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1.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

2.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中庸)

3.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礼记)

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5.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

6.苛政猛于虎。(礼记)

7.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8.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9.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书经)

10.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家经)

11.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

12.知耻近乎勇。(礼记)

13.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记)

14.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远。(易经)

15.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书经)

16.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礼记)

17.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冠子)

18.放之四海而皆准。(礼记)

19.皇皇不可终日。(礼记)

20.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书经)

21.口惠而实不至,怨灾及其人。(礼记)

2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2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2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25.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

26.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

27.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

28.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论语)

29.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孔子)

30.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孔子)

31.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孔子)

32.道不同,不相为谋。(孔子)

33.季孙之忧,不在?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孔子)

34.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孔子)

35.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孔子)

36.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37.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

38.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孔子)

39.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孔子)

40.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孔子)

41.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孔子)

42.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孔子)

43.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孔子)

4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

45.一言而兴邦,一言而丧邦。(孔子)

46.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孔子)

47.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48.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孔子)

49.见义不为,无勇也。(孔子)

50.士可杀不可辱。(孔子)

51.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孔子)

5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孔子)

53.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孔子)

54.过而不改,是为过矣。(孔子)

55.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孔子)

56.当仁不让于师。(孔子)

57.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孔子)

58.损者三乐:乐骄东,乐佚游,乐宴乐,损矣。(孔子)

59.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孔子)

60.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孔子)

61.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孔子)

6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

63.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

64.识时务者为俊杰。(孔子)

65.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孔子)

6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

6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智明而行无过矣。(荀子)

6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

69.言必行,行必果,果必信。(孔子)

70.敏于事而慎于言。(孔子)

71.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

7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

7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

74.既来之,则安之。(论语)

75.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论语)

7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77.朝闻道,夕可死矣。(孔子)

7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7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80.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论语)

81.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论语)

82.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论语)

83.礼之用,和为贵。(论语)

84.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

85.是可忍,孰不可忍?(孔子)

86.听其言,观其行。(论语)

87.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

88.吾日参省吾身。(曾子)

89.贫而无怨,富而不骄。(论语)

90.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孔子)

91.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孔子)

92.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孔子)

93.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孔子)

9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

95.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论语)

96.择其善者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97.智者不惑,仁者不优,勇者不惧。(论语)

98.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孟子)

99.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

100.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

10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102.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孟子)

103.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孟子)

104.养心莫善于寡欲。(孟子)

105.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孟子)

10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107.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孟子)

108.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

109.如欲平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孟子)

110.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以德服人者,心悦而诚服矣。(孟子)

111.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孟子)

112.杨朱之道,不肯拔一毛而利天下。(孟子)

113.挟泰山以超北海,非不为也,而不能也。(孟子)

114.为长者折技,非不能也,而不为也。(孟子)

11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11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117.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118.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孟子)

11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

120.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

121.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孟子) 122.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

123.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孟子)

124.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周)

125.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

126.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老子)

127.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周)

128.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周)

129.彼一是非,此一是非。(庄周)

130.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

131.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管子)

132.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荀子)

133.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晏子)

134.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

13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136.流言止于智者。(荀子)

137.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合抱之木,生于毫末。(老子)

138.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39.千里之提,溃于蚁穴。(韩非子)

140.置之死地而后生,(孙子)

14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

142.将欲取之,必先与之。(老子)

143.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孙子)

144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145.远水不救近火。(韩非子)

146.挂羊头卖狗肉。(晏子)

147.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

148.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

149.察己可以知人,察今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150.轻则寡谋,骄则无礼(国语)

151.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152.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左传)

153.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左传)

154.士为知已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战国策)

155.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

156.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骥骜(吕氏春秋)

157.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158.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159.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160.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左传)

161.贪天之功,据为己有。(左传)

162.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163.香饵之下,必有死鱼。

164.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左传)

165.行千里者半九十。

16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167.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荀子)

168.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B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C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吃一堑,长一智。(古谚语)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杜甫)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春宵一刻值千金。(苏轼)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D

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杜甫)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苏轼)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汉书)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新唐书)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E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

F

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礼记》)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G

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陈子昂)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观众器者为良匠,观众病者为良医。(宋?叶适)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明《增广贤文》)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演义》)

H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古诗诗话)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锅之所伏。(《老子》)

J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见义不为,非勇也。(论语)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刘基)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苏麟)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

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孟郊)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L

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

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曲?争报恩)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

M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罗梅坡)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刘禹锡)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旧唐书)

N

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王安石)

P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

Q

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汉书)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易经)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R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司马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周易》)

S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愤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莫等闭,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曹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杜荀鹤)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屈原)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生也有涯,知(智)也无涯。(庄子)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宋?罗大京)

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鲍照)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

士为知己者死。(史记)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红楼梦》)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白居易)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盂郊)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礼记》)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

T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水浒传》)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彭端叔)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苟子》)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李商隐)

W

玩物丧志。(书经)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记)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韩愈)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陆游)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X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 出生一张纸,开始一辈子;

毕业一张纸,奋斗一辈子;

婚姻一张纸,折磨一辈子;

做官一张纸,斗争一辈子;

金钱一张纸,辛苦一辈子;

荣誉一张纸,虚名一辈子;

看病一张纸,痛苦一辈子;

悼词一张纸,了结一辈子;

淡化这些纸,明白一辈子;

忘了这些纸,快乐一辈子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名言100句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名言100句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刘备语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论语》

我国古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20篇座右铭

我国古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20篇座右铭 一、金人铭 作者:黄帝 【原文】 我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戒之哉!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安乐必戒,无行所悔。勿谓何伤,其祸将长。勿谓何害,其祸将大。勿谓无残,其祸将然。勿谓莫闻,天妖伺人。荧荧不灭,炎炎奈何?涓涓不壅,将成江河。绵绵不绝,将成网罗。青青不伐?将寻斧柯。诚不能慎之,祸之根也。曰是何伤,祸之门也。强梁者不得其死,好胜者必遇其敌。盗怨主人,民害其贵。君子知天下之不可盖也,故后之下之,使人慕之。执雌持下,莫能与之争者。人皆趋彼,我独守此。众人惑惑,我独不从。内藏我知,不与人论技。我虽尊贵,人莫害我。夫江河长百谷者,以其卑下也。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戒之哉!戒之哉! 【译文】 我是古代的慎言人。要警戒!要警戒!不要多说话,多说多败。不要多事,多事多难。对于安乐,必须警戒。不要做后悔的事。不要说没关系,它的祸患将会很长。不要说没害处,

它的祸患将会很大。不要说没有伤害,它的祸患即将产生。不要说没听到,上天在窥视着你。荧荧如豆的小火不熄灭,变成烈火将怎么办?涓涓的细流不堵住,将积成江河。细小的丝线绵绵不绝,将会变成网罗。青青的小苗不砍掉,将会变成大树。如果真的不谨慎对待它,那是祸根。说这有什么关系,是祸门啊!强横的人不得好死,好胜的必定遇到他的敌手。强盗怨恨主人,人们嫉妒他的尊贵。君子知道天下是盖不住的,故处于天的后面、下面,使人羡慕。保持柔弱,保持低下,没有人能跟他争。人们都往那里去,我独守在这里。众人迷惑盲从,我独不从。我的内在的才能,我是知道的,不跟别人比较技艺的高低。我虽尊贵,人们不嫉妒我。那江河之所以能成为百谷的尊长,是因为它低下。天道没有亲疏,常常施福给善人。要警戒!要警戒! 二、诫伯禽 作者:周公(周) 【原文】 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君子力如牛,不与牛争力;走如马,不与马争走;智如士,不与士争智。

浅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自于《礼记·大学》中的"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一、封建社会下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句历史名言,原本就不是写给普通百姓去看的,因为那个时代的普通百姓根本就不可能认字,也没有晋升为社会管理层的文官制度。它是写给仕大夫(贵族)甚至是君主的,激励人生、成就人生的追求境界。修身就是使自己具备充足的才华和美德,齐家就是去治理好自己的庄园,治国就是辅佐君主(或者是君主本人)治理好国,平天下就是在全世界的范围(那时候世界的概念就是长江流域以北的所谓"中国")内成就功业。事过境迁,夕日的封建社会早已经化为就历史的烟尘,但是这句名言在中国历史上不知道激励和引导了多少俊杰成就了英雄伟业。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自于《礼记·大学》中的"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句古语的背景是典型的中国封建社会。那时候的社会不要说和今日社会,就是和秦始皇统一中国以来二千多年的社会,都是截然不同的社会。周朝封诸侯八百,每一个诸侯都是一个国;每个国都有相对独立的行政、财政、司法和军事权,但是绝对不是现代意义的主权国家。诸侯国又分封为若干个贵族家族,每一个贵族家族就是一个家,相当于一个庄园;这样的家和现代社会普通老百姓的家是天壤之别的概念,今日社会之家庭那时候只能够称为户,今日社会之普通公民在那个时代也只能够称为奴隶或者隶农。 溢的谈话: 从陕北公学到现在,人民大学建校已经70年了,我首先向学校全体师生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对同学们提三点希望:第一,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人大是培养国家建设各方面管理人才的学校,所以,学生必须首先要懂得社会,懂得国情,既要学好理论,更要勇于实践,只有这样,才能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曾国藩

中国自古就有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之说,而真正能够实现者却寥若星辰,曾国藩便是其中之一。被称为“修身齐家治国中华千古第一完人”。曾国藩(1811-1872年),湖南双峰县人,初名子城,字伯涵,字涤生,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素有湘军之父之称。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他的人生,他的智慧,他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中国人,以至他虽已去世一百余年,提起曾国藩,人们仍然津津乐道。有的评论者说:如果以人物断代的话,曾国藩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后一人,近代历史上的第一人。 览一之修身 曾国藩他克已唯严,少年便立下远大志向,6岁时入塾读书,勤奋好学,坚持不懈。至道光十二年(1832年)他考取了秀才,连考两次会试不中,随后又努力复习一年,在道光十八年(1838),虚岁28岁时殿试考中了同进士,从此之后,他一步一步地踏上仕途之路,并成为军机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门生。在京十多年间,他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累迁侍读,侍讲学士,文渊阁值阁事,内阁学士,稽察中书科事务,礼部侍郎及署兵部,工部,刑部,吏部侍郎等职,曾国藩就是这样坚韧不拔地沿着这条仕途之道,步步升迁到二品官位。十年七迁,连跃十级。当然他依然奉行自己所“忍”以自勉,他曾夜读《荀子》三篇,四时即醒,又作一联“天下无易境天下无难境,终生有乐处终生有忧处”至五更,又改作二联,一云“取人为善与人为善,乐以终生忧以终生。”一云“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人间哪有空闲的光阴”。 曾国藩的日课十三条 一、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 二、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片刻,来复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三、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沾恋) 四、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翻西阅,都是徇外为人) 五、读史(每日圈点十页,虽有事不间断) 六、谨言(刻刻留心) 七、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八、保身(节欲、节劳、节饮食) 九、写日记(须端楷,凡日间身过、心过、口过,皆一一记出,终身不间断) 十、日知所亡(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分德行门、学问门、经济门、艺术门) 十一、月无忘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的多寡,养气之盛否)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于现代人有何启示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于现代人有何启示 “修身及家,平均天下,此古乐之发也。”说明,修身齐家平天下中的 平是指天下平和,表示的是一个公平,公正,秩序的意思是受佛教思想:众生平 等的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天下太平的理想。 ? ?出自:《礼记·大学》 《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 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其译文为: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思想;要端正自己的思想,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知研究万 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 才能管理好家庭家族;家庭家族管理好了,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现在应该如何修身 相由心生,相信诚于中者,形于外。这无 关面相等唯心的观点,而是真切感受到读书能明理,明理气自成。一个通情 达理的人,一定会表现出对周围环境和人的理解和包容,并尽量调整自己来 融入集体,以适应不同的环境、人文。借用《平天下》中“修身篇”观点:“修身治平”是一个完整的人格成就途径,是由内及外、从个体到家庭再到国家、天下,个体道德在外化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充实、达到化成天下的境界。对

治国名言警句

第八章治国理政名言警句篇 节选自:《华图公考十年蓝皮书·申论策略精华》作者:崔守军 三、廉政观 1、人生惟有廉洁重,世界须凭气骨撑。 2、挡不住今天的诱惑,将失去明天的幸福。 3、惩治腐败为民心之所向,敢于执法乃兴国之关键。 4、秉公执法威自显,善听民言政更廉。 5、谁对腐败者同情,就是对老百姓绝情。 6、一心为公自会宠辱不惊,两袖清风始能正气凛然。 7、正党风要靠铁面倡廉,合民意更须无私执政。 8、贪婪,是走向腐败的通行证;自律,是坚持廉洁的安全阀。 9、做人一生,道德是根本,为官一任,廉洁是根本。 10、勤以为民,廉以养德;淡以明志,静以修身。 11、做官如航行——当以公正为船,廉政为舵,勤政为帆。 12、眼睛一旦盯住金钱,心灵便会失去光芒。 13、常思贪欲之害,常戒非分之想,常怀律已之心,常修从政之德。 14、不折不扣的反腐倡廉,实实在在的勤政为民。 15、正心为本,修身为基,秉公执法,勤政为民。 16、财欲、物欲、人欲、贪欲是腐败之源;公开、公正、公平、公心乃廉政之基。 17、视事业重如山,看名利淡如水。 18、公则生明,廉则生威 19、权力是一把双刃剑,既能扶正祛邪,造福百姓;也能聚财猎色,中饱私囊。权力越大,双刃剑越锋锐,因此,掌握好权力就能把握住命运。 20、奢侈总是跟随着淫乱,淫乱总是跟随着奢侈。

——孟德斯鸠 21、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2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诸葛亮 爱国篇 1、一片丹心图报国,千秋青史胜封爵。(清·陈璧) 释:一片赤胆忠心为了报效国家,能留下爱国报国的业绩名声胜过被封什么官爵。 2、丈夫所志在经国,期使四海皆衽席。(明·海瑞) 释:大丈夫所应有的志向是经理好国家,能够使天下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 3、愿得此躯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唐·戴叔伦) 释:愿把自己的身体长期报效祖国,何必非活着回玉门关内来。 4、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三国·曹植) 释:闲居着不是我的心志,我愿心甘情愿地去解除国家的困难。 5、名编壮士藉,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曹植) 释:名字编入了登记壮士的名册,就不能心中想着个人的私事。献身于国家为国排忧解难,把死看为象归来一样。 6、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宋·欧阳修) 释:被封赠高官并不是我的意思,我只愿意使天下太平。 7、一官试易了,报国何时毕?(宋·欧阳修) 释:一任官职很容易过去,但报效祖国永远不能完毕。 8、离家自是寻常事,报国惭无尺寸功。(明·于谦) 释:离开家乡去为国尽力是寻常的事情,惭愧的是为国没立下什么功劳。 9、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 释:假如对国家有利,我可以把生命交付出来,哪能因为有祸就逃避、有福就去迎受呢。10、金甄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秋谨) 释:祖国被帝国主义侵占了台湾、辽东半岛,这总要收回来,为了国家的领土完整去牺牲,又岂敢爱惜自己的生命。 11、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清·顾炎武) 释:国的兴盛与衰亡,每一个人都有责任。 12、已拼薄命付危疆,死生关头岂待商。 (明·瞿式耜)

四书五经名句50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大学》 1、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译文:世上的事物都有本末始终,明确它们的先后次序,那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2、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译文:有钱的人房间装饰得很华丽,有仁德的人心里宽畅,身体自然也安舒了。 3、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译文:君子有个大原则,就是必须用忠诚信义来争取民心,骄横奢侈就会失去民心。 4、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译文:创造财富有个大原则: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创造得迅速,使用得舒缓,这样国家财富就可以经常保持充足。 5,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 译文:喜好人们所厌恶的,厌恶人们所喜好的,这就叫做违背人的本性,灾害必定会落到他的身上。 《中庸》 1、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译文:天赋予人的品德叫做“性”,遵循事物本性就叫做“道”,使人修养遵循道就叫做“教”。 2、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译文:广泛地学习知识,详细地询问事物发展的原因,慎重地加以思考,明确地辨别是非,踏实地去实践。 3、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译文:由于诚恳而明白事理,这叫做天性;由于明白事理而做到诚恳,这是教育的结果。真诚就会明白事理,能够明白事理也就能够做到真诚了。 4、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译文:“中”是天下的大本源,“和”是天下的普遍规律。 5、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 译文:君子依据中庸之道行事,有的人却半途而废,可是我却不能中途中止。 《论语》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译文:学习知识而又能经常去复习、练习,不也是很令人高兴的事么?有朋友远道而来,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么?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知道的就承认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惘,无所收获;只是思考而不读书,有时就会空想,疑惑不解。 4、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语自《礼记·大学》: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意思是: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家族;家庭家族管理好了,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被认为是任何一个人求生立世之本,理所当然,也应当是当代大学生的立身之道。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修身,也即正心修身,应力克“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正心的最高境界大概就是“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即喜爱一个人的同时,能够认识到他的不足;厌恶一个人的同时,又能了解他的长处。 在当代,“修身”,一方面要“识事务”,即认识“人”,进而正确判断和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统领事务才能。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要具备文科方面的知识与才能。另一方面要“明事理”,即明白自然事务发展的规律,是一个认识客观世界,了解客观世界,发现客观世界,影响或改造客观世界方面的素能要求。我们今天所拥有的一切,应当都是客观世界的存在形式。例如,信息科学,本来就是客观存在的,只不过先贤们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认识”“了解”“发现”了这一客观存在,通过自己的努力,用0-9这样的数字将之揭示或表现出来,从而“影响或改造”了客观存在。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要具备理工科方面的知识与才能。再一方面要“兴事业”,即每个人要有实现自己理想或梦想的追求与抱负,要“志高存远”。 齐家,也谓起家,使自己、自己的家庭或家族兴隆起来。一方面要孝敬长者,要有孝心,在一个家庭或家族里面要形成和培育出互相尊敬互相爱戴的家庭文化。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长者都不尊敬不孝

霸气名言短句大全

一、通过辛勤工作获得财富才是人生的大快事。 二、机会总在怀疑犹豫中产生在叫好后悔中结束 三、爱夸海口的人,工作往往往落空。 四、译文永远不要不要不要不要放弃。 五、人生伟业的建立,不在能知,乃在能行。 六、工作,依靠个人能力和人际关系,可始终离不开金钱的支持。 七、相信就是强大,怀疑只会抑制能力,而信仰就是力量。 八、译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九、我当年也是个痴情的种子,结果下了场雨淹死了。 十、一切经得起再度阅读的语言,一定值得再度思索。 十一、没有医保和寿险的,天黑后不要见义勇为。 十二、懒惰象生锈一样,比操劳更能消耗身体;经常用的钥匙,总是亮闪闪的。 十三、失败的唯一原因是专注被打破了。 十四、伟人所达到并保持着的高处,并不是一飞就到的,而是他们在同伴们都睡着的时候,一步步艰辛地向上攀爬的。励志名言短句霸气--励志名人名言励志名言短句霸气--励志名人名言。 十五、天赋是埋藏在矿里的黄金,才能是挖掘矿藏的矿工。 十六、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十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十八、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十九、抱最大的盼望,为最大的尽力,做最坏的盘算。 二十、不要同一个傻瓜争辩,否则别人会搞不清到底谁是傻瓜。 二十一、明天是世上增值最快的一块土地,因它充满了希望。

二十二、嚣张冷酷狂躁冷漠,不是善良人用的字眼;坚强充实自由奋斗进取与悲观的人无缘。 二十三、当一个小小的心念变成成为行为时,便能成了习惯;从而形成性格,而性格就决定你一生的成败。 二十四、骄傲嫉妒贪婪是三个火星,它们使人心爆炸。 二十五、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宋陆游 二十六、有能力的创意人员,不会认为他的工作只是做一则或一套广告,他一定会下功夫去了解影响产品销售的其它因素。 二十七、休息与工作的关系,正如眼睑与眼睛的关系。 二十八、人因为梦想而伟大,早日达到自己的目标 二十九、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三十、当你们带着爱工作时,你们就与自己与他人与上帝合为一体。 三十一、即使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地迈一步。 三十二、愿意放弃什么决定能得到什么。 三十三、我们的舞会邀请你,你用美妙的声音,健康的身体赶走了死寂,点燃了热情。 三十四、推销产品要针对顾客的心,不要针对顾客的头。 三十五、一个人要么掌握很好的专业技能,要么掌握在生活中无孔不入的本领。这两者都是生财之道。 三十六、没有伞的孩子必须努力奔跑! 三十七、看得远。要高瞻远瞩,有战略眼光,万不可因小失大,因贪图眼前利益而影响全局。 三十八、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三十九、管理是一种严肃的爱,培训是最好的福利! 四十、态度决定选择,态度决定思路,态度决定一切。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原文《礼记·大学》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译文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思想;要端正自己的思想,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知研究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家族;家庭家族管理好了,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白话解释:古代那些要使美德彰明于天下的人,要先治理好他的国家;要治理好国家的人,要先整顿好自己的家;要整顿好家的人,要先进行自我修养;要进行自我修养的人,要先端正他的思想……思想端正了,然后自我修养完善;自我修养完善了,然后家庭整顿有序;家庭整顿好了,然后国家安定繁荣;国家安定繁荣了,然后天下平定。 这是儒家思想传统中知识分子尊崇的信条。以自我完善为基础,通过治理家庭,直到平定天下,是几千年来无数知识者的最高理想。然而实际上,成功的机会少,失望的时候多,于是又出现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积极而达观的态度相互结合补充,几千年中影响始终不衰。 附注 平天下里面的平字并不是平定的意思,在《礼记·乐记》中说:“修身及家,平均天下,此古乐之发也。”说明,修身齐家平天下中的平是指天下平均,表示的是一个公平,公正, 秩序的意思,而不是简单的平定,而是平均或者均平的意 思.[1]

曾国藩经典语录大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大智慧

曾国藩经典语录大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大 智慧 曾国藩,这位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他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连毛主席对他也是推崇至极,毛主席这样评价曾国藩:“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现在研究曾国藩语录的人很多,因为这些经典语录里有很多大智慧,值得我们持续学习、反复思考、认真实践,有些哲理名言甚至可以作为终生的老师。把曾老先生的名人名言分成五类,第一类是关于读书的励志名言,第二类是关于治学的励志语录,第三类是关于修身养性的哲理名言,第四类是关于为人处世的处世哲学,第五类是家教的名人语录。 一、读书篇——曾国藩励志名言 1.盖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

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财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2.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不以昨日耽搁而今日补做,不以明日有事而今日预做. 3.无恒者,见异思迁也,欲求长进难矣. 4.人生惟有常是第一美德. 5.可见年无分老少,事无分难易,但行之有恒,自如种树畜养,日见其大而不觉耳. 6.尔不必求记,却宜求个明白. 7.若事事勤思善问,何患不一日千里? 8.步步前进,日日不止,自有到期,不必计算远近而徒长吁短叹也. 9.心常用则活,不用则窒.常用则细,不用则粗. 10.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欲求变之之法,总须先立坚卓之志.曾国藩一生追求“明德、新民、止

于至善,以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道路,“立德、立功、立言”是他一生追求的“三不朽”目标,其道德、词章、文治、武功皆有可观者。 二、治学篇——曾国藩励志语录 1、曾国藩曰“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古之精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 2、为学之首要在立坚卓之志。(今有几何?我做不到,甚至想都不敢);其二,“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曰专而已矣。谚曰‘艺多不养生’,谓之不专也。”(虽有心博学而精深,却总是浅尝辄止);第三,“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 3、有志、有识(既博且专)、有恒,治学之三要素。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4、治学之法:“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三、修身篇——曾国藩哲理名言

1、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中国的传统知识分子一直坚守着“诚心正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情怀,以仁为本,忠恕至上,在性格上体现出温和与理性,在执政上体现着“人本”和“民本”理念,重视关注社会中的边缘群体和弱势群体 这是儒家的一种理念,比如格物:在读书中求知,在实践中求知,而后明辩事物,尽事物之理。致知:从推致事物之理中,探明本心之知。如一面镜子,本来全体通明,只被事物昏蔽,暗淡不清,现在逐渐擦去灰尘,使恢复光明,有了真知。所谓知,指道德意识而言,知既至,则能明是非、善恶之辨,闻见所及,胸中了然。物格而后知至。诚意:知既尽,则意可得而实,发于心之自然,非有所矫饰,自然能做到不欺人,亦不自欺,在“慎独”上下功夫,严格要求自己,修养德性,知至而后意诚。正心:意不自欺,则心之本体,物不能动,而无不正。心得其正,则公正诚明,不涉感情,无所偏倚。故意诚而后心正。修身:只有自身的品德端正,无偏见,无邪念,才能为人民所拥护。修身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功夫的落脚点,又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始发点。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齐家:就是要整齐好自己的家庭,只有教育好自己的家庭成员,才能教化人民。治国:君主要像保护初生的小孩那样保护人民,以至善之德教化人民,使人民除旧布新,日新又新。统治者要使仁、敬、孝、慈、信的仁爱之风充满全国,国治而后天下平。平天下:平天下最重要的是要求君主具有“洁矩之道”,即以度己之心度人的高尚崇高品质,作为人民的榜样。由于平天下是多方面的,这就要求君主尊老兴孝,敬长兴悌,恤孤爱民,布行仁政。君主要实行恕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坦诚至公,以德为本,举拔贤臣,提倡忠信,开源节流,以义为利,如此则能臻天下太平的境界。 出自《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於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释义: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家风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家风 摘要:《礼记·大学》中这样记载:物格而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我们由此可知,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的来之不易。河山一统是个漫长而好大的工程,然而与这相对比的又是修身这一件如此精细的事情。在这条漫漫长路上,修身与齐家无疑与家风息息相关。由此,良好家风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关键词:家风;齐家;个人;社会 一、什么是家风 家风即门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长期以来形成的能影响家庭成员精神、品德及行为的一种传统风尚和德行传承。 二、家风的形成 1、家风形成的因素 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齐家是至关重要的一点,也是承上启下的一个关键词,同样地,这也是儒家思想传统中知识分子尊崇的信条。在不断完善自我的基础上,通过治理家庭,最终可以一统天下,换得天下太平。这便是自古至今无数学者心中的最高理想。然而事实是,成功的机会少,失望的时候多。也应了那句“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于是又出现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积极而达观的态度相互结合补充,几千年中影响始终不衰。由此可见家风的形成不仅与家庭修养、社会大环境有关,同样与经济条件以及其他外部条件有关。 2、良好家风的形成 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的家风不好,然而家风就现实而言确实有好有坏。有的家庭可以从小给小朋友灌输尊老爱幼、文明礼让的思想,而有的家庭则是以恃强凌弱、钻社会缝隙“榜样”教育小朋友。都言“养不教父之过”,可鉴,父母的家庭教育对子女所具有的影响是巨大的。良好家风的形成也在于父母的言传身教,出自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即便经济条件等外在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良好家风的形成,为人父母,依然要为子女的未来以及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负责。做到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这样,才能有助于良好家风的形成。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什么意 思 出自《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於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释义: 格物,就是要求人们亲历其事,亲操其物,即物穷理,增长见识。。 致知,就是求为真知。从推致事物之理中,探明本心之知 诚意,就是要意念诚实。 正心,就是要除去各种不安的情绪,不为物欲所蔽,保持心灵的安静。 修身,就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齐家,就是要整齐好自己的家庭,。 治国,就是要为政以德,实行德治,布仁政于国中。。 平天下,就是要布仁政于天下,使天下太平。 中国的传统知识分子一直坚守着“诚心正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情怀,以仁为本,忠恕至上,在性格上体现出温和与理性,在执政上体现着“人本”和“民本”理念,重视关注社会中的边缘群体和弱势群体 这是儒家的一种理念,比如格物:在读书中求知,在实践中求知,而后明辩事物,尽事物之理。致知:从推致事物之理中,探明本心之知。如一面镜子,本来全体通明,只被事物昏蔽,暗淡不清,现在逐渐擦去灰尘,使恢复光明,有了真知。所谓知,指道德意识而言,知既至,则能明是非、善恶之辨,闻见所及,胸中了然。物格而后知至。诚意:知既尽,则意可得而实,发于心之自然,非有所矫饰,自然能做到不欺人,亦不自欺,在“慎独”上下功夫,严格要求自己,修养德性,知至而后意诚。正心:意不自欺,则心之本体,物不能动,而无不正。心得其正,则公正诚明,不涉感情,无所偏倚。故意诚而后心正。修身:只有自身的品德端正,无偏见,无邪念,才能为人民所拥护。修身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功夫的落脚点,又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始发点。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齐家:就是要整齐好自己的家庭,只有教育好自己的家庭成员,才能教化人民。治国:君主要像保护初生的小孩那样保护人民,以至善之德教化人民,使人民除旧布新,日新又新。统治者要使仁、敬、孝、慈、信的仁爱之风充满全国,国治而后天下平。平天下:平天下最重要的是要求君主具有“洁矩之道”,即以度己之心度人的高尚崇高品质,作为人民的榜样。由于平天下是多方面的,这就要求君主尊老兴孝,敬长兴悌,恤孤爱民,布行仁政。君主要实行恕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坦诚至公,以德为本,举拔贤臣,提倡忠信,开源节流,以义为利,如此则能臻天下太平的境界。

文明礼仪演讲稿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文明礼仪演讲稿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同学们: 你们好! 今天和大家坐在这里一起沟通,交流。我感到非常高兴,你们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才,我在这里向你们致敬。 同学们,从小老师教导我们要热爱祖国,热爱学习,热 爱劳动,请问大家,你们爱祖国吗?你们爱学校吗? 热爱祖国不是靠嘴说的,热爱祖国是要尽心尽力地做的,有的人会说祖国是大家,不是我自己的,错,“’天下兴亡,匹 夫有责“热爱祖国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每一个人的义务。国 家花那么多的教育基金教育你们成材,为了什么?就是为了你们学 好文化知识,学好本领,将来才能报效国家,为国家出一份力, 你们读书不是为了你自己,是为了国家兴旺发达而读的,我们国 家发达了才不会受外国人欺负,大家都读了历史,血泪斑斑的历 史教训还不够深刻吗?我们为什么要读外语?我们读好外语不是为 了去给外国人打工,给外国人当奴才,而是某些国家比我们中国 发达,武器比我们先进,所以我们要努力地学好外语,把他们的 科学技术学会,拿回祖国来发展,我们的国家才会更加强大,有 的人会说祖国离我们太遥远,也是错的,祖国在哪里?祖国就在我 们身边,你走到国外祖国就在你的心里,我们现在在学校,祖国 就在我们学校里面,我们在宿舍,祖国就在我们宿舍里,有的同 学口口声声说我爱祖国,你真正去爱了没有?宿舍卫生也不搞, 离开宿舍灯也不关,水龙头也不锁。你知道吗?你们在浪费国家资

源,甚至有的同学还破坏学校的公共设施,这样的行为你不觉得 可耻吗?你们就这样爱祖国的吗?这样的人有什么资格说爱祖国, 这种人比败家子还可耻,简直就是败国。 有的同学见了老师也不打招呼,你良心何在?老师们夜以 继日,废寝忘食,呕心沥血地教育你们为了什么?就是为了让你们 学知识,学文化,学会做人做事,将来在社会上才能自立,自强。把你们培养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他们这样做 有错吗?他们大公无私的精神不值得你尊重吗?你为什么不去尊重 他们?一个人有没有文化看不出来,但是,有没有素质一眼就可以 看出来。 新中国成立以前,多少爱国人士,英雄豪杰,抛头颅, 洒热血才换取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跟革命先烈前辈,爱国人士 比起来,你算什么?毛主席曾经对全国青少年学生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归根结底还是你们的。你们是国家未来的接班 人啊。将来你们走出校门做了国家的公务员,国家的领导人,你 有何面目回来看望你们的母校。 台湾有一所学校,叫忠信学校,忠信学校高振东校长在 清华大学演讲,他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应该改成天下兴亡我 的责任,我们应该把责任揽过来,而不是推出去,宿舍卫生没有 搞好,我的责任,马上动手搞好,水龙头没有关,我的责任,立 即把它关了,每个人都有这种思想,这个行动的话,我们的责任 心就提高了,我们的素质也就提高了。高振东校长说,忠信学校 的学生7米外见到老师就要立正,敬礼叫老师好,这才是真正的 讲礼貌,讲道德。我们学校的学生怎么和他们比,有的学生还要 老师先向你打招呼,你扪心自问,假如你是老师,学生不尊重你,你心里会怎么想?你会有什么感受?想得到人家的尊重,首先要学 会尊重别人,这个道理你不懂吗?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名言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名言 古代修齐治平“四不”名言 )1 —— 2 —— 3 —— 4;涓涓不壅,终为江河;绵绵不绝,或成网罗;毫末不札,将寻斧柯。 —— 5 —— 6;学而慢其身,虽学不尊矣;不以诚立,虽立不

久矣;诚未著而好言,虽言不信矣。 —— 7 —— 8。 —— 9;不能有其身,不能安土;不能安土,不能乐天;不能乐天,不能成其身。 —— 10;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 11 —— 12;残贼加累之谮,君子不用;隐忌雍蔽之人,

君子不近;货财禽犊之请,君子不许。 ——战国· 13 —— 14;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诛而不赏,则勤厉之民不劝;诛赏而不类,则下疑俗俭百姓不一。 —— 15 敢不以伤人。 —— 16 之辞。 —— 17;水火不积,则晖润不博;珠玉不睹乎外,则王公不以为宝;礼义不加于国家,则功名不白。

—— 18 政而化。 —— 19 权。 —— 20 —— 21 —— 22;福不择家,祸不索人。 —— 23;闻善而不索,殆;见能而不使,殆;亲人而不固,殆。 ——

24 —— 25 事不生。 —— 26 —— 27不可以出军;不和于军,不可以出陈;不和于陈,不可以进战;不和于战,不可以决胜。 —— 28;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 29;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顺乎亲有道:反诸身不诚,不顺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

—— 30;使其目可以见,不学,其见不若盲;使其口可以言,不学,其言不若爽;使其心可以知,不学,其知不若狂。 —— 31;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 —— 32;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 33 —— 34 ——西汉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综述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综述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儒家思想传统中知识分子尊崇的信条,也是孟子教育他弟子的一句名言,意思是说“正人必先正己,治国必先治家”,以自我完善为基础,通过治理家庭,直到平定天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句非常值得当代大学生特别是领导干部深思的名言警句,几千年来,这句话又被无数知识者视为最高理想。 欲治国、欲平天下,必须先修身、先齐家。而所谓修身,就是要自觉做到慎独、慎微、慎欲。慎独,就是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牢记“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这一千年古训,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谨慎地遵守道德准则,仔细地把握生活小节,绝不做有损大节的事情,常怀律己之心,不要独处时存在侥幸心理,自欺欺人,甚至腐化堕落,导致走向犯罪的深渊。慎微,就是“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时时谨记“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道理,要以张伯行的“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膏脂。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人生名言为准则,始终做到见钱不贪,见色不迷,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慎欲,就是要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老子讲:“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要常思贪欲之害,常排非份之想,以平和之心对名,以淡泊之心对利,以敬畏之心对权,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始终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 而齐家就是要努力做到立章、严管、善爱。立章,要以“家属子女,各自发展,绝不弄权,利益不沾”为准则,严格落实中央纪委提

出的“领导干部不准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为配偶、子女谋取非法利益”等规定,自己也要明确要求决不允许他们利用自己的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行不义之举,谋不义之财。严管,领导干部一定要本着对党对人民对家庭高度负责的态度,正确把握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从严管好自己的配偶、子女,对其利用自己地位和权力的影响谋取非法利益的要严惩不贷,绝不能视而不见、不闻不问甚至庇护,最后走上违纪违法道路被绳之以党纪国法。善爱,爱自己的家庭、配偶、子女,就必须要会爱,“爱子先当训子”,要从配偶、子女的个人品行素质出发,教育他们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力戒特权思想,引导他们奋发进取,积极向上,为社会多作贡献。 说道齐家,就想起前阵子老师提的“妻贤夫祸少”。从古至今,这已是个不争的事实。一个清正廉洁的为官者,其身后往往站着一位明智、正派的“贤内助”,为其拒腐防变,遮风挡雨,促其廉政、勤政。自古以来,中华民族“贤内助”不乏其人,她们成就了一代代勤学向善、重德修身的好丈夫,令后人赞许。邓小平、卓琳夫妇有着“亲者严”、“对己严”的一贯形象,让我们感受到邓小平、卓琳夫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崇高境界。 以邓小平、卓琳夫妇为镜,时下我们有些领导干部就相形见绌,差距大矣。这些年,有些领导干部因腐败而纷纷落马,查查他们所走过的轨迹,大都是“微风起于青萍之末”,首先从家风开始的。他们一旦当官,老婆子女亲朋好友也跟着他们“有官同享”。这种家风,既有悖于党纪国法,也有违于人民的意愿,自己栽跟头不说,其不少

高中文言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先秦:佚名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译文】 古代那些要使美德彰明于天下的人,要先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先进行自我修养;要先进行自我修养,先要端正自己的思想;要端正自己的思想,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知研究万事万物。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家族;家庭家族管理好了,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注释】 欲:想要。 治:治理。 格物:格,就是确实研究清楚。“格物”就是要求人们亲历其事,亲操其物,即物穷理,增长见识。在读书中求知,在实践中求知,而后明辩事物,尽事物之理。 致知:就是求为真知。 诚意:是要意念诚实。 正心:就是要除去各种不安的情绪,不为物欲所蔽,保持心灵的安静。 修身:就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齐家:就是要经营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只有教育好自己的家庭成员,才能教化人民。 治国:就是要为政以德,实行德治,布仁政于国中。 平天下:就是要布仁政于天下,使天下太平。 【赏析】 全文在阐释“平天下在治其国”的主题下,具体展开了如下几方面的内容,一、君子有絜矩之道。二、民心的重要: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三、德行的重要:德本财末。四、用人的问题: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五、利与义的问题: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 所谓絜矩之道,是与前一章所强调的“恕道”一脉相承的。如果说,“恕道”重点强调的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将心比己方面,那么,“絜矩之道”则是重在强调以身作则的示范作用方面。如孔子对季康子说:“当政者的德行好比是风,老百姓的德行好比是草,只要风吹草上,草必然随风倒伏。”(《论语-颜渊》)世道人心,上行下效。关键是看你说什么,提倡什么,做什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的力量更是不可估量的。所以,当政治国的人必须要有“絜矩之道”。 关于民心的重要性,已经是古往今来都勿庸置疑的了。水能载舟,也能覆舟。

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教学教材

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 天下

“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礼记·大学》 原文是“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大意是说:古代那些要使美德彰明于天下的人,要先治理好他的国家;要治理好国家的人,要先整顿好自己的家;要整顿好家的人,要先进行自我修养;要进行自我修养的人,要先端正他的思想……思想端正了,然后自我修养完善;自我修养完善了,然后家庭整顿有序;家庭整顿好了,然后国家安定繁荣;国家安定繁荣了,然后天下平定。 这是儒家思想传统中知识分子尊崇的信条。以自我完善为基础,通过治理家庭,直到平定天下,是几千年来无数知识者的最高理想。然而实际上,成功的机会少,失望的时候多,于是又出现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积极而达观的态度相互结合补充,几千年中影响始终不衰。 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 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物格而后知至后的译文为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

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家族;家庭家族管理好了,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目录 出处 原文 译文 附注 读解 出处 《礼记·大学》 原文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