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21年中华七大传统节日形象标志

2021年中华七大传统节日形象标志

2021年中华七大传统节日形象标志
2021年中华七大传统节日形象标志

中华七大传统节日形象标志“出炉”

欧阳光明(2021.03.07)

[提要]中秋:标志以嫦娥逐月为设计元素,还原了中秋赏月、拜月望嫦娥的民间活动,寓意中秋月圆人团圆的美好愿景。自治区文联副主席韦苏文称赞中华七大传统节日形象标志“出炉”是一件喜事大事,说明传统节庆已经唤起了民众的自觉意识,凝聚了民族精神。

标志说明:

春节:标志是由中国大红灯笼和“春”字巧妙结合而成。大红灯笼蕴含中国墨迹风格韵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象征,寓意吉祥、喜庆,用来祝愿来年的生活红红火火。

元宵:标志用两个印着动感花纹的碗上下叠加,形象显现出一个有趣的陶瓷娃娃,字体采用方正毡笔黑简体,大气时尚,沉稳简练,寓意中国传统佳节代代相传。

清明:标志中两个简易的人形,一人执香跪拜,一人执帚扫墓,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的具体表现,诠释了清明节祭祀祖先的意义。

端午:标志选用中国水墨风格的粽子外形,融合龙舟竞渡、图章等中国元素,两种不同绿色的搭配间接映射到端午节中代表驱邪的菖蒲和艾叶上,立意和手法都恰到好处。

七夕:标志以中国汉字“七夕”为形,将五千年历史的印章、书法与牛郎织女结合,巧妙幻化成天河连汉水、喜鹊搭桥、牛郎织女相会的瞬间。

中秋:标志以嫦娥逐月为设计元素,还原了中秋赏月、拜月望嫦娥的民间活动,寓意中秋月圆人团圆的美好愿景。

重阳:标志用一个双九的图案,结合中国古老的毛笔画元素和菊花,寓意欢庆又幸福圆满的美好生活。

近日,由中华文化促进会、节庆中华协作体联合主办的“中华七大传统节日形象标志创作大赛”结果公布,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七个中华传统节日首次以各具形象的标志出现,并试行推广一年。

以简易形象符号切入人心

面对各种文化的冲击,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金坚范忧心如焚,大声疾呼:中华传统节日亟须主题形象的提炼,在当代,传统文化对国民尤其是年轻人的快速切入方式是符号和简易形象。而我们面临一种尴尬,千百年来,中华传统节日的主题形象始终空白。

希望大家一起来为中华七大传统节日形象创意进行设计和提炼,传承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弘扬中华传统节日精神内核。

据了解,“中华七大传统节日形象标志创作大赛”是中华文化促进会、节庆中华协作体发起的“将七大传统节日连起来打包申遗”的行动之一。此次大赛于2010年9月启动,其间收到来自海内外的作品上万件,其中七大节日标志逾6000件,原创诗词4000余首。征集作品经专家筛选、网络公示和专家打分,最终评出获奖作品。墨迹灯笼春节、元宵红娃、清明印、龙粽端午、七夕爱之印、团圆中秋、菊花双九重阳七作品最终分别成为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七个中华传统节日的标志。

出资征集中华七大传统节日形象标志的冠名单位负责人如此解释本次评选活动的初衷:“自端午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来,在国人的心目中,对中华传统节日的热爱不断升温,国人对传统节日也愈加重视。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的责任,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

传承民族文化凝聚民族精神的推手

传统节日形象标志的“出炉”成为近日国人关注的焦点,也引发我区各界人士的热议。记者专程采访了几位广西知名的文化人。

“民族的节日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体现。近年来,洋节入侵并盛行一时,大有中华传统节日文化覆灭之忧。重振中华传统节日是中

华民族文化复兴的一部分,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节日文化,需要推动力,在众多的推动力中,形象标志的设计,是重要的推动。此次挑选出的七大传统节日形象标志给每个节日赋予了美的精神,是文化灵魂的一种凝聚。我十分赞赏,认为值得发扬。”退休多年但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发展的广西中华文化促进会名誉主席、原自治区文化厅厅长周民震,充分肯定了为中华传统节日确定形象标志的举措。

自治区文联副主席韦苏文称赞中华七大传统节日形象标志“出炉”是一件喜事大事,说明传统节庆已经唤起了民众的自觉意识,凝聚了民族精神。

资深文化活动策划人彭洋认真看完七个形象标志后,连连称赞此次活动用具有民俗感的符号体现隆重的节日很有意义。

广西知名美术家石向东认为,七个形象标志生动地展现了中国文化、传统艺术技巧和语言,作品运用了“国画”、“印章”等元素,以传统约定俗成的符号,如“元宵汤圆”、“端午粽子”、“七夕鹊桥”、“中秋月亮”、“重阳菊花”等来标志传统节日,容易让人接受。广西文化人的几点建议

七个生动的形象标志将会试行推广一年,推广过程中收集民众的修改意见,并邀请专家对其进行完善。为此,广西文化人也对七大形象标志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在石向东看来,元宵的形象标志堪称完美之作。一个成功的标志应是用最简洁的符号表现出需要体现的内容,这一点,“元宵”做得非常成功,几乎不用任何辅助文字就能一眼看出它的含义。标志中,两个碗口叠在一起,组成一个孩童的形象,碗中盛满元宵节最有代表性的食物――汤圆,红红的色调、欢喜的孩童、软糯香甜的汤圆,喜庆可爱。相形之下,另外几个标志符号表达的意思还不明显,达不到标志作品的要求,比如“清明”,标志中虽然用了篆刻的技艺,但如果不用文字解释,没人能看出要表达的内容。“中秋”的造型表现得相当不到位,在人们的心目中,“嫦娥”应是美女的形象,但此作品中,这一形象却不突出,无论是“笔墨功夫”还是“造型功夫”都还欠火候。

七大传统节日源远流长,仅用几个标志去处理,能否让人认可?韦苏文说,春节最大的特点是喜庆团圆,是剪不断的亲情,否则就不会出现漫长的春运,老人在哪,家就在哪;元宵是过完春节的标志,民间里有一种习俗,过完这一天再去拜年就说明没有诚意;清明是祭拜祖先和踏青的时节等等。这些简易的形象标志,虽有一定的创意也融入了现代色彩,但是否体现出了这几大节庆的特点,让人一看到标志就能明白其中的含义?值得大家深思。

一个系统的标志往往能给人带来很强的冲击力,彭洋认为,作品征集的方式有些“散”,做法与“选秀”差不多,建议有针对性地挑选一些设计人才,请国内一些知名的大师参与到活动中,设计出类似“奥运”、“亚运”等系统的标志,便于记忆。因为标志本身的价值

就是品牌标志,成功的标志与市场的各种运用相结合,一旦被大众接受和认可,便会产生一系列的产业品牌价值。

中国传统节日大全

中国传统节日大全 导读:本文是关于中国传统节日大全,希望能帮助到您!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收集了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 现如今中国的传统节日内容非常的丰富多样,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的传统节日,无疑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 农历正月 1、正月初一:春节,鸡日,道教中元始天尊诞辰,佛教中弥勒佛诞辰,古代有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三元、三朝、三正、正旦、正朔等30多种名称。 2、正月初二:犬日。 3、正月初三:猪日,小年期。 4、正月初四:羊日,孙天医(孙思邈)诞辰。 5、正月初五:牛日,破五日,开市,神话中五路财神诞辰。 6、正月初六:马日,送穷日。 7、正月初七:人日,又称人胜节,送火神。 8、正月初八:谷日,道教中阎王爷诞辰,八仙日。 9、正月初九:天日,道教中玉皇大帝诞辰。 10、正月初十:地日,石头生日(祭石头)。 11、正月十二:火日,民俗中老鼠娶媳妇日,炒黄豆(老鼠眼),点百火,丢百病。

12、正月十三:上(试)灯日,关公升天日。 13、正月十五:元宵节,正灯日,道教上元节,是天官尧的诞辰。 14、正月十八:落灯日。 15、正月二十:天穿节,天穿节又叫补天节,“小天仓”,源于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这一节日又与“雨水”节气相关。立春后的节气是“雨水”。古人认为,是日“天一生水”,应节则下雨、故谓之“天穿”。神话与节令像融合,就形成了天穿节这一民俗节日传统。天穿节的主要习俗:煎饼“补天穿”、天穿射、乱饭扎针。 16、正月二十五:天仓节(填仓节),有的说天仓节是祭星之日,有的说是为祭土地或祭磨神。所谓填仓,意思是填满谷仓。 农历二月 1、二月初一:中和节,太阳生日。 2、二月初二:春龙节,又叫龙抬头、青龙节,佛教中济公菩萨生日。 3、二月初三:神话中文昌帝君诞辰。 4、二月十二:花朝节(一说二月十五),又称花神节,百花生日,花神生日(花期)。 5、二月十五:道教中九天玄女娘娘诞辰,道教中太上老君、精忠岳王诞辰。 6、二月十九:佛教中观世音菩萨诞辰。 7、二月二十一:佛教中普贤菩萨诞辰。 8、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节的前一天,寒食节,农历日期不固定(见清明)。 9、清明,24节气之一:农历日期不固定,通常在二月后半月至三月上半月之内。

中国的传统节日目前主要有八个

中国的传统节日目前主要有八个 ,下面按照日期次序,将每个传统节日的日期、相关习俗、相关诗歌名句摘录如下,供楼主参阅。 1.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公历2月2日)。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岁”。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描写除夕的诗句有:《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公历2月3日)。春节习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汤圆、大肉丸、全鱼、美酒、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门神钟馗)、包饺子贴剪纸、贴窗花、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描写春节的诗句有:《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公历2月17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中国幅员辽

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描写元宵节的诗句有: 《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4.清明节——农历三月初三(公历4月5日)。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描写清明节的诗句有: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5.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公历6月6日)。这一天的活动现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吃十二红。描写端午节的诗句有:《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6.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公历8月6日)。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在这一天晚上,妇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意义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意义 正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进一步深化,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都日趋西化,甚至连与国人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传统节日也有被洋节日取代的危机,这直接威胁到我们民族文化的保持与传承。下面给大家整理了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意义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意义世界其他文明古国都出现过大幅度的文明断层,甚至盛极而衰。唯有中华文明,虽历尽沧桑,饱经磨难,却在跌宕起伏中传承不辍,这表明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以民族传统节日为基本载体的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区别於其他民族的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巨大动力。继承和发扬传统节日中丰富的优秀文化传统,可促进国家民族认同、凝聚人心、激发民族意志,可扭转一些社会成员诚信缺失、道德失范,有助於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 在全球化条件下,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冲突和文化竞争日趋突出,中国以文化为核心的软实力受到严峻挑战。中国和平崛起,中华民族迈向全面复兴,在融入世界和吸取世界先进文化的同时,弘扬自己的优秀传统文化,发扬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提高人民素质,是十分重要的一环。比较香港而言,内地包括清明节在内的传统节日,不仅仍未被列为法定假期,而且过节气氛逐渐淡化,这是一个值得忧虑的现象。

传统文化的失落,不仅仅表现在孝道文化上,更表现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即诚信道义的失落。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讲求诚信,不仅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国民素质的重要表现。近年来,内地治安问题突出,各种骗案层出不穷,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以及商人缺乏商德、医生缺乏医德、教师缺乏师德等现象,从表面上来看,似乎是经济与社会的管治问题,但从根子上来说,仍然是诚信道德问题,是传统文化失落的问题。 中华文化讲究礼义廉耻忠孝仁爱,胡锦涛主席提出的“八荣八耻”,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注入了时代特点。这对香港和内地共同复兴传统文化,具有启示意义。只有国民继承和发扬优秀和先进的文化,蔚然成风,国家民族才能真正兴旺发达。 保护传统节日具有多方面意义我们今天保护传统节日,起码有三个重要的意义。第一是延续历史。我们常常说,我们中华文化是世界上四大古文化当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化。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的历史尤其是传统文明,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断裂了。我前些时候到印度,二十几天里,从大城市到农村,从新德里到菩提伽耶,居然没有看到任何一个印度妇女穿西式的裙服,她们穿的衣服档次、品位不同,但是都是印度的传统服装;;沙丽。印度的音乐学校,教的都是印度的传统音乐。在印度,你想学西方的音乐,可以到西方去学,他们自己的学校始终在传承着自己的民族文化。 但是我们就不是这样。我们不但可以把长城的砖块用来垒猪圈,不但可以把老宅子、祠堂统统拆掉,然后建成一模一样的水泥或红砖

最新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华传统节日》优秀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传统节日》教案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知道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及日期,了解人们庆祝传统节日的民间传统习俗。 2、通过收集、整理、研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使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中华民族,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活动重点 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及具体日期,了解人们庆祝节日的传统习俗。 活动准备 学生:传统节日的代表图片及相关资料,排练舞蹈、绘画、手工、收集古诗、春联等。 老师:1、各个传统节日的场面及传说的相关图片的课件。 2、收集或上网下载与“传统节日”有关的资料,设计引导性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 活动流程 一、从实际生活出发,导入主题。 1、欣赏儿歌《爷爷为我打月饼》。 前几天我们刚刚过完的是什么节?(中秋节)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2、提示课题——传统节日。 [导入部分选用儿歌,并结合学生过中秋节的体验,使学生感受到了节日的喜庆与欢乐。引发学生对节日的向往,激起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研究兴趣。] 二、认识传统节日。 1、问题: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呢?(学生汇报课前准备的调查记录卡) 2、明确传统节日的具体日期(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及资料汇报) 通过课前调查、收集资料,并进行整理、记录,学生对传统节日有了较多的了解,能准确说出传统节日的名称及日期,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问题的答案,提高自我学习并概括能力。 三、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 1、说一说你最了解哪一个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 2、请同学们查阅传统节日习俗的更多资料。 3、学生汇报交流:中国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演示课件) 4、小结:每当节日到来,人们都用不同的方式庆祝,从古至今一直流传下来。 [学生自己操作微机,提高了独立学习的能力,而且培养了自信心。通过运用信息技术,使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初步印象得到进一步加深。] 四、传统节日的传说。 1、问题: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一个动听的传说,你知道这些节日的传说吗? 2、学生讲自己知道的传说。 3、请同学们查阅了解更多的传说故事。 4、小结:把这些传说故事课下讲给别人听。 [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再根据自己查找的资料,对传统节日产生热爱的情感,并从中感受到中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五、在实践活动中感受传统节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传统节日的喜爱。 2、学生以小组活动形式展示。 [此环节体现小组合作,共同学习的精神。学生通过歌舞、绘画、手工等形式,表达出自己

中国的传统节日教案讲解学习

初步认识部分中国传统节日的教案 (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了解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通过活动使学生知道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及日期,了解人们庆祝传统节日的民间传统习俗。 2、初步了解一些传统节日的常识,感受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使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中华民族,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 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及具体日期,了解人们庆祝节日的传统习俗。 三、教学过程:从实际生活出发,导入主题。 1、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们刚刚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寒假。在寒假中,我们过了一个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知道是什么节吗?(春节) 春节你是怎么过的? 师:除了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接下来老师再给小朋友带来了几个有关节日的关键词,就请大家来猜猜是什么节日? 2.提示课题板书:初步认识部分中国传统节日

3、听关键词,猜节日。(通过猜节日知道传统节日的具体日期) 板书: 吃汤圆,猜灯谜。元宵节(正月十五) 祭祖、扫墓。清明节(4月5日) 吃粽子,赛龙舟。端午节(五月初五) 吃月饼,赏圆月。中秋节(八月十五) 吃糕,赏风景。重阳节(九月初九) 师:像这些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土地上延续了几千年的历史,并成为中华民族象征的节日,我们把它叫做中国的传统节日。 提问:从这些传统节日的日期上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师小结:对呀!中国的传统节日多数都是按农历来过的,只有清明是按公历来过的,它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一个。早在唐朝就有诗人写下了《清明》这一首诗,(引: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 三、了解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 1.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一个风俗习惯?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一个动听的传说,你知道这些节日的传说吗? (演示ppt) 2.小结:每当节日到来,人们都用不同的方式庆祝,从古至今一直流传下来。通过了解请大家把这些传说故事讲给家人或你的朋友听。 四、活动延伸 今天我们学习了中国的传统节日,学到了很多知识。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许多外国节日也进入了我们的生活,所以在我们的身边,又产生了许节日,尤其西外的学生更应该了解,下节课我们将畅游西方的节日。

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

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 云山道学校实验分校九年三班路兴 中国节令与风俗是在农业社会中衍生。中国传统的节令悠来已久,而大部份的节令日期,都是依据中国农历历法编成,这些节令都是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农业社会,由于当时人们以务农为生,他们的生活方式,都是受季节变化,及耕作与收获的循环所影响;因此,中国人将各个节令,平均分布在一年的四季之中,例如春节、端午、中秋、冬至等,也就是作为划分时间的坐标。 不同的节令,都有着不同的习俗与典故,这些有数千年文化的传统节日,早已成为中国人生活的一部份,而节日风俗更是一个民族的生活反映。在两汉之前,中国人只有春秋两次祭神(土地神)。两汉时的节日又多了元宵、冬至和夏至。魏晋以后,中国人开始过重阳节,及端午、七夕和中秋节。 中国传统节庆都具有「祈福」、「消灾」、「天人合一」、「团圆聚会」意思的特质,同时也有「休息」的意味;中国人是勤劳的民族,在一年中几乎没有假期,节庆则有一种调节的功能,也可以说是以往农业社会中农民的假期,传统节庆一直是生活中重要的部分,甚至成为一种生活的习惯,生活方式虽然改变了,对时间的观念也不同以往了,但是节庆的意义并未淡化。这些传统节庆,说明了我国人民除了血缘、地理、历史、语言的因素之外,也是一个极其重视传统和念旧的民族。传统节日是一种展示民族文化整体面貌的社会行为。一般说来,理想状态中的民族传统节日是对一个民族传统生活集中而充分的展现,包

含优秀道德和价值观念,如中国传统倡行的人际关系上的互敬互助、淳朴诚实、公平竞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存价值求优等。中国传统节日也有着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有精湛的艺术和独到的技艺,如民歌、舞蹈、民族服饰、民族美食、手工艺术、仪式表演等,都代表了人们世代享用的民俗文化,是民族身份的象征。因此传统节日习俗常常能够成为民族的文化载体。传统节日代表某种传统文化现实,人们从中可以发现如价值、行动方式、社会关系结构、审美情趣等方面的某个文化原型。 传统节日也具有极强的民族凝聚力。既然民族传统节日承载着民族的文化血脉,它积累、继承和发展,并周期性地展示自身的传统,那么它就可以把拥有共同文化传统的成员团结到一起,并产生巨大的亲和与认同情感,甚至是某种强烈的政治追求。 传统节日的参与者具有广泛性、群众性,节日习俗既能使其民族成员分享自己的文化认知,也能使大家分享情感。许多传统节日都是吉祥的、淳朴的和欢乐的,具有很强的亲合力,在节日中人们之间总有一种相互交融的浓厚情感发生,犹如黏合剂,把周围的人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显然,传统节日在促进社会和谐,化解生活矛盾和冲突方面,有着积极意义。民俗节日拥有意识形态功能,有可能提供权威性并有意义的概念,构建民族情感、民族认同和民族和谐发展的观念,形成民族意识。在这个意义上,民俗节日对于追求民族身份、民族认同、民族地位、民族利益、民族权利有着重要意义。 而不同的节令有不同的风俗:

中国 个传统节日详细介绍

1,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七夕节 旧时在民间七月七日是一个很热闹的节日,当时对这一天兴趣最大的,还是年轻女子。她们穿新衣,拜双星,并乞巧。 宋时杭州的小儿女,七夕之时多效颦"摩侯罗",穿半臂花衣,胸前装饰乞巧时的楸叶、瓜果等图形;靓妆笑语,竞往湖边放蜡制的鸳鸯等一类水鸟,浮于水上。妇人喜于盒内贮小蜘蛛,让蜘蛛在盒内织网,看织网之疏密,谓之"巧"之多少也。 穿针乞巧是七夕中小女儿们的节目之一,据说在汉代已经盛行。《荆楚岁时记》中说: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也有把"穿针"转为"丢针"的。形式是在七夕夜晚,盛一碗水,放在星光下。然后把绣花针丢入水里,让它漂浮在水面上,星光辉映下的针影,照在碗底,会生浮动的阴影,变化多端。依其形状,就可以占卜投针姑娘针绣工作是拙是巧。 还有一种游戏节目是七位姑娘互相邀约,结伴在七夕之夜的园庭,各以巾帕遮目,然后仰首向天,面对牛郎织女星,根据所看到的景象预卜自己的终身大事。不过遮目怎能看到天象呢?这自然不是看双星,而是闭目作幻想了。 神话的七夕作为一个"情人节",也应该是有其意义的。 2,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 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后篡权,吕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陈平等人在吕后死后,平除吕后势力,拥立刘恒为汉文帝。因为平息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后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汉文帝都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并把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 "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在"太初历"中就把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我国民间有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民间相传,元宵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昭王。某个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经过长江,见江面有漂浮物,为一种外白内红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请教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复兴之兆"。元宵和春节的年糕,端午节的粽子一样,都是节日食品。吃元宵象征家庭象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元宵在南方称"汤圆"、"圆子"、"浮圆子"、"水圆",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元宵节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元宵节燃灯放火,自汉朝时已有此风俗,唐时,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大全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大全 春节 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古时春节曾专指节气中的立春,也被视为是一年的开始,后来改为农历正月初一开始为新年。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节)新年才结束,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春节的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各民族特色。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属于汉字文化圈的一些国家和民族也有庆祝春节的习俗。 春节是中华民族阖家团圆的节日,人们在春节这一天都尽可能地回到家里和亲人团聚,表达对未来一年的热切期盼和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春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同时也是中国人情感得以释放、心理诉求得以满足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和永远的精神支柱。 元宵节 元宵节始于2000多年前的秦朝。汉文帝时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2008年6月14日,北京市怀柔区、密云县,山西省柳林县,河北省蔚县,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泉州市、晋江市、仙游县、连城县,甘肃省永昌县,青海省乐都县申报的元宵节(敛巧饭习俗、九曲黄河阵灯俗、柳林盘子会、蔚县拜灯山习俗、马尾-马祖元宵节俗、泉州闹元宵习俗、闽台东石灯俗、枫亭元宵游灯习俗、闽西客家元宵节庆、永昌县卍字灯俗、九曲黄河灯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 2014年12月3日,北京市门头沟区,河北省滦平县,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浙江省宁海县,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陕西省彬县申报的元宵节(千军台庄户幡会、抡花、河上龙灯胜会、前童元宵行会、淄博花灯会、彬县灯山会)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明节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满族、赫哲族、壮族、鄂伦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个少数民族,也都有过清明节的习俗。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晋文公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在山西大部分地区是在清明节前一天过寒食节;榆社县等地是在清明节前两天过寒食节;垣曲县还讲究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前二天为小寒食。

中国传统节日大全_节日庆典

中国传统节日大全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橙子收集了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 现如今中国的传统节日内容非常的丰富多样,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的传统节日,无疑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 农历正月 1、正月初一:春节,鸡日,道教中元始天尊诞辰,佛教中弥勒佛诞辰,古代有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三元、三朝、三正、正旦、正朔等30多种名称。 2、正月初二:犬日。 3、正月初三:猪日,小年期。 4、正月初四:羊日,孙天医(孙思邈)诞辰。 5、正月初五:牛日,破五日,开市,神话中五路财神诞辰。 6、正月初六:马日,送穷日。 7、正月初七:人日,又称人胜节,送火神。 8、正月初八:谷日,道教中阎王爷诞辰,八仙日。 9、正月初九:天日,道教中玉皇大帝诞辰。 10、正月初十:地日,石头生日(祭石头)。 11、正月十二:火日,民俗中老鼠娶媳妇日,炒黄豆(老鼠眼),1 / 6

点百火,丢百病。 12、正月十三:上(试)灯日,关公升天日。 13、正月十五:元宵节,正灯日,道教上元节,是天官尧的诞辰。 14、正月十八:落灯日。 15、正月二十:天穿节,天穿节又叫补天节,“小天仓”,源于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这一节日又与“雨水”节气相关。立春后的节气是“雨水”。古人认为,是日“天一生水”,应节则下雨、故谓之“天穿”。神话与节令像融合,就形成了天穿节这一民俗节日传统。天穿节的主要习俗:煎饼“补天穿”、天穿射、乱饭扎针。 16、正月二十五:天仓节(填仓节),有的说天仓节是祭星之日,有的说是为祭土地或祭磨神。所谓填仓,意思是填满谷仓。 农历二月 1、二月初一:中和节,太阳生日。 2、二月初二:春龙节,又叫龙抬头、青龙节,佛教中济公菩萨生日。 3、二月初三:神话中文昌帝君诞辰。 4、二月十二:花朝节(一说二月十五),又称花神节,百花生日,花神生日(花期)。 5、二月十五:道教中九天玄女娘娘诞辰,道教中太上老君、精忠岳王诞辰。 6、二月十九:佛教中观世音菩萨诞辰。 2 / 6

第2课-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第2课《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次教学,让学生知道我国主要的传统民族节日,初步了解传统节 日的由来、习俗、美食等一些相关知识。 2.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手段(如上网、查阅书刊、询问等)去收集信息的能力;能把自己调查和收集到的资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记录下来,乐于与他 人交流共享。 3.感受过传统的民族节日的快乐,对我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感到自豪。教学重点: 知道我国主要的传统民族节日,以及它们的日期、来历和主要习俗。 教学难点: 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使学生产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收集、整理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相关资料(习俗、故事、食品、诗歌、图片、歌曲、节日物品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 1.经过同学们的课后交流与查询,我们知道一年中有很多节日。 (1)全国人民都参与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旦、中秋节等。 (2)有政治意义的节日,如:五一国际劳动节、十月一日国庆节等。 (3)为某个特殊事件或需要而专设的节日,如:植树节、六一儿童节等。 (4)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节日,如:开斋节、火把节、泼水节等。 (5)一些西方节日,如万圣节、感恩节、母亲节等。 2.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板书课题: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二、交流学习感知,节日学问多

课前分小组对传统节日的来历和习俗等方面进行大调查,各小组将调查资料记录整理好了吗?这节课我们就来一个节日知识大展示。 1.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将商量好的队名告诉大家。 2.第一个交流展示比赛环节:节日学问多。 活动要求: (1)各小组同学整理、分享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并能将自己搜集到的信息有条理地表达出来; (2)选出小组汇报展示代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展示; (3)交流展示开始,每位同学要认真听同学介绍传统节日,了解节日的习俗等知识; (4)汇报展示代表声音要洪亮,展示本组的特色。 3.小组交流 (1)小组整理资料。 (2)组内交流。 (3)选出小组代表,准备展示。 4.各小组代表展示,全班交流。 (1)各小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展示。 (2)适时评价学生。 5.教师补充传统节日资料 三、拓展:清明节黄帝陵祭祖录像 位于陕西省黄土高原南部的黄帝陵,坐落在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被誉为"中华第一陵"。公祭黄帝陵是以官方名义组织的有严格规模、等级和仪式的大型祭祀活动,起源于春秋时期,自唐代起被列为国家祭典。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黄帝陵是中华儿女共同景仰的圣地。自古以来,凡我中华儿女,黄帝子孙,对位于陕西黄陵县桥山之巅的始祖陵寝无不景仰万分。陕西黄帝陵所蕴含的深厚历史文化资源是无法复制的。 据历史资料记载,此前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黄帝陵祭祀,远在1000多年前,是由汉武帝率领18万大军进行的。现在每年大概有60多万的海内外同胞

中国的传统节日目前主要有八个

中国的传统节日目前主要有八个,下面按照日期次序,将每个传统节日的日期、相关习俗、相关诗歌名句摘录如下,供楼主参阅。 1. 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公历2月2日)。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岁”。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描写除夕的诗句有:《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公历2月3日)。春节习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汤圆、大肉丸、全鱼、美酒、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门神钟馗)、包饺子贴剪纸、贴窗花、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描写春节的诗句有:《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公历2月17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描写元宵节的诗句有: 《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4. 清明节——农历三月初三(公历4月5日)。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描写清明节的诗句有: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中国传统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

摘要:中国作为世界的文明古国,传承着祖先流传下来五千年的文化。各种礼教对子孙的影响甚大,之所以会流传至今,证明其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性是无可比拟的。本文着重介绍了中国的一些传统节日,它们的来源,发展,习俗,以及庆祝的方式,让人们对中国的传统节日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使人们更加重视传统节日,乃至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关键字:节日,来源,习俗,文化

中国传统节日 一、除夕 大年三十晚上叫除夕。“除”,本义是“去”,引申为“易”(交替);“夕”字的本义原是“日暮”,引申为“夜晚”。故而除夕之夜,便含有“旧岁到此而除,明日另换新岁”的意思。“除”乃除旧布新之意。它起源于先秦时期的“逐除”。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除“疫疠之鬼”,来年才会无病无灾。这就是“除夕”节的由来。除夕的叫法很多,但是基本含义无外乎送旧迎新、祛病消灾的意思。 除夕发展到今天已经发生了很多的变化,但含义不变。现在人们在除夕夜会用吃年夜饭,放鞭炮、礼花来庆祝,告别旧的一年,所谓“爆竹声中除旧岁”。其热闹场面堪称一年中节日之最,属于中国最热闹的节日之一。如今,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开始关注中国的除夕。而看春节联欢晚会已经成为人们年夜饭中必不可少的一道菜。精彩的节目,家人相聚在一起,幸福,团圆,其乐融融,寄托着人们美好的祝愿,希望新的一年里有新的气象。 二、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春节,在我国大约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它是我国民间最热闹、最隆重的一个传统节日。古代的春节,是指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春”时节,南北朝以后才将春节改在一年岁末,并泛指整个春季,这时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人们便把它作为新的一年的开始。到了辛亥革命后的民国初年,改农历为公历[阳历]后,便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直到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才正式把正月初一的新年定为“春节”,因而至今仍有许多人将过春节叫过年。关于年,还有一个传说。

中国传统文化节日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中国传统文化节日 篇一: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下面列举的这些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 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 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慢慢渗入到社会生活的过程。它和社会的发展一样,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国古代的这些节日,大多和天文、历法、数学,以及后来划分出的节气有关,这从文献上至少可以追溯到《夏小正》、《尚书》,到战国时期,一年中划分的二十四个节气,已基本齐备,后来的传统节日,全都和这些节气密切相关。 节气为节日的产生提供了前题条件,大部分节日在先秦

时期,就已初露端倪,但是其中风俗内容的丰富与流行,还需要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最早的风俗活动是和原始崇拜、迷信禁忌有关;神话传奇故事为节日凭添了几分浪漫色彩;还有宗教对节日的冲击与影响;一些历史人物被赋予永恒的纪念渗入节日,所有这些,都融合凝聚节日的内容里,使中国的节日有了深沉的历史感。 到汉代,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都已经定型,人们常说这些节日起源于汉代,汉代是中国统一后第一个大发展时期,政治经济稳定,科学文化有了很大发展,这对节日的最后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 节日发展到唐代,已经从原始祭拜、禁忌神秘的气氛中解放出来,转为娱乐礼仪型,成为真正的佳节良辰。从此,节日变得欢快喜庆,丰富多采,许多体育、享乐的活动内容出现,并很快成为一种时尚流行开来,这些风俗一直延续发展,经久不衰。 值得一提的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代的文人雅士、诗人墨客,为一个个节日谱写了许多千古名篇,这些诗文脍炙人口,被广为传颂,使我国的传统节日渗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精彩浪漫,大俗中透着大雅,雅俗共赏。 中国的节日有很强的内聚力和广泛的包容性,一到过节,举国同庆,这与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一脉相承,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中国传统节日教案

《春节》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有关春节的文化、历史,欣赏不同地区不同习俗,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热爱生活、体会美好生活的情趣。 2.尝试着采用多种材料和工具来制作春节的小礼物,表达自己美好心愿。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 3.将记忆中春节的美好景象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出来,画面要体现出春节的喜庆氛围和热闹场面。 教学重点:了解有关春节的历史、、文化习俗,加深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 教学难点: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各种小礼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把学生带到事先布置好的教室里,请学生们欣赏陈列在教室里和他们自己带来的工艺品,观看有关春节喜庆的场面,各地不同习俗的录像。 提问:1.春节有关知识。 2.春节有关习俗。 学生讨论 二、讲授新课 (一)提问: 1. 你认为春节令你最难忘的、有趣场面有哪些?

2. 你准备这样去表现它才能表达出节日美好、、欢乐喜庆场面? (二)请个别学生示范其他同学看书、欣赏其他同学的美术作品。 书中的图给你什么启示 (三)学生对示范作业进行评价: 这些美术作品有哪些值得你学习和借鉴的? (四)通过讨论来完善自己将要绘制的作业构思。 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交流经验。 三、学生创作 1.可采用多种绘画形式。 2.可以组为单位画一幅长卷。 四、展评交流 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哪些作品内容丰富多彩,形象生动,色彩鲜艳? 五、扩展延伸 你还想了解哪些关于春节方面的知识? 《元宵节》教案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元宵节,知道元宵节的日期、习俗、来历、故事、诗歌等。

2.通过猜灯谜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元宵节,对元宵节有更深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对中华名族传统节日有更深刻的认识。 行为目标: 1.通过本次活动,学生知道元宵节的习俗等,充分认识元宵节。 2.通过找找相关资料,对元宵节有更深刻的认识,增加爱国之情。 情感目标: 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元宵节有更深刻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 教学准备: 课件,相关资料,歌曲等。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初步认识了解元宵节 1.歌曲“卖汤圆” 2.初步认识了解元宵节(出示课件) 师:同学们一定知道元宵节吧!对,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因为正月在古代被称为元月,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老百姓就把农历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也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这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的民俗传统节日。 活动二:了解元宵节的习俗和元宵节的来历 1.元宵节的习俗

中华传统节日

中华传统节日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渊远流长,传统节日更是多姿多彩,除夕的年夜饭;春节的游行;端午的赛龙舟;元宵的赏灯…… 连诗人在传统节日中也作出了一首又一首的佳作:文天祥的除夕是“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的;王安石的春节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卢肇的端午是“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的;欧阳修的元宵是“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 而现在,人们已经将传统的习俗渐渐淡忘,取而代之的则是“手机、电脑、电视”等电子产品陪伴我们度过每一个意义重大的传统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多种多样,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中国的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 中华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 1、传统节日有一定的社会功能价值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世界体系中,各国都逐渐认识到文化的重要性,发展中国家都希望文化的多样性,都尽可能地保护本国文化,保护本国文化中,重要的是保护传统文化,而传统节日具有丰富的和谐文化内涵,民俗通过生活事象来表现文化,其中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转化为日常生活和日常表演时,才会使人可感可触,生动形象。传统节日就将民俗事象加以集中。 2、传统节日以情为纽带显示了团结的力量。它展示了浓浓的乡情、亲情或爱情。如清明节祭拜祖先,缅怀先烈,也是某些少数民族的恋爱节;端午节是已婚女儿回娘家,已订婚小伙子去岳母家拜节;中秋则是团圆节,人间月半天上月圆,希望家家都能团圆。 3、传统节日以体育活动为扩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端午节的划龙舟比赛能强身健体,增强团结,它积淀了浓厚的爱国热情,更是进行爱国主义的很好方式。 4、传统节日以神话唤起科学的联想。中秋节的嫦娥奔月、吴刚划桂,尽管是神话,但中国人一直认为是可以实现的,也一直不断进行艰苦的探索,有的神话已经变成了现实。2007年的“嫦娥一号”探月工程,就是神话唤起的联想在科学上的实现。 而我们为什么要传承传统节日呢? 答案有三点: 第一是延续历史。我们常常说,我们中华文化是世界上四大古文化当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化。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的历史尤其是传统文明,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断裂了。在印度,二十几天里,从大城市到农村,从新德里到菩提伽耶,居然没有看到任何一个印度妇女穿西式的裙服,都是印度的传统服装——沙丽。印度的音乐学校,教的都是印度的传统音乐。他们自己的学校始终在传承着自己的民族文化。 第二个意义就是增加我们的民族凝聚力。中国人要有自己的语言和节日,而这一切都是文化。我们到美国看到美国人乡村里面到处挂着自己的国旗,他们的那种自豪感,是出于对自己的制度和文化的自豪。而我们今天的传统文化能够起到这个作用。每一个民族,都应该为自己的文化自豪,这种自豪感,永远是团结、凝聚、唤起一个民族精神力量的最核心的东西。 第三个意义就是增强我们国家的软实力,通过弘扬传统文化来增强我们在世界上的竞争

中国传统节日心得【三篇】

中国传统节日心得【三篇】 中国传统节日心得【一】 目前,国家法定休假的节日有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四个。除了这四个大家熟知的节日以外还有很多节日,比如有:七夕、元宵、重阳……而今天我来为大家介绍即将到来的节日:端午节!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屈平,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号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虽忠事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的传统节日,更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传说端午是太阳的节日,中国还有一个是月亮的节日,就是中秋。端午节是在中午过,是驱邪的节日。太阳可以驱

邪嘛。其实在屈原投江前就有了这个节日,这是一种战斗的图腾,是向邪恶进军的,艾草代替的是剑。中国有很多端午的故事,比如水漫金山,白娘子喝雄黄酒。这是一个很悠远的民族的节日。屈原选择在端午节殉国,把端午节的人文精神提升了。本来这是一个伸张正义的节日,表现的是对龙的图腾崇拜,是出于人们对自然的恐惧;而屈原,赋予了这个节日新的意义,《离骚》是千秋绝妙词,“若无泽畔行吟苦,哪得千秋绝妙词”。这个古老的民族的习惯,因为屈原,得到了新的意义。拿今天来说,现在讲究和谐社会,所以每个战斗都是为了和谐。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 这是我们的传统节日,希望大家牢记在心! 中国传统节日心得【二】 每年农历的正月初一,是中国农历的新年。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这是一个最重要、最热闹的节日。因为过农历新年的时候,正是冬末春初,所以人们也把这个节日叫“春节”。 中国人过春节有很多传统习俗。从腊月二十三起,人们

中国传统节日教案(小学三年级用)

“授课时间:月日星期课型本学期第课时”教学内容:我国传统节日 教学目标: 1、通过春节,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和领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2、了解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以及过节时丰富 多彩的活动形式。 3、明确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文化。 4、培养学生珍视和热爱生活、乐于与他人分享快乐的情感。 5、增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语文 素养,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教学重点: 1、学生对“春节”这一传统节日及其文化的理解和体会。 2、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风俗等,感受我国传统节日深厚的文化底蕴。 教学难点: 1、学生对“春节”这一传统节日及其文化的理解和体会。 2: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提问法导入: 同学们,转眼一个学期就过去了一大半,还有一个多月就放寒假了,寒假里面有一个很隆重的传统节日,大家知道是什么节日吗?(让学生回答),嗯,这个节日就是“春节”,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过年”。那同学们喜欢过春节吗?(学生回答),看来同学们都很喜欢这个节日,那么大家知道过春节都有哪些习俗吗?来,现在老师来考考大家。 二、走进节日: 1、春节的由来:请同学们发言,根据他们的发言适时地补充(年三十是除夕,年初一才是春节的开始) 春节里的风俗:请同学们发言,根据他们的发言适时地补充(腊月二十三扫尘、年三十守岁、大年初一拜年、过了年初三后才可以扫地、不可以说不吉利的话)

春节与春联:询问学生知道怎么贴春联吗?春联应该怎么读,(用PPT举例子)福字怎么贴,为什么这样贴?(拿出事先做好的道具演示),略说北方还要贴窗花,南方则以年画代替窗花。 三:(拓展延伸)交流其他传统节日: 师:同学们,刚才大家已将了解了春节,像春节这样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土地上延续了几千年的历史,并成为中华民族象征的节日,我们把它们叫做中国的传统节日。现在老师请大家看看屏幕上的这几个次,猜一猜他们都是什么节日呢? ﹝看词猜节日:PPT演示(1)吃粽子,赛龙舟,(端午节五月初五)(2)吃月饼,赏圆月(中秋节八月十五)﹞ 师:同学们都很聪明,除了春节和屏幕上的两个传统节日,你还知道哪些中国的传统节日,它们分别在哪一天过?(。。。学生回答) 师:(在学生回答后再出示其余的几个传统节日后)从日期上看看,你发现了什么?(中国的传统节日多数都是按农历来过的,只有清明是按公历来过的,它是二十四个节气中最早的一个。) 现在,我们来看看这些节日都有哪些过节的习俗呢?(每个节日请一两个同学回答,然后老师总结) 四、课堂总结: 经过这堂课的学习,我想同学们对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又多了一层了解。然而,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许多外国节日也进入了我们的生活,所以在我们的身边,又产生了许多新节日。每当这些节日来临,我们都会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来欢庆节日。在这里,老师希望大家在过西方节日的同时,不要忘了我们也有着许多优秀的传统节日,因为这些节日不仅是我们互相联系的纽带、还是促进人间真情交流的扭结,其中还蕴含着极其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 五、课后延伸: 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很多中国传统节日的知识,相信大家都有了一定的收获。下面老师给同学们提个要求:同学们放学回家后,把今天学到的这些节日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同时也让爸爸妈妈给我们讲一讲我们不知道的一些过节的习俗。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