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孙子兵法的人才观

孙子兵法的人才观

孙子兵法的人才观
孙子兵法的人才观

孙子兵法》的人才观

《孙子兵法》的人才观

《孙子兵法》是一部旷世奇书,虽成书时间久远,却日久弥新,无论何时再读,总能开卷有益,读出新意;虽然篇幅简短,却影响深远,在世界各国、各行各业广为学用。其中对如何选才、育才、用才,也有系统论述,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人才思想。

选才主张“五字诀”

孙子在兵法《始计篇》中明确提出了为将者,“智、信、仁、勇、严”的素质标准,孙子把“智”放在五字诀之首,“智”是将领认识、分析、指挥战争的首要因素,在当时的教育和社会条件下,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把“智”放在首位,具有其历史必然性。孙子所提的“信”、“严”则是将领治理军队时,所应具备的品格和道德素质。信用是个人权威的基础,权威恰恰是调兵遣将的先决条件。将领要言必信,行必果,才能有效的号令三军。“严”是指将领本人有威严,所带的队伍有严格的纪律约束。严才能使兵士服从命令,队伍整齐划一。同时,在军队管理方面,孙子还十分强调实行“仁”治,即物质上的“仁”和精神上的“仁”,《孙子兵法》中的“勇”不是匹夫之勇,而是要求将领要在自己果敢的同时,使部属也具有勇敢精神,是队伍的行为素质要求和作风的根本体现。五字诀有四个字都是非智能因素,可见,孙子的观点中,既强调把非智能因素作为提高智能的基本途径,又强调非智能因素和智能因素的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依存关系,五字诀构成了《孙子兵法》选才及评定人才的基本标准。

育才强调“四句话”

孙子认为,培育优秀的将领,要注重四个方面的素质结构。第一,“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按今天的话说,就是要有奉献精神。将领应该有良好的品德修养,要有大将的风范,其实质就是应该具有不计名利、不避责任的品格和为民奋斗的精神。第二,“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优秀的指挥人才,在处理战事时理应做到沉着老练、冷静明智;管理队伍要公正廉明,对部属不偏爱偏私。第三,“涂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强调将领的“为实”精神。其实质就是强调作战应该从实际出发,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第四,将领要注意克服“五危”。这“五危”是指:死拼蛮干、贪生怕死、刚怒偏激、过廉好名、过于仁爱。他指出,只知死拼蛮干会被诱杀;一味贪生怕死会被俘虏;刚怒偏激易中敌轻侮的奸计;过于廉洁好名易入敌污辱的圈套;过于仁慈“爱民”易受烦扰而疲于奔命。

用才注重“八个字”

孙子关于人才使用原则概括起来就是八个字:“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孙子根据多年的作战经验,多次提出要给将领独立指挥权和现场处置权。他在兵法《谋攻篇》中指出:“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极力主张

放手使用人才,发挥辅臣、将帅的主动精神和聪敏才智。孙子明确指出,“君子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仁,则军士疑矣。三军即惑且疑,则诸侯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国君深居宫中,远离前线,不了解战场上的具体情况,却要事事做主,凭着想当然乱下命令,就是瞎指挥,必然导致失败。开明的国君在确定战争方针原则之后,就要把指挥权交给前方的得力将领,让他们因时、因地、因情制宜,该进则进,该退则退,该改变战法则及时改变,灵活机动的指导战争。

孙子兵法》对人才管理的启示荐★★★

《孙子兵法》对人才管理的启示

作者:公炎冰,徐…文章来源:滨州学院学报点击数:27 更新时间:2012/7/18 13:20:44

摘要:《孙子兵法》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对人才管理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孙子兵法》中对于“将”的要求,可借鉴指导拟定选拔人才的标准,用人治势的理论可借鉴指导具体的人才管理,其“以将造势”、“治众成势”、“兵强发势”的战略思想在人才管理领域具有切实的指导性和广泛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孙子兵法》;人才管理;素质

《孙子兵法》关于选拔人才、用人才治势、激励人才的思想,成为人才管理的重要借鉴。现代社会,择贤用能、增加势能、发挥人的潜力已成为人才管理的核心内容。这里重点探讨人才选拔标准以及如何发挥人才作用的问题。

一、选拔人才

古往今来,找寻将帅之才是治国大事,也是人才管理的首要内容。孙子结合军事战争实际给出了“将”的标准。即,必须德才兼备,知其所忌。

(一)德———忠诚、气节

《地形篇》:“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国之宝也”,这里讲的就是将德的问题。《谋攻篇》:“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也要求将帅须具有忠信的道德品质,能忠于上、和于同事和下级,内外团结,具有兢兢业业的事业心。“德”是个人的生存之本。人之无德,不可交也。行端品正、胸怀大局之人,不论走在哪里,都会备受欢迎。道德败坏、个人主义之人,则众人排之,组织弃之。中华民族历史久远,忠贞之士层出不穷。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就是德之楷模。德是发乎心的东西,发乎心才会动乎情,进而会见之于形。“德”如果出了问题,将会对一个组织甚至一个国家造

成巨大损失。古今中外,由于临危叛变、临阵倒戈、因利变节而亡家亡国之事常有。正如美国管理大师杜拉克所说:“人的品德与正直,其本身并不一定能成就什么。但是一个人在品德与正直方面如果有缺点,则足以败事。”

因此,在选拔人才时,要挑选那些忠诚于国家、忠诚于组织、忠诚于职责,求实、无私,能够摆正自己位置,把自己的利益乃至生命置于国家利益、组织利益之下,能够自觉锻炼、培养良好的品格,自觉融入组织的各项工作,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提升自身层次,提炼优良品格,能够为组织的生存、发展壮大而尽心尽力,同呼吸、共命运的人。

(二)才———五种素质

《计篇》指出:“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将帅要睿智,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能致人而不致于人。要诚信,能有功必奖有过必罚,能赏罚分明。要仁爱,能视卒如婴儿、视卒如爱子,能厚而能使、爱而能令、乱而能治。要勇敢,能怯生于勇,但勇者不得独进。要严明,能行法令、练士卒。

一是人才素质要全面。当代的人才应广读博览,掌握最新技能;诚信可靠,以人为本;宽厚博爱,胸有大志;勇敢顽强,勤奋进取;严格要求,谨小慎微。信息时代的人才,必须同时具备这五种素质,才能有效应对各种时势变化,如曹操说:“将宜五德备也。”王哲所说:“五者相须,阙一不可。”二是人才的各种素质应有效组合。若少去其中任何一项就会出现“专任智则败;彳扁施仁则懦;固守信则患;持勇力则暴;令过严则残”的现象。同时,各种素质是相互关联,各得其所而起作用的,如果过分强调某一方面素质,将违背各适共用的原则,产生内耗,导致整体功能下降。因此,五种素质应相互补充,共同发挥作用。在选拔人才时,要考虑其整体素质,处理好各单项素质之间的关系,不能只看重长处不知短处,也不能只避短处不用长处。

(三)将忌———“五危”、“患军三”

《孙子》专门列出将帅应忌讳的事情。《九变篇》:“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认为“凡此五者,将之过也”。《谋攻篇》:“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对于人才而言,一方面应具备良好的性格。作为组织中的人才,应明白自己要注意哪些事情,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如果不分时间场合,只凭热情蛮干,会钻进牛角尖,陷入困境。如果瞻前顾后,担心失去自己的既得利益,就有可能被对手抓住弱点。如果性格急躁易怒不冷静,耐

不住刺激,就可能受到他人诽议,做出错误行动。好计较名誉身份,虚荣心强,就会被人利用。过分溺爱部属,对手就有可能利用这个特点,加以烦扰。磨砺良好性格,增强人文素养,是成功人士的必由之路。另一方面,要精通本职。如果不了解组织外部情况,贸然采取行动,就会破坏组织功能。不懂得组织内部的管理事务,组织成员就会迷惑不解产生疑虑。所以,作为组织中的人才,要知道怎样的性格会对组织产生危害,怎样的做法会导致组织失败,能够避免这些行为,就会减少一些不利于组织发展的因素,促进组织走向成功。所以,作为人才,应深刻洞察“五危”,“患军三”,明理自己的责任,克己、省身,方能成大事。

二、用人治势

《势篇》:“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汹涌奔腾的水能把石块漂浮起来,就是势。同篇又说:“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意思是说,善于指挥战争的人造势,像在千仞高山上滚下一个圆形巨石来,那就是势。《形篇》:“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指挥者在指挥士卒作战时,强大之势像山巅冲下的溪流一样,积水一泻千里,这是力的体现。作为管理者,必须善于“战民”以成大“势”。营造组织的强有力态势,塑造组织的外在形象,会给外界以强烈震撼,

产生信任力、亲和力、吸引力。《孙子兵法》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如何用人治势。

(一)依“将”造势

《孙膑兵法》说:“间于天地之间,莫贵于人。”黄石公《三略》说:“夫统军持势者,将也;制胜破敌者,众也。”得人者兴,失人者崩。一句话,人是造“势”的关键。

1.将能而君不御《谋攻篇》说:“将能而君不御者胜。”将有能力,做君主的不要干预将的行动,以保证将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美国总统罗斯福说:“一位最佳的领导者,是一位知人善任者,当下属甘心从事其职守时,领导要有自我约束力量,而不可插手干涉他们。”这正是管理者要追求的驭人目标。《九变篇》还有这样一句话:“君命有所不受”。这里讲的是辩证法,是同“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一起的。因此,将能而君不御有两层含义。一是“君”不干预。选拔好的将领,就要“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放心大胆地使用,委以重任和职权,充分发挥“将”的主观能动性和潜在的能力,非到万不得已不去干涉其活动,保证“能级原理”和“目标管理”的运用与功能发挥。二是“将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问题。我们常说的“政策和原则界限”,是由上级文件、指令中规定的哪些可行,哪些不可行;除了上级规定的政策和原则界限外,更多的是要靠领导人的智慧、才能、判断能力和对组织、对集体的赤胆忠

心。现代社会,领导与被领导之间民主性增强,在非常情况下,应该允许“将”见义而行,无需待命。

要实现“将能而君不御”这一目标,应做好三点工作:一是目标决策。即“庙算”在先。结合本组织实际,通过目标管理中“W”型与“M”型决策的结合,将辩证方法、系统方法和数学方法等多种方法综合运用,制定目标并布置给“将”。二是指导督促。对于工作中必要的环境情况,可能遇到的影响因素及可能得到帮助的场所等,尽可能提供给“将”,指点其工作思路,促进目标的实现。三是授权。管理上一条重要的基本原理就是授权,而如何授权则充分体现领导艺术。管理者充分授权,发挥下级的积极性,创造条件使其实现自我价值,是实现从人才管理到领导艺术的一个重要转变。高素质的人才应当能够独当一面,勇挑重任,在事业上有所追求。能够在原则框架内,依照本职职责,积极负责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升华本组织的综合素质,增长本组织业绩,凝练本组织的特色精神。“将能而君不御”的最终目的就是使“将”能够按着自己的思路,寻找最佳途径,实现本组织目标。

2.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

《用间篇》:“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英明的君主、优秀的将帅之所以每战必胜,取得超乎常人的成功,关键在于他们能预先掌握敌情。而掌握敌情,就必须依靠深知敌情的人。同篇:“凡军之所欲击,城之所欲攻,人之所欲杀,必先知其守将、左右、谒者、门人、舍人之姓名,令吾间必索知之”,都在详细说明掌握信息的重要。对于一个组织而言,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用间”,即派出得力人员,四处收集相关信息,寻找有利因素,利用可行之机,快速出击,实现组织目标。引申到市场经济中的竞争,要求本组织要派出精干人才,调查竞争对手的主要信息,包括知道其领导人、主要人员的姓名、性格、爱好、特点,组织机构的设置及相关职能,内部分工及对外关系等等,也就是通过用人,达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目的。

(二)治“众”成势

现代科学管理阶段,组织行为日益受到重视,在实际管理活动中,组织的功效深刻影响着组织自身的发展,调动组织广大成员,在竞争中谋一个强大的组织势态,致人而不致于人,以此取胜。

1.治众如治寡

《势篇》:“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同篇又说:“治乱,数也。”《吴子·论将》说:“理者,治众如治寡。”治理多数人同治理少数人一样,靠的是组织工作与组织机构。《军争篇》讲到军队如何行动时说,“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意思是军队双方交战时,不要去拦阻旗形整齐、部署周密的

敌人,不要攻击阵容严整、组织严密的敌军。这里讲的是用强有力的组织工作来形成强大阵势。在人才管理中,组织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战略计划,就需要组织人力和资源来完成。即通过一定的管理组织系统来发挥管理组群的作用。组织工作不仅要设计所需的各级工作岗位,协调好各部门的关系,还需为各项职务配备例行的人选,随着环境的变化,还有必要进行变革和再造。因此,运用组织的编制体制,也就是现代管理理论中的组织制度、职能分工,发挥层级及分属功效,通过矩阵管理、直线加参谋管理等等,将组织所属人员有效整合,发挥出系统的优势,形成组织的强势。即所谓“识众寡之用”。

2.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

《九地篇》:“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统率军队用兵打仗这样的事情,需要沉着冷静而又深谋远虑,办事严明公正而又有条不紊。治理一个组织,必须要有思路,要公正,使组织井然有序,才能出入有节,条理分明。组织的管理者必须站在一定的战略高度,从本组织的长远利益出发,冷静思考组织的发展前景,认真谋划发展蓝图;以公正无私之心,抛却个人杂念,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严格监督执行,确保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

3.令之以文,齐之以武

《行军篇》:“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用政治及道义教育官兵,用军纪军法去制约他们,使将士们能统一行动,这样的军队才可能每战必胜。

一是教养为先。《地形篇》:“将弱不严,教道不明,吏卒无常,阵兵纵横,曰‘乱’。”将帅懦弱无能,号令不严,管理教育不明,以至官兵没有法纪约束,出兵列阵杂乱无章,不堪一击的就叫做“乱兵”。必须“明审法令”、善于教化,才能号令一致,出入有章法,办事有条理。因此,必须先使人才熟悉本组织的各类规章制度,了解相关政策,明白自己应当履行的责任与义务,才能按职责分工,照规律做事。所谓“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不素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行军篇》)治众,就要治理成有昂扬士气之众,有高尚情操之众,有精湛武艺之众,这些都是以“教戒为先”作为基础的。

二是执法从严。《行军篇》“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也;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也。”即严格执行各项制度,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任何工作都得按一定的章法来做,任何人如果违反了章法都应受到相应的惩处,这样才能正规秩序,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严格的上下班制度、财会制度、人事制度等等都是使一个组织正规有序的必要手段,而落实制度是保持组织正常运转的关键。若“朝令夕改”,有令不行,执纪无力,迁就照顾,就会陷入“厚而不能使,爱

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

《地形篇》)的境地。

(三)“兵”强发势

1.兵众孰强

《计篇》:“兵众孰强。”指出战争胜负决定于哪一方的武器装备强而且多,“器械不精,不可言兵”。现代化社会竞争激烈,要想能够生存发展,必须要技术过硬,各类人才应掌握本专业精尖的前沿技术,拥有先进的科技水平,以此作为竞争的根本。对于组织而言就是要组织技术强大,“他无我有、他有我精”,高人一等,方能借“物”发势。

2.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

形名,本指我国古代军队使用的旌旗、金鼓等指挥工具,这里引申为通信指挥。《军争篇》:“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人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形名”在现实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对讲机、手机、卫星、电脑、网络等等的全新技术手段已经充满了我们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使信息传递变得更准、更快、更及时。各类通信手段和方式方法的更新让人目不暇接。先进的通讯快捷地帮助现代组织收集信息、传递信息、指挥各类活动。我们已经进入信息社会,必须重视扩大的“形名”问题,不断学习信息知识,才能跟上时代发展步伐,才能依靠先进的信息技术取得各类有用的信息资源,才能为组织发展营造广阔空间。也只有这样,才能借信息发势,增加组织势能。

《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

《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 《孙子兵法》被称为"武经之冠冕",其内容博大精深,其文词言简意赅。宋人 郑有贤说:"武之为法也,包四种,笼百家。"①所谓"包四种",即包举兵权谋、兵形势、兵阴阳、兵技巧的特色;所谓"笼百家",即囊括诸子百家的精华。正是因为它具有丰富的内容、完整的体系,因此在中国军事史上被认为"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②下分四个方面加以介绍。 第一,革新进步的战争观 《孙子兵法》开章明义即指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 不察也"。在当时,战争是社会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③。孙子看到,诸侯列国互相兼并,亡国破军的惨祸不断发生,因此,他告诫国君要把战争问题的研究提到日程上来,引起重视。兵凶战危,不是儿戏,只有深刻地认识战争。才能慎重地对待战争。孙子指出:"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 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国君"慎",即"主不可以怒而兴师",不要轻启战端;他要将帅"警",即"将不可以愠而致战",不要妄动干戈。 军事是科学,战争是艺术。战争的胜负取决于客观条件和主观努力,有规律 可循,有方法可依。生活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孙武天才地发现"胜可知",同时也"胜可为",并且对探求战争胜利的规律作了明确而辩证的表述。 首先,他认识到客观物质力量是战争胜负的基础,这物质力量他概括为"五事 "--道(政治)、天(天时)、地(地理)、将(将帅)、法(法制),并进一步归结为"称"这一概念。"称'就是军事实力,甚至可以译为综合国力,请看孙子的解释:"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即是说。称是从土地、物产、兵源等诸因素综合推算出来的。在孙子看来,要夺取战争的胜利,我与敌之力量对比应当如同"以镒称铢"④那样处于绝对优势。 孙子一方面重视客观条件,另一方面又十分强调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并且对 二者加以辩证的分析,他说:"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所谓"计利",是指根据对敌我双方"五事"的对比分析所提出的作战方针,这一方针还只具有胜利的可能性。要把可能性变为现实性,达到预期的目的,必须加上主观的努力,"乃为之势,以佐其外",为胜利的取得创造现实的条件。孙子所说的"造势",便是指靠指挥员能动地造成有利的作战态势和凌敌威势。 孙子论战争,看到了政治因素的重要作用,例如他指出"道者,令民与上同意 也","修道而保法"。但是,他毕竟还未能区分战争的正义与非正义性质,只是停留在功利主义的认识上。在他看来,只要有利就可以兴师,就可以进攻,即所谓"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这是孙子在战争观上历史局限性的表现。 第二,异彩纷呈的制胜之术

2017智慧树孙子兵法中的思维智慧章节作业答案

绪论单元测试 名称子兵法中的思维智慧 对应章节绪论 成绩类型分数制 截止时间 2017-11-30 23:59 1【单选题】(2分) 《军志》当中“止则为营”的下一句是() A.行则为阵 B.动若脱兔 2【单选题】(2分) 《子兵法》诞生于中国的() A.商朝 B.春秋战国时代 C.朝 D.汉朝

第一章单元测试 名称子兵法中的思维智慧 对应章节第一章 成绩类型分数制 截止时间 2017-11-30 23:59 1【单选题】(2分) 下面不是《子兵法》常用三大版本的是() A.十一家注子 B.武经七书 C.子通典 D.汉简本《子兵法》 2【单选题】(2分) 计篇中所讲的“五事”第一事“道”,其含义是战争需要得到谁的支持() A.人民群众 B.君主 C.将领 D.士兵 3【单选题】(2分) 海湾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参战多国部队共多少个国家组成() A.4 B.15 C.27 D.39 4【单选题】(2分) 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阿拉法特生前是哪国国家领导人() A.印度 B.以色列 C.巴勒斯坦 D.巴基斯坦 5【单选题】(2分) 计篇当中对“将”的选拔标准排在第五位的是() A.信 B.仁 C.智 D.严 6【单选题】(2分) 下面哪个选项不是计篇当中“七计”的容()

A.智谋孰强 B.法令孰行 C.主孰有道 D.赏罚孰明 7【单选题】(2分) 春秋时代宋襄公战于泓水的“君子之战”是与哪个国家进行的() A. B.楚 C.晋 D.齐

第二章单元测试 名称子兵法中的思维智慧 对应章节第二章 成绩类型分数制 截止时间 2017-11-30 23:59 1【单选题】(2分) 《作战篇》当中一辆革车由几匹牲畜来拉动() A.1 B.2 C.3 D.4 2【单选题】(2分) 现代战争后勤保障的特点是() A.物资耗用量极为巨大 B.物资耗用量相对较少 3【单选题】(2分) “巢车”在攻城战中的作用是() A.投掷石头 B.观察敌情 C.炸毁城墙 D.运送士兵 4【单选题】(2分) 在古代攻城战中,相比于守城方,攻城方一般而言相对需要兵力() A.较多 B.较少 5【单选题】(2分) 《作战篇》当中子提出的“智将”判断标准是() A.知彼知己 B.速战速决 C.务食于敌 D.以患为利 6【单选题】(2分) 作战篇中“故杀敌者,怒也”,是让谁愤怒() A.敌方士兵 B.己方士兵

智慧树2018孙子兵法章节测试答案

绪论 《军志》当中“止则为营”的下一句是(行则为阵) 《孙子兵法》诞生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 第一章 计篇中所讲的“五事”第一事“道”,其含义是战争需要得到谁的支持(人民群众) 下面不是《孙子兵法》常用三大版本的是(孙子通典) 海湾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参战多国部队共多少个国家组成(39 ) 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阿拉法特生前是哪国国家领导人(巴勒斯坦) 计篇当中对“将”的选拔标准排在第五位的是(严) 下面哪个选项不是计篇当中“七计”的内容(智谋孰强) 春秋时代宋襄公战于泓水的“君子之战”是与哪个国家进行的(楚) 第二章 《作战篇》当中一辆革车由几匹牲畜来拉动( 2 ) 现代战争后勤保障的特点是(物资耗用量极为巨大) “巢车”在攻城战中的作用是(观察敌情) 在古代攻城战中,相比于守城方,攻城方一般而言相对需要兵力(较多) 《作战篇》当中孙子提出的“智将”判断标准是(务食于敌) 作战篇中“故杀敌者,怒也”,是让谁愤怒(己方士兵) 作战篇中“取敌之利者,货也”中的“货”是什么意思(奖赏) 对于《孙子兵法》中提出的“速战速决”与毛泽东提出的“持久抗战”理论所产生的矛盾,表述正确的是(两种理论都正确) 第三章 按照《司马法》记载“全旅为上,破旅次之”中的一“旅”为多少人(500 ) 兵学巨著《战争论》的作者是哪国人(德国)

下面不是美国“孙子核战略”主要手段的是(战争威慑) 现代电子产品相对较昂贵的价格主要来自于(科技含量) 《谋攻篇》认为若与敌人兵力相当则采用的战法是(战之) “百战不殆”的上一句是(知彼知己) 第四章 《形篇》认为,“败兵”的表现是(先战而后求胜) 《形篇》认为,在战争中使自己“不可胜者”是通过(防守)来实现的。 《形篇》认为,在战略运筹过程中,由“量”可以推导出(数) 《形篇》认为,在战略运筹过程中,由“称”可以推导出(胜) 《形篇》认为,“胜兵”的表现就好像(以镒称铢) 第五章 《势篇》认为,要达到“斗众如斗寡”的效果,则需运用(形名) 《势篇》提出的“奇正”概念,其中的“奇”是指(特殊战争规律) 下面不属于中国古代“五色”当中的是( purple ) 对于“奇正”作用表述正确的是(“奇正”都可以获得胜利) 《势篇》认为“认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而(圆石置于斜坡)造的“势”最强东汉末年至三国年代发生的合肥之战,交战军队属于哪两个方面(曹操与孙权) 第六章 虚实篇讲究“(形)之而知死生之地” 虚实篇讲究“(寡)之而知死生之地” “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的原因是(自己还没有做出最终作战方案)“因形而错胜于众,众不能知”中“错”的含义是(措施)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第七章 “军争篇”两军相争的重点是(先发制人)

2013年《孙子兵法与人生智慧》期末考试

孙子兵法与人生智慧 一.孙子兵法与人生智慧 人生不败第一计 ------“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人生取胜清凉剂 ---“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必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人生立身败身分水岭 ---“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把握人生航向两要则 ---“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正。” 争取主动的要诀 ---“先佚后劳” 行动计划上争取主动的计策 ---“策之而知得失之计” 活动规律上争取主动的计策 ---“作之而知动静之理” 利弊得失上争取主动的计策 ---“形之而知死生之地” 虚实强弱上争取主动的计策 ---“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 二.正胜的智慧 人生成功万事的正道 ---“五事七计” 人生治理百业的内功 ---“将帅五德” 管理教育的前提 ---“亲附” 管理教育的要旨 ---“合之以文,齐之以武” 管理教育的时机 ---“素行” 做人做官的高胆识 ---“战道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可也。”做人做官的高境界 ---“进不求名,退不避罪,惟民是保,而利合于主” 做人做官的高风范 ---“视卒如婴儿”、“视卒如爱子” 协同配合的灵丹妙药 ---“同舟而济” 齐心群力的要则 ---“齐勇若一,政之道也;刚柔皆得,地之理也。” 性格情操修养的高标准 ---“静以幽,正以治。” 三.全胜的智慧 人生最小损失法 ---“破中求全” 排除万难最高境界 ---“不战而屈人之兵” 排除万难完整策略 ---“谋攻四策” 排除万难基本思路 ---“三非一全” 人生取胜的最高境界 ---“善战者之胜也,无奇胜,无智名,无勇功。”主宰对手的境界 ---“无形”、“无声” 四.迂胜的智慧 人生最快前进法 ---“以迂为直” 聪明人的思维 ---“以患为利”

《孙子兵法》对企业管理的实践意义

第37卷V01.37 第1期 NO.1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HENANNORMALUNIVERSITY 2010年1月 Jan.2010《孙子兵法》对企业管理的实践意义 余德仁 (河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河南新乡453007) 摘要:《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一部著名的军事著作,在古今中外的战史上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商场如战场”,在当前搏击全球金融海啸的关键时刻,《孙子兵法》中“园敌而制胜”的奇谋韬略,可以转化运用于企业管理方面的对外竞争应变策略,起到向市场获取重大经济效益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孙子兵法》;因敌而制胜;商场如战场;企业竞争应变策略 中图分类号:F09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359(2010)01—0156-02 作者简介:余德仁(1924一),男,江苏南京人,河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理事、中国改革与发展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外经济思想史与现实政治经济问题研究。 一、《孙子兵法》及其在国内外的重大影响 《孙子兵法》是在公元前500多年的春秋时期,由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和法家孙武所著的一部杰出兵书。据《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第五》中记载:当孙武携《兵法》十三篇从齐国投奔吴国,经过教场演练,断然斩杀违令带队吴王二姬,全列妇女步调行止从此“皆中规矩绳墨”的事件以后,吴王阖庐知道孙武善于领兵打战,遂拜之为大将,终于“西破疆(强)楚,入郢(郢是楚国都城),北威齐、晋,显名诸侯”,使吴国在一个时期内称霸中原,乃至无敌于天下。 孙武所著的《孙子兵法》这部杰出兵书,以其奇谋韬略,比比皆是,论述精辟,实用性强,因而一贯受到我国历代政治家、军事家们的高度推崇,视为“兵学典范”。诸如三国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曹操,开创“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及其名将兵部尚书李靖,还有当代伟人毛泽东等等,分别都有一些与此相关的评论,兹不赘述。自从公元600多年开始,《孙子兵法》一书流传到世界以后,先是在日本、东南亚,继而又在欧美各国,受到了广泛推崇,影响 收稿日期:20Q9—05—20 ?156?至为巨大。例如,英国有一位享誉西方军界多年的著名军事理论家海尔?哈特感叹地说:“在《孙子兵法》一书中,把我所著20多部著作中所涉及的战略战术原则,几乎都包罗无遗了。”当美国入侵越南深陷泥沼,久久不能自拔之际,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其《真正的战争》一书中,就曾无可奈何地承认:“正如2500年前中国战略家孙子所说的那样:‘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兵贵胜,不贵久。’美国在越南的失败,正应了孙子的话。”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据不完全统计,迄今已有英文、日文、俄文、德文、法文和捷克文等十多种文字的《孙子兵法》译本,流传于世,可见其在国际范围内的影响是何等的广泛而深远。 二、《孙子兵法》与企业管理 《孙子兵法》全书共分为十三篇,先后论述了关于“计”、“作战”、“谋攻”、“形”、“势”、“虚实”、“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用间”等十三个战略战术方面的问题,全方位地阐述了各种奇谋韬略及其相应的军事规律,至今仍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万方数据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是现存中国和世界军事理论史上最早形成战略体系的一部兵学专着,共分十三篇,虽然只有五千余言,但内容包罗万象、博大精深,涉及到战争规律、哲理、谋略、政治、经济、外交、天文、地理、等方面内容,堪称古代兵学理论的宝库和集大成者,在世界广为传播。 《孙子兵法》是世界上现存最早、最有价值的古典军事理论名着。作为中国古代兵法经典,《孙子兵法》早在公元7~8世纪盛唐时期就在朝鲜、日本流传,18世纪后开始在欧洲国家传播。美国对《孙子兵法》的接触比较晚,大约始于20世纪20年代。然而,二战后美国对《孙子兵法》的运用却称得上高招迭出。有人评价:就外国而言,日本对《孙子兵法》评价最高,美国对《孙子兵法》运用最好。此话正确与否暂且不论,但美国人对《孙子兵法》的研究和运用倒确实值得我们深思。 《孙子兵法》成为美国军校学员必修课 从20世纪70年代末西点军校将《孙子兵法》列为教学参考书开始,《孙子兵法》在美国军事院校以及一些着名的大学中渐成普及之势。目前,美国凡教授战略学、军事学课程的大学,特别是军事院校,均将《孙子兵法》作为必读教材和必修课。美国国防大学还将《孙子兵法》列为将官主修战略学的第一课,位于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之前。 从1982年开始,美军在作战条令和国防部重要文件中引用孙子格言的做法便成为一个不成文的模式沿袭下来。美军新版《作战纲要》更是开宗明义地将孙子的“攻其不备、出敌不意”作为其作战指导思想。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对孙子的军事思想极其推崇。他在个人着作《真正的战争》中,多次引用《孙子兵法》的观点研究分析战争谋略。美国的“孙子热”不仅表现在政界和军界,美国民间对《孙子兵法》的热情也很高。目前美国民间已有近百个研究《孙子兵法》的学会、协会或俱乐部在频繁活动。 美国的《孙子兵法》推崇者在“亚马逊”网站上发表评论说:“如果人的一生只能读一本书的话,那就应该是《孙子兵法》。”美国知名的亚洲问题专家詹姆斯·克拉维尔在其1983年出版的《孙子兵法》英译本前言中这样写道:“我真诚地希望你们喜欢读这部书。当然,我希望能把这部书列为自由世界中所有官兵、一切从事政治活动的人以及政府和大学里所有的人的必读之作。如果我是最高统帅,或被选为总统或当上总理,我还要更进一步。我要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所有的军官,特别是所有的将官,每年都要参加两次《孙子兵法》13篇的考试,一次口试,一次笔试,及格分数是95分。考试不及格的将官立即自动罢免,并不准上诉,其他军衔的军官则自动降级。” 《孙子兵法》与两次海湾战争 美国文化讲求实用,因此美国人学习《孙子兵法》更多的是为了找到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事实上,美国人也确实从《孙子兵法》中找到了很多解决现实问题的灵丹妙药。 第一次海湾战争中,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官兵带着《孙子兵法》上战场。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世界媒体的极大兴趣。战争期间,《洛杉矶时报》记者采访时任美国总统老布什时,其办公桌上摆着两本书:一本是《恺撒传》,另一本就是《孙子兵法》。在这场战争的战略指导上,美国借鉴孙子“先胜而后求战”、“上兵伐谋”和“集中优势兵力”等军事思想,为赢得战争

七大要素详解《孙子兵法》和《战争论》异同

七大要素详解《孙子兵法》和《战争论》异同 关于《孙子兵法》与《战争论》军事思想中战略要素问题的对比探究及现实意义 《孙子兵法》和《战争论》是不同历史时代、战争环境和文化土壤条件下的产物。两书均足以算是中西方传统军事学术的代表。通过对两书军事思想中战略问题的对比探究,从各个具体的战略要素展开论述分析,显示出中西方对军事战略问题思考的异同。可以为思考未来军事学术走向提供帮助。同时,战略要素问题也能为现代的军事运筹提供良好的素材。 (一)概念的界定 “军事”是军队事务的简称,中国古代称呼为军务,是与一个国家(或者政权、集体)生死存亡有关的重要事务以及法则。 “战略”一词最早是军事方面的概念。在西方,“strategy”一词源于希腊语“strategos”,意为军事将领、地方行政长官。后来演变成军事术语,指军事将领指挥军队作战的谋略。在中国,战略一词历史久远,“战”指战争,略指“谋略”。春秋时期孙武的《孙子兵法》被认为是中国最早对战略进行全局筹划的著作。 “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与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通常包括战争观、战争问题方法论、战争指导思想、建军指导思想等基本内容。 中国和西方在1840年以前可以说是两个相对封闭的系统,文化的交流较少,军事学术上的交流更是少之又少,在兵学史上也就同时独立地开出了两朵奇葩,各有其特色,东西兵学交相辉映。 (二)两书的成书背景

西方的军事学术真正开启的时间是在资产阶级产业革命后。之前的军事学术更多的是和战争史紧密联系的,其目的并不是叙述战争的指导原则,而是记述战史。随着资产阶级产业革命的发展,军事战争的武器装备、军队体制、作战形式和后勤保障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拿破仑战争的爆发,欧洲一些出色的将领比如劳埃德,比洛,卡尔大公等人开始对军事经验进行总结,提出了各种新的观点。而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是这些著述中的最为人所熟知的。 世界的历史是从战争开始的,同样,中国历史也是从远古的涿鹿之战和阪泉之战开始的。中国的历史上有着丰富的战例资源。《中国军事史》所集《历代战争年表》,起自公元前26世纪传说中的神农时代,止于公元1911年清王朝的灭亡。据《年表》统计,在大约4500年的漫长岁月中,我国有文字记载的战争共3791次。 正是由于有着如此之多的战争经验,中华大地上才孕育出了丰富的军事思想,体现出独特的军事思维。 频繁不断的战争,曾推动了中国古代社会向前发展,正是在这些战争中,人们开始对战争作理论思考。战争究竟是一件好事还是不好的事,这是当时人们思考的问题。评价一场战争好还是不好,不能只看当权者说些什么,而是要看它的社会效果;也就是认为:战争的胜与败取决于战争发动者是否有德。因此,有德之战必胜,无德之战必败,成为中国古人看待战争的第一个结论。“德战思想”不仅打破了“天”在人们心中至高无上的地位(无德之君是可以取代的),将事业的成败和人的生死祸福的决定权从天那里收回到人自己手中。而且使人们判断战争行为的正当与否有了一个客观的依据。 赞赏有德之战和叱责失德之战成为中国人特有的战争观。通观以后的重要兵学著作,也都是按照这一条总的思路逐步展开的。孙子的“道”,吴子的“内修文德,外治武备”,尉缭子的“兵者,以武为植,以文为种。武为表,文为里”的著名论断,都是“德”的观念在多层面的展开。 (三)两书简单介绍

孙子兵法重要军事思想

《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 一、关于战争问题的认识 (一)国家至上,胜利第一(价值判断)。 这就是《孙子兵法》战争观中最重要的一个内容。它认为,决定战争现一不战最根本的依据就是国家利益;要求将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对于国君错误的指令也可以不执行,执行国;与否的最高标准就是唯民就是保,安国全军。要维护、扩大国家利益,就必须取得对敌斗争的胜利。因此,《孙子兵法》全书论述的中心问题就是如何在对敌斗争中取得胜利。《孙子兵法》说到底就是一部“制胜法”,从庙算多算到战场指挥,从选将到治卒,所有的谋划与行动都就是为了一个“胜”字。(评:价值准则,国家利益,唯民就是保,安国全军) (二)慎战。《孙子兵法》认识到战争就是关乎国家存亡、人民生死的大事,因此强调必须对战争高度重视。“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重视战争, 就必须备战: 1、要“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不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2、要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做到胜敌一筹。甚至要“以镒称铢”,“先为不可胜”造成绝对优势。 3、备战,但不可浪战,而必须“慎之”、“警之”,“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战”。(评:因关系重大,代价大,付出大,成本高,必须慎战。如果关系重大,但代价小,付出小,成本低,则可试探。战争有五不战:非利、非得、非危、主不可以怒与将不可以愠)

(三)多因素制胜。《孙子兵法》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就是道、天、地、将、法。道就是政治,要使人民与统治者同心同德,就必须政治修明。这一条就是定点争胜首要因素。道、天、地、将、法后人称这为“五事”。此外,《孙子兵法》还瞧到了战争的对经济的依赖关系,认为经济实力就是决定战争胜负的物质基础,《作战篇》、《用间篇》都论及了这一问题。(评:决定战争胜负《孙子兵法》认识就是“五事”、“七计”。“五事”中没有论及经济、武器等因素,这就是一个缺陷。) 二、关于战略战术原则 (一)先知原则。《孙子兵法》说:“故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先知就就是预先掌握情况,预见战争胜负。孙子提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强调对敌我双方的情况必须掌握,并对如何知彼傻作了专门的论述。书中对“知己”也多有论述。先知就是进行决策的前提,就是指挥军队的先决条件(“三军有所恃而动”),因此不惜爵禄重金,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手段达到这一目的。《孙子兵法》的这一思想有超越了时空的价值,就是其战略战术原则中的首要原则之一。(评:没有调查就发言权。先知的内容、对象、方式、方法、手段与行动规律。真假、深浅、多少、该把握的原则。内容:有静态、动态;强弱及其分布,以及变化;过去、现在与未来;最重要能知道与预见形势的发展变化,及对方下一步,甚至下二、三步可有采取的措施与行动。) (二)先胜原则。《孙子兵法》说:“胜兵先胜而后求战。” (1)先

孙子兵法人生智慧

孙子兵法与人生智慧特色及评论 《孙子兵法》是我国最早最著名的兵书。孙武在书中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政治、军事见解和战略战术思想。《孙子兵法》是一部优秀的军事理论著作,对后世军事思想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又深远的影响。 孙子兵法与人生智慧内容简介 本书是探讨《孙子兵法》的运用问题,具体地说,是把拙著《孙子兵法新解》中提出的两百多个指导人生的观点,择其主要予以展开,佐以大量的事例、故事、辅以亲身的感受、体验,夹以随兴的议论、评说,阐述《孙子兵法》对人生的指导价值。但,其中依然有着我对《孙子兵法》对人生的指导价值。但,其中依然有着我对《孙子兵法》精髓要义的新表述。之所以这样,是力图得“雅俗之韵”。 孙子兵法与人生智慧本书目录 自序 孙子、兵法及其他 先胜的智慧 人生不败第一计――“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人生取胜清凉剂――“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必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人生立身败身分水岭――“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把握人生航向两要则――“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正。” 争取主动的要诀――“先佚后劳” 行动计划上争取主动的计策――“策之而知得失之计” 活动规律上争取主动的计策――“作之而知动静之理” 利弊得失上争取主动的计策――“形之而知死生之地” 虚实强弱上争取主动的计算――“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 胜人一寿在先知――“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 越赚越能赚――“胜敌而益强” 正胜的智慧 人生成功万事的正道――“五事七计” 人生治理百业的内功――“将帅五德” 管理教育的前提――“亲附” 管理教育的要旨――“含之以文,齐之以武” 管理教育的时机“素行” 做人做官的高胆识――“战道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可也。”做人做官的高境界――“进不求名,退不避罪,惟民是保,而利合于主” 做人做官的高风范――“视卒如婴儿”、“视卒如爱子” 协同配合的灵丹妙药――“同舟而济” 齐心群力的要则――“齐勇若一,政之道也;刚柔皆得,地之理也。” 性格情操修养的高标准――“静以幽,正以治。” 得福须修功――“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 先知靠人不靠神――“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 获取真实情报的品格――“圣”、“仁”、“微妙” 全胜的智慧 迂胜的智慧 知胜的智慧

瑞士学者称《孙子兵法》超越西方《战争论》

瑞士学者称《孙子兵法》超越西方《战争论》 中新网苏黎世1月31日电题:瑞士学者称《孙子》超越西方《战争论》 记者韩胜宝 “我把德语版《孙子兵法》的书名翻译成《兵经》,因为我把它看成是谋略的《圣经》”。瑞士苏黎世大学著名汉学家、谋略学家、孙子研究学者胜雅律称,《圣经》是全世界发行量最大的书籍,而在全世界发行量和影响力大的书籍中,只有《孙子兵法》能与它媲美。 “那欧洲的《战争论》为什么不能称为谋略的《圣经》?《战争论》与《孙子兵法》有什么区别?欧洲人是怎么评价《战争论》与《孙子兵法》的?”记者问道。 《孙子兵法》和《战争论》是东西方古代军事理论的两座高峰,堪称世界兵学领域的两朵奇葩。《孙子兵法》是中国最古老、世界最杰出的一部兵书,孙子被后世尊为“兵圣”、“世界兵学鼻祖”;《战争论》被誉为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经典之作,对近代西方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大作用,被誉为影响历史进程的100本书之一,克劳塞维茨也因此被视为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鼻祖。 胜雅律说,《战争论》在某种程度上讲是战略学的“圣经”,《战争论》代表了西方战略思想,思维体系比较狭窄;而《孙子

兵法》则是谋略学的《圣经》,超越了战略,超越了计划,超越了西方人的思维。 战略与谋略有着本质的不同,胜雅律比较说,前者讲求短期效应,而后者则立足于长远;战略要靠谋略来制定,而不是相反;谋略比战略更高、更深、更远,能达到最高境界,而战略则达不到。 胜雅律又对比说,《战争论》在境界上也不如《孙子兵法》。战争论》讲运气、讲战术,是短命的,比《孙子兵法》讲谋略、讲智慧差远了;《战争论》一味强调武力、野蛮、血腥,而《孙子》倡导文明、和平、不流血,境界要比《战争论》高的多。 以克劳塞维茨为代表西方的军事思想家以毁灭为目标,毁灭就是孙子所说的“破” 。所以,在孙子的观点看来,克劳塞维茨这种以毁灭对方为目标的理想即令能完全实现,也还只能算是“次之” 。胜雅律说,从这里可以看出东方人关于用兵上的智慧是更胜一筹。 胜雅律坦言,可以理解,德国是克劳塞维茨的故乡,《战争论》是德国人的杰作。德国人读《战争论》的热情,并不亚于中国人读《孙子兵法》的兴趣。欧洲人也同样,《战争论》被称为欧洲的《孙子兵法》。特别是欧洲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大都崇拜《战争论》。 《战争论》是欧洲大战催生并推动了欧洲大战和世界大战,

孙子兵法与人生

论孙子兵法与大学生学习工作能力提高

最早接触《孙子兵法》是在初中,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兵者,诡道也。”以为只是一部兵书,通过老师的讲解,认识到其有幻化万象、通天彻地之功效。兵者诡道,是讲奇,是做事的一种方法,兵法之奥妙亦在以正道为指南,“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一者首也,首在道也。 中华五千年之文明,能够穿越两千年岁月,今日仍能拥有广泛读者之书籍,岂非传世之经典乎!近年,通过思考教育儿子,觉对于中华经典,单只靠今日之学校教育,不足之处实多。祖宗所用“满堂灌”之背诵之法,实乃育子之良方。《易》云:“蒙以养正,圣功也。”正从何来?答曰中华经典。感于自身成长之体验,教儿读《论语》凡四年矣。今年开始教其兵法时,怕儿糊涂,曾问他:做人要诚实,兵法讲诡道,矛盾吗?儿答:对待敌人就要骗。好啊,一个十岁的孩子能认识到这点,我已经很欣慰了。 一《孙子兵法》——做人 《论语》对比《孙子兵法》,感觉《论语》重在教人做人,需内求诸己,《孙子兵法》更注重教人做事,乃是外示诸人。学习《论语》,修心养性,可成谦谦君子。学习兵法,用之于战争、工作,可获全胜之利。《论语》、《孙子兵法》,亦非正奇相和之道哉。经典,千百世不易之智慧宝典,据时代变化而能推演新知,须诵而熟极而流之,内化为己之思想,用于今世,庶几为成功之道也哉。

正如那句有名的话:“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中华经典亦乃如此。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解读,亦乃人生之不同阶段,不同之感悟,需用一生去体会。书中老师引经据典,学贯中西,掩卷而思,感慨万千。忆及初识老师之时,包内一部打印兵法,左为原文,右面一排方格,探问之,乃每读一遍,格内画一“√”,不知此兵法老师读过多少遍了,此亦非老师厚积薄发之作者乎! 自古“人事”互文,人者事也,事者人也,人是做事的,事是人做的,做人做事又岂可两拆。又闻“经以载道,史以纪事,君子读经明理,读史明智,以道御物,无所不可。”兵法,经也;事例,史也,读老师释经明理之原文,阅老师举例明智之实例,非下下之人,岂无二三心得乎!将兵法融入人生事业解读,阅后岂无二三行动乎! 二《孙子兵法》——辩证思维 《孙子兵法》一书中,孙子还以朴素辩证法的观点,论述战场的胜负与主观、客观之间的关系。孙子一方面指出,战场的胜负受客观规律的限制,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因此在《军形篇》中指出,想要立于不败之地。先做到“先为不可胜”,因为“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也”。由此说明,敌我双方的客观条件是双方胜败与否的关键因素,于是在认清双方客观条件的情况下,尽量的创造取胜的机会,捕捉取胜之机,方能立于不败之地。运用简单的十几个字详细的阐明了战争中在总重客观规律的重要性。同时,另一方面也指出了战争中要遵守客观规律的情况下,不失时机的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如《虚实篇》

孙子兵法慕课答案

1 《孙子兵法》是一本修辞丰富的兵书。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答错了! 答对率:20% 查看解析或评论(1)2 《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是同一部书吗?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A 答错了! 答对率:11% 查看解析或评论(0)3 《三十六计》是谋略书,属于战术层面。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答错了! 答对率:22% 查看解析或评论(0)4 1972年4月10日兵书出土。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答错了! 答对率:20% 查看解析或评论(0)5 商战是综合实力的较量,是全方位的竞争。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答错了! 答对率:8% 查看解析或评论(0)

不同的战略思维主体的战略思维有境界差异吗? A: 有 B: 没有 C: 有正确和错误之分而无境界之别 正确答案:A 答对了! 答对率:43% 查看解析或评论(0)7 以下哪些问题属于战略思维决策观的内容? A: 关于战略决策的方法 B: 关于战略决策的目标 C: 关于战略决策思维活动的目标取向 D: 都是

正确答案:D 答对了! 答对率:76% 查看解析或评论(0) 8 官渡之战决策中曹操一方运用的核心战略思维方法是什么?A: 辩证思维方法 B: 系统战略思维方法 C: 逆向战略思维方法 D: 求同战略思维方法 正确答案:B 答错了! 答对率:22% 查看解析或评论(0) 9 战略思维活动本身有没有价值取向? A:

有 B: 没有 正确答案:A 答错了! 答对率:64% 查看解析或评论(0) 10 利德尔·哈特受到孙子以迂为直战略思维方式启发提出了什么战略思想?A: 直接路线战略 B: 间接路线战略 C: 大战略理论 D: 速决战战略思想 正确答案:B 答错了! 答对率:67% 查看解析或评论(0)

浅谈《孙子兵法》中的处世之道

《孙子兵法》作为一部经受了时间的考验,被古往今来无数将帅奉为兵家圣典的兵书,其对战争规律、本质、军队建设等都具有过人一等的成就。然而,在如今这个以整体和平、局部战乱为大背景的世界格局下,人们对战火的记忆逐渐远去,这部在战争年代叱咤风云的兵书,是否会英雄无用武之地呢? 恰相反,如今精读、细读《孙子兵法》的人反而越来越多,为何?我认为正是由于《孙子兵法》这部书不但包含了对战争的深刻认识,而且,书中蕴含的思想道理同样能适用于人们日常生活之中。从它那对待战争之法中,我们可以学到为人处世之道。 首先《孙子兵法》中反复强调一个“慎”字。不但行军作战需要“慎”,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也同样需要。“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便是《孙子兵法》中提出的要求。《孙子兵法》中所谓的“慎战”并非寝兵僵武,而是另一种层次上的重战。“慎”不是胆小怕战,而是谨慎作战,重视每一次大大小小的战斗。日常生活中也同样应如此。只有秉持一颗谨慎之心,时时重视,事事重视,才能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再看《孙子兵法》中的备战思想,它不但深刻影响着现代军队,对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而言,不也是强调着时刻准备的重要性么? 《孙子兵法》中把战争的制胜条件归为道、天、地、将、法即政治、天时、地利、将帅、法规五个方面。其实这五者不但是对作战而言,对任何人走向成功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孙武看来客观条件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这也是中国自古以来就流传下来的“天地人”的说法。正如逆水而行的小舟永远不能真正的远航一样,只有顺应时代潮流,才能最好的发挥出自己的才干,成就一番事业。如李白这等自信自傲之人,也说过:“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话,认为只有借助风势,才可能抵达目标。可见,顺势这一条件的重要性。它告诫我们,处世之时要学会看清大势,要顺势而为。确实,这个世上有着挽狂澜于既到,扶大厦于将倾的人存在,但这些人始终寥寥若晨曦之星。而且,《孙子兵法》所说的“道”并不仅仅指客观条件,也指主观能动性。《孙子兵法》中提出“上下同欲者胜”的说法,在今天看来,这便是现今各公司的公司文化、公司精神中强调的上下一心,亦有“人和”之意。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脍炙人口的俗语最先便是在《孙子兵法》中提出。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中指出:“战争不是神物,乃是一种必然的运动。因此,孙子的规律‘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乃是科学的真理。”当你知人知己,你便能够最大程度的利用自己的资源来创造最好的环境,才能做到“动而不迷,举而不穷。”在日常生活之中,我们常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可见无论是知人还是知己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知人知己却又是走向成功的唯一途径。不知人,便不知天有多高地有多厚,不知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不知己,便不知自己到底几斤几两,不知自己能耐如何。两眼一摸黑地做事,又怎可能可以成就一番大事业呢!那我们究竟该如何才能做到知人知己呢?孙子在《孙子兵法》中如是说:“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又有句话叫做“商场如战场”,且看那些事业成功的商人,哪个不是洞彻市场,了解自己的优势短处,这才能在商场上叱咤风云。 《孙子兵法》中的“全胜”谋略,在后世的作战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谋攻》篇开始就提到:“凡用兵者,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这一思想将战争的境界拔高,不再着眼于杀敌自保,而是着眼于战场之外,讲心战,讲外交,讲谋略,讲智慧。所有的行动都围绕着用最简单的方式来取得最大限度的胜利,此乃行军打仗之上策也,也同样是为人处世之上策也。正所谓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如果我们在待人处事时,常常想着与对手硬碰硬,几次下来,自己便会元气大伤。相反,如果能用上威慑、攻心等等战术,我们便可以减少许多争斗,处境也会变得好上许多。 在当今社会里,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孙子兵法》的谋略有着同样的作用。在

孙子兵法与管理演讲全文

孙子兵法与管理演讲全文 《办公伙伴》https://www.wendangku.net/doc/878232574.html, ( 日期:2006-11-10 10:02) 【https://www.wendangku.net/doc/878232574.html,编者按】孙子兵法是兵家圣典,号称天下第一兵书。 孙子兵法与管理演讲全文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举办了由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中国著名经济管理学家储小平教授主讲,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副院长、广东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张建琦教授担任演讲嘉宾的《孙子兵法与管理》专题讲座。 储教授演讲大概内容如下: 孙子兵法是兵家圣典,号称天下第一兵书。读书有6种办法:高山俯瞰、困惑求解、海边拾贝、蜜蜂采蜜、迷宫寻路、盲人摸象。当然也有囫囵吞枣、买椟还珠。我多翻阅了几次孙子兵法,不敢妄称精读,只能说浅窥,然而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我也通过我的理解还有嘉宾张院长的批评指正,让大家增进对我们国家这一兵学宝典的认识。 孙子兵法有不同的版本,当然古今对孙子兵法的注解也是众说纷纭,陶渊明说:好读书、不求甚解。庄子也说得鱼而忘筌,获得精髓而忘却字句。当然,古代典籍字字珠玑,专家们必须很用心去理解每个字,但是我们没有办法做到那种层次,所以我们今天的对孙子兵法的解读就是高山俯瞰、迷宫寻路--纵观大局,并在百家争鸣的孙子注解中寻找霍然开朗的解读。 我对孙子兵法的解读,可以提炼成以下几句话--系统思维,悟道知胜。仁心为本,佐以权谋。水形兵势,将为核心。下面我对这3点进行分析。 系统思维,悟道知胜 孙子兵法开篇:“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如何进行考察呢?“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五个基本要素:道,天时,地利,将领,法制。 要以决定战争胜负约五个基本要素为五事,配以由五事引出来的七个方面情况七计为纬,对敌我双方进行比较,作出估量,从中探索出战争胜负的情势。此外“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君主有没有道,将军有没有能力,能否取得天时地利,法律能不能顺利推行,有没有精兵强将,员工能否配合熟练,赏罚是否分明,在没有作战之前,已经可以得知胜败。“道、天、地、将、法”,“主有道、将有能、天地合、法令行、兵众强、士卒练、赏罚明”孙子从宏观大局对胜负进行事项判断,战争没有开始孙子已经告诉各位,我已经可以知道您的胜败如何了。 这是宏观大局,那怎么操空大局让情势偏向我们这边呢。“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本来能打却伪装成不能打;本来要用兵却伪装成不用兵;本来要从近处攻击,却佯成向远

智慧树知到《孙子兵法中的思维智慧》章节测试答案

第1章单元测试 1、《军志》当中“止则为营”的下一句是() 答案:行则为阵 2、《孙子兵法》诞生于中国的() 答案:春秋战国时代 3、孙子的真实名字是 答案:孙武 4、“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做出这个评价的人是()答案:茅元仪 第2章单元测试 1、计篇中所讲的“五事”第一事“道”,其含义是战争需要得到谁的支持 答案:人民群众 2、下面不是《孙子兵法》常用三大版本的是() 答案:孙子通典 3、计篇当中对“将”的选拔标准排在第五位的是() 答案:严 4、下面哪个选项不是计篇当中“七计”的内容 答案:智谋孰强 5、“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这句话中“兵”的含义是答案:战争 6、“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下列不属于“五事”的是 答案:兵

7、《作战篇》当中一辆革车配有士兵多少人 答案:25 8、在古代攻城战中,相比于守城方,攻城方一般而言相对需要兵力() 答案:较多 9、《作战篇》当中孙子提出的“智将”判断标准是 答案:务食于敌 10、现代战争后勤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是 答案:物资耗用量越来越多 11、下列攻城工具的作用是观察敌情的是 答案:巢车 12、兵学巨著《战争论》的作者是哪国人() 答案:德国 13、美国的“孙子核战略”的是主要参考了《孙子兵法》中()的观点制定的。答案:不战而屈人之兵 14、《谋攻篇》认为若有十倍于敌人的兵力则采用的战法是 答案:围之 15、“百战不殆”的上一句是() 答案:知彼知己 第3章单元测试 1、《形篇》认为,在战争中使自己“不可胜者”是通过()来实现的。 答案:防守 2、《形篇》认为,“胜兵”的表现就好像()

孙子兵法与人生感悟

《孙子兵法》与人生感悟 <<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一部军事名著,是一部难得的好书.美国人柯林斯在<<大战略>>一书中称孙子为“世界第一位形成战略思想的军事家”;书中的很多思想,至今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每次读起它,都有新的感悟和启迪。 孙子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用在人际关系,就是交朋取友,首先要清楚自己的实际情况,确立自己的原则,进而在交往中充分了解对方的各种情况.来确定交往的程度,避免不必要的損失。要发现对方的优点,容忍对方的缺点,在充分了解的情况下,才能交到知心朋友。 孙子曰:“知迂直之计者胜。”俗话说得好“退一步,海阔天空”,退不是躲避,而是以退为进,避免正面冲突,从側面寻找解决的办法,来达到双赢的效果;有的人不知进退,非要撞得头破血流,才能吸取经验教训,而不知以迂为直之计,真是可悲。 孙子曰:“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足以见得他对生命的重视.汶川大地震的场景还清晰在目,它以一种残酷的方式告诉我们生命的珍贵,活着就是一种幸福。生活在这个社会,不断地追求上进固然是好事,可是有时候,我们不能把名利看得太重,不顾身体地去拼去争取。别等到躺在了病床上才懂得要珍惜身体,珍惜生命。有一句话永远是真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孙子曰:“兵贵速,不贵久。”在这个信息爆炸,生活节奏很快的时代,我们也越来越讲究办事的效率。做事不拖沓,干脆利索的完成事的人就显得备受青睐。我们在校期间,除了学好专业知识,也应该注重办事效率的培养。 孙子曰:“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夫众陷于害,然后能为胜败。”在人生的旅途中,不但常有失意、挫折和失败,有时还会遇到突如其来的厄运。明智的人,正是在这一次次的挫败和一个个逆境中,逐渐变得坚强起来,成熟起来,从中获取了

孙子兵法与人生智慧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三大兵书之一(另外两部是:《战争论》(克劳塞维茨),《五轮书》(宫本武藏)),是从战国时期起就风靡流传的军事著作。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作者为春秋末年的齐国人孙武(字长卿)。 古今中外的军事家们都使用其中论述的军事理论来指导战争,而且,其中论述的基本理论和思想还被运用到了现代经营决策和社会管理方面。由此可以看出:《孙子兵法》既是一部军事经典著作,又是一部光辉的哲学著作,是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中一份珍贵的遗产。孙子在书中揭示的一系列具有普遍意义的军事规律,不仅受军事学家所推崇,在经济领域、领导艺术、人生追求甚至家庭关系等方面,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孙子兵法》全书共十三篇。《计》讲的是庙算,即出兵前在庙堂上比较敌我的各种条件,估算战事胜负的可能性,并制订作战规划。这是全书的纲要。《作战》主要是庙算后的战争发动。《谋攻》是以智谋攻城,即不专用武力,而是采用各种手段使守敌投降。《形》、《势》讲决定战争胜负的两种基础因素:“形”指具有客观、稳定、易见等性质的因素,如战斗力的强弱、战争的物质准备;“势”指主观、易变、带有偶然性的因素,如兵力的配置、士气的勇怯。《虚实》讲的是如何通过火散集结、包抄迂回,造成预定会战地点上的我强敌劣,最后以多胜少。《军争》讲的是如何“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夺取会战的先机之利。《九变》讲的是将军依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战略战术。《行军》讲的是如何在行军中宿营和察看敌情。《地形》讲的是六种不同的作战地形及相应的战术要求。《九地》讲的是依“主客”形势和深入敌方的程度等划分的九种作战环境及相应的战术要求。《火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