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等值线》教学设计

《等值线》教学设计

《等值线》教学设计
《等值线》教学设计

《等值线》教学设计

一、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把握:

等值线是某地地理现象数值相等的各点的连线。地理等值线图能将一种或多种地理要素作用的结果,以地理数值的方式表达其空间的分布情况。作为地理图像的一种,它和所有的地理图像一样,都能直观、形象、简明、准确的表达地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基本规律。因此地理图像是地理命题者非常青睐的命题素材。特别是近几年,地理学科可以说是“无图不成题”,一题多图,一图多题,图像新颖而丰富。常见的有经纬网图,区域图、等值线图、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等。由此可见,力求设计一些新颖而丰富的地理图像素材,构建一个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平台,是今后命题的方向和特点。

二、教材内容分析与处理:

地理等值线图具有包容信息量大,综合性强的特征,能较好地体现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水平,所以被高考题所采用。在近两年全国各地地理高考卷及文综卷中,不仅出现了平时常见的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等值线图,还出现了以等降水量线、酸雨等PH值线图等教材上很少出现过的等值线为背景的题目。等值线内容涉及到地理各要素之间的转换,对学生而言是比较难掌握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特别在复习阶段,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共性,在典型例题中结合各种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总结规律,对提高学生等值线分布图的判读和分析能力,达成教学目的无疑会有很大的帮助。

三、学生学情分析:

运用地图易使学生理解地理规律,从中获得丰富的地理知识。但这需要学生具有较好的读图、用图能力。有些等值线地图展现的显性信息比较少,需要学生挖掘图中所包含的隐性信息,才能“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花大力气加以引导启发,不断地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由于是第一轮复习,教师必然会面对对学生的学情把握不足的情况,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灵活应对,另外,考虑到课堂学习的深度应适合高二年级的教学的实际需要,以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干扰因素,因此对于等温线等其他等值线也并不做专题的讲解,要求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判读和分析即可。课堂上一定要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介于以上因素的考虑,对课堂教学做了以下安排:一方面提出学习目标如理解等值线的一般规律,并能够熟练应用;了

解不同等值线的含义和影响因素,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判读——简单明确,易于记忆即可。另一方面提出核心问题———要求高度,要求学生初步具备提炼知识进行总结的能力四、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等值线内容在考纲原文中没有单独提出,但绘制和阅读等值线图,并能获取和解读信息,是考纲的能力要求之一。这类试题出题角度很巧妙且有新意,注重内涵的理解、知识的应用和动手能力,把地理图像考查和学科主干知识考查有机结合起来,也与世界气候、地形、洋流等知识结合,多以选择题或综合分析题的形式出现,达到知识与能力的统一,很好地体现了高考以能力测试为主的指导思想。

【教学重、难点】

在近几年全国地理高考卷及文综卷中,不仅出现了平时常见的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图,还出现了以等深线、等盐度线、等pH 值线、等时线图等为背景的题目。此类题目出现频度高,且常常是地理学科的压轴题。因此,等值线图的教学就成为高考地理复习的重点和关键。

五、教学方法指导:

在等值线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本人尝试采用通过“案例研究”,让学生在教师提供的“案例”下进行研究活动,以“观察”、“分析”、“研究”、“思考”、“合作”为学生的基本活动,突出了培养能力的目的。其着眼点在于学生创新能力以及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针对不同内容,不同类型的等值线图,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以求实效。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展示“山体的不同部位”的图片,图片取自真实的燕山照片。对照照片要求学生指认字母所代表的地形部位各是什么。(A:山顶、B:山谷、C:山脊、D陡坡、E:缓坡、F:鞍部)由此引出新课,从最熟悉的等高线开始来学习等值线的知识。

[设计意图说明]:创设学习情景,使学生尽快进入到学习活动之中。

(二)探索和深化新知:

内容一:等高线

引导学生读图,并解决提出的问题:

1、从图片上看,一共显示了哪几种地形?(六种:山顶、山谷、山脊、陡坡、缓坡、鞍部)

2、这几种地形如何用等高线表示?【学生活动】(先让学生尝试自己画图,然后将学生所画正确的等高线地形图用投影展示出来)

3、通过案例分析拓展,归纳出等高线的特点有哪些?可以在哪些方面应用?【等高线的特点】(学生归纳,教师讲解)

(1)同线等高(2)等高距全图一致(3)等高线是封闭的曲线(4)两条等高线决不能相交。但在垂直壁立的峭壁悬崖,等高线可以重叠(5)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缓陡(6)两对等高线凸侧互相对称时,为山地的鞍部。(观察前面的鞍部等高线图)(7)几条特殊的等高线:0米线表示海平面,也是海岸线;200米线区分平原和低丘;500米、1 000米线显示低山丘陵或高原,2000米、3000米反映中山和高原;4000米反映青藏高原和高山的特征。

【案例一】读我国某海港城市的规划图,回答下列问题:

假设该城市欲规划建设海滨浴场和港口,请你在①②③④处为海滨浴场和港口选择适宜地址,并分别阐述你的选择理由。

分析得出结论:

③处宜建海滨浴场,此处位于港湾中,水域较浅,沙滩宽阔;

④处宜建港口,此处位于港湾中,避风条件好,等深线密集,水域较深有利于航行。

[拓展]:举例说明等高线的应用还有哪些方面?(启发学生活跃其思维)

举例:(1)判断水系、水文特征(2)判断气候特征(3)地形状况与区位选择

如:①确定水库及坝址的位置②确定港口码头的位置③气象站和疗养地的位置

④确定铁路、公路线⑤确定引水路线⑥工业区、居民区选址⑦农业生产布局

[设计意图说明]:在案例的呈现中,预设学生可能分析不出来的因素。在这则案例的分析过程中,学生可能对鞍部和峡谷的等高线图理解较困难,就从剖面图的角度引导他们进行空间

想象,达到理解的目的。在对具体问题的分析解决过程中,有可能遇到另一种等值线:等深线,通过比对这两种等值线的相似点,就可以顺利解决问题。从直观的地形入手,进而分析地形的等高线表达方式。从等高线地形图的分析利用可以拓展到等高线的特点,为等高线地图的判读与应用打下基础。

【承转】通过对等高线的学习,使学生对等值线有了一定的了解,回忆在所学过的自然地理内容中,等压线是一个了解比较深入的内容。从而引出下一个内容—等压线

内容二:等压线的特点及判断

【案例二】:在等压面(线)图中,要求将图中①~⑤点气压排序。

这个题目看似简单,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发现学生往往会产生错误。教师应强调等值线的概念:“同一等值线上地理数值是相等的”,让学生仔细观察等压面图,感知②③④点在同一等压面上,所以它们的数值应该是相同的。再让学生观察①~⑤点,比较它们所处的位置,根据必修一所学过的内容,让学生经过思考,不难得出正确的答案应是⑤>②=③=④>①。

[设计意图说明]案例二的呈现,可以使学生通过最简单的题目,由浅入深,加深对值线概念的理解。通过几个特殊值的具体分析,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验证和形成地理概念,进而解决问题,促使了正确的思维品质的形成。

【承转】分析之后,进一步提出问题:等值线的一些规律在等压线的判断中也很适用,那么,对于等温线的分析是否适用呢?

内容三:等温线的特点及判断

【案例三】右图中,a、b、c为等值线,若数值a>b>c,请回答:

1.假设该图示为等温线图,则:

①该地位于北半球,若该处是陆地,此图反映的时间为 7 月。

2021幼儿乐高教学设计教案

幼儿乐高教学设计教案 乐高教育以为: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他们的身上有着自然的爱好和本能,而发挥其本能的学习就是让学生置身于布满趣味性、刺激性、挑战性的活动中,主动往探究知识的奥秘。以下是 ___精心的幼儿乐高教学设计教案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大班乐高活动:灵活的小车 执教者朱翔 活动目标: 1、掌握方向盘、操纵杆的概念,拼搭能灵活转弯的小车,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2、通过设计、改造小车,发展动手操作能力、想象力及创造力。 活动准备: 乐高一盒,搭建好的小车,马路路线图一张,视频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入场 (放音乐《小汽车》)(幼儿在教师带领下,开小汽车形式入场,开到指定位置)“到站啦!我们找个位置站站好” “刚刚我们玩了开小车的游戏,正好前两天,我们也用乐高玩具也搭建了一辆小汽车呢,看,我们面前有一条宽宽的马路。让我们拿起小车,来玩一玩吧” (放音乐《小汽车》)(事先交代不同方向的小朋友往哪个方向开)(玩的过程中会发生碰撞) “把小车放在这里,请回到你们的位置上去吧”(幼儿在垫子上做好) 刚在我们玩得真开心,不过我发现了一些问题,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你们有没有遇到问题啊?---撞车了,太挤了 很多小朋友的车挤在了一起,你们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当我们发现两车要相撞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

“某某小朋友你来试一试”(请小朋友来试一试,能不能避让开,提出要求,车轮不能离开地面。) “小车只能往前走,不能拐弯”“你们能想办法让我们的小车拐弯吗?” 二、出示小车,引入方向盘和操纵杆的概念 “我这有一辆车,你们觉得有什么不一样?”---可以转动 “在这个小车里面藏着一个小小的秘密哦,想不想知道?”---想 “我们来看一看”(视频) “看明白没有?你们说说看”----方向盘转动,带动操纵杆车轮转动 “方向盘和车轮之间是什么连接的”---轴“这根轴就是操纵杆。” “这就是小车能够拐弯的秘密,老师的小车就是有了方向盘、操纵杆。当我转动方向盘的时候,车轮就跟着。。。” 三、展示PPT分解图

乐高教学设计

教会小朋友认识建筑房子 广西玉林市玉州区城南实验小学林水祺 活动目标: 1、发挥想象力进行搭建,提高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2、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以及与同伴合作的能力。 使用材料:常规积木、造型积木、ppt。 活动准备:幼儿积累建构经验。 活动过程: 一、联系 1、出示小朋友,以参观他家的位置为由,导入教学活动。 师:我叫小明,今天我带你们去我家那附近看一看,有很多漂亮的建筑在哪,准备好了吗? 2、音乐游戏《钻山洞》,让幼儿一个个通过钻过拱门,出示小明家附近的建筑ppt。 师:我家到了,请大家跟我一起走一走,去看一看吧,看小朋友们认不认识这些新奇有趣的建筑。 1)请幼儿观察图片,你们发现有哪些建筑呢? 提问:大家看看,我家附近有哪些有趣的建筑呢? 2)和幼儿一起分享不同建筑物的外形特征。 提问:谁能说说这些建筑像什么呢?由哪些图形组合在一起构成的? 二、建构 1、让幼儿搭建自己喜欢的建筑。 师:现在请小朋友用乐高积木来搭建一个自己最喜欢的起建筑。

2、出示操作材料。 3、老师提出操作要求,让幼儿按操作要求进行活动,孩子自由选择积木搭建,老师观察指导。 三、反思 1、请幼儿介绍自己搭建的是什么起建筑。 师:现在请小朋友跟同伴交流一下,你搭建的是什么起建筑? 师:有谁愿意来介绍一下自己搭建的建筑?请个别搭建比较特别的幼儿出来示范讲解) 2、你搭的建筑物有什么特别之处,用来干什么的? 四、延续 1、分组合作,给小动物建一个动物园。 提问:我们搭建了这么多的建筑,把他们放在哪里好呢?幼儿回答。现在你们分成两组每组6人,每组搭建一个小区,把你们的建筑物放进小区里。 2、展示作品。 师:好了,现在你们的小区都搭建好了,可以把你们搭好的建筑物搬进去啦。

【学习实践】《等高线地形图判读》教案

《等高线地形图判读》教案 一、课标要求 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二、教材分析 等高线地形图判读与义务(湖南)教育出版社《初中地理》第二章第三节第二课时,主要包括海拔和相对高度概念,等高线的特点,地形图和等高线地形图判断。 三、学情分析 在第一课的基础上,学生已经了解了世界地形类型的五种基本类型。山地是其中之一,对第二课时学习山地不同的部位识别有一定的基础借鉴意义。该届学生总体来说基础比较差,平均分一般就40左右,而且对学习热情不大,特别是地理的学习。因此,我的教学内容不会涉及太难,让学生掌握基础的内容就可以了。 四、教学目标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顶、山脊、山谷等地形部位。 2、学会利用等高线地形图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判断坡度陡缓。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①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②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体的各部位

教学难点:①等高线的绘制原理;②山脊和山谷的区别 六、教学方法: 、利用模型初步学会绘制等高线地形图。 2、初步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识别坡度的陡缓。 七、教学准备:PPT,山体模型、A4纸、铅笔 八、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教学环节 我们是生活在山区,可以说是“开门见山”。也可以说是大山养育了我们。那么我们对山了解多少呢。这节课我将与同学们一起对山作进一步的了解,甚至能够在平面图上识别出山的各种形态。 【讲授新课】 [板书]一、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概念 [出示海拔示意图] [请学生看图思考]先请同学们看一看这一幅图,图上的这几个数据表示什么意义呢? 【活动】 ①A、B、c、D、E各点的海拔大约是多少? ②A、B两点和D、E两点之间的相对高度分别是多少? [承转]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海拔高度与相对高度两个概念,知道地球表面表示高低起伏可以用海拔高度与相对高度两种方式表示,那么地球表面这种高低起伏的状态如何在

高中地理等值线专题训练

高中地理等值线专题训练

等值线练习(2000广东地理卷)读图4,判断16—18题。 16.河流ab段的流向为 A.自西北向东南 B.自东南向西北 C.自东北向西南 D.自西南向东北 17.断崖顶部的E点海拔可能为 A.59米 B.99米 C.199米 D.259米18.下述土地利用方式中较不合适的是 A.甲坡修水平梯田种水稻 B.丙坡种植果树C.乙坡植树种草 D.乙坡修水平梯田种水稻 (2000江浙卷)读华北某地地形图(图1),据图判断1~3题: 1.①②③④四条坡面线的坡度比较

A.①<③ B.①<② C.①>② D.③=④ 2.实际调查发现乙城植物生长好于甲坡,其原因为乙坡的 A.日照较强,辐射收入多 B.蒸发较少,土壤水分条件较好 C.气温较高,且日变化大 D.降水较多,水源充足 3.若乙坡植被受破坏成为荒坡,则对其合理的开发整治措施是D A.放牧山羊 B.种植喜阳的经济林木 C.修梯田,种植水稻 D.营造混交林 (01津晋卷)图2是北半球部分地区某时刻地面天气图。读图2,回答9~11题 图2 9.图2中a、b、c三地气压P相比较 A.Pa>Pb>Pc B.Pa<Pb<Pa C.Pb>Pc>Pa D.Pb<Pc<Pa 10.当图2所示天气系统影响我国时,我国北方

地区不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A.沙尘暴 B.干旱 C.泥石流 D.暴雪11.此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B A.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 B.太阳耀斑爆发C.我国大部分地区太阳早于6:00升起 D.太阳直射北半球 读图2,回答11-12题: 11.图2中,影响等值线向外海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A.降水 B.暖流 C.寒流 D.径流 12.在等值线的年内变动中, Q点(2.8等值线上的最东点)距大陆最近的时段是 A.2月 B.5月 C.7月 D.10月 (02春季文综卷)读右图, 图中等高线表示一种风力 堆积的地表形态。回答7~ 9小题。

乐高教学设计

乐高教学设计 ----《程序与程序设计》之旋转木马

马,调试程序,不断优 化。 学生分组活动和电机结构;常用测量工具准备。 Contemplate (引导学生评价和反思实践活动的成果) 思考与分析 通过让学生上台来讲解和演示所设计的机器人旋转木马,让学生自己反思设计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如何去寻求解决的方案,使学生在“做中学”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程序控制结构的理解;通过采取老师和同学提问,小组成员答辩的方式,培养学生善于反思和总结的科学精神,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资源及 环境师:同学们,布置给大家的任务都完成 了没有? 老师展示ppt 师:同学们,接下来请各个小组按照ppt 上面所列的问题,准备5分钟的发言, 待会儿依次上台来,讲解你们所设计的 系统,并演示旋转木马。 在学生讲解完后,老师给予掌声鼓励。 在学生演示完后,针对演示过程中,出 现的一些问题,老师进行提问。 在所有的小组完成了讲解和演示之后, 老师要进行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的任务,大家都完成 得非常出色! 生:都完成了! 学生分小组,依次上台 讲解,并演示旋转木马。 在学生讲解完后,其他 小组同学给予掌声鼓 励。 演示小组的同学共同回 答老师的疑问。 其他小组同学提问 演示小组的同学共同答 疑 学生鼓掌 通过设置小组 成员上台讲解 和演示的活动, 让学生进行充 分的反思和总 结。 通过设置老师 提问和学生提 问的环节,让师 生之间、生生之 间进行思维的 碰撞,进一步促 进学生的反思。 老师通过在课 堂上肯定学生 的表现,进一步 激发学生课后 自主开展学习 的热情。 学生通过填写 课堂评价表,完 成对自己,以及 组员的评价,对 整堂课的表现 进行量化评价。 制作好 ppt课 件 演示的 同学和 其他小 组同学 都围在 旋转木 马两 旁,营 造一个 良好的 互动氛 围。 提前设 计好学 生的量 化评价 表。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地理学科郭美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的概念;在地形图上识别常见的地 形。 过程与方法:1、掌握海拔、相对高度的定义和计算。 2、通过地形照片与等高线地图的观察、对地形的模拟,能判读常见的等高线地 形图,能在地图上识别山顶、山谷、山脊、鞍部、陡崖。知道坡度与等高线疏 密的关系。 3、通过观看绘制过程,掌握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 4、通过对地图的观察,在地形图上区分五种常见地形:平原、 高原、丘陵、山地、盆地。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 重点:1、相对高度的计算; 2、判读常见的等高线地形图,知道坡度与等高线疏密的关系。 3、分层设色地形图。 难点: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各种地表形态。 教学方法:指导自习法演示法比较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地图的基本要素?(生:比例尺、方向、图例) 2.比例尺的三种形式?(生:文字式、数字式、线段式)

3.在地图上判断方向的三种方法?(生:指向标、经纬线、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引入新课 想一想:为什么人们说珠穆朗玛峰有8844m,而青藏高原上的居民却说它只有4000多米? 阅读材料,自主学习 一、相关概念 课件出示问题: 在课本上找一找:什么是海拔? 什么是相对高度? 相对高度如何计算? 请学生回答: 1、海拔——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播放动画演示海拔与相对高度的关系, 讲解: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也就是说,海拔是一个高度值。在这幅图上,A点的海拔有多高?B点的海拔呢? 答:A点海拔1500米,B点海拔500米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那么这幅图上AB之间的相对高度等于多少?如何计算? 答:用A点的海拔减去B点的海拔,等于1000米。也就是说, 相对高度=高点海拔-低点海拔 板书:1、海拔、相对高度=高点海拔—低点海拔 二、等高线与等深线 课件出示问题 想一想: 4、地图是平面的,我们怎么能在地图上看出地表的高低不平呢? 过渡:我们可以用等高线来表示地表的高低不平。 5、什么是等高线,它是怎么来的?

等值线专题历年高考题

等值线专题历年高考题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图3 等值线专题历年福建高考题、质检题 (2009福建高考)日均值分布。完成5~6题。 5、据图中信息判断( ) A 、甲地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小于乙地 B 、甲地多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大于乙地 C 、乙地多年平均相对湿度小于丙地 D 、丙地云量空间变化大于丁地 6、影响乙地等值线向北弯曲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地形 B 、季风 C 、纬度位置 D 、海陆位置 答案:B A (2009福建高考 37第1小题) 国界线 海 洋 石 油 铁矿石 锰 矿 首 都 河 流 等高线 /m 煤 炭 图 例 M 地降水量月份分配 降水量(mm) o 4o 图 9

(1)分别说出A、B两地所在地形区的主要地形类型。(4分) 答案:A 高原 B 山地 (2011福建高考)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过高或过低都会给柑橘的生长发育带来风险,气候 风险度越大,柑橘减产的可能性也越大。图2示意我国大陆亚热带柑橘产地气候风险度分布。读图完成7~9题。 7.图中E、F两地气候风险度分别可能为() A.0.55 0.50 B.0.30 0.50 C.0.55 0.35 D.0.30 0.35 8.导致E、F两地气候风险度差异的因素主要是() A.大气环流、地形 B.大气环流、海陆位置 C.纬度位置、地形 D.海陆位置、河网密度 9.若图示地区气候变暖,以下四地中风险度降低最明显的是() A.E B.F C.G D.H 答案:B A D

(2012福建高考)气候生产潜力是指一个地区光、热、水等要素的数量及其配合协调程度。图3 示意中国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的空间分布。读图完成5~7题。 5.影响甲处等值线向北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大气环流 C.地形因素 D.海陆分布6.在中国东北地区,与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的指标是()A.≥10℃积温 B.日照时数 C.太阳辐射量 D.年降水量

2017教学设计万能模板(各科均适用)

教学设计万能模板(各科均适用) 一、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自主学习____,学生能够____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合作学习____,学生能够____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探究学习____,学生能够____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____学生能够掌握____ 本课的教学难点:通过____发展/提高学生____ 三、教学方法: 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引导启发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渗透自主探究法、小组讨论法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本课主要采用:故事导入/直接导入/游戏导入/情境导入等等 (具体怎么导入,需要简单阐述) 这种方法,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并且引出新课题。 (二)讲授新课 在讲授新课时,为了突出本节课的第一维知识与技能目标,首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对基本的概念和知识初步感知,学习完成后,会对重要生词(语文,其他科目视具体情况而定)进行讲解,具体过程如下: (讲授第一维目标) 通过这种方法,既体现了新课改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这部分讲授完成后,开始讲解本节课的难点,也就是第二维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学生先进行探究学习,能够用自己的话语总结____方法。然后,结合实例,对____方法进行详细讲解,具体过程如下: (讲授第二维目标) 通过这种方法,既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这种方法,也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的情感。(三)巩固练习 根据各科目自行设计 (四)小结 (五)作业布置 布置课后作业,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主要以基础算式为主,选做题会选用一些开放性较高,需要学生进行发散思考的问题,以满足那些学有余力的同学。 五、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清晰展示全文整体结构,突出重点,彰显文章主题。 本文是一篇( )文,采用了( )的修辞手法或( )说明方法,采用( )表现手法,用词\语言( ),通过( )的结构顺序(记叙了\描写了)(某个故事\某地方的优美景色),并从中悟出( )道理\或抒发(表达)了( )情感。 文段中主要使用的修辞手法有以下:比喻、比拟(又名比体,分为拟人、拟物)、夸张、排比、

人教版等值线图的判读教案

等值线图的判读专题 【能力要求】 一、2006年《高考大纲》中涉及本专题的条目: 本专题的考查内容是渗透在地球地图、地球的运动、天气与气候、海洋及洋流、地质灾害等专题内的。例如:等高线、等深线、等太阳高度线、等太阳辐射线、等温线、等降水量线、降水等PH 线、等压线、等盐度线、等震线等等,进一步扩大甚至可以将经线、纬线、经纬网的内容涵括在内。我们说,但凡各地理要素在一定时空范围内以数值显示,并将数值相同的各点用线连接起来表示在地图上,则可称为等值线图。 在《高考大纲》中涉及本专题的条目有: “等高线和地形图”;“地形剖面图”;“太阳高度的变化”;“气温水平分布的一般规律”; “降水量柱状图和等降水量线图”;“低压、高压和等压线图”;“主要地质灾害及其防御” 二、考查的能力项: 1、能根据读图掌握地理要素的数学表示方法,掌握等值线的表示原理,能够进行初步的计算和分析; 2、明确等值线所示的地理要素在一定时空范围内的变化规律,分析等值线的变化对地理要素变化的指示作用,尤其是能从等值线的非规律性变化分析出影响地理要素变化的原因,进而推导出其变化的一般规律; 3、能将读图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具体分析,理解其对生活、生产的影响; 【知识体系】 一、教材内容分布: 初中地理:地图(等高线、等深线)、剖面图、气温的分布(等温线)、降水的分布(等降水 量线)、气压带风带(等压线)。 高中地理:地球运动(等太阳高度线、等太阳辐射线)、大气运动(等压线和等压面)、天 气和气候(等降水量线)、海水的温度和盐度(等温线和等盐度线)、大气环境保护(等PH 值线)、地质灾害(等震线) 二、主干知识脉络 等高线图 (等深线) 地形图 高度的计算:相对高度、海拔高度 基本地形的判断:山顶、盆地、陡崖、山谷、山脊、鞍部 综合判读 及应用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气温:海拔、阴阳坡、迎背风坡 降水:迎、背风坡(雪线); 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流向、流速、水能、航运 水系特征、河流的侵蚀与堆积 地形对自然 景观的影响 垂直地带性的分异 坡向差异:迎、背风坡 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农业生产布局的垂直分异 水库大坝选址、水电、航运、交通选线、城市选址 剖面图的绘制与判断应用 绘制的一般方法 通视问题

等值线专题练习题汇编

等值线专题练习 巩固练习部分 读某值线图,图中数值a <b <c 。据此回答1-4题。 1.若该图为我国某地等温线分布图,则影响其弯曲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 .纬度位置 B .沿岸暖流 C .地形因素 D .夏季风影响 2.若该图为等高线图,且等高距为l00米,则①坡的朝向为 A .西北 B .西南 C .东北 D .东南 3.若该图为等高线图,且该地区为我国东南某地区,则 A .①处坡度小于②处 B .①处山坡降水较多 C .②处为山脊 D .③处山坡比①处山坡马尾松长得好 4.若该图为我国某地等压线图,则: A .①处吹偏南风 B .②处易出现锋面 C .③处降水较多 D .该地区天气晴朗 读图 “某区域年太阳总辐射量(单位:千卡/平方厘米)分布图”,回答 5-7题。 5.M 地的年太阳总辐射量可能为 A .90千卡/平方厘米 B .85千卡/平方厘米 C .95千卡/平方厘米 D .105千卡/平方厘米 6.N 处等值线向北弯曲的原因是 A .海拔较低,为平原地形 B .海拔较高,气压较低 C .地处背风地带,降水较少 D .与同纬度东部相比,晴天偏少,云雾偏多 7.西南部地区等值线密集的原因是 A .地形陡峭 B .太阳高度变化大 C .气温变化大 D .海洋影响显著 读图“世界某区域及附近海域表层海水等盐度线图”,完成8-10题。 8.图中J 河是 A .拉普拉塔河 B .湄公河 C .密西西比河 D .墨累河 9.J 河流水位最高季节时,世界各地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 .墨累达令盆地正收获小麦 B .南极臭氧空洞范围达最大 C .长江中下游地区干旱少雨 D .珠江口附近出现咸潮现象 10.通常情况下,图示N 、M 、P 之间的距离为一年中较大的时期,该时期有可能为 A .一月 B .三月 C .八月 D .十月 当地面或物体表面温度在0℃以下时,空气中的水汽会在其表面凝化成白色结晶,称为霜。一般把入秋 后最早出现的一次霜叫初霜,而入春后最末出现的一次霜叫终霜。一年中,终霜后至初霜前的这段时间期

《鸟的天堂》逆向教学设计

《鸟的天堂》逆向教学设计

《鸟的天堂》逆向教学设计 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3课《鸟的天堂》第一课时授课班级四年级授课时间40分钟 教材分析《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选作课文时有改动。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风景画,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 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是在一个“太阳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的傍晚时分,这一次,他没有看到鸟,只见到高大茂盛、充满生机的大榕树。这部分重点刻画大榕树的美丽:先写远看榕树的情景,再写近看榕树时枝干和绿叶的情态,展示出大榕树的勃勃生机。在饱含情感的描写之后,作者发出由衷的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作者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是在阳光照耀下的早晨,他见到了鸟飞鸟鸣的热闹情景。文中写了鸟声、鸟影,让人应接不暇;写了鸟的形态──大、小、花、黑;还写了鸟的各种姿态──叫、飞、扑;最后,又专写了一只画眉鸟,

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了鸟的可爱和它们在“天堂”里生活的情景。从作者的描写中,我们不仅知道了这里的鸟儿数量众多、种类繁多,而且分明感受到了它们生活的自由和快乐。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美好;二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作者细腻、生动的描写方法。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教学难点是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语句。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尝试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认识“浆、耀”等14个生字,会写“隙、暇”等8个字,能正确读写“应接不暇、不可计数”等12个词语; 3、领悟作者抓景物特点进行联想的表达方法,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4、体会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由衷赞美,感受人与自然、动物的和谐之美。 重点1、学习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学会运用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判别地形和地势特征。 (2)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某个地点的高程。 (3)能够绘制简单的地形剖面图。 (4)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这五种地形。 过程与方法 在绘图过程中,通过教师指点、小组互动合作等形式,学会搜集、查阅资料并进行整理、加工的方法,建立起地理事物空间方位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地形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2)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 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教学难点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形种类。 教学方法 探究讨论、阅读分析法、读图分析法、多边互动法。 教学用具 山体模型、实体、自制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展示《中国地形图》,学生找出珠穆朗玛峰,问珠穆朗玛峰的海拔为8844米, 可是在青藏高原上的人说珠穆朗玛峰高4000米,请你解释原因? 1.海拔和相对高度 生:学生读图讨论说出8844米是珠穆朗玛峰的海拔,而4000米是它与青藏高原的相对高度。 师:展示课件等高线示意图及等高线模型,请同学们观察总结等高线的绘制方法。

生:以海平面为起点,测出地面上个点的海拔,把它们填注在地图上,然后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点连接成线,这就是等高线。 2.了解什么是等高线,学会等高线的绘制方法。 3.等高线地形图中判断海拔的高低。师:展示课件—等高线的绘制。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怎样判断各地的高低呢? 生:学生讨论说出只要读出地面各点的海拔,就可以比较个地点的高低。 师:引导学生观察图1.35等高线示意图,先观察左右两个山坡哪个陡?哪个缓?并与等高线的分布情况相对照,自己得出结论:坡度的陡缓与等高分布疏密的关系,教师展示结论。 4. 等高线地形图上如何判断坡度的陡缓。 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 5.不同地形部位的判读。 生:山地的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特点: 闭合圆处是山顶,但是数值要看清 等高线凸向低处表示山脊 等高线凸向高处表示山谷 等高线重叠的地方是悬崖 6.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了解海拔和不同的地形。 师: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图1.42分层设色地形图与地形素描图,说出图中各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平原的海拔高度,总结分层设色地形图,其着色有什么规律? 生:讨论回答: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按照越高越亮或者越高越暗的原则,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着上不同的颜色。一般规律是: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原、山地、丘陵;褐色表示高山;白色表示雪线以上的部分。 7.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等值线专题练习

高三二轮复习等值线专题练习 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月一条海平面等压线,图中N地气压高于P地。读图,完成1~3题 1.N地风向为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2.M、N、P、Q四地中,阴雨天气最有可能出现在 A. M地 B. N地 C. P地 D. Q地 3.当M地月平均气压为全年最高的月份,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A.巴西高原处于干季 B.尼罗河进入丰水期 C.美国大平原麦收正忙 D.我国东北地区寒冷干燥 下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回答4—6题。 4.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 ( ) A.北半球中纬度 B.北半球低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 D.南半球低纬度 5.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原因是 A.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B.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C.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D.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6.调查资料显示,c点降水量远比d点多,原因可能是( ) A.c点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 B.c点位于中纬西风的迎风坡 C.c点位于信风的迎风坡 D.c点气温高,多对流雨

某种生物的种密度指单位面积该种生物的个体数量。下图为北美洲部分地区某种动物的种密度等值线图。据此完成1~2题。 1.H、K、Q、R四地中,该种动物的种密度可能相等的两地是( ) A.H、R B.Q、R C.Q、H D.H、K 2.该种动物的种密度与年均温的空间分布呈正相关的地区是( ) A.Q、R之间B.N、M之间 C.S、R之间D.S、K之间 读“我国2012年12月上旬气温距平图”(气温距平值=当年气温-常年平均气温),回答3~5题。 3.12月上旬我国气温分布趋势( ) A.气温最低位于内蒙古东部 B.南北最大温差大约4~6℃ C.南方地区气温均高于常年同期D.东北地区较常年同期偏低2~4℃ 4.据图说明( ) A.全国0℃等温线在长江沿线以南 B.自东北向西南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频繁 C.江汉、江南北部部分地区将出现初霜冻 D.新疆北疆暴雪要少于常年同期

逆向教学设计(精编文档).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逆向思维训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逆向思维,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技能 【教学重点】 1.学会逆向思维方法 2.掌握逆向思维技巧 【教学方法】发现法、讨论法、竞赛法、训练法 【教学过程】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地进行探索,树立新思想,创立新形象。当大家都朝着一个固定的思维方向思考问题时,而你却独自朝相反的方向思索,这样的思维方式就叫逆向思维。人们习惯于沿着事物发展的正方向去思考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其实,对于某些问题,尤其是一些特殊问题,从结论往回推,倒过来思考,从求解回到已知条件,反过去想或许会使问题简单化。 案例一:司马光砸缸 有人落水,常规的思维模式是"救人离水",而司马光面对紧急险情,运用了逆向思维,果断地用石头把缸砸破,"让水离人",救了小伙伴性命。案例二: 有一道趣味题是这样的:有四个相同的瓶子,怎样摆放才能使其中任意两个瓶口的距离都相等呢?可能我们琢磨了很久还找不到答案。那么,办法是什么呢?原来,把三个瓶子放在正三角形的顶点,将第四个瓶子倒过来放在三角形的中心位置,答案就出来了。把第四个瓶子"倒过来",多么形象的逆向思维啊! 案例三: 日本是一个经济强国,却又是一个资源贫乏国,因此他们十分崇尚节俭。当复印机大量吞噬纸张的时候,他们一张白纸正反两面都利用起来,一张顶两张,节约了一半。日本理光公司的科学家不以此为满足,他们通过逆向思维,发明了一种"反复印机",已经复印过的纸张通过它以后,上 面的图文消失了。重新还原成一张白纸。这样一来,一张白纸可以重复使用许多次,不仅创造了财富,节约了资源,而且使人们树立起新的价值观:节俭固然重要,创新更为可贵。智力思维训练题: abcde所代表的省份 对地理非常感兴趣的几个同学聚在一起研究地图。其中的一个同学在地图上标上了标号a、b、c、d、e,让其他的同学说出他所标的地方都是哪些城市。 甲说:b是陕西。e是甘肃;乙说:b是湖北,d是山东;丙说:a 是山东,e是吉林; 丁说:c是湖北,d是吉林;戊说:b是甘肃,c是陕西。这五个人每人只答对了一个省,并且每个编号只有一个人答对。你知道abcde分别是哪几个省吗? 答案:假设甲说的第一句话正确,那么b是陕西,戊的第一句话就是错误的,戊的第二句话就是正确的;c是陕西就不符合条件。甲说的第二句话正确。那么e就是甘肃。戊的第二句话就是正确的,c是陕西。同理可推出a是山东,b是湖北,c是陕西,d是吉林,e是甘肃。篇二:逆向思维训练教学设计 附: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逆向思维,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技能 教学重点:1.学会逆向思维方法 2.掌握逆向思维技巧 教学设想:分五步:第一步明理示向,第二步示例明样,第三步现演树样,第四步示范促壮, 教学过程:

等值线判读教案

等值线判读 学习目标: 1.知道等值线的基本概念和类型 2.理解等值线的一般特点、运用。 3.学会等值线数据读法、弯曲判读方法和疏密判读。 4. 通过等压线、等高线、等温线三种基本等值线方法归纳,让学生学会知识迁移运用,能独立判读其他类型的等值线图,从而提高学生的读图思考能力。 教学过程: 基础知识回顾 1、等值线的概念和类型 ◆将某地理要素数值相等的点用光滑的线连接起来,叫做等值线。 ◆等值线可以反映某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 等值线包括:等高线、等深线、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等压线、等太阳辐射量线、等盐度线、等震线等。 2、等值线的一般特点 (1)同线等值。 (2)等值距全图一致(若图中标出不同,则作为例外)。 (3)等值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叠(陡崖除外),一般应是闭合曲线,但在局部图中可以不闭合。 (4)一条等值线两侧数值大小趋向相反。 (5)同一幅图上,相邻两等值线之间的数值差为0(如在鞍部)或相差一个等值距。 (6)等值线密集处,表示单位水平距离的差值较大;等值线稀疏处,表示单位水平距离的差值较小。 考点一:等值线上数据的判读 1、数值大小的确定 【典例剖析】 例1:右面为等压线图,单位为百帕,等值距为2,箭头为风向,回答: (1)此图表示哪个半球的气压情况 ?(2)a的数值是多少? (3)比较①②③点数值的大小 【规律总结】大多数等值线图上等值距全图一致,同一方向数值大小趋向相同,相邻两等值线 之间的数值相差一个等值距(有例外情况)。 2、相邻两条等值线之间的封闭等值线的判读(小区域闭合等值线的读法) 例2 :读下列等温线图回答: (1)各地温度判断正确的是 A、A地<2℃ B、B地<0℃ C、C地> 2℃ D、D地>4 ℃ (2)A、B两地各为什么地形? 【规律总结】闭合等值线的判断 等值线的闭合原则:当有闭合曲线位于两等值线之间时,若闭合曲线数值与其中的高值相等, 则曲线内的数值高于这个高值且不超过一个等差距;若闭合曲线数值与其中的低值相等,则曲 线内的数值低于这个低值且不超过一个等差距;即“高于高值,低于低值”原则。如下图中200 <A<300、100<B<200。 3、任意两点数值差的计算及等值线中最值计算 【典例剖析】 例3:读下图,图中等高线表示一种风力堆积的地表形态(单位:米)。回答下题: Q点对P点的相对高度(H)最大可以达到(米): A.40

(完整)等高线专题练习

等高线 读下图(图中河谷流水自西向东流),分析判断第1—2题: 1、图中正确表示河谷发育位置的是 A、 110E线 B、30N C、a线 D、b线 2、图中分水岭两侧(不考虑其它因素)太阳能最丰富的是 A、a线北坡 B、30°N线北坡 C、b线北坡 D、b线南坡 根据下图(图2)的等高线图判断第3—4题: 3、关于图中河流与地势的正确说法是 A、河流自南向北流 B、地势北高南低 C、若图示为北半球,则河流西岸冲刷比东岸严重 D、若图示为南半球较高纬度,则河流可能出现凌汛现象 4、若图中等高距为300m,且B点的气温为15oC时, 则A点的气温是 A、11.6℃ B、18.6℃ C、20.4℃ D、9.6℃ 读我国东部某地的等高线示意图(图3), 图中左侧等高线的高度分别为100m、200m、 300m、400m。试判断第5—6题: 5、图中城镇与H地的相对高度的最大值为h, 则h的值是 A、199 b > a > G D、图中河流西岸冲刷比东岸严重 读等高线示意图(图4),已知a > b,读图回答第7—9题: 7、有关M、N两处地形的正确叙述是 ①M为山坡上的洼地②N为山坡上的洼地 ③M为山坡上的小丘④N为山坡上的小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8、若b海拔高度为200m, a海拔高度为300m, 则M、N处的海拔高度为 ①200

教学设计万能模板

教学设计万能模板 一、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自主学习____,学生能够____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合作学习____,学生能够____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探究学习____,学生能够____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____学生能够掌握____ 本课的教学难点:通过____发展/提高学生____ 三、教学方法: 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引导启发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渗透自主探究法、小组讨论法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本课主要采用:故事导入/直接导入/游戏导入/情境导入等等 (具体怎么导入,需要简单阐述) 这种方法,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并且引出新课题。 (二)讲授新课 在讲授新课时,为了突出本节课的第一维知识与技能目标,首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对基本的概念和知识初步感知,学习完成后,会对重要生词(语文,其他科目视具体情况而定)进行讲解,具体过程如下: (讲授第一维目标)

通过这种方法,既体现了新课改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这部分讲授完成后,开始讲解本节课的难点,也就是第二维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学生先进行探究学习,能够用自己的话语总结____方法。然后,结合实例,对____方法进行详细讲解,具体过程如下: (讲授第二维目标) 通过这种方法,既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这种方法,也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的情感。(三)巩固练习 根据各科目自行设计 (四)小结 (五)作业布置 布置课后作业,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主要以基础算式为主,选做题会选用一些开放性较高,需要学生进行发散思考的问题,以满足那些学有余力的同学。 五、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清晰展示全文整体结构,突出重点,彰显文章主题。 本文是一篇( )文,采用了( )的修辞手法或( )说明方法,采用( )表现手法,用词\语言( ),通过( )的结构顺序(记叙了\描写了)(某个故事\某地方的优美景色),并从中悟出( )道理\或抒发(表达)了( )情感。 文段中主要使用的修辞手法有以下:比喻、比拟(又名比体,分为拟人、拟物)、夸张、排比、对偶(又名对仗、排偶)、反复、借代、寄寓(寄托)、互文、设问、引用、呼告、反问、顶真(又名顶针、联珠)。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一、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度的陡缓,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本条标准要求学生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不同的地形部位。虽然标准只列出了三种地形部位,但其他的地形部位也应作为教学要求,不然的话,学生将不能完整地读懂等高线地形图。在几种常见地形部位中,山脊和山谷的区分较难识别,为达到本条标准的要求,学生应能在读图的过程中总结出山脊部位和山谷部位等高线凸出方向的不同。坡的陡缓形态上可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状况判别(密则陡,疏则缓),实质上可理解为单位水平距离上的相对高度大小。估算高度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关键是要明确等高线值和等高距。 二、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需要落实的课标内容是: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判读坡度的陡缓,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陡崖等常见的地形部位。教材结构合情合理,首先告诉学生地表的高低起伏常用等高线地形图表示,然后由浅入深,说明了两个概念海拔和相对高度,等高线以及等高线地形图,最后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识别常见的地形部位。教材设计思路重在阅读和使用地图的过程中学习地图知识,学生从阅读平面地图过渡到通过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地形、地势,形成空间概念,达到较高的能力要求。本节的重难点为

等高线的形态与坡度陡缓的关系、在等高线地形上识别山顶、山脊、山谷、陡崖、鞍部等基本部位。 三、教学目标 1、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初步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坡度陡缓。 2、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形式,找出山地基本部位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形态特点。 3、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形成积极思考、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 四、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方面尚有不足,可以通过形象的课件和实体模型来强化直观性。此外,学生们的参与意识强,对新事物怀有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教学过程中应多让学生动手操作、比赛竞争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五、评价设计 通过指示乙点的海拔,以及思考等高线的数字究竟表示什么,评价学生对海拔和相对高度两个概念的理解程度;根据模型动手绘制等高线地形图,评价学生对等高线的绘制过程及原理的掌握情况;“小试身手”两个读图习题检验学生对等高线特点的应用以及

等值线专题练习题

等值线专题练习题(等高线) 图1所示区域属于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1、R、Q两点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A、800米 B、900米 C、1000米 D、1100米 2、MNPQ四地中,海拔可能相等的两地是() A、M、N B、M、P C、M、Q D、P、Q 3、若在Q地建一小型度假村,应特别注意防治的自然 灾害是() A、风沙 B、洪涝 C、滑坡 D、寒潮 游客被困在图1-1-51所示的山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且该地多岩崩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面两题。 4、图中C处,陡崖最大高度可能为() A、390米 B、420米 C、220米 D、180米 5、图2为一段等高线地形图,实线为等高线,虚线为泥石 流路线,游客此时正好位于O点,则其正确的逃生路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暑假,某地理小组在图6(冀东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所示地区野外考察。读图回答6~7题。 6.在a、b、c、d四处中,学生们发现林木最茂密的地方是 A . a B . b C . c D . d 7.夜晚,学生们宿营最为安全的地点是

A . a B . b C . c D . d 8.图中abcd 四点中,最容易发育成河流的是( ) A a B b C c D d 9.从下图中的①②③④中判断那些点表示鞍部 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香港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有著名的天然良港,结合图文信息(图3)回答5~6题。 海洋 码头 主要街区(等用地) 图例 香港填海造陆分布示意图 图3 10.香港建港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A .地平坡缓 B .岛多浪小 C .滩阔岸直 D .河多沙厚 11.填海造陆对香港的影响有 A .港区行船更加通畅 B .经济活动远离了海岸 C .海洋生态得以维护 D .利于沿海功能区布局

英语逆向教学设计探索

英语逆向教学设计探索 ——以Module one Unit 2 Travelling Around the World 为例 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姚培骊 摘要逆向设计是一种以学习目标引导的,以学习结果为导向的教学设计。学习目标 不以教材为依据,而以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学习结果表现为对知识进行意义理解,并能有效地将知识和技能迁移于新情境中。 关键词逆向设计学习结果理解 目前通常的教学设计是:依据课程标准或者教材内容确定学习目标,围绕学习内容 设计教学活动,最后检测学习目标是否达成。初看起来这种设计没有问题,但仔细推敲,疑问不少:学习目标达成的预期学习结果( Desired Results)是什么?学生取得预期学习结果的评量证据 (指标)是什么?学习活动是否能帮助学生取得预期的学习结果? 在这些问题的驱使下,我以格兰特?威金斯和杰伊?麦克泰( Grant Wiggins and Jay McTighe)的《Understanding by Design》—《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年3 月出版中文版) 为学习范本,开始了对重视理解的教学设计的探索。 一、逆向设计 美国教育评量( Assessmen)t 学者威金斯和麦克泰在《Understanding by Design》中强调教学的逆向设计( Backward Design),强调课堂、单元和课程在逻辑上应该从想要达到的学习结果导出,而不是从我们所擅长的教法、教材和活动中导出。〔1〕墨尔本大学教授约翰·哈蒂( John Hatte)在《可见的学习》中也强调:学习起始于“逆向设计”——而不是起始于教科书、备受喜欢的课或久负盛名的活动。学习从教师(最好还有学生)了解期望的结果(对应于学习目的的成功标准)开始,然后逆向运行到学生开始上课的状态。〔2〕这种逆向设计是适合于培养英语核心素养的一种教学设计,它属于成果导向教育( Outcome Based Education,简称OBE)理论指引下的教学设计。成果导向教育自1981年由斯派迪(William G Spady)创设以来,受到国内外教育学界的追捧。OBE理念的基本原理是:所有学习者均成功(Success for All) 〔3〕 英语教学设计如果采用成果导向理论下的逆向设计,就不能像通常那样依据教材内容来确定学习目标,而要依据学科核心素养和英语课程标准来确定学习目标,考虑什么学习结果可以表示达成目标,需要制定学生获得学科核心素养的评量标准,学习过程和教学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