),一日2次,用时摇匀。

【注意事项】1. 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饮食宜清淡。

2. 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3. 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 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 吐泻严重者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感冒咽痛

小儿金翘颗粒:

【成份】金银花、连翘、葛根、大青叶、山豆根、柴胡、甘草。辅料为蔗糖。

【功能主治】疏风清热,解毒利咽,消肿止痛。用于风热袭肺所致乳蛾,证见:恶寒发热,咽部红肿疼痛,吞咽时加剧,咽干灼热,喉核红肿;小儿急性扁桃体炎见上述

证候者。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五岁至七岁一次7.5g,一日3次;八岁至十岁一次7.5g,一日4次;十一岁至十四岁一次10g,一日3次。五岁以下小儿遵医嘱。

小儿咽扁颗粒

【主要成份】金银花、射干、金果榄、桔梗、玄参、麦冬、牛黄、冰片。

【功能主治】清热利咽,解毒止痛。用于肺实热引起的咽喉肿痛,咳嗽痰盛,咽炎。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岁至二岁一次4克,一日2次;三岁至五岁一次4克,一日3次;六岁至十四岁一次8克,一日2~3次。

【禁忌】糖尿病患儿禁服。

【注意事项】

1.忌食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婴儿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3.急性喉炎不适用,症见咳嗽伴有犬鸣声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4.风寒袭肺咳嗽不适用,症见发热恶寒、鼻流清涕、咳嗽痰白等。

5.脾虚易腹泻者慎服。

芩翘口服液:

【成份】黄芩连翘荆芥野菊花玄参水牛角大黄(酒炙)皂角刺蜂房

【功能主治】疏风清热,解毒利咽,消肿止痛。用于急喉痹(急性咽炎)、风热乳蛾(急性充血性扁桃体炎)属内有郁热、外感风邪证者,症见:咽痛或吞咽痛,咽干灼热,

口渴多饮、咳嗽,痰黄,便干,尿黄,舌质红,苔薄白或黄,脉浮数有力。【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0ml,一日3次。急喉痹(急性咽炎)者,5天为一疗程,风热乳蛾(急性充血性扁桃体炎)者,7天为一疗程。

?感冒发热

小儿柴桂退热颗粒:

【成份】柴胡、桂枝、葛根、浮萍、黄芩、白芍、蝉蜕。

【功能主治】发汗解表,清里退热。用于小儿外感发热。症见:发热,头身痛,流涕,口渴,咽红,溲黄,便干等。

【规格】每袋装4g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1岁以内,每次2g;1-3岁,每次4g;4-6岁每次6g;7-14岁每次8g;一日4次,3天为一个疗程。

羚羊角颗粒

【成份】羚羊角。

【功能主治】平肝熄风,清肝明目,散血解毒。用于高热惊痫,神昏痉厥,子痫抽搐,癫痫发狂,头痛眩晕,目赤翳障,瘟毒发斑,痈疮疖毒。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5g,一日2次,小儿酌减。

?

金莲清热泡腾片

【成份】金莲花、大青叶,石膏、知母、地黄、玄参,苦杏仁(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咽生津,止咳祛痰口主治外感热证。症见高热、口渴、咽干.咽痛.咳嗽、痰稠,亦适用于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见有上述证候者。【用法用量】加热水适量,泡腾溶解后口服,成人一次2片,一日4次,高烧时每四小时服1次;小儿1岁以下每次1片,一日3次,高烧时每日4次;1-15岁每次

1-2片,一日4次,高烧时每四小时1次,或遵医嘱。

【注意事项】虚寒泄泻者不宜服用。

银柴口服液:

【成份】柴胡、金银花、黄芩、葛根、荆芥、青蒿、连翘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咽止渴。用于上呼吸道感染外感内热症,症见:发烧恶风,头痛,咽痛,汗出,鼻塞流涕,咳嗽,舌边尖红,苔薄黄等症。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瓶,一日3次,连服3天。

【不良反应】偶有腹泻。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者宜温服

清开灵颗粒

【成份】胆酸、珍珠母、猪去氧胆酸、栀子、水牛角、板蓝根、黄芩苷、金银花。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镇静安神。用于外感风热时毒、火毒内盛所致高热不退,烦躁不安,咽喉肿痛、舌质红绛、苔黄、脉数;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感冒,急性扁桃

体炎,急性咽炎,急性气管炎,高热等症属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6g(一次1~2袋),一日2~3次,儿童酌减或遵医嘱。

热炎宁颗粒

【成份】蒲公英、虎杖、北败酱、半枝莲。辅料为:糊精、甜菊糖。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用于外感风热、内郁化火所致的风热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口苦咽干,咳嗽痰黄,尿黄便结;急性咽炎、急性支气管炎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1~2袋,一日2~4次;或遵医嘱。

【注意事项】

1.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3.风寒感冒者不适用。

4.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及脾虚便溏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发热体温超过38.5℃的患者,应去医院就诊。

6.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6.发热体温超过38.5℃的患者,应去医院就诊。

7.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四季抗病毒合剂

【成份】鱼腥草、桔梗、桑叶、连翘、荆芥、薄荷、紫苏叶、苦杏仁、芦根、菊花、甘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炎退热。用于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感冒,流感等病毒性感染疾患,症见头痛,发热,流涕,咳嗽等。

【用法用量】口服,成人一次10~20毫升,一日3次;小儿2~5岁一次5毫升,5~7岁一次5~10毫升,一日3次。

【不良反应】孕妇禁用;糖尿病患者禁服

【注意事项】

1.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3.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发热体温超过38.5℃的患者,应去医院就诊。

5.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

【成份】蒲公英板蓝根苦地丁黄芩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抗炎消肿。用于疖肿、腮腺炎、咽炎、扁桃体炎等。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ml,一日3次。如有沉淀,摇匀后服用。

【药理毒理】本品对大肠杆菌和脆弱类杆菌所致小鼠皮下混合感染的脓肿形成有一定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脆弱类杆菌腹腔注射所致小鼠感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和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跖肿胀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伤寒菌苗所致家兔体温升高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穿王消炎片

【成份】穿心莲、了哥王。

【功能主治】消炎解毒。用于痰热咳喘,腹痛,以及急慢性扁桃腺炎、咽喉炎、肺炎,急性肠胃炎、急性菌痢见以上症状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片,一日3次。

复方双花片

【成份】金银花、连翘、穿心莲、板蓝根。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咽消肿。用于风热外感、风热乳蛾。症见发热,微恶风,头痛,鼻塞流涕,咽红而痛或咽喉干燥灼痛,吞咽则加剧,咽扁桃体红肿,舌边尖红苔薄黄或舌红苔黄,脉浮数或数。

【用法用量】口服,成人一次4片,一日4次;儿童三岁以下一次2片,一日3次;三岁至七岁一次2片,一日4次;七岁以上一次4片,一日3次,疗程3天。

【注意事项】1.忌食厚味、油腻;2.素脾胃虚寒者慎用。

板蓝根颗粒

【成份】板蓝根。辅料为糊精、蔗糖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肺胃热盛所致的咽喉肿痛、口咽干燥;急性扁桃体炎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5~10克,一日3~4次。

【注意事项】

1、忌烟酒、辛辣、鱼腥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3、糖尿病患者及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脾虚便溏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扁桃体有化脓或发热体温超过38.5℃的患者应去医院就诊。

6、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金荞麦片

【成份】金荞麦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排脓祛瘀,祛痰止咳平喘。用于急性肺脓疡、急慢性气管炎、喘息型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及细菌性痢疾。症见咳吐腥臭脓血痰液或咳嗽痰多。喘息痰鸣及大便泻下赤白脓血。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5片,一日3次。

双黄连颗粒

【成份】金银花、黄芩、连翘。辅料为蔗糖、糊精。

【功能主治】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感冒,症见发热、咳嗽、咽痛。【用法用量】口服或开水冲服。一次2袋,一日3次;6个月以下,一次2/5袋~3/5袋;6个月至一岁,一次3/5袋~4/5袋;一岁至三岁,一次4/5袋~1袋;三岁以上儿童酌量或遵医嘱。

【注意事项】

1、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3、风寒感冒者不适用。

4、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及脾虚便溏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6、发热体温超过38.5℃的患者,应去医院就诊。

7、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穿心莲内酯滴丸

【成份】穿心莲内酯。辅料为:聚乙二醇、薄膜包衣预混剂。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用于上呼吸道感染风热证所致的咽痛。

【用法用量】每袋含穿心莲内酯0.15克。口服,一次1袋,一日3次。

【注意事项】

1.忌烟酒、辛辣、鱼腥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温补性中药。

中药分类一览表-太难得了!(必须收藏)

中药分类一览表,太难得了!(必须收藏) 中药是一个十分庞大的家族,若是不加以分类,笼统而学,怕是难以厘清各药 之间的关系,也不易掌握各药的效用,影响临床的发挥。如何快速掌握中药的 作用?有道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若将中药分门别类,学习起来就容 易多了。具体怎么分呢? 现在一般分法比较明朗,大致如下: 1、解表药 具有发散作用,包括疏解风寒、风热、风湿、暑气等外邪犯表。辛温解表,如 麻黄、桂枝、紫苏、羌活、独活、荆芥、防风、细辛、香薷、白芷、秦艽;辛 凉解表,如葛根、柴胡、薄荷、豆豉、豆卷、桑叶、菊花、浮萍、升麻;驱风湿,如威灵仙、白芷、络石藤、五加皮、海风藤等。 2、泻下药 具有通大便作用(包括泻水)。寒下,如大黄、玄明粉;热下,如巴豆;润下,如麻仁、瓜蒌仁、郁李仁;泻水,如大戟、芫花、甘遂、牵牛子、商陆、葶苈等。 3、理湿药

具有除湿渗利作用。芳香化湿,如藿香、佩兰、佛手、苍术、厚朴、草果;淡渗,如茯苓、通草、苡仁;利尿,如车前、泽泻、木通、防己、瞿麦、猪苓、 萆薢、萹蓄等。 4、祛寒药 具有温中作用(包括回阳)。温中散寒,如吴萸、丁香、干姜、茴香、乌头; 扶阳壮火,如附子、肉桂、益智仁、肉果、巴戟天等。 5、清热药 具有清解内热作用(包括解毒)。苦寒清热,如黄连、黄芩、黄柏、知母、山栀、龙胆草、连翘、青蒿、夏枯草、丹皮、银花;甘寒清热,如鲜生地、石膏、竹叶、竹茹、天花粉、地骨皮、芦根、茅根;清热解毒,如玄参、犀角、青黛、大青叶、马勃、射干、山豆根、地丁草、板蓝根等。 6、涌吐药 具有催吐作用。如瓜蒂、藜芦、胆矾等。 7、消化药 具有消食健胃作用。如神曲、山楂、麦芽、砂仁、蔻仁、莱菔子、鸡内金等。 8、止咳药 具有肃肺作用(包括化痰平喘)。清肺止咳,如前胡、牛蒡、杏仁、贝母、桔梗、桑白皮、枇杷叶、马兜铃、百合、百部、胖大海;温肺止咳,如白前、旋 覆花、紫菀、款冬花;消痰平喘,如胆星、半夏、白芥子、苏子、天竺黄、海 浮石、鹅管石、竹沥、海藻、昆布、海蜇等。 9、理气药 具有舒畅气机作用。行气,如陈皮、乌药、木香、香附、郁金、金铃子、香橼;破气,如枳实、青皮、沉香、厚朴等。

常用中成药

常用中成药 一、解表药 1、辛温解表类通宣理肺丸川芎茶调散参苏丸午时茶冲剂九味羌活丸小青龙合 2、辛凉解表类银翘解毒丸羚翘解毒丸感冒退热冲剂桑菊感冒片清瘟解毒丸 3、解表透疹类小儿回春丸透表回春丸小儿羚羊散苏解散 4、表里双解类防风通圣丸葛根芩连片清眩丸双解香苏丸升降散普济散 5、解表消食类小儿至宝锭妙灵丸小儿百寿丹消食苏风丸甘露茶二、清热药 1、清热泻火类上清丸牛黄上清丸黄连羊肝丸明目上清丸龙胆泻肝丸清胃黄连丸夏枯草丸栀子金花丸拨云退翳丸 2、清热燥湿类连香冲剂香连丸香连化滞丸苦参丸归参丸四妙丸金鸡冲剂五茶花白带丸 3、清热解毒类银黄注射液三黄丸黄连上清丸牛黄解毒丸(片)清热解毒丸抗病毒冲剂清热解毒口服液新癀片牛黄噙化丸六神丸西黄丸紫金锭喉症丸 4、清热凉血类紫草丸复方大青叶合剂清热凉血膏 5、清热祛暑类暑热感冒冲剂暑湿感冒冲剂藿香正气水祛暑丸暑正片清暑益气丸六一散冰霜梅苏丸温六散清凉冲剂清暑解毒冲剂 三、泻下药 1、寒下类大黄清胃丸清宁片四消丸调胃承气丸通便灵冲剂冰膈茶当归龙荟丸 2、温下类半硫丸三物备急丸 3、润下药麻仁丸麻仁润肠丸五仁润肠丸 四、温里药 1、温中散寒类温中健脾丸理中丸附子理中丸黄芪建中丸 2、回阳救逆类回阳救急丸四逆注射液参附注射液 3、温经散寒类温经丸虚寒胃痛冲剂艾附暖宫丸 五、祛风湿药 1、祛风散寒除湿类木瓜丸祛风舒筋丸豹骨木瓜酒蕲蛇药酒追风丸疏风定痛丸豨简丸老鹳草膏风湿骨痛丸活血状筋丹寒湿痹冲剂瘀血痹冲剂冯了性药酒风湿药酒追风透骨丸祛风胜湿酒骨刺消痛液 2、祛风清热除湿类湿热痹冲剂当归拈痛丸 3、祛风除湿强筋壮骨类独活寄生丸大活络丹通络益心丹祛风壮骨丸

五脏常用中草药 几种特效药 中药的命名 常用于脏腑的药对配伍方剂汇总

五脏常用中草药+几种特效药+中药的命名+常用于脏腑的药对配伍方剂汇总 五脏常用中草药+几种特效药+中药的命名+常用于脏腑的药对配伍方剂汇总 2011-05-24 13:53:38|分类: 药.方 |举报 |字号订阅五脏常用中草药一肺脏 (1)肺气不足: 人参、黄芪、太子参、蛤蚧、五味子、胎盘。 (2)肺阴不足: 人参、西洋参、沙参、百合、生地、天门冬、麦冬、玉竹、阿胶、鳖甲。 (3)风寒束肺: 紫苏、荆芥、防风、苍耳、辛夷、细辛、杏仁、麻黄、。 (4)风热犯肺: 连翘、牛蒡子、浙贝、前胡、银花、菊花、桑叶。 (5)肺寒咳喘: 干姜、肉桂、细辛、半夏、紫苑、款冬花、白芥子、苏子、陈皮。(6)肺热咳喘: 贝母、石膏、葶苈子、黄芩、知母、桑白皮、竹茹、鱼腥草。

二心脏 (1)心气不足: 1 / 5 五味子,浮小麦、人参、党参、茯苓、甘草、桂圆。 (2)心xx: 大枣,人参、肉桂、桂枝、薤白、干姜、附子。 (3) 心血不足: 当归,白芍、熟地、阿胶、胎盘、制首乌。 (4)心阴不足: 枣仁,麦冬、生地、玉竹、百合、龟板、白芍、柏子仁、枸杞子。 (5)心神不安: 枣仁,柏子仁、夜交藤、龙齿、磁石、琥珀。 (6)心血淤阻: 丹皮,桃仁、红花、银杏、元胡、毛冬青、郁金、川芎。 (7)痰迷心窍: 郁金,远志、石菖蒲、冰片、麝香、苏合香、竹沥、牛黄。(8)心火亢盛: 黄连,麦冬、莲心、栀子、竹叶、牛黄、木通。三肝脏 (1)肝气郁结: xx,青皮、香附子、白蒺藜。

(2)肝xx: 石决明,珍珠母、龙骨、牡蛎、天麻、白芍、鳖甲、钩藤。 (3)肝火上炎: 2 / 5 xx,夏枯草、xx箱子。 (4)肝风内动: 钩藤,羚羊角、僵蚕、蚯蚓、天麻、全虫、蜈蚣。 (5)肝血虚弱: 白芍,当归、熟地、阿胶、枸杞子、制首乌。四脾脏 (1)脾胃湿热: 大黄、栀子、黄连、茯苓、白术、苦参、滑石、白鲜皮。 (2)脾胃虚寒: 干姜、肉桂、附子、良姜、吴茱萸、薯蓣、黄芪、人参、白术。(3)寒湿困脾: 半夏、陈皮、厚朴、白豆蔻、佩兰、藿香、砂仁、苍术。 (4)脾气下陷: 人参、黄芪、白术、补骨脂、升麻、诃子、柴胡。五肾脏 (1)肾阳虚: 破故纸、肉桂、附子、巴戟天、肉苁蓉、淫羊藿、仙茅、鹿茸。(2)肾阴虚: 山萸肉、玄参、熟地、旱莲草、女贞子、枸杞子、龟板、制首乌。

175种常用中药大全100-130

101. 防风:属多年生草本, 高30-80cm。 根粗壮,长圆柱形,有分枝,淡黄桂 冠色,根斜上升,与主茎近等长,有 细棱。以根入药。 别名:铜芸、回云、回草、百枝、百 种、屏风、风肉 功效分类:解表药;祛风药 性味:味辛;甘;性微温 归经:膀胱经;肺经;脾经;肝经。 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 止痒。 主治:外感风寒;头痛身痛;风湿痹 痛;骨节酸痛;腹痛泄泻;肠风下血; 破伤风;风疹瘙痒;疮疡初起。 用药禁忌:阴血亏虚、热病动风者不 宜使用,血虚痉急或头痛不因风邪者 忌服。恶干姜、藜芦、白蔹、芫花。 102.红花:又称草红花,属双子叶植 物纲、菊科。5月底至6月中、下旬盛 花期,分批采摘。采回后阴干或用 40-60℃低温烘干。 功效分类:活血药;止痛药。 性味:味辛;性温。 归经:归心经;肝经。 功能:活血能经;祛瘀止痛。 主治: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腹痛; 胞痹心痛症瘕积聚;跌打损伤;关节 疼痛;中风偏竣;斑疹。 用药禁忌:应用不当会有中毒反应, 中毒发生时,有的可出现神志萎靡不 清、震颤,严重者可致惊厥,呼吸先 兴奋后抑制,以至循环、呼吸衰竭

103. 贝也:又叫绵萆薢,属多年生缠 绕草质藤本?。秋、冬二季采挖。除去 须根,洗净,切片,晒干。生用。 别名:大萆薢、萆薢、硬饭团、金刚。? 性味:性平,味苦;? 归经:归肾经、胃经。? 功能:利湿去浊,祛风通痹。? 主治:用于淋病白浊、白带过多、湿 热疮毒、腰膝痹痛。? 用药禁忌:肾阴亏虚遗精滑泄者慎用。 104.空沙参:即荠菜。属十字花科越年生 或一年生草本植物。荠属,一种常见杂草、 野菜,亦入药。 别名:荠菜 性味:甘,寒,无毒 功能:带根全草能和脾,明目,镇静;种子 能祛?风,明目。 主治:花序治痢疾

小儿常用中成药——荆防颗粒(OTC)阴阳解析

荆防颗粒(OTC)阴阳解析 药物成份: 荆芥75、防风75、羌活75、独活75、柴胡75、前胡75、川芎75、枳壳75、茯苓75、桔梗75、甘草25。 功能主治: 发汗解表,散风祛湿。用于风寒感冒,头痛身痛,恶寒无汗,鼻塞清涕,咳嗽白痰。 成人用法用量: 开水冲服。每袋装15克。一次1袋,一日3次。 阳性药:荆芥、防风、羌活、独活、川芎。 平性药:茯苓、甘草、桔梗 阴性药:柴胡、前胡、枳壳。 君药:荆芥 解析: 防风: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

川芎:辛,温。归肝、胆、心包经。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荆芥:辛、微温。归肺、肝经。祛风解表,透疹,止血。 羌活:辛、苦,温。归膀胱、肝、肾经。祛风散寒,胜湿止痛。 独活:辛、苦,温。归肝、肾、膀胱经。祛风湿,止痛,发表。 茯苓:甘、淡,平。归心、脾、肾经。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甘草:甘,平。归心、脾、肺、胃经。补脾益气,润肺止咳,清热解毒,缓解止痛,缓和药性。 桔梗:苦、辛,平。归肺经。宣肺,利咽,祛痰,排脓。 柴胡:苦、辛、微寒。归心包络、肝、胆、三焦经。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前胡:苦、辛,微寒。归肺经。降气祛痰,宣散风热。 枳壳:苦、辛、酸,微寒。归脾、胃经。理气宽中、消滞除胀。 阳性药物多,阴性药物少,针对寒多热少;君药药效以祛风解表为主,针对气滞实证;太阳少阳并病。气滞水饮。 方剂中,荆芥、防风、羌活、独活、川芎,祛风解表、分经论治;柴胡、前胡,疏散退热;甘草、桔梗,清利咽喉;茯苓,利水渗湿;枳壳,消滞除胀。

整个方剂以祛风解表为主,疏散退热为辅,兼顾清利咽喉、消滞除胀、利水渗湿。适用于外感风寒,头身痛、咽痛者。

常用中药对药汇总

常用中药对药汇总 中药知识 数以万计的方剂,其中均包涵着药物配伍的妙用,配伍恰当与否,直接影响方剂,故精用于方,必精用于药物的配伍。方剂学虽然是专门讨论用药配伍规律的,但要短时记忆也难得要领,如何应用,甚是茫然,笔者初步尝试,将脏腑治法及选药配方之间建立一个桥梁,即 (一)清心 1 2 3清心利尿药物配对:栀子—木通,如洗心汤;滑石—栀子、车前子,如八正散;木 通—竹叶、生地。 4 清心止血药物配对:车前子—栀子、蒲黄,如秦艽散;生地—犀角,如犀角地黄汤。 5 清心镇惊药物配对:黄连—朱砂,如朱砂散。 6 清心祛暑药物配对:香薷—柴胡、黄连,如香薷散;滑石—甘草,如六一散。

7清心洗痰药物配对:黄连—胆南星、竹茹,如消黄益心汤;黄连—天竺黄,如天竺 黄散。 8交通心肾药物配对:黄连—桂心,如交泰丸。 (二)温心 1温心壮阳药物配对:附子—肉桂,如回阳救急汤。 1补气养血药 6益气敛阴药物配对:人参—麦冬、五味子,如清暑益气汤。 7和营补血药物配对:熟地—当归,如四物汤;白芍—熟地,如胶艾汤。8滋阴养血药物配对:干地黄—阿胶,如黄土汤;麦冬—生地,如炙甘草汤。 9滋阴安神药物配对:生地—酸枣仁、麦冬,如天王补心丹;五味子—苻神、远志, 如养心汤。 10滋阴降火药物配对:生地—熟地、黄连,如当归六黄汤。

二、用于肺脏的药对配伍方剂 (一)清肺 1 清肺泻火药物配对:石膏—知母,如白虎汤;黄芩—栀子,如润肺汤。 2清肺止咳药物配对:石膏—麻黄、杏仁,如麻杏石甘汤;石膏—杏仁,如麻杏石甘汤;银花—款冬花、桔梗,如款冬花散;前胡—紫苑,如滋阴定喘汤。 3 4 5 7 (二)温肺 1 温肺发表药物配对:细辛—麻黄、干姜,如麻黄桂枝汤;荆芥—防风,如荆防败毒 散。 2温肺止咳药物配对:麻黄—杏仁,如厚朴麻黄汤;杏仁—桔梗,如发表青龙汤。 3温肺化痰药物配对:干姜—细辛、半夏,如小青龙汤;紫苑—苏子。

180味常用中药功效归类表

180味常用中药功效归类表 1.行气:陈皮、青皮、枳实、枳壳、木香、沉香、腹皮、香附、乌药、降香、佛手。 2.补气:人参、黄芪、党参、白术、山药、大枣、甘草、黄精。 3.温阳: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鹿角霜。 4.补血:当归、白芍、阿胶、熟地、首乌、鸡血藤。 5.清热:二花、连翘、公英、鱼腥草、重楼、白花、蛇舌草。 6.散寒:麻黄、桂枝、羌活、生姜、苏子、防风、辛夷、白芷。 7.泻火:石膏、黄芩、粉、知母、栀子、夏枯草。 8.凉血:生地、丹皮、地骨皮、赤芍。 9.散热:柴胡、薄荷、蝉蜕、葛根、菊花、升麻。 10.澡湿:黄连、黄柏、龙胆草、胡黄连、苦参。 11.化湿:荤香、佩兰、厚朴、砂仁、白豆蔻。 12.渗湿:茯苓、蕈仁、猪苓、泽泻、车前子、葶苈、茵陈、赤小豆。 13.寒痰:半夏、南星、白芥子、白附子。 14.热痰:川贝、瓜蔓、双皮、浙贝、天竺、海蛤。 15.瘀症:三七.血竭、川芎、丹参、红花、桃仁、元胡,坤草,水蛭、牛滕。 16.燥症:麦冬、天冬、沙参、玄参玉竹、百合、龟板、篮甲、枸杞。 17.安神:柏子、远志、合欢、枣仁、夜交藤、龙骨、牡蛎、琥珀、朱砂。 18.咳喘:杏仁、紫菀、冬花、百部、前胡、桔梗、苏子、旋复、枇杷。 19.助阳:巴戟天、补骨脂、杜仲、锁阳、肉从蓉、菟丝子、狗脊、鹿茸、骨碎补,仙茅、续断、益 智仁、淫羊藿, 20.平肝:钩藤、僵蚕、全蝎、天麻、蜈蚣、石决明、羚羊角。 21.止血:白芨、乌贼骨、仙鹤草、血余炭、棕榈皮、地榆、槐花、蒲黄、茜草根。 22.收涩:赤石脂、芡实、石榴皮、乌梅、五倍子、五味子。 23.攻下:大黄、芒硝。 24.润下:火麻仁、郁李仁。 25.祛暑:青蒿、香幕。

小儿食积的老中医实用药方、常用中成药、预防与调护

小儿食积的老中医实用药方、常用中成药、预防与调护 食积是因小儿喂养不当,内伤乳食,停积胃肠,脾运失司所引起的一种小儿常见的脾胃病症。临床以不思乳食,腹胀嗳腐,大便酸臭或便秘为特征。食积又称积滞。【治疗食积的实用小药方】(1)山楂麦芽茶:山楂10克,生麦芽10克。将山楂与生麦芽一起放入杯中,开水泡20分钟,随时饮用。(2)鸡胗粉粥:鸡内金6克,干橘皮3克,砂仁1.5克,粳米30克,白糖适量。将鸡内金、干橘皮、砂仁打成细粉,将粳米熬粥,调入上述粉末,加适量白糖,分次服之。 (3)参芪鹌鹑汤:党参10克,黄芪10克,鹌鹑1只。鹌鹑去毛及内脏,将党参、黄芪放人鹌鹑腹内,加水、盐、油适量,隔水炖2小时,去掉党参、黄芪,1日内食完。(4)粟米怀山糊:粟米与怀山药等量,炒黄,共研细末,加水适量,煮成糊,调入白糖即可食用【常用的治疗食积中成药】1、王氏保赤丸小儿消化不良和成人胃肠功能失调所致乳滞疳积、上腹饱胀、食欲不振、呕吐腹泻、便秘等症;四时感冒所引起的发热咳嗽、痰厥惊风、喘咳痰鸣等症;脾胃虚弱,发育不良。2、枳实导滞丸脾胃虚弱、气滞食积所致之脘腹胀痛、不思饮食、大便秘结及痢疾里急后重之症3、小儿香橘丹肠胃虚弱,消化不良,胃口不开,慢性胃肠炎;小儿脾胃衰弱。吐泻,久泻,久痢,大小便不分4、小儿健脾丸小

儿脾胃虚弱引起的消化不良,不思饮食,大便溏泻,体柔无力5、小儿喜食片治疗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及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6、食积颗粒食积停滞所致的偏食、厌食7、山楂丸食积、肉积,停滞不化,痞满腹胀,饮食减少8、复方鸡内金片脾胃不和引起的食积胀满,饮食停滞,呕吐泄泻9、肥儿丸 小儿食积,乳积,发热腹胀,呕吐滞下及腹痛等症10、健儿消食口服液小儿饮食不节损伤脾胃引起的纳呆食少,脘腹胀满,手足心热,自汗乏力,大便不调,以致厌食、恶食【预防调护的小贴士】对于妈妈爸爸来说,千万不要以为宝宝吃得越多越好,既然宝宝已经吃饱了,就不要再喂了,否则很容易导致食积。对于婴幼儿,提倡母乳喂养,并应定时定量哺乳,不应过饥过饱。食品要新鲜清洁,不应过食生冷、肥腻之物。随着年龄的增长,要逐渐添加相适应的辅助食品,不可偏食、杂食,要合理喂养。平时保持大便通畅,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出现食积,除积极治疗外,还要注意科学调护。要保证患儿饮食、起居有时,纠正偏食,不吃零食,少吃甜食,不要滥服滋补品。呕吐者可暂禁食3~6小时,或给予生姜汁数滴,加少许糖水饮服。腹胀者揉摩腹部。【安全用药的须知】(1)不可妄用泻药:泻下药,如大黄之类,性味多苦寒,小儿脏腑娇嫩,不耐苦寒之品。出现食积,使用泻下药,对于成人可能无恙,但于小儿多会导致脾虚,而出

儿科常用中成药

儿科常用中成药 解表药:本类中成药主要有疏散风热、发散风寒之功,兼有泻火利咽、宣肺化痰等作用,利于外感表征。按其功效与适用范围,本类中成药可分为疏散风热剂、发散风寒剂二类。本类中成药大多辛散,有伤阳耗津之弊,应中病即止。 清热剂:本类中成药主要具有清热解毒之功,兼有利咽、凉血、活血等作用,适用于热毒炽盛的小儿咽痛、口疮、疮疡等证。清热解毒消肿剂主治热毒所致的小儿咽喉肿痛,以及热毒内蕴的口疮肿痛、疮疡溃烂等。本类中成药大多为苦寒之品,易伤脾胃,故脾虚胃弱之食少便溏者慎用。不宜久服,应中病即止。 止泻剂:本类中成药主要具有清利湿热或健脾益气止泻之功,适用于湿热或脾虚导致的泄泻。按其功效与适用范围,本类中成药可分为清利止泻剂和健脾止泻剂二类。本类中成药中的清利止泄类大多为苦泄清利之品,故虚寒性腹泻不宜使用。反之,健脾止泻类中大多为补益健脾之品,故湿热、邪实之泄泻当慎用。 消导剂:本类中成药主要具有消食化滞之功,兼有通利大便、健脾和胃等作用,适用于小儿食滞肠胃或脾运不健所致的食积证。按其功效与适用范围,本类中成药可分为消食导滞剂和健脾消食剂二类。本类中成药大多为消积、行气之品,易耗气,故脾胃虚弱或无积滞者当慎用。 止咳喘剂:本类中成药主要具有止咳平喘的作用。适用于小儿咳嗽喘息病证。清宣降气化痰剂主治小儿外感、痰热或痰浊所致的咳嗽,症

见发热恶寒、咳嗽气喘;或咳嗽气促,痰多粘稠等。本类中成药大多以泄肺实、止痰嗽为主,故体虚咳喘者慎用。 补虚剂:本类中成药主要具有补气、益阴等作用,适用于脾胃气虚所致的小儿发育迟缓证。益气养阴剂主治或预防小儿佝偻病、软骨病、亦治小儿多汗、夜惊、食欲不振等。本类中成药大多为甘补之品,有滞谢之弊,故邪实或湿热证者慎用。 镇惊息风剂:本类中成药主要具有镇惊息风止痉等作用,适用于惊风抽搐病证。治急惊剂主治痰食或风痰所致的小儿急惊风,症见高热抽搐,或痰喘气急,或神志不清。本类中成药主要用于急惊风之实证,脾虚慢惊风不宜使用。

中药分类口诀与功效分类歌

中药分类口诀与功效分类歌 1:解表药 解表之药重发散,味辛对症寒热痛;表邪风寒与风热,不宜久煎莫久用;虚症要慎免伤元,温初毒解热也清;能利水肿止咳喘,个别止痛又透疹。 2:辛温解表药 辛温解表散风寒,性味辛温能发散;外感恶寒兼疼痛,浮紧薄白及诸汗。麻黄细辛和桂枝,荆芥防风与白芷;紫苏生姜和藁本,葱白羌活苍耳子;胡荽香薷西河柳,通鼻开窍须辛荑。 3:辛凉解表药 辛凉解表去风热,热重寒轻口咽渴;头痛目赤苔黄薄,脉相浮数和干咳。葛根柴胡和升麻,蝉蜕菊花与桑叶;牛旁子与蔓荆子,浮萍豆豉与薄荷;后有木贼闹自在,古用豆卷清湿热。 4:清热解毒药 清热解毒药多样,泻燥解毒凉血退;食少便溏要慎用,寒凉易损脾和胃。 5:清热泻火药

泻火用于气分热,各类脏腑是实证;高热烦汗脉大洪,身体虚损要扶正;石膏知母夏枯草,天花芦根与栀子;谷精草上密蒙花,熊胆能对青葙子;明目便茶夜明砂,竹叶不胜决明子。 6:清热燥湿药 清热燥湿药苦寒,痢痰痔瘘和泄泻;黄胆尿赤耳流脓,淋涩带黄下焦热。黄莲黄芩与黄柏,龙胆功劳和苦参;白鲜皮内唐松草,胡黄秦皮也能成。 7:清热解毒药 清热解毒药寒凉,毒虫咬伤与癌症;温病发热咽肿痛,毒痢疮止莫过用。 8:温热病用药 温热金银和连翘,大青叶下板蓝根;青黛绿豆穿心莲,熊胆律草四季青;清热解毒山慈菇,后面不少在其中。 9:主治咽肿痛药 治咽山豆根射干,马勃酸浆金果榄;橄榄木律大青叶,能否配准任你选。 10:清热痢药 热毒泻痢白头翁,秦皮鸭胆马齿苋。

11:热毒疮疡药 热毒疮疡蒲公英,紫花地丁土茯苓;重楼白花蛇舌草,白蔹败酱草红藤;慈菇漏芦千里光,半枝金荞用方中。 12:清热凉血药 血分有热凉血药,神昏妄行夜难眠;吐衄便血热入营,滋阴甘苦和咸寒。凉血生地与玄参,赤芍紫草与牡丹;牛角牛黄地骨皮,丝瓜络也是古传。 13:清退虚热药 虚热骨蒸主伤阴,五心烦热脉数细;肝肾阴虚内火旺,热病后期与盗遗。舌红苔少用此药,青蒿白薇地骨皮;银柴胡与胡黄莲,小儿积疳要配齐。 14:泻下药 通利方便泻下药,排积水滞显功效。 15:攻下药 攻下之药多苦寒,大黄芦荟玄明粉;芒硝较猛玄明缓,番泻叶子在当中。 16:润下药 润下火麻郁李仁,杏桃核桃柏子仁;决明蜂蜜瓜蒌仁,当归苏子和桑椹;

常用中药功效归纳表

解表药 能促进人体发汗,使侵犯肌表的邪气由汗出而解,治疗表证。 1.发散风寒药以发散风寒为主,用治恶寒发热、头身疼痛、鼻塞、苔薄白、脉浮紧的风寒表证。部分药分别兼有止咳、祛风湿止痛、通鼻窍等功效,又可治疗咳喘、头痛、风湿痹痛、鼻渊等。 2.发散风热药以发散风热为主,用以治疗发热、微恶风寒、口渴、苔薄黄、脉浮数的风热表证。部分药兼具清肺止咳、利头目咽喉、透疹等作用,故风热咳嗽、头痛、咽痛、目赤肿痛、疹出不透等可选用。 清热药 具有清热泻火、燥湿、凉血、解毒及清虚热等功效。用治温热病高热烦渴,热泻热痢,温毒发斑,痈肿疮毒及阴虚发热等里热证。 1.清热泻火药清热作用较强,用治热病邪入气分而见高热、口渴、汗出、烦躁、舌红苔黄、脉洪数实者。还分别用于肺热、胃热、心火、肝火等引起的脏腑火热证。 2.清热燥湿药清热之中燥湿力强,主要用治身热不扬、胸脘痞闷、泄泻痢疾、黄疸尿赤、湿疹湿疮、带下黄稠等湿热证,以及脏腑火热证和疮疡肿毒等病证。 3.清热凉血药有清解营、血分热邪,凉血消斑及滋阴生津的作用。主治温热病热入营分而见身热夜甚、心烦不寐、或神昏谵语、斑疹隐隐、舌绛、脉细数;热入血分而见吐血衄血、尿血便血等病证。 4.清热解毒药清热之中更长于解毒,主治痈肿疮毒、丹毒、痄腮、咽喉肿痛、热毒下痢、肺痈肠痈、虫蛇咬伤、水火烫伤、部分癌肿及其它急性热病等。 5.清虚热药以清虚热、退骨蒸为主要作用,主治肝肾阴虚,虚火内扰所致的骨蒸潮热、手足心热,以及热病后期,邪热未尽,阴液耗伤之夜热早凉等症。

清热药功效归纳表 泻下药 具有泻下通便,或润滑大肠,促进排便,或有攻逐水饮,消退水肿的作用。适用于大便秘结,胃肠积滞,实热内结及水肿等里实证。 1.攻下药泻下作用较强,兼清热泻火,主治热结便秘、燥屎坚结及实热积滞病证。 2.润下药泻下作用缓和,能润滑大肠,促使排便,适用于老年体虚,久病产后等所致的肠燥津亏便秘。 3.峻下逐水药药性峻猛有毒,能引起剧烈腹泻,有的兼利尿作用,适用于全身水肿、腹水等正气未衰之证。 泻下药功效归纳表

小儿常用中成药汇总

小儿常用中成药汇总 ?风热感冒 小儿宝泰康颗粒 【成份】连翘、竹叶柴胡、生地黄、玄参、蒲公英、桑叶、浙贝母、马蓝、滇紫草、桔梗、莱菔子、甘草。辅料为蔗糖、淀粉 【功能主治】解表清热,止咳化痰。用于小儿风热外感,证见:发热、流涕、咳嗽。 【用法用量】温开水冲服,1岁以下每次2.6克,1岁至3岁每次4克,3岁至12岁每次8克,一日3次。 安儿宁颗粒 【成份】天竺黄、红花、人工牛黄、岩白菜、甘草、高山辣根菜、短管兔耳草、白檀香、唐古特乌头、蔗糖。 【功能主治】清热祛风,化痰止咳。用于小儿风热感冒,咳嗽有痰,发热咽痛,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岁以一次1.5g,一至五岁一次3g,五岁以上一次6g,一日3次。 桑菊感冒颗粒(伍豪) 【主要成份】桑叶、菊花、薄荷、连翘、苦杏仁、桔梗等。 【功能主治】疏风清热,宣肺止咳。用于风热感冒初起,头痛,咳嗽,口干,咽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2袋,一日2-3次。 【注意事项】 1.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成药。 3.风寒感冒者不适用,其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鼻塞流清涕,口不渴,咳吐稀白痰。 4.糖尿病患者及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孕妇或正在接受其它治疗的患者,均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服药三天后,症状无改善,或出现发热咳嗽加重,并有其他症状如胸闷、心悸等时应去医院就诊。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 【成份】连翘,淡豆豉,薄荷,荆芥,栀子(炒),大黄,青蒿,赤芍,槟榔,厚朴,黄芩,半夏、柴胡、甘草。 【功能主治】疏风解表,清热导滞。用于小儿风热感冒挟滞证,症见:发热咳嗽,鼻塞流涕,咽红肿痛,纳呆口渴,脘腹胀满,便秘或大便酸臭,溲黄。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6个月-1岁:一次1-2g;1-3岁:一次2-3g;4-6岁:一次3-4g; 7-9岁:一次4-5g;10岁以上:一次6g;一日3次。

种常用中药大全有彩图

74.赤芍:为芍药的一种。现今药材赤芍都为芍药组多种野生植物的根,经直接晒干而得。 功效分类:清热凉血药;活血祛瘀药。 科属分类:芍药科。 别名:木芍药、赤芍药、红芍药、草芍药。 性味:苦;微寒? 归经:肝经;脾经。 功能:清热凉血;活血祛瘀。 主治:温毒发斑;吐血衄血;肠风下血;目赤肿痛;痈肿疮疡;闭经;痛经;崩带淋浊;瘀滞胁痛;疝瘕积聚;跌扑损伤。 75.白芍:是芍药的一种,属多年生草本,高40-70cm,无毛。根肥大,纺锤形或圆柱形,黑褐色。 别名:金芍药、芍药。 性味:苦;酸;微寒 归经:肝经;脾经。功能:养血和营;缓急止痛;敛阴平肝。 主治:主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崩漏;自汗;盗汗;胁肋脘腹疼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陕西及甘肃。各城市和村镇多有栽培。 药材基源:为芍药科植物芍药(栽培品)及毛果芍药的根。 用药禁忌:虚寒之证不宜单独应用。反藜芦。 76.蒲黄:为香蒲科植物长苞香蒲、狭叶香蒲、宽叶香蒲或其同属多种植物的花粉。 功效分类:凉血止血药;活血祛瘀药。 科属分类:香蒲科。 别名:蒲厘花粉、蒲花、蒲棒花粉、蒲草黄。 性味:味甘、微辛;性平。 归经:肝经;心经;脾经。 功能:止血;祛瘀;利尿。

主治:吐血;咯血;衄血;备痢;便血;崩漏;外伤出血;心腹疼痛;经闭腹痛;产后瘀痛;痛经;跌扑肿痛;血淋涩痛;带下;重舌;口疮;聤耳;阴下湿痒。 用药禁忌:孕妇慎服。 77. 芡实:为睡莲科植物芡的干燥成熟种仁。 功效分类:收涩药;补肾药;健脾药? 科属分类:睡莲科。? 别名:卵菱、鸡头实、雁喙实、鸡头、雁头、乌头、水流黄、水鸡头、肇实、刺莲藕、刀芡实、鸡头果、鸡头苞、刺莲蓬实。 性味:甘;涩;平。 归经:脾经;肾经;心经;胃经;肝经。 功能:固肾涩精;补脾止泄。 主治:遗精;白浊;淋浊;带下;小便不禁;大便泄泻。 用药禁忌:大小便不利者禁服;食滞不化者慎服。78. 环留行:为石竹科植物麦蓝菜,为石竹科植物麦蓝菜的种子。 性味:苦,平。 归经:入肝、胃经。 功能主治:行血通经,催生下乳,消肿敛疮。治妇女经闭,乳汁不通,难产,血淋,痈肿,金疮出血。 用药禁忌:孕妇忌服。 79.炒麦芽: 别名:大麦芽、大麦糵、麦糵、大麦毛。 性味:甘,平。 归经:归脾、胃经。 功效:行气消食,健脾开胃,退乳消胀。 主治:食积不消,脘腹胀痛,脾虚食少,乳汗郁积,乳房胀痛,妇女断乳。生麦芽健脾和胃通乳,用于脾虚食少,乳汗郁积。 80.冬葵子:为锦葵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冬葵的成熟种子。 别名:葵子、葵菜子、葵、葵菜、

常用中成药一览表

常用中成药一览表 一、解表药 1、辛温解表类通宣理肺丸川芎茶调散参苏丸午时茶冲剂九味羌活丸小青龙合剂 2、辛凉解表类银翘解毒丸羚翘解毒丸感冒退热冲剂桑菊感冒片清瘟解毒丸 3、解表透疹类小儿回春丸透表回春丸小儿羚羊散苏解散 4、表里双解类防风通圣丸葛根芩连片清眩丸双解香苏丸升降散普济散 5、解表消食类小儿至宝锭妙灵丸小儿百寿丹消食苏风丸甘露茶 二、清热药 1、清热泻火类上清丸牛黄上清丸黄连羊肝丸明目上清丸龙胆泻肝丸清胃黄连丸夏枯草丸栀子金花丸拨云退翳丸 2、清热燥湿类连香冲剂香连丸香连化滞丸苦参丸归参丸四妙丸金鸡冲剂五茶花白带丸 3、清热解毒类银黄注射液三黄丸黄连上清丸牛黄解毒丸(片)清热解毒丸抗病毒冲剂清热解毒口服液新癀片牛黄噙化丸六神丸西黄丸紫金锭喉症丸 4、清热凉血类紫草丸复方大青叶合剂清热凉血膏 5、清热祛暑类暑热感冒冲剂暑湿感冒冲剂藿香正气水祛暑丸暑正片清暑益气丸六一散冰霜梅苏丸温六散清凉冲剂清暑解

毒冲剂 三、泻下药 1、寒下类大黄清胃丸清宁片四消丸调胃承气丸通便灵冲剂冰膈茶当归龙荟丸 2、温下类半硫丸三物备急丸 3、润下药麻仁丸麻仁润肠丸五仁润肠丸 四、温里药 1、温中散寒类温中健脾丸理中丸附子理中丸黄芪建中丸 2、回阳救逆类回阳救急丸四逆注射液参附注射液 3、温经散寒类温经丸虚寒胃痛冲剂艾附暖宫丸 五、祛风湿药 1、祛风散寒除湿类木瓜丸祛风舒筋丸豹骨木瓜酒蕲蛇药酒追风丸疏风定痛丸豨简丸老鹳草膏风湿骨痛丸活血状筋丹寒湿痹冲剂瘀血痹冲剂冯了性药酒风湿药酒追风透骨丸祛风胜湿酒骨刺消痛液 2、祛风清热除湿类湿热痹冲剂当归拈痛丸 3、祛风除湿强筋壮骨类独活寄生丸大活络丹通络益心丹祛风壮骨丸国公酒祛风木瓜酒天麻祛风丸参桂再造丸追风强肾酒加味天麻丸尪痹冲剂山药丸五加皮酒散风活络丸 六、祛风利湿类 1、燥湿化浊药平胃散香薷丸小温中丸萆薢分清丸六合定中丸四正丸香砂平胃冲剂楂曲平胃丸香砂和中丸健胃散

常用中药按功效分类

常用中药按功效分类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常用中药按功效分类 一.解表药 发散风寒药:麻黄桂枝紫苏生姜香薷荆芥防风羌活白芷细辛藁本苍耳子辛夷 发散风热药: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蔓荆子柴胡升麻葛根淡豆豉浮萍野菊花木贼二、清热药 清热泻火药:石膏知母芦根天花粉淡竹叶栀子夏枯草决明子谷精草寒水石密蒙花青葙子鸭趾草 清热燥湿药: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草秦皮苦参白鲜皮 清热解毒药:金银花连翘穿心莲大青叶板蓝根青黛贯众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重楼土茯苓 鱼腥草大血藤败酱草射干山豆根白头翁白花蛇舌草熊胆地耳草金荞麦 鸡屎藤漏芦龙葵马勃马齿苋青果天葵子石见穿 清热凉血药: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紫草水牛角 清虚热药:青蒿白薇地骨皮银柴胡胡黄连 三、泻下药 攻下药:芒硝番泻叶芦荟大黄 润下药:火麻仁郁李仁松子仁 峻下逐水药:甘遂京大戟芫花商陆牵牛子巴豆 四:祛风湿药 祛风湿散寒药:独活威灵仙川乌蕲蛇木瓜蚕沙海风藤路路通伸筋草透骨草乌梢蛇寻骨风徐长卿草乌 祛风湿清热药:秦艽防己络石藤雷公藤豨草穿山龙海桐皮老鹳草桑枝丝瓜络

祛风湿强筋骨药:五加皮桑寄生狗脊川牛膝鹿衔草千年健 五:化湿药 藿香佩兰苍术厚朴砂仁白豆蔻草果草豆蔻 六:利水渗湿药 利水消肿药:茯苓薏苡仁猪苓泽泻香加皮赤小豆 冬瓜皮冬瓜子茯苓皮 利尿通淋药:车前子滑石木通瞿麦地肤子海金沙石韦萆薢萹蓄车前草通草 利湿退黄药:茵陈金钱草虎仗垂盆草鸡骨草溪黄草 七:温里药 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小茴香丁香高良姜胡椒花椒荜茇荜澄茄大茴 八:理气药 陈皮青皮枳实木香沉香檀香川楝子乌药青木香荔枝核香附佛手薤白柿蒂八月札大腹皮甘松橘核橘络九香虫玫瑰花梅花青礞石枳壳 九:消食药 山楂神曲麦芽稻芽莱菔子鸡内金 十:驱虫药 使君子苦楝皮槟榔南瓜子鹤草芽雷丸鹤虱榧子 十一:止血药 凉血止血药:小蓟大蓟地榆槐花侧柏叶白茅根苎麻根 化瘀止血药:茜草蒲黄降香三七 收敛止血药:白及仙鹤草棕榈炭血余炭藕节 温经止血药:艾叶炮姜灶心土 十二:活血化瘀药

儿科常用中成药

儿科常用中成药 第一节:解表剂 (一)疏散风热剂 (1)小儿热速清口服液:清热解毒,泻火利咽。小儿外感风热所致感冒 (2)儿感清口服液:解表清热,宣肺化痰。小儿外感风寒、肺胃蕴热证 (二)发散风寒剂 (1)解肌宁嗽丸:解表宣肺,止咳化痰。外感风寒。痰浊内阻所致 第二节:清热剂 清热解毒消肿剂 (1)小儿咽扁颗粒:清热利咽,解毒止痛。小儿肺胃热盛所致喉痹,乳蛾。 (2)小儿化毒散:清热解毒,活血消肿。热毒内蕴,毒邪未尽所致。 第三节:止泻剂 (一)清利止泻剂 (1)小儿泻速停颗粒:清热利湿,健脾止泻,缓急止痛。小儿湿热蕴结大肠所致泄泻 (二)健脾止泻剂 (1)止泻灵颗粒:健脾益气,渗湿止泻。脾胃虚弱所致的泄泻。 (2)健脾康儿片:健脾养胃,消食止泻。脾胃气虚所致的泄泻。 第四节:消导剂 (一)消食导滞剂 (1)小儿消食片:消食化滞,健脾与胃。食滞胃肠所致的积滞。 (2)小儿化食丸:消食化滞,泻火通便。食滞化热所致的积滞。 (3)一捻金:消食导滞,祛痰通便。脾胃不与,痰食阻滞所致的积滞。 (二)健脾消食剂 (1)健脾消食丸:健脾与胃,消食化滞。脾胃气虚所致疳证。 (2)肥儿丸:健胃消积、驱虫。小儿消化不良,虫积腹痛,面黄肌瘦,食少腹胀泄泻。 第五节:止咳喘剂 清宣降气化痰剂 (1)小儿咳喘灵颗粒:宣肺清热,止咳祛痰,平喘。小儿外感风热所致感冒。 (2)清宣止咳颗粒:疏风清热,宣肺止咳。小儿外感风热所致的咳嗽。 (3)鹭鸶咯丸:宣肺,化痰,止咳。痰浊阻肺所致顿咳、咳嗽。 (4)儿童清肺丸:清肺,解表,化痰,止嗽。小儿风寒外束,肺经痰热所致 (5)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清热肃肺,消积止咳。小儿饮食积滞,痰热蕴肺所致 第六节:补虚剂 益气养阴剂 (1)龙牡壮骨颗粒:强筋健骨,健脾与胃。治疗与预防小儿佝偻病、软骨病,对小儿多汗,夜惊,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发育迟缓有治疗作用。、 第七节:镇惊息风剂 治急惊剂 (1)琥珀抱龙丸:清热化痰、镇静安神,饮食内伤所致的痰食型急惊风。 (2)牛黄抱龙丸:清热镇惊,祛风化痰。小儿风痰壅盛所致的惊风。 眼科常用中成药

175种常用中药大全彩图

74.赤芍: 为芍药的一种。现今药材赤芍都为芍药组多种野生植物的根,经直接晒干而得。 功效分类:清热凉血药;活血祛瘀药。 科属分类:芍药科。 别名:木芍药、赤芍药、红芍药、草芍药。性味:苦;微寒 归经:肝经;脾经。 功能:清热凉血;活血祛瘀。 主治:温毒发斑;吐血衄血;肠风下血;目赤肿痛;痈肿疮疡;闭经;痛经;崩带淋浊;瘀滞胁痛;疝瘕积聚;跌扑损伤。75.白芍:是芍药的一种,属多年生草本,高40-70cm,无毛。根肥大,纺锤形或圆柱形,黑褐色。 别名:金芍药、芍药。 性味:苦;酸;微寒 归经:肝经;脾经。 功能:养血和营;缓急止痛;敛阴平肝。 主治:主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崩漏;自汗;盗汗;胁肋脘腹疼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及。各城市和村镇多有栽培。 药材基源:为芍药科植物芍药(栽培品)及毛果芍药的根。 用药禁忌:虚寒之证不宜单独应用。反藜芦。

76.蒲黄:为香蒲科植物长苞香蒲、狭 叶香蒲、宽叶香蒲或其同属多种植物 的花粉。 功效分类:凉血止血药;活血祛瘀药。 科属分类:香蒲科。 别名:蒲厘花粉、蒲花、蒲棒花粉、 蒲草黄。 性味:味甘、微辛;性平。 归经:肝经;心经;脾经。 功能:止血;祛瘀;利尿。 主治:吐血;咯血;衄血;备痢;便 血;崩漏;外伤出血;心腹疼痛;经 闭腹痛;产后瘀痛;痛经;跌扑肿痛; 血淋涩痛;带下;重舌;口疮;聤耳; 阴下湿痒。 用药禁忌:孕妇慎服。 77.芡实:为睡莲科植物芡的干燥成熟种 仁。 功效分类:收涩药;补肾药;健脾药 科属分类:睡莲科。 别名:卵菱、鸡头实、雁喙实、鸡头、雁头、 乌头、水流黄、水鸡头、肇实、刺莲藕、刀 芡实、鸡头果、鸡头苞、刺莲蓬实。 性味:甘;涩;平。 归经:脾经;肾经;心经;胃经;肝经。 功能:固肾涩精;补脾止泄。 主治:遗精;白浊;淋浊;带下;小便不禁; 大便泄泻。 用药禁忌:大小便不利者禁服;食滞不化 者慎服。

常用中药对药汇总修订稿

常用中药对药汇总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常用中药对药汇总 中药知识 数以万计的方剂,其中均包涵着药物配伍的妙用,配伍恰当与否,直接影响方剂,故精用于方,必精用于药物的配伍。方剂学虽然是专门讨论用药配伍规律的,但要短时记忆也难得要领,如何应用,甚是茫然,笔者初步尝试,将脏腑治法及选药配方之间建立一个桥 梁,即“药对”配伍。 药对配伍能体现一个方剂组成的框架,若干个不同的药对框架组合在一起,可构成不同功效的诸类经方。加深对药物的理解,对方剂的记忆和加减运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现总结常用药对于后, 供读者参考。 一、用于心脏的药对配伍方剂 (一)清心清心泻火药物配对:石膏—栀子、连翘,如清瘟败毒散;竹叶—石膏,如竹 叶石膏汤;栀子—知母,如消黄散。 1清心解毒药物配对:黄连—黄芩、栀子,如黄连解毒汤;连翘—木通、大黄,如洗心汤;大黄—黄芩、黄连,如泻心汤;连翘—牛蒡子、玄参,如普济消毒饮。 2清心凉血药物配对:犀角—生地、玄参,如清营汤;赤芍—牡丹皮,如犀角地黄 汤。 3清心利尿药物配对:栀子—木通,如洗心汤;滑石—栀子、车前子,如八正散;木 通—竹叶、生地。 4?清心止血药物配对:车前子—栀子、蒲黄,如秦艽散;生地—犀角,如犀角地黄 汤。

5?清心镇惊药物配对:黄连—朱砂,如朱砂散。 6?清心祛暑药物配对:香薷—柴胡、黄连,如香薷散;滑石—甘草,如六一散。7清心洗痰药物配对:黄连—胆南星、竹茹,如消黄益心汤;黄连—天竺黄,如天 竺黄散。 8交通心肾药物配对:黄连—桂心,如交泰丸。 (二)温心 1温心壮阳药物配对:附子—肉桂,如回阳救急汤。 2温心通脉药物配对:附子—干姜,如四逆汤。 3温心止痛药物配对:附子—玄胡索。 4?和阳益阴药物配对:桂枝—白芍,如桂枝汤。 5温通开窍药物配对:细辛—牙皂,如吹鼻散。 (三)补心 1益气回阳药物配对:人参—附子,如参附汤;黄芪—附子,如芪附汤。 2补气养血药物配对:黄芪—当归,如当归补血汤;党参—黄芪、当归,如通乳散。 3益气止血药物配对:黄芪—地榆,如地榆合剂。 4益气复脉药物配对:炙甘草—桂枝,如炙甘草汤。 5益气止汗药物配对:黄芪—麻黄根、浮小麦,如牡蛎散。 6益气敛阴药物配对:人参—麦冬、五味子,如清暑益气汤。

常用中药分类精编版

常用中药分类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中药分类查询 解表药 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一类中药。又称发表药。 发散风寒药:麻黄、桂枝、紫苏、荆芥、防风、羌活、细辛、白芷、藁本、香薷、生姜、葱白、辛夷、芫荽 发散风热药:薄荷、牛蒡子、桑叶、菊花、葛根、升麻、柴胡、蝉蜕、浮萍、西河柳、淡豆豉、水蜈蚣、天胡荽、蔓荆子、木贼草 清热药 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清热泻火药:石膏、寒水石、知母、栀子、芦根、天花粉、淡竹叶、夏枯草、鸭跖草、西瓜皮、荷叶、莲子心 清肝明目药:青葙子、决明子、谷精草、密蒙花、夜明砂、千里光 清热凉血药:生地、紫草、犀角、牛黄、牡丹皮、赤芍药、大青叶、板蓝根、青黛、玄参、茅根 清热解毒药:金银花、忍冬藤、忍冬叶、银花子、金银花露、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犁头草、山慈菇、漏芦、四季青、乌蔹莓、芙蓉花、芙蓉叶、白蔹、鱼腥草、野荞麦根、虎耳草、红藤、败酱草、鬼针草、地耳草、垂盆草、土茯苓、马兰根、射干、山豆根、马勃、橄榄、金果榄、白毛夏枯草、点地梅、一枝黄花、爵床、人中黄、人中白、淡秋石、白头翁、马齿苋、鸭胆子、橄核莲、小飞蓬、鸡眼草、叶下珠、绿豆、绿豆衣、七叶一枝花、半枝莲、白英、龙葵、蛇莓、白花蛇舌草、凤尾草、猪殃殃、天葵子、藤梨根、猪胆汁 清热燥湿药:黄连、黄芩、黄柏、胡黄连、龙胆草、秦皮、苦参、白藓皮 清虚热药:银柴胡、地骨皮、青蒿、白薇、葎草 泻下药 以滑利大肠、通利大便、引起腹泻为主要作用的一类中药。 攻下药:大黄、芒硝、西瓜霜、铁扁担、番泻叶、芦荟 润下药:火麻仁、郁李仁、胡麻仁、蜂蜜 峻下逐水药:甘遂、京大戟、红大戟、芫花、牵牛子、商陆、千金子、巴豆、泽漆、狼毒、腹水草、鸢尾 祛风湿药 以祛风除湿,解除痹痛,用治风湿痹证为主要功用的药物。 祛风湿散寒药:独活、威灵仙、川乌、蕲蛇、乌梢蛇、木瓜、蚕沙、伸筋草、寻骨风、松节、海风藤 祛风湿清热药:防己、秦艽、络石藤、雷公藤、豨莶草、臭梧桐、桑枝、老鹳草 祛风湿强筋骨药:五加皮、桑寄生、狗脊、千年健 芳香化湿药

小儿常用中成药——参苏丸(OTC)阴阳解析

参苏丸(OTC)阴阳解析 药物成份: 党参 75g、紫苏叶75g、葛根 75g、前胡75g、茯苓75g 、半夏 (制)75g、陈皮 50g、枳壳 (炒)50g、桔梗50g、甘草50g 、木香 50g。 功能主治: 益气解表,疏风散寒,祛痰止咳。用于身体虚弱、感受风寒所致感冒,症见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咳嗽痰多、胸闷呕逆、乏力气短。 成人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6~9克,一日2~3次。 阳性药:紫苏叶、半夏(制)、陈皮、木香。 平性药:党参、茯苓、甘草、桔梗。 阴性药:葛根、前胡、枳壳(炒)。 君药:紫苏叶 解析: 紫苏叶:辛,温。归肺、脾经。发汗解表,行气宽中。 半夏: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

散结。 陈皮:辛、苦,温。归脾、胃、肺经。理气和中,燥湿化痰,利水通便。 木香:辛、苦,温。归脾、胃、大肠、胆经。行气止痛,调中宣滞。 党参:甘,平。归脾、肺经。补中益气,生津养血。 茯苓:甘、淡,平。归心、脾、肾经。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甘草:甘,平。归心、脾、肺、胃经。补脾益气,润肺止咳,清热解毒,缓解止痛,缓和药性。 桔梗:苦、辛,平。归肺经。宣肺,利咽,祛痰,排脓。 葛根:甘、辛,凉。归肺、胃经。发表解肌,透疹,升阳止泻,生津止渴。 前胡:苦、辛,微寒。归肺经。降气祛痰,宣散风热。 枳壳:苦、辛、酸,微寒。归脾、胃经。理气宽中、消滞除胀。 阳性药物多,阳性药物少,针对寒多热少;君药药效以辛温解表为主,针对气滞实证;太阳少阳太阴合病。水饮上逆。 方剂中紫苏叶、葛根,发表解肌;半夏、前胡、枳壳,降气祛痰;党参、茯苓、甘草,补中益气;陈皮、木香,调中宣滞;甘草、桔梗,

第四章-儿科常用中成药

常用中成药——第四章儿科常用中成药 第一节解表剂 ―、疏散风热剂 小儿热速清口服液 【药物组成】柴胡、黄芩、金银花、连翘、葛根、板蓝根、水牛角、大黄。 【功能】清热解毒,泻火利咽。 【主治】小儿外感风热所致的感冒,症见高热、头痛、咽喉肿痛、鼻塞流涕、咳嗽、大便干结。 【方义简释】方中柴胡苦泄辛散微寒,芳香疏泄,善透表解热;黄芩苦寒清泄,主清上焦肺热。二药同用,表里双解,故共为君药。 金银花甘寒质轻,连翘苦凉清疏,常相须为用,既清热解毒,又疏散风热,还散结消肿。葛根甘润辛散平凉,能疏散肌腠经络之邪气而解肌发表退热。三药合用,可助君药清热、疏表、解毒,故为臣药。 板蓝根苦寒清解,善清热解毒、凉血利咽;水牛角苦咸入血,寒凉清泄,善泻火解毒、清热凉血。二药合用,能泻火解毒、凉血利咽,故共为佐药。 大黄苦寒泄降,善泻热攻积通便,导热下行,故为使药。 诸药合用,清泄与疏解同用,共奏清热解毒、泻火利咽之功,故善治小儿外感风热所致的感冒,症见高热、头痛、咽喉肿痛、鼻塞流涕、咳嗽、大便干结。 儿感清口服液 【药物组成】紫苏叶、荆芥穗、薄荷、黄芩、桔梗、化橘红、法半夏、甘草。 【功效】解表清热,宣肺化痰。 【主治】小儿外感风寒、肺胃蕴热证,症见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咳嗽有痰、咽喉肿痛、口渴。 【方义简释】方中紫苏叶辛温发散,善发表散寒、理气宽中;荆芥穗辛香微温疏散,善散风发表;薄荷辛凉芳香,质轻上浮,既善疏散风热,又清利头目与咽喉。三药合用,功能发表清热,故共为君药。 黄芩苦寒清泄,善清上焦肺热;桔梗苦泄辛散,性平不偏,专走肺经,善开宣肺气、祛痰利咽。二药合用,能清宣肺气、祛痰利咽,既助君药清泄肺热,又能宣肺祛痰、利咽,故共为臣药。 化橘红辛香温燥,善燥湿理气化痰;法半夏辛散温燥,善燥湿化痰。二药合用,能助君臣药祛痰止咳,故共为佐药。 甘草甘平,既清润肺气而止咳,又调和诸药,故为使药。 全方配伍,疏清宣散,共奏解表清热、宣肺化痰之功,故善治小儿外感风寒、肺胃蕴热证,症见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咳嗽有痰、咽喉肿痛、口渴等。 二、发散风寒剂 解肌宁嗽丸 【药物组成】紫苏叶、葛根、前胡、苦杏仁、桔梗、浙贝母、陈皮、半夏(制)、茯苓、木香、枳壳、玄参、天花粉、甘草。 【功能】解表宣肺,止咳化痰。 【主治】外感风寒、痰浊阻肺所致的小儿感冒发热、咳嗽痰多。 【方义简释】方中紫苏叶辛温发散,善发表散寒、理气宽中;葛根甘辛性凉,善解肌发表;桔梗苦泄辛散,性平不热,善开宣肺气、祛痰利咽。三药合用,既辛散解表,又宣肺祛痰,故共为君药。 前胡苦泄辛散微寒,专入肺经,善宣散风热、降气祛痰;苦杏仁苦温润降,略兼解肌,善降气止咳平喘,兼能宣肺;浙贝母苦寒清泄,善清热化痰,为外感痰嗽多用;制半夏、陈皮性皆温燥,善燥湿化痰,为治痰要药。五药合用,既宣肺开泄,又化痰止咳,以助君药解表、宣肺,故共为臣药。 茯苓甘淡性平,能渗利健脾以去痰湿;枳壳苦辛微寒,能行气化痰除痞,与茯苓合用,能增化痰之力。木香辛香温通,善行脾胃气滞以利于消痰。天花粉苦寒清泄,微甘而润,善清肺热、润肺燥;玄参甘咸质润,性寒清泄,能泻热降火解毒,与天花粉同用,可防寒郁化火,并能泄热润燥。五药合用,可助君臣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