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植物生理学》重点内容-考试必考.doc

《植物生理学》重点内容-考试必考.doc

《植物生理学》重点内容-考试必考.doc
《植物生理学》重点内容-考试必考.doc

水势:水溶液的化学势与纯水的化学势之差,除以水的偏摩尔体积所得商。

质外体途径:指水分通过细胞壁、细胞间隙等没有细胞质部分的移动,阻力小,移动速度快。

共质体途径:指水分从一个细胞的细胞质经过胞间连丝,移动到另一个细胞的细胞质,形成一个细胞质的连续体,移动速度较慢。

渗透作用:水分从水势高的系统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系统移动的现象。

蒸腾作用:指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植物体的表面(主要是叶子),从体内散失到体外的现象。

被动运输:转运过程顺电化学梯度进行,不需要代谢供给能量。

主动运输:转运过程逆电化学梯度进行,需要代谢供给能量。

质外体:植物体内原生质以外的部分,是离子可自由扩散的区域,主要包括细胞壁、细胞间隙、导管等部分,因此又叫外部空间或自由空间。

共质体:指细胞膜以内的原生质部分,各细胞间的原生质通过胞间连丝互相串连着, 故称共质体,又称内部空间。物质在共质体内的运输会受到原生质结构的阻碍,因此又称有阴空间。

原初反应:指光和作用中从叶绿素分子受光激发到引起第一个光化学反应为止的过程。

希尔反应:在光照下,离体叶绿体类囊体能将含有高铁的化合物还原为低铁化合物并释放氧。

光和链:在类囊体摸上的PSII和PSI之间几种排列紧密的电子传递体完成电子传递的总轨道。

光和磷酸化:是指在光合作用中由光驱动并贮存在跨类囊体膜的质子梯度的能量把ADP和磷酸合成为ATP的过程。

同化力:由于ATP和NADPH用于碳反应中CO2的同化,把这两种物质合称为同化力。

光呼吸:植物的绿色细胞依赖光照,吸收02和放出C02的过程。希尔反应:离体叶绿体在光下所进行的分解水并放出氧气的反应。

有氧呼吸:指生活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把某些有机物质彻底氧化分解,放出C02 并形成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无氧呼吸:指在无氧条件下,细胞把某些有机物分解成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呼吸链:呼吸代谢中间产物的电子和质子,沿着一系列有顺序的电子传递体组成的电子传递途径,传递到分子氧的总过程。

氧化磷酸化:在生物氧化中,电子经过线粒体的电子传递链传递到氧,伴随ATP合酶催化,使ADP和Pi合成ATP的过程。

植物生长物质: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物质。

植物激素:是指一些在植物体内合成,并从产生之处运送到别处,对生长发育产生显著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植物生长调节剂:指一些具有植物激素活性的人工合成的物质。

春化作用:低温诱导植物开花的作用。

脱春化作用:在春化作用结束之前,如遇高温、低温效果会消弱甚至解除。光周期:在一天之中,白天和黑夜的相对长度。

1?从植物生理学角度,分析农谚“有收无收在于水”的道理。答:水,孕育了生命。陆生植物是由水生植物进化而来的,水是植物的一个重要的“先天”环境条件。植物的一切止常生命活动,只有在一定的细胞水分含量的状况下才能进行,否则,植物的正常生命活动就会受阻,甚至停止。可以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在农业生产上,水是决定收成有无的重要因素之一。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很大,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水分是细胞质的主要成分。细胞质的含水量一般在70?90%使细胞质呈溶胶状态,保证了旺盛的代谢作用正常进行,如根尖、茎尖。如果含水量减少, 细胞质便变成凝胶状态,生命活动就大大减弱,如休眠种子。水分是代谢作用过程的反应物质。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机物质合成和分解的过程中,都有水分子参与。水分是植物对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一般来说,植物不能直接吸收固态的无机物质和有机物质,这些物质只有在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同样,各种物质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也耍溶解在水中才能进行。水分能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由于细胞含有大量水分,维持细胞的紧张度(即膨胀),使植物枝叶挺立,便于充分接受光照和交换气体。同时,也使花朵张开,有利于传粉。

2?水分是如何进入根部导管的?水分又是如何运输到叶片的?答:进入根部导管有三种途径:质外体途径:水分通过细胞壁、细胞间隙等没有细胞质部分的移动,阻力小,移动速度快。跨膜途径:水分从一个细胞移动到另一个细胞,要两次通过质膜, 还要通过液泡膜。共质体途径:水分从一个细胞的细胞质经过胞间连丝,移动到另一个细胞的细胞质,形成一个细胞质的连续体,移动速度较慢。这三条途径共同作用,使根部吸收水分。根系吸水的动力是根压和蒸腾拉力。运输到叶片的方式:蒸腾拉力是水分上升的主要动力,使水分在茎内上升到达叶片,导管的水分必须形成连续的水柱。造成的原因是:水分子的内聚力很大,足以抵抗张力,保证由叶至根水柱不断,从而使水分不断上升。

3?在作物栽培时,为什么不能施用过量的化肥,怎样施肥才比较合理?答:过量施肥时,可使植物的水势降低,根系吸水困难,烧伤作物,影响植物的正常生理过程。同时,根部也吸收不了,造成浪费。合理施肥的依据:根据形态指标、相貌和叶色确定植物所缺少的营养元素。通过对叶片营养元素的诊断,结合施肥,使营养元素的浓度尽量位于临界浓度的周围。测土配方,确定土壤的成分,从而确定缺少的肥料,按一定的比例施肥。

4?植物对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吸收有什么关系?是否完全一致?答:关系:矿质元素可以溶解在溶液中,通过溶液的流动来吸收。两者的吸收不完全一致相同点:①两者都可以通过质外体途径和共质体途径进入根部。

②温度和通气状况都会影响两者的吸收。

不同点:①矿质元素除了根部吸收后,还可以通过叶片吸收和离子交换的方式吸收矿物质。

②水分还可以通过跨膜途径在根部被吸收。

5?细胞吸收水分和吸收矿质元素有什么关系?有什么异同?答:关系:水分在通过集流作用吸收时,会同时运输少量的离子和小溶质调节渗透势。相同点:①都可以通过扩散的方式来吸收。②都可以经过通道来吸收。不同点:①水分可以通过集流的方式来吸收。②水分经过的是水通道,矿质元素经过的是离子通道。③矿质元素还可以通过载体、离子泵和胞饮的形式来运输。

6?在光合作用过程中,ATP和NADPH是如何形成的?乂是怎样被利用的?答:形

成过程是在光反应的过程中。

1)非循环电子传递形成了NADPH: PSII和PSI共同受光的激发,串联起来推动电子传递,从水中夺电子并将电子最终传递给NADP+,产生氧气和NADPH,是开放式的通路。

2)循环光和磷酸化形成了ATP: PSI产生的电子经过一些传递体传递后,伴随形成

腔内外H浓度差,只引起ATP的形成。

3)非循环光和磷酸化时两者都可以形成:放氧复合体处水裂解后,吧H释放到类囊

体腔内,把电子传递给PSII,电子在光和电子传递链中传递时,伴随着类囊体外侧的H 转移到腔内,由此形成了跨膜的H浓度差,引起ATP的形成;与此同时把电子传递到PSI,进一步提高了能位,形成NADPH,此外,放出氧气。是开放的通路。利用的过程是在碳反应的过程中进行的。

C3途径:甘油酸?3■磷酸被ATP磷酸化,在甘油酸?3■磷酸激酶催化下,形成甘油酸?1, 3■二磷酸,然后在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作用下被NADPH还原,形成甘油醛■3 ■磷酸。

C4途径: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草酰乙酸经过NADP-苹果酸脱氢酶作用,被还原为苹果酸。C4酸脱竣形成的C3酸再运冋叶肉细胞,在叶绿体中,经丙酮酸磷酸双激酶催化和ATP作用,生成C02受体PEP,使反应循环进行。

7?光合作用的碳同化有哪些途径?试述水稻、玉米、菠萝的光合碳同化途径有什么不同?答:有三种途径C3途径、C4途径和景天酸代谢途径。

途径C3C4CA

M

类温带

植物

{水

粋带物

玉>

热植

{米

旱物

菠1

干植

{萝

定酶Rub

isco

PEPc

ase/

Rubi

SCO

PEPc

ase/R

ubisc

co 2受体RU

BP

RUB

P/PE

P

RUB

P/PE

P

初产PG

A

OAA OAA

CAM在固定C02方面的异同。

C3C4CA

M

受体RU

BP

PEP PEP

固定酶Rub

isco

PEPc

ase/R

ubisc

o

PEP

case/

Rubi

SCO

进行的阶段CO

2竣

CO

2还

2攸迟

竣还為

8劇护

脱与鳳

化、

原、

竣、

C3

途径

初产物PG

A

OAA OA

A

能量

使用

先NADPH 后ATP

8?分析下列的措施,并说明它们有什么作用?

1)将果蔬贮存在低温下:在低温情况下,果蔬的呼吸作用较弱,减少了有机物的消

耗,保持了果蔬的质量。

2)小麦、水稻、玉米、高粱等粮食贮藏之前耍晒干:粮食晒干之后,由于没有水分,

从而不会再进行光合作用。若含有水分,呼吸作用会消耗有机物,同时,反应生成的热量会使粮食发霉变质。

3)给作物中耕松土:改善土壤的通气条件。

4)早春寒冷季节,水稻浸种催芽时,常用温水淋种和不时翻种:控制温度和空气,

使呼吸作用顺利进行。

9.水稻种子或小麦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其吸水过程和种子内有机物是如何变化的?

答:吸水过程分为三个过程:首先是急剧吸水,是由于细胞内容物中亲水物质所引起的吸胀作用;其次是停止吸水,细胞利用已吸收的水分进行代谢作用;最后是再重新迅速吸水,由于胚迅速长大和细胞体积加大,重新大量吸水,这时的吸水是与代谢作用相连的渗透性吸水。

种了内有机物变化:淀粉被水解为葡萄糖;脂肪水解生成甘油和脂肪酸;蛋白质分解为小

肽,再被水解为氨基酸。

10.有什么办法可使菊花在春节开花而且花多?又有什么办法使其在夏季开花而且花

多?

答:菊花是短日照植物,经过遮光形成短日照,在夏季就可以开花;若延长光照或晩上闪光使暗间断,则可使花期延后。同时,要采用摘心的方法,增加花数。所谓摘心,就是用手指掐去或剪去植株主枝或侧枝上的顶芽。

大一现代汉语期末考试答案参考

现代汉语试题库 现代汉语试题库(绪论·试题) 一、填空题. 1.“现代汉语”通常有两种解释,狭义的解释指的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广义的解释还兼指现代汉民族使用的()和(),我们这里讲述的是()。 2.汉语做为一种语言,具有一切语言共有的性质。即从结构上说,它是一种();从功能上说,它是()。 3.现代汉语有()和()两种不同的形式。()是民族共同语的高级形式。 4.现代汉语民族共同语又叫(),它是以()为(),以()为(),以()为()的。 5.民族共同语是在一种()的基础上形成的。汉族早在先秦时代就存在着古代民族共同语,在春秋时代,这种共同语被称为(),从汉代起被称为(),明代改称为()。到了现代,即辛亥革命后又称为(),新中国成立以后则称为()。 6.现代汉语的地域分支是()。 7.共同语是()的语言,方言是()的语言。 8.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形成过程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9.汉语方言可以分为七大方言区,即()、()、()、()、()、()()和()。 10.我们了解和研究汉语方言,其目的之一就是要找出方言与普通话的(),有效地()。 11.现代汉语的特点:语音方面(1)()(2)()(3)();词汇方面(1)()(2)()(3)();语法方面(1)()(2)()(3)()(4)()。 12.()语、()语、()语同汉语关系尤为特殊,它们都吸收过汉语大量的词,甚至在汉语的基础上产生了很多新词。 13.汉语是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另外五种是()语、()语、()语、()语和()语。汉语在国际交往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14.在当前语言文字工作的主要任务中,最重要的两项工作是()和()。 15.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标准是:语音方面以()为(),词汇方面以()为(),语法方面以()为()。 16.推广普通话并不是要人为地消灭(),主要是为了消除(),以利社会交际。 17.50年代初制定的推广普通话的工作方针是:(),(),()。这个方针是正确的,今后仍然适用。 18.新时期推普工作应努力做好以下四点:第一,各级各类学校使用普通话进行教学,使之成为()。第二,各级各类机关工作时一般使用普通话,使之成为。第三,广播、电视、电影、话剧使用普通话,使之成为()。第四,不同方言区的人在公众场合交往时,基本使用普通话,使之成为()。 19.现代汉语课程的主体由(),(),(),()和()几部分构成, 二、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里) 1.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和方言的关系是() A.互相排斥 B.互相依存,方言从属于汉民族共同语 C.方言是从民族共同语中分化出来的 2.对普通话而言,汉语方言是一种() A.地域分支 B.并立的独立语言 C.民族共同语的高级形式 D.对立的独立语言 3.汉语方言之间的差异,突出表现在()方面。 A.语音 B.词汇 C.语法 D.词汇和语法 4.现代汉语书面形式的源头是() A.文言文

最新大学马基考试复习资料全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从不同的角度,对马克思有不同的回答。从它的创造者和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的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由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总之,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2、马克思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及其来源。 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 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要求。 4、马克思一生中两个最伟大发现。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说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简述哲学基本问题及其两个方面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容: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

“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怎样?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什么是辩证法?什么是形而上学?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什么?辩证法: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部矛盾。 形而上学:形而上学主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3、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 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坚持了能动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4、如何理解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恩格斯说“运动,就它被理解为存在方式,被理解为物质的固有属性这一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囊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变动起直到思维。”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畴。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5、简述实践及其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基本特征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 6、为什么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精神病学重点名解含英文、大题

错觉illusion:是对客观事物的不正确感知,是一种歪曲的知觉。 幻觉hallucination:没有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而出现的知觉体验称为幻觉。 自知力insight:指病人对其自身精神病状态的认识能力,即是否觉察到自己的精神状态存在差异,对异常表现能否正确分析和判断,并指出自己既望和现在的表现哪些属于病态。知觉consciousness对事物总体属性的反应。 定向力orientation:是一个人对时间地点及人物,以及对自己本身的状态的认识能力。包括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和对自身状况的认识。 错构paramnesia:患者在回忆中对过去的经历加以歪曲,并信以为真。多见于老年期精神障碍和脑血管病所伴发的精神障碍。 虚构confabulation:是指病人在回忆中将过去事实上从没有发生过的事或经历,说成是亲身体验。常见于酒精中毒性精神病,外伤性、中毒性精神病。、 焦虑anxiety:患者在缺乏明显的客观因素或充分根据的情况下,对自身健康和客观情况过分严重估计而内心不安。常怀大祸临头或即将遭遇不幸的心境。 遗忘amnesia指部分或全部不能回忆遗忘的经验。一段时间的全部精力的丧失称为完全性遗忘,积极是对部分精力或事件不能回忆称作部分性遗忘。 顺行性遗忘anterograde amnesia 紧接着疾病发生以后一段时间的经历不能回忆,遗忘的产生是由于意识障碍而导致的识记障碍,不能感知外界事物和精力。 逆行性遗忘retrograde amnesia不能回忆起疾病发生之前某一阶段的事件 遗忘综合征amnestic syndrome 又称柯萨可夫精神病Korsakov`s psychosis:多在酒依赖伴有营养缺乏的基础上缓慢起病,也可在震颤谵妄后发生。临床以记忆缺失、虚构和错构等记忆障碍为主要表现。经久不愈,少数可恢复正常。 妄想decondary:是一种病理性的歪曲信念。毫无事实根据,病人坚信不疑。 被害妄想persecutory delusion:最常见的一种妄想。患者坚信他被跟踪、被监视、被诽谤、被隔离等。主要见于精分和偏执性精神病 关系妄想delusion of reference患者将环境中与他无关的事物都认为与他有关的。 谵妄delirium是一组表现为急性、一过性、广泛性的认知障碍,尤以意识障碍为主要特征。起病急,病程短暂,病情发展迅速,又称为急性脑综合症 震颤谵妄T remor delirium 病人在长期饮酒后骤然减少酒量或停饮可很快出现的短暂意识障碍,同时有四肢粗大震颤和共济失调,常伴有发热大汗等。 痴呆dementia:较严重的持续性的认知障碍。临床上以缓慢出现的智能减退为主要特征,伴有不同程度的人格改变,但无意识障碍,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又称为慢性脑综合症。真性痴呆genuine / T rue dementia指大脑发育基本成熟和智能发育正常后,由于各种有害因素的作用,引起大脑器质性损害,导致严重智能障碍。 假性痴呆pseudodementia 伴随意识障碍而出现的暂时性脑机能障碍,并非真正的智能缺损,它常突然发生,也可突然消失,一般维持时间较短。 木僵stupor病人意识清楚,出现言语动作行为的抑制。重者对体内外任何刺激不起反应。神经症neurosis是一组轻性精神障碍的总称。其症状主要表现为精神易兴奋和/或易疲劳、焦虑、恐惧、抑郁、强迫、疑病、躯体形式障碍。这些症状在不同类型的神经症患者中常常混合存在,病程大多持续迁延。共同特征:起病常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病前多有一定的素质和人格基础。症状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基础,并与患者的现实处境不相称。社会功能相对完好,行为一般保持在社会规范允许的范围之内。患者有相当的自知力,疾病使患者感觉痛苦。 恶性综合征Malignant syndrome :抗精神病药物的一种少见的严重副作用。临床特征:持续性高热,肌肉僵直,意识障碍,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心血管症状。 情感高涨elation情感活动明显增强,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病态喜悦,常具有一定的感染力。情感淡漠indifference情感活动减退的表现。对外界任何刺激均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内心体验极为贫乏或缺如。 思维奔逸flight of thought:又称观念飘忽,指联想速度加快、数量增多、内容丰富生动。思维散漫looseness。。指思维的目的性、连贯性和逻辑性障碍。 思维破裂splitting。。指概念之间联想的断裂,建立联想的各种概念内容之间缺乏内在联系思维被洞悉thought revealed患者认为其内心所想的是,未经语言文字表达就被别人知道了,

大一法理学的复习资料总结和考试重点

大一法理学的复习资料总结和考试重点 葛洪义主编的版本 一、名词解释 1、法的渊源:主要是指法的形式渊源,即由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的、具有不同法律效力和法律地位的法的各种表现形式。 2、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对已经制定、颁布的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根据一定的要求和规则加以整理和归类,使之成为形式规范,内容协调的成文法系统。 3、法律编纂:又称法典编纂,是指对属于某一法律部门的全部现行规范性法律文件进行内部的加工整理而使之成为一部系统化的新法典的活动。 4、法律清理:亦指法规清理,是指有关国家机关对一定时期制定的或一定范围内的法律文件从体系、内容上进行审查、分析和整理,并作出继续适用,需要修改、补充或废止决定的活动。 5、法律体系:将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现行法律规范,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为各个法律部门而形成的内在一致的统一体。 6、法律部门:又称为部门法,是对一国现行的法律规范按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不同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调整方法的不同所作的分类。 7、法律权利:是规定或隐含在法律规范中,实现于法律关系中的主体以相对自由的作为或不作为的方式获得利益的一种手段。 8、权力:权力是合法确认和改变人际关系或者处理他人财产或者人身的能力。 9、人权:人权是指那些直接关系到人得以维护生存、从事社会生活所不可缺少的最基本权利,是人类社会最高形式的、最普遍的权利。 10、法的规范作用:法律作为调整人的行为规范对人的行为所产生的影响。 11、法律的指引作用:法律为本人的行为提供了一个标准和模式,引到人们选择合法的行为方式,也可以预测到自己在某种情况下选择何种行为方式。 12、法律的预测作用:根据法律的规定,人们可以预先推测出,在特定情况下别人将会如何行为以及自己应如何行为。

现代汉语复习重点总结

《现代汉语》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5X4’) 1.现代汉语:广义:普通话和方言 狭义: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 2.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语,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 为语法规范。 3.汉字:是在有声语言的基础上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书写符号系统,它记录语言,并依 附于语言而存在,辅助语言进行交际。 4.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表达一定意义的声音,它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5.音节:是语音的基本结构单位,也是最自然的语音单位。 6.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词汇成分(语素、词和固定短语) 的总汇。 7.义素:是构成义位的最小意义单位,是分解义位得到的比义位低一级的语义单位。 8.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是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言单位。 9.语法单位:是构成语法格式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 10.单句:是由短语或单个的词构成的句子,不可再分析出分句的句子。 二、选择题(20x2’) 义素、主谓句、短语类型、词语类型……如:“干劲足”(主谓短语) 三、简答题(4x7’) 1.简要说明声母的分类。 (1)按发音部位分:双唇音、唇齿音、舌尖中音、舌根音、舌面音、舌尖后音 (2)按发音方法分: ①阻碍的方式分: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 ②从声带是否颤动分:清音、浊音 ③从气流的强弱分:送气音、不送气音 2.简要说明韵母的分类。 (1)按结构分:单韵母、复韵母、鼻韵母 (2)按四呼分:开口呼韵母、齐齿呼韵母、合口呼韵母、撮口呼韵母 (3)按韵尾分:开尾韵母、元音尾韵母、鼻音尾韵母 3.简要说明语素和词的关系。 语素和词都是语音和语义的结合体,区别在于功能上的差异: (1)语素是用于构词的,而词是用于造句的,二者不是同一个层级的关系。语素分成词语素和非词语素。 (2)成词语素:可以单独构成词的语素。如:单音节语素(草)、多音节语素(咖啡)(3)非词语素:不能独立成词,只能和别的语素结合起来构成词的语素。如:“学习” 中的“习”属于非词语素。 4.简要说明语素的分类。 (1)按语音形式分:单音节语素、双音节语素、多音节语素 (2)按组词能力分,自由语素、半自由语素、不自由语素 (3)按组合所处的位置,语素可分为定位语素和不定位语素 (4)按是否有词汇意义,语素可分为实语素与虚语素 5.基本词汇有哪些特点? (1)有相对稳定的表现形式(读音、书写)

马基考试题目

原理思考题2011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及其来源。 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4、马克思一生中两个最伟大发现。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简述哲学基本问题及其两个方面内容。 2、什么是辩证法?什么是形而上学?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什么? 3、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 4、如何理解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5、简述实践及其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 6、为什么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7、什么是联系?联系有哪些特点? 8、发展的实质是什么?为什么说新生事物不可战胜? 9、什么是矛盾?简述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及其对立统一关系。 10、如何理解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11、简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辩证关系。 12、简述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 13、简述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14、简述规律及其特点。 15、简述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表现? 16、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简述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关系。 2、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关于认识的本质的回答。 4、简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认识论上的区别。 5、简述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 6、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分别是什么?为什么说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意义更为重要? 7、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 8、认识发展的总规律是什么?为什么说认识运动是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 9、什么是真理?如何理解真理的客观性? 10、简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统一关系原理。这一原理对正确认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有何指导意义?

精神病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重点

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s是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为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改变,可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损害 真性幻觉genuine hallucination来自于外部客观空间,通过自己感觉器官而获得的幻觉。 假性幻觉pseudo-hallucination存在于自己的主观空间内,不通过感觉器官而获得的幻觉。 思维破裂splitting of thought思维的连贯性障碍,联想概念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 思维不连贯incoherence of thought在意识障碍背景下出现的言语支离破碎和杂乱无章状态。 原发性妄想primary delusion没有发生基础的妄想,表现为不能理解,无法用既往经历、当前处境及其他心理活动解超价观念overvalued idea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其发生一般有事实依据,但片面而偏激,影响患者的行为及心理活动。 虚构confabulation在遗忘的基础上,患者以想象的、为曾亲身经历的事件来填补记忆缺损。 错构paramnesia在遗忘的基础上,患者对过去所经历的事件,在发生地点、情节、特别是在时间上出现的错误回忆。精神发育迟滞mental retardedation指先天或发育成熟以前,由于各种原因影响只能发育所造成的智力低下和社会适应困难状态 痴呆dementia智力发育成熟以后,由于各种原因损害原有智力所造成的智力减退状态。 刚塞综合征ganser syndrome心因性假性痴呆,表现为对简单问题给予近似而错误的回答,往往给人以开玩笑的感觉。注意attention个体精神活动集中指向一定对象的心理过程。 定向力orientation 一个人对时间、地点、人物和自身状态的认识能力。 情感affection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体验 情绪emotion 与人的自然性需要相联系的体验。 心境mood 一种较微弱而持续的情绪状态,是一段时间内精神活动的基本背景。 焦虑anxiety指在缺乏相应的客观刺激情况下出现的内心不安状态。 情感倒错parathymia情感表现与其内心体验或处境明显不相协调。 木僵stupor指动作行为和言语活动被完全抑制。患者表现为不语、不动、不饮、不食,肌张力增高。 意志volition是人自觉确定目标,并根据目标调节自身的行动,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意识consciousness是指个体对周围环境、自身状态感知的清晰程度及认识的反应能力。 自知力insight 又称领悟力或自省力,患者对自己精神状态的认识和判断能力。 器质性精神障碍organic disorders 由于脑部疾病或躯体疾病引起的精神障碍。 谵妄delirium 是一组表现为急性、一过性、广泛性的认知障碍。 遗忘综合征amnestic syndrome又称柯萨可夫综合征,由脑器质性病理改变所导致的一种选择性或局灶性认知功能障碍,以近事障碍为主要特征,无意识障碍,智能相对完好。 痴呆dementia指较严重的、持续的认知障碍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指脑血管病变导致的痴呆 自动症epileptic automatisms指发作时或发作刚结束时出现的意识浑浊状态 精神活性物质psychoactive substance指具有成瘾性并在社会上禁止使用的化学物质 依赖dependence 是一组认识、行为和生理症候群 滥用abuse 是一种适应不良方式,由于反复使用药物导致了明显的不良后果 耐受性tolerance 药物使用者必须增加使用剂量方能获得所需的效果 戒断状态withdrawal state停止使用药物或减少使用剂量后所出现的心理生理症候群 脱毒detoxification通过躯体治疗减轻戒断症状 瓦解症候群disorganization symptoms包含思维形式障碍、怪异行为、紧张症行为以及不适当的情感

法理学复习重点-考试前复习资料(免费)(可编辑修改word版)

《法理学》200510 考试考前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考核方式介绍 (1) 第二部分复习指导 (1) ?单项选择题复习指导 (1) ?多项选择题复习指导 (8) ?名词解释复习指导 (10) ?简答题复习指导 (12) ?论述题复习指导 (14) 第一部分考核方式介绍 一、考核形式: 闭卷考试,其中客观题(选择题)采用机读卡答题,主观题答在答题纸上。 二、考试时间:2 小时。 三、试卷结构: 考试采用的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各种题型的题量及所占分数的分配为:单项选择题为30 小题,每小题1 分,共30 分;多项选择题为5 小题,每小题2 分,共10 分;名词解释题为5 小题,每小题4 分,共20 分;简答题为2 小题,每小题10 分,共20 分;论述题为1 小题,每题20 分,满分100 分。 第二部分复习指导 ?单项选择题复习指导 一、答题技巧

单项选择题题干常以陈述句或问句提出解题依据、目标、要求和方法等。要求考生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的或者最为合适的选项。其难点在于几个备选答案多是相似的,极易混淆。此类题的目的是测试考生分辨正确和错误的能力,检查考生对课程基本内容,特别是基本概念掌握的程度和准确性。解答单项选择题的关键在于对课程内容和基本概念的熟悉和掌握程度,但同时也要注意看清楚题目和选项,一定要看明白问的是什么问题再做回答,以免无谓的丢分。 二、复习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绪论 法学的职能是什么;西方主要法学流派的主要观点。 第二章法的概念 法的外部特征有哪些;法的本质的不同说法;法的一般分类的标准。 第三章法的产生和历史发展 什么是社会调整;法的产生的标志;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原因;法律制度的继承与移植;两大法系的区别。 第四章法的作用和价值 法的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包括哪些;法的价值的理解。 第五章法治与法制现代化 法治的核心是什么;什么是法制现代化 第六章法的创制 我国的立法体制,主要掌握不同主体的立法权限;我国的立法程序。 第七章法的渊源 我国的法律渊源有哪些;法典编撰与法规清理的异同点。 第八章法律规范 法律规范的结构;法律规范的不同分类标准。 第九章法律体系 划分法律部门的标准;我国的法律体系。 第十章法的实施 法的实施与实现的关系;法的适用主体包括哪些。 第十一章法律关系 法律关系的客体是什么;什么是法律事实。

现代汉语第五版复习要点

现代汉语复习要点 语法部分 第一节概说 一、举例说明现代汉语的语法特点。 (一)语序和虚词是主要的语法手段。 汉语语法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主要借助于虚词和语序的变化来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法意义。 改变语序可以形成不同的结构关系和语法意义。例如: 发展迅速(主谓关系)—→迅速发展(偏正关系) 学习刻苦(主谓关系)—→刻苦学习(偏正关系) 转播中断(主谓关系)—→中断转播(述宾关系) 紧握(偏正关系)—→握紧(述补关系) 虚词的有无和不同虚词的运用可以形成不同的结构关系。例如: 小王这个孩子(复指关系)—→小王的这个孩子(偏正关系) 市场繁荣(主谓关系)—→市场的繁荣(偏正关系) 蒸馒头(述宾关系)—→蒸的馒头(偏正关系) 老师的学生(偏正关系)—→老师和学生(联合关系) 某些短语加入虚词后,结构关系虽未改变,但语义却发生变化。例如 北京饭店—→北京的饭店孩子脾气—→孩子的脾气 阿Q性格—→阿Q的性格十斤鲤鱼—→十斤的鲤鱼 “北京饭店”是专有名词,而“北京的饭店”则指地点设在北京的所有宾馆或饭店。 (二)词、短语、句子的构造基本一致 1、短语与合成词的构造基本一致 例如:结构关系合成词短语 主谓关系气喘气息微弱 联合关系聪慧聪明能干 偏正关系小学小型设备 述宾关系美容美化校园 述补关系说明说得明白 2、短语与句子的构造基本一致。 从理论上说,汉语中的自由短语加上句调就可以单独成句。因此,短语和句子在结构上的一致性非常明显。 例1:白雪皑皑的喜马拉雅山,巍然屹立在西藏南侧。(主谓关系) 例2:多么美妙的音乐啊!(偏正关系) (三)词类与句法成分没有对应关系 印欧语中词类的功能比较单纯,词类与句法成分之间存在简单的对应关系。名词只能作主语和宾语,动词只能作谓语,形容词只能作定语和表语,副词只能作状语。 但汉语里词类与句法成分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除了副词主要作状语(少数副词可以作补语)外,其他词类都可以充当多种句法成分。例如名词主要作主语、宾语和定语,还可以作谓语和状语;动词主要作谓语,还可以作定语、主语、宾语和状语。 例1:五月一日‖劳动节。(名词作谓语) 例2:游泳‖是一项非常有益的体育活动。(动词作主语)

马基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复习提纲 复习重点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3,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 的统一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物质的客观实在 2,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3,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 根本规律 4,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 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5,意识的能动作用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 映 3,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4,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5,真理的检验标准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 的规律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 动的规律 4,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 根本动力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2,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3,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4,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 为资本 5,资本主义所有制 6,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 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7,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 危机 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1,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2,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3,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新 变化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2,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3, 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 本特征的认识 4,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 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 性 第七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 会理想 1,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一、考试题型及分数分布情况 1,单选题(共20小题,每题2分,计40分) 2,判断题(共10小题,每题1分,计10分) 3,简答题(共5小题,每题6分,计30分) 4,论述题(共2小题,每题10分,计20分)

精神病学知识点

精神病学知识点 1、精神病学(psychiatry):是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精神疾病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疾病的发展规律以及治疗和预防的一门学科 2,精神障碍:是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为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的改变,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的损害。 精神障碍包括:重性精神障碍、轻性精神障碍。 一、精神障碍的生物学因素:1、遗传因素:2、感染二精神障碍的心理社会因素:1、应激2、人格特征与精神障碍 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是将疾病的症状按照不同的组合,以条理化的形式列出的一种标准化条目。 国内临床常用的三个分类诊断标准 ICD-10:国际疾病分类 DSM-Ⅳ:美国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称为【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17类 CCMD-3:中国精神疾病分类及诊断标准。10类 DSM-Ⅳ系统精神障碍分类类别如下:1.通常在儿童和少年期首次诊断的障碍2.谵妄、痴呆、遗忘及其他认知障碍3.由躯体情况引起,未在他处提及的精神障碍4.与成瘾物质使用有关的障碍5.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6.心境障碍7.焦虑障碍8.躯体形式障碍9.做作性障碍10.分离性障碍11.性及性身份障碍12.进食障碍13.睡眠障碍14.未在他处分类的冲动控制障碍15.适应障碍16.人格障碍17.可能成为临床注意焦点的其他情况 精神检查 面谈检查的目的: 1、获取必要信息以便确立诊断; 2、从完整的人的角度了解病人; 3、了解病人所处的环境; 4、形成良好的医患治疗关系; 5、向病人进行初步的精神卫生宣教,让病人了解自己的病情。 一、面谈检查的步骤:1、开始:(1)不受干扰的环境:(2)落座:(3)自我介绍 2、深入:(1)以开放性交谈为主:(2)主导谈话:(3)非言语性交谈

(完整版)法理学复习重点-考试前复习资料(免费)

《法理学》200510考试考前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考核方式介绍 0 第二部分复习指导 0 ?单项选择题复习指导 0 ?多项选择题复习指导 (7) ?名词解释复习指导 (10) ?简答题复习指导 (11) ?论述题复习指导 (13) 第一部分考核方式介绍 一、考核形式: 闭卷考试,其中客观题(选择题)采用机读卡答题,主观题答在答题纸上。 二、考试时间:2小时。 三、试卷结构: 考试采用的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各种题型的题量及所占分数的分配为:单项选择题为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多项选择题为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名词解释题为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简答题为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论述题为1小题,每题20分,满分100分。 第二部分复习指导 ?单项选择题复习指导 一、答题技巧

单项选择题题干常以陈述句或问句提出解题依据、目标、要求和方法等。要求考生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的或者最为合适的选项。其难点在于几个备选答案多是相似的,极易混淆。此类题的目的是测试考生分辨正确和错误的能力,检查考生对课程基本内容,特别是基本概念掌握的程度和准确性。解答单项选择题的关键在于对课程内容和基本概念的熟悉和掌握程度,但同时也要注意看清楚题目和选项,一定要看明白问的是什么问题再做回答,以免无谓的丢分。 二、复习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绪论 法学的职能是什么;西方主要法学流派的主要观点。 第二章法的概念 法的外部特征有哪些;法的本质的不同说法;法的一般分类的标准。 第三章法的产生和历史发展 什么是社会调整;法的产生的标志;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原因;法律制度的继承与移植;两大法系的区别。 第四章法的作用和价值 法的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包括哪些;法的价值的理解。 第五章法治与法制现代化 法治的核心是什么;什么是法制现代化 第六章法的创制 我国的立法体制,主要掌握不同主体的立法权限;我国的立法程序。 第七章法的渊源 我国的法律渊源有哪些;法典编撰与法规清理的异同点。 第八章法律规范 法律规范的结构;法律规范的不同分类标准。 第九章法律体系 划分法律部门的标准;我国的法律体系。 第十章法的实施 法的实施与实现的关系;法的适用主体包括哪些。 第十一章法律关系 法律关系的客体是什么;什么是法律事实。

大学现代汉语考点归纳

【第一章】 ㈠什么是现代汉语? 现代汉民族共同的语言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㈡七大主要方言及代表 1.北方方言 2.吴方言,以苏州话为代表 3.湘方言,以长沙话为代表 4.赣方言,以南昌话为代表 5.客家方言,以呢广东梅县话为代表 6.闽方言,以福州话为代表 7.粤方言,以广州话为代表 ㈢现代汉语中,语音和词汇的特点 语音: 1.没有复辅音 2.元音占优势 3.有声调。 词汇: 1.汉语词形较短 2.新词的构成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 3.汉语词形较短,单音节语素多 【第二章】 ◆什么是语音? 语音是人类说话的声音,是有意义内容的语音成分的外部形式,即语言的物质外壳 ◆语音和其他声音有何异同 异:只有有词句意义的声音才是语音,像笑声,呻吟声都不是语音 同:产生于物体的颤动,具有物理、生理、社会三种属性,而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根本』属性 ◆语音的三大属性 1.物理属性。语音和声音一样具有音高、音强、音长、音色四种要素 2.生理属性。语音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发生器官可分呼吸器官、喉头和声带、咽腔、口腔和鼻腔三大部分 3.社会属性。 ◆语音单位 1.音素:最小的语音单位,分为辅音和元音两类。辅音又叫子音,如b、p、m、f、d、k、zh、s等,元音又叫母音,如a、o、e、i、u等。发辅音气流受阻,发元音时气流不受阻。 2.音节(详见P73表) 音节是交谈时自然感到的最小语音单位,音节由音素构成,一个音节可以只有一个音素,通常情况下,一个汉字表示一个音节。韵腹是音节中主要元音,韵腹前的元音就是韵头(如a 、o、e、é、i、u、ü、er、-i),反之韵腹后即韵尾(如高元音i、u,鼻辅音n、ng)。

马基期末复习重点

马基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1、 为什么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1、实践是人类能动的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2、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包括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等基本形式。 3、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4、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5、时间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 二、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为发展的问题。 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湖边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饭凑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3、对立统一规律提供的矛盾分析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三、阐述质量互变规律的基本内容。 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2、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3、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形成事物质量互变的规律性。 4、质量互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四、意识能动作用的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1、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3、意识具有指导实现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4、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五、阐述认识运动的发展规律。 认识运动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其发展过滤为以下三点: 1、 从实践到认识 2、从认识到实践 3、认识运动的不断发展和无限发展 六、什么是改革?它在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集中表现在哪里? 改革是同一种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量变,是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和

精神病学考试重点(第七版)

精神病学考试重点(第七版) 1、什么叫精神障碍?(P1) 精神障碍是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为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改变,可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损害。传统上,精神障碍根据有无所谓的器质性因素分为“器质性”精神障碍(如脑炎、慢性脏器衰竭所致的精神障碍)和“功能性”精神障碍,后者由分为重性精神障碍(又称为精神病性障碍,如精神分裂症)和轻性精神障碍(如焦虑症、应激所致的精神障碍) 2、导致精神障碍的病因或危险因素有哪些?(P5) (1)精神障碍的生物学因素:遗传与表观遗传、精神发育异常、感染、躯体疾病、创伤、营养不良、毒物等。 (2)精神障碍的社会、心理因素:应激性生活事件、情绪状态、人格特征、性别、父母的养育方式、社会阶层、社会经济状况、种族、文化宗教背景、人际关系等精神障碍是生物、心理、社会文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3、如何理解精神障碍的等级诊断观念?(P39) 在诊断过程中,要根据等级诊断首先确定患者是否有器质性因素,只有排除器质性的问题,才考虑功能性障碍在诊断“功能性”精神障碍的过程中,要考虑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精神病性的,如精神分裂症、幻觉、妄想 第二层次:非精神病性的,如神经症性、癔症、没有重性精神病性特征 第三层次:人格障碍和心理应激因素 4、CCMD-3对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主要有哪四项? ①症状标准②严重标准③病程标准④排除标准 5、谵妄的病因和临床表现有哪些?(P55) (谵妄delirium是一组表现为急性、一过性、广泛性的认知障碍,尤以意识障碍为主要特征。因急性起病、病程短暂、病情发展迅速,故又称为急性脑综合征。) 病因: 感染、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代谢障碍性疾病、物质滥用、中毒、营养缺乏 临床表现: 谵妄通常急性起病,症状变化大,通常持续数小时或数天,老年患者中持续数月者也并非罕见。典型的谵妄通常10-12天可完全恢复,但有时可达30天以上。谵妄的特征: ①意识障碍,神志恍惚,注意力不能集中,对周围环境与事物的觉察清晰度降低。有明显的昼夜节律变化,表现为昼轻夜重。 ②定向障碍,包括时间和地点的定向障碍,严重者会出现人物定向障碍。 ③记忆障碍,以即刻记忆和近记忆障碍最明显,患者尤对新近事件难以识记。 ④睡眠觉醒周期不规律,表现为白天嗜睡而晚上活跃。好转后患者对谵妄时的表现或发生的事大都遗忘。 ⑤感知障碍尤其常见,包括感觉过敏、错觉和幻觉。情绪紊乱非常突出,包括恐怖、焦虑、抑郁、愤怒或者欣快等。 6.AD的发病危险因素及临床表现。AD与VD的鉴别。(P60)

现代汉语复习题(要点总结)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民族共同语是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作为民族共同语的基础的方言就叫基础方言。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既有多种方言,也有民族共同语。方言特点:本身也有一种完整的系统。语音,词汇,语法结构系统。语音的差异最大,词汇的差异次之,语法比较小。汉语地位:1.世界上历史悠久的,发展水平最高的语言之一。2.各兄弟民族的语言接受了汉语的许多影响。3.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4.与国外许多民族的语言相互影响。5.联合国六种正式工作语言之一。语素——词——短语——句子(手)人(有读音,有意义,最小的语素)(沙发)(无法拆后原来意义不变)(伟)(无法单独成词)现代汉语的特点:(一)语音方面①没有复辅音②元音占优势③有声调(二)词汇方面①汉语词形较短,单音节语素多②双音节词占优势③新词的构成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三)语法方面①汉语表示语法意义的手段主要用语序和虚词,不大用形态②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原则基本一致③词类和句法成分关系复杂④量词和语气词十分丰富七大方言区:1.北方方言(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内部一致性较强,分布地域最广,使用人口占73%)。包含有华北东北方言和西北方言、西南方言、江淮方言2.吴方言(苏州话。占7.2%)包括上海、江苏省大部、浙江大部地区3.湘方言(长沙话,3.2%)。包括湖南大部分地区4.赣方言(南昌话,3.3%)。江西省大部分地区5.客家方言(广东梅县话,客家方言仍自成系统,内部差别不太大,3.6%)。 6.闽方言(最重要的是闽东方言,福州话。闽南方言,厦门话。5.7%)。主要包括福建和海南大部分地区 7.粤方言(广州话。4%)。语音的性质:一、语音的物理属性。语音四要素:1.音高: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发音体颤动的快慢。2.音强:声音的强弱,决定于发音体颤动幅度的大小。3.音长:声音的长短,决定于发音体颤动的时间的久暂。4.音色:又叫音质,声音的特色。决定于物体颤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原因:1.发音体不同(胡琴,口琴,两人的声带)2.发音方法不同(摩擦,手指弹)3.发音时共鸣器形状不同。 二、语音的生理属性。发音器官:1.呼吸器官(动力区)2.喉头和声带(声源区)。3.咽腔,鼻腔和口腔。(调音区)口音:音在口腔中共鸣鼻音:在鼻腔中共鸣鼻化音:在口腔和鼻腔共鸣三、语音社会属性语音是一种社会现象,可从语音表示意义的社会性看出来。1.同一个意义,在不同的语言或方言中用不同的语音表示,什么声音跟表示什么意义没有必然的联系,而是随着社会不同而不同,由全体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同样的语音形式可以表示不同的意义。(别:别去,区别,别离)同样的意义可以有多种语音形式。(头,脑袋)2.语音的系统性上。不同的语言或方言有不同的语音系统,从物理和生理属性角度看是不同的音,在语言中可能认为是相同的音。语音单位:一、音素——辅音,元音音素:最小的语音单位。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元音(母音):气流颤动声带,在口腔,咽头不受阻碍形成的音素。a,o,e,i,u区别:1.受阻与否,主要区别2.紧张度。辅音,发音成阻部位特别紧张,元音,均衡紧张。 3.气流强弱。辅音较强,元音较弱 4.响亮度。辅音,声带不一定颤动,不响亮。元音,声带颤动,响亮。二、音节:由音素构成,是交谈时自然感到的语音单位。(几次紧张就有几个音节)三、声母,韵母,声调在音节里考察:声母:位于音节前段,主要由辅音构成。(22个)韵母:位于音节后端,由元音或元音加辅音构成。(39个)零声母:有的音节不以辅音开头,元音前头那部分是零。(爱)Yw开头 声母VS辅音所有的声母(22个)都是辅音(辅音声母21个)有的辅音不做声母,只做韵尾。Guang(光)中的ng. n既可作声母,也可做韵尾。韵母VS元音韵母有的由单元音或复元音构成:a. ia uai 有的由元音带辅音构成:an eng uan 辅音声母的发音部位:发音时,气流受到阻碍的位置。1.双唇音(bpm)由上唇和下唇阻塞气流而形成。 2.唇齿音(f)上齿和下唇接近阻碍气流。 3.舌尖前音(zcs)舌尖抵住或接近齿背阻碍气流。 4.舌尖中音(dtnl)舌尖抵住上齿龈 5.舌尖后音(zh,ch,sh,r)舌尖抵住或接近硬腭前部 6.

马基考试重点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其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1)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三个组成部分:⑴马克思主义哲学,⑵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⑶科学社会主义。 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2、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容及理论意义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唯心主义的两种形式 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理论意义:对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对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区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 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三种历史形态:(实物、结构、系统)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唯物主义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的两种形式: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 3、物质的定义的意义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物质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文明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意义: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静止的物质运动在一定的条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4、意识的本质、能动作用 意识的本质:是人脑的机能,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 意识的能动作用:①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③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④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5、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实质、核心⑴内因、外因⑵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⑶质量互变规 律⑸辩证否定观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唯物辩证法实质与核心:对立统一规律 【补充: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 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第三,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内因、外因:内因:指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指事物的外部矛盾。 内因和外因的关系是:第一.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 第二,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 第三,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