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无机化学教学大纲

无机化学教学大纲

无机化学教学大纲
无机化学教学大纲

无机化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无机化学

适用专业:化学类

课程编码:08100311

制定单位:化学科学学院

制定时间:2013年6月

一.使用说明:

1.课程性质:无机化学是化学科学学院本科学生的第一门学科基础必修课.

2.课程的教学目的及任务:

通过教学,要求学生永元素周期律,物质结构,化学热力学,电化学,反应速度等理论理解和掌握重要元素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反应,制备,结构和用途,培养学生对一般无机化学问题进行理论分析的能力,并注意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及实验技能技巧。

3.课程学时:102学时。

学分:6学分。

主要教学环节:讲授,辅导,习题课,批改作业,考试。

4.前导课程:中学化学。

5.使用教材:武汉大学,吉林大学等校编《无机化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6.主要参考书:

①徐家宁等编《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

②邵学俊等编《无机化学》第二版。

③大连理工大学编《无机化学》第二版。

④尹敬执,申泮文编《基础无机化学》。

7.考核方式:全闭卷笔试。

二.课程内容:

1.课程概要:本课程主要包括:物质结构,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氧化还原反应,配位化学,元素化学。通过教学的各个环节必需使学生达到各章节所提出的基本要求。

2.教学安排:

第一章绪论(1课时)

教学目的:阐明无机化学的意义,介绍学习无机化学的方法。

教学要求:

1.了解化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2.了解化学发展简史。

3.了解无机化学的研究对象和发展及任务。

教学内容:

一、化学是研究物质变化的科学。

二、化学发展简史。

三、无机化学简介。

第二章物质的状态(2学时)

教学目的及要求:

1.掌握理想气体定律。

2.了解液体的蒸发,液体的沸点等概念。

3.掌握晶体的外形及内部结构。

本章重点:理想气体定律

教学内容:

一、理想气体定律:

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PV=nRT

2.混合气体分压定律。

3.气体扩散定律。

二、实际气体

1.实际气体状态方程式。

2.气体的液化。

三、液体

1.液体的蒸发过程,饱和蒸气压,蒸发热。

2.液体的沸点。

四、固体

1.晶体与非晶体。

2.晶体的外形,七大晶系。

3.晶体的内部结构,十四种晶格,晶胞。

作业:教材本章后习题:1,2,3,4,6,7,8,13,14,15。

第三章原子结构(8学时)

教学目的及要求:

1.掌握电子云,原子轨道,键级,电子层,原子轨道的形状,四个量子数的物理意义及取值。

2.掌握近似能级图及电子排布三原则,能排出周期表中诸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式及价电子排布。

3.掌握原子半径,电子亲和势,电离势及电负性的变化规律。

本章重点和难点:

重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核外电子排布及原子性质的规律性。

难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及电子排布。

教学内容:

一、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1.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理论。

2.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3.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波函数和原子轨道,电子云和几率密度,波函数的空间图象,四个量子数。

二、核外电子的排布和元素周期系:

1.多电子原子的能级:鲍林近似能级图,屏蔽效应,钻穿效应,科顿原子轨道能级图。

2.核外电子排布三原则:能量最低原理,保里原理,洪特规则,洪特规则的特例。

3.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元素周期系: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元素的分区,电子层结构与周期,族的关系。

三、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和能,电负性。

作业:教材本章后习题:1,3,4,5,6,7,8,9,10,11,12,15,16,17。

第四章化学键与分子结构(10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离子键理论。

2.掌握共价键理论,现代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分子轨道理论。

3.掌握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4.掌握分子间力与氢键的概念,并能用来解释物质的性质。

本章重点和难点:

重点:离子键理论,现代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分子轨道理论,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分子间力和氢键。

难点:离子的极化,杂化轨道理论,分子轨道理论。

教学内容:

一、离子键理论:

1.离子键的形成。

2.离子键的特点:本质是静电作用,既无方向性,又无饱和性,离子键所占份额用离子性百分数表示。

3.离子的特征:离子的电荷,离子的电子构型,离子半径。

4.离子晶体:晶体类型,半径比规则,晶格能,离子的极化。

二、共价键理论:

1.现代价键理论:共价键的本质是电性的,共价键既有方向性,又有饱和性。共价键分δ键和π键,包括两个以上原子的π键叫大π键。共价键的参数包括键的极性,

键能,键长,键角,键级,分子的磁性和极性。

2.杂化轨道理论:杂化,杂化轨道,等性杂化和不等性杂化。

3.分子轨道理论:O2,N2,CO,CN-,HF的分子轨道排布式。

4.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三、分子间力和氢键:

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氢键

四、金属键理论:

1.现代共价键理论。

2.金属键的能带理论。

作业:

教材本章后习题:2,3,4,5,7,9,10,12,14,15,16,18,19,20,22,23,24。

第五章氢和稀有气体(1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氢的成键特征,氢的性质,制备,用途及氢化物。

2.了解稀有气体发现简史。

3.掌握稀有气体化合物的性质与结构。

教学内容:

一、氢:氢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氢原子的成键特征,氢气的性质,制备,用途(氢能源),

氢化物的种类。

二、稀有气体:稀有气体发现简史,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稀有气体化合物的性质和结构。作业:教材本章后习题:2,8,12,13,14。

第六章化学热力学初步(4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热力学中的常用术语。

2.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化学,学会计算反应热效应。

3.掌握焓变,熵变,自由能变能概念,学会运用吉布斯——赫姆赫兹公式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本章重点和难点:

重点: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化学,化学反应自发性方向的判据。

难点:焓,熵,自由能等基本概念。

教学内容:

一、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

1.常用术语:体系,环境,状态,状态函数,过程,途径。

2.焓变,恒容热效应和恒压热效应,热化学方程式,盖斯定律,几种热效应(生成热,燃烧热)和键能。

二、化学反应的方向:

1.熵的初步概念。

2.自由能变,吉布斯——赫姆赫兹公式:ΔG=ΔH-TΔS

作业:教材本章后习题:2,3,5,6,7,8,10,12,13,14,15

第七章化学反应速率(2学时)

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理论

2.掌握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本章重点: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质量作用定律

教学内容:

一、化学反应速率及其表示方法:平均速率、瞬时速率

二、有效碰撞理论貉和过渡状态理论

三、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质量作用定律基元反应和复杂反应反应基数和反应分

子数

2.阿仑尼乌斯经验公式

3.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作业:教材中本章后习题:3,4,5,6,7,10,12,13,15,16,17

第八章化学平衡(4学时)

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化学平衡的概念,平衡常数的意义

2.掌握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

3.掌握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本章重点:

1.平衡常数的意义及有关计算

2.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教学内容:

一、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

1.经验平衡常数(Kc、Kp)与标准平衡常数(Ko)。

2.化学平衡定律,平衡常数的应用(有关计算),多重平衡规则。

二、化学平衡的移动

浓度、压力、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勒夏特利原理

作业:教材本章后习题:3,4,6,8,9,10,11,12,13,14,17,18,20,22,23

第九章溶液(自学)

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溶液浓度的定义及有关计算

2.了解难挥发非电解质溶液的依数性

3.了解胶体的主要性质,胶体的结构,胶体的聚沉

本章重点:浓度及有关计算

教学内容:

一、溶液

1.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2.溶解度原理

二、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

1.蒸汽压下降

2.沸点升高

3.凝固点降低

4.渗透压

三、溶胶

1.溶胶的制备

2.溶胶的性质

3.溶胶的结构

作业:教材中本章后习题:4,5,11,13,17,18,18,20,22

第十章电解质溶液(10学时)

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弱酸、弱碱和水的电离平衡盐的水解平衡以及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2.掌握有关电离平衡常数、水解常数、pH值、同离子效应、缓冲溶液、溶度积常数的计算

3.掌握酸碱质子理论

本章重点:溶液中各种平衡及有关计算

教学内容:

一、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1.强电解质理论、活度、活度系数、离子强度

2.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电离常数、电离度、稀释定律、同离子效应、盐效应、电离平衡的有关计算

3.水的电离、离子积常数、溶液的pH值、酸碱指示剂

二、缓冲溶液:

1.缓冲作用原理

2.缓冲溶液的配制

三、盐的水解:水解常数、水解度、盐溶液的pH值

四、酸碱理论简介:质子理论、电子理论

五、沉淀溶液平衡

1.溶度积规则

2.沉淀的生成和溶解

3.溶度积与溶解度的换算

4.分步沉淀与沉淀的转化

作业:

教材中本章后习题:3,4,5,6,7,8,9,10,11,13,14,15,17,18,19,20,21

第十一章氧化还原反应(9学时)

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2.掌握标准电极电势的意义及应用

3.掌握Nernst方程及有关计算

4.了解电解和化学电源

重点和难点:

1.重点: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氧化数、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电极电势、标准电极电势及其应用、Nernst方程及其应用、元素电势图及其应用2.难点:电极电势的概念

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

1.氧化数

2.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方法——氧化数法和离子电子法

二、电极电势:

1.原电池的构成、氧化还原电对、电池符号、电极反应、电池反应

2.标准氢电极

3.标准电极电势、原电池的电动势

4.标准电极电势的应用

三、Nernst方程及其应用

四、电势图解及其应用:

1.元素电势图

2.氧化态图

3.pH-电势图

五、化学电源与电解:

1.电解池

2.电解定律

3.分解电压

作业:教材中本章后习题:1,2,3,5,6,7,8,9,10,11,12,15,17

第十二章卤素(6学时)

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卤素单质及重要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制备和用途

2.了解拟卤素及拟卤化物

本章重点:卤素单质及重要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用途

教学内容:

1.卤素的通性:卤素单质物理化学性质、成键特征,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制备,用途2.卤化氢和氢卤酸的制备,性质(稳定性,酸性,还原性)

3.卤化物,卤素互化物,多卤化物

4.卤素含氧化合物,氧化物,次卤酸及其盐,卤酸及其盐,高卤酸及其盐。卤酸含氧酸及其盐的稳定性,酸性,氧化性。

5.拟卤素和拟卤化合物,氰和氰化物,硫氰和硫氰化物

6.含氧酸的氧化还原性

作业:教材中本章后习题:2,3,4,5,6,8,9,11,13,14,15,16,17,18,19,

第十三章氧族元素(6学时)

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O2,O3的结构和性质

2.了解水的结构和水的状态图

3.掌握H2O2的结构,性质,制备,用途

4.掌握H2S,H2SO3,SO2,H2SO4,SO3的结构,性质,制备,用途

5.了解硫代硫酸盐,过二硫酸盐,焦硫酸的结构和性质

6.了解硒和碲

本章重点:H2O2 H2S 硫的含氧酸及其盐的结构性质制备

教学内容:

1.氧族元素的通性,氧的成键特征,O2,O3的结构,性质,用途

2.氧化物的制备,键型,酸碱性,水的结构及水的状态图

3.过氧化氢的性质结构,制备,用途

4.硫的同素异形体,硫化氢的结构,性质,制备,氢硫酸的弱酸性,硫化物的溶解性5.硫的含氧化合物SO2的结构,制备,性质,H2SO3及其盐的性质,SO3的结构,性质,制备,H2SO4及其盐的制备,性质

6.Na2S2O3,Na2S2O4,K2S2O7,(NH4)2S2O8的制备,性质

7.硒和碲的性质,硒和碲的含氧酸,氧化物,氢化物

8.无机酸强度的变化规律

作业:教材中本章后习题:1,3,5,6,7,8,9,11,12,13,15,16,17,19,20

第十四章氮族元素(6学时)

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结构性质用途

2.掌握磷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结构性质用途

3.掌握As,Sb,Bi的单质及重要化合物的性质

本章重点:氮磷As,Sb,Bi的单质及重要化合物的结构,性质,用途

教学内容:

1.氮族元素的通性:N2的成键特征,N2的结构制备性质,氮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2.氮的氢化物:氨构性质用途,铵盐的性质,联氨,羟氨,氢叠氮酸的结构,性质

3.氮的含氧化合物:氨的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制备,亚硝酸及其盐,硝酸及其盐的制备,性质,结构,用途

4.氮的卤化物NF3和NCl3

5.磷的同素异形体及其物理化学性质

6.磷的氢化物,卤化物,氧化物,含氧酸及其盐

7.As,Sb,Bi的单质,氢化物,卤化物,氧化物及其水化物,硫化物的性质

8.盐类的热分解

作业:教材中本章后习题:2,3,4,5,6,8,9,11,12,13,16,17,18,20,22,23

第十五章碳族元素(4学时)

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碳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结构,性质,用途

2.掌握硅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结构,性质,用途

3.掌握Sn,Pb的单质及有关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本章重点:C,Si,Sn ,Pb及其重要化合物

教学内容:

1.碳的成键特征,同素异形体,冶金工业中的碳的还原反应,金刚石的人工合成。

2.CO,CO2,碳酸,碳酸盐,酸式碳酸盐

3.Si,SiO2硅酸,硅酸盐,硅烷,SiF4,SiCl4

4.Sn,Pb单质的冶炼性质用途,Sb,Pb的氧化物,氢氧化物,卤化物,硫化物

5.无机化合物的水解性

作业:教材中本章后习题:4,5,7,8,9,13,14,15,16,17,18,19,

第十六章硼族元素(3学时)

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硼的单质,硼烷,硼的卤化物,硼酸及硼砂的结构,性质,用途

2.掌握铝,氧化铝,氢氧化铝的两性及AlCl3

重点及难点:

1.重点:硼,铝及其重要化合物

2.难点:硼烷的结构

教学内容:

1.硼族元素的通性

2.硼的单质的性质和特点

3.硼的重要化合物:B2O3,H3BO3,BX3,硼砂

4.铝的冶炼Al2O3,Al(OH)3,AlCl3,Al2(SO4)3

5.惰性电子对效应及对角线规则

作业:教材中本章后习题:2,3,5,6,7,8,9,10,13,

第十七章碱金属和碱土金属(2学时)

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碱金属,碱土金属的单质及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制备,用途

2.了解铍,锂的特性

重点:碱金属,碱土金属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

教学内容:

1.碱金属,碱土金属的通性

2.碱金属,碱土金属单质的制备和性质

3.碱金属,碱土金属重要化合物:氧化物,过氧化物,超氧化物,臭氧化物,氢氧化物以及盐类,R-OH规则

4.离子晶体盐类的溶解性

作业:教材中本章后习题:3,4,6,7,9,10,11,

第十八章铜锌副族(4学时)

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铜族及锌族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2.掌握Cu(I)和Cu(II),Hg (I) 和Hg (II)之间的相互转化

本章重点:Cu,Ag,Zn,Hg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

教学内容:

1.铜族元素的通性

2.Cu(I)及Cu(II)的化合物及Cu(I)和Cu(II)的转化

3.Ag的重要化合物:Ag2O,AgNO3,AgX3

4.锌族元素的通性

5.锌族元素的重要化合物:氧化物,氢氧化物,硫化物,氯化物,配合物,Hg22+及Hg2+的相互转化

作业:教材中本章后习题:1,2,3,4,5,6,9,13

第十九章配位化合物(10学时)

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配合物组成有关的概念

2.掌握配场的化学键理论

3.熟练掌握配合平衡的有关计算

4.了解影响配合物稳定性的因素

重点和难点:

1.重点:配合物的基本概念、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K稳及其应用(有关计算)

2.难点:晶体场理论

教学内容:

1.基本概念、配合物的定义组成命名分类、立体化学

2.化学键理论:EAN规则、价键理论、晶体场理论

3.配合物的稳定性:稳定常数和不稳定常数、逐级稳定常数和累积稳定常熟、影响配合物稳定性的因素、软硬酸碱规则、鳌合效应、空间位阻和邻位效应、配合平衡的移动

4.配合物的重要性

作业:教材中本章后习题:1,3,4,6,7,8,9,10,11,13,14,16

第二十章过渡金属(Ⅰ)(4学时)

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过渡元素价电子层结构特点及其与过渡元素通性的关系

2.掌握重点过渡元素Ti,V,Cr,Mn,Mo,W的单质及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重点:Ti,V,Cr,Mn,Mo,W的单质及重要化合物

教学内容:

1.过渡元素概述

2.钛的存在、性质、制备、用途TiO2,TiCl4,TiCl3及Ti(Ⅳ)的配位化合物,Zr和Hf 的化合物

3.钒的分布性质用途、V2O5 钒酸盐及多钒酸盐、铌和钼的化合物

4.铬钼钨的存在冶炼性质用途、Cr(Ⅲ)Cr(Ⅵ)化合物及MoO3,WO3钼酸及其盐同多酸杂多酸

5.锰的存在、性质、用途,Mn(Ⅱ),Mn(Ⅳ),Mn(Ⅵ),Mn(Ⅶ)化合物

6.Na2Cr2O7的生产实例

7.无机物的颜色

作业::教材本章后习题:1,3,4,5,9,10,11,12,13,15,16,17,24,26,27,28

第二十一章过渡金属(Ⅱ)(4学时)

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Fe,Co,Ni单质及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2.掌握Pt ,Pd 的重要化合物的结构、性质、用途

本章重点:

1.Fe,Co,Ni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

2.Pt,Pd的重要化合物

教学内容:

1.铁系元素概述

2.Fe,Co,Ni的氧化物氢氧化物及其盐、铁系元素的配位化合物(氨和物,硫氢化物,腈化物,羰基化合物)

3.铂系元素概述

4.铂和钯的重要化合物

5.过渡金属的通性

作业:教材中本章后习题:1,2,3,5,8,9,11,13,15,16,17

第二十二章镧系元素和锕系元素(1.5学时)

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镧系锕系的价电子层结构及其与元素通性的关系

2.掌握镧系收缩的实质及其影响

3.了解镧系锕系元素单质极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用途

重点:

1.镧系元素的电子层结构和通性

2.镧系收缩及其影响

教学内容:

1.镧系元素的通性:价电子层结构、氧化态、原子半径、离子半径、镧系收缩、离子的颜色、标准电极电势、镧系元素离子和化合物的磁性、镧系元素的发光材料2.镧系元素单质的、存在、制备、性质和用途

3.Ln3+,Ln 2+,Lu4+重要化合物

4.锕系元素的通性,U,Tn的重要化合物

作业:教材中本章后习题:1,2,4,9,11

第二十三章原子核化学(0.5学时)

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核反应方程式的写法

2.了解核反应、人工核反应、半衰期、质量亏损、核裂变、核聚变、基础知识重点:

1.核反应方程的写法

2.半衰期的有关计算

教学内容:

1.核反应、人工核反应

2.核的稳定性、质能转换、核结合能

3.衰变定律的半衰期

作业:教材中本章后习题:5,6,7,9,10,12,13,15

《无机化学实行》教学大纲(本科)

《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大纲(本科) 一、课程目标 无机化学实验是师范本科学院化学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 通过教学,应使学生: 1、熟悉无机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掌握无机化学基本操作技能(见后); 2、掌握常见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制备和分离提纯方法,学会某些常数的测定方法; 3、培养学生正确观察、记录、分析总结、归纳实验现象,合理处理数据,绘制仪器装置图和撰写实验报告,查阅手册,设计和改进简单实验以及处理实验室一般事故等的能力。 4、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作风,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为后续实验课程打好基础,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二、教材、参考书 教材: 《无机化学实验》(第三版)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无机化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参考书:

1、《化学实验规范》北京师范大学1985年。 2、《实验无机化学》王致勇,连祥珍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1987 年。 3、《实验无机化学》沈君朴主编,天津大学出版社,1992年。 4、《无机化学实验》(第二版),中山大学等校,高等教育出版社 5、《重要无机化学反应》(第二版),陈寿椿,上海科技技术出版社,1982年。 三、教学时数及分配 本课程共108学时,可如下分配 综合设计实验8个24学时 考试6学时 其中: 基本操作实验10个29.5 % 基本理论方面实验8个23.5% 无机制备及性质实验8个23.5% 综合设计实验8个23.5% 四、大纲内容

实验一仪器的认领和洗涤、安全教育 1、明确无机化学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2、认领无机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熟悉其名称、规格,了解 使用注意事项。 3、练习常用仪器的洗涤和干燥方法。 4、了解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安全操作和常见事故的处理方法。 实验二灯的使用和玻璃管的简单加工 1、了解酒精喷灯的构造和原理,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了解正常火焰各部分的温度。 2、初步练习玻璃管、棒的截、拉、弯曲、拉制、熔烧等操作。 实验三台秤和分析天平的使用 1、了解台秤和分析天平的基本结构,学习正确的称量方法。 2、掌握使用天平的规则。 1、了解有效数字的概念。 实验四溶液的配制 1、掌握一般的配制方法和基本操作。

UbuntuLinux操作系统第2版(微课版)—教学大纲

《Ubuntu Linux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学分: 4 学时:48 适用专业: 高职高专类计算机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为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课程。课程安排在第学期。 课程的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Linux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掌握Linux操作系统的配置管理、软件使用和编程环境部署。本课程将紧密结合实际,以首选的Linux桌面系统Ubuntu 为例讲解操作系统的使用和配置,为学生今后进行系统管理运维、软件开发和部署奠定基础。整个课程按照从基础到应用,从基本功能到高级功能的逻辑进行讲授,要求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来掌握相关的技术操作技能。 前导课程: 《计算机原理》、《Windows操作系统》。 后续课程: 《Linux应用开发》 二、教学基本要求 理论上,要求学生掌握Ubuntu Linux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包括配置管理、桌面应用、编程和软件开发环境。 技能上,要求学生能掌握Ubuntu Linux操作系统的配置方法和使用技能,涵盖系统安装和基本使用、图形界面与命令行、用户与组管理、文件与目录管理、磁盘存储管理、软件包管理、系统高级管理、桌面应用、Shell编程、C/C++编程、Java与Android应用开发、LAMP 平台与PHP、Python、Node.js开发环境部署,以及Ubuntu服务器安装与管理。 培养的IEET核心能力: ?具备系统管理方向的系统工程师的工程能力:掌握Linux配置管理和运维,包括用 户与组管理、文件与目录管理、磁盘存储管理、软件包管理、系统高级管理、服务器安装与管理。 ?具备应用开发工程师的开发环境部署能力,包括Shell编程、C/C++编程、Java与 Android应用开发、LAMP平台与PHP、Python、Node.js开发环境的部署和流程。 ?基本职业素养: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职业道德、服务意识和敬业精神;接受企业 的文化;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等基本能力;具有基本的英语文档阅读能力,能较熟练地阅读理解Ubuntu Linux的相关英文资料。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 长春理工大学精品课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无机化学 课程编码:0730011 英文名称: Inorganic Chemistry 学 时: 96 其中实验学时:32 学 分: 5 开课学期: 1 适用专业: 化学工程与工艺 课程类别: 必修 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课 先修课程: 一、课程性质及任务 无机化学是材料与化工学院各专业的第一门化学基础课,在培养学生的化学素质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无机化学是在中学化学的基础上授以学生无机化学的知识与理论,并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要求掌握化学反应的一般原理(包括化学反应热效应ΔrHm的计算,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断,化学反应的ΔrGm和ΔrSm的计算,化学平衡及其移动原理,Kθ与T的关系,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质量作用定律,反应速率理论,活化能的概念,K与T的关系等)。 要求掌握酸碱的电离理论、质子理论、电子理论及无机化学四大平衡原理(缓冲溶液、溶度积规则、配合物的概念、原电池、电极电势及其应用等) 初步掌握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理论(包括微观粒子运动特性、量子数、原子轨道、电子云、核外电子排布规则、元素周期系及原子性质的周期性规律,VB理论、MO理论、键参数、杂化轨道理论、晶体类型、分子间作用力、晶格能、离子极化作用);掌握主族元素和过渡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通性和特性,并能用无机化学基本知识和理论加以解释。 二、课程的教学要求 1. 理论部分 (1)化学反应速率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方程(质量作用定律)和反应级数的概念。能用活化能和活化分子概念说明浓度、分压、温度、催化剂。对均相反应速率的影响。了解影响多相反应速率的因素。 (2)化学平衡 掌握化学平衡概念及平衡移动规律,理解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在实际应用中需综合考虑的必要性。掌握弱电解质的解离度、稀释定律、溶液的酸碱性和pH值、解离平衡、盐的水解、同离子效应、缓冲溶液、溶解-沉淀平衡、溶度积规则、氧化还原平衡和电极电势、配位平衡等内容,并能分析多重平衡系统中的成分及其相互影响。能用平衡常数(kθ)进行有关计算。能计算一元弱酸、一元弱碱的解离平衡组成以及同离子效应和缓冲溶液的pH值。能用溶度积规则判断沉淀的产生、溶解。能用氧化值法、离子电子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能通过能斯特方程式计算说明浓度(含酸度)、分压对电极电势的影响;会用电极电势判断氧化剂、还原剂的相对强弱和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会应用元素标准电势图讨论元素的有关性质。能计算配体过量时配位平衡的组成。 (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关系 能用Δf Hm计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效应。学习用ΔrGm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 1

中南大学无机化学实验I课程教学大纲

无机化学实验I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5030031 课程名称:无机化学实验Ⅰ 学时与学分: 64 /2.0 先修课程:中学化学 适应专业:化工与制药类 教材及参考书: 关鲁雄主编,《化学基本操作与物质制备实验》,中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 黄可龙主编,无机化学,科学出版社,2007年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无机化学实验I是化工与制药大类(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制药工程专业、应用化学专业)等理工科类专业本科生的必修专业基础课,在高素质的化学工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课程将化学基本操作、实验研究方法和现代分析手段等进行有机融合,呈现给学生一个比较完整的化学实验基本知识体系。通过加强学生基本操作的训练、掌握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观察解释实验现象和对实验数据的测定和处理,让学生对无机化学实验技术知识有整体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加深他们对无机化学原理的理解,为今后进一步深造和开展实际工作或进行化学相关科学研究奠定良好的实验基础。通过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以及课外的研究创新实验,加强学生化学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其形成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主动研究的探索精神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二、课程基本要求 本课程主要是基本操作实验,涉及包括:化学实验基本知识,如实验 室规则, 实验安全知识,预习、记录、实验报告的格式与要求,实验考核与考试办法;化学实验玻璃仪器的识别、洗涤、干燥和保养,衡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化学试剂等级规格及取用方法,加热仪器与加热方法。分离和纯化方法,如常压过滤、蒸发结晶、结晶洗涤、减压过滤、重结晶和离子交换的原理和操作方法以及生物显微

计算机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系统结构》教学大纲 (参考学时:约48学时) 1.课程的性质、目的和意义 计算机系统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必修的一门专业技术课。计算机系统结构是计算学科的重要分支之一。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说明,计算机性能的不断提高主要依靠器件的变革和系统结构的改进。今天,在器件潜力几乎达到极限的情况下,计算机系统结构的改进尤为重要。 本课程是从外部来研究计算机系统, 即使用者所看到的物理计算机的抽象;编写出能够在机器上正确运行的程序所必须了解到的计算机的属性;软硬件功能分配及分界面的确定。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建立计算机系统的完整概念;掌握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结构和基本分析方法,为学生熟悉现代计算机系统特别是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开发、应用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课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系统结构的分析能力,掌握系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即如何最合理地利用新器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力,设计并构成综合性能指标最佳的计算机系统。 本课程为计算机专业(本科)高年级课程,需要综合几乎所有计算机专业基础和相关的前继专业课程知识。主要有:计算机组成原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编译原理等课程。本课程的新内容为超标量处理机、超流水线处理机、向量处理机、并行处理机、线程级并行、多核处理器、多处理器系统及其并行计算等。 1.教学内容 本课程知识结构图如图1所示。

第一部分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基础 1.教学内容 2.计算机的发展及其分类; 3.计算机系统多级层次结构和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基本概念; 4.计算机系统设计的评价标准和定量原理; 5.软件、器件、应用对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影响; 6.计算机系统的分类。 2.教学基本要求 1.熟练掌握内容: 计算机系统层次结构,计算机系统结构定义,计算机组成定义,计算 机实现定义,系统结构、组成与实现的三者关系,透明性,计算机系统设计的定量分析原理(Amdahl定律,CPU性能公式,并行性原理,局部性原理),MIPS定义,MFLOPS 定义。 2.掌握内容: 弗林分类法,冯·诺依曼计算机特征,计算机系统结构的演变,软件、器 件、应用对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影响,模拟与仿真。 3.了解内容: 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发展,计算机的分类,计算机系统设计的主要方法。 3.重点和难点 重点: 1.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组成和计算机实现是三个不同的概念; 2.计算机系统设计的定量分析原理(Amdahl定律,CPU性能公式,并行性原理,局部性 原理); 3.系统结构的评价标准; 4.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分类。 难点: 1.计算机系统设计的定量分析原理。 第二部分计算机指令系统 1. 教学内容 1.数据类型; 2.寻址技术; 3.指令系统的设计; 4.指令系统的改进。 2.教学基本要求 1.熟练掌握内容:数据表示和数据结构,自定义数据表示,大端存储和小端存储,寻址 方式,指令格式的优化(Huffman编码法、扩展编码法),RISC的定义与特点,减少指令平均执行周期数方法。

《无机化学实行1》教学大纲(详细版)

《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2009年制订,2013年修订 课程名称:《无机化学实验》 课程类别:专业实验课 开课单位:化学与化学工程系无机与化学教研室 开课对象:化学专业 课时:36学时 选定教材:《无机化学实验》,丁明玉编著,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参考书: 课程概述 无机化学实验是化学本科专业第一门必修实验课,通过实验使学生加深对无机化学基本概念的认识和理解,掌握常见元素的重要单质和化合物的典型性质,熟悉实验室中某些无机物质的一般制备方法和某些常数的测定方法。通过实验使学生学会准确、细致地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和作出正确的结论,并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技巧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目的 1.加强基本操作训练:需要熟练掌握的基本操作集中叙述后,要分散反复训练,这样既有理论叙述又有实际训练,做到学用结合。利用图解说明和电化教学做到实验操作规范化。全面地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对误差处理和有效数字的使用、作图、查阅手册以及绘制仪器装置图、实验报告的书写等方面都须有一定的要求并在有关实验中训练。 2.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在保持一定稳定性和基本性的同时,要补充具有学科发展特点的先进内容,联系实际的内容,并注意有趣性、可研究性相结合。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探索性实验,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仪器操作竞赛、课外兴趣实验、外出参观、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把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作为主要目标。 3.规范实验教学的三环节:抓好学生预习、实验、实验报告三个环节,注意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良好的清洁习惯,科学、完整、规范地表达实验过程及结果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实验的浓厚兴趣,为学习后续课程做必要的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GDOU-B-11-213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讲述操作系统的原理,使学生不仅能够从系统内部了解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而且可以学到软件设计的思想方法和技术方法。主要内容 包括:操作系统的概论;操作系统的作业管理;操作系统的文件管理原理; 操作系统的进程概念、进程调度和控制、进程互斥和同步等;操作系统的各 种存储管理方式以及存储保护和共享;操作系统的设备管理一般原理。其次 在实验环节介绍实例操作系统的若干实现技术,如:Windows操作系统、Linux 操作系统等。 课程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计算机学科的软件工程专业中是一门专业方向课,也可以面向计算机类的其它专业。其任务是讲授操作系统的原理,从系统内部了解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以级软件设计的思想方法和技术方法;同时介绍实例操作系统的若干实现技术。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从操作系统内部获知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理解操作系统几大管理模块的分工和管理思想,学习设计系统软件的思想方法,通过实验环节掌握操作系统实例的若干实现技术,如:Windows操作系统、Linux操作系统等。 三、面向专业: 软件工程、计算机类 四、先修课程: 计算系统基础,C/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结构,数据结构。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以计算系统基础,C/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结构,数据结构等为先修课程,在学习本课程之前要求学生掌握先修课程的知识,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能将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结构等课程的知识融入到本课程之中。 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 第一章:操作系统概论(2学时) 第一节:操作系统的地位及作用 操作系统的地位(A);操作系统的作用(A)。 第二节:操作系统的功能 单道系统与多道系统(B);操作系统的功能(A)。 第三节:操作系统的分类 批处理操作系统(B);分时操作系统(B);实时操作系统(B)。 第二章:作业管理(2学时) 第一节:作业的组织 作业与作业步(B);作业的分类(B);作业的状态(B);作业控制块(B)。 第二节:操作系统的用户接口 程序级接口(A);作业控制级接口(A)。 第三节:作业调度 作业调度程序的功能(B);作业调度策略(B);作业调度算法(B)。 第四节:作业控制 脱机控制方式(A);联机控制方式(A)。 第三章:文件管理(8学时) 第一节:文件与文件系统(1学时) 文件(B);文件的种类(B);文件系统及其功能(A)。 第二节:文件的组织结构(1学时) 文件的逻辑结构(A);文件的物理结构(A)。 第三节:文件目录结构(1学时) 文件说明(B);文件目录的结构(A);当前目录和目录文件(B)。 第四节:文件存取与操作(1学时) 文件的存取方法(A);文件存储设备(C);活动文件(B);文件操作(A)。 第五节:文件存储空间的管理(2学时) 空闲块表(A);空闲区表(A);空闲块链(A);位示图(A)。 第六节:文件的共享和保护(2学时)

中南大学无机化学精品课程习题库

无机化学精品课程习题库: 第1章第2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第7章 第8章 第9章 第10章 第11章 第12章(1) 第12章(2) 第13章 第14章 第15章 第16章 第17章 第11章 配位化合物 一.是非题(判断下列各项叙述是否正确,对的在括号中填“√ ”,错的填“×”)。 1.1复盐和配合物就象离子键和共价键一样,没有严格的界限。 ( ) 1.2 Ni(NH 3)2Cl 2无异构现象,[Co(en)3]Cl 3有异构体。 ( ) 1.3配离子 AlF 63-的稳定性大于 AlCl 63-。 ( ) 1.4已知[CaY]2-的K θ为6.3×1018,要比[Cu(en)2]2+的K θ= 4.0×1019小,所以后者更难离解。 () 1.5 MX 2Y 2Z 2类型的化合物有 6 种立体异构体。 ( ) 1.6内轨配合物一定比外轨配合物稳定。 ( ) 1.7当CO 作为配体与过渡金属配位时,证明存在“反馈π键”的证据之一是CO 的键长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 ( ) 1.8 Fe 3+和 X-配合物的稳定性随 X-离子半径的增加而降低。 ( ) 1.9 HgX 4-的稳定性按 F-I-的顺序降低。 ( ) 1.10CuX2-的稳定性按的Cl-Br-I-CN-顺序增加。 () 二.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 2. 1 根据晶体场理论,在一个八面体强场中,中心离子d 电子数为()时,晶体场稳定化能最大。 a. 9 b. 6 c. 5 d. 3 2. 2 下列各配离子中,既不显蓝色有不显紫色的是() a. Cu(H2O) b. Cu(NH3) c. CuCl d. Cu(OH) 2. 3 下列化合物中,没有反馈 π 键的是() a. [Pt(C 2H 4)Cl 3]- b. [Co(CN)6]4- c. Fe(CO)5 d. [FeF 6]3- 2. 4 在下列锰的化合物中,锰的氧化数最低的化合物是() a. HMn(CO)5 b. Mn(NO)3(CO) ?? →?? →??→??→24+ 24 +24+ 24 +

无机化学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名称、所属专业、课程性质、学分 课程名称:无机化学 所属专业:材料化学 课程性质:必修课 学分:4学分(72学时) (二)课程简介、目标与任务 课程简介:无机化学主要研究各种元素及其化合物在自然界的存在、人工制取、性质和反应,以及各种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解释的科学。是理科相关专业本科生化学教学中的第一门主干基础课,是后续化学课程的基础,也是理科各专业人才整体知识结构及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标与任务: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比较系统、全面地学习无机化学的基本原理,掌握热力学原理及四大平衡的关系。掌握原子结构及其对元素性质的影响,以及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掌握离子键理论、共价键理论、金属键理论对分子形成及其结构的解释。在理论部分的基础上,讨论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 (三)先修课程要求,与先修课与后续相关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容衔接 先修课程要求:已完成高中化学课程 后续相关课程: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 本科阶段的无机化学课程是在中学基础上的逐步深化和提高,同时又为后续课程打下必要和扎实的基础,因此它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在内容上,删减了与中学化学重复内容,着重强化了化学理论中规律性的知识,从更完善的理论角度重新认识化学物质结构及化学变化规律,加强了对微观结构的描述和重要理论的阐述,同时细化了重要元素及典型化合物的讨论,适当增加了某些化合物新用途的介绍。这些内容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开展奠定必要的基础。 (四)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无机化学》(第五版),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 参考书: [1] 《基础无机化学》(上、下册,第四版),张淑民编著,唐瑜修订,兰州大学 出版社,2011年6月 [2] 《无机化学》,宋天佑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操作系统教学大纲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操作系统》总学时与学分:72学时 4学分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授课对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二、课程教学目标与任务 操作系统原理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涉及考研等进一步进修的重要课程,是计算机 体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理解操作 系统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功能,掌握操作系统的使用和一般的管理方法,从而为学生以后的 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三、学时安排 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 章 节 内 容学 时 第一章 操作系统引论5第二章 进程管理12第三章 处理机调度与死锁12第四章 存储管理12第五章 设备管理10第六章 文件管理8第七章 操作系统接口4第八章 网络操作系统3第九章 系统安全性3第十章 UNIX 操作系统3四、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 操作系统引论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操作系统的概念,操作系统的作用和发展过 程,知道操作系统是配置在计算机硬件上的第一层软件,是对计算机系统的首次扩充,是 现代计算机系统必须配置的软件。 基本要求:掌握操作系统的目标和作用、发展过程、基本特征及主要功能;了解操作 系统的结构设计 本章重点:操作系统的概念、作用,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以及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 本章难点:操作系统基本特征的理解,操作系统主要功能的体现。 教学方法:讲授与演示相结合、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电气课件中调试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无机化学实验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第29卷第3期2014年6月 大学化学 UNIVERSITY CHEMISTRY Vol.29No.3 Jun.201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无机化学实验 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黄微** 李婉 刘卫 刘济红 田红军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 安徽合肥230026) 摘要 结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级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介绍了无机化学实验课程在建设过程中的一些探索与实践,探讨了在建设课程体系二更新实验内容二提升学生兴趣二强化过程管理二加强师资建设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以及所取得的初步成效,并对课程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展望三 关键词 无机化学实验 教学改革 课程体系 过程管理 无机化学实验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中科大)面向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二少年班学院二地空学院的一年级本科生所开设的实验课程,年授课学时为200,年授课人数约300三作为新生进入高校后的第一门实验课,无机化学实验在整个化学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三因此,如何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逐步提高低年级本科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与分析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是该课程建设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1?2]三近年来,笔者所在的无机化学实验课程组密切配合安徽省精品课程 无机化学”的课堂教学,在建设实验教学体系二更新课程内容二提升学生兴趣二强化过程管理二加强师资建设等方面采取了多项举措,获得了一定成效三现就我们在课程建设过程中的探索和实践与各位同仁探讨,以期作为参考三 1 合理建设课程体系 无机化学实验的授课对象为刚跨入大学校门的新生,他们在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上还处于由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阶段,因此,在课程设置方面,我们依照学生在不同阶段所具备的知识水平与认知情况,对无机化学实验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合理设计与编排,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分3层次开展实验教学三 针对大部分新生实验基础薄弱,实验知识缺乏的情况,在一年级的第一学期(即秋季学期),课程组开设了无机化学实验(上)(必修课,80学时)三内容设计以传授学生基本实验知识二训练学生基本操作为目标三因此,该阶段的教学内容以基础型和验证型实验为主,如 硝酸钾的制备及提纯”, 容量分析操作”, 由废铁屑制备莫尔盐”三实验内容包括称量二溶解二加热二过滤二结晶二移液和滴定操作等三实验时,教师对每个基本操作进行演示,讲解操作要点,并认真观察学生操作情况,及时纠正错误操作三通过该阶段的实验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有了逐步提高,实验操作开始较为自如,数据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均有所提高[3]三 在学生掌握了基本实验知识,进行了较为充分的基本实验技能训练之后,实验教学的重心应转移至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二分析问题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三因此,在一年级第二学期(即春季学期)的无机化学实验(下)(必修课,80学时)中,我们逐步增加了综合型实验的比例三实验项目既有经典的综合型实 * **基金资助: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2012年安徽省教学研究项目(No.2012jyxm020);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科教学研究 项目;2013年度安徽省重大教学改革项目 通讯联系人,E?mail:hwnk@https://www.wendangku.net/doc/8512168253.html,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化学教育专业(三年制专科) 课程类别:必修 一、本课程的地位、性质、任务 无机化学是化学教育(专科)专业必修的第一门化学基础课。它既与中学化学内容相衔接,又要为后继课的学习打下基础,对学生学习起承前启后的作用。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和目的是: 1.使学生初步掌握元素周期律、近代物质结构、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化学平衡以及氧化还原、配合离解和沉淀溶解等基本理论; 2.培养学生运用上述原理去理解和掌握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结构、变化规律和用途等基本知识。并且具有对一般无机化学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和计算的能力; 3.帮助学生树立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注意使学生在科学思维能力上得到训练和培养;培养学生自学和利用参考资料等方面的能力。 4.强化学生的专业思想,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适当介绍现代化学的新发展、特点及研究新方法,拓宽学生视野。 二、主要教材与主要参考书及相当学习网站 1、教材: 北师大等院校编《无机化学》(第4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 2、主要参考书: ①《无机化学》武汉大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②《无机化学》庞锡涛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③《无机化学学习指导书》庞锡涛主编 ④《现代化学基础》华东师大编华东师大出版社1999年 ⑤《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徐家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⑥《无机化学答疑》黄孟键高等教育出版社 ⑦《无机化学——要点·例题·习题》张祖德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⑧《大学化学》杂志 3、相关学习网站 ①. ②. ③. ④.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元素及化合物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及其理论解释 难点:原子结构、化学键理论 四、教学方式、考核方式及成绩构成 教学方式:以教师讲授与课堂讨论为主 本课程的成绩由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成绩构成。平时考核内容有平时测验、习作讨论、

无机化学实验下课程教学大纲

《无机化学实验》(下)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于化学专业) 课程编码:B10012022 学时:48 学分:1.5 开课学期:第二学期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先修课程:无 教学手段:讲述、演示,再由学生自己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一、教学目的与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实验训练,学生可直接获得大量化学事实,有利于《无机化学》 理论课的学习,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指导实验。利用严格的实验训练,培 养学生规范地掌握基本操作与基本技能。结合研究性实验与设计实验,培养学生 具有自我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具有一定 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勤俭节约的优 良作风、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为学习后续课程、参加实 际工作和开展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 实验一去离子水的制备(3学时) 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用离子交换法制备去离子水的原理和操作方法,熟悉离子交换树脂的再生处理,学会使用电导率仪,掌握水中杂质离子的检验方法。 重点和难点 离子交换法制备去离子水的原理和操作方法,电导率仪的使用,水中杂质离子的检验方法 实验内容 1、去离子水的制备 2、水质检验 3、离子交换树脂的再生 主要教学环节的组织 课堂讲解、实验教学。 思考题 1、离子交换法制备去离子水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2、装柱时为什么要赶净柱中的气泡? 3、为什么可用测量水样的电导率来检查水质的纯度?

实验二、三硫酸亚铁铵的制备及其铁含量的制备(6学时) 实验目的和要求 学习复盐的一般特性及硫酸亚铁铵的制备方法,掌握高锰酸钾法滴定测定铁(Ⅱ)的方法,并巩固产品中杂质Fe3+的定量分析,熟悉无机制备中的水浴加热、蒸发、结晶和减压过滤等基本操作。 重点和难点 制备硫酸亚铁铵原理,纯度检验 实验内容 1、铁与稀硫酸作用,使生成硫酸亚铁,在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等摩尔的硫酸铵后,得硫酸亚铁铵溶液。此溶液经过蒸发、浓缩后,制得浅绿色硫酸亚铁铵晶体。 2、产品的质量鉴定可以用高锰酸钾滴定法确定有效成分的含量。 主要教学环节的组织 课堂讲解、实验教学。 思考题 为什么用废铁屑制备硫酸亚铁铵时所得产品常常带有灰褐色? 实验四碱金属与碱土金属(3学时) 实验目的和要求 了解K、Na、Mg的活泼性,Mg、Ca、Ba盐类的难溶性,练习焰色反应。重点和难点 K、Na、Mg的活泼性的验证,Mg、Ca、Ba盐类的难溶性。 实验内容 金属与水的反应,过氧化钠的性质,碱土金属氢氧化物生成和性质,碱金属的微溶盐的生成,碱土金属的难溶盐,焰色反应。 主要教学环节的组织 课堂讲解、实验教学。 思考题 取用K、Na、Hg时应注意哪些安全措施?制备Na-Hg齐时,取Hg时若带进水,将对实验有何影响? 实验五P区重要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1) ——卤素(3学时) 实验目的和要求 掌握X2的氧化性,X-的还原性,Cl2和次氯酸盐的制备方法,了解Cl2、Br2、HF和KClO3的安全操作。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2014教学大纲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大纲 一、设计目的和要求 目的:本课程设计是为配合计算机相关专业的重要专业课《操作系统》而开设的,其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实际进行操作系统功能模块的设计和编程实现。通过本课程设计的实施,使学生能将操作系统的概念具体化,并从整体和动态的角度去理解和把握操作系统,以巩固和补充操作系统的原理教学,提高学生解决操作系统设计及实现过程中的具体问题的能力。 要求:通过本课程设计的实施,要求培养学生以下能力: (1)培养学生在模拟条件下与实际环境中实现功能模块和系统的能力: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实际进行操作系统功能模块的设计和编程实现,具体包括:基于线程的多任务调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个简单文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培养学生设计和实施工程实验的能力,合理分析试验结果的能力: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实验设计、程序调试、错误分析,从而熟悉实验设计方法及实验结果的分析方法。 (3)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和技术手段设计系统和过程的能力:学生需根据设计项目的功能要求及操作系统原理的相关理论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需考虑项目实现的软硬件环境,设计相关数据结构及算法,在实现过程中发现解决方案的问题并进行分析改进。 (4)培养学生分析并清楚阐述设计合理性的能力:要求学生在项目上机验收和实验报告中分析阐述设计思路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5)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课程设计分小组进行,每个小组有一个组长,负责组织本组成员的分工及合作。 二、设计学时和学分 学时:32 ;学分:1 三、设计的主要内容 以下三个题目中:1、2中选做一题,第3题必做。 1、基于线程的多任务调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线程的创建、撤消和CPU切换。 掌握线程的定义和特征,线程的基本状态,线程的私有堆栈,线程控制块TCB,理解线程与进程的区别,实现线程的创建、撤消和CPU切换。 (2)时间片轮转调度 理解各种调度算法、调度的原因,完成时钟中断的截取,具体实现调度程序。 (3)最高优先权优先调度 理解优先权的概念,并实现最高优先权优先调度策略。 (4)利用记录型信号量实现线程的同步

广西师范大学精品课程、重点课程统计表

广西师范大学精品课程、重点课程统计表

附件3 广西师范大学精品课程、重点课程统计表 一、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负责人 所属学院 批准年度 1 无机化学 梁福沛 化学化工学院 2003 2 中国古代文学 张明非(莫道才) 文学院(中文系) 2003 3 中国近代史 唐凌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2003 4 中学物理课程与教学论 罗星凯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2004 5 文学概论 张利群 文学院(中文系) 2004 6 马克思主义哲学 谭培文 政治与行政学院 2006 7 综合英语 李 晓 外国语学院 2006 8 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 易 忠 数学科学学院 2006 9 有机化学 苏桂发 化学化工学院 2006 10 普通动物学 周善义 生命科学学院 2006 11 大学英语 柏敬泽 外国语学院 2007

二、自治区级重点课程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负责人 所属学院 批准年度 1 中国古代文学 张明非 文学院 1996 2 文学概论 王 杰 文学院 1996 3 中国古代史 刘祥学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1996 4 田径运动 卢林平 体育学院 1996 5 中学物理教材教学及实验研 究 罗星凯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1996 6 高等代数 易 忠 数学科学学院 1996 7 马克思主义哲学 王祥俊 政治与行政学院 1996 8 无机化学 李舒婷 化学化工学院 1996 9 美学 王朝元 文学院 1999 10 广西地方史 廖国一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1999 11 法学基础理论 周世中 法学院 1999 12 教学论 蒋士全 教育科学学院 1999 13 普通动物学 黄乘明 生命科学学院 1999 14 有机化学 王恒 化学化工学院 1999

无机化学理论教学大纲(药学新修)

《无机化学》理论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Inorganic Chemistry 课程编号:090201 学时数: 54 学分:3.5 课程类型:必修课 适用专业:药学、医学检验 先修课程:无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无机化学是药学、医学检验专业的重要基础课,也是第一门化学课。它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整体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后继化学课程打下牢固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物质结构的基础理论、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元素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实验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具有分析处理一般无机化学问题的初步能力,独立进行无机化学试验和自学一般无机化学书刊,以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应该运用辩论唯物主义观点和科学方法,阐明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元素及化合物性质的变化规律,以促进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根据我院教学中实际特制订本大纲,供药学、医学检验专业使用。 二、教学基本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绪论1课时 【教学内容】 无机化学与药学、无机化学与医学检验关系。无机化学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无机化学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 【基本要求】 明确什么是无机化学。了解无机化学与药学、无机化学与医学检验的关系。了解无机化学课程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 二溶液3课时 【教学内容】 溶液的浓度:质量分数、摩尔分数、质量摩尔浓度、质量浓度、物质的量浓度。稀溶液的依数性:溶液的蒸汽压下降、溶液的沸点上升、溶液的凝固点降低、溶液的渗透压。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状况。活度、活度系数、离子强度。 【基本要求】 掌握溶液浓度的含义。掌握质量分数、摩尔分数、质量摩尔浓度、质量浓度、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及有关计算。 理解稀溶液的依数性。熟悉渗透压及在医学上的应用。 了解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状况。了解活度、活度系数、离子强度的概念。 三化学反应速率4课时 【教学内容】

【精品】湖北大学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适用于化学、应用化学、材料化学、化学生物学专业) 大纲编写依据 参照1998年4月《国家教育委员会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基本要求,结合化学教育专业和应用化学专业的特点以及我校教学实际课时安排和近年来的实验教学改革经验而编写。 课程教学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化学、应用化学、材料化学、化学生物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之一。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基础化学实验课(一)是化学、应用化学、材料化学、化学生物学专业学生所学的第一门基础实验课,是以实验为手段,研究无机化学中的重要理论、典型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变化,以及相关仪器、装置、基本操作和有关原理的一门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正确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能技巧,进一步加深对基础化学理论的理解,培养学生独立准备和进行实验的能力,细致地观察和记录现象,归纳、综合、正确处理数据的能力,分析实验和用语言表达实验结果的能力以及一定的组织实验、研究实验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养成良好的科学习惯,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后继化学课程和实验,将来从事化学教学及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方法 根据基础化学实验课的自身特点,采用启发式教学。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实验前可结合课堂提问、示范操作或观看教学录像讲解实验原理、操作要点、注意事项等,培养严谨、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实验中以督促、指导为主,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出并加以纠正,结束时可采取课堂讨论的形式进行总结.课后要求独立完成实验报告,并对实验结果加以分析。 相关课程及主要参考书 无机化学、《无机化学实验》(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无机化学实验》(华东化工学院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等. 考试方式及评分标准 考试方式分为笔试(闭卷)和操作两部分。其中笔试占总评成绩的40%,操作考试占总评成绩的40%,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20%。 总学时及学时分配建议表 总学时90学时,其中第一学期54学时,第二学期36学时。大纲列出的实验项目数38个,其中必修实验项目数18个,选修实验项目数20个。

《操作系统(英)》课程教学大纲

《操作系统(英)》课程教学大纲 (Operating Systems) 一、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1201313 学分:3学分 总学时:51学时(其中实验 9 学时) 适用对象:本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电子商务、物流等专业 先修课程:数据结构、程序设计语言 二、课程性质、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操作系统》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生专业主干课程,也是信息类各专业的必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操作系统在计算机软硬件资源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基本方法,掌握操作系统的开发模式、开发方法和操作系统的分析、设计能力,了解操作系统的发展方向,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动手能力,为学生以后参与系统软件分析和开发奠定基础。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使用原版教材,采用双语教学,采用课堂讲授和上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并在多媒体环境下进行教学。 (三)教学安排 本课程的总学时为51学时,其中课堂讲授42学时,上机实践教学9学时。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Chapter 1 Introduction ( 1.5 hours, Lab 0 hour) Main Points: Short history, Operating System Concepts, Objectives, Functions, Multiprogramming, Real-Time System, Batch system, Time-sharing system, Distributed operating system, Network operating system. Chapter 2 Computer-System Structures ( 1.5 hours , Lab 0 hour)

无机化学教学大纲(本科)

《无机化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课程名称:无机化学 学分:学时: 144 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及目的 无机化学是高等院校化学系各专业的第一门必修基础课程。它对于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起着承先启后的作用。该课程的讲授内容,既要立足于中学化学知识,又要为化学各专业后继课程准备必需的基础知识。 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无机化学的基础知识,了解研究无机化学的一般方法和学科发展的动态,培养学生基本的实验技能和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学生自学,讨论课、实验、习题、答疑和期中、期末考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热力学、化学平衡(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合离解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等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知识;理解和掌握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反应规律和用途,训练和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初步的科学研究方法,帮助学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观点;为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方法、手段的建议 教师要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注重在教学中实践“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素质教育指导思想,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多元化、全方位的教学手段,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四、考核方式 本课程分两学期讲授,第一学期讲授化学基础理论,第二学期讲授元素化学,每学期考核一次,考核成绩由平时成绩20%+期末考试(闭卷)成绩80%组成。 五、建议学时分配(共计144学时)

课程的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 绪论学时 1 [教学基本要求] 介绍本课程的学习内容、目的、任务和方法。 [重点与难点] 介绍本课程的学习内容 [教学内容] 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的科学;无机化学研究的对象、发展和前景;学习无机化学的方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