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河池地区历史文化发展、百科知识、情况介绍

河池地区历史文化发展、百科知识、情况介绍

河池市(壮文:Seix Hozciz),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广西西北边陲、云贵高

原南麓,是大西南通向沿海港口的重要通道,东连柳州,南界南宁,西接百色市,北

邻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介于东经106°34'~109°09'、北纬23°41'~25°37'

之间。东西长228公里,南北宽260公里,全市土地面积3.35万平方公里,主要为山区,较大的河流有红水河。

河池是广西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区域。河池市区面积3.35平方公里,是一座以壮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城市,市区人口大约409万人。全市有壮族、汉族、瑶族、仫佬族、毛南族、苗族、侗族、水族、土家族等9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人口321万人,占总

人口的83.67%,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聚居最多的地区之一。语言为壮语、汉语、桂柳方言。

河池素有“六乡之誉”,是中国有色金属之乡、中国水电之乡、世界长寿之乡、世界铜

鼓之乡、歌仙刘三姐故乡、红七军和韦拔群故乡。([1]

中文名称:河池市外文名称:Hechi City(英)/Hozciz Si(壮)

别名:金城江行政区类别 :地级市

所属地区:中国华南下辖地区:金城江区,宜州市,罗城,巴马,南丹

等11县市

政府驻地:金城江区新建路电话区号:0778

邮政区码:547000 地理位置:广西西北部

面积:3.35万平方公里人口 :450万人(2014年)

方言 :西南官话桂柳片,壮语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宜州市下枧河,南丹温泉,六甲小三峡

机场:河池市金城江机场

火车站:金城江火车站,宜州火车站,南丹火车站,罗城火车站

车牌代码:桂M 特产:油茶、八角、板栗、香猪、牛肉条

GDP :497.51亿元(2012年)大学:河池学院,广西现代技术职业学院

目录

1建制沿革

?秦至清代?民国时期?解放后

2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气候?水文3行政区划

4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水资源?动植物?农作物?林业资源?渔业资源

5人口

?人口构成?区域人口

6交通

?空运?铁路?公路?水运

7经济

?国民经济?工业?农业?第三产业

8社会事业

?民生?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生态建设

9风景名胜

?红水河百里画廊?七百弄国家地质公园?水晶宫?百魔洞 10著名人物11出台新规

1建制沿革编辑

秦至清代

今河池市地域,先秦时属百越之地。

河池市夜景(4张)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军攻取岭南地区,设置桂林、南海、象3郡。

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南海尉赵佗击并桂林、象郡,建立南越国,自立为南越王,定都番禺,控制了整个岭南地区。今河池市地域大部分属南越国。

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派兵平定南越国后,在岭南设置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朱崖、儋耳9郡;在西南设置牂牁郡。

三国时期,今河池市的金城江区、宜州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东兰县、巴马瑶族自治县、凤山县、都安瑶族自治县、大化瑶族自治县等属吴国郁林郡地;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属吴国桂林郡潭中县地;南丹县、天峨县属蜀国益州牂牁郡毋敛县地。

两晋,今河池市的金城江区、宜州市、东兰县、凤山县、都安瑶族自治县、大化瑶族自治县等属桂林郡龙刚县(治所在今宜州市)地;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属桂林郡潭中县地;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西晋属桂林郡龙刚县地,东晋属桂林郡潭中县地;巴马瑶族自治县属晋兴郡增翊县地(一说属广郁县地);南丹县、天峨县属牂牁郡。

南北朝,宋、齐时期,今河池市的金城江区、宜州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东兰县、巴马瑶族自治县、凤山县、都安瑶族自治县、大化瑶族自治县等属桂林郡龙定县(治所在今宜州市)地;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属桂林郡潭中县地;南丹县、天峨县属南牂牁郡。

隋朝,今河池市的金城江区的部分、宜州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南丹县、凤山县的部分属始安郡地;金城江区的部分、东兰县的部分、巴马瑶族自治县、都安瑶族自治县、大化瑶族自治县等属郁林郡地;天峨县的部分、东兰县的部分、凤山县的部分属南宁州地;天峨县的部分属牂牁郡地。今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分属黄水、临牂两县地,

初隶东宁州,后改属融州;大业二年(606年)黄水、临牂两县废,并入义熙县,属

始安郡。

唐朝,今河池市地域,分别隶属于岭南道邕州都督府、桂州都督府,江南道黔州都督

府和黔中道。

五代十国,今河池市地域,大部分属宜州地,部分(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属融州,部

分(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属环州。均先属楚,后属南汉。

宋朝,北宋(公元960~1125年)至南宋理宗(赵昀)景定五年(公元1264年),

仍置宜州,州治宜山县,宜州因曾为度宗皇帝的潜邸升为庆远府,府治宜山县。

元朝,至元十三年(1276年),置庆远安抚司,司治宜山县。至元十四年(1277年),南丹州改称南丹安抚司。至元十六年(1279年),改庆远安抚司为庆远路总管府,府治宜山县。大德元年(1297年)九月,取消庆远路和南丹安抚司,置庆远南丹溪洞等处军民安抚司,司治宜山县。初隶湖广行中书省。

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改庆远南丹溪洞等处军民安抚司为庆远府,府治宜山县;洪武二年正月,改庆远府为庆远南丹军民安抚司,司治宜山县;洪武三年三月,复改

庆远南丹军民安抚司为庆远府,府治宜山县。隶广西承宣布政使司。

清朝,因袭明朝,置庆远府,府治宜山县。属右江道,隶广西承宣布政使司。今河池

市的金城江区、宜州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的部分、东兰县、巴

马瑶族自治县的部分、凤山县的部分、都安瑶族自治县的部分、南丹县、天峨县的部

分均属庆远府辖地;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的部分属柳州府罗城县地,天峨县的部分属泗

城府凌云县地,巴马瑶族自治县的部分属思恩府和百色直隶厅辖地,凤山县的部分属

泗城府和百色直隶厅辖地,都安瑶族自治县的部分和大化瑶族自治县属思恩府安定土

巡检司和都阳土巡检司辖地。[2]

民国时期

民国元年(1912年),置庆远府,辖县5,土州2,土分州1,土县1。民国2年,废府设道,道领县,庆远府被取消,原所辖县划归柳江道(治所在马平县)。民国16年11月废道,原道属各县直隶广西省。民国19年4月,全省设12个民团区,置宜山

民团区,区治宜山县,辖8个县。民国31年3月,广西省政府决定将12个行政督察

区合并为7个区,其中:原第四(柳州)行政督察区、第七(庆远)行政督察区合并

为第二区,区治柳江,辖19县。民国37年,根据内政部颁布的调整行政督察区原则,广西省政府决定将第二区的部分县拨出,另成立第十行政督察区,区治宜山县,辖8

个县。民国38年6月,广西省政府决定将第五(百色)行政督察区的东兰县、万冈县、

凤山县、乐业县及原第十行政督察区的天峨县分出,另成立第十二行政督察区,区治

凤山。[2]

解放后

1950年1月1日成立庆远专区,治宜山县庆远镇,辖9个县。2月改称宜山专区,辖

9个县。

1952年8月,柳州专区撤消,所辖各县,除鹿寨县划归桂林专区外,其余7县并入宜山专区,宜山专区辖县增至15个。

1952年12月,桂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宜山专区隶属之。1956年3月,桂西壮族自治区改称桂西壮族自治州,宜山专区改称宜山地区,隶属自治州。

1957年12月,桂西壮族自治州撤销,宜山地区复称宜山专区,直隶广西省。

1958年7月,宜山专区改称柳州专区,机关驻地从宜山县庆远镇迁至柳州市。

1965年5月18日,国务院批准设立河池专区,治所在河池县金城江镇(今金城江区

金城江镇),辖10个县。 1971年9月,河池专区改称河池地区,辖县不变。

2002年6月18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河池地区,设立地级河池市,于同年11月1日正式挂牌成立,辖11个县(市、区)。[2]

2地理环境编辑

位置

河池市地处广西西北边陲、云贵高原南麓,是大西南通向沿海港口的重要通道,东连

柳州,南界南宁,西接百色市,北邻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介于东经

106°34'~109°09'、北纬23°41'~25°37'之间。东西长228公里,南北宽260公里。[1]

境域

1965年至1987年,河池地区境域东西宽222公里,南北长216公里。全地区土地面

积33207平方公里。1988年成立大化瑶族自治县时,从南宁地区马山县划进古感、贡川、永州3个乡镇的22个村,共划进面积301平方公里。经重新测算,市境东西宽228公里,南北长260公里。全市土地面积33508平方公里,按3.35万平方公里计算,占广西面积23.67万平方公里的14.15%;在全区各地市中排在第二位(仅次于百色市)。[2]

地形地貌

河池市是主要的喀斯特旅游地貌资源分布区,喀斯特旅游地貌是广西最重要的一类旅

游资源,也是河池市自然景观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类旅游景观。据掌握的资料,河池市

辖区十县市中喀斯特地貌出现的面积为21795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65.74%,占广西喀斯特地貌总面积的24.34%,是广西喀斯特地貌出露面积最多的城市,也是广西喀斯特地貌型出露最多的城市,是名副其实的喀斯特王国。

河池境内地形多样,结构复杂,山岭绵亘,岩溶广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脉多分

布于边缘地带,北有九万大山,西北有凤凰山、东风岭,西和西南有都阳山、青龙山

等山脉。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东兴乡的无名峰,海拔1693米,是河池第一高峰。河池地区岩溶面积大、分布广,占地区总面积的66%。[1]

气候

河池地处低纬,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长而炎热,冬短而暖和,热量丰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年日照时数大部分地区都在1447~1600小时之间。气温

较高,年平均气温一般都在16.9~21.5摄氏度,南部与北部气温相差约6度,大部分地方没有严冬。全地区年平均降雨量一般在1200~1600毫米之间,多的地方超过2500毫米,最少的地方也在1000毫米以上。[3]

水文

市内的河流主要为红水河、龙江及其支流,属珠江水系。除蕴藏着巨大水力资源外,

某些河段如红水河的天峨“小三峡”、大化板兰峡谷和龙江及其支流的六甲峡谷、大小

环江、下枧河、古龙河、罗城怀群剑江等,风光秀丽壮美,是河池市著名的风景河段

和漂流河段。[1]

3行政区划编辑

截至2010年12月,河池市辖金城江区、南丹、天峨、东兰、凤山、巴马瑶族自治县、都安瑶族自治县、大化瑶族自治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1区9县,代管1县级市宜州。[4]

县区名面积(平方千米)邮政编码政府驻地

金城江区2340 547000 江北东路

宜州市3869 546300 庆远镇南丹县3902 547200 城关镇

天峨县3196 547300 六排镇

凤山县1743 547600 凤城镇

东兰县2435 547400 东兰镇

巴马瑶族自治县1966 547500 巴马镇

都安瑶族自治县4092 530700 安阳镇

大化瑶族自治县2754 530801 大化镇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2639 546400 东门镇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4558 547100 思恩镇

4自然资源编辑

矿产资源

河池地处环太平洋金属成矿带,属南岭成矿带的一部分。因此矿产资源特别是有色金

属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具有矿种较齐全,共生、伴生矿种多,分布广,质量好,储量大,综合利用性强和价值高等特点。全市11个县、市(区)都有矿藏,已探明的有锡、锑、锌、铟、铜、铁、金、银、锰、砷等46个矿种,矿产地172处,其中大型18处,能源矿产主要有煤、石煤等,非金属矿产主要有硫、石灰岩、白云岩等,水气矿产主

要有矿泉水,是全国著名的“有色金属之乡”,保有储量居广西首位的有锡、铅、锌、锑、铟等,是河池市优势矿产资源。矿产资源开发已形成相当的规模,开发利用的矿

种达36种,有色金属锡、锑、锌、铟等矿产品在全国具有重要的地位。[1]

水资源

河池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境内集雨面积30010

红水河百里画廊

平方公里,年均水资源总量为250亿立方米,占广西水资源总量的13.3%,名列广西

前茅。按耕地面积计算,亩均水量7100立方米,高于全国亩均1813立方米、广西亩均4750立方米的水平,河网密度为0.153公里/平方公里。全市有大小河流635条,

其中主要河流50多条,河流总长度5130公里。主要河流有红水河和龙江河两大干流,均属西江水系。

河池河流众多,河流密度大,地形落差大,水能资源蕴藏量极为丰富。据统计,全市

水能资源蕴藏量约1000万千瓦,占广西水能资源的二分之一以上,是未来华南的能源中心之一。国家计划在红水河建设的10座梯级电站,其中有4座在河池境内。已建成投产的大化电站和岩滩电站,装机容量分别为40万千瓦和121万千瓦;已经上马的天峨县境内的龙滩电站,装机容量420万千瓦,远期540万千瓦,是在建的仅次于三峡

水电站的大型水电工程,是红水河梯级规划中最大的“龙头”电站。[5]

动植物

河池全市已发现植物种类有203科、697属、1850种。其中森林树种就有84科、250属、劳532种,森林树种中属常绿树种143种,落叶树种98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

的珍贵稀有树种有60种;药用植物有162种,主要药用植物22种,油脂植物16种,饲料植物20种,牧草植物240种,纤维植物14种。动物资源有60多种,属国家一

类保护动物10种,二类保护动物23种,三类保护动物11种,稀有动物2种,经济动物16种。[5]

农作物

河池农作物品种资源种类繁多,种植业系列品种达400多个。除水稻、玉米等粮食作

物外,尤以甘蔗、桑、木薯、烟叶、蔬菜、瓜类、旱藕、菌类、水果等作物为大宗经

济作物。稻谷品种有100多个,被列为特异品种的有香糯、红糯、深水糯、黑糯、香粳,其中东兰墨米、环江香糯、香粳享誉区内外。玉米品种近100个,其中被列为珍

稀品种有黄糯玉米、红糯玉米。甘蔗品种有10余个,种植面积3.60万公顷,年产糖22.05万吨,有条件发展成为广西重要的蔗糖生产基地。油料作物主要有花生、油菜、芝麻、火麻等,花生、油菜籽年产量均达3千吨。[6]

林业资源

河池是广西主要林区之一。据地区森林资源调查,全市有森林面积101.7万公顷,其

中用材林59.3万公顷,占71.5%,活立木总蓄积2616万立方米。林木树种资源丰富,共有84科、250属、532种,其中乔木241种,常绿树种143种、落叶树种98种。

在广阔的林区里,分布着白豆杉、南方红豆杉、穗花杉蚬木、擎天树、小叶红豆、金

丝李、马卦木、南华木、香果树、木银鹊树、青钱柳、马尾树等10余种珍贵树种。

人工林主要有杉、松、杂木、竹等。杉树是河池大面积造林和现有森林中的主要树种,现有杉木林面积27.13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达116.03万立方米。松树有16.02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423.14万立方米,年产松脂3千多吨,杂木林44.42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1998.46万立方米。经济林主要有油茶、油桐、八角、板栗、玉桂等,

总面积13.3万余公顷,以油茶、油桐种植面积最大,年产油茶籽1.83万吨,居广西

第7;油桐籽年产量 1.51万吨,居广西第2;八角也称大回香或大茴,是中国的特产和重要出口物资,河池现有八角0.8万公顷,年产八角近1000吨;全地区现有板栗

0.8万公顷,年产板栗6457吨,居广西第一位,已成为全区最大的板栗生产基地。[6]

渔业资源

河池有各种淡水鱼类52种,其中经济鱼类有20多种。鳜鱼(桂鱼)、芝麻剑鱼、黄峰鱼、巴马油鱼、鲶鱼等是淡水鱼之上品,家鱼以草鱼、鲢鱼、鳙鱼、鲤鱼、塘角鱼、

罗非鱼为大宗。黄鳝、泥鳅等发展也很快,开发前景广阔。[6]

5人口编辑

2010年全市总人口为399.19万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79.40万人相比,十年间共增加19.79万人,增长5.22%,年平均增长率为0.51%。比“四普”到“五普”十年间年平均增长0.56%下降0.05个百分点。

全市2010年11月1日零时的常住人口为336.92万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59.51万人相比,十年共减少22.59万人,减少6.28%,年平均减少0.65%。[7]

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98.83万户,家庭户人口为328.16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32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78人减少0.46人。[7]

人口构成

性别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72.94万人,占51.33%;女性人口为163.98万人,占48.67%。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

口普查的111.17下降为105.46。[7]

年龄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75.63万人,占22.45%;15-59岁人口为214.51万人,占63.67%;60岁及以上人口为46.79万人,占13.8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32.86万人,占9.75%。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

下降0.97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下降2.3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3.37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76个百分点。[7]

民族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54.28万人,占16.11%;各少数民族人口为282.64万人,占83.89%。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减少4.45万人,减少 7.58%;各少数民族人口减少18.14万人,减少6.03%。[7]

教育程度

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4.47万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8.82万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10.9万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30万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由1464人上升为4296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人口由8034人上升为8554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由28731人上升为32915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由46097人减少为38584人。

全市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16.71万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3.77万人,文盲率由5.7%下降为4.96%,下降0.74个百分点。

区域人口

全市总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地区[7]

单位:万人

地区总人口常住人口

金城江区33.01 30.81

南丹县29.14 27.84

天峨县15.66 15.50

凤山县19.57 16.15

东兰县29.55 21.30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36.92 29.83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36.18 27.23

巴马瑶族自治县26.67 22.46

都安瑶族自治县67.20 51.66

大化瑶族自治县44.62 36.08

宜州市62.86 55.86

6交通编辑

空运

河池机场(在建),位于河池市西北方向的见塘山,距离河池市中心37公里。是“十一五”时期国家在西部地区布局建设的支线机场之一,机场跑道长2200米、宽45米,航站楼面积4200平方米,飞行区等级为4C。

河池机场于2006年6月被列入国家西部地区新开工的12项重点工程计划,机场海拔675米,建成后可起降CRJ200、ERJ145、B737-700、A320等多个机型。[8]

铁路

黔桂铁路穿境而过;还有金红铁路、宜州至罗城铁路。有金城江、罗城、宜州、南丹四个大火车站。

公路

·河池市位置图·

池是桂西北区域中心,是桂、黔、川交通的重要枢纽,还是历史的“兵家喉地”。河池

背靠大西南,面迎东南亚,是西南出海最便捷的通道之一。河池交通便利,金宜一级

公路、宜柳高速公路、黔桂210国道、水任(金城江区水任村至南宁北)高速公路的

建成,为河池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保证。

2012年7月,六寨至河池、宜州至河池高速公路顺利建成通车,标志着河池中心城区不通高速公路历史结束。[9]

2012年底,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11786.858公里,其中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1262.51公里,三级公路994.883公里,四级公路7807.699公里,等外公路1721.766公里。

各项公路里程指标分别为2002年管养公路总里程的1.90倍。河池基本实现了市政府

通高速、县县通二级、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目标。乡镇通沥青(水泥路)率比2002年增长69.9%;全市1499个建制村通等级公路1267个、占84.6%,比2002年增加920个,增长2.65倍。[10]

水运

水资源丰富,有红水河、龙江、刁江、盘阳河、清水河、澄江、大小环江、布柳河、

下枧河。船运方便。

2012年,全市内河航道总里程1001公里(其中国家高等级航道Ⅳ级航道416公里),比2002年增加133公里、增长15.32%。[10]

7经济编辑

国民经济

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44%,总量达467亿元,人均生产总值12104元。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5%,五年累计实现190亿元,人均财政收入1225元。社会消

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6.8%,总量达132亿元,增速比“十五”加快13个百分点。[11]

2011年1-9月,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33.31亿元,同比增长5.6%;1-10月,财政收入完成41.03亿元,同比增长20.06%。[12]

2012全年地区生产总值497亿元,下降1.1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4亿元,

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180亿元,下降7.0%;第三产业增加值193亿元,增长3.4%。财政收入44.56亿元,下降12.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6亿元,下降36.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为294亿元和114亿元,下降24.12%和1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0亿元,增长15.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7975元,增长9.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647元,增长12.8%;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2%,控制在自治区下达的4%目标之内。[4]

工业

1991-2002年,河池市国有工业企业有运输车辆厂、有色工业集团公司、水泥总厂、特种水泥厂、汽车修配总厂、糖厂、造纸厂、矿业公司、电业公司、经济贸易中心、

橡塑工业总公司和工艺制品厂12 家。有8 家为生产企业,涉及行业有机械、建材、

矿冶、化工、制糖、造纸、食品、服装、木器等。主要工业产品有:方向盘拖拉机、

小四轮后驱动拖拉机、水泥、白砂糖、赤砂糖、酒精、白酒、铅锑精矿、锌精矿、高

铅锑合金、铅锭、2 号锑、金锭、银锭、Sb2O3 塑料编织袋、服装、3 号、4 号卫生纸、80 克每平方米B 级牛皮纸、瓦楞纸、本色松木浆板、“168” 牌系列高级圆筒卫生纸、餐巾纸、木衣架等。[13]

2011年1-10月,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99.65亿元,同比增长24.59%,其

中有色金属和电力行业分别实现增加值50.25亿元和40.9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5%和0.79%。[12]

2012年全年实施工业项目597个,完成投资60.48亿元;实施更新改造项目497个,完成投资57.41亿元。酒业、食品加工、茧丝绸产值增速分别达66.5%、24%、11%。广西有色金属产品、酒类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成启用,广西茧丝产品质量监督检

验中心开工建设。河池·南丹工业园区被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有色金属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华锡集团、泰星公司分别成为锡多金属矿物加工、电子焊接材料国家地方联合

工程研究中心。成立市级工业园区筹委会,优化市级工业园区管理体制机制,筹建河

池大任产业园和化工产业园,推动河池·都安临港工业园建设。全市新增微型企业

1200家、广西著名商标5件。[4]

农业

1991-2002年,河池市每年的粮食播种面积都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60%以上,通过

进行基地和示范片建设,改善农业设施,大力推广良种和农业科技,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技术培训和行政执法,科学种植,除1994 年因遭受百年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而减产外,其余年份的粮食单产和总产都不同程度提高。2001年,全市粮食总产达9.41

万吨,为历史新高。同时,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大力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调整出来的土地因地制宜种蔗、种果、种菜、种桑养蚕,促使农民增加经济收入。农

民人均纯收入从1991 年的464 元上升到2002 年的1511 元,农民生活明显提高。

1995 年,河池市农业局获农业部授予“农业系统实施贫困地区…温饱工程? 先进单位” 称号,农业局长廖天培获农业部授予“实施贫困地区…温饱工程? 先进个人” 称号。1998 年,农业局干部覃炳利、吴孟星获“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先进个人” 称号。2000 年,

市农业局被评为“河池地区农业系统先进单位”,获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授予“…基点调查? 先进单位” 称号,潘寿宝、韦美秋等11 人获自治区农业厅授予种子系统、基点调查、农技推广先进个人。[14]

2012年落实各类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补贴资金2.45亿元。粮食总产量达100万吨以上,新增经济作物25.82万亩。桑蚕、糖料蔗等特色农业规模达288.7万亩,比上年增加20.42万亩,其中桑园面积、鲜茧产量连续7年保持全区第一。牛、山羊饲养量和出栏量、内陆大水面开发养殖面积保持全区第一。固定资产或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110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17家。新增、恢复和改善

灌溉面积35.5万亩。耕地占补实现平衡,新增耕地面积3000公顷以上。[4]

第三产业

2012年全市旅游总收入90.22亿元,增长51.83%,国内旅游收入、接待国内旅游人

数增幅居全区前列。广西首个世界地质公园,乐业-凤山世界地质公园正式开园,“长

寿福地,神奇河池”主题旅游宣传在第三届中国桂林国际旅游博览会上荣获自治区最佳创意奖。巴马成为广西首批全国旅游标准化省级示范县。汽车、农用机械、家具、建材、家电、服装和地方名特优产品市场活跃,“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争取项目居广西首位,家电下乡产品销售额9.64亿元,增长43.9%。[4]

8社会事业编辑

民生

河池城区

“十五”期末,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170元,五年年均增长8.3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912元,五年年均增长6.65%;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29.8平

方米,农村居民人均钢筋砖木结构住房面积达到19.05平方米,分别比“九五”期末增

加16.19平方米和13.09平方米;累计新增城镇就业近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

在4.5%以内。居民消费结构继续优化,“十五”时期,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达275.17亿元,年均增长5.20%。新阶段扶贫开发取得丰硕成果,五年累计解决近33

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15]

2010年政府财政民生支出年递增28.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

15.74%,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46%。城镇年均新增就业超过2.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年均新增8.5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以“五险”为核心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5%以上,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和城镇企业失业保险覆盖率达90%以上。新时期扶贫开发成效明显,新建水电站建设征地补偿、移民安置和《岩滩水电站库区移民遗留问题处理规划》实施取得阶段性成果。五年累计扶助25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人口占农村人口的比例下降到23%以下。市政府荣获全国东西扶贫协作先进单位。[11]

2011年1-10月,累计发放农村和城市低保金3.65亿元。财政对教育、卫生、就业、保障性住房等民生领域支出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医疗卫生支出同比增长54.0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同比增长24.61%。[12]

科技文化

“十五”期间,宜州市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称号。全事4累计引进农业新品种186项,引进工业新技术48项,开发工业新产品61项。连续成功举办了五届铜鼓山歌艺术节,全市群众文化活动活跃。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迅速,大力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使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76.48%。[15]

2010年河池有10个县(市、区)通过国家科技进步考核。承担国家和自治区级科技项目110多项,部分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和区内领先水平。宜州市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都安县荣获全国“两基”攻坚先进县。建成一批城乡文体活动场馆,广播电视覆盖率达95%以上,河池铜鼓山歌艺术节成为广西三大节庆文化品牌之一,市文化局荣获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单位。据不完全统计,“十一五”五年期间有20多个单位获国家级集体奖50多次、个人奖30多次。[11]

教育

“十五”期末,宜州、金城江、罗城、南丹、环江、天峨等6个县(市、区)通过自治区“普九”验收。全市有8所高中成为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河池师范专科学校升格为河池学院,结束了河池无本科院校的历史;河池职业学院正式批准成立。[15]

卫生

“十五”期间,南丹县、宜州市被评为全国计生先进县。[15]

2010年新农合参合率92%。人口计生工作指标任务全面完成,宜州市、环江县荣获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11]

2011年1-10月,累计发放农村和城市低保金3.65亿元。积极稳妥推进医药卫生改革体制,全市11个县(市、区)都实施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农民参合率达到

95.52%。[12]

生态建设

2011年,探索出了“林+药”、“林+果”、“林+养”等模式,走出了一条退耕还林与助农

增收、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统一的新路子,实现了退耕还林工程退得下、稳得住、百姓能致富的目标。1-10月,全市经济果木林面积发展到400多万亩,总产值达23.5亿元,林下经济总产值达1.12亿元。全区“生态文明守护战”现场会在河池市召开,全

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部际联席会议第二次会议暨现场会把河池市作为参观点。

9风景名胜编辑

河池景区众多,有宜州市下枧河、南丹温泉、六甲小三峡。

红水河百里画廊

大化七百弄登天道

是大化电站至江南乡的红水河段,长50公里,方园200多平方公里。大化水电站闸坝后,红水河河道形成了宽300—500米,深30—50米的峡谷水库。景区的景点密集,

船移景换,人称“百里画廊”;大化水电站开闸放水的壮观场面;公鸡报晓石兀立江岸;酷似新月的穿山洞与状似宠物的山岭组成“天犬吠月”奇观。[16]

七百弄国家地质公园

七百弄国家地质公园[17]

七百弄国家地质公园主要地质遗迹为高峰丛深洼地。高峰丛深洼地地貌是岩溶地区由连座的正向石峰和其间封闭洼地组成的、峰顶高程900-1000m以上,洼地深度300m

以上的峰丛地貌。其特点是峰、洼高差达300m以上,地表无河流网,地表水渗入地下,洼地底部裸露或有薄土层覆盖,落水洞等较发育。七百弄地质公园,在486 km2

范围内有800m以上石峰约9000座,平均18.51座/km2;900m以上石峰约90座,

平均0.185座/km2;石峰造型奇特,底部基座大部分呈垄岗状,相互连接,峰顶海拔

高程一致,故形成900-1000m高的岩溶剥夷面,分布面积大,是世界上发育最典型的峰丛地貌;有深浅不同的洼地2566个,平均5.28个/km2,其中深300-399m84个,400-499m25个,≥500m的5个,是世界上洼地最多最密的岩溶峰丛区。[17]

水晶宫

魁星楼

水晶宫位于巴马县城西北的那社乡大洛村牛洞屯,距县城约44公里,交通便利。水

晶宫发育在峰丛洼地谷地岩溶地貌区,地形起伏较大,洞口位于岩溶峰簇的山坡上,

高出现代侵蚀面约150m。水晶宫以全洞洁白纯净、密集分布的石毛发、卷曲石、石花等景观为显著特色。洞内空气负离子含量很高,达到每立方厘米36000-70000个,为洞外的5-10倍。水晶宫为廊道状的中型洞穴,洞穴基本上顺岩层层面发育,除数处大厅外,洞穴空间总体为廊道状,总体上洞道高低起伏不大。据初步调查,水晶宫的长

度大于600米,宽度8-40米,高度10-35米。洞底局部有卵石和细砂土沉积物。[18]

百魔洞

百魔洞位于巴马县甲篆乡,1987年中国和英国的岩溶地质专家踏进百魔洞进行了联合考察后,一致认为:该洞集天下岩洞之美于一身。洞的平均高度为80米,宽70米,

主游路程4000多米,盘阳河从百魔洞下流过。百魔洞的独到之处还在于它的钟乳石高大气派;据测量,最高的石笋为39米、直径为10米。景点设有:孔雀迎宾、良田万顷、金山猴王、杜甫吟诗”。[19]

10著名人物编辑

河池是右江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邓小平、张程、池人王、韦拔群、刘斯华、游耀华、苑慕晗、池人圣、美池、梁志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战斗过的地方,是

壮族人民的优秀儿子池霸天、广西农民运动领袖韦拔群的故乡。1955年授予少将以上军衔的广西籍17名将领中,河池籍有7人。[20]

11出台新规编辑

2014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河池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操办婚丧喜庆事宜规定(试行)》。

规定对各级党政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人民

团体、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操办、参加婚丧喜庆事宜作出具体规定。明确规定了干部

职工操办婚事、丧事及其他红白喜庆事宜的规模和标准。干部职工操办婚事的,婚嫁

双方分别办理宴席的,各办理的桌数不得超过10桌(或100人),婚嫁双方同城合办宴席桌数不得超过20桌(或200人)。亲戚以外人员参加干部职工操办的婚事,馈赠、封送的礼金或同等价值礼品每人次不得超过100元人民币;操办丧事的,倡导文明节俭、生态环保、移风易俗的殡葬新风尚,严格控制规模。除婚事、丧事以外,其他红白喜

庆事宜参加人员仅限直系亲属。[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