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古代史一要点整理

中国古代史一要点整理

中国古代史一要点整理
中国古代史一要点整理

《谏逐客书》的创作特点大肆铺排秦王喜好外国东西的事实,敷陈谐偶,颇具纵横家法,后提出秦王逐客的政令,举重若轻,使重物与轻人形成鲜明对比,事理昭彰。贾谊散文的代表作及创作特点《论积贮疏》行文紧凑严密,说理透辟,气盛情浓;《过秦论》具有铺排渲染的战国纵横家遗风。晁错散文代表作及创作特点《论贵粟疏》(轻徭役劝农功,贵粟而贱金),切实中肯,质实朴厚善分析,能提可行而具体的对策。西汉初期政论散文创作的共同点切近现实,善分析和对策,情感浓郁,纵横驰骋。《新序》《说苑》的文学价值都是采集群书中的逸闻琐事编撰而成,寓含训诫劝告之意;以简短笔墨描写人物言行,传其形貌和精神,继承左传写人笔法;不再穿插历史故事而成独立故事,更具文学意味。王充散文创作特点勇于忤俗逆流而昭彰事实,行文明白畅达(崇实独创)仲长统散文创作特点崇尚实用,讦直深刻,充满变革思想。朱穆散文创作特点针时而发,于阐明道理之中,蕴藏深沉情感。朴实无华,辞不迫切而深刻达意。

司马迁(西)与两汉史传散文《史记》的编撰体例以本纪(历代帝王兴衰沿革)表(依年月摘记大事)书(载录文化经济制度)世家列传(记述古今特殊人物或集团)的“纪传体通史”;以人物活动为记述视角,以人物贯穿事件,把人物描写和事件叙述有机结合。司马迁

生平际遇与《史记》创作家

族文化气氛浓厚;家族荣誉

感激发强烈著史愿望;李陵

事件激发其发愤决心。文学

成就,《史记》人物传记精

巧的剪裁和安排以人物为

核心,贯穿事件,如李广通

过四战役表现思想性格生

平际遇;廉颇蔺相如列传。

“互见法”的文学表现功能

如《高祖本纪》正面写刘邦

知人善任雄才大略,而在其

他传记中(淮阴侯列传)表

现他狡诈残忍无赖的一面。

使人物主要经历完整,性格

特征鲜明突出,展现丰富经

历和多侧面性格,有血有肉

完整活泼。《史记》人物传

记的文学成就《史记》的叙

述、写人手法,继承先秦历

史散文尤其是《左传》的优

良传统,追求叙事的故事情

节化,注重塑造性格化人

物,并在此两点上有所创

新,更加成熟,成为叙事文

学的典范,对后世文学影响

巨大深远。《史记》刻画人

物性格的常用手法以个性

化语言表人物性格,如项羽

的强悍卤直“彼可取而待

也”;人物之间的对比衬托,

如高祖和项羽本纪》对待有

功部将,刘不吝封地授印,

项刻好后迟不交;在特定环

境中凸显人物性情,如《鸿

门宴》项优柔寡断,范阴鸷

远见,刘智诈狡猾,良善谋。

以细节和心理描写凸显人

物某方面的精神风貌,如

《李将军列传》杀霸陵尉,

机智勇猛和负能气使。《汉

书》的文学价值叙事平实稳

健,文章组织严谨,语言典

雅凝练,不失为史传文的典

范,是一部信实可据的优秀

史著。《汉书》刻画人物细

腻的特点能在短幅片段中

摹声绘形,传达人物的神貌

和性格,如《李广苏建传》

任立政与李陵相见的描述。

赵晔《吴越春秋》内容及其

文学特征前记叙吴国历史,

伍子胥去楚奔吴和破楚报

仇之事,后记越国历史,越

王勾践卧薪尝胆、发愤图强

以灭吴雪耻的故事。在记录

历史中加入虚构和传说,编

写曲折生动、扣人心弦的故

事;刻画人物手法细腻传

神,成功塑造人物形象(忠

贞耿介的伍子胥)

两汉辞赋

贾谊骚体赋(吊屈原、服鸟、

旱云)的创作特点抒情述

志、情感浓郁;直抒胸臆,

议论多于形象。枚乘《七发》

的创作特点和开创大赋体

式的贡献铺叙描摹,夸饰渲

染;与“梁孝王忘忧馆时豪

七赋”一样,无作者自我真

实情感,与贾谊相比是根本

性转变;在遣词造语方面,

不同于贾谊的质朴无华,而

是走向繁难和华丽;以主客

(吴客与楚太子)问答的形

式结构全篇。《天子游猎赋》

创作意图和客观效果《天》

是要讽谏的,有扶正倡俭的

含义。存在反差,非直言相

谏,颂扬冲淡讽谏意图。《长

门赋》艺术特点把陈皇后的

遭际和自己的悲凉,巧妙融

合在一起,抓住两者相似又

典型处,共抒悲郁孤愤之

情;抒情手法纯熟。《天子

游猎赋》所代表的汉大赋主

特点具有逞才炫耀性质,摆

脱有汉以来实用文风的束缚。杨雄大赋的特点及贡献风格铺排夸丽。拓展了大赋的题材领域(写祭祀,外郡都市郡邑的繁华);加强大赋“劝百讽一”的“劝”色彩;艺术表现有新变化(篇幅缩短,描摹对象集中,“以美为讽”的思想表达方式)西汉中后期。刘歆《遂初赋》艺术特点及贡献围绕自己遭际展开,较注意抒情手法的变化,继承贾谊借古抒情,借景抒情。是汉代“纪行赋”的开山之作,后汉班彪等有此类作品。王褒《洞箫赋》在咏物赋发展中的地位全文只描写乐器和音乐,从制作到乐声的摹画,乐用的阐述,完整而集中,他开创了全文写音乐的先河。东汉赵壹赋的创作特点《刺世疾邪赋》抨击时政,直抒愤激情感。祢衡《鹦鹉赋》艺术特点正言曲说,通篇比喻象征,抒情深沉浓郁。张衡的赋创作极其在赋史上的地位《二都赋》的规模、容量和篇幅都超前人,铺陈胪列,细致描绘,成为汉代京都赋的极致。他是赋史上承前启后的作家。

五言诗的起源和形成春秋末到战国期间民歌中偶见;西汉时的一些歌谣和乐府诗歌,五言成分大;到东汉,乐府出现成熟五言诗。《古诗十九首》的时代背景及情思内涵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政治混乱,下层文士漂泊蹉跎游宦无门。离情别绪、人生的失意和无常之感。《古诗》艺术成就意蕴多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现风格;浅近自然、不假雕饰而富于

表现力;情思与景物、情境

的融合。汉代乐府民歌的题

材内容讥刺达官显贵;反映

人们厌倦战争;爱情婚姻的

歌唱;倾诉生活艰难困顿和

漂泊流荡;表达人生哲理如

长歌行。(题材的承变)汉

代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汉

乐府民歌叙事成分增多,有

情节并描写人物形象如《孤

儿行;抒情真挚浓郁,有直

抒胸臆、善以比兴叙描的手

法抒情;形式和语言方面的

特点(艺术表现手法的演

变)与诗经》民歌相比,汉

民歌在情思内涵和艺术表

现上的继承和新变突破《诗

经》以四言为主的格局,杂

言长短不拘表现灵活;五言

音节单双配合,节奏韵律富

于变化,增加表现容量,对

五言诗的最后定型产重要

作用,在诗歌结构上有所发

展。

“建安风骨”形成原因汉末

魏初期汉末的动乱现实激

发士人积极进取的愿望;人

命危浅给士人带来人生无

常的深沉叹息,因此形成慷

慨任气,以悲凉为美的风

尚;儒学地位动摇,士人重

感情欲望和个性表现。曹操

的诗歌创作成就开创了文

人“拟乐府”诗歌创作的全

盛局面,如杜甫的“即事名

篇”的新题乐府等都沿着曹

操直面人生的写实方向发

展起来的;悲凉沉雄。曹植

诗歌的思想内容前期多抒

发远大理想和宏伟抱负,如

《白马篇》,后期多表现自

己壮志难酬,备受压抑的郁

愤心情。赠答酬酢宴游送

别。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语

言华美主要表现在浓烈的

感情色彩和鲜明的声色上;

注重对称回环之美,注意语

言锤炼方面;善起调,工于

发端,在全篇之首用一警策

语振起全诗。曹丕诗歌的艺

术特点语言绮丽工炼,抒情

深惋细腻,纤丽清新,善游

子思妇的思乡怀远之情。蔡

琰五言《悲愤诗》的内容及

艺术特点反映汉末动乱年

代,诗人惨痛人生经历。情

感细腻,刻画真实;注意细

节描绘、气氛的渲染,对烘

托主题起良好作用;全诗叙

事与抒情融合,深切反映汉

末动乱年代的深重苦难,有

史诗般效果。

政治时局对正史诗歌创作

影响司马氏政权用残酷血

腥手段大肆杀戮士人,标榜

“名教”维护政权显虚伪卑

劣,士人对现实不满和失

望,转而追求一种理想中的

人生境界。玄学思潮对正始

诗歌创作的影响崇尚老庄

的诗人,大倡玄风,建理论,

把老庄的人生理想自然带

入诗中,作为解脱现实苦闷

的精神慰藉;文学创作的哲

理化倾向。阮籍《咏怀诗》

艺术成就有一种意蕴深沉

的美(慨叹人生短促体会到

道之无穷);清逸玄远之美

(清虚空灵的庄子式理想

世界)。嵇康诗歌艺术特色

创作一个诗化了的人生理

想境界;部分诗歌有峻切之

语(激愤犀利);脱开诗经

在四言中另辟蹊径。

两晋太康诗风的成因时局

稳定,经济发展;司马氏为

维护政权拉拢名士群体增

加道义舆论;士人求实逐利,爱财与奢侈,求名自适,表现为清淡与纵欲。太康诗歌内容的特点“儿女情多,风云气少”无抱负思索,只有儿女之情中的绮丽情思;拟古模仿,缺乏现实内容。艺术形式特点“褥旨星稠,繁文绮合”追求文字华美和辞藻华丽;追求新的技巧注意俳偶,陆机为代表;描写更加细腻。陆机诗歌的代表作及艺术特点《文赋》华丽俳偶,变古朴为华美,变简括为细腻。《左思》咏史诗的思想和艺术成就有建功立业、功成身退的阔大胸怀;充满悲愤不平之气。成就继承了建安诗歌的风骨,被誉为“文典以怨”“左思风力”,一改班固创咏史时的质木无文,他的咏史诗融入自己身世之感,感情积累深切,借古抒怀,使咏史诗有质的飞跃。刘琨经历极其思想转变36岁为并州刺史,抗击匈奴,父母均被其所杀,国难家仇激起报国壮志投身戎马疆场。刘琨诗歌的特色刚健雄放,清拔壮美。游仙诗溯源及两种创作倾向先秦,以游仙为诗名起于曹植。纯写求仙长生之意;愤世嫉俗之言。郭璞《游仙诗》的内容感慨才志之士坎坷际遇,将对现实的失望不满用隐逸或游仙的方式表达;承继传统求仙长生之主题,以高蹈轻举、服食采药为主旨。艺术特点感情真实,坎坷咏怀;情采斐然,描写形象生动,色泽丰富。玄言诗产生原因及发展过程东晋无南侵,经济发展,偏安心态占主流,士人怡情

山水;偏安局面有利于东晋

士人追求平静与安宁的心

境,摆脱对物欲感官的强烈

追求,谈玄佛理。发端自魏

正始时代如阮籍嵇康,西晋

只少数诗人以玄学入诗;西

晋末至永嘉,重黄老;东晋

中期是玄言诗的成熟和高

潮期;东晋末,玄言诗式微。

玄言诗内容与形式特点及

文学贡献谈论老庄玄理为

主,少数兼及佛理的表述。

直接影响陶渊明诗平淡自

然之风格,对后代文人诗歌

中冲淡自然旷达闲适较为

深远;玄言诗人对山水的体

悟与描写,也为晋宋之际山

水诗的成熟和发展奠定了

审美心理和创作方面的基

础。陶渊明的思想性格及人

生境界闲静热爱自然,不慕

荣利,忘怀得失;物我一体,

心与道冥的人生境界。陶渊

明田园诗的情思内涵与自

然融合?陶渊明对中国文

学史的贡献开创了文人诗

歌创作的新领域-田园诗(真

实描写自己躬耕生活,对劳

动的艰辛诗人表现出平静

乐观的心态;记叙了他与农

夫野老、素心挚友的往还)

创造的情味极浓的冲淡美。

《桃花源记》的思想艺术特

点在写法上,以纪实手法写

虚构故事,颇具奇趣;在语

言上,自然简洁生动。《归

去来兮辞》的思想魅力写摆

脱官场世俗的羁绊,返归田

园与自然,以求得内心的宁

静与恬适,成为后世文人脱

离世事矛盾纠缠,返归精神

家园大大一条共同道路,千

百年来有无数文人高唱“归

去来”而归隐田园。《闲情

赋》艺术特点细腻,譬喻妙

切,

鲍照,字明远,东海(郡治

在今山东郯城人)为国侍

郎,太子博士兼中书舍人。

诗多带慷慨悲凉气质。元嘉

诗风新变及原因刘宋时代

儒学佛并存,在政权领域儒

学占主流;刘宋皇室出身寒

微,即位后用寒门掌机要权

柄,世族无实权,淡忘玄思;

朝野上下普遍爱好欣赏自

然山水。元嘉诗歌创作新特

点山水题材大量进入诗歌

创作,改变东晋以山水为玄

思载体的倾向,把山水作为

审美对象,模山范水,正式

奠定中国山水文学奠定的

根基;诗歌创作由东晋的哲

理化改变为重抒情,抒发强

烈感慨;出现对不同创作个

性的追求。谢灵运山水诗艺

术成就创作一种山水诗的

结构模式(先叙登游缘起或

路线,写局部景物,后议论

或感慨);在其局部景物描

写中,通过细腻的观察与把

握和具体画面,表现出某一

景观的情思韵味,朝着景物

与情景交融的方向发展;对

山水景物的声光色都有生

动描绘。鲍照诗歌的内容和

艺术成就对社会现象的不

满和抨击;边塞征戍题材之

作;宦官、徭役战乱。成就

乐府诗有抒情浓烈、气势流

畅之美;注重锤炼字句,辞

采瑰丽,有震撼人心的效

果,被称为“雕藻淫艳,倾

炫心魄”。永明诗歌的发展

创造及原因逐渐由情抒怀

转向重娱乐;创造一种清新

的美的理想;在诗歌形式上

的探索。是皇室的爱好和提倡,创造了良好氛围;文人集团的良好风气。永明声律说及在诗歌史上的地位是五言诗从声律比较自由的古体诗走向格律严整的近体诗的过渡阶段,理论支持即是。为齐梁诗歌的艺术形式提供新贡献,使诗人有意识掌握运用声律,增艺术效果,为唐代近体诗的形成奠定理论和创造上的基础。永明诗歌的创作方向和背景皇室重文学与文坛的切磋风尚,文士鉴于皇室互相残杀至酷,唯恐涉及政治而罹祸,社会局面较稳定,导致它创作朝着装饰与消闲的方向发展。谢朓诗歌的艺术成就创造一种明丽清新的诗歌格调,而且革除了以往山水诗中的玄思哲理,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地步,主要在诗歌声律方面的贡献。梁陈诗歌创作的三种类型重功利、主质朴的文学观;尚自然、主风力;重娱乐尚轻艳。宫体诗(讲求声律对偶与辞采华美的轻艳丽靡之风)发生发展三阶段天监八年509以前,先导阶段;天监八年至中大通三年萧纲为太子后,徐陵成《玉台新咏》,高峰期;尾声期,以陈后主及身边文士为主,波及隋及唐初。宫体诗的创作特点题材处理上的娱乐性质(主写妇女男女情咏物宴游);对写实技巧的追求。由“北地三才”的诗歌创作看南方诗风对北朝诗人的影响北朝经学发达,儒家思想占主位,佛教兴盛,皇室成员多质木无文,北方景观与南截然不同,这些具影响到北方

士人在观念与心态上较为

传统,在文学思想上,则有

追实用,尚真实求朴野的倾

向。庾信入北前后诗风的变

化前期多绮艳之作,辞藻华

丽,用典俳偶均自然工巧;

后期羁旅他乡,身仕异国,

故国乡关之思涌现诗中,显

情绪深沉诗风苍凉。南朝民

歌艺术特点格调鲜丽明快,

再现南方自然风光之美和

南女子浪漫情怀;形制多为

五言四句,语短情长。《西

洲曲》艺术特点语言清新明

丽,采用“钩句”连接上下,

一意贯通而又摇曳多姿。换

韵造成回环婉转的效果。北

朝民歌艺术特点抒情真率

直爽,语言质朴有力,格调

苍劲豪迈,显出北方民族独

有特色。《木兰诗》艺术特

点篇幅较长却繁简得当,语

言浅畅明快,顶真修辞运用

巧妙,比喻恰切生动,善用

对话表人物性格,风格刚健

清新。(与西洲曲为双璧)

魏晋南北朝

建安散文创作新变及创作

特点内容注重抒发情怀,言

之有物;形式上摆脱经生式

的引经说教、枯燥拘束,变

为注重文采,渐求骈俪;风

格上作者有很强的个性特

点。曹操散文特点清峻通

脱。曹丕曹植散文特点注意

辞采骈偶,后者气势宏盛,

文辞瑰丽《求自试表》《登

楼赋》王粲艺术特点抒情浓

烈,结构严密,首叙登楼所

见,次抒怀乡之情,末申身

世之惧,层次分明,气氛刻

画生动,被评为“仲宣靡密,

发篇必遒”。曹植《洛神赋》

艺术特点叙写眷恋之情,辞

采绚烂清冷而有臻于极致。

“骨气奇高,辞采华茂”。

建安辞赋的创作特点有一

个自觉主动进行辞赋创作

的作者群,他们积极创作,

互相切磋,写出大量辞赋且

进行理论探讨;建安作家由

于思想较为自由,赋作题材

广泛(大自然寒暑阴晴、飞

禽走兽沧海长河等);建安

赋作的抒情性进一步加强;

艺术形式方面有新进展,赋

体特点是讲求辞藻和形式

工齐之美。正始时期辞赋创

作的风貌及成因谈玄论文

大量出现,善谈明理成一大

内容。此时政治黑暗恐怖,

给士人的精神造成极大压

力,表现在赋的创作,其情

绪低沉抑郁,表现委婉曲

折,向秀《思旧赋》;玄学

思潮的影响士人不但对于

哲理思辨兴趣极浓,而且普

遍向往一种渊默宁静的精

神自由境界,阮籍《清思赋》

两晋题材赋作题材的开拓

及背景自晋惠帝即位,外戚

互相残杀,八王之乱骨肉操

戈,士人因所属政治集团不

同而罹祸,内战又使社会乱

离、民生凋敝。国家兴衰盛

亡的感叹和个人家庭悲欢

离合的忧虑,多念乱忧生之

作。抒情消沉或凄婉沉痛

(潘岳《悼亡》、讥刺时弊

的愤世情绪(左思《白发》,

出现山水赋(对物产形胜加

以描绘)。左思《三都赋》

特点内容丰博,详尽细致地

描写了蜀吴魏三国达到山

川城邑鸟兽草木风谣歌舞

重要人物;精心锤炼语言,

辞藻壮丽,下笔琳琅;它一

反汉大赋言过于实的弊端,以求实精神去创作。潘岳《悼亡赋》特点凄恻婉转,哀怨动人,深于情又善于抒情。陆机抒情小赋的创作成就岁月不居、人生苦短的悲怆,宇宙无穷与人生有限的古老话题,在陆机赋中由于强烈的对比而突出了;语言技巧方面有大发展,善用叠字,更加毕肖地描摹物象的声音色彩气氛,虽流丽华美而又浅易明畅,加强表现力。晋代愤世嫉俗赋作的特点针对性更强,切中当时社会门阀政治压抑人才的痼疾,直斥贵戚豪门的贪财奢侈,控诉贫苦之家的饥寒交迫;语言更加激烈尖锐,嬉笑怒骂,鞭辟入里。两晋赋作的艺术成就两晋赋家在尚巧、贵妍及音声方面作出努力,主要表现在用事(用典)、辞藻和音律三方面。晋赋注意辞藻的流靡妍美和文字的瑰丽新巧;晋赋家已注意音声迭代、五色相宣的韵律美的宏观追求,对赋作声律的研究,开南北朝赋声律谨严之先河,启发之功实不可没。(南朝时期)骈文的文体特征对偶、用典、声律、辞藻。南朝骈赋的形式特征及内容特点对偶精工,事典博赡、声韵和协藻饰华丽。内容特点:以体物抒情小赋为主流,取材纤细柔弱,形象绮丽艳冶,格调细巧尖新。南朝偏文的发展成熟历程刘宋时期可视为南朝骈文形成期,骈文四特征已具备;齐梁以后,是它的成熟期,声律说已发明,骈文进入骈偶精工,用事绵密声律严整辞藻丽靡阶段;

骈文至徐陵庾信达到高峰,

属对更工,全篇骈偶,四六

隔对句大幅增加;南朝是骈

文成熟定型的时期。郦道元

《水经注》山水散文的特点

叙事文和山水文综合,记叙

真实、语言准确,所描写的

河流沿途的山行地貌、州郡

城郭的沿革、房屋特产的奇

异,都千姿百态独具特色。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散文

特点语言多整齐句法,时有

四六骈句,散句兼用,风格

典丽清拔。庾信赋的特点绮

丽柔靡。志怪小说繁荣的原

因受佛教中佛经故事,受巫

士和方士的影响。志人小说

兴盛原因受士大夫阶层讲

究名士风度,崇尚谈玄理而

不谈政事,清议品评人物的

影响。《搜神记》干宝思想

内容和艺术特点主要表现

人民群众反对残暴行为的

共同愿望和顽强的反抗精

神。宣扬鬼神真有,多记述

神妖鬼怪巫术等。语言朴素

而又叙事生动。《世说新语》

刘义庆思想内容和艺术特

点记述东汉魏晋名士文人

的言行,以晋代为主,从中

可了解魏晋士大夫的思想

生活和当时的社会现实。语

言精练,简约含蓄,隽永传

神,既有典雅的词语,又有

生动的口语,善将语言逼真

似人物身份,富于哲理性,

往往用一言一行表现人物

的肖像和精神风貌。隋代文

学的过渡性质南北文学的

合流仅限于诗风的相互影

响,合而不同。到隋代末年

《送别诗》的出现,则代表

着思想和艺术均健康发展

的诗歌新潮流,预示着南北

诗风合流的新趋势和由齐

梁诗风向唐诗转变的广阔

前景。上官体”的创新和局

限在体物图貌的细腻、精巧

方面(冲淡齐梁的浮艳雕

琢)。局限于宫廷文学应制

咏物达到范围内,缺乏慷慨

激情和雄杰之气。“初唐四

杰“诗歌的不同个性特点王

勃(《滕王阁序》对偶句法

没,流丽婉转而寄遥慨深)、

卢照邻(《长安古意》七言

歌行恣肆奔放而辞采富赡)

罗宾王(《咏蝉》感情充沛

取譬明切,用典自然,语多

双关)杨炯(《从军行》表

现立功边塞的志向和慷慨

情怀)“沈宋”的诗歌创作

和五言律的定型律的定型,

由宋之问和沈佺期《遥同杜

员外审言过岭》最后完成。

后者表达的是被贬谪却无

可奈何的伤感心境,无意修

饰,却写得有情有景,声律

和谐流畅而蕴涵的情感非

常深厚,是早期七言律诗的

成熟之作。陈子昂诗歌的特

点复古倾向,主张恢复古诗

比兴言志的风雅传统。质实

清新。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抒情气氛优美浓郁,语言

清丽,笔触细腻,韵调流利

婉转)艺术成就将真切的生

命体验融入美的兴象、诗情

与画意相结合、浓烈的情思

氛围、空明纯美的诗境,表

明唐诗意境的创造已进入

炉火纯青的阶段,为盛唐诗

的到来作了艺术上的充分

准备。王维山水田园诗歌的

艺术表现特征诗人在清新

宁静而生机盎然的山水中,

感受到万物生生不息的乐

趣,自然与美的心境完全融合,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禅宗影响与王维诗歌的空静之美以禅入定、由定生慧的精神境界,对王维的艺术思维和观物方式影响极大,如《山居即事》把独来独往的归隐生活写得很美。他欣赏的是人在寂寞时方能细察到的隐含自然生机的空静之美。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艺术表现特征更贴近自己记的生活,如《过故人庄》平易近人的风格,恬淡亲切而又不平浅枯燥。王昌龄七绝边塞诗的特点思致缜密,豪爽俊丽,讲究作法,又宜于短章。高适边塞诗的表现特点《燕歌行》,除七言歌行外,多采用长篇吟怀式的五言古诗,将作者个人的边塞见闻、观察思考和功名志向糅为一体,苍凉悲慨中带有理智的冷静,但基调是慷慨昂扬的。气势沉雄,境界壮阔岑参边塞诗的表现特点《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借鉴高适等人七言歌行纵横跌宕、书卷自如的体势而加以创新,形式接近乐府,但自立新题,用韵灵活,有一韵到底或两句换韵。李白乐府诗的创新意识表现借古题写现实,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用古题写己怀,因旧题乐府蕴涵的东西,在某一点引发了作者的感触和联想,便用它来抒写自己的情怀。李白歌行体诗的独特艺术个性打破诗歌创作的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变,达到任随性之所之而变化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如《梦游天姥吟留

别》感情一气直下,以句式

的长短变化和音节的错落

来显示其回旋振荡的节奏

旋律,呈现出豪迈飘逸的诗

歌风貌。李白绝句的艺术特

色体制短小,能以简洁明快

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

思,做到自然含蓄,这是绝

句的最高境界。李白诗歌对

后世文学的影响他诗歌中

所表现的人格力量和个性

魅力“天生我材必有用”“安

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凛然

风骨,曾吸引无数人。在中

国封建社会个人人格意识

受到正统思想压抑的文化

传统中,李白狂放不受约束

的纯真个性,无疑魅力巨

大。他诗歌的豪放飘逸的风

格、变化莫测的想象、清水

芙蓉的美,对后来的诗人有

很大吸引力,苏轼陆游等大

家均受他影响。李白诗歌的

艺术成就强烈的主观色彩;

想象的变化莫测;意向类型

与词语色调。杜诗的写实手

法以时事入诗,直面社会现

实。既叙述事件经过,又用

力于细部描写;其中还融入

强烈的抒情,以时事入诗却

含有泪水与深情。杜诗的史

诗性质真实反映安史之乱

前后的时代战乱,它具有史

的认识价值,提供比事件更

为广阔、具体也更为生动的

生活画面。杜甫绝句的艺术

特点章法句法多变,刻画细

致,能曲折达意,声调拗峭、

笔墨质实且多议论。杜甫律

师创作成就在思想内容、意

象境界和情趣格调上有着

全新的开拓外,杜诗具体的

语言技巧和写作手法也较

之前期有很大提高,如起句

富于创新,中二联写景往往

以情间之,句中用典不露痕

迹,体物贴切,善用双字叠

字等。七律创作达到炉火纯

青的地步,写得纵横恣肆,

极尽变化之能是,合律又看

不出声律的束缚,队长工整

自然。杜诗沉郁顿挫的艺术

风格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

感情的表达波浪起伏、反复

低回。十年困居长安,晚年

漂泊西南,心系国家安危和

生民疾苦。杜诗集大成的体

现虚心学习前人的经营,不

薄今人爱古人;作诗兼备众

体,风格多样化(绮丽清新

沉郁老成);功力深厚,能

自铸伟辞。杜诗对后世文学

的影响是唐诗发展的一个

转折,由于杜诗兼备众体而

又自铸伟辞,积累了极其丰

富的艺术经验,为后来者的

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各种可

能;到宋代,杜诗成为宋人

作诗效法的最高典范“诗

圣”;他的心系国家安危、

同情生民疾苦的淳厚感情,

为历代士人所崇仰,在士人

人格的形式上,影响不可估

量。韦应物后期诗歌的艺术

特色看破世情的无奈和散

淡,风格闲淡简远。效法陶

渊明的冲和平淡。刘长卿诗

歌的艺术特色

中国古代史知识整理

中国古代史知识整理 第一部分先秦 【阶段特征】从170万年前至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前是我国的先秦时期,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及封建社会初步形成三个历史时期。由于原始社会的内容不列入高考范围,故本单元主要涉及从公元前2070年夏朝的建立到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完成期间的历史变化。其间依据社会性质的变化,划分为两个时期,其特点有:1、夏朝、商朝和西周(公元前2070年──前771年)这是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和强盛时期。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制,表明中国历史进入文明时代;商朝奴隶制文明有新的发展;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奴隶制国家走向强盛。2.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前221年)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期。(基本特征)(1)政治上:A王室衰微。新兴地主阶级势力上升,展开广泛的变法,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逐步建立。B大国争霸。统一的封建国家在形成之中。C分封制瓦解。D 民族融合。(2)经济上:铁器和牛耕的推广使用,使得私田扩大A 井田田制瓦解。B 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的封建剥削制度得以确立,社会经济因之得到发展。C 封建经济初步繁荣。(3)文化上,社会思潮相当活跃,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也取得一系列成就。

第二部分秦汉【阶段特征】从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到公元220年曹丕建魏的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初步发展和首次出现大一统局面的时期(基本特征):1.政治上:A秦统一后首次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到西汉武帝时期,得到巩固,封建大一统局面出现了。B 封建中央和地方官制初步建立。C 统治思想:秦朝是法家思想,西汉初年是道家思想,至汉武帝时期用儒家思想统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加强中央集权。(秦朝的措施和西汉的“王国问题”解决及东汉地方豪强地主势力的膨胀)E 选官制度的进步:废除世卿世实禄的制度。秦朝:按军功授爵;两汉是察举制和皇帝征召。2.经济上:①基本特征:封建经济初步发展;②秦朝实现国家统一,统一度量衡、货币,有利于经济发展,但暴虐统治又破坏了生产力发展,两汉实行休养生息政策;③经济发展主要是在黄河流域的北方地区(经济重心在北方);④对外贸易开始:丝绸之路。 ⑤经济发展的表现: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城市。3.民族关系:A 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形成并不断发展,国家的版图大大开拓。B 中原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北方:主要是与匈奴的关系,以战争为主。西方:与西域的关系,开始发生密切的贸易关系和文化交流。南方和西南:主要是越族和西南夷,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对南方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初步开发和管辖的阶段。4.对外关系:A 对外交往初步发展,

中国古代史知识要点

中国古代史复习要点 第一学习主题中华文明的起源 考点1 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1、元谋人——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1)时间:距今约170万年 (2)地点:云南元谋县 2、北京人 (1)时间:距今约70万年——20万年 (2)地点:北京周口店 (3)生产生活:使用旧石器(打制);猎取动物,从事采集;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过着群居生活 (4)身体特征:具备了人类的基本特征,但保留了一些猿类的特点。 3、山顶洞人 (1)时间:距今约1万8千年 (2)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 (3)生产生活:使用旧石器,掌握了磨制和钻孔技术;人工取火;用兽皮缝制衣服;有爱美的意识;过着氏族公社生活。 考点2. 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 1、河姆渡遗址——长江流域原始农耕 (1)时间:距今约7000年 (2)地点: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3)工具:使用新石器(磨制),骨,木,陶质工具,(耒,耜,锄等) (4)生产:采集渔猎;原始农业(水稻);饲养家畜. (5)生活:居住在木头建造的房子里(干栏式) 2、半坡遗址——黄河流域原始农耕 (1)时间:距今6000多年 (2)地点:陕西西安半坡 (3)工具:广泛使用新石器 (4)生产:原始农业(种植粟,麻,蔬菜);畜牧业;制陶(彩陶),用麻纺织麻布。(5)生活:居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 (6)文化:陶器上的刻画符号,是早期文字的雏形。 3、大汶口遗址 (1)时间:距今6000年——4000年

(2)地点:山东泰安大汶口 (3)生产:种植粟,饲养家畜,制作陶器 (4)经济:生产力发展,出现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 小结: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反映出的问题:第一,二者的共同特征:原始种植农业普遍.磨制石器的使用.制造陶器.定居村落;第二。他们反映出不同地域条件对经济发展特点的影响。河姆渡原始居民创造了长江流域农耕经济的典型——以水稻种植为主的水田农业,虽使用磨制石器,但主要用骨耜翻地耕种;半坡原始居民创造了黄河流域农耕经济的典型——以粟种植为主的旱地农业,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特别是广泛用于农业生产中;第三,从中可以看出原始农耕生产对家畜饲养业.手工制陶和纺织业的带动作用,对定居生活的影响;第四,他们在发展原始农耕经济的同时还存在着渔猎经济。 考点3.远古的传说 1、炎帝.黄帝的传说 (1)时间.地域:4000多年前,炎帝.黄帝生活在黄河流域,蚩尤部落生活在东方。 (2)贡献:炎帝神农:制作耒耜,教民耕种;发明陶器;尝百草。 黄帝轩辕氏:创制历法;发明加工谷物和蒸煮食物的用具;发明铜器. 车船。 (3)黄帝在阪泉战败炎帝。黄炎联盟在涿鹿战败蚩尤,构成华夏族主干。 2、禅让的传说 (1)禅让:民主推选部落首领的办法 (2)顺序:尧舜禹 3、大禹治水的传说(疏导) 小结:“传说”与“史实”的区别与联系:在古代,“传说”与“史实”本来没有严格区别,近代科学思想的兴起,人们开始把被考古资料证实了的某个朝代称为“历史”,把这个朝代的文献称为该朝代“历史资料”,把这些“历史资料”记载的该朝代的事情称为“史实”。把尚未被考古资料证实的朝代称为“传说时代”,把有关这个时代的文献称为“传说资料”,把这些传说资料记载的事迹叫做“传说”。“传说”和“史实”的最终区别在于有没有地下发现的文字证据。 第二学习主题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考点1 夏朝——我国的第一个王朝 1、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2、统治中心:今河南西部,山西南部。

中国古代史脉络知识

shuiyue0215 zl19860215 2014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史通史 中国古代史通史概讲 通史坐标 通史综述 先秦时期:华夏族的形成和华夏文明的全面奠基。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初步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封建国家的长期分裂和民族大融合。 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繁荣鼎盛。 宋元时期:封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 明清时期: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和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 一、先秦时期(从远古时期到公元前221年) 先秦时期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是国家产生和完善,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1.政治上,启以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西周确立嫡长子继承制,传承制度臻于完善。 (1)夏、商时期初步建立了地方管理制度,西周实行分封制,这种以宗法制为基础的政治制度,把国家管理与血缘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扩大了统治区域,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2)中央和地方权力秩序的确立和不断完善,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也有利于整个社会的稳定。 (3)春秋战国时期,争霸战争和各国变法,打破了旧的权力秩序,分封制逐渐崩溃。 2. 经济上 (1)农业经历了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青铜时代和铁犁牛耕等阶段,农业耕作方式不断改进并趋于成熟;土地制度经西周时期的国有(井田制),再到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土地私有,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2)手工业与农业分离后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夏、商、西周时期为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官营、民营、家庭三种经营形态,手工业部门不断增加,技术不断进步。 (3)商业出现,并逐渐由官府垄断走向民间。 3. 思想文化上 (1)“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在文学领域,诗歌是当时具有代表性的文学形式(《诗经》、楚辞)。 (3)文字产生,商朝的甲骨文已是较为成熟的文字。 二、秦汉时期(从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 [阶段特征]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奠定了中华文明的世界领先地位。 1.政治上:大一统政治体制在全国确立。秦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诸侯割据称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所开创的大一统的政治体制,到了汉代得到进一步巩固、完善和发展,并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这一体制的核心是皇权的至高无上性、无可分割性和世袭性。 2. 经济上(1)封建经济初步发展。秦代,国家统一,度量衡、货币统一,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西汉初期的休养生息政策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精耕细作技术日益成熟。 3.思想文化上:这个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大发展时期,不仅对后世影响深远,也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文学方面,汉赋是这个时期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文学形式。 (2)科技方面,出现了许多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医学、造纸术、地动仪是主要标志。 (3)思想方面,从秦始皇“焚书坑儒” 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经受了打击并实现复兴,开始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解题探究]2013·(单位:座)

中国古代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总结

《中国古代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总结 学校:班级:姓名:学号: ★(各课重要知识点,要求学生识记、掌握,并加以运用) ★(期末考试题目类型有:一、单项选择题;二、填空题;三、判断改错题;四、列举题;五、材料分析题) 第1课: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其生活距今约170万年,在云南省元谋县发现的) 2、人跟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3、北京人:距今约70万年,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发现的。北京人还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使用粗糙的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 4、山顶洞人:距今约一万八千年,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发现的。山顶洞人的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使用打制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使用人工取火;用骨针缝制衣服;他们生活的集体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 第2课: 1、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七千年,位于长江流域,体现的是长江流域原始农耕图景的原始居民遗址。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住干栏式房子,挖水井,饲养家畜,打猎捕鱼;会制造陶器和简单的玉器、原始乐器。 2、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五六千年,位于黄河流域,体现的是黄河流域原始农耕图景的原始居民遗址。已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住半地穴式房子;制彩陶;饲养动物、使用弓箭、打猎捕渔;已会纺线、织布、制衣。 第3课: 1、黄帝和炎帝都是生活在黄河流域的两个著名的部落首领,距今约四五千年。后 来,黄帝和炎帝结成联盟,打败蚩尤。从此,这两个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2、黄帝为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黄帝也被称为“人文初祖”。 3、尧、舜、禹的“禅让”。这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称为“禅让”。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全册)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元谋人 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3、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4、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 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 3、体貌特征:上肢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使用打制石器、木棒;(生产工具) 4、生产生活状况采集、狩猎; 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 5、社会组织:过群居生活,原始社会。 6、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三、山顶洞人 1、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距今约三万年; 2、体貌特征: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 3、生产工具:磨已掌握钻孔光技术和磨制技术(骨针); 4、观念:已经有了审美的观念。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我国古代关于农耕的传说: (1)伏羲氏:结网捕鱼,创立八卦; (2)神农氏:教民播种,尝遍百草。 一、半坡人的生活和河姆渡人的生活: 二、原始农业的发展 1、兴起时间:约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 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3、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4、意义: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看图:课本第6页半坡居民原始复原图和第8页河姆渡居民复原图: (1)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房屋呢? 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因为南方地区潮湿温热,既能通风防潮,又可防蛇虫之害。 (2)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干旱寒冷,风沙大,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风挡雨,又可以保暖。 (3)两种房屋结构的不同,是由什么决定的,说明了什么? 是由不同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决定的。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能够与自然协调发展,已经能够适应自然环境。 (4)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人类的生产生活必须要顺应大自然的规律,做到因地适宜、科学合理。

通史体系整理中国古代史

通史体系整理——中国古代史 夏、商、西周时期(公元前2070—公元前771年) (一)政治 1、早期国家制度 王位世袭制: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其子启破坏禅让制,以王位世袭制取代,王位在家族内传承(家天下取代公天下),王权具有神秘色彩。行政管理:商在中央设相、卿士,地方封侯和伯。 2、分封制: 分封制的推行: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立西周。他和其弟周公旦先后两次实行分封。 目的:拱卫王室,建立有效统治。 受封对象:王族、功臣、古代帝王后代。 受封爵士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分封制的作用:加强统治,拓展疆土。 3、宗法制: 概述:以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作用:和分封制互为表里,保证贵族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二)经济: 1、农业: ①原始农业: 时间:距今一万年左右 作物:水稻和粟。 耕作方法:刀耕火种 ②商周时代的农业: 农具:耒、耜、石锄、石犁,出现青铜农具但很少用于生产。 技术:排水、除草、培土、制肥、治虫 作物:西周时期有稻、粟、黍、稷、麦、桑、麻。 2、手工业: ①冶铸业:商周时代青铜器铸造繁荣,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等为代表;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 ②制瓷业:商朝时已烧制出原始瓷器。 ③丝织业: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距今四五千年已开始养蚕并有丝织品。商朝时有织机,西周时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3、商业: 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因此后人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商人”;商周时期政府曾采取鼓励政策,支持商业发展。 4、经济制度:井田制 夏、商、周时期实行土地国有制度,土地属于国家,国王将土地层层分封,受封者世代享用但不得转让与买卖,并向国王交纳贡赋。因耕地规整,形同井字,故称“井田”,该制度即为“井田制”。 (三)文化: 1、历法:夏朝时有《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

中国古代史知识考研要点整理

1、为什么说我国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 考古工作者在我国境内发现了一些重要的猿人遗存。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元谋猿人、蓝田猿人和北京猿人。 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元谋人,是我国已发现的较早的人类,距今约170万年。目前仅发现属于同一个体的两颗上颌侧门齿化石,牙齿硕大、粗壮,较为原始。 陕西蓝田县陈家窝和公王岭的蓝田人遗址。距今约80万-65万年。出土有残破头盖骨一具,上、下颌骨各一具,有牙齿十余枚。其特征是眉脊骨特别粗壮,骨壁厚,前额低平,牙齿硕大,脑壳较厚,脑量较小。头骨枕部宽阔而圆钝,外形轮廓呈楔形,说明蓝田猿人的体质还比较原始。 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北京人遗址,是猿人阶段资料最丰富的遗址。从1927年开始,经过多次大规模的发掘,发现包括六个较完整的头盖骨在内的大量面骨、下颌骨、四肢骨和牙齿化石,分属于四十多个不同性别和年龄的个体。 上述情况表明:我国是人类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2、中国猿人在体质上有什么特征? 中国猿人在体质上有如下特征:颅骨很厚,颅穹窿长而低,额骨偏平,后倾,眉骨粗大前突,下颌骨粗大而明显地向前突出,牙齿大而粗壮,肢骨骨壁较厚,髓腔较小。 1、母系氏族公社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母系氏族制或母权制,是指世系按母方来确认和计算,成员死后财产归母方血缘家族继承的一种制度。母系氏族公社有三个特点: (1)一个村落就是一个氏族。考古工作者在仰韶文化的重要遗址如西安半坡、宝鸡北首岭,临潼姜寨等处都发现了原始村落。说明,母系氏族阶段的人们已经定居。每个氏族都有自己的标志,即图腾。图腾相当于族徽,或为动物,或为植物,或为无生物。此时姓氏也可能已经出现。这些都反映出氏族公社的血缘性。 (2)妇女在社会生活中处于主导地位。一方面,由于当时实行按性别、按年龄的自然分工,青壮年男子主要从事带有偶然性的狩猎、捕鱼和防御猛兽等活动,而妇女主要从事比较稳定的采集和原始农业,对氏族集团的生存和繁衍起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当时实行族外婚,“民知其母,不知其父”,氏族成员的世系和财产,只能按母方确定。因此,妇女在社会生活中具有较高的地位。历史学家之所以把这一历史时期称为“母系氏族公社”,就是这个缘故。 (3)氏族首领由公选产生,没有特权,氏族成员共同劳动,平均分配食物。由于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因而当时尚无私有观念。氏族首领不脱离生产,氏族事务由大家决定。仰韶文化村落中的大房子,可能就是氏族的会议厅。文献记载:“神农无制令而民从”。“刑法不用而治,甲兵不起而王”(《商君书?画策》)。这些记载,大概说得就是母系氏族全盛时期的状况。 2、我国有哪些重要的母系氏族公社文化遗存? 我国母系氏族公社的遗址遍布全国各地,到目前为止已发现六千余处。这些遗址,主要分展于六个文化系统: (1)裴里岗文化:中心在河南新郑县裴李岗西北7.5公里处。文化层不厚,主要有一些灰源墓葬和器物群。同类文化在登封、郑县等地也有发现。年代约在公元前5千年以前。 (2)磁山文化:首次发现于河北省武安县西南20公里的磁山,面积约8万平方米,是华北平原最初被认识的一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有手制的陶器、琢制的磨盘等。 (3)仰韶文化:因1921年首次发现于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而得名。建国以来,已发现遗址千余处。以陕西关中、河南大部、山西及河北南部为中心,远及甘肃青海东部、河套平原、河北北部及湖北西北部。其中西安半坡遗址和陕县庙底沟遗址最为著名。

中国历史知识大全

1.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 2.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3. 第一部词典是:尔雅 4. 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 5. 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6. 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 7. 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8. 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9. 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 10. 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11. 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 12.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13. 第一部断代史:汉书 14. 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 15. 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 16. 乐府双璧:木兰词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乐府三绝 17. 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 18. 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 19. 大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21. 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20. 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郭沫若22. 三代:夏商周 23. 《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24. 三王:夏禹商汤周公 25. 三山:蓬莱方丈瀛洲 26. 三教:儒释道 27. 三公:周时,司马司徒司空 西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清明,太师太傅太保 28.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29. 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30. 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 31. 岁寒三友:松竹梅 32. 三辅:左冯翊右扶风京兆尹 33. 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 34. 殿试三鼎甲:状元榜眼探花 35. 中国三大国粹:京剧中医中国画 36. 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冯梦龙) 37. 儒家经典三礼:周礼仪礼礼记 38.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39.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40. 郭沫若“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果棠棣之花 41. 茅盾“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 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42. 巴金“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43. 第一部国别史:国语 44. 第一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国策战国策 45. 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 46. 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47. 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357句,1785字) 48. 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典论〃论文》(曹丕) 49. 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 50. 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刘勰的《文心雕龙》 51. 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钟嵘的《诗品》 52. 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笔记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著作:北宋的沈括的《梦溪笔谈》 53. 第一部日记体游记:明代的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 54. 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李清照 1. 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2. 我国第一部介绍进化论的译作:严复译的赫胥黎的《天演论》,他是一个由不懂外,却成了翻译家的人。 3. 我国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4. 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短篇小说是:狂人日记 5. 第一位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是:叶圣陶 6. 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西游记 7. 第一篇报告文学作品是:(夏衍)包身工 8. 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 .其作品是;龙须沟 9. 先秦时期的两大显学是:儒墨 10. 儒家两大代表人物是:孔丘和孟子,分别被尊至圣和亚圣。 11. 唐代开元,天宝年间,有两大词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以王维,孟在为代表

2020届九年级历史中考中国古代史重点知识梳理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 一、科学技术: (一)以司母戊鼎等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1.夏朝时,我国已出现了青铜器,(青铜是铜锡合金)。 2.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最著名的青铜器有最精美的四羊方尊和世界上现存最大的司母戊鼎。 (二)讲述祖冲之推算圆周率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 南朝的祖冲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利用并发展前人创造的“割圆术”,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以后七位数,领先世界近一千年。六上p133祖冲之像、古代骨算筹(三)知道华佗、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等名医名著 1.东汉华佗擅长外科手术,他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让病人服用后,失去知觉,进行开刀等外科手术,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他编了一套医学体操五禽戏,能强身健体。P98导引图,p99华佗像 2.东汉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被后世尊称为“医圣”。P98张仲景名言。P99张仲景像 3.明朝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写出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这部书内容丰富,考订详细,附有大量的插图,后来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六下P125李时珍塑像 (四)知道《齐民要术》《天工开物》等重要著作。 1.北朝的贾思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农学家,他写的《齐民要术》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了农林牧副渔的生产技术和方法,是我国现存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六上P134贾思勰塑像

2.明朝末年的科学家宋应星写的《天工开物》总结了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六下P125天工开物封面及插图。P127天工开物开矿技术 (五)以都江堰、地动仪、长城、大运河、赵州桥、北京故宫等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1.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修建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在造福人民。六上P44李冰塑像;p45称赞李冰的诗 2.东汉科学家张衡制造了一种仪器,能测定地震方向,叫做地动仪,是世界公认最早的地震仪器。六上p97地动仪复原模型和震动示意图 3.长城(1)秦长城:秦朝时,秦始皇派蒙恬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城防,绵延万余里,用来防御匈奴,这就是闻名中外的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六上p69秦朝疆域图秦长城图示 (2)明长城:万里长城自秦始皇修建后,许多朝代不断修整。明朝又大规模修筑,达到完善地步,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蜿蜒六千余公里,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今天能够看到的长城大多是明长城。六下p124明长城示意图 4.大运河(1)隋朝大运河:隋炀帝时,开通了纵贯南北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到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他的开通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六下p4隋朝大运河图 (2)元世祖忽必烈为了便利南粮北运,令人开凿了两段新河,与原有的运河联通,使粮船可以从杭州直通大都。P68元朝运河和海运航线 5.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比欧洲早七百多年。六下p33赵州桥雕刻。P37赵

中国古代史(按朝代整理).

中国古代史 ·原始时代(新石器时代)(~前2070) 经济:农业:刀耕火种 纺织:纺织技术萌芽 原料:麻、葛 人工育蚕和丝织技术 冶炼:黄河流域,小件铜器(小工具、生活用具),使用金属器具 陶瓷:山东蛋壳黑陶,釉陶,原始青瓷 商业:早期交换 政治:出现城 禅让制 贫富分化产生 文化:文字:刻画符号(文字起源) 绘画:陶器图形、壁画 ·夏(前2070~前1600) 政治:启继禹禅让制→世袭制“家天下”始 传贤→传子宗族关系从此成为基本政治关系 ·商(前1600~前1046)都:朝歌 经济:土地制度:井田制 纺织: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文物:玉蚕甲骨文:祭祀蚕神 冶炼:铸铜生产规模大,青铜器为礼制的象征,代表权力和秩序政治:祭祀:奴隶为祭祀祖先神灵之“人牲” 制度: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各宗族为政治实体 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政治事务占卜决策 文化:文字:甲骨文(较成熟的文字) 金文(商周) ·西周(前1046~前771)都:镐京 经济:土地制度:井田制 纺织:国有六职,纺织业地位重要 商业:交易频繁,币需数增,流通骨铜贝 政治:制度:宗法制:立嫡以长不以贤 立子以贵不以长 分封制:同姓王族:召公之子:燕(蓟),姬 周公长子伯禽:鲁(曲阜),姬 晋:后三分为韩(郑)赵(邯郸)魏(梁),姬 功臣:姜尚:齐 先代贵族:亲周商旧贵族微子:宋(商丘) 特点: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文化:文学:《诗经》 ·东周(前770~前256)[此处泛指春秋战国] 经济:农业:铁犁牛耕(黄河中下游地区)

文化:火药:具有有关制作火药的原料硫磺和硝石的知识 春秋(前770~前476) 经济:冶炼:中国最早人工冶炼铁器 文化:儒:孔子:“仁”、“礼”、“德治”、敬鬼神而远之 “有教无类”,培养六艺,注重全面发展 创儒家学派,以六经为基本文献 道:崇尚自然,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 老子:“道"是世界的根本,是永恒不变的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规律 转化是无条件的,“弱者道之用”,以柔克刚,以弱胜强 “小国寡民” 战国(前476~221) 经济:土地制度:商鞅废井田,确立土地私有制 水利:李冰都江堰(川) 郑国郑国渠(关中,汜水和洛水) 冶炼:淬火的钢件 商业都会:出现市井(商业区) 政策:商鞅变法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 政治:行政单位:列国陆续出现了郡县 文化:儒:孟子:“仁政” “君轻民贵”为早期民本思想之基础。 荀子: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精华,丰富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 “天行有常”(天人关系) “制天命而用之”(人道有为) 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道:庄子:“道”为最高原则,“道”无所不在 “齐物”:万物没有界限和差别 法:形成重“法”、重“术”(驾驭群臣的统治之术)、重“势”(权势)的不同学派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秦统一全国起到重大作用 汉代,其法治思想被儒学体系吸收,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 李悝:“尽地力之教”,提高农业产量,增加国家田租收入 用严刑确立以集权为特征的政治秩序 《法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 商鞅:废除世卿世禄制度,根据军功制定尊卑爵秩的等级 奖励耕战,重农抑商 废井田,确立土地私有制 加强中央集权 韩非子:集法家思想之大成 吸收道家思想,将法家理论系统化 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 墨:结成的学术团体纪律严密 推崇夏朝的政治,学习大禹刻苦俭朴的精神,具有苦干和自我牺牲精神 “兼相爱、交相利”,与儒家区别等级名分、重义轻利的主张针锋相对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复习提纲

2017年中国古代史基础知识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史上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 一、中考考点:1、秦兼并六国、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 2、文景之治、汉武帝大一统 3、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 二、基础知识复习: (一)秦王扫六合 1、秦统一六国: ⑴时间: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先后灭掉东方六国。 ⑵人物:赢政⑶都城:咸阳。 ⑷影响: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符合人民愿望,利于人民生产生活的安定。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⑴目的:适应统一的新形势,加强封建统治。 ⑵措施:①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②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 ③地方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这一制度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3、思想上:焚书坑儒①目的:加强思想控制。 ②内容:秦始皇接受李斯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准留下有关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其它书都要烧掉。以后再有谈论儒家诗书的都要判处死刑;后又把暗中批评他的儒生在咸阳活埋。 ③影响(或评价):采取巩固统一的措施是必要的,但“焚书坑儒”这种做法是既残暴又愚蠢的,它箝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郭沫若:“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4、经济上: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铜钱),统一度量衡 5、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

6、军事上:北修长城抵御匈奴,南平越疆修灵渠 ⑴目的:为抵御匈奴,安定北边,维护国家的统一。 ⑵人物:秦始皇、蒙恬。⑶起止: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⑷地位: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同时,也是秦暴政的 历史见证。 7、秦朝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8、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也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二)大一统的汉朝 1、文景之治 (1)出现原因:①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赋税、兵役和徭役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②奖励耕作,劝诫百官关心农桑③提倡节俭,以身作则④重视“以德化民” (2)表现:①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②国家的粮仓丰满③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出现的这种局面,叫文景之治) 2、汉武帝的大一统 政治上: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颁布推恩令 ⑴背景:西汉初年,分封的诸侯国势力相当大,严重威胁中央政权。 ⑵措施:接受主父偃的建议,准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⑶影响:解决了汉初以来的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 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⑴背景:诸子百家各派人物聚集诸侯门下,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对中央集权很不利。 ⑵目的:加强思想统治,巩固中央政权。⑶提出者:董仲舒。 ⑷内涵: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持法家、道家等各家学说的读书人均受排斥。 ⑸相关措施:在长安设太学,以儒家的五经为主要教材。太学是我国古代最高学府。 经济上: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夺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武帝时,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进入鼎盛时期。 (三)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1、张骞通西域: ⑴西域的地理位置:今天的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 ⑵经过:①第一次: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时间:公元前138年。结果:未达到预期目

人教版高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史大事年表 时期朝代起止时间大事记(政治、经济、思想、科技文化) 奴隶社会形成夏朝前2070年— —前1600年 禹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王朝夏 启夺得王位后,将王位传给自己儿子;开 始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家天下代替公 天下、传子代替传贤 历法《夏小正》 发展商朝前1600年— —前1046年 王位传承有时父子相传,有时兄终弟及 中央设相、卿士等,地方封侯、伯,作为 臣服于商王的方国首领;迷信鬼神 青铜器的鼎盛时期;烧制出原始瓷器 出现织机,能织出多种丝织品 商人;殷历; 成熟的文字——甲骨文(清末发现) 鼎盛西周前1046年— —前771年 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 井田制;西周晚期,出现铁器 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瓦解春秋 前770年— —前476年 分封制崩溃,诸侯争霸,大国兼并 新兴地主阶级推动各诸侯国进行改革和 变法,封建制度逐渐确立 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确立 铁器、牛耕出现,并逐渐推广 小农经济确立;垄作法;都江堰; 商业繁荣,商人社会地位提高;战国时秦 国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 百家争鸣(儒、墨、道、法) 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 历法《石氏星表》(后人辑成) 春秋末年出现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 战国时期,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代表 作楚国屈原的《离骚》 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驭龙图》 标志绘画走向成熟 封建社会形成战国前475年— —前221年 初步 发展 秦朝前221年— —前206年 秦灭六国顺序:韩、赵、魏、楚、燕、齐 等六国。 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皇帝制 度、中央实行三公九卿以加强皇权、地方 推行郡县制,以加强中央集权) 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统一度量衡、 货币、车轨、文字,修驰道、灵渠、万里 长城,巩固多民族国家统一 焚书坑儒;小篆;隶书的出现

中国历史知识复习考试题目

中国历史 1.我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是() A.商 B.周 C. 汉 D. 唐 2.我国古代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的分界点是() A. 商朝与西周 B. 战国和秦朝 C. 秦朝和汉朝 D. 南北朝和唐朝 3.下列不属于春秋五霸的是() A.齐桓公 B.晋文公 C.鲁国公 D.蔡桓公 4“战国七雄”指() A.秦、齐、楚、赵、魏、燕、韩 B. 秦、齐、楚、赵、魏、晋、韩 C.秦、齐、楚、赵、魏、吴、韩 D. 秦、齐、楚、赵、魏、燕、宋 5.《史记》的作者是() A.司马迁 B.司马光 C.吕不韦 D.孔丘 6.《孙子兵法》的作者是() A.孙膑 B.孙武 C.张良 D.韩信 7.创造望、闻、问、切四诊法,一直为中国传统医学所采用的是()A.华佗B.张仲景C.李时珍D.扁鹊 9.下列不是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之一的是() A.民族 B.民权 C.民生 D.民主 10.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马关条约 B.辛丑条约 C.南京条约 D.天津条约 12.雅典、开罗、罗马与中国古代的()被称为世界四大古都。 A. 长安 B.洛阳 C.咸阳 D.开封 13.五四运动发生的时间是() A. 1912年5月4日 B. 1918年5月4日 C. 1919年5月4日 D. 1921年5月4日 14.中国第一座水电站是() A.刘家峡水电站 B.鲁布革水电站 C. 石龙坝水电站

D. 葛洲坝水电站 15、在中国历史上,哪个朝代的疆域最大? A.秦 B.汉 C.唐 D.元 16、鸦片战争发生的时间? A.1839年 B.1840年 C.1841年 D.1842年 17、我国进行抗美援朝是在哪一年? A.1949.10 B.1950.10 C.1951.10 D.1952.10 19、成语“卧薪尝胆”说的是下列哪一个人物的故事? A.夫差 B.勾践 C.伍子胥 D.孟尝君 20、司母戊鼎铸造于哪个朝代? A.夏 B.商 C.周 D.春秋 23、墨家的代表思想是? A.无为 B.中庸 C.兼爱、非攻 D.法治 24、商鞅变法发生在战国时的哪一个诸侯国? A.赵 B.秦 C.楚 D.魏 26、和陈胜一起发起大泽乡起义的是?

2018中考历史:中国历史第一册知识点总结

2018中考历史:中国历史第一册知识点总结 一、我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云南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北京人生活的时间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最早使用天然火。 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6000多年前,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已栽培了水稻,5000多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人已栽培了世界上最早的粟和蔬菜。 二、夏、商、西周奴隶制王朝 1、约公元前21世纪,禹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这表明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通过推举选出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叫禅让制)。 2、约公元前16世纪,汤灭夏建立了商朝。商朝时盘庚迁都至殷并使统治稳定下来。 3、商朝制造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记熟书P12的司母戊鼎图)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是青铜器中的精品。 4、约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发兵灭亡了商朝建立了西周。 5、西周实行分封制,春秋时期,分封制开始瓦解。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渐被郡县制取代。秦时实行中央集权制。唐三省六部制,唐朝以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元朝的中央和地方机构:中央实行一省制:元朝废除三省,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设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构,同时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地方实行行省制: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三、春秋战国(东周) 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时期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1、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开始到公元前476年结束。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2、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诸侯是齐国的齐桓公,他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使国家日益强大。最后一个霸主是越王勾践。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3、战国时期的主要诸侯国有齐、楚、秦、燕、赵、魏、韩,史称“战国七雄”(各主要诸侯国的位置——北燕南楚、西秦东齐、上中下是赵魏韩)。赵、魏、韩是由春秋时期的晋国分裂而来的。 4、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实行商鞅变法,战国时,地处最西边的诸侯是秦国。 5、我国最早的音乐教育制度形成于西周。最早出现铁农具的时期是春秋时期 6、战国时,秦国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是著名的水利工程,它使成都平原变成“水汗从人,不知饥馑”,有“天府之国”美称。 7、汉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汉字源于甲骨文,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金文,又称钟鼎文。雕塑艺术在商朝和西周时期已发展到很高水平。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 8、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李耳),其朴素辩证法思想反映在《道德经》里;庄子是战国时道家学派的继承人物。 9、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孔子(孔丘),他整理了《诗经》,编订了《春秋》,其言行记载在《论语》中;战国时期的孟子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物,他们主张实行“仁政”,认为“民为贵,君为轻”,反对连年不断的兼并战争。 10、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墨子,他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不义战争。 11、法家代表人物是韩非,他主张权力集中到君主手中,按现实需要进行改革,以法治

中国古代史通史复习整理版

2018年高考历史复习中国古代史通史资料整理 历史阶段特征及知识整合 宏观概要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包括两大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古代早期政治制度,即实行宗法制与分封制相结合的制度。 第二阶段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朝开创中央集权制度;汉朝在地方推行“推恩令”、中央实行内外朝制度;隋唐推行三省六部制;元朝实行行省制度;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不断强化。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中央集权制度延续两千多年,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在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中央与地方的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是两条基本线索。 2.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情况和主要特点 (1)农业:由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发展到后来的铁犁牛耕,并长期精耕细作,因此获得长足发展,小农经济长期成为我国古代经济的基本模式。 (2)手工业:包括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发展水平高,并长期领先于世界,明清时期民营手工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3)商业:自产生以来总体趋势是不断发展,市场不断繁荣,出现了大量的商业城市,但多数封建政府实行抑商政策,阻碍了商业的发展。 (4)经济政策:长期实行封建土地所有制、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兴起、发展和演变 ①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思想;战国时期孟子、荀子继承发展,成为显学,与其他学派形成了“百家争鸣”。②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正统地位得以确立。③魏晋南北朝时,儒学受到佛教、道教思想冲击。隋唐时期出现“三教合一”的局面。④宋明时期儒学复兴,发展到理学、心学新阶段,成为官方哲学。⑤明清之际出现否定传统观念、提倡经世致用、批判君主专制的新思想,传统儒学焕发生机。 【内容总结】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可分为五个时期:起源奠基时期、形成和发展时期、曲折发展和鼎盛时期、继续发展时期、繁盛与危机并存时期。 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经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生产力不断进步,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模式确立;中华文化萌生,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 【课程链接】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节《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选修一《商鞅变法》 第一阶段:原始社会(略) 1.政治 实行禅让制: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尧、舜、禹)的制度。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整理 1.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夏;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起于夏朝: 2.原始社会后期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3.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周朝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4.柳宗元的《封建论》说“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中的“封建”的含义是分封制。 5.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的是宗法制。 6.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特征。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个最高官职。 7.唐朝时,掌握草拟、审议和行政的职能分别是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 8.宋朝和元朝最高行政机构分别是中书门下省和中书省。 9.元朝时,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宣政院。为管理边远地区设置宣慰司。

10.明太祖(皇帝)时,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 11.雍正帝时设置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12.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组织方式是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劳动。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形成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 13.牛耕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耕作方式的一次革命。 14.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使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式是垄作法。 15.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分别是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营手工业。 16.明清时期,苏州和杭州是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17.“商人”最早出自于商朝。 18.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是柜坊。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北宋发行的“交子”。 19.元代时,泉州被外国旅行家誉为世界第一大港。清代时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只广州一处对外通商。 20.唐朝时,专管对外贸易的机构称为市舶使。宋代时,在边境设置与少数民族贸易场所称为榷场。中国最早的商标是宋代山东济南刘家功夫针。 21.“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2.孔子整理的“六经”是《诗》《书》《礼》《易》《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