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学语文_《灰椋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灰椋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灰椋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灰椋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灰椋鸟》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同学们,你喜欢天空中自由飞翔的鸟吗?能告诉老师你喜欢什么鸟吗?说说原因。

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一篇写景记事的散文来认识一种新的鸟,(板书)它的名字叫做——“灰椋鸟”,强调“椋”。

2.了解这种鸟吗?交流资料。(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介绍查阅的资料)

(你能主动的搜集资料,并且能用自己的话和大家交流,真不错!)3.看,这就是灰椋鸟,你有什么感受?(学生根据图片谈感受)

课文中,也有一句话写出了作者的感受,找到了吗?

出示:“灰椋鸟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的呢?”

其实这句话写出了灰椋鸟的样子,对照照片再读读。“有什么好看的呢?”这句话的意思其实就是?谁能读好这句话?指名读。4.既然没什么好看的,作者为什么会专程去观赏它们呢?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初读:

1.检查预习

(1)这些词语你会读吗?读的字正腔圆,真好!

(2)第二组有点难度,谁来挑战?这个多音字,他读对了吗?

(出示“翘”字音字义)看,这是“翘”在字典中的解释,你来读。根据解释,我们要选哪个读音?指名说。二声。说原因。齐读。

当我们遇到多音字时,可以根据字典中的解释来确定它的读音。(3)全班齐读

(4)生字:师范写“棱”。

边板书边讲:请同学们伸出食指跟老师一起来写,棱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写右半部分时要注意上紧下松,最关键的就是这一撇一点,撇在中线交叉点,点在横中线,最后一笔捺要写得舒展一些。看,只要把这两个关键笔画写好,整个字就更加美观了。

像本课另一个生字“涧”,关键笔画就这在一点、一竖都在竖中线上,我们在写字时,一定要学会用眼睛去观察,去发现。

现在,请你拿出课前预习单,将“棱”描一个写一个。

(5)三星评价。正确、规范、美观。

2、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2-5小节,想想作者到底看到了怎样精彩的画面,让她受到了震撼,改变了自己的看法?

交流:归林壮观(板书)

(一)归林

现在,就让我们跟随着作者的脚步,看看她是怎样将这归林的壮观场面写具体的?(不动笔墨不读书,同学们可以边读边做批注)。

我们来交流

A、陆续

B、盘旋

C、老远

D、排空而至

你关注到了这个词,灰椋鸟特别喜欢成群结队的飞行,又是多达几十万只。如果此时成千上万只灰椋鸟正好飞到我们的上空,抬起头,你看到了什么?

是啊,铺天盖地,遮云蔽日,灰椋鸟排满天空飞过来,这就叫?(排空而至)灰椋鸟归林的场面多么壮观啊!谁再来读读这个句子?

精读文章时我们抓住关键词展开想象,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B、你还关注到了哪些句子?

你关注了灰椋鸟飞行队伍的句子。

“整群整群、一批一批、”不是一只一只,而是源源不断的,想一想这整群整群、一批一批的灰椋鸟浩浩荡荡的从我们头顶飞过,多么有震撼力的场面的啊!想不想亲眼看一看?老师现在就满足大家的心愿。(出示课件)

老师看到有的同学张大了嘴巴,把你的惊讶和震撼用语言表达出来吧!谁想试一试?谁能读得更好?你还能读的更有气势?

是呀,这哪里还是一只只鸟儿呢,这分明是一支秩序井然、纪律严明的(大部队)呀!瞧,灰椋鸟真的飞来了!想象着画面,我们一起读...

C、过渡:作者不仅看到了这壮观的场面,还听到了他们的声音。他们在说什么呢?指名读。

(点击“倾诉”)这鸟儿也懂得了倾诉,学会了交流。找找还有哪些词将灰椋鸟写得人性化了?

句中,作者还运用了一个分号,表示先回来的、后到的之间是?并

列关系。

4.想象说话:

假如此刻你就是那一只可爱的灰椋鸟,你会对伙伴们倾诉什么?又在呼唤什么呢?链接四幅图片,点击鸟声,创设情境说话:

(1)这几个好伙伴还不愿分开,他们在互相倾诉什么新鲜事儿呢?一只鸟儿说——另一只又说——

(2)这位鸟妈妈回到家一眼没看着自己的孩子就慌了神,连忙大声呼唤——(指生说)

看,像刚才这样,你一言我一语,你问我答,你呼我应,这就叫—(互相应和),作者把鸟儿当成了人来写,倾注了自己的感情,又加入了自己的想象,就把灰椋鸟写活了,谁再来读好这句话?指名男女读。

(二)闹林

过渡:夕阳渐渐西沉,晚霞映红了天空,也映红了刺槐林和竹林,天上的鸟越来越少了。可是整个林子里的灰椋鸟还是不愿过早的安眠,此时又会是怎样的情景呢?画出你喜欢的句子,然后小组交流。组长注意分工,做好集体交流的准备。

1.“看,这几只……少女在翩翩起舞哇!”

是啊,灰椋鸟在夕阳的映照下就像是披上了盛装的少女,这与前文所写的黑乎乎的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写法就叫做“欲扬先抑”。这样的写法会让文章读起来一波三折,特别吸引人。我们在写作文时,也可尝试用。

2.“树林内外……天然的俱乐部。”

什么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灰椋鸟的叫声。)这是作者听到的。师:其实形容声音大的词语还有很多,像万马奔腾,震耳欲聋,作者为什么不用这些词呢?

是啊,文中的描写不仅显得声音大,而且不嘈杂,很优美,很震撼,值得欣赏。

谁来读好这句话?谁还想读?这么嘹亮而不失优美的叫声,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让我们一起读...

3.作者笔下的灰椋鸟,成了一个个小精灵,夕阳落下也不肯休息,还要穿上盛装舞一段,唱一曲儿,而作者就是舞台下的观众,在用心欣赏着鸟儿归林后的欢乐场面,她又不禁这样想:(指读)这上万只……

小结写法:灰椋鸟归林时如此壮观,回到林中喧闹而又热烈,作者在写作时,不光注意了时间顺序,还写出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同学们在遇到场面描写时,也可以学习这种写法。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板书),那你的文章一定很精彩!

(三)结尾(情感升华)

1、作者目睹了这壮观而又喧闹的场面后,感慨之余又陷入了沉思。(出示、指读)

最后这一句反问,无疑是在提醒我们思考,这样壮观美丽的景象,是谁辛辛苦苦创造出来的?——林场工人

(是啊,没有林场工人就没有...就没有....... 板书:人——林——鸟)

2、同学们,今天我们能欣赏到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除了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其实还有很多人在默默奉献,作者徐秀娟就是其中一位(简介资料)。

3、艺术家们被她的事迹所感动,创作了一首动听的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

4、同学们,执著地徐秀娟用生命唱响了献身环保的赞歌!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名字——徐秀娟,记住他留下的这段文字——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

五、作业:

1、阅读巴金的《鸟的天堂》

2、观察“六一儿童节”演出的某个场面,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

六、板书设计:

灰椋鸟

归林壮观所见所闻所感

人——林——鸟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是儿童成长中的一个关键期,即将进入青春期,学生情感的内容进一步扩大、丰富,他们能逐渐意识到自己的情感表现

及随之可能产生的后果,并且控制和调节自己情感的能力也逐步加强。从教育的角度来说,五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已经加强,自己有能力独立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这样可以很好地掌握所学习的知识。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中,锤炼、运用,实现五年级学生从被动的学习主体向主动学习的主体转变,以逐步提升学习的实效性。

有些学生思维敏捷、聪明灵活,但是他没有把学习放在心上,满脑子想着玩。对待学习任务一味地应付,没有把智慧用到学习中。对待这类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我们要想方设法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首先,应该大力地表扬他们,放大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尽力把他的兴趣、爱好拓展到学习上来,让他知道学习的重要性,通过竞赛的方式迫使他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赢得成功,获得学习给他带来的快乐和荣誉感。其次,教师要改变课堂教学方式,或者寓教于乐,让课堂生动有趣;或者讲得激情澎湃、入情入境;或者干脆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体验学习的快乐。上这种有感觉的课堂,学生慢慢地就会喜欢上语文、喜欢上学习,从而端正学习的态度。

根据教材和学生年龄特点,本单元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准确理解词句,读懂重点段落,进而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章的主旨;还要根据课文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习场面描写的表达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的想象力,进而开展价值观的教育。

效果分析

《灰椋鸟》这篇散文描绘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场面,表达了作

者对鸟儿的喜爱和对林场工人辛勤劳动的敬仰之情。这节课,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自读自悟,领会并欣赏灰椋鸟归林以及他们落下起飞、起舞争鸣的景象,体会作者观鸟时的兴奋,欢呼时的情感,增强学生爱鸟意识。

我先运用了多媒体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到百鸟归林,呼朋引伴,浩浩荡荡的壮观场面。学生赏心悦目,学习了课文的情趣被调动了起来。学生通过“读、划、悟”与文本真切对话,教师则在一旁提醒,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学习。我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毕竟学生是阅读的主人。对于学生自己感知到的,自己所发现的,我都给予鼓励和赞赏。当然,我在整个“对话”过程中,起着激活、指引、协调、保证的作用。如:引导学生通过词语来感悟,通过句式来感悟,通过情境来感悟,力争使语文课堂成为个性张扬、灵性飞扬、生命律动的精神殿堂。正因为如此,学生都能畅谈自己的发现及感受,读得也比较投入、到位。

结尾,我声情并茂的叙述,画面的生动感人,音乐的凄婉、深邃,再现了女大学生徐秀娟为了救一只受伤的丹顶鹤陷入沼泽地的悲壮场面,本文最后一段的再现,学生深情的朗读,实现了学生情、教师情、文本情“三情共振”的效果,学生爱鸟,护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教材分析

《灰椋鸟》是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人与自然”中的一篇写景记事散文,是作者徐秀娟在盐城自然保护区工作时写的一篇日记。这篇文章描绘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和归林后的热闹景象,表

达了作者对鸟儿的喜爱和对林场工人辛勤劳动的敬仰之情。文章共6个自然段可以分成三部分,分别讲了灰椋鸟开始归林、归林之时的景象以及归林之后作者的感想。纵观全文,语言生动传情,字里行间洋溢着“我”对灰椋鸟的喜爱之情,这篇描述鸟儿归林的文章,与上篇《望月》比,少了些童心与诗意,与下篇《水》比,缺乏触及体肤的真切感。但,本文是训练学生朗读的好题材,也是对学生进行爱鸟护鸟情感教育的好教材。

《灰椋鸟》课前预习单

1、课文你读熟了吗?(至少3遍)

2、你喜欢什么鸟?为什么喜欢这种鸟?用简练的话说一说。

3、你了解“灰椋鸟”吗?能用自己的话简练地讲一讲吗?

4、这些词语你会读吗?

栖息水杉深涧扑棱棱

叽叽啾啾呼朋引伴互相应和

5、这个生字你会写吗?(课堂描红练写)

我来帮他(她)评一评:

正确☆规范☆美观☆

6、你能有感情地读出这两段话吗?

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有的排成数百米长的长队,有

的围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

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

7、小组合作学习:

“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马上扑棱棱地飞起来。它们的羽毛全变成金红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

注:四人为一组(A生为主持人、B生C生分别抓关键词谈感受、D 生有感情朗读),组长分工,然后全班交流。

课后反思

《灰椋鸟》一文主要描写了灰椋鸟归林时壮观景象以及归林后喧闹热烈的场面,表达了作者对灰椋鸟的赞美,对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所创造的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的赞赏。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阅读文本的一定能力,但对场面“壮观”的感知不够丰富和立体,很难凭空想象群鸟归林的气势非凡。而作者观察仔细,描述生动形象。于是我抓准语言训练点,体会作者使用动词的准确,巧妙,通过朗读带领学生想象语言文字背后的画面,从而感受灰椋鸟。

课堂上,我紧紧抓住“这其貌不扬的灰椋鸟在林场究竟上演了怎样的表演让作者为之惊叹呢?请同学们迅速浏览课文,看看作者围绕灰椋鸟重点写了什么场面”?问题一抛开,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很快找到了“归林”,此时,我顺势引出“闹林”,并板书之前的“等

候”,之后的“感受”。这样,围绕作者的写作思路,学生很快掌握了文章的层次。

在重点段落的学习中,在学生充分自读的基础上,了解灰椋鸟归林的先后顺序,从“黑点移动”到“一小群投入”到“一大群一大群排空而至”,最后“互相应和”,感受场面的壮观。我通过动词比较,创设情境,观看视频,让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感受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和归林后的热闹。最后再通过作者的感想引发学生情感的升华,通过作者徐秀娟的感人事迹,培养学生保护森林、爱鸟护鸟的意识。

反思本节课,还有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在学生小组汇报时,第一小组汇报完毕,有要补充的可以指名说,这样可以节约时间,另外还有很多学生想要表达,因为课堂上时间有限,没能畅所欲言。对于课堂的随即生成,如何引导、点评的精妙,还需不断学习,积累经验。

课标分析

《课标》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在读中感知、感悟。因此,我准备采用以读促讲法,唯有多读,才能理解,才会运用,才能潜移默化地将文章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其次,情境创设法、启发引导法、想象拓展法,让学生入情入境地去品析灰椋鸟归林和入林的壮观热闹的场景。

《灰椋鸟》是一篇散文,描绘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鸟儿的喜爱和对林场工人辛勤劳动的敬佩之情。作者徐秀娟,是一位为保护鸟儿而牺牲的环保工作者。根据教材特点和《课程标准》

的要求,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在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有感情地朗读第4、5自

然段。

2.通过灰椋鸟入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及难点:品读课文4、5自然段,感受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景象及入林后的热闹场面。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