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版高一化学教案

人教版高一化学教案

人教版高一化学教案
人教版高一化学教案

人教版高一化学教案

【篇一: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教案】

教案

【篇二: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教案】

教案编号:17 课题:金属的化学性质(1)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以活泼金属钠,较活泼金属铝、铁,不活泼金属铜为代表,了解金属的主要性质,并学会药品的取用、加热等基础实验操

作方法。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初步学会实验观察的方法 ?

道德情感目标?

1、通过对钠跟氧气的反应、钠跟水的反应、铝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等实验的探究,体验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并认识到实

验过程中控制实验条件的重要性。

2、通过对金属钠、铝性质的科学探究,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钠的氧化和钠与水的反应,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难点?钠的氧化和钠与水的反应,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三、教学器材

投影仪、金属钠、蒸馏水、小烧杯、玻璃片、小刀、镊子、滤纸、

金属铝片、氢氧化钠溶液四、教学方法与过程: 探究式教学,实验总结法

〖引言〗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几乎每天都要接触到许

许多多的金属制品,如:飞机、船舶、汽车、铝合金门窗、家用炊具、硬币等等。为什么在现代科技、工业生产、日常生活中要用到

这些金属和合金?金属为什么都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通过本章

的学习,大家可以解决上述问题。〖过渡〗钠具有哪些性质?

〖发放学案〗(包括课堂活动记录及报告)

〖引言〗观察实验桌上的金属钠----首先观察金属钠的存放,然后打开瓶盖闻一闻瓶内物质的气味〖问题提出〗金属钠为什么要放在煤

油中?这与金属的哪些性质有关?并主要通过这个问题的科学探究

来学习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板书〗第一节金属的化学

性质

〖表达与交流〗(各小组代表发言交流) 〖评价与概括〗

1.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你认识了哪些物质?你是通过什么方法来

研究它们的性质的?

盐酸或二氧化碳)

验证或探究预测的性质分析现象并解释分类、比较、归纳、概括同

类物质的性质

〖过渡〗通过同学们思考与交流,我们知道,研究物质的性质就应

该首先把握研究的方法和程序。我们先探讨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板书〗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

〖过渡〗通过同学们交流与探讨,研究物质的性质常常运用观察、

实验、分类、比较等方法。

1

〖板书〗观察法

(1)含义: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地用感官考察研究对象的方法(2)内容:可以直接用肉眼观察物质的颜色、状态,用鼻子闻物质的气味,也可以借助一些仪器来进行观察,提高观察的灵敏度。人

们既在观察过程中,不仅要用感官去搜集信息,还要积极地进行思考,及时储存和处理所搜集的信息。观察要有明确而具体的目的,

要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和综合。(3)实例:

〖投影〗阅读、观察、记录并填写活动表观察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

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实验目的〗

1、学会观察实验现象,掌握观察的方法;

2、学会通过实验现象的分析,揭示物质的性质;

3、通过实验观察,认识金属钠的状态、颜色、硬度和密度的相对大小、熔点的相对高低等物理性质。

4、通过观察金属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分析金属钠的化学性质;〖试剂和仪器〗略〖实验内容〗

观察盛放在试剂瓶中的金属钠。用镊子将金属钠从试剂瓶中取出,

用滤纸将其表面的煤油吸干,在玻璃片上用小刀切下一小块钠(黄

豆粒大小),观察钠块的切面。用小刀或玻璃片挤压豆粒状的钠

(注意:金属钠有强烈的腐蚀性,千万不要用手直接接触它。)

2. 向培养皿中加适量水,滴入1~2滴酚酞溶液,将切好的钠投入

到水中,观察现象。〖实验记录〗

通过上述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到:金属钠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熔点低、密度小、硬度小、展性好。

。。—3

查表或看书可知金属钠熔点为97.81c,沸点为882.9c;密度为0.97g〃cm。〖现象分析〗亮、浮、熔、游、嘶、红现象的分析〖概括〗

与现象有关的金属钠的性质〖板书〗

一、金属与水的反应 2na +2h2o ====2naoh + h2 〖科学探究〗

如何改进实验装臵以验证收集到的气体为氢气?〖归纳与总结〗钠

的化学性质

〖问题的升华〗金属钠为什么要保存在煤油中问题的解决〖拓展延伸〗

1. 预测金属钠与盐酸的反应的现象。

2. 做一做: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观察的现象并分析实验的

结果。〖分析和结论〗略

〖过渡〗人们常用金属器皿来盛水,也常用铁、铝或铜制的水壶来

烧水,是否它们都不与水反应呢?实〖板书〗3fe+4h23o4+4h2 〖科学探究〗

〖介绍〗原教材中铁粉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装臵:水蒸气发生、水

蒸气与铁粉反应、产生气体的检验等几部分

〖分析〗图3-8装臵。

〖设计〗如果提供给你三支试管、水槽、蒸发皿、胶塞、导管、酒

精喷灯及其他必要的仪器和物品,画

出你设计的装臵简图。〖小组讨论〗〖表达与交流〗

〖课件展示、分析和结论〗

〖比较与概括〗由以上内容可知,钠比铁活泼。〖投影〗布臵学生

阅读填写活动表:

1.根据所学的知识和已有的生活经验,预测金属可能具有哪些共同

的性质? 2.铁粉为何看不见银白色光泽?铁有银白色光泽,为何铁

又称为黑色金属?

3.哪些金属在自然界中以游离态存在?实验室有单质金属钠,可以

说钠在自然界以游离态存在吗?〖过渡〗在此,我们使用了分类法

和比较法。〖板书〗分类法:

在研究物质性质时,运用分类的方法,分门别类地对物质及其变化

进行研究,可以总结出各类物质的通性和特性;反之,知道某物质

的类别,我们就可推知该物质的一般性质。〖板书〗比较法:

运用比较的方法,可以找出物质性质间的异同,认识物质性质间的

内在联系,对物质的性质进行归纳和概括。

补充习题:

1.写出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标出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情况,并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2.为什么不能用手直接拿金属钠?

3.能否把钠保存在汽油里或四氯化碳(ccl4)中?说明理由。(提示:汽油易挥发、易燃;ccl4的密度比钠的大。)

4.对下列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在盛水的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再投入一小块金属钠。 5.有人说“钠是一种还原性很强的金属,能把铜从硫酸铜溶液中臵换出来”。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作业:预习五、教学后记:

教案编号:18

〖板书〗实验法

(1)含义:通过实验来验证对物质性质的预测或探究物质未知的性质的方法。

(2)注意的问题:在进行实验时,要注意控制温度、压强、溶液的浓度等条件,这是因为同样的反应物质在不同的条件下可能会发生不同的反应。

(3)实验法的步骤:实验前,要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实验用品和实验步骤等;实验中,要仔细研究实验现象,并做好实验记录;实验后,要写好实验报告,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4)实例:〖投影〗布臵学生阅读、观察、记录并填写活动表金属钠与氧气反应的实验〖实验目的〗

1、学会通过实验来验证对物质性质的预测或探究物质未知的性质的方法。

2、探究金属钠与氧气的反应。

3、认识条件控制在实验研究中的意义。〖试剂和仪器〗

金属钠,酒精灯,石棉网,铁架台,铁圈。〖实验步骤〗

1.将切好的金属钠放臵在空气中。

2.将金属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实验记录:

么不同?

〖问题思考〗

1.这组实验对你有什么启示?理解实验法的意义。

2.在你做过的实验中,还有因条件改变而影响实验结果的情况吗?〖拓展延伸〗

〖演示实验〗金属钠与硫、氯气的反应。〖观察、思考、记录〗

钠在氯气中剧烈燃烧,产生白色的烟;钠与硫粉混合研磨时燃烧,火星四射,发生爆炸,化学方程式为:

课题:金属的化学性质(2)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以活泼金属钠,较活泼金属铝、铁,不活泼金属铜为代表,了解金属的主要性质,并学会药品的取用、加热等基础实验操

作方法。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初步学会实验观察的方法 ?

道德情感目标?

1、通过对钠跟氧气的反应、钠跟水的反应、铝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等实验的探究,体验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并认识到实

验过程中控制实验条件的重要性。

2、通过对金属钠、铝性质的科学探究,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钠的化合物及镁、铝的性质 ?难点?钠的化合物及镁、铝的

性质三、教学器材

投影仪、金属钠、蒸馏水、小烧杯、坩埚、火柴、过氧化钠、镁条、铝片四、教学方法与过程: 探究式教学,实验总结法

〖过渡〗上节课我们运用“观察法”“比较法”来认识物质的性质。在

研究物质性质的过程中,往往还通过实验来验证对物质性质的预测

或探究物质未知的性质。

2

〖活动评价〗

〖媒体展示或描述上述实验现象、分析和结论〗(略)

〖概述〗金属钠放臵在空气中,会迅速被氧化而生成氧化钠,失去

金属光泽(因此金属钠通常不能暴露在空气中。为何能保存在煤油里?);金属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板书〗

二、金属和氧气的反应:

4na +o2 ==== 2na2o 2na +o22o2

该实验验证了金属钠在不同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的性质。

〖概述〗上面是研究物质的性质时常用的四种方法,当然还有其他

的一些方法;在研究物质的某方面性质时,可能只用到一种或两种

方法,但在研究物质的整体性质时却常常是观察、实验、分类、比

较等方法综合应用。〖过渡〗

通过初中化学的学习,我们已经对科学探究的过程有了一定的了解。其实,人们对物质性质的研究也是一种科学探究过程。研究物质性

质的内容包括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质的通性和特性。那

么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是怎样的呢?〖板书〗研究物质性质的

基本程序〖学生阅读教材、提问并归纳〗(媒体展示)

1、要观察物质的外观性质(包括物质的存在状态、颜色气味等);

2、要对物质的性质进行预测;

3、设计并实施实验来验证所做的预测。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归纳出与预测相一致的性质,并对实验中所出现的特殊现象进

行进一步的研究;

4、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推论,概括出物质的通性及特性。〖探究〗研究过氧化钠的性质(与氧化钠比较)(建议通过实验探

究的方法)〖指导实验〗提出学生实验的操作方案及实验要求:

1.打开盛有na2o、na2o2试管的橡胶塞,分别加入少量水,观察

现象并记录;

2.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盛有na2o的试管(1)和盛有na2o2

的试管(2)内,观察现象并记录; 3.分别向试管(1)、(2)所

得溶液中加入无色的酚酞试液,振荡,观察现象并记录; 4.根据实

验现象,作出相应实验结论。

222

属于自身氧化还原反应;-1价的氧元素具有强氧化性,所以能使色

质褪色。表现漂白性。〖过渡〗活泼金属钠暴露在空气中易被氧气

氧化,表面生成一层氧化物;在空气中燃烧则生成过氧化钠。在金

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钠、镁、铝排在一起,钠所具备的性质镁和铝是

否也同样具备呢?根据已有的知识我们知道镁能与氧气反应,请回

顾反应的条件及现象?〖交流与讨论〗〖分析和结论〗

镁的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可以保护内部金属不被继续氧化,

所以在点燃镁条前,常用砂纸打磨,这样点燃起来更方便些。

〖提问〗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现燃烧的实验现象,书写化学方

程式。

〖板书〗

〖提问〗据此请预测铝是否和氧气反应?〖演示实验〗“毛刷”实验:(建议选做)

取一根铝条用砂纸将薄膜破坏掉,然后用沾有hg(no3)2溶液的

棉球擦一下,再用滤纸擦干。〖观察、思考、讨论〗

观察铝条表面变化情况:用滤纸擦干后的铝条表面迅速长出了许多

疏松的白毛,铝条变成“毛刷”,轻抖白毛飘落。“白毛”成分是al2o3。

hg(no3)2与al条发生臵换反应,生成的hg阻止在al条表面生成致

密的氧化铝薄膜。

此实验证明:室温下铝很容易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4al+3o2=2al2o3,al具有强还原性。我们在使用铝制品时要注意保

护氧化膜。〖科学探究〗

用坩埚夹住一小块铝箔(箔厚约0.1mm),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轻轻晃动。仔细观察。可观察到什么现象?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再取一块铝箔,用砂纸仔细打磨(或在酸中处理后,用水洗净),

除去表面的氧化膜,再加热至熔化。又有什么现象呢?〖交流与讨论〗〖分析和结论〗铝箔熔化,失去光泽,但熔化的铝箔并不滴落,好像有一层膜兜着。这是因为铝表面的氧化膜保护了铝,构成薄膜

的氧化铝的熔点(2050℃)高于铝的熔点(660℃),包在铝的外面,所以熔化了的液态铝不会滴落下来。

熔化的铝仍不会滴落,因为铝很活泼,磨去原来的氧化膜后,在空

气中又会很快的生成一层新的氧化膜。这也正是性质活泼的铝在空

气中能稳定存在的原因。

3

〖板书〗4al+3o2=2al2o3

〖拓展延伸〗若要观察到铝的燃烧应采取哪些措施?〖交流与讨论〗〖分析和结论〗增大铝与空气的接触面,提高反应的温度等。〖演

示实验〗铝粉在空气中燃烧

用玻璃管将铝粉吹到酒精灯的火焰上方。

〖观察、思考〗观察到灯焰上方产生耀眼白光。铝在高温条件下,

可在空气中燃烧放出大量光和热。(认识反应条件的重要性,条件

不同反应程度不同,加深外因是变化条件的认识。)〖学生阅读教材〗铝的氧化膜

〖总结〗钠、镁、铝与氧气反应的异同点。补充习题:

1.钠在自然界里不能以态存在,只能以态存在,这是因为。

2.由于钠很容易与空气中的、等物质反应,通常将钠保存在里,

以使钠与、等隔绝。

3.钠可以把钛、锆等金属从它们的卤化物中还原出来,这是由于钠

具有性。

4.在空气中长时间放臵少量金属钠,最终的产物是()

a.na2co3

b.naoh

c.na2o

d.na2o2 5.下列灭火剂能用于扑灭金属

钠着火的是()

a.干冰灭火剂

b.黄沙

c.水

d.泡沫灭火剂作业:p54 7 五、教学后记:

教案编号:19

课题:金属的化学性质(3)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以活泼金属钠,较活泼金属铝、铁,不活泼金属铜为代表,了解金属的主要性质,并学会药品的取用、加热等基础实验操

作方法。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初步学会实验观察的方法 ?

道德情感目标?

1、通过对铝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实验的探究,体验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并认识到实验过程中控制实验条件的重要性。

2、通过对金属镁、铝性质的科学探究,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

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镁和铝的化学性质 ?难点?镁和铝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器材投影仪、金属钠、蒸馏水、小烧杯、玻璃片、小刀、

镊子、滤纸、金属铝片、氢氧

化钠溶液、集气瓶、稀盐酸

四、教学方法与过程: 探究式教学,实验总结法

三、镁和铝的化学性质 1.共性

(1)跟非金属反应:2mg+o2=2mgo4al+3o2=2al2o3

〖讲述〗因为mg、al的最外层电子数较少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它

们不仅能跟单质o2反应,而且还能与其它金属单质反应(如卤素、

硫等),甚至能与某些氧化物反应。〖板书〗(2)跟某些氧化物反应

〖设问并组织讨论〗

(1)回忆复述mg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写出化学方程式。〖回答〗 mg+2h22+h2 〖提问〗铝跟水反应吗?

〖演示实验〗al与沸水反应

将去掉膜的al条放在沸水中(用投影仪做此实验)。〖观察、回答〗

(1)al条表面有气泡产生。

(2)结论: 2al+6h2o===2al(oh)3+3h2

〖提问〗初中化学课中同学们学习过co2的有关性质,知道co2不

支持燃烧。这是一瓶co2,瓶壁无色透明,将点燃的镁条放入瓶中,观察镁条是否熄灭?有什么现象?〖演示实验〗mg与co2反应

〖观察、思考、记录〗

①现象:mg条在co2中剧烈燃烧,放出白光和大量热,有大量白烟生成,瓶壁上有黑色固体生成。②结论:

co2不支持燃烧是具有相对性的;mg不仅能与游离态的o2反应,而且能与氧化物中的氧结合,表现出强还原性。

〖过渡〗al在高温条件下也可以与co2反应,甚至于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

〖演示实验〗铝热反应(实验前用磁铁检查一下室温条件下有无铁存在;反应后再用磁铁检查有无铁生成)

〖观察、思考、记录〗反应前:无铁存在。

反应中:发光、放热、反应剧烈。

反应后:用磁铁检查生成物有块状物被吸起。 2al + fe3o4 === 2fe + al2o3 +q

al的还原性强于铁,也能与化合态氧结合。

〖放录像〗铝热反应在生产中的应用:焊接钢轨。

〖过渡〗镁、铝的强还原性不仅体现在与某些氧化物的反应中,它们也跟酸反应。〖板书〗(3)跟酸的反应 (1)相同点

a.mg、al与盐酸反应产生h2。 b.mg、al与稀硫酸反应产生h2。

(2)不同点

b.al与冷浓h2so4、浓hno3发生钝化。〖过渡〗除此以外,铝还有哪些特性?〖板书〗2.特性

〖演示实验〗al与naoh溶液反应(用投影实验)〖设问〗

①al与naoh水溶液的反应中al显示什么性质?根据是什么?②上述反应产物中的naalo2是如何产生的?

③mg比al活泼,其与h2o反应较al容易,为什么与naoh水溶液接触无明显现象呢?

观察、思考,将mg、al条放入naoh水溶液中,mg表面无变化,al条表面有许多气泡产生。结论:mg+naoh

2al+2naoh+2h2o=2naalo2+3h2↑ 讨论、归纳,回答:

①al显还原性,因其化合价升高。

②以上反应不是一步反应,而是多步反应的结果:

2al+6h2o=2al(oh)3+3h2↑ al(oh)3+naoh=naalo2+2h2o

③因mg(oh)2既不溶于水也不与naoh反应,其可将内层mg包起来,使反应难于进行下去。

〖小结〗本节课我们从生活实际出发,分析mg、al的相对位臵,讨论了它们与非金属、氧化物、酸、碱的反应情况,请同学们归纳一下mg、al性质的相同点、不同点。复习巩固:

1.把燃着的镁条放入下列气体中,不能发生反应的是[ ]。a.n2

b.co2

c.cl2

d.he 2.镁粉中混进少量铝粉,将al粉除去,可选用的试剂是[ ]。 a.盐酸 b.cuso4溶液 c.naoh溶液 d.h2o

4

3.在铝热反应中,铝粉的作用是[ ]。a.催化剂b.氧化剂 c.还原剂d.熔剂 4.两份铝粉分别与足量的naoh溶液和hcl溶液反应,产生的气体体积相同(同温、同压下),则这两份铝粉的质量之比为[ ]。

a.1:2

b. 1:3

c.3:2

d.1:1 5.同质量的钠进行下列实验,其中产生氢气最多的是[ ]。

a,将钠投入足量水中 b.将钠用铝箔包好,并刺些小孔,再加入足量水中 c.将钠投入足量稀硫酸中d.将钠投入足量稀盐酸中作业:p54 8、9 五、教学后记:

教案编号:20

课题: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1)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以mgo、fe2o3、cuo为代表,了解金属氧化物的主要理化性质和主要用途。巩固药品取用等基础实验操作。

2.以铁的氢氧化物和al(oh)3为代表,了解金属氢氧化物的制法、性质和用途。

3.以al2o3、al(oh)3为代表,了解两性物质的特点。以kal(so4)2 为代表,使学生掌握复盐的组成特点。 ?能力目标?1.通过列表比较,了解各类金属化合物的性质。同时掌握学习元素化合物的方法——比较法。

2.通过对几个实验的探究,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并认识到实验过程中控制实验条件的重要性。

?道德情感目标?

通过实验、图表分析、联系生活等多渠道的科学探究,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氢氧化铝、氢氧化铁的性质,fe2+、fe3+ 的转化。 ?难点?氢氧化铝、氢氧化铁的性质,fe2+、fe3+ 的转化。

三、教学器材投影仪、金属钠、蒸馏水、小烧杯、玻璃片、小刀、镊子、滤纸、金属铝片、

氢氧化钠溶液、集气瓶、稀盐酸

四、教学方法与过程: 探究式教学,实验总结法 ?复习提问?

1.为什么多数金属在自然界中多以化合态形式存在?

2.写出下列变

化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金属钠在空气中表面变暗;②金属钠在空气中加热;③金属钠投

入纯水中;④金属铝投入naoh溶液中

?引入新课?金属不但其单质具有许多特殊的理化性质和广泛的用途,而且金属形成的多种化合物亦有极其重要的性质和用途。

?板书?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一)金属化合物

1.金属氧化物的水溶性

?实验?cao、mgo、cuo和水作用实验

22

形成对应的碱。mgo不和冷水作用但和热水作用生成mg(oh)2。 ?

练习?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2o + h2o —k2o + h2o — bao + h2o — cao + h2o — mgo +

h2o — ?板书?2.和酸的作用 ?实验?书本实验3—5

②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l2o3 + h2so4 — fe2o3 + hno3 —cuo + hno3 — ?板书?3.两性氧

化物

?实验?al2o3溶于碱的实验 al2o3 + 2naoh == 2naalo2 + h2o

?研讨?①氧化铝的化学性质有何特点?除去金属铝表面的氧化膜你

有什么高招?②象氧化铝这种氧化物和其它金属氧化物不同,我们

称它为两性氧化物,你能对两性氧化物下个确切的定义吗?

?结论投影?既能和酸反应,又能和碱反应且均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叫做两性氧化物。

①钠表面的氧化物和铝的氧化膜都是金属氧化物,它们的外观形态

和性质相同吗?对内层金属的保护作用一样吗?

②铁制品表面常需油漆而铝制品一般都裸露于空气中,这是为什么?

③一段光亮的铁丝插入盐酸中立即有气泡产生,而一段光亮的铝丝

插入盐酸中过一会儿才有气泡产生,这是为什么? ?课后作业?

1.既能跟盐酸反应,又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氧化物是a. al b. mgo c. nahco3 d. al2o3

2.下列属于红色物质的是a. mgob. fe2o3

c. cu2o

d. cuo

3.下列物质(甲栏)及它们对应的用途(乙栏),试用短线把它们的对应

关系连接起来。甲栏乙栏氧化镁红色油漆和涂料氧化铝耐火

材料氧化亚铜制造铜盐的原料氧化铜红色颜料冶炼金属

五、教学后记:

教案编号:21

课题: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5

?知识目标?

1.以铁的氢氧化物和al(oh)3为代表,了解金属氢氧化物的制法、性质和用途。巩固试管实验等基础实验操作及fe(oh)制备的特殊操作。

2.以al2o3、al(oh)3为代表,了解两性物质的特点。以kal(so4)2 为代表,使学生掌握复盐的组成特点。 ?能力目标?

1.通过列表比较,了解各类金属化合物的性质。同时掌握学习元素化合物的方法——比较法。

2.通过对几个实验的探究,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并认识到实验过程中控制实验条件的重要性。

?道德情感目标?通过实验、图表分析、联系生活等多渠道的科学探究,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

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

二、重点与难点

2+3+

?重点?氢氧化铁的性质,fe、fe的转化。

2+3+

?难点?氢氧化铁的性质,fe、fe的转化。三、教学器材

投影仪、金属钠、蒸馏水、小烧杯、玻璃片、小刀、镊子、滤纸、

金属铝片、氢氧化钠溶液、集气瓶、稀盐酸

四、教学方法与过程:

探究式教学,实验总结法

?复习提问?完成下列变化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氧化钠和水氧化钡和水铝和氢氧化钠溶液氧化铝和氢氧化钠溶液 ?

板书?二.氢氧化物

1.氢氧化物的水溶性(学生自学得结论)

2.可溶性碱的通性(学生讨论

回顾) ?板书?1.铁的氢氧化物的制备 ?练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

物质的制备原理。mg(oh)2cu(oh)

2

?板书?②氢氧化亚铁的不稳定性4fe(oh)2 + o2 + 2h2o == 4fe(oh)3 ?引深探讨?能否确保氢氧化亚铁有较长的保存时间吗? (学生讨论,

设计实验)

?板书?③不溶性碱的化学性质 a.和酸的作用

?练习?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fe(oh)2 + hcl ——fe(oh)3 + h2so4 ——cu(oh)2 + hno3 —— ?板书?

2 fe(oh)32o

3 + 3 h2o

碱牲氧化物 + 水 (一般)

mg(oh)2 —— cu(oh)2 —— fe(oh)3 —— ?板书?2.氢氧化铝制备 ?实验?氢氧化铝的实验室制法(书本实验3—7)

al2(so4)3 + 6 nh3〃h2o == 2 al (oh)3↓+3 (nh4)2so4 铝盐溶液和氨水反应制取氢氧化铝

偏铝酸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可制取氢氧化铝 ?板书?②性质

a.白色胶状沉淀,不溶于水,有吸附作用

b.两性

【篇三: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套精品教案】

上教考资源网助您教考无忧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套精品教案

第一章

本章概况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是中学化学重要理论组成部分,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新教材把本章内容作为必修2的第一章,足以体现了它的重要性。

本章包括三节内容:第一节:元素周期律;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三章:化学健。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新教材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直接给出了1-20云生动手推出结论,体现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第三节:化学键,以nacl、hcl

好地为以后学习服务。

本章教学重点:元

第 2课时

3课时

2课时

2课时

上教考资源网助您教考无忧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1、初步掌握周期表的结构;2、初步掌握元素性质与

原子结构的关系。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认识周期表

的结构;2

教学重点:1、周期表的结构;2

教学难点: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教具准备:杯、酚酞试液、na、k等。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多媒体播放:门捷列夫事迹介绍

生(齐声)

[板书]一、元素周期表

1

2

3

生3

师:关于第3个问题,学习完本节内容之后,我们就会得出答案。

[多媒体播放:元素周期表]

师[多媒体播放,11 na各数字的含义]

22.99

师:初中我们已知道原子的组成。

[播放:原子组成示意图]

上教考资源网助您教考无忧

知道原子是不显电性的,现在又出现了“原子序数”,它们之间有没

有关系呢?关系怎样?

师:把学生分成三组:分别数一下na、c、o三种原子中的质子数、电子数。

生:它们之间有关系: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师(指幻灯片—元素周期表):请同学们认真分析、研究这张表看

(1)它有什么排列规律?有什么特点?

(2)有多少横行,多少纵行?

(3)每横行、纵行所含的元素种类是否相同?

生(讨论):

师(巡视):倾听同学们的意见

生1:表排列比较乱——长短不一。而且表中各元素颜色也不一样。生2:有7个横行,18个纵行

生3:每横行、纵行所含的元素种类有的相同,有的不相同。

师(微笑)a、b、o的含义是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d. d.第16、17列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

[教师精讲] 据题中所给信息,对周期表族序号重新排列,但内容不变,因此,要熟悉原周期表结构,在原表中分析各选项是否正确。

答案:d

[例题剖析]

[例2].(2002年上海)有人认为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i a族的氢元素,也可以放在Ⅶa族,下列物质能

支持这种观点的是……………………………………( )

a.hf b.h30 c.nah d.h202

[教师精讲] 本题属较简单的信息题,利用信息,综合分析,可以求解;但是,有时对信息未理解,或理解不透彻,不妨试一试排除法,因为,选择题的特点就是提供了四个选项。利用排除法可减化思考

过程,提高正确率。因此,同学们在解题时,要注意训练一题多解。答案:c

+1、根据金属单质与水或者与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置换出

氢越容易,则金属性越强。

2、根据金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化水物碱性强弱。碱性越强,则原金属单质的金属性越强。

3、可以根据对应阳离子氧化性强弱判断。金属阳离子氧化性越弱,则单质金属性越强。

[测题剖析]

【例题剖析】

【例3】有某碱金属的单质和其氧化物的混合物1.98g,加入适

量的水使成为氢氧化物后,得到氢氧

化物为2.76g。求原来混合物中的碱金属的种类,和其单质、氧化

物的质量各多少克?

课堂小结

本节课是我们学习物质结构理论的开始,请同学熟记表的结构,通

过na、k性质比较,初步理解原子结构对性质的影响,形成利用实

验检验理论是否正确的能力。

布置作业:教材:p11、t11、t1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分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2、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教学重点:卤族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

关系

教学难点:质量数、同位素、核素的概念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试管、烧杯、胶头滴管。新

制饱和氯水、nabr溶液、ki溶液、ccl4、苯、溴水。

[新课导入]

高中化学教学案例

高中化学教学案例 --酚的性质和应用 晋江平山中学黄文姣 [案例课题]酚的性质和应用 [案例背景] 本节课是安排在苯及其同系物、乙醇的知识点后的一节内容,因此学生已对苯环、羟基这两种重要基团有了一定的认识,已初步掌握了官能团对有机物主要性质的决定性作用。再来学习苯酚已不是难题,而且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已经具备自主探究的能力。所以让学生通过多种方法去学习和探究。通过实验探究学习苯酚的性质。但要强调的是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启发学生如何通过分析苯酚的结构理解苯酚和苯、醇的区别,理解官能团的性质与所处“氛围”有一定的相互影响,让学生学会全面的看待问题,能更深层次的掌握知识。 [案例主题] 本节课是首先介绍了自然界中的酚类化合物,然后介绍最简单的酚类化合物---苯酚,由醇类作对比让学生分析苯酚分子结构特点,通过实验来学习苯酚的性质,通过比较苯和苯酚、以及醇和苯酚的性质来学习羟基和苯环之间的相互影响。要求学生通过本次探究实验,掌握苯酚的主要化学性质,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技巧。同时通过分析苯酚的结构,联系有关有机化合物的知识推测苯酚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再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结论是否正确,并给出相应的解释,达到培养学生实验、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案例设计] 【引入】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醇是链烃的羟基衍生物,其结构特点是羟基与链烃基直接相连接。 【设问】羟基与苯基直接相连接的化合物,是否也是醇呢? 【讲解】请同学们比较黑板上这几种有机物的结构简式,总结醇、酚的结构特点。 【小结】羟基与苯基直接相连接的化合物是酚类。苯酚是最简单的酚。 【板书】一、酚

1.概念:分子中的羟基与苯环(或其他芳环)碳原子直接相连的有机物。 二、苯酚 1.苯酚的结构 化学式:结构式:结构简式: 【师】引导学生看P71苯酚分子的比例模型,寻找苯酚分子和苯分子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板书】2.苯酚的物理性质 【活动与探究】 P72 (实验1)观察苯酚的颜色、状态,闻一闻苯酚的气味 生:观察,并闻药品的气味。有的同学提出疑问:“我观察到药品有一点红色?”讨论。师:苯酚部分被氧化时会呈红色。 追问:那苯酚应如何保存呢? 生:隔绝空气,密封保存。 (实验2)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水,逐渐加入苯酚晶体,不断振荡试管。继续向上述试管中加入苯酚晶体至有较多量晶体不溶解,不断振荡试管,静置片刻。(提醒同学实验过程中接触苯酚一定要注意安全及出现情况的处理方法) (实验3)将上述试管放在水浴中加热。从热水浴中拿出试管,冷却静置。 师:清洗内壁沾有苯酚的试管用热水还是冷水?为什么? 生:用高于65℃的热水,因为苯酚能与高于65℃的热水互溶。 (实验4)将苯酚晶体分别加入到苯和煤油中,并与实验2作比较。

高中化学必修一《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创新教案】

第四节氨硝酸硫酸 第二课时浓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核心素养 培养学生能够通过实验现象,并对现象做出客观解释的科学探究素养,以及重视实验尾气处理,提倡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 教材分析 硫酸、硝酸是硫、氮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重要的含氧酸,氨是氮的氢化物。在硫、氮元素的知识体系中,比较重要的是氧化物和含氧酸。硫酸、硝酸既有酸的一些通性,又有它们自己的特性。本节主干知识:浓硫酸、硝酸的强氧化性,它们能与绝大多数金属反应,反应的特点是浓硫酸、硝酸中的硫、氮元素被还原,生成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对浓硫酸和硝酸的相关性质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也掌握了浓硫酸和硝酸作为酸所具有的酸的通性,本节课通过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建构新的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对实验步骤,实验现象描述的准确性,并且能够根据现象推测实验产物,写出反应方程式。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 掌握浓硫酸吸水性、脱水性,浓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2.能力目标 培养观察能力及实验动手能力、形成规律性认识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知识的建构能力的,理解知识结构由主干知识和基本知识构成,主干知识作支撑。 (2)重视实验尾气处理,提倡环境保护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浓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教学过程设计 【提问】硫酸和硝酸都具有酸的通性,具体有哪些?

【学生讨论后回答】 1、使指示剂变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2、与碱发生中和反应: 3、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4、与盐反应 5、与活泼金属反应 【思考】实验室里用金属和酸的反应制取氢气时,往往用稀硫酸或盐酸,而不用浓硫酸或硝酸,这是为什么? 【学生回答】:性质决定用途,可能是具有某些性质使它们不能制取氨气 【新课】浓硫酸的氧化性 教师: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在学习了今天的内容后就知道了,首先来复习浓硫酸的两个特性。 1、吸水性 实验室常用做干燥剂。 2、脱水性 【演示实验】观看浓硫酸与蔗糖实验视频 浓硫酸与蔗糖反应生成了黑色的碳,而产生了气体使它变得疏松多孔 (辨析脱水性和吸水性的本质) 【提问】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刺激性气味是什么呢?稀硫酸可以和活泼金属反应制取氢气,而浓硫酸不能制取氢气,下面我们以实验的方法来探究这个问题。 学生观看演示实验:浓硫酸和铜在加热条件下的反应 【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反应条件 2、实验现象及得出的实验产物 3、写出反应方程式 4、氧化剂、还原剂 【教师讲解】:浓硫酸的氧化性体现在硫元素 请同学们写出稀硫酸与金属铁的反应以及加热条件下,浓硫酸与金属铁的反应

高中化学 化学键-离子键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离子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1.掌握离子键的概念;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并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能力培养:通过对离子键形成过程中的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能力,培养学生对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力。 科学思想: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 科学品质:结合教学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一丝不苟的学习精神。 科学方法: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重点、难点离子键的概念和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引言】前几节我们学习了元素周期表的知识,了解到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关系密切,现已发现的元素有一百多种,元素是组成物质的成分,现已发现的物质有千万种。 【设问】1.为什么一百多种元素可形成这么多种物质? 2.原子是怎样结合成分子的?H2是由两个原子构成的,两个He原子能否构成He2? 3.原子总是按一定比例结合成分子,如H2O,而形成的分子性质差别很大,如H2O 不可燃,而H2S可燃. 要解决这些问题要在原子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原子间的相互作用问题。 【引课题】化学键 【演示实验】钠在氯气中燃烧 【板演】请同学从电子得失角度分析钠和氯气生成氯化钠的过程 【多媒体动画】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及晶体模型 【说明】:Na+和Cl-之间除了有静电吸引的作用外,还有电子和电子,原子核与原子核之间的相互排斥作用。当两种离子接近到某一定距离时,吸引和排斥作用达到平衡,于是阴阳离子之间通过静电作用形成了稳定的化合物。 【板书】一、离子键 1.定义: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离子键。 【引问】根据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和离子键的定义,思考形成离子键需要那些条件?那些元素间易形成离子键呢? 【板书】2.离子键的形成条件 活泼金属n+ 【板书】3.成键微粒:阴离子和阳离子 【板书】4.键的本质:阴离子和阳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 离子还包括:SO42-、CO32-、 OH-、 NH4+----等等原子团 【板书】5.离子化合物: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 ①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之间形成的化合物。 ②大多数盐和强碱 【问题】当氯化钠熔化时,离子键怎样变化?NaF、CsCl、NaCl都是由离子键形成的离子化合物,但是它们的熔点各不相同,原因是什么?

高中化学《有机合成(1)》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3.4.1 有机合成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归纳有机物的特征反应、学会引入官能团 2、会用正、逆合成法设计简单化合物的合成路线,并能用流程图表示这一过程 3、能列举有机合成遵循的一般原则,并对已给定的合成路线进行简要评价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汇报等途径提高对物质性质和官能团转化方法的归纳能力 2、初步学习如何从已给条件中提取相关有用信息进行知识迁移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有机合成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影响,赞赏有机化学家们为人类社会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2、形成绿色合成思想,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有机合成是高考难点题型之一,实质是利用有机物的性质进行相关的官能团之间的转化 反应。因此本节课的重点为: 1、有机物的特征反应、学会引入官能团 2、逆合成分析法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本节课的难点为:逆合成分析的思维方法 教学过程: 一、有机合成的过程 [思考与交流]阅读第三自然段,回答:1、什么是有机合成?2、有机合成的任务有那些?3、用示意图表示出有机合成过程。 1、有机合成定义;有机合成是利用简单、易得的原料,通过有机反应,生成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化合物。 2、有机合成的任务;包括目标化合物分子骨架构建和官能团的转化。 3、有机合成过程。 [投影]有机合成过程示意图: [讲]有机合成的过程是利用简单的试剂作为基础原料,通过有机反应链上官能团或一段碳链,得到一个中间体;在此基础上利用中间体上的官能团,加上辅助原料,进行第二步反应,合成第二个中间体,经过多步反应,按照目标化合物的要求,合成具有一定碳原子数目、一定结构的目标化合物。 师:首先请学生总结各类主要有机物的特征反应

2021年高中化学教学案例分析三篇

2021年高中化学教学案例分析三篇 一、发挥教研组集体智慧,群策群力 我们教研组的全体老师虽然都有多年的化学教学经历,也都积累了一定经验,但面对二期课改的新教材,每个人都是新手。首先,我们认真参加市组织的新教材培训,虽然在炎热的夏季,虽然路途遥远、交通不便,但我们都自始至终认真学习。接下来,我们组的四位老师分头通读全册教材,了解教材的总体脉络和布局,这对整体把握教学是很有好处的。例第一章《化学的魅力》,重在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感知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了解学习化学最基本的一般方法。这样,我们在实施第一章教学时,就把情感目标放到比较突出的地位。第三步我们再集体讨论教案。经分工,由一名教师主讲,再集体补充、修改,往往在初始拿出的教案还是很陈旧的(难该习惯),但经过集体讨论后的教案一定有发展、有突破、有新意,大家感觉到集体智慧的能量是很大的。 二、“填补”新教材的“空白”,学生智能得以发展 新教材的版面上有很多“空档”,有的空档是实验的现象、结论,还有一些是问题的解释,这与老教材有明显的差别,我们开始觉得很不习惯。我们反复讨论是以怎样的方式“填补”这些“空档”,若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那么编写者的意图就变成要我们老师去填空,这显然是一种误解。我们认真学习二期课程标准,体会到这是留给学生发展的空间,决不能简单地由老师包办代替。于是教材上安排的问题讨论,我们都认真地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尽量由学生自己解决,教材上安排的实验,或由老师演示,或由学生完成,然后归纳现象、推出结论。即使是家庭小实验也鼓励学生去尝试,然后交流.但实验受很多条件的影响,各自得到的现象和结论完全有可能不一致,那么如何去面对考试呢?我们组织学生分析原因,然后得到比较客观的(一致的)结论,而且一般要求学生能在课本上记录下来,以便复习巩固(毕竟考试是不可避免的)。“填补”教材“空白”的过程,是引领学生探究的过程,是学生习得知识、又发展了能力的过程,新教材用得好,学生一定发展得好。

沪科版化学高一下册-5.3.1 《浓硫酸》 教案

《浓硫酸》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 硫酸是硫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一种典型的含氧酸,所以掌握硫酸的性质,有助于学生系统掌握硫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本节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学习过初中的《常见的酸一一硫酸》基础之上的,对其物理性质和稀硫酸的酸性、浓硫酸的吸水性和脱水性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是在学习过电离理论及氧化还原知识的基础之上来进一步认识浓硫酸的性质。浓硫酸具有酸性,但不同于稀硫酸,在表现氧化性时,化合价改变的元素不同,这也就是浓硫酸的另一个特性——强氧化性。浓硫酸是强氧化性酸的代表,所以这部分内容,既是重要的基础知识,又是对共性和个性的一个体现,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告诉学生学无止境。 二、学情分析 1.已知:学生在初中已掌握了硫酸具有酸的通性; 2.一知半解: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做干燥剂;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可以使纸、火柴 梗等变黑,但并不清楚二者的本质区别。 3.未知: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化合价改变的元素。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正确辨别浓硫酸的性质; 能用浓硫酸的性质解释现象;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阅读资料,对浓硫酸脱水性和吸水性概念的比较和具体案例的分析,概括浓硫酸脱水性和吸水性性质的区分点并能加以运用; 通过使用化合价对化学反应方程式分析,认识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对比辨析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找到与稀硫酸体现的酸的氧化性的不同点。 通过浓硫酸分别与碳和铜的反应感受研究物质性质的过程的多样性,可以是“实验探索—分析现象—归纳性质”的实验探究法,也可以是“性质分析—推理预测—实验验证”的理论探究法,建立模型。能简单设计研究方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浓硫酸的危害与用途的学习,让学生认识事物的两面性,正确对待、扬长避短,并且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对浓硫酸事故处理的分析,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

高中化学1.3.离子键教案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化学键 第1课时离子键 学习目标 1.掌握离子键的概念。 2.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并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学习过程 一、离子键 【实验探究】 实验:钠在氯气中燃烧(课本21页实验12) 现象:。 化学方程式:。 请从电子转移的角度分析产物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思考交流】 在氯化钠中Na+和Cl-间存在哪些作用力? 1.离子键的定义:带相反电荷离子间的相互作用。 (1)成键微粒:。 (2)相互作用:(包括和)。 (3)成键过程:。 2.形成条件: (1)二元素化合物:和之间形成的化合物。 (2)多元素化合物:含氧酸根与、铵根与、氢氧根与等。 例如:。 二、离子化合物 1.定义:由构成的化合物。 2.存在:。 三、电子式 1.定义: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表示原子的的式子。 2.写出下列原子的电子式: Na Mg C N O Cl

Al F Si S 3.写出下列离子的电子式: H+Na+Mg2+Cl-S2- Br-H-K+O2-N3- 4.写出下列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 NaCl Na2S K2O MgCl2 MgO K2S CaF2 5.用电子式表示下列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例:NaCl: K2S: MgBr2: MgO: CaF2: 【思考】 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应注意的问题? 随堂检测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含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B.第ⅠA族和第ⅦA族原子化合时,一定生成离子键 C.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不是离子化合物 D.活泼金属与非金属化合时,能形成离子键 2.与Ne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跟与Ar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所形成的化合物是()

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一氧化还原反应优质课教学设计

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掌握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 (2)会用化合价的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2、过程与方法: (1)体验氧化还原反应从得氧失氧的原始特征到化合价升降的表面现象再到电子转移的本质原因层层推进,逐步深入的发展过程。 (2)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本质的分析,学习由表及里以及逻辑推理的抽象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氧化和还原这一对典型矛盾,它们既相反又相互依存的关系的认识,深刻体会对立统一规律在自然现象中的体现,树立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学习化学知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难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三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总结归纳法、练习反馈法等。 教学主线: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 1、将刚削好的苹果与久置的苹果比较,有色有何变 化? 2、泡好的绿茶静置后有何变化?【回答】 1、苹果由粉绿色变成黄褐 色; 2、绿茶久置后颜色变深。 从生活中的 例子引入氧 化还原反应 表观认识特征 认识 本质 认识 得失氧化合价 升降电子转移

【提问】 回顾初中所学的知识,请大家列举几个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实例,讨论并交流这类反应的分类标准。【思考、讨论】 氧化反应: 2Mg + O2 = 2MgO 还原反应: CuO+H2== Cu+H2O 分类的标准:得氧失氧 巩固初中所 学的知识 【过渡】 请大家再思考一下:在所举的两个反应中是否只发生了氧化反应或还原反应? 例如:CuO+H2== Cu+H2O 【讨论、回答】 铜失去氧,发生了还原反 应;氢气得到氧,发生了氧 化反应。 巩固氧化反 应和还原反 应的知识, 引出氧化还 原反应的概 念。 【小结】 可见有得必有失,有物质得到氧,必定有另一个物质失去氧。也就是说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时发生的,我们就把这样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 【过渡】 氧化还原反应还有什么特点呢?在课本33页《思考与交流》有3个方程式,请大家分别标出这几个反应中每个元素的化合价,观察一下在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有没有发生变化,讨论氧化还原反应与元素化合价的升降有什么关系。【思考与交流】 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 发生了变化。有元素化合价 升高的反应时氧化反应,有 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时 还原反应。 巩固刚才所 学的氧化还 原反应的有 关概念。 通过课本的 思考与交流 探讨氧化还 原反应与元 素化合价升 降情况的关 系。 【板书】1、特征:元素化合价升降(判断依据) 【过渡】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是氧化反应,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是还原反应。那么我们再看下面反应: Zn + 2HCl == ZnCl2+H2↑。在这个反应中有得氧失氧吗?元素的化合价有发生变化吗?【回答】 1、没有得氧失氧。 2、锌元素的化合价由反应前的0价变为+2价;氢元素的化合价有反应前的+1价变为0价。 【小结】 在反应Zn+ 2HCl == ZnCl2+H2↑中虽然没有发生得氧失氧的情况,但是物质中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升

高中化学教学案例

高中化学教学案例分析 ——弱电解质的电离 【案例课题】弱电解质的电离 【案例背景】 本章是上一章化学平衡理论的延伸和扩展。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的课标要求主要是认识电解质的强弱和能用化学平衡理论描述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本节理论性较强,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节,掌握方法是学好本节知识的关键。在具体的学习中,注意与初中和高中必修内容的衔接,增强知识的逻辑性,以化学平衡理论为指导,引出一系列新知识点;同时通过实验加强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学习,加强能力和技能培养。 【案例描述】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强、弱电解质的概念;掌握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判断。 2. 掌握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3.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能从化学平衡移动的角度理解电离平衡移动。 教学重点: 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教学难点: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教学方法: 讲述法、比较法、实验法、启发引导发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电解质: 非电解质: 2、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比较

①NaCl溶液②NaOH ③H2SO4④Cu ⑤CH3COOH ⑥NH3·H2O⑦SO2⑧乙醇⑨水⑩CaO ____________ 是电解质__________ 是非电解质_________ 两者都不是【思考】: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水中都能电离出离子。不同电解质的电离程度是否有区别?你能否举出生活中的例子证实你的想法? 提示学生从生活情景题思考: 1).盐酸与醋酸是生活中经常用到的酸,是用哪一种酸除铁钉的铁锈? 2).如果上述两种酸用于卫生洁具的清洁或除水垢,常用盐酸还是醋酸? [设计意图] 从初中和高中必修内容的衔接中,从感性知识的认识中,减少学生的陌生感,做好知识的铺垫。 新课引入: 活动与探究: 1.醋酸和盐酸是常见的两种酸,它们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是否一样呢?请说出你的理由。2.你能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吗?请写出实验方案并与同学交流。 3.完成教材第40页实验3-1并记录实验现象。 (1)测量物质的量浓度均为1mol·L-1的盐酸和醋酸的pH。 (2)如图3-1所示,在两只锥形瓶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物质的量浓度均为1mol·L-1 的盐酸和醋酸,在两个气球中分别加入经砂纸打磨过的长度相同的镁条,然后将气球套在锥形瓶口,同时将气球中的镁条送入锥形瓶中,观察、比较气球鼓起的快慢等现象,将实验现象和你对实验现象的解释填入表3-1。

高中化学教案《氨硝酸硫酸

课题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四节氨硝酸硫酸 (第1课时) 一、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1、氨、硝酸、硫酸是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典型代表,也是化学必修(1)的重点之一,氨的学习将对后面的铵盐、硝酸、硫酸的学习起铺垫作用。因此,必须使学生切实学好本节内容。 2、本课时在选材上着眼于氨气的主要性质,在知识安排上尽量使知识与用途相结合,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物质的重要性能与在利用中可能带来的负面作用相结合,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氨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以及与人类和环境的关系。 二、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氨的物理性质,掌握氨的化学性质。 2、通过实验进一步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证明氨易溶于水、氨水呈碱性。[过程与方法] 1、运用对比的方法,归纳与总结氨气的有关性质,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运用化学实验发现新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明确化学对人类文明作出的巨大贡献,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态度看待化学的功与过。 2、通过对液氨泄漏事件处理的探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3、不断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归纳、整理知识线索,交流学习方法,建立自信心,培养求实、创新的精神,并尝试创造的喜悦。 三、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氨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喷泉实验的反应原理 四、学情分析 刚进高一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中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基础,也学习了氧化还反应的基本原理、金属及其化合物等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但还无法把理论的指导作用,知识的迁移能力在化合物学习过程中体现出来。他们已初步掌握某些基本实验技能,思维活跃,喜欢挖掘问题的本质,以此为契机在教学中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五、教材的处理 1、实验的改动:增加了氨溶于水与空气溶于水的对比实验,变浓氨水与浓盐酸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增加了浓氨水与浓硫酸反应的对比实验,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验探究能力。

离子键公开课教案[优质文档]

第四节化学键 离子键——高一化学公开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掌握离子键的概念;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并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能力培养:通过对离子键形成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能力。科学思想: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 科学品质:结合教学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一丝不苟的学习精神。 科学方法: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二、本节教材简析 本节教材是高一化学“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的第四节,前三节已学习了原子结构以及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递变关系的知识,这一节及后两节继续学习有关原子怎样互相结合,以及充分结构与物质性质的关系知识。 原子结构知识为本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本节是对物质结构知识的延伸和发展。学好本节知识,对全面理解物质结构十分重要。 本节内容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离子键的概念,另一部分是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形成的过程。其特点是概念较抽象,电子式的运用这个化学基本能力之一学生是陌生的,有一定的难度。 三、本节教学重、难点 离子键和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本节教学方法 计算机多媒体辅助讲解法。 六、教具 多媒体教室、电脑、摄影机、投影幕、盛有氯气的集气瓶、金属钠、

小刀、滤纸、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火柴。 七、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迄今为止,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有数以万种,但通过上面几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人类所发现元素却只有一百多种。同学们,你们可曾考虑过,这一百多种元素是如何构成这么多种物质的,要想搞清楚这些问题,还要深入学习一下今天的内容------化学键。 [影幕显示] 化学键(chemical bond )是指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或离子)之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 过度:化学键可以分为:离子键、共价键等,今天我们首先来学习-- 离子键。 过度:在初中化学课本中我们曾学习过离子化合物,常见的离子化合物有那些呢? 学生:氯化钠 氢氧化钠 硫酸锌 氯化镁 等.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亲自制备一种离子化合物-------氯化钠 [演示实验5-4]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 请一位同学描述实验现象 [影幕显示]实验现象:A 、剧烈燃烧B 、发出黄色的火焰C 、产生大量白烟 原因分析:钠和氯气剧烈反应生成氯化钠小颗粒悬浮在气体中呈白烟状. [影幕显示5] 2Na + Cl 2 问:钠与氯气是怎样形成氯化钠的? [影幕显示] NaCl 形成的微观过程 学生:请大家根据我们刚才的分析来填写课本P102页表5—14 [影幕显示5]

高一化学第一课教案

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实验安全教案(第1课时) 姓名班级教案使用时间 【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初中学习的基本操作,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实验室意外事故的处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2、对常见的操作和仪器进行复习和熟悉 【教学方法】“四环节”教学模式,观看视频、自学、讨论。 【教学过程】课件播放化学安全事故案例,阅读课本P4 【知识点一】遵守实验室规则 1.遵守实验室规则,使用化学药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 的气味;不得尝药品的味道。 2.实验室用剩的药品做到“三不”:不能放回原瓶(K、Na除外);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设计意图: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重视实验的教学,对知识的形成过程必不可少.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是科学精神. 【知识点二】了解安全措施 【相互交流】意外事故的紧急处理: (1)酒精及有机物燃烧,小面积着火,应迅速用盖灭。 (2)若不慎烫伤,用药棉浸75%的酒精轻涂伤处。 (3)若眼睛被化学物质灼伤,立即用,边洗边眨眼睛。 (4)若浓酸(碱)洒到实验台上,应先用(或)中和,然后用水冲洗。 (5)若浓硫酸沾在皮肤或衣服上,应立即用干抹布擦去, 再用后,涂上3%~5%的。 (6)若被玻璃割伤或有创伤时,应先除去伤口的玻璃等杂物,再用稀双氧水擦洗,后到卫生 室包扎。 设计意图: 人人都必须要有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 课件展示答案 【知识点三】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请同学们观看课件上的视频后回答以下问题) 1.药品取用和存放: (1)固体药品 粉末状或小颗粒状药品:用取用;块状药品:用取用。 (2)液体药品 少量液体:用吸取;一定量液体:用量取; 较多量液体:可。 (3)取用药品,如果实验里没有说明用量,液体取___________________;固体只要 _______________ ⑷.取用一定量的药品

(word完整版)高中化学教学案例分析

高中化学教学案例分析《原电池》课堂教学设计 高三化学孙永平 1、分析本节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为高中化学新课程(人教版)选修4的第四章电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该内容学生在必修2已有一定的了解,本节是该内容的加深,主要是增加了一个盐桥内容。掌握本节知识,对指导学生了解生活中电池使用原理、金属腐蚀和防护,研究探索发明新电池有重要意义。 2、了解学情底码 已有基础:对原电池原理有初步认识;具有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 局限认识:氧化剂和还原剂只有接触才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发展方向:通过实验活动对原电池原理形成完整认识,提高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 3、明确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深入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对原电池的形成条件有更完整的认识。学会书写电极反应式和电池总反应。能根据反应设计简单的原电池。 电池的设计活动,感悟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进一步体会过程与方法:通过Pb-CuSO 4 控制变量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设计原电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受原电池原理应用于化学电源开发的关键作用。 4、研究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原电池工作原理和形成条件 教学难点:氧化还原反应完全分开在两极(两池)发生及盐桥的作用。 5、确定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 以“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实验探究,自主分析设计”的学习方式学习。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学生不断深入认识原电池原理和形成条件,最终实现知识和能力上的跨越。 6、教学设计过程和意图 (1)情境导课:让学生举一些手机、电子表等新型电池例子。联系生活,吸引学生注意力,唤起学生学习欲望。 (2)回顾原电池:复习基本概念,温故而知新。 学生回忆原电池的有关内容,调动学生思考,回忆概念为后期探究作准备。

高中化学必修一 氨硝酸和硫酸 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一氨硝酸和硫酸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一氨硝酸和硫酸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一氨硝酸和硫酸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浓硫酸、硝酸的性质。 2.了解硫酸、硝酸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验操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体会化学对环保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意识和责任感 2、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实验的探究,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究的精神。 重点、难点 浓硫酸、硝酸的氧化性。 [引入]硫酸被称为现代工业之母,它在化学、冶金、医药、染料等工业中有极为广泛的应用。我们在初中已经学习过盐酸、硫酸、硝酸具有酸的通性,对于浓硫酸、硝酸的氧化性只作简单的介绍。现在通过填写表格我们来回想一下 [交流讨论]酸的通性 1、物理性质:纯净的硫酸是一种无色、粘稠的油状液体。98%的浓硫酸是一种高沸点的难挥发的强酸,密度大,极易溶于水,能与水任意比溶,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 [问题]如何稀释浓硫酸?在稀释时要注意什么? 应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的注入预先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并不断地用玻璃棒搅拌。 [板书]2.浓硫酸的特性:

[分组实验1]浓硫酸的吸水性实验(蓝色的硫酸铜晶体、浓硫酸、烧杯) 五分钟后观察现象 学生描述:蓝色的硫酸铜晶体变成白色 (1)吸水性 原理:可以吸游离的水(空气中的水、物质中的水分、结晶水合物中的水) [应用]实验室利用浓硫酸的这一性质干燥气体。(但显碱性的和还原性的除外)[问题]将一瓶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之后,质量会发生什么变化?如果是浓盐酸呢?是不是一样的结果呢? (分组实验2)“黑面包”实验(蔗糖、浓硫酸、蒸馏水、烧杯、玻璃棒) [现象]蔗糖中加入浓硫酸,蔗糖变黑,体积膨胀,变成疏松多空的海绵状的炭,放出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大量的白雾。 [分析]浓硫酸有吸水性可吸收蔗糖中加入的蒸馏水,并放出热使温度升高。在此浓硫酸与蔗糖有表现出很强的脱水性,将蔗糖中的氢氧元素按2:1的形式脱去变黑。 [板书](2)脱水性:原理(将有机物中的氢氧元素按水的组成比脱去) 那为什么体积膨胀,并有刺激性气体产生呢? [分析]这是由浓硫酸的第三个特性----强氧化性 [板书](3)强氧化性: ①和某些非金属单质的反应(C、P、S) 2H2SO4(浓)+C=CO2+2H2O+SO2 [问题]根据浓H2SO4与C反应的产物分析,浓硫酸和C各表现什么性质,做什么剂? [学生]S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做氧化剂C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作还原剂[讲解]除了金铂之外的绝大数金属都能被浓硫酸氧化(有的反应需要加热) ②与金属反应

高中化学《离子键》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离子键》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掌握离子键的概念;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并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能力培养:通过对离子键形成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能力。 科学思想: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 科学品质:结合教学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一丝不苟的学习精神。 科学方法: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重点、难点离子键和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探究】 1、我们知道,自然界中尽管只有一百多种元素,但就这一百多种元素却可以形成五彩缤纷 的物质世界。它们是怎样形成的,你知道吗? 2、两个氢原子能自动结合成氢分子,而两个氦原子却不能结合在一起,为什么?!为什么是两个氢原子,却不是三个、四个氢原子呢?要想知道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学习<<第三节化学键>>。这节课我们学习<<离子键〉〉 【板书】第三节化学键 一、离子键 【定向自学】 1、【阅读课本】下面我们来做一个钠与氯气反应的实验。请同学们先看看课本P21[实验1-2] 2、【实验】让学生上黑板做实验。指导学生正确地完成实验,同时和学 生一起来复习回忆:钠的保存、取放、颜色及剩余的钠处理、闻氯气方法; 【展示交流】观察[实验1-2],让同学站起来叙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并探究钠燃烧之前有黑烟冒出的原因。 【巩固训练】让学生到黑板写出反应式。并填表格1 表格1 【问题探究】钠原子和氯原子是怎样反应生成氯化钠的呢?请同学们写出钠原子和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教师同时在黑板副板写出钠原子和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展示交流】引导学生分析氯化钠的形成过程:钠和氯原子反应时,钠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它们达到稳定结构了吗? 【副板书】不稳定。 【问题探究】它们怎样才能稳定呢?(同时板书稳定) 【展示交流】氯原子需要1个电子就可以达到稳定结构,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精讲归纳】自己的东西谁舍得呀,钠原子想,不如送个人情给氯原子,自己也可以达到稳定结构,于是钠原子把这个电子给了(重点语气强调)氯原子,(同时板书电子转移箭头),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4.4 氨硝酸硫酸 第二课时

氨硝酸硫酸(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通过探究硫酸、硝酸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动脑、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浓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教学难点: 浓硫酸、硝酸的氧化性。 教学过程 [引言]硫酸、硝酸和盐酸是我们常说的三大强酸,它们在组成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相似的性质,又有那些不同的性质? [投影] 酸的通性 稀硫酸盐酸硝酸 离子方程式H2SO4==2H+ + SO42 -HCl==H+ + Cl- HNO3==H+ + NO3 - 指示剂紫色石蕊变红 与碱反应H+ + OH-== H2O 与碱性氧化物反 应 CuO + 2H+ == Cu2+ + H2O 与盐反应CO32-+ 2H+ == CO2↑+ H2O 与金属反应Fe + 2H+ == Fe2+ + H2↑(HNO3不产生H2)

我们在实验室制取氢气时,不用浓硫酸和硝酸来制取,说明它们除了具有酸的通性外还具有特殊性质。 [实验4-8]浓硫酸与铜反应,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并观察溶液的颜色。 [师问]品红溶液有什么变化? [生答]品红溶液褪色。 [补充实验]加热褪色的品红溶液,观察其现象。 [提问]浓硫酸与铜反应产生什么物质会引起这样的变化? [生答]产生了SO2气体。 [展示]浓硫酸与铜反应后的溶液,并提问:溶液的颜色说明产生了什么离子? [生答]产生了Cu2+。 [师问]硫酸和铜中的元素化合价有什么变化,并分析产物是什么,硫酸和铜各表现什么性质? [生答]产生了SO2和Cu2+,硫元素从+6价变成了+4价,化合价降低,被还原;铜从0价变成了+2价,被氧化。硫酸表现氧化性,作氧化剂;铜表现还原性,作还原剂。 [讲解]浓硫酸与铜反应除了表现氧化性,还表现酸性。 [板书]一.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1.浓硫酸的氧化性 ①与金属反应 △ 2H2SO4(浓)+ Cu === CuSO4 + SO2↑+ 2H2O

《离子键》教学设计--高一化学教案

《离子键》教学设计 大城一中董长珠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物质结构中的一部分,学生通过学习应能进一步认识性质和结构的关系。由于前面已学习了元素周期表,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位置与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的关系,进行分析离子键的形成。 【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在初中已学习了物质的微观构成,知道物质是又原子,分子或离子构成,原子可通过得失电子,或共用电子对构成物质。简单分析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也能画微粒结构式意图。 我校学生全为自费生,基础较差。空间想象能力、对抽象理论知识理解能力较弱。必须设法把理论直观化,化难为易,充分调动学生兴趣,使之主动投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目的要求】: 掌握化学键、离子键的概念和离子键的形成,并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重、难点】: 离子键和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教学方法、特点】: 1.用powerpoint制作电子板书,投影到银幕,笔记预先分发给学生,但把重点内容留空,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补充,加深印象。(减少了老师板书、学生记笔记的时间,为在40分钟的课堂上扩大容量预留了空间。) 2.利用flash软件从两个不同角度制作动画,模拟氯化钠离子键的形成,把抽象理论直观化。 3.强调学生主体作用,学生思考、讨论、练习占课堂时间50%以上。 4.利用实物展示仪展示学生练习,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多份对错不同的练习的分析讲解。

【教学过程】:

氯原子接到电子,迅速“长胖”,带上负电荷。两离子继续靠近,到一定距离停止,中间闪烁出现一黄色的“离子键”。 下面请大家想一想,哪些元素的微粒之间容易形成离子键 (学生讨论,结论是活泼金属元素和活泼非金属元素,进一步引导:) 它们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哪些族 (学生讨论)卤素和第Ⅵ主族的氧元素硫元素都是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活泼金属位于第ⅠA、ⅡA主族。在化学变化中分别容易得、失电子变成阴、阳离子,再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离子键。(分步显示:) 2.离子键的形成: →阳离子 →阴离子 前面我们可以看到,离子键的形成主要是最外层电子的数目发生了变化,那么,我们用什么方法来形象地表示最外层电子数的变化呢 屏幕上是表示氯化钠的形成过程的电子式。我们可以用一些小点或小叉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这种式子叫做电子式。(清屏幕) 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最外层电子:·× ⅠA、ⅡA 的活泼 金属元素的原子 ⅥA(O、S)ⅦA的 活泼非金属元素 离 子 键

高中化学《浓硫酸》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第四章第四节《浓硫酸》教学设计 板块一:浓硫酸的引入 给学生播放刘海洋硫酸泼熊的图片和家里竹制笔筒的图片,从情感态度方面入手引起学生共鸣,引入浓硫酸。 板块二:浓硫酸的物理性质 【回忆】}之前学习过的酸的通性有哪些啊?回忆实验室里我们是如何稀释浓硫酸的? 学生:把浓硫酸缓缓地注入水中,期间还要用玻璃棒不断地搅拌,使散热均匀。 【讨论】根据以上的材料和讨论,请概括出浓硫酸的物理性质 学生活动:硫酸是一种无色液体,易溶于水,且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总结为两高两大。 【小结】 壱、浓硫酸的物理性质: (1)色态:无色、粘稠的油状液体 (2)沸点:约338 度---难挥发酸(高沸点酸) (3) 密度:1.84g/cm3---高密度酸 (4) 溶解性:跟水任意比互溶,溶解放出大量热。 板块三:浓硫酸的特性 【过渡】动手做五水硫酸铜上滴加浓硫酸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浓硫酸的吸水性:吸收物质本身含有的水。可以做干燥剂,不可干燥碱性气体。 【过渡】用玻璃棒蘸取浓硫酸在白纸上写字,出现黑色字迹。 浓硫酸的脱水性:将有机物中H、O 原子按2:1 的比例脱去---物质本身不含水。 【探究实验】黑面包实验 回答五个问题: 1.蔗糖为什么会由白变黑? 2.黑色的物质为什么会体积膨胀? 3.刺激性气味是什么气体的气味? 4.这个过程发生了化学反应吗?你认为可能发生了什么反应? 5.实验前滴入蔗糖的水再反应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探究浓硫酸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 2H2SO4(浓)+C=2H2O+2SO2↑+CO2↑

【思考】通常用稀硫酸或者稀盐酸制取氢气,而不用浓硫酸,这是为什么呢? 【探究实验】铜与浓硫酸的反应 在试管中加入一片铜片,然后加入适量浓硫酸用酒精灯加热,将产生的气体分别通入品红溶液和紫色石蕊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将反应后试管中的液体倒入蒸馏水中进一步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 a 试管: b 试管:品红溶液逐渐变为色 c 试管:紫色溶液变色 结论及解释:在常温下,铜与浓H2SO4 ,在加热时反应生成。停止加热,将 试管中液体冷却至室温,将试管a 中液体倒入盛少量水的大试管中大试管中的溶液呈 色,证明CuSO4 溶于水。 Cu+2H2SO4(浓)= CuSO4+SO2↑+2H2O 归纳总结: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 【思考】那为什么生活中运输浓硫酸的车是铝制或铁制的呢? 在常温下,浓硫酸使铝、铁等金属钝化。钝化是因为形成了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反应的进行,体现浓硫酸的氧化性。 板块四:总结 浓硫酸的性质小结 1、吸水性 2、脱水性 3、强氧化性

人教版高一化学《离子键》优质课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表 课程名称离子键设计者单位(学校)授课班级高一、4班 章节名称离子键学时 1 学习目标课程标准: 本节(课)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离子键的概念,能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 2.使学生了解化学键的概念和化学反应的本质 过程与方法 通过离子键教学,培养对微观粒子运动的想像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离子键的教学,培养对微观粒子运动的想像力。 学生特征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物质是由原子、分子、离子这些微观粒子构成的,所以对于学习原子直接是如何构成物质有一定的基础知识。本节课理论性只是占有一定的篇幅,虽然学生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但是对于新知识需要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是不足的。对此情况,用实验和视频将知识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将抽象的概念直观化,将理性的概念感性化,让学生能通过实验和相关视频来直接看到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习目标描述知识点 编号 学习 目标 具体描述语句1 2 3 4 5 知识和能力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过程与方法 过程与方法 离子键的概念 离子化合物的概念 原子、阴离子、阳离子的电子式 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 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知识点编号学习 目标 媒体 类型 媒体内容要点 教学 作用 使用 方式 所得结论 占用 时间 媒体 来源 1 2 3 4 知识和能 力 知识与能 力 过程与方 法 过程与方 法 图片 视频 动画 动画 观察现象 观察存在方式 观察 观察 AB AH EG CDF A D GH F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3 1 10 4 网络 网络 网络 自制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自定义。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 E.播放—提问—讲解; F.播放—讨论—总结; G.边播放、边讲解; H. 边播放、边议论; I.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进行学习; J.自定义。 板书设计第三节化学键 一、离子键 1、使阴、阳离子形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叫离子键 2、离子键的本质与形成条件和形成原因 3、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项目内容解决措施教学重点 离子键、离子化合物的概念,电子式 的书写 观看视频、原理分析 教学难点 离子键的概念,离子化合物的形成, 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形成过程 原理解析、加强练习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