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实验一 蟾蜍坐骨神经

实验一 蟾蜍坐骨神经

实验一  蟾蜍坐骨神经
实验一  蟾蜍坐骨神经

实验一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

〔目的要求〕

1、学习蛙类动物双毁髓的实验方法。

2、学习并掌握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

〔动物与器材〕

蟾蜍、常用手术器械(手术剪、手术镊、手术刀、眼科剪、眼科镊、毁髓针、玻璃解剖针、咬骨钳)、蜡盘、蛙板、玻璃板、蛙钉、铜锌弓、培养皿、滴管、纱布、粗棉线、任氏液。

〔方法与步骤〕

1、双毁髓方法:

左手握蟾蜍,让蟾蜍趴在左手掌内,用食指按压其头部前端,拇指压住躯干背部,使头前俯;右手持毁髓针,由两眼之间沿中线向后划触

及两耳后腺间的凹陷处即枕骨大孔的位置。将毁髓针垂直刺入,即进入

枕骨大孔。然后将针尖向前刺入颅腔,在颅腔内搅动,捣毁脑组织。此

时的动物为单毁髓动物。再将毁髓针退至枕骨大孔,针尖转向后方,

与脊柱平行刺入椎管,捣毁脊髓。此时动物四肢瘫软,为双毁髓动物。

如动物仍表现为四肢肌肉紧张或活动自如,必须重新捣毁。

2、剥制后肢标本:

将双毁髓的蟾蜍背面向上放入蜡盘内。左手捏住背部的脊柱,右手持手术剪横向剪断脊柱。左手持手术镊提起断开的脊柱后端,右手用手

术剪沿脊柱两侧剪开体壁,再剪断下腹壁肌肉,自基部剪断内脏。然后

用蘸有任氏液的左手捏住断开的脊柱后端,右手向后方撕剥皮肤。将剥

干净的后肢放入盛有任氏液的培养皿中。清洗手术器械。

3、分离两后肢:

将去皮的后肢腹面向上放于玻璃板上,左手固定,右手持手术剪剪开耻骨联合。将分开的后肢,一只继续剥制标本,另一只放入任氏液中

备用。

4、分离坐骨神经:

将一侧后肢标本的腹面向上,趾端向外侧反转,使足底向上,用固定针将标本固定在玻璃板下面的蛙板上。用玻璃解剖针沿脊神经向后分离坐骨神经。股部在股二头肌和半膜肌之间的裂缝找出坐骨神经。坐骨神经基部有梨状肌盖住,用玻璃解剖针轻轻挑起此肌肉,便可看清下面穿行的坐骨神经。剪断梨状肌,完全暴露坐骨神经与其相连的脊神经。

用玻璃解剖针轻轻挑起神经,自前向后剪去支配腓肠肌之外的分支,将坐骨神经分离至腘窝处。用剪刀剪去脊柱骨及肌肉,只保留坐骨神经发出部位的一小块脊柱骨。取下脊柱端的固定针,用手术镊轻轻提起脊柱骨的骨片,将神经搭在腓肠肌上。

5、分离股骨头:

左手捏住股骨,沿膝关节剪去股骨周围的肌肉,用手术剪自膝关节向前刮干净股骨上的肌肉,保留股骨的后2/3,剪断股骨。

6、游离腓肠肌:

用手术镊在腓肠肌肌腱下穿线,并结扎。提起结扎线,剪断肌腱与胫腓骨的联系,游离腓肠肌。剪去膝关节下部的后肢,保留腓肠肌与股骨的联系,制成完整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标本应包括:坐骨神经、腓肠肌、股骨头和一段脊柱。

7、检验标本:

左手持手术镊轻轻提起标本的脊柱骨片,使神经离开玻璃板,右手持用任氏液蘸湿的铜锌弓,使其两极接触神经,如腓肠肌发生收缩,则表示标本机能正常。

注意:制备标本的过程中经常用任氏液湿润去皮的标本。

附:任氏液的制备:

用量(g)

成分

NaCl 6.5

KCl 0.14

CaCl 0.12

NaHCO3 0.20

NaH2PO4 0.01

葡萄糖 2.0

蒸馏水加至1000ml

CaCl2应在其它成分加入蒸馏水后再边搅拌边逐渐加入,以防钙盐沉淀生成。葡萄糖应在用前临时加入,否则不宜久置。

〔作业〕

1.剥去皮肤的后肢能用自来水冲洗吗?为什么?

2.金属器械碰压、触及或损伤神经及腓肠肌,可能引起哪些不良后果?

3.如何保持标本的机能正常?

坐骨神经

坐骨神经的“根性卡压”与“干性卡压” 西安市周至县丰融医院 包小清编 坐骨神经痛是以坐骨神经径路及分布区域疼痛为主的综合征。坐骨神经痛的绝大多数病例是继发于坐骨神经局部及周围结构的病变对坐骨神经的刺激压迫与损害,称为继发坐骨神经痛;少数系原发性,即坐骨神经炎。 坐骨神经由腰L4、L5~骶S1-S3组成。经骨盆的骶髂关节前面斜着往外下方行走,出梨状肌下孔,在臀大肌深面,坐骨结节和大转子之间至大腿后面下降,至腘窝上角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腓总神经又分为腓浅神经和腓深神经。按病损部位分“根性”和“干性”坐骨神经痛两种,“根性”多见与坐骨神经痛病变位于椎管内,以腰L4、L5椎间盘突出多见,(椎管内肿瘤、腰椎结核、腰骶神经根炎等)。“干性”坐骨神经痛的病变主要是在椎管外坐骨神经行程上,病因有骶髂关节炎,及骶髂关节错位(盆腔内肿瘤、妊娠子宫压迫)臀部外伤及梨状肌综合症。 腰L4、L5椎间盘突出是导致坐骨神经的“根性卡压”主要原因。 腰椎间盘突出是指腰椎间盘纤维 环破裂、刺激或压迫邻近的脊神经根 所产生的症状。 疼痛常自腰部向一侧臀部、大腿 后,腘窝、小腿外侧及足部放射,呈 烧灼样或刀割样疼痛,咳嗽及用力的 疼痛可加剧。为避免坐骨神经牵拉、 受压,患者常取特殊的减痛姿势,如 睡时卧向健侧,屈髋、屈膝。同时脊 椎旁可有压痛和放射性疼痛,患肢小腿外侧和足背常有麻木及感觉减退。臀肌张力松弛,伸拇及屈拇肌力减弱。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严重者脊柱生理弯曲改变,并有侧弯,生理前凸度变小或消失,直腿抬高试验和加强实验阳性,影像显示腰椎间盘突出。 梨状肌综合症是导致坐骨神经“干性卡压”的常见病。 梨状肌综合症是指,坐骨神经从梨状肌肌腹中穿出或,腓总神经高位分支,自梨状肌肌束间穿出。当梨状肌受到损伤,发生充血、水肿、痉挛、粘连和挛缩时,该肌间隙或该肌上、

蟾蜍神经反射实验

实验三(1)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实验目的:学习在体蛙心跳曲线的记录方法,并通过对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的观察,了解心肌兴奋性变化特点。 实验对象:蟾蜍 实验方法: 1. 用刺蛙针破坏蛙的脑和脊髓。暴露心脏。 2. 将换能器插头插入1通道,刺激输出电缆插入刺激输出插孔。 3. 在心舒期用蛙心夹夹住心尖约1mm,将蛙心夹上的连线系于张力换能器的着力点上,使拉直的系线与着力点所在的平面垂直,张力的大小,以描记出适宜的心跳曲线为宜,并注意使心脏收缩时曲线为上升支,舒张时为下降支;连接刺激电极,使两电极与心脏充分接触,再与刺激输出电缆相接。待描记出一段心跳曲线后,开始实验。 观察项目: 1. 记录正常心跳曲线,观察心室收缩和舒张曲线。 2. 分别在心收缩期和舒张早期给予刺激,观察曲线是否有变化。 3. 分别在心舒张中、晚期给予刺激,观察曲线是否有变化 结果:曲线;文字。 注意事项: 1. 破坏蛙的脑和脊髓要完全,以免肢体的活动干扰记录。 2. 实验过程中,应经常用任氏液湿润心脏。 3. 安放在心室上的刺激电极应避免短路。 4. 不要连续刺激心脏。 检查是否有刺激输出,可用刺激电极刺激蛙腹壁肌肉或大腿肌肉。 思考题: 1. 讨论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产生的原因。 2. 心肌的有效不应期长有何生理意义? 3. 当心率过速或过缓时,期前收缩后是否会出现代偿间歇?为什么? 实验三(2)蟾蜍心兴奋传导系统分析 实验目的:利用结扎的方法,分析蛙心起搏点及兴奋传导的顺序。 实验对象:蟾蜍 实验方法: 1.暴露蛙心:用刺蛙针破坏蛙的脑和脊髓,将蛙背位固定于蛙板上,剪开胸部皮肤及胸骨,剪开心包膜,显露心脏。

蟾蜍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速度和兴奋性不应期的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二蟾蜍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速度和兴奋性不应期的测定 一、蟾蜍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引导及传导速度测定 实验目的:加强理解兴奋传导的概念,掌握测定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速度的方法。 熟悉仪器设备的操作。 实验原理:通过测出示波器上动作电位传导的距离和传导所需的时间,计算传导速度,可以了解神经的兴奋状态。 1.潜伏期法:测量第一个通道动作电位潜伏期的时间t,输入刺激电极到第一个引导电极间的距离s,v=s/t。 2.潜峰法:测量两个通道的动作电位波峰间的时间差和两对引导电极间的距离,v=(s2-s1)/(t2-t1)。 实验步骤:1.制备坐骨神经-腓神经标本,放入神经屏蔽盒。 2.连接仪器,引导动作电位波形。 3.剪裁编辑图形,计算传导速度。 实验结果:1.(见图) 2.计算 S=10mm,t=0.33ms,v=10mm/0.33ms=33m/s 分析讨论: 1.我们通过对潜伏期法和潜峰法测定结果的比较,结合神经干的特性进行分析:动作电位的起点本质是神经干中传导速度最快的一类神经纤维传导兴奋到达记录点引起的,潜伏期法测量的速度本质是此类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而潜峰法的形成本质是各种神经纤维兴奋相互叠加后最强的部分。如果采用潜峰法

测量,由于“迁延效应”代表的时间不够准确,不能代表神经干的传导速度,故应该采用潜伏期测量才更准确。 2,.兴奋以局部电流的方式沿着神经干表面传导,兴奋传播过程中造成引导电极下电位改变,故可记录到双相动作电位.通过两对引导电极可观察到兴奋由一对引导电极下传至另一对引导电极下所需时间,根据兴奋传播的距离和所需时间即可计算出传导速度. 实验结论:本实验中测出神经干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为33m/s。由实验可知,神经纤维在静息状态下受到有效刺激可产生动作电位,同一条神经干中不同的神经纤维兴奋性不完全相同,且在一次兴奋后兴奋性发生改变,兴奋以一定的速度在神经干表面传导,神经兴奋的传导依赖于神经纤维的完整性。 二、兴奋性不应期的测定 实验目的:了解测定不应期的方法和原理,并加深对兴奋性在兴奋过程中的变化过程的理解。 实验原理:神经纤维受到适宜刺激后,产生兴奋,即动作电位。一次兴奋产生后,必须经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等变化后,兴奋性才能恢复。本实验中先给一个条件刺激,再用另一个检验刺激在兴奋的不同时期给予刺 激,检查神经对检验性刺激反应的兴奋阈值及所引起动作电位的幅度。即可观察到神经组织兴奋性的变化过程。 实验步骤: 1.制备坐骨神经-腓神经标本,并浸在任氏液中,待其兴奋性稳定后实验。 2.连接仪器,设置实验参数,观察并测量神经干的不应期。 实验结果:(见图) 分析讨论:

坐骨神经痛-鉴别诊断13页word

坐骨神经痛-鉴别诊断 坐骨神经痛--鉴别诊断之一 周围神经疾患(干性坐骨神经痛) :创伤、卡压、缺血、肿瘤浸润或压迫、感染、炎症等均可累及神经引起疼痛, 麻痹、肌肉萎缩、感觉异常或反射改变、疼痛特征及物理检查有助于诊断, 并可结合神经电生理或影像学检查。 一、神经卡压:周围神经远端卡压可表现为无痛、进行性肌肉无力或以根性疼痛假象出现。Saal 等报道一组因下肢周围神经卡压引起腿痛但初诊时考虑为神经根损害的病例, 将其称为假性根痛综合征。经肌电图诊断, 根据病因分为股神经、隐神经、腓总神经或胫神经卡压。其中44 %的患者表现为阳性神经根牵拉征及脊柱 1、闭孔神经卡压:多由较大的闭孔疝引起, 表现为大腿内侧疼痛或感觉异常, 疼痛特征为因腹压升高或大腿后伸而加重, 可为两侧性。肌肉无力不常见, 可累及髋内收肌, 表现为两下肢交叉困难、站立不稳。应注意与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鉴别, 后者也可表现为屈髋或大腿内收无力。当耻骨上支骨折时也可损伤闭孔神经。 2、隐神经卡压:表现为大腿内侧、小腿前内侧及足痛, 因行走及上坡而加重, 休息后可缓解。伸膝及大腿内收时于筋膜出口处(股骨内髁上方5~6 cm) 压迫隐神经可引起疼痛。有学者报道, 隐神经卡压时肌电图检查可无异常, 而诱发电位检查则更有价值。

3、股神经卡压:常见原因为髂腰肌损伤或血肿, 疼痛多位于腹股沟区、股前以及小腿内侧呈放射性,也可包括下腹部、阴囊及股内侧。如有髂窝部疼痛及压痛诊断并不困难。有时可与隐神经卡压混淆。此外还可有屈髋或伸膝无力致行走及上坡困难、股神经牵拉征阳性及Tinel 征阳性等表现。有时腹股沟疝也可引起股神经卡压。 4、髂腹股沟神经卡压:表现为腹股沟部疼痛, 易与高位腰椎间盘突出所致L1 或L2 神经根损害混淆。 5、髂腹下神经卡压表现为大腿上外侧疼痛。 6、股外侧皮神经卡压:表现为大腿前外侧疼痛及感觉异常, 长时间行走或站立引起,坐位减轻。感觉减退区位于大腿前外侧, 相当于裤袋位置。Tinel 征可为阳性。Edelson和Nathan 报道51 %成人在腹股沟下方股外侧皮神经形成膨大即假性神经节, 显微镜检查示结缔组织增厚, 而在胎儿未见此异常, 提示为获得性。常见原因包括肥胖、慢性咳嗽、长期佩戴围腰、裤子过紧等。应与股神经卡压或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鉴别,肌电图检查有一定价值。保守治疗包括减肥及避免局部磨擦等。 7、坐骨神经卡压:可发生于坐骨神经行程中任一部位, 表现为屈膝或小腿、足肌无力, 临床表现为多神经根受累, 而椎间盘突出时多为单一神经根受累。多神经根受累常表现为不同神经支配的肌肉肌电图异常。坐骨神经卡压也可见于肌纤维化、肌筋膜束带以及腘窝囊肿。梨状

坐骨神经腓肠肌实验--教案

课程名称:坐骨神经腓肠肌实验教研室:生理学教研室任课教师:朱亮授课章节:细胞的基本功能授课专业和年级:医疗06级 授课学时:4学时授课时间: 坐骨神经腓肠肌实验 一、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 【实验原理与目的】 蛙类的一些基本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与温血动物相似,而其离体组织所需的生活条件比较简单,易于控制和掌握。因此在实验中常用蟾蜍或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来观察兴奋和兴奋性、刺激与肌肉收缩等基本生理现象和过程。所制备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是生理学实验中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本实验目的在于学习破坏蛙类脑脊髓法,掌握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技术、并获得兴奋性良好的标本,为以后有关实验打下基础。 【实验对象】 蛙或蟾蜍。 【实验器材和药品】 1.器械蛙类动物手术器械一套,包括普通剪刀、小手术剪刀、镊子、探针、锌铜弓、玻璃分针、蛙板、玻璃板、固定针等。 2.药品任氏液。 3.其它瓷盘、培养皿、小烧杯、棉花、棉线、纱布、滴管等。 【实验步骤和观察指标】 1.破坏脑和脊髓取蟾蜍一只,用布包裹蟾蜍四肢躯干露出头部,用左手握住蟾蜍,并用食指按压头部前端,拇指按压背部,使头部前俯;右手持金属探针由头前端沿中线向尾方划触、触及凹陷处即枕骨大孔的所在。将探针由凹陷处垂直刺入,刺破皮肤即入枕骨大孔,这时将探针尖端转向头方,向前探入颅腔内,然后向各方搅动探针,以捣毁脑组织。如探针确在颅腔内,术者可感觉出针在四面皆壁的腔内。脑组织捣毁后,将探针退出;再由枕骨大孔刺入,并转向尾方,与脊髓平行刺入脊管,以破坏脊髓。脑和脊髓是否完全破坏,可检查动物四肢肌肉的紧张性是否完全消失。拔出探针后,同一干棉球压迫针孔,以止其出血(见图3-1-1-1)。另一方法是去脑后再捣毁脊髓。

实验13蟾蜍心室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实验13 蟾蜍心室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目的】 1.学习蛙在体心脏舒缩活动和心电图记录方法和技术。 2.通过在心脏活动的不同时期给予刺激,观察心肌兴奋性阶段性变化的特征。 【原理】 心肌每兴奋一次,其兴奋性就发生一次周期性的变化。心肌兴奋性的特点在于其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约相当于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早期。因此,在心脏的收缩期和舒张早期内,任何刺激均不能引起心肌兴奋而收缩,但在舒张早期以后,给予一次较强的阈上刺激就可以在正常节律性兴奋到达以前,产生一次提前出现的兴奋和收缩,称之为期前兴奋和期前收缩。同理,期前兴奋亦有不应期,因此,如果下一次正常的窦性节律性兴奋到达时正好落在期前兴奋的有效不应期内,便不能引起心肌兴奋和收缩,这样在期前收缩之后就会出现一个较长的舒张期,这就是代偿间歇。 【材料】 蟾蜍或蛙;RM6240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刺激电极,心电图引导电极,张力换能器。 【方法】 1.系统连接和仪器参数设置张力换能器输出线接微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的第1通道,心电图引导电极导联线接2通道。系统参数设置(RM6240系统):点击“实验”菜单,选择自定义实验项目”菜单中的“期前收缩—代偿间歇”。系统进入该实验信号记录状态。仪器参数:1通道时间常数为直流、滤波频率10Hz、灵敏度3g;2通道时间常数 0.2~1s、滤波频率100Hz、灵敏度1mV;采样频率 800Hz,扫描速度 1s/div。单刺激模式,阈上刺激强度(2~5V),刺激波宽5ms。 2.蟾蜍毁脑和脊髓,将其仰卧固定于蛙板上。从剑突下将胸部皮肤向上剪开(或剪掉),然后剪掉胸骨,打开心包,暴露心脏。 3.将心电图电极(6号注射针头)插入蟾蜍右前肢、左下肢和右下肢皮下引导Ⅱ导联心电图。张力换能器连线上的蛙心夹在心室舒张期夹住心尖记录心搏曲线。固定刺激电极,使其两极与心室相接触。 4.实验观察 4.1描记正常蛙心的搏动曲线和ECG,分清曲线的收缩相、舒张相、ECG各波。 4.2用中等强度的单个阈上刺激分别在心室收缩期、舒张早期和心室舒张早期之后刺激心室,连续记录心搏曲线和ECG。观察有无期前收缩出现,期前收缩出现后是否出现代偿间歇。

人体机能 蟾蜍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速度和兴奋性不应期的测定实验报告

神经干双向动作电位的引导传导速度及不应期的测定作者:2011222681宋利婷组员:2011222702曾惜2011222709张芮2011222698杨袁虹 一、实验对象:蟾蜍 二、实验目的:观察蟾蜍坐骨神经动作电位的基本波形,掌握坐骨神经制备方法与引导动作电位的方法,理解与刺激和最大刺激强度的概念测定潜伏期时程和波幅,学会通过潜伏期法和潜峰法测定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通过测定神经干不应期理解兴奋性在兴奋过程中的变化过程。 三、实验内容 图一:阈刺激和最大刺激强度的测定 由上图可知,以0.100v为起始刺激强度,在0.100到0.300v的刺激时,不产生动作电位,

逐渐增大强度,一直到当刺激强度为0.4V时,刚好引产生动作电位,即阈刺激为0.4V,当刺激强度达到1.4V后,即使再增加刺激强度,动作电位的幅也不再改变,即最大(适)刺激强度为1.4V. 图二:潜伏期波幅时程及速度的测定 由在最适刺激强度时动作电位原图上进行区间测量可知,潜伏期为0.60ms,时程t1为2.84ms ,波幅为2.72mV,输入刺激电极到第一个引导电极间距离s=1.3cm,以传导速度和根据速度的公式计算传导速度v1=s/t1,求得的速度v1=45m/s 图三:潜峰法测量速度

如图是通过测量两个通道的动作电位波峰间的时间差,为(t1-t2),测量并输入两对引导电极间的距离为(s2-s1),s2=4.7cm,s1=3.8cm,t1-t2=0.28ms,由传导速度和用公式计算传导速度:v2=(s2-s1)/(t1-t2),v2=321m/s 图四:绝对不应期和相对不应期的测定

浙江大学生理学实验坐骨神经

蟾蜍坐骨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特性 目的:应用微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记录蟾蜍坐骨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compound action potention,CAP),观察刺激、神经损伤、药物对神经兴奋性、兴奋传导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 1.材料和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 1.1 实验动物: 蟾蜍(中华蟾蜍指名亚种,Zhuoshan Toad) 1.2 药品: 任氏液、3 mol/L 氯化钾 1.3器材: RM6240微机生物信号处理系统(成都仪器厂)、神经干标本盒、包括器械方盘、蛙板等实验器械材料一套。 1.4 坐骨神经干制备: 蟾蜍毁脑脊髓,去上肢和内脏,下肢剥皮浸于任氏液中。 蟾蜍下肢背面向上置于蛙板上,剪去尾椎;标本腹面向上,用玻璃分针分离脊柱两侧神经丛,用线在近脊柱处结扎,剪断神经;将神经干从腹面移向背面。标本背面向上固定,从大腿至跟腱分离坐骨神经。 坐骨神经标本置任氏液中备用。 1.5 仪器连接和参数: 神经干标本盒两对引导电极分别接微机生物信号处理系统1、2通道。 仪器参数:1、2通道时间常数0.02s、滤波频率3KHz、灵敏度5mV,采样频率:100KHz,扫描速度:0.2ms/div。单刺激激方式,刺激幅度1.0V,刺激波宽0.1ms,延迟2ms,同步触发。 1.6 动作电位引导: 神经干标本置于标本盒的电极上,神经与电极接触良好,调节刺激电压,记录动作电位。 2.观察(observations) 2.1 中枢端引导的双向动作电位(biphasic action potential,BAP): 用1.0V电压,波宽0.1ms方波刺激神经干末梢端,观察动作电位波形。 2.2 测定末梢端引导的双向动作电位: 用1.0V电压,波宽0.1ms的单个方波刺激神经干中枢端,测定动作电位正、负向振幅和时程。 2.3 兴奋传导速度测定: 用1.0V电压,波宽0.1ms的单个方波激刺激神经干中枢端,测定第1和第2对引导电极引导CAP起点的时间差Δt ,根据υ=S R1- R2- / Δt 计算出AP的传导速度。 2.4 测定单相动作电位(monophasic action potential,MAP): 用镊子夹伤对1对引导电极间的神经干,然后用1.0V电压,波宽0.1ms的单个方波刺激神经干中枢端,测定末梢端MAP振幅和时程。 2.5观察刺激强度(U)与动作电位振幅的关系:

生理实验报告蟾蜍骨骼肌生理

人体解剖及动物生理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蟾蜍骨骼肌生理 学号 系别 组别 同组 实验室温度 实验日期2015年5月7日

一、实验题目 蟾蜍骨骼肌生理 A蟾蜍腓肠肌刺激强度与骨骼肌收缩反应的关系 B蟾蜍骨骼肌单个肌肉收缩分析(潜伏期、收缩期和舒期的确定) C蟾蜍腓肠肌刺激频度与骨骼肌收缩的关系 二、实验目的 确定蟾蜍骨骼肌收缩的 (1)阈水平和最大收缩以及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之间的关系曲线 (2)收缩的三个时期:潜伏期、缩短期、舒期 (3)刺激频度与肌肉收缩的关系 三、实验方法 1、蟾蜍坐骨神经-骨骼肌标本的制作及电路连接 1)双毁髓处死蟾蜍后,剥去皮肤,暴露腰骶丛神经,游离大腿肌肉之间的做个神 经及小腿的腓肠肌,注意不要将胫神经与腓神经分离。神经端结扎后,剪去无 关分支后游离至膝关节处;肌肉端结扎在肌腱上,将腓神经也一起结扎,结扎 线留长。保留膝关节,剪去腿骨,将标本离体。注意保持神经肌肉湿润。 2)用大头钉将标本的膝关节固定于标本盒R2和R3两记录电极之间的石蜡凹槽, 保证神经、肌肉与电极充分接触。神经中枢端接触刺激电极S1和S2,肌肉接 触记录电极R3和R4,之间接触接地电极。 3)肌肉的结扎线从标本盒中穿出,连接力换能器。注意连线尽量短,以减小阻力。 在实验过程中,注意标本的休息:将神经搭在肌肉上,用浸湿了任氏液的棉花 覆盖神经肌肉,保持湿润。但标本盒避免有过多的液体,防止短路。 4)换能器插头接RM6240通道1。刺激输出线两夹子分别连接标本盒的刺激电极 S1和S2,插头接刺激输出插口。如果需要记录肌肉的动作电位,则在肌肉所搭 置的记录电极上连接输入导线,注意接地,插头接通道2。 2、蟾蜍骨骼肌生理各项数据测定 A蟾蜍腓肠肌刺激强度和骨骼肌收缩反应的关系

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实验报告

华南师范大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题目: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 骨骼肌单收缩及其总和以及Powerlab实验系统的使用 二、实验目的: 1. 学习蛙类动物单毁髓与双毁髓方法,并掌握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方法。 2. 了解电刺激的极性法则和方法,学习肌肉收缩的记录方法。 3. 观察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反应的关系、骨骼肌的单收缩过程和肌肉收缩的总和以及强直收缩现象, 了解肌肉收缩过程的时相变化以及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形式的影响。 三、实验原理: 腓肠肌由许多肌纤维组成,刺激腓肠肌时,不同的刺激强度会引起肌肉的不同反应。当刺激强度过小时,不引起肌肉发生收缩反应,此时的刺激为阈下刺激。而能引起肌肉发生收缩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为阈刺激。当全部肌纤维同时收缩时,则出现最大的收缩反应。这时,即使再增大刺激强度,肌肉收缩的力量也不再随之加大,该刺激强度为最适刺激强度。 肌肉组织对于一个阈上强度的刺激,发生一次迅速的收缩反应,称为单收缩。单收缩一般要经历潜伏期、收缩期和舒张期三个过程。 当同等强度的连续阈上刺激作用于标本时,则出现多个收缩反应的叠加,叫做强直收缩。当后一收缩发生在前一收缩的舒张期,即发生不完全强直收缩;当后一收缩发生在前一收缩的收缩期,各自的收缩则完全融合,肌肉出现持续的收缩状态,即产生完全强直收缩。 四、实验材料:青蛙 五、实验步骤: 1. 制备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1)洗干净实验动物 2)双毁髓,剥制后肢,分离两后肢 3)分离坐骨神经 4)游离腓肠肌 5)分离股骨头 6)标本检验

7)电刺激极性法则的验证 2. 连接实验装置: 将换能器的输出线接至RM6240生理记录装置的2通道,电刺激信号接至肌槽的电极上。然后把制备好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股骨固定在肌槽上。将固定肌肉的棉线另一端接在张力换能器上,保持适度松紧,将坐骨神经搭在肌槽的电极上。 3. 设置通道放大器和刺激器: 1)打开PowerLab电源,检查USB线连接 2)打开Chart5中文版 3)设置通道数为2 4)设置通道2-桥式放大器:量程5mV,低通10Hz,调零 5)设置刺激器:刺激方式选脉冲,脉冲数1,手动方式,量程10V,振幅100mV,标记通 道1,频率1Hz,持续时间1mS, 4. 开始测试: 1)打开刺激器面板和点右下角”开始“按钮 2)点右上角调节采样速度(“走纸速度”) 3)菜单打开设置刺激器的脉冲数2个或5个,重新打开刺激器面板 4)调节走纸速度为400 六、实验结果: (一)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 股骨 脊柱骨 坐骨神经 腓肠肌 图1. 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图 (二)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在Powerlab实验系统中所记录下的数据 1.通过不断调整刺激强度,使肌肉收缩的幅度适中,记录单收缩的曲线(图2-1 )。当

牛蛙和蟾蜍的对比解剖

牛蛙和蟾蜍的对比解剖 1530402121 李婧柔 指导老师戈志强 摘要:蛙和蟾蜍作为同属脊椎动物门两栖纲无尾目的两种两栖动物,在外形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均有很大区别。本文将对于它们结构上的异同情况进行综述。 关键词:牛蛙、蟾蜍、结构异同。 材料:活体牛蛙、蟾蜍 方法:双毁髓法处死,一般方法观察 牛蛙:新蛙亚目蛙科蛙属牛蛙 牛蛙原产于美国东部,因实用价值巨大而自1959年引进我国中部和东部养殖。牛娃体 棕绿色相间,粗糙,有深色点状凸起和条纹,腹部黄绿,头部似其他蛙类呈锐角三角形,皮肤光滑。口端位,吻尖面钝,口裂宽大延伸至头基部。上颌背侧前端有一对外 鼻孔,外鼻孔缘有鼻瓣,随呼吸开闭。眼大而外凸,位于头顶部偏左右,有上下眼睑,且下眼睑内侧有一半透明瞬膜,遇刺激眼球可迅速收回眼窝并以瞬膜覆盖。两眼后具 一对1.5公分左右大小圆形鼓膜。头部后接宽短的躯干部,伏状时十五公分大小,前肢较短,指骨顶端第一节下扣,两指骨、掌骨斜向腹侧生长,四指分离,后肢长而粗壮,有黑色条纹分布,伸展时逾十五公分。五指后三分之二指间有薄蹼。两腿间偏背侧有 一后凸结构,为泄殖腔孔。 观察外观后用双毁髓法将动物处死。按下蛙头,在枕骨间插入解剖针上下捣毁双髓, 在蛙四肢瘫软不回收后将解剖剪插入泄殖腔孔前段半寸的皮肤,剪至下颌骨,继沿腹 向两侧剪开一横口,用解剖针钉皮肤和四肢于蜡盘中。从腹中线左侧剪开腹直肌,并 向前沿胸骨中央剪断肩带。 (图片来源:https://www.wendangku.net/doc/8815680702.html,/pic/牛蛙 /62782/0/86d6277f9e2f0708fc7d20c7ec24b 899a801f2f9?fr=lemma&ct=single#aid=0&pic =86d6277f9e2f0708fc7d20c7ec24b899a801f2 f9) 剖开蛙肚,可见左右两椭球状肺,剪开肺室,其 中布满肺泡。肺下为肥大的三叶状的肝,红色较 深,左右肝叶中央有一搏动深红色球状组织,为 心脏,分为左右两心房和一心室。在心房和心室 的交界处有明显冠状沟,连有黄色的脂肪体。肝 下有一青黑色的球形胆囊。张开蛙口,上颌边缘 有尖利而细小的一排齿尖向后的颌齿,一肌肉质 舌衍生于下颌内壁近外侧,拉出可观明显分叉。 口腔顶壁前端与外鼻孔相连有两椭圆形小孔,为 内鼻孔。颌角附近有一对大孔——耳咽管孔,直 通鼓膜。口腔通过喉门——食道口——食管直达 胃,胃为食管下端所 连的膨大囊状体,向下连有近身体长度的小肠,尾端为膨大的直肠,直 肠通于泄殖腔,以泄殖腔孔连接体外。

蟾蜍实验1

双毁髓技术剑突取材、染色、观察 朱琪璋 121140083 一、实验目的 1.理解双毁髓技术的意义 2.观察软骨组织的形态 3.观察蟾蜍的泌尿及生殖系统 二、实验原理 1.双毁髓法麻醉蟾蜍:用金属毁髓针破坏蟾蜍的脑和脊髓,使蟾蜍处于一种麻醉状态,四肢瘫软,从而对蟾蜍进行解剖,取出泌尿及生殖系统,观察各个组成部分。 三、实验动物与器材 1.实验动物:活的蟾蜍一只/每人 2.实验试剂:亚甲基蓝试剂 3.实验器械:显微镜,解剖器具,毁髓针,剪刀,镊子,吸水纸,大头针 四、方法与步骤 1.左手食指与中指,无名指与小指分别夹着前肢,后肢,握住蛙体,拇指按住吻端使头部上下活动,两耳后腺间出现一道褶线,此线中点或用金属毁髓针沿头背中线向后移动触到一凹陷处,即枕骨大孔。拇指下压使头前俯与脊柱相连处凸起,同时将毁髓针由凹陷处垂直刺入1mm,再将针从枕骨大孔向前平行刺入颅腔并在颅腔内搅动,彻底捣毁脑组织使之成为“脊蛙”。 2.将蛙置于解剖盘上,腹部朝上,四肢伸展后用大头针固定。用镊子提起腹面皮肤,用剪刀剪开一小口,并从小口处向前将腹面皮肤剪开,至下颌前端。向后剪至两后肢基部之间,泄殖孔稍前方。然后将皮肤向两侧拉开,可见皮肤与皮下肌肉连接松散,两者之间较大间隙为皮下淋巴腔,翻看皮肤内测可见分布有丰富的血管。 3.用镊子提起腹部肌肉,用剪刀沿腹中线略偏左侧,剪开腹壁至肩带之剑突,然后向左,向右剪开,用剪刀剪取薄的剑突软骨组织,制成装片(用亚甲基蓝试剂染色效果更好),在显微镜下观察软骨组织细胞的形态。 4.小心剥离腹壁上的腹大静脉,再将腹壁向两侧分开,暴露心脏和其他器官,小心分开其他器官和系统,找到蟾蜍的泌尿和生殖系统,并用剪刀,镊子等将其完整的分离出来,放到解剖盘上,观察系统中各个器官的形态及位置,作好记录,并绘制好模拟图。 5.将蟾蜍处理掉,仪器清洁干净,整理实验台。 五、实验结果 1.剑突软骨组织细胞图

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

【实验原理与目的】 蛙类的一些基本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与温血动物相似,而其离体组织所需的生活条件比较简单,易于控制和掌握。因此在实验中常用蟾蜍或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来观察兴奋和兴奋性、刺激与肌肉收缩等基本生理现象和过程。所制备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是生理学实验中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本实验目的在于学习破坏蛙类脑脊髓法,掌握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技术、并获得兴奋性良好的标本,为以后有关实验打下基础。 【实验对象】 蛙或蟾蜍。 【实验器材和药品】 1.器械蛙类动物手术器械一套,包括普通剪刀、小手术剪刀、镊子、探针、锌铜弓、玻璃分针、蛙板、玻璃板、固定针等。 2.药品任氏液。 3.其它瓷盘、培养皿、小烧杯、棉花、棉线、纱布、滴管等。 【实验步骤和观察指标】 1.破坏脑和脊髓取蟾蜍一只,用布包裹蟾蜍四肢躯干露出头部,用左手握住蟾蜍,并用食指按压头部前端,拇指按压背部,使头部前俯;右手持金属探针由头前端沿中线向尾方划触、触及凹陷处即枕骨大孔的所在。将探针由凹陷处垂直刺入,刺破皮肤即入枕骨大孔,这时将探针尖端转向头方,向前探入颅腔内,然后向各方搅动探针,以捣毁脑组织。如探针确在颅腔内,术者可感觉出针在四面皆壁的腔内。脑组织捣毁后,将探针退出;再由枕骨大孔刺入,并转向尾方,与脊髓平行刺入脊管,以破坏脊髓。脑和脊髓是否完全破坏,可检查动物四肢肌

肉的紧张性是否完全消失。拔出探针后,同一干棉球压迫针孔,以止其出血(见图3-1-1-1)。另一方法是去脑后再捣毁脊髓。 2.剪除躯干上部及内脏在骶髂关节水平以上0.5~1cm处剪断脊柱。左手握止蟾蜍后肢、用拇指压止骶骨,使蟾蜍头与内脏自然下垂,右手持粗剪刀(非手术剪),沿脊柱两侧剪除一切内脏及头胸部,留下后肢、骶骨、脊柱以及紧贴于脊柱两侧的坐骨神经。剪除过程中注意勿损伤坐骨神经。 3.剥皮左手握紧脊柱断端(注意不要握住或压迫神经),右手捏住其上的皮肤边缘、用力向下剥掉全部后肢的皮肤(见图3-1-1-2 )。把标本放在盛有任氏液的培养皿中。将手及用过的剪刀、镊子等全部手术器械洗净,再继续下面步骤。 图3-1-1-1 蛙类捉拿和捣毁脑髓的方法

实验报告:蟾蜍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引导及传导速度测定

一、蟾蜍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引导及传导速度测定 实验目的:加强理解兴奋传导的概念,掌握测定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速度的方法。熟悉仪器设备的操作。 实验原理:通过测出示波器上动作电位传导的距离和传导所需的时间,计算传导速度。 1.潜伏期法:测量第一个通道动作电位潜伏期的时间t,输入刺激电极到第一个引导 电极间的距离s,v=s/t。 2.潜峰法:测量两个通道的动作电位波峰间的时间差和两对引导电极间的距离,v= (s2-s1)/(t2-t1)。 实验步骤:1.制备坐骨神经-腓神经标本,放入神经屏蔽盒。 2.连接仪器,引导动作电位波形。 3.剪裁编辑图形,计算传导速度。 实验结果:1.图形 2.计算 S=10mm, t=0.33ms, v=10mm/0.33ms=33m/s 分析讨论: 1. 当刺激端和记录端离得较远时,引导的复合动作电位波形会发生什么改变,为什么? 2.用什么方法可使复合动作电位传导速度的测量更准确? 实验结论:神经干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为33m/s.

二、兴奋性不应期的测定 实验目的:了解测定不应期的方法和原理,并加深对兴奋性在兴奋过程中的变化过程的理解。 实验原理:神经纤维受到适宜刺激后,产生兴奋,即动作电位。一次兴奋产生后,必须经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等变化后,兴奋性才能恢复。本实验通过生物电放大器引导并记录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验证和测量动作电位的不应期。先给一个条件刺激,再用另一个检验刺激在兴奋的不同时期给予刺激,检查兴奋未阈值及所引起动作电位的幅度。 实验步骤: 1.制备坐骨神经-腓神经标本,并浸在任氏液中约5分钟,待其兴奋性稳定后实验。 2.连接仪器,设置实验参数,观察并测量神经干的不应期。 实验结果:(见图) 分析讨论: 1.为什么要先引导神经纤维的单向复合动作电位,然后再测量其兴奋性的不应期? 2.神经干不应期与单根神经纤维的不应期有何不同? 实验结论:兴奋性的不应期包括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

神经实验1 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

实验1 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蛙类动物双毁髓的实验方法 2. 学习并掌握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方法 3. 通过本实验熟悉刺激、兴奋、兴奋性和可兴奋组织的概念。 二、实验原理 蛙或蟾蜍等两栖类动物的一些基本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与温血动物相似,而其离体组织生活条件易于掌握,在任氏液的浸润下,神经肌肉标本可较长时间保持生理活性。因此,常用蛙或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离体标本来观察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兴奋过程以及骨骼肌收缩特点等。 三、实验器材 蟾蜍或蛙、常用手术器械(手术剪、手术镊、用术刀、金冠剪、眼科剪、眼科镊、毁髓针、玻璃分针),蛙板,蛙钉,锌铜弓,培养皿,滴管,纱布,线,任氏液 四、实验步骤 1. 制备双毁髓蟾蜍(毁脑和脊髓) 取蟾蜍一只,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左手握住蟾蜍,用食指压住头部前端使头前俯,右手持刺蛙针从枕骨大孔向前刺入颅腔,左右搅动捣毁脑组织,然后将刺蛙针退到枕骨大孔,不拔出而是将其尖转向后插入脊柱管中捣毁脊髓。彻底捣毁脊髓时,可看到动物的后肢突然蹬直,而后瘫软如棉,此时的动物为双毁髓动物。如动物仍表现四肢肌肉紧张或活动自如,必须重新毁髓。 2. 剥制后肢标本 剪除上肢和内脏在骶髂关节上0.5-1.0cm处用粗剪刀剪断脊柱。用镊子夹住后端脊柱,以剪刀沿脊柱两侧剪除所有内脏及头胸部,留下后肢、骶骨、后端脊柱及紧贴于脊柱两侧的坐骨神经。 剥皮左手用镊子或直接用手捏住脊柱断端(注意不要压迫神经),右手捏住断端边缘皮肤,向下剥去全部后肢皮肤,将标本置于盛有任氏液的培养皿中。将手和用过的器械洗净后再进行以下步骤。 3. 分离两后肢 将去皮的后肢腹面向上置于玻璃板上,脊柱端在左侧,左手固定标本的股部两侧肌肉,右手持手术刀,于耻骨联合处向下按压刀刃,切开耻骨联合。然后用手托起标本,用金冠剪剪开两后肢相连的肌肉组织,并纵向剪开脊柱(尾杆骨留在一侧),使两后肢完全分离。将分开的后肢,一只继续剥制标本,另一只放入任氏液中备用。 4. 分离坐骨神经 将一侧后肢的脊柱端腹面向上,趾端向外侧翻转,使其足底向上,用固定针将标本固定在蛙板上。用玻璃分针沿脊神经向后分离坐骨神经。股部沿腓肠肌正前方的股二头肌和半膜肌之间的肌缝,找出坐骨神经。坐骨神经基部(即与脊神经相接的部位),背部有一梨状肌盖住神经,用玻璃分针轻轻挑起肌肉,便可看清下面穿行的坐骨神经。剪断(或用玻璃分针扯断)梨状肌,完全暴露坐骨神经与其相连的脊神经。再用玻璃分针轻轻挑起神经,自前向后剪去支配腓肠肌之外的神经分支,将坐骨神经分离至腘窝处。取下脊柱端的固定针,保留神经发出部位的一小块脊柱骨,用金冠剪剪去其余部分脊柱骨及肌肉。用手术镊轻轻提起连有神经的脊柱骨片,将神经移离开股骨。 5. 分离股骨头 沿膝关节剪去股骨周围的肌肉,再用金冠剪自膝关节向前刮干净股骨上的肌肉,保留1 cm股骨头并剪断股骨。提起腓肠肌上的扎线,剪去膝关节下部的后肢,仅保留腓肠肌与股骨的联系。 6. 游离腓肠肌 用手术镊(尖头镊)在腓肠肌跟腱下面穿线,并用结线扎紧。提起结线,游离腓肠肌。7. 检验标本 用手术镊轻轻提起标本的脊柱骨片,使神经离开玻璃板。再用任氏液蘸湿的锌铜弓,将其两极接触神经,如腓肠肌发生迅速收缩,则表示标本机能正常。提起腓肠肌上的结扎线,

蟾蜍实验报告

蟾蜍的解剖与观察 生命科学院 张茜 111070094 一、实验目的意义 两栖动物绝大多数都是对人类有益的,例如消灭害虫、作药用资源等等。蟾蜍作为医学、生理学重要的实验动物则使用更为广泛。通过观察两栖类外形、皮肤、消化、呼吸、泄殖和循环等系统,了解两栖动物z 在生理学、药理学、毒理学等实验中常用组的准确取材。 重点:了解在摄食方式、营养、呼吸、排泄、生殖及血液循环器官系统的形态特征。难点:理解两栖动物了解两栖动物由水生发展到陆地生活的各个器官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性。 二、实验对象的获得与麻醉 获得途径主要是由野外捕获或从特种养殖场购买(如牛蛙养殖场)。 抓取方法: 抓住其后腿,有经验者也可抓住其身体或借助一块布来抓,因蛙体表粘滑且蟾蜍体表有毒液分泌。 麻醉:两栖类皮肤有渗透性,放入含麻醉剂的溶液中就很容易麻醉。0.1%的甲磺酸—三卡因(ms—222)水溶液在几分钟内即可麻醉动物,所需时间因身体大小而异。也可用呼吸性麻醉剂,将蛙或蟾蜍放进玻璃罩或标本瓶内,同时放人浸有乙醚的棉花,几分钟后,即可发生作用。 三、实验操作与观察 (一)外形观察 将活蛙(或蟾蜍)静伏于解剖盘内,观察蛙(蟾蜍)的身体,可区分为头部、躯干和四肢三部分。 1.头部 头:呈扁等腰三角形。 眼睛:在头两侧,稍向背部突出,有上下眼睑。 瞬膜:在下眼睑的内侧,为一半透明的薄膜,该膜向上延展可覆盖眼球。 外鼻孔:两眼的前方,近于头的前端的一对小孔 内鼻孔:拉开下颌,在口腔顶壁的前端有一小孔 鼻膜:在外鼻孔外缘的一对瓣状膜 口:头端腹面有一很大的横裂 鼓膜:眼后有一明显的褐色而稍下凹的圆形膜,是中耳腔与外界接触的地方。蟾蜍的鼓膜较小,不明显 耳后腺:蟾蜍鼓膜后上方有一对椭圆形的隆起,是由若干毒腺集合而成的,故又叫毒腺。在受到压挤时,可分泌出一种乳白色的粘稠液,经加工之后即为中药“蟾酥” 舌:在下颌前端内侧着生一柔软粘滑的舌,折向口腔内部,用镊子轻轻将舌拉出展平,可以看到蟾蜍的舌尖钝圆状。舌底有淋巴间隙,分泌的淋巴液可使舌经常保持粘滑轻触其眼睑,观察上、下眼睑是否全动,瞬膜怎样活动 2.躯干部 蟾蜍尚无明显的颈部分化,后端腹中央处有一小孔称泄殖腔孔。 3.四肢 前肢:从近体侧起,依次为上臂、前臂、腕、掌和指。前肢有4指,观察指端形状,是否有爪,是否等长,指间是否有蹼。 婚垫:雄性的第一指(拇指),内侧的一膨大的突起,是由粘液腺集合形成的,便于交配时拥抱雌体,故生殖季节发达。 后肢:由近体侧起,依次分为大腿(或股部)、小腿(或胫部)、跗、蹠和趾五部分。后肢具五趾。注意各趾的长度是否相同,趾端的形状 髁状距:在第一趾(拇趾)内侧的一较硬的角质化突起 4.皮肤

人体解剖及动物生理学实验报告蟾蜍骨骼肌生理

人体解剖及动物生理学实验报告蟾蜍骨骼肌生理

【实验题目】 蟾蜍骨骼肌生理 A蟾蜍腓肠肌刺激强度与骨骼肌收缩反应的关系 B蟾蜍骨骼肌单个肌肉收缩分析(潜伏期、收缩期和舒张期的确定) C蟾蜍腓肠肌刺激频度与骨骼肌收缩的关系 【实验目的】 确定蟾蜍骨骼肌收缩的 (1)阈水平和最大收缩以及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之间的关系曲线 (2)收缩的三个时期:潜伏期、缩短期、舒张期 (3)刺激频度与肌肉收缩的关系 【实验方法】 1、蟾蜍坐骨神经-骨骼肌标本的制作及电路连接 (1)双毁髓处死蟾蜍后,剥去皮肤,暴露腰骶丛神经,游离大腿肌肉之间的做个神经及小腿的腓肠肌,注意不要将胫神经与腓神经分离。神经端结扎后,剪去无关分支后游离至膝关节处;肌肉端结扎在肌腱上,将腓神经也一起结扎,结扎线留长。 保留膝关节,剪去腿骨,将标本离体。注意保持神经肌肉湿润。 (2)用大头钉将标本的膝关节固定于标本盒R2和R3两记录电极之间的石蜡凹槽内,保证神经、肌肉与电极充分接触。神经中枢端接触刺激电极S1和S2,肌肉接触记录电极R3和R4,之间接触接地电极。 (3)肌肉的结扎线从标本盒中穿出,连接张力换能器。注意连线尽量短,以减小阻力。在实验过程中,注意标本的休息:将神经搭在肌肉上,用浸湿了任氏液的棉花覆盖神经肌肉,保持湿润。但标本盒内避免有过多的液体,防止短路。(4)换能器插头接RM6240通道1。刺激输出线两夹子分别连接标本盒的刺激电极S1和S2,插头接刺激输出插口。如果需要记录肌肉的动作电位,则在肌肉所搭置的记录电极上连接输入导线,注意接地,插头接通道2。

2、蟾蜍骨骼肌生理各项数据测定 A蟾蜍腓肠肌刺激强度和骨骼肌收缩反应的关系 (1)打开信号采集软件,从“实验”菜单中选取“刺激强度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出现软件自动设置界面,各项参数已设置好,但需要将“采集频率”修改成“20kHz”,扫描速度仍然是“1.0s/div”。界面的采集通道默认为RM6240B面板上的通道1.刺激模式自动设置为强度递增刺激,起始强度为0.02V(可根据标本特性灵活选择)(2)检查装置连接正确后,点击“开始记录”,屏幕下出现扫描线,软件处于记录状态。(主义不要点击“开始示波”,在示波状态下,文件不能保存。)扫描线如偏离零点较远,需要调零:将换能器与标本盒的棉线放松,旋转换能器的调零钮,使基线恢复零点。 (3)将换能器连接的棉线拉直,如果基线偏移零位(肌肉被牵拉的程度会影响基线位置),不必去管(不必重新调零,测量时,将偏移量减去即可)。点击“开始刺激”,刺激器按一定时间间隔自动输出单个刺激方波,后一次比前一次强度递增。将“刺激标注”激活,显示出每次发放的刺激的强度。屏幕上应出现一系列由刺激触发的肌肉收缩曲线,同时可以观察到标本盒中肌肉的收缩。注意文件的保存(不要移动标本盒与换能器的位置,即肌肉被牵拉的程度保持固定。此要求也适用于ⅡB和ⅡC。)(4)当收缩幅度不再变化时,停止刺激,停止记录。 (5)应用测量工具,确定收缩的阈水平和最大收缩。并确定最大收缩所对应的最小刺激强度(即最适刺激强度)。记录下收缩幅度,刺激和放大器的参数设置。(注意在测量时。需将波形适当展开,确保测量数据更准确。) (6)绘制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幅度之间的关系曲线。 B单个肌肉收缩分析(确定潜伏期、缩短期、舒张期) (1)将ⅡA实验得到的最大刺激强度对应的收缩曲线展开,应用测量工具确定收缩的三个时期:潜伏期、缩短期、舒张期。 (2)至少测量三次。计算几次重复测量得到的三个时期的平均值和标准差。 C蟾蜍腓肠肌刺激频度与骨骼肌收缩的关系 (1)打开信号采集软件,关闭通道3和4,保留通道1和2,分别对应肌肉收缩信

最新生物实验报告-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建议收藏)

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和神经干动作电位的观察与传 导速度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学习蛙类动物双毁髓的实验方法。 2.学习并掌握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方法。 3.观察蛙坐骨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的基本波形,并了解其产生的原理。 4.学习蛙和蟾蜍离体神经干上神经冲动传导速度的方法和原理。 二、实验材料: 1.实验对象:蟾蜍 2.实验器材:常规手术器械(粗剪刀、手术剪、眼科剪、手术镊、眼科镊)蛙板、蛙钉、探针、锌铜弓、玻璃分针、培养皿、任氏液、滴管、手术线、PC机、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神经屏蔽盒等。......感谢聆听 三、实验原理: 神经干在受到有效刺激以后可以产生复合动作电位,标志着神经发生兴奋。如果在离体神经干的一段施加刺激,从另一端引导传来的神兴奋冲动,可以记录出双相电位,加入在引导的两个电极之间将神经干麻醉或损伤,阻断其兴奋传导能力,这时候记录出的动作电位就成为单相电位。神经细胞的动作电位是以全或无的方式产生的。但是,复合动作电位的幅值在一定刺激强度下是随刺激强度的增加而增大的。......感谢聆听 如果在远离刺激点的不同距离处分别引导离体神经干动作电位,两引导点之间的距离为m,在两引导点分别引导出的动作电位的时相差为s。即可按照公式v=m/s来计算出兴奋的传导速度。蛙类的坐骨神经干属于混合性神经,其中包含有粗细不等的各种纤维,其直径一般为3-29um,其中直径最粗的有髓纤维为A类纤维,传导速度在正常室温下为35-40 m/s。......感谢聆听 神经每兴奋一次极其在兴奋以后的回复过程中,其兴奋性都要经历一次周期性的变化,其全过程依次包括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和低常期4个时期。为了测定坐骨神经在发生一次兴奋以后兴奋性所发生的周期性变化,首先要给神经施加一个条件性刺激引起神经兴奋,然后在前一兴奋及其恢复过程不同时

蟾蜍的解剖及循环系统的观察

蟾蜍的解剖及循环系统的观察 王超雄131140009 一:实验目的 1)熟练掌握“双毁髓”手术技术 2)熟练使用解剖器械 3)游离蟾蜍心脏,辨别与心脏相连的血管,双穿线备用 4)分析心脏传导系和起搏点;学习斯氏结扎1,斯氏结扎2 二:实验原理 1) 蟾蜍的心脏由两心房、一心室组成;具有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循环途径;幼体期只有一心房和一心室。成体心脏的位置后移,由紧挨头部腹面后移至胸腔,外包围心膜。心房出现分隔,形成左右心房,由静脉窦、心房、心室、动脉圆锥组成,窦房间、房室间、心室与动脉圆锥之间都有孔和瓣膜。 2)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都具有自动节律性,但各部位的自律性高低不同。哺乳动物窦房结的自律性最高,它自动产生兴奋并依次通过心房优势传导通路、房室交界区、房室束、浦肯野氏纤维和心室肌,使整个心脏兴奋,表现出统一的收缩和舒张。由于窦房结是控制整个心脏活动的部位,故称为心脏起搏点。其他自律组织受窦房结的控制而不能表现出自动节律性,称为潜在起搏点(异位起搏点)。当窦房结的兴奋不能下传时,潜在起搏点的自律性就表现出来,使心脏产生异位节律。蛙属于两栖类动物,其心脏的正常起搏点是静脉窦,它产生的兴奋传到心房、心室而引起收缩。用结扎不同部位的方法,可观察蛙心的正常起搏点和心脏不同部位自律性的高低。 三:实验动物与器械 实验动物:蟾蜍(每人一只)

实验器械:解剖盘、毁髓针、剪刀、镊子、大头针、丝线、任氏液 四:实验过程 1)取蟾蜍一只,用双毁髓法破坏蟾蜍的脑和脊髓,使其仰躺在解剖盘上,用大头针固定四肢。 2)用镊子夹起腹部皮肤,用剪刀小心剪开,用剪刀剪开体腔,将腹壁向两侧分开,暴露心脏。 3)用眼科剪依心轴方向小心剪开心包膜,完全暴露心脏。仔细辨认心脏结构和主要血管。 4)观察并记录心脏跳动频率,并观察静窦脉、心房和心室三者收缩的时间顺序。 5)斯氏第一结扎:用眼科镊经主动脉下方穿一丝线,提起蟾蜍心尖,在心脏背面认准窦房结沟结扎以阻断窦房兴奋传播。观察心脏跳动有无变化。 心房和心室跳动的频率有无变化。 6)斯氏第二结扎:在房室之间用一丝线将房室沟结扎,阻断房室兴奋传导。 观察心脏跳动有无变化。心房和心室跳动的频率有无变化。 7)观察完毕后,处理蟾蜍,清洗实验器械。 五:实验结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