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流行性出血热疫情应急处理技术方案

流行性出血热疫情应急处理技术方案

流行性出血热疫情应急处理技术方案
流行性出血热疫情应急处理技术方案

流行性出血热疫情应急处理技术方案

流行性出血热(以下简称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人群普遍易感。根据主要传染源种类不同,本病分为野鼠型、家鼠型和实验动物型三种类型。典型病例有发烧、出血和肾脏损害;典型表现有起病急,发热(38~40℃)、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皮肤粘膜三红(脸、颈和上胸部发红),眼结膜充血,口腔粘膜、胸背、腋下出现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瘀斑,或呈条索状、抓痕样的出血点。

为有效控制出血热的暴发流行或突发疫情,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山东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办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机构及职责

中心成立出血热疫情处置领导小组,中心主任任组长,分管副主任任副组长。成员包括防疫科科长、消杀科科长、检验科科长、办公室主任、健康教育科科长、应急办主任、药械科科长。主要职责是:按照市政府和市卫生局的要求,组织、指挥中心有关人员参加出血热疫情的应急处置工作;制定完善本中心应急处置技术方案;建立健全卫生应急处置队伍,开展出血热疫情应急处置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组织应急演练;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和供应。

成立应急处置机动队,分管副主任任队长。成员包括防疫科、消杀科、检验科、健康教育科、办公室、应急办、药械科专业技术人员。各科室职责是:

防疫科:负责出血热疫情信息的收集、分析和报告;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提出处理方案;对处理效果进行评价;撰写处置报告。

消杀科:进行鼠密度和种类调查,确定主要传播媒介;指导开展灭鼠及环境整治工作;对灭鼠效果进行评价。

检验科:负责采样检验。

健康教育科:开展健康教育,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

办公室:负责应急车辆安排、通信联络等后勤保障工作。

应急办:协助带队领导及有关科室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药械科:负责应急物资的供应。

以上科室人员不足时,中心主任可从其它科室抽调人员参加应急处置工作。

二、启动确认

本方案在出血热暴发流行时或市卫生行政部门认为应启动时,经中心主任批准,启动本方案。

三、暴发疫情调查与处置

(一)暴发疫情的调查

1.通知方式

(1)中心任何人接到疫情报告后,应立即向中心主任汇报,经中心主任批准,启动处置方案,中心办公室安排车辆并以电话形式通知疫情处理、消杀、检验及其它相关人员。

(2)疫情处理、消杀、检验及其它相关人员应确保24小时电话畅通,并在接到通知后迅速到达集合场地。必要时请求潍坊市疾控中心派技术人员参与流行病学调查与处理。

(3)疫情处理、消杀、检验及其它相关人员应携带个人防护用品、消毒、检验等物品。

2.暴发疫情的调查

(1)核实诊断

①病例核实:对报告的病例逐个进行详细的个案调查,并进行血清学或病原学检测。

②疫情核实:了解暴发点近期有无类似病例发生,并对发现的可疑病例进行个案调查,了解三间分布情况。对所有病人进行血清学或病原学检测。

(2)基本情况调查

①详细调查暴发点的人口资料、患者及居民居住环境、自然地理景观、气象资料等流行因素。

②了解暴发点所在地的既往疫情情况和流行强度。

③了解暴发点所在地出血热宿主动物的种类、分布、密度及感染情况。

(3)宿主动物调查

在暴发点的居民区(患者居住地及周围)和野外进行宿主动物种类、密度调查,捕获数量各不少于50只,对捕获的宿主动物进行感染状况调查。

(二)控制措施

在疫情调查后,立即对暴发点采取灭鼠防鼠、预防接种等综合性防制措施。

1.灭鼠:按照卫生部出血热防治工作的有关要求进行灭鼠。灭鼠3周后的鼠密度室内应达到1%以下、室外3%以下。灭鼠范围以疫点周围3-5公里为重点。

2.应急预防接种:对暴发点内的高危人群实施应急预防接种,接种率应达80%以上,防止疫情蔓延。

3.灭螨:对床铺草垫、地面、室外草丛、柴草堆等处采

用滴滴畏等有机磷杀虫剂进行灭螨,同时要保持居室干燥、通风和一般卫生。尽量清除室内外草堆、柴堆,经常铲除周围杂草,以减少螨类孳生场所和叮咬机会。

4.环境治理: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整治和改善环境卫生。

5.健康教育:利用各种媒体及途径,在暴发点内,开展出血热防病知识的宣传,增强群众防病和参与防治的意识。

四、突发疫情处理工作总结

暴发疫情处理后,及时收集、整理、统计、分析调查资料,在疫情处理结束后7日内,写出详细的暴发调查报告,逐级上报。

五、奖惩

对在应急处置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人员,按有关规定予以表彰奖励。对于在应急处置过程中不服从指挥者,以及处置工作被动应付、处置不力的,按照中心有关规定予以处罚;触犯法律的,交有关部门依法处理。

附表出血热个案调查表

表1出血热个案调查表

县(市)名称:病例编号:□□□□□

一、基本情况

1. 患者姓名:_________ (如患者年龄<14岁,则家长姓名:_____________)

2. 性别:1男,2女□

3. 年龄:_____岁□□

4. 民族:1汉族,2壮族,3维吾尔族,4其他少数民族□

5. 职业:□

(1)幼托儿童(2)散居儿童(3)学生(4)教师(5)保育保姆(6)饮食从业人员(7)商业服务(8)医务人员(9)工人(10)民工(11)农民(12)牧民

(13)渔(船)民(14)干部职员(15)离退人员(16)家务待业(17)其他

6.所在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 7.家庭住址:____省(自治区/直辖市)____县(市区)_____乡(镇/居委会)____村(街道)

二、发病情况

1. 发病日期: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_日□□□□/□□/□□

2. 就诊日期: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_日□□□□/□□/□□

3. 发病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住院医院:____________________

5. 住院号: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住院日期: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_日□□□□/□□/□□

7. 出院日期: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_日□□□□/□□/□□

8. 入院诊断:□

1出血热疑似病例,2临床诊断病例,3实验室确诊病例,4其他

9、临床诊断日期: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_日□□□□/□□/□□

10. 出院诊断:□

1出血热疑似病例,2临床诊断病例,3实验室确诊病例,4其他

11.临床分型:1轻型,2中型,3重型,4危重型□12. 转归:1 痊愈,2 好转,3 死亡(日期: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三、症状和体征及一般实验室检查

1. 起病急:1是,0否□

2. 乏力:1有,0无□

3. 发热:1有,0无□

4. 头痛:1有,0无□

5. 腰痛:1有,0无□

6. 眼眶痛:1有,0无□

7. 脸红:1有,0无□

8. 颈红:1有,0无□

9. 胸红:1有,0无□

10. 关节痛:1有,2无□

11. 全身痛:1有,2无□

12. 腹痛:1有,2无□

13. 腹泻:1有,2无□

14. 便秘:1有,2无□

15. 恶心:1有,2无□

16 呕吐:1有,2无□

17. 结膜充血:1有,2无□

18. 眼睑浮肿:1有,2无□

19. 黄疸:1有,2无□

20. 腋下/上臂/胸部或其它部位有无皮肤出血点:1有,2无□

如有,则出血点为:1散在,2条/线状,3簇状,4其它_________ □

21. 口腔、鼻腔等处粘膜有无出血点:1有,2无□

22. 少尿或无尿:1有,2无□

23. 低血压:1有,2无□

24. 休克:1有,2无□

25. 白细胞计数:1正常,2增多,3减少,4未做此项检查□

26. 血小板减少:1有,2无,3未做此项检查□

27. 尿蛋白:1阳性,2阴性,3未做此项检查,4不详□

28. 有无尿膜状物/管型尿/血尿:1有,2无□

29. 束臂试验:1阳性,2阴性,3未做此项检查,4不详□

30. 出血时间:1正常,2延长,3缩短,4未做此项检查,5不详□

31. 凝血时间:1正常,2延长,3缩短,4未做此项检查,5不详□

四、血清学及病原学检测结果(未做者请注明为“未做”)

五、既往史及家庭情况

1. 既往是否患过此病:1是,0否,9 不详□

如是,诊断单位:______,时间:______年____月____日□□□□/□□/□□2.食物、粮食有无防鼠设备:1有,0无,9 不详□3. 流行性出血热疫苗预防接种史:1有,0无,9 不详□

如有,最近一次接种时间:______年____月____日□□□□/□□/□□4. 有无家庭其他成员出现过类似症状:1有,0无,9 不详□

如有,最近一例发病时间(患者除外):____年____月____日□□□□/□□/□□

5. 房内有无鼠:1有,0无□

6. 院内有无杂物、草堆等:1有,0无□

六、接触史及有关因素调查

1. 发病前2个月内是否有外出(或旅游)史:1 是,2 否□

如是,到何地:___________;外出时间:天□□返回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2. 发病前1月内是否接触鼠类:1 是,2 否,9不详□

如为1 ,接触方式:1挖鼠洞,2拿鼠,3鼠咬,4鼠尿,5鼠粪,□

6鼠血污染手7手被鼠夹打伤8其他

3. 发病前1月内是否有昆虫叮咬史:1 是,2 否,9不详□

4. 发病前1月内是否吃过被鼠排泄物污染的食物:1 是,2 否,9不详□

5. 发病前1月内是否在野外喝过沟(塘)水:1 是,2 否,9不详□

6. 发病前1月内是否在鼠洞附近坐卧:1 是,2 否,9不详□

7. 发病前1月内是否在场院禾草上坐卧:1 是,2 否,9不详□

8. 发病前1月内是否在野外住宿:1 是,2 否,9不详□

如是,具体地点:;

其附近有无鼠、鼠洞或鼠排泄物:1 是,2 否,9不详□

铺的类型:1床,2土炕,3地铺,4其他□9.工作场所有无鼠或鼠排泄物: 1 有,2 无,9不详□10.发病前1月内是否接触过出血热病人血/尿: 1 有,2 无,9不详□七、疫点处理:

1对确诊病例病家周围50户进行快速灭鼠,灭鼠。□

2对病家进行灭螨:

2.1将病家的铺草烧毁或用1-2%的DDVP进行喷洒。□

2.2病家家禽、家畜棚圈用l-2%DDVP进行喷洒灭螨。 □

3.3病家衣物、被褥晾晒或消毒液浸泡。□

(病例编号填写说明:各县市区名称第一个字母(两位数)、流水号(后边三位))调查日期:______年___月___日调查地点:调查者:

流行性出血热的预防与控制研究

流行性出血热的预防与控制研究 1哈尔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黑龙江哈尔滨 150056;2哈尔滨市第四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6 【摘要】目的分析流行性出血热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方法对本地区2014年5月-2016年5 月40例人群进行流行性出血热的预防控制知识教育宣传,加强对流行性出血热的认识。结 果经过预防与控制后,本地区40例人群对流行性出血热的了解程度明显优于预防与控制前,P<0.05。结论对本地区人群加强流行性出血热的预防与控制健康宣传,有利于提高人群对 于该类疾病的认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有利于降低该类疾病的发生与传播。 【关键词】预防;控制;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主要是由于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发的一类自然疫源性疾病[1],动物源性为主要 的传播途径,可通过宿主动物的血液、尿、便、唾液等造成感染现象,人类主要是通过鼠类 进行传播的,其中在每年的10月份-次年1月份为流行季节,4-46d为疾病的潜伏期,主要多见于2周时间。近些年来,随着家鼠的出现,导致疫区在迅速蔓延扩大,是目前临床上急需 解决的一类重要问题。因此,对该类疾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意义重大,本次研 究主要分析了流行性出血热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分析其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选取本地区2014年5月-2016年5月40例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所有人群对本次研究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预防控制方案:A:提高灭鼠与防鼠的力度,是防范流行性出血热的重要预防方案,可定期 组织人群在疾病流行高峰期开展灭鼠工作,做到有方向、有计划的灭鼠,其中春季主要应将 家鼠杀灭,初冬季节应将野鼠杀灭,从根本上将传染源消灭,从而有效避免疾病的出现。通 过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控制方案,每年春秋季节均实施大面积的灭鼠活动,有利于将环境卫生 的管理力度提高,及时消除鼠类栖息于繁殖的区域,对鼠密度进行测定,降低鼠密度。B: 加强个人的防护意识,利于将人群预防水平进一步提高。可嘱咐群众避免直接用手对老鼠进 行接触,并注意防止食用已经被老鼠破坏的食物,在劳动时应避免皮肤受损,若出现皮肤受 损情况,应即刻进行消毒包扎处理;在野外应注意采取绳带将领口、裤脚等系紧,穿戴好手 套等防护措施。C:积极开展疫苗接种工作,是降低该类疾病发病率的一项有力举措,目前 我国主要采取三种类型的疫苗接种,可在疾病高发区将疾病发病率明显降低,使得人体形成 稳定且持久的抵抗能力,其中双价疫苗是防止鼠型出血热病毒感染的一类有效疫苗。D:加 强宣传教育的力度:可采取宣传手册、广播、宣传单、电视等方法进一步提高疾病的宣传教 育力度,向民众解释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原因、危害性、防治措施等,提高人们的防范意识,并保持卫生的清洁,定期对室内外垃圾进行清理等。 1.3 评价指标 对比采取防治措施后,人们对流行性出血热的了解情况,并与防治前了解情况相比较,分析 其差异性。 1.4 统计学处理 采取SPSS18.0的统计学软件记录本次研究涉及的相关资料,计数资料用百分比、率表示,X2检验比较,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T检验比较,以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 计学意义。

卫生应急工作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

卫生应急工作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 X县卫生应急工作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提升我县卫生应急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推进卫生应急工作规范化建设,根据安徽省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安徽省卫生应急工作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实施原则坚持依法依规,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建立完善卫生应急工作相关制度、标准、工作方案和操作流程等。坚持科学有序,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着眼于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社会发展需要,逐步推进卫生应急有序发展。坚持巩固提高,从实际出发,夯实工作基础,鼓励探索创新和先行先试,带动各地协同发展。二、工作目标通过规范化建设,力争到“十三五”末,我县卫生应急体制机制、能力建设、应急处置、运行保障等相关制度更加完备,

基本实现卫生应急平时准备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制度化、程序化、标准化、信息化,逐步形成科学规范、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卫生应急体系,有效满足我县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工作需要。“十三五”期间,我县卫生应急工作规范化建设,以推行卫生应急工作规范化建设目标管理和创建卫生应急工作规范化建设县为抓手,从夯实组织管理基础、强化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增强预案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管理、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效能、推进紧急医学救援建设有序规范开展、加强队伍建设和物资技术储备、注重培训演练和公众宣传实效、提高突发事件总结评估科学性9个方面,加强卫生应急工作规范化建设,全面提高我县卫生应急工作水平。三、主要内容夯实组织管理基础健全组织管理机构。各单位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加强对卫生应急工作的领导,健全相应的领导和管理机

常见急性职业中毒现场卫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常见急性职业中毒现场卫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1 总则 1.1 目的:提高医疗卫生机构应对各类突发中毒事件的卫生应急处置能力。 1.2 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卫生部《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江苏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江苏省急性职业中毒卫生应急救援预案(试行)》、《苏州市急性职业中毒卫生应急救援预案(试行)》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制订本技术方案。 1.3 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高新区发生急性职业中毒事件时,卫生应急处置专业技术机构的应急处置技术工作。 当发生急性职业中毒事件后,医疗卫生机构要在政府或现场指挥部门的统一协调下,对事故可能对健康带来的影响、危害进行快速评估,同时要根据医学救援力量,迅速落实具体救治方案。 2 现场调查与处理 2.1 现场调查的目的 2.1.1 确定造成急性职业中毒危害的物质; 2.1.2 对急性中毒原因和危害程度进行评价; 2.1.3 向现场救援者及决策者提供救援建议; 2.1.4 对伤者进行现场急救并向临床工作者提出处理建议; 2.1.5 对公众、媒体提供建议; 2.1.6 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2.2 出发前准备 2.2.1信息资料收集,结合接到的报告内容收集有关急性职业中毒的文献,包括专业数据库、杂志、书籍和网上资料等,必要时可向有关专家请教; 2.2.2检查应急调查包是否配备完好(快速检测仪器、采样装备、现场调查表、现场记录表、照相机、录音机等); 2.2.3个体防护装备和通讯、交通工具; 2.2.4 拟订调查计划,确定调查组成员及负责人,安排现场调查工作中的组织分工。 2.3 现场调查

卫生应急演练活动方案

卫生应急演练活动方案 为强化我市卫生应急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卫生应急水平和处置能力,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在全国卫生系统开展卫生应急大练兵活动的通知》和省卫生厅、市卫生局关于在卫生系统开展卫生应急大练兵活动的通知精神,经研究,决定在全市卫生系统开展卫生应急大练兵活动。 一、指导思想 二、目标任务 通过深入开展以“建设高素质卫生应急队伍,提高整体卫生应急能力”为主要内容的卫生应急大练兵活动,营造全市卫生系统卫生应急人员学知识、练本领、强技术、夯基础的浓厚氛围,增强全市卫生系统的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提升卫生应急人员的政治、业务、体能和心理素质,打造一个卫生应急管理精英团队、一群卫生应急专业技术骨干、一批高素质卫生应急处置队伍,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类突发事件,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安全。 三、活动范围与对象 全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内下列人员为大练兵活动的培训对象和活动参与者:卫生应急管理干部;卫生应急专业队伍;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医疗救治人员;卫生监督人员。 四、组织机构 市卫生局成立市卫生系统卫生应急大练兵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

长由市卫生局副局长钟璋花同志担任,局医政科、公卫科(应急办)、卫监科负责人,市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市妇保院、市精神病防治院负责卫生应急工作的分管领导为成员。 各医疗卫生单位也要成立相应机构,做到有专人负责活动的组织与具体实施工作,确保大练兵活动不流于形式。 五、活动内容 (一)理论知识及技能操作主要内容 1.卫生应急工作基本概念和“一案三制”建设的主要内容; 2.卫生应急相关法律法规及工作预案的基本内容; 3.突发事件公共卫生监测预警、风险评估、风险沟通等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与技能和工作要求; 4.信息报告的要求、方法,信息报告系统的使用; 5.鼠疫、禽流感等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要点; 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调查和应急处置理论与技术; 7.重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事件等紧急医学救援基本技术; 8.突发中毒事件应急处置基本知识和技能; 9.核和辐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基本知识和相关技术。 (二)应急演练主要内容 在开展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培训的基础上,分层次开展相关专业应急演练和综合演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紧急医学救援的现场搜救、伤病员判断及检伤分类、伤病员医疗救护和后送等;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一氧化碳(CO)是一种窒息性气体。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指较短时间(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吸入较大量一氧化碳后,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1 概述 一氧化碳为无色、无嗅、无刺激性的气体,比空气稍轻。成人急性吸入中毒剂量约为600mg/(m3·10min),或240mg/(m3·3h);吸入最低致死剂量约为5726mg/ (m3·5min)。 一氧化碳通过呼吸道吸收进入人体。接触一氧化碳的常见机会有:炼钢、炼焦等冶金生产;煤气生产;煤矿瓦斯爆炸;氨、丙酮、光气、甲醇等的化学合成;使用煤炉、土炕、火墙、炭火盆等;煤气灶或煤气管道泄漏;使用燃气热水器;汽车尾气;使用其他燃煤、燃气、燃油动力装备等。 2 中毒事件的调查和现场处理 现场救援时首先要确保工作人员安全,同时要采取必要措施避免或减少公众健康受到进一步伤害。现场救援和调查工作要求必须2人以上协同进行。 现场处置人员的个体防护 进入一氧化碳浓度较高的环境内(例如煤气泄漏未得到控制的事故现场核心区域,或者现场快速检测一氧化碳浓度高于1500mg/m3),须采用自给式空气呼吸器(SCBA),并佩戴一氧化碳报警器,防护服无特殊要求;进入煤气泄漏事故现场周边区域,未开放通风的生活取暖、汽车尾气等中毒事件现场,须使用可防护一氧化碳和至少P2 级别的颗粒物的全面罩呼吸防护器(参见GB2890-2009),并佩戴一氧化碳气体报警器;进入已经开放通风的生活取暖、汽车废气等现场时,对个体防护装备无特殊要求。现场处置人员在进行井下和坑道救援和调查时,必须系好安全带(绳),并携带通讯工具。 现场救援和调查工作对防护服穿戴无特殊要求。 医疗救护人员在现场医疗区救治中毒病人时,无需穿戴防护装备。 中毒事件的调查 调查人员到达中毒现场后,应先了解中毒事件的概况。 现场调查内容包括现场环境状况,气象条件,生产工艺流程,通风措施,煤炉、煤气灶、燃气热水器及其他(燃煤、燃气、燃油)动力装备以及煤气管道等相关情况,并

急性氯气中毒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技术方案实用版

YF-ED-J3774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急性氯气中毒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技术方案实用 版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急性氯气中毒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技术方案实用版 提示:该解决方案文档适合使用于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在进行中紧扣进度,实现最大程度完成与接近最初目标。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氯气(Cl2)是一种刺激性气体。急性氯气 中毒是指在短时间内吸入较大量氯气后引起的 以呼吸系统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一、概述 氯气是一种比空气重的黄绿色、具有异臭 和强烈刺激性的气体,可溶于水和碱溶液。在 高热条件下与一氧化碳作用,生成毒性更大的 光气。氯气浓度达10mg/m3以上,即可引起人 出现明显的眼和呼吸道刺激症状,人最低致死 浓度(LCL0)约为1500mg/m3·5分钟。

氯气主要经呼吸道吸入进入人体。接触氯气的常见机会有:氯气的制造,如食盐电解;氯的运输和贮存,液氯钢瓶、液氯蒸发罐和缓冲罐的意外爆炸,输氯管道爆裂,液氯钢瓶超装、错装、运输途中曝晒;氯碱工业、漂白剂、消毒剂、溶剂、颜料、塑料、合成纤维等的制造;制药业、皮革业、造纸业、印染工业以及医院、游泳池、自来水消毒等方面的应用。 二、中毒事件的调查和处理 现场救援时首先要确保工作人员安全,同时要采取必要措施避免或减少公众健康受到进一步伤害。现场救援和调查工作要求必须2人以上协同进行。 (一)现场处置人员的个体防护

8-狂犬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狂犬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试行) 1. 前言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是迄今为止人类病死率最高的急性传染病。近年以来,我国狂犬病疫情呈上升趋势,病死率高居各类法定报告传染病首位。目前我省狂犬病疫情、疫区有所扩大,疫情形势十分严峻,我市近几年也是有疫情发生,对群众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为了加强应急控制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2.诊断标准 见《传染病诊断标准汇编》 3.分级标准 根据狂犬病发生的病例数、流行的范围和趋势,将狂犬病疫情划分为四级,即:一般(IV级)、较大(III级)、重大(II级)和特别重大(I级),具体分级标准如下: 3.1一般疫情(IV级):1个月内,本市范围内出现狂犬病疫情2-3例,或发生动物间狂犬病疫情。 3.2较大疫情(Ⅲ级):1个月内,本市范围内出现狂犬病疫情4-5例,或疫情波及3个及以上镇(乡、街道)。 3.3重大疫情(Ⅱ级):1个月内,本市范围内出现狂犬病疫情6-10例,或发病数虽未达到10例,但扩散至毗邻县(市、区)。 3.4特别重大疫情(I级):1个月内,本市范围发生狂犬病疫情20例以上,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 4.应急措施 按照《咸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要求,分级进行应急处置。 4.1报告 4.1.1接报:实行“首接负责制”,接报时详细填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记录卡》。 4.1.2报告:按照《咸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内部报告”和“对外报告”的要求进行疫情报告。 4.1.3网络报告 ⑴医疗机构收治的确诊病例、临床确诊病例、疑似病例,由医疗机构负责网络直报; ⑵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过程中发现的确诊病例、临床确诊病例、疑似病例,由疾控中心负责网络直报; ⑶经现场流行病学初步调查确认为暴发疫情后,由疾控中心负责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网络报告。 4.2物资准备 4.2.1流行病学调查表:《狂犬病个案调查表》、《狂犬病宿主动物基本情况调查登记表》、《犬伤病例调查登记表》等。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技术方案课后习题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技术方案》课后习题总分:100? 60及格分数:? ?考试剩余时间:?0时29分?08秒单选题(共5分)7题,每题1、 下列()不是突发事件的应对原则。 A、加强合作 B、事后评估 C、反应及时、措施果断 D、依靠科学 2、传染病暴发疫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不包括()。 A、应急预案 B、预防措施 C、控制措施 D、院内感染控制 3、突发事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生活安全事件四种类型,它们之间是()。 A、单独发生或耦合 B、自生灾害 C、衍生灾害 D、以上都有可能 4、我国建立了各种各样的合作机制不包括()。 A、上海合作组织 B、中非合作机制 C、东盟合作机制 D、世卫组织的合作机制 5、自然灾害的间接影响不包括()。 A、房屋倒塌、人群密集尠 B、灾区人口流动大 C、建筑物倒塌、溺水等 D、卫生体系受损,冷链运转中断 6、自然灾害卫生工作周期不包括()。 A、灾前准备 B、应急响应 C、事后评估 D、恢复重建 7、根据本讲,突发事件的应对往往需要多部门的配合,通过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处置,这体现了突发事件的()。 A、突发性和不确定性 B、严重性 C、紧迫性

、综合性和系统性D 分)5多选题(共6题,每题1、卫生应急核心能力明显提升表现在()。 A、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监测预警网络 B、检测能力大大提高 C、现场调查能力大幅提升 D、指挥决策体系已经初步形成 E、科学研究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2、根据本讲,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包括()。 A、自然灾害 B、重大环境污染事件 C、放射源丢失事件 D、恐怖事件 E、意想不到的群体事件 3、突发事件的应对重点包括()。 A、加强演练 B、报告规范 C、报告时限、通报 D、信息发布 E、启动预案及应急响应分级 、根据本讲,自然灾害的特点是()。4. 、分布广泛且均等 A 、具有突发性、群体性 B 、易造成巨大损失C D、难以避免,但可通过相关措施减轻 E、分布广泛且不均等 5、判定国际突发事件的标准有()。 A、事件的公共卫生影响是否严重 B、事件是否不同寻常 C、事件是否有国际传播的危险 D、事件是否有限制国际旅游和贸易的危险 E、事件是否侵害个人利益 6、传染病类的突发事件应对原则包括()。 A、健全机制、科学准备 B、加强监测、及时报告 C、科学调查、重点防控 D、分工合作、联防联控 E、规范评估、持续改进 判断题(共7题,每题5分) 1、自然灾害后容易发生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 正确 错误 2、灾害衍生突发公共事件不是灾害卫生应对的重点。

流行性出血热防治知识宣传单

流行性出血热防治知识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潜伏期为5~46天,一般为1~2周,它主要是通过被鼠咬伤或进食被老鼠排泄物(屎、尿)污染的食物等途径而感染。典型表现为起病急,有发热(38~40℃)、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以及恶心、呕吐、胸闷、腹痛、腹泻、全身关节痛等症状,皮肤粘膜三红(脸、颈和上胸部发红),眼结膜充血,重者似酒醉貌,有肾脏损害。流行广,病情危急,病死率高,危害极大。 预防出血热的根本措施是灭鼠。因此,大面积投放鼠药,采取各种办法开展灭鼠活动;搞好环境卫生和室内卫生,清除垃圾,消灭老鼠的栖息场所;采取以防鼠灭鼠及疫苗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性措施,抓好人间和鼠间的疫情监测,及时报告疫情。 1、开展以防鼠灭鼠为主的爱国卫生运动,搞好环境卫生,清理垃圾,消除鼠类栖息活动的隐蔽场所,在居民区及其周围地区采取大面积投放鼠药等各种办法开展灭鼠活动,切忌玩鼠,被打死的老鼠要烧掉或埋掉,从而控制和消除传染源。 2、村民应搞好室内卫生,室内保持整洁,定期通风,衣物、被褥等生活用品要勤洗勤晒。 3、为了杜绝病从口入,要做好食品卫生、食具消毒、食物保藏等工作,严防鼠类污染食物,餐具、食物应加盖或放置在老鼠不能接触到的地方,饮用水应煮沸,剩饭菜必须加热或蒸煮后方可食用。 4、村民在野外或田间劳作时必须注意个人卫生,做好防护工作。包括:不直接用手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不坐卧草地或草堆,劳动时注意保护皮肤,防止破伤,如有破伤应消毒包扎。在野外工作时,要穿袜子,扎紧裤腿、袖口和腰带,皮肤露出部位可涂防蚊剂,以防止螨类叮咬,减少受感染的危险。 5、加强消毒工作,对发热病人的血、尿和宿主动物排泄物及其污染器物,以及死鼠等,均应进行消毒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6、灭螨防螨:应根据各地具体条件,对高发病区的野外工地、工棚、宿舍或重发病村,用滴滴畏等有机磷杀虫剂进行灭螨,同时要保持居室干燥、通风和一般卫生。尽量清除室内外草堆、柴堆,经常铲除周围杂草,以减少螨类孳生场所和叮咬机会。 7、接种疫苗。在重点地区对重点人群进行双价肾综合征出血热灭活疫苗接种。16-60岁目标人群,基础免疫2针,加强1针(免疫程序:0、14天、6个月)。

卫生应急演练的活动方案

卫生应急演练的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二、目标任务 通过深入开展以“建设高素质卫生应急队伍,提高整体卫生应急能力”为主要内容的卫生应急大练兵活动,营造全市卫生系统卫生应急人员学知识、练本领、强技术、夯基础的浓厚氛围,增强全市卫生系统的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提升卫生应急人员的政治、业务、体能和心理素质,打造一个卫生应急管理精英团队、一群卫生应急专业技术骨干、一批高素质卫生应急处置队伍,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类突发事件,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安全。 三、活动范围与对象 全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内下列人员为大练兵活动的培训对象和活动参与者:卫生应急管理干部;卫生应急专业队伍;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医疗救治人员;卫生监督人员。 四、组织机构 市卫生局成立市卫生系统卫生应急大练兵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市卫生局副局长钟璋花同志担任,局医政科、公卫科(应急办)、卫监科负责人,市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市人民医院、市

中医院、市妇保院、市精神病防治院负责卫生应急工作的分管领导为成员。 各医疗卫生单位也要成立相应机构,做到有专人负责活动的组织与具体实施工作,确保大练兵活动不流于形式。 五、活动内容 (一)理论知识及技能操作主要内容 1.卫生应急工作基本概念和“一案三制”建设的主要内容; 2.卫生应急相关法律法规及工作预案的基本内容; 3.突发事件公共卫生监测预警、风险评估、风险沟通等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与技能和工作要求; 4.信息的要求、方法,信息报告系统的使用; 5.鼠疫、禽流感等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要点; 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调查和应急处置理论与技术; 7.重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事件等紧急医学救援基本技术; 8.突发中毒事件应急处置基本知识和技能; 9.核和辐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基本知识和相关技术。 (二)应急演练主要内容 在开展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培训的基础上,分层次开展相关专业应急演练和综合演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紧急医学救援的现场搜救、伤病员判断及检伤分类、伤病员医疗救护和后送等;

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方案.doc

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方案 发文单位:卫生部 发布日期:1987-2-4 执行日期:1987-2-4 生效日期:1900-1-1 流行性出血热(简称出血热)是由病毒引起以几种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根据主要传染源种类不同,本病分为野鼠型、家鼠型和实验动物型三种类型。典型病例有发烧、出血和肾脏损害。由于病原学研究的进展,特异性实验诊断方法的应用,对非典型病例已可能确诊。 近年来在流行病学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进一步掌握了本病的流行规律,发现哺乳动物中的啮齿目、食虫目、兔形目和食肉目中有30余种动物携带本病病毒;确定了黑线姬鼠和大林姬鼠为野鼠型出血热的主要传染源;褐家鼠为家鼠型出血热的主要传染源;基本上查清了我国的疫区范围,明确了我国存在野鼠型、家鼠型和家鼠野鼠混合型3种出血热疫区,这些研究进展使预防和控制本病的措施更有针对性。 但是,近年来作为本病主要传染源鼠类的数量增多,更多的疫区不断被发现,发病率逐年上升,在农业区、林区和城镇又不时有暴发流行,严重危害人民的生命健康,影响经济开发、四化建设和国际交往。

当前,防治本病尚缺乏经济、简便、特效的方法。但是实践证明,在各级政府的重视和领导下,有农业、林业、水利、交通、城乡建设等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充分发挥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和卫生部门的作用,广泛深入地进行宣传教育,认真抓好组织工作,落实防治措施,完全有可能控制本病流行,有效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 预防部分 近年的血清流行病学研究证明,黑线姬鼠和褐家鼠是流行性出血热的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它主要由于接触宿主动物及其排泄物经皮肤、消化道或呼吸道传播,也可能经螨媒传播;人群对本病普遍易感。近年家鼠型出血热常有暴发流行。为了控制和减少发病,应采取以灭鼠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措施:疫区灭鼠要在搞好卫生和防鼠的基础上,以药物毒杀为主,结合灭鼠进行灭螨,同时做好疫源地的消毒和个人防护等工作。 一、监测: 监测是卫生防疫部门防治疾病的耳目,应作为一项经常性

卫生应急工作制度与职责

工作制度 岗位职责 卫生应急

目录 卫生应急组织管理制度 (1) 应急队伍管理制度 (2) 应急物质储备制度 (3) 卫生应急培训工作制度 (4) 卫生应急演练工作制度 (5)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制度 (6)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制度 (7) 应急队伍处置工作制度 (9) 卫生应急值班制度 (11) 卫生应急管理办公室职责 (13) 疫情值班人员职责 (14) 现场流调人员职责 (15) 疫区(点)消杀人员职责 (16) 健康教育人员职责 (17)

卫生应急组织管理制度 (1)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负责指挥协调处理辖区内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在应急领导小组领导下,组织开展卫生应急的日常管理工作。 (3)建立区应急专业队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由应急管理部门统一协调开展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各类人员相对固定,如有调动,应及时补充。 (4)做好应急物资的储备工作,包括采样器材、检测试剂、消杀药品、个人防护装配等,以满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的需要。 (5)建立健全卫生应急工作制度,明确相关人员的工作职责。 (6)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内容包括卫生应急宣传、培训和演练、技术方案的制(修)定、队伍装配采购等方面,并安计划组织实施。 (7)针对不同种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特征,组织制定区疾控中心调查、处置不同种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技术方案。 (8)组织开展卫生应急培训和演练。 (9)严格按照应急处置技术方案和相关规范开展工作,遵守组织纪律和保密制度。 (10)接受上级业务部门的技术指导,服从县卫计委的统一协调和指挥。

应急队伍管理制度 (1)根据事件的不同类型,组建卫生应急专业队伍,确保专业结构合理。 (2)健全应急队伍成员库,建立基本资料档案,并及时更新信息(3)应急队伍实行动态管理,根据应急处置情况对成员及时进行调整。 (4)每年开展专题应急培训与演练,以提高应急队伍实战能力和应急处置水平。

继续教育课程作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技术方案

整理文本 单选题(共7题,每题5分) 2、根据本讲,突发事件的应对往往需要多部门的配合,通过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处置,这体现了突发事件的()。 正确答案:D、综合性和系统性 3、自然灾害的间接影响不包括()。 正确答案:C、建筑物倒塌、溺水等 5、下列不属于应急响应分级中的事件等级的是()。 正确答案:A、较小突发事件 6 "我国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应对优势不包括()。" 正确答案:D、资源优势 7、自然灾害卫生工作周期不包括()。 正确答案:C、事后评估 多选题(共6题,每题5分) 3、灾后卫生应急工作面临主要挑战有()。 正确答案:A、灾区通讯、交通中断 B信息不通 C医疗卫生需求不清 D灾区环境卫生条件差 5、自然灾害导致()从而引起传染病流行风险增加。 正确答案:A、”生态改变” B环境恶化 C医疗服务破坏 D生活形态改变 6根据本讲,自然灾害的特点是()。 正确答案:B、具有突发性、群体性 C易造成巨大损失 D难以避免,但可通过相关措施减轻E分布广泛且不均等 判断题(共7题,每题5分) 1、自然灾害在全球广泛分布,并且均匀分布。 正确答案:错误 4、应急计划与预案属于应急响应阶段。 正确答案:错误 6在本讲中,突发事件应对的关键环节的准备环节不包括科研。 正确答案:错误 7、洪涝、台风、海啸、甲型H7N9均属于自然灾害。 正确答案:错误 单选题(共7题,每题5分)

整理文本 3、下列()不是突发事件的应对原则。 正确答案:B、事后评估 2、"我国建立了各种各样的合作机制不包括()。" 正确答案:B、中非合作机制 多选题(共6题,每题5分) 1、我国传染病类突发应对机制包括()。 正确答案:D、指标监测 E事件监测 5、突发事件的应对重点包括()。 正确答案:B、报告规范 C报告时限、通报 D信息发布 E启动预案及应急响应分级 &根据本讲,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呈现()形势。 正确答案:A、近几年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总数呈波动下降趋势 B各类事件以一般事件为主,特大时间相对较少 C传染病事件为主,食物中毒和其他事件所占比例小,但病死率较高 E学校事件数和病例数所占比例较大 判断题(共7题,每题5分) 2、灾害衍生突发公共事件不是灾害卫生应对的重点。 正确答案:错误 3、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种类最多国家之一。 正确答案:正确

2021年医院流行性出血热宣传周活动总结

根据白卫发《关于开展全市流行性出血热防控工作督导检查(〔22〕87号)》的通知精神,我院主管领导高度重视,要求相关科室按照“XX流行性出血热防治工作考核标准”认真对照自查,强化医护人员对流行性出血热的防控意识。 4月21日下午,在XX医院六楼会议室由消化肝病科主任薛秋霞对相关科室的医护人员进行《流行性出血热》培训。为了增强培训效果,医教科将课件打印下发,并将流行性出血热课件及重点内容的考核试题上传至每个科室微信平台,以提高全院医护人员对流行性出血热的认知及警觉意识,达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症出血热(简称出血热),是由出血热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具有起病急、病情重、病程长、病死率高、流行范围广的特点。典型临床表现为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三类主要症状,全身酸痛乏力,伴头痛、眼眶痛、腰痛(“三痛”);面部、颈部、上胸部充血潮红(“三红”),呈酒醉貌;腋下和胸背部皮肤有出血点。潜伏期为5~46天,一般为12周。早期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易发生误诊造成严重后果。传播途径由带病毒的老鼠传染给人、寄生在老鼠身上或洞中的螨虫叮咬人及母婴垂直传播。 防控措施接种疫苗是最主要的预防措施;防鼠、灭鼠是防止感染该病的关键;剩饭菜必须加热或蒸煮后食用;搞好环境卫生。如有不明原因发热(39℃-4℃)、曾接触过老鼠、吃过被鼠咬伤的食物、被老鼠咬伤,破损皮肤接触过鼠污染的器物等,应及时到综合医院就诊,就地治疗,要避免误诊。 为了达到广泛宣传的目的,并将流行性出血热临床症状、传播途径及预防保健知识制作成易拉宝分别放在急诊、一楼门诊大厅、二楼电梯边。在门诊电子屏幕打上宣传口号预防流行性出血热的根本措施是灭鼠。在门诊大厅向患者发放预防流行性出血热知识传单,另外还利用下乡巡诊机会将流行性出血热防控知识传单下发到农民手中,目的就是让患者知晓流行性出血热的防控知识,做到见老鼠就消灭、勤洗手讲究卫生,有病及时就医的好习惯。 通过这次培训和宣传活动,普及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特点和鉴别诊断及防治措施等有关内容,达到了预期效果。

卫生应急演练活动方案-精品文案范文

卫生应急演练活动方案 卫生应急演练活动方案 为强化我市卫生应急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卫生应急水平和处置能力,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在全国卫生系统开展卫生应急大练兵活动的通知》和省卫生厅、市卫生局关于在卫生系统开展卫生应急大练兵活动的通知精神,经研究,决定在全市卫生系统开展卫生应急大练兵活动。 一、指导思想 二、目标任务 通过深入开展以“建设高素质卫生应急队伍,提高整体卫生应急能力”为主要内容的卫生应急大练兵活动,营造全市卫生系统卫生应急人员学知识、练本领、强技术、夯基础的浓厚氛围,增强全市卫生系统的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提升卫生应急人员的政治、业务、体能和心理素质,打造一个卫生应急管理精英团队、一群卫生应急专业技术骨干、一批高素质卫生应急处置队伍,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类突发事件,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安全。 三、活动范围与对象 全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内下列人员为大练兵活动的培训对象和 活动参与者:卫生应急管理干部;卫生应急专业队伍;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医疗救治人员;卫生监督人员。 四、组织机构 市卫生局成立市卫生系统卫生应急大练兵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市卫生局副局长钟璋花同志担任,局医政科、公卫科(应急办)、卫监科负责人,市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市妇保院、市精神病防治院负责卫生应急工作的分管领导为成员。 各医疗卫生单位也要成立相应机构,做到有专人负责活动的组织与具体实施工作,确保大练兵活动不流于形式。 五、活动内容 (一)理论知识及技能操作主要内容 1.卫生应急工作基本概念和“一案三制”建设的主要内容; 2.卫生应急相关法律法规及工作预案的基本内容;

其他感染性腹泻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房县其他感染性腹泻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感染性腹泻病(infectious diarrhea diseases)是一组多病原体、多因素引起的肠道传染病,长期危害着人类的健康。除了霍乱、伤寒和副伤寒、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之外,引起感染性腹泻的病原体还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真菌等。引起感染性腹泻的病毒主要包括轮状病毒、杯状病毒等,引起感染性腹泻的细菌包括空肠弯曲菌、副溶血性弧菌等,引起感染性腹泻的寄生虫包括隐孢子虫、蓝氏贾第鞭毛虫等。为了有效控制感染性腹泻的暴发流行,加强对感染性腹泻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特制定本方案。 1 疫情监测、报告和判定 1.1 疫情的监测 感染性腹泻疫情监测应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进行,主要依托医疗机构中设立的肠道门诊(腹泻病门诊)对就诊的腹泻病人进行监测。肠道门诊监测按照《湖北省肠道门诊工作规范》要求开展。 1.2 疫情的报告 发现感染性腹泻病病例,在24小时内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进行网络直报。发现感染性腹泻病暴发疫情后,及时上报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3 疫情的判定 1.3.1蓝色疫情:县(市、区)范围5天内发现20~49例病例,且地区分布较集中;或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社区、企业、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5天内发生感染性腹泻病例10~19例。 1.3.2黄色疫情:县(市、区)范围5天内发现50~299例病例,

且地区分布较集中;或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社区、企业、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5天内发生感染性腹泻病例20例以上。 1.3.3红色疫情:县(市、区)范围5天内发现300例以上病例,且地区分布较集中,出现多个暴发点,并有2代病例发生,疫情有进一步扩展趋势,在县辖区内造成流行。 2 疫情的应急响应 2.1 蓝色疫情的应急响应 乡(镇)卫生院参与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的处置。及时掌握疫情动态,确定疫情严重程度,提出控制措施建议,立即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必要时请求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技术支持。 2.2 黄色疫情的应急响应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参与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的处置。接到报告后在6小时内到达疫情现场,迅速准确地了解疫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传染源、发病情况,确定疫情的严重程度,分析疫情的发展趋势,提出应急技术措施建议,及时向市卫生局报告,同时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必要时请求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技术支持。 2.3 红色疫情的应急响应 立即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参与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的应急处置。在前期县级采取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疫情的发展趋势,提出应急技术措施建议,及时向省卫生厅报告,同时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必要时请求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技术支持。 3 现场控制技术措施

流行性出血热应急处理预案

流行性出血热应急处理预案 一、总则 (一)目的 流行性出血热(以下简称为出血热)是由病毒引起以几种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是我国传染病疫情报告中列为乙类传染病。根据主要传染源种类不同,本病分为野鼠型、家鼠型和实验动物型三种类别。典型病例有发烧、出血和肾脏损害。 近年的血清流行病学研究证明,黑线姬鼠和褐家鼠是流行性出血热的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它主要由于接触宿主动物及其排泄物经皮肤、消化道或呼吸道传播,也可能经螨媒传播,人群对本病普通易感。近年来家鼠型出血热常有暴发流行,为了控制和减少发病,应采取以灭鼠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措施,疫区灭鼠要在搞好卫生和防鼠的基础上,以药物毒杀为主,结合灭鼠进行灭螨,同时做好疫源地的消毒和个人防护等工作。 (二)工作原则 发生流行性出血热疫情时,由市政府成立指挥统一指挥,疫区县、区(乡)要成立现场指挥,负责疫区现场防治工作的实施。指挥部的组成包括:卫生、工商、交通、民航、铁路、医药、农牧、海关、驻、公安、财政、经贸、教育、宣传等各有关部门。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专业部门要组成流行病、检验、动物昆虫、消毒、后勤保障等人员的疫区处理组织,社会各部门各负其责,分工协作,保证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和实施。 (三)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2、全国《流行性出血热监测方案》;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流行性出血热诊断标准》(GB15981-1995)。 (四)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辖区范围内发生出血热时的应及处理和控制。 二、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任务 (一)组织决策机构:由市、县(区)两级政府成立指挥部,负责制定行动方案,指挥实施疫区的封锁隔离与解除,交通管制,物资的调配,督促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落实相关措施。 (二)指挥机构:卫生部门成立行动指挥中心,负责出热疫情的处理,各部门协调,指导各项防治措施实施情况。 (三)应急处理和救治队伍 卫生部门组成疫区处理应急小分队,负责发生出血热疫情应急处理。 三、疫情监测与报告 (一)报告 一旦疫情发生暴发时,以快速、简捷的网上直报方式报到当地疾控中心疫情监测科,同时电话逐级上报。 (二)监测 监测是卫生防病的耳目,应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抓好。但监测是手段,监测要为控制服务。监测包括:人间疫情监测、鼠间疫情监测(或称宿主动物和传染源)、疫区监测、病原类型监测、传播途径监测、易感人群免疫情况监测和预防(控制)效果监测等。疫区应开展人间疫情和鼠间疫情监测。详见出血热监测方案。

卫生应急工作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

X县卫生应急工作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提升我县卫生应急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推进卫生应急工作规范化建设,根据安徽省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安徽省卫生应急工作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皖卫应急…2017?51号)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实施原则 坚持依法依规,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建立完善卫生应急工作相关制度、标准、工作方案和操作流程等。 坚持科学有序,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着眼于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社会发展需要,逐步推进卫生应急有序发展。 坚持巩固提高,从实际出发,夯实工作基础,鼓励探索创新和先行先试,带动各地协同发展。 二、工作目标 通过规范化建设,力争到“十三五”末,我县卫生应急体制机制、能力建设、应急处置、运行保障等相关制度更加完备,基本实现卫生应急平时准备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制度化、程序化、标准化、信息化,逐步形成科学规范、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卫生应急体系,有效满足我县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工作需要。 “十三五”期间,我县卫生应急工作规范化建设,以推行卫生应急工作规范化建设目标管理和创建卫生应急工作

规范化建设县为抓手,从夯实组织管理基础、强化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增强预案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管理、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效能、推进紧急医学救援建设有序规范开展、加强队伍建设和物资技术储备、注重培训演练和公众宣传实效、提高突发事件总结评估科学性9个方面,加强卫生应急工作规范化建设,全面提高我县卫生应急工作水平。 三、主要内容 (一)夯实组织管理基础 健全组织管理机构。各单位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加强对卫生应急工作的领导,健全相应的领导和管理机构,配齐专(兼)职管理人员,并对不同层级、不同部门和单位、不同岗位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作出规定,形成权责清晰、运转高效的组织构架。县卫计委设立独立卫生应急办公室负责卫生应急管理和协调工作。县疾控中心应设立独立的卫生应急办公室(科)或指定相关部门(科)负责卫生应急管理和协调工作。医疗机构和院前急救机构应设置卫生应急办公室,或指派相关部门(科)承担卫生应急工作职责。 加强对卫生应急工作平时管理。各单位要定期组织研究,谋划制订本辖区卫生应急工作计划和中长期规划,研究提出优先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加强专业机构和队伍的建设管理,合理设定考核的量化目标和指标,建立奖惩和责任追究制,

流行性腮腺炎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流行性腮腺炎应急处置技术 方案 1概述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以腮腺肿大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也可侵犯睾丸、卵巢、中枢神经系统,发生严重并发症。并发症中较为多见的是睾丸炎,主要发生在青春后期的男性,50%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睾丸萎缩,但不育症罕见。流行性腮腺炎病毒主要以飞沫传播为主,人对流行性腮腺炎普遍易感.全年都有发病,以冬春季为高峰.患者多见于儿童,<1岁的婴儿可由母体获得被动抗体,发病极少。5~9岁发病最高。无论是显性感染还是隐性感染,均可获得持久性免疫力,再次呈显性感染者极少见。为有效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特制订本预案. 2疫情分级和响应 2.1 疫情分级 根据流行性腮腺炎流行严重程度及疫情变化情况,以发病范围、数量、病死率、是否发生暴发和流行为依据,分级实施临时紧急控制措施,以达到最有效的预防

控制效果. 2.1。1 蓝色疫情 市内出现1个及以上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点(暴发点指7天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 2.1。2 黄色疫情 市内3周内出现5个及以上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点,或3周内出现3个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点,或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7天内发生50例及以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 2.2疫情的应急响应 2.2.1 蓝色疫情的响应 (1)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启动应急技术方案,及时将疫情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2)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应急小分队24小时内赶赴现场核实诊断,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取各项业务控制措施. (3)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出应急接种方案报当地县级政府批准,并及时采取应急接种。 2.2.2 黄色疫情的响应 在蓝色疫情响应基础上,开展以下工作:

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规划方案

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规划方案

成都市金牛区”十二五” 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规划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关于切实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金牛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在我区”十一五”期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防治体系建设取得初步成效、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制定<金牛区”十二五”卫生应急体系建设规划( ~ )>。 一、指导思想、建设原则和建设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全局,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工作原则,按照突出重点、着眼长远、注重实效、服务社会的总体要求,立足区情,实事求是,完善机制,依靠科技,提高素质,全面提升卫生应急处理能力,保障我区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

社会稳定,为推进城乡统筹和”五区金牛”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二)建设原则 1、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切实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保障公众健康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坚持预防和应急相结合,常态和非常态相结合,做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 2、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我区结合实际制定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规划,根据现实需要和实际能力确定建设项目,坚持综合规划和专项规划相结合,分级分步组织实施。 3、整合资源、合理布局。充分利用现有卫生应急资源,挖掘潜力,提高效率,实现队伍、信息、装备、物资等方面的有机整合,提高整体卫生应急反应能力。重点加强卫生应急体系薄弱环节建设,优先解决制约卫生应急响应时效的突出问题,提高第一时间快速响应的能力。 4、先进适用、标准规范。采用国内外成熟的监测、预测、预警和应急处理技术,兼顾先进性和适用性,确保卫生应急体系的高效、可靠运行。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标准化体系,实现应急体系建设与运行的规范化。 5、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引入市场机制,调动各方面参与应急体系建设的积极性。把政府管理与社会参与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卫生应急管理工作的社会化程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