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日韩养老护理服务业比较

中日韩养老护理服务业比较

中日韩养老护理服务业比较
中日韩养老护理服务业比较

中日韩养老护理服务业比较

1.中日韩老年人的护理服务需求

1.1中国老年人的护理服务需求

尽管中国人的平均预期寿命有了较大提高,但寿命的延长并不一定意味着健康寿命的延长以及生命质量的提高。有研究表明,平均预期寿命提高的同时,将可能出现老年人带病期延长,健康寿命增加较小甚至不增加的现象1。由于高龄老人快速增长,老年人口总体健康水平呈下降趋势,患痴呆症的老年人、卧床不起的老年人增加,需要家庭和社会护理照料的老年人也会大量增多。

据2005年的数据显示,从总体上看,60-64岁的老年人生活能够自理的比例高达96.8%,仅有3.2%的老年人不能自理,60-69岁不能自理的比例也只有5.1%,因此70岁以下低龄老人生活照料护理问题并不突出。但随着年龄的增大及身体条件的变化,70岁以上高龄老人生活不能自理的比例不断提高,80-84岁老年人有1/4生活不能自理,90岁以上老年人中,生活不能自理的比例已达50%。

图1-1:中国老年人分年龄生活不能自理比例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2004中国人口》,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载于杜鹏、武超,“中国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状况与变化”,《人口研究》,2006.1。

另外,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城乡老年人口的生活自理能力也不同。据《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结果显示,2006年城市生活能够完全自理的老年人占总体的85.4%,9.6%能部分自理,5.0%完全不能自理;农村生活能够完全自理的老年人占79.0%,能部分自理的占14.1%,完全不能自理的占6.9%。城市老年人生活自理状况好于农村老年人。

如此可见中国需要护理的老年人比例已与日本(2000年为12.9%)和韩国(2003年为15.0%)的基准持平。

1.2日本老年人的护理服务需求

随着高龄老人的增加,卧床不起和患痴呆症需要护理的老年人也将会逐年递增。在下表1-1中表明需要护理的老年人的需求率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出上升趋势。例如,65-69岁时的需求比例为1.5%,而80-84岁时约为11.5%,85岁以上约为24.0%,也就是说在4人中就有1人需要进行护理。

1邬沧萍,社鹏等:《中国人口老龄化:变化与挑战》,中国人口出版社,2006.p7。

表1-1:按年龄层类别统计出需要护理的日本老年人需求比率

资料来源:根据《国民生活基础调查》与厚生省老人保健福祉局《社会福祉设施调查》推算的数据,载于佐藤信人:《介護保険-制度としくみ-》,建帛社,1999,p4。根据以上数据由笔者整理制表。

还有一些老年人虽然平时不需要护理,但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提供帮助,即所谓的“身体虚弱的老年人”,据估计这些老年人大约也和需要护理的老年人数量相同。卧床不起的老年人、患痴呆症的老年人以及身体虚弱的老年人加起来的总人数在1993年为200万人(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中占11.8%),2000年为280万人(占12.9%),预计在2010年将达到390万人(占14.1%),而当“团块世代”群体进入高龄老人时期时,即在2025年将达到520万人(占16.0%)。

1.3韩国老年人的护理服务需求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需要护理的老年人也将逐年递增。在“公共老人疗养保障推进规划团报告书”中指出,2003年患老年痴呆症和中风需要护理的老年人约为59万人(约占65岁以上老年人口的15%),然而预计到2007年将约为72万人、2010年为79万人(约占14.7%)、2020年将增加到114万人(约占14.8%)。

表1-2:韩国需要护理的老年人数量的变化(预测)

(单位:人)

2349号2004,法研。

注:最重症及轻症残疾老人,作为痴呆症患者,包含在最重症及重症人数中。

2.中日韩养老护理服务业比较分析

2.1中国老年人养老服务业之实施现状分析

2.1.1实施背景

21世纪中国人口的发展趋势将是低生育、高寿命、人口负增长及人口老龄化,而目前中国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已经进入了“老年型”国家行列。与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进程相比,中国呈现出“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底子薄、高龄化趋势显著、城乡之间差异明显、老龄化超前于社会经济发展”等特点。中国传统养老方式是以家庭赡养为主,老年人在家庭即可得到基本的护理和照料。然而受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需要护理的老年人数剧增、家庭规模小型化等因素影响,照料与护理长期患病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将会给家属的生活、经济、体力和心理等各方面都带来难以承受的压力。

随着中国老年人的平均预期寿命和生活自理预期逐年增长,高龄老人的健康状况改善程度会低于预期寿命的延长,在高龄老人的活动能力、反映能力、健康状况普遍下降的情

况下,需要对高龄老人日常生活照料采取相应对策;目前中国生育率下降、离婚率上升、年轻人独立意识增强、老年人生活水平提高等原因导致了家庭结构正在发生变化,然而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关于孝顺和家庭义务的思想依然对老年人照顾起到支持作用。因此,随着老年人家庭结构的变化,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增强家庭的赡养功能,选择以家庭为基础的社区护理照料模式。

2.1.2实施现状

(1)现行的养老保障与医疗保障制度不足

中国的养老保障制度目前仍处于建立过程中,覆盖面窄,且养老金额较低,特别是广大农村的老年人基本上被排除在制度保障范围之外。农村留守老人的经济来源仍主要依靠自己劳动所得以及外出务工子女的补贴,除五保户老人及部分老年人享受补贴或低保金外,绝大部分农村老年人尚未享受社会养老保障制度。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的《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表明,城市老年人养老保障覆盖率2000年男性为85.6%,女性为53.6%,2006年男性为89.1%,女性为64.6%。而农村老年人收入的总体水平及增长幅度仍然偏低,由2000年的3.3%上升到2006年的4.8%。以上数据表明,2000年至2006年的6年间,城市老年人中以离退休金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人口比例有显著提高,标志着中国城市老年人以往主要依靠家庭子女供养的传统养老方式已基本上改变。而农村老年人领取离退休金的比例虽较2000年略有提高,但整体上仍处于较低水平,对子女或其他家属成员的供养依赖程度仍然很高。

在医疗保障方面,目前的医疗保障制度还未完全覆盖所有城市老年人,农村则更是不足一半。2000年到2006年,城市男性老年人享有医疗保障的比例从67.3%增加到82.9%,女性从36.9%增加到65.9%;农村男性老年人从10.0%增长到44.2%,女性从7.9%增长到45.2%;2006年城市老年人医疗费支出(扣除非本人承担医药费)在消费结构中占8.8%,农村则占到10.7%;农村老年人非常担心生病无钱医治的比例从17%上升到了20%。基层医疗卫生资源仍较为匮乏,城市社区居委会中有59%缺乏全科医生,56%缺乏护理指导人员,49%缺乏护理员,38%缺乏照料人员,34%缺乏志愿者。

(2)缺乏完善的社会化护理服务体系

愿意到养老机构长期疗养护理的老年人总量不断增加,对养老机构床位的潜在需求量2000年为1,821万张,到2006年已上升为2,261万张,但社会养老机构现有的床位数与需求相差甚远,仅为149万张,尚不足需求的1/12。且能够接受政府援助性的社会福利服务的对象仅限定为独居的空巢老人。在社会中占比率最多的中间阶层老年人根本无法享受此类服务。

另外,敬老院确实可以弥补家庭照料资源的不足,但由于敬老院的护理人员无法完全满足老年人患病时的护理需求,因此敬老院中入住的往往是一些生活尚能部分自理、护理需求较低的中高龄老人2。

(3)缺乏完善的老年复制的制度体系和法律环境

中国从整体上还没有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面向老年福祉的制度体系和法律环境。中国早在1951年当时的政务院就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创建了劳动者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框架,并经过1958年和1978年的两次调整,对养老保险的实施范围、养老条件、养老待遇等做了一些规定。1991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

2王莉莉、陈立群、麻凤利,“北京市社区敬老院服务状况分析”,《市场与人口分析》,2005年增刊,p57等。

改革的决定》,提出逐步建立起基本养老保险与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制度。1995年3月国务院又发布了《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在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保障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的同时,鼓励企业建立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进而1997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具体规定了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等3。

在社会保险体系中,中国虽然制定了一些有关老年人的养老保险相关措施,但是大多数都是立法层次过低,并且具有较强的临时过渡性特点。而目前专门面向老年人福祉及社会保障的制度中,只有1996年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同时尚未建立其他与老年人相关的法律与制度,而且整个社会的养老基础还十分薄弱,国家缺乏充分的财力来支持养老事业。

2.2日本老年人养老护理服务业——“护理保险制度”之概况

2.2.1实施护理保险制度的背景

21世纪的日本,人口高龄化迅速发展,需要护理的老年人也将急速增加,护理的长期化以及护理者自身的高龄化等各种问题也同样令人担忧。核心家庭化的发展,老年单身户和仅有老年夫妻户家庭的增加,以及护理赡养观念的变化,都导致了家庭承担年迈父母护理的功能下降,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护理年迈的父母成为了中长期性的负担。因此日本迫切需要建立一种体系,给予护理以社会性的支援。另外,老人福祉制度与老人保健医疗制度不断产生各种矛盾与问题,已无法应对今后的老龄社会。

2.2.2护理保险制度的基本理念

护理保险制度是基于以下基本理念创建的,它与以往的“施舍型”制度中的老人福祉观点不同,使日本对于老人福祉的理念发生了巨大的方向性转换。

(1)倡导个人自立的精神:社会提供支援的目的是使达到需要护理状态的老年人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个人能力,以个人意志为基础,尽可能独立自助地进行日常生活。

(2)尊重个人自主选择的权利:这种制度以利用者为主体,即使陷入需要护理的状态,仍然尊重服务利用者的意志,以利用者的选择为基础。选择权作为护理利用者的一项权利,使其可以从各种服务事业团体中选择利用必要的护理服务。这使得护理等福祉服务主要依靠公共提供的税收实施的“施舍型”制度开始向利用者和服务事业团体之间的“契约型”制度转变。

(3)推崇居家护理的风尚:实施护理保险制度的目标是希望构建一个地域共助的社会,使老年人在久居习惯的家庭和土地上,在接受护理的同时还能和自己熟悉的人一起尽可能长时间、安心且自立地在家中生活。护理保险制度使老人福祉的提供方法产生了较大的方向性转变,由“在福祉设施机构进行支援”变为“在居家进行支援”。

(4)确立完善的综合服务体系:确立了需要护理的人在接受合理的认定后,可以综合地、连续地、合理地利用护理服务的护理管理体系。

(5)增强国民的社会性连带意识:社会保险关于护理服务的给付和负担关系十分明确,以国民的共同连带意识为基础,在这种社会保险方式中,老年人自身也作为被保险人与在职群体共同支撑着这个制度,公平地承担着护理保险事业所需要的费用。此外社会保险方式使“量能负担(以利用者的经济能力为标准负担)”向“受益负担(以享受到的服务为标准负担)”转化,给付和负担的关系发生很大的改变。

(6)促进护理的社会化发展:在高龄期的老年人最大的不安定因素就是护理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创建了由社会全体支撑的体系,消除了老年人对护理的不安感,在创建能够安定生

3杨紫煊、徐杰主编:《经济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p480-482。

活的社会环境的同时,减轻了家庭护理提供者的护理负担。

(7)发挥地方自治团体的自主性:在老人福祉制度和《新黄金计划》等的行政措施中,以市町村等地方自治团体为中心,以地方分权的理念为依据,将与居民关系最亲近的市町村作为保险人,并以其为运营主体创建的护理保险制度,可以发挥地方自治团体的自主性,力图构建一个使老年人能够安心生活的地域社会。

(8)深化社会保障结构的改革:在以往的老人福祉制度和老人保健医疗制度下,由于老人福祉和老人医疗相隔离而导致了利用者的负担模式的不均衡。为了改善这一状况,通过消除社会性住院现象(以五年内解决为目标),改善医疗费浪费的现象,把在护理上支付的费用从医疗保险中分离出来(即建立像“护理老人保健设施”这样的设施服务机构,把护理所花费的必要费用从医疗保险向护理保险转移),使医疗保险制度回归到其治疗的本来目的上。并且,为使护理服务得到质的提高和量的扩展,开始通过民间服务事业团体的加入等方法充分发挥民间力量。

2.2.3护理给付服务对象

《护理保险法》中对护理保险服务的给付对象有较严格限定,给付对象为被判定已处于“需要护理的状态”,或是将陷入“需要护理的状态”的人。所谓的“需要护理的状态”指的是由于身体上、精神上的障碍,在厚生劳动省法令规定的一定时间(6个月)内,日常生活的全部或一部分活动处于需要持续性的、经常性的护理状态,并且符合按照厚生劳动省的规定而划分出的需要护理状态。此外,所谓的“有陷入需要护理状态的可能性(即“需要援助的状态”)是指由于身体上、精神上存在障碍,在厚生劳动省规定的期间内,有可能不能维持日常生活的状态持续存在。

第一号被保险人(65岁以上的人),无论是由何种原因所致,只要护理认定为“需要护理”或是“需要支援”,均可利用护理服务及护理预防服务。而第二号被保险人(40岁以上至未满65岁的医疗保险加入者)的给付对象范围仅被限定为由于早老性痴呆症以及心脑血管疾病、或癌症晚期等导致衰老的16种特定疾病而引发护理需要的人。

2.2.4护理给付服务之类型

护理保险的给付采用以“实物给付”为主,“现金给付”为辅的方式。给付种类可分为三大类(《2005年修改法》之前分为两大类)。即,提供给需要护理的人的“护理给付”、提供给需要支援的人的“预防给付”、以及市町村单独制定的市町村条例中规定的“市町村特别给付”。另外,就其给付服务内容可分为三类:“居家服务”和“设施服务”,以及在《2005年修改法》中添加上去的“与社区紧密相连的服务”。“居家服务”是利用者的生活起居主要在自己家中,偶尔利用护理设施提供的服务或由访问护理员到家中提供护理服务。“设施服务”是利用者完全离开自己家,入住护理设施机构利用各种服务。“护理给付”的对象可以利用“居家服务”和“设施服务”,而“预防给付”的对象则只能利用“居家服务”,不允许入住专业护理设施机构。也就是说,对于需要支援的人,从预防需要护理状态发生的观点出发,只对其提供与居家有关的给付。

(1)居家服务

护理保险制度提供的居家服务,大致可以分为“来访”、“来所”、“短期入住”、“其它”四种。从这四种方式中选择各种所需的服务。居家服务的实物给付服务具体如下。

表2-1:居家服务实物给付

表2-2:居家服务现金给付

(2)与社区紧密相连型服务

与社区紧密相连的服务是依据《2005年护理保险法修正案》而新增设的服务。也是全国统一的设施服务与居家服务基础上在加入的一种服务,其利用范围主要为利用者所在的市町村生活圈。市町村具有建立此类设施、运营以及监督的权限。原则上这种社区紧密相连型服务的利用者仅限于在该设施所在居住的市町村居民。大致分为“来访”、“来所”、“其它”三种形式。利用者可在这三种形式中选择所需服务。其实物给付服务如下。

表2-3:与社区紧密相连型服务实物给付

(3)设施服务

护理保险提供的“设施服务”分为三大类;“特别护理老人院(老人护理设施)”、“护理老人保健设施”及“护理疗养型医疗机构”。允许利用这项设施服务对象主要是需要护理而无法在家中居住,且护理认定为“要护理1级”以上程度的人。

表2-4:设施服务实物给付

2.2.5护理服务提供的事业团体

护理保险服务由指定的事业团体提供。《护理保险法》规定,作为保险给付对象的服务提供团体为都道府县知事指定或授予许可的指定事业团体以及护理保险设施。护理服务指定事业团体从经营性质上可以分为以下三种,即官方的福祉团体等具有“官”性质的指定事业团体,民间营利企业等具有“民”性质的指定事业团体,以及民间非营利组织等具有“协作”性质的指定事业团体。

(1)以“官”(public)为主导的护理服务设施——官方的福祉团体是公益性较强的非营利法人。在引入护理保险制度前,在“施舍型”制度下起着提供护理服务的作用。包括社会福祉会、社会福祉协议会、医疗法人等行政外围团体。这些团体在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是日本护理福祉领域的主体。原本法律规定只有国家或地方自治团体、社会福祉法人可以经营护理设施。

(2)以“民”(private) 为主导的护理服务设施——民间营利企业是指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兴起的营利为目的从事老龄产业的企业。护理保险制度施行后,护理福祉领域出现了COMSN、Nichii Gakkan(学馆)等具有代表性的大型企业。

(3)以“协”(common) 为主导的护理服务设施——通常认为“官”无效率,而“民”不可信赖,因而被保险人不能完全将护理服务依托于这两者,由此产生了这种具有“协作”性

质的部门,目前包括日本有农业协同组合、生活协同组合等与社区紧密相连型非营利团体和NPO(Non Profit Organization,特别非营利活动法人)等一些民间非营利组织。很明显NPO在护理福祉领域发挥着一定的作用,NPO所承担的公共服务正在扩大。政府也开始支援NPO活动,提供税收优惠,从2003年4月起对NPO法人部分收益予以免税。

2.2.6护理服务从业人员

(1)护理管理人(care manager):护理管理人持有依据《护理保险法》颁发的资格证书。护理管理人必须经过专业训练,获取护理管理人资格的条件为:①有医生、牙医、药剂师、保健师、护士、物理理疗师、按摩师、营养师、社会福祉师、护理福祉师等的国家资格或具有护理员资格二级且有五年以上的工作经验;②有十年以上的护理等实际业务经验,考试合格的人在接受规定的讲座培训后也可以登记成为护理管理人。主要工作是帮助利用者及其家属选择最合适的综合服务方案。①接受护理保险利用者的咨询;②制定以及重新考察护理服务利用计划;③与提供居家服务的指定事业团体及护理设施进行联络与协调;④进行“给付管理”等工作,管理服务的实际成果。尤其是护理管理人还从事与护理保险制度费用有关的计算等工作业务。

(2)护理福祉师、护理员:护理福祉师及护理员是提供居家服务和设施服务的所有护理岗位中与利用者接触机会最多的职业。其工作内容不仅仅是护理(洗浴、入厕、外出接送、吃饭等),还承担日常生活照料服务(打扫、洗衣、吃饭、购物等)及接受各种咨询,两者工作内容几乎相同。“护理福祉师”资格是1987年制定的《护理福祉师及社会福祉师法》中规定的国家资格,获得该资格的条件较高。而“护理员”则是通过几个月的讲座就可以获得的资格。

(3)社会福祉师:在各福祉机构中接受利用者咨询,不仅限于护理保险制度下的设施,还也与残障者以及儿童领域的福祉相关机构进行协调。另外,还常以各个设施的作业疗法师的身份从事设施入住及生活相关的咨询等工作。

除了以上从业人员之外,还有医生、护士、物理理疗师(physical therapy,PT)、作业疗法师 (occupational therapist,OT)、药剂师、保健师等。

2.3韩国老年人养老护理服务业——“护理保险制度”之概况

2.3.1实施护理保险制度的背景

关于在韩国创立护理保险制度的必要性问题,在“公共老人疗养保障推进规划团报告”中做出如下归纳。①由于家庭核心化、职业女性的增加、护理时间的长期化(平均为两年)、独居老人的增加等,使得由家庭成员肩负的护理已经出现局限性,出现了放弃对老年人进行家庭护理、入住设施后家人与老年人断绝联系、残害痴呆公婆事件等各种有关护理的社会问题;②缺乏中产阶层可以利用的护理设施,同时由于私营企业办的收费设施的利用费较高,在利用时对国民造成了沉重负担;③老人医疗费的激增对健康保险财政造成沉重负担,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国民医疗费的30%;④在现行的福祉预算下,很难扩大福祉服务,且在医疗方面也存在着“社会性住院”和个人负担加重等问题。总之,在韩国启动讨论护理保险制度之际,与日本2000年建立护理保险制度时有着类似的社会背景。

2.3.2护理保险制度的基本理念

韩国《护理保险法》第一条“规定向由于老龄以及老年性疾病等原因,无法单独进行洗浴、家务等日常生活的老年人提供‘身体护理’以及‘家务援助’等长期护理给付的相关事项,目的是使老年人老后生活安定,减轻家庭护理负担,力求提高国民生活质量”4。

4参见韩国保健福祉家族部,

这与日本的《护理保险法》类似,但有一些不同之处,如并没有像日本那样强调“老人的自立支援”(这是由于韩国护理保险法的给付对象限定为中重度需要护理的老年人,这就与“自立支援”的理念不符);还有明确规定了减轻家庭负担以及可与家属一起生活的居家给付优先。韩国护理保险制度的特点是以“身体护理”以及“家务援助”等“非医疗领域”为中心。

2.3.3护理给付服务对象

韩国护理保险的给付对象为65岁以上需要护理的老年人,以及未满65岁患有老年性疾病,需要长期护理的人(为6个月以上无法独立进行日常生活的人)。这与日本基本相同。但给付对象限定为痴呆症状较重或卧床不起的老年人,与日本相比范围较窄(日本是按照大约17.3%的需要护理者出现率来推算的,韩国的其比率为12.1%)。2008年给付对象只有8.5万人,相当于老年人口的1.7%(这只是需要护理老年人的10%)。预计2010年给付对象为16.6万人(老年人口的3.2%)、2015年约为20万人(老年人口的3.1%)5。而日本引入护理保险制度首年的2000年,认定为需要护理的老年人有218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0%,这其中给付对象为184万人(占需要护理的老人的84.4%)。

2.3.4护理给付服务之类型

韩国护理保险制度提供护理的方式有“实物给付”与“现金给付”两种。“实物给付”的内容包括“居家服务”和“设施服务”,“现金给付”包括“家族疗养费”等。“居家服务”包括:上门送饭、入厕、洗脸、上门洗浴、陪聊、陪同外出、家务援助、来访疗养、夜间护理保护、来访护理、日间照料、短期入住生活照料、福祉设备借贷等服务。“设施服务”是指入住长期疗养机构接受服务。长期疗养机构包括有老人疗养设施、痴呆症专门疗养设施、痴呆症对应型共同生活照料之家(group home)等设施。老人专门医院不在长期疗养机构范围之内。给付“家族疗养费”的“特别现金给付服务”是在一些岛屿等由于疗养设施不充足,不可避免需要由家庭成员来提供照顾的地区,对家庭护理提供者进行的给付服务。另外,除地理条件外,由于身体上以及精神上的理由,无法接受居家服务时,也可向其提供“现金给付”。

韩国的护理保险制度,虽然原则上是“实物给付”,但也设立了作为鼓励家庭护理提供者的“现金给付”补贴。这点与德国护理保险制度中的护理补贴有些相似,与日本则不同。只是现金给付的水平,与居家服务的上限额度相比,非常低。

2.3.5护理服务提供的事业团体

护理服务事业团体,除达到设施与人员等相关标准外,还要得到各市郡区长指定,才能够作为长期疗养设施,提供设施服务。从事居家服务的机构,同样也必须要在达到设施与人员等相关标准的基础上,向各市郡区长提出申请。最初在政府提出的方案中,指定长期疗养设施的权限在于“公团”,但国会审议时,出于扩大地方自治团体作用的考虑,将其修正为由各市郡区长指定护理服务事业团体。

2.3.6护理服务从业人员

韩国护理保险制度,没有像日本那样设立制定护理服务利用计划的“护理管理人制度”。如前所述,“公团”为保险人,“公团”的工作人员承担这像日本的护理管理员所进行的工

http://www.mw.go.kr/front/jc/sjc0110mn.jsp?PAR_MENU_ID=06&MENU_ID=06100101(2009年3月7日查询)。

5増田雅暢,“韓国で介護保険制度が成立”,《週刊社会保障》,2007.4.23,p42。

作。这是与日本护理保险制度最大的不同。护理人员是为需要护理的老年人提供洗浴、入厕、家务及日常生活援助、专业护理等服务的护理专业人才。韩国护理保险制度,充分利用《老人福祉法》中的疗养保护师制度,建立了新的国家资格制度,即“疗养保护师制度”。疗养保护师是指在市道知事指定的教育训练机构完成规定的教育课程的人。资格证分为1级和2级两种。疗养保护师1级负责向作为长期护理对象的全体老年人提供支援身体活动以及支援日常生活等服务。疗养保护师2级负责向长期护理对象提供除支援身体活动以外的全部服务6。

6韩国保健福祉家族部,

http://www.mw.go.kr/front/jc/sjc0110mn.jsp?PAR_MENU_ID=06&MENU_ID=06100101(2009年3月6日查询)。

关于养老服务业的体会

关于养老服务业的体会 通过相关资料的查找,我对养老服务业的现状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产生了一些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首先,我国社会正进入快速老龄化阶段,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困境更加严峻。最重要的是供给侧和需求侧之间的矛盾。 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相对滞后,政府、市场、社会多元主体共同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体制尚未形成,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水平还比较低,特别是农村老龄事业发展明显滞后。 家庭养老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主观上人们越来越向往独立、自由和人格平等的生活,追求自我实现。在这种价值观的影响下,“空巢现象”越来越多,亲属间联系减少。客观上为了生计或在激烈的职业竞争下,无暇照顾和顾及老人的精神需求。因此,社会养老服务的开展至关重要。社会养老实质上是家庭养老的替代,正因为如此,温暖型、亲情化的贴身贴心服务是社会养老的核心服务主旨。而我国目前的养老服务水平粗放低下,并不能为老人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水平。 而老年人需求的变化也从健康管理和医疗陪护——最基本需求,转向情感、精神层面需求——最重要、最强烈需求。这就要求养老从业人员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陪护水平,还要能够了解老人的心理,掌握情感开导技巧和耐心长久的陪伴。 同样令人无奈的一点是政策的扶持度不够,我国没有找到合适的方向去从根本上改变养老服务业的弊端,甚至造成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如:增加养老床位政策绩效显性强,便于考核,于是就成为了各地养老服务业的核心指标。养老服务机构以床位的多少作为评价自身养老服务水平的高低,逐渐走入形式上的误区,只是为了应付政策考核,而不是从老年人角度出发,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养老环境。 总而言之,我国养老服务业现状并不乐观,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缓慢,区域、城乡之间养老服务发展不平衡。服务队伍职业化程度不高,养老服务专业人员相对匮乏。养老机构布局不合理,“一床难求”。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事业严重不足:缺乏统一的公平公正政策和平竞争的社会环境。专业护理人才培养严重滞后,服务质量难以保障。 我们应该如何改变现状,选择哪些合适路径,都是值得每个人去思考的。我

中国养老产业背景分析报告

中国养老产业背景分析 据统计,2007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43亿,超过了总人口的11%。据预测,2030年我国的老年人口将达2.48亿,2050年将达4.37亿,届时老年人口的比重将达到总人口的31.2%,也就是说每3到4个人当中,就会有一个是老年人。 联合国将“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7%”作为判断一个国家是否进入老龄社会的标准,我国在90年代末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2007年底全国60岁以上人口达到1.53亿人,占人口总数的11.6%。(1)老年人口基数大 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53亿,是世界老年人口总量的1/5,是亚洲老年人口的1/2。(2)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快 到2045年左右,中国60岁以上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30%。该过程发达国家用了100年。(3)高龄化趋势明显 目前8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300万,约占全国老年总人口的9.7%,而且每年增加4.7%。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我国面临的最重要的民生问题之一。 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规模的快速膨胀,养老问题是事关公平与稳定的重大社会问题。如不立即着手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将无法集中高效使用有限的社会优质劳动力资源,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会给政府带来沉重的负担,严重影响社会的发展与进步。(1)历史欠帐较多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没有完成养老积累,这个包袱留到了现在。(2)“未富先老”,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在进入老龄社会时,人均国生产总值一般在5000━10000美元,我国目前尚不足3000美元,是典型的“未富先老”国家。(3)家庭养老负担加重 生育率下降、人均寿命延长直接导致家庭供养资源减少,子女养老的人均负担成倍增长。“421”模式将成为中国今后几十年的主流家庭模式。(4)目前养老方式与实际需求不匹配 中国的传统文化决定了单纯以进入养老院的养老方式无法满足现实的养老需求,中国的主流养老模式应为社区居家养老。 养老产业的政策解读 我国政府已开始高度重视养老问题,养老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1)十七大《报告》在“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开篇就

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方案

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方案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使养老服务业成为保障民生、扩大内需、增加就业、促进和谐的重要载体,根据《x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的实施方案》(x〔X〕60号)、《x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方案》(x〔X〕209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以下的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以x理论、“X”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x”战略布局为指导,立足x情,以托住底线、保障基本、促进发展为原则,注重统筹城乡,完善市场机制,激发社会活力,到x年,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社会为主体、法制为保障,功能完善、规模适度、服务优良、覆盖城乡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全市养老机构床位数达到每千名老年人45张以上,养老服务信息网络覆盖城乡,居家生活老年人得到养老服务的全面支持。符合标准的养老服务中心 (站)、老年人活动中心等服务设施覆盖所有城市社区,90%以上的 乡镇和80%以上的农村社区建立包括养老服务在内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和站点。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深度融合。养老服务从业人员显著增加。养老服务产业增加值在服务业中的比重明显提升,形成一批养老服务产业集群和知名品牌。养老服务业服务质量明显提升,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二、主要任务

(一)统筹规划养老服务业发展。将养老服务业纳入“ x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列为服务业发展重点内容。坚持以老年人服务需求为导向,统筹城乡养老资源,发展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和其他多种形式的养老服务,促进养老服务与医疗、家政、物业、保险、教育、保健、旅游、科技等融x展。科学布局养老服务产业,统筹推进产品研发、生产、物流配送、展览展销等养老服务产业,重 点扶持老年生活照料、老年生活用品、老年健康服务、老年文化教育、老年休闲旅游等养老服务产业。 (二)加强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按照人均用地不少于0.2平方米的标准,分区分级规划设置养老服务设施。科学确定市、乡镇街 道、村居三级养老设施的规模、数量、权属、功能、位置、运营模式和服务半径,针对不同区域特点,制定供养、颐养或医养结合的养老设施规划。在制定旅游、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专项布点规划时,要兼顾养老服务需求。凡新建城区和新建住宅居住小区,必须按照每百户20至30平方米的标准,配套建设符合建筑设计规范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用房,规划部门会同民政部门将用房要求作为规划条件纳入土地出让合同,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核实验收。住宅小区配建养老服务设施的产权,按照土地出让合同的约定,在住宅交付时无偿移交给市人民政府,由民政部门使用和管理。老城区和已建成居住区没有养老服务设施或现有设施没有达到规划和建设指标要求的,应适时组织开展调研,制定符合本地区实际的具体实施方案和计划,按照住宅小区每百户15至20平方米的标准,采取购置、置换、租赁等方式开辟养老服务用房,确保于x年前完成。严禁挤占、侵占养老服务

2017年中国养老产业链市场分析报告

2017年中国养老产业链市场分析报告

目录 第一节养老产业需求情况分析 (6) 一、老龄化进程加快 (6) 二、发达国家养老业发展经验 (14) 三、养老产业配套政策不断完善 (20) 第二节我国养老产业现状分析 (23) 一、居家养老+养老机构+社区养老 (23) 二、9073 计划分析 (24) 三、养老地产市场容量巨大 (26) 四、适合发展养老地产的城市 (27) 第三节房地产公司布局养老产业模式分析 (28) 一、多为租售并举,仍处于探索期 (28) 二、企业分析 (29) 第四节保险公司进军养老产业模式分析 (41) 一、保险产品和养老服务相融合 (41) 二、企业分析 (42) 第五节养老产业的发展前景 (45) 一、“房企系”与“保险系”模式分析 (45) 二、未来 10-15 年将进入黄金时代 (46) 第六节养老产业相关公司研究 (47)

图目录 图1:我国出生率持续下滑 (6) 图2:主要国家2012年出生率对比 (6) 图3:我国预期寿命大幅提升 (7) 图4:联合国对我国预期寿命的预测 (7) 图5:我国人口年龄分布 (8) 图6:我国65岁以上人口抚养比加速上涨 (9) 图7:联合国对我国人口年龄分布预测 (9) 图8:联合国60岁以上人口抚养比预测 (10) 图9:日本65岁以上人口抚养比快速上升 (11) 图10:日本人均国民收入及同比增速 (11) 图11:日本城市土地价格指数 (11) 图12:养老服务机构床位数及同比增速 (12) 图13:城市与农村养老机构老人占比变化 (13) 图14:养老产业催生其他各个产业发展 (14) 图15:英国养老模式 (19) 图16:香港养老模式 (19) 图17:中国高净值人群数量及可投资资产规模 (20) 图18: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及劳动力覆盖率 (20) 图19:农村和城市养老机构年末床位利用率 (23) 图20:我国所要建成的养老体系 (24) 图21:养老规划构成与现状对比 (25) 图22:养老地产行业地方动向 (26) 图23:养老地产行业参与者 (27) 图24:几个典型城市老年人口及比重 (28) 图25:万科幸福汇地块示意图 (30) 图26:万科幸福汇效果图 (30) 图27:五矿万科城位置图 (31) 图28:五矿万科城效果图 (31) 图29:青岛万科城位置图 (32) 图30:青岛万科城效果图 (33) 图31:随园嘉墅在良渚文化村内的位置 (33) 图32:随园嘉墅平面效果图 (34) 图33:保利西山林语位置图 (35) 图34:保利西山林语效果图 (35) 图35:保利西塘越别墅实景 (36) 图36:保利西塘越位置图 (36) 图37:临平蓝亭绿城项目内规划 (37) 图38:雅达国际生态园内的康复设施 (38) 图39:绿城乌镇雅园内部规划 (39) 图40:远洋天著位置图 (39) 图41:椿萱茂凯健内适老活动设施 (40)

最新养老服务产业的商业模式

随着中国快速进入老龄化,养老服务产业将成为中国未来经济的增长点之一已是不可忽视的事实。然而,商业化养老产业经过数年的发展,仍在摸索一套成功模式,大批的资本在喊出进军养老产业的口号后往往陷入“拔剑四顾心茫然”的境地。如何能抓住养老产业迅速发展这一市场机遇,实现自身发展,是众多试图在养老服务产业中占有立足之地的大小企业亟需回答的问题。 在中国复杂的政策和市场环境下,这个问题没有普适的解答。企业须从自身能力和资源出发,确定适合的商业和运营模式。在商业模式层面,企业首先应明确其目标客户,根据对消费者需求的理解设计具有吸引力的产品和服务,并决定盈利的模式。而在运营模式层面,企业应灵活选择自主经营或寻求适合的合作伙伴,以达到资源利用最优化。 市场潜力巨大 如同数十年前的西方社会一样,中国目前正经历着人口红利消失,社会步入老龄化的结构性转变。据《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显示,截至2012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占总人口的14.3%。此外,老年人口日益呈现高龄化、空巢化趋势,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剧增,这将进一步加剧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性和复杂性。 然而,由于中国的人口老龄化是在“未富先老”、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等复杂形势下发生的。中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养老机构床位不足、职业资格护工短缺、老年人产品缺乏等问题突出。例如:按照国际通行的5%老年人进入机构养老的标准,2011年,中国有650万个床位缺口;目前全国取得养老护理职业资格的仅有2万多人,按照国际上5∶1的护工需求量,缺口将近1000万个。 据推算,2015年中国老年人护理服务和生活照料的潜在市场规模将超过4500亿元,养老服务就业岗位潜在需求将超过500万个。未来中国老年人服务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由于相关法律法规尚不成熟,缺乏有效的市场监管,养老机构资质良莠不齐,社会目前对养老服务行业存在着一定的信任危机。有关养老院安全状况堪忧、服

关于养老服务业的文献综述

关于养老服务业的文献综述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如何实现养 老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满足老年人持续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成为摆在我国社会发展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从国内外关于养老服务业的相关研究入手,梳理国内外养老服务业的研究进展和现状,找出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以期为下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关键词:养老服务业;文献综述 2012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94亿,随着我国人口快速老龄化,预计2020年将达2.43亿,2025年将突破3亿。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不断满足老年人持续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紧迫任务,也是摆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面前的亟需解决的问题。为了对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有个系统了解,本文对国内外关于养老服务业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 一、国外研究综述 目前,国外对养老服务业的研究主要从养老服务的内容、供给和需求、相关政策、养老服务业和实践等方面进行,并取得重大进展。 (一)对养老服务内容的研究。Ronald J和Jacqueline L

(2005)从养老服务的内容入手,认为养老服务应当包括上门服务和社区服务。上门服务主要有送饭、做饭、家政服务、医疗护理以及情感服务等,社区服务主要是老年人日间照护、托管等服务。 (二)对养老服务供给和需求的研究。Davey和Patsios (1999)对比分析英国和美国的社区养老服务供给及老年人满意度,认为社区服务不能完全取代家庭的功能,家庭、社区应加强协作。Meinow,K?reholt等(2005)认为在资源 许可范围内,城镇养老服务的供给数量主要受老年人需求的影响,宏观上受政策、经济及人力资源的限制。Mutchier和Burr(1991)发现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收入、资源等影响 老年人对晚年生活的安排。 (三)养老服务政策研究。Komisar和Niefeld(2000) 从美国的相关政策入手,认为政府对于长期护理的关注不够,需建立平衡机构来平衡长期护理和卫生保健,集成服务,从而保证养老服务的质量,并强调需要完善融资机制,从而促进老年人长期护理的发展。Trydeg?rd G.-B.和Thorslund M (2001)分析了瑞典在养老服务方面的政策变化,指出政府政策对于发展养老服务的重要作用,对于提供一份公平的养老服务,政策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四)养老服务实践研究和产业研究。Peil(1991)提 出通过养老服务产业化解决养老服务的问题。Barnhart和

养老服务业发展规划

市2011至2015年养老服务业 发展规划 第一章总则 一、期限和范围 本规划适用的期限为2011—2015年,规划范围为市全域。各县(市)、区根据本规划分别制定本辖区养老服务业发展规划。 二、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2、《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全国老龄办和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6号); 3、《关于加快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意见》(国办发〔2000〕19号); 三、指导思想 按照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和建立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的原则,进一步明晰政府在养老服务上的公共服务责任,加快推进全市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立足“保基本、增福利、促市场”,坚持政府投入、政策引导、社会主体、市场推动,建立起基本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形式多样、功能齐全、符合我市实际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努力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层次多样化、服务提供社会化、服务队伍专业化和运行机制有序、服务品质良好、监督管理到位的养老服务新格局,推动我市养老服务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人口老龄化水平相适应。 第二章我市养老服务业发展现状 一、老年人口基本结构 我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比例早在1990年就已超过10%,与全国相比,提前5年进入老龄社会。到2009年底,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135万,占全市户籍人口总数的13.9%;市区有老年人口35万,占户籍人口数的14.6%。我市老年人口比例高于全国2个百分点,与全省比例持平。老年人口的增长大于总人口的增长速度,每年新增老年人口6.9万,预计到2015年,全市老年人口要超过170万。

养老机构市场调查报告

养老机构市场调查 报告 1

目录 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部分:有关南京老年人口的数据和资料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部分:南京老年人居住养老的现状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部分:南京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现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南京市老年人口与福利机构床位的供求比例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南京社会福利养老机构的机构性质与运营方式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政府对南京社会福利养老机构的扶持及优惠政策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南京养老机构规模、设施及区位分布概述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节、南京养老机构入住条件、服务内容及等级收费标准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部分、南京市各养老机构的供求状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部分、入住老人的基本特征及需求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部分、南京养老机构个案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七部分、养老机构市场的机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国家关于养老院的最新政策

近年来,我国养老服务业快速发展,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建立,老年消费市场初步形成,老龄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但总体上看,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不足、市场发育不健全、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还十分突出。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2012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2020年将达到2.43亿,2025年将突破3亿。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不断满足老年人持续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紧迫任务,有利于保障老年人权益,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有利于拉动消费、扩大就业,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国情出发,把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政府作用,通过简政放权,创新体制机制,激发社会活力,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主体作用,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满足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努力使养老服务业成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成为扩大内需、增加就业、促进服务业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二)基本原则。 深化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减少行政干预,加大政策支持和引导力度,激发各类服务主体活力,创新服务供给方式,加强监督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坚持保障基本。以政府为主导,发挥社会力量作用,着力保障特殊困难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确保人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加大对基层和农村养老服务的投入,充分发挥社区基层组织和服务机构在居家养老服务中的重要作用。支持家庭、个人承担应尽责任。 注重统筹发展。统筹发展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和其他多种形式的养老,实行普遍性服务和个性化服务相结合。统筹城市和农村养老资源,促进基本养老服务均衡发展。统筹利用各种资源,促进养老服务与医疗、家政、保险、教育、健身、旅游等相关领域的互动发展。 完善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逐步使社会力量成为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主体,营造平等参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大力发展养

养老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报告编号:1576962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864888107.html,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 报告编号:1576962←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675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网上阅读:uShi.html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中国的老龄化是一个规模大且发展迅速的过程,比其他国家都要更快。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国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为第八节7%。全国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为第七节%,可以看到,我国老年人口比重已大幅上升。中国养老服务机构为第三节万个,养老机构床位数仅为47第六节万张,我国养老机构供给相对短缺。从总体上看,我国每百人所拥有的养老机构床位数较低,大体徘徊在1-2张之间。这与发达国家5-7张的床位数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也与我国老年人对养老机构的需求有较大的缺口,养老机构床位数供给远小于需求,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人口老龄化一方面使得我国人口负担比加重,社会赡养率增大;另一方面也为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带来巨大机遇。一是对养老服务设施的需求不断加大。老年人口增多,特别是高龄、患病老年人众增多,对养老服务设施的需求也不断扩大,并且提出更高、更多方面的要求。二是对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加大。因为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身体较弱,有病的相对较多,对卫生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对医疗要求越来越高。三是引起社会需求结构新变化。老年人特殊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特征,产生了不同于其他人口群体的特殊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这预示着在社会总需求中,老年人需求市场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同时为满足老年人特殊需求而形成的养老产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预计到期末,全国老年人口将增加至第二节亿,届时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将达到2400万,65岁以上空巢老人将超过5100万;到2025年,中国老年人口总数将近3亿,到2050年,我国将有第五节亿老年人,也即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是老年人,而且按照现在我国老龄化发展趋势,人口老龄化比例从20%提到30%只需20多年的时间,发展非常迅速。预测到2020年,养老床位需求为729万张,2025年底全国养老床位应达到900万张以上。

中国养老产业市场分析报告

中国养老产业市场分析报告 2020年5月

目录 成熟国家典型养老金体系介绍与我国三支柱发展不充分的现状 (3) 强制储蓄、税免政策引导居民养老投资,多层次养老金体系成国际主流 (3) 成熟制度代表:美国政府、企业、个人养老三支柱体系充分发展保障居民退休养 老收入 (4) 解决老龄化增速过快问题的成功代表:新加坡强制雇员养老储蓄,并投入国家发 展建设 (5) 解决老龄化程度严重问题的成功代表:瑞典融合现收现付制与基金积累制统筹管 理养老金 (6) 中国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发展第三支柱缓解养老金压力迫在眉睫 (7) 中国老龄人口占比较高,老龄人口增速名列世界前茅,社会整体养老压力不断增 大 (8) 当前中国严重依赖养老第一支柱,第二支柱发展不充分,而第三支柱建设尚处于 起步阶段 (9) 养老第三支柱承载着破局使命,而养老目标基金是其重要组成 (11) 养老目标基金国内外发展历史与现状:初期皆小,规模增长依赖市场积累 (11) 养老目标基金1990 年代在美国诞生并迅速发展,当前已成为第三支柱的重要组 成部分 (11) 中国养老目标基金规模276 亿元,诞生初期规模虽小但承载破局使命,对标国 际前程远大 (12) 中国各基金公司在养老产品上的布局:结合市场现状,同时考虑长远需要 (14) 目标风险基金以一年持有期稳健型和三年持有期平衡型产品为主 (14) 目标日期基金到期日覆盖未来30 年,易方达到期日设计丰富了产品序列满足差 异化需求 (15) 中国养老目标基金诞生一年多以来业绩良好,适合长期持有 (17) FOF 业绩优于同期普通公募及股指,而养老目标基金是我国FOF 的主体 (17) 目标风险基金通过权益上下限控制风险,半年、一年业绩统计皆获正收益 (18) 一年持有期稳健型权益上限不超30%,三年期平衡型权益上限不超60% (18) 目标风险基金受益于波动率控制策略在今年极端行情下表现出明显的抗跌特性 (19) 目标日期基金面对巨幅波动有效控制短期风险,长期持有价值经受住考验 (20) 持有期越长,到期年份越远,目标日期基金下滑曲线起点越高期初权益比重越大 (20) 极端市场行情目标日期基金通过调整权益比重控风险,近期市场回暖配置机会进 一步凸显 (22) 市场提示 (24)

养老服务产业化doc资料

“养老服务”和“养老服务产业化” 讨论“养老服务产业化”问题,首先需要明确“养老服务”的内涵。从近几年这一领域的政策文件和研究成果看,对“养老服务”存在着广义和狭义的两种理解。广义的养老服务,是指“一切为满足老年人特殊需要而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行业的总称,其外延至少包括家政服务业,医疗护理业,保险业,老年理财业,老年休闲娱乐业,老年用品,老年旅游,老年教育,老年文化体育,老年心理咨询等行业”(潘海生、曹小锋,2009)。湖南省第三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其专题研究报告《养老服务与产业发展》中也认为除传统意义的养老服务业外,养老服务还包括老年食品业、老年用品业、老年医疗保健业、老年保险业、老年旅游业、老年文化教育业等(国家发改委产业司,2006)。在广义的“养老服务”中,有些如老年保险、老年食品、老年用品等实行产业化各方面并无歧义,有些如老年文化教育体育等一般认为不宜产业化,因此从广义层面讨论“养老服务产业化”似难以深入。狭义的养老服务,则是指为老年人提供家政服务、疾病护理、精神慰藉等生活照顾性质的服务。正是这一类养老服务成为现阶段和未来较长时间内老龄化中国急需发展的新型服务业,也正是这一类养老服务存在着该不该产业化的很大争议,并主要由于产业化的方向不明而导致这类养老服务发展缓慢。因此,本文所讨论的“养老服务产业化”主要是指这一类养老服务的产业化。 理论和经验研究都表明,老年人获得生活照顾性质的服务的方式,或学术界通常所说的“养老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家庭养老”,包括由子女或亲属提供建立在血缘亲情基础上的义务型的照顾服务,以及因老人身体条件允许而实行的配偶互相照顾或单身老人的生活自理。第二种是“居家养老”,准确地说应是“居家养老+社会服务”,指老人居住在自己家中,由于种种原因无法由子女亲属提供服务或自我料理,需要社会提供上门服务,也包括老人白天去托养照护机构、场所接受社会提供的照料服务,晚上仍回家居住的情况。第三种是“机构养老”,是指老人离开自己的住宅,居住在养老院、敬老院等专门“养老机构”,接受由“机构”提供的各类生活照顾服务。需要指出的是,实行机构养老的老人,并非一定是无子女或与子女分居两地,也并非一定是老人身体状况较差无法自理。相当多的入住“机构”的老人,其实是追求提高生活质量。在上述三种老年人获取生活照顾服务的方式中,本文所讨论的重点又是居家养老服务和机构养老服务的产业化问题。 那么,什么是“养老服务产业化”呢?这需要首先讨论什么是“产业化”。可能由于“产业化”的内涵过于丰富和复杂而难有共识,《辞海》1999年版尚无这一词条。但从该词的结构看,“产业化”(industrialization;commercialization)的概念是从“产业”的概念发展而来的。根据《辞海》1999年版,“产业”,一是指私有的土地、房屋等财产、家产;二是指各种生产、经营事业。可见,产业是和财产相联系的,工业、商业这些“产业”,可以理解为是通过生产、经营获得财产或使财产增值的活动。因此,所谓“产业化”,就是使一定产品和劳务的提供和交换成为较大规模的营利性的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我们关于“产业化”的这一理解或许还不完备,但是我们着重强调的是,“营利性的生产经营活动”是这一定义的核心。对此加以展开,产业化所要求的产品和劳务的交换应当是供需双方的商品交换,必须遵循价值规律。投资者期望通过这种交换实现资本的增殖,从业人员期望通过这种交换实现自己的劳动价值。正是这种交换构成了“营利性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也正是这种交换才能在社会需求存在的时候,使一定产品和劳务的提供和交换发展成具有较大规模的产业。 如果我们把“产业化”定义为“建立在商品交换基础上的,使一定产品和劳务的提供和交换成为较大规模的营利性的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那么,所谓的“养老服务产业化”就是建立在商品交换的基础上,使“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等老年生活照顾服务成为营利性的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使养老服务发展成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具有较大规模的现代服务型产业。

养老产业行业深度研究报告(全)

养老产业行业深度研究报告(全)

我们的观点 养老市场规模巨大。全国老龄办数据表明,2010年我国老年人口消费规模达到1万亿元,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3.3万亿元,2030年达到8.6万亿元,2040年达到17.5万亿元。而从2014年至2050年间,中国老年人口的消费潜力将从4万亿元左右增长到106万亿元左右,占GDP的比例将从8%左右增长到33%左右。我国将成为全球老龄产业市场潜力最大的国家。 人口老龄化+政策+老年人消费行为,三大动力促使养老产业的春天来临,行业空间巨大。 我国从2000年始已进入老龄化社会。14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38亿,占总人口比例为10.1%,预计2020年这一比例会达到12.8%。 政策支持加大,仅近两年国务院、各部委就制定发布了养老相关政策十余条,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服务标准化、养老机构改革、养老保险制度、养老金并轨等多方面指导、支持我国养老产业的发展。其中2015年2月25日,民政部、发改委等10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预示我国养老产业迎来新的阶段。 同其他消费群体相比,老年群体由于在生理、心理、经验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因此,老年市场的消费行为也具有了其自身的特征,包括自住消费性强、习惯稳定和行为理智、追求实用便利等。老年人的这些消费特征也决定了养老用品和服务与其他相比存在着不同之处,从而形成了特殊老年人消费市场。 结合国际经验,居家养老模式在中国将成为领先模式。 国际案例:从日本、美国的养老模式来看,居家养老也是海外国家最主要的养老方式。部分有社交需求经济状况较好的老年人可以选择在养老社区享受晚年生活,与地产商合作进驻的养老服务机构提供日常的照护服务。只有很少部分不能自理或者子女没有照顾能力的老年人会入住养老院进行养老。综合观点:在中国最佳的养老解决方案,居家养老模式,其中首推natali和安康通,优点:易于复制,成熟的经验可以在中国复制。 1、日本养老模式对我国养老产业的启示。 完善养老社会保障、养老保险体系。日本在法律法规、社会保障、养老保险体系上的建设走在了世界前列。日本养老体系层次分明,政府、社会、个人角色清晰,相互配合。同时日本独具特色的介护保险制度对于我国护理保险制度的建立也是极好的案例。 可借鉴居家养老+养老服务的模式。日本和我国家庭观念相似,均以居家养老为主,同时日本强调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也适合我国的国情,具有借鉴意义。大力培养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尤其是护工。日本的《介护保险法》规定,在养老机构里,每3位入住者必须配备1名有介护士资格的专业人员。介护士和护士是不同的专业,介护士都是来自大学社会福利护理专业的毕业生,持有2级资格证。日本有着优质的介护士培养体系,为养老产业培养了专

养老院建设可行性报告

养老院项目可行性报告 完成人:XX 完成时间:2012年12月16日

目录 一、概况 1、项目概况 2、报告范围 二、项目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 1、项目建设规模 2、项目建设内容 三、项目市场分析及市场定位(采用SWOT分析方法) 1、市场分析 2、市场定位 四、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 1、项目选址 2、建设条件 五、项目环境保护、安全卫生、消防及节能 1、环境保护 2、安全卫生 3、消防 4、节能 六、项目投资估计和资金筹措 七、项目风险分析 1、项目风险分析 2、项目风险回避 八、结论 九、参考文献

一、概况 1、项目概况 利用现有的20亩土地,在奉贤区建立一所现代化的、规范标准的养老院,扩大企业的营收渠道和社会形象力,同时作为福利项目也为奉贤区的老人提供一个可以安适养老的环境,尽企业的社会义务。养老问题是当下一个重要的讨论话题,如何做好养老院的建设、服务、医疗保健、财务效益等,是我们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通过对现有养老院的状况的分析,我们可以获得直观的经验来对此项目的建设做出指导 2、报告范围 通过对现有市场状况的分析,当下国情与民众需求的认识,并结合已有资本和目标,论述在奉贤建立养老院的各个方面的可行程度。同时探讨建设规模、建设地址、环境保护、安全卫生、消防及节能、市场定位、效益与风险等多方位内容。为企业是否将资源投入到养老院的建设中,如何确保经营中的利益并规避风险提供理论准备与指导。其中特别注重SWOT 分析法的指导意义。 二、项目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 1、项目建设规模 项目所在地定于上海市奉贤区,投入土地总计20亩,资金充裕。初步计划建设成一个布局合理,各项功能设施齐全的养老社区,住宿公寓配套医疗室、保健室、老年活动室等设施,并且强调绿化建设,园区内卫生条件达到国家标准,空气质量良好,尽可能使老年人养老生活舒适、安逸。 2、项目建设内容 (1)、多层公寓 养老院多层公寓的总建筑面积约5000平米,建筑样式为砖混(或框架)结构,采用条形排布,以六层为主,配有电梯。公共走廊宽敞、明亮,方便人员进出,大量采用外飘窗、凸窗、大阳台,保证有较好的采光性。整个养老院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多层屋顶采用太阳能集中采热系统。绿化结合组团绿化、中心绿化,合围庭院绿化景观,力求达到户户见绿、推窗见景的景观效果。 (2)、医疗室 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养老院的医疗室建成双层建筑,各主要科室齐全,另有急救处与观察处。医疗室要配备常规诊疗与保健器械,并时刻有医生值班。 (3)、活动室 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双层结构,主要配备棋牌室、乒乓球室和戏剧室和电影院等。;(4)、接待室、会议室、办公室 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 (5)、其他公共设施 总建筑面积约4000平方米,包括公共餐厅、车库、景观绿化、老年人晨练运动器械和其他安全设施等。 (6)、物业管理 养老院实行封闭式现代化物业管理。

关于加快发展我区养老服务业的对策建议

关于加快发展我区养老服务业的对策建议 2007-05-30 04:07:16 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目前,我国老年人口达亿,占总人口数的11%;预计2020年将达到亿,占当时总人口的16%左右。我省人口老龄化程度及其发展态势同全国平均水平大体相当(略低个百分点)。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必须重视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顾和护理的养老服务业的发展。 一、我省养老服务业发展现状 至2005年底全省老年人口468万人,占总人口的%,并以年增%的速度递增。目前,全省建有敬老院722所,其中乡镇办597所,村办121所、民办2所、其它2所,“五保”集中供养率占五保对象的%;主要供养老年人的公办福利院47所、民办60所。被调查的8个州市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均达10%以上,养老机构共646个,设床位16424张,其中公办养老机构590所,设床位12071张,民办养老机构56所,设床位4353张,民办床位数占总床位的30%以上。我省养老服务虽已涉及养老设施、观光旅游、老年教育、养老保险、日常照料、健康护理、心理慰籍等多个领域,但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布局不合理、结构较单一、体系不健全、标准不统一、内容不丰富、供需滞后,与经济社会和人口老龄化发展形势不相适应。 1、养老机构状况:养老机构所包括的老年公寓、敬老院、福利院等,因为涉及到“老有所养”这一老年人最基本的需求,各地均将它作为老龄事业的基础设施建设,给予力所及的重视与投入。被调查的所有县市区都建有一定数量、一定规模、多级别、多层次的敬老院或福利院,大部分县市区建有设施较全、功能较多的“老年活动中心”或“老干部活

动中心”。在昆明、玉溪、曲靖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还建有老年公寓。按投资主体划分,这些养老机构大致可以分为政府办、社会力量办、个体兴办三种形式的养老机构。政府的养老机构规模较大,开办时间较长,基础设施较齐,有一定的工作经验,起到了引导、示范、窗口作用,但给各级财政带来了较重负担,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社会力量兴办的养老机构不多,由于对市场的调研不够,定位不准,发展极不平衡,效益差距十分明显;个人兴办的养老机构虽投资小、规模小,但由于深入居民社区、贴近普通群众,效果普遍较好,颇受欢迎,成为养老机构中的一个亮点。 2、养老服务业管理状况:由于目前我省养老服务业体系尚未建立,养老服务业结构比较单一,多以公办的敬老院、福利院为主,社会力量和个人兴办的比重偏小,加之受“二元经济”模式和投入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了在养老服务业的管理上,问题和困难较为突出。一是没有建立一套较为科学的管理制度和行业规范,对整个行业的管理指导不力,出现了管理凭经验办事、随意性大、不规范操作、标准化程度低、竞争机制不健全、积极性不高等;二是有的养老服务机构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水平不高、运行成本大,特别是个别养老服务机构入住率低,资源浪费严重,到了难以维持的地步。总体看,目前我省养老服务业的管理水平,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和人口老龄化以及养老服务业良性发展的需要。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制约因素 目前,我省养老服务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但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养老服务业仍滞后于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其主要问题及制约因素为: 1、认识不到位。大多数地方决策部门对发展养老服务业没有提到议事日程和摆上应

养老产业现状以及未来发展前景趋势分析

养老产业现状以及未来发展前景趋势分析

目录 CONTENTS 第一篇:养老地产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养老产业市场刚需大趋势---------------------------------- 5第二篇:养老产业现状分析立足做好养老地产市场需求与发展---------------------------------- 7第三篇:养老产业现状分析养老产业走向智能化---------------------------------------------------- 9第四篇:北京某科技园养老产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案例--------------------------------------- 11 一、项目名称------------------------------------------------------------------------------------------------ 11 二、项目背景------------------------------------------------------------------------------------------------ 11 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 12第1章:养老产业项目总论------------------------------------------------------------------------------ 12 1.1前瞻可行性研究步骤-------------------------------------------------------------------------------- 12 1.2养老产业项目可行性研究基本内容 -------------------------------------------------------------- 12 1.3前瞻汽车后市场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 ----------------------------------------------------------- 12第2章:养老产业行业市场分析与前瞻预测--------------------------------------------------------- 12 2.1养老产业项目涉及产品或服务范围 -------------------------------------------------------------- 12 2.2养老产业行业前瞻市场分析 ----------------------------------------------------------------------- 12 2.2.1盈利情况分析--------------------------------------------------------------------------------------- 12 2.2.2市场竞争分析--------------------------------------------------------------------------------------- 13 2.2.3进入壁垒分析----------------------------------------------------------------------------------------- 13 2.3养老产业行业市场前瞻预测 ----------------------------------------------------------------------- 13 3.3养老产业项目建设地条件对比 ---------------------------------------------------------------------- 13第3章: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13 3.1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现状----------------------------------------------------------------------------- 13 3.1.1中国养老产业发展历程--------------------------------------------------------------------------- 13 3.1.2中国养老产业所处阶段--------------------------------------------------------------------------- 13 3.1.3中国养老产业需求分析--------------------------------------------------------------------------- 13 3.1.4中国养老产业供给分析--------------------------------------------------------------------------- 13 3.2中国养老产业投资效益----------------------------------------------------------------------------- 13 3.2.1中国养老产业营收规模--------------------------------------------------------------------------- 13 3.2.2中国养老产业成本规模--------------------------------------------------------------------------- 13 3.2.3中国养老产业利润规模--------------------------------------------------------------------------- 13 3.2.4中国养老产业投资效益--------------------------------------------------------------------------- 13 3.3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瓶颈----------------------------------------------------------------------------- 13 3.3.1中国养老产业供需瓶颈分析--------------------------------------------------------------------- 13 3.3.2中国养老产业政策瓶颈分析--------------------------------------------------------------------- 13 3.3.3中国养老产业观念瓶颈分析--------------------------------------------------------------------- 13 3.3.4中国养老产业配套设施瓶颈--------------------------------------------------------------------- 13 3.4中国养老产业发展趋势----------------------------------------------------------------------------- 13 3. 4.1中国养老产业发展升级趋势--------------------------------------------------------------------- 14(1)宏观机制升级 ---------------------------------------------------------------------------------------- 14(2)养老模式多元化 ------------------------------------------------------------------------------------- 14(3)养老服务信息化 ------------------------------------------------------------------------------------- 14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