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化孙公至先传公世系

化孙公至先传公世系

化孙公至先传公世系
化孙公至先传公世系

化孙公至先传公世系

第三章化孙公至先传公世系

(140世—147世)

一世:(140世)

化孙号传万,字天衍,杨德三子(1175.2.12子—1267.5.29申),享阳九十三。进士起业,因靖康之乱(公元1127年金兵攻陷宋都洛阳)居福州长汀州府宁化县石壁村迁上杭县。官居韶州及长汀州太守,诰赠中宪大夫。公墓座落在福建省上杭县白沙镇将军桥茜洋村,李家屋背大坪岗。喝“金盘载珠”,申山寅向兼坤。墓前左右两旁竖着十八根石柱,柱顶雕有石狮,象征十八房宗支繁荣昌盛。化孙公妣陈氏(1174.12.1辰—1271.3.18丑)、阙氏(1184.11.10寅—1271.3.13秆午)两恭人之墓,座落在茜洋村进去官地水尾半山腰(二华里神仙坑)。喝“雄鸡(飞凤)展翅”,丙山兼向。生子:吉云、庆云、祯云、祥云、集云、从云、龙云、福云、自云、绵云、景云、星云、卿云、帝云、阙云、倬云、彼云、定云。十八子名,加乾坤诗:

吉庆祯祥集,从龙福自绵,

景星卿帝阙,倬彼定乾坤。

从福建汀洲宁化迁入上杭县白砂镇将军桥茜洋村,开居为一世。祖考妣坟墓,于1996年均被上杭市人民政府列为县文

物保护单位及保护碑序。

当十八子成家时期,时值元兵渡江南侵,宗室濒危,纷纷择地安居。化孙公遗训(七律诗,称外八句):

清河系出源流长,卜吉移居闽上杭,

百忍家声思祖道,千秋金鑑慕宗枋,

承先孝友垂今古,裕后诗书继汉唐,

二九苗裔能凛训,支分富盛姓名香。

化孙公字辈五言诗(内八句)①

化云腾上昊,承先绍启宗,

仲兴山贻远,永廷应万崇。

日振昌英俊,贤声继祖功,

文运开世兆,科元定显隆。

传家惟诗礼,抡秀良与忠,

善积恩光大,庆余福自通。

德泽宜习学,作求泰常逢,

本立祥长发,燕翼谋广丰。

注:①字辈诗,前十字已采用,后面字未见排用。八十字辈诗,后四十字,可能是化孙公八世孙(祥云公后裔)君绍公作。

二世:(141世)

吉云公字瑞世,化孙长子(1196.2.7寅—1280.2.7酉)。配王五娘(1197.9.16卯—1280.2.7酉)。生子:腾凤(字吕凤)、

腾盛(日新)、腾蛟(若龙)、腾光(明珠)、腾兰(滋畹)。住廷田梓头。(嗣孙散居福建漳州、泉州、广东潮州、嘉应州等地)

庆云公字瑞亮,号二郎,化孙次子(1199.5.13巳—1277.11.4戍)。配林六娘(1199.8.22申—1282.4.3巳)。生子:腾侣(鸣元)、腾佐(圣元)、腾佑(纯元)、腾位(任元)、腾伸(理元)、腾伯(起元)、腾五。(住半迳、嗣孙散居福建福州、江西等地)

祯云公字瑞兴,号三郎,化孙三子(1203.3.33辰—1282.7.16巳)。配林五娘(1202.2.4亥—1288.10.19丑)。生子:腾佶(明元)、腾胜(文元)、腾修(象元)、腾侃(正元)、腾例(调元)、腾侊(成元)、腾候(锡元)、腾俊(炜元)、腾悕(炳元)。住塘源(有谱记莲塘)。嗣孙散居福建泉州、普江、德化、惠安、福州、莲塘、江西各地。

祥云公字瑞庭,号四郎,化孙四子(1209.2.12巳—1281.5.8辰)。墓在福建永定县仙师乡兰岗马坑,亥山兼壬,醉翁伴椅。配蓝四娘(1216.11.8辰—1287.4.22亥),墓在仙师乡上深塘西洋,丑山兼艮,寒虎咬尾。赖五娘(1209.1.21酉—1276.10.3卯),墓在仙师乡三坝牛背脊岗。生子:腾先(字定元,号念一郎)、腾福(字殿元,号念二郎)、腾千(字叔元,号念三郎)、腾林(字沐元,号念四郎)、腾寿(字载元,号念五郎)、腾辉(字仲元,号念六郎)、腾万(字兆元,号

念七郎)。(嗣孙分迁福建上杭、永定长汀、开平、龙岩、连城、漳州、广东梅县、大埔、兴宁、五华、饶平、丰顺、潮州、汕尾、汕头、陆丰、紫金、河源、东莞、增城、博罗、惠阳、和平、龙川、惠东、广州、江西于都、宁都、兴国、赣州、南康、萍乡、吉安、修水、钢固、上犹、崇义、湖南、浏阳、广西、四川等地)

集云公字瑞彩,号五郎,化孙五子(1210.3.5巳—1282.11.19寅)。配邱七娘(1212.1.16酉—1284.47卯)。生子:腾仕(学〈尧〉元)、腾仁(德元)、腾任(克元)。(嗣孙散居福建、江西各地。

从云公字瑞明,号六郎,化孙六子(1212.9.22子—1285.2.10午)。配杨八娘(1210.6.18辰—1280.2. 9寅)。生子:腾升(捷登)、腾陞(尧阶)。[住胜运里(上杭)黄竹头。后裔居广东梅县(程乡)、兴宁、五华、潮汕各地]

龙云公字瑞华,号七郎,化孙七子(1213.3.19寅—1287.5.24酉)。配胡十娘(1218.11.28卯—1288.5. 23亥)。生子:腾纯(一诚)、腾肱[字才万(芳),号钟生]、腾绅(垂佑)、腾绂(华冕)。住胜运里(上杭)香坑脑。嗣孙居广东嘉应州及潮汕一带。

福云公字瑞霭,号八郎,化孙八子(1213.11.15卯—1293.9.7子)。配刘六娘(1212.4.2卯—1293.9. 7子)。生子:腾义[正田(元)]、腾羲[绍元(和)]、腾群[拨元(生)]、腾羡[字余

元(衍)]、腾羔[象元(玄)]、腾美[广(誉元)]。(嗣孙居广东嘉应州、潮汕、江西于都贡江等各地)

自云公字瑞山,号九郎,化孙九子(1215.8.23亥—1295.11.5酉)。配孙九娘(1215.5.24寅—1299.2. 29酉)。生子:腾赍(惠广)、腾贞(元享)、腾貤(驰)(延鸿)、腾赁(财值)、腾贯(登善)、腾则[秉规(亲)]。(迁居广东大埔三河坝、潮州、福建上杭、永定、江西各地)

绵云公字瑞文,(有记瑞云),号十郎,化孙十子(1217.1.10午—1293.8.13子)。配陈十娘(1216.1.12未—1297.4. 12巳)。生子:腾越(卓生)、腾起[凤举(舞)]、腾超(行玉)、腾赴[(捷)元(吉)]。(迁居广东嘉应州松口、梅县、大埔各地)

景云公字瑞尧,号十一郎,化孙十一子(1219.12.14辰—1300.4.16丑)。配谢三娘(1219.10.6戍—1298.8. 9巳)。生子:腾椿(长茂)、腾桂[子茂(芳)]、腾楠[良材(才良)]、腾松(节筠)、腾槐(荣宗)。(迁居横山下,福建上杭古田竹下村、洋稠村、石笋村、广东海丰、陆丰各地)

星云公字瑞霞,号十二郎,化孙十二子(1220.4.16申—1295.8.5寅)。配程六娘(1220.6.20子—1301.10. 17卯)。生子:腾东(平秩)、腾杰(兴文)、腾杞(惟成)、腾柏(生芳)、腾析(建勋)、腾(用占)。(后裔居福建清流、永安、沙县等地)

卯云公字瑞唐,号十三郎,化孙十三子(1222.9.28丑—1305.11.3辰)。配苏十娘(1223.9.28未—1302.6.25丑),袁八娘(1224.1.28丑—1299.12.11寅)。生子:腾旺(相元)、腾旭(彷旦)、腾升(世泰)、腾智(明心)、腾昺(辉庭)、腾昭(明德)、腾时(有始)、腾明(光彩)、腾晶(其盈)、腾暄(谷成)、腾竹。嗣孙迁居福建福州、上杭才溪、珊瑚、浙江、云和各地。

帝云公字瑞汉,号十四郎,化孙十四子(1223.10.9卯—1300.3.10午)。生子:腾望(仰高)、腾朋(得西)、腾郎(光宇)、腾淳(光仁)。后裔迁居广东潮州、广州、福建永安、开平县中山镇各地。

阙云公字瑞发,号十五郎,化孙十五子(1226.1.29亥—1317.4.4申)。配朱三娘(1225.3.23卯—1315.6.1酉)。生子:腾官(道优)、腾宗(克成)、腾宋(澂贵)、腾安(尔康)、腾宴[(采)同寅]、腾寓、腾宏。(后裔迁居福建漳州、广东潮州、江西兴国、于都各地)

倬云公字瑞凌(清),号十六郎,化孙十六子(1226.8.12巳—1319.6.14午)。综(琮)(隆茂)、腾学(希贤)、腾祖(希上)。(迁居徽州、有谱记江州水南、福建、江西等地)

彼云公字瑞崇,号十七郎,化孙十七子(1228.2.8酉—1311.9.1辰)。配许八娘(1229.5.5酉—1309.2.8酉)。生子:腾璜(渭载)(配王氏迁樟甫县)、腾和(礼贵)(宁华)、腾瑶

[声琼(根琼)](迁龙岩永福)、腾瑛(非瑕)(迁连城南团水西)、腾科(捷发)(迁武平仙人崇仙水塘)、腾益(三友)(迁上杭小吴地,永定培丰新塘,龙岸曹溪、东肖、武平东留)、腾玉(字世珍,号小八郎,配彭氏)(迁广东蕉岭、神岗、广福石扇)、腾诚(珠)[黎植(植浦)]迁江西瑞金。

定云公字瑞东,号十八郎,化孙十八子(1230.3.27巳—1322.12.8戍)。配欧阳氏(1231.8.15寅—1325.4.2卯)。生子:腾芳(郁文)、腾芬(馥轩)、腾菽(汝常)、腾英(育天)(育大)、腾茂(九治)、腾范(同轨)、腾茗(海洋)、腾萩(子馨)。(迁居闽、粤、赣、湘)

三世:(142世)

腾辉公字仲元,号念六郎,祥云六子,进士、元明宗时,诰赠授中宪大夫。享年99岁,葬永定金沙高峰寨。配廖氏(76岁)、赖氏(78岁)、杜氏(81岁)。生子:惟仁(明上)、惟义(昭上)、惟礼(曦上)惟信(映上)、惟全(晶上)、惟忠(旺上)、惟孝、惟廉、惟节。

四世:(143世)

惟仁公字明上,号文显,腾辉长子。享年71岁,葬永定银坪顶。配郑氏(64岁),葬金沙绣溪背。生子:昊玙、昊炳、昊政、昊极。

惟义公字昭上,腾辉次子。配蓝氏。生子:昊渐、昊民、昊清、昊国、昊长。享年80岁,葬狗尾坑。配彭氏(60岁),

葬公坟侧。生子:仁承、文承、誉承、焕承、敏承。

五世:(144世)

昊极公字治远,明上四子。享年80岁,葬狗尾坑。配彭氏(60岁),葬公坟侧。生子:仁承、义承、礼承、智承、信承。

昊渐公字治悠,昭上长子。配钟、陈氏。生子:斐承、文承、誉承、焕承、敏承。

六世:(145世)

仁承公字仲义,号梅旺,昊极长子。配丘氏。生子:先福、先禄、先寿。

敏承公字良辅,号肱,昊渐五子。官任河南太守。配吴氏、羌氏。生子:先传、先伊、先仪、先伦、先伟、先任、先俸。七世:(146世)

先寿公字德寿,号仲,仁承三子。配温氏。生子:俸绍(才禄)。

先伦公字习爵,敏承四子。配肖氏。生子:志绍、思绍、惠绍、悕绍、心绍、恩绍、慕绍。

先俸公字习重,敏承七子。配陈氏。生子:君绍、定绍、清绍、琳绍、克绍、远绍。

八世:(147世)

俸绍公字才禄,号静斋,又勉学,先寿之子。元奉训大夫(五品),葬龙岩武平城北。配曾四娘、李五娘。生子:洪

庆、洪善、洪恩。

悕绍公字九龙,先伦四子。谥明英,烈士,任广东雷州府同知,寿高百余岁,卒后葬岩前约石坑寺背埔。配唐氏。生子:元道(住东莞)、元远(住东莞)、元通(住紫双下)、元达(住兴宁)、元遂(住紫金水墩后迁海丰)、元珍(住紫金秋溪,后迁五华周江、中兴、梅林)、元弼、元亮(住紫金,后迁五华长布大平)、元举。

八世:(147世)君绍公字邦彦,先俸长子。配李氏。生子:启通、启达、启远、启源、启盛、启先、启光、启明。

九世:(148世)启通公字贯道,号德通,法名念二郎南临生。君绍长子,妣氏邱老孺人。迁平远河头

住,族谱另自录。

启达公字六德,号七三郎京临,君绍次子。迁兴宁石马。妣氏巫老安人共葬在中州寺

下溪口大坪上正乾山。生三子,长子:讳荣宗字玉石,次子:讳华宗字万石,三子:讳贵宗字品石。(本次修编)。

启远公字几昌,号德宗,法名七三郎。君绍三子。邑庠迁龙州永福住。妣氏石、谢老孺人,生九子。长子:讳攀宗字贵一号秀惟,次子:讳宪宗字效文号秀仲,三子:讳庆宗字景福号秀八,四子:讳殷宗字克劝,迁居信丰县居住。五子:讳惠宗字正普号法兴,迁樟树坛住。六子:讳慈宗字仁术,迁居龙泉住。七子:讳悠宗字久成。八子:讳忠宗字礼成。

九子:讳恕宗字近仁。族谱另自录。

启源公字贯逢,号七五郎,名德寿,官居判巡司马,君绍四子。迁嘉应州程乡宝石寨,兴宁石马大成下楼,五华大田徐母所生。妣氏石、谢、徐、黄安人,共生六子。石母生:长子:讳雍宗字才禄,妣氏李、曾氏。次子:讳穆宗字源禄。谢母生:三子:讳熙宗字广禄,妣氏黄。四子:讳绳宗字进禄。黄母生:五子:讳兴宗字双禄。六子:讳绍宗字昌禄。族谱另自录。

启盛公字贯理,号五十六郎,君绍五子。迁石坑。妣氏苏老孺人,生三子。长子:讳隆宗,迁居嘉应州石喙头住。次子:讳汉宗字良圩,迁居大埔白侯村住。三子:讳锦宗字良瑞,迁居饶平马岗住。族谱另自录。

启先公字贯侣,号五十七郎,君绍六子。迁嘉应州石喙头住。妣氏李老孺人。族谱另自录。

启光公字贯彩,号七八郎,君绍七子。迁延平州住。妣氏凌老孺人。族谱另自录。

启明公字贯纯,号七九郎,君绍八子。妣氏巫五娘,生一子。子:讳文宗号万七郎。族谱另自录。

陈氏起源与祖训

陈氏起源与祖训 陈姓起源 陈姓出自姚姓或妫姓,舜帝的后裔。舜,也称虞舜,黄帝八世孙,生于姚地,所以姓姚。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周武王灭商朝纣王以後,建立周朝以後,找到舜的三十四世后人妫满,武王为笼络天下。特封妫满为诸侯,并把大女儿太姬嫁给他,封国于—陈(今河南省淮阳县),谥号称为胡公。在这个地方,建立了「陈国」。舜帝的后裔满的子孙有以国为姓的,即成为陈姓的由来。以国为姓,使用陈姓的始祖是胡公满,陈姓使用主要从周朝初年的陈胡公满开始,陈胡公满是三皇五帝之一的虞舜姚姓的后代。舜在被选为尧的接班人前,尧为了考察他,让舜搬到妫水旁居住,所以舜的部分后代便以所居住的这条河为姓,为妫氏。部分改姓的本姓是姚的族人后来有改回姚氏,部分没有改回来,便发展出其他姓,比如陈姓——《唐书·宰相世系》部分又改回本姓姚的:舜后代胡公妫满封于陈,至陈敬仲(陈完)仕齐,又改为田氏。王莽封本姓为姚的姚氏族人田丰为代眭侯,后丰子田恢为避王莽之乱,过江徙居吴郡,又改为妫姓,其五代孙妫敷,又改回为姚氏。从姚姓发展到妫姓,再到胡公满传至10世孙妫完,陈国内乱,陈厉公的儿子妫完怕株连自己,出奔到齐国,以故国为氏,称陈氏,陈完一支在齐国落了户,把自己的姓氏也由陈改成了田,到

十代孙田和时,废齐康公而自立为齐太公,并受到周王朝和诸侯列国的承认。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田代齐姜”。公元前221年,齐王田建时,齐国为秦所灭。齐王田建亡国后,子孙纷纷改姓避难,舜帝一系又经历了一次大分化。田姓今在中华大姓中列第34位。齐王田建三子:升、桓、轸,升、桓改姓为王氏,其后代即汉代王莽一族,此为王姓的一大发源。轸奔楚为相,后迁入颍川(今河南长葛)。田轸复姓陈。自秦汉以来,由田姓复姓归宗的颍川陈氏一支,在中国历史上十分显赫,繁衍极盛,播迁极广。前文已经叙述,从姚姓族人衍生出妫姓,再妫姓改姓陈姓、胡姓,部分陈姓再改为田姓,部分田姓族人改为妫姓,其五代孙妫敷,又改回为本族人最早的本姓姚姓,部分田姓族人改为王姓。其它从从姚姓族人衍生出的姓氏没有改回族人最早的本姓姚姓的,便继续发展出其他姓。陈姓发展历程:自幕至于瞽瞍无违命,舜重之以明德。自虞幕至虞舜,有近1500多年的历史,《韩非子》说:虞夏二千余岁。《国语》记载幕能帅颛顼者也,有虞氏报焉;杼能帅禹者也,夏后氏报焉;上甲微能帅契者也,商人报焉;高圉大王能帅稷者也,周人报焉。虞夏商周四代是奴隶社会的顶峰的代表,华夏正统。 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彰明德。因舜帝生于姚虚而姓姚,其子商均生于妫汭而姓妫,《尧典》

陈氏始祖陈胡公以国为氏

陈氏始祖陈胡公以国为氏 拙文《试论“陈氏立氏始祖”》,己初步论证了周武王对陈胡公“封国命氏”的史实。然言未尽意,意犹不足,故再而论之。 有一谱在《陈氏源流世系》中,叙述陈胡公时说:“因昔虞舜居妫水,故周武王赐以妫为姓也。”对于此说法的出处,该谱未曾言及,可能依据《唐书·宰相世系表》之载:“陈氏出自妫姓,虞帝舜之后……封之于陈,赐姓妫,以奉舜祀,是为胡公”。这样,就有四点需要弄清楚: 一、虞帝舜的子孙后代,何时始有妫姓? 现考证,虞舜生前及薨后到夏初,有三个姓。《唐书·宰相世系表》亦载:“姚姓,虞舜生姚墟,因以为姓”;《史记·陈杞世家》言:“昔舜为庶人时,尧妻之二女,居于妫汭,其后因为氏姓,姓妫氏。”对此,《史记·五帝本纪》可证:“舜年二十以孝闻,三十而帝尧问可用者,四岳咸荐虞舜,曰‘可’。于是尧以二女妻舜……舜居妫汭,内行弥谨。”可见,“舜居妫汭”,是在“年五十摄行天子事”之前,此时,舜子商均己成人,作为尧帝的外孙,应以居在妫汭而姓妫氏。舜“六十一代尧践帝位”,后为有虞氏。“舜已崩,传禹天下,而舜子商均为封国”,“尧子丹朱,舜子商均,皆有疆士”,正如《陈氏源流世系》所言:“舜禅位于禹,禹封商于虞(今河南省虞城县),为虞侯,以国为氏,为虞氏之始。”综上说:舜生姚墟,姓姚;舜居妫汭其子孙姓妫;“舜帝为有虞”,其子商均封虞,以国为氏为虞氏。由此证实,舜当天子之前,其子孙后代早己为妫姓。而在1100多年后的周初,己不需要周武王为“虞帝舜之后妫满”再赐妫姓。 二、周武王对陈胡公封国时,所命何氏? 《史记》、《左传》均有“及胡公,周赐之姓,使祀虞帝”之载。有人言此“赐姓”实为“赐氏”,其实总谓“赐姓命氏”。《国语·周语》载:“姓者,生也,以此为祖,今之相生,虽不及百世,而此姓不改。族者,属也,其子孙共相连属,其旁别属,则各自为氏。”聂其兵《中华姓氏起源》云:“夏商周三代姓的社会职能是代表共同血缘关系的种族的称号,而氏则是从姓中派生出来的分支……氏用以区别贵贱,贵者有氏,贫贱者有名无氏。”又云:“氏最早在原始社会晚期形成,黄帝时已有“胙土命氏。”随着氏族制度的解体和阶级社会、国家制度

卢氏家谱

据卢氏家谱记载,卢姓是我国的百家姓氏之一,排名第42名,约占中国汉族人口的0.47%。 卢姓的起源有六: ①出自姜姓,为炎帝(传说中上古姜姓部族首领。因居于姜水流域而得氏。②出自复姓改单姓卢氏,据《卢氏家谱》所载,以"卢蒲"为姓的一支,出自姜姓,是传自"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那位齐桓公,到后来,纷纷改了单字的卢氏。 ③出自他姓赐卢氏。 ④出自他姓改卢姓。 ⑤出自少数民族姓氏。 ⑥出自国名。 卢姓迁徙分布: 卢姓的发源地在今山东省长清的西南,春秋时在齐国繁衍,自“田氏代齐”后,卢姓便散居燕秦之间。 秦时,有博士卢敖在涿郡定居,世称涿郡卢氏。秦末,卢敖裔孙卢绾随汉高祖起兵反秦,因功封燕王,封国在涿郡,后涿郡卢姓又称范阳卢姓,为五大望族之一,历汉魏南北朝隋唐千余年而不衰。与此同时,有卢姓已迁至宁夏固原与甘肃平凉间地,以东汉王卢芳为始祖。而传自齐桓公的那支复姓卢蒲,改卢姓后

亦在涿郡繁衍。 西晋末年的永嘉之乱,导致卢姓大举南迁,卢氏大族有随晋室南迁于江浙一带;又有一支卢姓北上辽沈,后发展成为辽西卢姓大族,此支卢姓,为后魏太保,录尚书事卢鲁元(昌黎徒河〔今辽宁省锦州〕之族所在)。 唐代卢姓称盛于黄河流域,唐宪宗时有卢姓入闽粤。据《始兴范阳卢氏五修族谱》所载,迁居南京的范阳后裔卢富,率子孙迁江右虔化县(今江西省宁都),曾孙卢光稠平黄巢起义有功而封开国侯,其次子的八世孙迁居福建蒲田、考满。其支派有十七郎迁居广东东莞,而在此以前,有奇女子卢眉娘已名闻粤乡,据文献,她是广东省南海人,可见在唐代时,卢姓在北方已称盛于黄河流域,其中以河南繁衍最为著名,南迁则主要繁衍于江西、江苏、四川、福建、广东一带。 元明清之际,卢姓已遍及全国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卢姓人氏,作为中国的炎黄子孙,得姓较早,加之源于山东,后又沿着黄河,在河北、河南繁衍发展,现如今卢姓已遍布全国,尤以广东、河北、广西等省

陈姓字辈

陈姓族谱等级观念森严。对于那些曾任高官显宦,封妻荫子,荣宗耀祖者,往往大书特书,惟恐不详尽,而对一般的陈姓子弟,仅写上姓名,没有其他介绍。陈姓视耕读为正业,对其他职业采取鄙视态度,如对经商者,即使拥资巨万,经营有方,族谱上也是只录其姓名,不提成就,更无赞誉之辞。同是死亡,因身份不同,称呼也就不同,有官者称“卒”,其他人不能享受这一殊荣,只能称“死”或“不禄”。 简介 重男轻女为陈姓族谱乃至所有族谱的共同点,男子的结发妻子叫“元配”,继娶者如系未婚女子称“继配”,所娶如系改嫁之妇,则称“继娶”,不能有一点混淆。夫亡不嫁者予以旌表,再嫁者受歧视。 谱系历史修谱 “谱以传信,犹史也” (宣统元年己酉二修长沙高田《陈氏族谱》凡例)。族谱,作为一个家族的生命史,它的修撰往往被视为一件十分神圣的事,因为它将记载这个家族的渊源、繁衍、荣衰升沉。一般来说,三十年左右即要修谱一次,从开始到结束,整个家族都洋溢着一派庄严与喜悦之情,祭祀场面的隆重,各房各支无论贵贱的慷慨捐资,成立各种机构的热闹繁忙,都体现了这个家族的成员对于有关自己在内的生命史的高度关注,或者说是一种生命“寻根”意识的强化。 每修一次谱,都有一种缅怀列祖列宗的深刻内涵,对家族生命史作一种全面的肯定和阶段性的总结,举凡子孙的繁盛,显赫人物的表彰,家族成员的生与死的记录,都无不进入这部史册,这当然是一件值得重视的大事。同时,修谱还有一种纯正本家族血缘的重要作用,确立嫡传,清录支派,可以说是一丝不苟。在伦常教化上,则严格地表现为明长幼,定尊卑,体现出儒家思想中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原则,使代代子孙恪守不悖。 这种修谱的神圣性,还表现在对“真实”的刻意追求。修谱机构——谱局成立以后,即向各房发出书面通知,要求限日上交本房世系和今系的详细草稿,就连死去的人的坟茔位置也必须准确标明,“凡葬所注明左右东西者,俱以登山坐势论” (长沙高田《陈氏族谱》凡例)。谱局的初稿写出后,通知各房房长来亲自校对,以免出现漏误。 神圣制度 在族谱正式印刊后,所有的老谱一律缴收,除存二册归公外,其余尽皆焚毁,防止有不肖子孙私售与人,贻为后患。各房发新谱一册,由房长妥善收藏。不得让外族人观看,不得在空白处私自填写,并规定三年一核

03齐国君主世系(田齐)(资料丰富,内容详尽;已仔细校对,无错误

齐国君主世系简介(田齐)田齐君主世系图

田氏齐国,史称田齐,为田氏代齐后的齐国,是战国七雄之一。 春秋初期,姜姓齐国为大国,最强势时疆域东到海,西到黄河,南到泰山,北到无棣水(今河北盐山南)。春秋末年,军权逐渐为大臣陈氏(即田氏)所夺。前386年周安王承认田和为齐侯。田和传三代到齐威王,进行改革,国力强盛,大败魏国,开始称王,成为战国七雄之一。此后长期与秦国东西对峙。前284年五国联合攻齐,齐被燕将乐毅攻破,从此国力衰弱。前221年为秦所灭。 妫姓田氏,出于陈厉公之子陈完。陈与田古音相近,故古书往往作田。前672年,陈完入齐,事齐桓公。陈完传五世至陈桓子,陈氏开始强大。以后陈氏逐渐兼并齐国的栾、高(齐惠公之后)和国、高(齐文公之后)以及鲍、阚等族,专齐政。田齐的国都仍在临淄,疆域亦袭姜齐之旧。 田齐立国时,已经进入战国中期。齐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太公田和是第一代齐侯。太公和之孙齐桓公午临淄置稷下学宫,“设大夫之号”,招聚天下贤士。前386年周安王承认田和为齐侯。到威王、宣王时,稷下人才济济,成为东方学术文化的中心。齐威王任用邹忌为相,改革政治,齐国遂强大。前353年,齐大败魏国于桂陵。前341年,齐又大败魏军于马陵。前334年,齐威王与魏惠王“会徐州相王”,正式称王。威王晚年,相邦邹忌与将军田忌争政。前322年,田忌攻临淄,求邹忌,不胜,逃亡楚国。 前314年,燕国发生“子之之乱”。在孟轲劝说下,齐宣王命匡章率“五都之兵”、“北地之众”伐燕,五旬克之,一度占领燕国。齐国实力极盛。前301年,齐联合韩、魏国攻楚,大败之。前298年-前296年,齐联合韩、魏连年攻秦,入函谷关,迫秦求和。前288年,齐、秦并称东、西帝,旋皆放弃帝号。次年,苏秦、李兑合赵国、齐、楚、魏、韩攻秦,罢于成皋。前286年,齐湣王乘宋国内乱,于是出兵灭宋。由于齐国独自霸占宋国国土,引来其他各国不满,秦国于是与赵楚等和好,前284年,燕昭王以乐毅为上将军,合燕、秦、韩、赵、魏攻齐,攻入临淄,连下七十余城,齐城不下者只有莒和即墨。湣王逃入莒,被淖齿杀死。王孙贾与莒人杀淖齿,立湣王子法章为齐襄王。燕引兵东围即墨,城中推举田单为将。双方相持达五年。前279年,田单组织反攻,用“火牛阵”大败燕军,收复失地。齐虽复国,但元气大伤,无力再与秦抗衡。 前236年,秦王乘赵国进攻燕国之际,分两路大军攻赵,拉开了统一战的序幕。秦国重金收买了齐丞相后胜,齐王建听信了后胜的主张,使齐国即不合纵抗秦,也不加强战备。秦国灭五国后,齐王才顿感到秦国的威胁,慌忙将军队集结到西部边境,准备抵御秦军的进攻。前221年,秦王在灭亡韩、魏、楚、燕、赵之后,以齐拒绝秦使者访齐为由,命王贲率领秦军伐齐,秦军避开了齐军西部主力,由原来的燕国南部南下直奔齐都临淄(今山东淄博北)。齐军面对秦军突然从北面来攻,措手不及,土崩瓦解。齐王建出城投降,齐国灭亡。 齐国(田齐)君主 (一)陈氏宗主 1.田敬仲完 田敬仲完(前706年-?),妫姓,陈氏,后又为田氏,名完,为陈厉公儿子。谥号敬仲。陈与田古音相近,故古书往往作田。齐国田氏家族第一任首领。 陈厉公佗,为陈桓公鲍之弟。陈桓公死,厉公佗杀陈桓公之太子免而自立。陈厉公二年,陈完出生。适逢周太史过陈,陈厉公使周易筮之,得卦象为:“是为观国之光,利用賔于王。此其代陈有国乎?不在此,其在异国?非此其身,在其子孙。若在异国,必姜姓。姜姓,太岳之后。物莫能两大,陈衰,此其昌乎?” 陈厉公即位后,娶蔡国女子为妻。妻子和蔡国人通奸,所以常返蔡国,厉公也常回蔡国。 桓公鲍之太子免有三弟,长为公子跃,次公子林,次公子杵臼。前706年八月,三人怨恨厉公杀其父兄,就让蔡国人诱骗厉公并把他杀死。陈厉公被杀后,公子林等拥公子跃为君,是为陈利公。然利公立仅五月就去世,公子林继立,是为陈庄公。庄公林立七年卒,弟公子杵臼立,是为陈宣公。 利公、庄公、宣公之时,公子完继续住在陈国。宣公二十一年(前672年),陈宣公杀死太子御寇。公子完与太子友好,恐怕受到牵连,便立即逃离陈国到齐国,事齐桓公,齐桓公欲封公子完为卿,公子完不受,只接受工正之职。至齐国后以田为氏,为齐国田氏之祖。陈完娶大夫国懿仲的女儿为妻,生田稚孟夷,陈完去世之后,世袭工正之职。 2.田孟夷稚 田孟夷,名稚,系本作“夷孟思”,字孟夷。齐国田氏家族第二任首领,承袭父亲田完担任田氏家族首领。田孟夷死后,儿子田孟庄继位。 3.田孟庄湣 田孟庄,名湣,一作“田孟芷”,系本作“闽孟克”,又称孟庄。齐国田氏家族第三任首领,承袭父亲田孟夷担任田氏家族首领。田孟庄死后,儿子文子田须无继位。 4.田文子须无 田文子,名须无。齐国田氏家族第四任首领,承袭父亲田孟庄担任田氏家族首领。田文子是齐庄公的大夫,晋国的大夫栾逞作乱,来投奔齐国,齐庄公厚礼相待。晏婴与田文子劝谏齐庄公不要这样,齐庄公不听。田须无死后,儿子桓子田无宇继位。

吴氏守三公支下派世系图

守三公(曾祖) 字省吾名筱兰公生于光绪十七年【1891】辛卯正月十一日亥时,配邑痒生张公庆霖长女生于光绪十七年【1891】辛卯十月初五日戌时,生子三琼琪瑾。公卒于民国三十五年【1946】正月十九日,寿五旬有五岁妣卒于民国三十五年【1946】七月寿五旬有五岁公妣合葬双山狮形之琼公(伯祖父) 字瑶浮生于民国五年【1916】丙辰九月二十二日午时,原配张公化斋女无出生卒失考葬双山狮形,继配吴氏生于民国十三年甲子卒于公元一九五二年壬辰寿二十八岁妣葬双山狮形,生子一宗,公卒葬失考。 之琪公(祖父) 字琉球生于民国十一年【1922】壬戌七月十七日亥时,配詹质本字子元三女乳名凤瑛名翠群生于民国十二年【1923】葵亥十一月十一日亥时,生子五中【早夭】华明本祥女一兰适王命星公卒于公元二零零零年庚辰三月初九日辰时,寿七旬有九岁公葬双山狮形祖塋旁。妣卒于公元二零一零年庚寅正月三十日辰时,寿八旬有八岁妣葬双山狮形祖茔旁。 之瑾公(叔祖父) 字瑜孚生于民国十五年【1926】丙寅正月十七日寅时,卒于公元一九五二年壬辰,寿二十六岁葬老宅北首九亩塝。 报宗公(叔伯父) 琼公子,字琼昴生于民国三十年辛巳【1941】卒于公元一九九八戊寅年七月十七日寿五旬有八岁配张氏名宝枝生于民国三十一年壬午卒于公元一九七五年乙卯寿三十三岁生子一海,公葬朱家山公墓,妣葬双山狮形百玉公南首。 报中公 琪公长子,生于民国三十四年岁次己酉年,卒于公元一九五四年岁次甲午年,无出,幼早卒,葬失考。 报华(伯父) 琪公次长子,字和明生于公元一九五零庚寅年三月十一日,配宛氏名敏叶生于公元一九五四年甲午生子一国,女二桂玲,长适桑大军,次适徐富生。 报民(仲父) 琪公次子,字忠毅生于公元一九五三葵巳年,配马氏名玉锁生于公元一九六三年葵卯生子一斌。 报本(父) 琪公三子,字睦淳生于公元一九六零年庚子六月初一日寅时,配张孝福次女名爱群生于公元一九六五乙巳年十一月初三日,生子二健涛【早卒】。 报祥(叔父) 琪公四子,字刚毅生于公元一九六四年甲辰三月初七日,配李氏名秀芝,生于公元一九六五年乙巳,生子一岚。 本海(叔堂兄) 宗公子,字庸瑞生于公元一九七八年戊午五月初三日配马法国三女名玉枝生于公元一九八二年壬戌十月十八日生子一峻。

陈氏族谱

陈(Chén 陳)姓来源有五:1、出自妫姓,其始祖为妫满,也为虞舜之后裔。据《通志·氏族略》所载,周武王灭商以后,追封前代圣王的后人妫满于陈,妫满为陈侯,称胡公满,胡公满传至10世孙妫完,陈国内乱,陈厉公的儿子完怕株连自己,出奔到齐国,以国为氏,称陈氏。2、出于陈国公族后裔。陈国在妫满死后,其子孙有以国为氏,就是陈氏。除胡公满的子孙陈完这一支主系外,还有三支。一是陈哀公之子留,避居陈留。二是陈泯公之长子陈衍。避居阳武户牍乡。三是陈泯公次子全温之后陈孟琏,居于固始,其后因无子,便以颖川陈实为嗣子,遂融入颖川陈氏。3、出自白永贵之后。隋初有白永贵改姓陈,其后裔也多改陈姓,是为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之陈氏。4、齐国王子轸的后裔。秦灭齐后,轸逃到楚国为相,被封为颍川(今河南省禹州)侯,是颍川陈姓的开始。5、他姓或少数民族改姓而来。据《魏书·官氏志》所载,...... 陈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四位的大姓,人口众多。 寻根溯源 1.商朝末年,舜的第33代孙遏父(又称阏父)投附了周国,担任陶正一职,他制陶的技艺极为精湛,博得了周文王的欢心。周武王灭商建周后,追封先贤遗民时,把遏父的儿子妫满封於陈(今河南开封以东,安徽亳县以北),国号陈,荣为侯爵,奉守着帝舜的宗祀,并将大女儿太姬嫁给他为妻。妫满死后,谥号为陈胡公,所以又被称为胡公满。他的子孙有的以国为氏,就是陈氏。 公元前672年妫满的第12代孙陈完因避难逃到齐国,改姓田。后来他的10世孙田和建立了田氏齐国。战国末年,齐被秦灭。齐王的长子升次子桓先后改姓王氏,三子田轸逃至颖川(今河南禹州、许昌一带),恢复陈姓。从此陈氏一门在中原瓜瓞连绵,生生不息,发展成为名门望族。 2.陈姓还有一支是少数民族改姓,也出自河南,据记载,北魏孝文帝自山西大同迁都洛阳后,於496年将代北鲜卑族三字姓侯莫陈氏改为单姓陈氏。 迁徙 唐初期、中期,中原陈氏有过两次影响深远的南迁福建之举。669年,朝廷派河南固始人陈政(胡公满的68世孙)任南行军总管,率兵镇压福建南部的少数民族动乱。667年四月,陈政卒,由其20岁的儿子陈元光代父领兵,经过九年战争,局势平定后,於686年报请朝廷批准,设置了漳州郡。陈元光致力於发展漳州一带的农工商各业,使当地得到了繁荣发展。 他被后人尊为"开漳圣王",子孙后代被称作"开漳圣王派",成为闽、粤、台及南洋诸岛陈姓最主要的一支。台湾现有陈圣王庙53所,这从一个方面表明了台湾同胞对陈元光的崇敬之情。

陈氏辈分

陈氏辈分 湖南新化鹅塘伯万祖班次 (1)陈滚、陈绪昌新定班次 维今能显远历久善名扬 道盛崇基厚勋洪启绪良 登廷修锦业献策守彝常 礼让芳规永诗书茂泽长 敦伦恢祖德集义焕宗堂 余庆延星聚英才上国光 (2)附旧谱:乾隆葵卯年永康齐三派共订 维今能显远历代善名扬 端自开基厚继因衍绪长 量材修正业素位守彝常 礼乐家声振诗书世泽光 香台恢祖德义柱焕宗堂 馀庆原星聚支延万世昌 全国各地陈姓字辈汇总 1. 浙江义乌市倍磊 贤.良.雕(音).逢.景.运.兴.献.文.章(结束) 2.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白马镇清塘村 如、继、元、善、家、国 3. 浙江鄞县茅山走马塘 开天文荣祖烈愈隆贤宗跃人 4. 江西上饶 旨方温润,光大正辉,文行忠信,礼义贤良,恭庆嘉祥,恒丰履泰,豫顺谦和,孝友树帮,学道同芳,长绍万世,炳承家有,源远永思,崇祖继宗,培元植德,天锡其美,善寿汝康。 4. 江苏江都 恩、锡、万、福、世、寿、方、桂 5. 湖北汉阳 永国良振,必育英华, 荣昌祖顺,志礼益芳, 诗书佩泽,锡福增强, 遵仁安义,事业维长6. 山东省陵县陈辇庄 德、文、兴、相、世、少、传、卿 7. 汉阳 克永光明,荣华迪吉,和平治世,忠厚传家 8. 重庆永川 天星经纶,人利礼至,文章报国,私(或诗、思)书传家,永远少树,世代光华. 9. 山东省莘县张寨乡土陈村 王广西兴玉,计风连清怀,韶生时恒良,道远在明德 10.江苏盐城郊区伍佑镇 采、如、锦、宏、国

11.四川省永川县 天星经纶,人利茂知,文章报国,私书传家,永远绍树,世代光华。 12.海南省琼海市 运、会、永、绍、辉 13.江西省吉安府泰和县龙子口 秉懋邦家善庆长,翼为明听焕文章。虞夏殷周汉唐宋,六经世受绍其芳。 从来作述敦仁礼,万代声名启俊良。志据依游克念力,丕承祖德永光扬。 14.湖北黄洲府麻城县孝感乡落叶沙子场郭家狮子岩几子湾 国、正、碧、加、大、元、庭、永、远、兴、文、天、耀、祖、德、官、清、民、自、安15.江苏东海 増景方贵秀步兴 16.湖北省竹山县东川 之元国治兴隆长祖德宗功世代扬尊守延绵恢先绪诗书彦秀起贤良。 17.福建省石狮市永宁镇港边村 仁。义。长。发。祥。忠。和。永。垂。芳 18.河南郑州 宗,邦,万,选,天 19.徐州北郊 龙.兴.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 20.四川达州市 先维加大启,正应于朝学,其昌永曰继,思尚信义卓,家长宗可传,荣锡用安乐,富贵万年兴,甲弟连登科 21.四川广安岳池玉皇庙 一启思良上,尧舜禹汤周,文武忠天世,万代显鸿猷 22.湖北省石首市 世宗有大训,孝义惟先,永正一家典则 23.湖南长沙 仲思旺兴国,善德嘉立朝。学开文仕启,永远定祥曜。 24.湖南绥宁 远.历.代.善.名.扬 25.陕西汉中 春、启、文、明、正、乾、坤 26.湖北孝感市 永崇亭尚立,天述四登齐。文学开创景, 中云自定基 27.柳州融安 以兴光登文,世国良相正,君德岳山重,贻谋燕翼长,培植基业永,克昌后裔祥 28.四川 春先思龙来明道西光富 29.河南省濮阳市孟轲乡 贵鸣冠书林建广瑞祥云文豪佐志仕英武正乾坤 30.山东潍坊诸城 世玉德磬景,文明会家安; 仁(云)海永昌泰,忠燕光聚远 31.湖南省衡州府衡阳县金兰乡 公/良/明/有/道/定/国/显/朝/廷/德/兆/鸿/隆/运/

典范议论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典范议论文阅读训练 (一) 谈骨气吴晗 1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2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大丈夫的这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 3我国经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每个时代都有很多这样有骨气的人,我们就是这些有骨气的人的子孙,我们是有着优良革命传统的民族。 4当然,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体含义也不同。这一点必须认识清楚。但是,就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这一原则来说,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还有它积极的教育意义,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5 南宋末年,首都临安被元军攻入,丞相文天祥组织武装力量坚决抵抗,失败被俘后,元朝劝他投降,他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他选取了后者,要把这片忠心纪录在历史上。文天祥被拘囚在北京一个阴湿的地牢里,受尽了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劝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坚决拒绝,终于在公元1283年被杀害了。 6孟子说的几句话,在文天祥身上都表现出来了。他写的有名的《正气歌》,歌颂了古代有骨气的人的英雄气概,并且以自己的生命来抗拒压迫,号召人民继续起来反抗。 另一个故事是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喂,来吃!)饿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很有名,传说了千百年,也是有积极意义的。那人摆着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声“喂,来吃!”这个味道是不好受的。吃了这碗饭,第二步怎样呢?显然,他不会白白施舍,吃他的

陈姓族谱(老族谱)

陈姓族谱 陈氏历代源流谱序 恭闻起祖高阳氏,为先陈原颛顼后代,生鼙瞍,生于姚墟地。虞舜躬耕妫汭滨,兹因商均多不肖,奔至苍梧习躬耕。苍梧躬耕二十三载,大禹立位盛明君,因受伊父得天下,后举湖广为税厅即武官之职。殷主定州三十二载即生胡公,名满子一贤,满祖性情聪。后即周武王克商后,武王以元女大姬下嫁于诸侯,即是满祖也,封至河南开封府东,晋为陈,陈国坐天下十九世,自此以国为姓。后生陈桓公。后湣公复七载,又被楚惠王所夺。是时群臣离散,众族追逃。惟有陈敬仲奔走不及,故由陈国北门逃出。奔至荒山龙溪流,一时追兵到此,问其姓氏,指田以应之,故此后姓田。陈人众族老幼奔至淮南,淮南出有水,汝水由颍川出,故此有五姓同郡,陈钟千鸟赖同居三载。后使陈人为齐国大夫,前齐是姜姓,后齐是田姓,即田和创位始曰王。后生宣王,姓田,名辟疆,陈厉公陀之子陈敬仲之曾孙,也书其名先曰成子,又曰陈恒,再后曰辟疆。成人之歌之曰先祖明贤身受之福,后代衰于至湣公,为楚灭。太子衍奔阳武户牖,至此周朝渐衰。 陈氏谱序 从来宗祠之设,上以追孝昌,下以缀同姓。传世世子孙,如木本水源,异体同根,其事甚矩,其义至甚,由来尚也。世家大族莫不有之,陈氏何独不然。溯至改土三年,隐祖兴众族,倡议买严姓之基房于印江县峡口寨,以修宗祠。诚祖宗所或凭阁族,所共仰者也然,规模虽就庙貌无华。隐祖缀远缀姓之意于是徒然,良可悲也。隐祖春秋鼎盛,事未落成,而见皆厥后改统异辙志无成。呜呼,靡不鲜克有终,众之祖追远缀姓之意,而阁族中挺然,各承先志切切,昌昌闻之屡矣。余曰美哉斯事,但前车既覆,其如众口,可威此一时,被一时往者泌追也。又集众族共商议之一唱百和,无不欣然有同志焉。所虑者工广费烦,有筑室道谋之患耳。余曰唯唯吾族姓支分派繁纵,贤愚不一,贫富不同,善取何难数百金。但要各房各地选择于大义谱,于时务者给以化簿量户以是取,至公无私,实力承行,伫看集腋成丧有谋就,岂但众祖含笑于九京即。虚隐祖以下三房祖实嘉赖之由,是根深而叶茂,源远而流长,岂一朝一夕之故哉,共劝厥成一祖宗,年代已久,分支既远,不能逐一详载。有志修谱者,记本支相传顶辈以及己身,其有别支不

关于姜氏的姓氏来源说法为下

关于姜氏的姓氏来源说法为下: 姜姓来源于远古的炎帝神农氏。关于这种说法,在许多文献如《元和姓氏》、《说文解字》、《新唐书》中都有记载。《水经注》云:“岐水,又东迳姜氏城南,为姜水。”身为我国最古老的“三皇”之一的神农氏,出生于陕西岐山西南方的姜水河畔,于是他就于是以姜作为自己的姓,子孙世代相传。姜姓与姬、媙等20个古姓均起源于公元前两千多年前的母系氏族社会,是我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与姜同为神农氏后裔的还有以“齐、甫申、吕、纪、许、向”等8氏为姓的。而作为神农氏嫡系的姜氏后裔,国七雄之一。 出自亘氏改姓。据《通志·氏族略》所载:“亘庭昌唐上元中准制改为姜氏。” 聚集地(迁徙分布) 传说中的炎帝,号烈山氏,亦即神农氏。因生于姜水(今陕西岐山县),便以姜作姓。姜姓在历史的演进中分布于华夏各地,在这个过程中也有的后裔改为别的姓氏。 商周:四岳是由姜姓的羌族发展出来的四支胞族,在和姬姓部落结成联盟之后,他们与“子姓”商族平行发展。他们所结成的盟军后来打败了殷纣王,灭掉了商朝,建立了周朝。 春秋:春秋时代的齐国,就是倚了姜氏后裔发展成为五霸之一。齐国在齐威王时,又成为战南),便以姜为姓。姜姓在历史的演进中分布于华夏各地,在这个过程中也有的后裔改为别的姓氏。 夏朝:夏朝,炎帝后裔伯夷被封于吕(今河南南阳县西),建立吕国。另外姜氏后裔还建有申、许、齐等诸侯国。申国原居今陕西、山西间;许国在今河南昌东;齐国建都于今山东淄博市东北临淄北。根据《史记·周本纪》的记载,周族部落系古戎人的一支,为姜姓,也称姜戎,原在瓜州(今甘肃省敦煌西),逐渐东迁,公元前638年迁至晋南,属于晋国。 汉代:居住在今山东、河南的姜氏在西汉以前已发展成为关东大族,至西汉作为关东大族迁至关中,此后居天水(今属甘肃)。东汉还有姜诗,广汉(今四川谢洪县南)人,发展为较为著名的一支。这说明汉代已有居住于今江苏、四川的。唐代出现了九真(今越南清化省)姜氏。 唐宋:唐宋时期还有分布于今河北、河南、江西、浙江、安徽、山东及广东的。 明清:明清时期今山西、陕西、贵州、湖南、福建、湖北等省也有姜姓的聚居点。 姜姓,作为一个渊源久远的姓氏,在台湾早有繁衍。目前,名排第六十二位。追本溯源,姜姓是炎帝神农氏之后代。据查第一个到达台湾来的姜姓开基始祖是姜朝凤。他是姜世良(据史料载,明代有一位姜世良,先迁至福建漳州龙溪县红豆村,在此发迹以后,其后代子孙又迁居广东陆丰县盐墩乡,在广东继续繁荣滋长。以后,正是这支姜姓家族的后代最先由大陆迁居台湾。)的第十一代孙,于清朝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航海过峡,迁居台湾。当时,就住在台湾新竹县红毛港。以后姜姓繁衍增多,又由新竹县分迁台北等地。自姜朝凤入台之后,姜姓人氏来台不断增多。先是秉秀銮于道光十四年(公元1834年)从广东迁台,居住在新竹县北埔乡;就这样不少福建和广东的姜姓源源迁台,使台湾的姜姓得到繁衍,成为一个重要的姓氏。 堂号 稼樯堂:神农教民稼樯,所以叫稼樯堂。

谈骨气阅读答案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大丈夫的这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 我国经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每个时代都有很多这样有骨气的人,我们就是这些有骨气的人,我们就是这些有骨气的人的子孙,我们是有着优良革命传统的民族。 当然,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体含义也不同。这一点必须认识清楚。但是,就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这一原则来说,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还有它积极的教育意义,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南宋末年,首都临安被元军攻入,丞相文天祥组织武装力量坚决抵抗,失败被俘后,元朝劝他投降,他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他选取了后者,要把这片忠心纪录在历史上。文天祥被拘囚在北京一个阴湿的地牢里,受尽了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劝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坚决拒绝,终于在公元1282年被杀害了。 孟子说的几句话,在文天祥身上都表现出来了。他写的有名的《正气歌》,歌颂了古代有骨气的人的英雄气概,并且以自己的生命来抗拒压迫,号召人民继续起来反抗。 另一个故事是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喂,来吃!)饿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很有名,传说了千百年,也是有积极意义的。那人摆着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声“喂,来吃!”这个味道是不好受的。吃了这碗饭,第二步怎样呢?显然,他不会白白施舍,吃他的饭就要替他办事。那位穷人是有骨气的:看你那副脸孔,那个神气,宁可饿死,也不吃你的饭。 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骨气。 还有个例子。民主战士闻一多是在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枪杀的。在这之前,朋友们得到要暗杀他的消息,劝告他暂时隐蔽,他毫不在乎,照常工作,而且更加努力。明知敌人要杀他,在被害前几分钟还大声疾呼,痛斥国民党特务,指出他们的日子不会很长久了,人民民主一定得到胜利。毛主席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高度地赞扬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全国陈姓宗谱字辈排行(150831更新)

全国陈姓宗谱陈姓字辈排行 扬州《聚星堂》陈姓宗谱陈姓字辈排行说明如下:本家族(聚星堂)辈序排行,因历史原因,无老谱查对,经健在的长辈回忆,追溯到“宗”字辈,敬祈“宗”字辈以前的先组谅察。 各代排行,顺序如下: ......宗 嘉廷宏学正大高明文师孝道国泰民安......希各户仰体祖德,一脉传承。子孙取名,都按辈序,避免同名,姓名最好用三个字,以防排名混乱。新生儿起名后,当年上会,应向家谱会报告,记入家谱。女儿婚出的,不登记,属招婿、其子女姓陈的,依照辈序登记。收养的子女,随陈姓方可入谱。 “安”辈后辈序排行,推荐如下: 和衷共济兴旺发达...... 查阅有关资料,陈姓在全国各地陈姓字辈排行如下: 1.湖北省广水市陈姓义门宗祠字辈: 道可光家,昌延奉昭;义乃韶祖,庆启鸿文 2.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有一支陈氏家族:起源于百犬同槽,江门分庄时,一支到了麻城孝感乡,后时逢湖广填四川,8个兄弟一起到重庆,后有7个兄弟一起到了贵州遵义府,1个到了四川合江,落脚到了合江大桥乡盐井坝,字辈诗是:世泽时钟秀,克纯代有贤,道乃身之本,国以家为先。目前这一支有了先字辈了。 另:重庆市合川区陈姓,先祖国用,创业于贵州遵义府,其后代迁当时四川合州府(即重庆市合川区)。字辈诗是:天国上朝文,万年在通光,开元登大位,荣

华世代昌。日前到登字辈了。 3.福建安溪县美法村陈氏家族的字辈诗是: 文章华国,诗礼传章。 4.湖南岳阳陈氏的辈分排行是: 青云其捷步,恢振赐书荣;义重传家远,修齐赞治平。 续谱是: 光华开复旦,万国庆常新;任巨资英俊,行成在礼仁。 合群敦孝友,奕世绍文明;谟训承先泽,贤才望后昆。 同宗隆爱敬,念祖倍尊亲;达道宜兼善,兴邦贵正伦。 均权依宪法,笃志建洪勋;位禄偕名寿,千秋典策馨。 5.湖南永州市祁阳县羊角塘陈氏的辈分排行是: 仁慈景运昌,安闲德殷长 6. 浙江义乌市倍磊 贤.良.雕(音).逢.景.运.兴.献.文.章(结束) 7.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白马镇清塘村 如、继、元、善、家、国 8. 浙江鄞县茅山走马塘 开天文荣祖烈愈隆贤宗跃人 9. 江西上饶 (1)旨方温润,光大正辉,文行忠信,礼义贤良,恭庆嘉祥,恒丰履泰,豫顺谦和,孝友树帮,学道同芳,长绍万世,炳承家有,源远永思,崇祖继宗,培元植德,天锡其美,善寿汝康。

世系图

曹氏宗族世系图 能(回湖北)国泰 娶王氏应辰字良臣——— 娶张氏(居兰家沟)国佐嘉德字裕之——凤字岐山—— 娶谢氏娶樊、王氏应极字奇珍———国鸿 娶兰氏国相 测(回湖北)国玉 娶胡氏国祥 国藩 国玺 国重始祖耳公仲国本字思聪———嘉爵字天章——兄弟落业广安岳门铺国彦娶管氏娶尹氏法 任 嘉泽——兄弟落业达州 娶易氏海 嘉鹤——友落业达州 娶陈、熊氏 经 娶吴氏 国鸿字御刺——忠 娶申、吴氏娶赵氏 敏 娶杨氏 亨 国相字能容——娶杨氏 娶陈氏豈

智 仁字克礼 娶杨氏 义 娶刘氏 训 国玉字君美——娶任氏 娶陈、张氏荣 碧字升伯 娶杨氏 璥 娶胡氏 琇字璞玉 娶叶、孙氏

长迁——人禄 大伦娶熊氏 大山 泽润——人祯——文达 娶李、兰氏娶于氏文盛 于藻——世燕——长寿——人述 娶兰氏娶叶氏长庚娶张氏 泽荣——长贵 娶刘氏长久 长福 长有人亮——文玉 泽周——长春字春和——娶张氏 娶张氏娶黎、李氏人刚 娶谢氏 世亨———泽明———长斗———人炳 娶陈氏娶彭.杨氏娶罗.彭氏娶罗氏 长发——人泰字培之——文品 于霜——泽恩——娶张氏娶任.苏.杨氏 娶李氏世荣字尊三——娶于.赵氏长棋人智 大乾字一清——娶杨氏娶孙氏娶杨氏 娶白氏人裕 长雍——娶胡氏 娶周氏人书——文吉 娶周氏 国玉公长子长俊字秀安——人体(娶熊氏)智——娶张氏人春 娶姜氏长信———人武——文强(章) 泽惠字安平娶孙.蒋氏娶兰氏 娶杨氏——长仪——人凤字海龙(娶唐氏) 娶周氏人华(龙) 人乾(娶熊氏)大成长亭——人坤 娶张氏人民 泽盛(娶熊.彭氏)——长伦 于滕世全(娶张氏)——泽厚乏嗣 娶周氏——世芬(娶张氏)——泽定乏嗣 接下

催姓起源-催姓的由来 -

催姓起源|催姓的由来- 源于姬姓,出自西周时期官吏催马,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催马,亦称趣马,是西周初期设置的官位,隶属于夏官管辖。催马,其职位在校人之下,为中士,职掌王室马匹的饲养,为马政之官。校人是西周王室养马之官的统领,亦称校正。在典籍《周礼夏官》中记载:趣马掌赞正良马,而齐其饮食,简其六节,辨四时之居治,以听驭夫。在典籍《诗大雅云汉》中也记载:趣马师氏,膳夫左右。在典籍《说文解字》中明确指出:西周早期,并无催字,只有趣字,后造催字,互为代用。趣字就是催字,趣马亦是催马。 在催马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先称趣氏,后有改称催氏者,读音作q (ㄑㄩˋ)。该支崔氏与趣氏同宗同源。 第二个渊源 源于姜姓,出自齐国君主丁公伋嫡长子姜季子的后裔崔氏,属

于避难改姓为氏。据史籍《唐书宰相世系表》、《元和姓纂》等记载:崔氏是炎帝神农氏的后裔。西周时期,齐国是西周初周武王分封的重要诸侯国之一,建都于临淄(今山东淄博),开国君主是吕尚。吕尚本来姓姜,因为他的先祖被封于吕(今河南南阳),从其封姓,故称为吕尚。吕尚的儿子丁公佶,是齐国的第二代国君,他的嫡子叫季子,本来应该继承君位,但却让位给弟弟叔乙(乙公得),而自己则住到食采地崔邑(今山东章丘),后来以邑为氏,就是崔氏。崔氏已有将近三千年的历史,长期都是山东望族和中国的著姓。 周惠王姬阆六年(陈宣公二十一年,公元前671年),陈宣公妫杵臼杀了自己的太子妫御寇。由于妫御寇与公子妫完关系非常好,恐祸及己,于周桓王姬林二十年(公元前700年)逃到了齐国。当时的春秋霸主齐桓公姜小白收留了妫完,并赐给他田地邑城,还想任命他为正卿,但他只接受了工正一职,陈氏由此立足于齐国。妫完感谢齐桓公之德,遂指齐桓公所赐之田改姓为田氏,称田敬仲完。田敬仲完的后代田氏家族在齐国逐渐发展,至其五代孙田乞时,为齐景公姜杵臼的大夫,其后田氏一族在齐国世代为相,并逐步垄断了齐国政权,齐国君主犹如傀儡。在田无宇、田常等人身为姜齐之臣时,为了争取齐国民心,在春秋末期就曾不惜经济代价施惠于民,被称为厚施买国,最后使齐国人心归附于田氏家族。到周安王姬骄十一年(公元前391年),田敬仲完的第十代孙国相田和,他将齐国君主齐康公姜贷

中考语文知识精讲_试题分析和专项练习(第二部分短语、复句)

中考语文知识精讲试题分析和专项练习(第二部分:短语、复句) 一、复习策略指导 初中阶段学习语法是为了帮助我们正确地运用祖国语言来表情达意,把话说正确,把语句写通顺。语法是研究用词造句的规律,我们学习语法要掌握词的构成、词性、短语、单句、复句等知识特点及运用规律。语法知识是语文基础知识中的重要内容,平时教与学中都感到有困难。因此,中考前的总复习尤为重要,要对所学过的语法知识有重点地进行归类梳理,通过辨析比较,不断加深理解,以求达到熟练地掌握。 复习短语要了解并列、偏正、动宾、动补、主谓等组合关系,熟悉几种成分的使用。区分短语的类型,首先要分析构成短语的各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例如:“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这个短语是由“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与“劳动者”构成的,前者修饰后者,是偏正短语,如该短语前再加上“做”这个字,表达的意思就成了“做什么”的意思,就成了动宾短语了。 复习单句的成分要从分析理解句意入手,使自己具有熟练的造句能力。复习复句的主要类型,要从掌握常用的关联词语理解文章(或语段)的内容及其结构出发。会分析二重复句,能准确地使用符号划分层次,能准确地说明分句间的关系。 二、短语的常见类型 并列短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或形容词并列组成的短语,词和词之间是平等的联合,没有轻重主次之分,这样的短语称为并列短语。如:科学技术、调查研究、光荣而艰巨。 偏正短语:由名词、动词、形容词与在它们前起修饰作用的词组成。名词、动词、形容词是中心语,修饰名词的词是定语,修饰动词、形容词的词是状语。状语与中心语的关系是偏正关系。如:坚决支持、英雄人物、我的钢笔、紧张地劳动。 动宾短语:一个动词和一个受动词支配的词组成的短语叫动宾短语。其中受动词支配的是宾语,表示动作的对象、结果、处所等。如:团结同学、吃午饭、住窑洞、修铁路。 动补短语:由动词和在它后边起补充说明作用的词组成的短语。起补充说明作用的词是补语,有些补语前头要用结构助词“得”,有些补语不能用“得”。如:写得〈清楚〉、跑〈几趟〉、坐〈起来〉、看了〈一阵〉。 主谓短语:主要由名词和动词、形容词组成,主语是陈述的对象,谓语陈述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主谓之间是被陈述和陈述关系。如:精神愉快、庄稼成熟。要注意主语和谓语的搭配,防止搭配不当。 另外,还有介宾短语,由介词和宾语组成,宾语由名词或代词充当。如:从北京来。同位短语,前后两个词语指一个人或事物。如:鲁迅先生。 三、复句的判断 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句组成的句子,组成复句的单句叫做分句。 辨别单句和复句,不能只看句子的长短,而要抓住单句和复句的特点。区分的关键是这个句子有几个主谓结构。单句只有一个主谓结构,复句则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谓结构,其中的任何一个分句不作其他分句的任何成分。 如:[这时],(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单句) 剧是必须从序幕开始的,但序幕还不是高潮。(转折复句) 同一复句里的分句,它们之间有一定逻辑事理关系。根据这种关系,可以把复句分为并列、递进、选择、转折、因果、条件等类型。

陈氏家谱.各地陈氏家谱大全(之一)

陈氏家谱.各地陈氏家谱大全(之一) 陈氏家谱大全包罗了各省各地的陈氏族谱,在这里不一一列举。该陈氏家谱展示了陈姓家族繁衍生息的88代的主线历程,我们还会发现其中很多的历史名人赫然在列。同时免费起名网还为大家整体了陈姓的来源,陈姓起名等相关文章内容。 陈姓家谱书 陈姓家谱介绍 陈姓族谱等级观念森严。对于那些曾任高官显宦,封妻荫子,荣宗耀祖者,往往大书特书,惟恐不详尽,而对一般的陈姓子弟,仅写上姓名,没有其他介绍。 陈姓视耕读为正业,对其他职业采取鄙视态度,如对经商者,即使拥资巨万,经营有方,族谱上也是录其姓名,不提成就,更无赞誉之辞。同是死亡,因身份不同,称呼也就不同,有官者称“卒”,其他人不能享受这一殊荣,只能称“死”或“不禄”。重男轻女为陈姓族谱乃至所有族谱的共同点,男子的结发妻子叫“元配”,继娶者如系未婚女子称“继配”,所娶如系改嫁之妇,则称“继娶”,不能有一点混淆。夫亡不嫁者予以旌表,再嫁者受歧视。

陈氏家谱修谱 “谱以传信,犹史也”(宣统元年己酉二修长沙高田《陈氏族谱》凡例)。族谱,作为一个家族的生命史,它的修撰往往被视为一件十分神圣的事,因为它将记载这个家族的渊源、繁衍、荣衰升沉。一般来说,三十年左右即要修谱一次,从开始到结束,整个家族都洋溢着一派庄严与喜悦之情,祭祀场面的隆重,各房各支无论贵贱的慷慨捐资,成立各种机构的热闹繁忙,都体现了这个家族的成员对于有关自己在内的生命史的高度关注,或者说是一种生命“寻根”意识的强化。 每修一次谱,都有一种缅怀列祖列宗的深刻内涵,对家族生命史作一种全面的肯定和阶段性的总结,举凡子孙的繁盛,显赫人物的表彰,家族成员的生与死的记录,都无不进入这部史册,这当然是一件值得重视的大事。 同时,修谱还有一种纯正本家族血缘的重要作用,确立嫡传,清录支派,可以说是一丝不苟。在伦常教化上,则严格地表现为明长幼,定尊卑,体现出儒家思想中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原则,使代代子孙恪守不悖.这种修谱的神圣性,还表现在对“真实”的刻意追求。修谱机构——谱局成立以后,即向各房发出书面通知,要求限日上交本房世系和今系的详细草稿,就连死去的人的坟茔位置也必须准确标

姜姓字辈和姜姓发展世系

xx 姓字辈和xx 姓发展世系 一、从炎帝起:相传有五千二百一十四周岁之久远!瓜瓞绵绵!第一支: 敬义堂一支 (一)、字辈世系: 1、唐朝左右开始,由唐.姜公辅主修姜氏统总谱合大成之始(在此之前未进行字辈排序)字辈排序: 世运承先泽;光华继后如。家国文明远;廷贤任尔思。一邦登政仕;永绍吉人图。 三伯从公久;天壁可为谟。子能辉前志;兆泰俊良储。 2、可能元末明初时期姜姓进行过一次大迁徒时期进行过一次字辈排序。(如:江西 瑞昌井泉村始祖;长子绍敬,陶波庄始祖;三子绍禄;四子绍福;绍 禄、绍福二公俱迁徒至湖北) 字辈排序:绍文茂胜永;大守志兴启。贤能道仲时。金常必正家(加); 3、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修谱姜姓合大成统一字派再续40 世。 字辈排序:孝友本厚;俊秀芬香。前传衍庆;勋烈降昌。肇基建业;丹书训详。英才左汉;忠信相唐。封侯赐爵;祖武留芳。 4、清末民初,江西一部份姜姓迁徒至湖南湘潭县花石观音阁,后修祠排字辈。 字辈排序: 万象欣逢泰,云衽玉树芳;恭寅崇礼秩,敬义启家祥;俊彦微前德,诗书绍后香;幸修能继起,光绪自然长” (二)、人物世系: 1、远古时代: 古母系社会有娇氏—少典(炎帝母曰任姒,有娇氏女,名女登;为少典妃)—

2、xx 时代 1、炎帝xx(xx)— 2、帝临魁— 3、xx— 4、xx— 5、xx—6 (来公?)一 7、帝厘公— 8、xx— 9、帝榆罔(戏公)— 10、器公— 11、、雷(xx)— 12、、共工(术器)— 13、、句龙—信—夸父— 14、xx (商未孤竹君)一 15、伯夷(商时四岳之首,弟弟叔齐)—先龙—玄氐— 16 、、xx— 17、xx—— 18、次子xx (长子xx)— 19、字公(怀公子xx)—xx— 20、xx高公(次子xx许公)一 21 、xx—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