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黔无驴

黔无驴

邳州市占城中心中学

《“变身体验”在语文、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进展公开课

《黔之驴》导学提纲

年级:七年级学科:语文执教:陈联平课型:新授授课时间:2013.1.10

【学习目标】

1、掌握本文有关文言字词的用法,积累一些文言词汇,理解“庞然大物”“黔驴技穷”等成语,能口译全文。

2、分析驴、虎两个寓言形象的特点,学习细致逼真的心理、动作描写,理解本文内容和故事的深刻寓意。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本文有关文言字词的用法,理解“庞然大物”“黔驴技穷”等成语。

学习细致逼真的心理、动作描写,理解故事的深刻寓意。

难点:理解这篇寓言所讽刺的人情世态,并从中得到启示。

学习方法:“变身体验”法

预习指导

1、给加点字注音

黔.之驴()好.事者()船载以入()蔽.林间()窥之()慭慭

..然()大骇.()远遁.()以为且噬.()稍近益狎.()驴不胜怒()跳踉.()大阚.()

2、试解释下列文言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庞然

..然()他.日()虎大骇.()..大物()憖憖

益.习其声()驴不胜.怒()计.之曰()技.止此耳()

3、试着说出下列文言语句的大意。

(1)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2)蔽林间窥之。

(3)技止此耳。

4、查找资料,结合书下注解,完成文学常识填空。

(1)《黔之驴》选自__,作者___ ,字,世称,代文学家。黔,地名,包括现、

等省的部分地区。

(2)古代散文,简称古文,是和___ ___相对的文体。唐朝__ ____、___ __等人提倡古文运动,在文学史上形成了唐宋八大家。

(3)学生查阅柳宗元的相关情况及写作《黔之驴》的背景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语

2、作者作品简介

二、朗读课文

1、学生初步朗读课文

2、纠正字音(见预习指导1)

3、学生再读课文

4、学生领读课文

三、整体感知课文

1、作者如何写驴的?古人留给我们哪些成语?

2、作者如何写虎的?我们“变身体验”一下,给我们后人留下词语?(善于模仿、借鉴)

四、用“变身体验”方法讲故事

1、根据原文,“变身”讲故事

2、提高要求,“变身体验”两种角色,一种角色,以驴的口气讲,第一句话该怎么说:_____

另一种角色,以虎的口气讲,第一句话该怎么说:________________

3、你觉得本文有什么寓意?“变身体验”作者写作背景

五、拓展延伸

你喜欢驴吗?说一说你的看法?

六、总结及作业

参考材料:

1、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所谓“寓”就是寄托的意思。通过故事借此喻彼,借小喻大,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所以,我们阅读本文时,要看它讲的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故事,并理解这个故事含有什么深刻的道理。

2、作者柳宗元(773一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与韩愈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因积极参加王叔文为首的革新派被贬官永州、柳州。在十几年的贬逐生活中,他有机会深入了解人民的疾苦,也游览了一些山水名胜,写下了不少著名的诗文。这阶段虽在政治上失意,但文学上却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黔之驴》是柳宗元《三戒》中的一则。《三戒》是作者寓言作品中的代表作,包括《临江之麋》《黔之驴》和《永某氏之鼠》。作者认为这三首寓言都可以使人引以为戒,故称“三戒”。

3、——文中写虎从“畏驴”到“食驴”的过程可分为六个层次,即

(1)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2)稍出近之,憖憖然,莫相知。

(3)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4)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5)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6)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第一层,写虎被驴这个“庞然大物”所吓住,“以为神”三个字,把老虎的敬畏心理写活了。下面极形象地用“蔽”、“窥”、“稍”等词,勾画出老虎既好奇、急于想摸底,又害怕的神态。

第二层,写虎渐渐出来靠近驴,“憖憖然”写出虎小心谨慎的样子,希望能摸清驴的底细而又小心谨慎的心理。

第三层,写虎被驴的叫声吓了一大跳,远远地逃走,以为将要来咬自己了。驴子不仅外形大,而是嗓门大,怪不得虎害怕。但驴的叫只是它的本能,并没有对虎构成威胁,所以虎来来回回又观察它,感到它似乎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

第四层,写虎日久天长,更加熟悉了驴的叫声,又试探地靠近驴子,在它周围走动,心有余悸,始终不敢向驴进攻。

第五层,写虎又渐渐靠近驴子,又进一步戏弄它,碰闯、依靠、冲撞、冒犯它,来激怒驴子,看看驴还有什么本领。果然,驴禁不住发起怒来,使出了自己的绝招“蹄之”。经过多日的调查研究,虎终于摸清了驴的虚实,自然非常高兴。

第六层,写虎吃掉了驴,取得了胜利。这一层写得痛快淋漓,老虎威风大震,“跳踉大阚”,从动作、声音两个方面写出它一往直前的气势,终于把庞然大物的驴吃掉。

4、怎样概括驴、虎两个寓言形象的特点?

——黔驴:庞然大物,善于怪叫,蹄踢,装腔作势,借以骇人,虚有其表、实际无能。老虎:在没有弄清对方底细之前,存有恐惧心理;它反应迅速,行动灵活,谨慎小心,善于观察,反复试探,在摸清驴子的底细以后,大胆果断地攻击对方要害,立即致敌于死命,是一个机智、勇敢的形象。

5、黔驴之技: 比喻虚有其表,本领有限黔驴技穷: 比喻仅有的一点点伎俩也用完了

庞然大物: 外表上庞大的东西

这三个成语多用于贬义,讽刺人的技能低劣,遭遇无法解决的窘境等等。

6、故事的寓意在哪里?

这则寓言叙写了老虎吃掉“庞然大物”驴子的故事,表现了老虎的机智勇敢和驴子的外强中干。告诉人们:不要被貌似强大的东西所吓倒,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定能获得胜利。

《黔之驴》导学案

(2012-02-14 10:40:35)转载▼

标签:杂

课题黔之驴教学时间1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文学常识及重点文言实词的含义,掌握“庞然大物”“黔驴技穷”等成语理解文中说明的道理。

2.翻译课文,学习本文心理和动作的细致描写,理解本文的内容和寓意。3.吸取“驴”的教训,努力增长才干,不要成为外强中干的人,学习“虎”的勇气和智慧。

重点:

掌握文言实词的含义及重点虚词的用法,准确翻译文章(直译)。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去感知。

难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

流程教师导学生学听课锦囊激情导入: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大家一定会经常遇到一些成语,成语中有不少来源于我国古代寓言故事,“黔驴技穷”就是其中一例,它来源于我国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短篇寓言《黔之驴》。而要正确理解这个成语的意思,我们就必须先来一起接触这篇寓言。

自主学习学法点睛

1做到有目的的

学习,才会有效

果。

2文言文学习在

于多朗读,在读

中理解,在读中

感悟,在读中背

1明确目标

(1).掌握文学常识及字词读音。

(2).掌握重点实词,准确直译文章。

(3).理解这篇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2了解文学常识

了解寓言特点,了解柳宗元及《永州八记》

3初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自读,组内读提

诵。

3积累文言词汇,打下扎实的文言功底。

温馨提示:自己真正踏实学习掌握,才会有所收获。出重点字音字形。

4疏通文意并掌握重点字词。

(1)一词多义:“以为”:① 把(它)当作,“以为神。”

②认为。“以为且噬己也。”

“因”:①因而,“虎因喜。”

②于是。“因跳踉大阚。”

“之”:①的,结构助词。“黔之驴。”

②它,代词,代驴。“放之山下。”“ 虎见之。”“ 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2)两个重点句子的翻译。

①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船”,这里是“用船”的意思。名词充当状语。现代汉语中除时间名词外,名词一般不能充当状语。)

②驴不胜怒,蹄之。(“蹄”,踢,用脚踢。这里作动词用。)

5复述故事

自己再疏通一遍文意,然后讲故事。

合作研讨学法点睛:先独

立思考,再互相

讨论。理解每个

问题,都要结合

课文相关语句。

学法点睛:理解

寓意要结合文章

鲜明的针对性、

现实性。

6问题研讨

(1).课文写虎从“畏驴”到“食驴”的

过程可分为几个层次? 各层次中表现虎的心

理的词语分别有哪些? 它们在全文中起什么

作用? 虎开始为什么害怕驴?虎后来又为什

么吃掉驴?

(2)黔驴之技有哪些?

(3)驴虎的性格有何特点?

7明确寓意

★从驴的角度谈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

教师寄语:从事物的多方面考虑问题,培养自己的发散思维,会有助于我们更好成长。

温馨提示:培养自己的问题意识才是学习的根本。

应该掌握文化知识,有了真知识、真本领,才能使自己有立足之地。

★从驴的角度谈给我们的启示是:我认为应该谦虚。如果驴不在虎的面前叫、不“鸣”,那它也不会被老虎吃掉。

★从老虎的角度给我们的启示是:不要被貌似强大的东西所吓倒,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定能获得胜利。

★从老虎的角度给我们的启示是:做事要谨慎。

8题目更改试探

本文重点写虎,可否将题目改为《黔之虎》?

当堂

检测

9当堂检测

黔之驴》课堂实录

执教者:江苏省苏州中学黄厚江

一、导入:

师:今天和同学们一起学柳宗元的《黔之驴》,知道柳宗元吗?哪个朝代的?生:【齐声】唐代文学家。

师:他最擅长写什么?

生1:杂文。

师:最擅长写杂文里的什么类型?

生2:寓言。

师:真厉害,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记住啦!唐宋八大家主要都是散文写得好,柳宗元不仅散文写得好,传记写得也不错,写得尤其好的是寓言。哪位同学说说寓言是一种什么样的文体?寓言有什么特点?

生3:寓言能以一个小故事表达一个大道理。

师:你概括了寓言的两大特点,一是有故事,二是用故事反映道理,当然不一定是大道理。而寓言故事又不同于一般故事,它还有什么特点呢?

生4:寓言简短生动。

生5:里面人物都是动物。

师:这句话怎么表述?

生6:里面的主要角色是动物或植物,一般不用人。

二、整体感知

师:今天的故事主角是谁啊?

生:【齐声】驴!

师:哪里的驴?

生:【齐声】黔,贵州!

师:这个说法基本成立,准确一点则是不成立的,后面再说。“黔”怎么读?

生:【齐声】qián!

师:好的,那大家知道学习文言文首先要做的是什么?

生:【齐声】读!

师:对,首先要读。课文读过了吗?注释读过了吗?

生:【小声齐答】读了。

师:有点底气不足,注释要以默读为主,课文要以朗读为主。请同学读课文,谁主动读?生举手。

师:女生优先吧。听的同学可以想想她读得怎么样?应该怎么读?

一女生朗读课文。

师:读得怎么样啊?与你们心中的标准一致吗?有没有觉得比她读得好的?

一男生朗读课文。

读完学生鼓掌。

师:读得是否更好一些?这也是应该的,因为你比女生后读。

生笑。

师:女同学咬音很准,男同学把寓言的语气都读出来了,像最后一句就有一种胜利者的姿态,你愿意带大家一起读吗?

生齐读。

师:谢谢这位同学,你的活比老师干得好!

三、分析“驴”的形象

师:读寓言要抓故事,读故事要抓主要形象。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黔之驴是什么样的驴?请用自己的习惯标画出哪些语句主要写驴,从哪些方面写驴,写出了一头什么样的驴?

学生标画。

师:来交流一下。

生7:“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一句从虎的角度写驴外表的强大。

师:外表强大?请推敲怎么表达。

生8:光从外表还看不出强大。

师:那就是写外表之大,刚才他说了“以为神”,这句话怎么译?

生8:把它当作神。

师:很好,以之为神,从老虎的角度写驴外表之大。

生9:“驴一鸣,虎大骇”一句从老虎害怕的角度写驴鸣叫声大。

生10:这一句告诉我们,因为贵州本来没有驴子,所以驴一叫,老虎就怕了。

师:请注意围绕如何写驴这一核心话题思考!

生11:“驴不胜怒,蹄之。”一句中显示了驴脾气的暴躁。

师:这能看出驴脾气暴躁,“不胜怒”是什么意思,能译一下吗?

生11:禁不住愤怒。

生12:这句也可看出驴没有真才实学却自以为是。

师:你是从哪里看出的?

生12:从“蹄之”。

师:蹄不也是一种本领吗?怎么说它没有真才实学啊?

生13:我来补充,“不胜怒,蹄之”,驴忍不住发怒了,但它除了蹄,实在没有其它强大的本领了。

师:很对,文中还有一句与之意思相似的句子,你能找一下吗?

生13:“觉无异能者。”

师:谁觉?

生:【齐声】老虎!

师:对,你们看鸣、蹄这些本领确非异能,表明驴确实没什么真本领。

师:还有写驴的地方吗?谁注意过第一句话,“黔无驴”不也是在写驴吗?

生点头。

师:这驴是从哪里来的?怎么来的?

生14:从外地来的,是船载以入。

师:“船载”是什么意思?

生14:用船运过来。

师:译得好,这不就是写驴的来历吗?

师:读寓言要特别注意主角的结局,我们还不得不关注驴的下场,这很重要!文中哪句是写驴的结局?

生:【齐声】因跳踉大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师:这句话还是从老虎的角度来写驴,如果从驴的角度考虑该怎么说呢?

生15:驴被咬断了喉咙,吃光了肉。

师:好的,那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下场?

生16:驴无异能。

师:这个问题一下回答蛮难的,待会再往深处想,我们先从前人说过的成语来看看。

生17:黔驴技穷。

生18:黔驴之技。

生19:外强中干。

师:“外强中干”是否出自本文还需考证,但用在这里很贴切。

生20:庞然大物,工于心计。

师:成语积累很丰富,“工于心计”形容老虎也很贴切,但是否语出此处同样得考证。师:“庞然大物”在什么情况下用?姚明在篮球场上叱咤风云,简直是庞然大物。这个例子行吗?

生21:不行,“庞然大物”不能形容人。

师:好,有想法,但想法不一定对。请联系驴的遭遇,再看看可以形容人吗?

生22:能,“庞然大物”形容表面强大却没有真正能力的对象。

四、分析“虎”的形象

师:对,驴的故事就大致读到这里。刚才有个问题同学们很为难,事实上作者的大量笔墨并没有用在驴身上,而用在老虎身上,为什么呢?我们先看看这是一头怎样的虎。

生23:老虎是胜利者。

生24:但老虎一开始怕驴。

师:从文中找依据说说。

生24:“以为神”、“大骇”、“远遁”、“甚恐”。

师:找的好。

生25:老虎工于心计,它慢慢了解,慢慢适应驴。

师:也从文中找依据说说。

生25:“稍出近之”、“又近出前后”、“稍近益狎”,老虎一步一步在试探,表明它工于心计。

师:说得真好。刚才古人读《黔之驴》从驴的角度概括了很多成语,我们能不能从老虎身上也概括几个词,可能以后会成为成语,同学们能试试吗?

生26:黔虎之智。

生27:黔虎识驴。

五、分别从驴和虎的角度讲述故事

师:同学们概括的真好。那学了驴、虎的故事,下面就来讲故事,小时候我们讲故事怎么开头的?

生:【齐声】很久很久以前……

师:谁来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注意可以有自己的语言但不能脱离原文。

生讲述故事。

师:这位同学注意了故事性,但有个细节,驴到底踢到老虎没有啊?

生28:没有踢到,老虎是很机智的。

师:我们再把讲故事的要求提高一点,分别用虎和驴的口气来讲,挑战一下吗?

一男生以驴的口气讲述故事。

师:讲得很生动,故事性强。对方言的感情也挺深,味道不错!

生笑。

一女生以虎的口气讲述故事。

师:也不错,把老虎的心理表现得很细腻,层次分明。故事讲完了,同学们还有疑问吗?生迟疑。

六、探究故事的深层寓意

师:老虎的故事比驴的故事生动全面,那课题怎么是黔之驴,不是黔之虎呢?

生29:是用黔驴反衬黔虎的聪明机智。

生30:柳宗元借驴讽刺当时昏庸无能的官员。

师:这位同学讲得很深刻,学古文要知人论世,从当时的背景出发,柳宗元生活的中唐时代,朝中很多官员地位显赫却无多少本领,作者就借驴讽刺朝廷中那些位高权重却昏庸无能的大臣们。同学们以后生活中遇到这样的人也可以联想到这头黔之驴!

生:【齐声】好!

师:刚才有个同学说大家都不喜欢驴,老师有些疑问,有人喜欢驴吗?

生31:现实生活中驴还是很有用的。

师:老师也喜欢驴,它勤劳踏实可爱,不工于心计,北方人家里的驴都是宝,帮人拉磨拉车。而文中的驴是说“至则无可用”,不是说驴没有用,这怎么理解?

生32:没有把驴放到该放的地方,这驴就没有用了。

师:人如果这样,恐怕结局也如此啊!那到底是谁导致了这个悲剧呢?

生:【齐声】好事者!

师:柳宗元不敢讽刺好事者,好事者是谁啊?

生33:是当时的皇帝。

师:那前面的问题我们也可以解决了,黔之驴的悲剧是因为好事者的无事生非,能从好事者的角度概括一个词语给后世留下些教训,来尝试一下。

师生:【齐声】载驴入黔!

师:一起记住这个悲剧故事的教训吧,同学们长大以后可不能做这样的事啊!

生点头。

七、结课

师:今天我们读了一篇寓言,知道了关于驴、虎和好事者的三个故事,懂得了古人概括和我们自己概括的八个成语,明白了一些道理,好,下课!

(根据首届苏派语文教育论坛听课记录整理而成)

《黔之驴》课堂实录

执教者:江苏省苏州中学黄厚江

一、导入:

师:今天和同学们一起学柳宗元的《黔之驴》,知道柳宗元吗?哪个朝代的?

生:【齐声】唐代文学家。

师:他最擅长写什么?

生1:杂文。

师:最擅长写杂文里的什么类型?

生2:寓言。

师:真厉害,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记住啦!唐宋八大家主要都是散文写得好,柳宗元不仅散文写得好,传记写得也不错,写得尤其好的是寓言。哪位同学说说寓言是一种什么样的文体?寓言有什么特点?

生3:寓言能以一个小故事表达一个大道理。

师:你概括了寓言的两大特点,一是有故事,二是用故事反映道理,当然不一定是大道理。而寓言故事又不同于一般故事,它还有什么特点呢?

生4:寓言简短生动。

生5:里面人物都是动物。

师:这句话怎么表述?

生6:里面的主要角色是动物或植物,一般不用人。

二、整体感知

师:今天的故事主角是谁啊?

生:【齐声】驴!

师:哪里的驴?

生:【齐声】黔,贵州!

师:这个说法基本成立,准确一点则是不成立的,后面再说。“黔”怎么读?

生:【齐声】qián!

师:好的,那大家知道学习文言文首先要做的是什么?

生:【齐声】读!

师:对,首先要读。课文读过了吗?注释读过了吗?

生:【小声齐答】读了。

师:有点底气不足,注释要以默读为主,课文要以朗读为主。请同学读课文,谁主动读?生举手。

师:女生优先吧。听的同学可以想想她读得怎么样?应该怎么读?

一女生朗读课文。

师:读得怎么样啊?与你们心中的标准一致吗?有没有觉得比她读得好的?

一男生朗读课文。

读完学生鼓掌。

师:读得是否更好一些?这也是应该的,因为你比女生后读。

生笑。

师:女同学咬音很准,男同学把寓言的语气都读出来了,像最后一句就有一种胜利者的姿态,你愿意带大家一起读吗?

生齐读。

师:谢谢这位同学,你的活比老师干得好!

三、分析“驴”的形象

师:读寓言要抓故事,读故事要抓主要形象。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黔之驴是什么样的驴?请用自己的习惯标画出哪些语句主要写驴,从哪些方面写驴,写出了一头什么样的驴?

学生标画。

师:来交流一下。

生7:“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一句从虎的角度写驴外表的强大。

师:外表强大?请推敲怎么表达。

生8:光从外表还看不出强大。

师:那就是写外表之大,刚才他说了“以为神”,这句话怎么译?

生8:把它当作神。

师:很好,以之为神,从老虎的角度写驴外表之大。

生9:“驴一鸣,虎大骇”一句从老虎害怕的角度写驴鸣叫声大。

生10:这一句告诉我们,因为贵州本来没有驴子,所以驴一叫,老虎就怕了。

师:请注意围绕如何写驴这一核心话题思考!

生11:“驴不胜怒,蹄之。”一句中显示了驴脾气的暴躁。

师:这能看出驴脾气暴躁,“不胜怒”是什么意思,能译一下吗?

生11:禁不住愤怒。

生12:这句也可看出驴没有真才实学却自以为是。

师:你是从哪里看出的?

生12:从“蹄之”。

师:蹄不也是一种本领吗?怎么说它没有真才实学啊?

生13:我来补充,“不胜怒,蹄之”,驴忍不住发怒了,但它除了蹄,实在没有其它强大的本领了。

师:很对,文中还有一句与之意思相似的句子,你能找一下吗?

生13:“觉无异能者。”

师:谁觉?

生:【齐声】老虎!

师:对,你们看鸣、蹄这些本领确非异能,表明驴确实没什么真本领。

师:还有写驴的地方吗?谁注意过第一句话,“黔无驴”不也是在写驴吗?

生点头。

师:这驴是从哪里来的?怎么来的?

生14:从外地来的,是船载以入。

师:“船载”是什么意思?

生14:用船运过来。

师:译得好,这不就是写驴的来历吗?

师:读寓言要特别注意主角的结局,我们还不得不关注驴的下场,这很重要!文中哪句是写驴的结局?

生:【齐声】因跳踉大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师:这句话还是从老虎的角度来写驴,如果从驴的角度考虑该怎么说呢?

生15:驴被咬断了喉咙,吃光了肉。

师:好的,那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下场?

生16:驴无异能。

师:这个问题一下回答蛮难的,待会再往深处想,我们先从前人说过的成语来看看。

生17:黔驴技穷。

生18:黔驴之技。

生19:外强中干。

师:“外强中干”是否出自本文还需考证,但用在这里很贴切。

生20:庞然大物,工于心计。

师:成语积累很丰富,“工于心计”形容老虎也很贴切,但是否语出此处同样得考证。师:“庞然大物”在什么情况下用?姚明在篮球场上叱咤风云,简直是庞然大物。这个例子行吗?

生21:不行,“庞然大物”不能形容人。

师:好,有想法,但想法不一定对。请联系驴的遭遇,再看看可以形容人吗?

生22:能,“庞然大物”形容表面强大却没有真正能力的对象。

四、分析“虎”的形象

师:对,驴的故事就大致读到这里。刚才有个问题同学们很为难,事实上作者的大量笔墨并没有用在驴身上,而用在老虎身上,为什么呢?我们先看看这是一头怎样的虎。

生23:老虎是胜利者。

生24:但老虎一开始怕驴。

师:从文中找依据说说。

生24:“以为神”、“大骇”、“远遁”、“甚恐”。

师:找的好。

生25:老虎工于心计,它慢慢了解,慢慢适应驴。

师:也从文中找依据说说。

生25:“稍出近之”、“又近出前后”、“稍近益狎”,老虎一步一步在试探,表明它工于心计。

师:说得真好。刚才古人读《黔之驴》从驴的角度概括了很多成语,我们能不能从老虎身上

也概括几个词,可能以后会成为成语,同学们能试试吗?

生26:黔虎之智。

生27:黔虎识驴。

五、分别从驴和虎的角度讲述故事

师:同学们概括的真好。那学了驴、虎的故事,下面就来讲故事,小时候我们讲故事怎么开头的?

生:【齐声】很久很久以前……

师:谁来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注意可以有自己的语言但不能脱离原文。

生讲述故事。

师:这位同学注意了故事性,但有个细节,驴到底踢到老虎没有啊?

生28:没有踢到,老虎是很机智的。

师:我们再把讲故事的要求提高一点,分别用虎和驴的口气来讲,挑战一下吗?

一男生以驴的口气讲述故事。

师:讲得很生动,故事性强。对方言的感情也挺深,味道不错!

生笑。

一女生以虎的口气讲述故事。

师:也不错,把老虎的心理表现得很细腻,层次分明。故事讲完了,同学们还有疑问吗?生迟疑。

六、探究故事的深层寓意

师:老虎的故事比驴的故事生动全面,那课题怎么是黔之驴,不是黔之虎呢?

生29:是用黔驴反衬黔虎的聪明机智。

生30:柳宗元借驴讽刺当时昏庸无能的官员。

师:这位同学讲得很深刻,学古文要知人论世,从当时的背景出发,柳宗元生活的中唐时代,朝中很多官员地位显赫却无多少本领,作者就借驴讽刺朝廷中那些位高权重却昏庸无能的大臣们。同学们以后生活中遇到这样的人也可以联想到这头黔之驴!

生:【齐声】好!

师:刚才有个同学说大家都不喜欢驴,老师有些疑问,有人喜欢驴吗?

生31:现实生活中驴还是很有用的。

师:老师也喜欢驴,它勤劳踏实可爱,不工于心计,北方人家里的驴都是宝,帮人拉磨拉车。而文中的驴是说“至则无可用”,不是说驴没有用,这怎么理解?

生32:没有把驴放到该放的地方,这驴就没有用了。

师:人如果这样,恐怕结局也如此啊!那到底是谁导致了这个悲剧呢?

生:【齐声】好事者!

师:柳宗元不敢讽刺好事者,好事者是谁啊?

生33:是当时的皇帝。

师:那前面的问题我们也可以解决了,黔之驴的悲剧是因为好事者的无事生非,能从好事者的角度概括一个词语给后世留下些教训,来尝试一下。

师生:【齐声】载驴入黔!

师:一起记住这个悲剧故事的教训吧,同学们长大以后可不能做这样的事啊!

生点头。

七、结课

师:今天我们读了一篇寓言,知道了关于驴、虎和好事者的三个故事,懂得了古人概括和我们自己概括的八个成语,明白了一些道理,好,下课!

(根据首届苏派语文教育论坛听课记录整理而成)

《黔之驴》课堂实录

执教者:江苏省苏州中学黄厚江

一、导入:

师:今天和同学们一起学柳宗元的《黔之驴》,知道柳宗元吗?哪个朝代的?

生:【齐声】唐代文学家。

师:他最擅长写什么?

生1:杂文。

师:最擅长写杂文里的什么类型?

生2:寓言。

师:真厉害,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记住啦!唐宋八大家主要都是散文写得好,柳宗元不仅散文写得好,传记写得也不错,写得尤其好的是寓言。哪位同学说说寓言是一种什么样的文体?寓言有什么特点?

生3:寓言能以一个小故事表达一个大道理。

师:你概括了寓言的两大特点,一是有故事,二是用故事反映道理,当然不一定是大道理。而寓言故事又不同于一般故事,它还有什么特点呢?

生4:寓言简短生动。

生5:里面人物都是动物。

师:这句话怎么表述?

生6:里面的主要角色是动物或植物,一般不用人。

二、整体感知

师:今天的故事主角是谁啊?

生:【齐声】驴!

师:哪里的驴?

生:【齐声】黔,贵州!

师:这个说法基本成立,准确一点则是不成立的,后面再说。“黔”怎么读?

生:【齐声】qián!

师:好的,那大家知道学习文言文首先要做的是什么?

生:【齐声】读!

师:对,首先要读。课文读过了吗?注释读过了吗?

生:【小声齐答】读了。

师:有点底气不足,注释要以默读为主,课文要以朗读为主。请同学读课文,谁主动读?生举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