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心力衰竭心功能分级

心力衰竭心功能分级

心力衰竭心功能分级
心力衰竭心功能分级

心力衰竭心功能分级

心力衰竭心功能分级

(一)Killip分级用于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状态

Ⅰ级:无肺部啰音和第三心音,尚无明显的心力衰竭。

Ⅱ级:肺部有啰音,但啰音的范围小于1/2肺野。

Ⅲ级:肺部有啰音,且啰音的范围大于1/2肺野。

Ⅳ级:心源性休克。

(二)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适用于除急性心梗以外的任何心脏病如慢性单纯性左心衰、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分级。

Ⅰ级:体力活动不受限制。一般体力活动不引起气短、疲乏或心悸、心绞痛。

Ⅱ级:体力活动轻度受限制。休息时无症状,一般体力活动引起气短、疲乏或心悸、心绞痛。

Ⅲ级: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制。休息时无症状,但小于一般体力活动(或家务活动)即可引起气短、疲乏或心悸、心绞痛。

Ⅳ级:患者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状态下也出现心衰的症状,体力活动后加重。

(三)根据心衰发生发展阶段分级可分成A、B、C、D 四个阶段

心功能分级

心功能各种分级方法 1.NYHA分级 Ⅰ级:患者有心脏病,但日常活动量不受限制。一般体力活动不引起过度疲劳、心悸、气喘 或心绞痛。 Ⅱ级:心脏病患者的体力活动受到轻度的限制,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但平时一般活动下可出 现疲劳、心悸、气喘或心绞痛。 Ⅲ级:心脏病患者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制。小于平时一般体力活动即可引起过度疲劳、心悸、 气喘或心绞痛。 Ⅳ级:心脏病患者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状态下也出现心衰症状,体力活动后加重。 2.WHO心功能分级 Ⅰ级:患者体力活动不受限,日常体力活动不会导致气短、乏力、胸痛或黑曚。 Ⅱ级:患者体力活动轻度受限,休息时无不适,但日常活动会出现气短、乏力、胸痛或近乎 晕厥。 Ⅲ级:患者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休息时无不适,但低于日常活动会出现气短、乏力、胸痛或 近乎晕厥。 Ⅳ级:患者不能进行任何体力活动,有右心衰竭征象,休息时可出现气短和(或﹚乏力,任 何体力活动都可加重症状。 3.六分钟步行试验 要求患者尽可能快的行走,测定六分钟步行的距离。如<150m,为重度心功能不全;150~425m,为中度心功能不全;426~550m,为轻度心功能不全。1928年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对心功能分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1994,AHA对NYHA1928年心功能分级的补充: 根据ECG,运动负荷试验,X-ray,心超,放射学显像等客观检查结果进行第二类分级。 A级:无心血管病的客观证据 B级:有轻度心血管病的客观证据 C级:有中度心血管病的客观证据 D级:有重度心血管病的客观证据 2002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及美国心脏学会(AHA)心衰分级新指南 A级:病人为心衰高危患者,但未发展到心脏结构改变也无症状; B级:指已发展到心脏结构改变,但尚未引起症状。 C级:指过去或现在有心衰症状并伴有心脏结构损害;

心功能不全分级标准

心功能不全分级标准 以病人的临床表现为依据,将心功能状态分为四级:一级:体力活动不受限制,日常活动不引起心功 能不全的表现。 二级(即心衰Ⅰ度):体力活动轻度受限制,一般活动可引起乏力、心悸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三级(即心衰Ⅱ度):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制,轻度活动即可引起乏力、心悸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四级(即心衰Ⅲ度):体力活动重度受限制,病人不能从事任何活动,即使在休息时也可出现心衰的各种症状和体征. 心脏的的先天性病变和瓣膜病的临床症状多为隐匿,易为患者和非心脏病专家忽略,多以感冒、胃病等就诊,除非进行心脏彩超检查,否则易误诊、漏诊。有些心脏疾病需要及早手术治疗,比如先天性心脏病,较大的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静脉畸形引流、法洛氏四联症等,要及早治疗,或定期随访。没有及时矫正的不利后果就是肺动脉高压加重、心功能严重减低、引起严重的胸廓畸形,甚至失去手术机会。 那么,心脏彩超的作用又是什么呢

心脏彩超的作用 心脏收缩功能:射血分数(EF),反映左室的泵血功能,射血分数降低常常表示心肌收缩力减低,心功能不良。正常射血分数应高于50%。左室短轴缩短率(FS),其临床意义与射血分数相同。正常左室短轴缩短率应高于28%。平均左室周径向心缩短率(MVCF),反映左室收缩时短轴周径改变的速度,是一项较敏感的指标。正常应大于周径/秒。左室每搏量,指左室每次收缩时的射血量。通过每搏量可以进一步推算心脏指数等反映左室总体功能的指标。主动脉及肺动脉的血流速积分,反映左心室及右心室的心脏搏出量。 心脏舒张功能:二尖瓣前叶的EF斜率,反映左室的顺应性,降低时表示顺应性下降。二尖瓣血流频谱E峰与A峰之比(E/A),可以直接测定,正常比值应小于1,大于或等于1表示左室舒张功能降低。老年人和出生一个月内的新生儿比值有时大于1。三尖瓣血流频谱E峰与A峰之比,反映右室的舒张功能。 收缩时间间期:是用时间反映心室功能的指标,实际上也是最早期的心功能测定指标,传统过去主要用心机械图测定,即用同步描记的颈动脉搏动图、心音图和心电图测量,现主要用超声心动图测定。通常用心电图和同步记录的主动脉或肺动脉血流频谱测量,方法简单。主要指标包括射

心衰与分级

LEARNING ISSUE -- 心衰与分级 1 心衰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指由于心脏的收缩功能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不能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心脏,导致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从而引起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此种障碍症候群集中表现为肺淤血、腔静脉淤血。根据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的不同时期和不同程度。 2 病因 心肌梗死、心肌病、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炎症等任何原因引起的心肌损伤,造成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最后导致心室泵血或充盈功能低下。 3 分类 1.急性心力衰竭 是指急性发作或加重的左心功能异常所致的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脏负荷加重,造成急性心排血量骤降、肺循环压力升高、周围循环阻力增加,引起肺循环充血而出现急性肺淤血、肺水肿并可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综合征,以左心衰竭最为常见。急性心衰可以在原有慢性心衰基础上急性加重或突然起病,发病前患者多数合并有器质性心血管疾病,可表现为收缩性心衰,也可以表现为舒张性心衰。急性心衰常危及生命,必须紧急抢救。 2.慢性心力衰竭 是指持续存在的心力衰竭状态,可以稳定、恶化或失代偿。 4 心衰常见分级方式

(一)ESC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分级 1.急性心衰分级与死亡风险Killip分级:只适用于急性心梗的心衰(泵衰竭) Ⅰ级:无心衰征象,但PCWP(肺毛细血管楔嵌压)可升高,病死率0~5%。 Ⅱ级:轻至中度心衰,肺?音出现范围小于两肺野的50%,可出现第三心音、奔马律、持续性窦性心动过速或其他心律失常,静脉压升高,有肺淤血的X线表现,病死率10%~20%。 Ⅲ级:重度心力衰竭,肺?音出现范围大于两肺的50%,可出现急性肺水肿,病死率35%~40%。 Ⅳ级:出现心源性休克,尿量少于每小时20ml,皮肤湿冷,呼吸加速,脉率大于100次/分,病死率85%~95%。 Ⅴ级:出现心源性休克及急性肺水肿,病死率极高。 2.Forrester急性心衰分级:也是由急性心肌梗死发展而来,分为4级。Ⅰ级的死亡率为 2.2%,Ⅱ级为10.1%,Ⅲ级为22.4%,Ⅳ级为55.5%。 3.“临床严重性”分级:根据末梢循环(灌注)和肺部听诊(充血的表现)进行临床严重性分级。患者分为Ⅰ级(A组)(皮肤干、温暖),Ⅱ级(B组)(皮肤湿、温暖),Ⅲ级(L 组)(皮肤干冷)和Ⅳ级(C组)(皮肤湿冷)。此分级已被心肌病研究证实有效,因此,适用于慢性心衰患者,无论是住院或门诊患者。 (二)2005年ACC/AHA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 2001年版和2005年新指南,从心衰的危险因素,易患人群,到难治性心衰,分成A、B、C、D四个阶段。 阶段A及阶段B:无心衰症状或体征,但病人危险增加。阶段A为心衰高危、易患人群,无心衰症状,左室功能正常;阶段B无症状,但已发展成器质性、结构性心脏病,左室功能不正常。 阶段C:病人以前或目前有气促、液体潴留等心衰症状及体征,有基础的结构性心脏病。 阶段D:顽固性心衰,可能需用心脏移植等治疗或临终关怀。 这种阶段分期法与NYHA分级是两种不同概念。该方法对心衰病人进行可靠的客观系统性分期,并根据阶段的不同采取相应处理,也提供了心衰从“防”到“治”的全面概念。 (三)2005年ESC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修订 舒张性心衰的诊断标准: 1)存在充血性心衰的症状和体征; 2)左室收缩功能正常或仅轻度异常; 3)有左室松弛异常的证据,舒张扩张性或舒张僵硬度。

心脏功能分级标准

心脏功能分级标准 美国心脏病协会(NYHA)1994年第九次修订。 ①心脏功能Ⅰ级: 患有心脏病,但体力活动不受限制,一般体力活动不引起过度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为心功能代偿期); ②心功能Ⅱ级(轻度): 患有心脏病,体力活动稍受限制,休息时无症状; 感觉舒适,但一般体力活动会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Ⅰ。心力衰竭); ③心功能Ⅲ级(xx): 患有心脏病,体力活动大受限制,休息时无症状,尚感舒适,但一般轻微体力活动会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Ⅱ。心力衰竭); ④心功能Ⅳ级(重度): 患有心脏病,体力能力完全丧失,休息时仍可存在心力衰竭症状或心绞痛,即呼吸困难和疲乏,进行任何体力活动都会使症状加重。即轻微活动能使呼吸困难和疲乏加重(Ⅲ。心力衰竭)。 (2)诊断慢性心衰检测BNP新方法: 慢性心衰的临床表现纷繁复杂,很容易与呼吸系疾病及心脏的其他疾病混淆,单纯的体格检查和一般经验诊断的误诊率高。其诊断过程中受主观因素干扰较多,难以进行严格划分,不能有效地使病情评价更符合实际,客观性不强。尽管临床有超声心动图检查简便、廉价,但对于某些老年、肥胖和肺气肿患者来说诊断较为困难。

2000年11月,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通过并批准了一种有效、简便新的慢性心衰检测方法,即B-型促尿钠排泄缩氨酸(BNP)含量检测。近年来国内推行检测BNP方法诊断慢性心衰收到了满意效果。 BNP主要起源于心室肌,是对心室膨胀的应激产物。美国科研人员发现,正常人群组的BNP含量非常低,一般在30皮克/毫升左右,左心室功能紊乱者的BNP有所升高(141皮克/毫升),而慢性心衰患者的BNP含量非常高,达1076皮克/毫升。研究资料显示,随着慢性心衰心功能分级级别的提高,BNP水平也随着不断增高。国内医院在 2002年9月至 2003年9月检测,其准确度基本保持在93%左右。目前国际上较为公认的是诊断慢性心衰分级的参考值是: Ⅰ级心功能: BNP为152±16xx/毫升; Ⅱ级心功能: BNP为332±25xx/毫升; Ⅲ级心功能: BNP为590±31xx/毫升; Ⅳ级心功能: BNP为960±34xx/毫升。

心衰纽约分级及心脏彩超的正常值

心衰的分级,根据美国心脏病协会(NYHA)1994年第九次修订。①心脏功能Ⅰ级:患有心脏病,但体力活动不受限制,一般体力活动不引起过度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为心功能代偿期);②心功能Ⅱ级(轻度):患有心脏病,体力活动稍受限制,休息时无症状,感觉舒适,但一般体力活动会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Ⅰ。心力衰竭);③心功能Ⅲ级(中度):患有心脏病,体力活动大受限制,休息时无症状,尚感舒适,但一般轻微体力活动会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Ⅱ。心力衰竭);④心功能Ⅳ级(重度):患有心脏病,体力能力完全丧失,休息时仍可存在心力衰竭症状或心绞痛,即呼吸困难和疲乏,进行任何体力活动都会使症状加重。即轻微活动能使呼吸困难和疲乏加重(Ⅲ。心力衰竭)。 心脏彩超正常值 项目名称:内径(mm)部位名称厚度(mm)左房LA〈35室间隔IVS<12 左室LV〈55左室后壁LVPW<12 升主动脉AO〈35右室壁<3-4 主肺动脉PA〈30左室壁<9-12 右房RA〈40×35右室<25 左室流出道18-40右室流出道18-35 部位分度瓣口面积(cm2) 二尖瓣狭窄最轻:≤2.5轻度:2.0-2.4 轻-中度:1.5-1.9中度:1.0-1.4 重度:0.6-1.0最重度:<0.5 主动脉瓣狭窄轻度:1.6-1.1压差:20-50mmHg 中度:1.0-0.75压差:20-50mmHg 重度:<0.75压差:50-150mmHg 肺动脉高压正常:15-30mmHg 轻度:30-50mmHg 中度:50-70mmHg 重度:>70mmHg 左室功能(LVEF)正常:>50%轻度降低:40%-50% 中度降低:30%-40%重度降低:<30% 左室充盈功能左室等容舒张时间:(IVRT)<40岁69±12ms>40岁76±13ms E波减速时间:(EDT)199±32ms A峰E峰流速比值:E/A>1 血管正常值:动脉血管:内膜增厚>1mm动脉硬化斑块>1.2mm 血流速度:>50cm/s 狭窄分级:轻度内径减少0-50%收缩期峰值流速<120cm/s 中度内径减少51-70%收缩期峰值流速>120cm/s舒张期流速<40cm/s 严重狭窄内径减少71-90%收缩期峰值流速>170cm/s舒

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

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Framingham标准) 心力衰竭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简称心衰,是指由于心脏的收缩功能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不能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心脏,导致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从而引起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此种障碍症候群集中表现为肺淤血、腔静脉淤血。心力衰竭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其中绝大多数的心力衰竭都是以左心衰竭开始的,即首先表现为肺循环淤血。中文名:心力衰竭外文名:heart failure别名: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功能不全原因冠心病已成为欧洲75岁以下心力衰竭患者的主要病因,和中国的情况相似。据中国42家医院在1980、1990、2000年3个全年段对部分地区心力衰竭住院病例所做的回顾性调查,冠心病由1980年的%上升至2000年的%,居各种病因之首。在高龄老人中高血压也是心力衰竭一个重要的致病因素。根据病理生理异常,心力衰竭的基本病因可分为:(1)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肌炎、心肌病和冠心病等。(2)后负荷增加: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肺动脉高压和肺动脉瓣狭窄等。(3)前负荷增加:二尖瓣反流、主动脉瓣反流、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和代谢需求增加的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动静脉瘘等)。[1] 诱因(1)治疗不当:主要为洋地黄用量不当(过量或不足)。以及合并使用了抑制心肌收

缩力(异搏定、β阻滞剂)或导致水钠潴留(大剂量非甾体抗炎药)的药物。(2)感染:呼吸道感染和感染性心内膜炎是较重要的诱因。(3)心律失常:特别是心室率快的心房颤动和其他快速心律失常。(4)肺动脉栓塞。(5)体力或精神负担过大。[1]临床分型心脏结构(一)按心力衰竭发展的速度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以慢性居多。急性者以左心衰竭较常见,主要表现为急性肺水肿。(二)根据心力衰竭发生的部位可分为左心、右心和全心衰竭。左心衰竭的特征是肺循环淤血;右心衰竭以体循环淤血为主要表现。(三)收缩性或舒张性心力衰竭因心脏收缩功能障碍致收缩期排空能力减弱而引起的心力衰竭为收缩性心力衰竭。临床特点是心腔扩大、收缩末期容积增大和射血分数降低。绝大多数心力衰竭有收缩功能障碍。充血性心力衰竭时舒张功能异常的重要性,近年来日益受到重视。它可与收缩功能障碍同时出现,亦可单独存在。舒张性心力衰竭是由于舒张期心室主动松弛的能力受损和心室的顺应性降低以致心室在舒张期的充盈受损,心室压力—容量曲线向左上方移位,因而心搏量降低,左室舒张末期压增高而发生心力衰竭,而代表收缩功能的射血分数正常。舒张性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有:①左室松弛受损。特别如在心肌缺血时,心肌肌浆网摄取钙离子的能力减弱,心肌细胞内游离钙离子的水平降低缓慢,致主动松弛受损;②心肌肥厚和心肌僵

Killip分级

Killip分级(基利普) Killip分级是用于在AMI(急性心梗)所致的心力衰竭的临床分级。 Ⅰ级:无心力衰竭征象,但PCWP(肺毛细血管楔嵌压)可升高,病死率0-5%。 Ⅱ级:轻至中度心力衰竭,肺罗音出现范围小于两肺野的50%,可出现第三心音奔马律、持续性窦性心动过速或其它心律失常,静脉压升高,有肺淤血的X线表现,病死率10- 20%。 Ⅲ级:重度心力衰竭,出现急性肺水肿,肺罗音出现范围大于两肺的50%,病死率35-40%。Ⅳ级:出现心源性休克,收缩压小于90mmHg,尿少于每小时 20ml,皮肤湿冷,发绀,呼吸加速,脉率大于100次/分,病死率 85-95%。 NYHA分级 [1]NYHA分级??心力衰竭的分级,NYHA分级是按诱发心力衰竭症状的活动程度将心功能的受损状况分为四级。这一方案有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于1928年提出,因操作简单,临床上沿用至今。实际上NYHA分级是对C期和D期患者症状严重程度的分级。 Ⅰ级:患者有心脏病,但日常活动量不受限制,一般体力活动不引起过度疲劳、心悸、气喘或心绞痛。 Ⅱ级:心脏病患者的体力活动轻度受限制。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一般体力活动引起过度疲劳、心悸、气喘或心绞痛。 Ⅲ级:患者有心脏病,以致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制。休息时无症状,但小于一般体力活动即可引起过度疲劳、心悸、气喘或心绞痛。

Ⅳ级:心脏病患者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状态下也出现心衰症状,体力活动后加重。1994,AHA对NYHA1928年心功能分级的补充 根据ECG,运动负荷试验,X-ray,心超,放射学显像等客观检查结果进行第二类分级。A级:无心血管病的客观证据 B级:有轻度心血管病的客观证据 C级:有中度心血管病的客观证据 D级:有重度心血管病的客观证据 评价??这种方案的优点在于简便易行,为此,几十年来仍为临床医生所习用。但其缺点在于仅凭患者主观陈述,有时症状和与客观检查有很大的差距,同时患者个体之间的差异也较大

心力衰竭的分级标准,你的心功能不全达到第几级

心力衰竭的分级标准,你的心功能不全达到第几级? 我的心衰该怎么治疗?能不能吃XXXX药啊?此时,总会听见临床医生说,不同病情,疗法不同,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如果按照心脏结构,分为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和全心衰;如果根据病情发展的快慢,分为急性心衰和慢性心衰;如果根据心脏功能,分为收缩性心衰和舒张性心衰。总而言之,根据不同标准,心衰有不同的分法美国心力衰竭分级标准在临床中心衰病人最常用的分级为killip分级和NYHA(美国心脏病学会)分级,这两个分级各有适用之处,比如killip分级适用于AMI引起的急性心力衰竭;而NYHA分级适用于非AMI 原因引起的心力衰竭。killip分级Ⅰ级无心力衰竭征象,但PCWP(肺毛细血管楔嵌压)可升高,病死率0-5%。Ⅱ级轻至中度心力衰竭,肺罗音出现范围小于两肺野的50%,可出现第三心音奔马律、持续性窦性心动过速或其它心律失常,静脉压升高,有肺淤血的X线表现,病死率10- 20%。Ⅲ级重度心力衰竭,出现急性肺水肿,肺罗音出现范围大于两肺的50%,病死率35-40%。Ⅳ级出现心源性休克,收缩压小于90mmHg,尿少于每小时20ml,皮肤湿冷,发绀,呼吸加速,脉率大于100次/分,病死率85-95%。NYHA分级Ⅰ级患者有心脏病,但日常活动量不受限制,一般体力活动不引起过度疲劳、心悸、气喘或心绞痛。Ⅱ级心脏病患者的体力

活动轻度受限制。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一般体力活动引起过度疲劳、心悸、气喘或心绞痛。Ⅲ级患者有心脏病,以致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制。休息时无症状,但小于一般体力活动即可引起过度疲劳、心悸、气喘或心绞痛。Ⅳ级心脏病患者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状态下也出现心衰症状,体力活动后加重。中国心力衰竭分级标准2014我国心衰诊治指南 将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分为4个阶段:阶段A(前心衰阶段) 患者为心衰的高发危险人群,尚无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也无心衰症状或体征。包括人群: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肥胖、代谢综合征患者,有应用心脏毒性药物史、酗酒史、风湿热史,或心肌病家族史的患者。阶段B(前临床心衰阶段)患者无心衰的症状或体征,但已发展成结构性心脏病等。包括的人群:心脏左室肥厚、无症状性心脏瓣膜病,以往有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等。阶段C(临床心衰阶段)患者已有基 础的结构性心脏病,以往或目前有心衰的症状或体征。包括有结构性心脏病伴气短、乏力、运动耐量下降者等;阶段D(难治性终末期心衰阶段)有进行性结构性心脏病,虽经积极的内科治疗,休息时仍有症状,且需要特殊干预。包括因心衰反复住院,且不能安全出院;需要长期静脉用药者;等待心脏移 植者;应用心脏机械辅助装置者。

心衰 临床分级)

急性心肌梗塞时,心功能如何分级和分型? 目前,对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及血液动力学特点有两种分类方法:一种是Killip分级,主要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来判定。另一种是Forreoter分型,主要根据血液动力学检查结果来判定。 (1)Killip分级方法:临床上普通采用,简便易行。I级是指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无心力衰竭;Ⅱ级指有轻度至中度的心力衰竭,肺罗音听取范围小于两肺野之50%,出现第3心音,静脉压升高;Ⅲ级指有重度心力衰竭、肺水肿,肺罗音听取范围大于两肺野的50%;Ⅳ级为心源性休克的患者。 (2)Forrester分型: Ⅰ型:既无肺淤血又无周围灌注不足,心功能处于代偿状态。无泵衰竭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心脏指数CI>2.2L/(min·m2),肺毛细血管楔压PCMP≤2.4kPa(18mmHg)。 Ⅱ型:有肺淤血,临床表现有气急、肺部罗音、X线肺淤血影像等变化,无周围灌注不足症状,为常见的临床类型,此型早期也可无明显临床表现,CI>2.2L/(min·m2),PCMP >2.4kPa(18mmHg)。 Ⅲ型:有周围灌注不足、即末梢循环不良,临床表现为低血压、脉速、精神及神经症状、紫绀、皮肤湿冷、尿少等;无肺淤血。该型多见于右室梗塞,亦可见于血容量不足者, CI≤2.2L/(min·m?2),PCMP≤2.4kPa(18mmHg)。 Ⅳ型:此型兼有肺淤血与周围灌注不足,为严重类型。见于大面积急性心肌梗塞、 CI≤2.2L/(min·m?2),PCMP>2.4kPa(18mmHg)。 在这两种分类方法中,Ⅱ级或Ⅱ型以上者属于心力衰竭。根据Killip分级,临床上诊为心力衰竭者约73%有血液动力学异常。而按Forrtster分型有血液动力学异常的患者中约78%有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由此可见,两种分类方法大体上一致。但约1/4的病例不大一致。特别是ForrtsterⅢ型占有特殊的位置。约半数无心衰的临床征象,可能属于低排血量综合征。 无论根据Killip分级还是Forrtster分型,心力衰竭的轻重程度与病死率的增加是一致的,特别是Killip IV级大约有80%、Forrtster IV型中有65%的患者死亡。 心功能分级 目前关于心功能的分级标准越来越多,总结一下: 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1928年心功能分级: Ⅰ级:患者患有心脏病但活动量不受限制,平时一般活动不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Ⅱ级:心脏病患者的体力活动受到轻度的限制,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但平时一般活动下可出现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Ⅲ级:心脏病患者体力活动明显限制,小于平时一般活动即引起上述的症状。

心功能分级

判断标准: ①心脏功能Ⅰ级:患有心脏病,但体力活动不受限制,一般体力活动不引起过度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为心功能代偿期); ②心功能Ⅱ级(轻度):患有心脏病,体力活动稍受限制,休息时无症状;感觉舒适,但一般体力活动会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Ⅰ。心力衰竭); ③心功能Ⅲ级(中度):患有心脏病,体力活动大受限制,休息时无症状,尚感舒适,但一般轻微体力活动会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Ⅱ。心力衰竭); ④心功能Ⅳ级(重度):患有心脏病,体力能力完全丧失,休息时仍可存在心力衰竭症状或心绞痛,即呼吸困难和疲乏,进行任何体力活动都会使症状加重。即轻微活动能使呼吸困难和疲乏加重(Ⅲ。心力衰竭)。 (2)诊断慢性心衰检测BNP新方法: 慢性心衰的临床表现纷繁复杂,很容易与呼吸系疾病及心脏的其他疾病混淆,单纯的体格检查和一般经验诊断的误诊率高。其诊断过程中受主观因素干扰较多,难以进行严格划分,不能有效地使病情评价更符合实际,客观性不强。尽管临床有超声心动图检查简便、廉价,但对于某些老年、肥胖和肺气肿患者来说诊断较为困难。2000年11月,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通过并批准了一种有效、简便新的慢性心衰检测方法,即B-型促尿钠排泄缩氨酸(BNP)含量检测。近年来国内推行检测BNP方法诊断慢性心衰收到了满意效果。 BNP主要起源于心室肌,是对心室膨胀的应激产物。美国科研人员发现,正常人群组的BNP含量非常低,一般在30皮克/毫升左右,左心室功能紊乱者的BNP有所升高(141皮克/毫升),而慢性心衰患者的BNP含量非常高,达1076皮克/毫升。研究资料显示,随着慢性心衰心功能分级级别的提高,BNP水平也随着不断增高。国内医院在2002年9月至2003年9月检测,其准确度基本保持在93%左右。目前国际上较为公认的是诊断慢性心衰分级的参考值是:Ⅰ级心功能:BNP为152±16皮克/毫升; Ⅱ级心功能:BNP为332±25皮克/毫升; Ⅲ级心功能:BNP为590±31皮克/毫升; Ⅳ级心功能:BNP为960±34皮克/毫升。 I级:体力活动不受限。日常活动不出现心悸、呼吸困难、乏力、心绞痛等症状。 Ⅱ级:体力活动轻度受限。休息时无症状,一般日常活动可出现心悸、呼吸困难、乏力、心绞痛等症状,休息后缓解cF8fL4i。 Ⅲ级: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休息时无症状,轻度日常的活动即可出现明显的心悸、气短、呼吸困难、乏力、心绞痛等,休息较长时间后症状可缓解B7fI3iP。 Ⅳ级: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时即出现心悸、气短、呼吸困难、心绞痛等症状,稍活动后症状明显加重。

心功能分级

心功能分级 1、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1928年心功能分级: Ⅰ级:患者患有心脏病但活动量不受限制,平时一般活动不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Ⅱ级:心脏病患者的体力活动受到轻度的限制,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但平时一般活动下可出现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Ⅲ级:心脏病患者体力活动明显限制,小于平时一般活动即引起上述的症状。 Ⅳ级YHA1928年心功能分级:心脏病患者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状态下也出现心衰的症状,体力活动后加重。 2、1994,AHA对N的补充 根据ECG,运动负荷试验,X-ray,心超,放射学显像等客观检查结果进行第二类分级。 A级:无心血管病的客观证据 B级:有轻度心血管病的客观证据 C级:有中度心血管病的客观证据 D级:有重度心血管病的客观证据 3、心功能分级《职工非因工伤残或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程度鉴定标准(试行)》 Ⅰ级:体力活动不受限制。 Ⅱ级:静息时无不适,但稍重于日常生活活动量即致乏力、心悸、气促或心绞痛。

Ⅲ级量即致乏:体力活动明显受限,静息时无不适,但低于日常活动力、心悸、气促或心绞痛。 Ⅳ级:任何体力活动均引起症状,休息时亦可有心力衰竭或心绞痛。 心功能不全分级 1、根据《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序鉴定》的规定,心功能不全分为: 1级:心功能不全能胜任一般日常劳动,但稍重体力劳动即有心悸、气急等症状。 2级:心功能不全普通日常活动即有心悸、气急等症状,休息时消失。 3级:心功能不全任何活动均可引起明显心悸、气急等症状,甚至卧床休息仍有症状。 2、凯氏(Killip)分级:(适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它主要根据症状和体征,较简便易行。 I级:指急性心肌梗死无心力衰竭,无肺部罗音,无舒张期奔马律,肺毛细血管楔嵌压可轻度升高; II级:有轻度至中度的心力衰竭,肺部有罗音,但不超过 50%,体检颈静脉怒张,可闻及舒张早期奔马律,胸部上有肺淤血表现; III级:可出现急性肺水肿;Ⅳ级出现休克。 3、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我国采用): I级:在体力活动无明显症状;

心衰分类

心力衰竭的类型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是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及(或)射血能力受损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由于心室收缩功能下降射血功能受损,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临床表现主要是呼吸困难和无力而致体力活动受限和水肿。 某些情况下心肌收缩力尚可使射血功能维持正常,但由于心肌舒张功能障碍左心室充盈压异常增高,使肺静脉回流受阻,而导致肺循环淤血。后者常见于冠心病和高血压心脏病心功能不全的早期或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等,称之为舒张期心力衰竭。 心功能不全或心功能障碍(cardiac dysfunction)理论上是一个更广泛的概念,伴有临床症状的心功能不全称之为心力衰竭,而有心功能不全者,不一定全是心力衰竭。 【病因】 (一)基本病因 几乎所有类型的心脏、大血管疾病均可引起心力衰竭(心衰)。心力衰竭反映心脏的泵血功能障碍,也就是心肌的舒缩功能不全。从病理生理的角度来看,心肌舒缩功能障碍大致上可分为由原发性心肌损害及由于心脏长期容量及(或)压力负荷过重,导致心肌功能由代偿最终发展为失代偿两大类: 1、原发性心肌损害 (1)缺血性心肌损害: 冠心病心肌缺血和(或)心肌梗死是引起心力衰竭的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2)心肌炎和心肌病: 各种类型的心肌炎及心肌病均可导致心力衰竭,以病毒性心肌炎及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最为常见。

(3)心肌代谢障碍性疾病: 以糖尿病心肌病最为常见,其他如继发于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低的心肌病,心肌淀粉样变性等。 2、心脏负荷过重 (1)压力负荷(后负荷)过重: 见于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肺动脉高压、肺动脉瓣狭窄等左、右心室收缩期射血阻力增加的疾病。为克服增高的阻力,心室肌代偿性肥厚以保证射血量。 持久的负荷过重,心肌必然发生结构和功能改变而终至失代偿,心脏排血量下降。 (2)容量负荷(前负荷)过重: 见于以下两种情况: ①心脏瓣膜关闭不全,血液反流,如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二尖瓣关闭不全等;②左、右心或动静脉分流性先天性心血管病如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此外,伴有全身血容量增多或循环血量增多的疾病如慢性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心脏的容量负荷也必然增加。容量负荷增加早期,心室腔代偿性扩大,心肌收缩功能尚能维持正常,但超过一定限度心肌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即出现失代偿表现。 (二)诱因 有基础心脏病的患者,其心力衰竭症状往往由一些增加心脏负荷的因素所诱发。常见的诱发心力衰竭的原因有: 1、感染 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最重要的诱因。感染性心内膜炎作为心力衰竭的诱因也不少见,常因其发病隐袭而易漏诊。 2、心律失常

心功能不全分级标准

心功能不全分级标准 心功能不全分级标准,根据美国心脏病协会(NYHA)1994年第九次修订。①心脏功能Ⅰ级:患有心脏病,但体力活动不受限制,一般体力活动不引起过度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为心功能代偿期);②心功能Ⅱ级(轻度):患有心脏病,体力活动稍受限制,休息时无症状,感觉舒适,但一般体力活动会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Ⅰ。心力衰竭);③心功能Ⅲ级(中度):患有心脏病,体力活动大受限制,休息时无症状,尚感舒适,但一般轻微体力活动会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Ⅱ。心力衰竭);④心功能Ⅳ级(重度):患有心脏病,体力能力完全丧失,休息时仍可存在心力衰竭症状或心绞痛,即呼吸困难和疲乏,进行任何体力活动都会使症状加重。即轻微活动能使呼吸困难和疲乏加重(Ⅲ。心力衰竭)。 器官对于心脏泵血的需求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对于患者来说,心功能不全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因为它是一种症候群,疲劳、气短、心悸、体重减轻、肌肉松弛萎缩,整日卧床。是临床常见的综合征,其发病率较高,死亡率亦高,慢性心功能不全基本病因是各种慢性心肌病损和长期心室负荷过重。 在我国引起慢性心功能不全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病因包括:不明原因和瓣膜疾病为主,其次为高血压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慢性心功能不全)。其诱因主要是:感染、心律失常、水电解质紊乱、过度疲劳、精神压力过重、环境气候急剧变化及妊娠、分娩并发其他疾病等。 临床上,慢性心功能不全以左心功能不全最常见,它主要影响患者的肺循环。可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咯血、夜尿增多、疲乏无力。 老年人多存在其它脏器的老化和疾病,因此可以干扰一些心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不少老年人即使有心功能不全存在,活动时并不感到明显气急,而表现为极度疲倦和咳嗽,常出现不寻常的大汗淋漓。左心功能不全不易与慢性阻塞性肺病和肺部感染等区别。 心功能不全有多种分类标准,按其发展进程可分为急性心功能不全和慢性心功能不全;按发作的部位可分为左心功能不全、右心功能不全

心功能分级

心功能分级 高血压分期 第一期:血压达到确诊高血压得水平,但无器官损害,临床上无心、脑、肾受损得表现 第二期:高血压并有器官损害,但有功能代偿能力,临床上有下列表现之一者:①体检、X线、心电图或超声心动图检查见有左心室肥厚;②眼底动脉普通或局部变窄;③蛋白质或与血浆肌酐浓度升高。 第三期:高血压伴有器官损害,并失代偿,临床上有以下表现之一者:①脑出血或高血压脑病;②左心衰竭;③肾功能衰竭。 心绞痛分级 呼吸困难程度分级 0 无呼吸困难症状 Ⅰ能根据需要远行,但就是疲劳,不愿步行 Ⅱ步行距离有限制,走一或二条街后需停步休息

Ⅲ短距离走动即出现呼吸困难 Ⅳ静息时也出现呼吸困难 格拉斯哥(Glasgow)评分标准 格拉斯哥评分标准就是国际上通用得评价病人意识与判断预后得方法。评分3~5分,表示有严重脑损害,文献报道其病死率就是6~8分得3倍。动态观察评分有助与了解病情变化方向。注意运动评分左侧右侧可能不同,用较高得分数进行评分。改良得GCS评分应记录最好反应/最差反应与左侧/右侧运动评分。 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血气分析临床分级标准 (1)轻度缺氧: PaO 2 6、68~8、00kPa(50~60mmHg),SaO2 >80%,PaCO 2 <6、67kPa(50mmHg);(2)中度缺氧: PaO 2 4、00~6、67kPa(30~50mmHg),SaO2 60%~80%,PaCO 2 >7、33kPa(55mmHg);(3)重度缺氧: PaO 2 <4、00kPa(30mmHg),SaO2 <60%,PaCO 2 >10、00kPa(75mmHg) 临床表现将缺氧分为轻、中、重三度 轻度缺氧: 球结膜充血,呼吸稍快,血压正常,中枢神经易激惹,注意力不集中,智力减退,定向力障碍。中度缺氧: 球结膜轻度水肿,呼吸费力,鼻翼煽动,唇甲紫绀,面色潮红,血压正常或增高,心率加快,中枢兴奋性增高,烦躁,谵妄。 重度缺氧: 球结膜充血水肿,血压下降,心律失常,张口呼吸,紫绀,出现呼吸抑制,神情恍惚,昏迷。贫血得临床分级

心衰分级

1.NYHA分级 Ⅰ级:患者有心脏病,但日常活动量不受限制。一般体力活动不引起过度疲劳、心悸、气喘或心绞痛。 Ⅱ级:心脏病患者的体力活动受到轻度的限制,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但平时一般活动下可出现疲劳、心悸、气喘或心绞痛。 Ⅲ级:心脏病患者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制。小于平时一般体力活动即可引起过度疲劳、心悸、气喘或心绞痛。 Ⅳ级:心脏病患者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状态下也出现心衰症状,体力活动后加重。 2.WHO心功能分级 Ⅰ级:患者体力活动不受限,日常体力活动不会导致气短、乏力、胸痛或黑曚。 Ⅱ级:患者体力活动轻度受限,休息时无不适,但日常活动会出现气短、乏力、胸痛或近乎晕厥。 Ⅲ级:患者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休息时无不适,但低于日常活动会出现气短、乏力、胸痛或近乎晕厥。 Ⅳ级:患者不能进行任何体力活动,有右心衰竭征象,休息时可出现气短和(或﹚乏力,任何体力活动都可加重症状。 3.六分钟步行试验要求患者尽可能快的行走,测定六分钟步行的距离。 如<150m,为重度心功能不全; 150~425m,为中度心功能不全; 426~550m,为轻度心功能不全。 Killip分级 由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需卧床休息不能采用NYHA的标准来判定心功能状态此时应采用Killip分级即Ⅰ级无心力衰竭Ⅱ级轻中度心力衰竭可闻及第心音及背部下半肺野啰音Ⅲ级严重心力衰竭肺水肿Ⅳ级心源性休克Forrester分型则是根据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流动力学监测中心脏指数和肺小动脉嵌压的相互关系得出的应当注意的是无论历帅分级和Forrester分型仅适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不能用于陈旧性心肌梗死或其他心脏病患者的心功能判断 Ⅰ级:无心力衰竭征象,但PCWP(肺毛细血管楔嵌压)可升高,病死率0-5%。 Ⅱ级:轻至中度心力衰竭,肺罗音出现范围小于两肺野的50%,可出现第三心音奔马律、持续性窦性心动过速或其它心律失常,静脉压升高,有肺淤血的X线表现,病死率10- 20%。 Ⅲ级:重度心力衰竭,出现急性肺水肿,肺罗音出现范围大于两肺的50%,病死率35-40%。 Ⅳ级:出现心源性休克,收缩压小于90mmHg,尿少于每小时 20ml,皮肤湿冷,发绀,呼吸加速,脉率大于100次/分,病死率 85-95%。

心衰分级与诊断

心衰 NYHA心功能分级 NYHA分级心力衰竭的分级,NYHA分级是按诱发心力衰竭症状的活动程度将心功能的受损状况分为四级。这一方案有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于1928年提出,因操作简单,临床上沿用至今。实际上NYHA分级是对C期和D期患者症状严重程度的分级。 Ⅰ级:患者有心脏病,但日常活动量不受限制,一般体力活动不引起过度疲劳、心悸、气喘或心绞痛。 Ⅱ级:心脏病患者的体力活动轻度受限制。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一般体力活动引起过度疲劳、心悸、气喘或心绞痛。 Ⅲ级:患者有心脏病,以致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制。休息时无症状,但小于一般体力活动即可引起过度疲劳、心悸、气喘或心绞痛。 Ⅳ级:心脏病患者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状态下也出现心衰症状,体力活动后加重。1994,AHA对NYHA1928年心功能分级的补充 根据ECG,运动负荷试验,X-ray,心超,放射学显像等客观检查结果进行第二类分级。 A级:无心血管病的客观证据 B级:有轻度心血管病的客观证据 C级:有中度心血管病的客观证据 D级:有重度心血管病的客观证据 射血分数 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量的百分比。 左室射血分数,即LVEF(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是指: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量的百分比。心室收缩时并不能将心室的血液全部射入动脉,正常成人静息状态下,心室舒张期的容积:左心室约为145ml,右心室约为137ml,博出量为60-80ml,即射血完毕时心室尚有一定量的余血,把博出量占心室舒张期容积的百分比称为射血分数,一般50%以上属于正常范围,人体安静时的射血分数约为55%~65%。射血分数与心肌的收缩能力有关,心肌收缩能力越强,则每搏输出量越多,射血分数也越大。 正常情况下左室射血分数为≥50%;右心室射血分数为≥40%。若小于此值即为心功能不全。 bnp作用 BNP作为心衰定量标志物,不仅反映左室收缩功能障碍,也反映左室舒张功能障碍、瓣膜功能障碍和右室功能障碍情况。在急性呼吸困难患者中有30-40%存在急诊医生难以确诊而影响预后,以BNP 100pg/ml作为临界值的阴性预测值达到90%,可以减少74%的临床不确定性;而BNP 超过400pg/ml提示患者存在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简称HF)的可能性达95%。而BNP 在100-400pg/ml时可能由肺部疾病、右心衰、肺栓塞等情况引起。

心功能各种分级方法

1.NYHA分级 2. 3.Ⅰ级:患者有心脏病,但日常活动量不受限制。一般体力活动不引起过度疲劳、心悸、气喘 或心绞痛。 4.Ⅱ级:心脏病患者的体力活动受到轻度的限制,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但平时一般活动下可出 现疲劳、心悸、气喘或心绞痛。 5.Ⅲ级:心脏病患者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制。小于平时一般体力活动即可引起过度疲劳、心悸、 气喘或心绞痛。 6.Ⅳ级:心脏病患者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状态下也出现心衰症状,体力活动后加重。 7. 8.心功能分级 9. 10.Ⅰ级:患者体力活动不受限,日常体力活动不会导致气短、乏力、胸痛或黑曚。 11.Ⅱ级:患者体力活动轻度受限,休息时无不适,但日常活动会出现气短、乏力、胸痛或近乎 晕厥。 12.Ⅲ级:患者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休息时无不适,但低于日常活动会出现气短、乏力、胸痛或 近乎晕厥。 13.Ⅳ级:患者不能进行任何体力活动,有右心衰竭征象,休息时可出现气短和(或﹚乏力,任 何体力活动都可加重症状。 14. 15.3.六分钟步行试验 16. 17.要求患者尽可能快的行走,测定六分钟步行的距离。如<150m,为重度心功能不全;150~425m, 为中度心功能不全;426~550m,为轻度心功能不全。 18.1928年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对心功能分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1994,AHA 对NYHA1928年心功能分级的补充: 19.根据ECG,运动负荷试验,X-ray,心超,放射学显像等客观检查结果进行第二类分级。 20.A级:无心血管病的客观证据 21. 22.B级:有轻度心血管病的客观证据 23. 24.C级:有中度心血管病的客观证据 25. 26.D级:有重度心血管病的客观证据 27. 28.2002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及美国心脏学会(AHA)心衰分级新指南 29. 30.A级:病人为心衰高危患者,但未发展到心脏结构改变也无症状; 31. 32.B级:指已发展到心脏结构改变,但尚未引起症状。 33. 34.C级:指过去或现在有心衰症状并伴有心脏结构损害; 35. 36.D级:终末期心衰,需要特殊的治疗措施。

心功能各种分级方法

心功能各种分级方法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1.NYHA分级 2. 3.Ⅰ级:患者有心脏病,但日常活动量不受限制。一般体力活动不引起过度疲劳、心悸、气 喘或心绞痛。 4.Ⅱ级:心脏病患者的体力活动受到轻度的限制,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但平时一般活动下可 出现疲劳、心悸、气喘或心绞痛。 5.Ⅲ级:心脏病患者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制。小于平时一般体力活动即可引起过度疲劳、心 悸、气喘或心绞痛。 6.Ⅳ级:心脏病患者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状态下也出现心衰症状,体力活动后加 重。 7. 8.心功能分级 9. 10.Ⅰ级:患者体力活动不受限,日常体力活动不会导致气短、乏力、胸痛或黑曚。 11.Ⅱ级:患者体力活动轻度受限,休息时无不适,但日常活动会出现气短、乏力、胸痛或近 乎晕厥。 12.Ⅲ级:患者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休息时无不适,但低于日常活动会出现气短、乏力、胸痛 或近乎晕厥。 13.Ⅳ级:患者不能进行任何体力活动,有右心衰竭征象,休息时可出现气短和(或﹚乏力, 任何体力活动都可加重症状。

14. 15.3.六分钟步行试验 16. 17.要求患者尽可能快的行走,测定六分钟步行的距离。如<150m,为重度心功能不全; 150~425m,为中度心功能不全;426~550m,为轻度心功能不全。 18.1928年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对心功能分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 1994,AHA对NYHA1928年心功能分级的补充: 19.根据ECG,运动负荷试验,X-ray,心超,放射学显像等客观检查结果进行第二类分级。 20.A级:无心血管病的客观证据 21. 22.B级:有轻度心血管病的客观证据 23. 24.C级:有中度心血管病的客观证据 25. 26.D级:有重度心血管病的客观证据 27. 28.2002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及美国心脏学会(AHA)心衰分级新指南 29.

心功能分级

心功能分级 Last revised by LE LE in 2021

心功能各种分级方法 1.NYHA分级 Ⅰ级:患者有心脏病,但日常活动量不受限制。一般体力活动不引起过度疲劳、心悸、气喘 或心绞痛。 Ⅱ级:心脏病患者的体力活动受到轻度的限制,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但平时一般活动下可出 现疲劳、心悸、气喘或心绞痛。 Ⅲ级:心脏病患者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制。小于平时一般体力活动即可引起过度疲劳、心悸、 气喘或心绞痛。 Ⅳ级:心脏病患者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状态下也出现心衰症状,体力活动后加重。 2.WHO心功能分级 Ⅰ级:患者体力活动不受限,日常体力活动不会导致气短、乏力、胸痛或黑曚。 Ⅱ级:患者体力活动轻度受限,休息时无不适,但日常活动会出现气短、乏力、胸痛或近乎 晕厥。 Ⅲ级:患者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休息时无不适,但低于日常活动会出现气短、乏力、胸痛或 近乎晕厥。 Ⅳ级:患者不能进行任何体力活动,有右心衰竭征象,休息时可出现气短和(或﹚乏力,任 何体力活动都可加重症状。 3.六分钟步行试验 要求患者尽可能快的行走,测定六分钟步行的距离。如<150m,为重度心功能不全;150~425m,为中度心功能不全;426~550m,为轻度心功能不全。1928年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对心功能分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1994,AHA对NYHA1928年心功能分级的补充: 根据ECG,运动负荷试验,X-ray,心超,放射学显像等客观检查结果进行第二类分级。 A级:无心血管病的客观证据 B级:有轻度心血管病的客观证据 C级:有中度心血管病的客观证据 D级:有重度心血管病的客观证据 2002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及美国心脏学会(AHA)心衰分级新指南 A级:病人为心衰高危患者,但未发展到心脏结构改变也无症状; B级:指已发展到心脏结构改变,但尚未引起症状。 C级:指过去或现在有心衰症状并伴有心脏结构损害; D级:终末期心衰,需要特殊的治疗措施。 Killip分级只适用于急性心肌梗塞的心力衰竭(泵衰竭〕 Ⅰ级:无心力衰竭征象,但PCWP(肺毛细血管楔嵌压)可升高,病死率0-5%。 Ⅱ级:轻至中度心力衰竭,肺罗音出现范围小于两肺野的50%,可出现第三心音、奔马律、持续性窦性心动过速或其它心律失常,静脉压升高,有肺淤血的X线表现,病死率10-20%。 Ⅲ级:重度心力衰竭,肺罗音出现范围大于两肺的50%,可出现急性肺水肿,病死率35-40%。Ⅳ级:出现心原性休克,血压小于90mmHg,尿少于每小时20ml,皮肤湿冷,呼吸加速,脉率大于100次/分,病死率85-95%。 Ⅴ级:出现心原性休克及急性肺水肿,病死率极高。 MET量化心衰病人的心功能分级标准(NYHA) 心功能-----------------代谢当量(METs) Ⅰ级:-------------------- ≥7 Ⅱ级:-------------------- ≥5 <7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