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3-岳麓版

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3-岳麓版

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3-岳麓版
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3-岳麓版

“百家争鸣”与儒家思想的形成教学设计

课程要求

课程标准(实验2003):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荀子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课程标准(2017版):通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了解老子、孔子学说;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百家争鸣”局面及其意义。

创设情境

第一白板呈现两种相隔15年的课程标准,让学生通过课标版本的不同找出差异,从而把握本课主要内容。

第二精选引用诸子百家的部分原文,以期望论从史出,应用诸子原文尽量精炼相对易懂,设问通俗。进一步提炼孟子荀子韩非子墨子等所代表的各学派的思想要旨。

第三针对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及士阶层的出现这一背景,采用讨论方式,归纳概括;关于“百家争鸣”现象的历史意义,同样采用讨论,以及课堂进行中精读齐读以儒家为代表的经典话语,体验感悟。感受到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穿透力,更加喜欢本国文化。

重点

老子、孔子、孟子、荀子思想家的思想,“百家争鸣”局面及其意义。

难点

老子、孔子与时代变革的关系,“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背景及其意义。

创设情境

第一白板呈现两种相隔15年的课程标准,让学生通过课标版本的不同找出差异,从而把握本课主要内容。

第二精选引用诸子百家的部分原文,以期望论从史出,应用诸子原文尽量精炼相对易懂,设问通俗。进一步提炼孟子荀子韩非子墨子等所代表的各学派的思想要旨。

第三针对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及士阶层的出现这一背景,采用讨论方式,归纳概括;关于“百家争鸣”现象的历史意义,同样采用讨论,以及课堂进行中精读齐读以儒家为代表的经典话语,体验感悟。感受到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穿透力,更加喜欢本国文化。

技术手段

多媒体课件的方便性呈现多种类型史料,利用黑板点出要点与电子白板相互补充结合。

教学过程

导入

两个小问题:

第一、春秋战国有“四书五经”的说法没有?“四书五经”是什么?

第二、知道了解先秦时期的文化典籍有哪些成语,请说出来。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初中知识和语文知识勾起学生的感知和兴趣,但又不纯粹是成语接龙,是文史结合,再一个又与本课内容息息相关,进入新课。)

一老子和孔子

第一步:

呈现汉代画像砖图《孔子见老子》,图像什么含义?(图像略)(学生七嘴八舌纷纷答说:孔子问老子关于“礼”。)

接着追问,孔子那个时代的“礼”是什么?是礼貌?是礼节?还是什么?

(学生有自己的理解)

话锋一转,老师倾向于老子先于孔子,进入老子的了解。

老子简介:

姓李,名耳,字聃(又称老聃),楚国人。

春秋时期重要的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曾做过东周王室管理典藏史官,博学多识,精通礼法。

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老子思想而成《道德经》。

运用材料设计问题: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小国寡民……有舟车无所乘之,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

以上材料出自《老子》这本书,基本可以反映老子的某些思想。问:

材料第一、第二句反映老子什么哲学思想?

材料第三句反映老子什么思想?(提示:注意用词——反义词)

材料第四句反映老子什么样治国思想?

材料第五句看出老子主张什么样子的理想社会?

(设计意图:不是纯粹概括教材,希望学生从史料中学会概括观点和史论。)

孔子简介:

孔子身世

“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私人讲学;

51岁从政;

55岁起周游列国14年;

68岁返鲁从教、整理文献;

73岁去世。

(学生能集体背诵:“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呈现材料和问题:

“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图片略)

问题:上述材料中的“仁”是什么?“礼”是什么?

再追问孔子还有哪些思想?(政治思想,教育思想等)接着总结孔子思想如下:

孔子的思想成就和文化贡献

政治思想:“仁”、“礼”、“为政以德”

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

文化贡献:创办私学;整理文化典籍

拓展延伸后世影响

1.儒家学说成为几千年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影响深远

2.儒家思想成为亚洲许多国家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汉朝以后)

3.欧洲启蒙思想家受到儒家思想启发(明清后)

师生齐声诵读——《论语》经典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德不孤,必有邻。

礼之用,和为贵。

二.“百家争鸣”

学生浏览教材问题:“百家争鸣”百家争鸣是什么意思?

(一)“百家争鸣”背景:

学生接着浏览教材,并回顾联系教材必修(一)政治文明模块和必修(二)经济文明模块的相关联内容,概括“百家争鸣”背景。

(设计意图:试图让学生回顾复习以往,让大家都参与进来,互有争鸣,互相补充,众人拾柴火焰高,完整历史背景。)

孟子

阅读下列材料:

孟子曰:“省刑罚、薄税敛”。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材料反映了孟子的什么思想?

荀子

阅读下列材料: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荀子》

材料反映了荀子的什么思想?

韩非子

①法、术、势三派

②加强君主集权

③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墨家学派

“兼相爱、交相利”(兼爱) 非攻尚贤节俭

提问:根据所学知识,归纳概括“百家争鸣”对儒家思想的影响有哪些?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问题为例“百家争鸣”对儒家思想的影响,同时延伸对整个“百家争鸣”的认识评价。)

(二)百家争鸣的影响

1)奠定中国文化基础,形成传统文化体系。

2)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3)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推动历史的发展。

4)是中国学术、思想道德发展史上重要阶段。

儒家思想:孕育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仁)和道德准则(礼);

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无为);

法家思想:变革成为历代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三. 小结本课(再次回顾本课内容)

学派人物时代主要思想

儒家孔子

春秋提倡“仁”和“礼”;“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孟子

战国

“仁政”;“民贵君轻”;“性本善”

荀子

“制天命而用之”“君舟民水”“性恶论”礼法兼施

墨家墨子战国“兼爱”、“非攻”;“尚贤”;

道家

老子春秋“道”;“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朴素辩证法思想;

庄子战国

齐物论;乐天安命、顺从自然

历史必修三学案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一 “顺乎世界之潮流” 一、【课程标准】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 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二、课前——结构化预习,自主生疑 完成本节基础知识回顾 三、课中----合作探究、互动解疑 (一)图说历史 1841年魏源编成《海国图志》一书,后传入日本。值得反思的是,在中国,20年间《海国图志》只印了不到10000册;在日本,1859年间,同样一本书价格涨了3倍,成为日本朝野上下革新内政的 “有用之书”。半个世纪后,梁启超先生说,日本 明治维新的前辈们,“皆为此书所刺激,间接以演尊攘维新之活剧”。 《海国图志》在中日两国的不同际遇值得我们思考。 (二)互动解疑 1.什么是“师夷长技以制夷”?有何积极影响? 2.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革命派的主张有何异同? 3.归纳l9世纪至20世纪初中国主流思想的演进。 (三)课堂总结: 四、课后----内化迁移 非选择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清大学士倭仁说:“天下之大,不患无才。如以天文、算学必须讲习,博采旁求,必有精其术者,何必夷人?何必师事夷人……正气为之不伸,邪氛因而弥炽。数年之后,不尽趋中国之众成归于夷不止。” ——《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47 材料二李鸿章说:“中国士大夫沉浸于章句小楷之积习,武夫悍卒又多粗蠢而不加细心,以致所用非所学,所学非所用。无事则嗤外国之利器为奇技淫巧,以为不必学。有事则惊外国之利器为变怪神奇,以为不能学。不知洋人视火器为身心性命之学者已数百年。” ——《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25 材料三乃知其治乱之源,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而在议院上下同心,教养得法。兴学校,广书院,重技艺。别考课,使人尽其才……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 ——郑观应《盛世危言》初刊自序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倭仁的观点,归纳其所持观点的理由。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李鸿章的观点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李鸿章的观点。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派别的观点?在“富强之本”的认识上,这一派别又有哪些新的主张? (4)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近代中国人在对待“西学”认识上的发展趋势。 2.(选做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魏源把向西方学习这个近代社会的重大课题,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简洁语言作了高度概括,明确了学习敌人是为了战胜敌人的辨证关系,时富国强兵以御外侮的道路,作了比较深入的探索,在近代中国思想界留下了前进的足迹,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材料二士大夫阶级都以为法制是祖宗的法制,先圣先贤的法制,历代相传,绝不可变更的。康有为知道非先打破这个思想的难关,变法就无从下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到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到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古代史(包括中国古代史和世界古代史) 政治:西周分封制、宗法制商鞅变法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郡县制、三公九卿) 汉朝中央集权制的发展/加强(郡国并行、汉武帝的中外朝制度、推恩令、察举制、东汉纸的发明)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孝文帝改革) 隋唐(科举制、三省六部制、唐后期的藩镇割据、火药应用于军事) 宋朝(二府三司制、设判官、地方割据矛盾的基本解决) 元朝(一省制、行省制)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海禁) 清朝(设南书房、军机处闭关锁国清末鸦片战争及封建制度的衰落) 经济:上古时期(养蚕缫丝、陶瓷) 西周(工商食官、井田制) 春秋战国( 小农经济的出现、牛耕的运用、私营手工业的出现、铁器的使用、重农抑商) 汉朝( 小农经济的初步发展、土地兼并的加剧、租佃关系的出现、东汉青瓷的出现) 魏晋南北朝(白瓷的出现、经济重心的开始南移) 隋唐(唐朝曲辕犁、经济重心的继续南移、陶瓷业的发展、坊市制、对外经济的发展) 宋朝(经济重心的完全南移、小农经济的成熟、交子的出现、商业的发展、打破坊市制、制瓷业的发展、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元朝(彩瓷的出现、黄道婆脚踏三锭纺车) 明朝(粉彩、麻的广泛运用、土地兼并的激烈发展) 清朝(鸦片战争钱前的经济发展) 文化:百家争鸣秦朝的法家思想西汉独尊儒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道教对儒家的冲击隋唐时三教合一思想两宋理学的创立及发展(二程、朱熹、陆九渊的心学) 明朝(理学占统治地位明末三大思想家的思想发展李贽的异端思想) 医学(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医圣张仲景) 书法(相关朝代的书写主体书法名家书圣王羲之草圣张旭) 绘画(帛画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画的出现顾恺之画圣吴道子宋朝文人山水画的出现及代表画家马夏的残山剩水明末的八大三人的奇特画风) 诗经与离骚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政治上:主要是古希腊的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和伯利克里改革(即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及其演进过程);古罗马的三个历史时期(王政时期、共和国时期和帝国时期)及其代表性法律文献; 经济上:了解古罗马、古希腊的工商业发达以及海商业繁荣; 思想文化上:认识古希腊哲学家的哲学成就(泰勒斯的水是万物的起源、智者学派中早期的人文主义精神、苏格拉底的道德与知识的联系和认识你自己以及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和其对哲学的发展 近代史(包括中国近代史和世界近代史) 由于中国近代史与中国当代史的具体分界线争论不休,我这里就采用课本的观点,即以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为我国近代史和当代史的分界线。其中,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是世界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 政治上:了解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具体时间,过程和战后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内容以及对中国社会影响和主权的破坏,知道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记忆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时间点和《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的颁布及其主要内容和地位,最后是太平天国运动的总体影响),了解辛亥革命的具体时间和过程以及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练习题(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2009高考海南单科)对英王查理一世的审判与处死是英国革命中的重大事件。布拉德 肖法官曾在法庭上向查理一世宣示:“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这 就好像一条纽带,纽带的一头是君主对国民应尽的保护义务,另一头是国民对君主应尽 的义务。先生,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上述材料表明, 布拉德肖比法国启蒙思想家更早提出了 A.君主立宪的观点 B.革命权利的学说 C.社会契约的理念 D.天赋人权的 思想 2.(2009高考海南单科)19世纪的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说:“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比美 国更多地运用18世纪哲学家在政治问题上的种种最大胆的学说。”托克维尔此处所说 的“最大胆学说”的提出者是 A.孟德斯鸠B.狄德罗C.洛克 D.伏尔泰 3.(2009高考四川文综)哥白尼日心说虽被后来的科学发展所扬弃,但人们仍然视其为一 场“革命”。这是因为它 A.撼动了中世纪神学基础,显示了挑战权威的态度 B.开创了近代实验科学,提出了研究自然的新方法

C.概括了宇宙运动规律,指引了人类认识自然的方向 D.开辟了天文学新领域,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4.(2009高考广东单科)古希腊人将神塑造为生动逼真的人的形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 了古希腊的 A.民主思想B.无神论思想 C.科学思想D.人文主义思想5. (2009高考广东单科)18世纪北美殖民地的宗教大觉醒运动中有一种思想:上帝使人有 理性,并希望人在追求真理中运用这一理性。这种思想 A.促成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B.旨在消除教会在北美殖民地的影响 C.借上帝的神权压制人文主义思想D.有助于激发北美人民反抗殖民统治 6.(2009高考广东文科基础)对美国人设计政府结构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是 A.康德B.伏尔泰C.卢梭D.孟德斯鸠 7.(2009高考江苏单科)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相同点是 A.崇尚理性和科学的结合B.批判罗马天主教的愚昧统治 C.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D.设计了未来理想的社会制度 8.(2009福建文综高考)“我们全都是希腊人。我们的法律、我们的文学、我们的宗教, 根源皆在希腊。”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这句话强调的是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材分析 1.课标要求 l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l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l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l 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2.本单元教学内容在模块体系中的作用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思想领域由“百家争鸣”到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 化的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学习本单元,可使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整体、清晰的认识,特别是将古代思想家的主张放到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分析评价,加深学生对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情况的理解,再将之与当今现实思想生活相联系,可使学生体会古代思想文化成果的现实意义. 3.本单元总体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及发展演变历程,古代思想家的主张及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结合社会背景和思想渊源分析古代思想家的主张,使学生认识到一定思想文化是一定社会状况的产物,培养学生全面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概括古代思想家的主张及前后联系,对所学内容进行全面比较、概括和阐释,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儒家思想的评价,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形成对传统思想文化批判继承的意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了解儒家思想,尤其是孔孟学说、董仲舒的新儒学、宋明理学、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等了解儒学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

在学习中应注意将儒家思想与现实社会相联系,体会古代思想文化成果的现实意义.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相关著作,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4.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思想;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及影响; 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的基本主张和历史影响. 教学难点:儒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地位变化;对儒学的评价(积极性、局限性).原因是:一、因为是古代史,离现实较远,学生难以理解把握封建制度下的思想文化.二、从方法上讲,学生难以灵活运用历史的、发展的、联系的、全面的方法和相关学科的知识评价历史事物,教师要采取问题教学和探究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和评价历史. 二.教学内容安排(一课时) 第一目:儒家思想的形成发展演变历程 教学要点:1春秋时期孔子的主张及影响2战国时期孟子、荀子的主张及影响3 西汉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及影响4宋明理学的代表、主张和影响5明清时期批判思潮的代表、主张、影响 第二目:儒家思想的地位变化及原因 教学要点:春秋战国、秦朝、汉代、魏晋南北朝、宋明、明清、维新变法时期、新文化运动各时期儒学的地位变化及原因 第三目:如何正确认识对待儒家思想 教学要点:1儒学的作用:积极性、消极性 2正确对待儒家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性继承 第四目:儒学的现实意义 教学要点:1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2对祖国的统一大业的意义3对处理国际关系的意义4对为人处事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与过程 1.导入设计: (1)多媒体播放图片:山东曲阜祭孔大典、台湾祭孔大典等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知识点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1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 一、夏朝的政治制度(约前2070--前1600)第一个国家政权,依据:出现公共权力 二、商朝政治制度(前1600--前1046) 1、内服外服 A.内服是王畿,商王直接统治地区 B.外服是附属国管辖地区 C.商王对付附属国的控制能力有限 2、商朝是一个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神权色彩: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3、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是优先的,各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各国有很大自主权. 三、西周分封制(前1046——前771) 1、分封制:保证王室强大,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各地,广建诸侯国 1)内容:周王:最高统治/王都镐京/都城王畿/直接驻地 同姓:分封主体/富庶之地/战略要地/土地人口 异姓:功臣姻亲的待遇与亲族类似,分封一些殷商降族,利用他们对付商人。 2)影响:A周人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B周王确立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 C形成“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等级序列 2、宗法制 目的——巩固统治秩序,解决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矛盾 特点——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体系——大宗、小宗相对影响—A保证了各级贵族“世卿世禄“的特权。 B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 3、礼乐制:政治生活准则,实质是宗法分封的工具 4.分封制为表,是宗法制的实质;宗法制为里,是分封制政治上的表现形式,;两者互为表里,相互联系。 第2课中央集权制的确立 一、秦朝的统一(前221年) 1、条件: A春秋开始,宗法分封遭到破坏,大宗频繁取代小宗,周王失去共主地位。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 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 一、文学的主要成就 1、19世纪的文学 (2)现实主义文学:反映社会现实。代表作有:法国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社会百科全书),列夫·托尔斯泰(俄国革命的镜子)《安娜·卡列尼娜》等。2、20世纪文学 (1)西方文学:法国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托夫》,美国海明威《老人与海》等。 (2)苏联文学:“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高尔基所著的《母亲》是“一本非常及时的书”。 二、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1)浪漫主义:法国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反映了1830年法国的七月革命。 (2)现实主义:俄国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3)印象主义:法国莫奈《日出·印象》, 荷兰“扑向太阳的画家”凡高是“现代绘画之父”,绘有《向日葵》。 (4)现代主义:西班牙画家毕加索《格尔尼卡》反映了法西斯德国对西班牙的侵略。 三、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1、电影的出现:19世纪末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发明。 2、电视的发明与发展:20世纪20年代电视在英国出现;后来出 现彩色电视机和卫星传播节目。 一、“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及评价 1、原因: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他们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 要求,提出自己的主张。 (2)政治和经济大变动,导致教育和学术领域也发生变化。社会 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这些 学者和思想流派,被称为“诸子百家”。 (3)学派之间的互相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2、评价: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生平: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是著名 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理论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尊称 “至圣”。 2、早期儒学: (2)孟子和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孟子发展了孔 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 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 荀子也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著名论断。

高中历史必修三《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学案

必修三《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学案 课标要求 (1)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3)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4)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考纲要求: 科技成就、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文学成就、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课标解读 一、科学技术 (一)四大发明 1、造纸术: 发明:时已发明植物纤维纸。 改进:东汉改进了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破布、鱼网等造纸,人称“蔡侯纸”。意义:经人传入欧洲,取代了欧洲中世纪长期使用的羊皮纸和小牛皮纸,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2、印刷术: 雕版印刷术:时期已经出现。 活字印刷术:北宋发明。后传入欧洲,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3、指南针: 战国:制成了。 _____时期:发明了指南针,并应用于航海。 意义: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4、火药: _____朝初,人们在炼丹时偶然发明了火药。_______时期火药开始用于战争。 意义: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城堡不堪一击,骑士阶层日益衰落;火器的进步还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 (二)天文学 ①战国:《》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天文学著作,书中的《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 最古老的星表。 ②唐朝:在世界上第一次用科学方法实测了子午线的长度。 ③元朝:创制了简仪;主持了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主持编定《授时历》,一年的 周期与现行公历相同,但问世早300年。 (三)数学 ①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十进位值制记数法的国家。 ②南朝数学家算出圆周率是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领先世界达1000年之久。(四)医学 ①西汉: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该书奠定了中医学理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岳麓版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岳麓版 1希腊(自然哲学→社会领域→人) 1、公元前7世纪,最早的哲学诞生 2、第一位自然哲学家“西方哲学之父”泰勒斯:创立了朴素的 唯物主义世界观。 意义:人开始具有自主意识的体现,标志古代西方人的精神觉醒。 3、公元前5世纪: 背景:民主政治发达,商业发展,思想活跃。 智者学派: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构成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强调人的主题意义,否认神或命运,树立了人的尊严;但过分强调个人主观感受,忽视人们认识的共同性。 4、苏格拉底:认识人自己;强调知识的作用;最高的知识“善” 开创希腊哲学的新方向。 区别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对知识的看法:“智”强调实际功 用;“苏”强调作用;但都强调知识,否定权威。 5、亚里士多德:真理高于一切;自然界是客观真实的存在;创立 逻辑学;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希腊哲学的理性精神发展到 顶峰。 2文艺复兴 【14世纪出现→15世纪传到欧洲(全盛时期)→17世纪结束) 1、背景: (经济)意大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地中海工商业发达;

(政治)政治分裂使学术环境相对宽松; (思想)教会的精神阻碍; (阶级)正在形成的新兴资产阶级; (社会因素)黑死病; (文化)文学艺术人才辈出;丰富的文化遗产; 2、性质:新兴资产阶级文化运动 核心:人文主义(核心内容: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世的幸福) 3、文艺复兴前三杰:薄伽丘《十日谈》;但丁《神曲》;“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 4、全盛期: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米开朗琪罗《大卫》;拉斐尔《西斯廷圣母》 5、16世纪:(英国)莎士比亚39部戏剧,代表文艺复兴时期文学最高成就 6、影响: ①打破中世纪神学的束缚,解放人的思想; ②适应资本主义的需要; ③为启蒙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④反封建教会,促成宗教改革出现; ⑤为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清除思想阻碍。 3宗教改革 1、背景: (政治)天主教的腐败堕落,剥削人民;德国长期分裂 (思想)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人文主义思想活跃;

历史必修3学案

高二文科历史必修三教学案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第1课孔子与老子 第一部分:自主学习(课前) 一.孔子 1.地位:的创始人。家、家、教育家;“圣人”;万世师表。 2.主张:①核心:、②政治:, ③哲学:④教育:、、等(文化贡献:①兴办②整理) 3.影响:不被重视——主流思想 4.书籍:“五经” 二.老子 1.地位:创始人。 2.思想:①“”是世界的本原。②政治: ③哲学:④天命观: 3.影响: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 第二部分:课堂教学(教学过程) 1.孔子的思想主张(重点1) 2.孔子教育贡献 3.孔子思想为什么在当时不被统治者重视?(难点1;师生共同完成) ①主张:他的“”主张,体现了其思想保守的一面,违背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②社会现实: 4.“仁”和“礼”的含义(重点2) 5.老子的政治观、哲学观

第三部分:课堂检测 1.孔子的思想核心: 2.孔子的教学方法:;教学对象: 3.孔子的地位: 4.老子思想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是 5.孔子思想中对于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有益的思想主张有: 6.两人的共同点:①都生活在时期②都是家和学派创始人③都维护利益(提供治国方案)④都对文化和文化作出了贡献 第四部分:拓深、作业 1.区别:孔子:积极入世,知其不可而为之;老子:消极避世,知其不可为而不为 2.孔子的“德治”与今天的“以德治国”有何不同?(难点2,教师提示) 3.课后作业:《精讲精练》选择题 第2课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第一部分:自主学习(课前) 学派、代表、主张(完成表格)

第二部分:课堂教学(教学过程) 一.战国时期的主要派别、主张、代表人物 二.百家争鸣(重点) 1.形成背景:(参看P11材料,合作探究) (1)经济:、出现,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繁荣提供物质条件。(2)政治:走向瓦解,社会(学术环境相对自由宽松)(3)军事: (4)文化:兴起,学术下移;阶层崛起,学术异常活跃。 2.重要意义: 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运动;②对后世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③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 第三部分:课堂检测 1.测测你:下列观点属于百家争鸣中的哪一家学派? 1)不以仁政,不能平天下 2)君者,舟也;人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3)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4)以法为本,法不阿贵5)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6)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焉7)欲天下之治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 答案(填写序号) 儒家道家法家墨家 2.儒家“三子”是指的: 3.与儒家“仁”“德”治国理念观点相反的学派是:,观点是 4.假设你是君主,在乱世中,你会采用哪种思想治国? 假设你是平民百姓,在乱世中,你会接受哪种思想? 第四部分:课后作业(《精讲精练》选题待定) 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第一部分:自主学习(课前) 一.汉初的黄老之学 1.时间:从_______到_________即位大约70年

新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现代中国教育学案

课题: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主备人:裴彦伟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 参与人:任欢欢秦巧审核人:任欢欢 学习任务: 1.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决定建立人民教育 2.毛泽东提出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3.新中国前17年国民教育体系的初步形成 4.恢复高考制度和邓小平提出教育的“三个面向” 5.颁布《义务教育法》和发展高等教育的“211”工程 6.科教兴国战略和发展西部教育 创设情境: 在刚刚闭幕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作出了不分文理科、中考取消择校、不分重点班、实现教育机会平等、教育多元化发展等教育改革决定,很多人拍手称赞,那么历史上中国的教育都经历了哪些发展历程?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学习。 自学导读: 1、阅读第一目内容和P100学思之窗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A、阅读“人民教育的奠基”第一段,请问新中国成立后,党召开了哪次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提出了哪些方针政策,有何意义? 会议: 方针政策 意义: B、阅读“人民教育的奠基”第二、三、四段,请问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毛泽东提出了怎样的教育方针,在新中国前17年中,我国的国民教育体系得到怎样的发展,有何意义? 教育方针: 发展: 意义: 2、A、阅读“教育的复兴”一目,请问中考中断了几年,从哪一年得到恢复? B、20世纪七八十年代,邓小平提出了怎样的教育方针?九年义务教育是什么时候提出的? 问题探究: 1、乡宁县第三中学的前身是万杰学校,创办于2001年,是一所民办中学,涵盖了小学,初中,高中阶段的教育,2009年,乡宁县政府出资归公后,改名为乡宁三中,现为一所涵盖初中、高中阶段教育的完全中学,2011年,乡宁县政府免除高中阶段的学杂费和书费,全部改由政府承担。 ①、2001年,万杰学校是响应国家那个号召建立的? 社会力量办学 ②、结合教育的目的,请问为什么乡宁县政府对教育如此重视? 科教兴国、三个面向、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 2、下图为1991年希望工程《我要读书》的宣传画,画中的主人公现在在当地市里的一家银行担任高管,结合课本知识,请问“希望工程”是什么时候启动的,作用是什么?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点

诸城繁华中学高一历史学案(03)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单元小结 单元概述:本单元主要描述从夏朝到清朝的政治制度,其中,第 1 课讲的是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第2、3、 4 课讲的是从秦到清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附:中国古代朝代更替 1、原始社会 : 2、奴隶社会 :夏→商→西周→春秋 3、封建社会 :战国→ 秦→ 西汉→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 唐→ 五代 十国辽宋夏金→元→明→清 第1 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一、夏朝(前 2070—前 1600) 夏朝是中国第一个国家政权,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出现了传子制度(王位继承制)。二、商朝(前 1600—前 1046) 商朝的主要政治制度是“内外服制度” ,这种制度下,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是有限的。商朝还是一 个弥漫神权色彩的王朝。 三、西周(前1046—前 770) 西周的政治制度是三大制度: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 (一)分封制 1、分封制的含义:又称“封邦建国” ,是西周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 将宗族姻亲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 2、实行分封制的目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即巩固西周的统治)。 3、分封制的内容: ①分封的对象:同姓亲族、功臣、先代贵族、姻亲等。 ②周王与诸侯的关系:周王把土地、人口、物资、武装等分封给诸侯臣下,受封的诸侯国君要向周王服从 政令、朝觐述职、纳贡、随王作战等义务。 4、分封制的影响: ①积极:扩大了周朝的疆域,巩固了周王的统治,臣属关系更加明确,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②层层分封,形成“周王----- 诸侯 ------ 卿大夫 ------ 士”的等级序列。 ③消极:诸侯权力过大,容易形成割据势力。 5、分封制的变化历程: 形成成熟于西周,衰落于春秋,崩溃于战国(根本原因是铁器牛耕的出现,生产力的发展) (二)、宗法制 1、含义:与分封制相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把家族等级关系同政治隶属关系结合起来的政治制度。 2、目的:巩固分封制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宗法制的特点:①确立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②大、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既是家族等级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③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相结合。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三-推荐下载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二 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说课稿 辽宁省大连二十三中学 霍玉侠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大连二十三中学的霍玉侠。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我说课的思路如大屏幕所示。 ●说教学理念: 新课程理念认为:历史课程要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应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这就要求历史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即:转变教学方式,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 ●说课标: 对于本课,课标要求是: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以我国近代报刊、电影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根据课标要求,学生应该能讲述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基本史实,理解掌握导致社会生活变迁的主要因素,并形成一定的认识。 ●说学情 经过在高一上学期的学习,高一学生对于历史事物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比较能力,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自觉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因此,对于他们除了仍然要加强以上这些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是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二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中的第12课,本单元的前5课是以经济近代化为主线,介绍了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和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变化。而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则是西方工业文明冲击和近代中国经济发展变化的结果,是中国近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学习本课有助于学生全面把握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深化对已学知识的理解,拓展思维,掌握相关的学习方法,提高历史学习能力,为以后的历史学习奠定基础。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依据课标、教材和学情,确定以下教学目标(如大屏幕所示):(一)知识与能力:学生通过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和阅读、分析教材,了解近代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深化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认识,提高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和运用相关史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课学案

高二历史必修三学案设计NO.1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单元概述】 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中国古代思想的演变发展过程和传统文化的分支——科学技术的突出成就。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变革,涌现出一大批思想家,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随着汉武帝大一统王朝的确立,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并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汉唐以来,形成“三教合一”的趋势;宋明时期,新的儒学体系——理学形成、发展、演变;明朝中后期以来,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促进了思想领域反封建进步思潮出现。中国古代在科技方面去得了杰出的成就,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第1.2课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及儒家思想的形成【课标要求】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主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知识梳理】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思想领域异常自由和活跃的时期,几乎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这一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有其深刻二复杂的社会原因。 第一,经济上,生产力迅速提高,井田制崩溃。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旧有的井田制走向瓦解,而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 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第二,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春秋战国时期是大变革时代,个躬势力在变化中消长,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改 造社会的不同想法和方案,就必然会出现观点各异的现象;加上新的 统治阶级还未形成绝对权威,人们的思想也就不受任何条框的束缚和 制约,可以畅所欲言,到处宣传自己的思想。 第三,阶级关系上,“士”这一社会阶层活跃。各诸侯国统治者都想富国强兵,争霸天下,因此十分重视礼贤下士;“士”也希望实现用自己的 主张去治理天下的政治愿望。 第四,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分子,同时也为文化学术的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 一、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思想流派 (一)孔子.孟子.荀子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1:孔子及儒家学派的创立(春秋晚期)

最新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课后习题答案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课 [阅读与思考] 阅读上述材料,想一想,它说明了小农经济的什么特点? 提示:说明了小农经济“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及其脆弱性。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统治者过度的剥削和压榨是自耕农破产的原因之一。 [解析与探究] 仔细比较课文中的农具插图,谈一谈它们是怎样逐步得到改进的,这种进步对农业生产有什么意义。 提示:①改进历程:在原始时代,生产工具种类少,且多为石质、木质、骨质,制作简单、笨重易损;春秋时期冶铁技术出现后,铁制农具逐渐得到推广,农具的种类大大增加,出现了铁制的钯、镰、函等工具,到后来又先后出现了牛耕、曲辕犁等。②意义:农具的改进,提高了生产效率,牛力耕田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完善,而曲辕犁的出现则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灌溉工具的进步也是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 [自我测评] 1.简析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提示:①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②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③“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2.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什么? 提示: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农耕。 3.评价中国古代的自耕农经济。 提示:①拥有部分土地,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并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②除盐铁外,生活用品一般不必外求,可以自给自足,与市场联系较少。③生活稳定,农民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这是好的一方面;另外,小农经济也有局限性:①生产规模小,分工简单,很难扩大再生产。②阻碍了社会发展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后来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③小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统治者过度的剥削和压榨是自耕农破产的原因之一。 第二课 生产的发展。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知识点 【--高中入团申请书】 学习高中的历史,知识的记忆非常关键,课后要把学过的知识复习一遍。还记得必修一学过的哪些知识吗?下面是为大家的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用! 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 一、希腊的政治制度 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原因:①独特的地理环境与小国寡民的国情;②海外贸易和工商业的发达。 城邦的基本特征是: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 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历程: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政治;伯利克里改革——把雅典民主政治推向顶峰。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 积极方面:①实行民主政治,社会相对公正一些,有利于社会安定。②促成了雅典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高度繁盛。③为后来欧美资产阶级建立民主政治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消极方面:①妇女、奴隶和外邦移民没有政治权力,真正能够享受到民主的只是少数人,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②过于泛滥的民主,容易导致 __主义的泛滥。 二、罗马法 1、罗马法 __和发展历程: 早期的罗马国家只有习惯法,没有成文法。成文法诞生标志是《十二铜表法》的颁布。公民法: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的罗马法律,被称为公民法 万民法:在古罗马对外扩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普遍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即“万民法”

6世纪,《民法大全》标志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2、罗马法的评价 积极方面:①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维系了帝国的统治,稳定了社会秩序。②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极大影响了近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司法制度;是近代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有力武器。 局限性:维护奴隶制度。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一、英国革命 背景: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实行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过程: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期间,处死了国王查理一世,成立 __。但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88年光荣革命,标志英国革命的完成。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第四单元学案

三、为什么《战争与和平》被誉为“人民战争的英雄史诗”? 答:(1)、《战争与和平》是一部人民战争的英雄史诗。它描写俄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战争场景,赞扬人民的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展现了在战争与和平交替的年代中,俄国社会广阔的生活画画。(2)、其情节安排,是以拿破仑入侵俄国期间的俄国社会生活和两军大战的生动画面作为背景的,描绘出俄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波澜壮阔的战争场景,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光辉和

阴暗面。 四、如何看待《等待戈多》在现代戏剧中的思想价值? 答:(1)、贝克特所表现的荒诞,这种哲学意义上的荒诞之所以产生,乃是因为人类出于理性总是严肃地选择有意义的生活,而世界总是不能满足我们的要求,于是我们怀疑这种意义,怀疑理性,但又无法放弃对意义的理性追求,于是构成永恒的冲突,特别是在现实生活危机重重的时代,这种荒诞感会比一般时期更为突出,“使现代人从贫困境地中得到振奋”(2)、《等》围绕“迷惘的等待”这个主题展开,它试图论证:我们存在,所以我们等待;因为我们等待,所以我们存在。反映了现代人面对资本主义文明的失落,找不到出路的精神状态。 (3)、“戈多”也许只是某种生活的名称,它本身没有任何意义。它引发人们对于更深度问题的思考,如:从未征求我们的意见,我们就被投入到了世界,投入了生存——我们如何才能和这个事实妥协?我们是谁?自我的本质是什么?看似荒诞不经的喜剧,却引发人们关于本质问题的深度思索,而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一、单选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中叶,欧洲文学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人们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B、资本家对工人的奴役 C、欧洲的革命与改革成功后的社会现状 D、资产阶级的残酷统治 2、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中叶,欧洲浪漫主义诗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拜伦和雪莱 B、拜伦和巴尔扎克 C、雪莱和贝克特 D、托尔斯泰和巴尔扎克 3、欧洲浪漫主义诗篇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专制 B、有力地支持了法国大革命后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 C、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现象 D、体现了真正的乐观主义精神 4、被誉为“讽刺现代社会积弊”的百科全书是 A、《唐璜》 B、《人间戏剧》 C、《战争与和平》 D、《等待戈多》 5、《西风颂》的作者是 A、拜伦 B、雪莱 C、巴尔扎克 D、托尔斯泰 6、展示19世纪前期整个法国社会生活的作品是 A、《人间喜剧》 B、《等待戈多》 C、《欧也妮·葛朗台》 D、《战争与和平》 7、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是 A、《战争与和平》 B、《欧也妮·葛朗台》 C、《等待戈多》 D、《人间喜剧》 8、将俄国1805-1820年的历史过程记录下来的著名作品是 A、《人间喜剧》 B、《等待戈多》 C、《欧也妮·葛朗台》 D、《战争与和平》 9、“拿破仑用剑没有办到的,我要用笔来完成”此话出自A、雪莱 B、拜伦 C、巴尔扎克 D、托尔斯泰 10、下列对《人间喜剧》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展示了19世纪前期整个法国的社会生活②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的罪恶③激烈抨击封建专制的罪恶④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②④ 11、下列对《战争与和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反映了俄国农奴制改革后出现的种种问题 B、描写了俄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战争场景 C 、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D、注重体现鲜明的民族风格 12、20世纪60年代欧美盛行的喜剧流派——荒诞派,其开山之作是 A、《人间喜剧》 B、《等待戈多》 C、《欧也妮·葛朗台》 D、《战争与和平》 问题答案 1、以《人间喜剧》为例,简析批判现实主义小说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2、阅读下列诗歌,回答问题: 材料一、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中国元朝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材料二、请把我枯死的思想向世界吹落,让它像枯叶一样促成新的生命!哦,请听从这一篇符咒似的诗歌,就把我的话语,像是灰烬和火星,从还未熄灭的炉火向人间播散!让预言的喇叭通过我的嘴唇,把昏睡的大地唤醒吧!西风呵,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 ——雪莱的《西风颂》 请回答:(1)两则材料都提到西风,但西风给人的感觉不同。有何不同?(4分)

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pdf

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 【篇一】 (一)理学兴起的社会背景: 1、(危机出现)魏晋南北朝以来佛教道教广泛传播使儒学的统治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2、魏晋南北朝以来,到唐宋达到鼎盛的“三教合一”潮流,各家思想互相渗透。 3、(重新光大)儒学志士吸收佛、道思想,探讨匡时济世的新儒学体系。 4、宋代重文,学术氛围活跃。 (二)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开创:程颢、程颐;集大成者: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1)内容:“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体系。从哲学高度论证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尊卑等级秩序的合理性。 ①“理”是世界的本原。“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②把握“理”的方法“格物致知”。 ③存天理,灭人欲。 (2)历史地位: ①南宋后逐渐发展成官方哲学。 ②明初确立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③流传到外国,影响深远。 2、陆王心学 (1)内容:

南宋,陆九渊: ①“心即理也” ②通过“发明本心”以求理(进行内心反省) 明中期,王阳明: ①“致良知”,内心反省,克服私欲 ②知行合一 (2)历史地位:重视个体的主动作用,反对束缚,具有一定的思想解放作用。 3、宋明理学的评价: 消极:压抑人性,扼杀人生自然欲求。 积极:重视主观意志力、崇尚气节强调社会责任感等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同异之处: 同: ①内容: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的”仁”“礼”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都强调社会秩序。 ②影响: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起 积极影响。 异: ①宇宙构成:理学认为宇宙万物是由“理”和“气”两个方面构成的,是客观唯心主义观 点;心学则认为“心外无物”“心即理也”,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②道德主张:理学主张人应该以外在的天理为行为规范;心学则主张人应通过内心的 自省达到良知。 【篇二】 (一)汉初的黄老之学 1、出现的社会背景:经济残败,百业待兴,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吸取秦亡的教训。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八学案

第一个时期 19世纪初:浪漫主义文学艺术 【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 一.含义:18末19初,普遍流行于欧洲的一种文艺思潮,宣扬 ,追求 。 二.背景:⑴政治: 震荡了整个欧洲。 ⑵经济: 在欧洲迅速延伸。 ⑶思想:启蒙思想家所宣扬的“ ”失去了 的可能。 三.代表人物: 1.浪漫主义文学:以 成就最高。英国文学以 为主,代表有 、 、 。 法国以 为代表,俄国有杰出诗人 ,德国有作家 、 。 2.浪漫主义音乐: 和 是摇篮和音乐盛会的中心,代表有德国的 、 。 奥地利的 。 3.浪漫主义美术:代表有法国的 、 。 四.特点: ⑴表现对社会现状强烈不满,强调抒发个人情感,追寻理想世界,不再刻意突出 的特点。 ⑵各国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以英法两国成就最高。 第二个时期 19世纪中期至末期:现实主义文学艺术 【碰撞与冲突】 一、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1.原因:⑴ 逐步巩固,但社会矛盾也变得尖锐。 ⑵ 和 观念发生变化, 成为衡量人和事的标准。 ⑶ 不适应社会现实,出现敢于直面现实,揭露社会黑暗和丑恶现象的文学家; ⑷亚非拉人民掀起 运动,也表现在文化领域。 2.特点:敢于面对现实,深刻揭露社会 现象。 3.代表:⑴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发源于 , 和 是公认的经典作家。 ⑵英国代表有 、 。 ⑶俄国有 、 。 ⑷美国有 。 二、民族音乐派的音乐 1.背景:⑴19世纪中叶,随着资本主义的扩张,各国音乐在继承本国传统同时受到 影响; ⑵东欧北欧民族民主运动空前高涨,要求摆脱外国文化控制,发扬本国 文化。 2.特点:作品 、 带有民族特点,形成 音乐。 3.代表:成就最大是俄国的 ,还有捷克的 。 4.概况: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