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城市交通调查

城市交通调查

城市交通调查
城市交通调查

2010-4-7 在此感谢作者陈慧岚的热情和辛勤工作!

1 背景

1.1 城市交通问题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迅速膨胀,城市交通、空间、人口、能源和环境的矛盾也日益尖锐。尤其是随着经济迅速发展,市民出行次数增加,私人小汽车增加,出行范围扩大等原因,城市交通问题变得十分尖锐。

l 居民出行量的增加

以北京市为例,1990年,北京市区居民交通出行总量仅53.64亿人次,到2000年,上升到69.28亿人次,增加了29%,超过了总体规划预期值(2000年63亿人次,2010年68亿人次).

l 机动车尤其是私家车的激增

形成交通问题最显著的原因之一就是机动车,尤其是私家车的增加。从表可以看出,1993年到2003年10年间,北京汽车的数量增加了将近四倍,私人汽车在1997-2003年6年间增加了将近一倍,大大超出了总体规划预期值(2000年70万辆).在2003年8月末,车辆数量达到了200万。现在,增长率保持在17%。[1]相比之下,自行车的增长则十分缓慢。1993-2002年间总共只增加了50%。

汽车

私人汽车

自行车

2003

163.1

107.1

2002

133.9

81.1

1101.9

2001

114.5

62.4

1020.4

2000

103.1874

85.5321

988.6875

1999

94.8506

76.2361

967.85

1998

89.0141

69.7707

940.43

1997

77.59

54.056

907.11

1996

61.4021

807.84

1995

57.7214

831.48

1994

48.128

788.52

1993

41.605

736.31

表1:北京市1993-2003各类车辆数量

数据来源:《北京市统计年鉴1993-2003》

l 道路设施的供给不足,公交服务的不完善

比起高速增长的交通需求,城市道路和公交设施的供给却显得缓慢。对比1990年,2000年北京市区道路面积只增长31%.轨道交通线路总长只增加了14公里。因此,导致超过90%的道路在每天的早上和晚上高峰时刻,超过了承载能力。另一方面,公交系统发展尚未成熟,2000年北京市区公共交通划分率(不含步行)仅为27%,不仅大大低于规划预期值(45%),而

且低于1986年的32%.与此同时,小汽车承担的客运比例却由1986年的5%上升到2000年的23%,出租汽车由1986年的不足1%上升到2000年的9%。[2]

因此,道路设施,公共交通工具的供给不足和机动车快速增长形成了尖锐的矛盾,造成了严重的交通堵塞。北京交通管理局每天接到400 到500个交通阻塞报告.[3]

1.2 交通问题与城市环境问题

城市交通在恶化的同时,增加了一系列的城市环境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2.1 城市交通污染自然环境。

交通对自然环境的污染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l 汽车尾气污染

机动车尾气是城市大气的主要污染源.汽车有害排放物主要有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物(NO )、臭气、微粒及光化学烟雾等6大类,物质成份达140多种。据欧美发达国家大中城市的检测数据,城市中各类主要污染物的40%~90%来自机动车尾气。在我国,据统计,大城市60%的一氧化碳(CO)、50%的氮氧化物(NO )、30%的碳氢化合物(HC)污染,是机动车排放的尾气造成的,铅污染的主要原因亦是汽车排放造成的。

以下是各类汽车尾气对人体健康损害的清单

主要尾气污染物

生成机理

危害

一氧化碳(CO)

燃料在空气供给不充足的条件下燃烧

与人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使血色素丧失输氧能力,使人体出现如头痛、头晕等中毒症状,严重时甚至死亡

碳氢化合物(HC)

缸壁激冷,燃料不完全燃烧或者由于扫气作用,部分混合气通过气缸直接进入排气

分析出9种致癌物质及其它200多种有害物质,导致骨髓功能逐渐减弱,刺激眼鼻,影响眼鼻功能。

氮氧化物(Nox )

汽车发动机燃烧室内的高温、富氧与高温反应时间

NO有剧毒,高浓度时能引起神经中枢的障碍.NO2对人体的眼睛、口腔、呼吸道及肺容易造成伤害,使人咳嗽、流鼻涕,甚至引起肺气肿

光化学烟雾

NO和HC在太阳光的紫外线作用下生成,主要成份是臭氧、过氧化酰基硝酸盐(PAN)和醛类等多种化合物

使人产生眼、鼻、喉的刺激症状,扰乱中枢神经,引起红眼病、支气管炎和头痛

微粒

汽油车排放的微粒主要是铅化物,硫酸盐和低分子物质,柴油车排放的微粒主要是碳烟及其所吸附的高分子有机物

碳烟进人人体肺部会导致慢性病,肺气肿,皮肤病及变态性疾病

臭气

主要成分是O3、NO、甲醛和丙烯醛等燃料不完全燃烧或中间裂解产物

刺激人的眼睛并对呼吸系统的血管造成伤害

l 城市噪声和振动污染

城市交通除了带来大气污染外,噪声和振动也是不可忽视的污染问题。交通噪声对人们身体健康造成损害,干扰居民、学校和企事业单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1992年对40个城市统计,有39个城市的道路交通噪声平均值超过70 dB,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噪声均高于纽约、东京和巴黎。

此外,交通噪声还会影响到公路沿线的经济发展。例如,受噪声影响严重的房地产、工厂、商厦等的经济效益和生产效益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噪声还直接影响到公路周围的土地价值。有资料表明,交通噪声每升高1 dB,那么土地的价格就会下降0.08%-1.26%,平均0.9%左右。

1.2.2 城市交通破坏城市生态环境。

这主要体现在对土地绿化和水质的破坏。道路交通设施的建设需要土地,相应的对其范围内土地的物理与生态特性构成影响,包括交通建设破坏的绿地与树木等。当道路设施经过水体时,水体生态系统,包括水的质量水体动植物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1.2.3 城市交通对社会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这主要是交通运输工程的建设与运行对人的影响,例如道路使用者对道路沿线居民的生理上的损害和心理上的干扰,以及交通运输工程的建设与运行而引起的社区分割,使得社区传统的生活氛围与质量的变化等。

1.2.4 城市交通破坏人文景观。

各个城市有其自身的特点与定位,特别是对于如北京这样的著名古都历史文化名城,应更好地结合交通运输与历史遗迹风景景观的保护与利用,既促进交通运输设施的建设又不妨碍历史遗迹风景景观的特色与总体风貌。[4]

1.3 城市交通的新发展:绿色交通

纵观近现代城市交通的发展史,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先,小汽车成为大众交通工具。然而,城市无法提供小汽车交通所需的道路和停车场,交通拥挤状况越演越烈。进行反思之后,欧洲城市交通进入到追求交通空间使用效率的新阶段。大容量、高运输效率的公共交通得以复苏和迅速发展。近年来,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和环境意识的觉醒,建设环保型“绿色交通系统”成为了交通发展的新方向。

1.3.1 概念

所谓绿色交通,简言之,就是协和的交通,即交通与(生态的、心理的)环境的协和,与未来的协和(适应未来的发展),与社会的协和(安全、以人为本)和与资源的协和(以最少的资源或最小的代价维持交通需求)。这种理念是三个方面,即通达与有序、安全与舒适、低能耗与低污染的完整统一结合。绿色交通是一个理念,也是一个实践目标。在实践操作中,绿色交通主要表现为减轻交通拥挤、降低环境污染,具体的举措包括减少个人机动车辆的使用,尤其是减少高污染车辆的使用;提倡步行,提倡使用白行车与公共交通;提倡使用清洁干净的燃料和车辆,等等。

1.3.2 绿色交通系统的组成

从车辆分类上看,绿色交通工具包括低污染的双能源汽车、天然气汽车、电动汽车、氢气动力车、太阳能汽车等以及电气化交通工具(包括无轨电车、有轨电车、轻轨、独轨、地铁等)、兹悬浮等。其中,无轨电车是使用清洁能源的无污染交通工具.是国际上公认的绿色交通方式。

从交通方式来看,绿色交通体系包括步行交通、自行车交通、常规公共交通和轨道交通。

从交通系统来划分,绿色交通系统包括慢速(如步行、自行车)、普速(如常规交通)、准快速交通系统(如专用道路)、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如轻轨、地铁)。其中,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实现绿色交通的可行和高效的方式。

1.3.3绿色交通方式

Chris Bradshaw于1994年将绿色交通工具进行优先级排序,依次为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共乘车,最末为单人驾驶的自用车。

在我国,城市交通可分级为: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电车、地铁、轻轨、公共汽车)、共乘车、出租车、私人机动车、货车、摩托车。

表1能够更好地说明这两种分级系统。相比之下,在耗能和废气排放方面,自行车最少,公共汽车居次,私人小汽车居末。在占用面积方面,公共汽车和自行车比起私人小汽车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自行车是十分典型的绿色交通方式。

表1 各类交通工具部分环保指标比较表

指标

公共汽车

私人小汽车

自行车

占用道路交通面积(平方米/人)

1-1.5

40-60

8-12

耗油比

1

6

-

碳氢化合物排放量(克/(100人*千米))

12

130

-

一氧化碳排放量(克/(100人*千米))

189

189

-

氢氧化物排放量(克/(100人*千米))

95

934

-

数据来源:《交通方式与城市绿色交通》[5]

1.3.4小结

我国目前的交通发展,大概处在第一阶段的初期。但是,我国应该尽量避免走上“先污染、再治理”的旧路。由于自行车具有节能、环保、便捷的优点,能够解决城市交通堵塞和污染等问题,因此,保持和发展自行车交通,是发展绿色交通不可划缺的组成部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