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盘古梁长6油藏见效见水特征分析

盘古梁长6油藏见效见水特征分析

盘古梁长6油藏见效见水特征分析
盘古梁长6油藏见效见水特征分析

[收稿日期]20160301 [作者简介]房玉凤(1986),女,工程师,硕士生,现从事油气田开发方面的研究,599200404@q q .c o m 三[引著格式]房玉凤,王军,陈守民,等.盘古梁长6油藏见效见水特征分析[J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6,13(17):71~74.盘古梁长6油藏见效见水特征分析

房玉凤,王军 长江大学研究生院,湖北荆州434023中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油厂,宁夏银川750006?è???

÷ 陈守民,彭建平,王贵文

查军,王强,孙学彪

(中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油厂,宁夏银川750006)[摘要]盘古梁长6油藏是一个特低渗二低压二低丰度的 三低 岩性油藏,天然微裂缝和人工压裂裂缝

发育,随着开发的不断深入,油藏进入中含水开发阶段,含水上升速度加快,主侧向井矛盾加剧,持续

稳产难度加大三结合油藏地质特征与生产特征,该油藏见效特征规律分3种类型(上升型二稳定型二见

水型)

,以见效稳定型为主三见水特征规律为大部分油井含水处于较低水平,产能较高,但伴随着含水率的升高,单井日产油量逐渐减小,且下降幅度较大三分析见水原因主要包括:裂缝沟通造成主向井含水

快速上升;高渗带的影响;由于物性不均造成水驱不均,导致油井见水;中部高采出程度井含水上升;

产液强度偏大造成含水上升三通过研究中含水开发阶段的见效见水特征并制定相应的治理对策,对油藏

持续稳产具有重要意义三

[关键词]见效见水特征;见水原因;裂缝;高渗带;稳产

[中图分类号]T E 331.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409(2016)17007104

盘古梁长6油藏位于陕西省靖边县红柳沟乡境内,构造为平缓的西倾单斜,地层倾角小于1?

,坡降6~8m /k m ,在单斜背景上由差异压实作用形成3个E N -W S 向鼻状隆起,其中长6隆起幅度(5~20m ),圈闭面积小,但与所处部位的生二储二盖相匹配,形成了良好的圈闭,对油气藏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控制作用三研究区全区发育起伏不大二方向由东向西的小型鼻状隆起构造三1 见效特征规律

油井见效特征主要分为以下3类:Ⅰ类见效油井动态表现为注水前后油井产液量二产油量大幅度上升,随后保持稳定,含水率相对稳定或略有上升;动液面缓慢下降后稍微有所上升或基本保持稳定,总体上地层能量得到补充,见效效果明显;Ⅱ类见效油井动态表现为注水前后油井产液量二产油量略有上升或基本保持稳定,含水率始终保持相对稳定,动液面在见效过程中基本保持稳定;Ⅲ类见效油井动态表现为见效前产液量下降或保持稳定,见效后有所上升或仍保持稳定,产油量在见效后仍保持稳定或逐渐下降,而含水率则在见效后出现明显上升,甚至发生水淹,动液面波动幅度较大三

通过对盘古梁长6油藏397口油井的实际生产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其中344口油井见效,对其见效类型进行了分类,结果如表1所示三研究区见效情况主要以第Ⅱ类见效稳定型油井为主,该类油井共计

143口,占总井数的36%,见效前后产量变化不大,其平均单井产油量仅上升0.06t /d ;Ⅲ类见效油井见效情况与Ⅰ类二Ⅱ类见效情况相比,见效后含水率明显上升,平均单井产油量下降1.34t /d

;Ⅰ类油井见效上升型,共计82口,占总井数的20.7%,见效后平均单井增油量为1.69t /d ,增产效果明显,含水率变化不大,研究区目前总体见效程度为86.6%三四

17四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6年6月第13卷第17期(石油)J o u r n a l o fY a n g t z eU n i v e r s i t y (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E d i t i o n ) J u n .2016,V o l .13N o .17

底水油藏水锥影响因素分析

底水油藏水锥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底水油藏水平井的开采在我们现今各个油田都有应用。本文主要介绍了底水油藏水锥的各个影响因素。正确认识底水驱动油层开采过程中水锥变化的影响因素和变化规律,对于延长无水采油期以及提高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底水油藏水锥影响因素 在油田的实际生产中,水的锥进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它的出现将使产油量显著下降。所以,如何控制或至少缓解水的锥进,是所有石油生产单位面临的重要问题。影响水锥锥进的因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井距的影响 油井投入开发以后,井网密度是影响油水界面能否均匀推进和油井出水规律的主要因素之一,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随井网加密在相同的采油速度下无水采收率逐渐增高,原因是随着井数的增加,单井产量可以控制的比较合理,生产压差不大,底水锥进速度减慢,油水界面上升缓慢,无水采收率高。 二、夹层大小及位置的影响 数值模拟计算的结果表明射孔段底部的夹层对底水的阻隔作用最好,油水界面处次之,而水域夹层的阻隔作用不明显。因此在油井钻穿的地层中,若有夹层存在,在射孔井段底部与油水界面之间至少要保留一个夹层,这对于抑制水锥上升十分有利。同时对比低渗透夹层和非渗透夹层可知夹层的渗透率越小,其对于底水锥进的抑制性越好。 三、注采强度的影响 注采强度不仅关系到地层压力保持、水驱油效率、最终采收率的大小,而且直接影响含水率的上升和累积产水量的多少。随着日产液量的提高,含水上升率增大,达到相同含水率时低产液量方案所需生产时间长。 四、垂向和水平渗透率比值的影响 垂向渗透率和水平渗透率的比值对于底水锥进的影响显著:随着垂向渗透率与水平渗透率比值的增大油井的见水时间提前,无水采出程度降低。当Kv/Kh>1.0以后,油井无明显的无水采油期。 六、储层沉积韵律的影响 通过对正韵律、复合正韵律、反韵律和复合反韵律储层的研究并与均质地层

地下水中铀的反应运移模拟

收稿日期:2000-05-26 ①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Toxicological profile for uranium (Draft for public comment ),Atlanta ,G eorgia. 1997.地下水中铀的反应运移模拟 B.Merkel (德国弗莱堡工业大学地质学院,弗莱堡) 摘要:地下水中铀的反应运移模拟对地下水保护和铀矿区的恢复都很重要,因为铀是一种化 学毒害性很高的放射性元素.在地下水及水与固体之间都应考虑对流、弥散、稀释、吸附等化学相互作用.介绍了德国德累斯顿市附近的K oenigstein 矿区淋滤条件的可行性研究结果.由于反应运移模拟需占用大量的CPU 时间,所有的运行在一天内完成,但用简单的混合法进行了稀释.对于这种研究,PHREEQC 2.2证明是一个功能很强的工具.与PHREEQC 相对应的数据库WA TEQ4F 涉及到48种元素、400多种物质、300多种矿物.根据铀和镭的特性,对其作了一定的修改,以使它更具相容性和可靠性.关键词:地下水;铀;反应运移模拟. 中图分类号:P641.2;P641.3;X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383(2000)05-0451-05 作者简介:Broder Merkel ,男,1983年获德国慕尼黑大学博士学位,现任德国Freiberg 工业大学地质生态学院院长、水文地质主讲教授,主要从事地下水污染研究和教学工作. 0 引言 3种天然同位素(99.27%238U ,0.70%235U ,0.03%234U )的放射性元素.238U (半衰期4.9×109a )和235U (半衰期7.13×108a )是放射性衰变系列的母体,且234U 是238U 的蜕变物.铀和子体核素如镭(Ra )、钍(Th )、氡(Rn )和子氡都是放射线发射体,尤其对饮用水而言,即使它们浓度很低,高能量的α辐射也是很危险的.由于居住区空气中氡的浓度偏高,其来源和运移已经变得相当重要.但是,目前有关毒性资料证明,铀所有的毒性主要取决于它的化学特性①.因此几个国家正在讨论铀在国际标准中1×10-9~20×10-9范围内的MCL (最大污染浓度).目前美国环境保护署(EPA )建议饮用水中铀的质量分数为20×10-9,但它只考虑了铀的放射毒性,应当有所调整.相反,当前德国放射保护委员会300×10-9的建议相对EPA 的MCL (20×10-9)更不可靠. 地下水中铀的天然质量分数变化很大,可从 0.001×10-6变化到约1×10-6,这取决于不同地球 化学边界条件和铀矿物的产出条件.深部采矿和露 天采矿改变了地球化学边界条件(如氧气的供应),堆浸和铀水冶改变了p H 值,这些都危及到地下水.在地下水污染中铀的淋滤已受到特别关注.在冷战 时期(1945— 1989年),前东德是世界上第三大产铀国,在面积相当小的萨克森州和图林根州就有几个采矿和选矿区.因此恢复这些目前废弃的矿区是德国一项重要而费用昂贵的工作.危害最大的是邻近德累斯顿市(图1)的K oenigstein 深矿,该区砂岩卷积前缘的铀矿床已用常规法和一种特殊的原位硫酸淋滤法进行了开采.此矿区埋藏于上森诺曼阶(Cenomanian )的砂岩中,上覆土仑阶(Turonian )砂岩,其中含有为有效隔水层的Plaener 2Mergel 夹层. 图2为4号含水层中穿过采铀区的示意横剖面.自K oenigstein 作为一个常规的深矿开采以来,4 号含水层完全被疏干,3号含水层也在一定程度上 被疏干.该矿1990年停止采矿,但由于淋滤区仍有大量的硫酸,故以60m 3/h 的抽水使矿区保持无水.抽出的水经过处理后排入易北河(Elbe ).总体上考虑了以下措施来恢复矿区:(1)自然衰减法(不采取任何措施);(2)增强型自然衰减法(在隧道和矿井中填入 第25卷第5期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Vol.25 No.52000年9月 Earth Science —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 eosciences Sep. 2000

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分析方法研究

资源环境 节能减灾 与s/cm ,它不仅反映了水中例子强度,还可以指示总 例子组成以及溶解态的无机物组成。2.1.3水中溶解氧 地下水水体中元素在三相中转化,同水中的氧化还原反映强度有很大关系,水中溶解氧的浓度直接反映生态环境的 节能技术改造节能汇总表 4结论 项目改造前公司2009年2座混合式一段煤气发生炉耗煤53900t/a (热值7200kcal/kg 的高热值块煤,折标煤55441tce/a ),5座链排式燃煤喷雾干燥塔粉煤67231.8t/a (热值5780kcal/kg ,折标煤55514.3tce/a ),合计烧成热耗110955.3tce/a (相当于5000kcal/kg 的原煤155336t/a ),产品烧成单耗为4.5287kgce/m 2;水消耗量为88.7949万m 3/a ,电消耗量4988.81万kwh/a 。 煤气炉改造后烧成单耗下降为3.53985kgce/m 2,公司用5000kcal/kg 的原煤121419.865t/a ,煤气炉改造节煤折标煤 24226.825tce/a (相当于5000kcal/kg 的原煤33916.135t/a ),改造后用电4397.3156万kwh/a ,项目改造节电591.4944万kwh/a,项目改造节能折标煤26297tce/a 。 煤气发生炉气化后的炉渣基本不含可溶性的有害物,对环境不会造成危害,可以用于铺路、制砖。 由以上所述,本项目改造完成后,公司可年节约原煤折标煤24226.825tce/a ;建成后的环保效益显著,从源头上削减烟尘和SO 2等污染物,明显改善周边的环境。参考文献: [1]高力明.陶瓷工业的燃烧技术进步与节能减排[J ].中国陶瓷 工业,2008,15(4)∶1-6. [2]杨洪儒,苏桂军,曾明峰.我国建筑卫生陶瓷工业能耗现状及 节能潜力研究[J ].陶瓷,2005,11:9-20. [3]骆晓玲,徐坤山.煤气发生炉工作原理的研究[J ].煤炭工程, 2009,8:98-100 [4]顾群音.煤气发生炉气化过程分析与提高煤气品质的技术 措施[J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06.1:99-102.

渗透性反应墙

渗透性反应墙(PRB) 一、渗透反应墙技术简述 从广义上来讲,PRB是一种在原位对污染的羽状体进行拦截、阻断和补救的污染处理技术。它将特定反应介质安装在地面以下,通过生物或非生物作用将其中的污染物转化为环境可接受的形式,但不破坏地下水流动性和改变地下水的水文地质Ⅲ。PRB主要由透水的反应介质组成。通常置于地下水污染羽状体的下游,与地下水流相垂直。污染物去除机理包括生物和非生物两种.污染地下水在自身水力梯度作用下通过PRB时,产生沉淀、吸附、氧化还原和生物降解反应。使水中污染物能够得以去除,在PRB下游流出处理后的净化水。它要求捕捉污染羽状体的污染物的“走向”.即把可渗透反应墙安装在含有此污染物羽状体地下水走向的下游地带含水层。从而使污染物顺利进入可渗透反应墙装置与反应材料进行有效接触.使其污染物能转化为环境可接受的另一种形式.实现使污染物浓度达到环境标准的目标?。此法可去除地下水溶解的有机物、金属、放射性物质及其他的污染物质。可渗透反应墙示意图如图所示: 二、渗透反应墙技术的分析 PRB技术简单的讲就是在被污染的地下水流动方向建一个选择性的透过“屏障”,使得地下水在通过这个“屏障”时,水中的污染物被反应墙内的填充介质吸附、氧化还原或者降解。因受到地下水流和开沟槽的深度限制,目前该技术多用于有地下水流的饱和污染层的修复. 1、PRB的修复机理 ①物理作用 通过反应材料的高吸附性,去除地下水中的污染组分,常用的活性材料有活性炭、泥煤、氧化物和沸石类。 ②化学作用 通过改变地下环境的一些条件和反应材料的溶解,使地下水中的污染组份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沉淀、气体或生成其他的形式,从而达到去除的目的。 ③生物作用 通过反应材料作为微生物电子受体,并供其生长繁殖所需的能量和营养元素,增强地下水

浅述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分析方法研究

浅述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分析方法研究 发表时间:2012-12-20T09:33:38.53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2年9月供稿作者:丁时晨[导读] 地下水是地质环境构成要素中最为活跃、动态变化最为剧烈的要素之一。丁时晨江苏地矿局第五地质大队 221004 摘要:地下水是地质环境构成要素中最为活跃、动态变化最为剧烈的要素之一,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对地下水物理特性及水化学特征进行分析,地下水化学特征分析常用描述方法有矿化度、化学组分、同位素分析、污染源分析、氨氮含量、重金属含量等,为资源保护和生态文明提供决策支持。 关键词:水文地质;地下水; 水化学性质;水化学特征;特征分析近年来,研究地下水水化学特征以及进行地下水水质评价已经成为水文地质界比较热得话题,国内外众多学者都采用不同的方法对不同地区进行水质评价和水化学特征研究,促进了地下水科学的极大发展。地下水化学特征受补给来源,地球化学,排水系统,表层厚度,大气和土壤以及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表现出时间和空间异质性特征。地下水在岩石圈运移过程中不断的与岩石发生化学反应,并与大气圈和生物圈进行长期的水循环过程,同时也进行着化学成分转化,随着人类活动在地球表面系统圈进一步深度的发展,人为因素也对地下水产生重要的影响。地下水水化学特征一般从水文地质和化学特征两个方面进行说明,水文地质调查一般从现场勘查可以对地质状况有个比较清晰地认识,对于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则需要现场检测和实验分析过程进行了解。 1 地下水的化学性质 矿化度:存在于地下水中的离子、分子及化合物的总含量称为地下水的矿化度。矿化度是反映地下水化学成分的主要指标一般情况下,地下水随着矿化度的变化,所占主要离子的种类也相应改变。低矿化度的淡水常以HCO3-为主要成分,中矿化度的盐质水常以SO42-为主要成分,高矿化度的咸水和卤水则常常是以Cl-为主要成分。酸碱度水的酸碱度常以PH值表示,是水中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值,当PH=7时,说明水为中性;当PH<7时,说明水呈酸性,当PH>7时,说明水呈碱性。硬度水中Ca2+和Mg2+的含量多少用“硬度”概念表示。水中所含Ca2+和Mg2+的数量称为水的总硬度。 2 地下水水化学分析指标 2.1 地下水水化学特征现场观测 地下水物理性质与所含化学成分密切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地下水的化学成分与形成环境。因此,在进行地下水化学成分研究时,首先要研究地下水的物理性质。 2.1.1 温度监测 自然界许多化学变化都是在一定温度下才能发生的,温度对水体中的化学元素的浓度和存在状态都有一定的影响,甚至表层地下水对气候的干湿冷暖都有响应。地下水温度对气温的响应一般都存在一个滞后期且变化幅度可能会是微弱的。 2.1.2 电导率监测 电导率是地下水传送电流的能力,它和电阻值相对应,测量单位为,它不仅反映了水中例子强度,还可以指示总例子组成以及溶解态的无机物组成。 2.1.3 水中溶解氧 地下水水体中元素在三相中转化,同水中的氧化还原反映强度有很大关系,水中溶解氧的浓度直接反映生态环境的状况。 2.1.4 PH值监测 地下水的PH值(即酸碱度)主要取决于地下水中的H+浓度,是制约元素迁移和沉淀的主要条件。水中的PH值能够直接影响迁移强度大的元素。 2.2 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实验分析 2.2.1 矿化度 水中化学组分含量的总和称为总矿化度。地下水在运移过程中通过淀滤,蒸发和沉积作用,使得地下水矿化度发生变化。天然水按矿化度的分类,矿化度在0.000—1.000g/L之间的为淡水;矿化度在1.000—3.000g/L之间的为微咸水;矿化度在3.000—10.000g/L之间的为咸水;矿化度在10.000—100.000g/L之间的为盐水;矿化度在>100.000g/L之间的为卤水;按照各个划分标准可以对研究区地下水性质进行划分。 2.2.2 化学成分分析 化学成分主要是研究地下水多汗阴阳离子浓度,主要的例子监测室以K+,Na+,Ca2+,Mg2+为主;阴离子主要以Cl-,SO42-,PO43-,NO3-,HCO3-为主。阴离子和阳离子一起不仅可以反映水体的化学组成,还可以进一步揭示不同端元对研究水体的影响。(Stallard,1983)利用Piper三线图的方法可以得出水化学类型。此种方法可以看出地下水与岩石耦合发生反应得岩石类型。主要影响地下水的矿物主要是方解石,白云石,石膏等,天然情况下阳离子Ca2+,Mg2+和阴离子HCO3-和SO42-空地下空间变化来源于水岩作用中对岩石溶解,据此可以推算出相关的溶解率等指标。其中还要有降水对其离子变化的贡献。人类生产生活对地下水Ca2+,Mg2+,HCO3-和SO42-扰动也比较大。 K+,Na+和NO3-,SO42-,Cl-离子主要来源于除降水之外还要受到花费,人畜粪便,生活废水等。 Cl-被认为是具有惰性的离子,它既不容易吸附在黏土上,也不容易产生氯化物沉淀,除非其浓度超过200g/L。单纯雨水中Cl-来自海洋,随距海洋距离越远其浓度呈指数级衰减,运移过程中受到大陆上空尘埃和气体(天然的和工农业生产)影响会改变雨水中Cl-浓度。Cl-在地下运移中不会在透水层停留就不会明显产生Cl-。 2.2.3 同位素在水化学特征分析中应用 人气降水卞要来源于海水蒸发形成的蒸汽团,故人气降水的同位素组成特征取决于海水的同位素组成及海水蒸发冷凝中同位素的分馏作用,它决定了人气降水形成初期氢氧同位素组成特征,即人气降水的 D和 18O成线性关系。大气降水形成后,其氢氧同位素组成特征在其空间运移上还会随着温度和空间变化产生新的效应,即温度效应、纬度效应、高程效应和降水量效应。1991年原地矿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得出西南地区降水线方 D=7.87 18O+11.09。

分析水驱导数曲线评价方法

分析水驱导数曲线评价方法 摘要对水驱特征去曲线进行分析,用来对油藏水驱开发动态进行开发和评价,得到地质储量的计算结果。在水驱特征的曲线的累计过程中,将部分信息进行了掩盖,得到了水驱开发动态的及时的评价,导致评判的结论和计算的结果不准确。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将导数的敏感性特征加以引入,得到相应的水驱特征的导数的计算方法。经过实例结果表明,水驱特征导数的曲线能够准确方便地评价油藏水效果。 关键词导数曲线;水驱特征;油藏工程 引言 油藏工程中,需要对一些时间和空间的函数的特征变化曲线来对油藏开发进行效果的分析,得到了一些累计的特征函数的指标,水驱特征曲线法进行了油藏开采的过程,具有实用的优点[1]。在实际应用中,利用甲型水驱特征进行油藏水驱开发动态的评价和分析,得到了油藏水驱开发指标和地质的储量的分析。根据水驱的深入开发的原理,甲型水驱特征曲线呈现了直线的特征,在坐标系上由于水驱特征的函数的变动在小范围数据中不敏感,将中后期的开发措施进行了分析和开发,得到了中后期的措施效果,不能将水驱开发动态进行准确的评价,寻求到更加具有敏感性的水驱评价的方法。 1 导数曲线的引入和分析 在石油行业中,压力导数曲线用于解释现代试井的广泛应用,对与导数的函数的敏感性具有很好的解释结果。将水驱特征曲线进行了效果的分析和评价。甲型水驱特征的曲线以累计的油产量为横坐标,累计的产水量形成了纵坐标,对数坐标在开发的中后期呈现出明显的直线段,并且形成了常用的直线斜率,其特征函数方程为: Wv为累计产水量,Np 为累计产油量,a,b为常数。 利用直线段的斜率将水驱地质的储量进行计算,得到了多种的常用的关系式为: 其中,N为当前的水驱地质储量。 在较高的含水阶段,油田单位累计的摻水的水油比为常数,导数的曲线能够反映出当前的生产状况,与整体生产状况对比得到了当前以及中后期的措施效果的独特作用[2]。 在对产水的导数进行计算的时候,采用的数据是月度的产量以及数据,油田的生产不是连续的,计算出来的导数的曲线的波动范围较大,不利于进行评价,

利用超细水泥封堵粗面岩裂缝油藏边底水研究

第12卷增刊2005年10月 特种油气藏 specialOilandGasReservoirs V01.12supp Oct.2005 文章编号:1006—6535(2005)so—0068—03 利用超细水泥封堵 粗面岩裂缝油藏边底水研究 张新委 (中油辽河油田分公司,辽宁盘锦124010) 摘要:黄沙坨油田属粗面岩裂缝性油藏,受边、底水共同作用和裂缝发育等因素影响,出现油井 水淹等问题,严重影响油井的正常生产,采取机械堵水和化学堵水效果较差。通过对油藏特征 认识和油井见水因素的分析,在室内实验的基础上,对超细水泥堵水工艺技术进行改进和完 善,提高粗面岩裂缝性油藏边底水封堵效果。经现场应用,油井含水下降明显,效果较好,并取 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粗面岩裂缝性油藏;油井见水影响因素;超细水泥堵水技术;应用效果;黄沙坨油田 中图分类号:TE358文献标识码:A 前言 黄沙坨油田是以粗面岩裂缝性储层为主的火山岩油藏,探明含油面积为8.65km2,石油地质储量为1925×104t…。2001年油田投入全面开发,2003年油井含水上升较快,部分油井水淹现象严重,虽采取了机械堵水和化学堵水等措施,但效果均不理想。为此,2004年针对油藏出水特征,引进了超细水泥堵水工艺,并对其堵水技术参数进行改进和优化,以达到提高堵水效果和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2J。 l油藏概况 黄沙坨油田为块状边底水油藏,油层埋深为2850~3310m,含油厚度为295m。构造上东北高,西南低,含油岩性为粗面岩,主要储油层为s,5。油层分布呈块状,虽有隔层发育,但油藏整体属于同一油水压力系统[3]。储集空间以原生、次生的孔、洞和裂缝为主,中高角度裂缝发育。裂缝发育区呈北东向分布,主要发育在北东向两条断层的中间部位,以网状裂缝为主。裂缝在粗面岩中发育段与致密带交替出现,纵向上有2~4个裂缝发育段。粗面岩的孔隙度为7%~13%,渗透率为0.I×10一一3×10。3胂2。地层原油密度为0.6809 ~0.6970g,c岔,粘度小于0.5mPa?s。 截至2003年12月底,油田共有油井65口,开井5l口。目前有58口井见水,其中1l口井投产即见水。油井见水类型大致分为2类:一类是见水前产量较高,见水后含水上升速度较快,形成暴性水淹。另一类是投产即见水,含水一直稳定变化,含水上升幅度较慢HJ。 2油井见水影响因素分析 (1)储层裂缝构造影响。不同类型的储层均见水,裂缝是影响油井见水的重要因素,尤其是高角度垂直裂缝的发育对水淹状况起主导作用。 (2)压裂、酸化等油层改造措施影响。油层经过压裂、酸化改造后,地层裂缝延伸,渗透率增大,改变了近并地带的渗流状态,油井易见水b]。 (3)采出程度影响。油井采出程度对油井见水有一定的影响,油井的采出程度高,地层压力下降幅度大,近井地带形成压降漏斗,易造成底水锥进。 3超细水泥堵水技术 超细油井水泥是经粉碎细化的油井水泥,不改变原水泥的化学成分,其物理性能得到了改善和提 收稿日期:2005—07—01:改回日期.'2005—08—01 作者简介:张新委(1968一),男,工程师,2003年毕业于大庆石油学院采油工程专业,现从事油田开发采油T程1=作。万方数据

水岩作用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水岩作用研究现状及趋势 水岩作用是指:水、热液和岩石在岩石固相线以下的温度、压力范围内进行的各种化学反应和物理化学作用。它是一种基本的地球化学作用,导致了化学元素、同位素在岩石与水之问重新分配,是元素活化、迁移及整个地球化学质量平衡过程的一种潜在因素。因此,它并不局限于某一种地质过程,而是广泛地存在于地壳乃至上地幔中。在水岩作用中,基本的地球化学、物理化学方式有:①流体对固相的溶解淋滤和交代,②固液两相间的同位索交换,③氧化一还原,④流体、地下水中的元素在固相表面的吸附,⑤流体、地下水流经细孔隙岩石时发生的渗滤分异。以上①、②两项在热液活动中有着广泛的意义。 水岩作用的主要地球化学特点如下:①水岩作用以流体、地下水和岩石之间存在的化学或同位素的不平衡为前提,并且是一个非平衡的地球化学过程②水岩作用的地球化学效应,与同一体系中诸矿物或元素问的差异行为有关,这种差异是元素选择性迁移、栝化及矿物间同位素非平衡现象的原因,⑤水岩作用是一个与时间有很大关系的过程,尤其是一些受局部性、暂时性热源控制的水岩作用,表现得更为明显。 由于上述原因,水岩作用研究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阐明整个过程的动力学效应。地球化学动力学理论是水岩作用地球化学研究的主要理论工具,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将是地球化学理论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水岩作用对各种地质构造、工程施工都有很重要的影响,目前,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 1、低温地热系统水岩作用的实验研究。用水——岩反应实验模拟了开采条件下天然地热水的化学组分,研究开采引起的水化学性质改变的主要控制因素和过程,认为其机理通常是储层中水岩反应的重新整。实验结果揭示出储层中水岩比发生了局部变化,从理论上找到了地热水资源开发中的水动力学过程和水化学过程的结合点,在实践找到到了调节、控制和改良水质的技术途径和方法。 2、红层泥岩水岩作用特征研究。红层中的泥岩具有透水性弱、亲水性强,遇水易软化、塑变,抗风化能力弱,易崩解等特性。特别是遇水后岩体及结构面抗剪强度大幅度降低,并且具有遇水膨胀、失水收缩的工程特性。水岩作用对边坡的影响主要有,结构面遇水泥化导致楔形体失稳,泥岩塑性变形引起边坡蠕变,同时红层还具有很强的崩解性,边坡开挖后发生崩解等现象。 3、滑坡体水岩作用机制与变形机理研究。水岩作用对滑坡形成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从水岩作用的材料力学效应、水力学效应、化学效应及地震效应4个方面对某滑坡体的水岩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其中前3种作用机制对滑坡体的变形演化与复活关系最为密切。在此基础上,对滑坡体变形机理进行了综合分析。分析认为,滑坡发育的基本条件有软硬相间的有利地层结构、地质构造条件等;滑坡发育的诱发因素有降雨、水库蓄水及人类活动等。 4、人工回灌条件下的水岩作用研究。人工回灌过程中所发生的

水驱特征曲线

水驱曲线法,是评价天然水驱和人工注水开发油田水驱油效果的分析方法。利用相关水驱特征曲线形态,不但可以预测水驱油田的有关开发指标,还可以预测当油田开发的含水率或水油比达到经济极限条件时的可采储量和采收率,并能对水驱油田的可采储量和原始地质储量作出有效的预测和判断。目前有十几种水驱特征曲线可以用于评估油田的采收率,但总的看来,采用瞬时量描述的水驱特征曲线不如采用累积量描述的水驱曲线,因此,我们主要选用以下几种累计关系水驱特征曲线来测算可采储量。 丙型水驱特征曲线是累积液油比与累积产液量的关系式,表达式如下: 33p p p L a b L N =+ (14) 式(14)表明,油田开发到一定阶段以后,累积产液量与累积产油量之比与累积产液量在直角坐标中呈直线关系。3a 和3b 分别为直线段的截距和斜率。 将式(14)改写成如下形式 331 p p a b N L =+ (15) 对式(15)两端进行微分后得 322d d p p p p N a L N L --= 将上式两端同时除以d t ,则有 23 2p L p o L q a N q = (16) 由式(15)解出p L 并代入式(16)后得 2233 22 3(1)p L p p o a N q a N b N q =- 由上式解出p N 得 3 p N =(17) 式(17)即为丙型水驱特征曲线的累积产油量与油田含水率之间的关系式,应用该式可以测算油田不同含水率时的累积产油量、 当油田极限含水率为0.98时,得到可采储量

3 11p N b ? = -? (18) 只要知道了丙型曲线的有关常数项3a 和3b ,就可以应用上式测算油田可采储量。 将式(17)和式(18)相除,便得到可采储量采出程度与含水率的关系式 p R N N = (19) 式(14)、(17)和(18)为丙型水驱曲线的主要关系式。当水驱特征曲线出现直线关系以后,则可以利用这些公式对油田水驱动态和可采储量进行预测。 丁型水驱特征曲线的表达式如下: 44p p p L a b W N =+ (20) 它反映了油田开发到一定阶段后,累积产液量与累积产油量之比与累积产水量在直角坐标中呈直线关系,直线段的截距与斜率分别为4a 和4b 。 将式(20)改写成如下的形式 4411 p p a b N W -=+ (21) 对式(21)两端微分并同时除以d t 得 422 (1)o w p p q a q N W -= 由上式得 p p W N =(22) 由式(21)解出p W : 441 1 p p a W b N -= - (23) 将式(23)代入(22)得 4411 ( )p p a b N N -=-

地球化学及地下水系统

地球化学和地下水系统(一) 发表日期:2005年8月21日 [美]Pierre D. Glynn等 在过去的50年间,地球化学对了解地下水系统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水化学相的概念、平衡理论、对氧化还原过程的研究和放射性碳测定年龄的方法等方面取得了极大的进步。另一些水文化学的概念、工具和技术也有助于了解地下水系统的流动和运移机制,揭示一些古环境信息。根据水文化学和同位素技术,可以解释地下水补给、地下水流动和化学反应过程,提供古水文信息并对地下水流动模型进行校正。关于获得具有代表性样品、解释获得信息和采用水文化学数据建立和解释数值模型方面需要进行改进。保证野外资料和分析、解释、应用的最佳迭代方法是统计模拟方法。希望在微生物、天然有机物特征、同位素“指纹”识别和溶解气体测试、反应动力学和耦合过程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热力学方法有助于比较和了解影响地下水系统的多种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 一、概述 过去的50年间,随着地球化学方法的进步,对地下水系统的水文化学过程了解逐步加深,而且对影响地下水系统流动和化学特征的构造、地质、矿物和水文特征的了解也逐步加深。通过实验室实验和动力学机制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反应过程信息;随着

分析技术的进步,测试小体积样品中低浓度的化学/同位素物质成为可能;另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可以通过数值模拟来解释复杂的地下水流动/反应系统。 根据潜流带的水文地球化学数据和模拟模型解释地下水地球化学过程的文献很多。地球化学家分析了含水层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和局部均衡的概念,化学演化过程是一个或多个不可逆反应的结果。在系统的演化过程中,碳酸盐、硅酸盐、粘土、硫化物、离子交换和有机碳反应起着重要作用。地下水地球化学方面的专家也指出了重要的环境问题,如砷污染、营养元素和微量元素的转化、矿山酸性排水源和地下的微生物作用等,会影响反应速度、氧化还原过程、淡水含水层的存贮和恢复。 本文主要讨论了水文化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如:(1)从地下水系统中获取具有代表性的信息;(2)采用地下水示踪剂研究地下水流动和反应过程;(3)判断地下水的年代;(4)对地球化学过程进行数值模拟。 地下水地球化学领域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如污染物的水文地质、热力学数据评价、实验和理论反应动力学、吸附过程、天然有机地球化学和微生物作用。 二、水化学相的概念 沿地下水流动通道的地球化学反应会造成沿流动方向的区域水化学成分变化。水成分图中的溶解组分的浓度等值线沿地下水流动方向呈正态分布。Back(1960,1966)给出了水化学相的定义,指出在分析水文地质和矿物成分相对均匀的含水层时,需要分析地球化学过程。 需要根据浓度、惰性元素或示踪剂对进入地下水系统的水源进行分类。惰性示踪剂沿地下水补给区的浓度随空间变化有所不同,通过含水层的示踪剂流动方向也正是地下水流向,此时,水文化学相(有时也称水文化学区)与流向平行。在一般情况下,反应物的浓度沿补给区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有所不同,可能总体上也是沿地下水流向演化。通过地球化学特征获取地下水流动和水文地质信息,需要了解含水层物质的水相反应,以及补给成分的时空分布。地下水系统的许多地球化学模型也与反应物质的不同或水文地质性质的不同有关。 通过绘制水文化学相(区)图可以得到区域含水层的流动模式,据此可以确定地下水流动方向。根据水文化学模式和根据电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