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史前长江流域的部落争夺战

史前长江流域的部落争夺战

史前长江流域的部落争夺战
史前长江流域的部落争夺战

史前长江流域的部落争夺战

原始社会,氏族林立,有许多部落联盟。伴随着私有制的发展,长江流域的农耕部落与黄河流域的游牧部落因为利益冲突,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殊死搏斗。他们之间的斗争,就是以黄帝、尧舜禹为首的中原华夏族与以蚩尤为首的九黎三苗族之间的斗争。

一、诛戮蚩尤

蚩尤雄霸于被视为蛮夷之地的南方,其部落生产力展发水平相对较高,能够取庐山的金属制成五种兵器。为了争夺河东盐池,黄帝与蚩尤互相攻伐,蚩尤来自沿长江流域的九黎三苗部落,能兴风作雨。黄帝很无奈,九战九不胜,三年攻城不下。最后还是凭借风后与玄女发明的指南针与八阵图才打败了蚩尤。败阵的蚩尤残部一部分退回南方,一部分被俘虏,留在北方,成为“黎民”。

战败被捉的蚩尤,手脚被镣铐锁着。黄帝对他的处置非常残酷,据马王堆出土的帛书《黄帝四经·正乱》记载,蚩尤被杀后,皮被剥下来做成箭靶;头发被用作“旌旗”的流苏来装饰旗竿;胃被掏空,用毛塞满制成了皮球;骨肉被剁烂,掺在加苦菜的肉酱中,令天下的人来吮吸。

因为害怕蚩尤死后继续“作乱”,他的头和身子分别被葬在了相距遥远的两个地方,所以他有两个冢。蚩尤戴过的枷锁被摘下掷于大荒之中,这些带血的镣铐瞬间染红一片枫林,每一片血红的枫叶都是蚩尤的斑斑血迹,诉说着蚩尤壮志未酬空留的余恨。虽然失败了,但他勇猛的形象却早已深入人心,被人们尊为战神,不失为一代英雄豪杰。

二、南放驩兜

“去国三千里,凶人罚已终。君恩有天大,臣罪比山崇。今昔华夷异,幽明浑敦同。一朝心未死,犹自荐共工。”这一首五律讲述的是一名臣子是如何获罪被杀的。

驩兜,一说叫“混沌”,三苗族首领。郭沫若《中国史稿》说:“三苗那时在江、汉之间。可能是三个部落。其中有一个部落的首领名驩兜。”

驩兜是帝尧的司徒,帝尧挑选接班人时,他向尧推荐共工,认为他有能力,会办事。尧则认为共工口才虽好,但品行不好,表面上规规矩矩,背后尽干坏事,不可大用,因此没有采纳驩兜的意见。

其后的事态发展为尧“以天下让舜,三苗之君非之,帝杀之,有苗之民,叛入南海”。舜对三苗部落否定其继位耿耿于怀,趁江淮洪水泛滥时,借口驩兜与共工、鲧一起作乱,南下攻苗,以驩兜为首的三苗集团北上河南与帝尧决战,因战线过长,兵力不集中,激战数月之后,三苗兵败,向湖南西部大迁徙。

吃了败仗的驩兜被舜帝放逐到祟山(今湖南张家界市)。可见早在部落联盟时期,就已存在流放之刑,以此来惩处那些不听话的氏族首领。然而战败的驩兜不愿苟活,“自投南海而死。”这一记载始见于《山海经·海外南经》郭濮注:“驩兜,尧臣,自投南海而死,帝怜之,以其子居南海而祀之。”舜帝的怜悯自然是别有用心的,他将驩兜的后人全部流放到了荒凉的南海。

三、刑天争神

有关刑天神话的记载,最早见于《山沟经·海外西经》:“刑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

刑天原是炎帝近臣,属于南方部落,因断首而得名。这种断头的死刑即后世所谓之“大辟”。

蚩尤起兵被黄帝镇压,身首异处。刑天手执利斧为蚩尤复仇。黄帝凭轩辕剑出迎,双方杀得天昏地暗。刑天终因不敌,被黄帝斩下头颅,封埋于常羊山(又名神农山,在今湖北省随州市厉山镇境内)。

没了头颅的刑天仍不妥协,从身上寻找替物,以双乳为眼,肚脐为口,左手拿盾,右手持斧,向着天空猛劈狠砍,誓戮黄帝。是以头可断,战不止,胸腹代首,天刑何有于我哉?陶渊明的一首“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让世人记住了这位不屈的英雄。有感于刑天虽然失败仍能战斗不止,后世之人亦尊其为战神,以这位失败的英雄来象征中华民族永不妥协的精神!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