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张斌新编现代汉语第2版知识点总结课后答案

张斌新编现代汉语第2版知识点总结课后答案

张斌新编现代汉语第2版知识点总结课后答案
张斌新编现代汉语第2版知识点总结课后答案

第0章绪论

0.1复习笔记

一、语言符号

1.语言是一种符号

(1)语言符号能指和所指的关系

符号的能指与所指的关系是约定的,包括自我约定和社会约定,语言符号属于后者。语言符号能指与所指的关系是使用语言的人共同约定的。

(2)语言是听觉符号

人们识别符号主要依靠视觉或听觉,语言是听觉符号。语言的能指是声音,所指是意义,能指和所指的关系密不可分。

2.人类语言的特点

(1)系统性

①语言的子系统

人类的每种具体语言都是一个丰富、复杂、缜密的符号系统。语言系统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子系统,每个子系统都包括许多不同特点的单位,单位与单位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但有规律可循。

②语言单位的系统性

每个语言单位(例如一个词)而言,它的语音形式是依照语音系统的规则构成的,它的意义与词汇系统中的许多方面发生联系,它的功能受语法规律的支配。

(2)生成性

语言单位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不同的语音都是有数的音位按照一定的结构原则生成的。用有限的词按照一定的规则生成句子,正是这个特点使语言成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3.非语言符号(视觉符号)

(1)语言符号的缺点

用声音表达意义,让人们用听觉接受信息。在时间上出口即逝,在空间上距离有限。为了弥补语言符号的缺陷,人们常利用视觉符号传达信息

(2)非语言符号

①以具体语言为母本产生的

如旗语、电码。要懂得这类符号,必须掌握它的结构特点和规律,还须熟悉它的母本。这种非语言符号已经逐渐消失,让位于语言符号。

②不受具体语言制约而创造的

如信号灯、气象标志。这种符号是超语言的,仍在应用,但结构简单,表达的内容也趋于单一,使用范围受到限制。

二、语言符号的符号

1.文字的能指和所指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文字的能指是书写形式,所指是语言,语言包括声音和意义。不论拼音文字还是汉字,记录的都包括语音和语义。没有哪种文字专记录语音或语义的,只是记录的方式有所不同。

2.口语和书面语

(1)通常认为说出来的话是口语,用文字写下来的话是书面语。

(2)从语言学的角度看,它们的区别在于风格,口语具有日常交谈的风格,而书面语具有严谨的风格。

(3)口语语句简短,常常省略一些成分,结构也不十分严谨。书面语恰好相反,形成时大都经过仔细推敲,一再修改,力求结构完整,表达准确。

(4)口头表达的可能是书面语,如电台广播的报纸上的社论,大会发言时念的讲稿。用文字写下来的也可以是口语,如一些剧本的对话。

三、汉语

1.汉语的地位

(1)汉语是汉藏语系中最主要的语言,除了汉民族使用以外,回族、满族、畲族也通用汉语。其他少数民族也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在国外,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也有不少人使用汉语。

(2)汉语是联合国6种法定工作语言之一。

2.汉藏语系

(1)分布

汉藏语系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东南部和中部。

(2)成员

包括汉语族、藏缅语族(藏语支、彝语支、景颇语支)、壮侗语族(壮傣语支、侗水语支、黎语支)、苗瑶语族(苗语支、瑶语支)。

(3)特点

这个语系的语言有声调系统,语序和虚词是重要的语法手段,大多数语言有丰富的量词。

3.汉语的特点

(1)缺少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

所谓形态变化是指语言单位在不同的结构关系中产生的变化,分内部形态变化和外部形态变化。汉语缺少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即外部形态变化。如动词充当述语与充当主宾语在形式上没有区别。

(2)短语的语序比较固定

①在汉语里,定语和状语总是前置于中心语。

②汉语里的主谓短语、述宾短语、述补短语的语序也是固定的。

4.古汉语

汉语包括古汉语和现代汉语。古汉语只保留在文献当中,包括文言和古白话。

(1)文言是周秦时代的书面语,是当时口语的加工形式。从周秦到“五四”时期,两千多年来文言一直占统治地位。

(2)古白话是在周秦以后的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书面语,也被称为近代汉语。

四、现代汉语

狭义的现代汉语指汉民族的共同语,即普通话。广义的现代汉语还包括汉语的各种方言。

1.几个大方言区

(1)北方方言区

北方话是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是长期历史发展的结果。

北方话区域占汉语地区四分之三,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口百分之七十以上。方言区内部,词汇大同小异,语法基本上是一致的,语音差异较多,但有规律可寻。

(2)吴方言区

吴方言也称江浙话或下江话,以上海话为代表。使用人口8000多万,约占汉族总人口的百分之八点四。(3)湘方言区

湘方言也称湖南话,以长沙话为代表。使用人口约5000万,占汉族总人口的百分之五。

(4)赣方言区

赣方言也称江西话,以南昌话为代表。使用人口2000多万,约占汉族总人口的百分之二点四。

(5)客家方言

客家方言是古代北方动乱时人民迁移南方而形成的方言,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使用人口约4000万,约占汉族总人口的百分之四。

(6)粤方言区

粤方言也称为广东话,以广州话为代表。使用人口5000多万,约占汉族总人口的百分之五。

(7)闽方言区

闽方言内部分歧较大,可分为五个次方言。闽南方言,以厦门语为代表;闽东方言,以福州话为代表;闽北方言,以建瓯话为代表;闽中方言,以永安话为代表;莆仙方言,以莆田话为代表。使用人口4000 多万,约占汉族总人口的百分之四点二。

2.方言和民族共同语的关系

(1)方言和民族共同语并不是并立的,民族共同语是在方言的基础上加工的,是高于方言的形式。(2)共同语为全民服务,方言只不过是共同语的地域变体。

3.汉民族共同语的发展

(1)汉民族共同语的口语形式是元代才开始形成的。

(2)白话文学作品的广泛流传和北京口语的深远影响,促使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发展。“五四”运动时期提倡的“白话文运动”、“国语运动”正是这一趋势的具体表现。这两个运动互相推动,使书面语接近口语,使口语有了明确的规范,于是形成了通行的普通话。

(3)l955年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召开了“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讨论了普通话的规范。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3.普通话的规范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1)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是指以北京语音系统为标准,不是认为北京人说的话都是标准的,北京话的土音不包括在内。词汇不以北京一个地方的用例为标准。

(2)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指流传范围广、影响大、为群众所赞许的现代白话文作品,不限于文学著作,也包括论文之类。典范的作品中也常常掺有少量非公用成分。

(3)词汇不像语音,不能以北京一个地方的用例为标准。事实上北方广大地区的通用词,在全国各地都是通用的。

五、现代汉语的规范化和现代化

1.要解决的问题

(1)规范不明确。

(2)规范不普及。

2.语言规范化的内容

(1)共同语普遍化。

(2)书面语口语化。

(3)文字标准化。

(4)各项标准的明确化。

(5)语言文字信息处理电脑化。

3.规范化的必要条件

(1)语言理论的指导。

(2)语言实践的调查。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特点

(1)这个法调整的是政府行为和社会公共行为,不是个人的语言文字行为。

(2)重申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同时还规定可以保留和使用繁体字的范围。(3)在法律责任方面,以教育、倡导为主,批评、处罚为辅。

六、语言分析

1.语言分析中常用的方法

(1)划分

划分是把大类分成小类,例如把音素分成元音和辅音。

(2)切分

切分是把整体分成部分,例如把音节分成声和韵,再把韵分成韵头、韵腹、韵尾。

2.传统语言学最关注的课题

寻找划分出的类与切分出的类之间的对应关系,是传统语言学最关注的课题。

3.描写语言学派的分析方法

(1)替换法

用已知语言单位去替换较大结构中的成分,说明被替换的成分在那个结构中属于结构构成的单位。也用来说明替换的单位与被替换的单位功能相同,前提是不能改变原有的结构框架。

(2)分布分析法

根据语言单位可能出现的语言环境或上下文作为分类的依据。

(3)直接成分分析法

也称为层次分析法,简称ICA。把较复杂的结构切分出组成部分,一般采取二分,有的也用多分。切出

的两个(或几个)成分,称为直接成分。直接成分还可以进一步切分,分析到基本单位为止。层次分析也可以采用从小到大的分析方法。汉语的语法分析,一般采取从大到小的方法,这样在分析时可以适可而止,而且避免了词与非词分界的纠缠。

(4)变换分析法

按照一定的规则把一个语言结构变成另一个语言结构。常用来说明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如把主动句变换成被动句。也用来说明歧义现象,分化同形结构。

七、描写与解释

语言现象的描写固然不可缺少,而解释也是必要的。规律的描写固然重要,恰当的解释更能帮助人们深入理解。

1.描写

传统语言学与结构主义语言学着重的都是语言结构的描写。

(1)结构主义语言学

结构主义语言学者把分析方法称为“发现程序”,说明目的在“发现”,而不在“解释”。着眼于言语资料,要从习惯中去发现规律。

(2)传统语言学

传统语言学着眼于人们熟悉言语行为,以规律去规定语言习惯。如拉丁语法,教人们懂得名词的性、数、格的变化。

2.解释

(1)历史比较语言学

历史比较语言学用亲属语言或方言作材料,从比较中探求语言的发展情况,借以解释某些语言现象。(2)转换生成语法

转换生成语法也是解释性的,它解释语言能力。它认为有一种全人类的普遍语法,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中。这种语法运用于电脑的信息处理、机器翻译和人机对话,有其合理的因素。

八、语言的发展变化

语言是开放性系统。外部因素可以使系统内部结构发生变化。内部结构也不是永不改变的,在发展过程中,常常产生中间现象。

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语言各种要素的发展存在不平衡现象。

1.词汇

词汇的发展最快,包括旧词的隐匿,新词的增加,词义的改变。“五四”时期和今天的改革开放时期是词汇发展最明显的时期,“五四”时期和今天的改革开放时期是词汇发展最明显的时期。

2.语音

语音的变化慢一些,通常从历史资料和方言中可以找到发展变化的迹象。

3.语法

语法结构也是比较稳定的,但也有变化。

(1)语言发展中新的格式或用法,有的是先出现在口语中,然后推广到书面语的。有的是先出现在书面语中,然而推广到口语的。

(2)语言在发展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中间现象。如语素,有实素、虚素之分。

(3)语言结构是有规律可寻的,然而语言的发展受许多因素的影响,除了一般规律,也常有特殊现象。例如动词前边可以加“不”,表示否定。这是一般规律。动词“有”的否定形式是加“没”,而不是

加“不”,这是特殊现象。

九、语言学习

1.模仿

最原始的学习方式是模仿。模仿中不免出现差错,于是加以改正。这就是“试误”的过程。

2.领悟

语言学习也常通过领悟,比如类推。试误与领悟总是交织在一起,使学习不断长进,从中掌握规律。3.总结经验

人们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总在不断总结经验,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这种规律的掌握,通常是不自觉的。同时,学习一些基本理论。

4.掌握术语

任何科学都有一套术语。掌握术语最重要的是把术语放在科学系统中,从整个系统的结构关系去理解。

0.2课后习题及详解

1.符号包括能指与所指。同样的物质形式可以作为不同事物的能指,同样的事物可以用不同的物质形式作为所指。请举例说明。

答:符号的能指与所指的关系是约定俗成的。语言符号的能指是声音,所指是意义。由于语言的能指与所指的关系是使用语言的人共同约定的,因此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同样的物质形式可以作为不同事物的能指,同样的事物可以用不同的物质形式作为所指。

同样的物质形式可以作为不同事物的能指,典型的代表是同音词。如“人参”和“人身”,汉语中存在大量这类同音词,它们读音相同,即能指相同,但所代表的意义不同,即所指不同。相同的物质形式(读音)作为不同事物的能指。又如书面形式O,可以表示“氧”,也可以表示“零”。

同样的事物可以用不同的物质形式作为能指,例如“馄饨”和“云吞”它们意义即所指相同,都是指一种面食,但是形式不同,即能指不同。“馄饨”这一所指在有的地方能指是“云吞”,有的地方却是“抄手”。又如0.4和4/10。

2.语言符号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联系不是必然的,带有任意性。为什么这种联系既经确定之后不能随意改变?

答:语言符号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不是必然的,是使用该语言的人共同约定俗成的。但是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为了满足人们的交际需求,保证社会的正常沟通,这种约定俗成一旦确定就不能随意改变,该社会群体中的人就必须遵守,否则会导致沟通不畅甚至混乱。

3.语言符号是声音与意义的结合。在书面用语(书写的语言)中,除了语言符号之外,还有非语言符号,请举例说明。

答:(1)标点符号,它们表达一定的意义,但是没有语音形式,是非语言符号。

(2)字母表,有确定的语音形式,但单个字母的发音并不表示某种确定的意义。

4.有人认为英语、法语、德语的语言文字是表音文字,汉语是表意文字;你如何理解表音与表意的区别?

答:文字是记录语言的,语言包括声音和意义,因此没有哪种文字是专门记录语音或者语义的。英语等拼音文字与汉字的区别在于记录语言的方式不同,不能认为英语是表音文字,汉字是表意文字。

5.有人认为词与词的搭配关系,即哪些词能跟哪些词组合,不能跟哪些词组合,也是一种形态,即所谓广义形态。例如数量短语与名词的结合。看来,形态包括:构形形态(严格意义的形态)、构词形态、用虚词表示的外部形态、广义形态。你认为现代汉语有哪几种形态,请举例说明。

答:汉语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但有构词形态,也有一些用虚词表示的外部形态和广义形态。(1)构词形态

汉语中有一些前缀和后缀,还有少量中缀,且有增多的趋势。前缀如老:老师、老虎、老鼠;后缀如子:桌子、胖子、担子;中缀如里:糊里糊涂、傻里傻气、慌里慌张。这些都是构词形态。

(2)用虚词表示的外部形态

如汉语用“着”、“了”、“过”表示动词的时态,用“把”、“被”等表示施受关系。

(3)广义形态

广义形态如数量短语与名词的组合。

6.语言的口头表达形式与书面表达形式并不是完全可以对应的。有些口语不出现在书面语中,有些书面用语不宜用口语表达。你能举例说明吗?

答:口语和书面语由于语体不同,用词习惯等有所不同。

(1)不出现在书面语中的口语

如一些重复啰嗦的语句、一些个人习惯用语、一些修正语句、一些少见的方言用语等等。文艺作品中出现这类语言,仍属口语。

(2)不出现在口语中的书面语

如有的较长的排比句、名词前面很长的修饰语、华丽的词语等等。

7.拿文言和现代汉语相比较,有一类词完全改变了,那就是语气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请加以解释。

答:造成古今语气词差异较大的主要原因是古今语音的演变。今天寻找古音的证据主要是考察方言,因为有的方言还保留了古音。如古代的语气词“也”与今天的“呀”有关,普通话中的“爷爷”在有的方言中读作“ya ya”。

8.现代的戏曲(如京剧、昆曲)中保留了一些近代汉语的词语,你能举例说明吗?

答:如现代戏曲中把“买酒”说成“沽酒”,把费用说成“花销”,把“收拾”说成“打点”,把“周全”说成“宛

转”,把“大便”说成“出恭”,还常用“者”作为语气词。这些都是近代汉语用词的特点。

9.人们为了使用语言的方便,常常把一些较长的词语加以简缩,于是一些印欧系语言出现了许多缩写,而汉语则出现了许多简称。为什么采取的方法不一样?

答:简缩的目的是把较长的短语变成较短的形式,简缩的要求是简缩形式能暗示原形。印欧语系的语言使用的是拼音文字,因此用每个单词的首字母作为整个短语的代表比较合乎要求和实际。而汉语使用的是方块汉字,因此用汉字本身作为代表比较符合要求和实际。

10.有人说,拼音文字十分简单,只须二十几个字母就能记录口语。汉语就须几千个文字才能把说的话写下来。这样比较合理吗?为什么?

答:这种比较不合理。

(1)拼音文字的单词是由26个字母组成的,需要26个字母按某种方式组合成为单词,而并不是单纯用26个字母直接来记录语言。

(2)而汉字是由笔画构成的。字母没有意义,汉字的笔画也没有意义,但是汉字是有意义的。这是字母和汉字的基本区别,因此汉字和字母没有可比性,应该拿汉字的笔画和26个字母来比较。比较起来,笔画比字母简单得多,数量也少得多。

第1章语音

1.1复习笔记

一、语音概说

1.语音的特点

(1)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人类发音器官发出来的具有一定意义的声音。

(2)各种语种都有它特有的语音系统。汉语除作为民族共同语的普通话以外,还有多种不同的方言,它们也同样具有自己的语音系统。

2.语音的性质

语音的性质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概括:

(1)语音的物理性质

语音的物理性质主要表现为语音的四要素,即音高,音强,音长和音色。

①音高

a.定义

音高是声音的高低。与频率有关,即一定时间里发音体振动的次数的多少,振动次数多(频率高),发出的声音就高;振动次数少(频率低),发出的声音就低。

b.影响音高的因素

第一,物体的大小,长短,松紧。

同一时间里,凡大的、长的、松的东西振动得慢,振动的次数少,发音就低;小的、短的、紧的东西振动得快,振动的次数多,发音就高。

第二,声带振动的快慢和次数。

一般男人的声带比女人的声带长而厚,所以男人的声音比女人低沉一些,老人的声带比较松弛,所以不论男女到老年时声音都比年轻时显得低沉、粗哑。

第三,说话环境的需要。

发音时随着感情和说话环境的需要,可以把声带拉紧或放松,使发出的声音有高有低。

c.音高与声调的关系

音高变化主要体现在语音的声调上。声调是“相对音高”的变化,而非“绝对音高”的变化。以普通话语音的四种声调来说:

第一,阴平是一种高而平的调子,发音时自始至终声带保持同样的松紧程度,音高没有变化,如:

mā(妈)。

第二,阳平是一种由中度升到最高度的调子,发音时声带由半松拉到最紧程度,音高由半高往上升到最高,如:má(麻)。

第三,上声是一种由半低降到最低又往上升到半高,呈曲折型的调子,发音开始时声带就比较松,接着再放松到最低,然后拉紧到比阳平的收音略松一点的程度,音高由半低降到最低,再往上升到半高,显示出曲折的调型,如:mǎ(马)。

第四,去声是一种由最高降到最低的调子,发音时声带由紧放松,音高由最高下降到最低,如:

mà(骂)。

②音强

a.定义

音强是声音的强弱,也称音势或音量。它取决于发音时音波振动的幅度大小。振幅大,声音就强,振幅小,声音就弱。

b.影响音强的因素

发音的用力大小会影响音强:

发音时用力大,呼出的气流冲击发音器官的力量强,振幅大,声音就强。

发音时用力小,呼出的气流冲击发音器官的力量弱,振幅小,声音就弱。

③音长

a.定义

音长是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音波持续时间的长短,持续的时间长,声音就长,反之声音就短。

b.影响音长的因素

第一,单元音可以延长发音,辅音多数不能延长发音,所以发元音比发辅音音长,而辅音中的鼻音和擦音的本音也可以延长,所以发鼻辅音和擦音就比发其他辅音音长。

第二,韵母后面带有一个喉部的塞音韵尾,使其发音短促不能延长,同是“热烈”,这个词用普通话语音读声音就长,用吴语读声音就短促。

④音色

a.定义

音色也称音质,是声音的个性。音波振动的形式不同,产生不同的音色。

b.影响音色的因素

第一,发音体不同,音色不同。如长笛、喇叭和小提琴各有不同的音色。

第二,共鸣器不同,音色也不同。如长笛和喇叭都是吹奏的,但共鸣器不完全相似。

第三,发音方法不同,音色也不同。如同是小提琴的演奏,可以用弓拉弦,也可以用手指弹拨,所以能发出不同的音色。

第四,发音环境不同,音色也不同。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问里发同一个音也可以因发音的环境不同选择发音方式而改变音色。

(2)语音的生理性质

人类的发音器官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共鸣器官。

①呼吸器官包括肺和气管。肺的呼吸作用形成的气流是发声的动力,气流量的大小决定声音的强弱。

②发声器官是指喉头中的声带。声带位于喉头里面,一端连结着甲状软骨,另一端和两块杓状软骨相连结,声带中间是声门,可以打开或闭合。

a.发噪音时,声门打开,气流可以自由地通过呼出。

b.发乐音时,声门闭合,两条声带靠近,中间留有一条窄缝,气流通过必须从声门的窄缝里挤出,使声带受到振动,造成音波发出响亮的声音。

比的知识点整理

【求几个数的连比方法】求几个数的连比的方法,如 已知甲数与乙数的比是5∶6,乙数与丙数的比是8∶7,求甲乙丙三个数的连比。 解题时,可先把两个比排列成右面竖式的形式,再在两个空位上填入左边或右边相邻的数(为了与比的项相区别,用括号括起来),然后将每一竖行的两个数相乘,就得出了甲乙丙这三个数的连比。如果这个连比中各个项都含有除1以外的公约数,就用公约数去除各个项,直到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是1为止,从而将这一连比化简。 【求比的未知项的方法】求比的未知项的方法比较简单:(1)未知项x为前项,则x=后项×比值;(2)未知项x为后项,则x=前项÷比值。 【解比例的方法】解比例就是求比例中的未知项。解比例的方法也比较简单: (1)若未知数x为其中的一个外项,则 (2)若未知数x为其中的一个内项,则 比和比例

比的概念是借助于除法的概念建立的。 两个数相除叫做两个数的比。例如,5÷6可记作5∶6 两个数的比叫做单比,两个以上的数的比叫做连比。例如a∶b∶c。连比中的“∶”不能用“÷”代替,不能把连比看成连除。把两个比化为连比,关键是使第一个比的后项等于第二个比的前项,方法是把这两项化成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例如, 甲∶乙=5∶6,乙∶丙=4∶3, 因为[6,4]=12,所以 5∶6=10∶12,4∶3=12∶9, 得到甲∶乙∶丙=10∶12∶9。 例1 已知3∶(x-1)=7∶9,求x。 解:7×(x-1)=3×9, x-1=3×9÷7, 比的意义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是比号,读作“比”。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例如21:7 其中21是前项,7是后项,3为这个比的比值。 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也可能是整数。比的后项不能是零。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知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值。

比和比例知识点归纳

比和比例知识点归纳 1、比的意义和性质 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例如:9 : 6 = 1.5 前比后比 项号项值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比值不变。 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可以化简比。 习题: 一、判断。 1、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一个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2、比的基本性质和商的基本性质是一致的。() 3、10克盐溶解在100克水中,这时盐和盐水的比是1:10. () 4、比的前项乘5,后项除以1/5,比值不变。() 5、男生比女生多2/5,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7:5. () 6、“宽是长的几分之几”与“宽与长的比”,意义相同,结果表达不同。() 7、2/5既可以看做分数,也可以看做是比。() 二、应用题。 1.一项工程,甲单独做20天完成,乙单独做30天完成。 (1)写出甲、乙两队完成这项工程所用的时间比,并化简。 (2)写出甲、乙两队工作效率比,并化简。

2.育才小学参加运动会的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5∶3,其中女生72人。那么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 3.食品店有白糖和红糖共360千克,红糖的质量是白糖的。红糖和白糖各有多少千克 4.甲、乙两个车间的平均人数是162人,两车间的人数比是5∶7。甲、乙两车间各有多少人 5.有一块长方形地,周长100米,它的长与宽的比是3∶2。这块地有多少平方米 6.建筑用混凝土是由水泥、沙、石子按5∶4∶3搅拌而成,某公司建住宅楼需混凝土2400吨,需水泥、沙、石子各多少吨 外项 2、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例如:9 :6 = 3 : 2 内项 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解比例。 3、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

现代汉语上知识点总结

现代汉语上知识点总结 导读:1、古代中国人写诗歌都要求押韵。“韵”包括一个字音的主要元音和韵尾。凡是主要元音和韵尾相同的,就是同韵的字。把同韵的字放在一定的位置就叫押韵。 2、汉字字音有四声,这四声是:平、上、去、入。它们和现代汉语的四种声调不尽相同。 3、中国最早的字典是《尔雅》。《尔雅》的字是按意义分类的,全书共十九章。 4、中国按字的形体及偏旁编排的第一部字典是《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是研究中国文字学的主要参考书。后代研究此书的人很多,最著名有清人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 5、《方言》是中国第一部记录方言的书,作者是西汉的杨雄。全书将汉字分为540个部首,共分析了九千多个汉字。 6、汉字由繁变简的四个主要途径:“代”、“换”、“省”、“承”。 7、汉语的书面形式,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中有“文言文”和“白话文”之分,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白话文取得了正式书面语资格。 8、中国的共同语,在中国大陆称“普通话”,在台湾称“国语”,在新加坡等一些国家的华人社区称“华语”。三种称说,名称不同,实质相同。 9、1958年2月11日《汉语拼音方案》正式公布,它包括字母表、

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和隔音符号五个部分。 10、汉语普通话的音节一般有声母、韵母和声调三个要素。一个音节最多可以有四个音素,最少一个。如zhuāng(庄);ā(阿)。 11、成语是一种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意义具有稳定性, 结构具有凝固性。大多数成语由四个字组成,如:废寝忘食、愚公移山、亡羊补牢、一干二净。 12、惯用语是指人们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惯用语。惯用语的主要特征是简明生动、通俗有趣。如:走后门、天晓得、巴不得、三七二十一。 13、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句构成的,有完整意义和一定语调的句子叫复句,它所包含的单句叫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有一定的联系, 这种联系是通过一定的语法手段(语序和关联词)来表示的。如:只有在特殊的情况下,才可以改变咱们的计划。 14、按照分句之间的关系,可以把复句分为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两大类型。联合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平等地连接起来的,分句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分不出主次。如:他一边喝茶,一边看电视。偏正复句是由偏句和正句构成的,正句是全句的主要意义所在,偏句 从种种关系上去说明、限制正句。如:风太大,所以比赛改期了。 15、在联合复句中,分句与分句之间有各种不同的关系,常见的有并列关系、承接关系、递进关系、选择关系四种。如: 阿里汉字不仅写得快,而且写得很工整。(递进关系) 这是卧

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一.化学键与能量变化关系 关系: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 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从微观来看,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H2O(g) CO(g)

注:反应条件与吸放热无关。 (3)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的比较 (1)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④闭合回路“成回路” (4)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离子不上岸,电子不下水” 外电路:负极——导线——正极 内电路:盐桥中阴离子移向负极的电解质溶液,盐桥中阳离子移向正极的电解质溶液。 负极: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电极反应式:较活泼金属-ne-=金属阳离子 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 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非金属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电极反应式:溶液中阳离子+ne-=单质 正极的现象:一般有气体放出或正极质量增加。 (5)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①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 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K、Ca、Na太活泼,不能作电极); 较不活泼金属或可导电非金属(石墨)、氧化物(MnO2)等作正极。 ②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外电路)的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则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原电池的正极。 ⑤据内电路离子的迁移方向:阳离子流向原电池正极,阴离子流向原电池负极。 “正正负负” ⑥据原电池中的反应类型:“负氧化,正还原” 负极:失电子,电子流出,发生氧化反应,现象通常是电极本身消耗,质量减小。 正极:得电子,电子流入,发生还原反应,现象是常伴随金属的析出或H2的放出。 (6)原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方法: (i)原电池反应所依托的化学反应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负极反应是氧化反应,正极反应是还原反应。因此书写电极反应的方法归纳如下:

最新小学常用单位换算总复习知识点讲课教案

常用单位换算总复习知识点 常用计量单位用字母表示: 一、长度单位是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的。常用的长度单位有: 毫米、厘米(cm)、分米(dm)、米(m)、千米(km)。 长度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二、面积单位是用来测量物体的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的。测量和计算土地面积,通常用公顷作单位。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公顷。测量和计算大面积的土地,通常用平方千米作单位。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平方千米。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毫米(mm2)、平方厘米(cm2)、平方分米(dm2)、平方米(m2)、公顷(hm2)、平方千米(km2)。 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三、常用的质量单位有:克(g)、千克(kg)、吨( t )。 质量单位换算: 1吨=1000 千克1千克=1000克1千克=1公斤 1公斤=2斤1斤=10两=500克1两=50g 四、人民币单位换算: 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五、常用的时间单位有:世纪、年、季度、月、旬、日、时、分、秒。 时间单位换算: 1日=24小时1时=60分1分=60秒1时=3600秒 1秒(s)=1000毫秒(ms) 1毫秒(ms)=1000微秒(μs) 1微秒(μs)=1000纳秒(ns)

六、体积单位是用来测量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的。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升)、立方厘米(毫升)。 体积单位:(1000)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升=1000毫升1毫升=1立方厘米 1升=1立方分米 高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名数应该乘以进率;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应该除以进率。 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加法:加数+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乘法:因数×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减法: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 除法: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一、周长公式: 常用的长度单位有: 毫米、厘米(cm)、分米(dm)、米(m)、千米(km)。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方形的周长=长×2+宽×2 用字母表示:C=2 (a+b) C=a×2+b×2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用字母表示:C=4a 二、面积公式:

比例知识点归纳及练习题教学提纲

《比例》的整理与复习 重点知识归纳 1:比例的意义 (1)什么叫比例?比和比例的区别和联系?从意义、各部分名称、基本性质这几个方面找区别 (2)判断四个数是否成比例的方法是什么? 2、比例的基本性质 3、什么是解比例?解比例的依据 4、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它们的图像分别有什么特点。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有哪些? 5、比例尺的意义。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三者的关系 比例尺的分类 (1)按表现形式, 可以分为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 (2)按将实际距离放大还是缩小分, 分为缩小比例尺和放大比例尺。 6、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把图形按2:1表示 把图形按1:2缩小表示 (1)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特点是:相同,不同 (2)图形的放大或缩小的方法: 一看,二算,三画。分别说出它们的含义 7、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是什么 一、填空: 1、写出比值是6的两个比,并组成比例是()。 2、比的前项缩小2倍,后项扩大3倍,则比值是原来的()。 3、在y=12x,x与y成()比例;在y= 中,x与y成()比例 4、把比例尺1 :2000000改写成线段比例尺是()。 5、在一个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是10,一个內项是0.4,另一个內项是()。 6、18的因数有();选出其中的4个组成比例是()。 7、圆的周长与半径成()比例;圆的面积与半径成()比例。 8、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成()比例;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成()比例。 9、三角形的面积一定,它的底与高成()比例。 10、三角形的高一定,它的面积和底成()比例。 11、如果8a=9b,那么a和b成()比例。 12、把一个长6cm,宽4cm的长方形按2 :1放大,得到图形的面积是()。 13、圆锥的底面积一定,它的体积和高成()比例。 14、一张地图的比例尺是1 :5000000,地图上的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千米。 15、x的等于y的,则x与y成()比例。

现代汉语知识点总结复习进程

现代汉语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㈠什么是现代汉语? 现代汉民族共同的语言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㈡七大主要方言及代表 1.北方方言 2.吴方言,以苏州话为代表 3.湘方言,以长沙话为代表 4.赣方言,以南昌话为代表 5.客家方言,以呢广东梅县话为代表 6.闽方言,以福州话为代表 7.粤方言,以广州话为代表 ㈢现代汉语中,语音和词汇的特点 语音: 1.没有复辅音 2.元音占优势 3.有声调。 词汇: 1.汉语词形较短 2.新词的构成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 3.汉语词形较短,单音节语素多 【第二章】 ◆什么是语音? 语音是人类说话的声音,是有意义内容的语音成分的外部形式,即语言的物质外壳 ◆语音和其他声音有何异同 异:只有有词句意义的声音才是语音,像笑声,呻吟声都不是语音 同:产生于物体的颤动,具有物理、生理、社会三种属性,而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根本』属性 ◆语音的三大属性

1.物理属性。语音和声音一样具有音高、音强、音长、音色四种要素 2.生理属性。语音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发生器官可分呼吸器官、喉头和声带、咽腔、口腔和鼻腔三大部分 3.社会属性。 ◆语音单位 1.音素:最小的语音单位,分为辅音和元音两类。辅音又叫子音,如b、p、m、f、d、k、zh、s等,元音又叫母音,如a、o、e、i、u等。发辅音气流受阻,发元音时气流不受阻。 2.音节(详见P73表) 音节是交谈时自然感到的最小语音单位,音节由音素构成,一个音节可以只有一个音素,通常情况下,一个汉字表示一个音节。韵腹是音节中主要元音,韵腹前的元音就是韵头(如a 、o、e、é、i、u、ü、er、-i),反之韵腹后即韵尾(如高元音i、u,鼻辅音n、ng)。 ◆声调,指依附在声韵结构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声调符号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如ā、á、ǎ、 à ◆声母 位于音节前段,主要由辅音构成(以发音部位作重点,详见P29表) 按发音部分,普通话声母可为七类:1.双唇音(b、m、p) 2.唇齿音(f) 3.舌尖前音(z、c、s) 4.舌尖后音(zh、ch、sh、r) 5.舌尖中音(d、t、n、l) 6.舌面前音(j、q、x) 7.舌面后音(g、k、h) ◆韵母 位于音节后段,由元音或元音加辅音构成。 按结构可作以下划分(详见P61) ①单元音(10个)分为7个舌面元音(a、o、e、ê、i、u、ü) 1个舌尖元音(ī) 1个卷舌元音(er) ②复元音(13个)分为4个前响元音(ai、ei、ao、ou) 5个后响元音(ia、ie、ua、uo、üe) 4个中响元音(iao、iou、uai、uei)

数学选修2-1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好好记公式,你们是最棒的,加油,老师与你们一起努力!) 椭圆的几何性质 焦点的位置 焦点在x 轴上 焦点在y 轴上 图形 标准方程 ()22 2210x y a b a b +=>> ()22 2210y x a b a b +=>> 范围 a x a -≤≤且 b y b -≤≤ b x b -≤≤且a y a -≤≤ 顶点 ()1,0a A -、()2,0a A ()10,b B -、()20,b B ()10,a A -、()20,a A ()1,0b B -、()2,0b B 轴长 短轴的长2b = 长轴的长2a = 焦点 ()1,0F c -、()2,0F c ()10,F c -、()20,F c 焦距 ()222122F F c c a b ==- 对称性 关于x 轴、y 轴、原点对称 离心率 )2 2101c b e e a a ==-<< 准线方程 2a x c =± 2 a y c =± 13、设M 是椭圆上任一点,点M 到1F 对应准线的距离为1d ,点M 到2F 对应准线的距离为2d ,则121 2 F F e d d M M = =.

双曲线方程 平面内与两个定点1F ,2F 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小于12F F )的点的轨迹称为双曲线.这两个定点称为双曲线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称为双曲线的焦距. 15、双曲线的几何性质: 焦点的位置 焦点在x 轴上 焦点在y 轴上 图形 标准方程 ()22 22 10,0x y a b a b -=>> ()22 22 10,0y x a b a b -=>> 范围 x a ≤-或x a ≥,y R ∈ y a ≤-或y a ≥,x R ∈ 顶点 ()1,0a A -、()2,0a A ()10,a A -、()20,a A 轴长 虚轴的长2b = 实轴的长2a = 焦点 ()1,0F c -、()2,0F c ()10,F c -、()20,F c 焦距 ()222122F F c c a b ==+ 对称性 关于x 轴、y 轴对称,关于原点中心对称

六上-第三章-比和比例知识点总结及相应练习(20210120073134)

第三章比和比例 3.1比的意义 1. 将a 与b 相除叫3与b 的比,记作a : b,读作&比b 2. 求&与b 的比,b 不能为零 3. &叫做比例询项,b 叫做比例后项,前项&除以后项b 的商叫做比值 4-求两个同类量的比值时,如果单位不同,先统一单位再做比 5.比值可以用整数、分数或小数表示 练习: 1、 比的前项是73,比的后项是3 7 ,它们的比值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一支铅笔长23厘米,一根绳子长4.6米,它们的比是 3.100米的赛跑中,若甲用了 12秒,乙用了 14秒冲乙的速度之比是 _________ 4、把10克盐完全溶解在110克水中,盐与盐水重量之比是 _________________ 3.2比的基本性质 1. 比的基本性质是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 比值不变 2. 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华为最简整数比 3. 两个数的比,可以用比号的形式表示,也可以用分数的形式表示 4. 三项连比性丿贞是:如果a : b=m : n, b : c=n : k,那么定b : c^m : n : k a b c 如果 kHO,那么心 b : c=ak : bk : ck=^: 丄 5. 将二个整数比化为最简整数比,就是给每项除以最大公约数; 将三个分数化为最简整数比,先求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再给各项乘以分母的最 小公倍数; 将三个小数比化为最简整数比,先给各项同乘以10, 100, 1000等,化为整数比, 再化为最简整数比 6. 求三项连比的一般步骤是: (1) 寻找关联量,求关联量对应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 根据毕的基本性质,把两个比中关联量化成相同的数 (3) 对应写出三项连比 练习 5、化成最简整数比 6、如果d :b = 2:3、b :c = 6:5,那么 a\b\c = _________ 7、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4天完成.乙队单独做5天完成,丙队单独做7天完成,那么 甲乙 丙三队的工作效率之比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 3.3比例 (1) 0.75:1.5= ____________ (3) ―-一=9:5 ( ) (5) 48 分:0.4 小时= ______________ (2) 76g : 19g (4)-= (6) 1.125:51 = ____________ 2

大一现代汉语复习知识点重点 含(绪论)

现代汉语复习资料(大一下) 现代汉语(绪论) 现代汉语概述 什么是语言? 人所说的话都的总称。 1.语言的功用 2.语言的本体 3.语言的表现形式 语言的特征符号性、工具性、民族性 从功能来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从功用来说,语言又是人类赖以思维的工具。 从语言本体:所以语言都是有声语言,所有语言都是用来表情达意的。 人有目的地发出的、而他人能从中理解、体会其意的声音实际是有一种声音和意义相结合的符号。 语言就是一个声音和意义相结合的符号系统。 符号具有二重性,能指所指 语言不仅是一个符号系统,还是一个很有规则的结构,而是一个变动的结构。 主宾表定状补 (刘)老师(大口)吃(完)(红)苹果。 定语主语状语动补语定语宾语 宾语前置 吾谁欺?欺天乎? 定语后置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状语后置 使归就求救于孙将军。 从语言的表现形式看,语言有口语、书面语、体态语三种形式。 口语是语言最根本的变现形式。 书面语是指口语用文字记录下来,而且加以提炼、加工的一种表现形式,可以认为是语言的代用品。 体态语:手势语,唇语…… 语言是人类籍以思维和相互交际的一个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语言的三大要素:语音、词汇、语法 强调 语言不是文化的产物语言是人的一种本能,人类获得语言不是靠学习,而是靠习得,正是这种本能成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标志之一。 小结 1.外部语言: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2.内部结构:语言是人类特有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结构上,语言是以语言为物质外壳(形式),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一个完整的体系。 语言不仅是一个符号系统,语言还是一个很有规律的结构,而是一个变动的结构。 二、什么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一)定义

单位换算知识点.pdf

单位换算 一、面积单位 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米×1米=1平方米。 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分米×1分米=1平方分米。 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厘米×1厘米=1平方厘米。 边长是1毫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毫米×1毫米=1平方毫米。 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00米×100米=10000平方米,10000平方米=1公顷。 边长是1千米(也是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也是1000米×1000米=100 0000平方米,所以1平方千米=100 0000平方米,100 0000平方米里面有100个10000平方米,10000平方米=1公顷,所以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 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分米、厘米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测量土地的面积时,常常要用到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记住:是测量土地的面积时才用到。) 平方千米做单位的,比如:国土面积、省或城市面积、耕地面积、陆地面积。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面积约1100(平方千米)。 我国陆地面积是960万(平方千米)。 公顷做单位的比如:土地、花园、公园、厂区、森林、广场. 如百花公园的面积是3(公顷)。 鱼台孝贤广场的面积是2(公顷)。 二、长度单位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 三、质量单位 1吨=1000 千克1千克=1000克1千克=1公斤 四、人民币单位 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五、时间单位换算 1世纪=100年1年=12月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平年2月28天, 闰年2月29天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1日=24小时 1时=60分1分=60秒1时=3600秒

现代汉语(下册)知识点总结

现代汉语下册 第一节语法概说 1.语法:语素、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语法有两 个含义:一是指语法结构规律本身,即平常说的语法事实; 二是指研究、描写、解释语法结构规律的科学即语法学,它 是对客观存在着的语法系统的认识和说明。 2.语法的性质:抽象性、稳固性、民族性。 3.语法单位:语素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可组合成词、单独成词; 词最小的能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构成短语、句子,部分加上句调单独成句; 短语语义和语法上能搭配而无句调的一组词,大部分加 上句调成句; 句子具有一个句调,能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 4.句法成分:句法结构的组成部分,指由词逐层组装成的短语或句子 里的词类系别。包括主语、谓语、动语、宾语、定语、 状语、补语、中心语8类。 第二节词类(实词) 1.词类: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 2.划分词类的依据:词的语法功能是主要依据,a.词在语句里充当句 法成分的能力 b.词与词或短语的组合能力; 词的形态(构形形态如重叠、构词形态如加词缀)和意义(语法意义)是参考依据。

3.名词:语法意义:表示人和事物、时间、处所、方位 语法特征:a.常作主语、宾语,多数能作定语和带定语,不 能作补语; b.前面一般能加表示物量的数量短语,一般不能 加副词; c.不能用重叠式表示某种共同的语法意义,亲属 称谓及其他少数词(妈妈、星星)是构词的语 素重叠,不算构形的形态变化; d.单复数同形,在表示模糊复数时,部分指人名 词(和代词)可加构形后缀“们”(朋友们)。 “们”的语法意义:a.加“们”之后不能再受表示确定数目的 词语修饰; b.指人的专名加“们”增加“之类、之流” 的意思; c.指物名词加“们”是拟人的用法; d.“们”还具有表示“定指”的语用意义。 时间名词能作主语、宾语、定语,还常作状语,表示事情发 生的时间(他昨天来了)。 4.动词:语法意义: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消失 语法特征:a.常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多数能带宾语; b.能受副词“不”修饰,多数不能受程度副词修 饰,表心理活动的动词和一些能愿动词能前加

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探究匀变速运动的规律 专题一:自由落体运动 1.定义:物体从静止开始下落,并只受重力作用的运动。 2.规律:初速为0的匀加速运动,位移公式:22 1gt h =,速度公式:v=gt 3.两个重要比值:相等时间内的位移比1:3:5……,相等位移上的时间比(:1).....23(:)12-- 专题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以下公式全是适用于匀变速运动)常用的匀变速运动的公式:○ 1v t =v 0+at ○2x=v 0t+at 2 /2 ○ 3v t 2-v 02=2ax ○42/02 t t v v v v =+=-x=(v 0+v t )t/2 ○52aT x =?(一定是连续相等的时间内) (1).上述各量中除t 外其余均矢量,在运用时一般选择取v 0的方向为正方向,若该量与v 0的方向相同则取为正值,反之为负。对已知量代入公式时要带上正负号,对未知量一般假设为正,若结果是正值,则表示与v 0方向相同,反之则表示与V 0方向相反。 另外,在规定v 0方向为正的前提下,若a 为正值,表示物体作加速运动,若a 为负值,则表示物体作减速运动;若v 为正值,表示物体沿正方向运动,若v 为负值,表示物体沿反向运动;若s 为正值,表示物体位于出发点的前方,若S 为负值,表示物体位于出发点之后。 (2).注意:以上各式仅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包括有往返的情况,对匀变速曲线运动和变加速运动均不成立。 专题三.汽车做匀变速运动,追赶及相遇问题 (1)追及 追和被追的两者的速度相等常是能追上、追不上、二者距离有极值的临界条件. 如匀减速运动的物体追从不同地点出发同向的匀速运动的物体时,若二者速度相等了,还没有追上,则永远追不上,此时二者间有最小距离; 若二者相遇时(追上了),追者速度等于被追者的速度,则恰能追上,也是二者避免碰撞的临界条件; 若二者相遇时追者速度仍大于被追者的速度,则被追者还有一次追上追者的机会,其间速度相等时二者的距离有一个较大值. 再如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的物体追赶同一地点出发同向匀速运动的物体时,当二者速度相等时二者有最大距离,位移相等即追上. (2)相遇 同向运动的两物体追及即相遇,分析同(1). 相向运动(两物体对着运动)的物体,当各自发生的位移的绝对值的和等于开始时两物体间的距离时即相遇.

小学数学单位换算知识点汇总

小学数学单位换算知识点汇总 重量单位换算 1吨=1000千克1吨=1000 000克 吨:吨是重量单位,公制一吨等于1000公斤:计算船只容积的单位,一吨等于2.83立方米(合100立方英尺)。 1千克=1000克500克=1斤 千克:克,(符号kg或㎏)为国际单位制中量度质量的基本单位,千克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的基本单位之一。一千克的定义就是国际千克原器的质量,几乎与一升的水等重。 1千克=1公斤1公斤=2斤 公斤,或称千克,(符号kg或㎏)为国际单位制中量度质量的基本单位,千克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的基本单位之一。 人民币单位之间的换算 方法:人民币单位之间是十进制关系。 1元=10角 元:货币单位,人民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地区的法定货币符号,人民币的单位为元,人民币辅币单位为角、分。人民币货币符号为“¥”,譬如,人民币100元,可写作,RMB¥100(区别于日元),或¥100。 1角=10分 角:货币单位,一元钱的十分之一。 1元=100分 分:货币单位,一元钱的百分之一。 时间单位换算 1世纪=100年1年=12个月

世纪:计算年代的单位,一百年为一个世纪。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 大月:指阳历(公历)有三十一天的月份,公历每年一﹑三﹑五﹑七﹑八﹑十﹑十二这七个月为大月,均三十一天。 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小月:指阳历一个月三十天或农历一个月二十九天的月份。 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 平年:阳历或阴历中无闰日的年,或阴阳历中无闰月的年。 平年全年365天,闰年全年366天。 闰年:阳历或阴历中有闰日的年,或阴阳历中有闰月的年。 1日=24小时1时=60分 日:以地球自转周期为基准的时间单位,等于86400秒。 分:时间的辅助单位。 1分=60秒1时=3600秒 秒:时间的基本单位。 长度单位换算 长度单位中最常见的有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他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为: 1千米(km)=1000米(m),1米(m)=10分米(dm)。 1千米(km)=1000米(m)=10000分米(dm)=1000 00厘米(cm)=1000 000毫米(mm) 1米(m)=10分米(dm)=100厘米(cm)=1000毫米(mm) 1分米(dm)=10厘米(cm)=100毫米(mm) 1厘米(cm)=10毫米(mm)

小升初数学备考比和比例知识点总结

2019小升初数学备考比和比例知识点总结小升初数学考试中,学生常常因为基础知识的不牢固而失分,甚至影响到自己升入理想的初中,下面为大家分享小升初数学备考比和比例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比和比例 一、比和比例的联系与区别: 二、比同分数、除法的联系与区别: 三、求比值与化简比的区别: 四、化简比: ①整数比的化简方法是: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 ②小数比的化简方法是:先把小数比化成整数比,再按整数比化简方法化简。 ③分数比的化简方法是: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五、比例尺:我们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六、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正比例、反比例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

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一、正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正比例关系。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二、反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反比例关系。 三、正比例与反比例的区别: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

现代汉语学习总结

现代汉语学习总结 当我们谈到这大半学期对《现代汉语》的学习,我有许多的感触。以前在我的意识里,《现代汉语》这门课程就等同于学了12年的语文,读读经典、背背诗词、写写文章,轻描淡写一笔带过,然而经过本学期对其的进一步学习,更新了我对这门课程的认识和了解。中学时期的语文所涉及的知识面极为广泛,是一个广义的词,它包括语言知识、现代文知识、文言文知识、文学知识、古代文化知识、百科知识和作文知识等等,然而我们大学的《现代汉语》是对中学语文在某些方面的深入学习和拓展。 我们将从三个方面来总结对《现代汉语》的学习: 一、对《现代汉语》的认识 目前我们对于《现代汉语》的学习在六个方面:上半期关于现代汉语常识、语音、文字的知识,以及这学期词汇、语法修辞。这些知识的学习是为了更好的让我们学习普通话、掌握现代汉语拼音方案、丰富词汇并提高自己运用词语的能力、学会组词造句、分析改造病句……这些系统的基础知识、理论,能够提高学生认识、理解、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然而,在我们看来,对这门课程的学习需要的是稳扎稳打的学习态度。因为《现代汉语》的学习是环环相扣的,例如:《现代汉语》上册第四章词汇知识、与《现代汉语》下册语法中的部分知识是相联系的,或者说前者是后者的铺垫作用。这就需要我们认真的、踏实的学号每一课的知识。 二、在《现代汉语》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1.教材知识点密集,不知如何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 2.学习过程中,语言类学科枯燥无味; 3.对许多知识一知半解,构不成系统的知识面; 4.所学知识遗忘较快;

5. 对于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不强。 三、针对问题想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1.《现代汉语》上下两册,共六章知识。鉴于教材知识点密集的问题,我们思考出了将六章的内容列出主体框架的办法,这样可以对知识点一目了然,学习之后可以根据列出的大点进行回忆巩固,不熟悉的知识点及时翻书巩固,达到“亡羊补牢、及时修补、为时不晚”的效果; 2.语言类学科的枯燥性是正常的,专业性的学习就需要一定的耐心来学习,所以我们要自我提醒,提高我们的自觉性; 3.知识一知半解、不能系统的掌握以及遗忘快的问题。这主要源于我们学习态度的问题,要对知识进行及时的巩固,掌握细节,积少成多就会将知识系统化; 4.对于掌握的知识不能很好地运用,遇到问题不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觉得是由于,对课本知识掌握的不熟,以及课后没有及时消化所导致的。因此我们的对策是,上课期间要集中注意力,分析老师给出的例题,学习方法。课后将练习题用作检验自己学习成果的工具,达到“以试带练”的效果。 以上就是我们针对大一学习《现代汉语》的过程中,对于这门课程的认识、学习所遇见的问题、在学习中想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对《现代汉语》学习所作出的总结,我想我们会在这些问题和对策中找到更适合自己学习的方法,来提高我们对这门课程的兴趣、掌握程度以及应用能力。

(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点通传奇专用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2.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沿着一条直线,且不变的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 t图象是一条. 分类:(1)速度随着时间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叫匀加速直线运动. (2)速度随着时间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叫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二、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 1.速度公式: 2.对公式的理解: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由于加速度a在数值上等于速度的变化量,所以at就是t时间内;再加上运动开始时物体的,就可以得到t时刻物体的. 一、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认识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1)加速度a恒定不变; (2)v 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2.分类 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增大,加速度a与速度v同向. 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减小,加速度a与速度v同向. 二、对速度公式的理解 1.公式v=v0+at中各量的物理意义 v0是开始计时时的瞬时速度,称为初速度;v是经时间t后的瞬时速度,称为末速度;at是在时间t内的速度变化量,即Δv=at. 2.公式的适用条件: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3.注意公式的矢量性 公式中的v0、v、a均为矢量,应用公式解题时,一般取v0的方向为正方向,若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取正值;若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a取负值. 4.特殊情况 (1)当v0=0时,v=at,即v∝t(由静止开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当a=0时,v=v0(匀速直线运动). 针对训练质点在直线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如图222所示,若在A点时的速度是5 m/s,经过3 s 到达B点时的速度是14 m/s,若再经4 s到达C点,则在C点时的速度多大? 答案26 m/s 对速度公式的理解 1.一辆以12 m/s的速度沿平直公路行驶的汽车,因发现前方有险情而紧急刹车,刹车后获得大小为4 m/s2的加速度,汽车刹车后5 s末的速度为() A.8 m/s B.14 m/s C.0 D.32 m/s 答案 C 2.火车机车原来的速度是36 km/h,在一段下坡路上加速度为0.2 m/s2.机车行驶到下坡末端,速度增加到54 km/h.求机车通过这段下坡路所用的时间. 答案25 s 12.卡车原来以10 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因为路口出现红灯,司机从较远的地方立即开始刹车,使卡车匀减速前进.当车减速到2 m/s时,交通灯恰好转为绿灯,司机当即放开刹车,并且只用了减速过程一半的时间卡车就加速到原来的速度.从刹车开始到恢复原速的过程用了12 s.求: (1)卡车在减速与加速过程中的加速度; (2)开始刹车后2 s末及10 s末的瞬时速度. 12、(1)-1 m/s2 2 m/s2(2)8 m/s 6 m/s 2.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一、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内的位移x=v t,在速度图象中,位移在数值上等于v t图象与对应的时间轴所围的矩形面积.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1.由v t图象求位移: (1)物体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232甲所示,把物体的运动分成几个小段,如图乙,每段位移≈每段起始时刻速度×每段时间=对应矩形面积.所以整个过程的位移≈各个小矩形.

比和比例知识点归纳

比和比例知识点归纳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

比和比例知识点归纳1、比的意义和性质 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例如:9:6=1.5 前比后比 项号项值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比值不变。 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可以化简比。 习题: 一、判断。 1、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一个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2、比的基本性质和商的基本性质是一致的。() 3、10克盐溶解在100克水中,这时盐和盐水的比是1:10.() 4、比的前项乘5,后项除以1/5,比值不变。() 5、男生比女生多2/5,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7:5.() 6、“宽是长的几分之几”与“宽与长的比”,意义相同,结果表达不同。() 7、2/5既可以看做分数,也可以看做是比。() 二、应用题。 1.一项工程,甲单独做20天完成,乙单独做30天完成。 (1)写出甲、乙两队完成这项工程所用的时间比,并化简。 (2)写出甲、乙两队工作效率比,并化简。

2.育才小学参加运动会的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5∶3,其中女生72人。那么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 3.食品店有白糖和红糖共360千克,红糖的质量是白糖的。红糖和白糖各有多少千克? 4.甲、乙两个车间的平均人数是162人,两车间的人数比是5∶7。甲、乙两车间各有多少人? 5.有一块长方形地,周长100米,它的长与宽的比是3∶2。这块地有多少平方米? 6.建筑用混凝土是由水泥、沙、石子按5∶4∶3搅拌而成,某公司建住宅楼需混凝土2400吨,需水泥、沙、石子各多少吨? 外项 2、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例如:9:6=3:2 内项 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解比例。 3、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 习题: 一、填空 (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 (2)在5:4中,比的前项是(),后项是(),比值是()

现代汉语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㈠什么是现代汉语? 现代汉民族共同的语言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 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㈡七大主要方言及代表 1. 北方方言 2. 吴方言,以苏州话为代表 3. 湘方言,以长沙话为代表 4. 赣方言,以南昌话为代表 5. 客家方言,以呢广东梅县话为代表 6. 闽方言,以福州话为代表 7. 粤方言,以广州话为代表 ㈢现代汉语中,语音和词汇的特点 语音: 1. 没有复辅音 2. 元音占优势 3. 有声调。 词汇: 1. 汉语词形较短 2. 新词的构成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 3. 汉语词形较短,单音节语素多 【第二章】 ?什么是语音? 语音是人类说话的声音,是有意义内容的语音成分的外部形式,即语言的物质外壳 ?语音和其他声音有何异同 异:只有有词句意义的声音才是语音,像笑声,呻吟声都不是语音 同:产生于物体的颤动,具有物理、生理、社会三种属性,而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根本』 属性 ?语音的三大属性 1. 物理属性。语音和声音一样具有音高、音强、音长、音色四种要素 2. 生理属性。语音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发生器官可分呼吸器官、喉头和声带、咽腔、 口腔和鼻腔三大部分 3. 社会属性。 ?语音单位 1. 音素:最小的语音单位,分为辅音和元音两类。辅音又叫子音,如 b 、P 、m 、f 、d 、k 、 zh 、s 等,元音又叫母音,如 a 、0、e 、i 、u 等。发辅音气流受阻,发元音时气流不受阻。 2. 音节(详见P73表) 音节是交谈时自然感到的最小语音单位,音节由音素构成,一个音节可以只有一个音素, 通常情况下,一个汉字表示一个音节。韵腹是音节中主要元音,韵腹前的元音就是韵头 a 、 0、 e 、 (如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