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阅读材料庄子

阅读材料庄子

阅读材料庄子
阅读材料庄子

庄周轻生死,旷达古无比

——“庄子”专题阅读

【庄子简介】

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他是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庄周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生平只做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庄子最早提出“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庄子洞悉易理,深刻指出“《易》以道阴阳”;庄子“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他的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的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与老子齐名,被称为老庄。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据传,又尝隐居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诏封庄周为南华真人,称其著书《庄子》为《南华真经》。

【生平经历】

庄周曾做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是同时期人,以庄子之才学取财富高位如探囊取物,然庄周无意仕进,只在不长的时间里做过管漆园的小官。

庄子的学问渊博,游历过很多国家,对当时的各学派都有研究,进行过分析批判。楚威王听说他的才学很高,派使者带着厚礼,请他去做相国。庄子笑着对楚国的使者说:“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可你就没有看见祭祀用的牛吗?喂养它好几年,然后给它披上有花纹的锦绣,牵到祭祀祖先的太庙去充当祭品。到了这个时候,它就想当个小猪,免受宰割,也办不到了。你赶快给我走开,不要侮辱我。我宁愿象乌龟一样在泥塘自寻快乐,也不受一国君的约束,我一辈子不做官,让我永远自由快乐。”

庄周的才学不可小视,然而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字,大多都是寓言。庄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后厌恶仕途,隐居著书,成为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后世尊称为道教祖师、南华真人、道教四大真人之一。

当时诸侯混战,争霸天下,庄子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便辞官隐居,潜心研究道学。他大大继承和发展了老聃的思想,与老子并称“道家之祖”。他把“贵生”、“为我”引向“达生”、“忘我”,归结为天然的“道”、“我”合一。

【哲学思想】

“仁义”二字被视为儒家思想的标志,“道德”一词却是道家思想的精华。庄子的“道”是天道,是效法自然的“道”,而不是人为的残生伤性的。

在庄子的哲学中,“天”是与“人”相对立的两个概念,“天”代表着自然,而“人”指的就是“人为”的一切,与自然相背离的一切。“人为”两字合起来,就是一个“伪”字。

庄子主张顺从天道,而摒弃“人为”,摒弃人性中那些“伪”的杂质。顺从“天道”,从而与天地相通的,就是庄子所提倡的“德”。

在庄子看来,真正的生活是自然而然的,因此不需要去教导什么,规定什么,而是要去掉什么,忘掉什么,忘掉成心、机心、分别心。既然如此,还用得着政治宣传、礼乐教化、仁义劝导?这些宣传、教化、劝导,庄子认为都是人性中的“伪”,所以要摒弃它。

在庄子看来不滞,就是于自然无所违。不凝滞于任何思想、利益等任何事物,从而达到圣人不凝滞于物的境界。吾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限的生命去极端的追求无穷的知识、利益,而忽略身边一切的美好这是滞碍郁滞的。庄子认为只有不滞于不滞,才可乘物以游心,而不被任何思想,利益所奴役,所累,才是全生。对中国后世哲学、艺术、各宗教经典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为道家学派始祖的老庄哲学是在中国的哲学思想中唯一能与儒家和后来的佛家学说分庭抗礼的古代最伟大的学说。它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的地位绝不低于儒家和佛家。

【庄子故事】

1.庄蕙辩论

庄子与老乡的惠子,即惠施(公元前390年—公元前317年),同为战国时期宋国商丘人。论学问,他是名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成语“学富五车”就是源于庄周对他的评价。论政绩,他以梁国为政治舞台,在制订律法以及外交斡旋等方面卓有建树,是合纵抗秦的主要组织人之一。

在诸子百家中,名家是致力于研究名与实关系的学派,通常围绕事物的概念与实体展开辩论,其学术范畴相当于今天的思辨逻辑。他们以善辩成名,所以又被称作辩家。先秦名家两大流派中,惠施的“合同异”观点独树一帜,他提出的“历物十事”的十个命题,至今仍是哲学界研究的课题。作为朴素的唯物辩证法,惠施最先提出了物质无限可分的假说:“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惠施与庄周身份有别,性情不同,一个身在官场,醉心功利,一个无意仕进,超然物外,按理说没有共同语言。可就是这样两个人物,却不约而同地走到了一起,并成为知交。要知道,庄子的朋友圈不大,又很少同官场来往,能称得上知交的人就更少。集政治家与哲学家于一身的惠施,怎么就成了庄周的知交了呢?

庄周送葬,经过惠施墓地时,回头对跟从者说,郢都有个人,鼻尖上沾了一丁点白灰,就让一个名叫石的匠人用斧头把它削掉。匠石抡起斧头,呼的一声,白粉削得干干净净,鼻子却丝毫无伤。郢人站立如常,面不改色。宋元君听说后,把匠石叫来,让他在自己身上试试看。匠石回答,我确曾做到过,但那个能配合我的人早就不在人世了。

讲完这个寓言,庄周叹口气说,自打惠夫子去世后,我失去了论争的对手,没有说话的人了。这情形,有点像武侠小说中的剑客,一旦没了对手,反而失去了活力,陷入了孤独。由此可知,惠施是庄周平生唯一可以对话的契友。自此尔后,“惠子知我”便成了知交的经典出处,为后世所借用。如曹植《与杨德祖书》:“其言之不惭,恃惠子之知我也。”李白《与贾少公书》:“惠子知我,夫何间然。”

惠施与庄周之所以能成为知交,是因为他们就像运斤成风中的郢人与匠石,已经达成高度默契,既是论辩的对手,通过激辩擦出思想火花,又是过招的高手,点到为止。他们无话不谈,却又经常抬杠,称得上“不是冤家不聚头”。哲学上有个术语叫相反相成,庄周与惠施的关系就是相反相成、和而不同。庄周重感性,喜欢取譬自然讲故事,惠施重理性,善于逻辑推导辩名实。这样一来,他们走到一起后才有可能发生理念的碰撞。庄周的许多思想,也正是在与惠施的激辩中发挥到极致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惠施在弘扬正名辨义逻辑的同时也成就了庄周的大道无为思想。

从历史记载来看,《庄子》的作者不见得是庄周本人,其中,庄惠之间的对话,单方面记叙的色彩比较明显,很大程度上是其弟子依据记忆整理出来的,并未经过惠施本人审阅。被批驳的似乎总是惠施,庄周每每都能占上风。因此,尽管辩论场面很精彩,语言很犀利,但给人的感觉好像是作秀。比如说“惠子相梁”这件事,褒庄贬惠的倾向就很突出。

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他。有人对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是想取代你的位子。惠施吓坏了,在国中搜了三天三夜。庄子见到他后说,你知道吗?南方有一种鸟叫鹓雏,从南海飞往北海,非梧桐不栖,非练实不吃,非醴泉不饮。这时,猫头鹰得到一只臭老鼠,见鹓雏飞过,就仰头看着,发出驱赶的呵斥声。现在,你也想拿梁国的相位虚声恫吓我吗?

细心想想看,惠施乃一国之相,又不是小孩子,明知庄周不想做官,怎么可能轻信别人的传言?即便庄周来梁国有争夺相位的可能,惠施至于吓成那个样子吗?再说,这件事并没交代惠施的态度,完全是一家之言,可信吗?由此可见,这只是庄周弟子编撰出来的“辩论秀”,意在揶揄那些醉心于功名利禄者,至于是否发生在惠施身上倒在其次了。庄周与惠施之间的其他几场辩论,大抵也有这样的情形。当然,庄惠之间的辩论秀,秀出来的不是胜负高下,而是精妙的辞采,精深的义理。

庄子和同乡的朋友惠施在濠水的一座桥梁上散步。

2.濠梁之辩

庄子看着水里的儵鱼说:“儵鱼在水里悠然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不是鱼,你不知道鱼儿的快乐,也是完全可以断定的。”

庄子说:“请回到我们开头的话题。你说:‘你怎么知道鱼快乐’这句话,就是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的快乐

而问我,而我是在濠水河边上知道的。”

3.材与非材

庄子在山中行走,看见一棵树长得很美很高大,枝叶很茂盛,伐木者停在那棵树旁却不伐它。庄子问他这是什么原因,伐木者回答说:“这棵树没有什么用处。”庄子说:“这棵树因为不成材,结果得以终其天年了。”庄子出了山,来到县邑,住在老朋友的家里。老朋友很高兴,准备酒肉,叫童仆杀一只鹅款待他。童仆请示道:“一只鹅会叫,一只鹅不会叫,请问杀哪只?”主人的父亲说:“杀那只不会叫的。”第二天,弟子向庄子问道:“昨天山里的树因为不成材而得以终其天年,现在这位主人的鹅却因为不成材而被杀死,先生您将在成材与不成材这两者间处于哪一边呢?”庄子笑着说道:“我将处于成材与不成材之间。成材与不成材之间,似乎是合适的位置,其实不然,所以还是免不了遭到祸害。如果遵循道德行事,就不是这样了:既没有美誉,也没有毁辱,时而为龙,时而为蛇,随时势而变化,而不肯专为一物;时而上,时而下,以顺应自然为准则,在万物的原始状态中漫游,主宰万物而不被万物所役使,那么怎么会遭到灾祸呢?这就是神农、黄帝所取法的处世原则。至于万物之情,人伦相传之道,就不是这样了。成功了就会毁坏,强大了就会衰微,锋利了就会缺损,尊贵了就会受到倾覆,直了就会弯曲,聚合了就会分散,受到爱惜就会被废弃,智谋多了就会受人算计,不贤德就会受人欺辱。怎么可以偏执一方而加以依仗呢?”

4.庄周梦蝶

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飘飘荡荡,十分轻松惬意。他这时完全忘记了自己是庄周。过一会儿,他醒来了,对自己还是庄周感到十分惊奇疑惑。他认真的想了又想,不知道是庄周做梦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庄周与蝴蝶一定是有分别的。这便称之为物我合一吧。

5.鼓盆而歌

庄子晚年丧妻,惠施闻讯,前去吊唁。他是庄子的老朋友,此时已非梁国宰相,不必再摆官架子了,有必要去安慰庄子。庄子家居陋巷,马车进不去。巷口下了车,惠施走进去。庄子的长子跪在门外迎接吊客,口称:“俺娘给伯父道谢了。”惠施扶起孝子,说了两句按照礼仪应说的话,然后面罩悲悯之容,很严肃地进了大门,步入灵堂。

庄子坐守棺旁,两腿八字张开,撮箕似的很不雅观,手拍瓦盆伴奏,毫无愁容,放声歌唱。看见惠施吊丧来了,也不招呼,仍唱他的。

惠施说:“伉俪多年,同床共枕,她为你养儿成人,自己送走青春,老了,死了。你看得淡,不哭也行,可你,唉,竟然敲盆唱歌。你不感到做得太过分了吗?”

庄子说:“你说错了。我也是人啊,哪能不悲伤。但我不能一味的受感情支配,还得冷静地想想呀。我想起从前,那时她未生,不成其为生命。更早些呢,不但不成其为生命,连胚胎也未成。更早些呢,不但未成胚胎,连魂气也没有。后来恍恍惚惚之际,阴阳二气交配,变成一缕魂气。再后来呢,魂气变成一块魄体,于是有了胚胎。再后来呢,胚胎变成幼婴,她生下来,成为独立生命。生命经历了种种苦难,又变成死亡。回顾她的一生,我联想到春夏秋冬时序的演变,多么相似哦。现在她即将从我家小屋迁往天地大屋,坦然安卧。我不唱欢送,倒去嗷嗷哭送,那就太不懂得生命原理了。这样一想,我便节哀,敲盆唱起歌来。”

惠施双手奉上一袋赙金,放入瓦盆,暗自骂了一句“活见鬼”,便告辞了。[36]

6.庄子陪葬

庄子快要死了,学生想用很多好东西给他做陪葬。庄子说:“我以天地为棺椁,以时间为连璧,星辰为珍珠,万物是可以作为我的陪葬。我陪葬的东西难道还不够多吗?哪里还用着加上这些东西!”学生说:“我恐怕乌鸦老鹰的吃您的遗体。”庄子说:“在地面上被老鹰吃,在下面被蚂蚁吃掉,夺过乌鸦老鹰的吃食,再交给蚂蚁,这是多么偏心啊。”

【后世评价】

荀子:“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

司马迁(汉):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

李白(唐):“万古高风一子休,南华妙道几时修。谁能造入公墙里,如上江边望月楼。”

白居易(唐):庄生齐物同归一,我道同中有不同。遂性逍遥中一致,鸾凤终较胜蛇虫。(《读(庄子)》)王安石(宋):清燕新诗得自蒙,行吟如到此堂中。吏无田甲当时气,民有庄周后世风。庭下早知闲木索,

坐间遥想御丝桐。飘然一往何时得,俯仰尘沙欲作翁。(《题蒙城清燕堂》)

苏轼(宋):吾昔有见于中,口未能言。今见《庄子》,得吾心矣!

徐渭(明):庄周轻生死,旷达古无比。何为数论量,死生反大事?乃知无言者,莫得窥其际。身没名不传,此中有高士。(《读(庄子)》)

金圣叹(清):认定为“天下奇书。”

郭沫若:秦汉以来的每一部中国文学史,差不多大半是在他的影响之下发展的: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鲁迅与庄子》)

鲁迅:其文则汪洋捭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

闻一多:“中国人的文化上永远留着庄子的烙印。”[38]

李泽厚:“中国文人的外表是儒家,但内心永远是庄子。”

胡文英:庄子眼极冷,心肠最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感慨万端。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庄子独见》)

于丹:如果一定要用一种色彩形容《庄子》的话,我看《庄子》是白色的,如果用一种温度形容庄子的话,《庄子》的温度比论语要低。说得有点玄妙,却没有跳出儒道相争的泥潭。

【我读庄子】

我读庄子

穿越中国千年的历史长河,打破时间空间的束缚,在文字的海洋里,找寻庄子的足迹,逍遥于天地间,无物,无我,无功,无名,乘物以游心,独与天地精神往来,是庄子,也唯有庄子。

最早对于庄子的认识始于庄周梦蝶的典故吧?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究竟是庄周做梦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庄周?正所谓,人生如梦,梦如人生,我们又怎知自己是不是生活在别人的梦里呢?其实人生就像是一次旅行,不论如何轮回,哪怕在人间轮回千次万次,如果记忆消失了,那么,我们在人间的生命只有一次,不知道前世,也不清楚来世,前世来世与我们有何联系和意义?惟有清楚明白自己的过去,又能看到自己未来的人,才算是活得明白的人,也惟有这样的人,才能将悲剧化为喜剧,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去尽享生命旅途上的美味佳肴和锦绣风采。所以,无论悲欢离合,无论贫穷富贵,重要的是我们人生旅途上的风景,至少我们经历过,有何必太在意梦亦或者是现实呢?

曾经,有段时间疯狂地迷上了古典文学,从老子的《道德经》到《孟子》、《庄子》、《中庸》、诗经等然而能让我始终读不舍手的唯有《庄子》,喜欢庄子他那自由浪漫的想象,雄奇瑰丽辞藻。庄子他贫而不穷,深居陋巷,却能随心所欲,自得其乐。他能断然拒绝楚王送上的相国之位,自称宁愿做一只在淤泥中拖着尾巴、自由自在的乌龟,也不愿做供奉在庙堂之上,受人尊敬的乌龟。老子曾在道德经中写道:“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所欲庄子选择的是"无为",甘于随之而来的寂寞与贫困,崇尚“无为而无不为”的生活态度。我们总是为这尘世的种种或烦恼,或悲伤,或犹豫不决,我们总是在这喧嚣繁华中,在灯红酒绿间渐渐的迷失了自己,不若在这个无人的雨夜,邂逅上古先贤,洗涤我们的心灵,若他般顺其自然、随意而安。就像小鸟飞过天空,不留一点痕迹。

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有很多事情其实不是我们人力所能干预的,人生色彩斑斓,生活五味籍全。难得来到这个世界上,谁不愿意如诗如画般的灿烂美丽。谁不想生活如风似云般的洒脱自如。

然而,有所追求就有所失落。正如要结果而花就要落去,有潮起就会有潮落,并且追逐的目标越高追逐的越执着就会失落的越大。也许这就是人生的真实。

在旅途中,在公交车站侯车的间隙,总喜欢拿出随身携带口袋版《庄子》翻阅,虽然已经看了一遍又一遍,只是不同心情,不同地点,所感悟的也是不同,也曾有人会用看老学究的眼神看我,我自如故,何必在意他人的眼光呢?正所谓,“子非鱼,安之鱼之乐?”就像白天永远不懂夜的黑,我的心思,你又怎会明了?

黄帝、尧、舜、禹、商汤等在庄子看来都不过是被利益迷惑而遗失本真的人,强扭曲了真性情,而伯夷、叔齐、鲍焦、介子推等也不过拘泥于名,忘本轻生,是不珍惜生命的人。

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悲慨万端,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不禁想起唐伯虎的那首《桃花庵》的诗句“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

人看不穿。”

易中天谈老子与庄子

老子和庄子不好讲。我读《老子》这本书,感受只有三个字:老、大、难。我们知道,老子并不姓老,也不以老为氏。他叫“老子”,是因为活得长。老子,是否就是《老子》的作者,也不一定。

再说“大”。《老子》这本书,虽然只有五千字,含金量却非常之高。即便不是“一句顶一万句”,一千句是顶得上的。其中讲到的内容,也遍及哲学、美学、心理学、政治学、伦理学,甚至军事学。所以陈鼓应先生说,老子的思想就像永不枯竭的水井或清泉,只要我们把桶放下去,就一定满载而归。实际上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就从老子那里看到了不同的东西,比如庄子看到了人生态度,韩非看到了帝王之术。再往后,又有人从庄子那里看到了艺术规律。这就是“大”。又老又大,再加上不好读,也就“难”。

不过,老子(也包括庄子)虽然无比丰富,却可以拎出一条基本线索,这就是“人生哲学”。读老庄,就是读人生,读人生哲学。如果说有什么不同,也不过是一个偏于人生智慧(老子),一个偏于人生态度(庄子)。

那就先说老子。

老子的人生智慧是什么?不妨与进化论做比较。进化论怎么说?天择物竞,适者生存。老子呢?天择物竞,弱者生存。有个故事,许多古书都讲过,这里说《太平御览》的版本。这故事说,老子有个老师。叫商容。这个商容病重时,老子去看他。老子说,先生有没有什么遗言要教导学生的呢?商容问:经过故乡要下车,明白吗?老子说,是不是不要忘本?商容又问:经过大树要趋行,明白吗?老子说,是不是应该敬老?商容又张开自己的嘴巴说,你看我的舌头还在吗?老子说,在。商容又问,你看我的牙齿还在吗?老子说,不在了。商容再问:你明白了吗?老子说,是不是刚硬的就灭亡,柔弱的就存活(非谓刚亡而弱存乎)?商容笑着说,嘻嘻!所有的道理都在这里了(天下事尽矣)!

《老子》从头到尾,都是讲弱者的生存

这个故事虽然没有记载在《老子》中,但确实能代表老子的思想。因为《老子》从头到尾,都是讲弱者的生存。老子一再说,不要以为强大的就强大,弱小的就弱小。天底下最柔弱的是什么?水。最能攻坚胜强的又是什么?还是水。所以,最弱小的,其实是最强大的;最坚强的,其实是最脆弱的。想想看,一个人,什么时候最软,活着的时候。什么时候最硬,死了以后。可见“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因此,那些争先恐后的,没有一个不失败;那些巧取豪夺的,没有一个不输光;只有那些与世无争的,才最安全,也才最丰富,简直就应有尽有。道理很简单:正因为他们不争,所以没人争得过他们,这就叫“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所以老子一再说:弱一点好,软一点好,柔一点好,凡事往后靠一点好。韩非写过许多故事来说明老子的观点。其中有一个,讲的是楚庄王与孙叔敖的事。孙叔敖是帮助庄王成就霸业的功臣。但是这个功臣,为人处世却十分低调。孙叔敖临终时,把儿子叫到跟前说:老爸生前,多次谢绝了大王的封赏。我死之后,大王一定会给你加封,而你是谢绝不了的。这样吧,你就挑一块最差的。儿子果真按照他爸的嘱咐去做,结果怎么样呢?按照楚国的政策,功臣的封地,两代以后就要收回,只有孙叔敖儿子的封地延续了好几代。为什么?就因为他那块地太差了,鬼都不要。于是韩非说,这就是老子所谓“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啊!

老子所谓“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绝不是要你下死力,建得牢牢的,抱得死死的。事实上,你建得再牢,也能拔起;抱得再紧,也能挣脱。美国的世贸大楼建得牢不牢?牢。怎么样了呢?防不胜防嘛!所以,不要在这方面下工夫。你真正要做的,是打消别人动摇、挣脱的念头,甚至根本就不会有这念头。没人想动摇,才叫“善建者不拔”;没人想挣脱,才叫“善抱者不脱”。

这就不折不扣地是“弱者生存”。有趣的是,老子的这一套,并非只有弱势群体才听得进,权势人物也受用的。因为谁都有处于弱势的可能。即便贵为天子,也未必总是强势,或一定就是强势。就算强势,他也是孤家寡人,哪里敌得上众人觊觎?这个时候,就用得着老子哲学了。怎么用?装。《老子》书中,有一个词用得很频繁,这就是“若”。比方说,大成若缺,大盈若冲,大直若屈,大巧若拙。这个“若”,可以翻译为“就像”,也可以理解为“好像”,张舜徽先生则说“不外一个装字”。

除了“装”,还有“忍”。句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终于反败为胜,报仇雪恨。韩信忍气吞声,受“胯下之辱”,也才有了后来的建功立业。如果当时韩信拔剑而起,像杨志杀牛二一样杀了那小子,还有后来吗?所以苏东坡说,受到侮辱,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这不是真正的勇敢。真正的勇敢,应该是“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这其实就是老子思想的应用了。老子说:“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敢冲上去的就死,敢不冲上去的就活。注意,他在讲不要冲锋的时候,用的词是“敢”(勇)。显然,在他看来,不做也是需要勇

气的,恐怕还更需要勇气。敢不,是很难的。

除了“忍”,还有“让”。这方面的榜样也很多。比如清代康熙年间,安徽桐城人张英在朝廷做官。因为邻居吴家建房,要占用两家之间的通道,家人便写信要张英出面干涉。张英却回信说:“千里来书为一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阅罢,明白其中意思,主动让出三尺。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主动让出三尺。结果,两家之间便形成一个巷子,名曰“六尺巷”,至今传为美谈。这就是“让”的作用。

看来,《老子》这本书,真可谓“最抽象也最实用”。

但是老子的思想也有问题。有什么问题呢?就是按照老子这一套去做,人人装孙子,个个缩脑袋,咱们这个民族,怎样才能实现“和平崛起”,又怎样才能实现“伟大复兴”?发展才是硬道理。但按照老子的主张去做,恐怕是国家不能发展,个人也不能发展。所以,老子的思想,也是只能抽象继承的。怎样抽象继承?就是做人低调一点好,做事却必须高标准、严要求。我有一个小朋友,曾经提出一句话,叫“高端做事,低调做人”。我很赞成。可惜这就不是道家思想了。是什么?儒家思想!

其实就连做人,老子这一套也不能全部照搬。让出三尺宅基地,也许是可以的。劫匪到家里来行凶杀人,也让吗?事实上,示弱、示柔、示贫,装、忍、让,未必就安全可靠、万无一失。羊倒是柔顺得很,狼就不惦记吗?下岗工人的活命钱,不是照样有人偷吗?小草是不会被台风刮起,大树还不会被人践踏呢,这话又怎么说?再说了,就算装了孙子便能当大爷,这“大爷”就那么值得去当吗?比如前面说的那个越王句践,我就很不喜欢。句践成功之后,居然对大功臣文种说:先生教我七种杀人的办法,寡人只用三种就灭了吴国。剩下四种,就在先生身上试试吧!这简直就是变态!不变态也难,憋得太久了嘛!所以,就我个人而言,反倒更喜欢那个选择自杀的吴王夫差。

这就牵涉到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我们为什么做人?我们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老子没有说,也回答不了。因为老子的功利心,其实是很重的。他口头上说“无为”,心里面想“有为”,是“以无为求有为”,目的甚至是“无不为”。所以,这个问题,只能由道家的另一个代表人物来回答。谁?庄子。

那就再说庄子。

老子难说,庄子就更难说。在我看来,庄子就像禅宗,是不能说的,一说便错。《庄子·天道》说,有一天,齐桓公在堂上读书,有个工匠在堂下做工。工匠名“扁”。因为是做车轮的,又叫“轮扁”。轮扁见桓公读得津津有味,便放下工具走上前去说:小人斗胆问一句,国君您读的是什么?桓公说,是“圣人之言”。轮扁又问:圣人还在吗?桓公说,已经死了。轮扁便说,那君王您读的,就是古人的糟粕了。齐桓公听了这话,当然不高兴,便对轮扁说,寡人读书,你一个工匠岂能说三道四?轮扁说,比如小人做车轮,太松了不牢固,太紧了不灵活。怎样恰到好处?小人手上知道,心里明白,可是说不出来(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小人只知道这里面有道道(有数存焉于其间),但是没法说给儿子听。如此看来,君上读的,多半就是圣人的糟粕。这意思也很清楚:说得出的是糟粕,说不出的才是精华。照这逻辑,我们讲庄子,大约也只能讲糟粕了。庄子,是不是很难讲?

庄子活得潇洒,就在于他能说“NO”,能够说“不要”

显然,问题不在“苦日子”还是“好日子”,而在真实不真实,自由不自由。所以,不但被强迫过苦日子不对,便是强迫过好日子,也不对。《庄子·至乐》说,有一只海鸟飞到了鲁国,鲁国国君喜欢疼爱得不得了,又是设酒宴,又是奏音乐,生怕怠慢了它。结果怎么样呢?那鸟不吃不喝,三天以后就吓死了。为什么会这样?就因为鲁国国君是“以己养养鸟”,不是“以鸟养养鸟”。真正爱鸟,真正为鸟好,那就应该把它放回大自然,让它去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哪怕你认为那是“苦日子”。

因此,任何人都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别人。即便出于“好意”,也不行。如果是虚情假意,那就更不行。《庄子·达生》说,有个管祭祀的官员,衣冠楚楚地来到猪圈,对准备当牺牲品的猪做思想工作。这官员说,猪啊猪,你何必怕死呢?从今天开始,我会好好地喂养你三个月。宰杀之前,我会十天上戒,三天作斋。然后,我会在你的身子下面铺上洁白的茅草。你的前肩和后腿,会庄重地放在最好的盘子里,那上面还雕着花,你看怎么样?当然不怎么样。庄子说,如果真正替猪着想,那就应该把它留在圈里吃糟糠!庄子还说,这个道理,是猪都明白的,可惜很多人却不明白。他们一门心思向往的,就是生前富贵,死后哀荣。为此,他们不惜扭曲了自己的天性,去做不想做的事情。他们就不想想,所谓“生前富贵,死后哀荣”,不就是身子下面铺着白茅草,前肩后腿放进了花盘子吗?这又有什么可追求的呢?这些人,岂不是连猪都不如吗?所以我一再说,不要,才是人的基本人权。因为只有能够说“不要”,人才是自由的。对庄子的抽象继承,便不妨从这里开始。

【作文应用】

有一种生命的格调叫做淡泊

濮水之边,你翩然远去,仅留下楚使的瞠目与叹息,谁人如你——庄子,只偏执那淡淡的清白,与道教合而为一,世界不过是你的主观产物,名利、地位于你只是虚空,你了解了蝶舞之愉、螳螂之负,驾一叶扁舟穿梭于泥潭之中,清风相伴,明日可掇。

甚至,你看透了生死。惠子的离去,并未换来你的号啕大哭,谁言生命有不能承受之重,你依旧逍遥山水,以一颗平静的心相追逐。只言片语的记载中,对你唯有惊鸿一瞥,却看到了一份平静致远的处世态度。庄子,如同万花丛中的一株莲花,开得淡漠孤傲,亦如乱世中寡淡的丝竹之声,给纷扰的历史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激起历史遥远的绝响……

庄子的身影已在岁月中淡去,然而那份淡泊的生命格调却在历史中弥留。

一篇《桃花源记》令多少人心生艳羡,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传颂千古,这就是陶渊明,庄生晓梦已不再,而那份淡泊在东晋传承了下去,他是受拙归园田的田园诗人,他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文人,他是独爱菊的隐逸者,远离官场,他获得了一片桃源天。远离喧嚣,他复得返自然,他用一份宁静致远的心胸让我们窥见了一种生命的格调叫淡泊。

而今,物欲横流,信息技术、飞机、汽车……让世界变得越来越宽广,而人们的心却狭隘了,汲汲于功利,在一片灯红酒绿中孤寂地生活,少了如庄子、陶渊明般淡泊的气度,于是,我们的生命格调迷失了,我们自己迷失了。当今,有多少人为了金钱、名誉、地位迷失了自己,又有多少的商家为了利益迷失了自己。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却让我们失去了心中的那份淡泊,于是,桃花源般的生活于我们已是奢求。

淡泊是一份生命的格调,为何不在这样喧嚣的俗世中保持一份淡泊的心,如庄子与陶渊明般获得心中的一份安宁,几时生活不富有,拥有心灵的淡泊便可使心灵富足,为何要汲汲于功利直至迷失内心的自我?

一直淡泊下去,让心得以安宁,坚守淡泊的生命格调。

当你无路可走的时候,你该何去何从?

庄子之所以能成为一代知名学者,就是因为他的大境界,大智慧,以及他与众不同的对事物的见解和独特眼光!

最初知道庄子,是从一首诗“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开始的。虽然当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只是觉得诗句挺特别。后来才明白这个典故出自是庄子的《逍遥游》,《逍遥游》代表了庄子思想的最高境界,是对世俗社会的功名利禄及自己的舍弃。

如果说孔子是儒家的代表,那么庄子就是道家的化身。庄子留给我们的,是他那些充满了寓言小故事的文章。庄子一生穷困潦倒,却能超越贫困乐在其中。能言善辩的他,尤其善用语言和小故事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嘲讽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庄子的文章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充满了尖酸刻薄的讽刺与挖苦。他的所作所为经常令人瞠目结舌,又能让人拍案叫绝!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禄,甚至对于死亡,他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而庄子思想中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他的《逍遥游》。

庄子是一个有智慧的人,但他并不是衣食无忧的。他的生活十分贫困,甚至到了处处求人,等米下锅的地步。但它贫而不穷,他并不会因为肉体上的满足而满足,他的满足是高于平常人的,是精神层面的!正因为他勤于思考人生,使他心中充满喜乐。常常喜乐,即使是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又如何?

在于丹《庄子心得》里,我最喜欢“境界有大小”一个人的境界的大小决定了对事物的判断,也可以完全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站在大境界上,就会看到天生我材必有用。而站在小境界上,只能一声碌碌而无为。世间之大,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世间之小,也同样我们所想。因为真正的大小不仅在眼界之中,还在人的心智之中。

一个人,若要达到庄子那种旷达的大境界是很难的,但我们可以学习者把眼光放长远,尽量开阔心胸。庄子告诉我们:不要去羡慕别人。但作为普通人的我们要完全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我认为,我们可以羡慕别人,因为人之长或许正是吾之短。羡慕可以为我想要成为我羡慕对象的那种人提供动力,来逐渐的完善自己,装备自己。若你只是一味的羡慕别人而不付出任何努力去学习,那就无济于事了。

在如今的诗人看来,庄子是一位超凡脱俗的圣人。他“圣”在他的睿智,“圣”在他的坦然,“圣”在他对人生的不断思索。但千年难成就一位庄子,我们毕竟也都是世人,我们尊他的名为圣,他的哲学也帮助沦陷在迷

茫中的人们走出困境。

庄子告诉我们:做好自己!

【庄子名言】

1. 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庄子?齐物论》

【翻译】最有智慧的人,总会表现出豁达大度之态;小有才气的人,总爱为微小的是非而斤斤计较。合乎大道的言论,其势如燎原烈火,既美好又盛大,让人听了心悦诚服。那些耍小聪明的言论,琐琐碎碎,废话连篇。

2.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翻译】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之中。

3.不以物挫志。《庄子?天地》

【翻译】因外物而扰乱自己的心志(这样,德性就没有了)。可玩物丧志。

4. 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庄子?骈拇》

【翻译】:小的迷惑可以使人弄错方向,大的迷惑能够使人丧失本性。说明纯正的人性就是人自然的本性,而仁义则不但不合人性,而且是伤性乱世的。

5.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天地》

【翻译】:孝顺的儿子不去巴结父母,贤良的忠臣不去奉承君主,这就是作贤臣、作孝子的最高境界了。叹世俗阿谀成风,叹世人大惑不可救,呼唤真正的孝子、贤臣。

6. 无为也,则用天下而有余;有为也,则为天下用而不足。《庄子?天道》

【翻译】:无为,就能够利用天下,而感到闲暇有余;有为,就被天下所利用,而感到急迫不足。以虚无、自然、无为,阐释无为之治。

7. 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庄子?让王》

【翻译】:知足的人,不为利禄而去奔波劳累;明白自得其乐的人,有所失也不感到忧惧;讲究内心道德修养的人,没有官位也不感到惭愧。知足自得,不逐名位才会超脱。

8. 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庄子?天下》

【翻译】:一尺长的鞭杖,每天截取一半,永远也截不完。物质可无限分割。

9.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山木》

【翻译】:君子之间的交情,淡薄如水,而小人之间的交情,看上去甘甜如酒。真朋友不言利。

10.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翻译】:人生在天地之间,就像透过缝隙看到白马飞驰而过,不过一瞬间罢了。成语“白驹过隙”出此。人生知促,切勿浪费。

11. 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刻意》

【翻译】:多数人看重利,廉洁之士注重名声,贤人君子崇尚志向,圣人看重精神。

《庄子》阅读指导

阅读指导 先秦诸子散文以文言的形式出现,给流畅的阅读造成了障碍。所以先秦散文的阅读,首先应该扫清字词障碍,才能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开展阅读。 一、批注式阅读法 批注也叫评点批注。“点”就是圈点,即对文章精彩的地方加上圈点。“评”就是评论,即对作品的思想或艺术等内容写出自己的意见观点。“批注”即加批语和注解,指在阅读的时候把读书感想、疑难问题,随手批写在书中的空白地方。 批注式阅读是古今中外通用的一种简便易行的读书方法。金圣叹点评批注《水浒》,寥寥数语,或画龙点睛,或剔肉见骨,无不独有新见,写尽文字风流,成为研究古典小说的重要资料。 第一步:文言文批注阅读时,可以借助个性符号批注,直观区别不同文字内容,分解理解难度。如“~”表示只需用简单扩词法就能理解的单音节词,“”表示重要的文言词语,“?”表示有难度的词句,“/”表示句子的停顿。

第二步:了解批注的形式,有眉批、旁批、尾批。眉批,也就是批在开头的空白处;旁批,即批在句子旁;尾批,就是批在一段之后。 第三步:学习批注的内容。 (1)批注难点,疏通理解。所谓难点,即难读之字,难解之词,难懂之句。一般在文言文学习的预习和初读质疑阶段。可以用注疏性阅读,对这些字词句进行批注,实在难解之处,就做上记号,留待解决。 (2)批注疑点,加深理解。在阅读过程中,对于遇到的难题,可在书本上把可疑点都批注出来,为在交流解决重点作准备。 (3)批注美点,品味语言。对文言文中优美生动、含义丰富的词句进行审美鉴赏,或者对文本中的关键词句提出疑问或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学会去发现美点,并进行赏析。 (4)批注激发想象,寓意深刻之处。文言文常以简洁凝练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内容。在文本中,经常会留有空白之处,让人遐想无限,有寓意深刻之处,发人深省。

庄子二则

21 《庄子》二则 教学目标: 了解庄子的作品及其思想主张。 过程与方法: 1.积累常用文言词语,整体把握课文大意。 2.体味对话中的人物语气,理解课文中两则寓言阐述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庄子追求逍遥洒脱的人生态度,无所待的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 课前预习 读准字音 鲲(kūn)徙(xǐ)抟(tuán)南冥(mínɡ)濠梁(háo)鲦鱼(tiáo) 通假字: 北冥有鱼(同“溟”,海)其正色邪(同“耶”语气词,呢、吗) 古今异义: 天池(古义:天然形成的水池例句:南冥者,天池也 今义:高山湖泊名) 安(古义:怎么例句:安知鱼之乐 今义:安全) 子(古义:对人的尊称例句: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今义:孩子,儿子) 文言句式判断句:

《齐谐》者,志怪者也(“……者……也”表判断) 是鱼之乐也(“……也”表判断) 子固非鱼也(“……也”表判断) 倒装句: 去以六月息者也(介词短语后置句,应为“以六月息者也去”)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状语后置句,应为“庄子与惠子于濠梁之上游”) 省略句: 我知之濠上也(省略介词“于”,应为“我知之于濠上也”) 《北冥有鱼》 一、朗读课文,翻译重点句子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参考译文: 1.当它振动翅膀奋起直飞的时候,翅膀就好像挂在天边的云彩。 2.环绕着旋风飞上了九万里的高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大鹏的形象如何呢?作者又是怎样描写这一形象的呢? 鲲鹏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气势壮美。从体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动范围大(长度:从北海到南海;高度:九万里)四个方面极写鲲鹏形象磅礴壮观。用夸张的手法描述鲲鹏,“不知其几千里也”言其形,“若垂天之云”言其翼,“北冥”“南冥”“九万里”言其活动天地,极言鲲鹏形体之大、变化之神奇、飞腾时气势之壮观,一开头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

庄子读书笔记5000字

庄子读书笔记5000字 【篇一:庄子_读书笔记】 感受经典感悟人生 ——《庄子》读书笔记 经过两千多年历史的洗涤与冲刷,先秦哲人为我们留下的智慧逐渐 展露成经典,再逐渐延伸至远,展现出其顽强的生命力,指引着我 们心灵走向成熟与完美。在众多经典之中,我最喜欢《庄子》的超 脱豁达,毫不夸张地说,庄子本人就是一个经典与传奇,闪烁着无 比巨大的魅力。 伟大的哲人大多生活在贫困潦倒之中,保持着豁达的心境,坚守者 自己的原则,跨过那道坎,内心就明亮清澈了。庄子也不例外,“家贫,故往贷与监河侯”(《庄子外物》),“衣大布而补之”(《庄子 山木》),穿着带有补丁的粗布衣服,靠向人求贷以维持生计,但 对于他所不屑的人物,绝不为五斗米而折腰。庄子对于魏王、曹商 乃至惠子所悠游其中的世俗世界持强烈的抵制姿态,其傲在骨,本 有机会进入名利场,但他断然拒绝了,认为好比是像祭祀牲畜一样,“衣以文秀,食以刍叔。及其牵而入于大庙,虽欲为孤犊,其可得乎”(《庄子列御寇》),希望像神龟一样“宁生而曳尾于涂中”,辞去 宰相一职,成为一个在污浊的世间还能保持自己精神取向和生活信 念的人。喜爱庄子,喜欢他的恣意与快乐,喜欢他的潇洒与坦然, 喜欢他的率真与激情,更重要的是,他的处世态度教给我们很多。 在如今日益强调物质价值的时代,人们最容易失去的就是内心的平衡,面对物我关系、人际关系,常常感到一种莫名的恐慌、焦虑与 困惑,甚至不知道为何而活着,不知道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以 至反过来又影响了物我关系、人际关系的平衡。儒家倡导建立大同 和谐的社会秩序,可实践起来非常艰难,而庄子提出了另一种认识 世界的参考系,他的洞察与感悟给我们带来了心灵的启迪,帮我们 找到了一扇审视生命及其意义的智慧的窗口。孔子希望以“中庸”求 得和谐,目光总是停留在人类自身,约束个性,牺牲自我,以达成 一致的共性。“和谐”的前提是制约,可它的负面是统治者对生命和 个性的漠视,造成人性的扭曲、人格的畸形,“和”的表面之下,是 对名利的激烈的斗争。政教合一的“人治”体制,使人们同腔同调, 甚至面孔也一样,塑造国民内敛的性格,很难得到自由与快乐。而 庄子的目光从个体生命出发,触及整个人类,接着向宇宙自然延伸,

(完整)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同步练习

21《庄子》二则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北冥.有鱼(míng)其名为鲲.(kūn)濠.梁(háo) 徙.于南冥(xǐ) 抟.扶摇(tuán) 鲦.鱼(tiáo)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志.怪者也志:记载 (2)其远而无所至极.邪极:尽 (3)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安:疑问代词,怎么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 A.怒.而飞 B.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C.鲦鱼出游从容 .. D.请循.其本 【解析】A项,“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它不同于现代汉语中“生气,气愤;气势盛”的意思。 4.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 A.北冥有鱼 B.其翼若垂天之云 C.子固非鱼也 D.我知之濠上也 【解析】A项,“冥”同“溟”,海。 5.下列对句子特殊句式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B) A.南冥者,天池也。(判断句) B.去以六月息者也。(判断句) C.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倒装句) D.是鱼之乐也。(判断句) 【解析】B项,“去以六月息者也”是倒装句。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庄子是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 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尊为“老庄哲学”。

B.《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记叙了庄子与惠子二人在濠水桥上游玩时进行的一场小辩。 C.《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北冥有鱼》节选自《庄子》外篇中的《秋水》。 D.《庄子》善于运用寓言对所论述的抽象事理进行形象化的比拟,想象雄奇瑰丽,语言灵动而有气势。 【解析】C项,《北冥有鱼》节选自《庄子》内篇中的《逍遥游》。 7.庄子崇尚自然,追求精神上的逍遥游。他的文章想象奇特,变化多端,并常用寓言故事的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的语言有很大影响。请从下面的故事中选择一则,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其故事内容及寓意。 庖丁解牛邯郸学步庄周梦蝶望洋兴叹 示例:庖丁解牛——有个厨师为梁惠王宰牛,只见他用手按着牛,用肩靠着牛,用脚踩着牛,用膝盖抵着牛,动作熟练自如。梁惠王看呆了,一个劲儿夸他技术高超。厨师说他宰牛已经十九年了,对牛的结构完全了解,顺着牛体的天然纹理来宰牛,自 然游刃有余。后来常用“庖丁解牛”来比喻技艺熟练,发挥起来得心应手。 阅读学习探究 (一)阅读《北冥有鱼》,回答下面的问题。 8.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抟扶摇 ..而上者九万里扶摇:旋风 (2)去.以六月息者也去:离开 9.翻译下列句子。 (1)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2)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大鹏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10.“鲲鹏”可高飞九万里,能从北海飞到南海,但必须借助“海运”“扶摇”,意在说明 什么?

(文言文阅读题)《庄子·秋水》阅读答案

《庄子·秋水》阅读答案 文言文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10分) 井之蛙谓东海之鳖曰:吾乐与!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之崖;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跗;还虾、蟹与科斗,莫吾能若也。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井之乐,此亦至矣。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东海之鳖左脚未入,而右膝已絷矣。于是逡巡而却,告之海曰: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于是井之蛙闻之,适适然惊,规规然自失也。庄子《庄子秋水》 ⑴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 译: 您为什么不进来看一看吧! ②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 译: 不因时间的长短而改变,也不因雨量的多少而增减,生活在东海,那才真正是快乐呢!

⑵阅读上面的文字,这则寓言演变成现代哪个成语并指出有什么寓意?(4分) 答: 井底之蛙人如果长期把自己束缚在一个狭小的天地里,就会变得目光短浅,自满自足。 .参考译文: 住在浅井中的一只青蛙对来自东海的巨鳖夸耀说:我生活在这里真快乐呀!高兴时,就跳到井外面,攀援到栏干上,尽情地蹦跳玩耍。玩累了,就回到井中,躲在井壁的窟窿里,舒舒服服地休息休息。跳进水里时,井水仅仅浸没我的两腋,轻轻地托住下巴;稀泥刚刚没过双脚,软软的很舒适。看看周围的那些小虾呀、螃蟹呀、蝌蚪呀,谁也没有我快乐。而且我独占一井水,尽情地享受其中的乐趣,这样的生活真是美极了。您为什么不进来看一看吧! 巨鳖接受了井蛙的邀请,准备到井里去看看,但它的左脚还没有跨进去,右腿已被井的栏干绊住了,只好慢慢地退回去,站在井旁边给青蛙讲述海的奇观:海有多大呢?即使用千里之遥的距离来形容也表达不了它的壮阔,用千丈之高的大山来比喻,也比不上它的深度。夏禹的时候,十年有九年下大雨,大水泛滥成灾,海面不见丝毫增高;商汤的时候,八年有七年天大旱,土地都裂了缝,海岸也丝毫不见降低。不因时间的长短而改变,也不因雨量的多少而增减,生活在东海,那才真正是快乐呢! 井蛙听了,吃惊得好半天也没有说出话来。它这才知道自己生活的地方是多么渺小。

庄子选读纲要

庄子选读纲要 参考书目 注释部分: 1、郭象注、成玄英疏:《南华真经注疏》(曹础基、黄兰发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98 2、林希逸撰、周启成校注:《庄子鬳斋口义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97 3、焦竑撰:《庄子翼》,《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058册,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 4、释德清撰:《庄子内篇注》(黄曙辉点校),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5、王夫之撰:《庄子解》,《船山全书》第13册,长沙,岳麓书社,1992 6、宣颖撰:《南华经解》(曹础基点校),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 7、郭庆藩撰:《庄子集释》(王孝鱼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93 8、王先谦撰:《庄子集解》(内附:刘武撰《庄子集解内篇补正》.沈啸寰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7 9、胡远濬撰:《庄子诠诂》(吴光龙点校),合肥,黄山书社,1996 10、刘文典撰:《庄子补正》(赵锋、诸伟奇点校),合肥/昆明,安徽大学出版社、云南大学出版社,1999 11、张默生原著、张翰勋校补:《庄子新释》,济南,齐鲁书社,1993 12、钱穆撰:《庄子纂笺》,《钱宾四先生全集》第6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 13、关锋撰:《庄子内篇译解和批判》,北京,中华书局,1962 14、陈鼓应撰:《庄子今注今译》,北京,中华书局,1983,初版;2009,修订版 15、曹楚基撰:《庄子浅注》,北京,中华书局,2002,修订版;2007,修订重排版 16、王叔岷撰:《庄子校诠》,北京,中华书局,2007 研究部分: 1、曹础基撰:《庄子浅论》,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7 2、刘笑敢撰:《庄子哲学及其演变》,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1.《庄子二则》同步练习题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1.《庄子二则》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1. 下列句中画线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故曰:教学相长(zhǎng)也。(《礼记·虽有嘉肴》) B.男有分(fèn),女有归。(《礼记·大道之行也》) C.抟(tuán)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庄子·北冥有鱼》) D.高者挂罥(juán)长林梢。(《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2. 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北冥有鱼 B.其翼若垂天之云 C.子固非鱼也 D.我知之濠上也 3. 下列句中画线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B.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C.《齐谐》者,志怪者也 D.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4.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听音乐,尤其是听复杂的古典音乐,①________,首先,听音乐能增强我们的空 间分析能力。比如安排复杂的事情,解答谜题之类的活动,都需要我们的空间信息想 象和处理能力。而进行空间分析的脑力活动和听古典音乐是相同的。所以,我们在听 音乐’时,大脑就好像在处理空间信息,在不知不觉中,大脑得到了锻炼。其次, ②________。音乐家们的听觉能力显然比普通人更强,他们能区分不同声音的能力及 能记住所听见的内容的能力都比常人要好,这是因为音乐改善了大脑功能。 5.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

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 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 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解释下列画线的词语。 ①怒而飞 ________ ②六月息者也 ________ (2)比较下列句子中“其”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②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③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④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A.①②句相同,③④句相同。 B.①②句相同,③④句不同。 C.①②句不同,③④句相同。 D.①②句不同,③④句不同。 (3)赏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的 语言特色。 (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6.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 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逍遥游·北冥有鱼》)

文化经典著作阅读之《庄子》

文化经典著作阅读之《庄子》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10分)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闲,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闲,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己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庄子·养生主》 (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3分) 译文: ②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4分) 译文: (2)庄子在文中提出一个什么观点?(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答: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10分) 老耽死,秦失吊之,三号而出。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曰:“然。”“然则吊焉若此,可乎?”曰:“然。始也吾以为其人也,而今非也。向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其所以会之,必有不蕲言而言,不蕲哭而哭者。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谓之遁天之刑。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县解。”①《庄子·养生主》 注:①帝之县解:顺应自然的生和死。帝,自然;县,生;解,死。 (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然则吊焉若此,可乎?(3分) 译文: ②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县解。(4分) 译文: (2)庄子在文中提出一个什么主张?(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答: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10分)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之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最新庄子二则对比阅读

片段一 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乙】任①公子为大钩巨缁②,五十犗③以为饵,蹲乎会稽,投竿东海,旦旦④而钓,期年⑤不得。已而⑥大食之,牵巨钩没而下,扬而奋鬐⑦,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⑧鬼神,惮赫⑨千里。任公子得若⑩,离而腊之?,自制河以东,苍梧以,莫不厌?若者。已而后世辁才讽说之徒?,皆惊而相告也。夫揭竿累?,趣灌渎?,守鲵鲋?,其于得大难矣。 【注】①任:诸侯国名。下文的“会稽”“苍梧”是山名,“制河”是河名。②缁(zī):黑色丝绳。③犗(jiè):阉割过的牛,指肥壮的牛。④旦旦:天天。⑤期年:一整年。⑥已而:不久,后来。⑦鬐(qí):鳍。⑧侔(móu):相同、等同。⑨惮赫:威震。⑩这。?离而腊(xī)之:把它切成小块做成腊肉。离,分、切开。腊,做成腊肉。?厌:同“魇”,吃饱。下文的“趣”同“趋”,疾走。?辁(quán)才讽说之徒:才学浅薄、喜好评议的人。?揭竿累:举着钓竿钓线。揭,提、举。累,这里指钓线。?灌渎:山沟小渠。?鲵鲋(nífù):鲇、鲫,泛指小。 1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2分) ①其翼若垂.天之云②海运则将徙.于南 ③任公子为.大钩巨缁④皆.惊而相告也 ) 答案10:①.悬挂②.迁移③.做(制作)④.全,都 11①鹏:外力②钓大鱼③人要有大志向,并持之以恒(或有舍才有得) 12 写法:相同之处:甲文和乙文都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 不同之处:甲文夹叙夹议(寓言说理、借事说理);乙文运用对比手法(任公子用大渔具鱼饵在大海钓到大鱼,)辁(quán)才讽说之徒用小竿小线在小沟渠很难钓到大鱼。(答对写法得2分,分析适当得1分。) 译文:任公子做了大鱼钩和粗黑的绳子,用五十头阉了的牛作为鱼饵,蹲在会稽,将钓钩甩到东海,天天(认认真真地)钓鱼,等了一年还没钓到鱼。后来有一条大鱼吃钩了,它将巨大的鱼饵拖入水下,纵横挣扎竖起鳍背,(激起的)白色波涛就像山一样,海水震荡,发出的声响好象鬼神一样,震慑千里。任公子钓到这条鱼,将它切小然后腌制成腊鱼,从制河以东,到苍梧以北(的人们),没有不饱食这条鱼的。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训练题之文学类文本阅读庄子会飞翔的人

庄子,会飞翔的人 ①深秋,在商丘的土地上走动,抬眼便可看到挂在树杈上的一个个空巢。巢的主人都往南方过冬去了,它们有着矫健弹性的翅膀,随着时节的转凉,毅然起飞,抛弃当时辛劳筑就的巢。 ②这时我想起商丘的一个古人——庄子。庄子和远行的鸟一样,善于飞翔。 ③我接触庄子的文字是在读大学的时候。当时把他的作品和老子、孔子、孟子、韩非子的作品比较起来读。我一直觉得这些文字如与庄子的文采相比,毫无疑问是素了些。尽管社会后来的发展明显地循孔说来立名立言,可是要让自己怡悦和自在一些,则不妨多多翻动庄子的文墨,在这里,我们可以知道这只大鸟如何地飞翔。 ④庄子的超脱很轻易被捕捉。据说他曾经做过蒙城的漆园吏,也曾经有楚威王拜他为相遭拒绝之说,余下的生活痕迹就不甚了了了。那个时节各式各样的人物,都离我们太远了,有的已经模糊得如同雾色一般不可一掬。庄子的生动诙谐无所拘囿,使他从历史迷雾中走了出来,让我们点滴感受。我当然也品味了老子的玄乎、孔子孟子的实在、韩非子的狡黠。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敏感,尽管实在的人要遵循孔孟之说去建功立业,但在精神上,我还是更倾向庄子,以至于后来把诸子篇章略过,只余庄子。 ⑤飞翔的庄子是因为他极少牵绊,以至于他的思绪上九天下九渊无所不达。他的笔墨华章,我一直以为是梦境行程中的记录,那么窈兮冥兮,总是染上一层梦靥、梦幻般的色彩,创造出超现实的幻觉氛围来。读他的《逍遥游》,真让人叫绝。那时候的人自然属性那么浓郁,科学的利器离他们那么遥远,却居然生出这样的浪漫情调。这些超现实的荒诞怪异的人物,千奇百怪的形象,汇聚于庄子笔下,浩渺阔大又幽微蕴藉,也许有人要说庄子一定过着十分优渥的日子,闲来无事爱胡思乱想。错了,庄子的日子潦倒得很,“处穷闾陋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奇妙的想象却由此而生而长,可见物质和精神并不是合比例延伸的。庄子是那般地崇尚宇宙自然自我创造的“天籁”、“天乐”,他自然主义审美情怀得到了很大的释放,无遮无拦无始无终。 ⑥现在我们读庄子,大抵哈哈一笑而过,日子是越过越实在了。 ⑦像庄子这般心灵善飞的人,是那个善于表现的时代的硕果。那个时节是我们情感上牵绊颇深的时节,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极一时之秀。庄子是那时的一首诗,一首自由磅礴灵气冲天的长诗。由于看不懂的人多了,这首诗就被耽搁下来。庄子是异于常人,他的笔墨里,不时就出现一系列怪状错落的意象,结伴而过,姑射山神人、浑沌、水、镜,都成了超时空的象征。而现实中的他,即便是夫人过世,也敲着瓦盆歌唱。他眼中的死与生相等,都无所谓忧乐。这是常人难以理喻的。那个时节的人用他们争鸣的高低声响,张扬着他们的个性,让我们难以忘记。

《庄子》选读

第六课时《庄子》选读 教学目标 1.初读庄子的《逍遥游》,了解庄子“无用之用”的思想。 2.鉴赏古代文言散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 3.学习庄子的精神自由以及个性解放的追求,摒弃庄子的虚无主义和绝对自由的哲学思想。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深入理解“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的道理。 2.对庄子的“逍遥之游”主旨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庄子(约前369——前286),我国战国中期思想家。名周,字子休,宋国人。大体与孟轲同时而稍后。他出身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一生大都从事于讲学、着述,但从游者不多。在诸子百家中,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成为战国中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有“老庄”之称。 二、《庄子》简介 《庄子》,也称《南华经》或《南华真经》,计52篇,今存33篇,其中内篇7,外篇15,杂篇11。一般认定内篇为庄子自撰,其余则出自庄子门人及后学之手。三、《逍遥游》(节选) 【原文】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而实无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号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

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译文】惠子对庄子说:“魏王送我大葫芦种子,我将它培植起来后,结出的果实有五石容积。用大葫芦去盛水浆,可是它的坚固程度承受不了水的压力。把它剖开做瓢也太大了,没有什么地方可以放得下。这个葫芦不是不大呀,我因为它没有什么用处而砸烂了它。”庄子说:“先生实在是不善于使用大东西啊!宋国有一善于调制不皲手药物的人家,世世代代以漂洗丝絮为职业。有个游客听说了这件事,愿意用百金的高价收买他的药方。全家人聚集在一起商量:‘我们世世代代在河水里漂洗丝絮,所得不过数金,如今一下子就可卖得百金。还是把药方卖给他吧。’游客得到药方,来游说吴王。正巧越国发难,吴王派他统率部队,冬天跟越军在水上交战,大败越军,吴王划割土地封赏他。能使手不皲裂,药方是同样的,有的人用它来获得封赏,有的人却只能靠它在水中漂洗丝絮,这是使用的方法不同。如今你有五石容积的大葫芦,怎么不考虑用它来制成腰舟,而浮游于江湖之上,却担忧葫芦太大无处可容看来先生你还是心窍不通啊!” 【赏析】同样的一件事物,因为认识的方法或角度不同,就体现出完全不同的价值,这就是“道”。如果对事物抱着固有经验的眼光,或者局限于传统的思维,没有创新的思想,不能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就跳不出平庸俗碌的圈子,结果就会戕害可能发挥巨大作用的东西或人才。 四、故事链接 阅读《望洋兴叹》,对庄子更进一步的感知。 五、布置作业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拓展:庄子1(含答案)全国通用

庄子 能力练习一——翻译句子 1、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2分) 2、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2分) 能力联系二——加标点 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答案见第2页)

练习一答案: 1、说:“希望能用全境(的政务)来劳烦您。”庄子拿着鱼竿不回头看(他们) 2、两位大夫说:“宁愿活在烂泥里拖着尾巴爬行。” 练习二答案 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原文】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翻译】 庄子在濮水钓鱼,楚王派两位大夫前往表达心意,(请他做官),(他们对庄子)说:“希望能用全境(的政务)来劳烦您。”庄子拿着鱼竿不回头看(他们),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的时候已经有三千岁了,国王用锦缎将它包好放在竹匣中珍藏在宗庙的堂

上。这只神龟,(它是)宁愿死去为了留下骨骸而显示尊贵呢?还是宁愿活在烂泥里拖着尾巴爬行呢?”两位大夫说:“宁愿活在烂泥里拖着尾巴爬行。”庄子说:“你们回去吧!我宁愿(像龟一样)在烂泥里拖着尾巴(活着)。” 【注释】 1.濮水:水名,在今河南濮阳。 2.使:派,派遣。 3大夫:古职官名。周代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等。 4.往先焉:指先前往表达心意。焉:兼有“于之”的意思,到那里。 5.愿以境内累(lèi)矣!:希望把国内政事托付于你,劳累你了。 6.顾:回头看。 7.以:用。 8.境内:四境之内,即指国内的政务。 9.累:使……劳累。 10.巾:覆盖用的丝麻织品。这里名词用作动词,用锦缎包裹。 11.笥:一种盛放物品的竹器。名词用作动词,用竹匣装。 12.宁:宁愿。 13.贵:显示尊贵。 14.曳:拖。 15.涂:泥。 16.往矣:走吧。

2020春部编版语文八下《庄子二则》同步练习

《北冥有鱼》同步练习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志.怪者也 (2)抟扶摇 ...而上.者九万里. (3)怒.而飞 (4)北冥.有鱼 (5)去以 ..六月息.者也. (6)野马 ..也,尘埃也 (7)海运 ..则将徙.于南冥 (8)南冥者,天池 ..也 (9)水击.三千里 (10)天之苍苍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11)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2.翻译下列句子。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2)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3)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4)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5)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6)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3.《庄子》之文善用比喻,给后代留下了许多成语,如比喻仕途得意,可用出自本文的成语“” 来表达;比喻前程远大,可用””来表达。 4.本文想象奇特,请你联系课文谈谈想象手法的运用。 5.下列句子中“是”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亦若是则已矣 B.是进亦忧,退亦忧 C.是谓大同 D.今夕是何年 6.请你写出与“鹏”有关的成语或诗句。 1 / 13

7.作者笔下的“鹏”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8. 你喜欢鲲鹏吗?谈谈你的理由。 9. 课外拓展 庄周家贫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①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②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③曰:“周昨来,有中道④而呼。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⑤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⑥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与⑦,我无所处⑧。吾得斗升之水然⑨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选自《庄子·外物》) 【注释】①贷粟:借粮。②邑金:封地交纳的租税。③忿然作色:生气而变了脸色。④中道:道路中间。⑤波臣:水里的小人物。⑥激:引。⑦吾失吾常与:我失去曾经做伴的(水)。⑧处:安身之地。⑨然:乃,就。 (1)用“/”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断两处) 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故往贷粟于.监河侯于:②子何.为者耶何: ③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活:④君乃.言此乃: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 ②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4)根据文章内容,概括监河侯的形象特点。 (5)读完本文,你受到的最大的启示是什么? 2 / 13

《庄子》选读教案1

《庄子》选读教案1 《庄子》选读 教学目标 1.初读庄子的《逍遥游》,了解庄子“无用之用”的思想。 2.鉴赏古代文言散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 3.学习庄子的精神自由以及个性解放的追求,摒弃庄子的虚无主义和绝对自由的哲学思想。教学重点与难点 1.深入理解“无用之用,方为大用”的道理。 2.对庄子的“逍遥之游”主旨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 … ? ” “ ” “ ? ” 庄子(约前369——前286),我国战国中期思想家。名周,字子休,宋国人。大体与孟轲同 时而稍后。他出身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一生大都从事于讲学、著述,但从游者不多。在 诸子百家中,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成为战国中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有“老庄” 之称。 二、《庄子》简介 《庄子》,也称《南华经》或《南华真经》,计52篇,今存33篇,其中内篇7,外篇15,杂篇 11。一般认定内篇为庄子自撰,其余则出自庄子门人及后学之手。 三、《逍遥游》(节选) 【原文】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而实无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 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号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共0条评论... ” 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为事。客闻之,请买其 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 ,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 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 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 ,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 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译文】惠子对庄子说:魏王送我大葫芦种子,我将它培植起来后,结出的果实有五石容积。 用大葫芦去盛水浆,可是它的坚固程度承受不了水的压力。把它剖开做瓢也太大了,没有什 么地方可以放得下。这个葫芦不是不大呀,我因为它没有什么用处而砸烂了它。庄子说:先 生实在是不善于使用大东西啊!宋国有一善于调制不皲手药物的人家,世世代代以漂洗丝絮 为职业。有个游客听说了这件事,愿意用百金的高价收买他的药方。全家人聚集在一起商量: …我们世世代代在河水里漂洗丝絮,所得不过数金,如今一下子就可卖得百金。还是把药方卖 给他吧。游客得到药方,来游说吴王。正巧越国发难,吴王派他统率部队,冬天跟越军在水 上交战,大败越军,吴王划割土地封赏他。能使手不皲裂,药方是同样的,有的人用它来获 得封赏,有的人却只能靠它在水中漂洗丝絮,这是使用的方法不同。如今你有五石容积的大 葫芦,怎么不考虑用它来制成腰舟,而浮游于江湖之上,却担忧葫芦太大无处可容?看来先 生你还是心窍不通啊!

【部编版八下第21课】《庄子二则》注释、翻译、简答、阅读习题带答案

《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习题带答案【部编版八下第21课】班级:姓名: 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文内容理解简答题】【课外阅读训练】 一、《北冥有鱼》课下注释默写: 1、北冥:北海;冥:同“凕”,海。南冥:南海 2、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3、垂天之云:悬挂在天空的云。 4、海运:海水运动。 5、天池:天然形成的水池。 6、志怪:记载怪异的事物。志:记载。 7、水击:击水,拍打水面。 8、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抟:盘旋飞翔。扶摇:旋风。 9、去以六月息者也: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息:气息,这里指风。 10、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野马: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1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其:表示选择。 12、其视下也:大鹏从天空往下看。其:代大鹏。 13、亦若是则已矣: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是:这样。 二、《北冥有鱼》重点句子翻译: 1、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鲲的体积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 2、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鹏的脊背,不知道有几千里长; 3、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当它用力鼓动翅膀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4、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这只鹏鸟呀,海水运动时就将迁移到南方的大海。 5、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了。 6、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野马: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7、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8、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 本文开头描述鲲鹏的形象及奋飞时的壮美气势与论述“逍遥游”有什么联系?答:鲲鹏展翅高飞,必须凭借六月的大风。说明世间万物都要凭借外力才能活动,从而回答了“逍遥”要有所依凭。 2. “野马”“尘埃”的运动依靠什么?写它们有什么作用? 答:“野马”“尘埃”的运动也必须依靠气息,“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这里和鹏相比,说明万物均“有所待”(有所待,须凭借,要依靠),世上的万物无论大小,都受到不同的限制,处在不同的束缚之中。因此,大鹏也好,“野马”“尘埃”也好,状似逍遥,其实并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 3、作者笔下的“鹏”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答:作者笔下的“鹏”是一个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形象。

阅读材料庄子

庄周轻生死,旷达古无比 ――“庄子”专题阅读 【庄子简介】 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他是东周战国中期着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庄周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生平只做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庄子最早提出“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庄子洞悉易理,深刻指出“《易》以道阴阳”;庄子“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他的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的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与老子齐名,被称为老庄。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据传,又尝隐居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诏封庄周为南华真人,称其着书《庄子》为《南华真经》。 【生平经历】 庄周曾做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是同时期人,以庄子之才学取财富高位如探囊取物,然庄周无意仕进,只在不长的时间里做过管漆园的小官。 庄子的学问渊博,游历过很多国家,对当时的各学派都有研究,进行过分析批

判。楚威王听说他的才学很高,派使者带着厚礼,请他去做相国。庄子笑着对楚国的使者说:“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可你就没有看见祭祀用的牛吗?喂养它好几年,然后给它披上有花纹的锦绣,牵到祭祀祖先的太庙去充当祭品。到了这个时候,它就想当个小猪,免受宰割,也办不到了。你赶快给我走幵,不要侮辱我。我宁愿象乌龟一样在泥塘自寻快乐,也不受一国君的约束,我一辈子不做官,让我永远自由快乐。” 庄周的才学不可小视,然而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着书十余万字,大多都是寓言。庄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后厌恶仕途,隐居着书,成为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后世尊称为道教祖师、南华真人、道教四大真人之一。 当时诸侯混战,争霸天下,庄子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便辞官隐居,潜心研 究道学。他大大继承和发展了老聃的思想,与老子并称“道家之祖”。他把“贵生”、“为我”引向“达生”、“忘我”,归结为天然的“道”、“我”合一。 【哲学思想】 “仁义”二字被视为儒家思想的标志,“道德”一词却是道家思想的精华。庄子的“道”是天道,是效法自然的“道”,而不是人为的残生伤性的。 在庄子的哲学中,“天”是与“人”相对立的两个概念,“天”代表着自然,而“人”指的就是“人为”的一切,与自然相背离的一切。“人为”两字合起来,就是一个“伪”字。 庄子主张顺从天道,而摒弃“人为”,摒弃人性中那些“伪”的杂质。顺从“天

《庄子》选读教案资料

《庄子》选读

第六课时《庄子》选读 教学目标 1.初读庄子的《逍遥游》,了解庄子“无用之用”的思想。 2.鉴赏古代文言散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 3.学习庄子的精神自由以及个性解放的追求,摒弃庄子的虚无主义和绝对自由的哲学思想。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深入理解“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的道理。 2.对庄子的“逍遥之游”主旨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庄子(约前369——前286),我国战国中期思想家。名周,字子休,宋国人。大体与孟轲同时而稍后。他出身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一生大都从事于讲学、著述,但从游者不多。在诸子百家中,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成为战国中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有“老庄”之称。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二、《庄子》简介 《庄子》,也称《南华经》或《南华真经》,计52篇,今存33篇,其中内篇7,外篇15,杂篇11。一般认定内篇为庄子自撰,其余则出自庄子门人及后学之手。 三、《逍遥游》(节选) 【原文】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而实无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号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

《庄子》对比阅读带答案

大瓠之种①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 惠子对庄子说:“魏王赠送我大葫芦种子,我将它培植起来后,结出的果实有五石容积。用大葫芦去盛水浆,可是它的坚固程度承受不了水的压力。 树:种植、培育。实:结的葫芦。 石(dàn):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举:拿起来。 剖之以为瓢,则瓠落②无所容③.非不呺然大也,我为其无用而掊之④。” 把它剖开做瓢,却因太大而没有适于它容纳的东西。这个葫芦不是不大呀,我因为它没有什么用处而砸烂了它。” 瓠落:又写作“廓落”,很大很大的样子。呺(xiāo)然:庞大而又中空的样子。为(wèi):因为。掊(pǒu):砸破。 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为事⑤.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 庄子说:“先生实在是不善于使用大东西啊!宋国有一善于调制不皲手药物的人家,世世代代以漂洗丝絮为职业。 固:实在,确实。龟(jūn):通作“皲”,皮肤受冻开裂。洴(píng):浮。澼(pì):在水中漂洗。絖(kuàng):丝絮。方:药方。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 有个游客听说了这件事,愿意用百金的高价收买他的药方。全家人聚集在一起商量:‘我们世世代代在河水里漂洗丝絮,所得不过数金,如今一下子就可卖得百金。还是把药方卖给他吧。’游客得到药方,来游说吴王。 鬻(yù):卖,出售。说(shuì):劝说,游说。

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⑥.能不龟手,一也。 正巧越国发难,吴王派他统率部队,冬天跟越军在水上交战,大败越军,吴王划割土地封赏他。能使手不皲裂,药方是同样的, 难:发难,这里指越国对吴国有军事行动。将(jiàng):统率部队。裂:划分出。一:同一,一样的。 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 有的人用它来获得封赏,有的人却只能靠它在水中漂洗丝絮,这是使用的方法不同。如今你有五石容积的大葫芦,怎么不考虑用它来制成腰舟, 或:无定代词,这里指有的人。以:凭借,其后省去宾语“不龟手之药”。虑:考虑。一说通作“摅”,用绳络缀结。樽:本为酒器,这里指形似酒樽,可以拴在身上的一种凫水工具,俗称腰舟。 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⑦也夫!”而浮游于江湖之上,却担忧葫芦太大无处可容?看 来先生你还是心窍不通啊!” 蓬:草名,其状弯曲不直。“有蓬之心”喻指见识浅薄不能通晓大道理。 (选自《庄子?逍遥游》)【注】①大瓠(hù)之种:大葫芦的种子。②瓠落:很大的样子。③无所容:指瓢太大而无处可容。④非不呺(xiāo)然大也,我为其无用而掊(pǒu)之:葫芦并非不大,我因为它无用而砸碎它。呺然,虚大而无用。掊,击碎。 ⑤世世以洴澼(piánpì)(kuàng)为事:世世代代以漂洗丝絮为职业。洴澼,漂洗。,絮、丝绵。⑥裂地而封之:(吴王)划定一块土地封给他。⑦蓬之心:蓬草的心狭窄而弯曲,比喻心如茅草那样堵塞不通。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我树.之成而实 五石 树:种,种植 ②夫子固.拙于用 大矣 固:实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