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马克思主义哲学题库

马克思主义哲学题库

马克思主义哲学题库
马克思主义哲学题库

马克思主义哲学题库

试卷A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历史的观点B实践的观点

C联系的观点D发展的观点

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实际存在B运动变化

C可感知性D客观实在性

4、邓小平说:“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逐渐扩展,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这体现了()

A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B量变和质变关系的原理

C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D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5、“大海捞针”是()

A不可能性B抽象的可能性

C 现实的可能性D现实性

6、认识的本质在于()

A能动反映B自由选择

C科学评估D主观创造

7、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在于()

A出现时间的先后B是否受到大多数人的拥护

C形式上是否新奇D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8、国家的起源在于它是()

A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B阶级消灭的结果

C人们使用暴力的产物D人们使用武器的结果

9、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是()

A生产关系B宪法C国家 D 政党

10、人的价值包括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人的社会价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A个人所从事的职业是否重要B个人对社会奉献的多少

C 个人社会地位的高低D个人知识和才能的多少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德过古典哲学中对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影响最大的有()

A康德哲学B费希特哲学

C黑格尔哲学D谢林哲学

E费尔巴哈哲学

2、下列成语和日常用语中,正确说明意识能动性的有()

A.胸有成竹,料事如神

B.纸上谈兵,画饼充饥

C.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D.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E.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3、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运动的观点B矛盾的观点

C联系的观点D变化的观点

E发展的观点

4、割裂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会导致()

A.循环论

B.诡辩论

C.激变论D直线论

E.庸俗进化论

5、事物的假象是指()

A.虚假的不表现本质的现象

B.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

C.人们的错觉所认识的虚幻现象

D.与本质不一致的现象

E.以否定的方式表现本质的现象

6、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是一次更重要的飞跃,这是因为()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C 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E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7、人脑与电脑的区别是()

A.人脑的思维过程是一种抽象的精神活动;电脑是一种纯粹的机械物理过程。

B.人的意识活动具有社会性,人工智能则没有社会性。

C.意识活动具有能动的创造性;人工智能没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D.思维模拟不可能在整体上达到或超越人脑思维水平。

E.人脑思维的发展决定电脑的模拟的发展。

8、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因为()

A人民群众可以创造历史规律B人民群众是生产力的体现者

C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D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E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9、1957年,人口学家马演初提出了“新人口论”,但遭到了批判。结果1962年到1975

年的14年间,中国共增加了3.5亿人口。虽然我国从1975年开始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但还是没有实现“本世纪末人口控制在12亿以内”的目标。这一事实说明A马寅初先生的“新人口论”是正确的

B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D 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E马寅初先生的“新人口论”是不正确的

10、自由与必然的关系在于()

A自由不能脱离必然而独立存在

B自由是从必然转化而来的

C自由是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D二者是基本相同的

E自由就是脱离必然的限制

三、辨别分析题(每题5分,20分)

1、唯心主义就是主张精神和理想的崇高作用

2、静止就是不运动

3、假象就是错觉。

4、强调“生产力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实际上否认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四、简答题(每题5分,20分)

1、简答物质与运动的辨证关系

2、简答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

3、简答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辨证关系。

4、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五、论述题(每题15分,30分)

1、今年大学生毕业找工作的形势比较艰难,请运用矛盾特殊性原理、结合着自己找工作的经历分析一下今年毕业找工作的形势,并谈一下你对找工作与实现人生价值关系的看法。

2、当一位成功的教师被问起成功的“诀窍”时,他说:“最初我凭着热情和经验去教育学生,没有成功;后来,我读了上百本如何教育学生的书,按照书上的道理去做,也没有成功;最后,我专心研究了我的学生的特点,并总结以往失败的经验教训,摸索出自己的一套教育学生的方法,终于取得了成功。”

请用认识论的观点分析上述材料蕴涵的哲学道理。

试题B

一、单项选择题

1、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A世界统一于物质B精神对物质有反作用

C世界是永恒变化的D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2、从唯物论角度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体现了

A物质决定意识B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C矛盾是普遍存在的D人们的认识不断加深扩展

3、近年来,约有7000条新词产生。如:知识经济、电子邮件、再就业、多媒体等。从哲学上看,这一事实说明

A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D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4、透过事物的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这是

A 认识的根本任务B认识过程的第二阶段^

C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D认识的最终目的

5、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 ̄___。

A感性认识包含错误,理性认识则完全正确

B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则反映事物的本质

C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则来源于抽象思维

D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则产生于科学实验

6、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____。

A对立统一的观点B否定之否定的观点

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D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7、中国象棋红黑双方各执十六子,由于排列布阵、子力搭配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胜负局。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看,这体现了

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B在特定的情况下,没有量变也能引起质变

C只要有数量的增减,就一定有质变

D 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引起质变

8、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____。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B阶级斗争理论

C社会发展理论D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理论

9、判断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____。

A社会秩序的稳定 B 民主程度的提高

C自然环境的改善D生产力的发展

10、人的价值包括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人的社会价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____。

A个人所从事的职业是否重要B个人对社会奉献的多少

C 个人社会地位的高低D.个人知识和才能的多少

二、多项选择题

1、“克隆羊”的诞生,是生物科学的一个重大突破,人们可以复制生命。生物工程学的这一重大成果的哲学意义在于

A有力地驳斥了“上帝造物”的观点,是对神创论的新的挑战

B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这一观点又一次提供了自然科学依据

C说明物质是能被意识创造出来的

D 说明了意识不仅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而且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2、下列选项中,符合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点的有

A万物生长靠太阳B无风不起浪

C 虚心使人进步D水涨船高

3、列宁物质定义的理论意义在于它____。

A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

B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可知性

C坚持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D批判了唯心主义时空观的错误

4、鉴于马克思对人类所做的贡献,在千年交替之际,西方媒体将马克思推选为千年风云人物。这说明

A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C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影响

D个人活动受社会制约

5、江泽民同志向全国青年提出:“希望你们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希望你们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希望你们坚持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希望你们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艰苦奋斗的统一。”这段话包含的哲理有

A通过学习间接经验和参加实践才能获得完全的知识

B一个人的成长是内因和外因同时起作用的结果

C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

D 理想只有艰苦奋斗才能实现

6、1957年,人口学家马演初适时地提出了“新人口论”,但遭到了错误批判。结果1962年到1975年的14年间,中国共增加了3.5亿人口。虽然我国从1975年开始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但还是没有实现“本世纪末人口控制在12亿以内”的目标。这一事实说明

A马寅初先生的“新人口论”是正确的

B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D 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7、下列各项适用于一切社会形态的原理有____。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原理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原理

C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原理

D暴力革命是社会形态更替的基本途径的原理

8、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内容的有___ ̄。

A人与各种自然资源的关系

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C产品的分配方式

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9、下列表述中,违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观点的有一———°

A人之初,性本善B人的本性是自私的

C人的本质属性是理性思维D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

10、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____。

A事物发展变化的前进性和曲折性B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和源泉

C事物发展变化的状态和性质D事物发展变化的方向和道路

三、辨别分析题

1、“形存则神存,形谢而神灭”,“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

2、主观能动性发挥得越充分,人生价值越大。

3、强调“生产力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实际上否认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4、提倡创新精神,就要敢于否定一切。

四、简答题

1、简答实践与认识的辨证关系。

2、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3、简要回答矛盾普遍性的含义。

4、简答物质与运动的辨证关系。

五、论述题

1、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不可阻挡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对此人们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认为,在网上发邮件、查询资料、下载软件、购物等,大大拓展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

有些人认为,网上出现了一些虚假信息、黄色内容,对人们的精神世界带来消极影响。更严重的是,有些学生沉迷于网吧中,严重地影响了学业和健康。

运用辩证法知识对上述两种看法进行分析。

2、当一位成功的教师被问起成功的“诀窍”时,他说:“最初我凭着热情和经验去教育学生,没有成功;后来,我读了上百本如何教育学生的书,按照书上的道理去做,也没有成功;最后,我专心研究了我的学生的特点,并总结以往失败的经验教训,摸索出自己的一套教育学生的方法,终于取得了成功。”

请用认识论的观点分析上述材料蕴涵的哲学道理。

试题C

一、单项选择(10分)

1、马克思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古希腊罗马哲学

B、德国古典哲学

C、中国古代哲学

D、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

2、真实的实在的时间空间只能是也必然是运动着的物质的()

A、根本属性

B、固有特性

C、存在方式

D、基本内容

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

A、次要和主要的关系

B、相对和绝对的关系

C、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D、条件和根据的关

4、在我国战国时期,公孙龙提出“白马非马”。这个命题的错误在于它割裂了()

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联系

B、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联系

C、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的联系

D、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联系

5、概念、判断、推理是()

A、感性认识的三种方式

B、唯物主义的三种方式

C、辩证法的三种方式

D、理性认识的三种方式

6、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A、物质的

B、实践的

C、意识的

D、能动的

7、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是()

A、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B、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或方面的相互联系

C、产品的分配方式

D、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8、国家的起源在于它是()

A、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B、阶级消灭的结果

C、人们使用暴力的产物

D、人们使用武器的结果

9、上层建筑是指()

A、社会经济制度

B、社会的科学技术

C、社会的生产关系

D、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

10、关于人的价值的正确观点是()

A、人的价值就在于承认以必要手段赢得一定的社会地位

B、人的价值在于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C、人的价值就在于自由,它是通过人的自由选择实现的

D、人的价值就是拥有更多的财富

二、多项选择(20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变革,因为它()

A、结束了“科学的科学”的时代

B、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B、使哲学发展到了顶峰D、建立了唯物史观的理论体系

2、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物质范畴作出科学的概括和规定是通过()

A、辨证的思维方法

B、对以往唯物主义哲学对物质范畴探索的总结

C、调查研究

D、利用生产和科学发展的新成就

3、现象与本质的对立表现在()

A、现象表露于外,本质深藏于内

B、现象是感官直接感知的,本质只能通过抽象思维才能把握

C、现象是个别的、具体的,本质则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

D、现象是多变的、易逝的,本质则是相对稳定的

4、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是()

A、体现与被体现的关系

B、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D、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

5、人类劳动区别于动物的本能活动的表现有()

A、一开始就是社会性活动

B、能制造和使用工具

C是对自然界的积极改造D、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自觉活动

6、假象是()

A、人们的错觉

B、客观的

C、同本质一致的现象

D、主观的

E、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

7、社会改革是()

A、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产物

B使该社会制度得到自我完善持续存在与发展

C对社会体制进行的改善和革新D改变社会制度的根本性质

8、自由与必然的关系在于()

A、自由不能脱离必然而独立存在B自由是从必然转化而来的

C自由是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D二者是基本相同的

9、时间和空间()

A、具有客观性B是绝对不变的

C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D、是无限和有限的统一

10、人们在认识上犯错误的原因有()

A、人们现实认识能力的有限性B人们认识过程的繁杂性、反复性

C主观上产生错觉D人们的认识能力受各种条件的限制

三、辨析题(20分)

1、唯心主义就是主张精神和理想的崇高作用

2、静止就是不运动

3、实践创造了人类世界

4、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社会联系

四、简答题(20分)

1、如何理解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2、认识是如何产生的?认识的本质是什么?

3、简答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辨证关系

4、简答辨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区别

五、论述(30分)

1、如何理解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其重要意义?

2、试述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及其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及答案1

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及答案1 2009-06-20 14:21:09| 分类:默认分类|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请将项填写在下面对应表格中。 1、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指_______ A、世界的本原性 B、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C、世界的物质性 D、世界的精神性问题 2、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_______ 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C、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立 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3、“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这一命题表明意识对物质具有_______ A、决定性 B、预见性 C、能动性 D、主动性 4、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度”是指_______ A、事物质变的临界点 B、事物保持一定量的质的限度 C、事物保持一定质的量的限度 D、事物质变的关节点 5、人类生活的现实世界是_______ 1

A、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 B、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统一体 C、自在自然与人化自然的统一体 D、人类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6、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是_______ A、向任何一个方向转化 B、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 C、由低级到高级转化 D、由坏向好的方面转化 7、“感觉到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一观点说明_______ A、人的感性认识是整个认识的起点 B、感性认识的局限性 C、感性认识对认识事物本质没有实际意义 D、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8、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_______ A、劳动工具的状况 B、劳动者的本质 C、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 D、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9、社会运动最主要的物质基础是_______ A、自然环境 B、阶级关系 C、生产方式 D、从事物质生产和自然生产的人们的总和 10、社会形态是 A、存在与意识 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C、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 D、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下列各题给出的五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请将选项填写在下面对应表格中。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问题及要点整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问题及要点整理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1836-1848) 问题1: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和理论来源? 一、时代背景 二、思想背景 (1)、时代背景(实践条件)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资产阶级要求进一步的政治权利,资产阶级革命蓬发展 ?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无产阶级作为新兴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2)、思想背景(理论条件) 1.马克思主义的德国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 黑格尔: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 费尔巴哈: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者 2.马克思主义的英国理论来源:英国政治经济学 3.马克思主义的法国理论来源:法国社会主义学说圣西门、傅利叶等人的思想的影响 问题2:马克思博士论文的基本内容和哲学史意义? 参见:教材16页到17页 问题3:名词解释物质利益难题 参见:教材16页到17页 问题4:简答在黑格尔那里,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思想? 参见:教材22页到23页 问题6:马克思恩格斯如何在莱茵报时期开始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转变的? 回答:在《莱茵报》期间,马克思开始由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的转变,特别明显地表现在他对国家、法和社会现实的关系问题的认识的发展上。在马克思参加《莱茵报》工作期间,恩格斯在思想趋向上和马克思一致,同

主义立场,对普鲁士君主专制制度展开了尖锐的、无情的批判,积极投身于现实的政治斗争;在哲学上,当时恩格斯虽然还把世界历史看作是精神的辩证发展,但他坚持哲学和行动、主体和客观力量的结合,强调实践上的批判是必要的。 在这一阶段,恩格斯也和马克思一样,还处在开始转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阶段。在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源问题上,看到了“工业国”所必然引起的矛盾,看到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物质利益的根本冲突,但还没有进一步同资本主义私有制联系起来,因而也还没有指明这种革命的性质。在物质利益和思想原则的关系问题上,看到了在英国现实生活中物质利益对人们思想、行动的支配作用,但还没有得出物质利益决定思想原则是普遍规律的结论。 而且,1843-1844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发表了一系列的著作,表明他们已实现向辩证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转变。具体来说,有(1)马克思批判黑格尔法哲学,揭示“市民社会”对国家和法的决定作用(2)马克思批判鲍威尔,揭示“人类解放”和“政治解放”的区别,论证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3)马克思从针对“副本”的批判,进到针对“原本”的批判,揭示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4)恩格斯在深入工人和研究经济学中,完成向辩证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转变。 问题7:论述异化劳动的含义及其在唯物史观形成中的作用? 答案要点如下: 1、异化劳动概念的提出及其规定。在《手稿》中,马克思把哲学的研究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结合起来,这使他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同资本家尖锐对立这一经济事实,看到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劳动价值论同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深刻矛盾;进而又把异化和对劳动的分析结合起来,指出上述对立和矛盾的根源在于劳动的异化.从而创造性地提出了异化劳动的概念和异化劳动理论。马克思认为,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性是自由自觉的活动,即生产劳动。劳动是人的“类生活”,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异化了。由此出发,马克思论述了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首先,劳动产品与劳动者相异化。其次,劳动行为本身与劳动者相异化。第三,人的类本质与人相异化。第四,人与人相异化。马克思还指出,劳动的对象化不等于异化,只有在私有制条件下,才表现为异化,从而把劳动异化和私有制联系起来,因而要消除异化就必须消灭私有制;异化是现实的、客观的。异化借以实现的手段本身就是实践的,异化劳动概念及其四个规定就是对现实劳动异化的概括。 马克思还认为,“自我异化的扬弃同自我异化走的是一条道路”。因为正是自我异化的发展为自我异化的扬弃创造了条件;而自我异化的扬弃、人的本质的复归是自觉的,保存了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因而异化和异化的扬弃是一种客观的辩证发展过程。人类的历史就是劳动对象化、异化和扬弃异化的历史。 2、异化劳动理论在唯物史观形成中的作用。异化劳动是《手稿》的核心概念。异化劳动理论是当时马克思全部思想的基础。马克思从异化劳动理论出发,分析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各种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取得了对于唯物史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的成果。首先,由于马克思把人的本质归结为劳动,即自由自觉的活动,把社会历史归结为劳动异化和扬弃这种异化的历史,因而也就很自然地把生产劳动看作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他说:“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说来的生成过程“、” 历史本身是自然史的即自然界成为人这一过程的一个现实部分”,而这两者统一的基础就是劳动。其次,由于《手稿》把生产劳动看作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征,因而在与自然的关系方面,强调人的自觉能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费尔巴哈哲学的直观性;在人与人的关系方面,强调人的社会性,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费尔巴哈把人的本质归结为自然属性的缺陷。第三、《手稿》在阐发异化劳动理论的过程中,还提出物质生产在构成社会诸因素中起支配作用的思想。第四、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观点,也是贯穿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总的来说,马克思首先通过对异化劳动的分析研究,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暂时性,论证了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他说:从异化劳动这一概念的分析表明.“与其说私有财产表现为外化劳动的根据和原因,还不如说它是外化劳动的结果,……后来,这种关系就变成相互作用的关系。”马克思还从异化劳动理论出发,批判地研究了各种空想社会主义学说,论述了共产主义的基本思想。他说:“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杨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人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而且是保存了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 3、异化劳动理论的局限性:首先,就其实际思想内容来说,虽然在许多方面已经超越费尔巴哈而向唯物史观接近,但是作为说明历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却还没有摆脱人的本质的异化和复归的人本主义模式。其次,就其与旧哲学的关系来看,马克思对自己的哲学思想同黑格尔唯心主义的区别是明确的,对费尔巴哈也有所批评和保留,但还没有从哲学体系上同费尔巴哈区别开采,因而对费尔巴哈哲学作了过高的评价、直到1844年8月还认为费尔巴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学考试题及答案,DOC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学考试题及答案 1、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的理论来源是(C) A.古希腊罗马哲学 B.中世纪唯名论哲学 C.德国古典哲学 D.近代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经济和政治的关系问题 C.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结束了(A) A.作为“ 4.学习 A. 5. A.实际存在 6. A. 7. A. 8. A. 9. A. 10. A. 11.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尽管在发展中曾遇到和仍将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它已经取得并将继续取得巨大的成就和胜利。这说明(D) A.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B.事物的发展是运动和静止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间断性和连续性的统一 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12.真相和假象的区别在于(D) A.真相是客观存在的,假象是主观想像的 B.真相是表现本质的,假象是不表现本质的 C.真相深藏于事物内部,假象外露于事物表面 D.真相从正面直接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 13.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C)

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D.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的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 14.宋代陆游的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里是在强调(B)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15.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A) A.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 B.从感觉到知觉,从知觉到表象 C.从概念到判断,从判断到推理 D.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 16. A. 17. A. C. 18. A. 19. A. 20. A. 21. A. 22. A. C. 23.“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句话说的是(D) A.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完全相同 B.社会发展不受人的思想动机的影响 C.社会发展是纯粹自发的过程 D.社会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 24.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D) A.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矛盾 B.人与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 C.开拓进取与因循守旧之间的矛盾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25.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D)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试题(选择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的理论来源是(C) A.古希腊罗马哲学 B.中世纪唯名论哲学 C.德国古典哲学 D.近代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经济和政治的关系问题 C.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结束了(A) A.作为“科学之科学”的哲学 B.一切唯心主义哲学 C.一切唯物主义哲学 D.一切思辩的哲学 4.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C ) A.掌握基本理论 B.亲自参加实践 C.理论联系实际 D.虚心向人求教 5.物质的惟一特性是(D ) A.实际存在 B.运动变化 C.可感知性 D.客观实在性 6.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是(D ) A.夸大运动的绝对性 B.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 C.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 D.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 7.时间和空间(C ) A.同物质运动无关 B.是一种先验的形式 C.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 D.是运动着的物质自身 8.医学科学证明,如果人的大脑皮层受损,就会丧失思维能力,没有意识。这说明(B)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C.人脑健康自然会有正确的意识 D.意识是对外界事物的正确反映 9.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C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A.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 B.实践第一的观点 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对立统一的观点 10.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B ) A.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 B.量变和质变关系的原理 C.重点论和两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D.认识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11.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尽管在发展中曾遇到和仍将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它已经取得并将继续取得巨大的成就和胜利。这说明(D ) A.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B.事物的发展是运动和静止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间断性和连续性的统一 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免费下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课程教学大纲History of Marxism Philosophy 课程编号:0223324课程性质:专业课适用专业:政教专业先修课程: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后续课程:西方哲学思潮评介总 学 时:54 总 学 分:3教学目的和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是一门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描述150年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发展及其在欧洲的传播,在世界各国的传播、发展以及多样化的探索和研究的全过程,对其发展中的是非曲直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从而使学生能如实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线索,并能对今天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对建构其当代形态有所促进。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坚定共产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信念,锻炼理论创新思维的能力,增强对各种错误思潮的辨析力、免疫力,为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服务,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学时分配学时分配序号 章目名称讲授实验序号章目名称讲授实验 1绪论65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1848年欧洲革命和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时期的验证和发展62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产生的历史条件46第五章 马克思在经济学和人类学研究中哲学思想的发展73第二章 马克思恩格斯对新世纪观的探索167第六章 恩格斯晚年对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独特贡献94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和问世6绪 论(10学时)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对象和任务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特点和学习态度、学习方法 三、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意义 四、分期和主要内容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产生的历史条件(4学时)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政治经济条件、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电气课件中调试,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

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及答案 篇一:公共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 )。 a.关于自然界和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 d.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世界观正确答案: c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正确答案: c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表现在( ) 。 a.哲学是世界观,具体科学是方法论 b.哲学是绝对的,具体科学是相对的 c.哲学揭示一般规律, 具体科学揭示特殊规律 d.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正确答案: c 4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 ) 。 a.一般方法 b. 经验材料 c. 理论结论 d. 具体方法正确答案: a 5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具体科学的关系( ) 。 a.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b.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c.代替和被代替的关系 d.有限和无限的关系正确答案: a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是( ) 。 a.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 b.17 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c.18 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d.19 世纪德国古典哲学正确答案: d 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意味着( )。 a.人类哲学思想的发展达到了顶峰 b.科学哲学体系的最终完成 c.绝对真理的体现

d.人类优秀哲学思想集大成和在更高阶段上发展的起点正确答案: d 8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 )。 a.主要内容 b.理论基础 c.核心部分 d.实质和灵魂正确答案: b 9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 a.劳动人民的世界观 b. 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c. 为全社会服务的世界观 d.新兴阶级的世界观正确答案: b 10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在于( ) 。 a.提高知识理论水平 b.培养和确立科学的世界观 c.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 d.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正确答案: b 马克思主义哲学 11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在从事地质学研究中,自觉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创立了地质力学的新理论,对我国石油地质工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说明( )。 a.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b.哲学随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c.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 d.哲学对具体科学的研究有指导作用正确答案: d 12哲学的生命力从根本上说在于( ) a.适应时代的需要 b.满足统治阶级的需要 c.反映劳苦大众的需要 d. 适应思想创新的需要 正确答案: a 13我党一贯倡导并长期保持的优良学风是()。 a.艰苦奋斗 b.实事求是 c.理论联系实际 d.勤俭节约 正确答案: c 14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主要的特点表现在()。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一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第小题1分,共30分)在第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 D、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2、把可直接感知的某种具体实物看作是世界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 A、朴素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C、庸俗唯物主义 3、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D、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观点

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 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 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 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 5、相对静止是指?(?) A、事物绝对不动? B、事物永恒不变 C、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 D、事物运动的普遍状态 6、时间和空间是?(?) A、物质的唯一特性? B、物质的根本属性 C、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D、物质运动的根本原因 7、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A、事物数量的增加? B、事物的一切变化 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8、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都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 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的原理? B、量和质相统一的原理 C、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D、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原理 9、有的哲学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是有原因的,因而一切都是必然的,偶然性是不存在的。这是一种(?) A、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非决定论观点 C、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观点 10、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在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领域普遍起作用的规律,它在(?) A、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后表现出来? B、事物经过一次辩证的否定后表现出来 C、事物发展的任何阶段上都表现出来? D、事物经过量变向质变转化后表现出来

马克思主义哲学考试试题6

马克思主义哲学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 1、解放思想体现着()。 A.唯心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 B.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 C.唯心主义与认识论的统一 D.唯物主义与可知论的统一 2、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 A.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B.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C.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D.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的过程 3、白天和黑夜之间的先后相继现象是()。 A.必然联系 B.偶然联系 C.因果联系 D.间接联系 4、经济基础是指()。 A.一定历史阶段上生产了的总和 B.一定历史阶段上生产了和生产关系的总和 C.一定历史阶段上科学技术和经济管理的总和 D.一定历史阶段上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5、一切真知都来源于()。 A.间接经验 B.社会实践 C.人的意识 D.客观事物 6、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 A.事物双方之间的相互斗争 B.事物双方之间的相互转化 C.矛盾双方互相调和的结果 D.矛盾双方同一性和斗争性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7、真理就是()。 A.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B.大多数人同意的观点 C.对人类生存有用的理论 D.对客观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8、社会历史规律与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共同点是()。 A.它们都是不包含偶然性的必然过程 B.它们都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 C.它们的实现都是元需人参与的客观过程 D.它们都是人类思维发展的客观过程 9、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把认识看成()。 A.人们纯思维的理性活动 B.不断反复、无限发展的认识过程 C.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D.照镜子似的、直观被动的反映 10、马克思主义从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中规定实践的科学含义()。 A.把实践归结为纯主观的、纯精神的活动 B.把实践看成个人的生活实践或犹太人的利己主义活动 C.认为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D.把实践看成人为应付环境所采取的生物性的活动 11、所谓系统是指()。 A.组成事物各个部分的简单相加 B.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按一定方式组成的统一整体 C.事物之间的普通联系 D.事物之间的复杂性和可变性 12、人的价值的最显著特点在于()。 A.人在价值关系中既可以是客体,又可以是主体的二重性 B.在价值关系中只能作为客体 C.在价值关系中只能作为主体 D.只具有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满足自身和他人需要的特性 1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唯物主义的观点 B.联余的观点 C.发展变化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一)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第小题1分,共30分)在第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1、b ) 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 d、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2、把可直接感知的某种具体实物看作是世界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2、a a、朴素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c、庸俗唯物主义 3、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3、b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d、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观点 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4、d 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 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 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 5、相对静止是指(5、c a、事物绝对不动 b、事物永恒不变 c、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 d、事物运动的普遍状态 6、时间和空间是(6、c ) a、物质的唯一特性 b、物质的根本属性 c、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d、物质运动的根本原因 7、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7、d a、事物数量的增加 b、事物的一切变化 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8、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都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8、b ) 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的原理 b、量和质相统一的原理 c、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d、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原理 9、有的哲学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是有原因的,因而一切都是必然的,偶然性是不存在的。这是一种 1

马克思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卷九 一、单项选择题:(选项中只有一个最为准确的答案。每题1分,计20分) 1. 理性认识的三种基本形式是() A.感觉、知觉、表象 B.概念、判断、推理 C.概念、计算、试验 D.概念、范畴、规律 2. 唯物主义发展的三种基本形态是()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B.旧唯物主义、朴素唯物主义、庸俗唯物主义 C.古希腊唯物主义、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D.古中国唯物主义、近代欧洲唯物主义、现代西方哲学 3. “一切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这是() A.唯物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的观点 B.取消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观点 C.夸大了客观条件作用的观点 D.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4.中国宋代著名哲学家陆九渊提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这是()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B.古代朴素辩证法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5.认识的本质是()

A.人的精神的自我创造 B.是主体对于客体的直观反映 C.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D.是人脑分泌出来的一种特殊物质 6.唯物辩证法的“扬弃”是指() A.新事物彻底抛弃旧事物 B.事物发展过程的非连续性 C.事物发展过程的连续性 D.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既克服又保留 7.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 A.阶级斗争 B.改革开放 C.科学技术革命 D.社会基本矛盾 8. 主观唯心主义的极端形式是() A.唯我论 B.唯心论 C.唯理论 D.经验论 9.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 A.真理的标准是多重的 B.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 C.真理和谬误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 D.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乃至对立的认识都是真理 10.“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之一”,这是()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一、简答题 1、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条件? 2、 马克思、恩格斯是如何转向黑格尔主义并超越黑格尔哲学 的? 3、 马克思、恩格斯是如何超越费尔巴哈走向黑格尔哲学的? 4、 如何评价《关于费尔巴哈德提纲》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 意义? 6、 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标志是什么?为什么? 7、 马克思主义哲学公开问世的标志是什么?为什么? 8、 马克思早期对人的本质的认识是如何深化和发展的? 9、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1848年欧洲革命和1871年巴黎公社运动中 是如何得以验证和发展的。 10、《资本论》对唯物史观的意义如何? 11、简述《资本论》中的生产力思想。 12、《资本论》中马克思是如何发展社会形态理论的? 13、《反杜林论》在马哲史上的地位如何? 14、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是如何阐述唯物史观和辩证法思想的? 15、分析《反杜林论》中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构想。 16、分析马克思晚年理论研究是基本特点及其方法论意义。 17、《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在马哲史上有何独特的地位与意义? 18、《费尔巴哈论》中, 恩格斯是如何分析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及其方法与体系的矛盾的?如何分析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及其局限性的? 19、恩格斯是如何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20、《费尔巴哈论》中对唯物史观基本理论的阐述有何特点?

21、阐述19世纪90年代恩格斯对唯物史观的发展。 22、普列汉诺夫在马哲史上的地位如何? 23、说明普列汉诺夫对唯物史观的重大贡献。 24、列宁是如何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思想的? 25、哲学基本问题理论在经典作家那里是如何深化发展的? 26、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是如何发展唯物史观的? 二、论述题 1、如何理解和评价异化劳动理论? 2、述评《资本论》中关于人的学说。 3、如何理解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所规定的“现代唯物主义”? 4、阐述《反杜林论》中恩格斯关于认识发展辨证发的思想。 5、恩格斯的如何阐述自然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 6、列宁是如何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 7、如何评价《唯物主义河经验批判主义》、《哲学笔记》在马哲史上的地位?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章(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B.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 C.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 D.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 物质的观点B. 运动的观点 C. 实践的观点 D. 发展的观点 3.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 4.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实践性 B.运动性 C.物质性 D.客观性 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 )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6.形而上学理解的矛盾的同一性是()A. 没有差别的同一性B. 包含斗争性的同一性C. 包含差别的同一性D. 具体同一 7.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 唯物的观点和辩证的观点 B.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C. 实践的观点和可知的观点 D.运动的观点和静止的观点 8.人们制造飞船,发射火箭,克服地球引力,是()A.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 B.对规律的辩证否定C.对规律的根本改造D.对规律的发展9.“先富——共富”和“台阶式”发展战略体现了质量互变规律中()A.总的量变过程中部分质变的原理B.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原理C.量变是质变的基础的原理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的原理 1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11.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白马非马”命题的错误在于() A. 只看到共性和个性的区别,而没有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 B. 只看到共性和个性的联系,而没有看到它们之间的区别 C. 既看到了共性和个性的区别,又看到了它们之间的联系 D. 既没看到共性和个性的区别,又没有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 12.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 ) A.抛弃 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C.纯粹的否定 D.既克服又保留 13.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 A.方向和道路 B.形式和状态 C.结构和功能 D.源泉和动力 14 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 )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 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 15.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 ) 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 B.意识不受客体影响 C. 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 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 16.人工智能的出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 ) A.否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B.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 C.肯定了人工智能可以代替意识的能动活动D.丰富了物质和意识相互关系内容 17“历史是逻辑的基础,逻辑是历史的修正”,这一观点是( )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观点 C.片面强调逻辑重要性的观点 D 割裂历史与逻辑统一的观点 18.“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 )A.归纳与演绎 B.分析与综合 C.抽象到具体 D.实践到认识 19.辩证思维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是( )A.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 B. 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C.思维生成现实具体的过程 D.在思维中形成“多种规定的统一”的过程 [单项选择题答案] 1.D 2.C 3.A 4.C 5.D 6.A 7.B 8. A 9.A 10.D 11.A 12.D 13.A 14.A 15.C 16.D 17.B 18.A 19.D 二、多项选择题 1.辩证法经历的基本形态有()A.朴素辩证法B.唯心辩证法C.唯物辩证法D.自然辩证法 2 时间空间作为“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 ) A.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D.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C.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D.时间和空间离开物质只是形式 3.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也。”“皆本物之固然。”“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含静。”“动、静,皆动也。”这在哲学上表达了( )A 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B.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缓慢不显著的运动 C.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D,运动是静止的总和 4 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 ( )A.实践是社会历史的客体B.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C.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现实基础 D.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内容 5.实践是人的生存方式,是指( )A.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B.在实践中形成人的本质和一切社会关系 C.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 D.实践是一切生命的存在形式 6 恩格斯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知识考试试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试题(六)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每小题1分,共40分) 1.哲学基本问题是(B)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D、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 2."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理",这是一种(B) 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3.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A) A、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是否承认社会发展有规律性 D、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上的根本变革,这表明(C) A、马克思主义哲学已成为"科学之科学" B、马克思主义哲学穷尽了一切真理

C、马克思哲学是哲学思想继续向前推进的新起点 D、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思想发展的顶峰 5.在哲学上,二元论的根本错误在于(A) A、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B、否认世界的可知性 C、否认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D、否认世界是运动发展的 6.科学证明,人脑是(C) A、思维的源泉 B、思维的产物 C、思维的器官 D、思维的对象 7.唯心主义运动观的根本错误在于(D) A、否认物质是运动的 B、否认运动是绝对的 C、否认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D、否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8.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最基本的前提是(B) 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C、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D、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 9."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就能办得到。"这种说法从哲学上看是(A) A.坚持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B.坚持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C.坚持唯物辩证法的表现 D.坚持形而上学的表现 10.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在哲学上是犯了(C) A.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B.经验论的错误 C.形而上学否定观的错误 D.激变论的错误 11."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是一种(D) A、不可知论的观点 B、相对主义的观点 C、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 12.对立统一规律提示了(B) A、事物发展变化的程度和趋势 B、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和源泉 C、事物发展变化的状态和形成 D、事物发展变化的方向和道路

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及答案汇总

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 A ) A.马克思 B.爱因斯坦 C.达尔文 D.牛顿 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C )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3.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A ) A.不仅指马克思思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4.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B ) A.马克思思格斯创立时期的经典理论 B.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它的发展 C.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5.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 B ) A.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英国宪章运动 C.芝加哥工人起义 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C ) 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 7.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B ) A. 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罢工和起义 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8.提出价值规律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是( B ) A.马克思B.亚当·斯密 C.大卫·李嘉图 D.威廉·配第 9.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指( C ) A.辩证法 B.历史观 C.劳动价值论 D.剩余价值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卷A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卷(A) 班级_____学号_____姓名_____得分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P3) A、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2.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C,P12) 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 3.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A,P14) A、科学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与时俱进 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C,P25) A、人和自然的关系 B、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D、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5、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指(C,P25)

A、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6.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C,P28) A、实践性 B、运动性 C、物质性 D、客观性 7.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是(A,P37) A、对立统一规律 B、否定之否定规律 C、质量互变规律 D、普遍联系规律 8.“沉舟侧半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D,P41)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的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9.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A,P42) 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 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 10.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C,P61)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答案

1、世界观就是( )。 A 、观察世界形势的根本方法 B 、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观点 C 、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 D 、对社会某些领域具体问题 的看法 2、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是( )。 A 、唯心主义 B 、相对主义 C 、不可知论 D 、反映论 3、唯物辩证法认为,主观辩证法是( )。 A 、头脑中自生的 B 、对客观辩证法的反映 C 、“绝对观念”固有的 D 、从书本上学来的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 )。 A 、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 B 、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C 、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 D 、人类各种知识的总汇 5、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 A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 系 B 、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C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D 、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关系在于( )。 A 、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B 、世界观是人生观的理论基础 C 、人生观是世界观在个人、自我生存意义上的特殊表现 D 、世界观不同,人生观也必然不同 E 、世界观也就包含着人生观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是因为( )。

A、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反映了时代的潮流 B、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继承了以往哲学发展的全部优秀成 果,推进哲学的发展 C、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是行动的指南 D、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人们提供了研究和解决当今一系列全球 问题的正确方法 E、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今时代最正确的哲学 3、现代西方哲学可分为两股思潮,它们分别是( )。 A、人本主义思潮 B、存在主义思潮 C、科学主义思潮 D、实证主义思潮 E、唯心主义思潮 4、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分别是( )。 A、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 B、社会革命理论 C、剩余价值学说 D、劳动价值理论 E、历史唯物主义 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彻底、完备的唯物主义,这是因为( )。 A、它做到了辩证法同唯物主义的结合和统一 B、它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结合和统一 C、它使得哲学第一次成为科学形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它认为世界是运动、发展、变化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