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数学教案-长短、高矮

数学教案-长短、高矮

数学教案-长短、高矮
数学教案-长短、高矮

数学教案-长短、高矮

概念课:长短高矮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通过学生操作学会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知道长和短是比出来的。通过小组活动探讨对比高矮的不同办法。

2.培养学生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在小组活动中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体会到用数学的乐趣。

教具、学具准备

1.15袋不同的物品。

2.两枝不同颜色不同长度的铅笔。

3.教学所用的实物图。

教学设计

一、教学长短

1.引导学生观察。

师谈话:今天,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精美的纸袋,你们想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吗?

[设计一个悬念,让学生一上课就把注意力集中在纸袋上,吸引学生参与学习活动。]

请组长将纸袋中的东西倒出来。大家看一看,都有什么?

[组长带领大家参加活动,促进小组合作交流。]

2.交流、汇报。

a。请各组说一说:你们的纸袋里有什么?

学生可能说出:两枝铅笔,一枝绿色、一枝花色;两把尺子,一把是蓝色,一把红色,三根彩带,一根是粉色,一根是紫色,一根是白色。

b。要求学生把同样的东西放在一起。

引导提问:还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物体有长有短。

(板书:长短)

3.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

a。请学生说一说:怎样知道哪个物体长些,哪个物体短些?

b。小组合作探究比长短的方法。

c。小组汇报。学生可能说出:

①看出来的。

②把它们平放在桌子上,一头对齐,或竖着放在桌面上,比出物体的长短。

③两头都不对齐,如图:也能比出物体的长短。

d。揭示比较的一般方法。

教师强调:我们不管把铅笔竖着放在桌子上或手上、把

尺子平放在桌子上,或者把彩带拉直平放在桌子上比长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把要比的几个物体的一端对齐。也就是说,比较长短时,一般把要比的几个物体的一端对齐。

e。出示铅笔图,引导学生说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

4.反馈练习。

a。比长短游戏

①让学生可自由结合,自己选择的长短的“对象”告诉学生:你们想比什么就比什么,愿意比什么就比什么。

②交流汇报。让学生说一说比较哪些物体的长短和比的结果。

b。出示教科书第12页第6题。教师谈话:你看蛇和鳄鱼也在为谁长谁短争执起来。请小朋友来做裁判,好吗?

学生观察并交流。 [实物图中的蛇是特制的,学生说出自己的判断后,我就将蛇卷曲的部分拉直,结果和学生说的一样,直观生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学生的正确判断,及时表扬:你们真聪明,没有被卷曲的迷惑。

二、教学高矮

1.设置情境,引入课题。

在黑板上方贴一朵红花,下方贴一朵红花。

问:谁愿意将黑板上的红花摘下来?

请一名学生上台摘红花。

培智-认识-高矮-长短-粗细

培智-认识-高矮-长短-粗细

培智一年级生活与数学下期教案 所用教材:重庆市培智学校教科书生活与数学(一年级下册)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市教育科学院编著 授课年级:培智一年级 13人 授课年级学生特点:本班学生残疾类别多:脑瘫2人、唐氏综合症5人、自闭4人、智力低下2人。他们对知识接受能力不强,注意力不集中,课堂纪律意识差,活泼好动,容易受外界影响,他们的学习以具体形象、直观物体为主,对抽象概念的理解比较困难。他们的记忆力差,自控能力差,动手能力差,容易遗忘需反复强化。 第一单元高矮长短粗细 教学内容:高矮、长短、粗细 教学目的: 1、认识高矮、长短、粗细的含义,体会比较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高矮、长短、粗细。 2、经过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高矮、长短、粗细的观念,培养初步的观察、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知道高矮、长短、粗细的含义。 2、初步懂得直接比较高矮、长短、粗细的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 1、掌握比较的标准和比较的方法。 2、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 教学准备:多媒体实物准备铅笔筷子线胡萝卜等图片卡片木棒杯子

课题:准备课 教学目标:1、通过实物、图片的教学对培智儿童进行思想教育,培养他们尊师爱校、爱学习、遵守课堂纪律的良好行为习惯。 2、教育学生要爱惜新书、课桌,不乱涂乱画。 3、经历对教室全景观察的过程,体会比较高矮、长短、粗细是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 2、出示图片用投影放大P1的图 3、问学生这是哪里(教室)?数一数有几个学生?几个老师? 4、让学生观察画中有谁?他们都在做什么? 课题:高矮 教学目标: 1、认识高矮的含义,体会比较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高矮。 2、经过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高矮的观念,培养初步的观察、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教学准备:实物卡片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请一个小朋友上台和教师比身高,请学生说一说比的结果。(说明:高和矮是比较的结果,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到小红家去作客,我们一起找一找,比一比物体的高矮,好吗?)揭示课题。板书:高矮出示卡片认读 二、通过观察、比较,初步感知高矮。 (1)、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从左往右观察主题图,说说哪个小朋友高,哪位小朋友矮? (2)、说一说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比长短比高矮教学设计

《比长短,比高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比长短、比高矮的过程,掌握比长短、比高矮的基本方法(对齐比、 拉直 比),了解还可以用数格子的方法比长短。 2、能用长短,高矮来描述日常生活中量与量之间的关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 联系。 3、通过比较的过程,提高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合作能力与交往能力,培养 初步 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比长短、比高矮的基本方法(对齐比、拉直比),了解还可以用数格子的方法比长短。 教学难点:用数格子的方法比长短。 教学过程: 一、 提出问题,引出课题。 (一)、比高矮 1、下端对齐比高矮。 师:同学们,小动物学校开学了,新来了两名小同学,我们看看他们是谁? 生:小羊和小兔。 W :从数学的角度对这两只小动物你们想说些什么? 生:小羊重,小兔轻。 W :你说的是他们可以比轻重。还想说什么? 师:对,生活中有很多物体需要比高矮,比高矮也是有方法的。这节课我们就 来 研究比高矮。【板书:比高矮】 二、 动手操作,实践探究。 师:你能说出这两只小动物的高矮吗? 生:小羊高,小兔矮。 师:你是怎么比的? 生:我是看上面小羊比较高,所以小羊高。 师:人家都同意吗?(同意)小兔子很不服气自己比小羊矮,它灵机一动,想 出 了一个好办法,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办法吗?(想)这回小兔子可比小羊 高了, 它高兴极了。你们想对小兔子说些什么? 生:小兔,你这样做不公平。 :小兔子这样做,我们只能说小兔站得高了,并不是小兔的身高高。如果要 做到公平,应该怎样比高矮? :都站在地上比。 :行吗?还可以怎么办? :都站在同样商的木块.h 比。 :同学们说的这两种方法都有一个相同的地方,你们发现了吗? :都站的同样高来比。师生师 生师生

(一年级数学教案)比长短、高矮

比长短、高矮 一年级数学教案 编写者 斯旦红 执教者 第教时 教学 内容 设计 理念 培 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课时 教学

目标

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体会到长和短也是相对的,进一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在比较的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 3、学生在不同的解题策略过程中,选择自己认这最为适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教学重点 在比较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 教学难点 在比较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 教学 资源 修改意见

过程教学过程 一、感知长短教师谈话:小朋友们请从你的铅笔盒里挑出你最喜欢的一支 铅笔、一块橡皮。与你同桌的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物体有长有短)板书:长、短二、比较长短1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请小朋 友说可以如何比较铅笔的长短。(小组讨论)学生:(1)一端对齐 (2) 看出来的……(教师加以引导、演示)2、揭示一般比较的方法:一端 对齐进行比较3、练一练我们接下来做一个比长短的游戏,你们可以自由结组,想比较什么物体的长短就比什么?(根据学生自己的选择,进行比较。如:毛线、手指、手臂等等)三、比高矮1、方法:(请班上的一位小朋友站起 来说一说:他和谁一起比什么物体的长短。)小朋友们我们一起看看这两位小朋友谁高谁矮?(两位小朋友站的远一点,使其余小朋友不能一眼看出,思考: 如何比较)方法:(1)直接比:面对面站,背对背站。(2)借助他物来比:

《比长短、高矮》教学设计

人教版优秀教案《比长短、高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体会到长和短也是相对的,进一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在比较的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 3、学生在不同的解题策略过程中,选择自己认这最为适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教学重、难点:在比较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 教学准备:师生共同准备:长短不同的绳子、铅笔、纸条、玩具等 师准备:三个大小不同的小人卡片;二瓶大小相同的汽水和豆奶 一、情境导入 (1)问:你喜欢《神探柯南》中柯南吗?柯南抓坏人可能干呢,为什么呢?因为他观察事物非常仔细,细小的差别也能看出来。今天我们就学习他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精神,看谁观察最仔细! 二、主动探究 1、活动之一 老师拿出二根长短不同的绳子,请学生认真观察: 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你能用一句话完整的话来描述它们呢? 2、活动之二 A:教师拿出二根长短不同的尺子,请小朋友比一比,看一看谁比谁长,谁比谁短? B:请每个小朋友拿出一支铅笔,然后比一比,看一看,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同桌互相说) 3、活动之三 师:请每个小朋友拿出自己的两只小手比一比,看一看你又发现了什么? 板书:一样长 4、活动之四 1、教师任意指二名高矮不同的学生上台比高矮,并请小朋友说一说:谁高,谁矮? 2、老师再往旁边一站:这时问同学:这时又是谁高,谁矮呢?我们三个人,谁最高,谁最矮? (学生随意回答)

教师小结:高矮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5、活动之五 1、比较谁喝的多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二瓶饮料,我要请二个小朋友来喝,谁想来? 先请大家比较它们的多少,然后让两个小朋友背对着大家喝,然后问其中一个小朋友:(1)你认为自己与他相比,谁喝的多?其他朋友有什么看法? (2)小组讨论:想一想,到底是谁喝得多?为什么? 教师小结:能从剩下的水比较出谁喝得多,真了不起! 三、独立思考:(学生评价) A:让两个学生上台比较高矮(故意让其中一个学生踮着脚)学生马上会叫:“不公平”。师:为什么不公平?让学生明白:事物比较,要在同一起点上。 B:第12页的第5题―――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看一看有谁能得到一张小笑脸。 1、自我评价。 2、学生互评 3、全班进行评价。

沪教版数学一年级数学下册《长度比较》优秀教学设计

沪教版数学一年级数学下册《长度比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利用学生生活经验,理解长度概念; 2、放手让学生比较物体长度,提升出比较长度的方法——一端对齐。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索、合作交流等能力及发散思维意识。 情感目标: 通过数学活动激发学生探索物体比较长度的兴趣,体会用多种方法进行物体比较长度的乐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多角度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用“一端对齐”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在操作中体会长度比较的多种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长度不等的绸带、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的纸片等 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1.跟我做:拍手、拍肩。2.与我相反着做:坐下——起立;伸左手——伸右手。) 一、利用经验,引入概念 1.反义词活动:长——短;高——低;厚——薄;宽——窄。

2.请学生用手势比划上述反义词。 3.出示:长度。 问:谁会解释什么叫长度? 得:上述都是表示长度的词。 学生指点比划铅笔的“长度”。能用“从一端到另一端”说出某物体的长度。 4.出示:“斜放的物体直量、弯缺的绸带(可出示绸带实物)”图,让学生判别物体长度应该从一端到另一端。 揭示课题:长度比较 问:什么是长度比较? 老师与小朋友比——老师高;老师与姚明大哥哥比——姚明大哥哥高。 老师怎么一会儿高一会儿矮了?得:比较的对象不同结果也不同。 二、自主比较,提升经验 1. 各自取两样物体比一比,哪个长哪个短?(学生自主活动) 2. 交流比的结果。激励学生列举出尽量与同伴不同的物体进行比较。如;笔、书、尺、缎带、身高…… 3. 适时用学生资源,得出方法:一端对齐、一眼看出

比一比(比高矮、长短、轻重)资料讲解

比一比 (比高矮长短轻重) 教学目的: 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在比一比、摆一摆等活动中理解高矮、长短、轻重等含义,能正确比较物体的高矮、长短、轻重。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及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高矮、长短、轻重等含义,能正确比较物体的高矮、长短、轻重。 教学难点:正确比较物体的高矮、长短、轻重。 教学具的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比多少,生活中我们还会进行什么比较呢? 请一位孩子和老师站一起,让学生说说老师和学生两人可以比较些什么?(年龄大小、身高的高矮、体重的轻重、手臂的长短等等) 二、探究新知。 (一)、比高矮。 1、师生比高矮。 师:老师和××比身高,你会怎么说?(引导学生完整表达:老师比××高,××比老师矮) 2、生生比高矮。让另一位身高差不多的孩子上来和××比高矮。(引

导学生思考怎样比才更合适?并能能用谁比谁高、谁比谁矮表达。) 3、找出教室里的两个物体说说谁高谁矮。 4、(打印在练习纸上独立完成后,通过实物投影仪反馈) (二)、认识长短。 1、操作:比两支铅笔的长短。(引导学生理解比的方法是一端对齐,能用谁比谁长,谁比谁短来表达。) 2、同桌比手臂的长短。 3、比一比,说理由。(打印在练习纸上独立完成后,通过实物投影仪反馈)

(三)、比轻重。 1、操作:比数学书和练习纸的轻重。两只手分别拿数学书和练习纸,掂一掂,说一说:谁比谁重,谁比谁轻。 2、掂一掂文具盒和一支铅笔的轻重并说一说。 3、说一说谁重谁轻。 4、(打印在练习纸上独立完成后,通过实物投影仪反馈)

比大小、比多少、比长短复习_教案教学设计

比大小、比多少、比长短复习 教学内容:比多少、比长短、比高矮复习课 教学目标: ⒈让学生在掌握原有知识(比多少、比长短、比高矮)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知识面进行拓宽。除了会比较事物的多少、长短、高矮外,还会比较事物的远近、厚薄、宽窄等等。 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感受到知识是无穷无尽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教科书上学过的知识。 1、出示复习题。 教师指出:同学们聪聪有话要跟我们说。我们一起安静地听听聪聪要说什么,好吗?(电脑放出聪聪的话)聪聪说:“同学们你们要去数学王国必须到玩具房里面取两样东西。一是在最高的那个柜子上有三条钥匙,你们必须取最长的那条钥匙。二是在最多玩具的那个木箱里有一个“多拉a梦”,请你把他带上。你别小看他。有困难的时候他可是你的好帮手噢!只要你把“多拉a梦”按一下,他就会发出声音召集小朋友来帮忙。(老师提示学生把“多拉a梦”放在桌面的右下角的正方形筐里。) 2、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复习题。 二、进入“数学王国”,学习更多的课外知 ⒈进入“数学王国”。

电脑放出明明的话:同学们,你们都很聪明。现在,我们一起去“数学王国”好吗?请大家跟我来。接着画面出现了一个写着“数学王国”四个大字的门口。但是通向“数学王国”有两条路,一宽一窄。这时老师引导学生说出两条路的异同,并提出问题:应该走哪条路呢?我们听听聪聪是怎样说的好吗?电脑放出聪聪的话:同学们请大家由较宽的路进入。然后,用你们刚才拿到的钥匙打开大门。(老师引导学生完成。) ⒉遨游“数学王国” ⑴比大小。 老师引导学生参加游戏一:钓鱼。电脑显示一个小鱼池。鱼池里有大鱼和小鱼。请学生把钓到的大鱼放在大筐里,把钓到的小鱼放在小筐里。每条大鱼5分,每条小鱼2分。 ⑵比厚薄。 老师说:同学们,你们肚子饿了吗?老师请大家吃三文治。(电脑显示两块厚薄不同的三文治。)在大家面前有两块三文治。它们有什么不同呢?(老师引导学生说出两块三文治的异同。)其中较厚的已经过期了,不能吃。请大家把厚的三文治放到垃圾筒。把薄的三文治放在碟子里。 ⑶比远近、比直曲。 电脑显示两条河,一直一曲。在两条河上都分别有两条远近不一的船。老师指出河的对岸还有很多有趣的游戏。我们一起乘船过去玩,好吗?但是,直河上较近的船才是通向对岸的,别乘错船!(老师引

一年级下数学一课一练长度比较_沪教版

2019年小学数学沪教版一年级下册长度比较1.长的是 ( )。 2.下图大的是 ( )。 A. B. 3.粉笔比直尺短。 ( ) A. √ B. × 4.哪个个子高? ( ) A. B. 5.下图中长的是 ( )。 6.比比小动物的高矮,最高的是 ( )。 A. B. C. 7.下图长的是 ( )。 A. B. 8.下列物体长的是 ( )。 A.

B. 9.下列物体长的是 ( )。 A. B. 10.比较大的是 ( )。 A. B. 11.谁影子比较长? A. B. 12.比较短的是 ( )。 A. B. 13.两根电线都是4米长,第一根用去3米,第二根用去2米。比较剩下的电线()。 A.第一根长 B.第二根长 C.同样长 D.无法比较 14.小红家到学校有两条路可走(如图),这两条路相比较。 A.第①条长 B.第②条长 C.一样长 D.无法比较 15.长的是 ( )。 A. B. 16.下面绳子长的是()。 A.甲

B.乙 17.小红的身高是90厘米,小白的身高是89厘米,小白说她更高。 ( ) A. √ B. × 18.小雨家到学校有两条路可以走,这两条路相比,()。 A.无法比较 B.第①条长 C.第②条长 D.一样长 19.哪棵树的影子长 ( )。 A. B. 20.比长短,在长的下面画“√”,在短的下面画“×”。 21.比长短,在长的下面画“√”,在短的下面画“×”。 22.在最短的后面画“△”,最长的后面画“○”。 23.在最短的后面画“△”,最长的后面画“○”。 24.在最短的后面画“△”,最长的后面画“○”。 25.在最短的后面画“△”,最长的后面画“○”。 26.在最短的后面画“△”,最长的后面画“○”。 27.在最矮的后面画“△”,最高的后面画“○”。 28.在最矮的后面画“△”,最高的后面画“○”。 29.在最矮的后面画“△”,最高的后面画“○”。 30.在最矮的后面画“△”,最高的后面画“○”。

第1课时 比较高矮和长短

第一单元比一比 第1课时比较高矮和长短 教学内容: 教材第4—5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使学生能够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过程与方法:通过呈现身边的事例及实践活动,了解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准备:课件、铅笔、粉笔、线绳 学习方式: 结合具体事物、讨论交流、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 课件、铅笔、粉笔、线绳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板书设计: 高、矮、长、短 教学反思: 在实际生活中,长短、高矮联系较为紧密,而且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高矮的经验,一般他们都会进行直接判断。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组织了一个个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主要体现如下:放手探索,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中,我把探索比长短、比高矮方法的“任务”交给各组来完成,充分相信学生,做到完全放手。孩子们积极动手操作、讨论。然后,向全班同学介绍,展示本组的研究成果。虽然有的孩子的语言还很稚嫩,还有点结巴,但是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刚才直观的活动,说出比高矮(长短)的方法,小组合作的方式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在交流各组研究成果之中,学生不断体验成功,欣赏自己的发现,感到“我行”,欣赏本组、全班的成果,感到“我们全班同学都很聪明”。这样,有助于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还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有意识培养和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同时还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的空间,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供了方向。

2016一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比一比》(第1课时高矮、长短)教案(新版)冀教版

《高矮、长短(第1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5页。 教学目标: 1、结合身边的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 2、能结合具体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并能表述比较的结果。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比较的方法。 课前准备:长短不等的三条绳子。 教学方案: 教学环节教学预设 一、比高、矮 1、请一位同学和老师比高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真正认识高和矮的意义。 师:老师发现我们班不少同学个子都很高,请大家推选一个人,来和老师比比个子。 学生推选,师生比身高。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老师比××同学高。 师:对!现在比,老师高,你们矮,等你们长大以后,我相信许多同学会比老师高。 2、同学之间比高矮。鼓励同桌仔细观察,对方的身高,先估计一 下谁高、谁矮,再实际 比一比。 请同学们站起来,同桌互相看一看,先估计一下谁高谁矮,再实际比一比。 师:哪两名同学说一说,你们估计谁高谁矮,比的结果怎么样? 多请几组比一比。 3、学生自己选择比自己高的同学,互相比一比检验自己的判断。 师:好,现在老师提一个比较难的问题,谁能说出哪名同学比自己高,再实际比一比,检验自己的判断的对不对。 4、进行大头蛙提出的活动。 (1)教师提出小组 师:现在我们分组做一个排队活动。请每个小组几个同学共同商量,按从矮到高的顺序排成一队,看哪个小组排的快,排的好。

同学从矮到高排队的要 求,鼓励小组同学合作, 商量着排队。 学生活动,教师不指导。 (2)互相评判排队的结果。好的要进行表扬,不好的进行指导。 师:都排好了,相互看一看,排的怎么样? 各组同学进行互相评价。对排得好的给予表扬,排得不对,请大家帮助进行调整。 (3)感受高矮的相对性。请队内的某名同学说一说,谁比自己高,谁比自己矮。 师:好!现在各组都排好了。××同学,请你说一说在这一队中,谁比你高,谁比你矮? 指名发言,多请几个人说。 请其他同学说一说,看到的谁比谁高, 谁比谁矮。 师:谁还能指出其他队中的一名同学,说一说谁比他高,谁比他矮? 学生只要说对就行,不用讲解道理。 5、观察教室内外的物体,比较高矮。进一步丰富高矮的认识。 师:我们已经了解高矮的意思,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内外,你能发现哪些可以比较高矮的东西。 ●旗杆高、篮球架矮。 ●旗杆比篮球架高。 二、比长、短 1、比粉笔和铅笔的长短。老师拿出一支铅笔和一只粉笔,让学生说一说哪个长,哪个短。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物体有高矮,其实物体还有长短之分。你们看,老师这有一支铅笔和一支粉笔,谁能说一说哪个长?哪个短? 生:铅笔长,粉笔短。 2、讨论、交流比较的方法。边说边演示。 师:同学们一下就看出了铅笔长,粉笔短。除去用眼睛看,还有什么好的方法比出哪个长,哪个短吗? 生:可以把他们两个放在一起比一比。 师:怎么比呢?谁来示范一下? 学生边说边演示。可能出现以下方法: 生1:一头对齐…… 生2:把他们都立在桌子上……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比高矮》教案

比高矮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观察比较,感知人或物体有高有矮。 (2)通过组织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探索、学会比较高矮的方法,体验长短、高矮都是比出来的,都是比较物体长度的问题。(1)在真实的情境中让学生经历体验比较高矮方法的过程,加深对高矮概念的认识。 (3)在比的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师指导下,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有关比较的简单数学问题,并会交流。 (4)在活动中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准备 形状相同但高矮不同的两个瓶子、绳子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概念 (一)引导观察 教师选四名高矮差距较大的学生到讲台,让学生观察: 问:看到他们四个同学,你想告诉老师什么? (二)交流汇报 学生观察后,先同位说一说,再汇报:

(学生可能说衣服的颜色不同、男女性别不同、有胖有瘦、有高有矮等,教师都给予肯定。) 启发引导说出学生有高有矮。教师板书:高矮 二、自主合作,探究方法 (一)引入研究的内容师:谁愿意来比一比高矮? (师选两个高矮差不多的学生,分别从左右两边上,站在讲台两边,让学生判断谁高谁矮) 学生观察后汇报(学生可能说:看不出或说甲高、乙高、一样高)。(二)探究比较高矮的方法 1、问:怎样知道人或物有高有矮呢? 2、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小组讨论交流比较高矮的方法,教师参与其中。) 3、小组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说出:(1)两人站在一起比。(2)、两人拉紧绳放在头顶,看那头高。 (3)用尺子量( 4)用小棍搭个小桥让他们通过。(5)靠墙作记号等。只要有道理,教师就给予肯定。) (三)引导看书(学生看书上的小朋友是如何比较的,并说一说)(四)强化比较的方法,规范语言 1、师:谁还想再来比一比? (1)师选一男(高)一女(矮)两生上台比一比。 要求:比一比,说一说,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大班数学比高矮教案

大班数学比高矮教案

大班数学比高矮教案 【篇一:大班数学教案:比较高矮】 【活动目标】 1、在比较活动中体验参与数学活动的乐趣。 2、进一步培养幼儿的比较性观察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3、学习区分高矮,掌握区别高矮的简单方法,初步理解高矮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 课件:数学卡——3-3比较概念,3-4比较概念,3-5比较概念。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组织幼儿做相反游戏,激发兴趣。 老师说“高”,小朋友说“矮”,同时蹲下; 老师说“矮”,幼儿小朋友说“高”,同时站起来。 二、展开。 1、学会区别高矮。 (1)和同伴比高矮,请幼儿和伙伴比一比,说出:谁高谁矮?谁和谁一样高? (2)数学卡:3-3比较概念。 比一比,两座楼,哪一座高?哪一座矮? 两个礼品盒,哪一个高?哪一个矮?

两个厨子,哪一个高?哪一个矮? 两个梯子,哪一个高?哪一个矮? 2、比较两个物体的高矮,掌握比较的方法。 (1)请一高一矮的两名幼儿,矮的站在凳子上,高的站在地上; 用挡板遮住他们的下半身,让幼儿判断,谁高谁矮。 (2)一只长颈鹿在地上,一只小猫爬到树顶,小猫低下头对长颈鹿说:“瞧!我长得比你高。” 提问:小猫的话对吗?为什么? (3)讲解比较高矮的正确方法 小结:比较高矮时要占站在同一高度。 3、感知高矮的相对性。(教师注意表述要清楚明白) (1)数学卡:3-4比较概念。 三座楼相比: 甲楼同乙楼比,甲楼比乙楼高,乙楼比甲楼矮。 甲楼同丙楼比,甲楼比丙楼矮,丙楼比甲楼高。 三棵树相比: 引导幼儿说出:乙跟丙比,丙比乙高,乙比丙矮。 (2)讨论:为什么第一次乙高?第二次乙变矮了呢? (3)小结:一个人或一个物体是高是矮,要看和谁相比,高和矮是会变的。 4、小组四人排队,渗透高矮排序。

数学《比长短、高矮》教学设计

数学《比长短、高矮》教学设计 数学《比长短、高矮》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P9-P10;练习一5、6、7、8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短。 2、通过学生操作学会比较物体长短的一般方法。 3、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准备: 毛线、纸条各11组;同桌准备长度不同的铅笔2支,长度不同的尺子2把等。 教学过程: 1、导入:请同学们把准备好的铅笔和尺子摆在桌面上,同桌两个一起看一看这些物体,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物体有长、有短)(板书:长短) 2、比较长短: (1)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物体有长有短的?你通过什么方法?4人小组讨论。(指名发言) (2)总结方法:一般要把比的几个物体的一端对齐。 (3)谁能用刚才说的方法来比较这两张纸条的长短?(贴在黑板上,板书:长、短)

(4)谁能比较两条毛线的长短?(指名学生上台演示) (5)自由练习:现在,我们来做个比较长短的活动,同桌2个人,想比什么就比什么,可以比比你们的学具、胳膊、手等等。 (6)抽样演示。 (7)练习5、6 3、比较高矮: (1)我们比较铅笔的长度,可以说这支铅笔长些、那只铅笔短些;如果我们比较两名同学的身高,应该怎么说?(引导学生说出“高矮”)(板书:高矮) (2)(请两位身高相差较大的同学站起来)谁比较高?谁比较矮? (3)(请两位身高相差不大的同学站起来)能不能一眼看出来,谁比较高,谁比较矮?你有什么方法可以比较出他们两个谁比较高?(小组讨论) (4)小组汇报 (5)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排队的游戏,四人小组按照从高到矮的顺序排队。 (6)练习一7、8、4、 小结:今天我们学了比较长短、比较高矮的方法。其实除了我们今天所说的'方法之外,还有很多种方法,我希望同学们多动动脑筋,想出更多更好的方法。 教学反思: 在学习《长短、高矮》时,通过老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比高矮,

学前班数学教案比较大小.长短.高矮_1975

学前班数学教案:比较大小.长短.高矮 篇一:学前班数学教案:比较大小.长短.高矮 学前班数学教案:比较大小.长短.高矮 教学内容:比较大小、长短、高矮教学目的:1、使幼儿联系生活经验认识大小.长短和高矮的含义,体会比较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和高矮。 2、使幼儿经过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大小长短和高矮的观念,培养初步的观察、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1、知道长短、高矮、大小的含义。 2、初步懂得直接比较长短、高矮、大小的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1、掌握比较的标准和比较的方法。 2、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仪器:实物教学过程:

一、复习了解幼儿对实际生活中大小.长短、高矮已有的感性认识。 二、新课导入1、取出一把尺子,问:这把尺子长还是短? 2、当幼儿说出答案或争论时,再分别拿出比它短和比它长的尺子,引起幼儿对刚才答案的怀疑,从而导入新课。 3、出示课题,明确目标。 三、新课教学1、明确比较的要求。 (1)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作比较,对单个物件不存在什么比较。 (2)确定什么和什么比较,比较的标准是什么。 (3)比较时,要把两种物体的一端对齐,然后再看它们的另一端是否对齐,从而进行比较。 2、教学"大小'长短"、" 高矮"。 (1)提问:

图中画了些什么?你能说一说吗? (2)比一比让幼儿看图找一找、比一比。同桌小朋友互相交流。 3、练习 4、小结比较大小长短和高矮都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作比较,单个物件不存在大小.长短、高矮的,比较大小长短和高矮的方法一样,一定要把一头对齐,才能正确比较出大小长短和高矮。 5、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实物,分组进行比较,相互讲出比较的结果。 六、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谈谈你的收获。 七、作业运用已学的知识,找身边熟识的事物比一比,说一说。 篇二:学前班数学教案:比较大小.长短.高矮 学前班数学教案:比较大小.长短.高矮 教学内容:比较大小、长短、高矮教学目的:1、使幼儿联系生活经验认识大小.长短和高矮的含义,体会比较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比较

比长短、高矮教案2

比长短、高矮教案2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人教版一上《长短高矮》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P10~13长短、高矮及相关练习。 教材分析 1.“长短”“高矮”是在学生学会了事物的多少之后所安排的一个教学内容。它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长、短、高、矮的概念,二是比长短、高矮的方法。 2.长短、高矮都属于比较物体长度的问题,在实际生活中,长短、高矮联系较为紧密,所以我将它们放在一个课时处理。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通过操作,学会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通过小组活动探讨比高矮的不同办法,知道长与短、高与矮是比出来的。 2.学生通过比长短、比高矮的学习活动,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3.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到用数学的乐趣,培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长短”教学 1.引导学生观察 (1)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精美的纸袋,问:你们想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吗? (2)请各小组的组长把袋中的东西倒出来,让大家看一看,都有些什么。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设置悬念。让学生一上课就把注意力集中到纸袋上来,吸引学生参与学习活动。 2.小组交流汇报 (1)请各小组说一说各自纸袋里都有些什么。 (2)请学生把同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引导学生发现:物体有长有短。(板书:长短)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分类发放东西的活动中,通过眼睛观察和动手操作,感知物体有长有短。 3.探究比较方法 (1)请学生想一想:怎样才能知道哪个物体长一些,哪个物体短一些? (2)小组合作探究比长短的方法。 [设计意图]这里,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各组学生可以边讨论边动手,从不同角度发现比长短的方法,并给学生交流和展示成果的机会。 (3)归纳一般方法:比较物体的长短时,一般把要比的几个物体的一端对齐。 4.游戏反馈练习 (1)让学生自由结合,想比什么就比什么。并说一说比较了哪些物体的长短,比的结果怎么样?

学前班数学教案:比较大小.长短.高矮

学前班数学教案:比较大小.长短.高矮 百手整理起驾为您 教学内容:比较大小、长短、高矮教学目的:1、使幼儿联系生活经验认识大小.长短和高矮的含义,体会比较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和高矮。 2、使幼儿经过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大小长短和高矮的观念,培养初步的观察、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1、知道长短、高矮、大小的含义。 2、初步懂得直接比较长短、高矮、大小的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1、掌握比较的标准和比较的方法。 2、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仪器:实物教学过程: 一、复习了解幼儿对实际生活中大小.长短、高矮已有的感性认识。 二、新课导入1、取出一把尺子,问:这把尺子长还是短? 2、当幼儿说出答案或争论时,再分别拿出比它短和比它长的尺子,引起幼儿对刚才答案的怀疑,从而导入新课。 3、出示课题,明确目标。 三、新课教学1、明确比较的要求。 (1)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作比较,对单个物件不存在什么比较。 (2)确定什么和什么比较,比较的标准是什么。 (3)比较时,要把两种物体的一端对齐,然后再看它们的另一端是否对齐,从而进行比较。 2、教学"大小'长短"、" 高矮"。 (1)提问:

图中画了些什么?你能说一说吗? (2)比一比让幼儿看图找一找、比一比。同桌小朋友互相交流。 3、练习 4、小结比较大小长短和高矮都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作比较,单个物件不存在大小.长短、高矮的,比较大小长短和高矮的方法一样,一定要把一头对齐,才能正确比较出大小长短和高矮。 5、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实物,分组进行比较,相互讲出比较的结果。 六、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谈谈你的收获。 七、作业运用已学的知识,找身边熟识的事物比一比,说一说。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高矮的比较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高矮的比较 1、让学生初步感知两个或两个动物之间的高矮关系,体会高矮的相对性。 2、在比较过程中体会高矮的正确方法。 3、渗透帮助他人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掌握比较高、矮;长、短;厚、薄等的方法。 教学难点 课堂纪律的组织,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具准备 绳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比较的多、少) 师:今天有好多老师来听课,谁能说出老师多还是学生多? 生:老师多!

生:学生多! 引导学生说:学生比老师多,老师比学生少。 二、新课。 1、请刚才回答的学生上来。 师:老师和同学站在一起,请大家判断谁高?谁矮? 生齐:老师高! 师:下面谁愿跟这个同学比较? (有意请一位跟这个同学差不多的学生,这样学生不容易看出来,从而引出比较的方法)。 师:大家觉得谁高?谁矮?(两个学生面向学生) 学生争论一番。 师:他们这样站着不容易看出高矮,有更好的比较方法吗? 生:让他们背对背。 让两人背对背站着再比较,得出结论。

(出示课件1,让学生观察。) 师:淘气和笑笑也是用这种方法来比高矮的,但是,淘气这样做,你觉得对吗? 生:淘气做得不对,因为他脚踮起来。 师:哦!比高矮时不能把脚踮起来,还要注意什么呢? (让学生自由在小组里发表意见。如:把背挺直、鞋子一样高、都不穿鞋子等)。 2、老师小结比较高矮的正确方法:背对背、把背挺直、鞋子一样高、都不穿鞋子。 3、小组内互比身高。 师:大家都知道了比高矮的方法,现在你们可以比身高,还要请个同学帮助看。 (学生活动,老师适当指导)。 4、学生反馈活动结果。 三、练一练。

1、同桌比较铅笔的长短。 2、比较自己的书本和铅笔盒的厚薄。 3、同桌比较绳子。

(一年级数学教案)比长短,比高矮教学设计

比长短,比高矮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教案 比长短: 小朋友们,每个人的桌上都有五张小纸条,你能比出它们的长短吗请你比一比,并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使学生感受到物体有长有短,同一个物体由于比较的标准不同,可能比另一物体长,也可能比另一物体短.) (每张桌上都有五张纸条,其中两张是一样长的,一张特别长,另一张特别短,还有一张是和两张一样长的差不多长的?另外还给每位学生准备一张带有格子的纸条.) 学生同桌比一比,说一说. 汇报:(1)比较蓝色的和咖啡色的 (2) 比较蓝色与红色的 (3) 从五张纸中找出一样长的(小组合作,不会可惟和同桌商量着解决.) (4) 引出疑问:用眼睛看不出长短怎么办(可以用格子纸来比;也可以把一端对齐,看另一端的长短来比较.) (5) 教师出示一根绳子,要学生比较出绳子,红纸条,绿纸条谁最长,谁最短?(引导发现比较的要求要统一)?可以把物体的一端对齐,再看另一端的长短

⑹把五张纸进行比较,说一说哪张最长,哪张最短. (7)比较自己的学习用品的长短,并说一说. 比高矮 比谁高,谁矮 现在老师和一位同学要来比一比,能否说老师和同学来比长短 要怎么说(比高矮) 先同学和老师站在地上比 同学站在桌上和老师比,能不能说同学比老师高 (强调比高矮时要在同一基础上,不然比的结果就不准确了) (2)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比高矮. 先两个两个比,再三个三个比. ()比()高,()比()矮,四个人中()最高,()最矮. 教师请2~3组同学上台进行比较?并说一说. 全课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3) 巩固练习: 基础训练:p23/1,2独立完成,集体校对.

小学数学教案:比长短高矮

教学内容:比长短、高矮 教学目标: 1、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体会到长和短也是相对的,进一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在比较的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 3、学生在不同的解题策略过程中,选择自己认这最为适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教学重、难点:在比较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准备:长短不同的绳子、铅笔、纸条、玩具等 师准备:三个大小不同的小人卡片;二瓶大小相同的汽水和豆奶 一、情境导入 (1)问:你喜欢《神探柯南》中柯南吗?柯南抓坏人可能干 呢,为什么呢?因为他观察事物非常仔细,细小的差别也能看 出来。今天我们就学习他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精神,看谁观察 最仔细! 二、主动探究 1、活动之一 老师拿出二根长短不同的绳子,请学生认真观察: 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你能用一句话完整的话来描述它们呢? 2、活动之二 A:教师拿出二根长短不同的尺子,请小朋友比一比,看一看 谁比谁长,谁比谁短? B:请每个小朋友拿出一支铅笔,然后比一比,看一看,谁比 谁长,谁比谁短?(同桌互相说) 3、活动之三 师:请每个小朋友拿出自己的两只小手比一比,看一看你又发 现了什么? 板书:一样长 4、活动之四 1、教师任意指二名高矮不同的学生上台比高矮,并请小朋友

说一说:谁高,谁矮? 2、老师再往旁边一站:这时问同学:这时又是谁高,谁矮呢?我们三个人,谁最高,谁最矮? (学生随意回答) 教师小结:高矮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5、活动之五 1、比较谁喝的多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二瓶饮料,我要请二个小朋友来喝,谁想来? 先请大家比较它们的多少,然后让两个小朋友背对着大家喝,然后问其中一个小朋友: (1)你认为自己与他相比,谁喝的多?其他朋友有什么看法? (2)小组讨论:想一想,到底是谁喝得多?为什么? 教师小结:能从剩下的水比较出谁喝得多,真了不起! 三、独立思考:(学生评价) A:让两个学生上台比较高矮(故意让其中一个学生踮着脚)学生马上会叫:“不公平”。师:为什么不公平?让学生明白:事物比较,要在同一起点上。 B:第12页的第5题―――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看一看有谁能得到一张小笑脸。  1、自我评价。  2、学生互评  3、全班进行评价。

幼儿园教案区别高矮

幼儿园教案区别高矮 区别高矮 教学目的: 1、教会幼儿区别高矮,初步掌握高矮的相对关系。 2、教幼儿一些简单的比较方法,发展幼儿观察、比较、判断能力。 重点:区别高矮和一样高及学习比较高矮的方法。 难点:理解高矮的相对关系。 准备:课件三副、布一块、日常生活中能比较高矮的实物若干 过程: 一、教幼儿区别高矮和一样高 1、出示课件一,图为由于生活习惯不同,健康情况不同,长得高矮不同的两个娈生姐妹,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找出她们的不同点(结合卫生习惯教育引入高和矮)。 2、逐一出示实物,让幼儿比一比,谁高谁矮,还是一样高。 3、请两个小朋友上来比比谁高谁矮,还是一样高,再请全体幼儿互相比比,谁高谁矮,还是一样高。 4、请幼儿说说自己熟悉的东西中什么是可以比较高矮的。 二、教幼儿一些比较高矮的方法 1、请一高一矮两个小朋友,矮的站在凳子上,前面用一块布遮住,让幼儿判断,谁高谁矮。当幼儿发生错觉时,揭开谜底,并告诉幼儿比较高矮时要把物体放在同一高度。 2、出示课件二,图上有一棵树距离近,一棵树距离远,让幼儿判断树的高矮,当幼儿发生争论时,拉回较远的那棵树,让幼儿再次进行比较,然后告诉幼

儿比较高矮时,要把物体放在相近的地方,否则不确。 3、出示课件三,一只长颈鹿在地上,一只猴子爬到树顶,猴子低下头对长颈鹿说:瞧!我长得比你高。提问:猴子的话对吗?为什么? 三、告诉幼儿简单的高矮的相对关系 1、请一高一矮两个小朋友比较,再让高的小朋友跟老师比较或让矮的跟更矮的小朋友比较,使幼儿知道:高的小朋友跟矮的小朋友比是高的,跟老师比是矮的,矮的小朋友跟高的小朋友比是矮的,但跟更矮的小朋友比是高的。告诉幼儿单独的某样东西是不能定高矮的,要看它跟什么比较。 2、请三个小朋友上来,再请一个幼儿为他们从高到矮排队,并说出谁高谁矮,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3、发给每个幼儿纸和笔,请每个幼儿依次画高矮不同的三棵树。

一年级数学教师对《比高矮》上册优秀评课稿

一年级数学教师对《比高矮》上册优秀评课 稿 今天谈谈我对一年级上册《比高矮》李老师这节课的评论。比一比是一个实践活动,要求教师通过一系列具体的活动,从中体会比较的方法,并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张老师是紧扣教学目标进行教学的,可以看出,张老师教学基本功比较扎实,有一定的教学经验。 从整体看,好的方面有: 1、组织教学、课堂调控能力强。 对于刚入学还不到一个月的一年级学生,组织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张老师这点做的很好,课一开始张老师就通过“夺红旗”活动、想不想和老师玩游戏等话语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节课下来,老师能很好地调控好课堂纪律,让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 2、课的设计体现了新课标理念。 可以说,课的整体设计很好,从情境的创设到观察生活中的图片,再到列举生活中什么比什么高、矮,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感知、体验高、矮,因为高矮的判断对学生并不陌生,在生活中经常会碰到,教学中只要引导学生去发现比较的方法,和比较中要注意的问题,如老师说:比的时候,你有什么要提醒他们?这句话就问得好,让学生的思

维有了碰撞,这样,不仅知道比较的方法,还知道比较的条件。教学中,教师组织了学生小组活动、交流,让学生全员参与了讨论和表达的机会。 3、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会比较高矮、长短、厚薄,体验比较应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教学中,教师很好地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小组活动等,抓住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教师拿了一本厚的、比较小的字典和一本薄的比较大的笔记本,让学生观察、比较,说说如何比较厚薄,指出比较的地方,并用手摸一摸。还有就是比较两根绳子的长短时,教师用直观的教具演示,把弯曲的绳子拉直,进一步让学生感受比较要按一定的标准。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