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桃花源记》教案

【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桃花源记》教案

【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桃花源记》教案
【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桃花源记》教案

25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桃花源记》是初二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散文。诗人陶渊明“以文为辞”,在《桃花源记》中虚构了一个美好的理想境界,比作者在田园诗《归园田居》中所描写的田园生活更美、更理想。诗人以洗炼的笔墨,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没有尘世羁绊、没有剥削压迫、人人生活幸福、安居乐业的人间乐园——世外桃源。因此《桃花源记》更具有文学的欣赏性,对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培养文言散文的审美情趣有着重要的作用。

【学情分析】

经过初一一年的训练,学生已经不是第一次接触文言文,初二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文言知识,已经能够熟练地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对浅显的文言文做到畅通文意,这样,学生对本文文本大意的理解不会有问题。但对于文言文中的“而”、“之”等文言虚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等掌握还不够,需要系统介绍。

【教学重点与难点】

由于初二的学生知识积累有限,形象思维能力仍占主导地位,抽象思维能力还不是很强,学生正确评价作者的理想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依据《新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的特点的分析,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桃花源记》的教学重点、难点确定如下:

教学重点:

1、熟练朗读课文,并能准确地背诵、默写全文。

2、准确地翻译全文,并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特别是出自本文的几个成语如:世外桃源、落英缤纷、豁然开朗、怡然自乐、无人问津等,以及本文出现的几个古今异义词如:交通、妻子、绝境、鲜美、无论等。

3、研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

1、感受桃花源的美境,理解文中作者所表达的美好理想。

2、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并正确评价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

2.准确、流利地朗读、背诵、翻译课文。

3.掌握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古今异义现象和本文出现的成语。

4.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理解课文内容。

5.学习文章曲折回环,引人入胜的写法,并用现代文改写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诵读的基础上,落实字词,疏通文章,熟知课文内容。

2.通过讨论、交流,辨证地看待作者在文章中寄托的理想社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教法与学法】

教学这篇名作,要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教学中采用诵读、讨论和合作探究的方法,激情增趣,领会情感,学懂课文。由于本文故事性强,语言浅显易懂,学生学起来定会觉得兴味甚浓,疏通文意决非难事。同时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学习能力。因此,我分四个课时来完成本篇课文的学习:第一课时主要是疏通文意、了解内容;第二课时主要是探讨主题、拓展延伸;第三课时主要是背诵默写、检查过关;第四课时主要是进行合理想象、作文训练。

本课采用的教法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每个环节都尽可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采用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方式去学习,注重他们自身对知识的理解、领会和积累。对内容通过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学习,逐步完成本课既定的教学目标。而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充当的角色是:一是组织者,把握其学习的整体走向;二是引导者,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学习;三是一本百科知识全书,给学生提供必需的知识。

这样,本课的特点和教法指导思想决定了学生的学法。在本课中,学生将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勤动手、勤动口、勤动脑,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学生采取的具体学法有:

1、平等交流法。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在本课中,它包含本课教学目标的确定,完成目标时所需的学习方法和时间,对课文知识点的理解和质疑等。

2、自主探究法。是指学生在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理解主题时通过注释、工具书或参考资料自主、探究性地去学习。

3、交流合作法。是指学生在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中相互合作,共同探讨,以求得对知识点最准确、最完整的把握,提高学习的整体效应。

4、“时空连线”情景创设法。是指激发学生兴趣,模拟当时情景,引导学生投身其间。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富有个性的火花充分闪现。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类型】

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四个课时。两课时讲授学习,一课时背诵检查,一课时作文训练。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安排

一、导入:

听说过“世外桃源”这个成语吧?我们只是大体知道那是形容美好的地方,这个成语是怎么来的?“世外桃源”到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美在什么地方?为什么长久以来一直令我们向往?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晋代陶渊明写的《桃花源记》,来一一揭开这些谜题,并探寻一下文章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我们该如何看待这种理想。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三、合作学习:

第一步:初读课文,朗读指导。完成教学目标中的“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教师进行学法建议(1、读准每一个字音;

2、注意正确断句;

3、尽量读出感情。)

2、学生初读课文,边读边用笔画出不能读准的字音、不能正确断句的地方及不好把握感情的语句。并结合注释、工具书或者查资料书去自行解决。

3、读给同桌听或在小组内交流,互相指证。

4、随机抽查学生朗读,以检查对目标的完成情况,全班同学当评委,从字音、断句和是否读出感情等方面进行评价。

第二步:再读课文,疏通文意,整体感知。完成教学目标中的“准确地翻译全文,并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

1、教师进行学法建议(1、字词句一一落实,尽量做到对译;

2、尽量翻译出原文的语言风格。)

2、学生自读,结合书下注释、工具书或者查资料书去自行将课文逐句翻译一遍。用笔圈点出不能准确把握的地方。(教师进行全班巡视、并指导。)

3、组内交流学习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若仍不懂,则举手询问,全班同学一同解决,教师补充。若无人能解答,则由教师解答。特别是本文出现的几个古今异义词要重点讲解、整理。

4、小组为单位,一组一段当堂对课文进行逐句翻译,其他小组点评并纠正、补充。特别注意文中的省略句式,翻译四需要补充完整。

5、点名让学生起来复述本文所讲述的故事。以检查学生对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

第三步:三读课文,“时空连线”,深化理解。完成教学目标中的“研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问: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感知了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美真是一个美好的地方。那好,现在啊,这间教室就是桃花源,你们都是桃花源的村民,我呢,是电视节目主持人。我们下面穿过时空隧道,来到一千六百多年前的东晋时代的桃花源中,现在我对村民现场采访。

然后教师以主持人的身份采访以下问题:

1、能为观众朋友介绍一下你们桃花源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状况吗吗?

2、请问你们是怎么来到这里的?

3、你能对我们观众朋友说说你们桃花源居民的风俗习惯吗?

4、在节目的最后,请桃花源的村民用一句话概括一下桃花源的特点或你们的感受。

(前三个小题引导学生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描写。第四小题参考答案如:1、我们桃花源风景优美。2、我们桃花源民风淳朴。3、我们桃花源居民生活幸福。4、我们桃花源没有剥削,没有压迫。)

四、巩固性练习:

1、解释词语:

①甚异之②悉如外人③桑竹之属④处处志之

⑤便扶向路⑥便要还家⑦缘溪行⑧妻子

⑨无论⑩交通⑾绝境

(2)翻译句子:

①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②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作业设计】

A类同学抄课文一遍,熟读课文,能结合注释熟练翻译课文。整理难理解的词语和语句。

B类同学抄课文一遍,争取背诵课文前两段,并熟练翻译课文。

【板书设计】

桃花源记

陶渊明

环境优美

民风纯朴

安居乐业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安排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拜访了优美的桃花源,本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本文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我们该如何看待这种理想。

二、前节课内容复习检查:

1、课文朗读。

2、前两段课文给出上下句,尝试背诵。

3、“阡陌、缘、豁然开朗、黄发垂髫、寻”等重点文言词语解释。

4、古今异义词“交通、妻子、绝境、鲜美、无论”理解。

5、重点句子翻译。

三、默读课文,合作探究:

(完成教学目标中的“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默读课文后,先小组讨论交流,后全班交流、展示,各选派一名代表发言。教师最后补充。

1、为什么再也找不到桃花源了?这样安排情节有什么好处?

2、根据结尾来看,到底有没有“桃花源”?作者这样安排结尾有什么作用?

3、本文描写的桃花源是怎样的社会状况?这种社会状况与作者所处的时代有何不同?

4、如何看待这种理想?

四、拓展延伸:

品读《桃花源诗》

1、朗读《桃花源诗》。

2、结合《桃花源诗》译文,思考分析在内容、写作方法、思想感情上与《桃花源记》的内在联系。

五、巩固练习:

1、找出描写桃花源环境美和人物美的句子。

2、作者把桃花源描写的如此美伦美幻的用意是什么?(结合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说说)

3、桃花源的生活在当时能否实现,试说出你的理由。

4、你向往这种生活吗?为什么?

【作业设计】

A类同学完成课后习题,背诵前两段课文并默写,能熟练翻译课文。

B类同学完成课后习题,背诵前三段课文并默写,熟练翻译课文。

【板书设计】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教学过程】第三课时安排

当堂背诵课文、注释和翻译,当堂提问、检查、默写。

【作业设计】

A类完成《伴你学》习题,将答错的、不会的问题整理到作业本上。

B类完成《伴你学》习题,将不熟练的问题整理到作业本上。

【教学过程】第四课时安排

作文写作训练:将课文改写成一篇现代文故事,题目《桃花源奇遇》。

字数:A类500字,B类600字。

要求:想象合理,不偏离课文原意。当堂完成,写不完的可以作为作业完成。【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