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点整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点整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点整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点整理

马克思主义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产生背景:

1,自然科学:

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达尔文进化论

2,阶级基础:

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3,社会科学:

英国古典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德意志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组成部分

1.唯物论

物质:物质的根本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时绝对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是相对

的(稳定性、有条件性);

时间是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和顺序性;

空间是运动的物质的广延性和方位性;

物质的运动具有一定的客观规律。

意识:意识的起源是自然界长期发展和社会劳动;

意识起源的基本环节有三个:第一,由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级生物的刺激

感应性;第二,由刺激感应的反映形式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第三,由一般动物的

感觉和心理到人的意识的产生;

意识的本质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意识具有能动性,主要表现在意识反映世界是自觉的有目的反映,意识不仅仅反映事

物的现象,而且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意识可以通过思维操作实现对客观事物的、

超前的观念的改造,指导并通过实践把理想变成现实;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主体拥有意识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必须拥有人脑,而是必须参与到人类社会实践

中去。

规律:事物的联系和运动构成规律,规律是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向。

客观规律是事物内部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固有的联系。

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不能被改变、创造、消除的。人只能认识规律、尊

重规律、利用规律。

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一,朴素唯物主义;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辩证法

两个特征:

联系观:联系是指一切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即系统观)

发展观: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事物发展的总方向、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

三个基本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矛盾规律):

矛盾的对立性与统一性,或称斗争性与同一性(矛盾的基本属性);

矛盾的对立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统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它有两个方面含义:

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前提,共处在一个统一体中,而

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内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是事物的外部矛盾;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两点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重点论”)。

主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主要矛盾反映了复杂事物中诸多矛盾的不平衡性,矛盾的主要方面反映了具体矛盾中矛盾双方的不平衡性;主要矛盾要解决的是工作的重点和关键问题,矛盾的主要方面要解决的是事物的主流、支流和性质的问题。

内外因: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

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附言:从宇宙天体到微观粒子,从整个社会到社会的各种组织,都是其内部对立着的各个要素按一定秩序、结构组成的集合体,矛盾无时不在、无处不有。事物内部诸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是矛盾的同一性,它促使事物自身保持稳定性;而事物内部诸要素的相互排斥,即矛盾的斗争性,它破坏事物内部的秩序和结构,促使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化,它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事物各个要素这种互相联接和互相排斥相结合,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和发展,表现为过程。

质、量互变规律:

“质”是指事物成为它自身并区别于另一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构成要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等可以

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

“度”是指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创造了条件。

部分质变:是指事物发生了阶段性质变或者局部性质变,事物的根本性质并未完全质变。

量变到质变的主要形式:一是事物要素数量的增减,突破了“度”引起的质变,二是事

物要素的空间排序和结构形式的变化引起质变。

否定之否定规律:

辩证的否定是通过事物内部的矛盾而进行的自我否定;

否定之否定是事物的发展表现为螺旋式的上升和波浪式的前进的过程。

这个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前进性体现在每一次否定都

是质变,都把事物推到新阶段;曲折性体现在回复性上,其中有暂时的停顿和倒

退,但是经过曲折终将为事物的发展开辟道路。

五个基本范畴:

原因和结果

现象和本质:

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根本性质;

任何现象都是本质的表现,本质都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

可能和现实

现实性是包含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可能性指包含在现实事物之中的

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是潜在的尚未实现的东西。

必然和偶然:

必然性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确定不移的趋势,是由事物的根本矛盾决定的;偶然性

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不确定的趋势,是由事物的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引起的,对

事物的发展起到加速或减缓作用。必然性寓于偶然性之中,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

偶然性为必然性开辟道路。

内容与形式

内容是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是事物存在的基础。形式是内容诸要素相互结

合的结构和表现方式。

3.认识论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来源、目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唯物主义反映论(形而上学的直观反映论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能动的反映论),唯心主义先验论。认识的发展过程渗透着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关于事物外部联系的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是感觉、知觉、表象;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是关于事物内部联系的认识,是概念、判断、推理。

认识的发展过程是两次飞跃的过程:第一次飞跃是从实践中产生认识,主要通过掌握大量丰富的感性材料,借助抽象思维达到对事物本质的理性认识;第二次飞跃是将理性指导实践,接受实践检验的过程。

实践的标准时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所以真理是相对性和绝对性的统一。实践标准的确定性

表现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唯一标准是确定的;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指,一定历史阶段上的具体实践具有局限性,它往往不能充分证明或驳倒某一认识的真理性,实践检验真理是一个过程,不是一次完成的。

4.唯物史观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其本质是社会物质资料生产产式(社会发展

的决定力量),还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非决定力量)。];

注:社会存在最本质的方面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把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规定为社会存在的本质内容就已经把自然环境和人口因素部分地包含在内。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总体反映,它包括政治、法律、思想、哲学、艺术、宗教等意识

形态和风俗、社会心理等。从意识主体角度看,社会意识分为个人意识和群体

意识;从社会意识层次角度看,社会意识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

社会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和相对独立性;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发展动力: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生产力是社会改造自然、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资料的能力;

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过程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了生产方式。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经济基础是指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包括政治

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两个部分,其中国家政权是上层建筑的核心。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对立统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注: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两个部分。政治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和政治组织,如国家政治制度、立法司法制度、行政制度、政党、军队、警察、监狱、

法庭等。政治上层建筑是在一定意识形态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政治上层建筑建立之后,

形成的现实的力量又制约着观念上层建筑,政治上册建筑居于主导地位。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1,新建立起来的上层建筑总有某些不完善的地方,不能完全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2,上层建筑一旦形成,就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力量,它有脱离经济基础的倾向;

3,经济基础总会变化,这种变化不会立即在上层建筑中得到反映,这就造成上层建筑落后于经济基础的情况;4,当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变革已经陈旧的经济基础时,仍然维护这种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就成为经

济基础和生产力发展的严重阻碍,它们之间的矛盾就趋于尖锐化。

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了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两对矛

盾的解决和发展互相交织、相互制约、互相促进,从而构成了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推动

社会不断前进发展。

阶级、国家与革命

阶级的起源和本质

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

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阶级是一个历史范畴。

国家的起源、本质和职能

国家是统治阶级统治和压迫其他阶级的工具,是统治阶级的政权机关。国家是社会分裂为

阶级之后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国家有对内对外两种职能。

革命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社会革命的实质是革命阶级推翻反对阶级的统治,用先进的社会制度代替腐朽的社会制

度,解决被束缚的生产力,促进社会的发展。革命不是主观愿望的产物,其深刻的客观根

源在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

注:人民群众是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社会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普通个人与历史人物:普通个人属于人民群众范畴,他们对社会发展都有或大或小的贡献,其总和构成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人民群众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

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人民群众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积极分子。)历史人物是指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过重大作用的人物,在历史人物中,对那些反映时代要求,代表进步阶级或阶层利益,对社会发展起显著促进作用的代表人物,称之为杰出人物。历史人物,特别是杰出人物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特殊作用,主要表现在:历史人物是历史事件的发起者、当事者,是实现一定历史任务的组织者、领导者,是历史进程的影响者,它可以加速或延缓历史任务的解决。因此,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的具体过程始终起着一定的作用,有时甚至对历史事件的进程和结局发生决定性的影响,

但不能决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

补充:

1,意识与认识的关系:概念都是一样的,两者都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意识”对应的“物质”,它是唯物论的范畴;“认识”对应的是“实践”,它是认识论的范畴。两者的意思是一样的。

2,古希腊赫拉克利特: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二.政治经济学

三.科学社会主义

最新通用版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知识点

2018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知识点 ? 一:马克思主义来源与创新 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创新: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他们在这一时期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作了分析批判,对资本主义时代发展提出的理论课题作了科学的论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认识历史和时代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的深刻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它被社会主义必然代替的历史命运。科学社会主义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两大发现的基础上,阐明了由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获得彻底解放的历史条件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使社会主义由空想成为科学。 二: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什么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三: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什么 马克思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四: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五: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六: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这是就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而言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条件的变化,要求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地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 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做到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完整版)富贵不能淫知识点新归纳

《富贵不能淫》知识点最新归纳整理 一:原文: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俱,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往之女家,毕敬毕戒, 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 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二:译文: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发起 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 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 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 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 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至于大丈夫,则应 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 明的大道.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 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 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三、生字难字(略) 四、书下注释:(如有出入,以教材为准) 富贵:指有钱有地位。淫:使……迷惑。 居天之下广居:居住。居所。得志,与民由之:实现; 实行。

独行其道:固守。原则,行为准则。安居:安静。 熄:平息,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是:这。 焉得:怎么能。威武:威胁暴力。 五、结构 第一段:景春提出大丈夫的标准。 第二段:孟子反驳并提出自己关于大丈夫的标准。 总结起来比较重要的内容 大丈夫的做法: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大丈夫的理想(处世态度):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大丈夫的操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关于大丈夫的名言闪耀着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辉,在历史上激励了无数仁人志士,成为他们坚守正义的座右铭。 在说理方面孟子由浅入深,由此及彼,从妾妇之道谈到为大丈夫之道,深入浅出,极具说服力。 六、习题 1.景春认定公孙衍与张仪是大丈夫的理由是什么。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孟子关于妾妇之道的最终结论是什么。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 3.你怎样理解孟子提出的“富,贫,威”这一大丈夫的标准?

(完整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知识点:多彩的消费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知识点:多彩的消 费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第一框消费及其类型 .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有哪些?(也可问成:提高消费水平的措施有哪些?) (1)根本原因:国家经济的发展水平; (2)居民的收入,它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居民的收入可以从以下三个情况来考虑:当前可支配收入;未来收入预期;社会收入差距) (3)物价总体水平:一般来说,物价上涨,人们的购买能力会降低; 物价下降,人们的购买能力会升高。 (4)其他因素:例如商品的质量、性能、服务、品牌等。 (提示:这四个都是影响消费水平的客观因素;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观因素是人们的消费心理,如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和求实心理。) 2.收入与消费的关系是什么? (1)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2)具体说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当前的可支配收入越高,人们对未来收入的预期越大,人们收入

的差距越小,人们的消费需求会越大,消费水平也会越高。 3.消费按照不同的划分依据可以分为几大类型? (1)根据交易方式的不同,可分为: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贷款消费的显著特点:“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2)根据消费对象的不同,可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3)根据消费目的的不同,可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4.什么是消费结构?影响它的因素是哪两个? (1)含义: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2)影响因素/变化的原因:消费结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收入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5.什么是恩格尔系数?它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1)含义: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开支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2)公式为: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家庭总支出×100% (3)恩格尔系数减小有什么意义? ①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支出,影响发展资料、享受资料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

公务员考试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考知识点汇总

公务员考试: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基础知识点汇总 1、哲学、世界观、方法论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两个层次。 第一方面,是关于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依据。 第二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意识能否认识和反映物质世界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识和不可知论的根本依据。 在哲学基本问题之后,还有一个世界处于什么状态的问题,并由此产生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对立。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自然科学: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阶级基础: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社会科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它的实践性,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5、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一)物质观的发展 主观唯心主义:“存在就是被感知”。 客观唯心主义:“理”、“理念”、“绝对观念”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为一种或几种常见的具体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是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或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 旧唯物主义无法对意识现象及社会历史的本质,做出唯物的科学解释,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形而上学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 恩格斯:“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6、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7、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是物质自身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运动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物质运动可分为五种基本形式:即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和社会运动。各种物质运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低级运动形式是高级运动形式的基础、高级运动形式是从低级运动形式发展而来的;高级运动包含低级运动形式;各种运动形式同时并存、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运动是无条件的和绝对的。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状态。物质运动具有其自身的规律性。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自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具有如下共同点:规律具有稳定性;规律具有普遍性;规律具有可重复性。 8、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对无限多样和永恒运动着的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

《孟子二章》知识点整理

《〈孟子〉二章》知识点整理 文学常识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南宋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论语》合为“四书”,成为此后读书人的必读书。是孟子和几位弟子共同编著的。 2.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把他和孔子并称为“孔孟”,并称其为“亚圣”。 《富贵不能淫》 一、通假字 往之女家(女:同“汝”,你) 二、一词多义 戒:往送之门,戒.之 (告诚) 居:居.天下之广居 (居住) 必敬必戒. (谨慎) 居天下之广居. (住所) 之:母命之. (代词,她,代指女儿) 道:妾妇之道也(道理)住送之.门 (动词,去、到) 独行其道(道路) 三、古今异义 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古义:真正,确实今义:诚实,真诚 2.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古义:准则,标准今义:正直,正义 四、词类活用 1.富贵不能淫. (淫: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惑乱,使……迷惑) 2.贫贱不能移. (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改变,使……动摇) 3.威武不能屈. (屈: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屈服) 五、课文翻译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便平安无事。” 孟子说:“这怎么能算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成年举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女儿出嫁时,母亲教导她,送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夫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把顺从当作标准,是妇人家遵循的道理。(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六、问题探究 1.主题思想: 《富贵不能淫》探讨“何谓大丈夫”的问题。景春提出观点,孟子反驳,有破有立。先直接反驳,对景春的观点持否定态度,再从正面提出自己心目中的大丈夫的标准。孟子提出了三个方面的标准:第一,要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第二,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第三,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施加的因素都不能使之迷乱、动摇、屈服。 2.孟子为什么认为公孙衍,张仪不配称为大丈夫?在孟子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答: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既没有独立的人格,也没有独立的判断善恶、是非、曲直的标准,他

富贵不能淫复习资料及答案

《富贵不能淫》复习资料 一、文学常识 作者孟子,名轲,字子舆。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是继孔子之后又一位儒家大师,被尊称为“”,与孔子并称“”。其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强调“民贵君轻”、“省刑薄赋”;提出“性善”论;主张“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论点。 《孟子》一书现存七篇。宋朝朱熹把合称为“四书”。 二、基础知识 1、解释:富贵:淫:居天之下广居: 得志,与民由之:独行其道:安居:熄: 是:焉得:威武:无违夫子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3、翻译:(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2)一怒而诸侯俱,安居而天下熄 (3)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4)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大丈夫的做法: 大丈夫的理想(处世态度): 大丈夫的操守: 说理方面孟子由浅入深,由此及彼,从妾妇之道谈到为大丈夫之道,深入浅出,极具说服力。 四、习题练习 1.景春认定公孙衍与张仪是大丈夫的理由是什么: 2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大丈夫的形象。 3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什么举例说明你对大丈夫的理解

4孟子关于妾妇之道的最终结论是什么: 5“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和“此之谓大丈夫”句中的“是”和“此”各指代什么 6.你怎样理解孟子提出的“富,贫,威”这一大丈夫的标准 7.对于孟子提出的“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这一主张你有怎样的认识 8.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试用自己的话作答。 9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文中哪句话与这句话的意思相近 10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与“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11.请谈谈“富贫威”这句话的现实意义。 富贵不能淫文言文知识点 1、注音:往之女()家富贵不能淫() 2、通假字:往之女家 3、古今异义: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古义:今义: 4、一词多义: (1)居天下之广居第一个:第二个:

多彩的消费知识点总结

多彩的消费知识点总结 多彩的消费知识点总结 1、影响消费的因素 A、最主要的是居民收入和消费品价格 B、影响消费的根本因素:经济发展水平 (1)收入是消费是前提和基础。 收入增长较快的时期,消费增长也比较快;收入增长速度下降时,消费增幅也下降。 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 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联系。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 (2)商品价格高低影响人们的消费选择。 物价上涨,购买力普遍降低;物价下跌,购买力普遍提高。 基本生活消费品受价格水平变动的影响要远远低于奢侈品。 活学活用:请说出几种促销手段: 提示:商品的性能、外观、质量、包装、购买方式、商店位置、服务态度、售后维修、保养情况等方面的变化都可能带来消费者不同的消费选择。 2、分析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一个过去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都较高的人,

在可支配收入减少的情况下,短期内仍然会力图保持已经达到的较高的消费水平,而不会立即削减消费支出。 3、消费的类型 (1)按照产品类型不同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2)按照交易方式不同分为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三种。 (3)按照消费目的不同分为生产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 4、食品支出、发展资料支出、享受性资料支出哪一项支出在家庭消费总支出占比重越小,证明该家庭消费水平越高? 答:消费结构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被称为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越小,人们生活水平越高。反之,越低。 相关材料分析题型: 济南市统计局发布信息:私家车和商品房成为省城居民2004年增势最强的主要消费品。到现在,全市私家汽车总量已达11.2万辆,按济南城乡居民统算,每百户居民拥有量已达6.5辆。而个人住房购买量也比上年增长了55.8%。 运用相关知识,回答材料体现的经济知识。 分析:材料表明汽车和住房消费已成为市民除食品消费外的最大的消费类别,消费结构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被称为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越小,人们生活水平越高。反之,越低。所以由材料可知济南的社会消费结构正向发

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点汇总

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点汇总 一、唯物论(2个核心、2大原理) 2个核心:物质、意识 2大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二、辩证法(2个核心、3大规律、4种方法、4对范畴) 2个核心:联系、发展 3大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对立统一规律 4种方法: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 4对范畴:现象与本质、必然与偶然、原因与结果、可能与现实 三、认识论(3个核心、3大规律) 3个核心:实践、认识、真理 3大规律:实践与认识得辩证关系原理、认识发展律、真理发展律 四、历史观(2个核心、1大规律、1个基本问题) 2个核心:社会、人 2大规律:社会发展规律 1个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 一、唯物论(2个核心、2大原理) 2大概念 (一)物质 物质就是指由物质具体形态中抽象概括出得一种共性——即不以人得意志为转移、并能为人得意识所反映得客观实在性。物质得唯一特性就是客观实在性。 (物质首先要确立得就是它得客观实在性,也就就是说它存在于人得意识之外,不依赖于意识存在可以独立存在。同时它又可以为人得意识所反映。 (二)意识 (1)意识产生得充分条件:人脑。意识就是物质得产物,但又不就是物质本身,意识就是特殊得物质——人脑得机能与属性。 (2)决定条件:社会实践(语言促进)。社会实践特别就是劳动在意识得产生与发展中起着决定作用,劳动为意识得产生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与可能,在人们得劳动与交往中形成得语言促进了意识得发展。 (3)意识得本质:意识就是自然界长期发展得产物,就是人脑特有得机能与属性,就是物质世界得主观印象,就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得统一。 马克思:“观念得东西不外就是移入人得头脑并在人得头脑中改造过得物质得东西而已”。这表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并反作用于物质。 2大原理 (一)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这就是马克思关于世界本质问题得一个基本原理。包含三点内容: 1、世界就是统一得,世界得本源只有一个。 2、世界得统一性在于它得物质性,而不就是某种“始基”得物体。 3、物质世界就是多样性得统一,不就是单一无差别得统一。 (二)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1、物质决定意识: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不过就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得反映。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框架

看好了啦。 马克思主义哲学分为1、辩证唯物主义2、历史唯物主义(又名唯物史观)。 辩证唯物主义分三点:1、辩证唯物论2、唯物辩证法3、认识论 历史唯物主义分四点:1、人名群众2、价值观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4、基 本矛盾与基本规律。 文化就是意识,所有虚的,比如政策,理念都是意识。做选择题时刻记着:物质决定意识!!!辩证唯物主义: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表现在①意识反映世界具有自觉性、目的性、 计划性(不重要)②意识能反映事物的本质规律③意识具有指导 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④意识指导人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 (不重要) 3、规律是客观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遵循客观规律。 4、意识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一点可以归在2的③ 里,但是经常需要把这句话拉出来说,独立成一点。) 5、(套话。看材料意识是对谁起了作用)意识对+对象+具有正确的指导作 用。(有时候你得看那个意识是坏的还是好的。不过一般是好的)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遵循客观规律,并利 用这种规律指导实践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反对在规律面前的经 验主义和无所作为的思想。 二、唯物辩证法⑴联系观①联系具有普遍性(也可加上客观性、多样性),要用 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②联系具有客观性,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 物,切忌主观随意性。联系具有多样性,善于分析事 物的具体联系 ③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整体与部分相互依存,密不 可分,没有整体,部分也就不成其为部分。没有部分,也就没有 完整的整体。 ④系统优化。 ⑵发展观①发展具有普遍性,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②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 物在旧事物中孕育而成,即否定了旧事物中的腐朽东西,又保留

21富贵不能淫知识点整理

21 富贵不能淫 原文和译文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生气,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便平安无事。”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孟子说:“这怎么能算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成年举行冠礼时,父亲教导他;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女儿出嫁时,母亲教导她,送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夫家,一定要恭敬、小心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是妇女之道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住在天下最宽敞的住宅‘仁' 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走在天下最光明的大路‘义'上;得志的时候和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背景孟子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的战国时期。当时,各大国之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面对这样一种社会现实,孟子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政治思想。他到处游说,宣扬他的“仁政”“王道” 主张。孟子把孔子“仁”的观念发展为“仁政”思想,指出“民贵君轻”,劝导统治者重视人民。同时他反对诸侯互相攻伐,以武力相兼并,提出“不嗜杀人者”才能统一天下的观点。他极力主张“仁政”,恢复井田制,省刑薄赋,确保“黎民不饥不寒”。 常识 孟子(约前372 年~约前289 年),名轲,字子舆,邹(现在山东邹城市)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后世常以“孔孟”并称,尊称孟子为“亚圣”。孟子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他在孔子的”仁”学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 (一)古今异义 1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2.母命之 3.以顺为正者 4.富贵不能淫 (二)词类活用 1.富贵不能淫 2.贫贱不能移 3.威武不能屈 三)特殊句式 1.省略句戒之曰。省去主语“母亲” 2.判断句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者,……也”,表判断)*“大丈夫”的标准。 (1)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 (2)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 (3)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施加因素都不能使之迷乱、动摇、屈服;主旨 《富贵不能淫》通过景春与孟子对于“大丈夫”的不同解释,明确了孟子关于真正的“大丈夫”的标准。激励人们要坚持正道、不畏强权。

高一政治《消费及其类型》知识点汇总

高一政治《消费及其类型》知识点汇总 一、知识回顾 材料一:近年来,我国汽车特别是轿车的价格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每年的下降幅度达两成左右。 材料二:近年来,在国内汽车市场旺盛需求的刺激下,我国汽车制造业和汽车服务贸易业的投资急剧扩张,但汽车产业组织结构与国际上相比明显落后,XX年共有123家整车生产厂,遍布全国27个省级单位。其中产量超过50万辆的只有2家,超过10万辆的只有8家,产量不足1万辆的达95家,其中产量在1000辆以下的有70家。XX年,我国取消汽车进口许可讧和进口配额限制之后,汽车市场与国际汽车市场融为一体,国内市场的国际化使我国汽车生产企业面临严峻的挑战。 材料三:XX年以来,由于汽油价格持续走高,虽然普通汽车价格不断下降,但销售依然没能走出低谷,大排量汽车由于受消费税增加影响,价格不断上升,人们把眼光更多的投向小排量汽车和电动自行车,从而带动了小排量汽车生产热潮,特别是电动自行车的生产和销售更是异常火爆。 为什么汽油价格的提高使得汽车销售遭遇尴尬?人们为什么把眼光更多的投向小排量汽车和电动自行车? 二、自主学习 (一)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根本因素是 。 2.主要因素是 、 。 (1)居民收入是消费的 。 ①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 ②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的影响。 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 的大小有密切的关系。 (2)物价总体水平 一般来说,物价 ,人们的购买力普遍降低,会 对商品的消费量;物价 ,人们的购买力普遍提高,会

对商品的消费量。 (二)消费的类型 .按照交易方式分为 、 、 。 2.按照消费对象分为 、 3.按照消费的目的分为 、 、 。其中 消费满足较低层次衣食住行的需要,是最 的消费。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会越来越追求和 ,这时 资料和 资料的消费将逐渐增加。 (三)消费结构 .消费结构的含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知识要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知识要点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时间及社会历史条件,旨在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它和一般的哲学及科学的关系。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科学性、革命性的含义和它们的相互关系。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时代 (1)现代西方哲学概念的指称对象及其主要思潮和流派。 (2)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的关系。 (3)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及其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 (4)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代时代精神的精华。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 (1)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过程。 (2)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传播的条件。 (3)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传播的两大理论成果。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的含义。 (5)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和方法。 第二章 世界统一于物质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1)列宁物质定义及其意义。 (2)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机械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区别。 (3)关于运动的唯物主义观点与唯心主义观点的根本区别。 (4)关于运动的辩证法观点与形而上学观点、相对主义及辩论的根本区别。 (5)相对静止的含义及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 (6)关于时间空间的唯物主义观点与唯心主义观点的根本区别。 (7)关于时间空间的辩证法观点与形而上学观点的根本区别。 (8)如何理解社会的物质性。 二、意识的起源、本质、作用 (1)意识起源的几个环节。

(2)劳动在意识的起源上起决定作用。 (3)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实在的主观映象。 (4)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 (5)意识能动作用的条件和途径。 (6)人工智能及其与意识的关系。 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1)世界物质统一性的证明。 (2)规律概念的定义和规律的特点。 (3)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4)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第三章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和发展的学说 一、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特征 (1)联系概念 (2)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唯物主义的联系观。 (3)联系的条件性及联系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关于联系的辩证法观点。 (4)唯物辩证法的联系概念同一般系统论的关系。 (5)系统概念及系统的特征。 (6)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7)发展概念与运动概念的联系和区别。 (8)新生事物不可战胜的原理。 (9)新生事物的本质特征。 (10)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二、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 (1)矛盾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的作用。 (2)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3)为什么说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4)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意义。 (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方面和次要矛盾方面的辩证关系。 (6)“两点论”和“重点论”的辩证关系。 (7)质、量、度概念。 (8)度与关节点概念的区别。 (9)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高一政治《多彩的消费》知识点总结新人教版

高一政治《多彩的消费》知识点总结新人教 版 影响消费的因素 生活消费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是因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生产水平与结构、居民收入、家庭人口数量和结构,物价水平等。其中主要的是: 居民的收入 ①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的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 收入是消费的前提与基础收入增长较快的时期,消费增长也较快;反之,当收入增长速度下降时,消费增幅也下将。所以,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②居民消费不仅受当前收入水平的影响,而且受过去和未来收入水平的影响。特别是未来收入,即预期收入,如果预期收入高,消费水平可能就高,相反,预期收入低,人们就会节制当前的消费。 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的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关系。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反之,缩小过大的收入差距,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消费品价格

首先,消费品价格的变化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人们在一定时期的总收入是有限的,如果消费品价格上涨,会引起购买力下降,因而消费需求就降低。反之,则购买力提高,消费需求就增加。因此,物价的稳定对保持人们的消费水平,安定生活和稳定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也因为此,使得稳定物价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 其次,不同消费品的价格变化,对人们消费的影响不同。一般说来,基本生活消费品受价格水平变动的影响要远远低于奢侈品。人们不会因为价格变化而导致对基本生活消费品消费的减少,那么,会使消费支出增加,对人们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严重的会影响社会稳定。这也就是国家特别关注农产品,尤其是粮食、蔬菜等价格变化的原因。 商品的性能、外观、质量、包装等也能成为影响消费的原因。甚至购买方式、商店位置、服务态度、售后服务都能影响人们的消费。 消费的类型 按产品类型不同,可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按交易方式不同,可分为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a.钱货两清的消费,是人们最常用的交易方式。交易一旦完成,商品的所有权和使用权都发生了转移,商品如何使用一般由买主自己支配,不再受卖者的限制。但有些比较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汇总和每章重点汇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汇总和每章重点汇总

————————————————————————————————作者:————————————————————————————————日期: 2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中期。 2、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统一整体。 3、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产生最直接、最重大影响的,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唯心主义)、费尔巴哈(唯物主义)、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4、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与生物进化论这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为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提供了坚定的自然科学基础。 5、标志马克思主义基本形成的著作《关于费尔马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哲学的贫困》、《共产党宣言》,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1、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1)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2)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它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而且包括它的继承人的理论,特别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理论。 3)列入马克思主义范畴的理论,必须是在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价值取向等方面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前后相继、一脉相承,在本质上相一致的。 4)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义的理论基础,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2、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科学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政治立场上。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 3、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第三节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1.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 3.全面提高人的素质。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我国今天所面临的最大的社会实际,就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反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两种倾向。实际工作中的经验主义片面夸大感性经验的作用,轻视理论,把局部经验当作普遍真理,到处搬用。教条主义片面夸大理论和书本知识的作用,轻视感性经验一切从本本出发,把理论当成万古不变的教条,生搬硬套 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一)世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 1、世界观,就是人们对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这在哲学上属于本体论的问题;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主是指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即世界可不可以认识的问题,这在哲学上属于认识论问题。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凡是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是历史唯物主义;凡是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是历史唯心主义。 4、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运动发展的,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形而上学则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彼此孤立的,静止不变的,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

2020版部编教材《富贵不能淫》知识点梳理(精准教材注释教参翻译)

2020版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 《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一、作家作品: 本文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二、教材注释: (1)诚:真正、确实。 (2)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3)天下熄: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4)焉:怎么、哪里。 (5)冠:行冠礼。 (6)命:教导、训诲。 (7)戒之曰:戒:告诫。必敬必戒:戒:谨慎。 (8)往之女家:女,同“汝”,你。 (9)夫子,这里指丈夫。 (10)正:准则、标准。 (11)广居、正位、大道:分别比喻“仁”“礼”“义”。 (12)与民由之:由:遵循。 (13)淫,使惑乱,使迷惑。移,使改变,使动摇。屈,使屈服。 三、教参翻译: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平安无事。” 孟子说:“这怎么能算是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成年举行冠礼时,父亲教导他;女儿出嫁时,母亲教导她,送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夫家,一定要恭敬、小心

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妇人之道。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走在天下最光明的大路‘义’上。得志的时候和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四、字词归纳: (一)通假字 1.往之女.家(“女”同“汝”,你) (二)古今异义 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古义:这。今义:判断动词。) 2.子.未学礼乎(古义:你。今义:儿子。) 3.丈夫 ..之冠也(古义:男子。今义:女子的配偶。) 4.富贵不能淫.(古义:惑乱,迷惑。今义:放纵。) (三)一词多义 丈夫之 .冠也(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1.父命之.(代词,指“丈夫”) 往送之.门(动词,去,到) 居天下之.广居(助词,的) 戒.之曰(动词,告诫) 2.必敬必戒.(形容词,谨慎)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助动词,能够) 3.得.志(动词,实现) (四)词类活用 1.丈夫之冠.也(名词用作动词,行冠礼) 2.威武不能屈.(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屈服) 3.富贵不能淫.(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迷惑) 4、贫贱不能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改变) 五、重点语句翻译: *(1)父命之:父亲给以训导。 *(2)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

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体系结构图

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体 系结构图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结构图 【整体结构图】 物质及其存在形式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辩证唯物论物质世界与人的实践存在形式:运动、时间、空间 世界物质统一性与实事求是 普遍联系 基本特征 永恒发展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马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克原因与结果 思现象与本质 主基本范畴内容与形式 义可能与现实 哲偶然与必然 学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认识的本质 认识与实践 第一次飞跃: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的过程第二次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认识论认识的循环性和上升性 认识的真理性 真理观检验真理的标准 真理与谬误 思维方法: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抽象与具体、历史与逻辑 社会存在 社会本质和社会的实践本质 基本结构社会结构 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历史唯物论社会发展规律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 和历史创造者人民群众:历史创造者 社会历史进程 社会发展和人的本质和价值 人的发展共产主义社会 【第一章结构图】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哲学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哲学和哲学朴素唯物主义

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第一性问题辩证唯物主义和历 史唯物主义哲学基本问题主观唯心主义 (思维和存在唯心主义 的关系问题)客观唯心主义 可知论 马克第二性问题 思主不可知论 义哲历史根源和阶级基础 学是马哲产生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前提 科学马克思主义历史必然性直接理论来源 的世哲学的基本主观条件 界观特征科学性 和方马哲的本质革命性 法论特征实践性 现代西方哲学科学主义 马哲与现代的两大流派人本主义 西方哲学 马哲与现代西本质区别 方哲学的关系相互影响 深化了马哲的宇宙观 现代科技革命对证明丰富了马哲的一系列 马克思主马哲与现代马哲的丰富和发展基本原理 义哲学与科技革命拓展了马哲的研究领域 现时代马哲对科学技术提供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 的指导作用提供哲学论证 毛泽东思想 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 哲学中国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二章结构图】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辩证唯物主 义物质范畴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 物质范畴坚持了彻底的可知论和唯物主物质及其的意义义反映论 存在形式坚持了辩证的、历史的物质观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存在形式时空的相对性和绝对性 时间和空间 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 实践的本质:人类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物质活动 实践主体 世界实践的要素实践客体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一、辨证唯物主义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1辨证唯物主义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唯物辨证法的内容: 三大规律和一系列范畴 2对立统一规律是最根本的规律: 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2)对立统一规律是理解唯物辨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3)矛盾分析方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二、唯物辨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 1 对立统一规律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的斗争性: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反对的性质 矛盾的同一性:指矛盾双方互相联系,互相吸引的性质 两层含义:1)互相依存 2)互相贯通,互相转化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相互区别,相互联系 区别:1)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不同 2)矛盾同一性是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 3)矛盾斗争性是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 联系: 1)矛盾的斗争性是同一性的基础和前提 2)矛盾的同一性是斗争性的条件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原理告诉我们: 在分析和处理任何矛盾的时候,必须在斗争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斗争,反对任何割裂两者关系的片面性,要防止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1)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推动着事物的发展 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矛盾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某种发展为条件 ◇2矛盾双方互相利用,各吸取自身的有利因素而得到发展 ◇3矛盾双方互相贯通,规定着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矛盾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斗争性推动着矛盾双方的力量变化,为质变准备了条件 ◇2斗争性推动着事物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共性) 矛盾的特殊性:指不同事物的矛盾及其侧面各有不同的特点(个性) 矛盾在不同过程及阶段上的特殊性: 根本矛盾——贯穿始终 非根本矛盾——不贯穿始终—事物发展过程的阶段性

高一政治多彩的消费知识点总结新人教版

高一政治《多彩的消费》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 影响消费的因素 生活消费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是因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生产水平与结构、居民收入、家庭人口数量和结构,物价水平等。其中主要的是: 居民的收入 ①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的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 收入是消费的前提与基础收入增长较快的时期,消费增长也较快;反之,当收入增长速度下降时,消费增幅也下将。所以,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②居民消费不仅受当前收入水平的影响,而且受过去和未来收入水平的影响。特别是未来收入,即预期收入,如果预期收入高,消费水平可能就高,相反,预期收入低,人们就会节制当前的消费。 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的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关系。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

消费水平会降低;反之,缩小过大的收入差距,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消费品价格 首先,消费品价格的变化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人们在一定时期的总收入是有限的,如果消费品价格上涨,会引起购买力下降,因而消费需求就降低。反之,则购买力提高,消费需求就增加。因此,物价的稳定对保持人们的消费水平,安定生活和稳定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也因为此,使得稳定物价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 其次,不同消费品的价格变化,对人们消费的影响不同。一般说来,基本生活消费品受价格水平变动的影响要远远低于奢侈品。人们不会因为价格变化而导致对基本生活消费品消费的减少,那么,会使消费支出增加,对人们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严重的会影响社会稳定。这也就是国家特别关注农产品,尤其是粮食、蔬菜等价格变化的原因。 商品的性能、外观、质量、包装等也能成为影响消费的原因。甚至购买方式、商店位置、服务态度、售后服务都能影响人们的消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