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二甲医院评审涉及制度的条款[1]

二甲医院评审涉及制度的条款[1]

二甲医院评审涉及制度的条款[1]
二甲医院评审涉及制度的条款[1]

制度汇编

1、 1.2.1.1 有保障基本医疗服务的相关制度与规范。

2、 1.2.2.1 有保证所有住院医师接受规范化培训的制度。

3、 1.3.2.1 有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4、 1.3.2.1 有对特定传染病的特定人群实行医疗救助的相关制度和保障措施。

5、 1.3.4.1 有向卫生行政部门报送的数据与其他信息的制度与流程

6、 1.4.2.1 有信息报告和发布相关制度。

7、 1.4.2.1 有新闻发言人制度,根据法律法规和有关部门授权履行信息发布。

8、 1.4.5.1 有应急物资和设备的管理制度、审批程序。

9、 1.5.1 承担政府分配的培养基层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人才的指令性任务,制定相关的制度、培训方案,

10、 1.5.3.1 有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组织,管理制度

11、 1.5.4.1 有制度支持鼓励医务人员参与,根据本区域常见病、多发病开展的相关调查研究。

12、 1.6.2.1 医院有相关的工作制度与程序予以保障(建立与完善卫生院、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

13、 1.6.2.1 有以本医院为中心,与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分工协作的分级医疗、双向转诊工作制度与程序。

14、 2.1.2.1 有预约诊疗工作制度和规范流程。

15、 2.1.2.1 检验科、CT室、核磁室、动态心电等预约检查可分时间段预约,要有工作制度并实施考核。

16、 2.2.1.1 有门诊管理制度并落实。

17、 2.2.1.1 有急危重症患者优先处置的相关制度与程序

18、 2.2.4.1 根据门诊就诊患者流量调配医疗资源的机制。重点是人力资源应急调配的制度与程序。

19、 2.3.2.1 .有首诊负责制度,医务人员能熟知并执行。

20、 2.3.3.1 有急诊检诊、分诊制度并落实。

21、 2.3.3.2 有急诊留观患者的管理制度与流程。

22、 2.3.3.2 对急诊留观时间超过24、48、72小时的患者,有分级查房与管理制度与程序。

23、 2.3.4.1 医院对需要紧急抢救的急危重症患者,可实行先抢救后付费的制度与程序,并在评审申请前一年已执行。

24、 2.3.4.3 医院有急诊抢救和会诊的相关制度,有明确的会诊时限规定。

25、 2.3.5.2 有急诊医护人员技能培训与考核,技能评价与再培训相关制度

26、 2.3.6.1 有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相关技术规范、操作规程,保证急诊医疗服务质量。

27、 2.4.1.1 执行留观、入院、出院、转科、转院制度,并有相应的服务流程。

28、 2.4.1.1 有科室没有空床或医疗设施有限时的处理制度与流程。

29、 2.4.1.1 有对员工进行服务流程(留观、入院、出院、转科、转院)培训的相关制度并执行,当服务流程变更时对相关人员进行再培训。

30、 2.4.2.1 有为急诊患者提供合理、便捷的入院制度与流程。制度与流程规定危重患者应先行抢救。制度与流程规定危重患者及时办理入院手续。

31、 2.4.3.1 在职能部门组织下,医院应建立与实施双向转诊制度与流程。

32、 2.4.4.1 加强转诊、转科患者的交接,有病情和病历等资料交接制度并落实,保障诊疗的连续性。

33、 2.4.5.1 有出院患者健康教育相关制度并落实。

34、 2.4.5.1 有出院患者随访、预约管理相关制度并落实。

35、 2.5.1.1 有基本医疗保障管理相关制度和相应保障措施。

36、 2.6.1.1 有保障患者合法权益的相关制度并得到落实。

37、 2.6.3.1 有开展实验性临床医疗管理的相关制度。

38、 2.6.4.1 有保护患者隐私权的相关制度和具体措施。

39、 2.6.4.1 有尊重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的相关制度和具体措施。

40、 2.7.1.1 设立院领导接待室并执行院长接待入日制度、意见箱、投诉电话等。

41、 2.7.1.1 有投诉管理相关制度及明确的处理流程。

42、 2.7.1.2 有医疗纠纷范围界定、处理制度与操作流程,

43、 2.7.1.2 建立发言人制度。

44、 3.1.1.1 对门诊就诊和住院患者的身份标识有制度规定,且在全院范围内统一实施。

45、 3.1.2.1 查对制度。有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采集供临床检验及病理标本、发放特殊饮食、诊疗活动及操作前患者身份确认的制度、方法和核对程序。

46、 3.1.2.1 有规章制度和或程序规范各科室在任何环境和任何地点下都必须持续地履行查对制度,识别“患者身份”。

47、 3.1.3.1 患者转科交接时执行身份识别制度和流程,尤其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新生儿室之间的转接。

48、 3.1.3.1 对重点患者,如产妇、新生儿、手术、ICU、急诊、无名、儿童、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镇静期间患者的身份识别和交接流程有明确的制度规定。

49、 3.1.3.1 有规章制度和或程序规范各科室在任何环境和任何地点都必须持续地履行“患者转接时的身份识别与交接登记制度”。

50、 3.1.4.1 对需使用“腕带”作为识别身份标识的患者和科室有明确制度规定。

51、 3.2.1.1 有开具医嘱相关制度与规范。

52、 3.2.2.1 有只有在紧急抢救情况下方可使用口头医嘱的相关制度与流程。

53、 3.2.2.1 有规章制度和或程序规范各科室在任何环境和任何地点都必须持续地履行“只有在紧急抢救情况下方可使用口头临时医嘱的相关制度与流程”。

54、 3.2.3.1 有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包括重要的检查(验)结果等报告的范围。

55、 3.3.1.1 有手术患者术前准备的相关管理制度。

56、 3.3.2.1 有手术部位识别标示相关制度与流程。对标记方法、标记颜色、标记实施者及患者参与有统一明确的规定。

57、 3.3.3.1 有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与流程。

58、 3.3.3.1 制定规章制度和工作步骤来统一程序,支持在手术室之外的内科和牙科等部门的操作,确保正确部位,正确操作和正确病人。

59、 3.4.1.1 有手部卫生管理相关制度和实施规范。

60、 3.5.1.1 严格执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性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及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等特殊药品的使用管理制度和程序。

61、 3.5.1.1 有制度规定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性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及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等特殊药品的存放区域、识别标志和贮存方法的相关规定。

62、 3.5.2.1 有药师审核处方或用药医嘱相关制度。

63、 3.5.2.1 建立药品安全性监测制度,发现严重、群发不良事件应及时报告并记录。

64、 3.6.1.1 有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制度与工作流程。

65、 3.6.2 建立“危急值”评价制度。

66、 3.7.1.1 有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相关制度,并体现多部门协作。

67、 3.7.2.1 有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报告相关制度、处置预案与工作流程。

68、 3.8.1.1 有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工作流程。

69、 3.9.1.1 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报告制度与流程,多种途经便于医务人员报告。

70、 3.9.2.1 建立有医务人员主动报告的激励机制。对不良事件呈报实行非惩罚制度。

71、 4.1.1.1 院领导分工负责督、监管导各职能部门、医护技各科室实施医院《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的目标与要求,并能从制度与程序提供必要的保障,有改进的意见。

72、 4.1.1.2 有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并落实。

73、 4.2.1.1 有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及相配套制度、考核标准、考核办法、质量指标。

74、 4.2.2.1 根据法律法规、规章规范以及相关标准,结合本院实际,制定完善的覆盖医疗全过程的质量管理规章制度。

75、 4.2.2.1 有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规章制度,并有明确的核心制度。

76、 4.2.2.2 有医院及科室的培训,医务人员掌握并遵循本岗位相关制度。院科两级对制度的执行情况有督导检查与整改措施。

77、 4.2.3.1 有各专业、各岗位“三基”培训及考核制度。

78、 4.2.4.1 针对主要医疗风险制定相应的制度、流程、预案或规范,严格落实,防范不良事件的发生。

79、 4.2.4.1 建立不以处罚为原则的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的制度和工作流程。(详见 3.9.2.1 标准条款要求)

80、 4.2.4.1 有将凤险管理与质量管理有机整合的工作制度与程序。

81、 4.2.4.3 有针对医疗风险防范的工作制度、流程、规范、预案等进行培训的计划并实施。

82、 4.3.1.1 有禁用未经批准或已经废止和淘汰的技术制度与程序。

83、 4.3.2.1 有医疗技术管理制度。

84、 4.3.3.2 有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管理制度,包括立项、论证、审批等管理程序。

85、 4.3.4.1 有临床科研项目中使用医疗技术的相关管理制度与审批程序。

86、 4.3.5.1 有实施手术、麻醉、介入、腔镜诊疗等有创技术操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实行授权的管理制度与审批程序。

87、 4.3.5.2 有授权管理的档案资料可证实,每二年一次的能力与质量安全再评价、再授权的工作制度已经得到履行。

88、 4.4.1.1 按照卫生部《外科10个病种县医院版临床路径》要求,有临床路径实施的相关制度与程序明示。

89、 4.4.2.1 有对入径患者履行知情同意的相关制度与程序。

90、 4.4.4 建立临床路径统计工作制度,定期对进入临床路径患者进行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药品费用、出院30 天内再住院率、非预期再手术率、并发症与合并症、死亡率等质量与安全指标进行统计分析。

91、 4.4.6 制定相关的制度与程序保障卫生部文件规定上报的单病种质量指标信息,做到正确、可靠、及时。

92、 4.5.1.1 有对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操作规范与程序,至少包括:患者病情评估的重点范围、评估人及资质、评估标准与内容、时限要求、记录文件格式等。

93、 4.5.2.3 有规范使用与管理抗菌药物的相关制度。

94、 4.5.2.3 落实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制度,改进抗菌药物使用。

95、 4.5.4.1 有院内会诊管理相关制度与流程,包括:会诊医师资质与责任、会诊时限、

会诊记录书写要求,并落实。

96、 4.5.4.1 有医师外出会诊管理的制度与流程。

97、 4.5.5.1 有对出院指导与随访工作管理相关制度和要求。

98、 4.5.7.3 有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

99、 4.5.8.1 执行卫生部“市、县级医院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指南(试行)”,(肺癌、肝癌、宫颈癌、乳癌、食管癌、结直肠癌、胃癌、胰腺癌)有配套执行制度与流程。

100、 4.5.9.1 住院医师遵循规章制度,执行膳食医嘱。

101、 4.6.1 实行手术医师资格准入制度和手术分级授权管理制度,有定期手术医师资格和能力评价与再授权的机制。

102、 4.6.1.1 医院有手术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与程序。

103、 4.6.1.2 医院有手术医师能力评价与再授权的制度与程序,并落实。

104、 4.6.2.1 有患者病情评估制度,在术前完成病史、体格检查、影像与实验室资料等综合评估。

105、 4.6.2.1 有术前讨论制度,根据手术分级和患者病情,确定参加讨论人员及内容。

106、 4.6.3.1 有落实患者知情同意管理的相关制度与程序。

107、 4.6.4.1 有重大手术(包括急诊情况下)报告审批管理的制度与流程。

108、 4.6.4.2 有急诊手术管理的相关制度与流程。

109、 4.6.5.1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相关制度、规范。

110、 4.6.6.2 对手术后(肿瘤)标本的病理学检查有明确的规定与流程。手术室有具体措施保障规定与程序的执行。相关人员知晓上述制度及流程。

111、 4.6.7.1 有术后患者管理相关制度与流程。

112、 4.6.8 科主任、护士长与具备资质的人员组成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有适用质量与安全管理核心制度、岗位职责、操作规范与质量安全指标,加强围手术期管理,保障患者安全,建立“非计划再次手术”与“手术并发症”监测、原因分析、反馈、改进、控制体系。

113、 4.6.8.3 有“非计划再次手术”相关管理制度与流程。

114、 4.7.1.1 有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相关制度与程序。

115、 4.7.1.2 有定期对麻醉医师执业能力评价与再授权的制度,并落实。

116、 4.7.1.2 每二年一次的能力与质量安全再评价、再授权的工作制度与程序。

117、 4.7.2.1 有患者麻醉前病情评估制度,内容包括:(1)明确患者麻醉前病情评估的重点范围。(2)手术风险评估。(3)术前麻醉准备。(4)对临床诊断、拟施行的手术、麻醉方式与麻醉的风险、利弊进行综合评估。

118、 4.7.2.1 有术前讨论制度,对高风险择期手术、新开展手术或麻醉方法,进行麻醉前讨论。

119、 4.7.3.1 有麻醉前由麻醉医师向患者、近亲属或授权委托人进行知情同意的相关制度。

120、 4.7.7.1 有手术中用血的相关制度与流程,手术用血有严格的指征。

121、 4.7.8.1 术后随访制度。

122、 4.7.8.1 麻醉不良事件无责上报制度。

123、 4.7.8.1 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

124、 4.7.8.1 麻醉药品管理制度。

125、 4.8.2.1 有重症医学科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相关技术规范、操作规程。

126、 4.8.3.1 .有医护人员资格、技术能力准入及授权管理的相关制度与程序。

127、 4.8.3.2 有落实实施重症患者分级查房与多科联合查房制度的措施。

128、 4.8.4.1 有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留臵导尿管相关性感染等相关制度及措施。129、 4.8.5.2 落实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无责上报的制度。

130、 4.9.1.1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完善感染管理相关的制度、流程、岗位职责、诊疗规范等。

131、 4.9.1.1 传染病防治与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管理人员和感染性疾病科人员知晓并遵守相关制度,履行岗位职责。

132、 4.9.2.1 有完善的感染性疾病科各项规章制度与流程、岗位职责,并执行。

133、 4.9.2.2 有感染性疾病科或传染病分诊点工作人员岗前培训计划,培训内容至少包括:有关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工作制度。

134、 4.9.3.2 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要求制定医院医疗废物(包括污水处理)管理制度与处理规范。135、 4.9.4.1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的制度与流程。136、 4.9.4.1 有传染病疫情报告、登记、核对以及奖惩等相关制度并组织培训,相关人员知晓有关规定。137、 4.9.4.1 落实传染病报告责任奖惩制度。

138、 4.10.2.1 有中医科的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及体现中医特色的诊疗规范,并落实。

139、 4.10.2.2 有中医与西医临床科室的会诊、转诊相关制度,并落实。

140、 4.10.2.2 有体现中医特色的分级查房制度。

141、 4.10.3.1 有中药质量管理的相关制度,对采购、验收、贮存、调剂、煎煮等环节实行质量控制。142、 4.10.3.1 落实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

143、 4.10.4.1 有中医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方案与评价考核制度。

144、 4.11.2.3 有康复患者及家属满意度评价的制度与流程,并组织实施。

145、 4.11.4.2 有加强住院患者医疗安全管理的制度和措施。

146、 4.14.1.1 按照《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的要求,设立药事与药物治疗管理组织,职责明确,有相应工作制度,日常工作由药剂科门负责。

147、 4.14.2.1 有药品遴选制度,遵循“一品两规”要求,制定本医院“药品处方集”和“基本用药供应目录”。

148、 4.14.2.1 有药品采购供应管理制度与流程,有固定的供药渠道,由药剂科门统一采购供应。149、 4.14.2.1 定期检查总结药品采购供应制度的执行情况,每年至少两次,无违规采购。

150、 4.14.2.2 有药品质量管理相关制度和药品质量报告途径与流程。

151、 4.14.2.2 有药品验收相关制度与程序,保证每个环节药品的质量。

152、 4.14.2.2 有制度保证药品质量监控人员工作的独立性。

153、 4.14.2.3 有药品贮存相关制度,定期对库存药品进行养护和质量检查。

154、 4.14.2.3 有药品效期管理相关制度与处理流程。效期药品先进先用、近期先用,对过期、不适用药品及时妥善处理,有控制措施和记录。

155、 4.14.2.4 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等“特殊管理药品”按照法律法规、规章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

156、 4.14.2.4 有“麻、精”药品实行三级管理和“五专”管理的制度与程序。

157、 4.14.2.4 有“麻、精”药品实行批号管理的制度与程序,开具的药品可溯源到患者。

158、 4.14.2.4 各相关科室有相应的“特殊管理药品”管理制度,并严格实行。

159、 4.14.2.5 有存放于急诊科、病房(区)急救室(车)、手术室及各诊疗科室的急救等备用药品管理和使用的制度与领用、补充流程。

160、 4.14.2.6 按《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和《处方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药品调剂制度和操作规程。

161、 4.14.2.7 有保证制剂质量的设施、设备和管理制度,按规定配备药学专业技术人员

162、 4.14.2.7 有制剂质量改进措施和召回制度,有原始记录。

163、 4.14.2.8 根据临床需要开展的肠外营养液和危害药物等静脉用药在病房(区)分散调配的应参照《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和《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操作规程》进行改善,有管理制度、有措施。164、 4.14.2.9 有药品召回管理制度与处置流程。

165、 4.14.2.9 有根据假、劣药品和调剂错误的原因分析,及时修订相关制度,加强环节管理,保障用药安全。

166、 4.14.3.1 有按《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的要求制定医院处方点评制度,组织健全,责任明确,有处方点评实施细则和执行记录。

167、 4.14.3.2 有药师按照《处方管理办法》对处方进行适宜性审核和调配发药,并根据具体情况对患者进行用药交代的制度与程序。

168、 4.14.3.6 发药差错登记、报告的制度与程序,并执行。

169、 4.14.3.6 .有差错分析制度和改进措施。定期进行差错防范培训。

170、 4.14.5.1 建立、健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制度和监督管理机制。

171、 4.14.5.3 有措施保证分级管理制度的落实。

172、 4.14.5.4 有制度与程序严格控制抗菌药物购用品种、品规数量。

173、 4.14.5.7 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制度与程序。

174、 4.14.5.7 药师抗菌药物调剂资格管理制度与程序。

175、 4.14.6.1 有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报告管理的制度与程序。

176、 4.14.7.1 有根据《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至少配设1 名临床专职药师,有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

177、 4.15.2.1 有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严格规定各个场所、各工作流程及不同工作性质人员的安全准则。

178、 4.15.2.1 开展安全制度与流程管理培训,相关人员知晓本岗位的履职要求。

179、 4.15.2.4 建立易燃、易爆物品的储存使用制度。

180、 4.15.2.9 建立化学危险品的管理制度。

181、 4.15.4 检验报告及时、准确、规范,严格审核制度。

182、 4.15.4.2 严格执行检验报告双签字制度(急诊除外)。

183、 4.15.4.2 制定复检制度并保留相关的复检记录。

184、 4.15.4.4 检验报告单格式规范、统一,有书写制度。

185、 4.15.4.5 建立检验与临床的科间协调会议制度,每年1~2次,共同改进检验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186、 4.15.5.1 有试剂与校准品管理的相关制度。

187、 4.15.5.1 有试剂及校准品使用登记制度。

188、 4.16.1.2 病理科/室布局合理,符合生物安全的要求,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划分明确,有缓冲区,有严格的消毒及核查制度。

189、 4.16.2.2 有完善的医师专业水平定期考核制度。

190、 4.16.3.1 有对工作中产生的废弃有害液体统一回收的制度与程序,确保用专用仪器回收处理或具有资质的机构回收处理,严禁随意倾倒入下水道。

191、 4.16.4.1 有规范病理诊断的相关制度与流程。

192、 4.16.4.1 有上级医师会诊制度,并有相应记录。

193、 4.16.4.1 有科内疑难病例会诊制度,并有相应的记录和签字。

194、 4.16.4.3 有病理诊断报告补充、更改或迟发的管理制度与程序:(1)病理报告发出后,如发现非原则性的问题,可以补充报告的形式进行修改。(2)病理报告发出后,如发现原则性的问题则需做出更改并立即通知临床医生。(3)每一份补充或更改的病理报告均遵循了病理报告补充或更改的制度与审核批准流程,并需在病理档案中有完整记录。(4)由于某些原因(包括深切片、补取材检测、特殊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脱钙、疑难病例会诊或传染性标本延长固定时间等)延迟取材、制片,或是进行其他相关技术检测。

195、 4.16.4 及时提供规范的病理诊断报告,有严格审核制度。

196、 4.16.4.4 对细胞学筛查与细胞学诊断有相关的制度与流程:(1)核对申请单与涂片是否相符。(2)细胞病理诊断报告在 2 个工作日内发出,疑难病例和特殊病例除外。(3)细胞学筛查工作由具有资质的筛查人员进行,由病理医师复审签字发出。(4)细胞病理学诊断报告的签发必须由具有资质的病理医师完成。197、 4.16.4.4 有完整资料证实上述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198、 4.16.4.5 有院际或远程病理切片会诊的相关制度与流程,相关人员均知晓。

199、 4.16.5.1 有病理医师与临床医师随时沟通的相关制度与流程,并落实。

200、 4.16.6.1 有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的规章制度、岗位职责、病理技术规范、病理诊断规范和操作常规等质量管理文件。

201、 4.16.6.1 有医疗废物、危险化学品和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202、 4.16.6.1 有新增病理诊断技术应用的审批与管理制度。

203、 4.16.6.1 有开展质量与安全管理培训教育的相关制度与程序。

204、 4.16.6.1 相关人员知晓本岗位相关制度与流程。

205、 4.16.6.3 标本和申请单的核对人、标本的标记、标本传送人和病理科标本接收人应有登记和相关人员的签字。有标本和申请单交接等相关制度。

206、 4.16.6.3 原则上不接收口头申请的标本,特殊情况下,可先按流程接收和处理标本,需在限定的时间内(如24小时)补充书面病理申请单,否则不应出具书面病理报告。

207、 4.16.6.4 有病理医师承担标本的检查和取材的相关制度与流程。

208、 4.16.6.6 有制度保证术中快速病理(含快速石蜡)诊断的规范、准确。(可选)

209、 4.16.6.8 有制度保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操作的规范和准确。

210、 4.16.6.9 病理实验室应有仪器、试剂的质控管理制度和完善的记录。

211、 4.17.2.1 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范。

212、 4.17.2.1 根据国家相关要求和工作需要,及时对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技术操作规范进行完善和修订。

213、 4.17.3.1 影像科室有诊断报告书写规范、审核制度与流程。

214、 4.17.3.2 有重点病例随访与反馈相关制度。

215、 4.17.4.1 有放射安全管理相关制度与落实措施。

216、 4.17.4.1 有医学影像设备、场所定期检测制度与落实措施。

217、 4.17.4 有医学影像设备定期检测制度、环境保护、受检者防护及工作人员职业健康防护等相关制度,遵照实施并记录。

218、 4.18.1.1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和《临床输血

技术规范》等有关法律和规范,制定相关管理制度,设输血科或血库。

219、 4.18.1.1 有组织全院性输血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制度的培训记录。

220、 4.18.1.2 有临床输血相关具体制度与规范:(1)有输血不良反应处理规范。(2)有应急用血预案。(3)有用血申请流程,用血流程和输血管理流程。(4)有采集血标本的流程。

221、 4.18.1.2 输血科和各临床科室(如各手术科室、急诊科等主要用血部门)按照制度和流程要求,共同落实输血管理相关制度。

222、 4.18.4.1 有用血申报登记、血液入出库管理、血液核对、血液贮存及相容性检测的制度,服务项目经卫生行政部门核准。

223、 4.18.4.2 有输血前的检验和核对制度,实施记录及时、规范,且保存。

224、 4.18.4.2 输血前,两名医护人员再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各项内容,执行双人、双核对、签字制度。

225、 4.18.5.1 有血液贮存质量监测规范与信息反馈的制度。

226、 4.18.5.1 有血液出入库的核对领发的登记制度,工作记录等资料保存完整(电子文档有安全备份)227、 4.18.5.3 医院有输血前和输血期间的血液管理制度。

228、 4.18.5.4 有报废血液处理的制度与流程,并记录。

229、 4.18.5.4 开展输血感染疾病的登记、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制度和执行记录。

230、 4.18.5.4 有输血感染疾病登记、报告等相关制度,登记记录规范、完整。

231、 4.18.5.4 当引起或可能已经引起输血传播性疾病时,要有通知血站并随访的制度与流程。还应说明是如何通知和随访输入了可能有传染性疾病血液的受血者。

232、 4.18.5.5 科室能按照制度和流程要求检查落实情况,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改。有职能部门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与教育后考核的记录。

233、 4.18.6.1 有输血相容性检测的管理制度与程序。

234、 4.18.6.1 有相容性检测实验质量管理制度与程序。

235、 4.19.1.1 有上述组织(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的工作制度与职责。

236、 4.19.1.1 有对院科两级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工作及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对感染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对存在问题有反馈及改进措施。

237、 4.19.1.2 有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不断修订和完善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制度。

238、 4.19.1.2 医院感染管理相关人员熟知相关制度、工作流程及所管辖部门院感特点。

239、 4.19.1.2 全体员工熟知本部门、岗位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及要求,并执行。

240、 4.19.1.2 职能部门有计划和相关制度对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进行指导,保障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落实。

241、 4.19.3.2 有对下呼吸道、手术部位、导尿管相关尿路、血管导管相关血流、皮肤软组织等主要部位感染的预防控制的相关制度与措施,并落实。

242、 4.19.5.1 针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诊断、监测、预防和控制等各个环节,结合实际工作,制订并落实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防控措施。

243、 4.19.5.1 有对多重耐药菌控制落实的有效措施,包括手卫生措施、隔离措施、无菌操作、保洁与环境消毒的制度等。

244、 4.19.5.2 有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微生物实验室(检验部门)、药剂科门、临床科室对多种耐药菌管理定期联席会制度,有牵头部门,分工明确,职责清楚。

245、 4.19.5.3 对临床医务人员和微生物实验室或检验部门的人员进行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

措施的培训制度、培训计划及落实措施。

246、 4.19.6.1 有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组织与制度。

247、 4.19.6.1 有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及具体措施。

248、 4.19.7.1 有全院和重点部门的消毒与隔离工作制度。

249、 4.19.7.1 有保障重点部门落实消毒与隔离制度(如重症医学科、新生儿病房、产房、手术室、导管室、内镜室、感染性疾病科、口腔科、消毒供应中心等)落实措施,并执行。

250、 4.20.1.4 制订腹膜透析试点工作相关管理制度,完善工作机制。

251、 4.20.1.4 有相关医疗规章制度、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可明示。

252、 4.20.1.4 有腹膜透析的质量控制制度、程序、指标。

253、 4.20.2.1 有质量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按照《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开展血液透析质量及相关工作,建立合理、规范的血液透析治疗流程。

254、 4.20.2.2 有血液透析患者接诊、登记相关制度,实施患者实名制管理。

256、 4.20.2.3 有设备的操作规范与设备维护制度。

257、 4.20.3.1 有医院感染管理的相关制度。

258、 4.20.3.1 有传染病患者隔离制度与具体措施。

259、 4.20.3.1 建立医院感染控制监测制度,收集感染控制指标,开展环境卫生学监测和感染病例监测。260、 4.20.3.2 有接诊制度,对所有初次透析的患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梅毒、艾滋病病毒感染的相关检查,每半年复查1次。

261、 4.20.4.3 有提取使用(各种透析器材)流程与登记制度。

262、 4.20.5.1 有透析液和透析用水质量监测制度与执行的流程。

263、 4.20.6.1 对透析器复用有明确的管理制度和流程。

264、 4.20.7.1 有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相关文件(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相关技术规范、操作规程)。265、 4.23.1.2 有病案工作制度和人员岗位职责。

266、 4.23.3.1 有防止丢失、损毁、篡改、非法借阅使用的相关制度。

267、 4.23.5.3 有制度和程序保障“住院病历首页”各项信息填写、录入正确、可靠。

268、 4.23.6.1 有病案服务管理制度,有明确的服务规范与程序。

269、 5.1.2.2 按照《护士条例》的规定,制定相关制度,实施护理管理工作。

270、 5.1.4.2 对护理核心制度(分级护理、查对、交接班、安全输血等制度)和岗位职责有培训、考核。271、 5.1.4.2 护理单元对护理常规、操作规程、护理核心制度落实情况有自查、分析、反馈及整改。272、 5.1.4.5 有护理管理制度培训计划并落实。

273、 5.2.1.3 有聘用护士资质、岗位技术能力及要求、薪酬的相关制度规定和具体执行方案,并有执行记录。(重点是“合同制”管理的护士)

274、 5.2.1.4 有保障护士实行同工同酬,并享有相同的福利待遇和社会保险(医疗、养老、失业保险)的制度。

275、 5.2.1.5 有护士相应岗位职业防护制度及医疗保健服务的相关规定。

276、 5.2.3.1 护士专业技术职称聘任符合医院聘任制度规定。

277、 5.2.5.1 有护士在职培训与考评制度。

278、 5.3.1.1 依据《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制定符合医院实际的分级护理制度。

279、 5.3.2.1 依据《护士条例》、《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版)》等

文件要求,制定相关制度及实施方案。

280、 5.3.2.1 护理部应根据已制定的相关制度及实施方案,定期对各科室开展检查落实措施到位情况,有记录。

281、 5.3.3.1 有推进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保障制度和措施及考评激励机制。

282、 5.3.5.2 有危重患者风险评估、安全护理制度和措施。

283、 5.3.5.2 有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常规、评估制度与处置流程。

284、 5.3.5.2 执行围手术期护理常规、评估制度与处置流程,有记录。

285、 5.3.7.1 有医嘱核对与处理制度、流程,有落实“安全目标”的措施。

286、 5.3.7.1 有查对制度并提供符合相关操作规范的护理服务,有记录。

287、 5.3.7.1 有观察、了解和处置患者用药与治疗反应的制度与流程。

288、 5.3.8.1 在输血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准确无误。

289、 5.3.8.1 有输血反应处理预案、报告、处理制度与流程。

290、 5.3.8.1 有临床输血过程的质量管理监控及效果评价的制度与流程。

291、 5.3.9.1 有保障常用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使用的制度与流程。

292、 5.3.9.1 护士知晓使用制度与操作规程的主要内容。

293、 5.3.9.1 护士按照使用制度与操作规程熟练使用输液泵、注射泵、监护仪、除颤仪、心电图机、吸引器等常用仪器和抢救设备。

294、 5.3.1.3.1 有定期护理查房、病例讨论制度。

295、 5.3.13.1 有对疑难护理问题进行护理会诊的工作制度。

296、 5.4.2.1 有护士主动(免责、非惩罚性)报告安全(不良)事件制度,激励机制。

297、 5.4.3.1 护理部应用年度不良事件案例成因分析报告的结果,修订护理工作制度或完善工作流程,并落实培训。

298、 5.4.6.1 有重点环节(包括患者用药、输血、治疗、标本采集、围术期管理、安全管理)应急管理制度。

299、 5.5.1.2 有手术室管理制度、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和操作常规。

300、 5.5.1.2 相关护士知晓手术室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

301、 5.5.1.3 有手术患者交接制度并执行。

302、 5.5.1.3 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有医生、麻醉师、护士对手术患者、部位、术式和用物等相关信息核查制度及相关落实情况记录。

303、 5.5.1.3 有手术中安全用药制度和麻醉及精神药品、高危药品等特殊药品管理制度,有实施记录。304、 5.5.1.3 有手术患者标本管理制度,规范标本的保存、登记、送检等流程,有实施记录。

305、 5.5.1.3 有手术物品清点制度,有实施记录。

306、 5.5.1.3 有保证医护相互监督的相关制度落实的措施。

307、 5.5.1.4 有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管理制度及质量控制标准,并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及监督,有记录。

308、 5.5.1.4 有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和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309、 5.5.1.4 有医务人员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制度及必要防护用品。

310、 5.5.2.1 上述感染控制制度与措施有监管,记录存在问题与缺陷。

311、 5.5.2.3 科室有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及应急预案。

312、 5.5.2.3 有与临床科室联系的相关制度。

313、 5.5.2.4 有清洗、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有监测记录。

314、 5.5.2.5 建立工作人员的在职继续教育制度,根据专业进展,开展培训,更新知识。

315、 5.5.3.1 新生儿病室有工作制度,岗位职责,护理常规及专业技术规范。

316、 5.5.3.1 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和护理常规及时修订。

317、 5.5.3.3 有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有培训。

318、 5.5.3.4 有新生儿暖箱、奶瓶、奶嘴清洁消毒规范。有传染病患者消毒隔离制度。

319、 6.1.2.1 有医疗技术准入及监督管理的相关制度。

320、 6.1.5.1 制定完整的医院管理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诊疗规范。

321、 6.1.5.1 各部门和全体员工熟悉本部门、本岗位相关的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履职要求。知晓率80%以上。

322、 6.2.2.2 有全院性工作制度和流程,各部门职能划分明确。

323、 6.2.2.2 有各部门工作制度和流程。

324、 6.2.3.1 部门内或部门间建立恰当的信息传达和沟通协调机制。建立多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并有记录。

325、 6.2.4.1 院长对近二年卫生行政部门新发布规章与医院现行制度不一致有修改。

326、 6.2.4.1 医院所制定的各类制度均符合现行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327、 6.4.1.1 有人事管理制度与程序,并能够根据有关部门要求及时更新。

328、 6.4.1.1 人事制度完整健全,通过多种渠道公布,方便职工查询。

329、 6.4.1.1 建立健全全员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

330、 6.4.2.1 有高危操作项目(含手术与介入等)授权制度与程序。

331、 6.4.2.2 有对直接从事临床诊疗工作的国内、外来访者的资质管理制度,并与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卫生行政部门现行规定相符。

332、 6.4.2.2 医院有制度与程序规定,应对国内、外来访者直接从事临床诊疗工作所发生的医疗不良事件的处理与后果承担责任。

333、 6.4.3.1 有新员工岗前培训制度。

334、 6.4.3.1 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轮岗、转岗的上岗前培训制度。

335、 6.4.3.2 有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制度、规范及实施记录。

336、 6.4.3.3 实施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制度。

337、 6.4.5.1 有职业安全监测制度。

338、 6.5.1.3 多部门共同参与制定保障医院信息系统建设、管理和信息资源共享的相关制度。

339、 6.5.1.3 .医院相关规章制度与信息化工作要求相适应。

340、 6.5.1.3 根据医院管理需要和信息化建设发展要求及时修订相应的规章制度。

341、 6.5.4.1 实施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有落实的具体措施。

342、 6.5.4.2 有信息系统变更、发布、配置管理制度及相关记录。

343、 6.5.4.2 有信息值班、交接班制度,有完整的日常运维记录和值班记录,及时处置安全隐患。

345、 6.5.4.2 有完善的监控制度与监控记录,及时处理预警事件,定期进行信息系统运行维护评价和改进方案,并组织落实。

346、 6.5.5.2 有人员录用、教育培训、授权审批、人员离岗和人员考核制度。(信息科)

347、 6.5.6.1 保障信息来源的准确、可追溯有制度和程序。

348、 6.5.7.1 有医学图书室工作制度和医学图书馆信息服务制度。

349、 6.6.1.1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制订健全医院财务管理制度,并根据政策法规变动情况及时更新。350、 6.6.1.1 有内部监督制度和经济责任制。

351、 6.6.2.1 有重大经济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352、 6.6.3.1 有成本管理相关制度。(财务)

353、 6.6.3.1 加强成本控制,建立健全成本定额管理、费用审核等相关制度,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成本费用支出。

354、 6.6.3.2 有收支结余管理、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355、 6.6.3.2 有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管理以及负债管理等相关制度,非流动负债按规定审批。

356、 6.6.4.1 有价格管理部门,制订和落实相应制度。

357、 6.6.4.1 有价格管理人员考核相关制度和记录。

358、 6.6.4.2 全面落实价格公示制度,提高收费透明度。

359、 6.6.4.2 有医院内部医药价格管理机制和价格管理制度。

360、 6.6.4.2 有医药收费复核制度与监管措施。

361、 6.6.4.2 不断完善医院内部医药价格管理机制和医药价格管理制度,持续改进和优化价格管理工作质量与流程。

362、 6.6.4 全面落实价格公示制度,提高收费透明度;完善医药收费复核制度;确保医药价格计算机管理系统信息准确。

363、 6.6.5.1 按照规定建立药品及高值耗材采购制度和流程。

364、 6.6.6.1 有医院内部审计制度。

365、 6.6.7.1 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包括预算编制、审批、执行、调整、决算、分析和考核等制度。366、 6.6.8.1 有绩效工资管理制度。

367、 6.6.8.1 有持续改进内部收入分配制度,体现公平公正的事例。

368、 6.7.2.1 有医德医风建设、考评和奖惩等制度。

369、 6.7.3.1 有廉洁自律的工作规范和相关制度。

370、 6.8.1.1 后勤保障管理组织机构健全,规章制度完善,岗位职责明确,体现“以病人为中心,为医院职工服务”的理念”,满足医疗服务流程需要。

371、 6.8.2.2 有明确的物资申购、采购、验收、入库、保管、出库、供应、使用等相关制度与流程,记录完整。

372、 6.8.2.2 有物资下送科室相关制度并严格执行。

373、 6.8.3.1 有各项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

374、 6.8.3.1 .建立以食品卫生为核心的餐饮服务质量监管制度与程序,保障食品安全,满足供应,开展监管评价。

375、 6.8.3.2 有食品原料采购、仓储、加工的卫生管理相关制度和规范,符合卫生管理要求。

376、 6.8.3.2 有食品留样相关制度。

377、 6.8.3.2 有措施保障食品卫生管理相关制度和规范的落实。

378、 6.8.4.1 有医疗废物和污水处理管理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

379、 6.8.5.1 有全院安全保卫部署方案和管理制度。

380、 6.8.6.1 视频监控室符合相关标准,有严格管理制度。

381、 6.8.6.2 有视频监控资源使用有制度与程序,有明确的隐私保护规定。

382、 6.8.7.1 有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教育制度和应急预案。

383、 6.8.7.2 有管理制度和管理人员岗位职责。(特种设备)

384、 6.8.7.3 有危险品安全管理部门、制度和人员岗位职责。

385、 6.8.10.1 有主管职能部门与专人负责全院(含临床、医技、后勤)外包业务管理,制订外包业务的遴选、管理等相关制度和办法。

386、 6.8.10.1 有外包业务的项目评估和审核制度与程序。

387、 6.9.1.1 根据“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权一致”原则建立院领导、医学装备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三级管理制度。

388、 6.9.2.2 有医学装备管理制度、人员岗位职责。

389、 6.9.2.2 有医学装备论证、决策、购置、验收、使用、保养、维修、应用分析和更新、处置等相关制度与工作流程。

390、 6.9.2.2 有医学装备管理制度与岗位职责的监管与考核机制。

391、 6.9.3.1 有医学装备购置论证相关制度与决策程序,单价在50 万元及以上的医学装备有可行性论证。

392、 6.9.3.1 有健全医学装备档案管理制度与完整的档案资料,单价在5 万元及以上的医学装备按照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作到档案齐全、账目明晰、帐物相符、完整准确。

393、 6.9.3.2 有医学装备使用评价相关制度。

394、 6.9.4.1 .有医学装备临床使用安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相关工作制度与流程。

395、 6.9.4.1 有生命支持类、急救类、植入类、辐射类、灭菌类和大型医用设备等医学装备临床使用安全监测与报告制度。

396、 6.9.4.4 有计量设备监测管理的相关制度。

397、 6.9.5.1 有医疗仪器设备使用人员操作培训和考核制度与程序。

398、 6.9.6.1 有保障医学装备使用管理相关制度和规范。

399、 6.9.7.1 有医用耗材(包括植入类耗材)和一次性使用无菌器械管理制度与程序以及相关记录(采购记录、溯源管理、储存管理、档案管理、销毁记录等)。

400、 6.9.7.1 有不良事件监测与报告制度与程序。

401、 6.9.8.1 有保证服务质量的相关文件,包括岗位职责,继续教育,医学装备的管理、使用、维修,安全防护管理相关制度,医学装备意外应急管理等相关制度。

402、 6.9.8.1 有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规范等管理文件的监管与分析。

403、 6.10.1.1 医院有信息公开工作制度与程序。

404、 6.10.1.1 信息公开工作部门人员熟悉信息公开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处理程序。

405、 6.11.1.1 有定期收集院内、外对医院服务意见和建议的相关制度和多种渠道。

406、 6.11.3.1 建立第三方开展社会评价的工作制度与数据库。

407、 6.11.3.1 有数据库管理和应用的相关制度。

408、临床化学:检测类别包括蛋白、酶类、脂类、电解质、激素、血气等;有生命紧急值和报告制度。

409、临床微生物学:开展项目包括涂片、培养、鉴定、药敏等试验及耐药性的检测、常见细菌鉴定要求到种,药敏试验用药的选择有制度和依据,细菌培养阳性率≥30%。

二甲医院工作制度

医院工作制度 为了加强对医院的科学管理,建立正常工作秩序,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医疗护理质量,防止医疗差错事故,使医院工作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在总结试行《医院工作制度试行草案》的基础上,重新修订了《医院工作制度》。各级医院可根据本制度的原则要求,结合具体情况,制定工作细则。 一、医院领导干部深入科室制度 1.领导要经常深入科室,调查研究,直接掌握情况,抓好典型,协助总结推广先进经验。 2.深入科室,重点抓医疗、护理、教学、科研、后勤保证以及服务质量、病人生活等工作。听取病员和医务人员的意见,表扬好人好事,改进工作。 3.院领导查房每周一次,带领有关干部深入科室检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院领导要参加部分业务实践,如查房、重大手术、疑难病例的会诊、危重病员的抢救及其他有关业务活动等。 二、会议制度 1.院办公室会:由院长主持,副院长、机关各科负责人和有关人员参加。每周一次,传达上级指示,研究和安排工作。 2.院周会:由正、副院长主持,科主任(负责人)、护士长及各科负责人参加。每周一次,传达上级指示,小结上周工作,布置本周工作。 3.科主任会:由正、副院长主持,科(室)主任或负责人参加,汇报研究及交流医疗、管理、科研、教学等工作情况。 4.科周会:由科室正、副主任主持,病房、门诊负责医师等和护士长参加。每周一次,传达上级指示,研究和安排本周工作。 5.科务会:由科室正、副主任主持,全科人员参加。每月一次,检查各项制度和工作人员职责的执行情况,总结和布置工作。 6.护士长例会:由护理部正、副主任或正、副总护士长主持,各科室、病区护士长参加。每周一次,总结上周护理工作,布置本周护理工作。 7.门诊例会:由医务科或门诊部正、副主任主持,所有在门诊工作的各科负责人参加,每月一次,研究解决医疗质量、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急诊抢救、病人就诊以及门、急诊管理等有关问题,协调各科工作。 8.晨会:由病房负责医师或护士长主持,全病房人员参加。每晨上班十五分钟内召开,进行交接班,听取值班人员汇报,解决医疗、护理以及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布置当日工作。 9.工休座谈会:由病房护士长或指定专人召开,工休代表参加。院每季一次,科室一般每月一次,听取并征求住院病员及家属的意见,增强团结,改进工作。 三、请求报告制度 凡有下列情况,必须及时向院领导或有关部门请求报告: 1.严重工伤、重大交通事故、大批中毒、甲类传染病及必须动员全院力量抢救的病员时; 2.凡有重大手术、重要脏器切除、截肢、首次开展的新手术、新疗法、新技术和自制药品首次临床应用时; 3.紧急手术而病员的单位领导和家属不在时; 4.发生医疗事故或严重差错,损坏或丢失贵重器材和贵重药品,发现成批药品变质时; 5.收治涉及法律和政治问题以及有自杀迹象的病员时;

二级甲等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

二级甲等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 第一章医院功能任务 一、医院设臵、功能和任务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臵规划的定位和要求 (一)医院的功能、任务和定位明确,保持适度规模(责任部门:院办)。 (二)主要承担常见病、多发病、部分疑难病的诊疗工作,兼顾预防、保健、康复功能(责任部门:医务科、各临床科室),可提供24小时急危重症诊疗服务(责任部门:医务科、总务科、急诊科及各临床医技科室)。 (三)临床科室诊疗科目设臵、人员梯队(医务科)与诊疗技术能力达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二级医院标准(各临床科室负责统计项目完成情况,准备技术病历)。 (四)医技科室服务能满足临床科室需要,项目设臵、人员梯队与技术能力达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二级医院标准(医务科,各医技科室负责统计所开展项目、人员梯队)。 二、科学规范的内部管理机制 (一)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把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责任部门:院办)。(二)按照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责任部门:医务科)。(三)将推进规范诊疗、临床路径管理和单病种质量控制作为推动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重点项目(责任部门:医务科、护理部、各临床科室)。 (四)提高工作绩效,优化医疗服务系统与流程,缩短平均住院日、缩短患者就医等候时间(责任部门:医务科、门诊办、各临床医技科室)。 (五)按照《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及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管理有关规定,规范医师处方行为,确保基本药物得到优先合理使用(责任部门:医务科、药剂科、各临床科室)。 (六)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开展特需服务(责任部门:院办)。 三、承担政府指令性任务 (一)根据政府指令承担对口支援基层医疗机构的工作,纳入院长目标责任制与医院年度工作计划,有实施方案,专人负责(责任部门:院办)。 (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承担传染病的发现、救治、报告、预防等任务(责任部门:控感科、各临床医技科室)。(三)开展健康教育、健康咨询等多种形式的公益性社会活动(责任部门:门诊办)。(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与卫生行政部门规定,完成医院基本运行状况、医疗技术、诊疗信息和临床用药监测信息等相关数据报送工作,数据真实可靠(责任部门:信息科)。 四、应急管理 (一)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各级政府制定的应急预案。服从指挥调度,承担本县域内突发公共事件的紧急医疗救援任务和配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医务科)。(二)建立医院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落实责任,建立并不断完善医院应急管理机制(责任部

版二甲医院评审涉及二甲评审制度汇编

二甲评审制度汇编 1、 1.2.1.1 有保障基本医疗服务的相关制度与规范。 2、 1.2.2.1 有保证所有住院医师接受规范化培训的制度。 3、 1.3.2.1 有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4、 1.3.2.1 有对特定传染病的特定人群实行医疗救助的相关制度和保障措施。 5、 1.3.4.1 有向卫生行政部门报送的数据与其他信息的制度与流程 6、 1.4.2.1 有信息报告和发布相关制度。 7、 1.4.2.1 有新闻发言人制度,根据法律法规和有关部门授权履行信息发布。 8、 1.4.5.1 有应急物资和设备的管理制度、审批程序。 9、 1.5.1 承担政府分配的培养基层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人才的指令性任务,制定相关的制度、培训方案, 10、 1.5.3.1 有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组织,管理制度 11、 1.5.4.1 有制度支持鼓励医务人员参与,根据本区域常见病、多发病开展的相关调查研究。 12、 1.6.2.1 医院有相关的工作制度与程序予以保障(建立与完善卫生院、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 13、 1.6.2.1 有以本医院为中心,与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分工协作的分级医疗、双向转诊工作制度与程序。 14、 2.1.2.1 有预约诊疗工作制度和规范流程。 15、 2.1.2.1 检验科、CT室、核磁室、动态心电等预约检查可分时间段预约,要有工作制度并实施考核。 16、 2.2.1.1 有门诊管理制度并落实。 17、 2.2.1.1 有急危重症患者优先处置的相关制度与程序 18、 2.2.4.1 根据门诊就诊患者流量调配医疗资源的机制。重点是人力资源应急调配的制度与程序。 19、 2.3.2.1 .有首诊负责制度,医务人员能熟知并执行。

二甲复审细则医院评审对病案管理的要求

二甲复审细则医院评审对病案管理的要求 1病历(案)管理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和《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等有关法规、规范配合科室备注4.27.1.1按照《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等有关法规、规范的要求,设臵病案科,由具备专门资质的人员负责案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工作。配设相应的设施、设备与人员梯队【C】 1.设臵病案科。 2.配臵病案管理人员满足工作需要,形成梯队,非相关专业的人员<50%。 3.有从事医疗或管理高级职称的人员负责病案科(室)。 4.配设计算机系统等相应的设施、设备。 1.病案科设臵的文件2.病案科职工基本信息表3.病案科职工资质证书复印件【B】符合“C”,并高、中、初级人员结构梯队满足医院需求同C级标准2、3条【A】符合“B”,并1.有从事医疗或管理高级职称,且从事病案管理五年以上的人员负责病案科(室)。 2.非相关专业的人员应不高于20%1.病案科主任职称证书2.病案科职工基本信息表4.27.1.2制定病案管理、使用等方面的制度、规范、流程等执行文件。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与教育【C】 1.有病案工作制度和人员岗位职责。 2.有病案工作流程。 3.工作人员知晓本岗位职责和履职要求,熟悉病案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1、病案科管理规章制度汇编2、病案科工作流程3、询问病案科工作人员医疗事故处理条例【B】符合“C”,并1.有人员培训的规划。 2.有参加病案专业继续教育的记录。 3.病案科(室)对制度和流程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对存在问题与缺陷有改进措施。 1.病案科年度业务学习及人才培养计划。 2.病案科人员参加各类培训的记录及获得的学分或者证书。 3.病案科PDCA循环法改进科室管理的实例【A】符合“B”,并1.病案管理人员均接受规范培训,并有记录。 2.职能部门有监管,对改进措施进行追踪与成效评价同B级标准2、3条4.27.2为每一位在门诊、急诊、住院患者书写符合《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要求的病历,按现行规定保存病历资料,保证可获得性4.27.2.1按规定为门诊、急诊、住院患者写书病历记录。 【C】 1.医师要按照规范书写门诊、急诊、住院患者病历。 2.保存每一位来院就诊患者的基本信息。 3.住院患者的姓名索引: (1)患者个人的基本信息。 (2)项目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或年龄)。应尽可能使用二代身份证采集身份证号、住址甚至照片信息。还应当包括联系人、电话、住院科室等详细信息。 现场查看【B】符合“C”,并1.每一位医师知晓有关病历书写的要求。 2.质量管理相关部门、病案科以及临床各科对病历书写规范进行监督检查,对存在问题与缺陷提出整改措施病案首页填写缺陷及今后的对策的报告【A】符

二甲评审工作总结

二甲评审工作总结 篇一:二甲医院评审的总结 将二甲评审标准转化为我们的工作习惯 关于二甲医院评审的总结 自从2021年7月周院长动员全院开始迎接二甲医院评审团以来,我们急诊科就开始积极应对,以万分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评审工作中,严格以二甲的要求来规范我们的日常工作,尽自己的最大力量投入到全院的建设中,加班加点,通过大家的努力,最终于今年10月二甲评审全面通过,在分享喜悦的同时,回想二甲评审工作的点滴,感触颇多。 通过二甲评审对于我们来说,既是机遇已是挑战,既激动又迷茫,创建二级甲等医院是我们几代人的梦想,是前辈们未完成的夙愿,已是我院跨域式发展的必然要求,已是全县40万人民对我们医疗人的最低要求,没有现成的模板,只有一本薄薄的评审标准指南,集智慧与胆识与一身的现任院领导,不顾连日工作的劳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到兄弟医院参观、学习、复制二甲资料,又多次请遵义医学院附院、地区医院的专家来院亲自指导、并提出宝贵的整改意见,正是这样一点点的积累,我们有了创建二甲的框架,使单纯的创建二甲标准指南丰富、充实起来,为我们每一位职工指明了创建资料的方向,从迷茫中解脱出来,晓得要什么、该做什么。 在这1年多的积极准备中,我们急诊科从点点滴滴开始坐起,比照评审标准,一点一点的做好,不学不知道,学了吓一跳,原来, 二甲标准是那么的细化与全面,要求大量详细而全面的资料,其实很多资料都没有,而这些工作平时都是做了的,只是没有规范的记录下来,认识到这点我们

从最基础的资料开始总结、归档,以前好的方面继续发扬,不好的方面我们积极改进。 在急诊科内部首先我们从每一位人员的思想意识开始抓起,在科内开二甲创等专题会,给大家宣传二甲的重要意义,让大家意识到上二甲不光是院方的事情,是我们每一个在院职工的事情,上不上二甲牵扯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利益,上二甲是我们每一个人必要职责和荣誉,人人都是二甲的参与者,人人都是二甲的评审员,创建过程是一个不断超越自我、发展自我的过程,经过鼓动,我们急诊科的每一个人都把自己的热情释放了出来,创等热情空前高涨,大家恨不得一天有48小时,没有节假日、没有懈怠、没有抱怨,只有大家的努力、勤奋、没日没夜的玩命工作,在平时的工作中更加认真细心,深刻领会周院长的热爱自己就是热爱医院,热爱患者;对自己负责就是对医院负责,对患者负责,在困乏时想到领导那忙碌的背影、那催人上进的话语时,困意到了九霄云外去了。 其次我们从各项规章制度做起,制度是规范工作人员的最好措施,我们努力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以前有的再继续改进,没有的我们马上从头做起。经过我们的努力,创建、规范了病人检查陪护制度、120来电记录制度等一系列原来没有、不规范的制度,现急诊科各项规章制度、各项职责已完善。 制度有了,创建二甲的资料有了,可我们还是感觉差点什么,总觉得工作作风与工作态度与创等前没什么两样,我们又陷入了迷茫,在关键时刻,我们的李院长一语道破天机,把我们从迷茫中解脱出来,将二甲评审标准转化为我们的工作习惯,是啊,多么精辟的一句话啊,这句话导出了二甲评审工作的现实意义,已是二甲评审工作的精髓所在,你只要将标准形成一种习惯,潜移默化到骨子里,举手投足间尽显规范,还有什么创不过的,什么规范医疗行为,确保医疗质量和

一级医院工作制度

内科工作制度 1.就诊病员必须先挂号,按照先后顺序就诊,老年病员可优先就 诊,急、危、重病人随到随诊。 2.热情接待病人,耐心解答问题,详细询问病史,全面仔细检 查,力求正确诊断,治疗措施得力。 3.急、危、重病人处理要及时、准确、敏捷,尽心竭力救治, 疑难病人应邀请会诊,必要时转上级医院诊治。 4.贯彻执行“药品管理法”,严格执行医疗常规,因病施治,合 理、安全、科学的用药,详细向病人交待病情和注意事项。 5.坚守工作岗位,不得擅离职守,坚持医疗原则,按规定出具 医疗证明,规范书写病历、处方和各种检查申请单。 6.讲究医德,仪表端正,衣帽整齐。做好科内安全、防火、防 盗工作。 7.做好科内空气、物体表面、地面及医疗废弃物的消毒及处理 工作,防止和控制医院内交叉感染.

1.认真执行医护人员岗位职责制和《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 办法》,健全科内医德医风的约束机制。 2.认真落实医院管理的各项工作制度。 3.认真完成普外科常见疾病的诊疗护理工作。 4.深化整体医疗,整体护理和量化管理并行的综合管理方式, 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文服务。 5.建立健全维护患者应有权利的告知文本、急诊救治的应急预 案。 6.运用现代管理理论进行全程质量控制,抓好环节质量管理、 缺陷管理、减少差错,杜绝事故,确保医疗安全。 7.深化整体医疗,整体护理和量化管理并行的综合管理方式, 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文服务。 8.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加大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及在 职继续教育管理,提高专科诊疗、护理水平。 9.关注国内、外的医疗护理专业发展动态,注意信息分析和利 用。

1.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端正服务态度,自觉抵制行业不正之 风。 2.工作人员必须按规定着装上岗,仪表端正,室内保持整齐、 洁净、卫生,定期紫外线消毒。 3.对病员要热情接待,礼貌待人,语言文明,耐心解答问题, 简化手续,缩短候诊时间,对危重病人应及时汇报,积极抢救,急诊病人优先就诊,做到有秩序,有轻重缓急。 4.对病员认真负责,检查仔细、准确,门诊病历书写及门诊日 志登记清楚完整。 5.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检查时做到一人一垫,及时更换, 严防交叉感染。 6.积极宣传妇幼卫生,优生优育,母乳喂养等有关科学知识, 并做好计划生育的业务和指导工作。 7.发现传染病、性传播疾病及时处理并登记上报有关部门。

二甲医院的等级评审标准

二甲医院的等级评审标准 本标准是审定二级医院资格的必备条件,达到本标准合格线者才能参加等级评审。 一、医院规模 应具有与二级医院任务、功能、技术水平及管理要求相适应的医院规模。 1.病床不少于100张。 2.每床单元必备设施达到规定的要求(见附件六)。 3.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45平方米。 4.每床病室净使用面积不少于5平方米。 5.日平均每门诊人次占门诊建筑面积不少于3平方米。 6.病床与医院正式职工人数之比为1∶1.3-1.5。 7.必须配备具有国家认定资格的卫生技术人员。卫生技术人员占全院职工总数不少于75%。 二、医院功能与任务 (一)医疗卫生服务 对社区能提供全面、连续的医疗护理、预防保健和康复服务。 1.承担地区(地、市、县)内的常见病、多发病和较疑难病症诊治任务;抢救急危重症;接受一级医疗卫生机构的转诊。 2.开展日常院前急救;承担灾害事故的现场急救,迅速组织配套的急救队伍接收成批病员进行院内急救。

3.开展健康教育,掌握社区的疾病动态。参与社区内预防保健和康复服务工作。 (二)与医疗相结合开展教学、科研工作 1.能承担基层医疗单位中各类卫生技术人员的进修、培训和本院职工的在职教育。 2.能承担中等卫生学校临床教学及中等以上医学卫生学校学生的临床实习任务。 3.能承担省或市级科研项目。 (三)指导基层 与有关部门协作指导地区内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做好社区治疗、预防保健、康复和精神卫生等工作。与一级医院建立经常性的业务关系,开展双向转诊,帮助开展新技术,解决疑难问题和培训卫生技术及管理人员。 三、医院管理 医院应有健全的管理体系,有相应的组织机构、人员、制度、措施、实施方案及其考核与评价办法。 (一)组织管理 必备的有: 1.行政管理组织 2.医疗、预防、教学、科研管理组织 3.护理管理组织 4.财务管理组织

《二甲医院评审标准与评价细则》

《二甲医院评审标准与评价细则》项目内容评审标准分值检查方法按卫生部《病理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判定结果扣分得分扣分原因1.病理部门布局、设施、设备、工作流程和人员结构合理,管理规范,满足临床工作需要。1《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要求检查科室布局、流程,人员结构是否合理,是否符合要求。有开展病理诊断服务项目的目录。对不具备而临床有需求的部分项目,有外送定点医院服务。查阅有关资料,检查病理质量管理制度、病2理组织诊断和快速诊断的规范、标本保存管理的规范、标本核对制度及执行情况。1抽查10份病理申请单并询问病理医生,检查申请单相关的记录及资料。抽查10份病理报告单,检查报告单相关记2录及书写是否规范。报告是否及时、准确、1项不达到要求每例扣0.5分。规范。有无执行审核制度。1项不达到要求每例扣0.5分。1项不达到要求扣1分。1项不达到要求扣1分。 2.建立并执行病理质量管理制度,定期开展质量评价并改进工作,严格执行标本核对制度。 (四)3.病理申请单填写规范,整洁。病4.病理报告及时、准确、规范,具有严格理审核制度。病理组织诊断报告≤5个工作质日。术中冰冻快速病理自接收标本到出具量报告时间≤30分钟。管理5.提高冰冻快速切片与石蜡切片的诊断(10分)符合率。冰冻快速切片与石蜡切片的诊断符合率不少于95%。病理he切片永久保存、蜡块保存期限为xx年,阳性涂片保存1年,阴性涂片保存2周,大体组

织标本保存期限为发出报告后2周。 6.标本的处理、环境保护及人员防护符合规定。 7.患者、医师与护理人员对病理部门服务满意度≥90%。 检查诊断符合率是否达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病理科是否具备相应的保存条件。保存期限是否达标。1项不达到要求扣0.5分。11检查环境保护及人员防护是否符合规定。1项不达到要求扣1分。2发问卷调查。不达到要求扣2分。45 项目内容评审标准分值检查方法医院落实和执行《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判定结果扣分得分扣分原因1.落实《献血法》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有关法律和规范。1床用血管理办法(试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法规的措施是否到位,查有关的管理制度、规范和资料。随机抽查2名医护人员对有关知识的了解情况。检查有关资料和记录:查阅输血科为临床提供的服务项目:①为临床提供24小时用血的服务。考核医护人员对法规等有关知识的了解,一人考核不合格扣0.25分。 (五)临床用血管理(10分)2.设立输血科,具备为临床提供24小时配血、供血服务的能力,满足临床需要,无非法自采供血。开展成分输血比例≥90%。2①无24小时值班记录扣1分。②成分输血小于85%扣1分。②提供成分输血服务。③提供患者治疗性血液成分去除、血浆置换,骨髓移植等服务、有条件开展脏器移植的医院,提供配型服务③缺1项扣0.2分。④检查医院有无非法擅自采血。④医院有非法擅自采血扣2分。检查输血管理委员会会议记录、输血质

医院各科室工作规章制度

医院各科室医生岗位职责及服务承诺 临床科医师职责: 一、在科主任的领导下,负责本科室的临床、科研、预防工作。 二、参加值班、门诊、会诊、出诊工作。 三、掌握病员的病情变化,病员发生病危、死亡、事故或其它重要问题时,应及时处理并向科主任汇报。 四、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范,经常检查病房的医疗护理质量、严防差错事故。 五、负责全科人员对急、危、疑难病例的诊断及治疗,及时吸取国内外先进经验、指导临床实践,不断开展新技术、新疗法,提高医疗质量。 六、负责全科综合临床开展医学研究。 ○门诊工作制度: 一、按时上班,医生护士准时到岗,上班前护士要整理好诊室,准备好各种上班所需用品。 二、门诊工作人员不得随便离开岗位,有事离开必须跟同科室人员说明去向和说明返回时间。 三、医生因病、因事不能看门诊,应预先通知分管负责人,以便派人代替。 四、临床各科应按每月排在门诊上班的人员名单交分管负责人,以便查对。 五、对病员要认真检查、简明、扼要、准确记载病历、检验、放

射等各种结果必须做到准确及时。 六、对高热重病员及持有优先看病“医疗卡”的病员,护士应提前安排门诊。 七、门诊医师要采用保证疗效、经济实惠的治疗方法和必要的检查,科学用药,尽可能减轻病员负担,对外地转诊病人要认真诊治,在转回时要提出诊治意见。 八、门诊工作人员态度要和蔼、有礼貌、耐心解答问题、关心体贴病人。 九、环境应保持整洁卫生。 十、工作人员上班时应工作热情饱满、着装整洁规范、医德高尚、言行文明。 ○放射科(室)工作制度 1、各项x 线检查,须由临床工程师详细填写申请单,急诊病人随到随检。各种特殊造影检查,应事先预约。 2、重要摄片,由医师和技术员共同确定投照技术。特检摄片的重要摄片,待观察湿片合格方嘱病人离开。 3、重危或做特殊造影的病人,必要时应由医师携带急救药品陪同检查对不宜搬运的病人应到床旁检查。 4、x 线诊断要密切结合临床。进修或实习医师写的诊断,应经上级医师签名。 5、x 线是医院工作的原始记录,医学、教学、科研都有重要作用。全部x 线照片都应由放射科登记、归档、统一保管、

二甲医院评审标准细则条款分类

. 第一章 医院功能任务 一、医院设置、功能和任务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定位和要求 1.1.1.1医院的功能,任务和定位明确,保持适度规模,符合卫生行政部门规定二级医院设置标准。 主办科室:医务科 自评等级: 条款 支撑材料 编号 【C】 1.医院符合卫生行政部门规定设置“二级医院基本标准”全部要求,获得批准等级至少正式执业三年以上。 2.人员编制至少达到:(1)医院床位与工作人员之比,300床位以下的按1:1.30~1.40;300-500床位的按1:1.40~1.50;500床位以上的按1:1.60~1.70。(2)每床至少配备0.88名卫生技术人员。每床至少配备0.4名护士,且实际从事临床工作的在编护理人员不少于卫技人员总数的50%。 3.实际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护士数不少于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50%,病房护士与床位数之比≥0.4:1。 4.重症监护室护士与患者之比大2.5~3.1,手术室护士与手术台之比≥3:1。 5.至少有3名具有高级职称的医师。 6.各专业科室至少有1 万州区第五人民医院 医务科二甲复评资料目录

名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 【B】符合“C”,并 1.卫生专业技术岗位≥医院岗位总量的80%。 2.临床科室主任均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应从事相关专业工作6年以上。 3.护士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20%。 4.平均住院日≤10天。 5. 保持适宜的床位使用率≤93%。 6. 开放床位明显大于执业登记床位时,有增加床位的申请记录。 【A】符合“B”,并 1.临床科室主任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50%。 2.护士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者>30%。

二甲医院评审须知详细版.doc

医院评审须知 (包含但不限于) ●医院评审是对医院管理、组织、质量、安全等工作的全面审核评价。 ●医院评审标准要求:围绕“三个转变”三个提高”进行策划。“三个转变”: ⑴发展方式转变:要由规模扩张型转向质量效益型;⑵管理模式转变:要从 粗放的行政化管理转向精细的信息化管理;⑶投资方向转变:公立医院支出要从投资医院发展建设转向扩大分配、提高医务人员收入水平。三个提高”: ⑴提高效率;⑵提高质量;⑶提高待遇。 ●医院评审的方针: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并举、重在内涵。 ●评审依据:印发的《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2 版)》以下简 称“评审标准”)。其内容分为七章,包括:医院功能任务、医院服务、患者安全、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护理管理与质量持续改进、医院管理、日常统计学评价。 ●创评目的:提高质量,保障安全,加强管理,改善服务。 ●创评要求:全员参与、全程落实、全面提升。 ●创评意义:医院建设和发展的需求,医疗质量提升的需求,以患者为中心的 体现。 ●医院评审的中心内容:围绕质量、安全、服务、管理、绩效,体现以患者为 中心。 ●评审标准的项目分类:标准条款、核心条款和可选条款。 ●学习及贯彻标准的要点:各岗位自学理解,各专业专题讨论,各人员参与培

训。 ●医院管理常用方法:PDCA 循环、质量持续改进(CQI)、根本原因分析(RCA)、 潜在失效模式和后果分析(FMEA)脆弱性分析(HV A),品管圈(QCC)、5S 等。 ●现代管理常用的工具:鱼骨图、帕累托图、质控图、雷达图、甘特图及各种 统计图表。 ●评审工作是从书面评价、医疗信息统计评价、现场评价、社会评价四个维度 进行检查评价。 ●常见缩略词含义:ADR 药品不良反应、CIS 临床信息系统、DDD 限定日 剂量、DRGs 疾病诊断相关分组、HIS 医院信息系统、HMIS 管理信息系统、HQMS 医院医疗质量监 ●测系统、ICD-10 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10 次修订本)、 QAP 质量保证体系、SOP 标准操作规程。 ●现场评价时采用的方法包括:追踪检查法、人员访谈、明察暗访、文档审查、 数据分析。 ●追踪检查法有两种:1、“个案追踪”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2、“系统 追踪”体现系统管理的思想。 ●现场检查全面关注:人(人员:资质、执业、培训证、上岗证、岗位能力); 机(设备:论证、准入、分类、建档、编码、检测、维修);料(物资:供应商的资质、经营范围、产品的合格证书、有效期、入库、出库的手续、流程管理);法(法规:管理的制度、岗位职责“可操作性、更新、知晓”、工作记录);环(环境:设施布局、危险物的标识、物品摆放是否合理、环

全国医院工作制度与人员岗位职责培训文件

《全国医院工作制度与人员岗位职责(第二稿)》 行政管理目录1—30 项 一、医院领导干部深入科室制度(82-1) 二、会议制度(82-2) 三、请示报告制度(82-3) 四、院总值班制度(82-4) 五、卫生工作制度(82-5) 六、病历管理制度(82-6) 七、医疗统计制度(82-7) 八、医学图书管理制度(82-8) 九、进修工作制度(82-9) 十、入、出院工作制度(82-12) 十一、住院处工作制度(82-13) 十二、探视、陪伴制度(82-14) 十三、挂号工作制度(82-19) 十四、医院职工培训制度(92-6) 十五、社会监督制度(92-2)

十六、医德教育和医德考核制度(92-3) 十七、逐级技术指导制度(92-5) 十八、档案管理制度(新增) 十九、信息部门管理制度(新增) 二十、医院应急管理制度/预案(新增) 二十一、卫生技术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新增) 二十二、医院各种标示管理制度(新增) 二十三、消防与安全管理制度(新增) 二十四、投诉处理管理制度(新增) 二十五、医院信息公示制度(新增) 二十六、员工意外伤害(含感染、化学、放射等)管理制度(新增)二十七、医院依法维护病人权利的制度(新增) 二十八、患者知情同意告知制度(新增) 二十九、医师外出会诊管理制度(新增) 三十、医院院务公开制度(新增) 一、医院领导干部深入科室制度(82-1) 1.经常深入科室调查研究

1.1 医院领导干部要经常深入所分管的科室,调查研究,直接掌握情况,抓好典型,协助总结推广先进经验。 1.2 深入科室,围绕患者安全,重点抓医疗、护理、教学、科研、后勤保证以及服务质量、病人生活等工作。征求科室及各类人员对医院管理工作(包括医院长远规划和近期目标)的意见和建议,表扬好人好事,改进工作。 1.3 院领导要参加部分业务实践,如查房、重大手术、疑难病例的会诊、危重病员的抢救及其他有关业务活动等。 2 医院领导行政查房 2.1 医院领导至少每月主持一次行政查房,各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参加,深入到一线科室,重点检查医疗、护理、科技、教学、后勤保障及科室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情况,听取病员和临床科室职工的意见和要求,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2 行政查房前,相关职能科室要到基层了解情况,听取意见反映,作好准备。每次查房要确定主题,围绕主题展开。 2.3 行政查房所涉及的内容,需要形成书面简报,相关科室必须限期给予答复和反馈,并在下一次查房时作汇报。 3 领导班子集体专题研究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

二甲医院评审标准细则条款分类

万州区第五人民医院 . 第一章医院功能任务 一、医院设置、功能和任务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定位和要求 1.1.1.1医院的功能,任务和定位明确,保持适度规模,符合卫生行政部门规定二级医院设置标准。 主办科室:医务科自评等级:条款支撑材料编号【C】 1.医院符合卫生行政部 门规定设置“二级医院基本 标准”全部要求,获得批准 等级至少正式执业三年以 上。 2.人员编制至少达 到:(1)医院床位与工作 人员之比,300床位以下的 按1:1.30~1.40;300-500 床位的按1:1.40~1.50; 500床位以上的按1:1.60~ 1.70。(2)每床至少配备 0.88名卫生技术人员。每 床至少配备0.4名护士,且 实际从事临床工作的在编护 理人员不少于卫技人员总数 的50%。 3.实际从事临床护理工 作的护士数不少于卫生专业 技术人员总数的50%,病房 护士与床位数之比≥ 0.4:1。 4.重症监护室护士与患 者之比大2.5~3.1,手术 室护士与手术台之比≥ 3:1。 5.至少有3名具有高级 职称的医师。 6.各专业科室至少有1

名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 【B】符合“C”,并 1.卫生专业技术岗位≥医院岗位总量的80%。 2.临床科室主任均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应从事相关专业工作6年以上。 3.护士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20%。 4.平均住院日≤10天。 5. 保持适宜的床位使用率≤93%。 6. 开放床位明显大于执业登记床位时,有增加床位的申请记录。 【A】符合“B”,并 1.临床科室主任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50%。 2.护士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者>30%。

二甲复审医院处方点评制度及实施细则

二甲复审医院处方点评制度及实施细则华佗中医院处方点评制度及实施细则 一、总则 1.为规范我院处方点评工作,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根据《执业医师法》、《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制度。 2. 处方点评是根据相关法规、技术规范要求,对处方书写的规范性及药物临床使用的适宜性(用药适应证、药物选择、给药途径、用法用量、药物相互作用、配伍禁忌等)进行评价,发现存在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并实施干预和改进,促进临床药物合理应用的过程。 3.实施处方点评是我院持续医疗质量改进和药品临床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临床药物治疗水平的重要手段。 二、组织管理 1.处方点评工作在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由质控部和临床药学科共同组织实施。 2.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在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领导下建立由医院药学、临床医学、临床微生物学、医疗管理等多学科专家组成的处方点评专家组,为处方点评工作提供专业技术咨询,专家组成员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3.院临床药学科成立处方点评工作组,负责处方点评的具体工作。 、处方点评的实施

1.根据我院诊疗科目、科室设置、技术水平、诊疗量等实际情况,由处方点评 工作组确定具体抽样方法和抽样率,其中门急诊处方的抽样率不应少于总处方量的1 %。,且每月点评处方绝对数不应少于100张;病房(区)医嘱单的抽样率(按出院病历数计)不应少于1%,且每月点评出院病历绝对数不应少于30份。 2.处方点评小组应当按照确定的处方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处方,并按照《处方点评工作表》(附件)对门急诊处方进行点评; 病房(区)用药医嘱的点评应当以患者住院病历为依据,实施综合点评。 3. 根据药事管理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确定点评的范围和内容,对特定的药物或特定疾病的药物(如国家基本药物、血液制品、中药注射剂、肠外营养制剂、抗菌药物、辅助治疗药物、激素等临床使用及超说明书用药、肿瘤患者和围手术期用药等)使用情况进行的专项处方点评。 4.处方点评工作应坚持科学、公正、务实的原则,有完整、准确的书面记录,并通报临床科室和当事人。 5.处方点评小组在处方点评工作过程中发现不合理处方,应当及时通知质控部和临床药学科。 6.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处方点评系统,逐步实现与我院信息系统的联网与信 息共享。 > b、/、° 四、处方点评的结果 1.处方点评结果分为合理处方和不合理处方。 2.不合理处方包括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及超常处方。 3.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判定为不规范处方: (1)处方的前记、正文、后记内容缺项,书写不规范或者字迹难以辨认的; (2)

医院工作制度规则

医院工作制度 第一章医院工作制度 第一节医院管理制度 一、医院领导干部深入科室制度 1、院领导要经常深入科室,调查研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 2、深入科室,重点抓医疗护理质量、教学、科研、后勤保证以及服务质量、病人生活等工作。听取病员和医务人员的意见,表扬好人好事,改进工作。 3、院领导行政查房每月一次,带领有关干部深入科室,检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院领导要参加部分业务实践,如查房,危重病员的会诊和抢救及其他有关业务活动等,使自己逐渐成为内行。 二、会议制度 1、院长办公会制度 由院长或副院长主持,党总支书记、副院长、工会主席和有关科室科长参加,院办主任记录。一至二周召开一次,周一下午召开。主要研究和讨论医院重大决策,安排布置重要工作。 2、院务委员会制度 (1)院务委员会由院长或副院长主持,党总支书记、工会主席、院务委员(职能科长)参加。

(2)会议一至二周召开一次,周一下午召开。 (3)会议内容:传达贯彻上级指示,讨论医院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审批医院财务预(决)算,经济管理奖惩办法;审议人事调配、任免、奖励、处罚等事项;审查制定规章制度和科研项目,购置医院大型医疗器械。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3、院周会制度 (1)院周会由院长或副院长主持,并负责安排议程,党总支书记,各职能科科长及各科室正副主任、护士长等同志参加。 (2)院周会一至二周召开一次,星期四下午召开。 (3)会议内容:传达贯彻上级指示精神和决议,总结全院上周工作,布置本周工作任务,宣布干部任免和奖励的决定,贯彻新的规章制度,试用、推进新的医疗技术和科研项目、公布财务预(决)算等情况。 4、全院职工大会制度 (1)职工大会由院办公室或者工会组织全院职工参加。(2)职工大会根据工作需要不定期召开。 (3)会议内容:传达党的方针政策,贯彻上级指示。进行全年、季工作总结,布置年度和季度工作,配合医院中心工作做全院性动员,表扬好人好事,表彰先进等。 三、院办公室工作制度

医院工作制度与人员岗位职责汇编

全国医院工作制度与人员岗位职责全国医院工作制度与人员岗位职责(第二征求意见稿) 中国医院协会评价与评估部二ΟΟ八年七月卫生部医政司 委托项目 全国医院工作制度第二次征求意见稿 CHA 行政管理1-30 1 目录 行政管理—30 项 一、医院领导干部深入科室制度(82-1) 二、会议制度(82-2) 三、请示报告制度(82-3) 四、院总值班制度(82-4) 五、卫生工作制度(82-5) 六、病历管理制度(82-6) 七、医疗统计制度(82-7) 八、医学图书管理制度(82-8) 九、进修工作制度(82-9) 十、入、出院工作制度(82-12) 十一、住院处工作制度(82-13) 十二、探视、陪伴制度(82-14) 来自资料搜索网海量资料下载 十三、挂号工作制度(82-19) 十四、医院职工培训制度(92-6) 十五、社会监督制度(92-2) 十六、医德教育和医德考核制度(92-3) 十七、逐级技术指导制度(92-5) 十八、档案管理制度(新增) 十九、信息部门管理制度(新增) 二十、医院应急管理制度/预案(新增) 二十一、卫生技术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新增) 二十二、医院各种标示管理制度(新增) 二十三、消防与安全管理制度(新增) 二十四、投诉处理管理制度(新增) 二十五、医院信息公示制度(新增) 二十六、员工意外伤害(含感染、化学、放射等)管理制度(新增)二十七、医院依法维护病人权利的制度(新增) 二十八、患者知情同意告知制度(新增) 二十九、医师外出会诊管理制度(新增) 三十、医院院务公开制度(新增) CHA 行政管理1-30 2 行政管理方面制度—30 项 一、医院领导干部深入科室制度(82-1)

2021(标准版)医院工作制度

2021(标准版)医院工作制度 2021 (Standard Version) hospital working system 编订:JinTai College

2021(标准版)医院工作制度 前言:规章制度是指用人单位制定的组织劳动过程和进行劳动管理的规则和制度的 总和。本文档根据规则制度书写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一、医院领导干部深入科室制度 1.领导要经常深入科室,调查研究,直接掌握情况,抓 好典型,协助总结推广先进经验。 2.深入科室,重点抓医疗、护理、教学、科研、后勤保 证以及服务质量、病人生活等工作。听取病员和医务人员的意见,表扬好人好事,改进工作。 3.院领导查房每周一次,带领有关干部深入科室检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院领导要参加部分业务实践,如查房、重大手术、疑 难病例的会诊、危重病员的抢救及其他有关业务活动等。 二、会议制度 1.院办公室会:由院长主持,副院长、机关各科负责人 和有关人员参加。每周一次,传达上级指示,研究和安排工作。

2.院周会:由正、副院长主持,科主任(负责人)、护 士长及各科负责人参加。每周一次,传达上级指示,小结上周工作,布置本周工作。 3.科主任会:由正、副院长主持,科(室)主任或负责 人参加,汇报研究及交流医疗、管理、科研、教学等工作情况。 4.科周会:由科室正、副主任主持,病房、门诊负责医 师等和护士长参加。每周一次,传达上级指示,研究和安排本周工作。 5.科务会:由科室正、副主任主持,全科人员参加。每 月一次,检查各项制度和工作人员职责的执行情况,总结和布置工作。 6.护士长例会:由护理部正、副主任或正、副总护士长 主持,各科室、病区护士长参加。每周一次,总结上周护理工作,布置本周护理工作。 7.门诊例会:由医务科或门诊部正、副主任主持,所有 在门诊工作的各科负责人参加,每月一次,研究解决医疗质量、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急诊抢救、病人就诊以及门、急诊管理等有关问题,协调各科工作。

二甲医院的等级评审标准

二甲医院的等级评审标准

————————————————————————————————作者: ————————————————————————————————日期: ?

二甲医院的等级评审标准 二级医院基本标准 本标准是审定二级医院资格的必备条件,达到本标准合格线者才能参加等级评审。?一、医院规模?应具有与二级医院任务、功能、技术水平及管理要求相适应的医院规模。1.病床不少于100张。?2.每床单元必备设施达到规定的要求(见附件六)。 3.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45平方米。?4.每床病室净使用面积不少于5平方米。?5.日平均每门诊人次占门诊建筑面积不少于3平方米。 6.病床与医院正式职工人数之比为1∶1.3-1.5。 7.必须配备具有国家认定资格的卫生技术人员。卫生技术人员占全院职工总数不少于75%。 二、医院功能与任务?(一)医疗卫生服务 对社区能提供全面、连续的医疗护理、预防保健和康复服务。?1.承担地区(地、市、县)内的常见病、多发病和较疑难病症诊治任务;抢救急危重症;接受一级医疗卫生机构的转诊。? 2.开展日常院前急救;承担灾害事故的现场急救,迅速组织配套的急救队伍接收成批病员 3.开展健康教育,掌握社区的疾病动态。参与社区内预防保健和康复服进行院内急救。? 务工作。?(二)与医疗相结合开展教学、科研工作 1.能承担基层医疗单位中各类卫生技术人员的进修、培训和本院职工的在职教育。 2.能承担中等卫生学校临床教学及中等以上医学卫生学校学生的临床实习任务。 3.能承担省或市级科研项目。?(三)指导基层 与有关部门协作指导地区内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做好社区治疗、预防保健、康复和精神卫生等工作。与一级医院建立经常性的业务关系,开展双向转诊,帮助开展新技术,解决疑难问题和培训卫生技术及管理人员。?三、医院管理 医院应有健全的管理体系,有相应的组织机构、人员、制度、措施、实施方案及其考核与评价办法。?(一)组织管理?必备的有:?1.行政管理组织 2.医疗、预防、教学、科研管理组织?3.护理管理组织

二级甲等医院评审标准2012年实施细则

精品 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年版) 实施细则 为全面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公立医院改革,逐步建立我 国医院评审评价体系,促进医疗机构加强自身建设和管理,持续改进 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改善医疗服务,更好地履行社会职责和义务,提高医疗行业整体服务水平与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 医疗服务需求,在总结我国第一周期医院评审和医院管理年活动等工 作经验基础上,卫生部印发了《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 年版)》(卫医管发…2012?2 号)。为增强评审标准的操作性,指导医院加强日常管理与持续质量改进,为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加强行业监管与评 审工作提供依据,制定本细则。 一、本细则适用范围 《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 年版)实施细则》适用于公立 二级综合医院,其余各级各类二级医院可参照使用。 本细则共设臵7 章69 节357 条标准与监测指标。 第一章至第六章共63 节321 条583 款标准,用于医院自我评价与改进,并作为对二级综合医院实地评审。 第七章共6 节36 条监测指标,用于对二级综合医院的日常运行、医疗质量与安全指标的监测与评审后的追踪评价。 说明: 1.二级医院是向含有多个社区的地区(人口一般在数十万左右) 提供医疗为主,兼顾预防、保健和康复医疗服务并承担一定教学和科

精品I

精品 研任务的综合或专科的地区性医疗机构;本细则中,“县医院”为政府举办的县域内医疗卫生中心,应结合当地疾病谱特点,重点加强严重危及当地人民群众健康的疑难病救治及危急重症患者抢救能力,并能快速甄别出本地区医疗技术能力不能诊治的疾病迅速转往有条件 三级医院。同时,承担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业务技术指导和卫生人员的进修培训。 2.本细则中引用的疾病名称与ICD-10 编码采用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疾病分类与代码(修订版)》的通知(卫办综发…2011?166 号)。 3.本细则中引用的手术名称与ICD-9-CM-3 编码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手术与操作》,人民军医出版社,第九版临床修订本2008 版(刘爱民主编译)。 二、标准的项目分类 (一)基本标准 适用于所有二级综合医院(含县医院)。 (二)核心条款 为保持医院的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对那些最基本、最常用、最易做到、必须做好的标准条款,且若未达到合格以上要求,势必影响医疗安全与患者权益的标准,列为“核心条款”,带有★标志。 (三)可选项目 主要是指可能由于区域卫生规划与医院功能任务的限制,或是由政府特别控制,需要审批,而不能由医院自行决定即可开展的项目。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