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危儿筛查,管理实施方案;

高危儿筛查,管理实施方案;

高危儿筛查,管理实施方案;
高危儿筛查,管理实施方案;

高危儿筛查及管理实施方案

高危儿是指在出生前、产时及出生后存在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各种危险因素(包括生物、社会及环境危险因素),或在常规儿童保健检查时发现心理行为发育偏离正常轨迹(如某个能区的发育落后)的特殊儿童。大量研究结果表明高危儿各种发育障碍如脑瘫、学习困难、视听障碍等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为降低高危儿的伤残发生率或减轻伤残程度,改善预后,提高存活高危儿的生命质量。依据《全国儿童保健工作规范(试行)》、《江苏省高危新生儿分类分级管理规定》及相关技术规范,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订《徐州市高危儿筛查及管理实施方案》

一、要高度重视高危儿筛查与管理工作,将高危儿筛查与管理纳入妇幼卫生年度工作指标内容。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高危儿筛查与管理工作,将高危儿筛查与管理纳入妇幼卫生年度工作指标及年度综合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切实推进辖区内高危儿筛查与管理工作进程。

二、建立健全高危儿筛查与管理网络,做到广覆盖,早筛查。

(一)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建立辖区内高危儿筛查网络,各妇幼保健机构指定专人负责高危儿筛查及管理工作。各提供妇幼保健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均应开展高危儿筛查与管理工作,具体涉及产科、新生儿科、儿科、儿童保健科、儿童康复科等学科。

(二)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及各县(市)、区妇幼保健机构

要设立高危儿干预专科门诊,按照《高危儿筛查及管理常规》(见附件三)、《高危儿分类分级管理规定》(附件六),开展辖区内相应类别的高危新生儿、发育偏移儿童的管理工作。

三、明确职责,规范开展高危儿筛查与管理工作。

各相关人员在提供妇幼保健服务的同时,要按照《高危儿筛查与管理各级人员职责》(见附件五)《高危儿筛查及转诊流程》(见附件四)、《高危儿分类分级管理规定》(见附件六)要求履行职责,开展高危儿筛查及管理工作。

四、要成立高危儿筛查质量及安全管理小组,建立多学科联动机制,协调开展辖区内高危儿筛查与管理工作。

各地要依托当地妇幼保健机构及相关医疗机构,成立由产科、新生儿科、儿科、儿童保健科及康复科人员构成的高危儿筛查质量及安全管理小组,负责辖区内高危儿筛查与管理及相关业务培训、指导、考核工作。

五、强化高危儿早期筛查及早期干预的知识宣传,提升服务对象对高危儿相关知识的知晓率。

各有关医疗保健机构在提供妇幼保健服务的同时,要加强高危孕产妇、高危儿潜在风险及早期干预的知识宣传,提升服务对象的保健意识、以及接受高危儿筛查筛查及管理的依从性。力求做到对每一个高危儿都能够的做到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切实提升高危儿的生命质量,减少脑瘫和智力低下的发生。

四、高危儿筛查与管理工作要求

高危新生儿漏筛率≤5%;高危新生儿转诊率≥95%;高危新生儿规范管理率≥80%。

附件一、市级高危儿筛查质量及安全管理小组及工作制度

二、高危儿筛查工作制度

三、高危儿筛查及管理常规

四、高危儿筛查及转诊流程

五、高危儿筛查与管理各级人员职责

六、高危儿分类分级管理规定

七、早产儿出院后管理流程

附件一、市级高危儿筛查质量及安全管理小组及工作制度

(一)市级高危儿筛查质量及安全管理小组成员名单(建议)

组长:市卫健委妇幼处

副组长:徐州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成员:

徐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新生儿科、产科、康复科)

徐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康复科、儿童保健科、营养科)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新生儿科、产科)

徐州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产科)

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产科)

(二)市级高危儿筛查质量及安全管理小组工作制度

1.定期组织全市高危儿筛查及管理知识培训,每年至少一次。

2.指导各医疗及妇幼保健机构落实高危儿管理制度,按照规范、流程开展高危儿筛查及管理工作。

3.高危儿管理质量管理小组的全体成员要自觉加强高危儿筛查及管理相关业务知识学习,指导本机构相关人员履行职责,落实高危儿筛查管理制度。

4.开展高危儿医疗质量及安全管理,对全市高危儿筛查管理质量进行综合评估、质量控制,每年至少一次。探讨高危儿筛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订持续整改措施,不断提升全市高危儿筛查及管理的工作质量。

5.定期组织疑难病例讨论,提升高危儿筛查、管理的综合能力。

6.掌握全市高危儿筛查及管理的信息,每年质量控制后,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并分析改进效果。

7.开展高危儿筛查管理科研活动,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全市的高危儿筛查管理工作。

(三)市级高危儿筛查质量及安全管理小组工作人员职责

1.制订全市高危儿筛查管理培训计划,承担培训、进修教学任务。

2.积极参与全市高危儿筛查管理基层指导及质量控制工作。

3.参与全市高危儿筛查及管理病例讨论。

4.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负责本辖区、本单位推进高危儿筛查及管理制度落实。

5.研究高危儿筛查及干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

附件二、高危儿筛查及相关工作制度

(一)高危儿筛查评估制度

1.各提供孕产期保健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要做好危重孕产妇的筛查与分类分级管理。并将高危新生儿的高危因素详细记录在《孕产妇健康管理手册》、《儿童健康管理手册》及出院记录上,出院时嘱高危儿家长及时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儿童保健科说明高危新生儿的情况。

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儿童保健医生应及时掌握辖区内

新生儿信息,做好高危新生儿的筛查工作。在提供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做好发育偏移儿童的筛查工作。

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儿童保健医生一旦发现高危儿,要及时进行登记管理并填写转诊单,转上级机构进行专案管理。对转出高危儿做好常规保健管理。

4.定期对辖区内高危儿信息、转诊情况进行登记、统计、上报。

(二)高危儿随访制度

1.高危新生儿出院后应由所在辖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儿童保健医生访视,增加访视次数。根据不同高危因素,进行个别化指导。

2.高危新生儿满月后由所在辖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儿童保健医生进行登记管理,并根据高危因素依据《徐州市高危儿分类分级管理规定》进行评估分成A类、B类,分别转诊到所在辖区县(区)级或市级妇幼保健机构高危儿专科门诊接受定期随访。

0-6岁儿童健康管理过程中发现的发育偏移儿童根据偏移情况转诊到县(区)级或市级妇幼保健机构高危儿专科门诊。凡县(区)级妇幼保健机构未设立高危儿专科门诊的,应将所有高危儿转诊到市级妇幼保健机构高危儿专科门诊。高危儿转出机构应对转出高危儿按照《0-6岁儿童健康管理规范》进行常规保健管理。

3.高危儿专科门诊对高危新生儿首次随访时了解家庭基本信息、母亲孕产期情况、家族史、高危儿出生情况、患病情况及治疗经过,

住院天数、出院时体重及出院时喂养情况等建立专案。

4.随访内容包括询问的高危因素、高危儿的喂养、睡眠、大小便等,评估高危儿体格发育及神经心理发育、喂养、疾病等情况,并根据评估情况提出预见性的指导建议或干预治疗建议。

4. 随访次数:矫正6月龄内每1个月随访1次,矫正7-12月龄内每2个月随访1次,矫正12月龄后至少每半年随访1次。根据随访结果酌情增减随访次数。

5.对随访中发现的诊断不明、治疗无效、神经心理行为发育可疑或异常儿,及时转至相关专科或上级医疗机构就诊。

6.发育偏移儿童的随访根据发现时年龄及发育偏移程度决定随

访频次、内容,是否需要其他检查、转诊等。

(三)高危儿个案管理制度

1.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及各县(市)、区妇幼保健机构应设立高危儿专科门诊,接诊本院转介或其他医疗保健机构转诊的高危儿,询问既往信息建立个案。

2.对每个来诊高危儿进行体格生长监测与评价、体格检查、营养评估、神经心理行为发育监测、筛查与评估等,必要时进行眼底病变筛查、影像学、实验室检查并将评估情况记录在册。

3.根据评估情况给予营养指导、疾病预防指导。对于无发育异常的高危儿给予预见性发育促进指导,有发育异常的高危儿,根据病情给予早期干预指导或康复指导。

4.在进行高危儿个案管理的同时,要对患儿家长进行高危儿早期干预知识宣传,对家长提供心理支持和技术指导。

5.结案标准:专案管理的高危儿经检查、评估暂时未发现异常者,连续两次评估正常,并且年满1周岁者,高危儿结案,转0-6岁正常儿童健康管理。

6.高危儿个案专人管理,非工作需要不得泄露。

(四)高危儿会诊、转诊制度

1.高危儿专科/随访门诊在高危儿随访过程中出现严重的运动或姿势异常、肌张力异常者需请康复科会诊。

2.出现严重喂养困难、营养性疾病者需请营养科、消化科等会诊。

3.发现内外科疾病、五官科疾病、神经科疾病或遗传代谢性疾病者需请相应科室会诊。

4.不具备会诊条件或病情严重者,转相应专科/医院进行进一步诊疗。(五)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1.为提高高危儿早期干预促进高危儿早期发展,市、县(市)、区级高危儿筛查质量及安全管理小组、各高危儿专科门诊应定期进行疑难病例讨论。

2.疑难病例的定义:极早早产儿、超低出生体重儿、多脏器功能障碍、多器官畸形、不明原因发育落后或迟滞、或干预效果不佳、疑有遗传代谢病等。

3.讨论人员:由各级高危儿筛查质量及安全管理小组组长或高危儿专科门诊主任主持,高危儿随访门诊医师或相应科室人员参加。

4.讨论准备:组织疑难病例讨论时,必须事先做好准备,将相关材料加以整理,尽可能做出书面摘要,事先发给参加讨论的人员,以便做好发言准备。

5.讨论程序:主持人宣布讨论目的、要求,负责介绍病情,参会者提出分析意见,会议结束时由主持人汇总记录与会者的发言,并对讨论意见进行总结归纳,并形成一份文字性讨论记录。

(六)定期考核制度

1.市卫计委、各县市区卫计委将高危儿筛查与管理纳入妇幼卫生年度工作指标内容,实施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制度,组织高危儿筛查质量及安全管理人员对各级高危儿筛查及管理情况进行考核。

2.考核内容包括筛查高危儿专科门诊设置、人员培训、指导、制度落实、健康教育、筛查网络建设及工作指标的完成情况。

3.具体考核标准见《徐州市高危儿筛查质量及安全管理考核评价表》

徐州市高危儿筛查质量及安全管理考核评估表

单位:时间:得分:分

考核人员签名:

附件三、高危儿筛查及管理常规

一、高危儿童筛查评估工作常规

高危儿是指在出生前、产时及出生后存在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各种危险因素(包括生物、社会及环境危险因素),或在常规儿童保健检查时发现心理行为发育偏离正常轨迹(如某个能区的发育落后)的特殊儿童。

1.高危新生儿筛查按照《江苏省高危儿分类分级管理办法》中新生儿分类表新生儿高危因素进行筛查分类。

江苏省高危新生儿分类表

2.在对儿童进行健康管理时,按照《0-6岁儿童健康管理规范要求》,使用《儿童心理保健技术规范》中的预警征象表对儿童常规进行心理行为发育筛查,如有一项及以上的阳性,该儿童有相应月龄的心理行为发育偏离正常轨迹(如某个能区的发育落后)。

0-6岁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

3.各级医疗保健机构贵筛查出高危新生儿及发育偏离正常轨迹的儿童均应按照分级分类管理的原则进行相应的管理。

二、高危儿早期发育监测工作常规

1.询问详细信息

首次应详细了解可能影响儿童生长发育预后的相关信息,包括母亲妊娠期、围生期、出生情况、新生儿期疾病及治疗经过,喂养史、家庭养育环境等。每次随访时询问两次随访期间的喂养与饮食、儿童

的生长发育进展及健康状况,了解并关注父母的担忧。

2.体格检查和观察

每次随访时对高危儿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根高危因素的不同进行重点检查和观察,如早产儿首次检查重点观察哭声、反应、呼吸、吸吮力等,颅内出血、严重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新生儿注意观察反应、四肢活动及对称性,进行肌张力、反射等神经系统检查。

3.体格生长监测与评价

每次随访时测量体重、身长(身高)、头围,记录测量值并描绘生长曲线图。矫正胎>40周及以下的早产儿,使用胎儿宫内生长曲线图进行监测与评价。矫正胎龄40周以上的早产儿及足月高危儿,使用儿童生长曲线图进行监测与评价。早产儿根据体重、身长和头围生长速度与趋势,结合早产儿的出生体重、胎龄及喂养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一般在24月龄后,早产儿不再需要进行年龄矫正(实际周龄一早产周数),可直接按实示年龄评价。

4.神经心理行为发育监测、筛查与评估

发育监测、筛查与评估可及时了解儿童神经心理行为的发育水平及早产儿的发育追赶速度,早期发现并识别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的迟缓或偏异,并根据儿童的发育水平提供相应的预见性指导和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发育监测(developmental surveillance) 每次随访体检时应对所有高危儿进行神经运动、语言认知、社会情绪/适应性行为的发育监测,包括详细了解儿童发育史及父母的担忧,仔细观察儿童各能区

的发育水平并检查神经系统,识别可能影响儿童发育的危险因素和有利于儿童发育的保护因素。可参照国家卫计委颁布的《儿童心理保健技术规范》,使用“0~6岁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进行发育监测。

(2)发育筛查和评估

发育监测发现的任何可疑或异常均应采用标准化的发育筛查工

具进一步鉴别。如标准化的发育筛查与评估未提示异常,则以指导家庭早期综合干预为主,并增加随访频率。

常用评估方法:新生儿20项神经行为测定法(NABA)、婴儿全身运动质量评估(GMS)、0-1岁神经运动发育评估、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评估、丹佛发育筛查(简称DDST)、盖泽尔发育量表(Gesell)等。

5.特殊检查:

(1)听力检查:所有高危儿新生儿均应按照《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规范》使用自动听性脑干诱发电位仪进行听力筛查。具有听力损失高危因素的高危儿即使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仍应在3年内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听力筛查。

(2)眼及视力检查:

对于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应依据《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对出生体重<2000g的早产儿和低体重儿,开始进行眼底病变筛查,首次检查应在生后4~6周或矫正胎龄32周开始。随诊直至周边视网膜血管化;同时按照《儿童眼及视力保健技术规范》要求,

定期进行眼病和视力检查。

4.实验室及辅助检查:(必要时)

实验室检查:血细胞分析、肝功能、肾功能、巨细胞病毒DNA 、染色体/基因等遗传代谢检查

其他检查:头颅B超、MRI/CT检查;眼底、听觉脑干诱发电位、视觉脑干诱发电位等检查。

三、高危儿早期发育促进咨询指导工作常规

为了预防高危儿发育异常,所有高危儿的随访中均应根据儿童发育水平,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方案,指导父母从大运动、精细运动、认知、言语、社会情绪等方面促进早期发育指导。教会家长与儿童交流和玩耍的技巧,在日常生活中,为高危儿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和交流机会,促进儿童语言认知和社会情绪的发展,开展适合发育水平的游戏活动,在玩耍中促进儿童的运动、姿势和手眼脑协调能力的发展。不同年龄阶段的发育促进指导内容如下:

(一)新生儿期发育促进指导

1.强调母婴交流的重要性,鼓励父母多于新生儿接触,如说话、微笑、怀抱等;学会辨识新生婴儿的哭声,及时安抚孩子的情绪并满足其需求,如按需哺乳等。

2.新生儿吃奶1小时后可进行俯卧练习,注意勿影响新生儿呼吸,注意有无吐奶。

3给新生儿抚触,让新生儿看人脸或鲜艳的玩具、听悦耳的铃声

和音乐等,促进其感知觉的发展。

(二)1-3月龄发育促进指导

1.注重亲自交流,在哺喂、护理过程中多与婴儿带有情感地说话、逗弄,对婴儿的发声要用微笑、声音或点头应答,强调目光交流。

2.通过俯卧、竖抱练习、被动操等,锻炼婴儿头颈部的运动和控制能力。

3.增加适度的听觉、视觉和触觉刺激,听悦耳的音乐或玩具的响声,用鲜艳的玩具吸引婴儿注视和追踪,抚摸婴儿或将不同质地的物品放在婴儿手中。

(三)3-6月龄发育促进指导

1.鼓励父母亲自养育婴儿,主动识别并及时有效地应答婴儿的生理与心理需求,逐渐建立安全的亲子依恋关系。

2.培养规律的进食、睡眠等生活习惯,多与婴儿玩看镜子、藏猫猫、寻找声音来源等亲子游戏。

3.营造丰富的语言环境,多与婴儿说话、模仿婴儿发声,以鼓励婴儿发音,达到交流应答的目的。

4.鼓励婴儿自由翻身、适当练习扶坐,让婴儿多伸手抓握不同质地的玩具和物品,促进手眼协调能力发展。

(四)6-8月龄发育促进指导

5.父母多陪伴和关注婴儿,在保证婴儿安全的情况下扩大活动范围,鼓励与外界环境和人接触。

6.经常叫婴儿名字,说家中物品名称,培养婴儿对语言的理解能

力,引导婴儿发“baba”“mama”等语音,提高其对发音的兴趣。

7.帮助婴儿练习独坐和匍匐爬行,扶腋下蹦跳,练习伸手够远处的玩具、双手传递玩具、撕纸等双手配合和手指抓捏动作,提高手眼协调能力。

(五)8-12月龄发育促进指导

1.帮助婴儿识别他人的不同表情,当婴儿出现生气、厌烦、不愉快等负性情绪时,转移其注意力,婴儿受到挫折时给予鼓励和支持。

2.丰富婴儿的语言环境,经常同婴儿讲话、看图画,让婴儿按指令做出动作和表情,如叫名字有应答,懂得挥手表示“再见”。

3.帮助婴儿多练习手-膝爬行,学习扶着物品站立和行走,给婴儿提供杯子、积木、球等安全玩具玩耍,发展手眼协调和相对准确的操作能力。

4.增加模仿性游戏,如拍手欢迎、捏有响声的玩具、拍娃娃、拖动毯子取得玩具等。

(六)12-18月龄发育促进指导

1.给予幼儿探索环境、表达愿望和情绪的机会,经常带幼儿玩亲子互动游戏,如相互滚球、爬行比赛等,引导幼儿玩功能性游戏,如模仿给娃娃喂饭、拍睡觉等。

2.多给幼儿讲故事、说儿歌,教幼儿指认书中图画和身体部位,引导幼儿将语言与实物联系起来,鼓励幼儿有意识的用语言表达。

3.给幼儿提供安全的活动场所,通过练习独立行走、扔球、踢球、拉着玩具走等活动,提高其控制平衡的能力。

4.鼓励幼儿多做翻书页、该瓶盖、用笔涂鸦、垒积木等游戏,提高认知及手眼协调能力。

(七)18-24月龄发育促进指导

1.家长对待幼儿的养育态度和行为要一致。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给幼儿自主做事情的机会,对幼儿的每一次努力都给予鼓励和赞扬,培养起独立行和自信心。

2.学习更多词汇,说出身边物品名称、短语,鼓励用语言表达需求和简单对话,学习区分大小,匹配形状和颜色等。

3.提高幼儿身体动作协调能力,学习扶着栏杆上下楼梯、踢皮球、踮起脚尖走和跑、握笔模仿画线、积木叠高等。

四、早期干预咨询指导工作常规

早期干预咨询指导是早期对于有残疾和育迟缓/障碍风险的高危儿或者有发育偏移的高危及其家庭提供服务和支持,以改善高危儿的预后,提高他们的生存质量。

(一)早期康复治疗开始时间:治疗开始越早,疗效越好。多数脑损伤可获得完全康复,脑功能得到充分的代偿。

早期干预治疗(生后6个月以内)

超早期干预治疗(生后3个月以内)。

(二)早期干预咨询指导原则:

1.整体早期干预和保健服务

高危儿与正常儿童一样,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神经精神发育和体格发育正在旺盛时期。因此,高危儿童的干预治疗必须考虑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在进行干预训练的同时,进行系统的神经发育训练以及营养喂养指导,常见疾病的防治、亲子游戏活动等保健措施,从整体保健入手,在体格、心理、个人-社会、医疗康复等方面给予全面关怀和医疗保健。

2.综合干预治疗

各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在某一方面有治疗作用,可改善某一部分的症状,但并不能完全治愈脑损伤所致的所有损害。应坚持以功能训练为主,包括视听触觉训练、神经发育治疗、运动功能训练、水疗、物理疗法及亲子游戏活动等,进行长期的、综合性的治疗。

3.长期干预治疗

脑损伤的恢复要依赖于脑细胞功能的可塑性和代偿性,运动功能看康复也有赖于神经功能、肌张力和姿势的恢复,这些都需要长期的康复治疗才能达到目的,不是数天、数月能够实现的。儿童康复治疗不能使用过度、粗暴的手法或刺激,避免肌肉、肌腱损伤、刺激肌张力增强的副作用。康复治疗和训练宜采用温和适中、综合长期的方法,应该摒弃短期突击、强力蛮干的错误做法。

4.医疗干预与家庭干预相结合

脑损伤的干预治疗是一个相当长期的过程,在我国目前的社会、经济和医疗条件下,只有实现医院干预与家庭干预相结合,并以家庭干预康复为主的方法,才有可能对脑损伤患儿进行长期、彻底地治疗。

因此,在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时,要注意指导和教育家长学习适用的家庭康复训练方法,并进行定期的随访和指导,提高家庭训练的效果。治疗前后应进行评估,以便判断疗效、调整治疗方案,总结经验。(三)制定个性化干预方案

1.了解儿童目前所具备的功能和技能,即通过评估了解儿童目前运动、语言认知、社会交往等各能区的功能和技能水平,以现有的水平为起点,制订干预计划;

2.了解家庭的经济能力、资源和关心的问题,根据家庭实际情况提供帮助和指导,并制订适宜家庭条件和能力的干预训练计划;

3.制订预期达到的目标,并定期测评,根据发育进程修订干预方案;

4.了解儿童是否需要接受特殊的治疗服务,合理安排治疗和干预活动时间;

5.了解开展早期干预的“自然环境”,即儿童日常生活、玩耍和学习的养育环境,包括家庭和社区,对父母和养育人员进行培训,改善其对儿童的态度和理解,提高养育技能;

6. 随访过程中进行阶段性评估,适时调整干预方案。

(四)常用的高危儿童干预方法

1、运动功能训练

应遵循儿童运动发育的规律,按照从头到足的顺序进行。首先从头部开始训练(如竖头、抬头及头正中位),接着训练控制躯干及上肢的支持性(如手支撑、翻身、坐位、爬行),最后训练下肢支持性

心理危机干预

心理危机干预心理危机是指由于突然遭受严重灾难、重大生活事件或精神压力,使生活状况发生明显的变化,尤其是出现了用现有的生活条件和经验难以克服的困难,以致使当事人陷于痛苦、不安状态,常伴有绝望、麻木不仁、焦虑,以及植物神经症状和行为障碍。心理危机干预是指针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个人及时给予适当的心理援助,使之尽快摆脱困难。 目录

二是恐惧,病人对自身疾病,轻者感到担心和疑虑,重者惊恐不安。 三是抑郁,因心理压力可导致情绪低落、悲观绝望,对外界事物不感兴趣,言语减少,不愿与人交往,不思饮食,严重者出现自杀观念或行为。 ②慢性疾病时的心理反应: 一是抑郁,多数心情抑郁沮丧,尤其是性格内向的病人容易产生这类心理反应。可产生悲观厌世的想法,甚至出现自杀观念或行为。 二是性格改变,如总是责怪别人、责怪医生未精心治疗,埋怨家庭未尽心照料等,故意挑剔和常因小事勃然大怒。他们对躯体方面的微小变化颇为敏感,常提出过高的治疗或照顾要求,因此导致医患关系及家庭内人际关系紧张或恶化。干预原则为积极的支持性心理治疗结合药物治疗,以最大程度减轻其痛苦,选用药物时应考虑疾病的性质、所引起的问题,以及病人的抑郁、焦虑症状。以癌症为例,如疼痛可用吗啡,抑郁用抗抑郁药,焦虑用抗焦虑药处理。 恋爱破裂 失恋可引起严重的痛苦和愤懑情绪,有的可能采取自杀行动,或者把爱变成恨,采取攻击行为,攻击恋爱对象或所谓的第三者。干预原则为与当事者充分交谈,指出恋爱和感情不能勉强,也不值得殉情,而且肯定还有机会找到自己心爱的人。同样,对拟采取攻击行为的当事者,应防止其攻击行为。指出这种行为的犯罪性质并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因此既要防止当事者自杀,也要阻止其鲁莽攻击行为。一般持续时间不长,给予适当的帮助和劝告可使当事者顺利渡过危机期,危机期过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当事者可能认为对世界上的女人(或男人)都不可信,产生很坏的信念,但这不会严重影响其生活,而且随着时间的迁延会逐渐淡化。 婚姻障碍 夫妻的感情破裂,结局多是离婚,如果双方都能接受,不会引起危机,否则可能引起危机。 ①夫妻间暂时纠纷,如受当时情绪的影响使矛盾激化时,可能引发冲动行为,甚至凶杀。干预原则为暂时分居,等待双方冷静思考并接受适当的心理辅导后,帮助解决问题,防止以后类似问题的重演。

高危妊娠的筛查及管理-(word)可编辑

高危妊娠的筛查及管理 对每位前来产前检查的孕妇,严格按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规范实施细则,认真填写孕产妇系统保健卡(外卡)和产前检查记录单(内卡)按高危妊娠评分标准筛查出高危孕妇,由专人负责治疗追踪、随访,并在保健卡上标出“高危”记号,同时填写高危孕妇登记簿,高危预约卡、将预约卡放入高危预约表内,并向孕妇预约复诊时间,每天由专人负责查看预约表内的预约卡,对于无法及时复诊的孕妇进行电话通知,如电话无法联系则填写高危妊娠联系卡,由居住地乡镇卫生院协助追踪,督促其来院复诊。 一、定义 高危妊娠是指可能危害母婴健康或导致围产期预后不良的妊娠。 高危妊娠的早期识别及处理是围产保健的重点之一。处理得当可使高危妊娠转化为低危妊娠,改善母婴预后。 二、高危因素 高危因素有很多,从发生时间上分为:固定的高危因素,指孕前已有的高危因素;动态的高危因素,指妊娠期间逐渐出现的高危因素。从危险程度上分为:绝对高危和相对高危 高危因素包括:

1)基本情况:年龄、身高(<1.4米)、体重、步态、胎产次、家族史等; 2)既往史; 3)妊娠分娩史; 4)本次妊娠有异常情况; 5)产程中异常情况。前三项为绝对高危、固定的高危因素,后两项为动态的高危因素。 因此,对高危妊娠的筛查应进行全面仔细的动态监测,按危险程度给予不同的监测和管理。孕早期:如不宜妊娠的应终止妊娠。孕28周以后:全面评估、注意高危因素的发展及胎儿发育。孕足月:鉴定、制定分娩时间和方式。 三、高危妊娠的诊断 (一)一般资料 年龄小于16岁或大于35岁,身高小于145厘米;从事有毒职业者;有烟、酒或某些药物成瘾者。 (二)既往病史 有心血管、肝、肾、呼吸、内分泌、神经、精神病史者或有重大外科手术病史者。家族及本人遗传病或先天异常者。 (三)既往孕产史

2013高危人群发现与干预工作计划

川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3年高危人群发现与干预工作计划 按照《区创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实施方案》《全国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的要求,为做好慢性病高危人群发现及干预工作,结合我中心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加强慢性病高危人群标准的宣传,为慢性病高危人群建立健康档案,掌握慢性病相关的高危人群情况,开展高危人群生活方式干预工作。 二、主要指标 (一)各级医疗卫生机构35岁以上首诊测血压率达到90%以上。 (二)在我中心设立健康指标自助检测点,自助点可提供身高、体重、腰围、血压、血糖等至少5种检测服务。 (三)每年开展一次主动筛查高危人群工作。 (四)与基线调查相比,高危人群标准知晓率逐年递增30%。人群体重、腰围、血压知晓率分别达到70%以上。人群血糖知晓率达到30%以上。 三、工作内容 1.依据已建立的居民健康档案,我中心以35岁以上居民为重点,实行门诊首诊测血压,并动态掌握慢性病高危人群的健康状况,为高危人群建立电子档案,并做好汇总登记

2.动态监测与定期随访。①对具有一项慢性病高危人群危险因素特征者要就危险因素定期进行指标监测,正常高值血压者半年测血压一次,中心性肥胖者每季度测量体重及腰围一次,空腹血糖异常者及总胆固醇水平异常者每年监测血糖及总胆固醇水平一次,吸烟者每半年询问一次吸烟情况,并填写动态监测表。②对具有三项及以上慢性病高危人群危险因素特征者每半年随访一次,随访基本体格检查包括体重、血压(血糖)、腰围等,每次随访要提供膳食和身体活动等行为的指导,并填写随访表。 3.开展危险因素控制、干预及效果评价。按照慢病高危人群标准,以体重和血压为核心指标,参考腰围、血糖、血指、身体活动等综合指标,通过膳食指导、身体活动促进血压管理等适宜措施的实施,采用有关指标定期进行效果评价。 4.开展以控制慢病危险因素为核心内容的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宣传,以合理膳食和适量运动为切入点,倡导和传播健康生活方式理念,推广适宜技术,以点带面,全面推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 三、总结与评估 我中心不定期组织有关人员对患者管理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督导,及时发现问题,提出反馈意见。严格按照按照《国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现场考评表》要求,对中心进行督导评估。

高危妊娠管理概述

高危妊娠管理概述 一、定义在妊娠期和分娩期,由于某种致病因素和并发症,对孕妇、胎儿、新生儿可能构成危险,增加孕产妇和围产儿的发病率、死亡率的都统称为高危妊娠。识别和系统管理高危妊娠、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围产儿死亡率是衡量围生医学质量的指标之一。我国建立三级卫生保健卫生网,实行分级管理、逐级转诊制度,使孕产妇死亡率、围产儿死亡率降低。 高危妊娠的病理:1)年龄<18岁或>35岁;2)有异常妊娠史:流产、早产、死胎、死产、难产、新生儿死亡等;3)妊娠并发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儿生长受限等;4)妊娠合并症;5)可能发生分娩异常的:胎位异常、巨大儿、多胎妊娠、产道异常等;6)胎盘功能不全;7)妊娠期间接触大量放射线、化学性毒物或服用对胎儿有害的药物;8)盆腔肿瘤或有手术史等。

二、高危因素有很多,从发生时间上分为:固定的高危因素,指孕前已有的高危因素;动态的高危因素,指妊娠期间逐渐出现的高危因素。从危险程度上分为:绝对高危和相对高危。高危因素包括:1)基本情况:年龄、身高(<1.4米)、体重、步态、胎产次、家族史等;2)既往史;3)妊娠分娩史;4)本次妊娠有异常情况;5)产程中异常情况。前三项为绝对高危、固定的高危因素,后两项为动态的高危因素。因此,对高危妊娠的筛查应进行全面仔细的动态监测,按危险程度给予不同的监测和管理。孕早期:如不宜妊娠的应终止妊娠。孕28周以后:全面评估、注意高危因素的发展及胎儿发育。孕足月:鉴定、制定分娩时间和方式。三、高危新生儿1)孕龄<37周或≥42周;2)出生体重<2500g ;3)小于孕龄儿或大于孕龄儿;4)生后1分钟Apgar评分0~3分;5)产时感染;6)高危孕妇的新生儿;7)手术产儿;8)新生儿的兄姐有严重的新生儿疾病或新生儿死亡等。 四、高危妊娠的管理婚前及孕前咨询、保健(>35岁、畸形胎儿史、遗传病家族史,进行绒毛、羊水或脐血染色体检查)。(一)孕早期保健孕早期保健是指怀孕1--3月时的保健。这个时期是受精卵胚胎层分化发育形成各器官的重要阶段,对来自各方面的影响特别敏感,如不注意保健,可致流产或新生儿畸形。孕早期要注意预防遗传病和先天性畸形,异常胎儿应终止妊娠;经过产前筛查、诊断的正常胎儿可继续妊娠。(二)孕中期保健指孕13~27周。重点为高危妊娠的筛查及管理预防。1、系统产前检查。其目的为:指导孕期生活对此次分娩做出估计,根据骨盆情况、胎位及胎儿发育情况,估计分娩方式

孕产妇风险筛查评估与管理工作制度

孕产妇风险筛查、评估与管理工作制度 为加强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保障母婴安全,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规范》(国卫办妇幼发〔2017〕35号)和卫计委《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实施方案》(xxx〔xx〕xx号)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组织领导 成立孕产妇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xxxx 副组长:xx 成员:xx、xx、xx、xx、xxx 办公室设在孕产妇保健部,具体负责孕产妇风险筛查、评估与管理工作日常事务。 二、工作制度 (一)妊娠风险筛查。 首次建立《母子健康手册》(以下简称《手册》)的孕产妇进行妊娠风险筛查。建册医生按照《孕产妇妊娠风险筛查表》所列条目逐项核对,孕产妇符合《孕产妇妊娠风险筛查表》中1项及以上情形的即认为筛查阳性。 1、筛查内容。 筛查项目:①确定孕周;②询问孕妇基本情况、现病史、既往史、生育史、手术史、药物过敏史、夫妇双方家族史和遗传病史等;③体格检查:测量身高、体重、血压,进行常规体检及妇科检查等;④血

常规、血型、尿常规、血糖测定、心电图检查、肝功能、肾功能;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筛查等。○5注意孕妇需要关注的表现特征及病史。 2、筛查结果处置。 (1)对于筛查未见异常的孕妇,应当在其《母子健康手册》上标注绿色标识,按照要求进行管理。 (2)对于筛查结果阳性的孕妇,应当在其《母子健康手册》上标注筛查阳性。对乡镇卫生院、民营医院筛查阳性的孕妇,孕产妇保健科完成风险评估,并依据风险评估分级填写《转诊单》,反馈给筛查机构。 (3)孕产妇保健科每月负责对全县医疗机构风险评估与管理信息收集、登记和统计、上报工作。 (二)妊娠风险评估分级 1、首次评估 对妊娠风险筛查阳性的孕妇,对照《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表》,进行首次妊娠风险评估。按照风险严重程度分别以“绿(低风险)、黄(一般风险)、橙(较高风险)、红(高风险)、紫(传染病)”5种颜色进行分级标识。 (1)绿色标识:妊娠风险低。孕妇基本情况良好,未发现妊娠合并症、并发症。 (2)黄色标识:妊娠风险一般。孕妇基本情况存在一定危险因素,或患有孕产期合并症、并发症,但病情较轻且稳定。 (3)橙色标识:妊娠风险较高。孕妇年龄≥40岁或BMI≥28,

高危儿管理要求

高危儿童保健管理要求 为认真做好高危儿童管理工作,使具有不同因素的高危儿童得到不同的医疗保健服务,以降低婴儿脑性瘫痪、智力低下、癫痫和感知觉障碍发生率及营养性疾病等常见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一、高危儿童管理对象 (一)高危新生儿:高危新生儿是指在胎儿期和新生儿期及其后的发育期中存在着对婴幼儿身心发育的危险因素的活产儿称为高危 新生儿。高危因素包括: 1、染色体畸形、各种先天性疾患; 2、早产(胎龄﹤37周)、过期产儿(胎龄﹥42周); 3、低出生体重(出生体重﹤2500克),巨大(出生体重>4000克); 4、宫内、产时或产后发生过窒息,Apgar评分﹤7分; 5、黄疸过深或黄染15天不退及因黄疸住院治疗; 6、新生儿期曾患有中、重度感染性疾病; 7、生母患有代谢性疾病、传染病、性病及各种中、重度妊娠合并症; 8、生母有异常妊娠及分娩史:自然流产﹥2次、围产儿死亡、出生缺陷及脑瘫儿、不孕症、或分娩年龄初产﹥35岁,经产﹥40岁; 9、生母孕早期患有病毒感染,服用过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接触过放射线、可疑致畸物质及职业毒物,吸毒、酗酒等不良习惯; 10、剖宫产。

(二)体弱儿: 1、满月增磅小于600克 2、中重度营养不良; 3、贫血; 4、活动期佝偻病; 5、先天性心脏病及先天性代谢疾病; 6、先天性听力损害。 (三)单纯性肥胖儿:超过按身长体重所测标准体重20%,分为轻度、中度、重度肥胖。 二、高危儿童保健管理流程 (一)筛查与评估 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儿童保健门诊在新生儿满月登记建立7岁以 下儿童健康检查记录表及进行定期健康检查时,应详细询问病史,认真进行新生儿可疑脑损伤筛查、体格检查及生长发育监测评估,以早期发现高危儿童。 (二)转诊要求: 1、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对新生儿初次体检时发现的高危新生儿、儿童定期体检时发现的体弱儿及肥胖儿进行登记,并认真告知家长,填写“高危儿童转诊报告单”转至县妇幼保健院儿保门诊作进一步检查和评估。 2、县妇幼保健所儿童保健门诊对基层转诊的高危儿童进行检查、评估和诊断,健康儿童及转回原体检单位,健康儿童进入常规系统管理,轻症高危儿童由原单位按高危儿童管理要求进行收案管理。重症高危儿童收案管理,并根据各个高危儿童的具体情况,按照诊疗常规,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实施方案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实施方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有关文件精神,切实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早预防、及时疏导、快速干预、有效控制学生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事件,为已经出现心理危机的大学生提供科学、及时、有效的危机干预服务,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特制定本方案。 第二条心理危机是指人们面临超出他们资源和应付能力的事件或境遇,个人无法应对而导致的一种心理解体状态。心理危机容易导致个人认知、情感或行为方面的功能严重失调。危机干预是指有关机构采取紧急应对的方法帮助危机者解除迫在眉睫的心理危机,使其急性症状得到迅速缓解或消失,心理功能逐渐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增强其应对危机事件的能力,重新适应生活。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在我校接受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全日制本、专科学生。 第二章心理危机干预对象 第四条存在心理危机倾向与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学生是我们关注与干预的对象。确定对象存在心理危机一般指对象存在具有重大影响的生活事件,情绪剧烈波动或认知、躯体或行为方面有较大改变,且用平常解决问题的方法暂时不能应对或无法应对眼前的危机。

第五条全校师生员工要特别关注认知、情感、行为和生理方面有较大改变的学生。 (一)对有下列表现之一的学生,心理咨询教师、辅导员和班干部应予以特别关注: 1.在心理健康普查中筛选出来的有较严重的心理障碍、心理疾病或具有自sha倾向的学生。 2.人格、行为或生活方式突然发生改变者。 3.生活学习中遭遇突然打击而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如家庭发生重大变故(亲人死亡、父母离异、父母下岗、家庭暴力等) 、遭遇性危机(性伤害、性侵犯、意外怀孕等) 、受到意外刺激(自然灾害、校园暴力、车祸等其他突发事件)的学生。 4.个人感情受挫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如因失恋者、单相思而情绪失控的学生。 5.人际关系失调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如当众受辱、受惊吓、与同学发生严重人际冲突而被排斥、受歧视的学生以及与老师发生严重人际冲突的学生。 6.性格内向孤僻、经济严重贫困且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7.身体出现严重疾病,如患上传染性肺结核、肿瘤等,医疗费用很高但又难以治愈的疾病,个人很痛苦,治疗周期长,经济负担重的学生。 8.患有严重心理疾病,并经专家确诊的学生,如患有抑郁症、 2

高危孕产妇筛查及管理办法

额济纳旗高危孕产妇筛查及管理办法 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是妇幼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衡量妇幼卫生工作水平的重要指标,而加强高危孕产妇管理是降低两个死亡率的关键环节。为了进一步加强高危孕产妇管理,提高管理质量,确保每位高危孕产妇能得到及时、有效的保健和诊疗,制定《高危孕产妇筛查及管理办法》。 一、目标 高危孕产妇筛查率100%,管理率100%,转诊到位率100%。 二、对象 对象:从妊娠开始至产后42天的高危孕产妇(凡妊娠期因某种因素可能危害孕妇、胎儿与新生儿或导致难产者)。现代医学认为:高危妊娠除病理因素以外应该扩大到社会、经济、交通、文化等社会影响因素。在产前检查时除发现有合并症和并发症的孕妇外,还应将居住在偏远地区、交通不便、丈夫长期不在家以及观念落后和贫困的孕妇,也作为高危孕产妇进行管理,尽早处理并动员提前住院待产。包括辖区内常住与流动高危孕产妇。 三、管理程序 (一)筛查、评分与登记

对孕妇进行产前检查时,严格按照《高危妊娠产前评分标准》进行高危筛查和评分,高危评分实行累分制(高危因素有两项以上的,其分数累加)。 发现高危孕妇要及时建档管理,按年度编号,在孕产妇保健手册封面上做好红色标识或盖高危章,并在高危孕产妇登记本中详细记录,固定因素高危只需发现高危时记录一次,动态高危未结案前每次均要记录。 (二)矫治 发现高危孕产妇要对照第七版《妇产科学》及时规范处置和治疗,把对母婴的危害程度降到最低。 (三)转诊 严格按照《高危妊娠产前评分标准》实行分类、分级管理。院内抢救组织不健全的乡镇卫生院(医院)只能管理高危评分≤10分者(不包括妊娠合并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高危孕妇,院内抢救组织健全的可管理高危评分≤15分(不包括妊娠合并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高危孕妇,超出以上范围和对不能确诊的孕妇要及时转到市级医院管理和分娩,乡镇卫生院(医院)不得超范围截留管理,以免贻误病情。 妊娠合并艾滋病者必须转至定点助产技术服务机构产检和住院 分娩。

高危儿专案管理常规

高危儿专案管理常规 高危儿专案管理是指对在胎儿期、新生儿期以及日后发育期(一般指幼儿期)内,存在对生长发育和机体功能有高度危险因素(高危因素)的小儿均应列入专案管理,加强访视、重点治疗、护理,这是降低幼儿死亡率,提高儿童素质的重要措施,是儿童系统保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高危儿范围: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消瘦、严重慢性营养不良、生长监测曲线连续二次平坦或向下倾斜、中度以上肥胖症、中度以上贫血、活动期佝偻病、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甲状功能低下症、苯丙铜尿症、听力障和精神发育退滞的息儿,均属高危儿范畴、 二、立案:一经发现高危儿均应及时专册登记,列入专案管理,同时在儿童保健手册的封面做好高危儿的标识。根据毎个高危儿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并做好管理和治疗记录。 三、管理方法 (一)预约:约定时间来保健门诊诊治。 (ニ)随访:因患儿病情或其他原因未按预约时间前来诊治的,要上门进行随访、治疗,并指导家长进行正确的护理和喂养。 凡属消瘦、严重慢性营养不良、生长监测曲线连续二次平坦或向下倾斜、活动期佝偻病的患儿,每月至少随访一次,其他高危儿视病情而定。中度以上肥胖症,每季度随访1-3次。 对确诊为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苯丙铜尿症、听力障碍和精神发育迟滞的患儿,应督促其家长带息儿到医疗保健机构接受正规、系统的治疗和调理。 (三)信访:必要时可采取信访的方式,以了解患儿病情,并给予指导。

(四)转诊:高危儿经治疗后病情无明显好转,要及时转诊到上一级医疗保健机构做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并做好追踪随访工作(五)结案:高危儿经系统治疗后,疾病痊愈或达到结案标准时,要及时结案,转为健康儿童管理,并在儿童保健手册的封面做好高危儿结案的标识。

心理危机干预方案

市第二十一中学学生心理危机排查 与预防干预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精神,更好的帮助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渡过难关,及早预防、及时疏导、有效干预、快速控制学生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事件,降低学生心理健康危机事件的发生,减少学生因心理危机带来的损失,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建设平安、和谐的校园提供心理保障,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心理危机干预是指采取紧急应对的方法帮助危机者从心理上解除迫在眉睫的危机,使其症状得到立刻缓解和持久消失,心理功能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并获得新的应对技能,以预防将来心理危机的发生。 二、我校现状分析 根据班主任提供的心理危机排查表信息分析,成因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家庭原因 由于每个学生家庭的构成不同,家长的受教育程度不同,家长的教养方式不同,导致学生出现许多行为障碍或情绪问题的原因又可分为以下几类。

(1)学生家庭构成不健全。学生家长父母离婚或丧失,导致孩子双亲不健全,问题学生由双亲一方单独抚养或其他亲属抚养。造成学生性格异化、行为怪异、情绪反正。 (2)家长教养方式不当。问题学生家庭构成健全,但是家长对于学生的教养方式不正确,或过于严厉,或过分宠爱,导致孩子出现不合群、情绪波动大、烦躁、攻击性等问题 (3)家长对孩子存在家暴行为。学生家长对孩子存在家暴行为,是非常严重的家庭问题,对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会有极大的影响,会引起学生的很多心理问题。 (4)关注度不够缺少关爱。学生缺乏从家长得到的关注和关爱,对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不问不顾,导致学生出现生活和学习上的多种问题。 (5)家庭贫困或家庭成员残疾造成的学生自卑或其他心理问题。 (6)家庭变故或家庭重组。家庭部发生重大变故或家庭亲密成员突然离世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障碍。 (二)人际障碍原因 (1)早恋学生与异性同学之间有恋爱行为 (2)同学之间的冲突学生与其他同学之间产生冲突,导致同学间发生欺凌和暴力事件。 (3)与校外人员的不正当来往学生与其他校外闲散人员之间不正当来往,甚至勾结校外人员欺凌本校学生。

高危孕产妇筛查制度

高危孕产妇筛查制度 一、目的:高危妊娠筛查工作是围产保健的重要内容,是降低孕产妇、 围产儿死亡率的重要措施之一。为进一步加强高危妊娠管理工 作,确保母婴安全。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制定此制度。 二、高位孕产妇概念: 1. 年龄小于18岁、大于35岁的第一产产妇(初产妇),40岁以上 的经产妇(已经分娩过一个孩子)。或身材过矮(身高在1.4米以 下),体重过轻(小于45公斤)或过重(大于85公斤)的孕妇。 2. 妊娠合并内科疾病: 在怀孕期间同时有高血压、心脏病、肾炎、 肝炎、肺结核、糖尿病、血液病、严重贫血、哮喘、甲状腺功 能亢进、子宫良性肿瘤等内科病。 3. 怀孕期间异常: 如母子(女)血型不合、胎儿发育不良、过期妊娠、 骨盆太小、多胎妊娠、胎盘位置异常、羊水太多或太少等。 三、组织领导:成立领导小组,业务院长任组长,成员:妇幼保健人 员及产科医师。 四、职责: 1.妇幼保健人员负责指导村级妇幼保健人员按照“村级孕产期危险 因素评分登记表”,对孕产妇逐一筛查、登记造册,及时发现高危孕妇。 2.产科医师对村级妇幼人员筛查出的高危孕妇进行评分并及时填 写“哈尔滨市高危妊娠登记簿”,对高危孕产妇进行随诊,出现异常情况予以及时处置。

高危孕产妇管理制度 为降低孕产妇、围产儿死亡率进一步加强高危妊娠管理工作,我院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制定高危孕产妇管理制度,具体如下: 1.实行孕期首诊负责制,开展早孕、中、晚(或临)高危妊娠评分筛查,指导孕期产前检查。 2.查出高危孕妇,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凡高危孕妇应增加产前检查次数,根据存在的高危因素给予治疗监护;重症高危孕妇,门诊不能处理或难做出诊断的应及时指导孕妇转上级医院进一步确诊治疗。 3.由有经验的医师专人管理高危孕产妇,科主任要定期出高危妊娠门诊。 4.在产前检查中,对高危孕妇要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并实行专案管理, 5.查出高危孕妇要及时登记、预约下次检查日期。 6.做好高危孕妇孕期保健知识宣传。 7..做好宣传动员,使孕妇和家属明白高危妊娠对母亲和婴儿的危害,听从医务人员的指导。 8.高危孕妇必须到县级医疗机构分娩。重危高危孕妇转诊必须有医护人员陪护。

高危人群艾滋病干预实施方案

市高危人群艾滋病干预实施方案 一、背景 自1996年我市发现首例艾滋病感染者以来,艾滋病疫情日趋严重,正处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防治工作处于关键时期。为遏制艾滋病传播和蔓延,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国务院于2004年3月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通知》中将艾滋病干预工作放到及其重要的位置,作为实施艾滋病综合治理的重要措施之一。 近年来,我市高危人群干预工作在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卫生行政部门积极努力,多部门配合下,对吸毒者、暗娼等高危人群中做了大量的干预工作。但是,目前就我市范围来看,急需加强此方面工作。为贯彻落实《通知》精神,指导高危人群干预工作队开展高危行为干预工作,进一步统筹安排我市干预工作,发挥以卫生行政部门为主导,鼓励多部门参加和配合协作,调动一切可以调动

的积极因素,大力开展高危人群干预工作,及早遏制艾滋病在我市的流行,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二、工作目标 在全市范围内,以政府为主导,发挥各部门的作用,广泛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成熟干预措施,结合我市实际,采取多种形式,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广泛、深入和持久的开展干预工作,力争在3—5年时间内,减缓艾滋病在吸毒人群中快速蔓延、控制艾滋病竟性途径扩散。 三、工作原则 1、政府领导,卫生部门专业队伍为主,多部门协作,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开展针对高危人群干预工作。 2、实施高危行为干预工作与落实各项综合防治措施相结合。 3、吸收引进成熟经验,总结推广现有成功经验与探索创新策略方法相结合。 4、重点做好吸毒人群和暗娼的高危行为干预工作。 5、采取匿名无关联和匿名有关联的干预,如不登记调查对象的

高危妊娠筛查监测处理(1)

高危妊娠筛查、监测与处理 一.定义及范畴 在妊娠期有某种并发症、合并症或致病因素可能危害孕妇、胎儿与新生儿或导致难产者称为高危妊娠。 *高危妊娠包括所有的病理产科 1、孕妇的年龄为<16岁或>35岁。 2、有异常妊娠病史者:自然流产、异位妊娠、早产、死产、死胎、难产、新生儿死亡。 3、各种妊娠并发症:妊高征、前臵胎盘、胎盘早剥、羊水过多或过少、IUGR、过期妊娠、母儿血型不合。 4、各种妊娠合并症: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肾病、肝炎、甲亢。 5、可能发生分娩异常者:胎位异常、巨大儿、多胎妊娠、骨盆异常,软产道异常。 6、胎盘功能不全。 7、妊娠期接触大量放射线,化学毒物及服用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 8、盆腔肿瘤,曾有手术史。 *高危孕妇: 具有高危妊娠因素的孕妇。 *高危儿: 1、胎龄<37周或>41周。 2、体重<2500g。 3、<或>胎龄。 4、Apgar评分0-4分。 5、产时感染。 6、高危妊娠产妇的新生儿。 7、手术产儿。 8、兄弟姐妹有严重的新生儿病史或新生儿期死亡等。 二.高危妊娠评分 1.孕妇危险因素 年龄35岁及以上或18岁及以下15 身高小于或等于145厘米15 体重小于45kg或大于70kg15 骨盆和脊柱、下肢、骨骼异常15牙龈出血或皮肤有出血点和出血癍15 牙龈出血或皮肤有出血点和出血癍15 流产史或2次以上人工流产史15 有不正常分娩史(产后出血、胎盘粘连、死产、死胎、难产剖宫产史)30 2.孕期危险因素 孕期阴道出血15 血压≥130/90mmHg15 腿、手、面部浮肿15孕期体重增长过快或过慢15 胎位不正或查不清15 腹部过大(如双胎、羊水过多、胎儿过大)15 怀孕7个月从未进行过产前检查15

高危孕产妇管理流程

高危孕产妇管理流程 高危孕产妇是指“凡妊娠期因某种因素可能危害孕妇、胎儿与新生儿或导致难产者”。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全国组织所进行的国际研究新观点认为:高危孕产妇除病理因素外应该扩大到社会、经济、交通、文化等社会高危因素。在产前检查时除发现有合并症和并发症的孕妇外,还应将居住在高山偏远、交通不便、丈夫长期不在家以及观念落后、贫困的孕妇,也作为高危孕妇来进行孕期高危管理,尽早处理,并动员她们提前住院待产。(一)高危孕产妇筛查制度 所有的孕妇应在当地村卫生室(所)或乡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建卡(册),建卡(册)时特别强调要询问既往难产史、生育史、内、外、妇科病史。医疗保健机构在产前检查时必须做心、肝、肾、血液等内科病史的采集和检查,同时要认真做规范的产前检查和记录,早期发现妊娠并发症和合并症。产前检查要按照《高危孕产妇评分标准》进行高危筛查,评分在10-30分以上者到县级以上机构分娩。 (二)高危孕产妇首诊制度, 医疗保健机构对高危孕产妇要实行首诊负责制,发现高危孕产妇要建档管理,专人负责,早期干预,及时转诊,避免诊治延误。 (三)高危孕产妇逐级报告制度 村级发现高危孕产妇及时报告乡(镇)卫生院;乡(镇)

卫生院负责管理全乡(镇)高危孕产妇,及时将评分在10分以者报县妇幼保健院,对高危孕妇进行动态管理;县级医疗机构定期报告给县妇幼保健院进行动态管理。 (四)高危孕产妇追踪随访制度 县级妇幼保健机构负责将筛查出的高危孕产妇及时反馈到孕产妇所在的乡(镇)卫生院;乡级妇幼保健人员定期下村跟踪随访高危孕产妇。 (五)高危孕产妇护送转诊制度 负责转运的医务人员和接诊人员应有在转动途中初步急救的能力,转诊时要使用《高危孕产妇转诊及反馈通知单》。乡(镇)卫生院一旦识别出高危孕产妇后应及时上转。上级急救中心要及时向下级单位反馈转诊病人的诊断、治疗、处理、结局等信息,评价转诊是否及时和延误,并指导和纠正不正确的处理方法,不断提高转诊的效率。

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与心理援助工作方案

镇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与心理援助工作方案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在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为了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心理危机的发生,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众心理健康,提高我镇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心理危机的能力。 (二)编制依据 依据国务院《国家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北京市突发公用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关于加强北京市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发展工作的指导意见》、《房山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房山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镇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三)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本镇范围内突发公共事件所涉及人员的心理危机应急干预行动。 (四)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部门联动;点面结合,社会参与。 二、干预分级及处置 (一)专业分级处置 根据人们遭受突发公共事件影响的方式(直接或间接),可将受灾人群大致分为以下五级进行干预,干预重点应从第一级人群开始,逐步扩展;一般性宣传教育要覆盖到五级人群。 1、第一级人群:突发公共事件的直接受害者,如死难者家属、伤员、幸存者。 干预原则:隔离、保护、心理支持、个体辅导、及时反馈信息。 2、第二级人群:现场的目击者(包括救援者),如目击灾难发生的灾民、现场指挥、救护人员(消防、武警官兵,医疗救护人员,其他救护人员)。

干预原则:合理调配、劳逸结合、保护、心理支持、集体心理干预、定时反馈信息。 3、第三级人群:与第一级、第二级人群有关的人员,如幸存者和目击者的亲人等。 干预原则:合理安置、保护、心理支持、团体辅导、信息反馈。 4、第四级人群:后方救援人员、灾难发生后在灾区开展服务的人员或志愿者。指突发公共事件区域的其他人员,如:居民、记者等。 干预原则:统一管理、心理支持、团体辅导、科学宣教、信息反馈。 5、第五级人群:指通过媒体间接了解突发公共事件的人。 干预原则:正确导向、科学宣教、心理支持、信息反馈。 (二)分级响应及干预 以《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突发公共事件分级标准,将心理危机应急干预对应分为四级,对特别重大事件、重大事件、较大事件、一般事件四级突发公共事件进行分级响应及干预。 1、I级响应及干预(特别重大事件) 接到符合I级响应的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报告后,镇政府立即启动Ⅰ级干预,迅速召集心理危机干预专家小组对该事件引发的心理危机进行综合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订分类分级干预计划。根据需要派遣心理危机干预专家和应急干预队伍按规定时间赴指定地点开展心理干预工作,接受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部指挥,对目标人群进行现场评估和分级干预。应急干预队伍负责人应将干预情况及时向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部进行汇报,提出对重点人群的干预指导性意见,特别是要提出对重点人群开展救治工作时的注意事项。同时,应及时向上级政府反馈有关心理危机应急干预行动的情况,必要时向上级卫生部门请求支援。 2、Ⅱ级响应及干预(重大事件) 接到符合Ⅱ级响应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报告后,镇政府立即启动Ⅱ级干预,迅速召集心理危机干预专家组对该事件引发的心理危机进行综合评估,评估目标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根据评估结果制订分类分级干预计划。根据需要派出心理危机干预专家和应急干预队伍按规定时间赴指定地点开展心理干预工作,接受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部指挥,对目标人群进行现

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干预计划及实施办法(糖尿病)

2016年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 干预计划及实施办法 糖尿病可以防治,前提是尽早确定糖尿病危险人群,早期进行管理、教育和治疗,而且要医患联手。 为此,中心针对糖尿病特点实施了五项糖尿病干预计划:一、饮食干预:根据病人身高、体重、生活习惯、工作方式等为病人开出“饮食处方”; 二、运动干预:根据病人身体情况为病人开出“运动处方”; 三、药物干预:向病人宣传药物作用、进食与服药的关系等; 四、知识教育:定期邀请患者及家属来院听取知识讲座,解答病人疑问; 五、跟踪随访:对体重超重、高脂血症、高血压等高危人群进行筛查,为每位糖尿病病人建立健康档案,对病人血糖、血脂、血压、糖耐量等指标进行动态观察,以尽早发现并发症,给予积极治疗。 干预措施的落实,主要是提高了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认识和对治疗的依从性,筛查出大量糖尿病前期病人,达到了早诊断、早治疗的目的。

高血压流行是一个群体现象,群体的疾病应该用群体的方法来防治。控制高血压最有效的方法是社区防治。社区防治应采用“高危人群策略”(只对高血压病人进行检出、治疗减少并发症)和“全人群策略”(对全体人群进行预防,减少发病)相结合的方法。 社区高血压防治计划的根本目的是:在社区人群中实施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主导,以高血压防治为重点的干预措施,提高整个人群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其主要目标是在一般人群中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在高危人群中降低血压水平,提高高血压病人的管理率、服药率和控制率,最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一、健康教育 社区控制计划成功的三个关键因素是:公众教育、专业人员教育和高血压病人教育。全社区和个人的参与是防治计划成功的关键,主要方法是面对面的教育(常用于高危人群)和利用媒体(常用于全人群)进行教育。对高血压病人进行面对面咨询可提高他们的健康知识、技能、自信心和配合治疗的顺从性。可使用电话作为咨询工具。优良的健康教育材料是基础,文字简练,短小精悍,通俗易懂,深入浅出,主题突出,标题醒目,形式多样。广播和电视等传媒是开展健康教育的有力手段,应充分利用。内容要适合当地情况和群

高危妊娠的筛查及管理常规

高危妊娠的筛查及管常规 对每位前来产前检查的孕妇,严格按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规范实施细则,认真填写孕产妇系统保健卡(外卡)和产前检查记录单(内卡)按高危妊娠评分标准筛查出高危孕妇,由专人负责治疗追踪、随访,并在保健卡上标出“高危”记号,同时填写高危孕妇登记簿,高危预约卡、将预约卡放入高危预约表内,并向孕妇预约复诊时间,每天由专人负责查看预约表内的预约卡,对于无法及时复诊的孕妇进行电话通知,如电话无法联系则填写高危妊娠联系卡,由居住地乡镇卫生院协助追踪,督促其来院复诊。 一、定义 高危妊娠是指可能危害母婴健康或导致围产期预后不良的妊娠。 高危妊娠的早期识别及处理是围产保健的重点之一。处理得当可使高危妊娠转化为低危妊娠,改善母婴预后。 二、高危因素 高危因素有很多,从发生时间上分为:固定的高危因素,指孕前已有的高危因素;动态的高危因素,指妊娠期间逐渐出现的高危因素。从危险程度上分为:绝对高危和相对高危 高危因素包括: 1)基本情况:年龄、身高(<1.4米)、体重、步态、胎产次、家族史等; 2)既往史; 3)妊娠分娩史;

4)本次妊娠有异常情况; 5)产程中异常情况。前三项为绝对高危、固定的高危因素,后两项为动态的高危因素。 因此,对高危妊娠的筛查应进行全面仔细的动态监测,按危险程度给予不同的监测和管理。孕早期:如不宜妊娠的应终止妊娠。孕28周以后:全面评估、注意高危因素的发展及胎儿发育。孕足月:鉴定、制定分娩时间和方式。 三、高危妊娠的诊断 (一)一般资料 年龄小于16岁或大于35岁,身高小于145厘米;从事有毒职业者;有烟、酒或某些药物成瘾者。 (二)既往病史 有心血管、肝、肾、呼吸、内分泌、神经、精神病史者或有重大外科手术病史者。家族及本人遗传病或先天异常者。 (三)既往孕产史 有月经失调、不孕症史;多次流产、早产、死胎、死产及新生儿死亡,畸形病史;难产、产后出血史者。 (四)本次妊娠经过 孕早期有阴道出血、病毒感染、服过某些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或接触放射性物质者。 (五)本次妊娠检查发现异常者包括有内外科合并症如心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肝肾内分泌、血液系统疾病及外科疾患。也包括有产科并发症者

高危儿管理

体重低下(中重度营养不良)管理 一、筛查标准: 参考2005年中国九市儿童体格发育参照值标准,按年龄别体重低于同性别中位数减2个标准差或第三百分位数以下。 二、治疗干预 ㈠祛除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 ㈡饮食调理:在患儿原摄食量基础上,增加食物的摄入。首先以补充热量为主,保证主食,在食欲调整不理想情况下,可适当增加一定植物油或含脂肪较多的食物,1岁以上儿童脂肪供能占总热能30-35%;热能的提供从每日每千克60千卡(60kcal/kg/d)逐渐增至120-170千卡(120-170 kcal/kg/d),在体重正常后,应降到正常水平,即占推荐摄入量的90-100%。㈢药物及其他药物治疗:酌情给予助消化药或营养补充剂。 ㈣推拿、捏脊、中药等。 ㈤随访时间:每月随访1次。连续三次随访结果无好转,转诊至上一级医疗保健机构进行诊治。 三、结案标准 经常规治疗后,“按年龄测体重”数值大于等于均值减去两个标准差(P3),或连续三次随访,生长曲线与正常参考曲线平行或上升。

儿童单纯肥胖症管理 一、筛查标准 采用中国九市儿童体格发育2005年生长发育参照值标准中身高(身长)别体重或BMI标准。 1、2岁以下,体重达到身高(身长)别体重中位数加2个标准差或以上为肥胖。 2、2岁以上,体重达到或超过同年龄同性别BMI(体重指数 body mass index)参照值第95百分位数为肥胖。 3、对可疑为病理性肥胖的儿童应进行相应的检查进一步确诊。 二、干预 ㈠婴儿肥胖 1、提倡6个月以内纯母乳喂养,继续母乳喂养至2岁或以上。 2、6个月内的单纯性肥胖儿童无需任何干预,至6个月时合理添加辅食。 3、6-12个月的单纯性肥胖儿童无需任何减重措施,合理添加辅食,避免过度喂养。 ㈡幼儿肥胖干预方法 1、不宜使用任何减重措施,定期监测体格发育情况,适当控制体重增长速度。 2、避免过度喂养和过度进食,采用行为疗法改变不良的饮食行为,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 3、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和生活方式,多进行户外活动,减少看电视的时间。 ㈢学龄前儿童肥胖干预方法 1、进行饮食状况和生活方式分析,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合理营养、均衡膳食,避免过度进食,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2、评估健康风险 对筛查为肥胖状态的儿童,在排除病理性肥胖之后,需进行健康风险评估。有下列任何一项指标阳性者为高风险肥胖儿童,需进一步进行相应检查。 ①饮食史:过度喂养或过度进食史。 ②家族史:包括肥胖、过度进食、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等。 ③BMI快速增加:BMI在过去一年中增加超过2.0。 ④上述各项均为阴性的儿童,则定期监测体重,一年后重新筛查。

心理危机干预方案

西宁市第二十一中学学生心理危机排查 与预防干预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精神,更好的帮助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渡过难关,及早预防、及时疏导、有效干预、快速控制学生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事件,降低学生心理健康危机事件的发生,减少学生因心理危机带来的损失,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建设平安、和谐的校园提供心理保障,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心理危机干预是指采取紧急应对的方法帮助危机者从心理上解除迫在眉睫的危机,使其症状得到立刻缓解和持久消失,心理功能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并获得新的应对技能,以预防将来心理危机的发生。 二、我校现状分析 根据班主任提供的心理危机排查表信息分析,成因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家庭原因 由于每个学生家庭的构成不同,家长的受教育程度不同,家长的教养方式不同,导致学生出现许多行为障碍或情绪问题的原因又可分为以下几类。

(1)学生家庭构成不健全。学生家长父母离婚或丧失,导致孩 子双亲不健全,问题学生由双亲一方单独抚养或其他亲属抚养。造成学生性格异化、行为怪异、情绪反正。 (2)家长教养方式不当。问题学生家庭构成健全,但是家长对 于学生的教养方式不正确,或过于严厉,或过分宠爱,导致孩子出现不合群、情绪波动大、烦躁、攻击性等问题 (3)家长对孩子存在家暴行为。学生家长对孩子存在家暴行为,是非常严重的家庭问题,对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会有极大的影响,会引起学生的很多心理问题。 (4)关注度不够缺少关爱。学生缺乏从家长得到的关注和关爱,对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不问不顾,导致学生出现生活和学习上的多种问题。 (5)家庭贫困或家庭成员残疾造成的学生自卑或其他心理问题。 (6)家庭变故或家庭重组。家庭内部发生重大变故或家庭亲密 成员突然离世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障碍。 (二)人际障碍原因 (1)早恋学生与异性同学之间有恋爱行为 (2)同学之间的冲突学生与其他同学之间产生冲突,导致同学间发生欺凌和暴力事件。 (3)与校外人员的不正当来往学生与其他校外闲散人员之间不正当来往,甚至勾结校外人员欺凌本校学生。 (4)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不当学生与任课教师之间产生冲突

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干预计划

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干预计划 糖尿病可以防治,前提是尽早确定糖尿病危险人群,早期进行管理、教育和治疗,而且要医患联手。 为此,中心针对糖尿病特点实施了五项糖尿病干预计划: 1、饮食干预:根据病人身高、体重、生活习惯、工作方式等为病人开出“饮食处方”; 2、运动干预:根据病人身体情况为病人开出“运动处方”; 3、药物干预:向病人宣传药物作用、进食与服药的关系等; 4、知识教育:定期邀请患者及家属来院听取知识讲座,解答病人疑问; 5、跟踪随访:对体重超重、高脂血症、高血压等高危人群进行筛查,为每位糖尿病病人建立健康档案,对病人血糖、血脂、血压、糖耐量等指标进行动态观察,以尽早发现并发症,给予积极治疗。 干预措施的落实,主要是提高了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认识和对治疗的依从性,筛查出大量糖尿病前期病人,达到了早诊断、早治疗的目的。 高血压流行是一个群体现象,群体的疾病应该用群体的方法来防治。控制高血压最有效的方法是社区防治。社区防治应采用“高危人群策略”(只对高血压病人进行检出、治疗减少并发症)和“全人群策略”(对全体人群进行预防,减少发病)相结合的方法。 社区高血压防治计划的根本目的是:在社区人群中实施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主导,以高血压防治为重点的干预措施,提高整个人群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其主要目标是在一般人群中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在高危人群中降低血压水平,提高高血压病人的管理率、服药率和控制率,最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一、健康教育 社区控制计划成功的三个关键因素是:公众教育、专业人员教育和高血压病人教育。全社区和个人的参与是防治计划成功的关键,主要方法是面对面的教育(常用于高危人群)和利用媒体(常用于全人群)进行教育。对高血压病人进行面对面咨询可提高他们的健康知识、技能、自信心和配合治疗的顺从性。可使用电话作为咨询工具。优良的健康教育材料是基础,文字简练,短小精悍,通俗易懂,深入浅出,主题突出,标题醒目,形式多样。广播和电视等传媒是开展健康教育的有力手段,应充分利用。内容要适合当地情况和群众接受能力,力求通俗,科学,形式多样,寓教于乐。争取收视率高的时间播放,同一信息可反复强化。健康教育的经费主要由卫生行政部门负责,也可以取得药品和食品生产厂商、社会团体、协会和私人的支持和帮助。宣教材料也可以成本销售以补充防治计划的经费。 二、人员培训 专业人员的培训主要通过举办高血压防治最新进展学习班和研讨会,使专业人员能不断更新知识,及时掌握最新的研究进展和治疗方法。一项社区控制计划的领导人(高级研究人员)还应掌握更全面的防治技能,这包括:1、对社区基本情况和人口、疾病以及危险因素的了解;2、制定防治计划,内容包括背景、目标、策略、干预活动、评估和经费预算等;3、宣教材料的设计和制作; 4、调查统计方法; 5、计划效果评价。非专业人员要重点讲述防治计划的目的和意义及教给他们血压测量的标准方法。高血压病人的家属应该了解更多的关于高血压病的知识。 三、改变不良环境 不良环境是指对人们健康有害的物理环境(如污染)和社会环境(主要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