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孙建光教授运用归脾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验案一则

孙建光教授运用归脾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验案一则

孙建光教授运用归脾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验案一则
孙建光教授运用归脾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验案一则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876752676.html,

孙建光教授运用归脾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验案一则

作者:毕亦飞

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2016年第06期

【摘要】肝属木,内寄相火,外应风木,性喜调达而恶抑郁。对肝病的治疗,历代医家多从清肝、泻肝论治,纵然言补,亦多滋补肝肾。孙建光教授认为,西医的肝病并不完全等同于中医的肝病,并学中医经典在临床治疗肝病不能见肝治肝,当遵循“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理论,补益脾气能从根本上增强人体正气、提高机体抗病能力,驱邪外出。

【关键词】孙建光;归脾汤;慢性乙型肝炎;补益脾气

【中图分类号】R749.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2-0069-01

孙建光教授是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优秀中医临床人才。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20余年,学验俱丰,临床治疗慢性肝病多倡导从脾论治。现将其巧用归脾汤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1例的验案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1 病案举例

马某,女,43岁。既往。携带乙肝病毒20余年,肝功正常,未予规范治疗。2014年查体发现血清肝酶中度异常增高,先后口服西利宾胺、和络疏肝胶囊、中药复方等治疗,效差,血清肝酶反复异常增高,为求中西医结合治疗于2015年9月22日来我院肝病门诊求诊。症见:乏力,腹胀,头晕,心悸,入睡困难,纳可,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查体:贫血貌,巩膜及全身皮肤无黄染,未见肝掌、蜘蛛痣,双下肢无水肿。辅助检查:HBV-M:HBsAg(+),HBeAg(+),HBcAb(+);HBV DNA:2.7×107copies/L;肝功:谷丙转氨酶118U/L,谷草转氨酶141U/L,白蛋白36g/L,球蛋白44g/L,前白蛋白96mg/L;血常规:白

细胞计数4.96×109/L,红细胞计数4.34×1012/L,血红蛋白76g/L,血小板424×109/L。肝脏B 超:脂肪肝、肝多发囊肿。患者既往有子宫肌瘤病史3年,月经量多,经期延长。诊为:HBeAg(+)慢乙肝(中度)、贫血、肝囊肿。中医证属心脾两虚,法以养心健脾。处方:生黄芪30g,当归12g,党参20g,白术15g,茯苓15g,远志9g,龙眼肉9g,木香9g,佛手

15g,酸枣仁30g,夜交藤15g,熟地15g,山萸肉10g,内金15g,炒山药30g,生甘草6g。

共14剂,水煎取汁250ml,每日1剂,早晚温服。服药14剂后,2015年10月9日复查,肝功:ALT35U/L,AST53U/L,ALB34.9g/L,余(-),诸症转好,舌淡,苔薄白,脉弦,后酌加板蓝根20g,续服14剂,乏力明显改善,睡眠质量好转,已无明显不适,肝功恢复正常。

2 按语

(1)补血剂归脾汤

(1)补血剂 归脾汤 归脾 汤▲▲▲ 〖方源〗《济生方》卷四“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健忘怔忡。”《济生方》的作者严用和,字子礼,南宋庐山人,宝佑元年(1253年),集临证三十余年之经验,著成《济生方》十卷,刊刻于世。咸淳三年(1267年),又撰《济生续方》八卷,亦行于世。二书原本均佚,今有辑佚本存世。 [组成]白术当归 白茯苓黄芪炒远志 龙眼肉酸枣仁炒,各一钱(3g) 人参一钱 (6g) 木香五分(1.5g) 甘草炙,三分(1g) [《内科摘要》作者薜己,号立斋,嘉靖间入北京太医院,久仕于两京太医院,故所阅珍秘医籍甚多,治病以脾胃为本,又重视培补肾阴肾阳,《内科摘要》是其代表作。] [用法]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方歌〗归脾汤用术参芪,归草茯神远志随,

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 怔忡健忘俱可却,肠风崩漏总能医。 [功用]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主治] 1.心脾气血两虚证。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盗汗,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2.脾不统血证。便血,皮下紫癜,妇女崩漏,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舌淡,脉细弱。[方解] ┌黄芪 ──补脾益气 君┤ └龙眼肉──既补脾气,又养心血

┌人参、白术──甘温补气,与黄芪相配,加强补脾益气之功 臣┤ └当归──滋养营血,与龙眼肉相伍,增加补心养血之效 ┌茯神、酸枣仁、远志──宁心安神 佐┤ └ 木香──理气醒脾,与补气养血药配伍,使之补不碍胃,补而不滞

┌炙甘草──补气健脾,调和诸药 │ 使┤生姜┐ │├调和脾胃,以资生化 本方证因恩虑过度,劳伤心脾,气血亏虚所致。 心藏神而主血,脾主思而统血,思虑过度,面色萎黄,脾气亏虚则 体倦、食少;心血不足则见惊悸、怔忡、健忘、不寐、盗汗;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均属气血不足之象。上述诸症虽属心脾两虚,却是以脾虚为核心, 气血亏虚为基础。脾为营卫气血生化之源,《灵枢·决气》曰:“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为血”. 故方中以参、芪、术、草大队甘温之品补脾益气以生血,使

五行脉法简介

五行脉法简介 田胜利、何春梅二 脉法就是最具中医特色的诊断方法之一,在几千年的中医理论体系与实践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但历来脉理玄妙,形似难辩,不易被临床医家掌握。本人不揣疏浅,概览众家几结合中医五行、五脏理论,摸索出一套较适合临床实践的脉法,较为客观,便于初学,现简介如下。 1 察脉单元,融理五行脉象即脉搏形象的比喻,含有主观成分,且单脉名目较多,往往使临床医家“心中易了,指下难明”,更由于临床病情的复杂性,兼脉远多于单脉,非几十种脉象可概括,因此掌握传统脉象就比较困难。为准确简明地掌握脉象,古人提出六字决,八纲脉,位、数、形、势等脉象中的基础脉。虽有助于脉象的触类旁通,但仍失于脉象之案臼。吸取这些基础脉的精髓,分析各种脉象共有的组合单元即脉单元,并通过五行归类,明确脉单元与生理、病理变化间的关系,即五行脉法。一般讲,繁杂的脉象都由脉搏与脉体组成。脉搏包括数与势,数即搏动的速率、节律;势即搏动动止的态势(包括内外跳动强度与往来流利程度)。脉体由长度(长短)、宽度(粗细)、性质(软硬)组成。这些脉单元由于五脏生理、病理的相互影响而形成繁芜的脉象。根据中医五行学说,“水日润下、火日炎上、木日曲直、金曰从革、土爱稼稿”(《尚书·洪范》),脉搏的数归属五行“火”,更直接反映中医五脏“心”的功能。心脉有神则数从容与缓;阳亢火旺,君火为之张则数;少少不足则心火搏动血脉无力,或阴寒内盛则脉凝泣而不行,表现为迟;君火受戕既久,脏气贯彻不利,行中一止,则节律失常。脉搏的势归属五行“水”,更直接反映中医五脏“肾”的功能,由肾水中龙雷之火的变化表现出来。水盛阳弱则阴气内盛,由内向外跳动无力脉势趋静;阳盛阴弱则阳气浮动,由内向外跳动疾躁,由外向内力减,指下但感脉来往流利,脉势滑躁。 脉搏的长度归属五行“金”,更直接反映中医五脏“肺”的功能,由肺中宗气的变化决定。“长则气治”、“短则气病”,宗气充沛可见脉长;气有余化火,激荡气血,伸张脉道也可见长。宗气不足,推动气血无力,脉道拘细则短。脉博的宽度归属五行“土”,更直接反映中医五脏“脾”的功能。脾主统血,可运化,脾阳虚不化,湿浊雍滞脉道则粗;脾虚失摄或化生精微不足,血气衰少则脉细。脉搏的性质归属五行“木”,更直接反映中医五脏“肝”的功能,木性刚强,喜条达,主藏血,其功能正常则脉体的濡养而柔与端直,肝气虚弱或少阳温煦不足则脉濡软弯曲;肝阴不足,肝火灼津则脉硬直。当然上述机械地套用五脏理论与五行特点归类分析脉单元就是不客观、不充分的方法,仅为运用中医生理、病理方法研究脉诊抛砖引玉,为临床上理解、应用脉单位提供方法,决不就是为深人研究脉诊及其机理设下栓桔。 2 五行分部,平脉辨证 早在《内经》中就提出“察独”,渗透到独取寸口,可理解为抓住独变部位的脉象,推断出该部所在主脏腑经脉发生的病变,就是最简明凭脉辨证的一种方法。现在推广开来,结合寸口六部的五行属性及脉单元的五行归属,运用五行的生克制化理论分析六部的平衡协调状况,得出病本及病机的演化过程,推断病证。具体讲,察两寸口一致的脉单元,根据其五行属性,得出病本,再察脉单元不一致的部位,根据五行关系,推理病机演变。在此过程中,通过“举”比较其阳分,“按”比较其阴分,“寻”鉴别胃气及气化之机,最后综合出辨证。一般说,两手脉象一致为平人,相生为病轻,相克为病重。相胜的脏其特性往往表现于被制者的部位。但在临床上,必须消息掌握,结合其她中医诊断,即能总结经验,提高技术,又可深人

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

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转) 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 (一)少阳病的特点: 病位:手足少阳经脉 成因:a.外邪直接侵犯少阳经腑 b.邪由它经传来,太阳→少阳 厥阴→少阴 无阳明传少阳。∵阳明居中,主土也,…无所复传。 生理(三个角度) ⑴经络循行部位见症:偏头痛、目眩、胸胁苦满。 皮部,外内分别影响太阳、阳明。 ⑵腑a.胆:藏精汁,寄相火,主疏泄 精汁排放贮藏有度阳明可降(胃肠);太阴可升(脾) 相火(《内经》称一阳)见下述阳气 里气调和 主疏泄、决断→正常情志调畅否则默默不欲饮食… 全身气机的调畅 b.三焦:水火气机的通道,气化的场所,内寄相火。焦:燔之近炭也。《内经》:三焦膀胱也,腠理毫毛其应。 ⑶阳气:一阳、小阳、嫩阳、幼阳、稚阳。柯韵伯:如日初出,不亢不烈。 太阳主表;阳明主里;少阳主办表半里(不表不里)――少阳主枢 太阳主表其气畏闭,发汗以启闭 阳明主里其气畏亢,清下以平亢 少阳主枢其气畏郁,和疏机解郁结 少阳病的证候特点: ⑴经腑同病(与太阳,阳明经腑分开不同) ⑵易化火,易气郁(治要) ⑶易生水,生痰,生饮(与三焦气机失畅互为因果) ⑷易兼太阳表气不和,阳明太阴里气不和 (二)小柴胡汤的方义 1.组成柴胡:解经邪针对解郁针对 经腑同病易气郁化火 黄芩:清胆热清火 辛散助柴胡以解郁 生姜化痰消饮去水针对证候特点⑶ 半夏和胃,降逆止呕针对证候特点⑷ 人参半个助少阳正气以祛邪 甘草理中小阳抗邪不力, 大枣 /四君补太阴正气,防邪传太阴邪气可入三阴之表-太阴 2.服法: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每服一升 考据煮:药物加水后在火上加热煮沸的过程.煎:《方言》有汁而干谓之煎(将液汁状的物质加热浓缩的过程,如蜜煎方),煎又可称“空煮”《金匮》晋唐以后煮煎含义混淆,按当时语言修改了.故《金匮》非仲景原样。如:麻黄升麻汤作分。铢(分)两钱厘。

千古名方归脾汤

千古名方归脾汤 千古名方——归脾汤 工作节奏快,竞争压力大,焦虑、失眠、疲劳、食欲不振、月经失调,该如何面对?500多年前的御医良 方归脾汤却可以解决现代人的烦恼。于女士今年35岁,在北京打拼多年。最近半年,她感觉身心疲惫,面色憔悴。白天总是迷迷糊糊,昏昏沉沉,时常感到胸闷、心慌,记忆力严重下降。最糟糕的是,晚上经常失眠,有一点动静就惊醒。于女士怀疑是得了抑郁症,她找到杨桢大夫。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杨桢说,于女士顽固性失眠,全身没有力气。白天、夜晚时间颠倒,白天迷迷糊糊,晚上精神十分好。 杨桢大夫给于女士把脉发现,她脾胃功能虚弱。 于女士说最近一直没有胃口,吃饭几乎都是胡乱对付。杨大夫观察到于女士脸上有黄褐斑,人很清瘦,并心事重重、郁郁寡欢。他试探性地询问于女士最近月经如何,她说,月经不调,来后十

多天才干净,已持续半年多。(图1)杨大 夫告诉于女士,她没有抑郁症,可能最近有让她特别操心、思虑过度的事情。听到这些,于女士主动跟杨大夫说出了自己的心事。杨桢说,一年多前,于女士还是一个所谓 的剩女,三十多岁嫁不出去,心情焦虑,可想而知。通过网络,她和一个美国人相识,并擦出了火花。这个美国人到中国后,两 个人相互感觉很好,于是登记结婚。大龄女青年能够嫁出去是好事,为什么于女士被爱情折磨成这个样 子呢?原来,婚后于女士申请美国签证,却被拒签,只 好再次申请。而美国老公不能长期留在中国。新婚燕尔,难舍难分,要为了缓解相思之苦,两人只好网络传情。可是中国和美国的时差,两个人网上见面,只能一个人牺牲睡眠时间,所以于女士常常半夜起来和老公倾诉衷肠。为此,于女士把稳定的工作也辞了。全面了解于女士的病因后, 杨大夫开出了一个非常经典的方子一一归脾汤,让她服用一个月。杨桢说,服用一个月后,她情况基本好转,体 重略有增加,这是一个特别典型的归脾汤症。中医认为,她是心脾两虚,这种病人因为气血不足,养心的能力减弱了,所以引起心的病变。气血从何而来呢?脾胃生化而来,她因为长期不愿意吃饭,饮食少,脾胃的消化和吸收能力大大降低,自然心血、气血不足,血不养心,出现心悸、心慌等症状。杨医生给于女士开的归脾汤,是一剂健脾益气,

归脾丸

归脾丸(转载) (2010-10-30 12:51:48) 转载▼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归脾丸(转载)作者:貂蝉猫 归脾丸,这个归脾丸在中国的每个药店里基本都有卖的,但是,我们往往不知道它是治疗什么的,我介绍一下,这样大家就能有个了解了。 先聊聊这个方子是怎么来的,这个方子,先是南宋的医家严用和出的,这位严用和可是位高人,他字子礼,南宋庐山人,宝佑元年(1253年),集临证三十余年之经验,著成《济生方》十卷,刊刻于世。我们现在药店里面卖的“金匮肾气丸”实际是叫“济生肾气丸”,就是严用和出的方子。 但是严用和的归脾丸的方子还没有完整,到了明代的时候,我们熟悉的另一位高人,薛立斋又给增加了两味药:当归和远志,这样,这就是我们今天见到的归脾丸了。 薛立斋大家都熟悉了,我在《这才是中医》里面专门写了,他是明代太医院的院长,手段那是非常的高强。 那么,这个归脾丸是治疗什么的呢? 我从一个例子开始讲起吧。 那是很多年前的事儿了,当时,有个家长找到我,要给她的儿子治疗肾病,这个小孩八九岁,当时我一看这个孩子,吓了一跳。 这个孩子的脸色,一看就是病色,整个呈现出一种枯萎的黄色,中医叫萎黄,那种土黄的颜色,这种颜色我们在生活中很难见到,所以一看到,都觉得有些害怕。 当时这个孩子是肾小球肾炎,尿检蛋白很高,在西医医院住院,用了激素以后,稍微控制了一些,但是改善不大,于是西医最后劝他出院,找中医调理吧。 其实当时我看到这个孩子的脸色,都不想给调理了,但是心中不忍,就说试试吧。 开始我怀疑他肝是否有问题,因为脸这么黄,孩子的母亲说:西医也这么怀疑,但是检查没有异常。

这个孩子的脉是洪大的,来势汹汹,我心里想,这么大的热啊! 于是,开方凉血活血。七副药,希望清热。 结果,七天后,没有任何效果。 这让我非常的痛苦,我觉得不能耽误人家了,当时差点说另请高明吧。 这时候,一位老中医提醒我:病了这么久了,应该不是实证啊。 这句话点醒了梦中人,我再细诊脉,重按无力,再看脸色,分明的萎黄啊,这是脾血亏虚之极啊。 那么,什么药物可以滋养脾血呢?于是我就想到了归脾丸,我告诉家长,现在服用中药汤剂的同时,服用归脾丸,同时开始撤激素,每撤一次激素,服用的归脾丸的药量就随之增加一点。 结果,孩子再次来的时候,我吃惊地发现,他整个的脸色萎黄已经基本消失了! 当时一走廊的人纷纷出来看,都说这个孩子“活过来了”。 后来,他的情况继续好转,到了西医医院复查的时候,西医的主治医非常的奇怪,说这是怎么变过来的,家长就告诉说中医调理的。 这里面,就是这个小小的归脾丸的功劳。 归脾丸的方子是:党参、白术(炒) 、炙黄芪、炙甘草、茯苓、远志、酸枣仁(炒)、龙眼肉、当归、木香、大枣(去核) 主治是:1.心脾气血两虚证。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盗汗虚热,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2.脾不统血证。便血,皮下紫癜,妇女崩漏,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舌淡,脉细者。 大家别看归脾丸的方子简单,但是里面的学问可大了。 首先,方子里面上来就包含着四君子汤,这是补气的,再加上补气的黄芪,乍一看,大家一定会觉得整个的归脾丸是补气的方子,但是,在方剂学里面,归脾汤确实补血的,这,又是为什么呢? 原来,这要从气和血的关系谈起,中医认为,气属阳,血属阴,气和血的关系,就像是白天和黑夜一样,谁都离不开谁,他们两是互生的,气生血,血生气,大家看到我们八卦图中的阴阳鱼了吧,这个气和血也是这么抱在一起的。

防己茯苓汤的临床运用_常通玮

下,却看法不一。主要有:1错简论。此论以《金鉴》为代表。陆渊雷亦认为是“唐以后方”。今人谭日强则认为此方“治寒虚相搏之半产漏下,断不相宜。”并指出以《妇人妊娠篇》的胶艾汤主之,较为适合。o肯定论。代表人物有尤在泾、徐忠可等。认为此方表面似于理不妥,实际上有深刻的道理。妇女病以治肝为主,虚不可补,解其郁聚,即所以补;寒不可温,行其血气,即所以温。旋复花行血脉之瘀,葱白通经气之滞,新绛止崩除漏,使结开则漏止,其血自止,不必补也。 笔者以为,上述两说各有见地,应据临床具体情况而取舍。若纯属虚寒之半产漏下,则当忌用。因误用可致出血加重。此时可选用温中摄血的胶艾汤治之。若由气滞血瘀为患者,虽具弦大芤减之虚寒脉象,也可试用旋复花汤,以祛瘀生新。如《金匮》中的大黄虫丸治虚劳干血,正是通过祛瘀而达到“缓中补虚”之目的。张氏亦报道,用旋复花汤加味治半产漏下30余例均获良效,并附有验案四则(见《浙江中医杂志》1996;(2):20)。所以,在运用旋复花汤时,要依照病证情势灵活变通,切不可恪守陈规,存门户之见。 参考文献 1 刘渡舟,等.金匮要略注解.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107 2 谭日强,等.金匮要略浅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32 3 杨百艹 弗. 金匮集释.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4∶757 4 朱伟常.肝病治络法初探.上海中医药杂志,1981; (7):13 (收稿日期:1997—10—03) 防己茯苓汤的临床运用 常通玮 李子龙 李俊玲 (河南省鹤壁矿务局总医院,河南458000;鹤壁市中医院;鹤壁市公费医疗医院) 主题词 防己茯苓汤/治疗应用 腹水,肝硬变/中医药疗法 肾功能衰竭/中医药疗法 心力衰竭/中医药疗法 笔者临床运用防己茯苓汤加减治疗以水肿为主要症状的多种疾病,每获良效。兹举验案数则于后。 1 肝硬化腹水 张某,男,46岁,1986年9月12日初诊。患肝硬化病史4年余,近1个月来腹胀、纳呆、肢体乏力,自服香砂养胃丸等无效。初诊时,舌质淡嫩,苔白,脉沉细。查体:神清,形体消瘦,倦怠,腹部膨隆无压痛,肝脏肋下未触及,腹部叩诊有移动性浊音,双下肢有轻度浮肿。肝功能检查:P62g/L,G30g/L,TBIL26L m mol/L, DBIL12L m mol/L,GPT82u/L;B超检查提示肝硬化,腹腔内有大量积液。西医诊断:肝硬化腹水。中医诊断:臌胀,证属脾肾气虚,水湿内阻。治宜温阳益气,活血利水。处方:防己18g,黄芪15g,桂枝10g,茯苓15g,大腹皮30g,川牛膝15g,泽兰15g。服药4剂,腹胀减,小便量增多。上方加砂仁12g,继服6剂,腹胀消失,饮食转佳,精神亦较前好转,下肢无浮肿。B超复查:腹腔内有少量积液。继用香砂六君子汤调理而愈。 2 慢性肾功能衰竭 程某,女,32岁,1992年7月3日初诊。双下肢浮肿16年,活动后加重。1985年妊娠期双下肢浮肿加重,尿检蛋白(6),经中西药结合治疗,症状缓解。近2个月来因劳累诱发双下肢浮肿加重。初诊时兼见腰酸痛,面色白光白,神疲乏力,恶心纳呆,小便不利,大便溏,舌质淡黯,有瘀斑,苔白腻,脉沉细。测BP17/12kPa。查: Scr510L m mol/L,S BU N19m mol/L;尿蛋白(7)、红细胞0~2个、白细胞0~2个,偶见颗粒管型;血色素80g/L。B超检查提示双肾萎缩,皮质部与髓质部分界不清。西医诊断:慢性肾功能不全。中医诊断:关格。处方:防己30g,茯苓 ? 6 ?河南中医药学刊 1998年 第13卷 第3期

验方家秘世传秘方方

验方家秘世传秘方方 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

验方家秘(世传秘方901~955方) 901.土瓜根散:治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经一月再见。土瓜根芍药桂枝蟅虫各三钱杵散为末酒水煎服。此方治瘀血伏留在冲脉之方也。902.大黄甘草汤:治妇人少腹满如敦状小便微难,不渴,此为水与血俱结在血室也。主之。大黄四钱甘遂五钱阿胶二钱水煎服。当下其血。903.甘麦大枣汤:妇人脏燥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次欠伸此主之。甘草三钱小麦五钱大枣四枚水煎服。亦补脾气。 904.旋复花汤:治妇人虚寒相搏此名曰革。或妇人半产漏下主之。旋复花三钱葱三茎新绛少许水煎服。 905.三物黄芩汤:治妇人在草芦自发露得风四肢苦烦热,头痛者。与小柴胡汤头不痛但烦者主之。黄芩一两苦参二两地黄四两煎服。当吐下虫。 906.当归建中汤:治产后羸虚不足,腹中刺痛不止,吸吸少气,或苦少腹中急,摩痛引腰背,不能饮食,产后一月日得四五剂为善令人强壮宜。当归四钱桂枝三钱芍药六钱生姜三钱甘草二钱大枣四枚水煎服。907.开骨散:临产妇交骨不开。当归五钱醋龟板三钱川芎二钱妇人发一团水煎服。 908.产后夺命散:没药血竭右研末。俟产下用童便酒水煎服。略久再服。其恶血下行便不冲上,免生百疾。 909.本事交加散:治妇人荣卫不通,经脉不调。腹中撮痛,气多少结聚为瘕产后中风。生地汁五钱生姜汁五钱水煎酒调下。

910.小柴胡加地黄汤:治妇人室女,伤寒发热,或发寒热经水适来,或适断,昼则明了,夜则谵语,如见鬼状。亦治产后恶露方来勿尔断绝。柴胡一钱人参黄芩甘草生地各五分姜枣煎服。此法治热入血室。 911.秦桂丸:治妇人无子,已觉有孕,便不可服。秦艽桂心杜仲防风厚朴各三钱生附茯苓各一两半白薇干姜沙参牛膝半夏各五钱人参一两细辛一两右十四味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饮下。912.求嗣方。壬子日合药,别日不用,名助阳丹。细辛牛膝二两茯苓一两没药四钱吴萸白薇白芨秦艽乳香防风当归各三钱肉桂厚朴石菖蒲附子各三钱人参一钱水煎服。此二方治胞寒无子者,若阴虚血少者非宜。913.紫苏饮:治子悬腹痛,或临产惊恐气结连日不安,或大小便不利。当归甘草大腹皮人参川芎桔皮白芍紫苏姜葱引水煎服。 914.孔圣枕中丹:治学问易忘,此丸服之令人聪明。败龟板酒炙龙骨远志去心苗菖蒲九节去毛各等分为末蜜丸一钱一丸,每服一丸,温酒化下日三。 服食验方: 915.扶桑至宝丸:此丸久服可跻上寿,起尪羸,济危弱,驻容颜,须白返黑,却病延年,补髓添精,功效最神。嫩桑叶须择家园者摘去其蒂,洗以长流水晒干为末,净一斤;巨胜子即黑芝麻此品引上之药净四两;白蜜一斤。右将芝麻用阴阳水煎浓汁去麻存汁,和蜜炼至滴水成珠,将药末捣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丸,早盐汤,晚酒下。此方乃宋胡僧传介溪八十八翁之方也。胡僧数百年之人也。蚕食吐丝织成锦绸,人食生脂延年除咎。歌曰:扶桑扶桑高拂云海,东日出气氤氲沧海变,用意几载此树移根今何在,结子如丹忽如漆绿叶英英翠可扪真人采天地气,留与红霞共吞吐,濯磨入鼎即灵药,芝水区末可群餐松有人已仙

心脾两虚不妨常服归脾丸,归脾丸的13种新用途

心脾两虚不妨常服归脾丸,归脾丸的13种新用途 心脾两虚不妨常服归脾丸,受益多多 现代医家指出,人过四十当服六味地黄丸滋先天,人在早年当用归脾丸养后天,把运用归脾丸看作养生十分重要的部分。作为职业的需要,文秘、新闻工作者、律师、政府官员、医生、学生等,难免要进行大量的思考,思虑过度则气结,进一步要影响脾胃功能的正常发挥。归脾丸是临床运用十分广泛的名方,也是各大药店最为畅销的中成药之一。因为它不仅能治疗许多疾病,而且是平常保健防病的佳品。 五劳指出,久卧则伤气,久视则伤血,久坐则伤肉。现代办公条件的提高,使人们面对闪烁的荧屏,每天久坐不动,必然伤及气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精神紧张,加之某些从业人员三餐常常无法按时进用,也极易导致脾胃功能的紊乱,影响气血的正常生化运行。然而激烈的竞争以及对身体的过度自信,“办公一族”往往没有机会到医院看病,以至于养虎为患;而某些慢性病,短暂突击治疗也是白搭———这就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如何自我防护,提高自身免疫力。归脾丸既补血又补气,既养心又健脾,且性味平和,不失为自我养护的上佳选择。 归脾丸方子出自宋代医家严用和的《济生方》。 归脾丸的方子是:党参80g 白术(炒)160g 炙黄芪

80g 炙甘草40g 茯苓160g 远志(制)160g 酸枣仁(炒)80g 龙眼肉160g 当归160g 木香40g 大枣(去核)40g 主治: 1.心脾气血两虚证。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盗汗虚热,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2.脾不统血证。便血,皮下紫癜,妇女崩漏,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舌淡,脉细者。 大家别看归脾丸的方子简单,但是里面的学问可大了。(罗大伦) 首先,方子里面上来就包含着四君子汤,这是补气的,再加上补气的黄芪,乍一看,大家一定会觉得整个的归脾丸是补气的方子,但是,在方剂学里面,归脾汤确实补血的,这,又是为什么呢? 原来,这要从气和血的关系谈起,中医认为,气属阳,血属阴,气和血的关系,就像是白天和黑夜一样,谁都离不开谁,他们两是互生的,气生血,血生气,大家看到我们八卦图中的阴阳鱼了吧,这个气和血也是这么抱在一起的。 那么,高明的中医就明白这个道理了,当他想补血的时候,往往会考虑这个人的气是否不足,如果不足,您单单补血那是不够的,因为血之化源不足,那怎么补血都会没有后劲的。 而补气,其实主要就是补脾气,这个脾主气,和气的关

极其珍贵民间老中医经验良方

目录 1*红参APC汤专治体虚寒感冒: 2*石膏APC汤治体实热感冒: 3*治感冒妙方: 4*何绍奇的“幸凉解表方“治感冒: 5小柴汤加减感冒: 6柴胡桂枝汤加仙鹤草治体虚感冒: 7柴胡清热汤治高热症: 8外感高热发斑用白虎汤: 9柴葛解肌汤治小儿感冒高热: 名医祝谌予治小儿外邪发热名方: 10治小儿高热验方: 11*外感咳嗽通用方:杏苏散 外感咳嗽三拗汤: 12*咳嗽专效方—郭永来的前胡化痰止咳方:13滋阴润肺止咳汤—专治干咳: 14*风寒咳嗽吐痰不利验方: 15江尔逊的宁嗽汤治风寒咳嗽特效: 16*儿童感冒咳嗽特效方: 17治百咳妙方:

18小青龙汤治外感寒痰喘: 19苏陈九宝汤治外感风寒咳喘: 20金水六君煎治体虚久喘: 21哮喘除根方: 22*开胃进食汤治厌食: 23治小儿厌食妙方: 24*龚志贤治消化系统息肉良方: 25*小儿疳积特效方: 26: 27治脾胃虚弱、体倦无力妙方; 28*治急性肠胃炎特效方: 车前子粉治疗腹泻有特效: 29*反流性胃炎之g 星—金钱草: 30中西结合的治胃病奇效秘方: 31奥美拉唑,丽珠得乐,阿莫西林治疗胃溃疡:32人参归脾汤加减治十二指肠溃疡: 33海蒲龙骨汤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34湿盛胃浊特效方: 35*五味消毒饮加味治化脓性兰尾炎: 36银花清肠饮治兰尾炎特效: 37金铃承气汤治急性上腹痛: 38芍药甘草汤治肠痉孪腹痛:

39芍药甘草汤加白及治胃肠出血: 40急性兰尾炎验方; 41*元胡止痛片速治胃脘急痛: 42*心痛定(硝苯地平)速治痛经: 43*利福平治急性痢疾效果好: 44治痢疾神效验方: 45*山茱萸汤治虚汗特效: 46*养阴清肺汤治咽喉病有奇效: 47*老军医治急性扁道体炎奇效方: 48急性扁道腺炎、咽喉热肿验方: 49失音速效方: 50*鲜地龙治腮腺炎有奇效; 51治肺炎效方: 52*黄一峰治空洞型肺结核的良方: 53*治肺结核良方: 54急性肝炎验方; 55鼓胀良方—鸡胫汤: 56*吴茱萸粉敷涌泉穴治高血压有特效:57治疗高血压效验方: 58高血压妙方: 59*治低血压良方:(小于90/60) 60低血压妙方:

归脾汤

归脾汤 药物组成: 白术9g,当归9g,白茯苓9g,黄耆(炒)9g,龙眼肉9g,远志9g,酸枣仁(炒)9g,木香6g,甘草(炙)6g,人参12g。 功效:养血安神,补心益脾,调经。 主治:思虑伤脾,发热体倦,失眠少食,怔忡惊悸,自汗盗汗,吐血下血,妇女月经不调,赤白带下,以及虚劳、中风、厥逆、癫狂、眩晕等见有心脾血虚者。现代临床常用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神经衰弱、脑外伤综合征、子宫功能性出血等属于心脾血虚者。 《济生》 药物组成:厚朴去皮,姜制,炒白术木瓜去瓢木香不见火草果仁大腹子附子炮,去皮脐白茯苓去皮干姜炮,各一两(各30g)甘草炙,半两(15g)。 用法:上呚咀,每服四钱(12g),水一盏半,生姜五片,大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服(现代用法:加生姜、大枣,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效:温阳健脾,行气利水。 主治:脾肾阳虚,水气内停之阴水。身半以下肿甚,手足不温,口中不渴,胸腹胀满,大便溏薄,舌苔白腻,脉沉弦而迟者。 病症分析:

水湿内盛,泛溢肌肤,则手足不温;水气内阻,气机不畅,其性下趋,故身半以下肿甚;脾肾阳虚,失于温煦,则手足不温;水气内阻,气机不畅,则胸腹胀满;脾阳不足,腐熟无权则便溏;口中不渴,舌苔白腻,脉沉弦而迟为阳虚水饮内停之证。 各家论述: 1.《医方考》:用白术、茯苓、甘草之甘温者补其虚,用干姜、附子之辛者温其寒,用木香、草果之辛温者行其滞,用厚朴、腹子之下气者攻其邪,用木瓜之酸温者抑其所不胜。 2.《金鉴》:脾胃虚,则土不能制水,水妄行肌表,故身重浮肿,用白术、甘草、生姜、大枣以实脾胃之虚也。脾胃寒,则中寒不能化水,水停肠胃,故懒食不渴,二便不实,用姜、附、草果以温脾胃之寒。更佐大腹、茯苓、厚朴、木香、木瓜者以导水利气。盖气者水之母也,土者水之防也,气行则水行,土实则水治,故名曰实脾也。 3.《方剂学》:本方所治之证,是谓阴水,缘于脾肾阳虚,阳不化水,水气内停所致。方中以附子、干姜为君,其中附子温脾肾,助气化,行阴水之停滞;干姜温脾阳,助运化,散寒水之沍凝;二者合用,温养脾肾,扶阳抑阴。茯苓、白术健脾燥湿,淡渗利水,使水湿从小便而利;木瓜芳香醒脾,化湿利水,以兴脾主运化之功;厚朴、木香、大腹子、草果下气导滞,化湿行水,使气行则湿邪得化。使以甘草、生姜、大枣调和诸药,益脾和中。群药相伍,共奏温暖脾肾,行气利水之效。然本方温补脾土之功偏胜,确有脾实则水治之功,故以“实脾”名之。

加减归脾汤的功效与作用

加减归脾汤的功效与作用 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养生的重要性了,生活中养生的方法有很多,而中药的方剂可以说就是一种很好的养生方法,下面为大家介绍一种叫做加减归脾汤的方剂。 【处方】 人参3钱,当归3钱,茯苓3钱,白术3钱,白芍3钱,甘草5分,半夏5分,川芎2钱,白豆蔻1粒,柴胡1钱,远志1钱,枣仁1钱,麦冬5钱。 【功能主治】 劳倦伤脾,色白神怯,秋间发热头痛,吐泻食少,两目喜闭,喉哑昏昧,粥饮有碍,手常揾住阴囊。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辨证录》卷九 【处方】

人参、黄耆、枣仁(炒)、归身少许、白茯苓、木香少许、白芍(炒)、百合。 【功能主治】 胎元不足,面白心慌,或泄泻盗汗。 【用法用量】 大枣1枚为引,水煎服。 【摘录】 《幼科直言》卷五 【处方】 炙绵黄耆3钱,白术1钱5分,炙甘草5分,枣仁(炒)1钱,远志肉(炒)8分,广木香8分,归身3钱,茯神3钱,党参3钱,煅龙骨2钱,乌贼骨1钱。 【功能主治】 白淫、白淋、白带。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医方简义》卷五 【处方】 党参2钱,白术2钱,炒枣仁2钱,半夏2钱,煅龙骨2钱,煅牡蛎2钱,龙眼肉2钱,当归3钱,白芍3钱,远志钱半,广陈皮钱半,炙甘草1钱。 【功能主治】 妇人忧郁内伤,初则或经水不调,久而或致闭不通,阴火上炎,皆生疬,此名伤肝疬。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疡科全书》 【处方】 人参2钱半,龙眼肉2钱半,黄耆2钱半,甘草5分,白术2钱半,茯苓2钱半,木香5分,当归1钱,吴萸1钱,姜艾1钱,

远志1钱。 【功能主治】 经少色淡者。 【用法用量】 水煎,温服。 【摘录】 《性病》 以上就是本文对加减归脾汤的一些介绍,我们在平时生活中可以多多积累这方面的信息,一定会对周围的人有所帮助的。

千古名方归脾汤

千古名方归脾汤

千古名方——归脾汤 工作节奏快,竞争压力大,焦虑、失眠、疲劳、食欲不振、月经失调,该如何面对? 500多年前的御医良方归脾汤却可以解决现代人的烦恼。于女士今年35岁,在北京打拼多年。最近半年,她感觉身心疲惫,面色憔悴。白天总是迷迷糊糊,昏昏沉沉,时常感到胸闷、心慌,记忆力严重下降。最糟糕的是,晚上经常失眠,有一点动静就惊醒。于女士怀疑是得了抑郁症,她找到杨桢大夫。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杨桢说,于女士顽固性失眠,全身没有力气。白天、夜晚时间颠倒,白天迷迷糊糊,晚上精神十分好。杨桢大夫给于女士把脉发现,她脾胃功能虚弱。于女士说最近一直没有胃口,吃饭几乎都是胡乱对付。杨大夫观察到于女士脸上有黄褐斑,人很清瘦,并心事重重、郁郁寡欢。他试探性地询问于女士最近月经如何,她说,月经不调,来后十多天才干净,已持续半年多。(图1)杨大夫告诉于女士,她没有抑郁症,可能最近有让她特别操心、思虑过度的事情。听到这些,于女士主动跟杨大夫说出了自己的心事。杨桢说,一年多前,于女士还是一个所谓的剩女,三十多岁嫁不出去,心情焦虑,可想而知。通过网络,她和一个美国人相识,并擦出了火花。这个美国人到中国后,两个人相互感觉很好,于是登记结婚。大龄女

青年能够嫁出去是好事,为什么于女士被爱情折磨成这个样子呢? 原来,婚后于女士申请美国签证,却被拒签,只好再次申请。而美国老公不能长期留在中国。新婚燕尔,难舍难分,要为了缓解相思之苦,两人只好网络传情。可是中国和美国的时差,两个人网上见面,只能一个人牺牲睡眠时间,所以于女士常常半夜起来和老公倾诉衷肠。为此,于女士把稳定的工作也辞了。全面了解于女士的病因后,杨大夫开出了一个非常经典的方子——归脾汤,让她服用一个月。杨桢说,服用一个月后,她情况基本好转,体重略有增加,这是一个特别典型的归脾汤症。中医认为,她是心脾两虚,这种病人因为气血不足,养心的能力减弱了,所以引起心的病变。气血从何而来呢?脾胃生化而来,她因为长期不愿意吃饭,饮食少,脾胃的消化和吸收能力大大降低,自然心血、气血不足,血不养心,出现心悸、心慌等症状。杨医生给于女士开的归脾汤,是一剂健脾益气,补血养心的良药。对心脾气血两虚和气虚出血的病人有很好的疗效。中医认为,人有喜、怒、忧、思、悲、恐、惊7种情绪的变化。其中思伤脾,于女士是典型的这种情况。(图2) 脾有什么作用呢? 中医药大学教授郝万山说,脾主运化,帮助整个胃肠把食物中的精华也就是食物的营养向全身输送。我们喝的水液,也是经过脾吸收后,向上输送到心、肺。通过心肺的血液循环向全身散布。这是脾最主要的

五行脉法简介

五行脉法简介 田胜利. 何春梅二 脉法是最具中医特色的诊断方法之一,在几千年的中医理论体系和实践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但历来脉理玄妙,形似难辩,不易被临床医家掌握。本人不揣疏浅,概览众家几结合中医五行、五脏理论,摸索出一套较适合临床实践的脉法,较为客观,便于初学,现简介如下。 1 察脉单元,融理五行脉象即脉搏形象的比喻,含有主观成分,且单脉名目较多,往往使临床医家“心中易了,指下难明”,更由于临床病情的复杂性,兼脉远多于单脉,非几十种脉象可概括,因此掌握传统脉象就比较困难。为准确简明地掌握脉象,古人提出六字决,八纲脉,位、数、形、势等脉象中的基础脉。虽有助于脉象的触类旁通,但仍失于脉象之案臼。吸取这些基础脉的精髓,分析各种脉象共有的组合单元即脉单元,并通过五行归类,明确脉单元与生理、病理变化间的关系,即五行脉法。一般讲,繁杂的脉象都由脉搏和脉体组成。脉搏包括数和势,数即搏动的速率、节律;势即搏动动止的态势(包括内外跳动强度和往来流利程度)。脉体由长度(长短)、宽度(粗细)、性质(软硬)组成。这些脉单元由于五脏生理、病理的相互影响而形成繁芜的脉象。根据中医五行学说,“水日润下、火日炎上、木日曲直、金曰从革、土爱稼稿”(《尚书·洪范》),脉搏的数归属五行“火”,更直接反映中医五脏“心”的功能。心脉有神则数从容和缓;阳亢火旺,君火为之张则数;少少不足则心火搏动血脉无力,或阴寒内盛则脉凝泣而不行,表现为迟;君火受戕既久,脏气贯彻不利,行中一止,则节律失常。脉搏的势归属五行“水”,更直接反映中医五脏“肾”的功能,由肾水中龙雷之火的变化表现出来。水盛阳弱则阴气内盛,由内向外跳动无力脉势趋静;阳盛阴弱则阳气浮动,由内向外跳动疾躁,由外向内力减,指下但感脉来往流利,脉势滑躁。 脉搏的长度归属五行“金”,更直接反映中医五脏“肺”的功能,由肺中宗气的变化决定。“长则气治”、“短则气病”,宗气充沛可见脉长;气有余化火,激荡气血,伸张脉道也可见长。宗气不足,推动气血无力,脉道拘细则短。脉博的宽度归属五行“土”,更直接反映中医五脏“脾”的功能。脾主统血,可运化,脾阳虚不化,湿浊雍滞脉道则粗;脾虚失摄或化生精微不足,血气衰少则脉细。脉搏的性质归属五行“木”,更直接反映中医五脏“肝”的功能,木性刚强,喜条达,主藏血,其功能正常则脉体的濡养而柔和端直,肝气虚弱或少阳温煦不足则脉濡软弯曲;肝阴不足,肝火灼津则脉硬直。当然上述机械地套用五脏理论和五行特点归类分析脉单元是不客观、不充分的方法,仅为运用中医生理、病理方法研究脉诊抛砖引玉,为临床上理解、应用脉单位提供方法,决不是为深人研究脉诊及其机理设下栓桔。 2 五行分部,平脉辨证 早在《内经》中就提出“察独”,渗透到独取寸口,可理解为抓住独变部位的脉象,推断出该部所在主脏腑经脉发生的病变,是最简明凭脉辨证的一种方法。现在推广开来,结合寸口六部的五行属性及脉单元的五行归属,运用五行的生克制化理论分析六部的平衡协调状况,得出病本及病机的演化过程,推断病证。具体讲,察两寸口一致的脉单元,根据其五行属性,得出病本,再察脉单元不一致的部位,根据五行关系,推理病机演变。在此过程中,通过“举”比较其阳分,“按”比较其阴分,“寻”鉴别胃气及气化之机,最后综合出辨证。一般说,两手脉象一致为平人,相生为病轻,相克为病重。相胜的脏其特性往往表现于被制

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

14中国处方药 第15卷 第7期·综述· 小柴胡汤源自东汉名医张仲景之《伤寒论》,主要由柴胡、黄芩、人参、甘草、生姜、大枣、半夏组成。小柴胡汤可用于对多种疾病进行治疗,为和解剂,具有和解少阳,调和气血,扶正祛邪之功效[1]。方中药物可以分成三组:一为柴胡、黄芩,清解少阳经腑之邪热,又能疏利肝胆气机,是和解少阳、表里之主药[2];二为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通过其辛散作用,助柴胡透达经中之邪[3];第三是大枣、人参、甘草益气调中,既能鼓舞胃气以助少阳枢转之力,又可以补脾胃以杜绝少阳之邪内传之路[4]。七药配伍,少阳经,又兼顾脾胃,使气郁得达,火郁得发。经过历代医家的验证,小柴胡汤临床疗效显著,现将其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总结如下。 1 小柴胡汤对原发性肝癌的治疗作用 曾有研究者对78例住院并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治疗,其中治疗组患者于术后当日加服由柴胡30 g,黄芩、人参、清半夏各15 g,炙甘草、生姜各6 g,大枣3枚组成的小柴胡汤水煎剂,每日分早、晚2次温服1剂,两周为1个疗程,治疗共进行3个疗程,在临床中医证候疗效比较、瘤体近期疗效比较、血清甲胎蛋白方面比较均有不错改善[5]。后世医家在《伤寒论》对小柴胡汤的汤证、加减法、类证及类方阐述的基础上将其进一步进行发展,进一步扩大治疗范围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很多合方,使其在治疗肝胆疾病方面效果尤为显著[6] 2 小柴胡汤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作用 椎动脉型颈椎病以眩晕为主要症状,是颈椎病的常见类型,人们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经常受到本病的影响。本病虽然好发于中老年人,但是目前由于人口的进一步老龄化及生活节奏的进一步加快,其疾病谱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表现为发病率显著上升,并且发病人群呈年轻化趋势[7]。基于上述原因,有研究人员运用小柴胡汤加减辨证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0例,取得很好疗效。具体方法:治疗组采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每天分早、晚2次煎服1剂,进行为期10 d的治疗。对照组给予甲磺酸倍他司丁片6.0 mg,每天3次,疗程10 d。治疗组(50例):治愈22例,有效21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6.0%;对照组(50例):治愈7例,有效23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为60.0%,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故而值得在临床上借鉴[8]。 3 小柴胡汤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治疗作用 为了进一步分析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肝郁脾虚型胆囊息肉病变的临床疗效,洪永文[9]对90例肝郁脾虚胆囊息肉病变患者进行了临床研究;具体方法为:观察组患者采用金钱草20 g,柴胡13 g,茜草5 g,半夏12 g,大枣6 g,党参11 g,甘草9 g,山楂13 g,白芨9 g,生姜6 g,三七粉3 g,茵陈11 g,郁金13 g组成的加减小柴胡汤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方法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进行4个疗程的治疗,1个疗程为7 d。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3%(42/45),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4.4%(29/45),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 学意义(P<0.05)。 4 小柴胡汤对哮喘伴抑郁患者预后方面的影响 韩志强[10]对29例哮喘伴抑郁患者予以小柴胡汤治疗,收到不错的疗效。治疗组患者给予小柴胡汤口服:柴胡15 g,黄芩10 g,法半夏15 g,党参15 g,茯苓15 g,甘草10 g,大枣10 g,具体用法:每日1剂,水煎,150 mL,每天2次口服。结果显示:应用小柴胡汤调和上下之气,流通内外之津液,并且使支气管哮喘得到更好的控制,减少哮喘发作次数,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5 小柴胡汤加减在治疗癌症发热中的疗效 在河南安阳中医院一项小柴胡汤针对癌症发热有效性的研究显示,运用小柴胡汤治疗癌症发热的总有效率为87.5%,这一数据较同期的对照组明显高且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提示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在癌症发热治疗中应用可取得显著治疗效果,患者体温可快速恢复正常,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11]。 6 小柴胡汤加减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治疗效果 刘洪臣[12]研究认为:根据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小柴胡汤进行加减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使得消化性溃疡等症状得到明显缓解,有效降低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治愈后的复发率,效果显著,临床应用价值较大值得临床推广。 7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临床观察 有研究人员为验证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的临床疗效,将86例中风后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口服地芬尼多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对比[13]。结果发现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方中柴胡解郁疏肝,枸杞具有补肝益肾功效,甘草、党参可健脾益气、顾护中州,联合川芎、龙胆草、栀子等药,理气调中、燥湿利水,多药联合可疏肝利胆、疏肝解郁、健脾益气。由此得出中风后眩晕患者给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可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14]。 8 小柴胡汤在肾科疾病中的应用 于俊生教授长期从事肾脏病的研究,对肾系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他认为以小柴胡汤为主方进行整体调治,不仅可避免大补大攻致矫枉过正现象,还可延缓慢性肾病的病理进程[15]。周盛杰[16]的研究证实:小剂量尿激酶、贝那普利、缬沙坦、霉酚酸酯及激素基础上加用小柴胡汤,能够有效地改善肾功能、保护肝功能,对于提高治疗总体有效率具有积极意义。章念伟等[17]也总结了小柴胡汤在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急性肾盂肾炎方面的疗效。 综上所述,小柴胡汤可广泛地运用于多种临床,作为常见疾病的主要用药、配伍用药,疗效确切,笔者认为该药在临床使用中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保国, 李昌勤, 刘庆芳. 小柴胡汤现代药效学研究. 中成药, 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 张颖 (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天津 300450) 【摘要】目的 了解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情况及疗效。方法 通过综合多篇论文探讨总结小柴胡汤在临床中的应用意义。结果 小柴胡汤在治疗原发性肝癌、颈椎病、肝郁脾虚型胆囊息肉样病变、哮喘伴抑郁患者、癌症发热、反流性食管炎等多方面均有作用。结论 进一步证实了小柴胡汤在临床中的应用意义。 【关键词】小柴胡汤;临床应用;疗效

冯世纶教授运用经方的经验

冯世纶教授运用经方的经验与体会 冯世纶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伤寒学者和经方临床家,是已故中医学家胡希恕先生的高徒。冯先生教学、临床近半个世纪,学验具丰。他精湛的医技和高尚的医德,早为海内外人士所肯定。笔者有幸待诊于左右,受益匪浅。先生不但教给我诊治疾病的方法,同时也教会了我如何体会病人的疾苦和怎样做人,这是我一生都难以忘怀的。今仅就先生辨证风格,谈一下他对经方的认识和运用。 1.真武汤 真武汤,又名玄武汤。先生认为本方有温阳利水,健脾蠲饮的功效。其中茯苓淡渗利水,主治心下动悸。白术健脾去湿,主治小便不利。附子辛温燥热,可以温通十二经络,有振奋元阳,除痹止痛的作用。生姜止呕散饮,祛寒健胃。白芍可以滋阴利水,和营除痹。这五味药互相配伍,互相监制,不但可以协同发挥温阳利水,健脾蠲饮的功效,而且相互之间避免了彼此的副作用。 先生曾对真武汤的适应症,进行了高度的概括“头晕心悸,下肢浮肿或痛,脉沉”。也就是说,临床上无论见到什么样的疾病,只要符合上述真武汤的适应症,就可以大胆运用。起初由于听起来很新鲜,所以对老师的话将信将疑。后来经过先生的不断教导以及自己在临床上小心谨慎的验证,事实证明,这些都是先生临证中所积累的宝贵心得。 一、肾下垂治疗后遗症 张某,男,48岁,司机。有腰痛史近二十年。久经中西医治疗,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去年公出,在哈尔滨医大二院确诊为肾下垂伴肾积水,经过腰穿注射硬化剂奎宁,病情一度得到缓解。但是,三个月前,由于过度劳累,腰痛再次复发。刚开始可以通过休息,使腰痛得以减轻。到后来就需借助止痛药来缓

解病情了。诊时证见:腰酸腰痛,自觉腰部肿胀、发热,而又怕冷。无头晕目眩,但常于起立时眼前发黑。心悸纳少,胃脘恶寒。左足背上有手指肚大一块麻木而失知觉。大便时结时溏,小便有时可见血尿。口干不思饮,舌淡胖,苔白润。切腹呈心下痞状态,切脉沉弦。证属阳虚停饮,治以温阳化饮,予真武汤化裁: 炮附子10克、白芍15克、茯苓30克、苍术15克、生姜10克、阿胶10克、白术15克、茜草10克 结果:服上药七剂后,已经看不到血尿,腰痛也大为减轻,肿胀失,局部发热感无。只是劳动或久坐后,腰部仍然酸痛。自言过去常有遗精。经上次穿刺治疗后,对性生活毫无兴趣。继以上方加枸杞子、蛇床子、生龙牡填精益肾,加减服至月余,腰痛再未复发。 体会:肾下垂一病,中医没有记载。但久经中西医治疗,没能治愈,说明没有抓住本质。从中医角度来看,似属虚证,所以许多中医一开始就用了大量滋腻的补肾药,如熟地、首乌、黄精之属。不但无效,反因药味甘甜碍脾恋隔,致生他变。其实,本例病人证属虚实夹杂,先因脾肾阳虚,后有寒饮内停。从腰痛、腰部肿胀、足背麻木、心悸、脉沉弦等证来看,正是真武汤的方证。所以按证治疗,效如桴鼓。提到方证,冯世纶老师曾经跟我讲过他的经历,他说起初他也不懂什么叫方证。后来在老师胡希恕先生的悉心教导下,渐渐知道辨方证是不同于一般辨证的。它源于《伤寒杂病论》,如书中所述的桂枝汤证、柴胡汤证等皆属此类。它是一种朴素的、对应性很强的辨证方法,有一定的特征性。凡是疾病的表现与原文的记载相符和的,就可以选用原文所举的方剂进行治疗。这种通过审查、核对,以期找到更适于病情的方剂的过程,就是辨方证。而一般常用的脏腑五行,卫气营血等辨证方法,是后世历代医家对中医药的补充,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