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生化复习题提纲1讲解学习

生化复习题提纲1讲解学习

生化复习题提纲1讲解学习
生化复习题提纲1讲解学习

基础生化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 蛋白质化学

1.举例说明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如何计算生物材料中的蛋白质含量,根据是什么。

2.由DNA直接编码的二十种氨基酸作为蛋白质的基本构成单位,它们在化学结构上有那些特点。

3.氨基酸的基本化学反应。氨基酸和蛋白质的两性解离及等电点。如何计算氨基酸的等电点。

茚三酮反应(ninhydrin reaction):α-氨基酸及具有游离α-氨基的肽都产生紫色化合物,而脯氨酸和羟脯氨酸产生黄色的产物。

4.蛋白质化学结构和空间结构的概念,层次。阐明α-螺旋,β-折叠,β-转角的要点,维持三级结构的作用力(主要是次级键或非共价键(氢键、离子键(盐键)、疏水键和范德华引力),共价键(肽键和二硫键)。

简述胰岛素的一级结构,肌红蛋白三级结构,血红蛋白四级结构。亚基,寡聚蛋白的概念。蛋白质的C-末端和N-末端。

α-螺旋要点:

1.在α-螺旋体中,3.6个氨基酸残基旋转一周,每个氨基酸残基上升间距0.15nm,

螺距0.54nm(0.15×3.6=0.54)。

2.链中R基团分布在螺旋外侧。

3.其稳定性靠链内氢键联系。.

5.蛋白质的胶体性质及其实用意义,蛋白质的变性和沉淀,变性和沉淀主要区别是什么? 有何实用价值?

蛋白质沉淀:蛋白质分子由于脱水、失去电荷、变性或生成难溶盐,而从溶液中沉淀析出。

蛋白变性:在理化因素的影响下,天然蛋白质分子内部原有的高级结构发生变化时,其理化性质和生物学功能都随之改变或丧失,但并未导致一级结构的变化。

6.那些因素可以使蛋白质沉淀,其原理是什么?那些因素可以使蛋白质变性,变性的蛋白质性质有那些显著变化?

蛋白质变性后,某些特性会发生改变:

(1)生物活性丧失(构象改变);(2)溶解度降低、粘度增大、扩散系数变小等;(3)疏水基团外露,导致光学性质变化;(4)对蛋白酶降解的敏感性增大。

7.名词解释:肽键;

肽平面;

次级键;

必需氨基酸;

氨基酸残基;

盐溶和盐析;

透析电泳,

蛋白质变性和复性。

第二章:酶学

1.酶的概念,酶的组成。酶的系统和习惯命名与分类。酶在生物体内的重要作用。酶作为生物催化剂与一般无机催化剂有那些共性与特性,酶的专一性。

2..酶的活性中心,中间产物学说,诱导契合学说主要观点。

3.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主要因素与机理。米氏方程的数学表达式,Km值的定义,测定Km 的意义。

4.酶的最适温度,最适PH,酶的激活剂,酶的抑制剂及抑制类型,抑制机理。

5.同工酶概念,生物学意义。变构酶的特点,调节机理,动力学特征。共价调节酶,诱导酶的概念。

别构酶的特点:

1.一般由两个或以上的亚基组成(寡聚酶),除有活性部位外,还有与调节物结合

的调节部位(变构部位)。

2.具有别构效应:当底物或效应物和酶分子上的相应部位结合后,会引起E分子构象的改变,从而影响E的催化活性。

3.不符合米氏曲线,多数为S型。

4.别构酶分子中一个活性部位能影响同一分子的另一个活性部位。

6.酶促反应的初速度,酶的活力,酶的活力单位,酶的比活力(单位质量样品中的酶活力。),酶的转换数。

7.什么是单体酶,寡聚酶,多酶体系。

8.维生素的概念,几种主要水溶性维生素与辅酶和辅基的关系,功能基团是什么?

各自参与体内的那类代谢反应。

TPP,FMN,FAD,CoA,ACP,NAD,NADP,DHF THF(FH4)的中文名称。

第三章核酸化学

1.核酸种类与分布,DNA和RNA在化学组成上的异同点。核苷,核苷酸的概念。NMP,NDP,NTP,dNMP,dNDP,dNTP,cAMP,cGMP的中文名称。

2.Chargaff定则的主要内容,它在确立DNA双螺旋模型中的作用。

3.双螺旋模型的要点。维持双螺旋结构稳定的力,双螺旋模型的主要贡献。

(1)DNA分子由两条反向平行的多核苷酸链构成双螺旋结构。两条链围绕同一个“中心轴”形成右手螺旋,螺旋表面有一条大沟和一条小沟。

(2)嘌呤碱和嘧啶碱层叠于螺旋内侧,碱基平面与纵轴垂直,碱基之间的堆集距离为0.34nm。磷酸与脱氧核糖在外侧,彼此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形成DNA的骨

架。糖环平面与中轴平行。

(3)双螺旋的直径为2nm,顺轴方向每隔0.34nm有一个核苷酸,两个核苷酸之间的夹角为36°,因此,沿中心轴每转一周有10个核苷酸。

(4)一条多核苷酸链上的嘌呤碱基与另一条链上的嘧啶碱基以氢键相连,匹配成对,配对的原则是A=T之间形成二个氢键,G三C之间形成三个氢键。因此DNA的两条链互补。

4.tRNA的共同特征,二级结构,三级结构。

5.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mRNA结构的区别。帽子结构,polyA结构。

6.DNA,RNA的溶解特性,粘度特征,沉降特征。两者在酸,碱条件下水解特性的区别和原因。增色效应和减色效应的概念,机理。

Tm含义,Tm与那些因素有关。

7核酸变性和复性的概念及用途.

第四章: 碳水化合物代谢

1.什么是糖核苷酸,糖核苷酸在糖代谢中有那些重要作用?在生物体内第一个发现的糖核苷酸是那一种?

2.生物体内蔗糖生物合成有那几条酶促反应途径?

其中最主要的途径是那条?

1.蔗糖合成酶

2.磷酸蔗糖合成酶(主要途径)

3.蔗糖水解有那些酶促反应途径?

1.蔗糖酶(转化酶):催化蔗糖水解成G和F。(不可逆)

2.蔗糖合成酶:催化蔗糖与UDP反应生成果糖和尿苷二磷酸葡萄糖。

4.试述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生物合成的酶促反应途径。

5.简述淀粉降解(水解、磷酸解)的酶促反应途径。

6.糖酵解定义,酶促反应途径,3个不可逆反应,氧化反应,磷酸化反应,反应的能量计算,调控机理,生理意义。

7.简述丙酮酸的去向。

8.简述乙醛酸循环的生化历程及生理意义。

9.葡萄糖异生的酶促反应途径。植物葡萄糖异生的特点。

10.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的组分,从丙酮酸到乙酰辅酶A的酶促反应途径,及调控机理。

11.三羧酸循环的酶促反应途径,氧化反应,磷酸化反应,脱羧反应,调控机理,生理意义,回补反应,能量计算。

12.磷酸戊糖途径的主要特点,氧化阶段酶促反应的途径与产物,非氧化阶段的主要产物,生理意义。

第五章: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

1.生物氧化的概念、特点。

2.高能键的含义,高能磷酸化合物的概念,类型,三磷酸腺苷(ATP)的结构,特殊作用。

3.电子传递链的定义,传递载体,电子传递复合体的名称,组份,作用及排列顺序。电子传递链的抑制剂及抑制部位。

4.氧化磷酸化和底物水平磷酸化的概念,ATP合成酶的组份、作用,P/O比值的概念,解偶联作用。

底物水平磷酸化:底物氧化过程中,高能代谢中间产物,通过E促磷酸基团转移反应,直接偶联ATP的形成。

电子传递偶联的磷酸化(氧化磷酸化):当电子从NADH或FADH2经过电子传递体传递到O2形成H2O时,同时偶联ADP磷酸化为ATP,这一过程称电子传递偶联的磷酸

化。

5.试述化学渗透学说的机理。

(1)递H体与递电子体交替排列,定位于线粒体内膜。

(2)递H体有H泵作用,将2H+泵出内膜,2e传给递电子体,整个过程泵出3对H+造成H+跨膜梯度

(3)线粒体膜对H+不通透,造成H+跨膜梯度。

(4)H+通过线粒体F1—F0—ATP酶进入内膜,释放出的自由能推动ATP合成。

6.糖酵解生成的NADH2如何进入到线粒体进行氧化磷酸化。

生物氧化和氧化磷酸化主要在线粒体内进行,而NAD+和NADH不能自由地透过线粒体内膜,因此在胞液内生成的NADH(如糖酵解途径产生的NADH)必须通过特殊的穿梭机制进入线粒体。已知动物Cell有两个穿梭系统:(1)甘油-3-磷酸穿梭系统(肌

Cell);(2)苹果酸穿梭系统(肝Cell)。

第六章脂代谢

1.α-磷酸甘油合成的酶促反应途径。

1、EMP 中的DHAP 还原

2、甘油在甘油激E 的催化下生成α—磷酸甘油

2.大肠杆菌乙酰辅酶A 羧化酶复合体的组份及其催化的生物化学反应及反应产物,BCCP 的名称及作用。

乙酰COA 羧化酶复合体由生物素羧化E (BC )、羧基转移E (CT )、 生物素羧基载体蛋白(BCCP )三个不同的亚基组成,其中BCCP 连结有生物素辅基。每个亚基行使着不同的功能,但只有当他们聚合成完整的酶后才有活性。

3.大肠杆菌脂肪酸合成酶复合体的组份及所催化的生化反应的历程,ACP 的名称及作用。

脂肪酸合酶系统是一个多酶复合体,7种蛋白组成,6种酶以酰基载体蛋白为中心。

酰基载体蛋白(ACP ) 六种酶

1.乙酰COA :ACP 酰基转移酶(AT );

2.丙二酸单酰COA :ACP 转移酶(MT );

3.β—酮脂酰-ACP 合成酶(KS );

4.β—酮脂酰-ACP 还原酶(KR );

5.β—羟脂酰-ACP 脱水酶(HD );

6.β—烯脂酰-ACP 还原酶(ER )

反应历程:

(1)第一阶段:乙酰基和丙二酸单酰基进位。

乙酰基进位:乙酰COA 在转移酶催化下,乙酰基被转移到中央巯基上。 乙酰基移位:乙酰基由中央巯基转移到外围巯基上。

丙二酸单酰基进位:丙二酸单酰COA 在转移酶催化下,丙二酸单酰基被转移到中央巯基上。

(2)第二阶段:脂肪酸链延伸

缩合:在合成酶催化下外围巯基上的乙酰基与中央巯基上的丙二酸单酰基缩合成β—酮丁酰基连接在中央巯基上,同时释放出一分子CO2。

还原:在还原酶催化下,β—酮丁酰基β位羰基被NADPH 还原成羟基,生成β—羟酯酰基。

磷酸甘油

脱水:在脱水酶催化下β—羟丁酰基的α、β碳原子间脱水生成反市式烯丁酰基。

还原:在还原酶催化下烯丁酰基的α、β之间双键被NADPH还原成单键,生成延长了两个碳单位的丁酰基。

生成的丁酰基再与新进位的丙二酸单酰基重复上述缩合、还原、脱水、再还原的循环反应,又延长两个碳片段。生成己酯酰基,如此反复进行,直至生成软酯酰基为止。

软脂酰-ACP是硫酯酶的底物,该酶催化生成软脂酸和HS-ACP。这就是第三阶段的反

应。

(3)第三阶段:脂酰基水解

当中央巯基上的脂酰基延长到一定程度(不超过16碳)后,在硫酯酶的作用下,ACP上的脂酰基或被转移到COA上,或形成游离脂肪酸,或者直接用于合成磷脂

酸。

4.大肠杆菌β-酮酯酰ACP合成酶的催化特点。大肠杆菌脂肪酸从头合成途径与碳链加长途径有何区别。

β—酮脂酰-ACP合成酶(KS)多肽链半胱氨酸残基上的巯基叫外围巯基。

5.简单概括脂肪酸合成的生化历程。

6.简述脂肪合成的酶促反应历程。

7.何谓脂肪酸的β-氧化,简述β-氧化的生化历程。

8.在胞浆的长链脂肪酸是如何进入线粒体的?

1.脂肪酸在细胞质中活化为脂酰CoA;

2.脂酰CoA通过转运系统(肉毒碱穿梭系

统)进入线粒体基质

脂肪酸从头合成和与分解的异同

第七章:含氮化合物代谢

1.氨的同化包括那些内容?高等植物氨同化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生物体内有两种方式同化氨。合成方式有两种:1、α—酮酸氨基化。2、转氨基作用

1.谷氨酸合成途径所有生物都通过谷氨酰胺合成酶和谷氨酸脱氢酶催化形成谷氨

酸和谷氨酰胺的方式同化氨。

(1)谷氨酰胺合成酶和谷氨酸合酶催化合成,现有试验证明,谷氨酸的合成,主要通过这条双酶途径催化的。

(2)非主要途径谷氨酸脱氢酶途径

2.氨甲酰磷酸的形成

2.转氨基作用的概念。转氨酶的辅酶是什么?转氨酶在氨基酸代谢重的重要作用。

α-AA和α-酮酸之间氨基的转移作用,是氨基酸脱去氨基的一种重要形式。辅酶均为磷酸吡哆醛(B6的磷醛酯)。

3.氨基酸降解有那些基本途径。氧化脱氨、非氧化脱氨、联合脱氨的基本内容、重要的酶及辅酶。

4.几种重要的脱羧反应及脱羧产物、脱羧酶的辅酶。

1.直接脱羧基作用

氨基酸在脱羧酶作用下,进行脱羧反应生成胺类化合物,脱羧酶辅酶为磷酸吡哆醛。广泛存在于动、植、微生物中。(羧化酶的辅基为生物素)

2.羟化脱羧基作用

Tyr在Tyr酶催化下发生羟化作用生成3,4-二羟苯丙氨酸(多巴),后者进一步脱羧生成3,4-二羟苯乙胺(多巴胺)。多巴进一步氧化后形成聚合物黑素。

5.简述动物的排氨类型。

在哺乳动物体内,氨的主要去路是在肝脏中合成尿素并随尿排出体外。

氨基酸分解产物NH3的去路:

1.重新形成氨基酸;

2.形成酰胺(消除NH

3毒害,贮存NH

3

);

3.生成铵盐,保持细胞pH;

4.生成尿素的和鸟氨酸循环。在哺乳动物体内,氨的主要去路是在肝脏中合成尿素并

随尿排出体外。在部分植物体内尿素的形成既能解除氨毒,又是氨的一种贮存形式。

6.生糖氨基酸、生酮氨基酸的概念。

在体内可转变成糖的AA称为生糖AA。在体内能转变为酮体的AA称为生酮氨基酸。7.嘌呤核苷酸合成代谢中生成的第一个嘌呤核苷酸是什么?简述嘌呤核苷酸各元素的来源。

各种嘌呤类核苷酸的前体是次黄嘌呤核苷酸(IMP,或称之肌苷酸)。N-1来自天冬氨酸;C-2和C-8来自甲酸(通过10-甲酰四氢叶酸);N-3和N-9来自谷氨酰胺的酰胺基;C-4、C-5和N-7都来自甘氨酸;C-6来自CO2。

8.嘧啶核苷酸合成途径中生成的第一个嘧啶核苷酸是什么?

各种嘧啶核苷酸的前体是尿嘧啶核苷酸(UMP)。C-2来自HCO3-;N-3来自谷氨酰胺

的酰胺基团;其余原子都来自天冬氨酸。

9.催化蛋白质及核酸降解的酶主要有那些?

蛋白酶(肽链内切酶),水解肽链内部的肽键。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胰凝蛋白酶、

枯草杆菌蛋白酶、弹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菠萝蛋白酶。

肽酶(肽链外切酶):分别从多肽链游离的羧基端或游离的氨基端逐一地将肽链水解

成氨基酸(羧肽酶或氨肽酶)。

第八章核酸的生物合成

1.中心法则的内容、半保留复制的概念、证据。

2.DNA生物合成中有那些酶和蛋白质因子参与,简述这些成员的功能。

模板、四种dNTP、底物、Mg2+外,在起始、延长、终止各阶段都需酶及蛋白因子。

①DNA聚合酶I(单体酶:单肽链)

主要功能:负责DNA的损伤修复及在DNA复制中,切除引物,填补空隙的作用。主要负责DNA的损伤修复。

若用枯草杆菌蛋白酶处理此酶,可得两个片段:

a.分子量76KD,有5’→3’聚合酶和3’→5’外切酶活力,叫Klenow片段。3’→5’外切

活性能及时切除错配核苷酸(发生错配时,此E活性提高),与5’→3’聚合活性共

同保证DNA复制的过程中的高保真度。广泛用于DNA序列分析和其它研究。

b.分子量34kD,5’→3’外切酶活力。

作用于双链DNA的碱基配对部分,从5’端切下单核苷酸或寡核苷酸。

在DNA损伤修复和切除RNA引物中发挥作用。

②DNA聚合酶Ⅱ(单体酶)

主要功能参于DNA的损伤修复

具有5’→3’聚合活力,较弱,3’→5’外切活性。但无5’→3’外切活性。

③DNA聚合酶Ⅲ(寡聚酶)

是催化大肠杆菌DNA复制的主酶

④DNA聚合酶 IV和V

与DNA的修复有关。

2、引物酶和引发体

引物酶合成一小段RNA引物(有游离的3′-OH),作为DNA合成的引物。

引物酶为一条单链多肽,单独存在时相当不活泼,只有与几种辅助蛋白组装成引发体,才有合成引物活性。

3、DNA连接酶

催化双链DNA中一条链上缺口的共价连接,形成3ˊ,5ˊ--磷酸二酯键。

4、DNA解螺旋酶

DNA双螺旋在复制和修复中都必须解链,以便提供单链DNA模板。

5、单链DNA结合蛋白

SSB结合蛋白的作用:

DNA双螺旋经解螺旋酶解链形成的单链很快被SSB所覆盖。

①保护单链DNA免遭核酸的降解,使单链DNA保持伸展态,以便作为模板。

②降低DNA的Tm,促进DNA解链。原核细胞SSB有协同效应,真核细胞无。

协同效应:先结合到已存在的单链区,其后的SSB的结合能力可提高103倍,表现出协同效应。

6、拓扑异构E

拓扑异构酶Ⅰ,松解螺旋,能切开一条DNA链在复制叉前面的一段DNA的一个磷酸二酯键,允许该DNA链绕着另一条完整的DNA链自由旋转,而后由拓扑异构酶重新形成磷酸二酯键。(不需ATP,可切无DNA双螺旋中的一条链)

拓扑异构酶Ⅱ(旋转E)细菌环形DNA复制后,两个DNA分子是互锁的。该酶结合到一双链DNA环上,造成一暂时性的双链断裂,另一DNA 环正好从这一断裂处穿过,然后拓扑异构酶重新封上这个链的断口。(引入负超螺旋,需ATP,消除复制叉前进时产生的扭曲张力。在无ATP时,可松解负超螺旋。可同时切断DNA双链。)

3.简述DNA复制的基本过程。复制叉、θ结构、冈崎片段、半不连续复制、前导链、后随链的概念。

1、复制的起始

原核生物:特定位点开始,特定位点终止,只有一个复制子。

真核生物:多个位点起始,多复制子。

大肠杆菌复制起始点:oriC

终止点:ter

一些特殊的Pr可以识别并结合到复制起点,随即使DNA双螺旋局部解链,形成复制眼,在其两端的DNA的两股链呈丫字状,称为复制叉。分别向两侧进行复制,通常复制叉双向等速前进,某些质粒,病毒和细胞器DNA的复制可以单向或是不等速的或是先合成一条链后再合成另一条链。

迅速生长的细菌,第一轮复制未完成就启动第二次复制。

2、DNA链的合成与延伸

(1)在引发的复制叉上,DNA聚合酶Ⅲ组装形成,然后按照DNA模板链的指令,自RNA引物3’-OH末端依次添加新的脱氧核苷酸残基,新生成的DNA链按5’→3’方向不断延伸,同时新链与模板链反向平行,碱基配对。

(2)由于两条模板链反向平行,若以走向3’→5’的亲代链为模板,子代链就能连续合成,称为前导链,若以走向5’→3’的亲代链为模板时,DNA聚合酶Ⅲ只能按5’→3’的方向合成许多小片段(称为冈崎片段),然后由DNA聚合酶I切除片段上的引物,填补片段之间的空缺,最后由连接酶把它们连接成一条完整的子代链,称为滞后链。

(3)半不连续复制

象这样,在复制叉上新生的DNA链一条按5’→3’的方向(与复制叉移动方向一致)连续合成;另一条则按5’→3’的方向(与复制叉移动方向相反)不连续合成,称为半不连续复制。

3、终止

复制叉从两端进入ter位点后,复制终止。由DNA聚合酶Ⅰ填补空隙,连接E封口。

DNA复制的高保真度主要是靠DNA聚合酶实现的。

(1)5’→3’聚合活性部位对底物的选择性,添加的新dNTP碱基必须与模板链碱基正确匹配。

(2)3’→5’外切活性具有校对或编辑功能,可及时切除参入新链3’-末端的错误残基。

综上所述:大肠杆菌复制是在几十种酶和蛋白质因子精确配合下完成的,定点起始,两个复制叉双向等速前进,进行半保留,半不连续的复制。

4.逆转录的概念。

以RNA为模板,由RNA指导的DNA聚合酶(逆转录E)催化,合成DNA的过程。

5.大肠杆菌RNA聚合酶的结构和功能。

RNA聚合酶:大肠杆菌的RNA聚合酶全酶由5个亚基α2ββ?σ组成,σ因子与其它部分的结合不是十分紧密,它易于与β’βα2分离,没有σ亚基的酶称为核心酶。

五个亚基的功能分别为:

α亚基:与启动子结合功能。

β亚基:含催化部位,起催化作用,催化形成磷酸二酯键。

β’亚基:与DNA模板结合功能。

σ亚基:识别起始位点。

6.简述RNA合成过程。不对称转录、有意义链、反意义链、转录单位、启动子、终止子、上游、下游、-10区、-35区、内含子、外显子、核不均一RNA(hnRNA)的概念。

RNA的转录为不对称转录,因为转录仅以DNA一条链的某一区段为模板。

1、转录的起始

启动子:在基因上由RNA聚合酶识别、结合并确定转录起始位点的特定序列。

一般位于转录起点的上游,约包括40个碱基对。根据对100多个基因碱基序列的分析,大肠杆菌启动子至少有两处共同顺序:-35顺序(RNA聚合酶全酶识别部位,约含12bp)和-10顺序(或TATA框或pribnow box,富含AT,有助于DNA双螺旋的局部解链,全酶结合部位)。

目前普遍认为,RNA聚合酶全酶先识别—35顺序,并与DNA结合形成不稳定的复合物,然后酶沿DNA滑动,进入—10顺序,形成开放的启动子复合物,使DNA局部解链。酶进一步滑向转录起点,并引入第一个NTP(通常是ATP或GTP),启动RNA的合成。2、RNA链的延伸

当形成RNA产物的第一个磷酸二酯键(二个NTP)时,6亚基离去,完成从起始到延伸的转变。

核心酶,DNA和新产生的RNA区域形成转录鼓泡。核心酶沿模板链3′—5′的方向滑动,按照碱基配对的原则以5′-3′的方向合成RNA。

鼓泡前DNA不断解链,鼓泡后DNA同速复链。鼓泡中DNA/RNA形成A型杂交螺旋。

3、转录后的终止

终止子:DNA对转录终止进行控制的一段特殊序列,位于基因末端。

大肠杆菌中有两类终止子:

①不依赖ρ因子的终止子P329

②依赖ρ因子的终止子。

在大肠杆菌中存在着两种终止机制(下图),一种是蛋白依赖性的终止,即一个终止蛋白与RNA聚合酶复合体相互作用恰好终止在一个发卡环处,发卡环是在新合成的转录链上形成的。蛋白是一个ATP依赖性的RNA-DNA解旋酶,其功能是破坏了RNA-DNA杂化体,导致延伸复合体的解离,使合成的RNA链释放出来。

另一种是蛋白非依赖性的终止作用,其特征是也有一个类似的发卡结构,在多数转录终止情况下,发卡下游处的模板链上恰好存在一串腺苷酸,对应的转录链应是一串尿苷酸。所以转录终止也许是当延伸复合体停止在发卡结构处时,使得A-U配对碱基的RNA-DNA杂化体不稳定,导致复合体的解体而终止转录。

7.简述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RNA转录后加工的过程。

在细胞内,由RNA聚合酶合成的原初转录物(primary transcript)往往需要一系列的变化,包括链的裂解、5'和3'末端的切除和特殊结构的形成、核苷的修

饰、以及拼接和编辑等过程,才转变为成熟的RNA分子。此过程总称为RNA的成熟

或称为RNA的转录后加工。

加工过程

转录后的加工包括:

①切除某些核苷酸序列

②拼接形成5ˊ和3ˊ末端的特殊序列

③碱基修饰

④改变糖苷键等过程

1.真核细胞mRNA 前体转录后加工(原核细胞mRNA 边转录边利用,一经合成便具有模板活性,一般不需要加工。)

真核生物mRNA 分子的寿命较长,有的可达几小时,不象原核生物只有几秒钟。真核细胞编码蛋白质的基因以单个基因为转录单位,转录成单顺反子mRNA 。

为一条多肽链编码的mRNA 称作单顺反子。(一个基因的复本)

可以为两条或更多条多肽链编码的mRNA 称为多顺反子,(几个基因的复本)。 大多数蛋白质基因为不连续基因,它的编码序列(外显子)被非编码序列(内含子)隔成若干片段,外显子和内含子一起被转录,生成分子量很大的前体分子,在核内加工过程中又形成大小不等的中间物,称为核不均一RNA (hnRNA ) hnRNA 加工:

①5’端形成帽子结构(M 7G 5’PP 5’NmpNp ),加工发生在转录尚未完成时。 ②3’端添加polyA 结构 ③剪去内含子,拼接外显子 ④对特定核苷进行甲基化

snRNA (核内小RNA ):参与hnRNA 的前接

核酶(ribozyme ):具有催化功能的RNA 。意义:在RNA 前体加工中具有重要意义。 2.rRNA 前体转录后加工

大肠杆菌的rRNA 前体分子的沉降系数为30S ,

原核: 真核:

3.tRNA 前体转录后加工

①切除5’和3’端多余的核苷酸序列 ②3’添加CCA 序列 ③对碱基和核糖进行修饰。

tRNA 的转录后加工需要经过几个不同的反应来完成。首先5ˊ和3ˊ端应当被切断,以便使tRNA 从大的前体转录本释放出来,如果含有内含子,也应当除去。其次tRNA 的3ˊ端所需要的CCA 氨基酸负载序列有时是通过核苷酸基转移酶加上去的。第三,所有的tRNA 都含有大量的修饰碱基,这些碱基都是经还原,甲基化和脱氨作用形成的。这些碱基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影响tRNA 对密码的识别。

rRNA 8s,28s,5.8s和145s A rRNA和几个tRN ,16s,23s,5s 17s,25s 30s 酶促裂解甲基化专一核酸酶切割核酸酸裂解甲基化

???→???→?????→????→???→?K K

第九章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1.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mRNA在指导合成蛋白质中有何区别?

2.密码子的概念与主要性质。

无标点性、无重叠性;通用性和例外;简并性;变偶性。

3.同功tRNA概念、蛋氨酰tRNA合成酶如何识别它的两个底物?如何校正错误?tRNA的4个功能性位点的作用。

在原核生物中,起始密码的选择不仅取决于tRNA的反密码子和mRNA密码子的相互作用,也取决于核糖体的小亚基与mRNA模板的相互作用。30S亚基是在紧靠起始密码的上游的一个富含嘌呤碱基的区域与mRNA结合。这个被称为SD序列(Shine-Dalgarno siquence)的区域与16Sr RNA的3ˊ端的一个富含嘧啶片段互补。在形成起始复合体时,互补的核苷酸对形成一个双链结构,使得mRNA结合到核糖体上。mRNA与16SrRNA的这一非翻译片段之间的配对将起始密码定位在P部位,确立了正确的阅读框架。因为SD序列只出现在起始密码的上游,起始复合体就只能在起始密码处组装,而不可能在内部的蛋氨酸密码处组装。

4.摆动假说的具体内容。

5.起始密码子、终止密码子的核苷酸顺序。

6.简述核糖体的主要功能和二位点模型。

两个与tRNA 结合的位点 :A 位(accepter site )--氨酰基结合位点,是氨酰-tRNA 进入并结合的部位;P 位(peptine site)--肽酰基结合位点,为起始氨酰-tRNA 或正在伸延的肽酰-tRNA 结合的部位。

7.蛋白质合成体系中有那些辅助因子?简述各辅助因子的功能。

蛋白质生物合成体系的重要组分主要包括mRNA 、tRNA 、rRNA 、有关的酶以及几十种蛋白质因子。其中,mRNA 是蛋白质生物合成的直接模板。tRNA 的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3ˊCCA 接受氨基酸;反密码子识别mRNA 链上的密码子;连接多肽链和核糖体。rRNA 和几十种蛋白质组成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核糖体。 8.蛋白质生物合成的主要步骤由有那些? 原核生物:

蛋白质生物合成的过程分四个步骤:氨基酸活化、肽链合成的起始、延伸、终止和释放。 其中,氨基酸活化即氨酰tRNA 的合成,反应由特异的氨酰tRNA 合成酶催化,在胞液中进行。氨酰tRNA 合成酶既能识别特异的氨基酸,又能辩认携带该氨酰基的一组同功受体tRNA 分子。

肽链合成的起始对于大肠杆菌等原核细胞来说,是70S 起始复合物的形成。它需要核糖体30S 和50S 亚基、带有起始密码子AUG 的mRNA 、fMet-tRNAf 、起始因子IF1、IF2、IF3(分子量分别为10 000、80 000 和21 000 的蛋白质)以及GTP 和Mg2+的参加。

肽链合成的延伸需要70S 起始复合物、氨酰-tRNA 、三种延伸因子:一种是热不稳定的EF-Tu ,另一种是热稳定的EF-Ts ,第三种是依赖GTP 的EF-G 以及GTP 和Mg2+。

肽链合成的终止和释放需要三个终止因子RF1、RF2、RF3蛋白的参与。 9.简述氨基酸活化的生物化学过程。

催化氨基酸激活的偶联反应的酶,先是一种氨基酸连接到AMP 生成一种氨酰腺苷酸,然后连接到转移RNA 分子生成氨酰-tRNA 分子。

10.简述原核细胞多肽合成中起始氨酰-tRNA 合成的生化历程。

原核生物起始氨基酸是甲酰蛋氨酸,一种专一的甲酰化酶催化Met-tRNA f 的甲酰化反应:

这种酶只对Met-tRNA f 起作用,而不能催化游游离的Met 或Met-tRNA m 的甲酰化。 11.简述大肠杆菌多肽链合成中起始复合物的过程。

E 甲酰化四氢叶酸

+-f

tRNA fMet -+-10

N

f tRNA Met

(1)70S核糖体在IF3的作用下发生解离;

(2)小亚基与mRNA结合,形成IF3-30s-mRNA复合物

①阻止50S大亚基过早结合

IF

3

②协助mRNA的SD序列与16SRNA3’—端相结合,使核糖体在mRNA正确定

位。

(3)在IF1、IF2参与下,IF3-30S-mRNA进一步与fMet-tRNA f、GTP相结合,释放IF3,形成30S起始复合物:IF2-GTP—fMet-tRNA-mRNA。

(4)50S大亚基结合上去,释放IF1,IF2,GTP→GDP+Pi,形成70S—mRNA-fMet-tRNA f复合物。

12.大肠杆菌肽链延长过程有那些主要步骤?简单叙述这些步骤的内容(主要叙述二点模型)。

70S起始复合物组装完毕,蛋白质合成进入肽链延伸阶段。延伸循环包括3步反应,每步都是在相应的蛋白质延伸因子催化下完成的,需要GTP供能。

1、进位:在延伸因子EF-Tu.GTP帮助下,一个新的氨酰—tRNA进入A位。这个氨酰-

tRNA的反密码子必须与处于A位的mRNA上的密码子相匹配。EF-TU·GTP有很高的专一性。

同时GTP水解成GDP和Pi。(EF—Ts催化GDP—GTP交换。)

2、转肽:在肽酰转移酶作用下,将P位的AA(或肽链)转移至A位氨酰-tRNA的氨基酸

的氨基上形成肽键,在A位上产生肽酰-tRNA,把无负载的tRNA留在P位。A位上形成肽键。

3、移位:在EF-G移位酶作用下,核糖体沿5ˊ-3ˊ方向向前移动一个密码子,结果使

原来在A位点上的肽酰-tRNA又回到了P位,空出A位。原P位上无负载的tRNA离开核糖体。需GTP水解供能。

以上三步反应构成一个延伸循环,肽链每掺入一个AA就重复一次延伸循环。

13.简述大肠杆菌肽链的终止和释放过程。

多肽链的最后一个肽键形成后,携带新合成多肽链的肽酰-tRNA从A位转移至P 位,终止密码(UAA、UAG或UGA)进入A位,在正常的细胞中没有和终止信号互补的tRNA。在E.Coli中,有三种释放因子RF-1、RF-2和RF-3(RF:Release

Factor)能够识别终止密码。释放因子RF-1可以与UAA和UAG结合,而RF-2能与UAA和UGA结合,RF-3与RF-1或RF-2结合形成异二聚体。RF-3也结合

GTP。

清华大学生物化学1本科测试题

I. 1: how many carbons does Arachidic acid have? (20 carbons) 2: how many double bonds does Arachidonic acid have? (4 double bonds) 3: list two advantages that fats have over sugars as stored fuels (more energy gram for gram; no hydration needed) 4: where inside the cells are most of the phospholipids degraded (lysosomes) 5: oligosaccharide head groups determine the blood type of an individual. How are they attached to the plasma membrane? (glycosphingolipids or lipids and surface proteins) 6: list at least one genetic disease that could result from abnormal accumulation of membrane lipids (Tay-Sachs, Sandhoff’s, Fabry’s, Gaucher’s, or Niemann-Pick diseases) 7: list the three main eicosanoids that produced from arachidonic acid (prostaglandins; thromboxanes; and leukotrienes). 8: list one NASID you know (aspirin, ibuprofen, or acetaminophen or meclofenamate) 9: list two fat-soluble vitamins (A, D, E, K) 10: which vitamin can be derived from beta-carotene (A). 11: which year was the fluid mosaic model proposed? (1972) 12: why the thickness of most biological membranes is thicker than 3nm, the standard thickness of lipid bilayer? ( due to association of proteins to the membrane and carbohydrates on the membrane) 13: Please define the transition temperature of the lipid bilayer (the temperature above which the paracrystalline solid changes to fluid) 14: If a membrane protein has its N-terminus expos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ell while its C-terminus resides in the cytosolic compartment, is it a type I transmembrane protein ? (yes). 15: How can you predict if a protein has a transmembrane domain? (hydropathy or hydropathy index, or hydropathy plot). 16: Name the two cell surface receptors that HIV use to enter cells (CCR5 and CD4). 17: For the Na+ K+ ATPase, how many Na+ and K+ can it move across the membrane for the hydrolysis of one ATP (2 K+ in, 3 Na+ out). 18: what drives F-type ATPases to synthesize ATP? (proton or proton gradients) 19: The acetylcholine receptor is a _____-gated channel (Ligand) 20: The neuronal Na+ channel is a _____-gated channel (voltage) II. D and H (3 points) The antiparallel orientation of complementary strands in duplex DNA was elegantly determined in 1960 by Arthur Kornberg by nearest-neighbor analysis. In this technique, DNA is synthesized by DNA polymerase I from one (alpha-32P)-labelled and three unlabelled deoxynucleoside triphosphates. The resulting product is then hydrolyzed by a Dnase that cleaves phosphodiester bonds on the 3’ sides of all deoxynucleotides. For example, in the labeled dATP reaction, ppp*A + pppC + pppG +pppT --? …pCpTp*ApCpCp*ApGp*Ap*ApTp… - ? …+Cp+Tp*+Ap+Cp+Cp*+Ap+Gp*+Ap*+Ap+TpT…

生物化学试题及答案13

生物化学试题及答案(13-1) 医学试题精选 20**-01-01 22:05:03 阅读756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第十三章基因表达调控 [測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基因表达(gene expression) 2.管家基因(housekeeping gene) 3.反式作用因子(trans-acting element) 4.操纵子(operon) 5.启动子(promoter) 6.增强子(enhancer) 7.沉默子(silencer) 8.锌指结构(zinc finger) 9.RNA干涉(RNA interference,RNAi) 10.CpG岛 11.反转重复序列(inverted repeat) 12.基本转录因子(general transcription factors) 13.特异转录因子(special transcription factors) 14.基因表达诱导(gene expression induction) 15.基因表达阻遏(gene expression repression) 16.共有序列(consensus sequence ) 17.衰减子(attenuator) 18.基因组(genome) 19.DNA结合域(DNA binding domain) 20.顺式作用元件(cis-acting element) 21.基因表达的时间特异性(temporal specificity) 22.基因表达的空间特异性(spatial specificity) 23.自我控制(autogenous control) 24.反义控制(antisense control) 二、填空题 25.基因表达的时间特异性和空间特异性是由____ 、____和____相互作用决定的。 26.基因表达的方式有____和____。 27.可诱导和可阻遏基因受启动子与_相互作用的影响。 28.基因表达调控的生物学意义包括____ 、____。 29.操纵子通常由2个以上的_序列与____序列,____序列以及其他调节序列在基因组中成簇串联组成。30.真核生物基因的顺式作用元件常见的有____ 、____ 、____。 31.原核生物基因调节蛋白分为____ 、____ 、____三类。____决定____对启动序列的特异识别和结合能力;____与____序列结合,阻遏基因转录。 32.就基因转录激活而言,与其有关的要素有____ 、____ 、____ 、____。 33.乳糖操纵子的调节区是由____ 、____ 、____构成的。 34.反义RNA对翻译的调节作用是通过与 ____ 杂交阻断30S小亚基对____的识别及与____序列的结合。35.转录调节因子按功能特性分为____ 、____两类。 36.所有转录调节因子至少包括____ 、____两个不同的结构域。

临床血液学检验配套试题与答案

第十章白细胞检验的临床应用7. 下列哪项不是急性白血病常见的临床表现? 一、选择题 A. 贫血 A1型题 B. 出血 1. 临床上最容易导致DIC 的白血病是下列哪 C. 发烧 种? D. 浸润 A. M1 E. 皮疹 B. M38. M1患者骨髓中原粒细胞占百分之多少(NEC ? C. M5 A. 30% ?90% D. M7 B. > 30% E. ALL C. > 90% 2. 某急性白血病患者,其骨髓中的原始细胞形态主要 D. > 80% 特点如下:胞体中等大小,胞体规则,胞质量中等,蓝 E.30%?80% 色,少数细胞胞质中可见较粗短的棒状小体,核形规则,9. M5复查患者,其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系52% 染色质细致,核仁2-4 个,较小、清楚。根据细胞形态红系22%,原单核细胞加幼单核细胞占 3.5 %,其他无你初步考虑什么系列急性白血病?明显异常。你认为该患者属于下列哪种情况? A. 粒细胞系列 A. 基本正常骨髓象 B. 单核细胞系列 B. 完全缓解骨髓象 C. 粒单核细胞系列 C. 部分缓解骨髓象 D. 淋巴细胞系列 D. 未缓解骨髓象 E. 巨核细胞系列 E. 复发骨髓象 3. 白血病患者通过化疗或骨髓移植后临床和血液学 检查可达到完全缓解,但体内仍残留着一定数量的白血10. M6初诊患者,其骨髓中有核红细胞百分比一般是多少? 病细胞,约为多少? A. > 30% A. 104~106 B. > 40% B. 106~108 C. > 50% C. 108~1010 D. > 60% D. 1010~1012 E. > 80% E. 1012~101411. WH(分型将急性白血病的原始细胞百分比调 4. 急性白血病导致出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整为多少? A. 白血病细胞侵犯血管,导致血管破裂 A. > 10% B. 血小板破坏增加 B. > 15% C. 血小板生成减少和功能异常 C. > 20% D. 凝血因子合成减少 D. > 25% E. 纤溶系统活性亢进 E. > 30% 5. M4EO常可见下列哪种特异性染色异常?12. 目前临床上对急性白血病主张采用下列哪种 A. t(8;21) (q22 ;q22)分型? B. t(9 ;22) (q34 ;q11) A. 分子生物学分型 C. t(15;17) (q22 ;q11-12) B. 细胞形态分型 D. t(8 ;14) (q 24 ;q 32) C. 细胞免疫学分型 E. t(11 ;14) (p 13 ;q 11) D. 细胞遗传学分型 6. 口腔粘膜明显浸润,以下列哪种白血病最常见? E. 综合上述各种分类 A. ALL13. ALL 患者血常规检查时,常表现为下列哪种类 B. M2型? C. M3 A. 白细胞增加,红细胞数正常,血小板数下降 D. M5 B. 白细胞数下降,其他细胞数正常 E. M6 C. 白细胞数增加,红细胞数下降,血小板数正常

生物化学试题 酶

第三章酶. 三、典型试题分析 1.一个酶作用于多种底物时,其天然底物的Km值应该是(1995年生 化考题) A.最大B.与其他底物相同C.最小 D.居中E.与K3相同 [答案] C 2. 下列关于酶的活性中心的叙述哪些是正确的(1996年生化考题) A.所有的酶都有活性中心 B. 所有的酶活性中心都含有辅酶 C. 酶的必需基团都位于活性中心之内 D. 所有抑制剂都作用于酶的活性中心 E. 所有酶的活性中心都含有金属离子 [答案] A 3. 乳酸脱氢酶经透析后,催化能力显著降低,其原因是(1997年生化考题) A. 酶蛋白变形 B. 失去辅酶 C. 酶含量减少 D. 环境PH值发生了改变 E. 以上都不是 [答案] B 4. 关于酶的化学修饰,错误的是 A. 酶以有活性(高活性),无活性(低活性)两种形式存在 B. 变构调节是快速调节,化学修饰不是快速调节 B.两种形式的转变有酶催化 D. 两种形式的转变由共价变化 E. 有放大效应 [答案] B 5. .测定酶活性时,在反应体系中,哪项叙述是正确的 A.作用物的浓度越高越好B.温育的时间越长越好 C.pH必须中性D.反应温度宜以3713为佳 E.有的酶需要加入激活剂 [答案] E 6.下列关于酶活性中心的叙述哪些是正确的(1999年生化试题) A.是由一条多肽链中若干相邻的氨基酸残基以线状排列而成 B.对于整个酶分子来说,只是酶的一小部分 C. 仅通过共价键与作用物结合D.多具三维结构 (答案] B和D 7.酶的变构调节 A.无共价键变化B.构象变化 C.作用物或代谢产物常是变构剂 D.酶动力学遵守米式方程 (答案) A、B和C

生物化学试题库及其答案——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1)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mRAN的论述,正确的一项是() A、mRNA是基因表达的最终产物 B、mRNA遗传密码的阅读方向是3′→5′ C、mRNA遗传密码的阅读方向是3′→5′ D、mRNA密码子与tRNA反密码子通过A-T,G-C配对结合 E、每分子mRNA有3个终止密码子 2.下列反密码子中能与密码子UAC配对的是() A、AUG B、AUI C、ACU D、GUA 3.下列密码子中,终止密码子是() A、UUA B、UGA C、UGU D、UAU 4.下列密码子中,属于起始密码子的是() A、AUG B、AUU C、AUC D、GAG 5.下列有关密码子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密码子阅读是有特定起始位点的 B、密码子阅读无间断性 C、密码子都具有简并性 D、密码子对生物界具有通用性 6.密码子变偶性叙述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A、密码子中的第三位碱基专一性较小,所以密码子的专一性完全由前两位决定 B、第三位碱基如果发生了突变如A G、C U,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与变 偶性特点,使之仍能翻译出正确的氨基酸来,从而使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不变 C、次黄嘌呤经常出现在反密码子的第三位,使之具有更广泛的阅读能力,(I-U、I-C、I-A)从而可减少由于点突变引起的误差 D、几乎有密码子可用或表示,其意义为密码子专一性主要由头两个 碱基决定 7.关于核糖体叙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核糖体是由多种酶缔合而成的能够协调活动共同完成翻译工作的多酶复合体 B、核糖体中的各种酶单独存在(解聚体)时,同样具有相应的功能 C、在核糖体的大亚基上存在着肽酰基(P)位点和氨酰基(A)位点 D、在核糖体大亚基上含有肽酰转移酶及能与各种起始因子,延伸因子,释放因 子和各种酶相结合的位点 8.tRNA的叙述中,哪一项不恰当() A、tRNA在蛋白质合成中转运活化了的氨基酸 B、起始tRNA在真核原核生物中仅用于蛋白质合成的起始作用 C、除起始tRNA外,其余tRNA是蛋白质合成延伸中起作用,统称为延伸tRNA D、原核与真核生物中的起始tRNA均为fMet-tRNA 9.tRNA结构与功能紧密相关,下列叙述哪一项不恰当() A、tRNA的二级结构均为“三叶草形” B、tRNA3′-末端为受体臂的功能部位,均有CCA的结构末端 C、TyC环的序列比较保守,它对识别核糖体并与核糖体结合有关

生物化学测试题及答案.

生物化学第一章蛋白质化学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测得某一蛋白质样品的氮含量为0.40g,此样品约含蛋白质多少?B(每克样品*6.25) A.2.00g B.2.50g C.6.40g D.3.00g E.6.25g 2.下列含有两个羧基的氨基酸是:E A.精氨酸B.赖氨酸C.甘氨酸 D.色氨酸 E.谷氨酸 3.维持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主要化学键是:D A.盐键 B.疏水键 C.肽键D.氢键 E.二硫键(三级结构) 4.关于蛋白质分子三级结构的描述,其中错误的是:B A.天然蛋白质分子均有的这种结构 B.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都具有生物学活性 C.三级结构的稳定性主要是次级键维系 D.亲水基团聚集在三级结构的表面 E.决定盘曲折叠的因素是氨基酸残基 5.具有四级结构的蛋白质特征是:E A.分子中必定含有辅基 B.在两条或两条以上具有三级结构多肽链的基础上,肽链进一步折叠,盘曲形成 C.每条多肽链都具有独立的生物学活性 D.依赖肽键维系四级结构的稳定性 E.由两条或两条以上具在三级结构的多肽链组成 6.蛋白质所形成的胶体颗粒,在下列哪种条件下不稳定:C A.溶液pH值大于pI B.溶液pH值小于pI C.溶液pH值等于pI D.溶液pH值等于7.4 E.在水溶液中 7.蛋白质变性是由于:D A.氨基酸排列顺序的改变B.氨基酸组成的改变C.肽键的断裂D.蛋白质空间构象的破坏E.蛋白质的水解 8.变性蛋白质的主要特点是:D A.粘度下降B.溶解度增加C.不易被蛋白酶水解

D.生物学活性丧失 E.容易被盐析出现沉淀 9.若用重金属沉淀pI为8的蛋白质时,该溶液的pH值应为:B A.8 B.>8 C.<8 D.≤8 E.≥8 10.蛋白质分子组成中不含有下列哪种氨基酸?E A.半胱氨酸 B.蛋氨酸 C.胱氨酸 D.丝氨酸 E.瓜氨酸二、多项选择题 1.含硫氨基酸包括:AD A.蛋氨酸 B.苏氨酸 C.组氨酸D.半胖氨酸2.下列哪些是碱性氨基酸:ACD A.组氨酸B.蛋氨酸C.精氨酸D.赖氨酸 3.芳香族氨基酸是:ABD A.苯丙氨酸 B.酪氨酸 C.色氨酸 D.脯氨酸 4.关于α-螺旋正确的是:ABD A.螺旋中每3.6个氨基酸残基为一周 B.为右手螺旋结构 C.两螺旋之间借二硫键维持其稳定(氢键) D.氨基酸侧链R基团分布在螺旋外侧 5.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包括:ABCD A.α-螺旋 B.β-片层C.β-转角 D.无规卷曲 6.下列关于β-片层结构的论述哪些是正确的:ABC A.是一种伸展的肽链结构 B.肽键平面折叠成锯齿状 C.也可由两条以上多肽链顺向或逆向平行排列而成 D.两链间形成离子键以使结构稳定(氢键) 7.维持蛋白质三级结构的主要键是:BCD A.肽键B.疏水键C.离子键D.范德华引力 8.下列哪种蛋白质在pH5的溶液中带正电荷?BCD(>5) A.pI为4.5的蛋白质B.pI为7.4的蛋白质 C.pI为7的蛋白质D.pI为6.5的蛋白质 9.使蛋白质沉淀但不变性的方法有:AC A.中性盐沉淀蛋白 B.鞣酸沉淀蛋白 C.低温乙醇沉淀蛋白D.重金属盐沉淀蛋白

临床血液学检验配套试题与答案

第十章白细胞检验的临床应用 一、选择题 A1型题 1.临床上最容易导致DIC的白血病是下列哪 种? A. M1 B. M3 C. M5 D. M7 E. ALL 2.某急性白血病患者,其骨髓中的原始细胞形态主要特点如下:胞体中等大小,胞体规则,胞质量中等,蓝色,少数细胞胞质中可见较粗短的棒状小体,核形规则,染色质细致,核仁2-4个,较小、清楚。根据细胞形态你初步考虑什么系列急性白血病? A. 粒细胞系列 B. 单核细胞系列 C. 粒单核细胞系列 D. 淋巴细胞系列 E. 巨核细胞系列 3.白血病患者通过化疗或骨髓移植后临床和血液学 检查可达到完全缓解,但体仍残留着一定数量的白血病细胞,约为多少? A. 104~106 B. 106~108 C. 108~1010 D. 1010~1012 E. 1012~1014 4.急性白血病导致出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白血病细胞侵犯血管,导致血管破裂 B.血小板破坏增加 C.血小板生成减少和功能异常 D.凝血因子合成减少 E.纤溶系统活性亢进 5.M4EO常可见下列哪种特异性染色异常? A. t(8;21) (q22;q22) B. t(9;22) (q34;q11) C. t(15;17) (q22;q11-12) D. t(8;14) (q 24;q 32) E. t(11;14) (p 13;q 11) 6.口腔粘膜明显浸润,以下列哪种白血病最常见? A. ALL B. M2 C. M3 D. M5 E. M6 7.下列哪项不是急性白血病常见的临床表现? A. 贫血 B. 出血 C. 发烧 D. 浸润 E. 皮疹 8.M1患者骨髓中原粒细胞占百分之多少(NEC)? A. 30%~90% B. ≥30% C. ≥ 90% D. ≥80% E.30%~80% 9.M5复查患者,其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系52%,红系22%,原单核细胞加幼单核细胞占3.5%,其他无明显异常。你认为该患者属于下列哪种情况? A. 基本正常骨髓象 B. 完全缓解骨髓象 C. 部分缓解骨髓象 D. 未缓解骨髓象 E. 复发骨髓象 10.M6初诊患者,其骨髓中有核红细胞百分比一般是多少? A. ≥30% B. ≥40% C. ≥50% D. ≥60% E. ≥80% 11.WHO分型将急性白血病的原始细胞百分比调整为多少? A. ≥10% B. ≥15% C. ≥20% D. ≥25% E. ≥30% 12.目前临床上对急性白血病主采用下列哪种分型? A. 分子生物学分型 B. 细胞形态分型 C. 细胞免疫学分型 D. 细胞遗传学分型 E. 综合上述各种分类 13.ALL患者血常规检查时,常表现为下列哪种类型? A. 白细胞增加,红细胞数正常,血小板数下降 B. 白细胞数下降,其他细胞数正常 C. 白细胞数增加,红细胞数下降,血小板数正常 D. 白细胞数增加,红细胞数下降,血小板数下降 E. 全血细胞减少 14.下列哪项是前B-ALL较特异性的染色体异常? A.t(6;9) B. t(1;14) C. t(8;16)

(完整word版)生化考试试题

生物化学习题 一、最佳选择题:下列各题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蛋白质一级结构的主要化学键是( ) A、氢键 B、疏水键 C、盐键 D、二硫键 E、肽键 2、蛋白质变性后可出现下列哪种变化( ) A、一级结构发生改变 B、构型发生改变 C、分子量变小 D、构象发生改变 E、溶解度变大 3、下列没有高能键的化合物是( ) A、磷酸肌酸 B、谷氨酰胺 C、ADP D、1,3一二磷酸甘油酸 E、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4、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中,首先合成的是( ) A、IMP B、AMP C、GMP D、XMP E、ATP 5、脂肪酸氧化过程中,将脂酰~SCOA载入线粒体的是( ) A、ACP B、肉碱 C、柠檬酸 D、乙酰肉碱 E、乙酰辅酶A 6、体内氨基酸脱氨基最主要的方式是( ) A、氧化脱氨基作用 B、联合脱氨基作用 C、转氨基作用 D、非氧化脱氨基作用 E、脱水脱氨基作用 7、关于三羧酸循环,下列的叙述哪条不正确( ) A、产生NADH和FADH2

B、有GTP生成 C、氧化乙酰COA D、提供草酰乙酸净合成 E、在无氧条件下不能运转 8、胆固醇生物合成的限速酶是( ) A、HMG COA合成酶 B、HMG COA裂解酶 C、HMG COA还原酶 D、乙酰乙酰COA脱氢酶 E、硫激酶 9、下列何种酶是酵解过程中的限速酶( ) A、醛缩酶 B、烯醇化酶 C、乳酸脱氢酶 D、磷酸果糖激酶 E、3一磷酸甘油脱氢酶 10、DNA二级结构模型是( ) A、α一螺旋 B、走向相反的右手双螺旋 C、三股螺旋 D、走向相反的左手双螺旋 E、走向相同的右手双螺旋 11、下列维生素中参与转氨基作用的是( ) A、硫胺素 B、尼克酸 C、核黄素 D、磷酸吡哆醛 E、泛酸 12、人体嘌呤分解代谢的终产物是( ) A、尿素 B、尿酸 C、氨 D、β—丙氨酸 E、β—氨基异丁酸

生物化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生物化学》期末考试题 A 一、判断题(15个小题,每题1分,共15分) ( ) 1、蛋白质溶液稳定的主要因素就是蛋白质分子表面形成水 化膜,并在偏离等电点时带有相同电荷 2、糖类化合物都具有还原性 ( ) 3、动物脂肪的熔点高在室温时为固体,就是因为它含有的不 饱与脂肪酸比植物油多。( ) 4、维持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主要副键就是二硫键。 ( ) 5、ATP含有3个高能磷酸键。 ( ) 6、非竞争性抑制作用时,抑制剂与酶结合则影响底物与酶的 结合。 ( ) 7、儿童经常晒太阳可促进维生素D的吸收,预防佝偻病。 ( ) 8、氰化物对人体的毒害作用就是由于它具有解偶联作用。 ( ) 9、血糖基本来源靠食物提供。 ( )

10、脂肪酸氧化称β-氧化。( ) 11、肝细胞中合成尿素的部位就是线粒体。( ) 12、构成RNA的碱基有A、U、G、T。( ) 13、胆红素经肝脏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后水溶性增强。( ) 14、胆汁酸过多可反馈抑制7α-羟化酶。( ) 15、脂溶性较强的一类激素就是通过与胞液或胞核中受体的

1、下列哪个化合物就是糖单位间以α-1,4糖苷键相连: () A、麦芽糖 B、蔗糖 C、乳糖 D、纤维素 E、香菇多糖 2、下列何物就是体内贮能的主要形式 ( ) A、硬酯酸 B、胆固醇 C、胆酸 D、醛固酮 E、脂酰甘油 3、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就是下列哪个: ( ) A、多肽 B、二肽 C、L-α氨基酸 D、L-β-氨基 酸 E、以上都不就是 4、酶与一般催化剂相比所具有的特点就是 ( ) A、能加速化学反应速度 B、能缩短反应达到平衡所需的 时间 C、具有高度的专一性 D、反应前后质与量无改 E、对 正、逆反应都有催化作用 5、通过翻译过程生成的产物就是: ( ) A、tRNA B、mRNA C、rRNA D、多肽链 E、DNA

最新临床检验血液学配套试题及答案

临床检验血液学配套试题及答案

第二章造血基础理论 一、选择题 A 型题 1. 血细胞由原始向成熟发育演变规律不正确的是 A. 胞体由大到小 B. 巨核细胞由小到大 C. 核染色质由紧密粗糙到疏松细致 D. 胞浆由少到多 E. 胞质内颗粒从无到有 2. 人体内具有多项分化能力的最早的造血细胞是 A. 红系祖细胞 B. 造血干细胞 C. 粒系祖细胞 D. 巨核系祖细胞 E. T淋巴系祖细胞 3. 成人在正常情况下产生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的唯一器官是: A. 肝脏 B. 脾脏 C. 骨髓 D. 胸腺 E. 淋巴结 4. 关于造血祖细胞下述哪项是正确的 A. 具有多项分化能力 B. CD34+ CD38- C. CD34+ Lin- D. 分化能力较局限 E. 高度的自我更新能力 5. 胚胎期造血下列错误的是 A. 卵黄囊壁上的血岛是人类最初的造血中心 B. 肝脏造血是由卵黄囊血岛的造血干细胞迁移到肝脏而引起的 C 胚胎第五个月以后骨髓成为造血中心 D. 淋巴结不参与胚胎期造血 E. 胎肝的造血干细胞经血流入脾,在此增殖、分化和发育 6. 参与造血正向调控的细胞因子是 A. 干细胞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 B. 干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 C. 干细胞因子和集落刺激因子 D. 集落刺激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 E. 干细胞因子和干扰素 7. 正常成人骨髓造血分布区域下列不符合的是 A. 胸骨 B. 肋骨 C. 下肢股骨远心端 D. 脊椎骨 E. 颅骨 X 型题 8. 关于红骨髓下列正确的是 A. 含大量发育的各阶段血细胞而呈现红色 B. 18岁后红骨髓仅存在于扁骨、短骨及长管骨的近心端 C. 红骨髓约各占骨髓总量的50%左右 D. 红骨髓是脂肪化的骨髓 E. 在正常情况下不再参与造血,但仍保留造血潜能 9. 血细胞分化是指 A. 分化过程是不可逆的 B. 分裂后产生新的子细胞在生物学性状上产生了新的特点 C. 通过特定基因的表达合成了特定的蛋白质 D. 血细胞失去某些潜能,转变为具有新功能细胞的过程 E. 分化后的新细胞与原来的细胞有了质的不同 10. 造血干细胞出现的表面标志是 A. Lin- B. CD38+ C. CD38- D. CD34- E. CD34+ 11. 造血干细胞的基本特征是 A. 对称分裂能力 B. 高度自我更新能力 C. 定向分化能力 D. 多向分化能力 E. 有明显的形态特征 12. 造血微环境包括: A. 网状细胞 B. 造血细胞 C. 基质细胞和基质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 D. 骨髓微血管系统 E. 造血岛 13. 胚胎期参与造血的器官有: A. 骨髓 B. 肝脏 C. 胸腺 D. 脾脏 E. 淋巴结 14 髓外造血可发生在下述哪些情况: A. 婴幼儿严重贫血 B. 急性再障 C. 骨髓硬化症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5

生物化学基础期末考试试题

生物化学基础期末考试试题 1、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单选题] * A.葡萄糖 B.氨基酸(正确答案) C.多肽 D.色氨酸 2、下列哪个不属于必需氨基酸()。 [单选题] * A.缬氨酸 B.赖氨酸 C.酪氨酸(正确答案) D.色氨酸 3、许多氨基酸之间以肽键连接而成的一种结构称为()。 [单选题] * A.蛋白质 B.多肽链(正确答案) C.蛋白质一级结构 D.二肽 4、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是指蛋白质多肽链中()的排列顺序。 [单选题] * A.氨基酸 B.氨基酸残基(正确答案) C.肽 D.肽键

5、蛋白质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作用下,其特定的空间构象被破坏,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改变和生物活性的丧失,称为蛋白质的()。 [单选题] * A.脱水缩合 B.变性(正确答案) C.复性 D.破坏 6、以下作为模板,传递DNA遗传信息的是()。 [单选题] * A.DNA B.信使RNA(正确答案) C.转运RNA D.核糖体RNA 7、以下负责转运氨基酸的是()。 [单选题] * A.DNA B.信使RNA C.转运RNA(正确答案) D.核糖体RNA 8、以下提供蛋白质生物合成场所的是()。 [单选题] * A.DNA B.信使RNA C.转运RNA D.核糖体RNA(正确答案) 9、以下储存遗传信息的是()。 [单选题] * A.DNA(正确答案)

B.信使RNA C.转运RNA D.核糖体RNA 10、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单选题] * A.DNA B.核苷 C.核苷酸(正确答案) D.含氮碱基 11、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属于DNA分子的()。 [单选题] * A.一级结构(正确答案) B.二级结构 C.三级结构 D.四级结构 12、双螺旋结构属于DNA分子的()。 [单选题] * A.一级结构 B.二级结构(正确答案) C.三级结构 D.四级结构 13、酶的化学本质是()。 [单选题] * A.氨基酸 B.蛋白质(正确答案) C.无机物 D.维生素

生化检验学试题及答案

生物化学检验 试 题 ( 专业(类) 日 午考)考试时间: 90 分钟 一、A 型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荧光定量分析法中,下列哪种不是影响荧光强度的因素( ) A .荧光物质的浓度 B .溶剂的性质 C .荧光物质的摩尔吸光系数 D .温度 E .溶液的pH 值 2.琼脂糖凝胶电泳用pH8.6的巴比妥缓冲液可以把血清蛋白质分成五条区带,由正极向负极数起它们的顺序是( ) A .白蛋白、β-球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γ-球蛋白 B .白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γ-球蛋白 C .白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γ-球蛋白、β-球蛋白 D .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γ-球蛋白、白蛋白 E .白蛋白、β-球蛋白、α1-球蛋白、γ-球蛋白、α2-球蛋白 3.在区带电泳中,能产生电荷效应和分子筛效应的固体支持介质有( ) A .醋酸纤维素薄膜、纤维素、淀粉 B .纤维素、淀粉、琼脂糖 C .硅胶、琼脂糖、聚丙烯酰胺凝胶 D .淀粉、琼脂糖、聚丙烯酰胺凝胶 E .醋酸纤维素薄膜、硅胶、纤维素 4.利用流动相中的离子能与固定相进行可逆的交换性质来分离离子型化合物的方法 是( ) A .凝胶层析法 B .吸附层析法 C .分配层析法 D .亲和层析法 E .离子交换层析法 5.通过在波片或硅片上制作各种微泵、阀、微电泳以及微流路,将生化分析功能浓缩固化在生物芯片上称( ) A .基因芯片 B .蛋白质芯片 C .细胞芯片 D .组织芯片 E .芯片实验室 6.离心机砖头的旋转速度为20000γ/min 的离心为( ) A .低速离心 B .平衡离心 C .高速离心 D .超速离心 E .等密度离心 7.标本条码下有10个阿拉伯数字,其中第4~5位表示( ) A .标本号 B .标本类型 C .组合号 D .月份 E .日期 8.由实验室自己配置或为商品,其中有关物质的量由参考方法定值的标准品为( ) A .一级标准品 B .二级标准品 C .控制物 D .参考物 E .原级参考物 9.经过详细的研究,没有发现产生误差的原因或在某些方面不够明确的方法为( ) A .决定性方法 B .推荐方法 C .参考方法 D .常规方法 E .对比方法 10.测定恒定误差的试验是( ) A .重复性试验 B .回收试验 C .线性试验 D .干扰试验 E .检测能力试验 二、X 型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酶免疫分析的基本技术组成为( ) A .应有高活性的酶和高质量的酶标抗体 B .最佳固相载体和抗体包被技术 C .最佳酶作用的底物 D .通过电场来精确控制整个分析过程 E .检测放大系统及再生技术 装订线内不要答题,装订线外不要写姓名、学号、工作单位,违者试卷作0分处理

《血液学检验》考试题A卷

《血液学检验》考试题(A卷)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60分)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胚胎期造血可分为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三个时期。2.幼稚红细胞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期。3.五大血细胞系统中,在幼稚阶段能进一步分成早幼、中幼、晚幼三期的是: 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骨髓增生程度一般均以____________细胞与_____________细胞之比来进行,通常分为______级。 5.正常成人在1.5cm×3cm的骨髓涂片中可见巨核细胞_______个,其中以 _________细胞占主要比例。 6.骨髓涂片低倍镜检验的内容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等。 7.通常情况下,骨髓检验能对白血病、急性再障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作出肯定诊断。 8.内源性凝血途径启动于________,这一过程有四个凝血因子参加,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9.血小板具有使血块收缩的功能,主要由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来完成。10.在血小板膜糖蛋白中,___________具有粘附功能,_____________而具有聚集功能。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9分) 1.干抽: 2.溶血性贫血(hemoiytie anemia): 3.白血病裂孔现象:

生物化学试题及答案 (1)

121.胆固醇在体内的主要代谢去路是( C ) A.转变成胆固醇酯 B.转变为维生素D3 C.合成胆汁酸 D.合成类固醇激素 E.转变为二氢胆固醇 125.肝细胞内脂肪合成后的主要去向是( C ) A.被肝细胞氧化分解而使肝细胞获得能量 B.在肝细胞内水解 C.在肝细胞内合成VLDL并分泌入血 D.在肝内储存 E.转变为其它物质127.乳糜微粒中含量最多的组分是( C ) A.脂肪酸 B.甘油三酯 C.磷脂酰胆碱 D.蛋白质 E.胆固醇129.载脂蛋白不具备的下列哪种功能( C ) A.稳定脂蛋白结构 B.激活肝外脂蛋白脂肪酶 C.激活激素敏感性脂肪酶 D.激活卵磷脂胆固醇脂酰转移酶 E.激活肝脂肪酶 131.血浆脂蛋白中转运外源性脂肪的是( A ) (内源) 136.高密度脂蛋白的主要功能是( D ) A.转运外源性脂肪 B.转运内源性脂肪 C.转运胆固醇 D.逆转胆固醇 E.转运游离脂肪酸 138.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纯合子的原发性代谢障碍是( C ) A.缺乏载脂蛋白B B.由VLDL生成LDL增加 C.细胞膜LDL受体功能缺陷 D.肝脏HMG-CoA还原酶活性增加 E.脂酰胆固醇脂酰转移酶(ACAT)活性降低 139.下列哪种磷脂含有胆碱( B ) A.脑磷脂 B.卵磷脂 C.心磷脂 D.磷脂酸 E.脑苷脂

二、多项选择题 203.下列物质中与脂肪消化吸收有关的是( A D E ) A.胰脂酶 B.脂蛋白脂肪酶 C.激素敏感性脂肪酶 D.辅脂酶 E.胆酸 204.脂解激素是( A B D E ) A.肾上腺素 B.胰高血糖素 C.胰岛素 D.促甲状腺素 E.甲状腺素 206.必需脂肪酸包括( C D E ) A.油酸 B.软油酸 C.亚油酸 D.亚麻酸 E.花生四烯酸208.脂肪酸氧化产生乙酰CoA,不参与下列哪些代谢( A E ) A.合成葡萄糖 B.再合成脂肪酸 C.合成酮体 D.合成胆固醇 E.参与鸟氨酸循环 216.直接参与胆固醇合成的物质是( A C E ) A.乙酰CoA B.丙二酰CoA 217.胆固醇在体内可以转变为( B D E ) A.维生素D2 B.睾酮 C.胆红素 D.醛固酮 E.鹅胆酸220.合成甘油磷脂共同需要的原料( A B E ) A.甘油 B.脂肪酸 C.胆碱 D.乙醇胺 E.磷酸盐222.脂蛋白的结构是( A B C D E ) A.脂蛋白呈球状颗粒 B.脂蛋白具有亲水表面和疏水核心 C.载脂蛋白位于表面、VLDL主要以甘油三酯为核心、HDL主要的胆固醇酯为核心

生物化学试题及答案(9)

生物化学试题及答案(9) 第九章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节 【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关键酶 2.变构调节 3.酶的化学修饰调节 4.诱导剂 5.阻遏剂 6.细胞水平调节 7.激素水平调节 8.激素受体 9.整体水平调节 10.应激 二、填空题: 11.代谢调节的三级水平调节为、、。 12.酶的调节包括和。 13.酶的结构调节有和两种方式。 14.酶的化学修饰常见的方式有与、与等。 15.在酶的化学修饰调节中,修饰酶的与两种形式的转变是通过的作用来实现的。 16.酶量的调节通过改变酶的与,从而调节代谢的速度和强度。 17.按激素受体在细胞的部位不同,可将激素分为和两大类。 18.应激时糖、脂、蛋白质代谢的特点是增强,受到抑制。 三、选择题 A型题(19~36) 19.变构效应剂与酶结合的部位是 A.活性中心的结合基团 B.活性中心催化基团 C.酶的-SH基团 D.酶的调节部位 E.酶的任何部位 20.下列哪一代谢途径不在胞浆中进行 A.糖酵解 B.磷酸戊糖途径 C.糖原合成与分解 D.脂肪酸β-氧化 E.脂肪酸合成 21.长期饥饿时,大脑的能源主要是 A.葡萄糖 B.糖原 C.甘油 D.酮体 E.氨基酸 22.最常见的化学修饰方式是 A.聚合与解聚 B.酶蛋白的合成与降解 C.磷酸化与去磷酸化 D.乙酰化与去乙酰化 E.甲基化与去甲基化 23.机体饥饿时,肝内哪条代谢途径加强 A.糖酵解途径 B.磷酸戊糖途径 C.糖原合成 D.糖异生 E.脂肪合成 24.作用于细胞膜受体的激素是 A.肾上腺素 B.类固醇激素 C.前列腺素 D.甲状腺素 E.1,25(OH)2D3 25.作用于细胞内受体的激素是 A.肾上腺素 B.类固醇激素 C.生长因子 D.蛋白类激素 E.肽类激素 26.有关酶的化学修饰,错误的是 A.一般都存在有活性(高活性)和无活性(低活性)两种形式 B.有活性和无活性两种形式在酶作用下可以互相转变 C.化学修饰的方式主要是磷酸化和去磷酸化

2018年自考《血液学及血液学检验》试题及答案

2018年自考《血液学及血液学检验》试题及答案 01.血液凝固的主要步骤是( ) A.凝血酶原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原形成 B.凝血酶原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形成 C.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形成 D.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原形成→纤维蛋白形成 E.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原形成 02.对G6PD缺乏症的实验室检查哪项是不正确的( ) A.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还原率下降 B.红细胞组织化学洗脱试验空影细胞大于30% C.自溶试验轻度增加,并能被葡萄糖纠正 D.氰化物-抗坏血酸试验阳性 E.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 03.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时可见( ) A.幼红细胞生存时间缩短 B.血清铁减低 C.血清铁蛋白减低 D.血清铁饱和度降低 E.血和尿中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多 04.鉴别血管性血友病和血友病A,下列哪项最重要( ) A.遗传方式和临床表现 B.APTT和因子Ⅷ:C测定 C.出血时间和血小板粘附试验 D.vWF:Ag和vWF多聚体分析 E.PT和血小板计数 05.下列哪种疾病不属于遗传性疾病( ) A.G6PD缺陷症 B.PK酶缺陷症 C.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D.PNH E.血友病 06.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下列哪项是Ph染色体的典型易位( ) A.t(9;22)(q34;q11) B.t(22;9)(q11;q34) C.t(11;14)(q13;q32) D.t(14;19)(q32;q13) E.t(2;22)(q34;q11)

07.vWF的主要作用是( ) A.介导血小板的粘附作用 B.介导血小板的聚集作用 C.介导血小板的收缩作用 D.介导血小板的释放作用 E.下调FⅧ的合成 08.应用凝固法测定血浆凝血因子Ⅱ(Ⅱ:C.)、V(V:C)、X(X:C)、Ⅶ(Ⅶ:C.)的促凝活性,需下列哪一试验作为基础方法( ) A.凝血酶时间 B.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C.血清凝血酶原时间 D.蝰蛇毒时间 E.蝰蛇毒复钙时间 09.下列哪项符合凝血检查的临床意义( ) A.过敏性紫癜时AFIT延长 B.血友病A时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C.原发性纤溶亢进症时D-二聚体含量明显增高 D.VitK缺乏症时出血时间延长 E.IPT凝血酶原消耗试验异常 10.成人T细胞白血病的外周血和骨髓中出现的典型细胞是( ) A.花细胞 B.镜影细胞 C.多毛细胞 D.异形淋巴细胞 E.淋巴瘤细胞 11.使纤维蛋白(原)降解的物质是( ) A.纤溶酶原激活物 B.纤溶酶 C.凝血酶 D.凝血活酶 E.PK 12.确诊白血病的最重要的手段是( ) A.血常规检查 B.浆膜腔穿刺检查 C.骨髓细胞检查 D.腰椎穿刺 E.造血细胞培养 13.骨髓增生程度极度活跃,原始细胞占30%,这些原始细胞的化学染色结果分别是:POX(+),ALP积分5分,PAS部分细胞呈颗粒状阳性,α-NBE(-)。据此,下述最可能的选择是(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