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教学大纲《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2307003

学时:51

学分:3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面向对象: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学生

课程英文名称:Children Development and Related Psychology

一、课程的任务和目的

任务:本课程属于师范类核心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在于揭示儿童的认知发展与社会性发展的心理特点,探索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和创意、形成态度和品德、激发动机和兴趣的心理规律。从而使小学教育工作建立在心理科学的基础上,提高小学教育的科学性,促进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目的:是通过课堂教学和教育、教学实践,使学生比较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小学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把握学与教互动中的基本规律,并学会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和解决存在于教育、教学中的常见问题,以便适应21 世纪对小学教师素质与教育改革的要求。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绪论

第一节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性质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3.教育心理学的历史演进

第二节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任务与作用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2.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第三节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论原则

2.几种主要的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

教学要求:了解小学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明确其研究对象、学科性质、研究任务,掌握其主要的研究方法,大致知道其发展历程与趋势。

教学重点:小学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性质与任务。

教学难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第一节遗传、成熟、环境与心理发展

1.遗传与心理发展

2.成熟与心理发展

3.环境与心理发展

第二节教育与心理发展

1.个体心理发展的指标

2.教育在个体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3.教育促进心理发展的内在机制

第三节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1.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实质

2.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的划分

3.心理发展的敏感期和转折期

4.年龄特征的稳定性与可变性

教学要求:明确遗传、环境、成熟与心理发展的关系,掌握基本概念;领会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认识教育与儿童心理发展的关系。

教学重点:明确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

教学难点:领会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及影响因素。

第三章儿童智力因素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智力因素发展与教育概述

1.对智力的一般理解

2.智力测验的介绍

3.几个智力测验简介

4.儿童智力因素发展的条件

5.儿童智力因素发展与教育的关系

第二节儿童智力因素发展与教育

1.儿童注意力的发展与教育

2.儿童观察力的发展与教育

3.儿童记忆力的发展与教育

4.儿童想象力的发展与教育

5.儿童思维的发展与教育

6.儿童创造力的发展与教育

7.儿童学习策略的发展与教育

教学要求:明确智力的一般理解,了解智力测验的方案;理解智力因素发展的条件及与教育关系;明确儿童具体智力发展特点,如何培养与发展。

教学重点:掌握智力的概念和测验方法,明确儿童智力发展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智力发展条件及与教育的关系。

第四章儿童非智力因素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非智力因素发展与教育概述

1.非智力因素发展概述

2.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与教育

第二节儿童非智力因素发展与教育

1.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与教育

2.儿童意志的发展与教育

3.儿童兴趣的发展与教育

4.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教育

5.儿童气质特点与教育

6. 儿童性格的发展与教育

教学要求:明确非智力因素的内涵和功能,掌握其构成及核心思想;理解非智力因素发展与教育的关系;掌握几个主要的儿童非智力因素发展特点及领会培养方式。

教学重点:掌握非智力因素的内涵及儿童非智力因素发展特点。

教学难点:领会非智力因素与教育的关系及培养方式。

第五章心理发展的差异与教育

第一节智能差异与教育

1. 儿童智能类型的差异与教育

2. 儿童智能水平的差异与教育

3. 儿童智能表现早晚的差异与教育

第二节人格差异与教育

1. 气质差异与教育

2. 性格差异与教育

第三节认知方式与教育

1. 场独立型—场依存型

2. 冲动型—沉思型

3. 同时型—继时型

第四节性别差异与教育

1. 男女两性的心理和行为差异

2. 性别差异产生的原因

3. 针对儿童性别差异进行教育

教学要求:掌握儿童心理发展差异的具体表现,明确在智能、人格、认知方式及性别方面的具体差别。

教学重点:小学儿童的智能差异表现与教育。

教学难点:儿童的认知方式差异。

第六章小学儿童的学习心理

第一节学习心理的概述

1.学习的含义

2.学习的过程

3.学习的分类

4.学习的条件

第二节学习的基本理论

1.联结派的学习理论

2.认知派的学习理论

3.联结—认知派的学习理论

4.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第三节知识的学习

1.知识的概述

2.知识掌握的过程

3.影响知识应用的因素

第四节技能的学习

1.技能概述

2.动作技能的形成

3.智慧技能的形成

教学要求:深刻理解学习的基本概念、学习的过程,了解有关学习的几种代表性的基本理论、代表人物,把握学习、教育与发展三者的内在关系,明确学习的条件。把握小学生的

心理发展与学习的基本特点。掌握知识的概念、分类和学习方式,明确知识掌握的过程,领会其影响因素,掌握技能、技能的分类和形成过程。

教学重点:学习的基本概念和小学生心理发展与学习的基本特点。

教学难点:学习的基本理论。

第七章儿童学习动机与激发

第一节学习动机概述

1.动机与学习动机

2.学习动机与学习目的的关系

3.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

4.学习动机的分类

第二节学习动机的理论

1.强化理论

2.需要层次说

3.自我效能感理论

4.成就动机论

第三节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

1.内部条件

2.外部条件

第四节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1.学习动机的培养

2.学习动机的激发

1)保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新颖性

2)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3)从内部动机入手培养学习兴趣

4)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

5)正确运用表扬与批评

6)设立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成功

7)恰当地运用竞争与合作

教学要求:了解学习动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在此基础上掌握培养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办法,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教学当中。

教学重点: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动机的理论。

第八章小学儿童的学习迁移

第一节学习迁移的概述

1.什么是学习迁移

2.学习迁移的类型

3.学习迁移的研究方法

第二节学习迁移的理论

1.形式训练说

2.相同要素说

3.概括说

4.关系转换说

5.学习定势说

6.认知结构说

第三节学习迁移的影响因素

1.主观因素

2.客观因素

3.教学中如何促进学习迁移

第四节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1. 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2. 创造性及其培养

教学要求:掌握迁移的概念,明确迁移的分类;领会学习迁移的确定指标,能作出评述;把握几个学习迁移理论的基本内涵;明确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

教学重点:教学中如何促进学习迁移。

教学难点:学习迁移的理论。

第九章儿童品德心理与发展

第一节品德心理概述

1.道德与品德的涵义

2.品德的形成与功能

3.品德的心理结构

4.影响儿童品德形成的因素

第二节品德形成的理论

1.认知发展论的品德理论

2.新行为主义的品德理论

第三节学生品德培养的心理分析

1.道德认识的形成

2.道德情感的激发

3.道德意志的锻炼

4.道德行动习惯的训练

第四节学生品德培养的整体设想

1.确立德育新理念

2.掌握德育方法

3.领会具体德育设想

第五节品德不良学生的心理特点与矫正

1.学生品德不良的类型

2.品德不良学生的心理特点

3.学生品德不良原因的分析

4.矫正学生不良品德设想

教学要求:知道道德与品德的概念及关系,掌握品德的心理结构及特点,了解国内外有关品德研究的主要派别及其理论与方法,理解儿童品德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领会学生品德培养的整体设想,明确个人品德的培养途径,了解品德不良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原因,理解矫正方案。

教学重点:明确品德的概念、心理结构、特点,理解儿童品德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领会学生品德培养的整体设想。

教学难点:国内外有关品德研究的主要派别及其理论与方法,并掌握品德不良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原因,理解矫正方案。

第十章教学活动的设计

第一节教学设计概述

1.教学设计及其作用

2.教学设计的类型

3.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教学目标分析

1.教学目标分类

2.教学目标的陈述

3.教学任务的分析

第三节教学模式和方法的设计

1.教学模式及其结构

2.教学模式的种类

教学要求:明确教学设计的内涵、类别和原则;掌握教学目标陈述和教学任务分析的要求,辨别相关概念;了解几个重要的教学模式;能根据理论分析课例。

教学重点:掌握教学目标陈述与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难点:理解教学模式及对课例的实际分析。

附:出示几个课件和教学课例,组织学生研讨。

第十一章课堂管理心理

第一节课堂管理概述

1.课堂管理的概念

2.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

3.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

第二节课堂心理气氛及营造

1.课堂心理气氛的涵义

2.课堂心理气氛的类型

3.影响课堂心理气氛的因素

4.良好课堂心理气氛的营造

第三节课堂学习纪律的管理

1.课堂学习纪律的概念

2.课堂学习纪律的类型

3.课堂学习纪律管理的一般策略

教学要求:通过学习掌握课堂管理的涵义和功能、明确课堂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理解影响课堂管理的主要因素;领会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和课堂学习纪律管理措施。

教学重点:纪律问题及其管理。

教学难点:纪律问题及其管理。

第十二章学校人际关系(3学时)

第一节人际关系概述

1.人际关系

2.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

3.人际关系的需求类型

4.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

5.人际关系的测量

第二节学校中的人际关系

1.学校人际关系的特点

2.学校人际关系的积极意义

3.关注学校中的群体心理与行为

第三节师生关系

1.师生关系的意义

2.师生关系的发展与变化

3.师生关系形成的阶段

4.师生关系的类型

5.如何改善师生关系

第四节同学关系

1.同学关系的含义

2.同学关系对学生的影响

3.同学关系的年龄特点及发展

4.同学关系的类型

5.学生个体在班级人际关系中的地位类型

6.如何创设良好的同学关系

教学要求:掌握人际关系概念,明确其建立与发展过程、类型及影响因素;领会学校人际关系的特点和意义;关注学校中的群体心理与行为,并领会应对意见;着重理解学校中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

教学重点:领会学校人际关系的特点和意义,理解学校中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同时这又是教学难点。

第十三章教师的心理健康(3学时)

第一节教师的角色

1.教师角色含义

2.教师角色分类

3.教师职业角色的形成

4.教师角色的影响与作用

第二节教师的素质与能力

1.教学效能感

2.教学反思

3.教学监控能力

4.教育机智

附:组织几个教育案例让学生共同探讨

第三节教师威信与师爱

1.教师威信

2.师爱

第四节教师的心理健康

1.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2.教师心理健康的教育意义

3. 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教学要求:明确教师角色的内涵与意义,理解教师素质要求,提升工作能力;领会教师威信与师爱的关系;关注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

教学重点:理解教师素质与工作能力。

教学难点:领会教师心理健康问题。

三、实践环节及基本要求

1.结合第六章“学习心理”、第七章“学习动机”和第十章“教学设计”,安排学生观看教学课例,并利用所学理论进行认真分析。(课外2学时)

2.结合第十二章“学校人际关系”和第十三章“教师心理”,作一次针对师范生教育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课外2学时)

3.结合教育见习,了解小学教学、教育实际(包括小学生的心理实际)。

四、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

本课程结束时,学生能力应达到如下的要求:

1.理解和掌握小学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理解儿童智力的发展特点,明确儿童的心理发展存在各种差异,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2.了解教育教学的基本心理规律,明确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手段和方法,对课堂管理和教学设计有较为完整的概念。

3.明确教师的心理健康维护方法,掌握基本的人际交往心理与技巧;提高综合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观察分析能力、逻辑思考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专业分析和就业竞争能力。

五、学时分配

总学时51学时,分配如下:

教学内容理论学时实验学时合计第一章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绪论3学时 3

第二章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3学时 3

第三章儿童智力因素发展与教育6学时 6

第四章儿童非智力因素发展与教育3学时 3

第五章心理发展的差异与教育3学时 3

第六章小学儿童的学习心理6学时 6

第七章儿童学习动机与激发3学时 3

第八章小学儿童的学习迁移6学时 6

第九章儿童品德心理与发展6学时 6

第十章教学活动的设计3学时 3

第十一章课堂管理心理3学时 3

第十二章学校人际关系3学时 3

第十三章教师的心理健康3学时 3

合计51学时51

六、与各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是一门介于心理学与教育学之间的学科,与《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紧密联系,学生需先选修这些相关课程,要求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适当地重温涉及上述两门学科的一些概念和知识。

七、考核方式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主要采取“一纸开卷”的考试方式,考试采取统一命题,统一考试时间,统一批改试卷方式。学生的学期总成绩由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各部分成绩占的比例一般为10%、30%、60%;如果没有期中考试,则学期总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构成,它们所占比例分别为30%、70%,学生的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

八、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伍新春著.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参考书:

[1].林崇德. 发展心理学.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2].林崇德. 学习与发展. 北京:北京师大出版社,2002

[3].申继亮等. 当代儿童青少年心理学的进展.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

[4].章志光主编. 小学教育心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3月

[5].朱智贤. 儿童心理学.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6].朱智贤. 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北京:中国卓越出版社,1994

[7].张文新.青少年发展心理学. 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

[8].邵瑞珍主编. 教育心理学.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

[9].姚本先主编.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

[10].杨治良等著. 记忆心理学.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99

[11].白学军. 智力心理学的研究进展.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12].高玉祥. 健全人格及其塑造. 北京:北京师大出版社,1997

[13].孟昭兰著. 人类情绪.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14].K. T. 斯托曼著,张燕云译. 情绪心理学.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

[15].陈帼眉. 学前儿童心理学.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16].朱智贤、林崇德. 儿童心理学史.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17].叶弈乾、孔克勤编著. 个性心理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18].杨丽珠主编. 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 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19].朱智贤等编著. 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0].陈会昌著.道德发展心理学. 安徽人民出版社,2004

执笔人:徐浩斌审核人:徐浩斌教学院长:李黎院长:林慧莲

有关幼儿心理学书籍推荐

有关幼儿心理学书籍推荐 要成为一个好父母,还得了解一些幼儿的心理,懂得顺应孩子的心理去教育,培养出健康聪明的孩子。下面推荐基本幼儿心理学书籍给各位家长与老师。有关幼儿心理学书籍推荐,一起来看看下文。 《婴儿心理学》孟昭兰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意识的把握》皮亚杰著山东教育出版社 《读孩子如读书》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爱和自由》 《捕捉儿童敏感期》 《13岁前妈妈改变孩子的一生》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 《和孩子划清界限》 如果你读了这些幼儿心理学书籍,那么,你就读懂了你的孩子,让你在教育上更成功。 如何改掉婴儿一直吃手的行为习惯? 宝宝大概三个月开始就会开发出自己的小手,以此作为新的游戏伙伴了。因此在这个阶段把自己的这个新的小伙伴放到小嘴里吮吸,成为了一个乐趣是再正常不过了,更何况

这是他最唾手可得的小伙伴,更是不能放过了。这个小手是孩子与探索世界的心相连的载体,如果刻意要「切断」这个「枢纽」,那会对心理造成很大的影响。甚至乎有的宝宝将吃手指当成对奶头的依恋(可是从你的描述中明显不属于这种情况)。吃手指的行为是婴儿期的合理需求,它无害,是需要大人克制住思维定势去满足的行为。以前很多在婴儿期通过刺激性物品企图断掉吃奶吃手习惯的做法是漠视婴儿感受和成长需求的行为,不到万不得已不建议这种做法。不过我们今天先不详细讨论这个小手对心理有什么影响的问题,重点解决你希望拯救宝宝吃的发白的小手问题。 首先为什么你的宝宝会吃小手呢?除了开头已列出的成长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原因也是不能忽视的,就是他即将长牙了。从你和我私信的情况看,你的宝宝现在进入「即将长小牙齿」的阶段了。这个阶段,宝宝会开始流口水,当流出口水渐渐多起来之后,嘴唇四周还会长出红色的小点点,不用担心,那是「口水疹」,一般不需要进行特别的护理,多擦擦口水保持干燥就可以了。这种情况待到口水不再流了或是皮肤已经适应了这个湿度之后就会自行恢复。 在长小牙的初期,宝宝的牙床有点不舒适,甚至慢慢会痒,疼。有的宝宝特别敏感自己的身体变化,他就会不自觉的做出一些对自己舒服的事情。这也是为什么宝宝会一天到晚吃小手,甚至到了「疯狂」的地步的另一个原因。

幼儿教育心理学

1.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1)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条件下,应用感官或借助科学的观察仪器(如录音笔,照相机,摄像机等),有计划有目的的对研究对象的言行表现进行考察,然后分析处理,从而了解,判断被观察者心理和行为活动的一种方法。 (2)作品分析法:幼儿通过自己的亲身活动可以产生多种不同形式的结果,即作品。作品分析法是指通过对儿童的活动作品,如绘画、日记、积木造型、玩具拼装或其他作品等,进行分析研究,以了解、评定儿童身心发展的状况与特点的一种方法。 2.幼儿教师的角色 (1)国民素质教育的奠基人 (2)幼儿人格的塑造者 (3)幼儿心理卫生的保健者 (4)幼儿教育科学的研究者 3.幼儿教师的个性特征 (1)广泛而浓厚的求职兴趣 (2)积极而稳定的情绪 (3)坚强的意志 (4)健全的性格 4.踢猫效应:当一个人的消极情绪未能得到及时控制或合理宣泄时,就很容易波及或迁怒他人,引发一系列不良后果,形成恶性循环。 5.幼儿教师的教育能力(简答或填空) (1)观察能力 (2)与幼儿沟通的能力 (3)创设教育活动的能力 (4)教育科研能力 6.心理活动从无意向有意发展 7.心理发展的性质:连续性与阶段性 8.对于幼儿来说辨别左右是相当困难的 9.所谓关键期是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和教育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 10.幼儿掌握概念的最佳年龄是5---5.5岁。 11.气质的类型(名词解释) (1)胆汁质其特点是“情感发生迅速、强烈、持久,动作的发生也是迅速、强烈、有力。属于这一类型的人都热情,直爽,精力旺盛,脾气急躁,心境变化剧烈,易动感情,具有外倾性。 (2)多血质:容易形成有朝气、热情、活泼、爱交际、有同情心、思想灵活等品质;也容易出现变化无常、粗枝大叶、浮躁、缺乏一贯性等特点。这种人活泼、好动、敏感、反应迅速、喜欢与人交往、注意力容易转移、兴趣和情感易变换等等。 (3)粘液质感受性低;耐受性高;不随意反应低;外部表现少;情绪具有稳定性;反应速度慢且不灵活 (4)抑郁质抑郁质的人神经类型属于弱型,他们体验情绪的方式较少,稳定的情感产生也很慢,但对情感的体验深刻、有力、持久,而且具有高度的情绪易感性。 12.按学习方式来划分学习的种类,可分为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 (1)发现学习:是幼儿通过亲身参与实践活动,独立思考、独立探索,去发现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三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三)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与儿童最初的情绪反应相联系的需要是()。 A.社会性需要 B.爱的需要 C.尊重的需要 D.生理需要 2.幼儿记忆的特点之一是()。 A.形象记忆占优势 B.语词记忆占优势 C.意义记忆用的多 D.机械记忆效果好 3.幼儿在听老师讲《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头脑中会浮现出小女孩的生动形象,这种心理活动属于()。 A.创造想象 B.无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幻想 4.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是()。 A.直觉行动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辩证思维 5.幼儿园老师上课时,一边弹琴,一边组织孩子们按音乐节奏做各种动作,老师的这种注意品质是()。 A.注意的稳定性 B.注意的广度 C.注意的转移 D.注意的分配 6.儿童学习语言过程中最早出现的句型是()。 A.电报句 B.单词句 c.联合复合句 D.判断句 7.新生儿的心理,可以说一周一个样,满月之后,是一月一个样,可是周岁以后发展速度就缓慢下来,两三岁以后的儿童,相隔一周,前后变化就不那么明显了,这表明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进程的一个基本特点是()。

A.发展的连续性 B.发展的整体性 c.发展的不平衡性 D.发展的高速度 8.通过分析儿童的绘画、日记等了解儿童心理的方法是()。 A.实验法 B.测验法 C.观察法 D.作品分析法 9.学前儿童心理学中的“儿童”一般是指()。 A.O~6、7岁 B.O~12岁 C.O~15岁 D.0~18岁 10?儿童某种知识和形成某种能力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称为()。A.转折期 B.敏感期 C.危机期 D.最佳发展期 11.大约6~10周后,人脸可以引发婴儿微笑,这种微笑被称为()。 A.社会性微笑 B.愉快 C.交往 D.高兴 12?现在的幼儿与几十年前的幼儿的某些心理特点,如: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活泼、好动等特点基本相同,这说明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具有()。 A.可变性 B.整体性 C.阶段性 D.稳定性 13.到3岁时,儿童脑的重量大约是()9。 A.390 B.900 C.125 D.1000 14.出生()个月以内是视觉发展的敏感期。 A.1 B.3 C.6 D.9 15.问一个3岁的儿童“你有姐姐吗?”,他说“有”,再问“你姐姐有弟弟吗?”,他却说“没有”,这说明学前儿童的思维具有()特点。 A.片面性 B.经验性

《幼儿教育心理学》(林泳海著)

《幼儿教育心理学》 (林泳海/著) 儿童学习障碍的特性及其表现 一、学习障碍儿童的心理特点 1.智力正常,IQ一般在70至100之间; 2.多有认知障碍,如表现为对位置、顺序、方向、图形等方面障碍;3.读、写、算等能力表现为某方面能力或某几方面能力拙劣; 4.能完成简单的读、写、算,但对意思、关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拙劣;5.描画、写字的能力拙劣; 6.对部分事物的看法固执; 7.难以较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 8.行为多动,情绪易冲动。 二、学习障碍的语言特性 1.多数在2至3岁才被发现语言发育迟缓; 2.多有发音合成障碍,不能正确发出某个字母音; 3.日常生活中绘画几乎无障碍; 4.即使到了学龄期,对文章内容理解和作文能力也表现较差。 三、学习障碍的情绪特点 1.偏向对某一事物的关心和兴趣; 2.注意力散漫,精神不集中; 3.在婴幼儿期明显表现为多动; 4.固执倾向(自闭倾向); 5.行为不成熟、幼稚; 6.情绪淡漠或缠人; 7.为一点小事就引起发怒,产生粗暴行为; 8.情绪波动大。 四、学习障碍的社会特性 1.与朋友关系不能持久,常发生纠纷; 2.易被人欺侮,经常逃学; 3.有些LD儿童与自闭儿童有类似的表现,在幼儿期易误诊为自闭性障碍。

五、学习障碍的身体运动能力、生活习惯特点 1.粗大动作,动作接近普通儿童; 2.精细动作,感觉协调运动如手眼协调动作发育迟缓,表现在蹬三轮车、过平衡木、荡秋千、描画、写字有困难; 3.手指不灵巧,不能很好解、扣纽扣,用剪刀等; 4.一般都有行为散漫倾向,不遵守规则; 5.条理性差,易丢失东西。 LD儿童分类教育指导 LD儿童分类教育指导 一、听、说、读、写、算有障碍儿童的教育指导 1.听障碍 听有障碍的LD儿童,表现为语言接受有困难;对别人的讲话理解有困难;听后不能理解语意。在指导时,要注意唤起他们的注意力,尽可能地提示与听的内容有关的动作和文字信息,将听到的内容与动作和文字联系起来。 2.说障碍 说有障碍的LD儿童,表现为对自己想说的话不能很好地表达;不能将自己的想法用语言合乎逻辑地表达;说话不得要领,对方难以理解。对这类幼儿进行指导时,首先要为他们营造一个宽松的说话环境,消除他们的紧张情绪;可为他们提供图表和文字说明,给予视觉性的援助,帮助他们理清说话的逻辑顺序。 3.读障碍 读有障碍的LD儿童,表现为,会读错形状相似的文字;读文章时跳行等。在指导时,指出形状相似的文字在读音上的区别,对表现为跳行阅读的儿童,让他们用手指逐行阅读。 1.写障碍 写有障碍的LD儿童,表现为:不能正确地辨别汉字、字母的形状和线条方向;写字时,眼-手运动不协调,常常写镜像文字(反字),如将p写成q;不能记忆起汉字的笔画结构;有的表现为描画、绘画有困难。在指导时,让儿童多辨别形状和线条的方向,利用电脑对他们进行眼-手协调运动的训练;用语言提示,帮助他们回忆起汉字的笔画顺序;用游戏棒让他们进行结构简单的汉字制作练习,也可让他们进行涂色彩和简单的绘画练习以及视-写和听-写练习。 5.算障碍 计算有障碍的LD儿童表现为:量的概念、抽象思考能力、对图形的理解和定位有困难;心算能力差、进位的数不能记忆;不能理解题意、逻辑思考差和推理判断有困难。对这类儿童进行指导时,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数字问题,让他们算算和数数,帮助他们分析理解图形和应用题的题意,让他们学会思考的方法。给予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多练习,提高计算能力。要尽可能地从易到难,分步骤,循序渐进,给予耐心细致的指导。 二、运动与社会适应性LD儿童的教育指导 1.运动障碍 这类儿童,有的表现为不能很好地使用剪刀、系鞋带;有的表现为对球类运动、跳绳、跳箱等全身运动协调有困难。在进行指导时,要注意提高他们眼和手协调运动能力和手指精细运动能力,同时为了增强运动协调能力,让他们多参加玩沙、玩球、磨擦皮肤等触觉形式的刺激活动,或让其躺在滑行板上,从斜坡上向下滑等本体感觉刺激活动,或让其躺、坐在吊床上,以外力加以推动、旋转或摇晃、荡秋千等前庭刺激活动。也可以使用镜子,让他们一边认识自己的身体部位,一边动作。

《儿童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精选范文5篇

《儿童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精选范文5 篇 《儿童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儿童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1 最近帮主一向在看儿童心理学的书籍,我学儿童心理学主要有两个目的:成为更懂孩子的妈妈;成为一个更好地分享者,让更多的家长和孩子受益。 儿童心理学是什么吗?儿童心理学是研究0-15、16岁儿童心理是研究不一样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特点及其规律的科学。儿童心理学按年龄阶段划分为婴生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少年期。 家长为什么要学点儿童心理学?学习儿童心理学能够让我们更加了解儿童在不一样年龄阶段孩子认知发展、言语发展、个性发展、记忆发展、学习潜力、思维发展和自我意识的特点,让家长能够更好地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在教育孩子方面尊重生命成长规律减少盲目性和焦虑性,即不急功近利的拔苗助长也不放任自流的自生自长,最好的教育都是恰逢其实、恰当好处的教育。 为了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儿童不一样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帮忙家长设置各阶段合理的成长期望,明确什么样的方法有助于孩子认知、社交潜力及心理的发展,什么样的方式会阻碍其发展,给家长带给一些恰当的教育方法,帮主整理一份儿童的年龄与相应行为潜力的对照表,期望帮忙各位家长更了解自我的孩子,成为更懂孩子的教育者。

《儿童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2 学前期是人的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大的时期之一。幼儿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在以游戏为主的各项活动中,心理发展异常迅速。作为幼儿教师学习心理学是自身发展提高的需要,是搞好幼儿教育工作的需要。 通过学习《幼儿心理学》,我深知:幼儿阶段是人生的奠基阶段,而幼儿教师是年青一代最初的启蒙老师,在幼儿成长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作为幼儿教师,首先是要做幼儿的朋友,在平等的关系中,教师是幼儿的伙伴,使幼儿在心理上得到安全、放松,让他们感觉生活在自由、尊重、平等、合作的气氛中,在这气氛中,让幼儿充分的活动,获得表达自己的欲望的能力和机会。 我们班每个孩子的个性都不相同,有的孩子活泼大方,他们能主动表现自己,见到客人能主动打招呼,听到音乐就能翩翩起舞,为大家表演,这样的是我们所倡导的。但是有些孩子,他们在幼儿园里比较活泼,一旦离开了他们熟悉的环境,或家里来了客人,或者幼儿园来了陌生人参观等等,他们便很胆怯,不敢说话。这种胆怯性格的形成,大多因为缺乏锻炼的机会,缺少表现自己的勇气的条件,如果不及时加以引导,将严重影响幼儿一生的发展。胆怯的幼儿往往没有勇气在众人面前讲话,或说话声音很小,为改变这种胆怯的性格,我们努力为幼儿提供”说”的机会,让幼儿在每个人面前表达自己欲望和自己的感情。 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怎样去教幼儿、怎样主动和幼儿沟通是很

(完整版)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一、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概念和基本问题 1、概念: 发展:个体身体、生理、心理、行为方面的发育、成长、分化、成熟、变化的过程。儿童发展主要指从不成熟到成熟这一成长阶段,以及身心日趋完善和复杂化的过程,是个体生命全程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关于学前儿童的心理活动特点与发展规律的科学。 2 、研究任务:wwh 描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年龄阶段);解释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机制;促进学前儿童心理发展;预测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 3、近现代的儿童观 (1)近代:洛克:白板说; ①夸美纽斯:教育目的和作用:来世;原则:教育适应自然;普及教育和统一学制;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直观巩固量力系统循序渐进;《母育学校》西方第一本学前教育学著作

②卢梭:性善论;自然教育理论(核心、目的、阶段、方法) ③裴斯泰洛齐:目的;教育心理学化;要素教育;初等学校各科教学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赫尔巴特:理论基础(伦理学和心理学);教学体系(管理论;教学论;德育论)课程论(经验、兴趣;统觉) ③4 福禄贝尔:幼儿园教育理论(任务:家庭教育的补充;方法:自我活动、游戏、社会参与;课程:恩物、游戏、歌谣) ③5 蒙台梭利:儿童具有内在生命力、吸收性心智、敏感期;内容:自由活动、感官教育、读写算、实际生活练习、自我教育;实施:儿童:作业;教师:有准备的环境杜威:儿童是未成熟的个体,需要教育而适应社会。 ( 2 )现代:19 世纪后半期,德国普莱尔(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1882 年出版《儿童心理》,第一部科学的,系统的儿童心理学专著。 霍尔(美国儿童心理学之父,心理学的达尔文)掀起了儿童 研究运动。

阿德勒儿童教育心理学笔记

《儿童教育心理学》作者:阿德勒 书籍概况及作者:这本书围绕如何帮助儿童形成一个正常、健康的人格这一问题,提出了要用正确的方法帮助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信、勇敢、不畏困难的品质,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健全的人格,才是教育孩子的首要目的。 1870年2月17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郊区的一个富裕家庭,但是他却认为他的童年生活并不快乐,因为他天生体弱多病,直到4岁才会走路。他的父亲鼓励他说:“阿德勒,你必须不相信任何事”就是告诉他,不能让困境束缚自己,不能相信当下的困难就是人的一生,而要勇敢突破,大胆地去创造自己的生活。这种坚强的信念造就了阿德勒的一生。 第一章引言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教育问题可以归结为自我认识和自我指导的过程。儿童的这种自我认识和自我指导相比成人而言,就比较薄弱。因此,成人必须对儿童就行教育,关注并引导他们的成长。下面,作者对个体心理学展开了一个总的论述。 1. 根据个体心里学的理论,个体的行为是有个体的整个人格发动和指引的,因此,个体的行为反映了个体的心理活动。 2. 人的发展的根本事实是人的心理总是充满着有活力的、有目的的追求。正是这种有目的的追求主宰了人一生的具体行为,甚至决定了他的思想。 3. 人格的整体性极其独特的生活目标和生活风格并不是建立在客观

现实的基础之上,而是建立在个体对客观事实的主观看法的基础之上的。心理学家和小说作者类似,运用一个确定的行为主线、一种生活风格或一种行为模式来构建人物的生活,以确保人物的整体人格不会被破坏。 4. 个体的追求或有目的的活动是以人的自卑感为前提的。所有的儿童都天生有一种自卑感,它会激发儿童的想象力,激励他们尝试通过改善自己的处境来缓和或消除自己的自卑感。心理学上称这种现象为心理补偿。自卑感可能在客观上有助于个体的完善,也可能导致单纯的心理调适。 5. 可以把那些明显具有补偿性的性格特征的儿童分为三类:衰弱或有器官缺陷、受到严厉教育或没有受到父母关爱、被宠坏的儿童。 6. 父母需要关注儿童成长过程中社会情感的发展程度。社会情感是儿童发展的晴雨表,在儿童心理的正常发展中起着决定性和指导性作用。社会情感的任何障碍都会严重危害儿童的心理发展。 7. 个体心理学是围绕社会情感的根本原则来发展相应的教育方法。为了让孩子能更好为将来的生活准备,孩子的家长和教育者不应该让孩子只和一个人建立密切关系。 8. 人们对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问题的态度更能表现真实的自我。一是社会关系,不仅仅局限于如何与人交往并结交朋友,还包括友谊、合作、信任、忠诚等。二是个体如何运用自己的一生—职业问题。三是两性问题。个体的生活风格和独特目标,基本能从他对这三个问题的回答中找到蛛丝马迹。个体的生活目标具有决定性意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之读《幼儿心理学》有感

10幼教2班黄慧贤101103016 读《幼儿心理学》有感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幼儿心理学》,幼儿心理学是研究幼儿期(3~6、7岁)儿童辛苦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科学。《幼儿心理学》这本书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进修的必读科目,了解幼儿心理是非常必要的,下面就浅谈本人读了《幼儿心理学》后的启示。 幼儿是人生起点时期,是一个生机勃勃,充满生命力的时期,也是人类个体心理发生发展、撒播智慧种子的播种季节。这本书让我更进一步了解到幼儿一些心理行为偏差,假若将来我可以成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那么《幼儿心理学》这本书将有利于我结合孩子的情况,有针对性的对其加以指导和教育。 这本书分为四编,共十六章。书的开头就给我们介绍了幼儿心理学要研究的对象与意义,我们重点学习了幼儿感知觉、注意的发展(认知)幼儿记忆力的发展幼儿思维的发展幼儿品行的发展。通过这些学习我的的确确学到了很多关于幼儿方面的知识,有些甚至是我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例如,促进幼儿记忆发展的策略有运用直观教具:(1)开展游戏(2)调动多种感官(3)结合动作演示(4)善用比喻(5)找准异同(6)进行发散思维(7)布置任务(8)综合归类(9)加强复习 发展的本质:格赛尔认为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都是按基因规定的顺序有规则有秩序的进行。发展是一个顺序模式的过程,这个模式是由机体成熟预先决定和表现的。 成熟是通过基因来指导发展的机制,即是一个由遗传因素控制的过程,通过从一种发展水平向另一种发展水平突然转变而实现的。格赛尔强调基因决定的时间表,强调成熟的顺序,年龄就是儿童发展的时间指标。 幼儿观察力的培养:(1)教师应帮助幼儿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任务越具体,幼儿观察的目的就越明确,观察的效果就越好。(2)教师应该激发幼儿观察的兴趣。(3)教师要教给幼儿观察的方法。(4)在观察过程中启发幼儿运用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观察活动。 幼儿心理的一般特征包括:(1)幼儿心理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2)幼儿的认识活

小学教育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试题带答案

小学教育-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试题(带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和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记录和分析的研究方法,称为观察法。 2.人们习惯性地赋予某物体某种或某些固定的功能,而忽略该物体其它功能的现象称为 功能固着。 3.对小学生来说,监控策略主要体现在集中注意和领会监控上。 4.现代认知心理学将广义的知识划分成两大类,它们是程序性知识和陈述性知 识。 5.完整的品德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等心理成分。 6.学习者主动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已有知识联系起来,增加新信息的意义,从而促进新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过程,称为策略学习。 7.创造性一般由创造性意识、创造性思维过程和创造性活动三部分构成。8.皮亚杰认为,6—8岁儿童的道德发展处在他律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儿童的道德判断受外部的价值标准所支配和制约。9一10岁儿童,既不简单地服从权威,也不机械地巡守规则,他们不再把准则或成人的命令看作是应该绝对服从的或不可改变的,皮亚杰称这一阶段为自律水平的道德阶段。 9.由父母的鼓励、教师的表扬、奖励等外在因素激起学习动机称为外部动机。而要求掌握、 10. 儿童在知道了“萝卜、白菜’’等概念后,再学习“蔬菜”概念,这时的同化学习属于正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可单选或多选,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在括号中) 1.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 )。 A.客观性原则B.系统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D.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原则 2.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心理学技术包括( )。 A.说服B.角色扮演 C.榜样学习D.奖励与惩罚 3.下列哪些观点强调了内部心理过程、认知结构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 A.试误说B.社会学习理论 C.发现学习理论D.接受学习理论 4.下列选项中,属于组织策略的是()

儿童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推荐(简化版)

有关儿童心理学的书籍(修改版) (一)通俗易懂的 《读孩子如读书》、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爱和自由》、 《捕捉儿童敏感期》 《13岁前妈妈改变孩子的一生》、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 《和孩子划清界限》 (二)理论性较强的(标绿的比较贴近中国实情) 《人生发展心理学》(极好)詹姆斯?O?卢格著陈德民等译学林出版社《发展心理学与你》朱莉娅?贝里曼等著陈萍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自我的发展》简?卢文格著韦子木译浙江教育出版社 《发展的自我》罗伯特?凯根著韦子木译浙江教育出版社 《精神病学的人际理论》沙利文著韦子木等译浙江教育出版社 《儿童发展心理学》刘金花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婴儿心理学》孟昭兰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好)林文正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儿童心理学》皮亚杰等著商务印书馆 《儿童的道德判断》皮亚杰著山东教育出版社 《意识的把握》皮亚杰著山东教育出版社 《儿童与青少年情感健康》马春华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儿童发展心理学》李丹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儿童心理治疗技术》高桦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小学生心理健康》杨忠健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父母柔道:少年行为纠错》约翰?罗斯蒙特著邓磊等译北方文艺出版社《学习的烦恼》林薇编著北京出版社 《EQ之门》劳伦斯?沙皮罗著施美华译经济曰报出版社 《人生的阶段》勃纳德?利维古德新华出版社 《自我论》科恩著文化生活译丛 成长的阶梯――人生发展心理学丛书从婴儿到青年共五本 (三)治疗 《儿童故事治疗——教育辅导系列》 作者:(美)布兰岱尔著,林瑞堂译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ISBN:7561432747 《儿童异常心理学》 作者:[美]马施,[美]沃尔夫著,孟宪璋等译 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v

电大专科学前教育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发展的连续性 2.客体永久性 3.直觉行动思维 4.依恋 5.结构性游戏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____ 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在怀孕后的第四周,胚胎第一个形成的是一-----。 3.婴儿从____垂,开始对颜色有分化性反应,能辨别彩色和非彩色。 4.是婴儿的第一个社会性行为。婴儿通过笑能引起其他人对他作出积极的反应。 5.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在同伴群体中的评价标准出现之前,____是影响儿童最有力的人物。 6.到了2岁左右,儿童歌曲的基本结构有了一定的了解,自发唱出来的“咿呀之歌”已经具有了歌曲所具备的一个大体的构架和轮廓,心理学家称之为婴幼儿的-------一。 7.托马斯将儿童的气质分为三种类型:--------、--------和____。 8.心理学家Parten根据学前儿童在游戏中的社会性参与程度,将游戏分为四种:___ _、平行游戏、--------和-------一。 9.儿童一般要到六七岁才能获得 -------一的认识。 10.自我意识是一个多维度结构,从形式上看,自我意识包括一----、-------和-------。 11.班杜拉认为,儿童是通过----------而习得新行为。 12.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的知识既不是来自一---- ,也不是来自-------,而是来自----------的相互作用。 三、筒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简述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2.简述儿童产生惧怕的原因。 3.简述安沃斯提出的儿童依恋的模式类型。 四、论述题(16分) 试论述同伴关系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五、案例分析题(20分) 材料:其其性子很急,每次拿小人书,都是拿一大叠,翻得很快,

心理学经典书籍(完全免费)

“心理学史” 《现代心理学史》[美] 杜.舒尔茨人民教育出版社(语言流畅、说理明快,尤其适合本科生读,不过国内翻译的版本比较老,好象是根据第三版翻译的,这本书在美国直到现在还在修订出版,最新版本的是2004年的) 《心理学史》[苏] 米哈伊尔.雅罗舍夫斯基上海译文出版社 《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叶浩生人民教育出版社(体系明晰,涵盖较广,内容相对较新,不过由于是编著,全书各章的写作风格难于统一。若欲了解最新发展,郭本禹《当代心理学新进展》可以一看;另外,高觉敷的《西方近代心理学史》《西方心理学新发展》较有理论深度,虽然体系稍微有点乱) 《心理学史导论》[美]B.R.赫根汉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值得一看) 《心理学史》[美]黎黑浙江教育出版社(是一本较有特色的心理学史著作,被列为心理学史著作“新史”的范畴,是国际影响较大的著作) “普通心理学” 心理学教授胡寄南,在他生命的晚年,也为有志于心理学研究的学生开出了18种普通心理学书目。 如《普通心理学》曹日昌 《心理学纲要》[美] 克雷奇等文化教育出版社 《普通心理学》[苏] 彼得罗夫斯基人民教育出版社 《心理学导论》黄希庭人民教育出版社 “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苏] E.C 库兹明,B.E 谢苗诺夫卢盛忠译杭州大学心理系 《社会心理学原理和方法(第四版)》[美] 埃德温.P.霍兰德广东教育出版社 《现代社会心理学》周晓虹上海人民出版社 “心理学研究方法” 《心理研究中的实验设计(第五版)》[美] A.L.Edwards 四川教育出版社 《社会研究方法(第八版)》[美] 艾尔.巴比华夏出版社

《心理学研究方法》王重鸣人民教育出版社 最近新出版的是《心理与教育研究法》董奇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 精神分析类: 弗洛伊德的著作: 《弗洛伊德文集》(1-8卷)车文博主编长春出版社 《释梦》商务出版社 《精神分析引论》商务出版社 《少女杜拉的故事》 《曰常生活的心理奥秘》 《**与文明》 《精神分析纲要》安徽文艺出版社 《论文学与艺术》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诙谐及其与无意识的关系》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论文明》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精神分析导论讲演新篇》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弗洛伊德论美文选》知识出版社 《弗洛伊德论创造力与无意识》 《摩西与一神教》三联书店 介绍弗洛伊德思想的著作: 《精神分析入门》(极好)查尔斯?布伦纳杨华渝等译北京出版社《精神分析治疗指南》罗伯特?尼萨诺著杨华渝译北京出版社《弗洛伊德和马克思》(好)奥兹本著董秋斯译三联书店 《生与死的对抗》诺尔曼?布朗著冯川等译贵州人民出版社 《心灵的激情》上下欧文?斯通著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儿童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精选范文5篇

《儿童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精选范文5篇 《儿童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儿童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1 最近帮主一向在看儿童心理学的书籍,我学儿童心理学主要有两个目的:成为更懂孩子的妈妈;成为一个更好地分享者,让更多的家长和孩子受益。 儿童心理学是什么吗?儿童心理学是研究0-15、16岁儿童心理是研究不一样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特点及其规律的科学。儿童心理学按年龄阶段划分为婴生儿期(0-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岁——12、13岁)、青少年期(11-12岁——15、16岁)。家长为什么要学点儿童心理学?学习儿童心理学能够让我们更加了解儿童在不一样年龄阶段孩子认知发展、言语发展、个性发展、记忆发展、学习潜力、思维发展和自我意识的特点,让家长能够更好地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在教育孩子方面尊重生命成长规律减少盲目性和焦虑性,即不急功近利的拔苗助长也不放任自流的自生自长,最好的教育都是恰逢其实、恰当好处的教育。 为了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儿童不一样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帮忙家长设置各阶段合理的成长期望,明确什么样的方法有助于孩子认知、社交潜力及心理的发展,什么样的方式会阻碍其发展,给家长带给一些恰当的教育方法,帮主整理一份儿童的年龄与相应行为潜力的对照表,期望帮忙各位家长更了解自我的孩子,成为更懂孩子的教育者。 《儿童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2 学前期是人的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大的时期之一。幼儿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在以游戏为主的各项活动中,心理发展异常迅速。作为幼儿教师学习心理学是自身发展提高的需要,是搞好幼儿教育工作的需要。 通过学习《幼儿心理学》,我深知:幼儿阶段是人生的奠基阶段,而幼儿教师是年青一代最初的启蒙老师,在幼儿成长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作为幼儿教师,首先是要做幼儿的朋友,在平等的关系中,教师是幼儿的伙伴,使幼儿在心理上得到安全、放松,让他们感觉生活在自由、尊重、平等、合作的气氛中,在这气氛中,让幼儿充分的活动,获得表达自己的欲望的能力和机会。 我们班每个孩子的个性都不相同,有的孩子活泼大方,他们能主动表现自己,见到客人能主动打招呼,听到音乐就能翩翩起舞,为大家表演,这样的是我们所倡导的。但是有些孩子,他们在幼儿园里比较活泼,一旦离开了他们熟悉的环境,或家里来了客人,或者幼儿园来了陌生人参观等等,他们便很胆怯,不敢说话。这种胆怯性格的形成,大多因为缺乏锻炼的机会,缺少表现自己的勇气的条件,如果不及时加以引导,将严重影响幼儿一生的发展。胆怯的幼儿往往没有勇气在众人面前讲话,或说话声音很小,为改变这种胆怯的性格,我们努力为幼儿提供"说"的机会,让幼儿在每个人面前表达自己欲望和自己的感情。 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怎样去教幼儿、怎样主动和幼儿沟通是很重要的。 第一、现在的教育观,要求教师与幼儿的地位是平等的`。 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幼儿,作为朋友坐下来与幼儿谈心,了解他们的性格特征。这些来容易的话,做起来却很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权利,包括幼儿自己的权利,所以做什么都不要强制幼儿去做,可以去引导幼儿去做。教师以亲切的话语,关心他们喜欢,做什么,需要什么。这样既拉近了师生关系,又使我们目标得以实施。 第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让幼儿从中得到知识。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就尽量多设计一些与教育内容相一致的游戏。真正做到"在游戏中学习"。 第三、抓住幼儿的闪光点。 让幼儿充满自信做好每一件事,教师应多鼓励幼儿,包括一些很小的事,对他进行赞美,他们定会有所发展,有所进步。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2)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二)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 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认为遗传对心理发展作用的大小依赖于环境的变化;而环境作用的发挥,也受到遗传限度的制约,这种理论是()。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二因素论 D.相互作用论 1.D【解析】相互作用论认为遗传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导致发展。 2.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年龄范围内的儿童心理的发展规律。 A.0~3岁 B.O~6岁 C.O~12岁 D.0~18岁 2.B【解析】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0至6岁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3.儿童最初对世界的认知活动,突出表现在( )的集中。 A.触摸觉和视觉 B.知觉发生和视觉、听觉 C.口腔触觉和视觉 D.动觉和机体觉 3.B【解析】儿童出生后就开始认识世界,最初的认知活动突出表现在知觉发生和视、听觉的集中。 4.人生头2~3年心理发展成就的集中表现是()。 A.手眼协调动作 B.独立性的出现 C.坚持性的出现 D.分离焦虑的出现 4.B【解析】独立性的出现是儿童心理发展非常重要的一步,是人生头两三年心理发展成就的集中表现,也标志着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出现。

5.关于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正确的说法是()。A.定向性注意随年龄的增长而占据越来越大的地位B.有意注意的发展先于无意注意的发展 C.定向性注意的发生先于选择性注意的发生D.选择性注意的范围扩大,定向性注意的范围缩小 5.C【解析】学前儿童的注意发展的一般趋势是: ①定向性注意的发生先于选择性注意的发生; ②无意注意的发展早于有意注意的发展。 6.儿童注意开始受到表象影响的年龄是()。 A.1岁以前 B.1~3岁 C.3~4岁半 D.4岁半~6岁

给妈妈:12本经典的儿童教育心理学书籍

给妈妈:12本经典的儿童教育心理学书籍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孩子的认知能力一天天在增强,其内心 世界的活动是越来越丰富。伴随着身体的发展,心理发展也很快,情绪、智力、意志和性格等方面也逐渐得到不断地提高和完善。当然,这个过程少不了父母的正确教育和合适读物的引导,有哪些儿童心理教育书籍是比较好的。 为广大妈妈们介绍欧洲着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卡特琳·多 尔托博士主编的“宝宝心理成长绘本”系列绘本。分别是《亲昵》、《宝宝的出生》、《家庭》、《伤心》、《害怕》、《生气》、《羞耻》、《粗口》、《暴力会伤害人》、《说“不”》、《公平不公平》和《死亡》等12册,被称为经典的儿童教育心理学书籍。 《亲昵》:幼儿时期的儿童是非常喜欢温馨的亲昵举动的,亲 一下妈妈,和小伙伴们拍拍手,抱着自己喜欢的玩具等都是亲昵举动的表现。一起来感受亲昵带来的彼此的亲密和信赖吧。 《宝宝的出生》:宝宝可能经常会好奇自己是怎样来到这个世 界上的,那么就用这本书读给他,关于自己降生的那个美丽故事。 《家庭》:世界上60多亿人,大约存在着十亿个家庭,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庭,但是有很多复杂的家庭关系我们是不知道的,所以就需要通过书去了解自己家族的族谱并且找到自己的位置。 《伤心》:每个人都有心情不好的时候,可能会非常伤心,不 想玩,不想笑,会流泪,会破坏。本书和幼儿一起面对生气时的心理活动和状况,指导他们正确疏导伤心的情绪。

《害怕》:各种各样的人有着各种各样的害怕。但是害怕这种感觉总是让人不好受,本书从幼儿害怕的的各种生活方面出发,鼓励他们去勇敢面对和克服害怕。 《生气》:其实对生气的人来说,充满怒气也是很痛苦的,但生气也有着有助更加理解的正面作用,本书带领幼儿学会正确对待生气和平息怒火。 《羞耻》:羞耻,一个经常让孩子不理解的词语,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感受到那种不好的情绪,但并不知道它就是羞耻的感觉,本书讲了羞耻产生的各种状态和感觉并且提供幼儿摆脱那种感觉的 指引和方法。 《粗口》:我们在日常交际中常用到的是礼貌用词,但有时也会碰到粗口这样的话,幼儿面对它们往往产生不同的反应和影响,本书通过平和的口吻举例和分析巧妙地引导幼儿如何采取正确方式对 待粗口。 《暴力会伤害人》: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暴力行为,虽然通常不是故意的,幼儿在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暴力的行为,本书以富有指导性的建议让幼儿学会正确认识暴力。 《说“不”》:成长过程中,幼儿慢慢长大的同时渐渐会有自己的思想和主见,这时候他们可能就会对大人们说出:“不”!,这是成长中必经的一步,所以爸爸妈妈更需要倾听宝宝的心声帮助他们更加顺利健康成长。

学前儿童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 幼儿学习的机制: 孩子有时不遵守规则,是因为他没有真正的理解规则,通过实践体验,有助于孩子理解规则。通过让孩子运用、实践规则,有助于幼儿更好地掌握规则,有助于,提高沟通能力,协调幼儿之间的关系,自主解决冲突。 影响幼儿学习的因素: 幼儿的智力水平 学习动机 师幼关系 学习的定义: 学习是指学习者因经验引起的行为、能力、心理倾向等比较持久的变化,这些变化不是因成熟、疾病或药物引起的,而且也不一定表现出外显的行为。 对这一定义的说明: 学习的结果是使学习者身上发生某种变化 这种变化是能相对保持持久的 这种变化是由后天经验引起的,而非由生理成熟、疾病或药物引起的。 这种变化不一定以外显的行为表现出来的。 学习的早期研究集中于动物学习的研究,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 桑代克美国心理学家动物心理学的创始者心理学联结主义的建立者和教育心理体系的创始人教育心理学之父 人类学习的三大定律是桑代克最早提出的。包括 1.准备律:是指在有机体采取行动时,促使其行为就是一项增强,而阻碍其行为则是一种烦恼。 2.练习律:联结心强度取决于是用联结心的频次。 3.效果律:指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加强或减弱受到反应结果的影响。 (二)、学习的条件反射说(经典性条件反射学说) 巴普洛夫俄国生理学家 条件刺激:被试对刺激作出的自动的生理或其他反应。党中性刺激变为信号刺激的时候,条件反射就形成了。 无条件刺激:有一个刺激引起或情绪上的反应(或二者都有这种刺激)叫做无条件刺激(三)、学习的操作条件反射学说 斯金纳美国行为主义心里学家新行为主义代表人物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奠基者。(斯金纳箱) 学习的关键是强化 三部曲:第一步作出某一行为 第二步获得一个好结果 第三步再次表现出感兴趣 早期的认知学习理论——(格式塔心理学的学习顿悟说) ——认知心理学的学习观 认知是指感觉、直觉、记忆、思维、想象、注意等。 苛勒美籍德国心理学家格式塔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苛勒认为学习的过程并非是一个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而是一种顿悟。所谓顿悟即突然间领悟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1]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 小学教育(专科) 怀化电大:文湘雪 作业11-4章 一、名词解释 1.观察法:观察法又叫自然观察法,它是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和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记录和分析的一种方法。 2.实验法:实验法是一种控制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因素,系统的探讨某些实验条件、观测与实验条件相关现象的变化,从而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3.认知风格:认知风格又称为认知方式,指个体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表现在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 4.意义记忆:是在对事物的意义和逻辑关系理解的基础上,对学习材料的记忆,它是一种更有效的记忆方式。 5.学习:学习是个体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是个体适应环境的手段,通过学习个体行为或能力发生相对持久的变化。 6、社会性:社会性是生物个体通过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学习掌握基本生产、生活知识和技能,遵从社会规范,成为社会人的过程。 7、意义学习:P72 8、陈述性知识:P84

9、原理学习:P95 10、迁移:P100 二、简答 1、简述行动研究的特点P19 2.简述小学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P37-38 答: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及相应行为的反应,它们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心理活动。情绪和情感是个体适应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方式,它们会随着个体的成长而不断发展。小学阶段,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发展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情绪的调节控制能力增强,冲动性减弱。(2)情绪、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社会性成分不断增加。(3)高级情感进一步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生活的拓展,小学生的社会性需要越来越丰富,这促进了高级情感的发展。儿童的高级情感包括道德感、理智感、意志感和美感。 3、简述小学期间同伴团体对儿童的影响P43 答:同伴交往是儿童形成和发展个性特点,形成社会行为、价值观和态度的一个独特的社会化方式。同伴交往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与同伴交往的时间更多,交往的形式更为复杂;在同伴交往中传递信息的技能增强,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动机和目的,能更好地对他人进行反馈。其同伴间的交流更加有效;他们更善于利用各种信息来决定自己对他人采取的行动;更善于协调与他其他儿童的交往活动;开始形成同伴团体。 4、小学生学习的类型有哪些?P63

1-2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密云社区教育中心 第一章绪论 本章主要掌握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概念,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发展心理学的几个主要理论流派,以及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什么是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一、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概念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个体发展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形成到入学前这一成长过程中,儿童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发生、发展规律。 (一)发展阶段 参照我国的学制对儿童发展阶段的划分,学前儿童是指正式进入小学阶段学习前的儿童的统称。该阶段又可分为三个分阶段:出生前的发展、婴儿阶段和幼儿阶段。 出生前的发展:从受精卵形成到出生。胚胎前9个月是发展最快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有机体有一个受精卵转变为一个能在一定程度上适应周围环境的婴儿。 婴儿阶段:身体和大脑都出现巨大的变化:能够独立行走;有较成熟的感知运动能力;基本掌握了母语的口语表达系统;与他人建立了最初的亲密关系。本书将婴儿期定义为0-3岁。 幼儿阶段:幼儿的身体变长、变瘦,运动技巧更精细,更具自我控制性和自信。游戏促进和支持心理发展的各个方面。思维和语言得到惊人的发展,道德感开始发展并开始与同伴建立关系。本书将该阶段定义为3-6岁。 (二)发展的领域 学前儿童的发展是一个系统整体,我们对其生理、心理和行为进行研究时会初步划分为生理发展、认知发展、情感和社会性发展三大领域: 生理发展主要包括:身体的发展、脑的发展、感知觉的发展和运动能力的发展; 认知发展主要包括:记忆、思维、问题解决、语言等; 情感和社会性发展主要包括:情绪那里的发展、气质、自我的发展、对他人的认知、同伴关系、以及品德心理的发展及性别角色的获得等。 遗传和环境那一个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更大? 儿童是主动地还是被动的? 发展是连续的还是阶段性的? 第二节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一、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是所有的发展心理学家都必须回答的问题。这些基本理论问题是:遗传和环境那一个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更大?儿童是主动地还是被动的?发展是连续的还是阶段性的? (一)遗传与环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