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医经络穴位养生之道

中医经络穴位养生之道

《健身之道》
前言:健身无处不在、防治无所不能;人不可能不生病,
但可以少生病,最有效的方法有时是最简单的;正所谓:急
病上医院,未病自己防,健身生活化。
其实,日常生活中我们有许多下意识的动作,就暗合了
人体自愈的客观规律。比如说我们突然想吃某样东西,或一
些不经意的动作,这可能就是人体某种需求的本能反映。
今天我们要做的就是强化这方面的练习,变无意识为有
意识,成为有针对性的主动行为。虽然有些东西暂时用不着,
但却能受益终身。概括一句话就是:奇妙的人体,丰富的宝
库;百药俱全,百病可治。她可以为你省掉大把的金钱和药
物,提高生活的质量和情趣,达到健康的标准:睡得着、吃
得香、拉得出。
我们从头至脚讲起:
一、头部
五官,俗话说:“脑要常弹、目要常运、耳要常扯、鼻
要常按、齿要常叩”。
1、脑要常弹- (1)双手掌心按耳、用食、中、无名指
弹击脑部,可听到呼呼声响,有除疲劳、防头晕、强听力、
治耳鸣的作用;(2)用手指代替梳子梳头,可改善大脑血液
供应,降低血压,并有美容美发、健脑爽神的功效。头部的
正面为膀胱经,是专门抵御风寒的,可预防和治疗感冒;头
两侧有胆经的20多个穴位,治头痛、胆囊炎和乳腺增生;
头顶为百会穴,治头晕、脑供血不足和老年痴呆。如已习惯
用梳子,则以黄杨木梳为最佳,第天300次:去头屑、有光
泽、防发白、消百病。
2、目要常运- (1)走路时流连顾盼;(2)养颜美白太
容易一四白穴(眼眶下面的凹陷处);(3)按晴明穴:位于
内眼角稍靠上的凹陷处,对缓解视疲劳有奇效,兼治打嗝。
3、耳要常扯一先左手绕过头顶,以手指握住右耳尖,
向上提拉14下,然后先右手绕过头顶,用手指握住左耳尖,
向上提拉14下,可达到清火益智、心舒气畅、睡眠香甜的
效果。
4、鼻要常按一治感冒:(1)鼻炎、鼻塞寻迎香(挨着
鼻孔旁边的地方)(2)开水熏鼻:杀菌;(3)取嚏法:升发
阳气、缓解症状,等到打不出喷嚏时就痊愈了;兼治打嗝;
(4)按合谷穴,位于大拇指第一个关节放在虎口处,或食
指、拇指并拢的肌肉最高处;(5)敲膀胱经:梳头部的正面;
(6)小孩发烧推天河水:从小孩左手心沿小臂中线一直推
到臂弯,重复3 0 0次;(7)按风府穴:位于脖子和头交接的
凹陷处,也可敷热毛巾或热吹风,治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痛、
头重、头晕;(8)按风池穴:位于耳垂后移至发际陷中处;
兼治小儿抽动症、帕金森疰、鼻炎、眼疾、耳鸣、牙痛等,
是青少年近视眼的特效穴;如感到耳朵

堵,再按耳门穴;
(9)牙签刺激曲池穴,位于曲肘时肘横纹外侧端;(10)按太冲穴。
5、齿要常叩- (1)咬牙切齿,固齿、健齿;(2)大、
小便时咬牙:元气不外泄;(3)科学刷牙:尖头刷、上
下刷、摔干水、每月换。
二、颈椎病
在现代文明病中高居榜首,是机关和专职驾驶员的职业
病。
(1)病痛时前按后敲:从天突(两锁骨间)按到鸠尾
(两肋骨间)、拳敲腰骶骨。原理:左病右取、前病后取及
左升右降。
(2)颈部电吹风、枕热矿泉水瓶。
(3)收腹左右转:牵引、复位;或脊柱健身操:头不
动,腰、手放松转、拍。
(4)金鸡独立:足底反射区,能反映出所有的疾病,
通过脚上6条重要经络的意念集中和运行,身上各个器官的
平衡地进行了调节和强化;兼治糖尿病、高血压、小脑萎缩、
痛风等。
(5)两手交叉放在颈后,头往后仰,手用力往前顶;
两手对着用力挤压颈部肌肉;按揉风府穴:用手掌横着搓抹
脖子后面;简称“三九护颈操’’,即对颈部捏、摩、扳各九
下。
(6)按肩井穴:位于肩关节和脖子边缘的中点处、或
右手拇指贴于颈左侧、右中指处;兼治牙疼。
(7)按后溪穴:位于握拳后小指根处;兼治腰膝痛、
肩膀痛、落枕、后头痛和神志病。
(8)按天窗穴:位于耳朵下方、与喉结相平处;有预
防之效,且开窍醒神。
(9)用头做“米字操”或写繁写的“凤”字; 比如油
漆、粉刷工。
(10)磕头后仰(如鞠躬:弯腰低头):兼治头痛、耳
鸣、近视眼、黑眼圈、慢性鼻炎、腰肌劳损。
(11)补肾功。
(12)打羽毛球、游泳。
(13)口诀:“经常抬头看明月,不要低头思故乡”;比
如趴着看电视20分钟。
三、腹部
神奇的“推腹法”一民间称“摩肚皮”,我称之谓“推
心至腹”:增强肠胃蠕动,清除体内垃圾,对防治便秘、消
化不良等症有特效,治慢性病的良方。平时顺时针摩,腹泻
时逆时针摩,她所覆盖范围的其他功效为:
1、人体命根子的大门一神阙(肚脐眼):抗病、强身、
保健;补脾虚、振食欲;强腰补肾来壮阳一命门:位于肚脐
对称的凹陷处。
2、第一性保健大穴一关元(与足三里齐名):位于肚脐
眼正下方四横指处。
3、人体性命之祖一气海(丹田):位于肚脐眼正下方二
横指处;所谓气沉丹田,百病可治,永葆强壮。
4、脾胃之疾,无所不疗一中脘:肚脐眼正上方五横指
处;防治胃痛、腹痛、腹胀、反胃、恶心、呕吐、泛酸、食
欲不振及腹泻等消化系统的肠胃功能紊乱,有减肥之效。
5、宽心顺气一膻中:位于两乳头连线的

中点;治哮喘、
胸闷、心悸、心绞痛等。
6、恶心、闹肚子、便秘的克星一天枢:位于乳头与肚
脐连线间,肠胃病的特效穴位,并有减肥之效。
以上1-6为“推腹法”所覆盖穴位的功效,四指并拢,
用指肚顺时针环形揉动或从上到下摩,也可结合“撞丹田”
或双手拍打。
四、上下前后拍一拍,五脏六腑梳理好
人体经络的每一个穴位都是灵丹妙药,就看我们会不会
用它;只要在经络线上敲,即使吃不准最佳位置,也会敲到
相应的穴位;中医的特点是:同病异治,即同一种症状可以
用不同的穴位来治;或异病同治,即同一个穴位可以治很多
病,这叫综合治理,许多症状一同消失;命要活得长,全靠
经络养;敲经络适合任何人群,是人类走向百岁健康的通行
证。
五脏指:心(再加心包)、肝、脾、肺、肾;六腑指:
胃、小肠、大肠、膀胱、胆、三焦。经为干线,络为旁支。
1、大拇指外侧、沿手臂内上侧至销骨正中一肺经(第
一、凌晨3-5时,正是睡眠时间;其次、上午9-11时),
多为面色白,气虚血少、虚寒病症,其他如肝病、肾炎、甲
状腺功能减退等也可引起:(1)肺经通鼻;(2)消灭癌细胞;
(3)糖尿病初期治疗;(4)皮肤细腻敲肺经。
2、手臂内下侧(小指肚至腋下)及手臂外中轴线一心
经、手臂内中轴线(中指肚至乳头)一心包经(心经:中午
11-13时;心包经:晚19-21时),多为面色赤,其他如高
血压、肺结核、急性感染所致的高热性疾病等也可引起:(1)
心包经上的内关穴也称救命穴,是心脏病急救时的要穴:手
掌向上举着,从手腕横纹向下三横指(即2寸)、两条大筋
之间处;又称万能穴:即“心胸取内关”,为治疗心、胸、
肺、胃等疾患的要穴,如心脏系统疾病、肠胃不适、宁心安
神、宽胸理气和打嗝呕吐等;(2)心包经是代心受邪,故冠
心病等一切心脏方面的疾病均是敲心包经;(3)郄门穴:位
于腕横纹上五横指处,对心绞痛有神效;(4)糖尿病、高血
压敲心经。
3、手臂外上侧(食指外侧至迎香穴)一大肠经(旱晨5
-7时)。
4、手臂外下侧(小指外侧至肩、颈处)一小肠经(下
午13-15时)。
5、大腿外侧至头侧面一胆经(第一、晚23-1时:其
次、晚上9-11时):皮肤清爽敲胆经。
6、大腿正面至眼眶下面一胃经(上午7-9时):(1)
胃经针对的症状,发高烧、出汗、头痛、脖子肿、咽喉肿痛、
牙齿痛、口角歪斜、流浊鼻涕、鼻血、胃胀、腹胀、膝盖肿
痛、足趾疼痛;(2)胃疼揉按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于外膝
眼直下四横指、再往外一拇指,或掌心盖住膝盖、五指朝

下、
中指尖的凹陷处;民间有“常按足三里,胜吃老母鸡”之称;
这是人体保健、长寿第一大穴,又称强胃穴,号称“诸病皆
治’’;日本谚语:“不和不炙足三里的人同行’’,体现了重视、
热爱、珍惜生命的理念,与朋友天长地久、共同事精力充沛、
同夫妻白头到老,日本男女的平均寿命世界第一;对糖尿病、
高血压、肌肉萎缩、痛风、高血脂、醉酒等也有疗效;(3)
中风偏瘫找胃经;(4)急性胃痛求梁丘(膝盖正面四横指,
即3寸);(5)敲胃经胃口好、睡眠好。敲胃经比敲胆经重
要,敲胃经才是真正的“七分养”,治偏头痛的救星,最好
的无痛瘦身,皮肤红嫩敲胃经。
7、小腿内侧一从前至后依次为:肝、脾、肾经;大腿
内侧一从前至后依次为:脾、肝、肾经;一举三得。
(1)肝经(位于脚内侧至乳下,第一、凌晨1-3时,
正是睡眠时间;其次、下午19-21时),多为面色青,其他
如心脏病、支气管炎、肺病、胆胃疾病也可引起:揉太冲(又
称消气穴,相当于菊花茶)至行间;肝经通眼睛;能预防血
管硬化;消灭癌细胞;调理情绪的最好办法。
(2)脾经(位于脚内侧至腋下,上午9-11时),多为
面色黄,心脾虚弱,营血不足,其他如黄疸型肝炎、胆道结
石、胆囊炎、胰头癌等也可引起:脾主四肢肌肉,起到恢复、
放松的作用;糖尿病中期治疗。
(3)肾经(位于脚内侧至销骨,下午17-19时),多
为面色黑,肾阳虚衰、肾精亏虚所致,其他如心肺功能不全、
肝硬变、肝癌等也可引起:补肾功;侧压腿;按摩肾经的太
溪(又称补肾穴)、复溜(位于脚腕“算盘子”后上方),对
支气管的病症有特效;预防和治疗白发(留住黑发敲肾经);
糖尿病晚期治疗。
8、脚后跟至后背头顶一膀胱经(下午15 -17时):治
失眠、感冒(1)晨练撞树;(2)软球仰卧;(3)背滚擀面
杖。
9、无名指甲、沿手背至眼角一三焦经:人体健康的总
指挥,负责合理地分配使用全身的气血和能量。
10、敲带脉一位于腰眼处,快速减肥、美容;解除便秘
之苦;疏经活血健身。
11、人体调节阀:双手拍打后颈:止咳、呼浊气。
五、手部
1、收面口疾病的手神一合谷,又称虎口穴:(1)止痛:
头痛、咽喉肿痛、牙齿疼痛等;(2)预防和治疗感冒:治胸
闷气短、多咳多痰、爱发高烧、多出虚汗等症;(3)兼治落
枕:按住穴位轻转脖(落枕穴:位于手背食指和中指交叉的
骨陷间);(4)健身。
2、每天点点“不老穴”:(1)位于手腕关节下部内外凹
陷处,阳谷穴和养老穴,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协调脏腑功能、
增强机体的

抗病力,治老年人的肩臂酸痛、视力减退和腰腿
痛;(2)位于腕背横纹上三横指处的外关穴:防止黄褐斑和
鱼尾纹等衰老现象,治落枕、肩周炎、感冒、中耳炎、结膜
炎、假性近视、心烦头痛、失眠急躁、脚踝扭伤等。
3、拍手也健身:手上有几十个穴位,拍手时可以振荡
气脉,将阴寒、污秽之气从指尖排出,故称拍击手掌脑清爽;
十指肚叫十宣穴,高热昏厥时急救的要穴;(l)坐、站、走;
实心、空心拍手功:预防和治疗感冒发烧、头痛、流鼻涕、
鼻塞、咽喉肿痛、咳嗽等;(2)屈指敲桌,最能开窍醒神;
(3)按指甲根部,经络末梢,充气活血;(4)左手腕内上
侧的寸、关、尺,代表心、肝、肾;右手腕内上侧则是肺、
脾、命门。
六、脚部
有许多重要穴位,可以通过足部反射区起作用。
(一)金鸡独立:对多种慢性病、老年病有特效;强免
疫、固内脏。
(二)揉肝经末梢一太冲至行间穴:治失眠、抑郁、肝
火旺、生气,心情会变得特别好。
(三)揉涌泉穴(人身第二长寿名穴):位于足底第二
和第三趾缝与脚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把中指弯曲,用指
间关节去点;省事的练法:用大脚趾顶另一只脚的穴位;1、
治口腔溃疡、高血压、糖尿病、心绞痛、白发、过敏性鼻炎、
皮肤粗糙、失眠等; 2、敲击脚底消疲劳;3、摩擦脚底美
皮肤;4、脚尖登楼平血压;5、揉搓小趾助分娩。
七、皮肤病就是与此有密切关系的一条经络有病造成
的。
1、湿症、丹毒、过敏、止痒等皮肤病找血海:(1)右
手掌心抵住左膝盖,大拇指下的肌肉凹陷、膝盖内侧上方处,
右边同理;(2)按风市穴:将手垂于两腿外侧、中指尖处,
治皮肤痒疹。
2、祛除痘痘:(1)敲带脉、推腹法;(2)揉阳陵泉:
位于膝关节外侧的凸起骨下方一横拇指处;揉阴陵泉:与阳
陵泉对称;(3)揉太冲至行间、天枢、气海(丹田)、合谷
穴。
3、敲大肠经:(1)三间穴:虎口处;(2)曲池穴。
4、治真菌性皮炎:白醋中浸敲碎的生大蒜,用棉球涂
擦患处即可。
5、治手皲裂:睡觉时戴乳胶手套,可收立竿见影之效。
八、随处可行的养生之法
1、俗话说:“春捂秋冻(民间称:捂春三、冻八九)”,
适宜怀孕,女2 8岁前生育;“草死草活、容易犯病”;“要想
小儿安,常带三分饥和寒”(由此可见小儿的疾病常因过饱
和太热造成);“睡好子午觉(中午11时到1时为午时,半
夜11时到1时为子时)、百病不缠身”;“饮食多样化、健康
有保证”,如深海鱼、鱼翅、茶叶等:结构合理、成份各异、
降低风险;海蛰、丝

螺、河蚌、乌贼鱼等对肝有影响。
2、健身走路:(1)脚内侧用力(养生之法一揉“地筋”、
揉涌泉穴、从大脚趾根部的内侧依次为太白穴和公孙穴;肝、
脾、肾三条经络);(2)握紧拳(“补血穴”劳官);(3)每
次1 0分钟、每分钟6 0步;(4)走一字路,防便秘;(5)拍
手、揉腕、运目。
3、美容、减肥:(1)敲带脉;(2)推腹法;(3)敲胃
经;(4)按四白穴;(5)洗脸时从下至上消皱纹。
4、预防和治疗白发:(1)按太溪、复溜、涌泉穴;(2)
梳头;(3)黑色素食品:如黑芝麻、黑豆、黑米、紫菜、黑
木耳等。
5、转关节、或平躺床上、用双脚同时写正反“马,,和
“氏”字等,治高血压、失眠等。
九、对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的简易治疗方法
绝大多数疑难杂症其实都算小病,是药三分毒,如吃头
孢时,喝酒就会过敏;有时最简单的动作,就能治最严重的
疾病。
1、管小病小疾一列缺:位于手腕横纹向下三横指内上
侧处。治烦躁、失眠、耳鸣、目干、头痛、鼻塞、流涕、手
臂活动不适等;手指交叉能提神。另有戒烟穴之称。
2、治糖尿病、高血压:(1)按足三里穴;(2)敲曲池
穴;(3)揉涌泉穴;(4)敲心经;(5)根据糖尿病的初、中、
晚期,分别拍肺、脾、肾经;(6)按列缺、合谷:中老年人
糖尿病;(7)夹大拇指:增加胰岛素;(8)顺着肾经敲大脚
趾根部的太白穴和腿肚处的地机穴;(9)按左侧极泉穴2 0
下;(1 0)敲肝经、肾经,揉合谷、太冲、太溪、风府、百
会、(尺泽、曲泽穴:分别位于曲肘内上、中侧处)及梳头
可降低血压。
3、治失眠:(1)神门:治失眠的名穴,位于手掌底部
与手腕的交界处;(2)揉涌泉穴;(3)揉太冲至行间;(4)
敲胃经;(5)敲膀胱经;(6)按列缺穴;(7)按风市穴:将
手垂于两腿外侧、中指尖处;(8)按外关穴;(9)耳要常扯;
(10)按太溪穴。
4、治牙疼:(1)按合谷,又称虎口穴;(2)按肩井穴:
在肩关节和脖子边缘的中点处,兼治偏头痛、胃痛、乳房疼
痛;(3)压太冲穴;(4)敲胃经。
5、治支气管病:(1)按摩肾经的太溪、复溜;(2)按
摩中府:位于锁骨下窝一寸、对齐腋下处;兼治咳嗽、气喘、
胸痛、哮喘、肺结核、腹胀、肩背痛等;(3)尺泽穴:兼治
高血压、哮喘、遗尿症;(4)如咳嗽:按列缺穴前点一经渠
穴;压太冲、极泉、支沟穴、敲肺经(手腕至小臂中段为止
咳点)、胃经和大肠经。
6、治冠心病、肺心病的名穴一极泉:(1)位于腋窝顶
点、中部有动脉搏动处,兼治颈椎病引起的上肢麻木;(2)
敲曲泽穴,兼治高血压;(3)敲心包经。
7、治肩周炎:(1)肩周炎的必用穴一肩贞:位

于肩关
节的后面,手掌放在肩上、中指点的地方;(2)肩痛不举找
肩谬一位于胳膊外展时肩部后的小窝;(3)按外关穴。
8、治腰疼:(1)急性腰疼点后溪:位于手掌和手背的
交界;兼治落枕、止痛;(2)腰背不舒委中求:位于膝关节
弯曲的后侧中点,即膝后窝正中;且可持久地使鼻窍通畅;
( 3)阳池穴:位于手背横纹与无名指根的连线处,五分钟
治好腰痛。
9、治抑郁症:(1)膻中穴:位于两乳头连线的中点;(2)
天池穴:位于乳头外侧一寸处;(3)极泉穴;(4)揉肝经末
梢一太冲至行间穴;(5)敲心经;(6)少商穴;(7)屈指敲
桌。
10、治胆结石:(1)坚持吃早饭;(2)按中渎:在风市
穴下2寸;(3)敲肝经和肺经。
11、慢性胆囊炎、胃炎怕阳陵泉- (1)在膝关节外侧
的凸起骨下方一横拇指处,又称疏筋穴,即凡与人体的筋、
胆有关的病症均能治理,如小儿抽动症、肋间神经痛、肩肘
关节痛、急性腰扭伤以及月经不顺、内分泌失调、更年期综
合症等;(2)按中渎;(3)梳头的两侧。
12、治耳聋、耳鸣:(1)耳聋、耳鸣按耳门,俗称“耳
朵眼”,轻压轻放;(2)便秘、两肋痛(俗称“岔气”)、耳
聋、耳鸣、落枕使用支沟穴一位于手背腕关节上四横指、两
骨间的空隙处;(3)按风市穴,兼治头痛眩晕和失眠;(4)
按风池穴;(5)按听会穴:位于耳朵眼的正前方、张嘴时耳
边的凹陷处;(6)按列缺穴;(7)按太溪穴;(8)按耳弹脑。
13、治便秘:(1)敲带脉;(2)推腹法;(3)敲大肠经;
(4)右手按左手的支沟穴3-5分钟;(5)提肛术。
14、治打嗝:(1)睛明也能治打嗝;(2)按压内关穴;
(3)取嚏法。
15、治脚抽筋:( l)小腿抽筋点承山:位于小腿后方肌
肉的下点、或足跟上提出现尖角凹陷处;兼治静脉曲张和痔
疮(撮谷道,即提肛术,预防痔疮);(2)按大都穴:位于
大脚趾根旁;(3)商丘穴:“算盘子”前;(4)中渚穴:位
于手背无名指根一横指处。
16、祛除头痛太轻松一风府:位于脖子和头交接的凹陷
处,兼治高血压、颈椎病、中风、癫痫等。
17、降血压不健忘,提升阳气防下陷一百会:将大拇指
插入耳洞,两手中指指尖在头顶的相触处;主治头痛、眩晕、
中风失语、癫狂、泄泻、健忘、脱发等。
18、滋阴补肾治咽喉,阴冷阳痿哪用愁一太溪:兼治足
跟痛、小儿抽动症、内耳眩晕症、假性近视。
19、治咽喉肿痛:(1)特效穴一少商:夹大拇指外侧;
(2)孔最穴:位于手腕至小臂的内上侧中点,治咳嗽、扁
桃体炎和痔疮;(3)合谷穴;(4)液门穴:位于手背无名指
根处;(5)揉右侧太渊穴,位于手腕的内上侧。
20、通经活络有

阳溪:翘起拇指、拇指根与腕背间的凹
陷处;缓解头痛、眼痛酸胀、脑中风和高烧不退等。
21、腹胀、食欲不佳找太白:位于大脚趾后、脚内侧脚
背脚底交界的凹陷处;往后一横指为公孙穴:治痛经、不孕、
胃痛、胃胀、胃下垂、高血压、手麻、腰痛。
22、治伤风:初期如咽喉不适、喷嚏、鼻塞流涕、呼吸
不畅、少量咳嗽、轻度畏寒和头痛,但不发热,可按上星(额
顶)、印堂(两眉间)、风池、迎香、合谷、外关、足三里,
有利于缓解、预防和治疗感冒症状,加快恢复。如伴有头痛,
可按摩太阳穴;如伴有咳嗽,可按摩尺泽穴。
23、快速治腹泻:手背中央为腹泻点.按揉8-10分钟
即有效。
24、治病要穴:胃和腹选足三里;腰和背选委中;头和
脖子选列缺;脸和口腔选合谷。
25、胃泛酸:揉两侧太渊穴,位于手腕的内上侧。
26、防治三高:红葡萄酒浸泡洋葱。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