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马克思复习题

马克思复习题

马克思复习题
马克思复习题

第三章事物的发展、联系及其规律第二节事物的永恒发展

(1)发展的实质——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发展的进程——由量变到质变和由质变到量变

(3)发展的道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一、单项选择题:

1、事物的否定方面是指( D )

A、事物的积极方面

B、事物的消极方面

C、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

D、事物中促使其消灭的方面

2、质和事物的存在是( C )

A、相互对立的

B、相互包含的

C、直接同一的

D、相互转化的

3、事物的质变是指( D )

A、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

B、事物在场所方面的变更

C、事物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D、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4、作为辩证的否定的“扬弃”是( C )

A、既保留又继承

B、彻底抛弃

C、既克服又保留

D、矛盾的调和

5、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因为辩证的否定( C )

A、把旧事物完全抛弃

B、使旧事物发生量变

C、是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

D、是从外部强加给事物的

6、阶段性部分质变表现了( B )

A、事物内部各部分之间变化的不平衡性

B、事物整体与某些构成部分之间变化的不平衡性

C、事物与事物之间变化的不平衡性

D、事物的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之间变化的不平衡性

7、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B )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的观点

B、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

C、矛盾的对立面既统一又斗争的观点

D、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

8、爆发式飞跃是( D )

A、解决矛盾的一种对抗的质变形式

B、解决矛盾的非对抗性的质变形式

C、新旧要素的逐渐积累

D、质变与量变的相互转化

9、事物发展的周期性体现了( D )

A、事物发展的直线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B、事物发展是一个不断地回到出发点的运动

C、事物发展的周而复始的循环性

D、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10、事物的质是指( C )

A、构成事物内在要素的总和

B、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

C、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D、事物的规模、发展程度和速度等规定性

11、直线论的错误在于只看到( B )

A、事物发展的周期性而否认了前进性

B、事物发展的前进性而否认了曲折性

C、事物发展的间接性而否认了连续性

D、事物发展的曲折性而否认了周期性

12、质和量的关系是( D )

A、内在根据和外部表现的关系

B、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C、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D、在度的范围内相互规定的关系

13、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 D )

A、视为精华全部继承

B、视为糟粕全部抛弃

C、应保留一半,抛弃一半

D、批判继承,推陈出新

14、否定之否定规律( A )

A、在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时才能完整地表现出来

B、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任何一点上都可以表现出来

C、在事物经过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后表现出来

D、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经过肯定和否定两个阶段表现出来

15、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C )

A、源泉、动力和实质内容

B、状态和形式

C、基本方向和道路

D、客观性和条件性

16、质与属性的区别在于( C )

A、质是客观的,属性是主观的

B、质是永恒不变的,属性是不断变化的

C、质是内在的,属性是外在的

D、质是绝对的,属性是相对的

17、事物的质变是指( D )

A、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

B、事物在场所方面的变更

C、事物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D、事物性质的变化

18、量变和质变的根本区别是( C )

A、量变是渐进的,质变是突然的

B、量变是不显著的,质变是显著的

C、量变是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质变是超出度的范围的变化

D、量变是以数量规定的,质变是以属性规定的

19、“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逐渐扩展,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这体现了( A )

A、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原理

B、质变形式非爆发式的原理

C、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的原理

D、质、量、度三者关系的原理

20、“防微杜渐”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B )

A、对立统一规律的原理

B、质量互变规律的原理

C、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原理

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的原理

21、作为辩证的否定的“扬弃”是( C )

A、既保留又继承

B、彻底抛弃

C、既克服又保留

D、矛盾的调和

22、否定之否定规律( A )

A、在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时才能完整表现出来

B、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任何一点上都可以表现出来

C、在事物经过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后表现出来

D、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经过肯定和否定两个阶段表现出来

二、多项选择题:

1、唯物辩证法所说的发展,其实质是(BE)

A、一切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B、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和变化

C、同一事物的简单重复

D、事物由高级到低级的运动变化

E、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2、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是看它(CDE)

A、时间上出现的先后

B、形式是否新奇

C、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D、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E、是否具有广阔的发展前途

3、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道理的有(ABC)

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E、因祸得福,转败为胜

4、质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指的是(ABCDE)

A、凡是事物都是具有一定质的事物

B、凡是质都是一定事物的质

C、质不能脱离事物而存在

D、质发生了变化,事物就发生改变

E、质和事物是不可分的

5、质和量的关系是(ABCE)

A、质和量是事物两种不同的规定性

B、互相依赖

C、互相制约

D、直接同一的

E、既对立又统一

6、“过犹不及”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BC)

A、要坚持适度原则

B、“过头”与“不及”都是错误的

C、把握质和量的统一

D、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E、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7、量变的复杂性表现在(BD)

A、量变可以转化为质变

B、量变的形式是多样的

C、质变可以转化为量变

D、量变中渗透着质变

E、质变中渗透着量变

8、质变的基本形式包括(CE)

A、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B、阶段性部分质变

C、爆发式飞跃

D、局部性部分质变

E、非爆发式飞跃

9、质和事物的关系在于它是( BD )

A、与事物的存在是间接的统一

B、是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C、是事物的外在规定性

D、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的同一

E、是通过事物的属性表现出来的

10、认识事物的量的意义在于( ABCE )

A、它是认识事物的开始和认识事物质的前提

B、它是人们对事物认识的深化,和精确化

C、它对事物做出数量分析,使人们做到胸中有数

D、它是区分不同事物的基础

E、它能把同质的事物区分开来

11、下列各项正确反映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的有( ACDE )

A、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B、质变是量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C、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D、质变体现和巩圄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拓道路

E、事物的量变和质变相互转化过程体现了事物运动发展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

12、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是指( AB )

A、事物的根本属性没变,比较次要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使事物呈现出阶段性

B、事物全局性质未变,某些局部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C、新质要素在量上的迅速扩张

D、旧质要素在量上迅速减少

E、质变和量变相互渗透

13、肯定方面是指(BE)

A、好的方面

B、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

C、正确的方面

D、促使事物灭亡的方面

E、决定了一事物是其自身而不是它物的方面

14、辩证的否定观认为(ABCDE)

A、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B、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C、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D、否定是扬弃

E、否定体现了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

15、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ABE)

A、事物发展是螺旋式上升

B、事物发展是波浪式前进

C、事物发展周而复始的循环

D、事物发展是笔直的

F、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

16、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的发展( AD )

A、是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

B、是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循环过程

C、是直线式前进的过程

D、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过程

E、量变和质变相统一的过程

17、否定之否定形式的特殊性表现在(CD)

A、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客观的

B、否定之否定规律是主观的

C、不同性质的事物具有不同的否定形式

D、不同事物的发展过程有不同的曲折性

G、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单纯的证明工具

18、辩证的否定观认为( CD )

A、肯定中不包含否定

B、否定中不包含肯定

C、肯定中包含着否定

D、否定中包含着肯定

E、肯定和否定都是绝对同一的

19、辩证的否定具有两个重要特点,分别是( AB )

A、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B、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C、否定与肯定绝对对立

D、否定是由外力推动的

E、否定中不包含肯定

20、下列各项正确反映辩证的否定观的有( ACD )

A、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自我发展

B、否定是事物的外在力量作用的结果

C、否定是事物发展和联来的环节

D、否定是"扬弃",即既克服、又保留

E、否定是对事物的全盘、彻底的否定

21、割裂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会导致( AD )

A、循环论

B、诡辩论

C、激变论

D、直线论

E、庸俗进化论

三、简答题:

1、简述社会改革的实质和作用。

2、简述量变和质变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

3、怎样理解联系、运动和发展的关系?

4、新生事物为什么必然战胜旧事物?

5、简要说明量变、质变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

6、质量互变规律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7、为什么说事物的否定之否定过程是事物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

8、怎样理解否定之否定规律表现形式的特殊性?

四、论述题:

1、试述辩证否定的内容,并用以说明应怎样正确对待我国的文化遗产和外国文化。

2、试述量变和质变的含义,并说明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意义。

3、怎样理解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掌握这一原理有何重大意义?

4、说明“度体现了质与量的统一关系”以及在实际工作中掌握度的原则的重要意义。

五、辨析题:

1、规律与发展是两个既不相同又无联系的概念。

2、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区别在于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

3、事物的度就是使事物发生转化的“关节点”。

4、质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规定性,量也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规定性。

5、有的事物只有量变而没有质变,有的事物只有质变而没有量变。

6、“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

7、事物的变化总是由量变到质变,因此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也总是先认识事物的量,再认识事物的质。

8、辩证的否定就是扬弃。

9、螺旋式发展的结果是事物完全回到原有的出发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复习题 一、单选题(共79题,79分) 1、(C)认为马克思主义还很年轻,几乎处于童年时代。 A、德里达 B、吉登斯 C、萨特 D、罗森贝格 2、当前国际马克思主义学术研讨会的纽约中心每(D)年召开一次大会。 A、四 B、三 C、二 D、一 3、首届国际马克思主义大会于(B)召开。 A、 1994年 B、 1995年 C、 1996年 D、 1998年 4、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论述侧重点是(D)。 A、揭示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批判性 B、把马克思的理论同当时德国流行的其他理论区分开来 C、从德国实际出发研究马克思主义 D、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及与时俱进的品质 5、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是批判()和(D)的错误观点。 A、米海洛夫斯基、卢卡奇 B、米海洛夫斯基、李卡克内 C、卢卡奇、倍倍尔 D、李卡克内西、倍倍尔 6、卢卡奇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正统指的是(C)。 A、马克思主义思想 B、马克思主义信仰

精选文库 C、马克思主义方法 D、马克思主义结论 7、(D)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和纲领。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C、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D、科学社会主义 8、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属性是(C)。 A、农民阶级 B、工人阶级 C、无产阶级 D、资产阶级 9、马克思主义被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继承和发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B)。 A、在时间上的开放性 B、在空间上的开放性 C、是封闭的 D、具有阶级属性 10、下面著作中提到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的主导人物的是(C)。 A、《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B、《共产党宣言》 C、《青年恩格斯的思想形成》 D、《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11、下面不属于科拉科夫斯基认为马克思与恩格斯存在的分歧的是(D)。 A、自然主义进化论与人类中心说的分歧 B、知识的技术观和实践的认识论之间的分歧 C、无限进步论与革命末世说之间的分歧 D、马克思主义与恩格斯主义是两个不同的体系 12、用成熟时期的马克思反对青年马克思的代表人物是(C)。 A、考斯基 B、郎兹胡特 C、阿尔都塞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试题及答案_百度文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 一、单项选择题 :(本题共 30小题,每题 1分,共 30.0分 1. 循环论的错误在于 ( A 、夸大了事物发展的普遍性,否认了事物发展的特殊性 B 、夸大了事物运动的绝对性,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C 、夸大了事物发展的反复性,否认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趋势 D 、夸大了新旧事物之间的连续性,否认了新旧事物之间的间断性【正确答案是】:C 2. 规律具有的两个特点是 ( A 、主观性和个别性 B 、客观性和普遍性 C 、社会性和历史性 D 、稳定性和不变性 【正确答案是】:B 3. 认识的本质是 ( A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 、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 、主体头脑中固有的 D 、绝对观念在头脑中的显现

【正确答案是】:A 4. 有人认为,只有感性经验才是可靠的,抽象的理论是不可靠的,这在认识论上犯了 ( A 、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 B 、形而上学的错误 C 、经验论的错误 D 、唯理论的错误 【正确答案是】:C 5. 下列各项正确说明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的标准的是 ( A 、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 B 、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 C 、以众人的意见定是非 D 、以实践中是否达到预想目的定是非 【正确答案是】:D 6. 社会意识是 ( A 、社会的政治生活过程 B 、社会的教育活动过程 C 、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 D 、社会的普遍交往过程

【正确答案是】:C 7. 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在于它是 ( A 、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 B 、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有制 C 、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 D 、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开放的市场经济 【正确答案是】:A 8. 历史唯物主义的决定论是一种承认社会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的理论,它建立在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基础上,是能动的决定论。这说明历史唯物主义的决定论 ( A 、排斥了主体选择的作用 B 、与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不矛盾 C 、把历史的发展看作自发的过程 D 、否认人的思想动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正确答案是】:B 9. 从历史上看,暴力革命是社会革命的 ( A 、唯一形式 B 、辅助形式 C 、必要形式 D 、基本形式 【正确答案是】:D

马克思主义概论考试题库(带答案)

第 1 题(单选):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不仅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答案: A 第 2 题(单选): 马克思主义是()。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包括其继承者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理论体系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的理论体系 答案: A 第 3 题(单选): 马克思主义是()。 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学说 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 关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互相斗争的科学 答案: B 第 4 题(单选): 马克思主义诞生于()。 19世纪20年代 19世纪30年代 19世纪40年代 19世纪50年代 答案: C 第 5 题(单选):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是()。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出版 《资本论》的发表 《反杜林论》的发表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答案: D 第 6 题(单选): 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政治经济学理论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阶级斗争学说 答案: C 第 7 题(单选): 促成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辛亥革命 十月革命 五四运动 中国共产成立 答案: B 第 8 题(单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伟大理论成果是()。 大同思想 三民主义

(2020年编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全套)最新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全套)最新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配套复习题及(绪论部分) 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4、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英国宪章运动 C、芝加哥工人起义 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 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罢工和起义 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7、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 A、辩证法 B、历史观 C、劳动价值论 D、剩余价值论 8、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 A、合理内核 B、基本内核 C、精髓 D、核心 9、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 A、德国 B、奥地利 C、中国 D、俄国 10、“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 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库答案

答案 一、单选题 1、B 2、B 3、C 4、C 5、C 6、C 7、D 8、C 9、C 10、B 二、多选题 1、ABC 2、ABCD 3、ABCDE 4、ABCDE 5、ABC 6、ACD 7、CD 8、CDE 9、CE 10、ABCDE 三、名词解释 1、经济基础:指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 系各个方面的总和 2、理性认识:(1)使认得的高级阶段,是人们对感性材料的抽象和 概括而形成的关于事物的本质、内部关系和整体的认识。(2)其特点是间接性和抽象性(3)它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 3、社会进步:是对社会进步发展的总概括,包括社会形态的更替, 社会本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社会基本领域的变化和变革。 四、判断说明: 1、一切社会意识都是社会意识形式。 答:(1)此命题是错误的 (2)社会意识从高低不同层次看,可以区分为社会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社会心理是低水平的的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形态则是高水 平的社会意识 (3)只有高水平的社会意识才是社会意识形态。

2、真理是有用的,所以有用的就是真理。 答:(1)错误 (2)这是正确的前提发引了错误的结论 (3)真理是有用的是指它能指导实践、改造客观对象 (4)有用的不一定是真理,“有用即真理”是实用主义真理观 五、简答题 1、简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及其辩证关系。 (1)物质文明是人类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成果的总和,它包括生产力的状况,生产关系,社会物质财富积累的程度,人们日常物质生活 条件的状况等等。 (2)精神文明是人类改造客观世同时也改造主观世界的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精神生产的发展水平及其成果的体现,它包括两个方 面:智力、文化、方面和思想改造方面。 (3)二者关系:a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没有一定的物质文明就没有一定的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是社会文明发展的根本标志; b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物质 文明的正确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 2、简述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 (1)人民群众是一个广泛的社会范畴,它包含的内容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人民群众是指居民中的 大多数,那些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和社会集团

马克思基本理论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 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B.经验论和唯理论 C.能动革命的反映论和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D.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 主义先验论 2 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 ) A.人类需要和欲望的不断增长 B.人类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 C.人类认识器官的逐渐发达D类道德水平的不断提高 3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 A.反映论的观点 B.可知论的观点 C.辩证法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4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种观点是说( ) A.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 B.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活动才能获得C书本知识是次要的D直接经验是源,间接经验是流 5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为它是( ) A.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 B.感性的物质活动 C.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 D.社会历史性活动 6 “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你要知道原子的 组织同性质,你就得实行物理学和化学的实验,变革原子的情况。”这段话强调的是( )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7 在中国,为了治疗疾病,古代就产生了中医学。这说明( ) A.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B.认识是实践的目的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本质 8 驳斥不可知论最有力的论据是( ) A.物质是可以通过感觉感知的 B.人可以透过现象揭示本质 C.感性认识可以上升为理性认D 实践 9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在于( ) A.是否坚持反映论的观点 B.是否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C.是否坚持可知论点观的论理唯持坚否是 D. 点观的.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 A.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主体对客体的思维建构 D.主体对客体的价值判断 识真理性的标准C.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 D.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尠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表明( ) A.实践是沟通主客体关系的桥梁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C.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 D.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尠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属于( )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B.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C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 D.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13 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 A、感觉-知觉-表象 B、意识-物质-意识 C、实践-认识-实践 D、概念-判断-推理 14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 )

马克思考试题具体完整版

马克思复习题 一、选择题 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 A、客观实在性B、可感知性C、具体性D、真实性 2、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的全面看法是(C) A、物质是第一性,意识是第二性 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D、物质是意识的根源,意识是对物质的反应 3、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D) 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B、确定事物的质 C、认识事物的量 D、把握事物的度 4、“鸟尽弓藏,兔死狗空”说明了(A) A、矛盾的同一性 B、矛盾的斗争性 C、事物的发展性 D、事物的联系性 5、人的知识和才能是天生就有的,“上智”与“下愚”的差异是不可改变的,这种观点在哲学上属于(B) A、唯物主义可知识论 B、唯心主义先验论 C、折衷注意诡辩论 D、形而上学绝对论 6、“巧妇难为无米炊”,这说明(D) A 、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B、物质不是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C、人不能创造和消灭规律 D、人的能动作用是受客观条件制约的 7、真理没有阶级性,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这是因为(B) A、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B、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人的客观内容 C、任何真理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D、真理与人的阶级地位毫无关系

8、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其含义是指(C) A、社会形态的发展与自然界的发展没有区别 B、社会形态的发展与自然界的发展是毫不相同 C、社会形态的规律是客观的 D、社会形态的发展不受人的主观意志影响的 9、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根本原因是(D) A、人民群众占人口的大多数 B、人民群众有无穷的智慧 C、人民群众的活动总是合理的 D、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承担者 10、劳动力商品的最重要的特征是(A) A、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源泉 B、劳动力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才普遍成为商品 C、劳动力的价值决定有一个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D、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 11、下列关于使用价值表述中不正确的是(D) A、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B、使用价值即劳动产品的有用性 C、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D、使用价值反应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12、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被成为可变资本是因为(D) A、它的价值会转移到产品中去 B、它的价值不仅会发生转移,而且会自行增值 C、劳动力仅能创造出相当于自身价值的价值 D、劳动里不仅能创造出自身价值,还能创造出剩余价值 13、假设原来工作日为8小时,其中必要劳动时间为4小时,剩余劳动时间为4小时,若分别采用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使剩余劳动时间各延长2小时,则他们的剩余价值率应分别为(C)A、150﹪,100﹪ B、150﹪,200﹪C、150﹪,300﹪ D、100﹪,200﹪ 14、价值规律通过商品交换中价格围绕价值上下被动表现出来,这说明(A)

最新马克思主义复习题

选择题:(共214个) 单选:共140个;多选:共74个 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8个) 1. 马克思主义从广义上说是( A ) A. 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2. 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的理论来源是( C )C.德国古典哲学 3. 产生于19世纪的马克思主义,至今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的根本原因在于( C )C.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4. 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C ) C.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5. 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A )A.实现共产主义 6.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D ) D.与时俱进 7. 当人类即将迈入21世纪之时,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名列榜首的是( A )A.马克思 8. 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应是( D )D.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第一章 单项选择题(36个) 1.哲学基本问题是( C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哲学( C )的依据。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3.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C )。C.物质性 4、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D ) D.客观实在性 5. 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反映的哲学观 点是( D )。 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6.“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说的是( B )。B.时间的不可逆性

7.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东西而已。”这 个命题表明:( A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8.关于人类意识的产生,正确的说法有:(D) D.意识从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 9.“一切以条件、时间、地点为转移”的观点是( C ) C.唯物辩证法的正确观点 10. 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B) B.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 11.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化。这一论断的含义是:(C)C.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 12.“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说明(B)。 B.物质决定意识 13.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原理是(A)。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1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D)。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15.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规律是(C)。C.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16.黑格尔说“割下来的手就不是真正的人手了”。这句话表达的哲学道理是( D D.承认普遍联系的辩证法观点 17.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D D.斗争性和同一性 18.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认识方法是:( B B.矛盾分析法 19.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2分,说明:选择一项正确的答案)小计:0.00分已经批改 1、“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逐步扩展,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这体现了质量互变规律关于( )。 A、总的量变过程中局部性部分质变的原理 B、非爆发式飞跃的原理 C、总的量变过程中阶段性部分质变的原理 D、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的原理 参考答案:A 考生答案:未填写 具体得分:0

2、下列各组属于技术社会形态系列的是() A、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 B、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 C、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D、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参考答案:B 考生答案:未填写 具体得分:0 3、哲学是()。 A、自觉的世界观 B、自发的世界观

C、科学的世界观 D、个人的世界观 参考答案:A 考生答案:未填写 具体得分:0 4、“拔苗助长”的事例是() A、重视可能性的表现 B、忽视可能性的表现 C、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表现 D、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参考答案:C 考生答案:未填写 具体得分:0

5、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 A、只坚持不发展 B、只发展不坚持 C、既坚持又发展 D、要记住马克思和恩格斯说过的每一句话参考答案:C 考生答案:未填写 具体得分:0 6、在真理观上坚持辩证法,就必须承认() A、真理既具有绝对性,又具有相对性 B、真理是正确的,又包含错误因素 C、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D、真理既具有统一性,又具有多样性

参考答案:A 考生答案:未填写 具体得分:0 7、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可以从()来把握。 A、唯物主义角度 B、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三个方面 C、辩证法角度 D、辩证唯物主义 参考答案:B 考生答案:未填写 具体得分:0 8、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2年4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 课程代码:0370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是( B ) A.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C.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D.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 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如何回答( A ) A.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 B.物质世界可不可以认识的问题 C.物质世界是否普遍联系的问题 D.物质世界是否永恒发展的问题 3.金、银、铜、铁、铝等同金属的关系属于( B ) A.部分与整体的关系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 C.现象与本质的关系D.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4.新事物之所以必然战胜旧事物,从根本上说是由于( D ) A.新事物是在旧事物之后产生的 B.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没有的新形式 C.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没有的新内容 D.新事物较旧事物更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5.认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我们要分清主流和支流,要看主流,同时又不忽略支流。这里依据的哲学道理是( A )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的原理 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 D.事物变化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 6.下列各项中,正确说明意识能动性的是( D ) A.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B.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C.纸上谈兵,画饼充饥D.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7.下列各项中,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区别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是( D ) A.认识客体具有客观性的观点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的观点 C.物质世界可以认识的观点D.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观点 8.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D ) A.感觉—知觉—表象B.概念—判断—推理 C.理论—实践—理论D.实践—认识—实践 9.与理性认识相比较,感性认识有两个特点,一个是直接性,另一个是( A ) A.形象性B.能动性 C.客观性D.抽象性 10.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在真理观上的对立,表现在是否承认( B ) A.真理具有客观性B.真理具有相对性

马克思考试题

绪论 一、单选题: 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 ) A 德国古典哲学 B 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C 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D 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 2.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B) A 正确反映了时代潮流 B 与时俱进 C 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 D 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文明成果 3. 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A ) A 实现共产主义 B 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C 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D 实现人权 4.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C)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5. 马克思主义从广义上说是(C )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不仅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6.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 B)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罢工和起义 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7. 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C ) A辩证法 B科学社会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 8.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条件是(C ) A 工业革命 B 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蓬勃发展 C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 19世纪英国、法国、德国的三大工人起义 9. 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 ) A.合理内核 B.基本内核 C.精髓 D.核心 10. 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 )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科学性 二、多选题: 1. 马克思主义主要的三个组成部分包括(BCD ) A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 科学社会主义 C 马克思主义哲学 D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2. 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来源有(ACD ) A 德国古典哲学 B唯物史观 C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D 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 3. 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 CD ) A.辩证法 B.劳动价值论 C.唯物史观D.剩余价值学说 4.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 BC ) A.康德 B.黑格尔 C.费尔巴哈D.笛卡尔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有(ABCD ) A.科学发展观理论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6.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要分清(ABCD ) A.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B.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 C.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 D.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

马克思主义期末考试复习参考资料

马克思主义期末考试复习参考资料 一、问答题(1*20分) 1、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体会,包括马克思主义是什么,它的产生来源和发展,你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 参考解答:a、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从不同的角度可以作出不同的解答。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和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它的阶级属性讲,它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学说。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见教材P2-3) b、产生: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总之,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其矛盾运动,为马主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无与资的斗争对马主的产生提供了现实需求,这些都是马主产生的时代和实践基础。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地继承、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教材P4-11整理) c、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产生,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除了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实践的发展对自己创立的理论不断充实和完善外,其后首先是由列宁等马克思主义者在领导俄国革命中实现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是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开始变成现实,从而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题库

21、只有彻底否定传统文化,才能解放思想,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21、答:错误。(3分)(1)辩证的否定是既克服又保留。对传统文化,包括中国和外国的,应其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而不是彻底否定。(3分)(2)借口解放思想,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提出彻底否定传统文化,在理论上是否定一切,从而否定发展的形而上学观点;在实践中是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全盘肯定西方文化的崇洋媚外思想。(2分) 2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22、答:错误。(3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说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这是由于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人的认识不仅具有客观性,还具有主观性和差别性。(1分)所谓客观真理是指人的认识中含有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2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表明人的认识的主体差别性,而这些差别的认识是否是真理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是真理,应由实践来检验。承认人的认识上的主观性和差别性并不等于否定客观真理。(2分) 23、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也成了商品。 23、答:错误。(3分)劳动在任何条件下都是劳动力的使用,能够成为商品的只能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3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家向工人购买的是劳动力。(2分) 21、唯物主义都认为意识具有能动性。错误。(3分)唯物主义一般都认为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但只有辩证唯物主义才认为这种反映具有能动性。(3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或机械唯物主义一般会否认这种能动性。(2分) 22、人的现实本质是由他/她的选择决定的。错误。(3分)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他是什么样的人,取决于他所处的社会关系的体系。(3分)人的选择不是随意的,而是受到一定的社会关系条件的限制,所以人的选择并不能决定自己是什么样的人。(2分) 23、剩余价值不产生在流通领域中。正确。(3分)剩余价值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它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3分)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领域中产生,因为在商品流通过程中,等价交换只是价值的变换,不等价交换只是对既定的总价值量的重新分配,都不产生剩余价值,但可以实现剩余价值。(2分) 2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错误。(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绝对和相对的关系。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普遍性。(3)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不是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存在于整体之中,且只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才能存在。不能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与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相混同。(2) 22、真理没有阶级性。正确。(3分)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3分)因而真理的内容不因任何认识主体的意志和要求而改变,这就是所谓真理没有阶级性。(2分) 23、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劳动。错误。(3分)按照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理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乃是同一劳动的两种规定。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一般的抽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解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及答案解析 绪论 1、什么是狭义的马克思主义?什么是广义的马克思主义? 狭义: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广义:马克思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2、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狭义还是广义的马克思主义? 广义的。 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是什么?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是什么?著名的三大工人运动是哪三次运动? 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三大运动:①1831年在法国里昂工人举行了第一次起义,1834年举行第二次起义; ②1838年在英国爆发了章宪运动; ③1844年在西里西亚纺织工人举行起义。 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有哪些?各自代表人物有哪些? 来源(代表人物):①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费尔巴哈); ②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 ③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昂利圣西门、欧文)。 6、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是什么?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7、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8、中国共产党发展马克思主义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有哪些?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9、马克思主义强大的生命力根源是什么,表现在哪里? 根源: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表现:①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 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事实就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 理论品质。 ④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 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10、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什么? 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 1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属性是什么?其中什么是最根本属性? 根本属性: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 最根本属性:彻底的科学性。 12、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是什么?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3、(网上下载答案仅供参考)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实用性。 历史必然性:①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并产生生产过剩的危机,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这一不可克服的矛盾,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需求,这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③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一系列重大成就、特别是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和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对自然规律的揭示及对新的世界观的需要,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

大学马克思期末考试复习试题及答案总结

大学马克思期末考试复习试题及答案总结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第一章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理论意义) 答:一、如何理解物质观: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是: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通过人的感觉为人所感知、复写、摄影和反映 。二、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至今都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指导意义。1)它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和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2如何理解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答:马克思认为:实践是人类能动的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第一,时间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时间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所以说。。。。。 3如何理解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4试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及其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 答: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是对矛盾普遍性的简明表述。其含义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

了,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矛盾普遍存在,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 矛盾的特殊性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作用。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意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5、为什么说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48页自己总结 6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关系及其实践意义? 一定要是自己的思想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根据以上原理,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其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最后,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第二章 1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所以说、、、、、、、

马克思考试试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D ) A.实事求是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 2. 就理想的内容来划分,有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等。其中全部理想的核心是( A )A.社会理想 B.道德理想 C.生活理想 D.职业理想 3.马克思主义革命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基础是( C ) A.战斗性 B.理论性 C.实践性 D.逻辑性 4.两大哲学基本派别是( A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C.思维和存在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5.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B ) A. 不可逆性 B. 客观现实性 C. 可知性 D. 伸张性 6.空间是物质运动的 ( A ) A.广延性和伸张性 B.持续性和顺序性 C.绝对性和无限性 D.有限性和特殊性 7. 实践的最基本形式是( B ) A.处理人和人之间关系的活动 B.改造自然的生产活动 C.推动历史进步的活动 D.一切创造性活动 8.“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没有。”这是一种( B )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C.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9.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 C ) A.人可以创造规律 B.人可以改变规律 C.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D.人可以消灭规律 10.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D) A.对立统一的观点B.绝对和相对的观点 C.共性和个性的观点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11.医学科学证明,如果人的大脑皮层受损,就会丧失思维能力,没有意识,这说明( B )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C.人脑健康自然会有正确的意识 D.意识是对外接事物的正确反映 12.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B ) A.唯物主义的观点 B.实践的观点 C.普遍联系的观点 D.矛盾的观点 13.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是( A ) A.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B.从判断到推理 C.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D. 从知觉到表象 14.“有用即真理”,这种说法是主张(C) A.真理的相对性B.真理的绝对性C.主观真理论D.客观真理论 15.科学家洛伦兹提出“蝴蝶效应”理论,他说:“可预言,一只蝴蝶在巴西振动翅膀会在德克萨斯州引起龙卷风”,这个说法( A ) A.说明一种事物和现象可以通过一系列中间环节和另一事物、现象发生联系 B.片面夸大了联系的普遍性 C.把联系理解为主观随意的,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 D.否认了联系的多样性 16.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B ) 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B.把握事物的度 C.确定事物的质 D.认识事物的量 17. 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指( C ) A.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的关系 B.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D.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 18. 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联系的是( C ) A.风来雨至 B.冬去春来 C.摩擦生热 D.电闪雷鸣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试题.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试题 (卷面 10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共20 分) 1.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 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2.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范畴的正确理解是:() A.物质是各种实物的总和 B.物质范畴是从各种物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C.物质的惟一特性是它可以被感知 D.物质是自然界中具体的物质形态 3. 意识产生的决定性环节是:() A.人脑的进化 B.动物心理的形成 C.语言的产生 D.劳动 4. 毛泽东“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诗句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间空间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C.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间空间的有限性的统一 D.物质运动的多样性和静止的单一性的统一 5. “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一论断说明:() A.世界除了过程,什么都不存在 B.一切都在变化和发展,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 C.世界作为过程的集合体本身是没有方向的运动状态 D.承认运动就必然否认相对稳定 6. 科学家洛仑兹提出“蝴蝶效应”理论,他说:“可预言:一只蝴蝶在巴西振动翅膀会 在德克萨斯州引起龙卷风”,这个说法:() A.说明一种事物和现象可以通过一系列中介环节和另一事物、现象发生联系 B.片面夸大了联系的普遍性 C.把联系理解为主观随意的,否认联系的客观性 D.否认了联系的多样性 D.矛盾双方融合促使事物发展 7. 人类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在于:() A.人类能征服和改造自然界 B.人类必须依赖自然界,因为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C.人类是否能正确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 D.人类能够保持生态平衡 8.“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