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书法入门(毛笔字帖之汉字笔画书写规律)

书法入门(毛笔字帖之汉字笔画书写规律)

书法入门(毛笔字帖之汉字笔画书写规律)
书法入门(毛笔字帖之汉字笔画书写规律)

目 录

一、点和组合点的书写规律 (1)

(一)楷书的五个基本点 (1)

(二)组合点的用法及写法 (2)

二、折和钩的书写规律 (3)

(一)起笔折法—— 弹、挑、点、带、转 (3)

(二)三角形法 —— 弹、挑、折、折、转 (4)

(三)折钩的书写规律 (4)

(四)弧钩的书写规律 —— 弹、弧、折、转 (5)

三、起笔、行、收笔规律 (8)

(一)起笔规律:点、带、转 (8)

(二)行笔规律:中锋铺毫 (10)

(三)收笔规律 (10)

四、笔画接笔规律 (14)

(一)相接法 (14)

(二)相离法 (14)

五、粗细平衡规律 (18)

(一)密细疏粗 (18)

(二)长细短粗 (19)

(三)横细竖粗 (20)

(四)左细右粗 (21)

六、重画变异规律 (22)

(一)重横变异规律 (22)

(二)重捺变异规律 (23)

(三)重折变异规律 (24)

(四)重钩变异规律 (25)

七、主笔优先规律 (26)

(一)长横作地载 (26)

(二)长横作腰横 (28)

八、斜捺作主笔的组合规律 (29)

(一)斜捺与撇的相接组合 (29)

(二)斜捺与撇的交叉组合 (30)

(三)撇捺对称组合 (32)

(四)斜捺与提钩的组合 (34)

2

一、点和组合点的书写规律

(一)楷书的五个基本点

斜点——反捺的浓缩 竖点——垂露竖的浓缩 左点——右短竖的浓缩 撇点——短斜撇的浓缩 提点——提的浓缩

这些点是这五个对应笔画的缩写——去中间行笔,接两头起笔和收笔。

1

(二)组合点的用法及写法

1、两点水:用作左偏旁。上为斜点,下为提点。这个部首一般用在字之左,故右边沿要垂直对齐。以避免提点过长占用右偏旁的空间。

2、三点水:用作左偏旁。在两点水之间再加一个斜点,这个点应靠近第一点并呈斜对齐,便于提点收笔延伸到它留下的空白区,以保证右边沿垂直对齐,道理同上。

3、相向点:用作字头。左为斜点,右为撇点。为保证下边沿整齐,故撇点起笔要高于斜点。

4、顺三点:用作字头。在相向点中间插入一个斜点,分布原理与三点水相同,是为保证下边沿整齐。

2

5、相背点:用作字底。左为撇点,右为斜点,起笔平齐,是为保证上边沿整齐。

6、隔三点:用作字头。在相向点中间插入一个竖点,笔顺是先中间,后两边。

7、四点底:用作字底。按对称辐射分布原理写,左边两点为左点,右边两点为斜点,中间两点要稍小而垂,两边两点应稍长而斜,上边沿要整齐。

8、向心四点:用在字的两边。左为两点水,右为撇点和斜点。右下部斜点稍大。

二、折和钩的书写规律

(一)起笔折法—— 弹、挑、点、带、转

此种方法即还原法,特别适合写竖折、撇折以及竖提,就是将折笔看成两个线类笔画的连接,如横折可看成横和竖的连接(竖折可看成竖和横的连接、撇折可看成撇和横的连接,即上笔的收笔步骤接着下笔的起笔步骤),横折即可写成横的收笔(保留“弹”和“挑”,去掉“折”和“转”)接着竖的起笔(“点、带、转”),竖折、撇折可以此类推(见图3 —6)。

3

要想使折笔具有康有为所说“凝整沉着”的效果,还须注意折笔角度要在直角以内。

(二)三角形法 —— 弹、挑、折、折、转

这种方法的关键是后三步折、折、转钩出三角形的轮廓,再调整笔锋运笔。特别适合写横折、横钩、竖钩,也特别适合初学者使用。(见图

3 —7)。

折钩(横钩、竖提、竖钩)的书写规律与折的三角形法基本相同,都可按“弹、挑、折、折、转”五个步骤书写,不过竖钩应按“弹、折、折、转”四个步骤书写更合理,因为如果竖钩也写出同竖提一样的“脚后跟”,其效果必然难看而且拖沓累赘。竖提更适合用

3 —8)。

弹、挑、点、带、转法书写。(见图

4

(四)弧钩的书写规律 —— 弹、弧、折、转

弧钩(斜钩、卧钩、竖弯钩、竖左弯钩)的写法同折钩略有不同,如用三角形法书写,钩的背部多出一个拐角,因而特别难看,所以要用“弧”代替折钩的“挑、折”两步,这样,写出的弧钩才有美感。弧钩的书写规律可以用“弹、弧、折、转”四字概括(见图3—9)。

附:折钩类笔画写法要点图表

5

6

7

三、起笔、行、收笔规律

笔画是构成汉字的基本元素。要想写好字,首先就要写好笔画。就象盖房子要讲究材料的质量一样,偷工减料盖起来的房子必然是“豆腐渣”工程,写字的道理也是如此,那种不认真练习笔画就直接写字的学法是不符合毛笔楷书学习规律的。王羲之说:“一点失所,若美人之病一目;一画失节,如壮士之折一肱。”充分说明了笔画质量与字的整体美的关系。

汉字的基本笔画共有四十余个,可分为点(斜点、竖点、左点、撇点、提点)、线(长横、短横、左尖横、悬针竖、垂露竖、短竖、长斜撇、短斜撇、短平撇、竖弯撇、竖撇、斜捺、平捺、反捺、提)、折(横折、竖折、撇折)、钩(横钩、竖提、竖钩、斜钩、卧钩、竖弯钩、竖左弯钩)及复合笔画(共10个,名字略)五大类,每一类笔画的写法都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些规律掌握起来并不难,以下就是我在学习和教学毛笔楷书过程中总结的规律。

(一)起笔规律:点、带、转

适用于一拓直下起笔法,之所以教这种写法是方便学生以后学习行书(见图3 —1)。

8

点:任何笔画都由点起。笔杆垂直,以斜势(45°)(缺省为这个角度,具体到不同风格楷体可作相应调整)下笔由轻到重写出前尖后圆的杏仁点。要求下笔要轻,角度要斜,根据笔画的粗细写出点的长短,不可一味拉长以免给下一步带来麻烦。

带:是为了写出起笔轮廓,也便于转笔。以横为例,杏仁点写完后,毛笔按笔画运笔方向(横向右、竖向下、撇向左下、捺向右下、提向右上)侧锋带笔形成平形四边形块面,这样做既写出了起笔的轮廓,又便于笔锋在其中不露痕迹地换向,保证下一步的中锋运笔。注意:带时毛笔不要提起,把点的头和尾盖住(以看不见点的头尾为准),写出三条直边两个方角。

转:是为了调整笔锋指向以达到中锋运笔要求。平形四边形块面形成后,笔锋不须提起,接着就是靠大拇指和食指逆时针转动笔杆(横、提为逆时针转动,竖、撇为顺时针转动,捺因为下笔方向同点一致,故不须转动),带动笔锋作逆时针调锋,使原来的笔锋指向由向左前变成向左,这时向右运笔才是横的中锋行笔。注意:转笔时毛笔不要提起,直接用拇指和食指转动笔杆带动笔锋在纸上转动,像跷跷板一样,让接触纸面的笔尖和笔跟部同时向笔画中心移动,直到笔锋状态符合中锋要求为止。

以上只是以横为例说明起笔点、带、转的规律,其它笔画起笔可类推。至于横、竖、撇、提、捺五个最基本笔画的起笔点、带、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请看表和(图3 —2)。

9

(二)行笔规律:中锋铺毫

起笔三步完成后,紧接着中锋铺毫行笔,在行笔过程中,要始终保持笔锋指向与运笔方向正好相反,同时要求笔锋始终保持在笔画的中央,随着手腕的运动,笔杆可以倒向笔锋所指方向(不能往运笔方向也不能往笔画两边倒,否则会造成拖锋或偏锋),笔杆倾倒幅度越大,笔锋与纸面的摩擦力越大,笔毫克服阻力前进,写出的笔画自然就有力度美(见图3 —3)。

(三)收笔规律

行笔结束后,接下来就要收笔,收笔有两种方法:

(1)藏锋收笔:弹、挑、折、转

10

中锋行笔到末尾,收笔第一步是笔锋反弹提起(越是弹性小的笔或按笔幅度大的情况,越要反弹提起),因为象横、垂露竖或短竖以及反捺的收笔需要较轻的笔触才能圆满完成收笔。所以反弹提起是圆满收笔的关键一步。这里我用一个“弹”字概括反弹提起这一步。

第二步“挑”概括的是笔锋上挑(对横而言)或笔锋左挑(对竖而言),这一步的目的是同第三步“折”配合形成棱角,以强调笔画的造型效果。注意:挑时要用一分笔轻挑,不可用很重的笔触。

第三步“折”概括的是笔锋在“挑”之后折笔(方向与起笔点的方向保持平行)向右下形成方角,与下一步圆转形成的圆弧收笔构成方圆对比。注意:这一步依然要用一分笔轻折。

第四步“转”概括的是圆转回收,完成“折”后,手腕带动毛笔,使笔锋轻松一转,从下方轻轻收回,整个笔画到此圆满结束。

3 —4)。

垂露竖、短竖、反捺都可以此法收笔(见图

(2)露锋收笔:弹、倾、踢

露锋收笔是要写出笔锋。与藏锋收笔相同的是第一步也需要反弹提起(此步也称“弹”),不过这种反弹提起是反复且连续进行,运笔一次比一次轻,直到写出笔锋为止。伴随着反复多次反弹提起,为使笔毫能渐渐收拢,笔杆必须向笔锋所指方向倾斜,(此步谓“倾”),最后一步笔尖快速从纸面踢出,形成笔锋(此步谓“踢”)。基本笔画中如悬针竖、撇、捺、提及钩的收笔全用此法。需要注意的是:要想收出漂亮的笔锋,起笔时转笔就要到位,只有转笔到位,才能在收锋时将笔锋写到笔画的中心线上,从而产生美的外观(见图

3 —5)。

11

12

13

四、笔画接笔规律

(一)相接法

1、实接法:一笔画起笔或收笔被另一笔画所掩盖。这一方法像木匠接榫头一样,要把两根木头接得严丝合缝,牢固无比,做成的家具才结实耐用。

2、虚接法:一笔画起笔或收笔的笔锋与另一笔画相搭。写出来的效果有空灵之感。这一方法为相接法中的重点技巧,因为绝大多数习字者都不善于运用此法来表达书法的较高层次的美。掌握这一方法必须要掌握笔画的尖锋轻起和露锋收笔两种技巧。

3、相交法:两笔画相互穿插交叉。这一方法较为简单。不需专门练习。

(二)相离法

两笔画相互分离,但笔断意连。很多人只注意笔断,忽视了意连。殊不知没有意连的笔断是一盘散沙,写出的字没有凝聚力,缺乏整体感。这一方法需要在书写时做到意在笔先,一气呵成,切忌边写边想,犹豫迟疑。

14

15

16

17

五、粗细平衡规律

(一)密细疏粗

笔画多的字为了能写在格子正中且不拥挤,就要将笔画写细些;相反,笔画少的字虽然很容易写在格子正中,但如果也写细就会有寒俭之感,所以要写粗。

18

毛笔字练习基本笔画

毛笔用笔基本技法及永字八法图解 用笔基本技法是书写中处理笔锋转向时的技术措施。笔法分为两部份,一部份为根本法,——我们在《写字,书法,及用笔》一文中已做总结;一部份就是本文所谈的基本技法。 用笔的基本技法总的来说只有三法:藏锋法、使转法、和收笔法。我们分别述之。 一、藏锋法: 藏锋是用笔的基本技法之一,基本原理是通过提笔来缩小笔锋的体积。但这并不是藏锋技法的全部。笔锋体积缩小了,笔心的位置必发生变化。笔心是主骨的,笔心的位置决定骨的位置,在转向时是要求前后两笔的骨必须在转向处相连接。一旦错位,便有皮连骨断感。因此笔锋转向后,需要重新调整笔心位置,使之与原心绝对重合。这件工作目力不能及,全凭感觉,非经久演习不能把握。这是用笔之难的所在之一。 调整的方法有二: 1、移心法 移心法在提笔缩锋时先顾及笔锋的体积,缩准后再移动笔锋将心点调至所需的位置上去。此法适用于初学。 2、抽锋法 抽锋法是先顾及心点位置,确定后再将笔锋缩小到合适的大小的方法。 这个方法酷似从剑鞘中抽出宝剑的动作,剑鞘的口部边缘好比心点位置,鞘内宝剑部分好比缩后的笔锋。抽出宝剑时,无论存留

在鞘内的剑短长多少,剑口的位置始终不变,因此称为抽锋。 抽锋法是移心法的简化。特点是迅捷。但需要在移心法熟练的基础上学习。 二、使转法: 使转技法是转换笔锋锋面的技法。 使转有二种情形。 一种是在发笔处完成使转,运行时平拖直过,此为唐法;一种是将使转过程拉长,甚至贯穿行笔全程,此为晋法。 使转中锋面的转换有二法,即内擫和外拓。 以锋端着纸,逆时针方向摇搅笔锋,以选择合适的锋面着纸的技法,为内擫;如果顺时针方向摇笔选择锋面,则为外拓。二者效果是不同的:内擫笔意流动且近圆,外拓笔意爽利而近方。 锋面转换的角度我们用肉眼是观察不出的。书写中全凭手的感觉。当毫铺时,我们总会感觉锋下有一道刀刃般的折痕,我们称为锋刃。锋刃角度的变化我们会感知得非常清楚,感知锋面的转换是通过感知锋刃的角度变化来实现的。二者的变化是对应的。 二法中以内擫为难,欲要拉长转体过程,摇锋落纸后须使笔锋与笔身有些许扭角,以产生一定扭力,在行笔过程中利用这个扭力的释放,使笔锋自然转动,产生流转韵律,效果极为生动。 三、收笔笔法: 收笔笔法是一画书写结束时将笔锋提离纸面的方法。其目的是重新将铺展的笔毫聚拢成尖锥状,以便下一笔的书写。具体做法是提行,利用墨液的表面张力和大气压将笔毫聚合在一起。因此收笔也称提收。

汉字笔画顺序规律总结

汉字笔顺规则表和笔画名称表 汉字笔顺规则表

汉字笔画名称表 易错笔画说明

汉字笔画的书写顺序

汉字笔画的书写顺序。汉字的笔顺规则是:先横后竖(如:“干”),先撇后捺(如:“八”),从小到大(如:“主”),从左到右(如“林”),先进后关(如:“田”),先中间后两边(如:“水”),从外到内(如:“回”)等。如“仗”,笔顺为丿,丿丨,丿丨一,丿丨一丿,丿丨一丿丶。笔顺是否正确,关系到书写的速度和字形的好坏。 一、一般规则: 1、先撇后捺:人八入 2、先横后竖:十王干 3、从上到下:三竟音 4、从左到右:理利礼明湖 5、先外后里:问同司 6、先外后里在封口:国圆园圈 7、先中间后两边:小水 二、补充规则 1、点在上部或左上,先写点:衣立为 2、点在右上或在字里,后写点:发瓦我 3、上右和上左包围结构的字,先外后里:厅座屋 4、左下包围结构的字,先里后外:远建廷 5、左下右包围结构的字,先里后外:凶画 6、左上右包围结构的字,先里后外:同用风

7、上左下包围结构的字,先上后里在左下医巨匠区写字笔顺口诀: 从上到下为主,从左到右为辅。 上下左右俱全,根据层次分组; 横竖交叉先横,撇捺交叉先撇; 中间突出先中①,右上有点后补②; 上包下时先外③,下包上时先内④; 三框首横末折⑤,大囗最后封底⑥; 分歧遵照《规范》⑦,做到流畅美观。 注释: ①中间突出的字,如“山”、“小”、“办”、“水”、“承”等。 ②上有点的字,如“犬”、“尤”、“戈”、“龙”、“成”等。 ③上包下的字,如“冈”、“同”、“网”、“周”、等。 ④下包上的字,如“凶”、“画”、“函”、“幽”等。 ⑤“三框”也叫“匠字框”,如“区”、“匹”、“巨”、“医”等。 ⑥“大囗”即大口框,如“四”、“回”、“园”、“国”等。 延伸阅读(一) 笔画笔顺易错字:

(完整版)毛笔字基本笔画入门

、永字八法 古代有“永字八法”的说法(唐代僧智永 提出)侧,点为侧,如鸟翩然侧下 勒,横为勒,如勒马之用缰努,竖为 努,用力也趯,趯为跃,貌与跳跃同 策,左上为策,如策马之用鞭掠,左下 为掠,如篦之掠发啄,右上为啄如鸟之 啄物磔,右下为磔,裂牲谓之,磔笔锋 开张也 、横的写法

1、长横 1、逆锋起笔 2、向下顿笔 3、提笔右上行 4、中锋行笔 5、稍向上提笔 6、顿笔向右下回锋 2、短横 1、向左逆锋起笔 2、向右下顿笔 3、提笔折锋向右 4、蓄势后向右行笔 5、提笔向右下顿笔 6、提笔回锋收笔 3、凸横 1、向左逆锋起笔 2、向右下顿笔 3、向右行笔,中间向 4、末端转锋向右下顿

5、提笔回锋收笔 4、细腰横 1、向左逆锋起笔 2、向右下顿笔 3、向右行笔,中间稍提锋 4、末端转锋向右下顿笔 5、提笔回锋收笔 5、左尖横 1、顺锋起笔 2、力量逐渐增大,向 右中锋行笔 3、末端提笔向右下顿 4、提笔回锋收笔 6、右尖横 1、逆锋向左起笔 2、折锋向右下顿笔 3、挫笔后向右偏上边提边行笔7、横钩 1、向左逆锋起笔 2、折锋右下顿笔 3、折锋向右中锋行笔 4、作钩时提笔向左下重顿 5、转锋回收至画中后挫笔向左下出钩

、竖1、垂露竖

1、逆锋向左上起笔 2、折锋微向右上再折向右下顿笔 3、向左下提笔转锋 4、向下中锋行笔 5、向右下稍顿转笔作圆角 6、回锋向上收笔 2、悬针竖 1、逆锋向左上起笔 2、折锋后向右下顿笔 3、向左下提笔转锋 4、向下中锋行笔 5、行至三分之二处驻笔后行笔出锋,写出针尖状3、右弧竖 1、逆锋向左上起笔 2、转笔向右下顿笔 3、向左下提笔转锋 4、向下中锋行笔 5、末端处向右下稍顿笔 6、提笔回锋向上收笔 4、左弧竖 1、逆锋向左上起笔 2、折锋微向右下顿笔 3、向左下提笔转锋 4、向下呈左弧状中锋行笔 5、末端处向右下稍顿笔 6、提笔回锋向上收笔

汉字笔画书写的运笔规律

汉字笔画书写的运笔规律,一般是横竖撇的起笔较重,点捺的起笔较轻;转折处要略顿笔,稍重、稍慢;提和钩,开始要略顿笔、稍重,尔后逐渐转为轻快,收笔出尖;所有笔画都是一笔写成,不能重描。这些笔画在组成汉字时,有的形状会略有变化,因此,在书写时,要注意多观察,把笔画形状写准确。 (一)横:横画要写平稳,因为横在一个字中起平衡作用,横不平,则字不稳。横有长、短之长横的写法,下笔稍重、行笔向右较轻,收笔略向右按一下,整个笔画呈左低右高、向下俯势的形态。由于人的视觉的错觉,横画不能写成水平,而应写成左低右高,收笔时稍按一下笔,使笔画变重些,这样,看起来才显得平稳。所以,人们常说的“横平竖直”,不是指横水平书写,而是要求看上去平稳的意思。如同: 短横的写法是,轻下笔,由轻到重向右行笔大约写到长横的一半时停笔即收。笔画稍向右上仰。如图:

(二)竖竖画要写垂直,因为竖画在一个字中往往起着关键的支撑作用,竖不垂直,则字不正。竖有垂露、悬针和短竖之分。垂露竖的写法,下笔稍重,行笔垂直向下较轻,收笔稍重。如图: 悬针竖的写法同垂露,只是收笔时由重到轻,出锋收笔,笔画出尖。见下图 短竖,写法同垂露竖,只是笔画较短,短竖要写得短粗有力。见下图

(三)撇撇画在一个字中很有装饰性,如能写得自然舒展,会增加字的美感,有时还与捺画相对称起着平衡和稳定重心的作用。撇有斜撇、竖撇、短撇之分。斜撇的写法是,下笔稍重,由重到轻向左下行笔,收笔时出尖。如图: 竖撇,下笔稍重,由重到轻向下行笔,行至撇的长度三分之二处,向左下撇出,收笔时出尖。如图: 短撇,写法同斜撇,只是笔画较短。短撇在字头出现时,笔画形态较平,如“干、反、禾、后、丢”等字;短撇在字的左上部位出现时,笔画形态较斜,如“生、禾、失、朱”等字。如图: (四)捺捺画粗细分明,书写难度较大。捺有斜捺和平捺之分。斜

汉字间架结构八大规律92法

汉字间架结构八大规律 1、间距相等规律: 横与横:三、日、月、里、国、言、平、音、重、与等竖与竖:川、洲、市、西、舞、带、删等撇与撇:杉、衫、彩、形、物、家、象、多等点与点:江、流、汗、点、杰、羔、恩、志等 2、笔顺规律: 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先中间后两边;先里头后封口;先主体后加点。 3、主笔规律: 独体字与上下结构(包括上中下结构),首先要找出横向的主笔,一般为横、撇、捺、横钩、竖弯钩。其中优先级最高的为:四点底、皿字底、木字底、女字底、立字头等,次之为:人、儿、心等。 例字:丰、合、意、童、热、柴、盖、益、婆、要、兄、志、恩。 4、缩短规律: 玩、此、场、攻、到、乱、取、职等字的偏旁,底部长横要缩短,右边的笔画要齐平。另外,撇捺组合的字做偏旁,当位于左时,撇长而捺化成点:烂、和、料、彩、耕、双、欲、林、欢、从、短。位于右时,撇短捺长:峰、路、政、松、给、体、挤、技。 5、中心线规律: 首点居正:主、宇、市、京、童、庄中直对正:常、桌、卓、卡、尘、堂 上下结构的字,纵向中心线两边对称。左右结构的字,横向中心线上下对称。 6、错位规律: 凡左右结构者,右边部分上面平而下面有向下延伸的笔画则写成左高右低的错位结构。如:抨,秤,秆,柯,河,押,搓,扩等。如有右耳刀的,一律要错位:却、即、部、都等如斤在右边的,竖一律要低:斯、析、沂、拆等. 7、包围结构组字规律: 左半包时要偏右,右半包时则偏左,上三包围要靠上,左三包围下横长,下三包围包一半,全包围时写中间。 左上包右下:厄、庆、尼、启、左、有、差、病、劣、虎右上包左下:习、句、戈、武、可、虱、氧、匈、左下包右上:旭、翘、延、述、尴、尬、超、题、毯、咫左三包围:区、医、巨、臣下三包围:画、凶、幽、函上三包围:同、问、冈、风、月全包围:国、四、田、回、目

硬笔书法基本功28种基本笔画的书写要领

硬笔书法基本功,28种基本笔画的书写要领 1横:横画要写平稳,因为横在一个字中起平衡作用,横不平,则字不稳。横有长、短之分。 1.1长横的写法,下笔稍重、行笔向右较轻,收笔略向右按一下,整个笔画呈左低右高、向下俯势的形态。由于人的视觉的错觉,横画不能写成水平,而应写成左低右高,收笔时稍按一下笔,使笔画变重些,这样,看起来才显得平稳。所以,人们常说的“横平竖直”,不是指横水平书写,而是要求看卜去平稳的意思。如图: 1.2短横的写法是,轻下笔,由轻到重向右行笔大约写到长横的一半时停笔即收。笔画稍向右上仰。如图: 2.竖。竖画要写垂直,因为竖画在一个字中往往起着关键的支撑作用,竖不垂直,则字不正。竖有垂露、悬针和短竖之分。 2.1垂露竖的写法,下笔稍重,行笔垂直向下较轻,收笔稍重。如图: 2.2悬针竖的写法同垂露,只是收笔时由重到轻,出锋收笔,笔画出尖。

如图: 2.3短竖,写法同垂露竖,只是笔画较短,短竖要写得短粗有力。见下图: 3撇。撇画在一个字中很有装饰性,如能写得自然舒展,会增加字的美感,有时还与按画相对称起着平衡和稳定重心的作用。撇有斜撇、竖撇、短撇之分。 3.1斜撇的写法是,下笔稍重,由重到轻向左下行笔,收笔时出尖。如图: 3.2竖撇,下笔稍重,由重到轻向下行笔,行至撇的长度三分之二处,向左下撇出,收笔时出尖竖撇,下笔稍重,由重到轻向下行笔,行至撇的长度三分之二处,向左下撇出,收笔时出尖尖。如图: 3.3短撇,写法同斜撇,只是笔画较短。短撇在字头出现时,笔画形态较平,如“干、反、禾、后丢”等字;短撇在字的左上部位出现时,笔画形

态较斜,如“生、禾、失、朱”等字。如图: 4捺。捺画粗细分明,书写难度较大。捺有斜捺和平捺之分。 4.1斜捺,下笔较轻(轻落笔),向右下由轻到重行笔,行至捺脚处重按笔,然后向右水平方向由重到轻提笔拖出,收笔要出尖。如图: 4.2平捺,写法同斜捺,但下笔时先要写一小短横,然后再向有下(略平一些)方向行笔。如图: 5点。点画在—个字中就如同人的眼睛一样重要,是一个字的精神体现。点画有右点、左点、竖点和长点之分。 5.1点,轻下笔,由轻到重向右下行笔,稍按后即收笔,不能重描,一次成画。写点关键要有行笔过程,万不可笔尖一着纸就收笔。如图: 5.2.点,写法基本同有点,但行笔方向往下略向左偏一些,收笔时要顿笔。

笔画书写八大规律

笔画书写八大规律 (1) 一、点和组合点的书写规律 (1) 二、折和钩的书写规律 (4) 三、起笔、行、收笔规律 (8) 四、笔画接笔规律 (13) 五、粗细平衡规律 (16) 六、重画变异规律 (21) 七、主笔优先规律 (25) 八、斜捺作主笔的组合规律 (29) 笔画书写八大规律 一、点和组合点的书写规律 (一)楷书的基本点有五个: 斜点——反捺的浓缩竖点——垂露竖的浓缩左点——右短竖的浓缩 撇点——短斜撇的浓缩提点——提的浓缩 这些点是这五个对应笔画的缩写——去中间行笔,接两头起笔和收笔。

(二)组合点的用法及写法 1、两点水:用作左偏旁。上为斜点,下为提点。这个部首一般用在字之左,故右边沿要垂直对齐。以避免提点过长占用右偏旁的空间。 2、三点水:用作左偏旁。在两点水之间再加一个斜点,这个点应靠近第一点并呈斜对齐,便于提点收笔延伸到它留下的空白区,以保证右边沿垂直对齐,道理同上。 3、相向点:用作字头。左为斜点,右为撇点。为保证下边沿整齐,故撇点起笔要高于斜点。 4、顺三点:用作字头。在相向点中间插入一个斜点,分布原理与三点水相同,是为保证下边沿整齐。 5、相背点:用作字底。左为撇点,右为斜点,起笔平齐,是为保证上边沿整齐。 6、隔三点:用作字头。在相向点中间插入一个竖点,笔顺是先中间,后两边。

7、四点底:用作字底。按对称辐射分布原理写,左边两点为左点,右边两点为斜点,中间两点要稍小而垂,两边两点应稍长而斜,上边沿要整齐。 8、向心四点:用在字的两边。左为两点水,右为撇点和斜点。右下部斜点稍大。 二、折和钩的书写规律 1、起笔折法——弹、挑、点、带、转 此种方法即还原法,特别适合写竖折、撇折以及竖提,就是将折笔看成两个线类笔画的连接,如横折可看成横和竖的连接(竖折可看成竖和横的连接、撇折可看成撇和横的连接,即上笔的收笔步骤接着下笔的起笔步骤),横折即可写成横的收笔(保留“弹”和“挑”,去掉“折”和“转”)接着竖的起笔(“点、带、转”),竖折、撇折可以此类推(见图3 —6)。 要想使折笔具有康有为所说“凝整沉着”的效果,还须注意折笔角度要在直角以内。

毛笔字基本笔画入门

1、横的写法 1、长横 (1)、逆锋起笔 (2)、向下顿笔 (3)、提笔右上行 (4)、中锋行笔 (5)、稍向上提笔 (6)、顿笔向右下回锋

2、短横 (1)、向左逆锋起笔(2)、向右下顿笔(3)、提笔折锋向右(4)、蓄势后向右行笔(5)、提笔向右下顿笔(6)、提笔回锋收笔 3、凸横 (1)、向左逆锋起笔(2)、向右下顿笔(3)、向右行笔,中间向上凸(4)、末端转锋向右下顿笔(5)、提笔回锋收笔 4、细腰横 (1)、向左逆锋起笔(2)、向右下顿笔(3)、向右行笔,中间稍提锋(4)、末端转锋向右下顿笔(5)、提笔回锋收笔

5、左尖横 1、顺锋起笔 2、力量逐渐增大,向右中锋行笔 3、末端提笔向右下顿笔 4、提笔回锋收笔 6、右尖横 1、逆锋向左起笔 2、折锋向右下顿笔 3、挫笔后向右偏上边提边行笔 7、横钩 (1)、向左逆锋起笔(2)、折锋右下顿笔(3)、折锋向右中锋行笔(4)、作钩时提笔向左下重顿(5)、转锋回收至画中后挫笔向左下出钩

二、竖

1、垂露竖 (1)、逆锋向左上起笔(2)、折锋微向右上再折向右下顿笔(3)、向左下提笔转锋(4)、向下中锋行笔(5)、向右下稍顿转笔作圆角(6)、回锋向上收笔 2、悬针竖

(1、逆锋向左上起笔(2、折锋后向右下顿笔(3、向左下提笔转锋(4、向下中锋行笔(5、行至三分之二处驻笔后行笔出锋,写出针尖状 3、右弧竖 (1、逆锋向左上起笔 (2、转笔向右下顿笔 (3、向左下提笔转锋 (4、向下中锋行笔 (5、末端处向右下稍顿笔 (6、提笔回锋向上收笔 4、左弧竖 (1、逆锋向左上起笔 (2、折锋微向右下顿笔 (3、向左下提笔转锋 (4、向下呈左弧状中锋行笔

汉字笔顺规律

汉字笔顺规律 汉字的笔顺是书写汉字笔画和部件的先后顺序。笔顺是自有汉字以来,人们在书写过程中正确书写汉字的经验总结,有一定的规范性和普遍性。但是,汉字结构相当复杂,有些汉字的习惯写法与笔顺规则有一定的出入,因此要多加留意。 第一部分基本规则 一、从上到下 一般来说,上下结构的字,都要先写上面的,然后写下面的。 例字:兄介笑足节员 二、从左到右 一般来说,左右结构的字,都要先写左边的,然后写右边的。 例字:听付江权秋话 三、先横后竖 在横画和竖画同时出现时,一般来说,要先写横,后写竖。 例字:十干牛丰木下 四、先撇后捺 在撇画和捺画同时出现时,一般来说,要先写撇,后写捺。 例字:人衣入八大谷登祭 五、先外后里 在绝大部分的半包围结构中,都要先写外面的包围,再写里面的被包围的部分。

例字:内同问冈闻间 六、先中间后两边 有一些字,在结构上可以看成左中右三部分,但是中间部分较长或宽,左边和右边是一个组合的时候,一般要先写中间的,再写两边的。 例字:小水承肃率乘函 七、先外后里再封口 全包围结构的字,一般都要先写左、上、右三部分,然后写里面被包围的部分,最后写下面的横画封口。 例字:国困回围囚四 第二部分补充规则 一、带点的字 1、点在正上方或左上方要先写 例字:文方义斗头为门 2、点在右上方要最后写 例字:戈犬成式栽弋 3、点在其它笔画里面一般要最后写 例字:瓦叉卵母 例外:丹夜柬 二、两面包围的字 1、右上包围先外后里 例字:勺司句习匋匍 2、左上包围先外后里(主要是广字头、厂字头、户字头、病字旁的字)

例字:房庆床历病厉 3、左下包围先里后外(主要是走之、建之的字) 例字:边建延这进远 例外:起赶毯飓 三、三面包围的字 1、缺口朝上、先里后外(一般为“凶字框”的字) 例字:凶画击幽函 2、缺口朝下、先外后里(一般为同字框、门字框的字) 例字:向同内间问 3、缺口朝右、先上后里再左下(一般为“三框”的字) 例字:区匠臣匝匣 四、先竖后横 有横有竖,但是竖不伸到最后横的下面的时候,要先写竖,后写最后的横。 例字:王里韭土上垂 五、从右到左 右边的笔画比左边的笔画强的时候,要先写强的部分,后写弱的部分。 例字:刀力乃万讯 例外:及 六、先写左右、后写中间 当左右两边为一组组合笔画的时候(通常为相向点),要先写这个组合,最后写中间的部分。 例字:火半米叟坐 七、先封口、后中间

小学生毛笔书法课教学教程 毛笔字基础 笔画 教案

小学生毛笔书法课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的: 毛笔书法入课堂,墨香满校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开展毛笔书法课艺术普及教育,培养小学生对书法艺术的欣赏能力、审美能力和实际表现水平,组织学生自愿参加各种竞赛活动。 二、教学形式: 通过课堂教学,辅之以互相观摩、单独辅导、组织小型展览等形式开展教学活动。 三、展览形式: 书法班的展览可分为作业展览和作品展览两大部分。作业展览是根据教学计划和步骤,选择完成较好的作业进行展览;作品展览是在教学工作进行到一半,学生掌握了一定基础之后,规定内容,完成作品,在学期中及学期末举办作品展示活动。 四、教学进度: 以每周两次的课程设置,完成相应的教学计划和内容。 五、教学内容:

本学期的书法教学主要以基本笔画的教学为主,在掌握基本笔画的同时,把笔画应用到简单的字当中。 六、教学内容及目标要求: 第一周 1、为书法课程作好准备. 介绍文房四宝及书法习惯(执笔.坐姿.用笔) 了解书法的基本常识,能够初步认识中国书法 2、用笔技法的基础训练。掌握书法的基本姿态,为今后的书法学习作铺垫 第二周 1、毛笔楷书笔画的写法-----横掌握横画的基本写法 2、包含横的简单字练习了解横画在字中的不同表现方法,能较好的完成字型练习 第三周 1、毛笔楷书笔画的写法-----竖掌握竖画的基本写法 2、包含竖的简单字练习了解竖画在字中的不同表现方法,能较好的完成字型练习 第四周 1、毛笔楷书笔画的写法-----撇掌握撇画的基本写法

法,能较好的完成字型练习 第五周 1、毛笔楷书笔画的写法-----捺掌握捺画的基本写法 2、包含捺的简单字练习了解捺画在字中的不同表现方法,能较好的完成字型练习 第六周 1、毛笔楷书笔画的写法-----提掌握提画的基本写法 2、包含提的简单字练习了解提画在字中的不同表现方法,能较好的完成字型练习 第七周 1、毛笔楷书笔画的写法-----点掌握点画的基本写法 2、包含点的简单字练习了解点画在字中的不同表现方法,能较好的完成字型练习 第八周 1、毛笔楷书笔画的写法-----钩掌握钩画的基本写法 2、包含钩的简单字练习了解钩画在字中的不同表现方法,能较好的完成字型练习 第九周 1、毛笔楷书笔画的写法-----折掌握折画的基本写法

汉字间架结构八大规律92法

汉字间架结构八大规律92法

汉字间架结构八大规律 1、间距相等规律: 横与横:三、日、月、里、国、言、平、音、重、与等竖与竖:川、洲、市、西、舞、带、删等撇与撇:杉、衫、彩、形、物、家、象、多等点与点:江、流、汗、点、杰、羔、恩、志等 2、笔顺规律: 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先中间后两边;先里头后封口;先主体后加点。 3、主笔规律: 独体字与上下结构(包括上中下结构),首先要找出横向的主笔,一般为横、撇、捺、横钩、竖弯钩。其中优先级最高的为:四点底、皿字底、木字底、女字底、立字头等,次之为:人、儿、心等。 例字:丰、合、意、童、热、柴、盖、益、婆、要、兄、志、恩。 4、缩短规律: 玩、此、场、攻、到、乱、取、职等字的偏旁,底部长横要缩短,右边的笔画要齐平。另外,撇捺组合的字做偏旁,当位于左时,撇长而捺化成点:烂、和、料、彩、耕、双、欲、林、欢、从、短。位于右时,撇短捺长:峰、路、政、松、给、体、挤、技。 5、中心线规律: 首点居正:主、宇、市、京、童、庄中直对正:常、桌、卓、卡、尘、堂 上下结构的字,纵向中心线两边对称。左右结构的字,横向中心线上下对称。 6、错位规律: 凡左右结构者,右边部分上面平而下面有向下延伸的笔画则写成左高右低的错位结构。如:抨,秤,秆,柯,河,押,搓,扩等。如有右耳刀的,一律要错位:却、即、部、都等如斤在右边的,竖一律要低:斯、析、沂、拆等. 7、包围结构组字规律: 左半包时要偏右,右半包时则偏左,上三包围要靠上,左三包围下横长,下三包围包一半,全包围时写中间。 左上包右下:厄、庆、尼、启、左、有、差、病、劣、虎右上包左下:习、句、戈、武、可、虱、氧、匈、左下包右上:旭、翘、延、述、尴、尬、超、题、毯、咫左三包围:区、医、巨、臣下三包围:画、凶、幽、函上三包围:同、问、冈、风、月全包围:国、四、田、回、目

毛笔的八大基本笔画

毛笔书法楷书八个基本笔画的书写方法 1、点;逆锋起笔,再折笔下顿,使笔毫沿中线向两边铺开,顺势下拖,完成笔画长度。最后提笔回收。写点时,要“落笔轻,着纸重,取势远,收锋疾。”写点时,注意使毫随锋顺,不要让锋毫扭曲。 2、横;在字中起着横粱的作用,要写的挺秀。运笔时,起笔、行笔、收笔要步骤分明,一丝不苟。其形状是:方头(或斜头),尾圆(实为斜圆),中段稍细,上线平直,下线微弯。其写法是:笔锋先从右向左作一段逆行,此即“欲右先左”。再根据横画直落笔的原理,画一条短的直线或斜线。由于取了逆势笔毫极易铺开。随即微微提笔调锋,使笔锋由下变为向右,然后中锋行笔。行笔时中间一段稍提笔,收笔时,先将笔向上微提,稍住,下顿成形,迅速提笔回收。此即“有往必收”。写横最重要的是起笔和收笔时的运笔过程要完整无缺。 3、竖;起者支撑的作用,要写的劲键挺拔。其形状为“垂露竖”和“悬针竖”两种。垂露的写法是:逆起横落,中锋行笔,回锋收笔。即笔锋从左上角由下向上逆行一段,再横向落笔,之后,略微提笔,调整笔锋,由向右改为向下中锋行笔,行至末端,再微提笔回收,此即“无垂不缩”。悬针竖至末端正锋出尖,空收挥手。写竖要注意“努过直而力败”。竖要写的直中有曲,如果板直,反而显得无力。 4、撇;撇和捺是字的两翼,要左右呼应,两两对称。撇是向左伸展的一笔,要写的仪态舒展,弧度适中,首尾粗细相当,力度贯注撇尖,使它既有兰叶般潇洒,又有象牙般坚实。其写法是:逆锋向左上角起笔,折笔向右作顿,顿后向左下用力撇出。长撇末锋飞起,短撇迅速锋利撇出。 5、捺;捺与相反,是向右的一笔。捺作波浪形,有一波三折之势。捺的上边线要写的斜而直,不能凹下去。捺角要丰满,不能缺角、散尾、垂尾、翘尾。其写法是:先逆锋向左,然后转锋右下,再右下行笔,捺角处停顿使笔毫尽量铺足,最后慢慢提笔出锋。写捺时,要做到“束的紧”、“提的起”、“按的下”、“收的起”。 6、钩;钩是其他笔画的附属品,但须形态饱满锐利,才能为主笔增辉。左竖钩的写法是:先写好竖,再写好钩。写钩时,须先将笔锋向上一提,再向下一按,使笔毛铺开,然后稍一停住迅速出锋。钩不宜太长。 7、挑;又称提,是自左下向右上挑出的一笔,仰势。逆锋取势,向下起笔,铺豪转锋,沉着有力地向右上方行笔,速度渐渐增加,笔锋渐渐收拢。力到笔尖。出锋时宜快不宜慢。 8、折;折是横和竖连接处的方形转角。楷书多折,写好折,是写好楷书的基本功之一。写折时,行笔至转角处,要特别注意提和按,因为行笔至方向转弯处,只有提笔,才能转换笔锋;只有按笔,才能保证中锋行笔。具体写法是:要在转角处先提足笔,再按下去,然后原地略提笔,这样笔锋就能在改变的方向上保持中锋行笔了。重点词语提示为:提—按---略提,3个步骤缺一不可。

笔画书写八大规律

笔画书写八大规律(书法入门) 一、点和组合点的书写规律 (一)楷书的基本点有五个: 斜点——反捺的浓缩 竖点——垂露竖的浓缩 左点——右短竖的浓缩 撇点——短斜撇的浓缩 提点——提的浓缩 这些点是这五个对应笔画的缩写——去中间行笔,接两头起笔和收笔。

(二)组合点的用法及写法 1、两点水:用作左偏旁。上为斜点,下为提点。这个部首一般用在字之左,故右边沿要垂直对齐。以避免提点过长占 用右偏旁的空间。 2、三点水:用作左偏旁。在两点水之间再加一个斜点,这个点应靠近第一点并呈斜对齐,便于提点收笔延伸到它留下 的空白区,以保证右边沿垂直对齐,道理同上。 3、相向点:用作字头。左为斜点,右为撇点。为保证下边沿整齐,故撇点起笔要高于斜点。 4、顺三点:用作字头。在相向点中间插入一个斜点,分布原理与三点水相同,是为保证下边沿整齐。

5、相背点:用作字底。左为撇点,右为斜点,起笔平齐,是为保证上边沿整齐。 6、隔三点:用作字头。在相向点中间插入一个竖点,笔顺是先中间,后两边。 7、四点底:用作字底。按对称辐射分布原理写,左边两点为左点,右边两点为斜点,中间两点要稍小而垂,两边两点 应稍长而斜,上边沿要整齐。 8、向心四点:用在字的两边。左为两点水,右为撇点和斜点。右下部斜点稍大。

二、折和钩的书写规律 1、起笔折法——弹、挑、点、带、转 此种方法即还原法,特别适合写竖折、撇折以及竖提,就是将折笔看成两个线类笔画的连接,如横折可看成横和竖的 连接(竖折可看成竖和横的连接、撇折可看成撇和横的连接,即上笔的收笔步骤接着下笔的起笔步骤),横折即可写 成横的收笔(保留“弹”和“挑”,去掉“折”和“转”)接着竖的起笔(“点、带、转”),竖折、撇折可以此类推(见图3 —6) 。要想使折笔具有康有为所说“凝整沉着”的效果,还须注意折笔角度要在直角以内。 2、三角形法——弹、挑、折、折、转 这种方法的关键是后三步折、折、转钩出三角形的轮廓,再调整笔锋运笔。特别适合写横折、横钩、竖钩,也特别适合 初学者使用。(见图3 —7)。

笔画书写八大规律

笔画书写八大规律 一、点和组合点的书写规律(一)楷书的基本点有五个:斜点——反捺的浓缩竖点——垂 露竖的浓缩左点——右短竖的浓缩撇点——短斜撇的浓缩提点——提的浓缩这些点是这五个对应笔画的缩写——去中间行笔,接两头起笔和收笔。(二)组合点的用法及写法1、两点水:用作左偏旁。上为斜点,下为提点。这个部首一般用在字之左,故右边沿要垂直对齐。以避免提点过长占用右偏旁的空间。2、三点水:用作左偏旁。在两点水之间再加一个斜点,这个点应靠近第一点并呈斜对齐,便于提点收笔延伸到它留下的空白区,以保证右边沿垂直对齐,道理同上。3、相向点:用作字头。左为斜点,右为撇点。为保证下边沿整齐,故撇点起笔要高于斜点。4、顺三点:用作字头。在相向点中间插入一个斜点,分布原理与三点水相同,是为保证下边沿整齐。5、相背点:用作字底。左为撇点,右为斜点,起笔平齐,是为保证上边沿整齐。6、隔三点:用 作字头。在相向点中间插入一个竖点,笔顺是先中间,后两边。7、四点底:用作字底。按对称辐射分布原理写,左边两点为左点,右边两点为斜点,中间两点要稍小而垂,两边两点应稍长而斜,上边沿要整齐。8、向心四点:用在字 的两边。左为两点水,右为撇点和斜点。右下部斜点稍大。二、折和钩的书写规律1、起笔折法——弹、挑、点、带、转此种方法即还原

法,特别适合写竖折、撇折以及竖提,就是将折笔看成两个线类笔画的连接,如横折可看成横和竖的连接(竖折可看成竖和横的连接、撇折可看成撇和横的连接,即上笔的收笔步骤接着下笔的起笔步骤),横折即可写成横的收笔(保留“弹”和“挑” ,去掉“折”和“转” )接着竖的起笔(“点、带、转”),竖折、撇折可以此类推(见图3 —6)。要想使折笔具有康有为所说“凝整沉着”的效果,还须注意折笔角度要在直角以内。2、三角形法——弹、 挑、折、折、转这种方法的关键是后三步折、折、转钩出三角形的轮廓,再调整笔锋运笔。特别适合写横折、横钩、竖钩,也特别适合初学者使用。(见图3 —7)。3、折钩的书写规律折钩(横钩、竖提、竖钩)的书写规律与折的三角形法基本相同,都可按“弹、挑、折、折、转”五个步骤书写,不过竖钩应按“弹、折、折、转”四个步骤书写更合理,因为如果竖钩也写出同竖提一样的“脚后跟” ,其效果必然难看而且拖沓累赘。竖提更适合用弹、挑、点、带、转法书写。(见图3 —8)。4、弧钩的书写规律——弹、弧、折、转弧钩(斜钩、卧钩、竖弯钩、竖左弯钩)的写法同折钩略有不同,如用三角形法书写,钩的背部多出一个拐角,因而特别难看,所以要用“弧”代替折钩的“挑、折”两步,这样,写出的弧钩才有美感。弧钩的书写规律可以用“弹、弧、折、转”四字概括(见图3—9)。附:折钩类笔画写法要点图表三、起笔、行、收笔规律笔画是构成汉字的基本元素。要想写好字,首先就要写好笔画。就象盖房子要讲究材料的质量一样,偷工减料盖起来的房子必然是“豆腐渣”

毛笔字基本笔画入门

一、永字八法古代有“永字八法”的说法(唐代僧智永提出) 侧,点为侧,如鸟翩然侧下 勒,横为勒,如勒马之用缰 努,竖为努,用力也 趯,趯为跃,貌与跳跃同 策,左上为策,如策马之用鞭 掠,左下为掠,如篦之掠发 啄,右上为啄如鸟之啄物 磔,右下为磔,裂牲谓之,磔笔锋开张也 一、横的写法

1、长横 ?1、逆锋起笔 ?2、向下顿笔 ?3、提笔右上行 ?4、中锋行笔 ?5、稍向上提笔 ?6、顿笔向右下回锋 2、短横 ?1、向左逆锋起笔 ?2、向右下顿笔 ?3、提笔折锋向右 ?4、蓄势后向右行笔 ?5、提笔向右下顿笔 ?6、提笔回锋收笔 3、凸横 ?1、向左逆锋起笔 ?2、向右下顿笔 ?3、向右行笔,中间向上凸

?5、提笔回锋收笔 4、细腰横 ?1、向左逆锋起笔 ?2、向右下顿笔 ?3、向右行笔,中间稍提锋 ?4、末端转锋向右下顿笔 ?5、提笔回锋收笔 5、左尖横 ?1、顺锋起笔 ?2、力量逐渐增大,向 右中锋行笔 ?3、末端提笔向右下顿笔 ?4、提笔回锋收笔 6、右尖横 ?1、逆锋向左起笔 ?2、折锋向右下顿笔 ?3、挫笔后向右偏上边 提边行笔 7、横钩 ?1、向左逆锋起笔 ?2、折锋右下顿笔 ?3、折锋向右中锋行笔 ?4、作钩时提笔向左下重顿 ?5、转锋回收至画中后挫笔向左下出钩

二、竖 1、垂露竖

?1、逆锋向左上起笔 ?2、折锋微向右上再折向右下顿笔 ?3、向左下提笔转锋 ?4、向下中锋行笔 ?5、向右下稍顿转笔作圆角 ?6、回锋向上收笔 2、悬针竖 ?1、逆锋向左上起笔 ?2、折锋后向右下顿笔 ?3、向左下提笔转锋 ?4、向下中锋行笔 ?5、行至三分之二处驻笔后行笔出锋,写出针尖状 3、右弧竖 ?1、逆锋向左上起笔 ?2、转笔向右下顿笔 ?3、向左下提笔转锋 ?4、向下中锋行笔 ?5、末端处向右下稍顿笔 ?6、提笔回锋向上收笔 4、左弧竖 ?1、逆锋向左上起笔 ?2、折锋微向右下顿笔 ?3、向左下提笔转锋 ?4、向下呈左弧状中锋行笔 ?5、末端处向右下稍顿笔 ?6、提笔回锋向上收笔

毛笔字基本笔画入门

一、横的写法 1、长横 (1)、逆锋起笔 (2)、向下顿笔 (3)、提笔右上行 (4)、中锋行笔 (5)、稍向上提笔 (6)、顿笔向右下回锋

2、短横 (1)、向左逆锋起笔(2)、向右下顿笔(3)、提笔折锋向右(4)、蓄势后向右行笔(5)、提笔向右下顿笔(6)、提笔回锋收笔 3、凸横 (1)、向左逆锋起笔(2)、向右下顿笔(3)、向右行笔,中间向上凸(4)、末端转锋向右下顿笔(5)、提笔回锋收笔 4、细腰横 (1)、向左逆锋起笔(2)、向右下顿笔(3)、向右行笔,中间稍提锋(4)、末端转锋向右下顿笔(5)、提笔回锋收笔

5、左尖横 1、顺锋起笔 2、力量逐渐增大,向右中锋行笔 3、末端提笔向右下顿笔 4、提笔回锋收笔 6、右尖横 1、逆锋向左起笔 2、折锋向右下顿笔 3、挫笔后向右偏上边提边行笔 7、横钩 (1)、向左逆锋起笔(2)、折锋右下顿笔(3)、折锋向右中锋行笔(4)、作钩时提笔向左下重顿(5)、转锋回收至画中后挫笔向左下出钩

二、竖

(1)、逆锋向左上起笔(2)、折锋微向右上再折向右下顿笔(3)、向左下提笔转锋(4)、向下中锋行笔(5)、向右下稍顿转笔作圆角(6)、回锋向上收笔 2、悬针竖 (1、逆锋向左上起笔(2、折锋后向右下顿笔(3、向左下提笔转锋(4、向下中锋行笔(5、行至三分之二处驻笔后行笔出锋,写出针尖状

(1、逆锋向左上起笔 (2、转笔向右下顿笔 (3、向左下提笔转锋 (4、向下中锋行笔 (5、末端处向右下稍顿笔 (6、提笔回锋向上收笔 4、左弧竖 (1、逆锋向左上起笔 (2、折锋微向右下顿笔 (3、向左下提笔转锋 (4、向下呈左弧状中锋行笔 (5、末端处向右下稍顿笔 (6、提笔回锋向上收笔 5、细腰竖 (1、逆锋向左上起笔 (2、折锋向右下顿笔 (3、向左下提笔转锋 (4、向下中锋行笔,行 笔过程中要捉笔敛锋 (5、向右下稍顿笔 (6、回锋向上收笔

写好汉字:汉字结构组合规律重点图解

写好汉字:汉字结构组合规律重点图解写好汉字:汉字结构组合规律图解 汉字全体字组合模式可分为四大类十三小类: 1、并列结构。 (1)左右并列结构,如:银、枝、灯(2)左中右并列结构,如:鸿、淋、衔 2、上下结构 (1)上下结构,如:朵、泉、灾(2)上中下结构,如:煎、塞 3、包围结构 (1)全包围结构,如:困、囱、团(2)上三包围结构,如:闲、闰、阅 (3)左三包围结构,如:匡、臣、匠(4)下三包围结构,如:函 (5)上左包围结构,如:厢、床、庄(6)上右包围结构,如:氮、句、可 (7)下左包围结构,如:逵、毯、勉(8)下右包围结构,如:斗、头 4、框架结构,如:坐、乘、巫 附:汉字偏旁、部首、笔画组合与字根有什么区别? 1.偏旁是从造字构形的角度定义的。习惯上有左偏右旁的说法。这是采用两分法对汉字进行结构分析得出的认识。 由于汉字结构复杂,许多汉字并不是左右结构的。所以,不再区分左右,一律称之为偏旁。 2.部首是从应用功能的角度定义的。

许慎编写《说文解字》时,根据汉字的形义关系排列汉字。他把含有相同表意成分的字排列在一起,并把这种排字方法叫做分别部居。每部第一个字就是部首。可见,部首也是偏旁,是用来作为排列和检索汉字依据的特殊偏旁。 3.字根是从汉字最小的离散结构单位着眼分析汉字形体得出的结果。现代汉字的字根不同于传统的汉字结构分析所得出的偏旁、部首。有许多偏旁部首本身包括2个以上的字根。例如: 样的字根为木、羊; 惞的字根为忄、斤、欠; 颉的偏旁为士、口、页; 韶的字根为立、曰、刀、口。 4.传统文字学中两分法及偏旁部首的概念不能满足现代汉字结构分析实践的需要。因为: ①偏旁不是汉字结构中最小的离散单位。有许多汉字的偏旁本身还包括几个互相离散的构字成分,如:赢、幂、谬、隋、蒯、剜、撅、阔、胸等; ②有些偏旁是一个合体字,可以继续拆分。字和偏旁界限不清,缺乏明确的逻辑关系.如: 贺——加、贝/力、口、贝; 章——音、十/章——立、早/立、日、十; 韶——音、召/立、日、刀、口; 孀——女、霜/女、雨、木、目; ③部首仍然使用,但是,确定部首的原则和标准已经从义类原则变为检字法原则。 ④采用笔画——笔画组合——字根——汉字这样的结构分析法,有利于汉字的教学和应用,特别有利于计算机汉字识别与合成技术的应用研究。

(已打印)汉字书法笔画书写八大规律20190416

汉字书法--笔画书写八大规律 一、点和组合点的书写规律 (一)楷书的基本点有五个: 斜点——反捺的浓缩竖点——垂露竖的浓缩 左点——右短竖的浓缩撇点——短斜撇的浓缩 提点——提的浓缩 这些点是这五个对应笔画的缩写——去中间行笔,接两头起笔和收笔。 (二)组合点的用法及写法 1、两点水:用作左偏旁。上为斜点,下为提点。这个部首一般用在字之左,故右边沿要垂直对齐。以避免提点过长占用右偏旁的空间。 2、三点水:用作左偏旁。在两点水之间再加一个斜点,这个点应靠近第一点并呈斜对齐,便于提点收笔延伸到它留下的空白区,以保证右边沿垂直对齐,道理同上。 3、相向点:用作字头。左为斜点,右为撇点。为保证下边沿整齐,故撇点起笔要高于斜点。 4、顺三点:用作字头。在相向点中间插入一个斜点,分布原理与三点水相同,是为保证下边沿整齐。 5、相背点:用作字底。左为撇点,右为斜点,起笔平齐,是为保证上边沿整齐。 6、隔三点:用作字头。在相向点中间插入一个竖点,笔顺是先中间,后两边。 7、四点底:用作字底。按对称辐射分布原理写,左边两点为左点,右边两点为斜点,中间两点要稍小而垂,两边两点应稍长而斜,上边沿要整齐。

8、向心四点:用在字的两边。左为两点水,右为撇点和斜点。右下部斜点稍大。 二、折和钩的书写规律 1、起笔折法——弹、挑、点、带、转 此种方法即还原法,特别适合写竖折、撇折以及竖提,就是将折笔看成两个线类笔画的连接,如横折可看成横和竖的连接(竖折可看成竖和横的连接、撇折可看成撇和横的连接,即上笔的收笔步骤接着下笔的起笔步骤),横折即可写成横的收笔(保留“弹”和“挑”,去掉“折”和“转”)接着竖的起笔(“点、带、转”),竖折、撇折可以此类推(见图3 —6)。 要想使折笔具有康有为所说“凝整沉着”的效果,还须注意折笔角度要在直角以内。 2、三角形法——弹、挑、折、折、转 这种方法的关键是后三步折、折、转钩出三角形的轮廓,再调整笔锋运笔。特别适合写横折、横钩、竖钩,也特别适合初学者使用。(见图3 —7)。 3、折钩的书写规律 折钩(横钩、竖提、竖钩)的书写规律与折的三角形法基本相同,都可按“弹、挑、折、折、转”五个步骤书写,不过竖钩应按“弹、折、折、转”四个步骤书写更合理,因为如果竖钩也写出同竖提一样的“脚后跟”,其效果必然难看而且拖沓累赘。竖提更适合用弹、挑、点、带、转法书写。(见图3 —8)。 4、弧钩的书写规律——弹、弧、折、转 弧钩(斜钩、卧钩、竖弯钩、竖左弯钩)的写法同折钩略有

毛笔字帖(汉字毛笔书法笔画书写规律)

汉字毛笔书法笔画书写规律 一、点和组合点的书写规律 (一)楷书的五个基本点 斜点——反捺的浓缩竖点——垂露竖的浓缩左点——右短竖的浓缩撇点——短斜撇的浓缩提点——提的浓缩 这些点是这五个对应笔画的缩写——去中间行笔,接两头起笔和收笔。

(二)组合点的用法及写法 1、两点水:用作左偏旁。上为斜点,下为提点。这个部首一般用在字之左,故右边沿要垂直对齐。以避免提点过长占用右偏旁的空间。 2、三点水:用作左偏旁。在两点水之间再加一个斜点,这个点应靠近第一点并呈斜对齐,便于提点收笔延伸到它留下的空白区,以保证右边沿垂直对齐,道理同上。 3、相向点:用作字头。左为斜点,右为撇点。为保证下边沿整齐,故撇点起笔要高于斜点。 4、顺三点:用作字头。在相向点中间插入一个斜点,分布原理与三点水相同,是为保证下边沿整齐。

5、相背点:用作字底。左为撇点,右为斜点,起笔平齐,是为保证上边沿整齐。 6、隔三点:用作字头。在相向点中间插入一个竖点,笔顺是先中间,后两边。 7、四点底:用作字底。按对称辐射分布原理写,左边两点为左点,右边两点为斜点,中间两点要稍小而垂,两边两点应稍长而斜,上边沿要整齐。 8、向心四点:用在字的两边。左为两点水,右为撇点和斜点。右下部斜点稍大。 二、折和钩的书写规律 1、起笔折法——弹、挑、点、带、转 此种方法即还原法,特别适合写竖折、撇折以及竖提,就是将折笔看成两个线类笔画的连接,如横折可看成横和竖的连接(竖折可看成竖和横的连接、撇折可看成撇和横的连接,即上笔的收笔步骤接着下笔的起笔步骤),横折即可写成横的收笔(保留“弹”和“挑”,去掉“折”和“转”)接着竖的起笔(“点、带、转”),竖折、撇折可以此类推(见图3 —6)。 要想使折笔具有康有为所说“凝整沉着”的效果,还须注意折笔角度要在直角以内。

毛笔楷书基本笔画书写规律

楷书基本笔画书写规律 笔画是构成汉字的基本元素。要想写好字,首先就要写好笔画。就象盖房子要讲究材料的质量一样,偷工减料盖起来的房子必然是“豆腐渣”工程,写字的道理也是如此,那种不认真练习笔画就直接写字的学法是不符合毛笔楷书学习规律的。王羲之说:“……一点失所,若美人之病一目;一画失节,如壮士之折一肱。”充分说明了笔画质量与字的整体美的关系。 汉字的基本笔画共有四十余个,可分为点(斜点、竖点、左点、撇点、提点)、线(长横、短横、左尖横、悬针竖、垂露竖、短竖、长斜撇、短斜撇、短平撇、竖弯撇、竖撇、斜捺、平捺、反捺、提)、折(横折、竖折、撇折)、钩(横钩、竖提、竖钩、斜钩、卧钩、竖弯钩、竖左弯钩)及复合笔画(共10个,名字略)五大类,每一类笔画的写法都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些规律掌握起来并不难,以下就是我在学习和教学毛笔楷书过程中总结的规律。 一、起笔规律:点、带、转 适用于一拓直下起笔法,之所以教这种写法是方便学生以后学习行书(见图3 —1)。(如看不见全图,可对图双击查看) 点:任何笔画都由点起。笔杆垂直,以斜势(45°)(缺省为这个角度,具体到不同风格楷体可作相应调整)下笔由轻到重写出前尖后圆的杏仁点。要求下笔要轻,角度要斜,根据笔画的粗细写出点的长短,不可一味拉长以免给下一步带来麻烦。 带:是为了写出起笔轮廓,也便于转笔。以横为例,杏仁点写完后,毛笔按笔画运笔方向(横向右、竖向下、撇向左下、捺向右下、提向右上)侧锋带笔形成平形四边形块面,这样做既写出了起笔的轮廓,又便于笔锋在其中不露痕迹地换向,保证下一步的中锋运笔。注意:带时毛笔不要提起,把点的头和尾盖住(以看不见点的头尾为准),写出三条直边两个方角。 转:是为了调整笔锋指向以达到中锋运笔要求。平形四边形块面形成后,笔锋不须提起,接着就是靠大拇指和食指逆时针转动笔杆(横、提为逆时针转动,竖、撇为顺时针转动,捺因为下笔方向同点一致,故不须转动),带动笔锋作逆时针调锋,使原来的笔锋指向由向左前变成向左,这时向右运笔才是横的中锋行笔。注意:转笔时毛笔不要提起,直接用拇指和食指转动笔杆带动笔锋在纸上转动,像跷跷板一样,让接触纸面的笔尖和笔跟部同时向笔画中心移动,直到笔锋状态符合中锋要求为止。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