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常见题型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常见题型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常见题型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常见题型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常见题型

题型1 速度公式的理解及应用

【例1】一质点从静止开始以1 m/s2的加速度匀加速运动,经5 s后做匀速运动,最后2 s的时间质点做匀减速运动直至静止,则质点匀速运动时的速度是多大?减速运动时的加速度是多大?

答案 5 m/s 2.5 m/s2,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

解析质点的运动过程包括加速—匀速—减速三个阶段,如图所示.图示中AB 为加速阶段,BC为匀速阶段,CD为减速阶段,匀速运动的速度即为AB段的末速度,也为CD段的初速度,这样一来,就可以利用公式方便地求解了.

由运动学公式可知:vB=v0+at=5 m/s,vC=vB=5 m/s,由v=v0+at应用于

CD段(vD=0)得:a′=vD-vC

t=

0-5

2m/s2=-2.5 m/s2

1.多运动过程问题要划分不同的运动阶段,并搞清各运动过程之间的联系.2.画出运动过程的草图,标上已知量以便于灵活选用公式.

3.选取一个过程为研究过程,以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判断各量的正负,利用v=v0+at由已知条件求解未知量.

4.讨论所得矢量的大小及方向.

题型2 速度公式矢量性的应用

图2-2-1

【例2 】如图2-2-1所示,小球以v0=6 m/s 的速度从中间滑上光滑的足够长斜面,已知小球在斜面上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2,问小球速度大小为3 m/s时需多少时间?(小球在光滑斜面上运动时,加速度大小、方向不变)

答案 1.5 s或4.5 s

解析小球先沿斜面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后反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若小球在上升过程中,速度减为3 m/s时,以沿斜面向上的方向为正方向,根据v=v0+at1,解得t1=1.5 s.

若小球在上升过程中,速度减为0时,以沿斜面向上的方向为正方向,由0=v0

+at2,解得t2=3 s.

若小球在下降过程中速度又增为3 m/s,以沿斜面向下的方向为正方向,由v3=at3,解得t3=1.5 s.

综上可知,若小球在上升过程中达到3 m/s,则经历的时间为1.5 s;若在下降过程中达到3 m/s,则经历的时间为3 s+1.5 s=4.5 s.

拓展探究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2 m/s,加速度大小为1 m/s2,则经1 s后,其末速度()

A.一定为3 m/s

B.一定为1 m/s

C.可能为1 m/s

D.不可能为1 m/s

答案 C

解析由v=v0+at,得v=2 m/s±1×1 m/s,即末速度可能为3 m/s,也可能为1 m/s.利用v=v0+at进行计算时要注意区别a是正还是负,即物体是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还是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1.速度公式是一个矢量表达式,速度和加速度都是矢量,可以引起多解问题.2.小球沿斜面上、下滑动时加速度大小、方向均不变,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的适用条件就是加速度恒定,因此对这类“双向可逆”类匀变速运动,可以全过程列式,但应注意各量的方向(正、负号).

若在下滑过程中达到3 m/s,以沿斜面向上的方向为正方向,则有;v0=6 m/s,a=-2 m/s2,v=-3 m/s由v=v0+at得t=4.5 s.

3.对同一研究过程,各物理量正、负号选取的标准应是统一的.

题型3 v-t图象的理解及应用

【例3】如图2-2-2所示为某物体的v-t图象,说明该物体的运动情况.

图2-2-2

答案见解析

解析在前4 s内,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大,说明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且每秒速度增加1 m/s.在4 s末物体速度达到最大,然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6 s末物体的速度减小为零,此时物体的位移最大.在4 s~6 s时间内,物体的速度每秒减少4 m/s.在6 s末物体又往回运动,即反向加速1 s的时间,速度大小是4 m/s,但跟开始运动的方向相反,

自第7 s开始物体的速度又减小,8 s末速度减小为零,其运动特点可用右图所示.【拓展探究】上例中物体在0~4 s,4~6 s,6~7 s,7~8 s内的加速度各为多少?

4 s至7 s内的加速度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答案见解析

解析0~4 s内的加速度a1=Δv

Δt=

4

4m/s2=1 m/s2

4~6 s内的加速度a2=Δv

Δt=

0-8

2m/s2=-4 m/s2

6~7 s内的加速度a3=Δv

Δt=

-4

1m/s2=-4 m/s2

7~8 s内的加速度a4=Δv

Δt=

0-(-4)

1m/s2=4 m/s2

由上面的计算结果可知,4 s至7 s内的加速度相同,原因是直线的斜率未变.1.从v-t图象可获得物体运动的信息有:

(1)物体运动快慢——对应纵轴数值.

(2)物体运动的方向——t轴上方为正方向,t轴下方为负方向.

(3)运动快慢的变化——从图线对应的v数值变化可以看出运动快慢的变化.

(4)加速度大小及变化——图线斜率大则a大,斜率小则a小.

2.图象的斜率不变,a即不变

3.利用a=Δv

Δt求a时,Δv=vt-v0,必须是末态的速度减去初态的速度.

【对点演练】

1.一物体做直线运动的图象如图2-2-3所示,则该物体()

图2-2-3

A.先做匀加速运动,后做匀减速运动,速度方向相同

B.先做匀加速运动,后做匀减速运动,速度方向相反

C.先做匀减速运动,后做匀加速运动,速度方向相同

D.先做匀减速运动,后做匀加速运动,速度方向相反

2.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第1 s末的速度是6 m/s,第2 s末的速度是8 m/s,则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A.物体零时刻的速度是3 m/s

B.物体的加速度是2 m/s2

C.任何1 s内的速度变化都是2 m/s

D.第1 s内的平均速度是6 m/s

3.一辆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第8 s末开始刹车,经4 s停下来,汽车刹车过程也在做匀变速运动,那么前后两段加速度的大小之比是() A.1∶4B.1∶2

C.2∶1 D.4∶1

4.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有以下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是不断增加的

B.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是不断减小的

C.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

D.匀变速直线运动是速度和加速度都均匀变化的直线运动

5.下列每一个图都有两条图线,分别表示同一直线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和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的图象.其中哪些图对应的运动不能实现()

6.一质点做直线运动,在第1 s内速度增加1 m/s;在第2 s内速度增加1 m/s;在第3 s内速度增加1 m/s;在第4 s内速度增加1 m/s,则这个质点的运动是()

A.匀速直线运动

B.一定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C.不一定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D.一定是非匀变速直线运动

7.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10 m/s,加速度为-10 m/s2,则2 s末的速度为()

A.10 m/s B.0 C.-10 m/s D.5 m/s 8.一辆农用“小四轮”漏油,假如每隔1 s漏下一滴,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一位同学

根据漏在路面上的油滴分布,分析“小四轮”的运动情况(已知车的运动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沿运动方向油滴始终均匀分布时,车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当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逐渐增大时,车一定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当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逐渐增大时,车的加速度可能在减小

D.当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逐渐增大时,车的加速度可能在增大

9.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10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发现前面有情况而刹车,获得的加速度大小是2 m/s2,则:

(1)汽车经3 s时速度大小为多少?

(2)经5 s时的速度大小是多少?

(3)经10 s时的速度大小是多少?

10.卡车原来以10 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因为路口出现红灯,司机从较远的地方开始刹车,使卡车匀减速前进,当车减速到2 m/s时,交通灯转为绿灯,司机当即停止刹车开始加速,并且只用了减速过程的一半时间就加速到原来的速度,从刹车开始到恢复原速共用了12 s.求:

(1)减速与加速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

(2)开始刹车后2 s末及10 s末的瞬时速度.

参考答案

1.答案A

2.答案BC

解析由题意知t1=1 s时,v1=6 m/s;t2=2 s时,v2=8 m/s.由v2=v1+a(t2

-t1)知,物体的加速度a=8-6

2-1

m/s2=2 m/s2.因为物体做匀加速运动,所以任

何1 s内速度的变化量都为Δv=aΔt=2×1 m/s=2 m/s.故B、C正确.由v1=v0+at得,零时刻的速度为v0=v1-at=6 m/s-2×1 m/s=4 m/s,故A不正确.第1 s内的平均速度大于4 m/s,小于6 m/s,故D不正确.

3.答案 B

解析设前后两段的加速度分别为a1、a2,则a1=v

t1,a2=

v

t2,所以a1∶a2=t2∶t1

=1∶2.

4.答案 C

解析匀变速直线运动包括匀加速直线运动和匀减速直线运动,它是加速度不变,而速度均匀变化的直线运动,故只有C正确.

5.答案 D

6.答案 C

解析由题意知,质点的速度随时间在增加,但不能判定出是否均匀增加,而匀加速直线运动必须是任意相等时间内速度增加相等,故应选C.

7.答案 C

8.答案ACD

解析当油滴始终均匀分布时,说明四轮车在每秒内的位移相同,车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选项A正确;当油滴的间距增大时,说明四轮车的速度在增加,其加速度可能保持不变,也可能在减小,还可能在增大,故选项C、D正确.

9.答案(1)4 m/s(2)0(3)0

解析汽车刹车后减速至速度为零不可能再反向加速运动,故速度减为零后就不再是匀减速运动了,而是静止的,因此这类题应先判断多长时间停下,再来求解.设历时t0停下,取匀速方向为正向,由vt=v0+at有

t0=0-10-2

s =5 s. (1)v 3=v 0+at =10 m/s +(-2)×3 m/s =4 m/s ;(2)v 5=0;(3)v 10=0.

10.答案 (1)1 m/s 2 2 m/s 2 (2)8 m/s 6 m/s

解析 (1)卡车先做匀减速运动,再做匀加速运动,其运动简图如下图所示

设卡车从A 点开始减速,则vA =10 m/s ,用时间t1到达B 点,从B 点又开始加

速,用时间t2到达C 点,则vB =2 m/s ,vC =10 m/s ,且t2=12t1,t1+t2=12 s ,

可得t1=8 s ,t2=4 s .由v =v0+at 得

在AB 段v B =v A +a 1t 1①

在BC 段v C =v B +a 2t 2②

联立①②两式并代入数据解得:

a1=-1 m/s2,a2=2 m/s2

(2)2 s 末的速度为

v 1=vA +a1t =10 m/s -1×2 m/s =8 m/s

10 s 末的速度为

v 2=vB +a2t′=2 m/s +2×(10-8) m/s =6 m/s

全等三角形证明经典题(含答案)

全等三角形证明经典题(含答案) 1. 已知:AB=4,AC=2,D 是BC 中点,111749AD 是整数,求AD 解:延长AD 到E,使AD=DE ∵D 是BC 中点∴BD=DC 在△ACD 和△BDE 中 AD=DE ∠BDE=∠ADCBD=DC ∴△ACD ≌△BDE ∴AC=BE=2∵在△ABE 中AB-BE <AE <AB+BE ∵AB=4即 4-2<2AD <4+21<AD <3∴AD=2 2. 已知:D 是AB 中点,∠ACB=90°,求证:12 CD AB 延长CD 与P ,使D 为CP 中点。连接AP,BP ∵DP=DC,DA=DB ∴ACBP 为平行四边形又∠ACB=90∴平行四边形ACBP 为矩形 ∴AB=CP=1/2AB 3. 已知:BC=DE ,∠B=∠E ,∠C=∠D ,F 是CD 中点,求证:∠1=∠2 4. 5. 证明:连接BF 和EF ∵BC=ED,CF=DF,∠BCF=∠EDF ∴三角形BCF 全等于三角形EDF(边角边)∴BF=EF,∠CBF=∠DEF 连接BE 在三 角形BEF 中,BF=EF ∴∠EBF=∠BEF 。 ∵∠ABC=∠AED 。∴∠ABE=∠AEB 。∴AB=AE 。在三角形ABF 和三角形AEF 中 AB=AE,BF=EF,∠ABF=∠ABE+∠EBF=∠AEB+∠BEF=∠AEF ∴三角形ABF 和三角形AEF 全等。∴∠BAF=∠ EAF(∠1=∠2)。 6. 已知:∠1=∠2,CD=DE ,EF//AB ,求证:EF=AC A D B C

过C 作CG ∥EF 交AD 的延长线于点GCG ∥EF ,可得,∠EFD =CGD DE =DC ∠FDE =∠GDC (对顶角)∴△EFD ≌△CGD EF =CG ∠CGD =∠EFD 又EF ∥AB ∴∠EFD =∠1∠1=∠2 ∴∠CGD =∠2∴△AGC 为等腰三角形,AC =CG 又EF =CG ∴EF =AC 7. 已知:AD 平分∠BAC ,AC=AB+BD ,求证:∠B=2∠ C 证明:延长AB 取点E ,使AE =AC ,连接DE ∵AD 平分∠BAC ∴∠EAD =∠CAD ∵AE =AC ,AD =AD ∴△AED ≌△ACD (SAS ) ∴∠E =∠C ∵AC =AB+BD ∴AE =AB+BD ∵AE =AB+BE ∴BD =BE ∴∠BDE =∠E ∵∠ABC =∠E+∠BDE ∴∠ABC =2∠E ∴∠ABC =2∠C 8. 已知:AC 平分∠BAD ,CE ⊥AB ,∠B+∠D=180°,求证:AE=AD+BE 证明: 在AE 上取F ,使EF =EB ,连接CF ∵CE ⊥AB ∴∠CEB =∠CEF =90° ∵EB =EF ,CE =CE ,∴△CEB ≌△CEF ∴∠B =∠CFE ∵∠B +∠D =180°,∠CFE +∠CFA =180° ∴∠D =∠CFA ∵AC 平分∠BAD ∴∠DAC =∠FAC ∵AC =AC ∴△ADC ≌△AFC (SAS ) ∴AD =AF ∴AE =AF +FE =AD +BE 9. 如图,四边形ABCD 中,AB ∥DC ,BE 、CE 分别平分∠ABC 、∠BCD ,且点E 在AD 上。求证:BC=AB+DC 。 在BC 上截取BF=AB ,连接EF ∵BE 平分∠ABC ∴∠ABE=∠FBE 又∵BE=BE ∴⊿ABE ≌⊿FBE (SAS ) ∴∠A=∠BFE ∵AB//CD ∴∠A+∠D=180o ∵∠BFE+∠CFE=180o ∴∠D=∠CFE 又∵∠DCE=∠FCECE 平分∠BCDCE=CE ∴⊿DCE ≌⊿FCE (AAS )∴CD=CF ∴BC=BF+CF=AB+CD 10. 已知:AB//ED ,∠EAB=∠BDE ,AF=CD ,EF=BC ,求证:∠F=∠C AB ‖ED ,得:∠EAB+∠AED=∠BDE+∠ABD=180度, ∵∠EAB=∠BDE , B A C D F 2 1 E D C B A F E A

全等三角形常见题型

1、.如图,OM平分∠POQ,MA⊥OP,MB⊥OQ,A、B为垂足,AB交OM于点N. 求证:∠OAB=∠OBA 证明: ∵OM平分∠POQ ∴∠POM=∠QOM ∵MA⊥OP,MB⊥OQ ∴∠MAO=∠MBO=90 ∵OM=OM ∴△AOM≌△BOM(AAS) ∴OA=OB ∵ON=ON ∴△AON≌△BON(SAS) ∴∠OAB=∠OBA,∠ONA=∠ONB ∵∠ONA+∠ONB=180 ∴∠ONA=∠ONB=90 ∴OM⊥AB 2、如图,在△ABC中,BD=DC,∠1=∠2,求证:AD⊥BC. 解:延长AD至BC于点E, ∵BD=DC∴△BDC是等腰三角形 ∴∠DBC=∠DCB 又∵∠1=∠2∴∠DBC+∠1=∠DCB+∠2 即∠ABC=∠ACB ∴△ABC是等腰三角形 ∴AB=AC 在△ABD和△ACD中 {AB=AC ∠1=∠2 BD=DC ∴△ABD和△ACD是全等三角形(边角边) ∴∠BAD=∠CAD ∴AE是△ABC的中垂线 ∴AE⊥BC ∴AD⊥BC

3、如图:AE、BC交于点M,F点在AM上,BE∥CF,BE=CF。求证:AM是△ABC的中线。 M F E C B A 证明: ∵BE‖CF ∴∠E=∠CFM,∠EBM=∠FCM ∵BE=CF ∴△BEM≌△CFM ∴BM=CM ∴AM是△ABC的中线. 4、10分)AB=AC,DB=DC,F是AD的延长线上的一点。求证:BF=CF F D C B A 在△ABD与△ACD中AB=AC BD=DC AD=AD ∴△ABD≌△ACD ∴∠ADB=∠ADC ∴∠BDF=∠FDC 在△BDF与△FDC中

基本不等式常见题型训练

必修5 基本不等式基本题型训练 一、选择题 1. [2013·常州质检]已知f (x )=x +1x -2(x <0),则f (x )有( ) A. 最大值为0 B. 最小值为0 C. 最大值为-4 D. 最小值为-4 答案:C 解析:∵x <0,∴-x >0, ∴x +1x -2=-(-x +1-x )-2≤-2(-x )·1 -x -2=-4, 当且仅当-x =1 -x ,即x =-1时,等号成立. 2. [2013·长沙质检]若0-1)的图象最低点的坐标为( ) A. (1,2) B. (1,-2) C. (1,1) D. (0,2) 答案:D 解析:y =(x +1)2 +1x +1=x +1+1 x +1≥2, 当x +1=1 x +1,即x =0时,y 最小值为2,故选D 项.

4. 已知m =a +1a -2 (a >2),n =(12)x 2-2(x <0),则m ,n 之间的大小关系是( ) A. m >n B. m 2,x <0, ∴m =(a -2)+1a -2 +2 ≥2(a -2)·1a -2+2=4, n =22-x 2<22=4,∴m >n ,故选A. 5. [2013·商丘模拟]若向量a =(x -1,2),b =(4,y )相互垂直,则9x +3y 的最小值为( ) A. 12 B. 2 3 C. 32 D. 6 答案:D 解析:依题意得4(x -1)+2y =0,即2x +y =2,9x +3y =32x +3y ≥232x ×3y =232x +y =232=6,当且仅当2x =y =1时取等号,因此9x +3y 的最小值是6,选D. 6. 已知a ,b 为正实数且ab =1,若不等式(x +y )(a x +b y )>m 对任意正实数x ,y 恒成立,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 A. [4,+∞) B. (-∞,1] C. (-∞,4] D. (-∞,4) 答案:D 解析:因为(x +y )(a x +b y )=a +b +ay x +bx y ≥a +b +2≥2ab +2=4,当且仅当a =b ,ay x =bx y 时等号成立,即a =b ,x =y 时等号成立,故只要m <4即可,正确选项为D. 二、填空题 7. [2013·金版原创]规定记号“?”表示一种运算,即a ?b =ab +a +b (a ,b 为正实数).若 1?k =3,则k 的值为________,此时函数f (x )=k ?x x 的最小值为________. 答案:1 3 解析:1?k =k +1+k =3, 即k +k -2=0,

均值不等式习题大全

均值不等式题型汇总 杨社锋 均值不等式是每年高考必考内容,它以形式灵活多变而备受出题人的青睐,下面我们来细数近几年来均值不等式在高考试题中的应用。 类型一:证明题 1. 设*,,1,a b R a b ∈+=求证:1 125()()4 a b a b ++≥ 2. 设,,(0,),a b c ∈+∞)a b c ≥++ 3. 设,,(0,),a b c ∈+∞求证:222 b c a a b c a b c ++≥++ 4. 设,,(0,),a b c ∈+∞求证:222 a b c ab bc ac ++≥++ 5. 已知实数,,x y z 满足:222 1x y z ++=,求xy yz +得最大值。 6. 已知正实数,,a b c ,且1abc =9≥ 7. (2010辽宁)已知,,a b c 均为正实数,证明:22221 11()a b c a b c +++++≥,并确定,,a b c 为何值时,等号成立。 类型二:求最值: 利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是近几年高考中考查频率最高的题型之一。使用均值不等式的核心在于配凑,配凑的精髓在于使得均值不等式取等号的条件成立。 1. 设11,(0,)1x y x y ∈+∞+=且,求x y +的最小值。 2. 设,(0,)1x y x y ∈+∞+=且,求 112x y +的最小值。 3. 已知,a b 为正实数,且1a b +=求1ab ab +的最小值。 4. 求函数11(01)1y x x x =+<<-的最小值。

变式:求函数291(0)122 y x x x =+<<-的最小值。 5. 设,(0,)x y ∈+∞,35x y xy +=,求34x y +的最小值。 6. 设,(0,)x y ∈+∞,6x y xy ++=求x y +的最小值。 7. 设,(0,)x y ∈+∞,6x y xy ++=求xy 的最大值。 8. (2010浙江高考)设,x y 为实数,若22 41x y xy ++=,求2x y +的最大值。 9. 求函数y = 的最大值。 变式:y = 10. 设0x >求函数21x x y x ++=的最小值。 11. 设设1x >-求函数211 x x y x ++=+的最小值。 12. (2010山东高考)若任意0x >,231 x a x x ≤++恒成立,求a 的取值范围. 13. 求函数22233(1)22 x x y x x x -+=>-+的最大值。 类型三、应用题 1.(2009湖北)围建一个面积为2 360m 的矩形场地,要求矩形场地的一面利用旧墙(利用旧墙需要维修),其它三面围墙要新建,在旧墙对面的新墙上要留一个宽度为2m 的进出口,如图所示,已知旧墙的维修费用为45/m 元,新墙的造价为180/m 元,设利用旧墙的长度为x (单位:m )。 (1)将y 表示为x 的函数(y 表示总费用)。 (2)试确定x ,使修建此矩形场地围墙的总费用最少。并求出最小总费用。 2.(2008广东)某单位用2160万元购得一块空地,计划在该空地上建造一栋至少10层,每层2000平方米的楼房。经测算,如果将楼房建为x 层(10x ≥),则每平方米的平均建筑费用为56048x +(单位:元)。为了使楼房每平方米的平均综合费用最少,该楼房应建为多少层? (注:平均综合费用=平均建筑费用+平均购地费用,

全等三角形经典题型50题带答案

全等三角形证明经典50题(含答案) 1. 已知:AB=4,AC=2,D 是BC 中点,AD 是整数,求AD 延长AD 到E,使DE=AD, 则三角形ADC 全等于三角形EBD 即BE=AC=2 在三角形ABE 中,AB-BE

4. 已知:∠1=∠2,CD=DE ,EF//AB ,求证:EF=AC 证明:过E 点,作EG//AC ,交AD 延长线于G 则∠DEG=∠DCA,∠DGE=∠2又∵CD=DE∴⊿ADC≌⊿GDE (AAS )∴EG=AC∵EF//AB∴∠DFE=∠1∵∠1=∠2∴∠DFE=∠DGE∴EF=E G ∴EF=AC 5. 已知:AD 平分∠BAC ,AC=AB+BD ,求证:∠B=2∠C 证明:在AC 上截取AE=AB ,连接ED ∵AD 平分∠BAC∴∠EAD=∠BAD 又∵AE=AB ,AD=AD ∴⊿AED≌⊿ABD (SAS )∴∠AED=∠B ,DE=DB ∵AC=AB+BD AC=AE+CE ∴CE=DE∴∠C=∠EDC∵∠AED=∠C+∠EDC=2∠C∴∠B=2∠C 6. 已知:AC 平分∠BAD ,CE ⊥AB , ∠B+∠D=180°,求证:AE=AD+BE 证明: 在AE 上取F ,使EF =EB ,连接CF 因为CE⊥AB 所以∠CEB=∠CEF=90° 因为EB =EF ,CE =CE , 所以△CEB≌△CEF 所以∠B =∠CFE 因为∠B +∠D =180°,∠CFE+∠CFA=180° 所以∠D=∠CFA 因为AC 平分∠BAD 所以∠DAC=∠FAC 又因为AC =AC 所以△ADC≌△AFC(SAS ) 所以AD =AF 所以AE =AF +FE =AD +BE 12. 如图,四边形ABCD 中,AB ∥DC ,BE 、CE 分别平分∠ABC 、∠BCD ,且点E 在AD 上。求证:BC=AB+DC 。 证明:在BC 上截取BF=BA,连接EF.∠ABE=∠FBE,BE=BE,则⊿ABE≌ΔFBE(SAS),∠EFB=∠A;AB 平行于CD, 则:∠A+∠D=180°;又∠EFB+∠EFC=180°,则∠EFC=∠D;又∠FCE=∠DCE,CE=CE,故⊿FCE≌ΔDCE(AAS),FC=CD.所以,BC=BF+FC=AB+CD. 13.已知:AB//ED ,∠EAB=∠BDE ,AF=CD ,EF=BC ,求证:∠F= C D B D E A B A C D F 2 1 E

八年级数学上册 《全等三角形常考题型总结》

全等三角形题型总结 题型一、一线三垂直 1、如图,在△ABC中,∠BAC=90°,AB=AC,若MN是经过点A的直线,BD⊥MN于D,CE⊥MN于E,(1)求证:BD=AE。 (2)若将MN绕点A旋转,使MN与BC相交于点O,其他条件都不变,BD与AE边相等吗?为什么?(3)BD、CE与DE有何关系? 2、如图,两根旗杆间相距12m,某人从点B沿BA走向点A,一段时间后他到达点M,此时他仰望旗杆的顶点C和D,两次视线的夹角为90°,且CM=DM.已知旗杆AC的高为3m,此人的运动速度为1m/s,求这个人运动了多长时间. 27、王强同学用10块高度都是2cm的相同长方体小木块,垒了两堵与地面垂直的木墙,木墙之间刚好可以 放进一个等腰直角三角板(AC=BC, ∠ABC=90°),点C在DE上,点A和B分别与木墙的顶端重合,求两堵 木墙之间的距离.

题型二、角平分线与全等 1、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中AB=AD,CA平分∠BCD,AE⊥BC,AF⊥CD,图中有无和△ABE全等的三角形?请说明理由。 2.如图,OC是∠AOB的角平分线,P是OC上一点,PD⊥OA于点D,PE⊥OB于点E,F是OC上除点P、O外的一点,连接DF,EF,则DF与EF的关系如何?证明你的结论. 图 题型三、旋转与全等 1、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CD在正方形ECGF的边CE上,连接BE、DG,(1)观察猜想BE与DC之间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2)图中是否存在通过旋转能够互相重合的两个三角形?若存在,请说出旋转过程,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B A C D E 2、图17,△ABC 和△ADE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E 与BD 相交于点M ,BD 交AC 于点N . 证明:(1)BD =CE ; (2)BD ⊥CE . 图17 3、如图,ABC ?为等边三角形,D 为边BA 延长线上一点,连接CD ,以CD 为一边作等边三角形 CDE ?,连接AE . (1)求证:CBD ?≌CAE ?. (2)判断AE 与BC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4、如图,AD 是△ABC 的高,E 为AC 上一点,BE 交AD 于F ,具有BF=AC ,FD=CD ,试探究BE 与AC 的位置关 系. A B D C E F

专题:基本不等式常见题型归纳(学生版)

专题:基本不等式 基本不等式求最值 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一正、二定、三等号. 三个不等式关系: (1)a ,b ∈R ,a 2+b 2≥2ab ,当且仅当a =b 时取等号. (2)a ,b ∈R + ,a +b ≥2ab ,当且仅当a =b 时取等号. (3)a ,b ∈R ,a 2+b 22≤(a +b 2)2 ,当且仅当a =b 时取等号. 上述三个不等关系揭示了a 2+b 2 ,ab ,a +b 三者间的不等关系. 其中,基本不等式及其变形:a ,b ∈R + ,a +b ≥2ab (或ab ≤(a +b 2)2),当且仅当a =b 时取等号,所以当和为定值时,可求积的最值;当积为定值是,可求和的最值. 【题型一】利用拼凑法构造不等关系 【典例1】已知1>>b a 且7log 3log 2=+a b b a ,则 1 12 -+b a 的最小值为 . 练习:1.若实数满足,且,则的最小值为 . 2.若实数,x y 满足1 33(0)2xy x x +=<< ,则313 x y +-的最小值为 . 3.已知0,0,2a b c >>>,且2a b += ,则 2ac c c b ab +-+ 的最小值为 . 【典例2】已知x ,y 为正实数,则4x 4x +y +y x +y 的最大值为 . 【典例3】若正数a 、b 满足3ab a b =++,则a b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 变式:1.若,a b R +∈,且满足22 a b a b +=+,则a b +的最大值为_________. 2.设0,0>>y x ,822=++xy y x ,则y x 2+的最小值为_______ 3.设R y x ∈,,142 2 =++xy y x ,则y x +2的最大值为_________ 4.已知正数a ,b 满足 19 5a b +=,则ab 的最小值为 ,x y 0x y >>22log log 1x y +=22 x y x y +-

高中数学公式完全总结归纳(均值不等式)及常见题型

均值不等式归纳总结 1. (1)若R b a ∈,,则ab b a 22 2 ≥+ (2)若R b a ∈,,则2 2 2b a ab +≤ (当且仅当 b a =时取“=”) 2. (1)若*,R b a ∈,则ab b a ≥ +2 (2)若* ,R b a ∈,则ab b a 2≥+ (当且仅当b a =时取“=”) (3)若* ,R b a ∈,则2 2?? ? ??+≤b a ab (当且仅当b a =时取“=”) 3.若0x >,则1 2x x +≥ (当且仅当1x =时取“=”) 若0x <,则1 2x x +≤- (当且仅当1x =-时取“=”) 若0x ≠,则1 11 22-2x x x x x x +≥+ ≥+≤即或 (当且仅当b a =时取“=”) 4.若0>ab ,则2≥+a b b a (当且仅当 b a =时取“=”) 若0ab ≠,则22-2a b a b a b b a b a b a +≥+≥+≤即或 (当且仅当b a =时取“=”) 5.若R b a ∈,,则2 )2 (22 2b a b a +≤+(当且仅当b a =时取“=”) 『ps.(1)当两个正数的积为定植时,可以求它们的和的最小值,当两个正数的 和为定植时,可以求它们的积的最小值,正所谓“积定和最小,和定积最大”. (2)求最值的条件“一正,二定,三取等” (3)均值定理在求最值、比较大小、求变量的取值范围、证明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应用一:求最值 例1:求下列函数的值域 (1)y=3x 2+1 2x 2(2)y=x+ 1 x 解:(1)y=3x 2+1 2x 2≥23x 2· 1 2x 2 = 6 ∴值域为[ 6 ,+∞)

全等三角形经典题型50题含答案

全等三角形证明经典50题(含答案) 1. 已知:AB=4,AC=2,D 是BC 中点,AD 是整数,求AD 延长AD 到E,使DE=AD, 则三角形ADC 全等于三角形EBD 即BE=AC=2 在三角形ABE 中,AB-BE

4. 已知:∠1=∠2,CD=DE ,EF//AB ,求证:EF=AC 证明:过E 点,作EG//AC ,交AD 延长线于G 则∠DEG=∠DCA ,∠DGE=∠2又∵CD=DE ∴⊿ADC ≌⊿GDE (AAS ) ∴EG=AC ∵EF//AB ∴∠DFE=∠1∵∠1=∠2∴∠DFE=∠DGE ∴EF=EG ∴EF=AC 5. 已知:AD 平分∠BAC ,AC=AB+BD ,求证:∠B=2∠C 证明:在AC 上截取AE=AB ,连接ED ∵AD 平分∠BAC ∴∠EAD=∠BAD 又∵AE=AB , AD=AD ∴⊿AED ≌⊿ABD (SAS )∴∠AED=∠B ,DE=DB ∵AC=AB+BD AC=AE+CE ∴CE=DE ∴∠C=∠EDC ∵∠AED=∠C+∠EDC=2∠C ∴∠B=2∠C 6. 已知:AC 平分∠BAD ,CE ⊥AB ,∠B+∠D=180°, 求证:AE=AD+BE 证明: 在AE 上取F ,使EF =EB ,连接CF 因为CE ⊥AB 所以∠CEB =∠CEF =90° 因为EB =EF , CE =CE , 所以△CEB ≌△CEF 所以∠B =∠CFE 因为∠B +∠D =180°,∠CFE +∠CFA =180° 所以∠D =∠CFA 因为AC 平分∠BAD 所以∠DAC =∠FAC 又因为AC =AC 所以△ADC ≌△AFC (SAS ) 所以AD =AF 所以AE =AF +FE =AD +BE 12. 如图,四边形ABCD 中,AB ∥DC ,BE 、CE 分别平分∠ABC 、∠BCD ,且点E 在AD 上。求证:BC=AB+DC 。 证明:在BC 上截取BF=BA,连接EF.∠ABE=∠FBE,BE=BE,则 ⊿ABE ≌ΔFBE(SAS),∠EFB=∠A;AB 平行于CD,则:∠A+∠D=180°;又∠EFB+∠EFC=180°,则∠EFC=∠D;又∠FCE=∠DCE,CE=CE,故⊿FCE ≌ΔDCE(AAS),FC=CD.所以,BC=BF+FC=AB+CD. 13.已知:AB//ED ,∠EAB=∠BDE ,AF=CD ,EF=BC ,求证:∠F=∠C AB//ED,AE//BD 推出AE=BD, C D B D C B A F E A B A C D F 2 1 E

全等三角形_探究题_(各种题型非常全)教学内容

全等三角形_探究题_(各种题型非常全)

探究题讲练 类型1.如图所示的4×4正方形网格中,∠1+∠2+∠3+∠4+∠5+∠6+∠7=() A.330° B.315° C.310° D.320° 2.如图,AE⊥AB且AE=AB,BC⊥CD且BC=CD,请按照图中所标注的数据,计算图中实线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S是() A.50 B.62 C.65 D.68 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放在点P(4,4)处,两直角边与坐标轴交于点A和点B。 (1)求OA+OB的值;

(2)将直角三角形绕点P逆时针旋转,两直角边与坐标轴交于点A和点B,求OA-OB的值; 类型2.线段间的数量关系 基础练习 1.在△ABC中,∠ACB=90°,AC=BC,直线MN经过点C,且AD⊥MN于D,BE⊥MN于E.(1)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1的位置时,求证: ①△ADC≌△CEB;②DE=AD+BE; (2)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求证:DE=AD-BE; (3)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3的位置时,试问DE、AD、BE具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写出这个等量关系,并加以证明.

2.将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ABC和DBE按图①方式摆放,其中∠ACB=∠DEB=90°,∠A=∠ D=30°,点E落在AB上,DE所在直线交AC所在直线于点F. (1)求证:AF+EF=DE; (2)若将图①中的△DBE绕点B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角α,且0°<α<60°,其它条件不变,请在图②中画出变换后的图形,并直接写出你在(1)中猜想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 (3)若将图①中的△DBE绕点B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角β,且60°<β<180°,其它条件不变,如图③.你认为(1)中猜想的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写出证明过程;若不成立,请写出AF、EF与DE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3.如图1,△ABC的边BC在直线l上,AC⊥BC,且AC=BC;△EFP的边FP也在直线l,边EF 与边AC重合,且EF=FP. (1)在图1中,请你通过观察、测量,猜想并写出AB与AP所满足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2)将△EFP沿直线l向左平移到图2的位置时,EP交AC于点Q,连接AP,BQ.猜想并写出BQ与AP所满足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请证明你的猜想; (3)将△EFP沿直线l向左平移到图3的位置时,EP的延长线交AC的延长线于点Q,连接AP,BQ.你认为(2)中所猜想的BQ与AP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还成立吗?若成立,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高中不等式所有知识及典型例题(超全)

一.不等式的性质: 二.不等式大小比较的常用方法: 1.作差:作差后通过分解因式、配方等手段判断差的符号得出结果; 2.作商(常用于分数指数幂的代数式);3.分析法;4.平方法;5.分子(或分母)有理化; 6.利用函数的单调性;7.寻找中间量或放缩法 ;8.图象法。其中比较法(作差、作商)是最基本的方法。 三.重要不等式 1.(1)若R b a ∈,,则ab b a 22 2≥+ (2)若R b a ∈,,则2 22b a ab +≤(当且仅当b a =时取“=”) 2. (1)若*,R b a ∈,则ab b a ≥+2 (2)若*,R b a ∈,则ab b a 2≥+(当且仅当b a =时取“=”) (3)若* ,R b a ∈,则2 2?? ? ??+≤b a ab (当且仅当b a =时取“=”) 3.若0x >,则1 2x x +≥ (当且仅当1x =时取“=”); 若0x <,则1 2x x + ≤- (当且仅当1x =-时取“=”) 若0x ≠,则11122-2x x x x x x +≥+≥+≤即或 (当且仅当b a =时取“=”) 若0>ab ,则2≥+a b b a (当且仅当 b a =时取“=”) 若0ab ≠,则 22-2a b a b a b b a b a b a +≥+≥+≤即或 (当且仅当b a =时取“=” ) 4.若R b a ∈,,则2 )2 (2 22b a b a +≤+(当且仅当b a =时取“=”) 注:(1)当两个正数的积为定植时,可以求它们的和的最小值,当两个正数的和为定植时,可以求 它们的积的最小值,正所谓“积定和最小,和定积最大”. (2)求最值的条件“一正,二定,三取等” (3)均值定理在求最值、比较大小、求变量的取值范围、证明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5.a 3+b 3+c 3≥3abc (a,b,c ∈ R +), a +b +c 3 ≥3abc (当且仅当a =b =c 时取等号); 6. 1 n (a 1+a 2+……+a n )≥12n n a a a (a i ∈ R +,i=1,2,…,n),当且仅当a 1=a 2=…=a n 取等号; 变式:a 2+b 2+c 2≥ab+bc+ca; ab ≤( a +b 2 )2 (a,b ∈ R +) ; abc ≤( a +b +c 3 )3(a,b,c ∈ R +) a ≤ 2a b a +b ≤ab ≤ a +b 2 ≤ a 2+b 2 2 ≤b.(0b>n>0,m>0; 应用一:求最值 例1:求下列函数的值域(1)y =3x 2+12x 2 (2)y =x +1 x

0.均值不等式的常见题型

均值不等式的常见题型 一基本习题 2、已知正数a,b 满足ab=4,那么2a+3b 的最小值为() A10B12C43D46 3、已知a >0,b >0,a+b=1则 b a 11+的取值范围是() A(2,+∞)B[2,+∞)C(4,+∞)D[4,+∞) 4、设x,y 为正数,(x+y)( +x 1y 4)的最小值为() A 6B 9C 12D 15 5、设+∈R b a ,,则下列不等式中不成立的是() A 4)11)((≥++b a b a B ab ab b a 22 2≥+C 21≥+ab ab D ab b a ab ≤+2 6、设0,0>>b a ,则下列不等式中成立的是() A 221≥++ab b a B 4)11)((≥++b a b a C b a ab b a +≥+22D ab b a ab >+2 8、已知下列不等式:①)(233+∈>+R x x x ;②),(322355+∈+≥+R b a b a b a b a ;③)1(222--≥+b a b a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0个B1个C2个D3个 9、已知1,01a b ><<则log log a b b a +的取值范围是() A (2,)+∞ B [2,)+∞ C (,2)-∞- D (,2]-∞- 二有关范围问题 1、若正数b a ,满足3++=b a ab ,则ab 的取值范围是. 以及b a +的取值范围. 2、已知x >0,y >0且x+2y+xy=30,求xy 的最大值. 3、已知0,0x y >>且211x y +=,若222x y m m +>+恒成立,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全等三角形练习题(很经典)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B.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C.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D.所有的等边三角形全等 2. 如图所示,a,b,c 分别表示△ABC 的三边长,则下面与△ABC 一定全等的三角形是( ) 3.如图所示,已知△ABE ≌△ACD ,∠1=∠2,∠B=∠C , 下列不正确的等式是( ) A.AB=AC B.∠BAE=∠CAD C.BE=DC D.AD=DE 4. 在△ABC 和△A /B /C /中,AB=A /B /,∠B=∠B /,补充条件后 仍不一定能保证△ABC ≌△A /B /C /,则补充的这个条件是 ( ) A .BC= B / C / B .∠A=∠A / C .AC=A /C / D .∠C=∠C / 5.如图所示,点B 、C 、E 在同一条直线上,△ABC 与△CDE 都是等边三角形,则下列结论不一定成立的是( ) A.△ACE ≌△BCD B.△BGC ≌△AFC C.△DCG ≌△ECF D.△ADB ≌△CEA 6. 要测量河两岸相对的两点A,B 的距离,先在AB 的垂 线BF 上取两点C,D ,使CD=BC ,再作出BF 的垂线DE , 使A,C,E 在一条直线上(如图所示),可以说明 △EDC ≌△ABC ,得ED=AB ,因此测得ED 的长就是AB 的长,判定△EDC ≌△ABC 最恰当的理由是( ) A.边角边 B.角边角 C.边边边 D.边边角 7.已知:如图所示,AC=CD ,∠B=∠E=90°,AC ⊥CD ,则不 正确的结论是( ) A .∠A 与∠D 互为余角 B .∠A=∠2 C .△ABC ≌△CE D D .∠1=∠2 8. 在△ABC 和△FED 中,已知∠C=∠D ,∠B=∠E ,要判定 这两个三角形全等,还需要条件( ) 第3题图 第5题图 第7题图 第2题图 第6题图 A B C D

最新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常见题目型训练基础测试卷

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常见题目型训练基础 测试卷

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常见题型训练基础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4道,每道25分) 1.如图,在AB、AC上各取一点D、E,使得AE=AD,连接CD、BE相交于点O,再连接AO.若∠CAO=∠BAO,则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 A.3对 B.4对 C.5对 D.6对 2.如图,已知点E在△ABC的外部,点D在BC边上,DE交AC于F,若 ∠1=∠2=∠3,AC=AE。求证:△ABC≌△ADE. 证明:∵∠1=∠2=∠3 ∴∠1+∠DAC=∠2+∠DAC 即∠BAC=∠DAE 又∵∠3=∠B+ ,∠2=∠B+ ∴∠E=∠C 在△ABC和△ADE中 ∴

①∠DAC,②∠E,③∠C,④,⑤,⑥△ABC≌△ADE(ASA),⑦△ABC≌△ADE(AAS), 以上空缺处依次填写正确的顺序为() A.①②⑤⑦ B.②③⑤⑦ C.①③④⑥ D.②③④⑥ 3.如图,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ABE=∠DCE=90°,AB=BC=CD=AD,E为BC边上一点,且AE=DE,AE与对角线BD交于点F,∠ABF=∠CBF,连接CF,交ED于点G.判断CF与ED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解:垂直.理由如下: 在△ABF与△CBF中 ∴ ∴∠BAF=∠BCF 在Rt△ABE和Rt△DCE中 ∴ ∴∠BAE=∠CDE ∴∠BCF=∠CDE ∵∠CDE+∠DEC=90° ∴∠BCF+∠DEC=90° ∴DE⊥CF

①,②,③,④ ,⑤Rt△ABE≌Rt△DCE(HL),⑥△ABE≌△DCE(SAS),⑦△ABF≌△CBF(SAS),⑧△ABF≌△CBF(SSS), 以上空缺处依次填写正确的顺序 为() A.①⑦④⑥ B.②⑧③⑤ C.①⑦③⑤ D.②⑧④⑥ 4.如图,四边形ABCD中,AB=CD,BC=AD.求证:∠A=∠C. 证明:如图,_________________ 在△ABD和△CDB中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A=∠C(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①作直线BD,②连接BD,③作射线 BD,④,⑤,⑥△ABD≌△CDB(SSS),⑦△ABD≌△BCD(SSS),⑧△ABD≌△CDB(SAS), 以上空缺处依次填写正确的顺 序为()

基本不等式求值的类型与方法-经典大全

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类型与方法-经典大全

————————————————————————————————作者:————————————————————————————————日期: 2

5 6 专题: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类型及方法 一、几个重要的基本不等式: ①,、)(2 22 22 2 R b a b a a b ab b a ∈+≤ ?≥+当且仅当a = b 时,“=”号成立; ②, 、)(222 + ∈?? ? ??+≤?≥+R b a b a ab ab b a 当且仅当a = b 时,“=”号成立; ③,、、)(3 33 333 3 3 +∈++≤?≥++R c b a c b a abc abc c b a 当且仅当a = b = c 时,“=”号成立; ④)(333 3+ ∈?? ? ??++≤?≥++R c b a c b a abc abc c b a 、、 ,当且仅当a = b = c 时,“=”号成立. 注:① 注意运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时的条件:一“正”、二“定”、三“等”; ② 熟悉一个重要的不等式链:b a 112 +2a b ab +≤≤≤ 2 2 2b a +。 二、函数()(0)b f x ax a b x =+ >、图象及性质 (1)函数()0)(>+ =b a x b ax x f 、图象如图: (2)函数()0)(>+ =b a x b ax x f 、性质: ①值域:),2[]2,(+∞--∞ab ab Y ; ②单调递增区间:(,]b a -∞-,[,)b a +∞;单调递减区间:(0, ]b a ,[,0)b a -. 三、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的常见类型 类型Ⅰ:求几个正数和的最小值。 例1、求函数2 1 (1)2(1) y x x x =+ >-的最小值。 解析:21(1)2(1)y x x x =+ >-21(1)1(1)2(1)x x x =-++>-2 111 1(1)222(1) x x x x --=+++>- 3 2 111 31222(1) x x x --≥??+-312≥+52=, 当且仅当 211(1)22(1)x x x -=>-即2x =时,“=”号成立,故此函数最小值是5 2 。 评析:利用均值不等式求几个正数和的最小值时,关键在于构造条件,使其积为常数。通常要通过添加常数、拆项(常常是拆底次的式子)等方式进行构造。 类型Ⅱ:求几个正数积的最大值。 例2、求下列函数的最大值: ①23 (32)(0)2 y x x x =-<< ②2sin cos (0)2y x x x π=<< 解析:①30,3202 x x << ->Q ∴, ∴23(32)(0)(32)2y x x x x x x =-<<=??-3 (32)[]13 x x x ++-≤=, 当且仅当32x x =-即1x =时,“=”号成立,故此函数最大值是1。 ②0,sin 0,cos 02 x x x π << >>Q ∴,则0y >,欲求y 的最大值,可先求2y 的最 大值。 2 4 2 sin cos y x x =?2 2 2 sin sin cos x x x =??222 1(sin sin 2cos )2 x x x =??22231sin sin 2cos 4()2327x x x ++≤?=, 当且仅当22 sin 2cos x x =(0)2 x π << tan 2x ?=,即tan 2x arc =时 “=”号成立,故 此函数最大值是 23 9 。 评析:利用均值不等式求几个正数积的最大值,关键在于构造条件,使其和为常数。通常要 通过乘以或除以常数、拆因式(常常是拆高次的式子)、平方等方式进行构造。 类型Ⅲ: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等号不成立。 例3、若x 、y + ∈R ,求4 ()f x x x =+ )10(≤、图象及性质知,当(0,1]x ∈时,函数 4 ()f x x x =+是减函数。证明:任取12,(0,1]x x ∈且1201x x <<≤,则 x a b ab 2-ab 2a b - o y

全等三角形经典题型题带标准答案

全等三角形经典题型题带答案

————————————————————————————————作者:————————————————————————————————日期:

全等三角形证明经典50题(含答案) 1. 已知:AB=4,AC=2,D 是BC 中点,AD 是整数,求AD 延长AD 到E,使DE=AD, 则三角形ADC 全等于三角形EBD 即BE=AC=2 在三角形ABE 中,AB-BE

4. 已知:∠1=∠2,CD=DE ,EF//AB ,求证:EF=AC 证明:过E 点,作EG//AC ,交AD 延长线于G 则∠DEG=∠DCA ,∠DGE=∠2又∵CD=DE ∴⊿ADC ≌⊿GDE (AAS )∴EG=AC ∵EF//AB ∴∠DFE=∠1∵∠1=∠2∴∠DFE=∠DGE ∴EF=EG ∴EF=AC 5. 已知:AD 平分∠BAC ,AC=AB+BD ,求证:∠B=2∠C 证明:在AC 上截取AE=AB ,连接ED ∵AD 平分∠BAC ∴∠EAD=∠BAD 又∵AE=AB ,AD=AD ∴⊿AED ≌⊿ABD (SAS )∴∠AED=∠B ,DE=DB ∵AC=AB+BD AC=AE+CE ∴CE=DE ∴∠C=∠EDC ∵∠AED=∠C+∠EDC=2∠C ∴∠B=2∠C 6. 已知:AC 平分∠BAD ,CE ⊥ AB ,∠B+∠D=180°,求证:AE=AD+BE 证明: 在AE 上取F ,使EF =EB ,连接CF 因为CE ⊥AB 所以∠CEB =∠CEF =90° 因为EB =EF ,CE =CE , 所以△CEB ≌△CEF 所以∠B =∠CFE 因为∠B +∠D =180°,∠CFE +∠CFA =180° 所以∠D =∠CFA 因为AC 平分∠BAD 所以∠DAC =∠FAC 又因为AC =AC 所以△ADC ≌△AFC (SAS ) 所以AD =AF 所以AE =AF +FE =AD +BE 12. 如图,四边形ABCD 中,AB ∥DC ,BE 、CE 分别平分∠ABC 、∠BCD ,且点E 在AD 上。求证:BC=AB+DC 。 证明:在BC 上截取BF=BA,连接EF.∠ABE=∠FBE,BE=BE,则⊿ABE ≌ΔFBE(SAS),∠EFB=∠A;AB 平行于CD,则:∠A+∠D=180°;又∠EFB+∠EFC=180°,则∠EFC=∠D;又∠FCE=∠DCE,CE=CE,故⊿FCE ≌ΔDCE(AAS),FC=CD.所以,BC=BF+FC=AB+CD. C D B A B A C D F 2 1 E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