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青岛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植物与环境》第一课《种大蒜》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植物与环境》第一课《种大蒜》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植物与环境》第一课《种大蒜》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植物与环境》第一课《种大蒜》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植物与环境》第一课《种大蒜》教学设计

【相关标准陈述与分析】

《植物与环境》单元的内容隶属于《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生命世界领域的第8个大概念“植物能适应环境,可制造和获取养分来维持自身的生存”。这个大概念又细分为3个子概念(如图所示):

其中8.1“植物具有获取和制造养分的结构”这一概念按照学习进阶的理念在三个学段有不同的要求。1–2年级的具体要求是“说出植物需要水和阳光以维持生存和生长”。

【教材分析】

《植物与环境》单元主要指导孩子们通过亲自种养植物,结合生活经验,运用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等科学方法,真实体验植物生长对水和阳光的需求,体会生命的意义,培养热爱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认识到植物的生存和生长离不开环境,初步形成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认识。

这一单元共有3课,《种大蒜》、《植物和阳光》、《植物和水》。《种大蒜》是本单元第1课,是单元的引课,主要是通过学生种大蒜的亲身体验,初步感知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和水分。后面两课则是对植物生长与阳光、水分的关系展开具体的研究。

本课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采用谈话的方式引入话题。本课内容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种大蒜。首先是种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如何选种以及明确种大蒜的两种方法和步骤。然后小组合作,用不同的方法来种大蒜。

第二部分:讨论分析。借助生活经验,小组里讨论“怎样做更有利于大蒜宝宝的生长?”,初步认识到大蒜的生长需要水分和阳光。然后提供同一天种植的大蒜不同生长状况的案例,来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结合学生的实际操作过程,明确植物的生长离不开水分和阳光。从而引发学生注意,种养大蒜时要适量浇水,适度光照,及时测量记录。

第三部分:拓展活动。实际生活中,除了种大蒜,可以供孩子们种养观察的植物还有很多,为了体现研究的多样性,鼓励学生在种大蒜的同时也要种其他的植物,并仔细观察,及时记录。以“种养小能手”评选活动,激发学生种养的兴趣与积极性。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但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比较关注自己周围的事物。

具体到本课的学习,表现为:

知识储备:对于二年级孩子来说,植物对他们来说是很常见的。而且通过在一年级研究土壤中的植物,孩子已经意识到有些植物生活在土壤中,与我们人类关系密切。有些学生家里可能种植过植物,有些在幼儿园就有植物种植的课程,简单的种植这一实际操作对他们来说已经不是问题。

能力基础:通过一年的科学学习,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系列的观察方法,观察力有了一定的发展。能够根据老师的具体要求进行有目的观察,有初步的小组合作意识,在教教师指导下有一定的观察事物和研究事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基础:二年级的学生对事物观察的兴趣容易激发,但认真细致、能持久进行观察、记录的科学品质需要进一步培养。能如实讲述事实,但是当与他人意见出现分歧时,容易主观判断,坚持己见。愿意分享自己的观点,但在倾听上需加强。

基于以上分析,在本课的学习中,将着重对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记录和表达交流能力做详细的指导和锻炼,激发学生珍爱生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学生学习本课的困难首先是他们虽然种过植物,但没有带着问题有目的的去种养、去观察、去记录、去思考、去研究过植物。这就意味着实际上二年级的孩子对待植物与环境的关系并没有过多的思考与关注。其次,对于他们来说,描述大蒜的生长变化已不是难点,但是要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比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找出原因具有挑战性。因为这一过程需要将积累的知识、经验进行提取来解释相应的问题,转化成适应性知识。此外,种养植物的活动需要学生进行长期的观察记录,这是他们进行长期科学观察的首次尝试,这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亲自种养大蒜,并对大蒜茁壮生长的条件进行讨论分析,结合种养过程中的观察、记录,说出大蒜的生长需要阳光和水分。

科学探究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采用比较、分类的方法选出个大、饱满的蒜瓣,并能说出挑选的理由。

●通过学生上台示范演示,其他学生补充完善,梳理出土培或水培大蒜的种植步骤,小组合作分别用两种方法开展种大蒜的活动。

●根据生活经验,分组讨论分析“怎样做更有利于大蒜生长”,说出要将种好的大蒜放在朝阳处,适时浇水,及时测量记录它的高度。

●通过“我是植物小专家”的活动,结合实际案例,来诊断长势不同的大蒜原因何在,说出大蒜的生长需要阳光和水分。

科学态度目标:

●通过种大蒜,学会种养植物的方法,让生活更有情趣,同时激发对身边植物的探究兴趣。

●愿意倾听、分享他人有关植物种养的信息,尊重事实,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通过亲自种养、观察植物,更加珍爱生命、热爱大自然,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重点:能够采用比较、分类的方法选出个大、饱满的蒜瓣,并能说出挑选的理由,通过小组合作按照步骤种大蒜。

难点:能够根据生活经验,分组讨论分析“怎样做更有利于大蒜生长”,说出要将种好的大蒜放在朝阳处,适时浇水,及时测量记录它的高度。

【教学思路】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师应当充当引导者、帮助者的角色,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主动的建构知识。根据这一理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充分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既注重学生技能操作的指导,同时注重学生思维发展的训练。整节课教师都是顺势而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教学资源】

学生个人准备:掰开的大蒜瓣若干,带土的花盆,小浅盘(矿泉水瓶底部剪下也可),浇水壶(装水的瓶子)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谈话导入

1.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土壤中生活着各种各样的植物,土壤是植物的家。那么植物的生长还需要什么条件?对环境有什么样的要求?今天我们一起种大蒜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二、科学选种,合作种蒜

(一)选种

1.师:课前,我们已经把种大蒜的材料准备好了,那么这些蒜瓣都能种吗?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蒜瓣?(停顿,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下面,请小组合作,挑选出适合种的蒜瓣放在盘中,不适合种的蒜瓣

放在袋子里,并在小组里讨论为什么这么选。

2.学生分组挑选蒜瓣,并讨论。

3.集体交流(说清挑选的理由)。

4.师梳理:选种时我们要挑选个大、饱满的蒜瓣。

(二)种大蒜

1.师:种过大蒜的同学能说说你是怎么种的?

2.学生根据经验回答。

3.师梳理种大蒜的方法: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把大蒜种在土中,也可以种在水中。

那么种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把大蒜插入土中或放在水中呢?谁来给大家示范一下?

4.找学生上台示范。

师:你能说一说为什么要这么放?

生:这头会生出根,而这边是向上长芽的。

5.教师PPT出示土培和水培的步骤方法,并讲解。

土培:第一步,选种;第二步,准备带土的盆;第三步,在土上按上洞;第四步,把蒜瓣插入土中,尖的一头朝上;第五步,浇水。

水培:第一步,选种;第二步,准备好浅盘;第三步,把蒜瓣整齐摆放在浅盘内,尖的一头朝上;第四步,浇水。

下面,请小组同学分工合作,按照刚才讨论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分别用两种方法来种两盆大蒜,开始吧!

6.学生分组合作种蒜。

三、借鉴经验,讨论分析

1.师:在同学们的合作努力下,我们的大蒜已经种好了。现在想一想,怎样做会更有利于大蒜宝宝的生长?借助你的生活经验,在小组里说一说

吧。

2.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

4.师梳理:就像同学们说的这样,我们要按时浇水,浇水要适量,保持土壤湿润即可;把大蒜宝宝放在阳台、窗台等光线充足的地方,接受阳光的照射,但注意不要直晒。此外,为了充分了解大蒜宝宝的生长状况,我们要测量大蒜宝宝的身高,也就是量它长出的那部分的长度,及时记录。可以用表格式记录,也可以写观察日记。(出示范例)

5.师:有个班级的小同学们也进行了大蒜的种养活动,来看看他们有什么发现?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他们也像你们一样,大家在同一天种上了大蒜宝宝,但是十天过后,出现了这样的现象:都种在水里的大蒜宝宝长得不一样,都种在土里的大蒜宝宝长得也不一样。这是怎么回事呢?说说你的想法。

6.集体交流,学生分析推测大蒜出现长势差异的原因。

7.师:分析的很有道理!看(PPT出示不同植物的生长环境),这位同学因为外出旅游没有及时给大蒜宝宝浇水,结果蒜苗长的矮;这位同学把大蒜宝宝放在了阴暗处,蒜苗苗长的也不好。这说明了什么?

8.生:大蒜的生长离不开水分和阳光。

9.师:那我们种养大蒜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放在朝阳的地方,适量浇水。)

四、拓展延伸,巩固提升

师:其实,除了种大蒜,我们还可以种萝卜、种土豆、种绿豆等等。课后,大家可以再种养一种植物,同大蒜一起,细心照料,认真观察,及

时记录,看看怎样才能使他们长的更好,说不定还会有更有趣的发现呢。十天后,带来种养的植物,我们在班级进行展览,评选“种养小能手”。

那么,植物的生长和阳光、水分究竟有什么关系?让我们继续观察研究。

【板书设计】

种大蒜

适量浇水

适度光照

及时测量、记录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完整版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完整版 科学教案 青教版三年级上册 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力求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顺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基础性的、浅显的科学活动作为学生探究活动的主题,同时注重对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的整合。 本册教科书主要围绕“走进科学”、“亲历科学”、“自主探究”三个 专题选择内容,构建了《科学在我们身边》、《我们怎么知道》、《水的科学》、《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我们周围的空气》五个单元,最后是《研究与实践》,共22个课题,32课时。 各单元均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切入到基础性的、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 本册教科书从整体上看,所选内容似乎没有形成明显的知识体系,只是以生活经验及其相关链接构建单元。但教科书的灵魂在于使学生以自主体验为手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在各单元的内容上,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科学知识各有侧重,且易到难,逐渐上升。 第一课玩具里的科学一、教材分析: 玩具是学生的童年伙伴,每个小学生都是在玩玩具中成的。对于玩玩具,学生具有非常鲜活的生活经验。学生通过玩玩具,用感官观察物体的外部特征,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够满足 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体验探究的乐趣。初步感受玩具里面有科学,科学并不神秘,我们也能研究科学。二、教学目标: 1、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体验玩玩具的乐趣。 3、知道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三、教学准备:学生自带各种玩具。 教师准备各种玩具的图片、投影片等。教师自制各种玩具的课件。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难点: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六年级是小学阶段的结束,也是小学阶段《科学》学习的重要阶段,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科学》学习知识经验,他们对进一步进行科学探究、领悟新的科学知识等方面的欲望更强烈。因此,六年级下册教科书在内容选择上,注意用联系的观点整合不同的内容,努力体现内容的综合性、系统性和事物周期性的变化,使学生学会在整体上领悟科学本质。在科学探究上,以自主性探究为重点,更加显性探究方法的培养。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要求学生走向成熟,正确对待科学学习,对待科学,对待自然,对待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学生能用发展的、辩证的、充满兴趣的眼光看待科学,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对六年级下册教科书做一下说明: 一、六年级下册教科书在全套教科书中的位置及特点: 1、从“问题”开始,到“问题”结束的理念贯穿全套教科书。纵观这八册教科书,“问题”观念贯穿始末。从三上册第一单元开始,就注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初步培养问题意识。如第一课《玩具里的科学》主要启发学生大胆提问题,看谁提出的问题多;第二课《我们周围的动物》引导学生从“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等多角度提出问题并进行猜想;第三、四、五课不仅让学生提出问题,还启发学生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六年级下册是小学阶段最后一册科学,仍从更深层次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如二单元的寻找达尔文的足迹,就隐含着大量的问题,如“地球上的第一个生命是从哪里来的?

是怎样做到繁衍不息的?为什么有些生物会灭绝?”等,且目前尚无定论,少年儿童对这些科学之谜充满好奇,特别是对人类进化、恐龙灭绝、鸟的起源等问题充满了探谜的渴望,让学生像个小科学家一样去搜集这方面有关的资料,提出自己的假说,来解释这些未解之谜。这就激发起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学会用科学的思维解决问题。并培养学生不迷信权威、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们的自信心。 2、探究层次逐步拓深。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加,科学探究的层次也逐渐深化,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由基于教师指导下的探究,逐渐向自主探究过渡,学生的实验是灵活的运用多种方法、多种技能的综合。如第一单元第四课《通电的线圈》,在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极和磁性大小的因素时,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问题设计对比实验,也可以有侧重点的研究其中一个问题,也可以不做任何要求,作为一个大环节整体放开,给学生充足的探究空间和时间,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方案自由展开探究活动,从而获得结论。 3、注重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如《追寻达尔文的足迹》、《科技与未来》等单元的设计,注意了信息的采集、甄别、生成和应用等方面的渗透,以各类学说、假说刺激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接受前沿性的观点和学说,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正确的科学观。 4、注重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在内容选择上,用联系的观点整合不同的内容,选择体现综合性、系统性和事物周期性变化的内容构建教科书,引导学生学习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青岛版小学科学教案《认识太阳》

7.认识太阳(逻辑推理课) 一、教学目标 1、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的结果。 2、尊重关于太阳的科学证据,不迷信权威;能大胆想象太阳的概况;愿意合作与交流。 3、知道太阳是一个温度很高的大火球,了解太阳的基本概况;理解没有太阳地球上就没有生命。 二、教学重难点 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知道太阳是一个温度很高的大火球,了解太阳的基本概况。 三、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个谜语,你们想猜一猜吗? 生:想。 老师出示谜语: 劳动英雄面孔红,天一亮来就出工。从东到西忙不停,直到傍晚才收工。 谜底:(太阳) 学生动脑猜谜语,并举手回答。 师: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猜到了。关于太阳,你还知道哪些内容?学生汇报。 师:你们真棒,知道的真不少。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太阳、研究太阳。板书课题。 二、交流资料,探讨新知 师:课前老师已经让大家收集了有关太阳的资料,都带来了吗?

生:带来了。 师: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并做好记录,看看哪个小组搜集的资料既丰富又全面。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并适时进行指导。 师:哪个小组先来告诉大家,你们所知道的关于太阳的知识?老师提醒大家要注意倾听同学的发言,如果同学说的不全面,待同学回答完毕后,再进行补充。 学生进行汇报,并相互进行补充资料。 师:老师也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关于太阳的资料,你们想看吗? 生:想看。 老师出示自己准备的太阳的资料(PPT)。 1 太阳在银河系里的位置图。 2 太阳的结构图。 3太阳黑子。 4 耀斑 5 日珥 6 太阳与地球的比较及彼此的距离。 学生认知观看老师的资料,并在老师讲解过程中进行知识储备。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对太阳的了解又更进一步,哪些内容让你记忆深刻呢? 学生汇报。 师生一起对收集到的关于太阳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 三、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师:我们刚才研究了太阳,谁知道太阳与我们有什么关系? 学生自由汇报。 师: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太阳,是太阳给了地球生命。假如没有了太阳,我们的世界会怎么样?我们人类又该怎么办呢? 学生自由汇报。 师:关于太阳还有很多的秘密。课下,请同学们查阅有关资料,逐步

四年级科学第一课的教案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课我们关心天气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过程与方法: 1.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2.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该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准备: 1.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 2.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 3.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 4.每个学生科学记录本各一本。 教学活动过程: 一、认识天气现象 1.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

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3.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4.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5.汇报交流。 二、描述今天的天气怎样? 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出示观察要求:请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安全教育,并落实小组长进行管理。 3.认识“网状图”的使用:刚才同学们在汇报的时候想到一点说一点,有没有办法把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更直观地表示出来的方法呢?打开书本第3页,看看书本上向我们介绍了怎样的一个好方法?4.看明白了吗?有不明白的请提问。 5.请你学着书本上的方法,在科学记录本上为今天的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作一张“网状图”。 三、总结 刚才我们观察的是今天的天气,那么明天又会天气怎样呢?后天呢?一个月内我们酒泉的天气又在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请大家每天都能把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就能了解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这里的天气变化是这样的。

(完整版)青岛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我们一起学科学 1.走进科学课 一、教学要求: 1、收集有关科学和科技发展的资料,明确科学课研究的对象和学习的知识内容。 2、意识到科学精神、态度、价值观与科学成就的取得有直接关系。 3、体会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们生活和社会进步的作用,初步体会到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 1、意识到科学精神、态度、价值观与科学成就的取得有直接关系。 2、知道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对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⑴知道哪些科学家的名字? ⑵知道哪些我国科技项目? 2、学习新课; (一)科学课上要做什么? 1、谈话,简述科学的意义,科学课研究的对象。 2、分析科学家取得某项成就的原因。 3、具体说出科学家的哪些精神值得自己学习, (二)活动过程:(1) 1、看书第二页。

2、说说你看到了哪些,等得了什么? 3、学生独立获取信息,同位互相交流。 4、小组交流自己的阅读结果. (三)活动过程:(2) 1.拿出带来的叶片观看一下,叶子是什么样的? 2.小鱼为何改变了方向?(课本第三页) 3、小组代表说发现。 4、教师小结:我们要从小热爱科学,善于观察与思考,能够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答案及追求真理。 四、拓展活动 听科学家的故事。学生互相讲。

2.我的“小问号” 教学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研究自然、探索科学的兴趣和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研究自然、探索科学的兴趣和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 教学准备:不同颜色的小动物玩具,图片等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初步感悟 1、师:我们在这么美的大自然中,亲近大自然,发现大自然的秘密。同学们的心情怎么样? 2、组织学生交流。 二、课中体验,深化感悟 1、师:老师这儿有几样物品,你能提出小问号吗? 师出示:黄色、红色、绿色的玩具、小车等。谁来提问?学生自由提问(只要学生能够根据物品或者是提示提出问题即可,不管问题有没有答案,问题是否科学,都可以。) 2、师:是啊,小车为什么能跑,青蛙为何能跳,这一个个美丽的小问号是多么有趣啊!我们来说说听听。学生各抒己见。 3、师:我们可以自愿组合成小组。(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生分组,选好组长)

五年级科学开学第一课教案

五年级科学开学第一课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师生交流,营造温馨舒适的学习氛围。 2、通过师生讨论,了解学生以往的科学课学习方法以及对科学的认知。 3、通过对教材的梳理,明确本学期的学习目标及要求。 4、通过科学视频,认识到学习科学与生活密不可分,激发学习兴趣。 二、教学过程 1、自我介绍 同学们,很高兴认识大家!我是你们的李老师,接下来的一年里,将由我来和大家一起进行神奇的“科学之旅”。让我们珍惜这份相遇,在这难得的相遇中把本册教材学好,好吗?下面是我的联系方式,如果在学习上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联系我,很乐于为大家解决问题! 2、说一说“我眼中的科学” 知道老师为什么选择科学吗?因为在老师的眼中科学是神奇的,充满魔力的。它不仅能告诉我们身体里的各种秘密,比如我为什么见到大家这么高兴,原来是因为体内的多巴胺分泌所致,为什么我这次感冒只是打喷嚏,而上次却发烧了,还能知道我的影子怎么来的等等,所以在大学的时候老师选择了深入学习这门学科。那你能说一说你眼中的科学吗?(学生谈一谈自己对科学的认识以及自己的想法) 3、无处不在的科学 从大家的谈话中就知道,科学是无处不在的!(如:……)我们再通过几个例子来感受一下科学的广阔天地。 3.1出示白化病的猩猩图片、池塘中荷花的图片 你们知道左边这幅图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向学生介绍白化病,了解基因的重要作用,认识到生物遗传研究的重要与神奇) 3.2出示电钻、蔬菜水果图片 提问:左边这个机械有什么作用?想一想如果没有它,你能方便的在墙上钻一个孔把这些按上去吗?我们为什么要吃多种蔬菜水果呢?(补充能量、维生素)那为什么要补充维生素,为什么航海的人出海要补充维生素c呢?(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重要性的同事,明白观察、思考以及实验的重要作用) 3.3出示宇宙、微生物的图片 讲解:在浩瀚的宇宙中我们地球、人类所处的位置,让学生思考这些知识我们是怎么知道的?(通过物理学家、天文学家的观察思考得到的,进一步感受到科学的强大) 3.4出示人体大脑、身体器官图片 简单讲解大脑是如何工作的,讲解身体里各个器官的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到学好科学可以解决我们生活中遇到的与我们自己相关的问题,如:感冒的时候我的身体是怎么工作的,我要怎么做才能更好地记住老师讲的内容等等。 3.5出示恐龙、外星人图片 提问:真的有外星人存在吗?引导学生明白科学是一个不断探索创新的学科。总结:科学涉及了这么多的领域,说明了什么呢?谈谈你的想法

青岛版新教材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21走近工程师教学设计

21.《走近工程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走近工程师》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三年级下册《设计与发明》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指导学生先通过了解“中国天眼”工程,再进一步认识了解工程师,认识到工程的建造需要工程师的智慧,通过了解认识更多的工程和工程师,意识到工程师的重要性。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问题与猜测,通过著名工程“中国天眼”为切入点,引出工程师,从而引发学生思考什么是工程师,工程师是做什么的,这些工程和他们有什么关系等一系列问题,为后面的学习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第二部分探究与实践,通过展示古今伟大工程图片,引导学生根据学习经验交流讨论自己对于工程和工程师的了解,同时通过展示多组工程的图片,让学生感受这些工程的雄伟及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工程师是运用了科学和技术,解决问题,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人工世界。第三部分拓展与创新,通过认识了解工程和工程师,动手实践感受工程师的设计创造。通过设计纸船和测试载重量,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科学知识应用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本课先通过观看视频了解伟大工程与它背后的工程师,通过设计体验活动,让学生在亲身感受工程师如何利用科学技术解决问题,在亲身实践中了解工程师的伟大。 【学生分析】 三年级是小学比较重要的阶段,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开始建立初步的探究意识,他们开始摆脱幼儿的心理、行为、思维方式,对直观形象的事物容易引起兴趣,对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观念、体验科学精神、培养科学态度的重要时期。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了解工程师的作用,知道丰富多彩的人工世界室友工程师设计创造的。.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在科学技术的学习影响下,对设计制作载重量大的纸船表现出探究兴趣。 2.能积极思考、大胆创新尝试设计创造。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在讨论了解工程和工程师的过程中,感受伟大的工程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影响。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通过感受工程师的设计创造过程,意识到设计与发明的重要意义。 【重难点】 了解工程师的作用,知道丰富多彩的人工世界室友工程师设计创造的。 【器材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A4纸

青岛版小学六年级科学《细胞》教案

第一课细胞 学习目标: 1.1、能利用显微镜对细胞进行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示的方式描述所观察到的细胞;能制作简单的细胞模型,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获取有关细胞的信息。 2. 2、通过学生学习活动,使学生愿意合作交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3. 3、通过学生学习活动,使学生认识细胞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学习重点: 学生利用显微镜观察、认识细胞的学习活动。 学习难点: 学生对细胞的理解认识并描述的学习活动。 一、导入新课: 1我们知道有生命的物体都会有死亡现象,死亡是由什么引起的?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二探究活动 1、观察不同物体的细胞 (1)、认识显微镜,向学生介绍显微镜的发明发展史、对于研究生物学的重要意义,讲解显微镜的结构和科学使用方法以及使用时注意事项。 (2)最早发现细胞的是罗伯特·虎克https://www.wendangku.net/doc/8811082622.html,/view/e3f4a001bed5b9f3f90f1cea.html (3)制作洋葱表皮细胞。https://www.wendangku.net/doc/8811082622.html,/v_show/id_XMzYwNTIyMDA0.html (4)展示各种生物细胞https://www.wendangku.net/doc/8811082622.html,/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 il&word=%BF%C6%D1%A7%20%CF%B8%B0%FB%CD%BC%C6%AC&in=27496&cl =2&lm=-1&st=&pn=8&rn=1&di=110368470885&ln=1950&fr=ala0&fm=r s10&fmq=1331687439109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 =&face=&is=&istype=2#pn10&0&di60500705595&objURLhttp%3A%2F% https://www.wendangku.net/doc/8811082622.html,%2Fuploadworks%2Fw%2F2211%2F55022112010628 144417901.jpg&fromURLhttp%3A%2F%https://www.wendangku.net/doc/8811082622.html,%2Fwork-50 93-40.html&W2950&H2094&T9727&S1498&TPjpg (5)小结: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2、本节课件

开学第一课教案 (科学)

开学第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师生氛围。 2、通过师生交流和讨论,明确科学的重要性,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好数学要关注科学学习的方法,明确怎样做一个会学习的人。 3、通过讲故事,让孩子们明白每天的学习每天的作业都是在为自己打基础,学习不是为他人,而是为自己而学,每天做事做作业的态度都决定着自己未来的发展。 4、通过教材的梳理让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知识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 (一)说说自己暑假中的见闻。 师:大家在暑假里肯定过得非常愉快,非常充实吧。你能将自己记忆最深刻的一段与大家一起分享吗?可以说说自己游玩的事情,可以说自己在假期里的小插曲,也可以说说自己取得的收获。 同学们畅所欲言。借此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创设良好的师生氛围。 (二)讲故事,让学生知道态度决定自己的未来。 讲故事《木匠的房子》。“一个上了年纪的木匠准备退休了。他告诉雇主,他不想再盖房子了,想和他的老伴过一种更加悠闲的生活。他虽然还留恋那份优厚的报酬,但他该退休了。雇主看到他的好工人要退休了,感到非常惋惜,就问他能不能再建一栋房子,就算是给他个人帮忙。木匠答应了。可是木匠的心思已经不在干活上,他不仅手艺退步,而且还偷工减料。木匠完工了。雇主来了,拍拍木匠的肩膀,诚恳地对他说:房子送给你了,这是我送给你的礼物。木匠感到十分震惊,太丢人了……要是他知道他是在为自己盖房子,他干活的方式就完全不同了。”你就是那个木匠。你每天钉一枚钉子,放一块木板,垒一面墙,但往往没有竭尽全力。终于,你吃惊的发现,你将不得不住在自己建的房子里。如果可以重来……但你无法回头。人生就是一项自己做的工程,我们今天做事的态度,决定了明天住的房子。 听后,让学生说说想法,明白什么?老师为什么讲这样一个故事?我想让孩子们明白每天的学习每天的作业都是在为自己打基础,学习不是为他人,而是为自己而学,每天做事做作业的态度都决定着自己未来的发展。希望小故事比说教有力量有效果。 (三)回顾上学期的成绩。 1、了解上学期成绩。 2、让学生说一说取得好成绩的方法或者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3、明确取得好成绩的诀窍:平时踏实学习与作业,回家认真完成作业,多复习。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步,上课专心听讲,回家认真复习,不能搞小聪明,做自欺欺人的事情。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小 学 科 学 五 年 级 上册教案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1 地球内部有什么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制作地球构造的模型表述对地球构造的探究结果。 2、知道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知道地球内部有炙热的岩浆。 3、知道可以用模型方法来研究科学问题。体会科学探究中建立模型的意义。体验探究的球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通过玩模型和学具,知道地球的构造,地壳、地幔和地核。知道地球内部有炙热的岩浆并且知道模型方法是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教学准备老师准备教具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说起地球,我们心中就会涌起无限的感情。虽然在茫茫宇宙中,地球只能算得上沧海一粟,但她却是我们人类可爱的故乡,唯一的家园。人类对大自然的一切认识,都是从地球开始的。作为地球的儿女,我们对于这颗养育自己的行星又有多少了解呢?请问大家地球是什么形状的?(配课件) 2、我们都知道地球是一个圆球,那么我们有没有想过这个巨大的圆球里面是什么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地球内部有什么》(板书课题)导入2: 上个世纪,法国有个科幻小说家凡尔纳,他写了许多地理科幻小说,其中《从地球到月球》幻想发射一颗空心炮弹将人载到月球上去旅行;他的另一部小说《地心游记》则幻想到地球中心去探险,这两部小说代表了人类“上天入地”的梦想。100多年过去了,现在已有6000多颗人造卫星飞上了天,月球旅行也已实现,甚至有航天器飞出了太阳系。人类对外层空间的探索已经超出了凡尔纳的想象,而对地球内部的探索情况如何呢?我们生活在地球的表面,地表以下的地球内部是个什么样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地球内部有什么》(板书课题)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猜测地球内部有什么 1、我们都知道,由于大气和水更多吸收太阳光谱中的红色,这颗玲珑剔透的行星便静静焕发出独特的、梦幻般的蔚蓝,这么美的地球,它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来猜测一下好吗? 2、学生交流(生:我觉得有好多的石油。生:我觉得有好多的煤炭。生:我想还有许多矿物,如:铁、铝等。生:我猜想还有许多水。生:我想还有许多岩石。生:我觉得地球应该有一个很硬的壳。……)教师适当评价活动二:人们是怎样了解地球内部的? 1、师:同学们都提出了自己的猜测,到底地球内部有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最好把地球挖开来看一看,对吗?但直到目前,钻得最深的井,也只有12千米,这个数目还不到地球半径的1/500。那科学家们又是怎么去了解地球

青岛版小学科学共八册教材目录(最新)

青岛版小学科学共八册教材目录(最新)三年级上册 一单元 1、玩具里的科学 2、我们周围的动植物 3、科学在我们身边 4、怎样认识物体 5、给文具分类 6、哪杯水热 7、水温的变化 8、哪杯水多 9、有趣的不倒翁 10、认识水 11、有趣的浮沉现象 12、改变浮和沉 13、水面的秘密 14、水往高处走 15、天气与生活 16、今天的天气 17、我的雨量器 18、我的风向仪 19、一周的天气 20、空气在哪里 21、空气的成分22、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研究与实践 1、拆装玩具 2、科学探索的故事 三年级下册 1、小车的运动 2、玩滑梯的启示 3、跷跷板 4、弹簧里的学问 5、有趣的磁铁 6、指南针 7、认识太阳 8、太阳和影子 9、用太阳计时 10、制作小计时工具 11、灯泡亮了 12、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 13、谁的本领大 14、安全用电 15、我们的身体 16、骨骼 17、关节 18、肌肉 19、蚂蚁

20、它们都是鸟 21、猫和兔 22、多样的动物 研究与实践 1电在生活中的用途 2饲养小动物 四年级上册 1、我们的食物 2、我们的营养 3、饮食与健康 4、水变咸了 5、怎样加快溶解 6、做一杯饮料 7、水里有什么 8、植物的身体、 9、植物的根 10、植物的叶一 11、植物的叶二 12、植物的茎 13、热气球上升的秘密 14、充气玩具里的科学 15、小火箭 16、瓶“吞”鸡蛋的秘密 17、水流有力量18、杯子变热了 19、水变热了 20、它们会生热吗 21、谁热得快 22、太阳能热水器 研究与实践 1食物里的有害物质 2太阳热水器的发展与使用四年级下册 1、温度计的秘密 2、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 3、认识的岩石 4、做个岩石百宝箱 5、岩石的用途 6、岩石的风化 7、土壤里有什么 8、土壤的种类 9、土壤与植物 10、保护土壤 11、认识光 12、玩镜子 13、筷子折了 14、彩虹的秘密 15、飞旋的陀螺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1.植物的根 教学目标: 1.了解植物“身体”的构成部分。 2.在教师的引导下,能正确讲述探究植物根的作用的过程 3.能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种方法自行设计探究植物根的作用的活动,体会创新的乐趣。 4.树立保护植物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小朋友浇树的图片 2.提出问题:为什么要把水浇到树的根部? 3.学生猜测:植物用根吸收水分。 4.引出研究课题:植物的根 二、教学过程 观察凤仙花的“身体”有哪几部分构成。 1.教师提出问题:凤仙花的“身体”由哪几部分构成?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2.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并总结:凤仙花的“身体”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6部分

其他植物的“身体”由几部分构成? 1.教师出示苹果树、向日葵、蕨类植物、苔藓植物的图片或视频,提出问题:这些植物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它们的“身体"由几部分构成?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2.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并总结:有的植物“身体”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构成:有的植物则只具备其中的几部分。 3.教师继续提问:你们知道周固的植物“身体”由几部分构成吗?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说出周围植物的构成部分。 观察植物的根,我一找它们的特点 1.教师提出观察任务及要求:对比观察带来的植物,记录植物的名称、根的形状、根的长度、小根的数量。 2.学生分小组进行观察。 3.学生交流观察的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根的不同,说出它们的特点,并进行分类。 4.教师根据分类结果介绍直根系和须根系,通过课件或图片展示两种根系的特点。 5.教师比较、分析萝ト利红薯属于植物的哪一部分,引导学生发现它们也是植物的根。 教师利用图片或视频介绍变态根。 6.应用:说出这些植物根的特点及各属于哪种根系。 ●根对植物的生存有什么作用?

最新整理小学科学教案青岛版一年级

科学《我的小问 号》教案 xx版一年级科学《我的小问号》教案 活动目标: 1、能积极开动脑筋,找出问题,有对科学事物询问、探索、求知的兴趣。 2、喜欢当个小问号,会用“为什么”、“什么”等表示疑问的词提出问题。 3、会运用已有的经验解答问题,体验一问一答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认知准备:了解动画片《聪明的一休》及一休的提问;认识“?”符号。 2、物质准备:布置科学宫场景(动脑筋爷爷画像,有关动物、植物、自然现象等科学图片、卡片、图书、实物,地球仪、小实验操作用具,及时贴问号符号,小问号娃娃胸饰);有关神秘的地球录像资料,《聪明的一休》音乐磁带、录音机、白磁带。 活动过程: 一、激发求知兴趣,争当小问号娃娃 1、介绍动脑筋爷爷和xx。 小朋友看,这里是科学官,动脑筋爷爷是最有学问的人了,今天,他要请我们大班的小朋友到科学宫来玩,你们高兴吗? 动脑筋爷爷说来这里玩的小朋友发现不懂的总会提出许多的问题,你们如果发现有不懂的该怎么办呢? 2、幼儿争当小问号娃娃,自己佩带小问号胸饰。

动脑筋爷爷叫爱提问题的小朋友是小问号,你们谁愿意当小问号?以前,总是老师提问题,今天,是小问号来提问题了。请你们赶快戴上小问号娃娃的标志,自己去看一看,你有什么问题。 3、幼儿自由观察图片、实物,找出问题。 二、讲解提问方法,学习提出问题 1、引出地球仪,观察其名称及外形特征,学习用表示疑问的词提出问题。 提问:(指出地球仪)你们认识它吗?不知道它的名字该怎样提出问题? 2、幼儿观察周围不认识的事物,提出问题。 引导幼儿对不认识的事物或它的外形特征,就要用“什么”、“为什么”等表示疑问的词提出问题。 3、观察地球的作用及与人们的关系,学习对不懂的或不明白的该怎样提出问题。 三、寻找多种途径,共同解答问题(1)看录像和翻阅有关地球的资料,引导幼儿思考问题,大胆发表已有的经验,展开对问题的讨论,求得问题的解答。 (2)以动脑筋爷爷的口吻帮助幼儿解答一些不懂的或不明白的问题。 教师小结:只要你肯动脑筋,多提问题,向周围的人请教或看书、看电视,就能知道许多不懂的事情和知识,明白许多道理。 四、认真观察思考,大胆提出问题 1、自由观察图片和操作实物,对提出的问题贴上问号。 科学宫里还有许多小朋友想知道的知识和许多不明白的事物,你们再去看一看,找一找,动手试一试,不懂的就贴上一个问号,再来给动脑筋爷爷提出问题。 2、幼儿对“动脑筋爷爷”提出自己的问题。

(完整word版)青岛版小学科学课标教材介绍

青岛版小学科学课标教材介绍 本套教材创造性地落实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要求,落实《科学(3—6 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构筑了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其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小学生生活经验的发展为主要线索,以引领他们亲历科学探究为核心,以目标弹性化、内容综合化、过程活动化、评价多元化为基本特征的开放性、发展性教材。”教材努力追求使小学生的童年生活充满好奇和情趣,成为他们童年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真诚“伙伴”,对他们的终身健康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而令他们终生受益的科学教科书。 一、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是一个养成的过程。本套教材在目标构建、材料选择、活动设计、评价方式等各个方面,都着力体现这一理念。《课程标准》所确定的总目标和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三大分目标,都经过认真分解落实到每一课和每一项活动之中,使教材的每一个“细胞”都具有全息性,从而保证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逐步得到培养。 例如“样章”中的“它是谁”一课的设计,在“活动准备”中,教材首先引导学生从观察身边的常见物体(如文具、皮球、水果等)发现并提出“怎样认识他们” 的问题,然后指导他们去搜集和准备用于解决这一问题的材料。学生在带着问题去搜集和准备材料的过程中,必然要进一步的观察周围的物体,必然要动用各种感官,必然要与父母、同学或其他人进行交流,与环境进行接触。因此,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自主探究的过程,一个认识周围事物的过程,一个与人合作、与人交往的过程,一个感受周围环境的过程。这样,《课程标准》的三大目标得到了有机结合和落实,学生经历一个准备的过程这三个方面就都有了收获。这一课的其它三个板块以至所有的课也都体现了这样的设计理念,在此不一一例举。 二、以小学生生活经验的发展为主要线索本套教材把小学生生活经验的发展作为编写主线,追求贴近学生生活,立足学生已有经验、学习兴趣和发展需要。教材遵循儿童生活经验的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以及身体、心理特点,在精心筛选小学生的典型生活经验案例的基础上,构建起小学生生活经验发展的脉络。以此为“切入点”和“生长基”,选择和设计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家庭、学校和社会中包含丰富科学内涵,能够呵护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并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和欲望的内容和活动,来循序展开科学探究活动。同时,教材把《课程标准》中的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三大目标及其主要内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了层次划分,并有机结合起来,按由低到高的顺序分层次分配到各年级和各册教材中。以下为简略说明:三年级玩耍活动、游戏活动、玩玩具、观察小动物等过程中的直观感受是三年级小学生的主要生活经验。教材以此为“切入点”和“生长基”,选择物体的外形特征,水、空气,电、力,运动,分类,测量工具等内容展开探究活动。使学生认识身边常见的自然事物和现象的典型特征,体会感官和工具的不同作用;初步体验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交流”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培养。 四年级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学习生活,生活用品,学习用品,动植物生活等成为学生关注和感受的主要对象,他们在这些方面又积累起了大量生活经验。教材以此为切入点”和生长基”,以动植物的身体,岩石、地球,材料,光的传播,热现象等为主要内容展开探究活动。使学生认识周围常见的自然事物和现象的构成和共同特征;学习猜想和假设、计划和实验等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喜欢大胆想象,尊重证据,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关心日常生活中的新科技产品、新事物”等科学情感。 五年级自身身体变化,声光电现象,天气变化现象,昼夜变化现象,日月星空现象,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等是学生新的关注和体验对象,这些方面的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全册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1 玩具里的科学 课时1 教学目标 1、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体验玩玩具的乐趣。 3、知道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通过玩玩具,用感官观察物体的外部特征,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够满足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体验探究的乐趣。初步感受玩具里面有科学,科学并不神秘,我们也能研究科学。 教学准备学生各自准备一些玩具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周围有很多动物和植物,谁能说一说通过课前观察,你们有什么发现? 二、探索新知 活动一:观察研究动植物 我们想知道动植物的某些特点,应怎样观察? 分组讨论:这些方法都很好,下面就用你们的方法观察自己带的动植物。观察时注意要采用的方法。不要损伤它们,还要注意安全。比一比看哪一组观察的最仔细,发现最多。 小组活动,学生汇报。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你们还知道哪些动植物?让我们互相交流一下。 活动二:给动植物分类 1、谈话: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动植物,按照一定的标准把这些动植物分一分类好吗?比一比,看谁的分半多。 2、学生分类活动。(根据用途分类;生长环境分类;生活习性分类;身体颜色…… 3、分类有什么好处? 学生讨论。 全班交流,师总结: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分类时,首先要确定一定的标准,如分类动物可以按“天上、陆地、水中”,也可以按“两条腿、四条腿”,还可以按”哺乳,……“等,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分类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给我们生活带来方便。 4、提出问题 关于动物、植物你们有什么问题?(生提问) 5、自由活动。

一年级科学教案第一课认识水

第一课认识水 【教学目标】 1 能用多种感官观察水的特征 2 能用简单的词语描述水的特征 3 能简要讲述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4 能对本课的学习进行反思与评价 【教学重难点】 重点:水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固定性状 难点:水没有固定性状,形状是物体的重要特征,也是固体与液体的主要区别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一杯水、一杯牛奶、一杯白醋、透明塑料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一、导入:师:大家都在哪些地方见过水 二、打开书,观察图片师:还哪些地方的水同学们没有说到的思考水有什么特点 三、探究与发现 (1)提出问题:出示水、牛奶、和白醋三个杯子,让学生判断那个杯子里装的是水。 (2)分组观察:先提出要求,然后分组进行观察、判断(3)交流汇应对策略适时评价

生:海生水、鼓励学生思河水、喝的水、水考认真龙头、做饭的水。 生:瀑布、露水鼓励学生认真观察补充与修改 生:白色的是牛奶,透明的是白 引导学生是醋和水。如何观察的,会用到哪些器官 生:白色的是鼓励学生观牛奶,酸的是白醋

报:让学生充分交水。流“哪个杯子是水是怎么判断出来的”生:眼睛观察颜色,鼻子闻味(4)让学生道,手感受水说一说是怎么观察出来的,观察时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充分利用眼、生:没有形状准确的说没耳、舌、鼻、皮肤有固定的形状等感官。(5)搜集证据,提供不同容学生一起朗器,让学生感受水读本身没有固定形状。四、总结水没有颜色,生:做饭、洗没有气味,没有固菜、洗澡、游泳、定的形状。五、应冲马桶。我们应该用与拓展节约用水。师:我们学习了水的特征,水的用途有哪些我们应该怎么样板书:认识水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固定的形状。

最新青岛版小学科学《生物繁殖新技术》教案精品版

2020年青岛版小学科学《生物繁殖新技 术》教案精品版

15.生物繁殖新技术 [教材分析] 生物繁殖新技术不仅具有巨大的科学理论研究价值,更有着无限美好的应用前景。作为一门前瞻性极强的高新科学技术,有必要尽早揭开神秘面纱,让孩子们尽可能地早接触、多了解,真正地让孩子走进科学,让科学走进学生的视野,成为他们认识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目标。本课是在学生在认识植物繁殖、生命形成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延伸,引导学生认识生命个体、知道科学技术研究的现状,了解科学发展的一些前沿信息。 教材中共安排了三个活动: 活动1:交流动物克隆技术的有关材料。教科书展示了学生交流资料时的活动场景,在于引导学生从自己比较熟悉的资料信息谈起。在这个活动中教材还提供了两个资料卡——通过小羊多利的诞生及死亡,告知学生克隆生物的一般培育过程和克隆技术的现状。 活动2:克隆技术给人类带来的是福音还是灾难?教材做了正反两方面的观点举例,有助于学生从正、反两方面认识克隆技术,培养学生辨证地看待事物,从而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基础。 活动3:交流植物繁殖新技术的资料。教科书展示的还是学生交流资料的活动场景图。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有目的地查找相关资料,通过不同途径了解有关克隆技术的相关信息。能够对资料进行处理和筛选,并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分类。

知识与技能:了解生物繁殖新技术和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科研信息状况,关注与生物繁殖有关的生物技术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意识到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对人类产生巨大影响。同时,对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有一定的了解。意识到科学技术的两面性。[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 学生利用上网、阅览室查阅等方式搜集有关克隆技术方面的材料。 [课堂活动] 一、创设情境: 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老师想问一下,同学们喜欢看《西游记》吗?生:喜欢。 师:老师今天就给同学们带来了一段《西游记》的视频,请同学认真观看。出示制作的孙悟空大战花豹精,拔猴毛克隆猴的视频课件。 1、谈话:你们知道孙悟空是怎样变出了千千万万个小猴子来的吗? 师:通过刚才的观看,大战花豹精和小妖的除了孙悟空和猪八戒,还有谁?生:还有孙悟空变出来的小猴子。 师:同学们,你知道这些小猴子是孙悟空用什么变的吗? 生:孙悟空身上的毫毛。 2、你知道现在世界上有没有和孙悟空变小猴子一样的生物繁殖新技术呢?师:你知道现在世界上有没有和孙悟空变小猴子一样的生物繁殖新技术呢?指导学生利用课前收集的资料交流 师:生物有哪些新的繁殖技术?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科学在我们身边 1、玩具里的科学 时间 课时:2 课型:新授 教法: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实验、多媒体 教学目标 1、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体验玩玩具的乐趣。 3、知道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通过玩玩具,用感官观察物体的外部特征,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够满足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体验探究的乐趣。初步感受玩具里面有科学,科学并不神秘,我们也能研究科学。 前置作业:学生各自准备一些玩具 第一课时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先从玩玩具开始,探索玩具里的科学。(板书课题) 2、玩玩具、说特点。 (1)教师提出活动要求。 同学们可以先玩自己带来的玩具,然后把你的玩具跟同学们交换着玩,还可以上来挑选老师带来的玩具;可以自己玩,也可以以小组为在玩的过程中,同学们要仔细观察这些玩具有什么特点,可以怎样玩,怎样玩有趣味性,怎样玩有创造性?在玩得过程中有什么发现和问题,请记录下来。 (2)学生玩玩具,教师巡视指导。 (3)引导学生介绍玩具的特点。 师: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的玩具有什么特点?可以怎样玩,有哪些趣味玩法和创新玩法?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这说明你们在玩玩具的同时学会了观察。 3、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在玩玩具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问题?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给大家说一说? 师:这么多“为什么”,怎么去解决呢?我想只要同学们认真学习、大胆实践,勤于研究,在今后的学习中一定会得到解决。

总结提升: 说一说,这节课表现如何?对自己满意吗? 作业:体验与探究 板书设计: 1、玩具里的科学(一) 一、玩玩具,说一说。 二、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第二课时 活动过程: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第一课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植物 第一课我看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引言 1.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 2.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 1.教师讲解: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特点?(你能发现几点?) 2.学生汇报: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要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

三、回忆中的大树 1.教师引导: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的东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2.学生汇报:回忆我的大树,我曾经看到过什么? 3.教师激趣:同学们的汇报内容真丰富,有的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是不是?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吗? 4.学生交流: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树?(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会不会也有树瘤?是不是也有小动物?是不是还有其它东西?) 5.教师总结: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6.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我想观察什么?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 四、观察真正的大树 1.交流:教师引导孩子们交流在头脑中制订好的观察大树的个人计划。(观察内容、观察方法、需要借助的工具等) 2.活动: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观察一棵真正的大树,我们肯定有更多的发现。同时把观察到的信息,用简短的词语记录下来。(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老师带学生按计划开展真正的实地观察活动。) 3.评价:回教室后每小组互相欣赏各自的观察内容,说说从不同的记载中如何体会到观察的大树是一个生命体。同时推选一位同学的记录单张贴于科学活动专栏内供大家欣赏,其它同学的记录单上交给老师阅读欣赏。(张贴的记录单要有典型特色。) 4.总结:观察一棵树让我们获得了这么多的信息,观察一棵树让我们发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那么,观察更多的树呢?请在课外继续观察不同的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