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先放后收”与作文教学

“先放后收”与作文教学

“先放后收”与作文教学

刘德斌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教育局

本人在研究中发现,“先放后收”作为中国古代传统语文教学法的作文训练过程,对于我们今天的作文教学走出困境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并进而发现“先放后收”理论的实质与现代教育理论中的“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启发性”等原则是多位一体的。本文试图以“先放后收”为中小学作文教学的一条根本原则,从“教学目标”“施教过程”“学生主动学习过程”三大块构建现代中小学作文教学法理论的雏形,以期抛砖引玉。此外,当前的作文教学研究对“放”字提得多了,而“收”字却说得少了,原因是以前的作文教学收得太过分了,但绝口不提“收”字也是不对的,因此,重提“先放后收”又有了另一番意义。

一、当前作文教学存在的两大问题

(一)教学目标假大空

学生将无作有,编造事实;虚情假意,矫情做作;刻意拔高,曲意讨巧;套话连篇,似懂非懂;联想牵强,想象生硬;言过其实,夸大作用;照搬照抄,完全拿来……为什么?有些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过分强调文章内容的“有意义”,过分强调文章的目的性、训练的目标性,而对作文的自然性、随意性重视不够。在教师限定的内容、甚至写法范围内,学生要么无话可说,要么有话不能随心所欲地说,只好胡编乱造,说些套话、官话、假话。

假──集中表现在命题上,命题与学生生活、心灵、年龄特征无关。学生缺少童言无忌的自由,无法用他们独特的方式观察和了解事物。或称目标成人化。

大──集中表现在批改和讲评上,不是围绕某个明确的训练目标进行,常是胡子眉毛,芝麻绿豆一把抓,每次都全方位批改、讲评,什么问题都涉及,又什么都没有解决。

空──集中表现在目标体系的建构上,宏观整体目标大多清楚,但没有系统的教学设想和要求,以及检测手段。一个阶段下来,学生的作文水平到底怎么样了也不清楚。

(二)教学过程本末倒置

“指导→写作→批改→讲评”,此即原有并仍在教学中大面积应用的先导后练作文教学模式。研究中,本人认为这种教学模式存在以下问题:

1.违背教学规律,学生丧失学习的主体地位。先导后练作文教学中,教师的指导过程代替了学生作文的思维过程,剥夺了学生创造思维的权利,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保证,并因此失却了自己独立的思考,使学生作文从一定意义上变成老师作文。

2.违背写作规律,学生丧失作文的独立性与创造性。先导后练作文教学中,老师的指导无形之中表明了自己的观点或者评判本次作文的标准,使学生觉得教师的指导就是写作规律,照章行文,造成了学生只会顺着老师的思路去审题立意布局谋篇,思维过程受到严重干扰,没有做到独立作文,作文过程的内涵也严重收缩。

3.违背心理规律,削弱学生作文的兴趣与动机。先导后练作文教学中,教师为降低学生写作难度,为学生提供过多现成内容或提纲,大大地削弱了学生的写作乐趣,彻底破坏了学生的写作动机。也就使学生误以为,写作的目的只是为了分数或供教师阅读和评改的材料,而不是自己向他人传递意念和感受,因而使写作变成了毫无意义的活动。

上述两大问题之间存在一定关系:

二、“先放后收”与作文教学

(一)“先放后收”是作文教学的根本原则

“先放后收”作为中国传统语文教学作文训练的过程,讲求的是“放”与“收”的辩证关系。宋人谢枋得据“先放后收”原则编的《文章轨范》分两部分,前半叫作“放胆文”,后半叫作“小心文”。编者写道:“凡学文,初要胆大,终要心小──由粗入细,由俗入雅,由繁入简,由豪荡入纯粹。此集皆粗枝大叶之文……初学熟之,开广其胸襟,发舒其志气,但见文之易,不见文之难,必能放言高论,笔端不窘束突。”

北京师范大学刘锡庆教授对这段话进行了阐释:

“先放后收”即首先鼓励学生大胆地写,等有了一定的基础再要求精炼严谨。“放”,即初学作文时要放开心灵,放开手脚,放开笔墨,不拘格套,放胆为文。提笔为文时,倘能见为文之“易”而不见为文之“难”,就能大胆抒发、放笔行文──这种“心理状态”,正是作文过程所亟须的。同时,“放”也是整个写作活动的一种天性,应贯彻始终。“放”到一定时候、一定阶段,强调“收”,使习作者注意对文章的修剪、约束。“收”即对文字(炼字锤句)的考究,对文面(行款格式)的讲求,以及对文体(体裁样式)的留意等。

事实上,关于“先放后收”,古人的论述甚多:“作文之体,初欲奔驰”(欧阳修《与渑池徐宰》)“作文必须放,放之如野马,跑跳咆嗥,不受羁绊,久之必自厌而收束矣”(王筠《教童子法》)。

这种先放后收,我想,可以换一种哲学方面的思路。要想事半功倍,就必须按规律办事,先掌握规律提高认识,再加以实践,因此,我认为作文教学总的目标体系应当是:

可见这一体系符合“先放后收”原则。

(二)教学目标的“先放后收”

“先放后收”的实质是教学目标的循序渐进式实现,所以“先放后收”的过程肯定也是一个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的目标过程体系。就作文教学来说,我把其目标体系设计为:新闻写作训练→想象(联想)能力训练→思维能力训练→作文优化训练→研究性作文训练(新闻引路和序列作文训练,详见后附的《新闻引路序列作文训练教学大纲》与示例教材)。其设计符合“先放后收”原则:

(三)施教过程的“先放后收”

A.先练后导

先练后导的核心操作:下水-激情-习作-讲评-修改。

1.基本操作方法

实施“先练后导”的作文教学模式,要求课堂上不给固定写作提纲,不用范文引路,不作滔滔不绝的写作指导,只引导学生正确审题,并用恰当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然后让学生独立选材,进入写作状态,十几分钟之后,学生大体完成起草再开始评议。评议结束,学生根据评议的内容结合自己习作的实际情况,对习作进行修改。提倡作文用纸和数学作业用纸一样(方格作文纸有框框,会给学生一种限制的感觉)。

2.“先练后导”的特点

(1)“先练”让学生有独立的思维过程,同时让老师更加熟悉和了解学生的情况。练习前的简要审题指导意在提高学生写作的目的性,激趣的过程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先练”的过程中,学生思维的形式和内容各个独立,保证了学生个性的张扬,能独立表达自己思想,写他们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同时老师可以针对不同学生出现的不同情况加以指导和归纳,加强了老师与学生的交流,及时形成信息的反馈,使老师在“导”的过程中心中有数。这个过程改变了传统“先导后练”教学模式中“导”的盲目状态,使教师了解学生心中所想,并尊重了学生写作的个体性和实践性。

(2)“后导”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融指导、批改和讲评于一体。“先练”使教师对“导”的内容和形式有了更加具体的理解、使指导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同时,这里的“导”虽是“练”后,却是在学生作文修改阶段之前,起一种桥梁或承接作用。经过这种指导,学生能及时清楚地看到自己思维过程的特点、与其他同学思维的相同与否,从而根据自己的实验情况对作文加以修改,这个指导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发言和讨论,教师加以引导,发表教师意见供学生参考,使学生明确:老师的指导只供参考,而不是标准的作文方法,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文有法而无定法”的正确的写作规律。

(3)“先练后导”作文教学模式,从教育学的角度讲,它加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了因材施教;从写作学的角度来讲,它保证了学生写作的独立性、实践性;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它强调了激趣、修改(信息反馈)。

(4)从哲学层面思考,作文教学规律是写作规律与教学规律、心理规律的兼顾。众多语文老师指导学生作文,动口不动笔,特别是不了解学生生活和内心世界。在“先练后导”作文教学中强调教师事先“下水”,不仅是言传身教,更重要的是通过写“下水”文,使教师明确此次作文的难度、难点,增强作文指导的针对性,老师也能真正体验写作规律,在教学中把写作规律和教学规律更好地结合在一起。

3.略谈“先练后范”

笔者对“看图·编文·作诗”模式进行扩充运用,实质成为“先写后范”的作文观点,即在“先练后导”作文教学的“导”的环节,恰当地出示范文──可以是老师下水文,也可以是学生在起草过程中的优秀作文,让学生将自己的写作思路及手法等与范文作对比,从而让教师的“导”有据可依,内容实在。

(四)学习过程的“先放后收”

1.在研究中,笔者提出4X积木思维快速作文法(详细操作请参阅《让思维舞蹈的脚印凝结成青春的美文》一文)。通过下面的图示,可见该法就学生的写作过程来说是符合“先放后收”原则的。

根据“先放后收”原则而设计的上述体系是一个整体,既有教学总体目标,也有教师的主导施教过程和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已初具教学法的雏形。

三、思考与设想

(一)符合时代精神是教研努力的方向

特级教师方家驹在给第三期中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班的学员作讲座时提到:有些老师还习惯于以往的老陈式的作文。认为作文教学有现成的套路可循:开头点题,中间……最后再歌颂什么的。以不变应万变。这样做注定是要失败的。大家都知道,现在的作文大多是看图作文、话题作文,那种老三步的作文是明显不能适应其发展的。

2000年3月,国家教育部出台了《关于2000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的指导意见》,在这个重要文件中,明确提出“作文要减少审题障碍,淡化文体,鼓励学生写真情实感”。为落实这一精神,在中考作文命题中采用话题作文就成为一种大趋势,在2001年中考中,话题作文的崛起就成为一种必然,而且,这种命题形式将会在今后的中考作文中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课标也明确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可以坦言:今天的作文教学改革已经进入了“话题作文时代”。话题作文本质在于创新,强调内容与材料“有关”,却少了命题作文的束缚,也变了材料作文线性思维为发散性思维。

就当今教育改革大趋势而言,开放、个性、创新等已成为时代主题词。据此,我确立了作文教学改革研究的总目标体系:

即在开放的前提下可以保证学生在真实状态下作文,减少其虚假心理成分;只有这种真实状态下的作文才能真正展现学生的个性;而非个性之作绝不是创新之作,所以开放性的教学环境是作文教学的真正源头。

(二)加强国际、国内交流合作,尤其不同学术思想的交流是研究的重要方法与手段在研究过程中,目标教学、反思教学、情境教学等教育思想对我的影响很大,而且在理论设计中也吸收了他们的一些成果,但是,“作文教学法”体系的建设绝不是某种教学思想或方法可以替代的,不同学术思想的交流应当成为研究的重要内容、方法与手段。通过各种不同学术思想的碰撞与融合,才能够让我们走上更接近真理的道路。

(三)以现有研究为基础建设国内中小学作文教学法,需要研究许多空白地带

前面提及的当前作文教学存在的两大问题,全部是出自教师身上;当前中小学教育对作文教学关注者众,但重视不够;作文教学一直成为语文教学的附庸。因此,建设中小学作文教学法意义重大。就现有研究而言,还要加强研究共同存在的空白,如:构建合理的教学评估体系。尽管本人提出了教学的目标体系,作文成品的评估也在参考运用美国作文教学法专家希尔里的作文分析量表来进行,但毕竟其作为一种英文作文的评价方案与中文作文的评估是存在差异的。只能是借鉴其做法。而对作文教学过程的评估,尽管许多的教学法专家都在进行探讨,但真正非常合理而且具有很强可操作性的方案却没有。

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的关系问题的研究。就此国内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是读写结合,一是读写分离。目前也有科研人员在研究以作文为主来带动整个语文教学的可行性,相信不久即可以让我们更清楚认识这一问题。

文白问题的研究。“先放后收”原则产生的时代是文言时代,而作为白话时代来说,语言许多的方面已经发生了变化。我们在研究“先放后收”的时候,不仅要研究其在文言时代的一些情况,更要针对现代白话文的一些特点来实际情况具体分析。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