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09心电图标准化及解析 文档

2009心电图标准化及解析 文档

2009心电图标准化及解析 文档
2009心电图标准化及解析 文档

《2009年心电图标准化及解析指南》解读

作者:刘仁光| 来源: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AHA/ACCF/HRS(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心律学会)这次联合颁布的心电图标准化与解析系列指南,是自1978年以来,首次对心电图的规范和准则进行系统而全面的更新。在此期间,心电图技术、解剖学认识、病理学、电生理学、心电图的遗传信息基础以及异常心电图与临床疾病的联系等方面都取得了许多进展。特别是计算机系统的广泛应用,并能提供同步分析的心电图报告。不同的自动系统有不同的技术特点,可影响振幅、间期的测量和诊断。鉴于上述原因,AHA提议对心电图标准化与分析指南进行更新,得到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心律学会(HRS)和国际心电计算机学会(ISCE)的联合支持,并提出改进建议。

2007年3月13日首先发表的两部分包括“心电图技术”和“心电图诊断名称”,随后经过两年的准备,2009年3月17日,在“Circulation”和“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杂志上发表了后续的四个部分,包括“室内传导障碍”、“ST段,T波,U波和QT间期”、“心腔肥大”和“急性心肌缺血/梗死”,今后还将陆续有新的内容发表。本文对最近发表的第6部分—急性心肌缺血/梗死内容解读如下。

心电图是诊断心肌缺血和梗死最重要的首选检查。尤其在急诊科,正确分析患者的心电图是尽早进行治疗干预和/或一系列诊断检查的基础。急性心肌缺血和梗死相关的心电图改变包括:T波高尖(即超急性T波改变);ST段抬高和/或压低;QRS波群改变;及T波倒置。

ST段偏移系“损伤电流”引起。在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静息期和平台期(分别对应于心电图TQ段和ST段),缺血区与非缺血区之间存在电压梯度,形成损伤电流。目前指南建议,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相邻导联ST段偏移达到或超过正常值上限,可诊断为急性缺血/急性梗死。心电图表现为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称“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应积极开始再灌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时,ST段抬高是与非ST段抬高相对而言,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包含除ST段抬高以外的所有其他情况(ST段抬高程度未达标准或少于两个导联,ST 段压低,T波倒置,或者没有明显异常改变)。

QRS形态改变反映了严重缺血/梗死区心肌的电活动异常。心电图变化的范围和程度取决于缺血/梗死区的大小和位置,以及缺血/梗死区与心电图记录导联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心肌缺血/梗死区的大小和位置取决于受累冠脉,冠脉闭塞部位及有无侧支循环。

体表12导联心电图能较准确地判断缺血/梗死的“罪犯”冠脉。近年磁共振成像对缺血或梗死引起的心电图改变与受累心肌的范围和定位之间的关系研究已引起关注。一些研究应用磁共振成像技术显示梗死区域范围,并与心肌缺血/梗死区心电图改变进行对照研究,并力图从解剖学角度对心肌缺血/梗死区进行命名,尤其体现在目前关于左室“后壁”名称的研究中。

指南对目前应用的心肌缺血/梗死心电图诊断标准进行重新审定。主要是讨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ST段改变,并对缺血/再灌注后T 波改变与慢性期QRS波形态改变加以阐述。主要涉及内容包括:①ST段抬高和压低的临床意义;②解剖学相邻导联的概念;③ST段偏移的标准;④应用ST段空间向量确定心肌梗死区及梗死相关冠脉;⑤缺血后T波改变的临床意义;⑥室内传导阻滞时心肌缺血/梗死的诊断;⑦量化QRS评估陈旧性心肌梗死范围。

一、ST段抬高和压低的临床意义

通常在心肌缺血/梗死区外膜面导联出现ST段抬高,与其相背离的导联(180°)出现ST段压低,反之亦然。如果某一导联没有与之相背离的导联,就仅表现为该导联ST段抬高或压低,而没有对应性ST段改变。此外,在缺血或梗死基础上如同时伴有左室肥厚引起的ST段、T波改变或室内传导障碍引起的继发性ST段、T波改变或心包炎等情况,可能影响ST段抬高或压低的表现。因而,缺血或梗死引起的损伤性ST段抬高、压低(或者两者均有)的程度,取决于记录导联的空间方向(正极和复极方向),缺血区的位置,反映在体表心电图上的电压差,以及并存的多种心电图异常改变。例如,ST段压低出现在指向左上的aVL导联,其意义等同于ST段抬高出现在指向右下的Ⅲ导联;反之,Ⅲ导联ST段压低,相当于aVL导联ST段抬高。同理,ST段压低出现在V1,V2导联,其意义等同于ST 段抬高出现在V8、V9导联。

但需要注意的是,ST段抬高与其背离导联的ST段压低的幅度不一定等同,这是因为记录导联与心肌缺血/梗死区的距离不同。

还须强调,除急性心肌缺血以外,其他因素也可引起ST段抬高或降低。引起ST段压低的因素包括心室肥大、作用于心脏的药物和低血钾等。引起ST段抬高的因素包括心包炎、高血钾、Osborne波、急性心肌炎、某些心脏肿瘤和早期复极变异等,诊断中应注意鉴别。

冠脉闭塞引起的急性心肌缺血在其外膜面导联出现ST段抬高,而背离导联出现ST段压低。从解剖学上讲,根据导联的正极方向称“前壁,下壁或侧壁导联”是有一定道理的,然而可能使医生将其片面理解为单纯上述缺血/梗死部为对应导联ST段抬高,而忽略其对面室壁缺血/梗死可在上述导联表现为ST段压低。例如,前壁缺血在V1、V2导联表现为ST段抬高,而侧壁或后壁部位心肌缺血/梗死通常在V1、V2导联表现为ST段压低。

建议:在缺血导联描述中使用各导联的名称,如Ⅰ、Ⅱ、Ⅲ、aVR、aVL、aVF、V1~V6导联,而尽量避免称“前壁、下壁和侧壁”导联。但涉及到缺血/梗死区定位时,根据出现ST段改变的导联,仍可以称“前壁导联”或“下壁导联”等。

二、解剖学相邻导联的概念

目前诊断急性心肌缺血或梗死的心电图标准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导联出现ST段抬高;V1、V2、V3导联J点处ST段抬高大于0.2mV,其余导联ST段抬高大于0.1mV。经典的胸导联排列方法按解剖学顺序,从右前向左侧方向过度,呈现从V1至V6导联的顺序;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肢体导联却呈现Ⅰ、Ⅱ、Ⅲ和aVR、aVL、aVF的顺序,其并非按解剖学顺序排列,如果按从左上基底到右下方向过度的解剖学顺序,肢体导联应排列为aVL、Ⅰ、-aVR,Ⅱ、aVF、Ⅲ,其中-aVR导联指向30°(即aVR导联轴的负向),位于Ⅰ导联(0°)和II导联(60°)的中间,这种方法称Cabrera排列方式,其在瑞典已应用了25年。2000年,欧洲心脏病协会和美国心脏病学院(ESC/ACC)指南推荐其作为12导联心电图的通用方式。

建议:心电图机应配备交换系统,以呈现解剖学相邻肢体导联心电图及其相应名称。

三、ST段偏移的标准

最近的研究显示ST段偏移范围与性别、年龄、心电图导联有关。健康人群,V2、V3导联ST段抬高幅度最明显,而且男性大于女性。

建议

1.年龄≥40周岁男性,J点处ST段抬高正常值在V2、V3导联小于0.2mV(2mm),其余导联小于0.1mV(1mm)。

2.年龄<40岁男性,J点处ST段抬高正常值在V2、V3导联小于0.25mV(2.5mm)。

3.女性J点处ST段抬高正常值在V2、V3导联小于0.15mV(1.5mm),其他导联小于0.1mV(1mm)。

4.V3R和V4R导联J点处ST段抬高正常值小于0.05mV(0.5mm),年龄<30岁男性小于0.1mV(1mm)。

5.男性和女性,V7~V9导联ST段抬高正常值小于0.05mV(0.5mm)。

6.所有年龄段男性及女性,V2、V3导联J点处ST段压低正常值小于-0.05mV,其余导联小于-0.1mV。

四、ST段抬高和压低与心肌缺血区及梗死相关冠脉的相关性

目前急性心肌缺血/梗死的心电图诊断标准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导联J点处ST段抬高大于等于上述标准。通过心电图ST段抬高/压低的导联,可以对心肌缺血/梗死区进行定位,ST空间向量判断越准确,心肌缺血/梗死区定位越准确。

前降支闭塞引起前壁缺血/梗死,ST空间向量指向左侧方向,表现为V1~V6导联部分或全部出现ST段抬高。分析ST段抬高的胸前导联,并结合其他导联ST段抬高或压低的情况,有助于判断前降支近段或远段闭塞。

第一间隔支和第一对角支发出前的前降支近端闭塞可引起前壁、侧壁和前间壁梗死,同时可累及左室基底部,心电图V1~V4、Ⅰ、aVL导联,有时包括aVR导联,出现ST段抬高,Ⅱ、Ⅲ、aVF或V5导联出现对应性ST段压低。通常aVL比aVR导联ST段抬高明显,Ⅲ比Ⅱ导联ST段压低更明显。

第一对角支起始和第一间隔支起始之间的前降支闭塞时,室间隔基底部一般不受影响,V1导联ST段不抬高,其ST向量将指向aVL

导联,aVL导联ST段抬高,而III导联ST段压低。第一对角支和第一间隔支发出后的前降支远段闭塞时,左室基底部一般不受影响,ST向量更偏向下,不出现V1、aVR或aVL导联ST段抬高及Ⅱ、Ⅲ、aVF导联ST段压低,由于ST向量指向下,Ⅱ、Ⅲ、aVF导联可能出现ST段抬高。另外,前降支远段闭塞引起V3~V6导联ST段抬高更显著,而与近段闭塞表现为V2导联ST段抬高最明显不同。

建议

1.鼓励心电图制造厂商研制能显示额面及横面ST空间向量的软件。

2.如有可能,心电图机可以自动分析并提示梗死相关动脉、冠脉闭塞部位及心肌梗死区。

3.I、aVL导联ST段抬高,伴V1~V4,有时V6导联也出现ST段抬高,伴Ⅱ、Ⅲ、aVF导联ST压低时,心电图自动分析应提示广泛前壁或前壁基底部缺血/梗死,梗死相关动脉闭塞部位为前降支近段。

4、V3~V6导联ST段抬高,但不伴Ⅱ、Ⅲ、aVF导联ST段压低,心电图自动分析应提示前壁缺血/梗死,梗死相关动脉闭塞部位为前降支远端。

下壁梗死心电图表现为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多由右冠脉或回旋支闭塞引起,具体取决于哪支为优势冠脉形成后降支,并为下壁供血。与回旋支闭塞相比,右冠脉闭塞的ST空间向量通常是指向右,引起Ⅲ导联ST段抬高大于Ⅱ导联,Ⅰ、aVL导联出现ST 段压低。右冠脉近段闭塞引起右室缺血/梗死,ST空间向量指向右前,引起右胸V3R、V4R导联ST段抬高,也常表现有V1导联ST段抬高。V4R是最常用的右胸导联,对判断下壁梗死是否合并右室梗死,鉴别右冠脉与回旋支闭塞及确定右冠脉近端或远端闭塞均具有重要意义。需要注意的是,与下壁梗死时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持续时间相比较,右室梗死时右胸导联ST段抬高持续时间相对较短。因此,胸痛出现后应尽早记录V3R和V4R导联心电图。AHA和ACC联合加拿大心血管协会共同建议,对所有下壁心肌缺血/梗死患者,都应记录V3R和V4R导联心电图。

建议

1.当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大于0.1mV,心电图机应能自动建议记录右胸V3R、V4R导联心电图。

2.心电图机应能显示V3R、V4R导联标记。

3.应具有描述和分析V3R、V4R导联异常的功能。

下壁梗死伴V1、V2和V3导联ST段压低可由右冠脉或回旋支闭塞引起。Perloff和Horan等在离体心脏解剖和病理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上述心电图表现提示后壁或后侧壁心肌缺血,这一标准一直应用于临床。然而近年来,在体成像技术,包括心脏超声和磁共振成像等显示心脏在胸腔中呈倾斜位,有研究显示传统的“后壁”实际对应于左室侧壁,并提出不再应用“后壁”一词。Bayes de Luna等应用心脏磁共振成像显示陈旧性心肌梗死部位与心电图导联之间的对应关系,认为V1、V2导联高而宽的异常R波应该是侧壁梗死的心电图表现,并建议“后壁缺血/梗死”应被侧壁、近下壁侧壁或下壁基底部梗死取代,梗死区对应于心电图Ⅱ、Ⅲ、aVF、V1、V5和V6导联。国际动态心电图及无创心电图学会推荐使用上述名称。

建议:与国际动态心电图及无创心电图学会的意见有所不同,本指南委员会建议目前仍保留“后壁梗死”这一术语,其心电图表现为

V1、V2导联ST段压低及随后出现的宽大R波。本指南中先前发表的相关部分中已对此进行了说明。需要有包括不同年龄组患急性心肌缺血/梗死或陈旧性心肌梗死的大样本临床研究,提供更确切的数据。本指南委员会将定期回顾审核这方面的建议,并决定是否对这一术语作出更改。

下壁心肌缺血/梗死同时伴有V1、V2、V3导联ST段压低时,几乎无法判断右冠脉还是回旋支闭塞。但不伴上述改变更支持回旋支闭塞,此时额面ST段向量更偏向左,Ⅱ导联ST段抬高较Ⅲ导联明显,伴或不伴Ⅰ和aVL导联ST段抬高。右冠脉优势型近端闭塞导致

左室后外侧壁及右室壁受累,此时ST向量指向后,与V1导联ST段抬高向量相抵消。

如上文所述,某导联ST段压低常在体表定位相反方向的导联出现对应的ST段抬高。然而某些情况下,常规12导联心电图出现孤立的ST段抬高或压低(两者不同时出现)。例如:某些导联没有相反方向的对应导联,当其出现ST段抬高时,表现为孤立的ST段抬高。某些特定解剖位置的导联,例如左室壁中前部(V3~V6)导联没有相反方向的对应导联,不出现对应性ST段压低。又如ST段压低局限于V2和V3导联时,没有对应导联ST段的抬高,因为没有与之呈相反方向的导联。

ST段抬高出现在一个以上非区域性分布导联是心包炎的特征性表现,这是由于心包炎累及大部分心外膜表面。ST段出现在一个以上不相关区域时,不伴Ⅰ、Ⅱ、Ⅲ、aVL、V2~V6导联ST段抬高,提示损伤电流的方向背离身体表面,指向心腔。同时也可暗示心脏存在一个以上缺血区。此时,正极位于右侧的aVR和V1导联可出现ST段抬高,反映了损伤电流的空间向量方向。普遍性ST段压低通常是非透壁性缺血/梗死的心电图表现,出现在以下两种特殊情况:第一,跑步、骑自行车或其它形式的负荷运动诱发稳定型心绞痛发作,其通常提示一支或多支冠脉几乎完全闭塞,心肌耗氧量增加超过冠脉提供的氧量,诱发心绞痛发作。此时,不可能以ST段改变判断一支还是多支冠脉闭塞。第二种情况,普遍导联ST段压低出现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静息状态下,通常提示严重的多支冠脉狭窄或左主干狭窄。据报道,静息状态下出现心绞痛的患者中,8个或以上导联ST段压低,伴aVR和V1导联ST段抬高,预测三支冠脉或左主干狭窄的准确率为75%。

建议:静息心电图8个或以上导联ST段压低大于0.1mV,伴aVR或(和)V1导联ST段抬高,而其它方面表现不明显时,提示多支冠脉或左主干狭窄。

五、缺血后T波改变

心肌缺血/梗死后,先前出现ST段抬高的导联常出现T波倒置,并持续数天或永久存在。部分患者心肌缺血/梗死后,T波表现为深倒置,振幅大于0.5mV,常出现在V2、V3、V4导联,有时可出现在V5导联,同时伴QT间期延长,但每次胸痛后,心电图并不进展为心肌梗死。其与颅内出血继发的心电图表现相似,类似于某种心肌病的心电图表现。上述患者冠脉造影通常提示前降支近段严重狭窄伴侧支循环形成。如果认识不到这种T波改变的意义,可能延误治疗,使前降支近端闭塞引起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危险性显著增高。

建议:V2~V4导联T波深倒置伴QT间期显著延长提示前降支近端严重狭窄或者近期发生的颅内出血。

六、室内传导阻滞伴心肌缺血/梗死的诊断

急性心肌缺血/梗死ST段偏移的标准受分支阻滞和右束支阻滞影响较小,但左束支阻滞继发性ST-T改变影响心肌缺血ST-T改变的判断。GUSTO(应用链激酶或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溶栓)回顾性研究提出了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合并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①以R波为主的导联,ST段抬高≥0.1mV;②V1~V3导联以S波为主,ST段压低≥0.1m V(以上称一致性ST段改变);③以S波为主的导联,ST段抬高≥0.5mV(称非一致性ST段改变)。据报道,V1~V3导联的一致性ST段改变(ST段压低)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但敏感性较低。最近有研究表明,ST段非一致性改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较低。

建议:左束支阻滞伴ST-T改变达到上述标准时,心电图自动分析应能提示是否存在急性心肌缺血/梗死。

七、量化QRS评估陈旧性心肌梗死范围

建议:可以选择应用Selvester评分系统评估陈旧性心肌梗死的范围。

动态心电图诊断标准79533

动态心电图诊断标准 动态心电图对于心律失常、ST段改变的诊断一般应根据心电图的诊断方法及标准进行。由于动态心电图具有长时程连续记录、计算机定量检测分析等特点,对于心律失常、心肌缺血、药物疗效评价、心率变异性分析等可参照以下标准做出诊断和评价: 1. 心律失常诊断评价标准 正常人室性早搏≤100次/24小时,或5次/小时,超过此数只能说明有心脏电活动异常,是否属病理性应综合临床资料判断。 室性早搏以Lown法分级,3级及3级以上,即成对室性早搏、多形性室性早搏、短阵室性心动过速(3个以上持续时间<30s)、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3个以上,持续时间≥30s)均有病理意义。 室性心律失常药物疗效评价,可采用ESVEN标准,即患者治疗前后自身对照,达到以下标准才能判定治疗有效; 室性过早搏动减少≥70%; 成对室性早搏减少≥80%; 短阵室性心动速消失≥90%,15次以上室性心动过速及运动时≥5次的室性心动速完全消失。 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经动态心电图复查,若室性早搏增加数倍以上或出现新的快速心律失常抑或由非持续性心动过速转变为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出现明显的房室阻滞及QT间期延长等,应注意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 窦房结功能不全诊断标准 窦性心动过缓≤40bpm持续1 min; 二度Ⅱ型窦房阻滞; 窦性停搏>3.0s,窦性心动过缓伴短阵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或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停止时窦性搏动恢复时间>2s。 要注意药物引起的一过性窦房结功能异常。 2. 心肌缺血诊断及评价标准(应密切结合临床资料)。诊断心肌缺血标准: ST段呈水平或下垂型压低≥1.0mV(1.0mm),持续≥1.0min,2次发作间隔时间≥1.0min。 对于这个标准,目前尚有不同意见。 心率对ST段变化的影响及校正: 正常心率时,ST段下移点(L点)在J点之后80ms,如心率增快120bpm 以上L点应自动转点J点之后5ms; 可以ST/HR消除心率的影响,ST段为μV(1mm=100μV),HR为bpm,ST /HR≥1.2μV/bpm为异常。 心肌缺血负荷测算: 根据ST段异常改变幅度、阵次、持续时间计算:ST段下降幅度×发作阵次×持续时间 描记ST段趋势曲线的基础上,计算ST段下移的面积(min×min) 根据心肌缺血及缺血负荷检测,可评价冠心病心肌缺血情况及疗效。 3. 心率变异性分析 心率变异性时域分析评价标准: 以24小时动态心电图连续记录作心率变异性时域分析,主要诊断指标有: 24小时RR间期标准差(SDNN)<50ms,三角指数<15,心率变异性明显降低; SDNN<100ms,三角指数<20,心率变异性轻度降低。 心率变异性频域分析评价标准: 以500次心搏、5min短程记录或24h动态心电图连续记录作心率变异性频域分析,以下指标提示心率变异性降低: 所有频带均有功率下降;

动态心电诊断标准

动态心电图报告书写规范 一、心律及心率 1、基础心律的性质。 2、24小时内心率动态变化(最高与最低心率之差)是否正常。 3、24小时平均心率是否正常。 4、最低心率是否正常。 二、心律起源异常 1、有无窦性游走心律及发生规律。 2、房性早搏的发生频度及起源情况。 3、室性早搏的发生频度及起源情况,单发或双发,形态特征、联律是否相等,昼夜发生率有无差异。 4、交界性早搏的发生频度,联律是否相等,是否并行心律。 5、各类心动过速及发生频度,是否多源,每阵持续时间(最短与最长者)是多少 6、心房及心室扑动、纤颤的发生频度,是持续性或是短阵性,总计发生了几阵,最短与最长一阵持续多长时间。 7、各节律点有无停搏现象,发生频度及数量,停搏的时间(最短及最长者)及有无并发症状。 三、激动传导异常 1、窦房传导阻滞:发生频度,发生时段,昼夜发生率差异。 2、心房传导阻滞:发生频度,发生时段。 3、房室传导阻滞: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持续或短阵,发生频度,昼夜有无差异,最长的持续时间,是否与迷走神经有关。 4、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频度,总计发生几次心室脱漏,昼夜有无差异,是否与迷走神经有关。 5、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同二度。 6、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全天无一次室上性冲动下传。 7、束支传导阻滞:持续性或间歇性,是否频率依赖性,阻滞阈值是多少。 8、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及左后分支传导阻滞的诊断应以常规心电图为准。 9、心室内传导阻滞:以常规心电图图形为准,其余内容与束支阻滞相同。 10、心室肌内传导阻滞:持续性或间歇性或隐匿性,其余内容与束支阻滞相同。 11、预激综合征:持续性或间歇性及所属类型,分类按大类区分。无突发心动过速史者诊断术语同常规心电图。预激波的认定应以同步测量法为准。 四、心肌梗死 1、陈旧性心肌梗死:图形不典型时(如局灶性、碎裂波、等位性Q波、R递增不良等),应以常规心电图为准,因此类改变在DCG中易受体位、心率、电极噪声影

常见异常心电图诊断标准

常见异常心电图诊断标准 一、心肌梗塞 1、基本图形:a ①坏死Q波,时间>0、04秒,深度>1/4R。 ②损伤性ST段抬高,弓背向上。 ③缺血性T波改变。 2.心电图演变过程: 起病数小时之内,可无异常或仅出现高耸T波、起病数小时之后,ST段明显抬高呈弓背向上,ST段与T波融合形成单向曲线。数小时至两天左右,出现病理性Q波,此为急性期改变,病理性Q波永久存在(偶可见Q波消失)。抬高得ST段可持续数天至两周左右后,恢复至基线水平,T波可以低平或倒置,此为亚急性期得改变。起病数周数月之后,T波呈V行倒置,倒置得T波可永久存在,或在数月至数年后恢复正常。 3.心电图定位: 前间壁V1—-—V3下壁ⅡⅢ avF 广泛前壁V1—--V5高侧壁Ⅰ avL 前侧壁V5—V7Ⅰ avL 二、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电图表现 1、T波变化,最早TV1>TV5,然后T波低平(T<1/10R)、双向、甚至倒置(QRS波群不以R为主可以倒置,如Ⅲ,AVR,V3R,V1,V2可倒置)。 2、 ST段下移超过0。05mv(除A VR)。 3。出现心律失常,传导阻滞、 4、 QT间期延长(正常心率者QT间期0、36~0。44秒)、 三. 房性早搏: 1。提早出现房性P’波,形态与窦性不同、P'—R间期≥0。12秒。 2、房性P’波之后有正常形态得QRS波群,T波与QRS波得主波一致、 3. 不完全代偿间歇、 四. 交界区早搏 1。提前出现得QRS波群,形态基本正常。 2、P’波有三种可能:①先有逆行P'波(即倒置得P波),再有QRS波群,但此P'-R间期<0、12秒②先有QRS波群然后有逆行P’波,此R’-P间期<0、20秒③只有QRS波群而无P'波。 3、交界区早搏得T波与QRS波群主波一致。 4。完全代偿间歇、 五、室性早搏 1. 提早出现宽大畸形得QRS波群,前无P波、 2。QRS波群时间≥0、12秒、.

常见异常心电图诊断标准

常见异常心电图诊断标准 一. 心肌梗塞 1.基本图形: ①坏死Q波,时间>秒,深度>1/4R。 ②损伤性ST段抬高,弓背向上。 ③缺血性T波改变。 2.心电图演变过程: 起病数小时之内,可无异常或仅出现高耸T波。起病数小时之后,ST段明显抬高呈弓背向上,ST段与T波融合形成单向曲线。数小时至两天左右,出现病理性Q波,此为急性期改变,病理性Q波永久存在(偶可见Q波消失)。抬高的ST段可持续数天至两周左右后,恢复至基线水平,T波可以低平或倒置,此为亚急性期的改变。起病数周数月之后,T波呈V行倒置,倒置的T波可永久存在,或在数月至数年后恢复正常。 3.心电图定位: 二. 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电图表现 1. T波变化,最早TV1>TV5,然后T波低平(T<1/10R)、双向、甚至倒置(QRS波群不以R为主可以倒置,如Ⅲ,AVR,V3R,V1,V2可倒置)。 2. ST段下移超过(除AVR)。

3. 出现心律失常,传导阻滞。 4. QT间期延长(正常心率者QT间期~秒)。 三. 房性早搏: 1. 提早出现房性P’波,形态与窦性不同。P’-R间期≥秒。 2. 房性P’波之后有正常形态的QRS波群,T波与QRS波的主波一致。 3. 不完全代偿间歇。 四. 交界区早搏 1. 提前出现的QRS波群,形态基本正常。 2. P’波有三种可能:①先有逆行P’波(即倒置的P波),再有QRS波群,但此P’-R间期<秒②先有QRS波群然后有逆行P’波,此R’-P间期<秒③只有QRS波群而无P’波。 3. 交界区早搏的T波与QRS波群主波一致。 4. 完全代偿间歇。 五. 室性早搏 1. 提早出现宽大畸形的QRS波群,前无P波。 2. QRS波群时间≥秒。. 3. T波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4. 完全代偿间歇。 六.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动态心电图临床应用规范

动态心电图是将患者昼夜日常活动状态下的心脏电活动,用3通道或多导联记录器连续24h,有的可48h或更长时间记录,在专业技术人员干预下经计算机分析处理,并打印出图文分析报告和各类明细数据。动态心电图则可对日常活动中心脏增加负荷时的心肌供血状况、心肌细胞缺氧后的状况以及夜间深睡时自主神经调节失衡状态的心律状况进行检测。它不仅是心律失常、无症状心肌缺血首选的无创性检查方法,而且也可用于药物疗效的评价和起搏器功能的评定。尤其是它可捕捉复杂疑难心电图,是临床心血管疾病诊断无可替代的重要手段。2动态心电图的临床应用范围 ①对间歇性或阵发性的症状进行检测,并对患者有症状时相关的心律失常进行诊断以及对运动时胸痛患者加以评估。②对不明原因的晕厥、先兆晕厥头晕、黑蒙现象以及发作性心律失常的患者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对心律失常患者给予危险性评估。③协助鉴别冠心病心绞痛的类型,如:变异型心绞痛、劳力型心绞痛、卧位性心绞痛,尤其是无症状性心绞痛。④对已确诊的冠心病患者进行心肌缺血的定性定量及相对定位分析。⑤对心肌梗死或其他心脏病患者的评估以及生活能力的评定。⑥评定窦房结功能,并可对心脏的变时性功能作初步评估。⑦评定抗心律失常和抗心肌缺血药物的疗效。⑧评定ICD和起搏器的起搏与感知功能以及起搏器的参数和特殊功能对该患者适宜与否。⑨检测长QT综合征、心肌病等患者出现的恶性心律失常。瑏瑠可进行心率变异性、心室晚电位、TpTe间期、T波电交替、窦性心率震荡、DC(心率减 速力)、DR以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检测分析,并可根据这些无创的高危预测指标为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和风险评估,以便给予有效的干预性治疗。 3基本技术指标 动态心电图系统是由记录系统、回放分析系统和打印机3部分组成。专业人员应该对记录器影响心电图波形质量的关键指标大概了解,即频率响 应、采样率和分辨率。 3.1频率响应频率响应是电子学领域中用来衡量线形电子学系统性能的主要指标。目前多数记录器的频响范围是0.5~60Hz,低频下限频率过高时,

心电图诊断标准

心电图诊断标准 房室肥大 一,左心房肥大(Left Atrial Hypertrophy) ●I、II、aVL、V4~V6导联上,P波增宽,时间>0。11秒; ●P波顶部有切迹,呈双峰型,峰距≥0、04秒,称为“二尖瓣"型P波; ●PTF-V1≤—0.04毫米.秒。 二,右心房肥大(Right Atrial Hypertrophy) ●II、III、aVF导联上,P波高尖,电压>0.25mV,又称为“肺型P波”; ●I、aVL导联P波低平或倒置; ●V1、V2导联P波,多高尖耸立,少数低平或倒置; ●P波时间正常。 注解: “二尖瓣P波”并非只见于二尖瓣狭窄,二尖瓣狭窄得病人也不一定全部显示此种图形特征、 “肺型P波”虽多见于肺部疾患所致右房肥大,但在晚期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病人也常可见到。 所以作为心房肥大得定位诊断,仍需要结合其它改变及临床资料来肯定诊断、 目前采用一种简便而实用得鉴别方法就是测量P/P—R段比值。此比值在1、0~1、6范围内为正常,如左心房肥大者,因P波时间延长,故此比值大于1、6,右心房肥大者,此比值小于1、0,但尚须结合病史等综合判断。 三,左心室肥大(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RI〉1.5mV, RavL>1。2mV,RavF>2。0mV,或RI+SIII>2、5mV,RV5〉 2、5mV,SV1+RV5≥3、5mV(女),4。0mV(男) ●QRS综合波时间延长,可达0。10~0。11秒; ●V1、V5、V6导联T波呈低平、双向或倒置,S-T段下移>0、05mV; ●心电轴左偏。 注解: 原有得一项即V5导联得VAT〉0、05秒,现有学者认为这个概念并不正确,实际在左心室肥大得诊断中非常有限,故可删除这项标准、 如临床无引致左心室肥大得疾病存在,心电图仅有QRS综合波V5电压增高,或平均电轴轻度左偏时,只能作出QRS综合波高电压或电轴左偏得诊断,当见于青年人与儿童一般无病理意义、另外要注意与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左心室肥大伴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得鉴别。 最近有人认为传统得诊断标准不够理想,推荐加用以下新指标可供探讨: ①12导联部振幅(∑QRS)>175mm; ②V1~V3导联得S波电压之与(∑Sv1~3)>38mm; )>23mm; ③I II aVL导联得R波电压之与(∑RI 、II、aVL ④∑Sv1~3+∑R I、II、aVL>54mm; ⑤其中④项最有意义、 四,右心室肥大(RightVentricular Hypertrophy) ●RavR〉0、5mV, R/Q>1; ●RV1〉1.0mV, RV1+SV5>1、2mV;

心电图描记评分标准

心电图操作评分标准 科室:姓名:得分: 项目操作要领标分扣分标准扣分 准 备10分1.仪表端庄,衣帽整齐,洗手、戴口罩 2.用物准备:心电图机、生理盐水、纱布、 医疗废物桶、棉棒、记录笔、剃刀(必要 时备电源线) 3.检查机器性能,保证仪器完好备用 4.正确核对医嘱 2 4 2 2 一项不符合要求扣0.5分 少一样扣0.5分 未检查机器不得分 未核对不得分 操 作流程质量标 准80分1.备齐用物推至床旁 2.确认患者信息,嘱患者取仰卧位,向患 者做好解释工作,使其尽量放松,取得 患者的配合 3.暴露患者四肢及胸部的检查部位,做好 皮肤准备工作(擦净皮肤、剔除多余毛 发) 4.检查部位涂生理盐水,不可涂在电极板 上 5.按照标准依次连接肢体及胸部导联,位 置要准确 6.按程序调整各种参数,再次确认各导联 连接,描记心电图 7.按需要加做后壁V7, V8, V9及右室 V3R, V4R, V5R导联 8.心电图记录完整,撤除患者身上导联线 9.整理安顿患者 10.在心电图上记录患者床号、姓名、性 别、年龄及时间(年月日时分) 11.整理用物,洗手,记录 12.正确口述各导联放置位置 2 3 5 5 16 10 12 2 2 5 2 16 操作者位置不当扣1分 未做不得分,不符合要求各扣1 分 未做不得分,不符合要求各扣1 分 涂在夹子上不得分 位置不准确各扣1分 一项不符合要求扣2分 位置不准确各扣1分 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未做不得分 缺一项扣1分 未做不得分 口述位置不准确各扣1分 终末质量标准10分1.操作熟练、沉着冷静、动作轻柔、准确 2.所用物品归位、处理规范 3.注意事项:○1对初次接受心电图检者, 须先作好解释工作,消除紧张心理;○2在 做常规心电图之前受检者应充分休息,在 描记心电图时要放松肢体,保持平静呼 吸;○3导联线要整理有序,机器经常充 电,使其处于备用状态 2 2 6 操作不熟练、动作混乱不得分 物品未归位不得分 不符合,酌情扣分 考核老师:考核时间:

动态心电图简介

动态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是一种可以长时间连续记录并编集分析人体心脏在活动和安静状态下心电图变化的方法。 动态心电图仪 动态心电图技术于1947年由Holter首先应用于监测心脏电活动的研究,所以又称Holter监测心电图仪,目前已成为临床心血管领域中非创伤性检查的重要诊断方法之一。与普通心电图相比,动态心电图于24小时内可连续记录多达10万次左右的心电信号,这样可以提高对非持续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对一过性心律失常及短暂的心肌缺血发作的检出率,因此扩大了心电图临床运用的范围。 动态心电图仪器 动态心电图(Dynamic Electrocardiography DCG)于1949年由美国Holter首创,故又称Holter心电图. 国外80年代已在临床广泛应用,国内近几年迅猛发展,其仪器由磁带式记录发展为固态式记录、闪光卡记录,由单导、双导发展为12导联全记录。DCG可连续记录24小时心电活动的全过程,包括休息、活动、进餐、工作、学习和睡眠等不同情况下的心电图资料,能够发现常规 ECG不易发现的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是临床分析病情.确立诊断.判断疗效重要的客观依据。近半世纪以来,随着动态监护领域的进一步拓展,如动态血压、动态脑电、动态睡眠呼吸监测等技术在医学临床及科研中的广泛应用,现今,Holter的全新诠释应包括:动态心电/动态血压/动态睡眠呼吸等多种参数。

以往诊治的局限或失误提醒人们,无论是预防、治疗疾病,还是判断疾病预后者需要充分证据。但人类疾病往往是继发或同时并存的,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可引发高血压、肺心病、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高血压可引发冠心病、心衰等,而多数降压药物又会对呼吸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由此可见,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SAS)、高血压(Hypertension)与心脏病(Heart Disease)之间DCG有着广泛的因果联系。同步多参数Holter可有助于我们准确甄别出原发病灶与继发改变。 由于Holter是个英文名字,不好理解,但是记录仪是背在身上的,很多人就把它形象的称其为“背包”。 动态心电图可确定病人的心悸、头晕、昏厥等症状是否与心律失常有关,如极度心动过缓、心脏停搏、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等,这是目前24小时动态心电图最重要、应用最广泛的情况之一。24小时动态心电图也是监测心肌缺血的标准化方法之一。 动态心电图临床使用 1. 检出隐匿性心律失常:短暂的,特定情况下始出现的心律失常,常规ECG易漏诊,而DCG可以捕捉到短暂的异常心电变化, 了解心律失的起源.持续时间、频率、发生与终止规律,可与临床症状,日常活动同步分析其相互关系。 2.监测快速性心律失常:可进一步了解其发生与终止规律.是否伴有SSS综合征或预激综合征(尤其间歇性)以及其分型。 3. 观察缓慢性心律失常:了解其主要表现形式及有无窦房结功能不

心电图机操作技术及评分标准

科室姓名得分项操作规程分评分标准 目值 操1.护士准备:着装整齐,洗手,戴口罩、帽子5未洗手扣2分,着装不整齐作扣3分 前2.评估患者:评估患者病情、皮肤情况、有无5未评估扣3分,评估少一项准酒精过敏史,解释取得合作扣1分,未解释扣2分备3、物品准备:心电图机并检查其性能、酒精8用物缺一项扣2分,未检查20棉球(有过敏者用生理盐水)心电图纸、弯盘心电图机性能扣2分分4、环境准备:光线合适,无电磁波干扰,关2环境准备不当扣2分闭门窗,屏风遮挡 1.携用物至病床旁,核对床号、姓名,并给予3未核对扣2分,体位不当扣合适体位(大凡是平卧或半坐卧位,急诊抢救1分 例外) 2.开机2未先开机扣2分 3.暴露两侧手腕内侧,下肢内踝、胸前区皮肤5未充分暴露局部扣2分,未用生理盐水或酒精棉签擦拭擦拭扣3分 4.正确连接导联电极10 肢体导联:红色—右腕,黄色—左腕,绿色—肢导联连接错误一处扣4左内踝,黑色—右内踝分,胸导联连接错误一处扣胸导联:V1—胸骨右缘第四肋间6分 V2—胸骨左缘第四肋间 V3—V2与V4连接中点 V4—左锁骨中线第五肋间 V5—左腋前线平V4水平 V6—左腋中线平V4水平

5.定准电压,走纸速度和振幅,打开抗干扰8一项未做到扣2分键 6.正确描记各导联心电图12少描记一个导联心电图扣1分 7.观察病情,注意保暖和保护患者隐私4未注意病情变化扣2分,未保暖或隐私保护不够扣2分8.关机,去除导联线,协助患者穿好衣服,3一项未做到扣1分整理床单位 9.整理用物,洗手3用物处理不当扣2分,未洗手扣1分 10.注明床号、姓名、日期、时间,并阅读、粘10未记录扣5分,记录少一项贴、书写报告扣1分;心电图分析错误扣5分 1.操作烂熟正确5操作不烂熟扣5分 2.关心爱护病人5未体现关爱病人扣5分3、能识别正确和多见异常心电图波形10不能识别正常和多见异常心电图扣10分

心电图考核试题1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 (每题2分,共40分) 1.心电图可见在正常窦性心律后,提前出现一宽大畸形的QRS 波群,时限0.14s,其前无相关的P波,T波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代偿间歇完全应诊为: ()A.房性早搏B.房室交界性早搏C.室性早搏D.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E.左束支传导阻滞 2.室性逸搏的心电图特征中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A.窦性心律心电图中出现宽大畸形延迟的QRS-T波群 B.宽大畸形的QRS 波是在较长心室间歇后,延迟出现的心室激动 C.频率一般为20-40次/min D.T波与主波方向相反 E.宽大畸形QRS 波为提早出现 3.下列哪项不是“窦性P 波”的指标: () A. P 波时限0.l1s B. P波电压肢导0.25mV C. P波在Ⅱ.Ⅲ.aVF导联直立、aVR 导联倒置D. P-R 间期O.l2s E. P 波在Ⅱ.Ⅲ.aVF导联倒置,aVR 导联直立 4.心电图示P 波Ⅱ、Ⅲ、aVF 导联直立,aVR 倒置,P-P 均齐,间隔 0.48s,应考虑为: ()A.窦性心动过速B.窦性心动过缓C.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D.心房颤动E.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 5.心房扑动心电图表现中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A.扑动波间无等电位线,波幅呈锯齿状大小一致B.多在Ⅱ、Ⅲ、aVF 导联清晰可 C.扑动波间隔规则,频率为240-350次/min. D.QRS波一般呈室上性 E.P 波消失代以大小间距不等的f 波 6.下列不支持房性期前收缩的心电图指标是: ()A.提前出现的P 波B.P 波形态与窦性P 波略有不同C.QRS 波群宽大畸形 D.P-R 间期≥0.l2s E.代偿间歇不完全 7.下列哪项提示心电图上有房室交界性期前收缩: ()A.提前出现宽大畸形QRS 波群B.提前出现一逆行P波D.代偿间歇完全 C.提前出现P-QRS-T 波群E.T 波与QRS 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8.心电图示R-R 间隔决对规则,频率220次/min,QRS 波群时限<0.lOs,应考虑: ()A.窦性心动过速B.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C.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D.心房颤动E.心房扑动 9.单极胸导联V5的电极应安放在: ()A.左腋中线第5肋间水平B.胸骨右缘第4肋间C.胸骨左缘第4肋 D.左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相交点 E.左腋前线V4水平处 10.哪一项符合窦性P 波的形态方向: () A.PⅡ倒置PaVR 倒置B.PⅢ倒置PaVR 直立E.PaVF 倒置PaVR 直立C.PⅡ直立PaVR 倒置 D.PaVR 直立PⅡ倒置E.以上都不是 11.心室xx绝对不规则的心电图是:

24小时动态心电图

第4节24小时动态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ambulatory electrocardiograph, AECG)是指长时间连续记录的体表心电图,1961年由美国Norman J. Holter发明问世,迄今临床中仍广泛将其称为“Holter”。它能长时程连续、动态记录心电图,更易获得一过性心电变化(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有助于明确症状与心电图改变和生活状态的关系,能对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做出定量分析,明确发生规律,指导治疗、估测预后。 一、动态心电图系统的基本构成 动态心电图系统包括记录器、电极、导联线和回放分析系统。记录器是核心部分,是通过导联线与受检者相连的、随身携带的心电信息采集和存储设备。随着电子学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记录器的记录介质从盒式磁带发展为电子硬盘、闪存卡和电子优盘。由于闪光卡存储器的体积小,耗电低,具有记忆功能,克服了断电后数据丢失的缺点,成为目前临床上普遍应用的记录器。业内人士认为电子优盘存储器是今后发展的方向。回放分析系统采用性能良好的计算机或心电工作站通过专用的动态心电图分析软件浏览分析所记录的心电图形。 二、动态心电图的导联系统 监测导联由单道、3导联发展到了12导联同步实时监测。 1. 双极导联目前在国内普遍应用的是模拟常规导联的双极导联,常用模拟导联的解剖定位见表7-4-1,最常用的是同步记录CM1、CM5和MaVF三个导联。 表7-4-1 动态心电图双极导联位置 导联正极负极 模拟V1(CM1)右第四肋间胸骨旁2.5cm处右锁骨下窝中1/3处 模拟V2(CM2)左第四肋间胸骨旁2.5cm处右锁骨下窝中1/3处 模拟V5(CM5)左第五肋间腋前线左锁骨下窝中1/3处 模拟aVF(MaVF)左腋前线肋缘左锁骨下窝内1/3处 注:无干电极在右锁骨下窝外1/3处,或右胸第五肋间腋前线或胸骨下段中部。 2. Mason-Linkar导联随着记录器存储能力提高,同步记录12导联的动态心电图临床中应用逐渐增加。为连续记录患者日常活动时的心电图,10个记录电极集中在前胸,将常规体表心电图记录电极中的3个肢体电极和接地电极移至躯干部与肢

心电图试题及标准答案

七年制心电图试题 第一套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标准答案(第一套): 图一: 心电图诊断:1、窦性心动过速 2、多导联T波低平及部分ST下移异常 诊断依据:1、窦性P波规整发生,频率136次/分 2、除V2、3导联外,余T波低平,STⅢ、avF下移≥0.05mv 图二: 心电图诊断:1、窦性心律 2、右房室肥大伴心肌劳损 诊断依据:1、窦性P波规整显现,频率正常 2、V1呈qR型,V5呈RS型,R/S<1,R V1+S V5=7.2mv,电轴右倾>120°,P V1、V2正向高 尖≥.2mv 3、除I、V6、avL导联ST、T正常外,余ST-T明显异常,ST下移0.1-0.5mv,T波倒置, U V2-V4波倒置 图三: 心电图诊断:1、窦性心律 2、急性前间壁心肌梗塞 3、P波增宽及Ptfv1异常 诊断依据:1、窦性P波有序显现,频率正常高值(100次/分) 2、V1、2导联呈QS型,V3呈qrS型,3导联均伴ST-T梗塞型改变(ST弓背上抬0.1-0.3mv, T波正负双向),T I、avL低平 3、P II时限0.12s,Ptfv1>-0.04mms 图四: 心电图诊断:1、窦性心律 2、左房室肥大伴心肌劳损 3、频发成对室性早搏 诊断依据:1、窦性P波规律显现,频率正常

2、PⅡ明显增宽>0.1s,S V1+R V5=7.9mv S V2+R V6=6.2mv S V3+R avL=2.9mv,STⅠ、Ⅱ、avL、V5、 6下移>0.05mv,伴T波倒置,TⅢ低平,T avR直立,电轴轻度左倾 3、R1、R2和R9、R10为两组成对提早搏动,宽大畸形,其前后相关P'波有代偿间歇 图五: 心电图诊断:1、窦性心律 2、交界性逸搏心律伴完全性右束支阻滞或室性逸搏心律 3、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诊断依据:1、窦性P波有序发放,略有不齐,频率正常 2、QRS波群缓慢显现,频率48次/分,时限增宽为0.12s,V1呈rR'型,多导联QRS综 末波宽钝切迹 3、P-QRS波均独立发放,P-R间期绝对不一,P波频率快于QRS波频率,显示P-QRS 波无传导关联

心电图技能考核试题

心电图技能考核试题

————————————————————————————————作者:————————————————————————————————日期:

第三考站心电图与X线阅片 试题编号:心电图001 学生姓名:得分: 心电图片:男性,20岁,体力活动后无任何不适 要求:抽取心电图、X线各一题,每题满分50分,考生根据所提供的心电图和X 线片做出诊断并按要求将诊断依据、诊断标准及需要鉴别的疾病等写在答题纸上。 时间:20分钟 评分要点: 1、诊断:正常心电图 2、诊断依据:①、窦性P波 ②、P-R间期正常 ③、P-P间距差,〈0.12s ④、频率:60-100次/分 扣分因素: 1、提示一次扣5分,换题扣10分 2、超时每超出1分钟扣0.5分

第三考站心电图与X线阅片 试题编号:心电图002 学生姓名:得分: 心电图片:女性,45岁,间断心悸20年 要求:抽取心电图、X线各一题,每题满分50分,考生根据所提供的心电图和X 线片做出诊断并按要求将诊断依据、诊断标准及需要鉴别的疾病等写在答题纸上。 时间:20分钟 评分要点: 1、诊断:窦性心律房性早搏 2、诊断依据:①、提前出现房性异位P,波,与窦性P波不同,也可直立,也可以倒置 ②、PR间期大于或等于0.12s ③、多伴有不完全性代偿间歇 扣分因素: 1、提示一次扣5分,换题扣10分 2、超时每超出1分钟扣0.5分

第三考站心电图与X线阅片 试题编号:心电图003 学生姓名:得分: 心电图片:女性,20岁,“感冒”后出现心慌3天 要求:抽取心电图、X线各一题,每题满分50分,考生根据所提供的心电图和X 线片做出诊断并按要求将诊断依据、诊断标准及需要鉴别的疾病等写在答题纸上。 时间:20分钟 评分要点: 1、诊断:室性早搏三联律 2、诊断依据:①、1个正常窦性心律后跟5个室早,连续出现2组以上 ②、2个正常窦性心律后跟1个室早,连续出现2组以上 扣分因素: 1、提示一次扣5分,换题扣10分 2、超时每超出1分钟扣0.5分

常见心电图诊断依据

常见心电图诊断依据 此由具有较高兴奋性及传导性的心肌纤维所组成。包括: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房室束、束支、及浦氏纤维。 (一)窦房结位于右心房上腔静脉入口处,是血管、神经、肌肉结构,有起搏细胞及过渡细胞,此处起搏细胞冲动发放频率最高,是整个心肌活动的起步点。 (二)结间束窦结与房室结间有三条传导途径,称前、中、后结间束,前结间束又分出一房间束称:Bachamnn束,以此联接左、右心房、窦房结与房室结。三条结间束中以前结间束最短,故在正常情况下,冲动易于先通过此束传导。 (三)房室结位于房间隔右侧壁的后下方。其上端与三条结间束相连,下端延续至房室束。房室结为房室间正常传导的唯一通路。房室连接区包括冠状窦区、房室结、房室结与房室束的连接区。许多心律失常的发生与房室连接区的传导功能异常有密切关系。 (四)房室束(希氏束)在房室结下部传导纤维逐渐排列呈束状,向下延续成房室束。

(五)左、右束支房室束在室间隔上部分成左、右两支,左束支下行至室间隔上、中1/3交界处分成两组纤维,分别称为前上及后下分支。前上分支扇形分布于室间隔的前半部及左心室前侧壁。后下分支扇形分布于室间隔后半部及左心室膈壁。右束支较左束支细小,沿室间隔右侧面走行,分布至整个右心室。 (六)浦氏纤维左、右束支的分支在心内膜下分成无数呈网状的传导纤维,即浦氏纤维。其末端与普通心肌纤维相连接。 正常窦性心律和窦性心律失常

正常窦性心律诊断要点就是,P波代表心房除极的电位变化。 (1)形态正常P波在多数导联呈钝圆形,可有轻微切迹,但双峰间距<0.04s. (2)方向窦性P波在aVR导联倒臵,在Ⅰ、Ⅱ、aVF 和V3~V6导联直立,其余导联(Ⅲ、aVL、V,、V:)可以直立、低平、双向或倒臵。若P波在aVR导联直立,Ⅱ、Ⅲ、aVF导联倒臵,称为逆行P波,表示激动起源于房室交界区。

动态心电图系统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附件2 动态心电图系统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旨在指导注册申请人对动态心电图系统注册申报资料的准备及撰写,指导和规范动态心电图系统的技术审评工作,帮助审评人员理解和掌握该类产品结构、性能、预期用途等内容,把握技术审评工作基本要求和尺度,对产品安全性、有效性作出系统评价。 本指导原则所确定的核心内容是在目前的科学认知水平和产品技术基础上形成的。因此,注册申请人和审评人员应注意其适宜性,密切关注适用标准及相关技术的最新进展,考虑产品的更新和变化。 本指导原则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不包括行政审批要求。注册申请人和审评人员需密切关注相关法规的变化,确认申报产品是否符合法规要求。 一、适用范围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YY 0885—2013中定义的动态心电图系统。动态心电图系统用于连续记录和分析人体的心电图,供临床诊断,管理类别为二类。 本指导原则的范围不适用于心电图机和心电监护设备,以及不能对心电图进行连续记录和分析的系统(例如:间歇事件记录仪)。 二、技术审查要点 (一)产品名称要求

动态心电图系统的产品命名应符合《医疗器械通用名称命名规则》(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9号)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中的通用名称要求,按核心词+特征词的方式命名,如动态心电图机、动态心电图系统。 (二)产品的结构和组成 动态心电图系统通常由动态记录仪、心电导联线、心电电极、记录读取设备和动态心电分析软件组成。 动态记录仪是指患者随身佩戴或携带的,可以连续记录心脏活动电位的记录设备。动态记录仪一般为内部电源供电设备。 心电导联线连接于动态记录仪和心电电极之间,用于传递人体体表采集的心电信号。心电电极一般采用一次性心电电极,通常为单独注册的二类医疗器械。 动态心电分析软件对动态记录仪采集和记录的心电波群进行形态和节律分析,供临床诊断。 制造商应根据具体产品情况确定产品的结构组成。 (三)产品工作原理/作用机理 动态记录仪通过放置在患者体表的心电电极,获取患者心脏活动电位,记录各测量点间电位差得到心电图信号。动态心电分析软件将相关心电数据信息进行回放、分析、分类和统计。 (四)注册单元划分的原则和实例 产品注册单元的划分应考虑工作原理、性能结构是否相同,采用同一工作原理且性能结构相同则可以作为一个注册单元。

正常人动态心电图

正常人动态心电图(DCG)表现 目前尚无统一标准,变异大,应综合分析 1、心率: 成人24h平均心率60(59)--87bpm 最高心率:活动时可达180 bpm,随年龄增加而降低 最低心率:睡眠中多>40bpm, 运动员更低,约38bpm ,甚至26bpm 2、窦性心动过缓的诊断标准: (1)一过性窦缓:某一时间内HR<60bpm (2)持续性窦缓:24h总心搏数<80000次 3、窦性心动过速的诊断标准: (1)一过性窦速:某一时间内HR>100bpm (2)持续性窦速:24h总心搏数>144000次 4、心律失常 各种均可出现,各年龄段均可见。 (1)窦不齐 (2)窦性停搏:多为1.5—2.0s,多睡眠中。>2.0秒常是异常。运动员>2.0秒占37.1% (3)室上性心律失常:50-75%正常人可有,随年龄增长,老年人可达90%。 #以房早最多,一般房早<100/24h或1/1000心搏。 #短阵、偶发的室上速,房颤、房扑少见 (4)室性心律失常:

50%的正常人可见,随年龄增多,通常 <100次24h,<1/1000心搏,或5/h, #超过只能说明有心电活动异常,是否属病理情况,要结合临床资料来定 #室早的数量不能单独作为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的依据 (5)传导阻滞: 主要是房室传导阻滞(AVB),占2-8% 多为I度,II度一型,且短暂,多在睡眠中;儿童多,老人少,运动员更多,II度二型及III度AVB极少见,如出现,通常认为异常 5、ST-T变化: 上斜型压低常发生在活动后,发生率可高达30%,水平型、下斜型压低少见,约2%的人,幅度可达1-2mm ST抬高发生率可达25%,呈凹面向上 T波可低平、双向 动态心电图诊断心肌缺血时目前通常采用3个1标准,即 (1)ST段缺血型压低>0.1mv (2)持续时间>1min (3)二次发作间隔>1min 6、心率变异性 心率变异性反映植物神经的调节功能,指标很多,目前比较公认的长程指标主要为SDNN,通常> 100ms为正常

(完整word版)心电图诊断学要点

心电图诊断学 一、心电图定义 心脏机械收缩之前,先产生电激动,心房和心室的电激动可经人体组织传到体表。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是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电活动变化的曲线图形。 3.电偶:由一对距离相近、电量相等的正负电荷构成,其中正电荷称电源,负电荷称电穴,其方向是由电穴指向电源 二、心电向量:心肌细胞在除极、复极过程中所产生的电偶,既有数量大小,又有方向,故电偶就是向量。箭矢所指方向代表向量的方向,箭头代表正电位,箭尾代表负电位,箭矢长短代表向量的大小。 ※三、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与命名。 2、心电图的组成 P波:最早出现,振幅较小,反映心房除极过程。 P-R段,实为P-Q段,反映心房复极过程以及房室结、希氏束、束支的电活动。 P波与P-R段合计为P-R间期,自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即房室传导时间。QRS波群振幅最大,反映心室除极全过程。 ST段反映心室缓慢复极。 T波反映心室快速复极。 Q-T间期为心室开始除极至心室复极完毕全过程的时间。 3※、QRS波群的命名 R波首先出现的正向波 Q波R波之前的负向波 S波R波之后的第一个负向波 R’波第二个R波(S波之后的正向波) S’波第二个S波(R’波后的负向波) QS波QRS波只有负向波 大写: 振幅(电压) ≥0.5mv Q R S Q’ R’ S’ 小写: 振幅(电压) <0.5mv q r s q’ r’ s’ ※四、心电图导联与导联轴: 电极板安置在人体表面任何两点,并分别用导联线与心电图机相连,所构成的电路称心电图导联。

导联体系:肢体导联与胸导联。 (1)肢体导联:包括双极肢体导联Ⅰ、Ⅱ、Ⅲ及加压肢体导联aVR、aVL、aVF。其电极主要按放于三个部位:右臂(R)、左臂(L)、左腿(F), (2)胸前导联:属单电极导联。 V1 胸骨右缘第4肋间 V2 胸骨左缘第4肋间 V3 V2与V4连接线的中点 V4 左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相交处 V5 左腋前线V4水平处 V6 左腋中线V4水平处 V7 左腋后线V4水平处 V8 左肩胛骨线V4水平处 V9 左脊旁线V4水平处 V3R-V5R 右胸部与V3-V5对称处 第二讲: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值 二、平均心电轴 概念心电轴指的是平均QRS电轴,它是心室除极过程中全部瞬间向量的综合(平均QRS 向量)。 目测法:通常根据肢体Ⅰ、Ⅲ导联QRS波群的主波方向来估测心电轴的大致方位:口诀:Ⅰ与Ⅲ导联 QRS 主波均向上,电轴不偏;尖对尖,电轴向右偏,口对口,电轴向左走。 (4)正常心电轴及其偏移的临床意义 正常心电轴的范围为-30℃-+90 ℃之间;电轴位于-30 ℃—-90 ℃范围为心电轴左偏;位于+90 ℃—+180 ℃范围为心电轴右偏;位于-90 ℃—-180 ℃范围,传统上称为电轴极度右偏,近年主张定义为“不确定电轴”(indeteminate axis)(图4-1-15)。 心电轴的偏移:左心室肥大、左前分支阻滞等可使心电轴左偏;右心室肥大、左后分支阻滞等可使心电轴右偏; 四、※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㈠ P 波:代表左右心房除极的电位和时间变化。 ⒈形态和方向:圆钝平滑,Ⅰ、Ⅱ、 aVF 、 V4~V6 直立, aVR 倒置 ⒉时间:小于 0.12 秒 ⒊电压:肢导小于 0.25 毫伏,胸导小于 0.2 毫伏 ⒋意义: P 波时限超过正常,见于左房大,电压超过正常,见于右房大。 ㈡ P — R 间期:代表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成人为 0.12~0.20 秒,老年人不超过 0.22 秒。 P — R 间期延长,见于房室传导阻滞。

动态心电诊断标准

1 / 11 一、心律及心率 1、基础心律的性质。 2、24小时内心率动态变化(最高与最低心率之差)是否正常。 3、24小时平均心率是否正常。 4、最低心率是否正常。 二、心律起源异常 1、有无窦性游走心律及发生规律。 2、房性早搏的发生频度及起源情况。 3、室性早搏的发生频度及起源情况,单发或双发,形态特征、联律是否相等,昼夜发生率有无差异。 4、交界性早搏的发生频度,联律是否相等,是否并行心律。 5、各类心动过速及发生频度,是否多源,每阵持续时间(最短与最长者)是多少 6、心房及心室扑动、纤颤的发生频度,是持续性或是短阵性,总计发生了几阵,最短与最长一阵持续多长时间。 7、各节律点有无停搏现象,发生频度及数量,停搏的时间(最短及最长者)及有无并发症状。 三、激动传导异常 1、窦房传导阻滞:发生频度,发生时段,昼夜发生率差异。 2、心房传导阻滞:发生频度,发生时段。 3、房室传导阻滞: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持续或短阵,发生频度,昼夜有无差异,最长的持续时间,是否与迷走神经有关。 2 / 11 4、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频度,总计发生几次心室脱漏,昼夜有无差异,是否与迷走神经有关。 5、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同二度。 6、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全天无一次室上性冲动下传。 7、束支传导阻滞:持续性或间歇性,是否频率依赖性,阻滞阈值是多少。 8、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及左后分支传导阻滞的诊断应以常规心电图为准。 9、心室内传导阻滞:以常规心电图图形为准,其余内容与束支阻滞相同。 10、心室肌内传导阻滞:持续性或间歇性或隐匿性,其余内容与束支阻滞相同。 11、预激综合征:持续性或间歇性及所属类型,分类按大类区分。无突发心动过速史者诊断术语同常规心电图。预激波的认定应以同步测量法为准。 四、心肌梗死 1、陈旧性心肌梗死:图形不典型时(如局灶性、碎裂波、等位性Q波、R递增不良等),应以常规心电图为准,因此类改变在DCG中易受体位、心率、电极噪声影只供学习与交流

心电图诊断要点

心电图诊断要点 一.正常窦性心律和窦性心律失常 正常窦性心律 1.P波的方向:呈直立型,PⅡ直立,PaVR倒置,PⅢ、aVF一般也是直立的。 2.PR间期:在每个P波之后都继有QRS波群,PR间期0.12~20秒,而且在每个心搏是恒定的。小儿PR间期随心率和年龄的不同而不同,不小于正常的低限或大于正常高限。 3.PP间期:并不绝对匀齐,但PP间期的互差<0.12秒。 4.心房频率:60~100次/分。小儿不超过正常相应年龄组心率95%或不低于正常相应年龄组的5%。 窦性心动过缓 1.P波的方向:呈直立型,PⅡ直立,PaVR倒置,PⅢ、aVF一般也是直立的。 2.PR间期:在每个P波之后都继有QRS波群,PR间期0.12~20秒,而且在每个心搏是恒定的。小儿PR间期随心率和年龄的不同而不同,不小于正常的低限或大于正常高限。 3.P波频率<60次/分,但很少<40次/分。小儿心率低于下列范围:1岁以内超过100次/分,1~6岁超过80次/分,6岁以上超过60次/分。 4.可能伴有窦性心律不齐,结性逸搏等; 窦性心动过速 1.P波的方向:呈直立型,PⅡ直立,PaVR倒置,PⅢ、aVF一般也是直立的。 2.PR间期:在每个P波之后都继有QRS波群,PR间期0.12~20秒,而且在每个心搏是恒定的。小儿PR间期随心率和年龄的不同而不同,不小于正常的低限或大于正常高限。 3.P波频率100~160次/分,但甲亢的成人患者,P波频率可大于180次/分。小儿心率超过下列范围:1岁以内超过140次/分,1~6岁超过120次/分,6岁以上超过100次/分。 4.心动过速时由于P电轴下移,P波的形态可发生某种程度的改变,心率过快时可与T波重叠,PR段及ST段可下降,T波平坦甚至倒置。 窦性心律不齐 1.窦性心律 2.PP间期互差>0.12秒,也有人以互差>0.16秒作为诊断标准。 (1)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PP间期的改变与呼吸有关,吸气时PP 间期逐渐缩短,呼气时PP间期逐渐延长,屏住呼吸时,PP间期变为匀齐。 (2)非时相性窦性心律不齐PP间期的改变与呼吸无关,PP间期逐渐缩短与PP间期逐渐延长也是交替出现,但其变化的周期较长。 (3)心室时相性窦性心律不齐:见于高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包含QRS波群的PP间期短于不包QRS波群的PP间期,PP间期的互差一般<0.12秒。 窦性停搏 1.窦性心律中出现较长的间歇,其间无P波; 2.长间歇不是基本心律PP间期的整数倍。 3.间歇过长时可能出现交界性逸搏、室性逸搏,但很少出现房性逸搏,因为心房与窦房结可以同时受到同一种病变的抑制。 窦房阻滞 (一)Ⅰ型(文氏型)第二度窦房传导阻滞 1.在长的PP间期之前,出现PP间期逐渐缩短; 2.长的PP间期<两个短PP间期之和。 (二)Ⅱ型(莫氏型)第二度窦房传导阻滞 1.在长的PP间期之前,无PP间期逐渐缩短的趋向; 2.长的PP间期为短PP间期的整数倍。 窦性早搏 1.提早出现的P波形态与窦性P波完全一致,其后继以QRS波群形态也与窦性心搏相同; 2.常无固定的配对时间(偶联间期); 3.无代偿期,早搏后的PP间期等于基本心律的PP间期。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1.持续性窦性心动过缓,在发热、运动之后心率亦无明显增加,注射阿托品后心率不能增至90次/分,并伴有窦性停搏及/或窦房阻滞等; 2.心房应激性增加,出现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如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或纤颤等; 3.上述的心动过缓与心动过速可交替出现。 4.伴有或不伴有交界性逸搏。当房室交界组织同时受累时不会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