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压铸模设计标准

压铸模设计标准

模具设计标准

一、工艺准备

对客供零件图进行工艺分析,一般要注意一下问题:

1、合金种类及要求的技术性能;

2、尺寸精度及形状精度;

3、壁厚、筋条和圆角大小;

4、分型、出模方向和脱模角大小;

5、倒扣部分出模处理;

6、顶出方向及顶针位置;

7、小孔、深孔及齿形成型;

8、镶件的固定方式;

9、图案、文字、符号和凸纹;

10、铸件基准面和机加工部位;

11、表面外观要求;

12、其他特殊要求。

二、调整开模产品图

1、分析铸件形状及尺寸精度,按图纸公差要求调整成型尺寸;

2、拔模角度的调整及尺寸的取值方向;

3、铸件留有加工余量的部位处理;

4、铸件上图案、文字、商标、厂家代号、日期章、模穴号等刻字处理;

5、未注圆角处理;

6、有特殊要求的顶针痕处理;

三、压铸模设计的基本要求

1、所生产的铸件应符合铸件图纸上的尺寸及各项技术要求,特别是设法

保证高精度和高质量部位达到要求;

2、在保证铸件质量和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应选用合理简单的模具结构,使

动作准确可靠,构件刚性良好,易损件拆换方便,并有利于延长模具寿命;

3、模具上各种零件应满足机加工工艺和热处理工艺要求;

4、掌握压铸机的技术特性,使模具与压铸机的连接安装方便、准确、可靠;

5、模具零部件的选用尽量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

四、模具浇铸系统设计

浇铸系统的主要作用是把压铸机中的金属液体倒入模具型腔内。浇铸系统和溢流、排气系统与金属也进入型腔的部位、方向、流动状态及型腔内气体的排出密切相关,并能调节充填速度、充填时间、型腔温度等充型条件,其设计是压铸模具中的重要环节!

1、浇铸系统的结构

浇铸系统主要由内浇口、横流道和直流道构成,如下图所示:

2、浇铸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

①、对铸件的结构特点,尺寸精度、表面和内部质量要求、承受负荷情况、耐压要求、加工基准面等进行分析;

②、根据铸件的外形尺寸、复杂程度、合金种类、铸件重量和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等,确定所采用的压铸机型号,选用适当的压室和冲头;

※压铸机吨位选取(T)

T=S*(0.5-0.8)*(1.1-1.3)【Al】

T=S*(0.4-0.6)*(1.1-1.3)【Zn】

根据铸件复杂程度与系数成正比;

式中S:铸件投影面积; 1.1-1.3:铸件包含流道、渣包与铸件投影面积之比;

③、确定金属液进入型腔的方向、位置和流动状态;

④、确定浇铸系统总体结构和各组成部位尺寸。

3、内浇口的设计原则:

①、金属液从铸件壁厚处向壁薄处充填;

②、内浇口的设置要使进入型腔的金属液先流向远离进料口的部位;

③、金属液进入型腔后不宜立即封闭分型面、渣包入料口、排气槽;

④、内浇口入料不宜正对型芯冲击;

⑤、浇口位置应便于去除;

⑥、型腔内金属液的流向应沿铸件上筋条方向流动;

⑦、避免在内浇口处产生热节;

⑧、选择内浇口位置时,应使金属液的流程尽可能的短,对于形状复杂的大型压铸件最好设置中心进料口或增加辅助进料口;

⑨、采用多股进料时,要注意防止金属液进入型腔后从几路回合,相互冲击,

产生涡流、卷气和氧化夹渣等缺陷;

⑩、薄壁件的内浇口厚度要小一些,以保证金属液有必要的充填速度;

(11)、根据铸件的技术要求,凡精度要求较高且不再加工的部位,不宜设置进料口;

(12)、管型铸件最好围绕型芯设置环形进料口。

3、内浇口截面积计算

G

Agρ

(

=

÷

*

*

t)

Vg

式中,Ag---内浇口截面积(mm2);

G---通过内浇口的金属液重量(g);

ρ---金属液密度(g/cm3);

Vg---内浇口速度(m/s);

t---充填时间(s)

液态金属的密度值:

铝合金:2.4;锌合金:6.4;

充填速度推荐值:

铝合金:20-60;锌合金:30-50;

充填时间推荐值:

铸件平均壁厚(mm)充填时间(s)铸件平均壁厚(mm)充填时间(s)

1.50.01-0.03 3.00.05-0.1

1.80.02-0.04 3.80.05-0.12

2.00.02-0.06 5.00.06-0.2

2.30.03-0.07 6.40.08-0.3

2.50.04-0.09

内浇口厚度经验数据:

铸件壁厚0.6-1.5>1.5-3>3-6>6

复杂件简单件复杂件简单件复杂件简单件铸件壁厚%合金种类

内浇口厚度(mm)

Zn锌合金0.4-0.80.4-1.00.6-1.20.8-1.5 1.0-2.0 1.5-2.020-40

Al铝合金0.6-1.00.6-1.20.8-1.5 1.0-1.8 1.5-2.5 1.8-3.040-60

4、浇口尺寸和冲头大小

①、基本条件:根据上述公式确定浇口截面积和冲头大小,一般来说满足压射速度为2m/s时,浇口速度为40m/s的关系方案比较好;

②、浇铸系统在初期设计时,不能采用压射速度不满3m/s,浇口速度达不到40m/s的方案;

③、浇口速度:

v)=【冲头面积÷内浇口面积(A)】*压射速度(V)

五、加热系统的设计

1、加热冷却的作用:模具在压铸生产前要进行充分的预热,并在压铸过程

中保持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压铸生产中模具温度由加热和冷却系统进行控制。其作用如下:

①、使模具达到较好的热平衡和改善铸件顺序凝固条件,使铸件凝固速度均

匀并有利于压力传递,提高铸件内部质量;

②、保持金属液充填的流动性,具有良好的成型性和提高铸件表面质量;

③、稳定铸件尺寸精度,改善铸件机械性能;

④、提高压铸生产率;

⑤、降低模具热交换应力,提高模具寿命。

2、加热方法(加热系统主要用于模具预热):

①、液化气加热;

②、模温机加热;

③、电加热棒加热。

3、模具预热范围:

锌合金:150℃-200℃铝合金:180℃-300℃

六、冷却系统的设计

1、压铸过程中,金属液在型腔中凝固并冷却到顶出温度,释放的热量被模具

吸收,同时模具通过辐射、导热和对流,将热量传出,在模具离型剂挥发时带走部分热量,正常生产过程中传入模具的热量和传出的热量应达到平衡。

在高效生产和大型压铸件压铸时,往往要强制冷却来保持模具的热平衡。合理的设计冷却系统对提高压铸生产率,改善铸件质量和提高模具寿命是十分重要的,一般模具的冷却方法有:

①、水冷,水冷是在模具中设置冷却水道,使冷却水通入模具,带走热量。水

冷却的效率高,易控制,是最常用的冷却方法;

②、风冷,对于模具中难以用水冷的部位,可以采用风冷的方法;

③、用模温机控制冷却。

2、冷却水路设计注意事项

①、同一模具尽量采用较少的水路和水嘴规格,减少加工的复杂性;

②、水路直径一般用6-14mm。采用数条小的水路冷却效果要比采用一条大直

径的水路冷却效果好;

③、水路之间的距离一般取(1-2)A,水口与型腔之间距离的关系为A,锌

合金A取15-20mm,铝合金A取20-30mm。

七、渣包的设计

1、渣包的作用:

①、排除型腔中的气体,存储混有气体和残渣的冷污金属液,与排气槽配合,迅速引出型腔内的气体,曾强排气效果;

②、控制金属液的流态,防止局部产生涡流;

③、转移缩孔、缩松、涡流卷气和产生冷隔的部位;

④、调节模具各部分的温度,改善模具热平衡状态,减少铸件流痕、冷隔和浇铸不足现象;

⑤、当铸件动定模型腔抱紧力相当时,为了防止产品留在定模型腔内,在动模布置渣包,增大对动模的抱紧力,使铸件留在动模以便开模顶出;

⑥、采用大容量的渣包,可以置换先期进入型腔的冷污金属液,提高铸件的内部质量;

⑦、对于真空压铸和定向抽气压铸,渣包常作为引出气体的起点。

2、渣包设计要点如下:

①、设计渣包时要注意便于从铸件上去除,在渣包去除后尽量不算坏铸件外观;

②、在渣包开设排气时,应合理设计渣包,避免排气槽过早堵塞;

③、不宜在一个渣包上开几个集渣口或很大的集渣口,一面金属液产生倒流,部分金属液从渣包流回型腔。

3、渣包后的排气设计(如下图所示)

注意:排气槽齿数不少于3个!

八、顶出系统的设计

铸件顶出是压铸成型过程中最后一个环节,当铸件在模具中固化后,需要一套有效的方式将其从模具中顶出,顶出质量的好坏将最后决定铸件的质量,因此铸件的顶出是不可忽视的,且在顶出过程中,不能有使铸件变形、顶凸破裂等损坏铸件的现象,顶出系统的结构组成如下图所示:

1、设计原则:

①、为使铸件不致因顶出产生变形、破裂、穿孔等,推力点应作用在铸件能

承受力最大的部位,即刚性最好的部位,如:筋部、凸缘、壳体型铸件的壁

缘等处;

②、为避免顶出痕迹影响铸件外观,顶出装置应设置在铸件的隐蔽面或非装饰表面;

③、顶出行程一般在铸件脱离模具5-10mm,对于简单,大型的铸件顶出行程一般取铸件深度的2/3;

④、顶杆端面一般会高于模穴表面0.05-0.1mm。

2、压铸模具中常用的顶针类型有:单节顶针、双节顶针、扁顶针、司筒及斜顶等

①、顶针放置时应注意上图中S1≥5mm,S2≥3mm,压铸模中顶针直径一般不大于8mm;

②、当顶针直径小于2.5mm或长度超过250mm且直径小于3.5mm时应采用双节顶针,同时应注意图中L+10~15mm(L为顶出行程);

③、当铸件空间较小,筋位较深,不易排布较合适的圆顶针时采用扁顶针,一般排布在筋位底部,同时应注意图中L+10~15mm(L为顶出行程);

④、当铸件成型上图示圆柱时,为防止内孔抱紧力过大拉伤或导致铸件变形时采用司筒顶出,同时应注意图中L+15~20mm(L为顶出行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