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一年级数学教学经验交流发言稿

一年级数学教学经验交流发言稿

一年级数学教学经验交流发言稿
一年级数学教学经验交流发言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非常高兴能坐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与交流工作中的一些感想和体会;也希望通过交流能真正的带给大家一些思考和启发,对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我们知道:新课标、新理念、新教材引领下的数学教学与我们小时候的数学教学大不一样了,所以我们必须加强自身的学习、研究、尝试。有一个专家曾经说过:“我们的数学研究,都必须在考得好的前提下进行。”其实,新课标的要求与考得好并不矛盾。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谈谈我的理解,谈一下我在教学实践的中的一些做法:

一、课堂是实现数学教学效率的主阵地

课堂是教师实现自我,展现自己的舞台;是学生学习知识,不断成长的圣地,是师生共同努力提高教学成绩的主阵地、主战场。“主战场”的仗打好了,教学的效率和教学的质量都有了。要想在课堂上获得上佳的效率,在教学工作中我觉得要做好以下几点。

1、认真研读教材,注意新旧教材之间的联系,了解低年级教材编写特点,了解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最好能深层次的了解编写教材者的意图。对每一部分内容,我们都要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原型,了解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只有了解了它在生活中的价值和意义,我们才会被这些内容所感动。试想一下,如果老师都没有被感动过,怎么能在教学中让学生也被这样的内容感动呢?学生能学好这些内容吗?因此,不去上一节无准备的课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该做到的。

2、利用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让儿童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

西师版一年级数学教材十分重视贴近学生生活选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激发儿童学习的积极性,几乎每个课题都以学生的生活原型中引入课题的。建构主义教学论原则明确地指出:"复杂的学习领域应针对学习者先前的经验和学习者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才可能是主动的"。由此可见,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激发与贴近学生实际选择学习材料有很大的关系。

学生生活经验有如下的作用:(1)体会生活中的数学价值,激发学习兴趣(内、外活动)(2)用生活经验为学生提供认知平台

西师版一年级数学教材每个单元都设置了很多的图画,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某个知识点时,力求形式新颖,寓教于乐。尽量减少机械的程序,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如采用色彩鲜艳的教具,新颖的谜语,有趣的故事,迷人的游戏。尽可能让学生感到新颖、新奇,具有新鲜感和吸引力。如,我在教学时、分的认识时,我设计了一首儿歌:“嘀嗒、嘀嗒,会说没有嘴,会走没有腿,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睡,什么时候起。”请学生猜猜是什么?通过猜谜语自然导入课题。学生的注意力很快被吸引到学习上。学习兴趣盎然,学习效果极佳。

3、给学生提供探索空间,引导儿童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人的认识不是被动地接受的,而是通过自己的经验主动地建构的。"教材尊循这一教学理念,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自己进行知识建构,在知识建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主要采取了以下几条措施。

(1)为学生搭建认知平台

学生的建构是通过学生自己的经验来学习的,没有或缺失必要的经验,必要的经验,必然影响学生主动建构的兴趣,甚至无法主动建构,学生的经验主要由以下几方面组成:

A、生活经验

B、知识认知基础

C、认知策略

为此,我积极帮助学生作好认知准备,比如在教学11~20数的认识和进位加法之前,强化10的认识等,还积极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组织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如"元、角、分的

认识"、"认识钟表"等就直接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用于新知识的学习。还注重认知策略的培养,如引导学生思考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的联系和区别,利用原有知识来推动新知识的学习等。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切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学要促进学生思维就应当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所以在教学中我注意对问题情景的设计,用具体的情景。(如生活情景:如何派车)、不平常的情景(每边的树同样多,每组人同样多)、奇异的事物(如一年级下期不同的角度出现的不同画像),在理论上和实际中解决不了的事情中,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学生的思考和探索。

(3)提倡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

这次课改的重点之一,就是要让学生的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这种变化反映就是倡导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我在教学中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在倡导合作学习的同时首先注意独立思考,在每个学生都思考出自己的意见后再进行交流。不但注重学生的行为参与,而且注重学生的情感参与。因为单纯的行为参与方式并不能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为核心的学习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包括高层次思维在内的全面素质的提高。

②独立思考时往往配合学具操作或实验进行思考,如一年级数学上册的"比、涂、读、写"。强调操作与实验的动作表象给予思考的表象的支持,手、脑、口并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③深刻认识到教材中的操作与实验也与原有教科书的操作和实验不同,原有的操作、实验多数是从某种结论出发,进行推演验证。而新教材则是从现象出发,感受到"需要"。前者重结论,后者重过程,只有重过程的实验才是做学问的实验。

4、让学习内容直观形象,课堂活动丰富多彩

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低年级数学的学习过程要遵循"动作、感知--表象--概念、符号"的认知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动作或感知是认知的起点,是自主构建知识的关键的一步;表象是在操作或观察的基础上将认识对象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形象,它是知识结构向认知结构转化的中介,最后在头脑中将其表象进行深加工,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继而形成概念。学生这一认知过程客观上要求教学内容要直观形象,以有利于学生感知新知识。

为此,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尽量考虑直观形象。如一年级上册83页的小人图就用盒子这个直观的学具帮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进位加法。用形象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的例子还很多,如前面所讲的汽车图和一年级下册的月饼图等。

直观形象的教学内容还表现在教学教材呈现的措施上,如一年级上册要求学生圆球、圆柱、长方体和正方体滚一滚,用这些物体搭积木,通过这些操作活动的组织,引导学生直观地认识物体。

运用"直观--半抽象--抽象"的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这种方式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经实验证明也是有效的。

课堂活动也是强化直观操作,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的重要内容,不过它和前面操作不同的是,它多数是通过对比操作或合作学习来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教材几乎在每个课题后面都安排了课堂活动,且活动形式也丰富多彩,有操作,对口令、游戏、分一分、玩一玩、画一画、说一说等,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让教学过程生动活泼,很受师生喜爱。因此我紧紧把握住课堂活动这一教学资源。对所学知识进行强化巩固。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具有直观、具体性特征,他们对知识,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要依赖于真实的实物。让学生动手操作不仅符合小学生的认识规律,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增强学习效果,而且改变了那

种老师讲学生听的枯燥无味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学有兴趣。例如,教学“6的认识”时,我先让学生用小棒摆图形,引导学生思考说:6可以分成1和5,2和4,3和3。让学生在兴趣昂然的动手操作过程中,伴随着动口,动脑,不仅轻松地认识了6,而且学会了6的分解和组成,进而使学生体会到学知识是一件很有乐趣的事。

5、注重数学文化,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数学思想

西师版教材小学一年级开始用连环画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数学文化。

数学文化主要包括数学史料、数学趣闻与数学家的故事。它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计量工具的演变过程,这些都源于人类生活的需要,体会数学在人类发展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认为,一年级数学知识中孕育着许多数学知识产生的数学文化,如数的产生,计时工具的演变,加、减符号的由来,货币的起源等,适时向学生介绍这些数学文化,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之用连环画这种低幼儿童熟悉的方式呈现出来,用图画代替文字,浅显具体,生动有趣,易于学生阅读。利用教材中连环画这种方式向学生介绍数学文化是受学生欢迎的,效果也不错,我们一线教师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6、体现学法教学,利学利导

(1)把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情感体验有机地结合起来

例如:在学习1~9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多向思维能力,并且由买铅笔的生活实例引入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的生活价值,培养学生热受数学学习的情感。这样学生从一个主题出发既获得了知识,又在能力方面得到了提高,情感方面得到体验,将三个目标糅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

(2)课堂的设计要有利于师生互动

我在处理每一知识内容教学时总是把学习活动置于一个社会环境中,通过这个环境有力地促进师生互动。如设置一个买铅笔的环境,以这个环境提出问题,促进学生思考,促进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的相互交流,形成情景塑造-提出问题-师生交流探讨-解决问题-运用知识"的教学过程。教材几乎在每个知识点都设置了相应的认知环境,我们要利用这点有力地促进了师生互动,形成以"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为主要形式的教学。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他们的求知欲望,针对儿童的特点,可以采用猜谜、讲故事、对口令、游戏、操作等多种形式,无论哪一种形式,只要恰到好处,都可以收到好的效果。如:我在教学“7加几的加法”时,设计了一个猴子摘桃的游戏,让小朋友来扮演小猴子,每个小猴子拿着一个“7加几”的算式,去摘写着这道题答案的桃子,谁摘对了桃子就归谁所有,小朋友们争先恐后热情可高了,学生在游戏中深深地感受到“凑十法”的妙用,接着我又用趣味性的语言说:“猴王看到小猴子们又对又快地摘到了桃子,非常高兴,他又给小猴出了一道难题。”接着,我出示算式“6+7=”,结果,小朋友们在高涨的情绪下,一下子就想出了三种方法。这样,既复习了看7想3的凑十法,又顺带复习了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知识;聪明的小朋友还类推出看6想4的方法,为下节课学习6加几做了良好的铺垫。可见良好的教学方法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鼓励学生想象与思考

教学中努力体现数学启发儿童想象和思维的取向,用"想一想:计算时,你遇到了什么新问题"?和情景启发启迪学生思考,还注意用"我这样想……"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用"玩一玩,你发现了什么"、"猜一猜,有什么结果"等方式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二、重视练习的布置、批阅与讲评

教材中,每一章节都安排有一定数量的练习题。这些练习是学生理解、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开发学生智力,检验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所以,布置、批阅、讲评这些练习,对提高小学数学质量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我们每讲完一堂课都要布置练习、这些练习都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它是把握教材内容、学生实际进行的。练习布置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因此设计布置好课后练习对教师来讲是极其重要的。

(一)设计布置练习的基本原则

1.目的性原则

练习是为教学服务的,因此练习的设计布置应围绕着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目的进行。也就是从①以“双基”训练为主,使学生掌握基本功;②使知识与技能相结合,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③有助于学生归纳所学知识,系统掌握所学知识;④有助于训练学生思维,开发智力等方面来设计布置练习。例如,为了学习新知识可设计布置一些与新课有关的练习题和预习性作业;在学完某一新知识后,为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及时消化、巩固,可设计布置与当天所学知识内容相关的巩固性作业;为扩大学生的视野,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可设计布置一些扩充性提高型、渗透型的练习作业;当学完某一章节内容后,为使学生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可设计布置相关的复习性作业;为使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辅导,还可设计布置配合性作业,由家长配合实施等。

2.顺序性原则

设计布置练习应遵循由简到繁的循序渐进原则。按教学大纲的要求:“要有一定数量的基本练习题,也要有一些综合练习题和富有思考性的题目。”因此,在设计布置练习时应注意教材中知识展现的前后顺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也就是说,练习的顺序应遵循从基本到综合,从模仿到灵活应用,即由公式型到应用型,再到综合型。比如教学某一新知识时,一般地要联系到一些学生已学过的旧知识,这时,可以把这部分知识从新知识中单独抽出来作为新知识的“引爆点”,设置以旧引新的基础性习题;接着可设置分散难点,把难点分解成几个起沟通作用的启导性“桥梁题”;当教学新知识后,则先设置理解新知的定向性习题,这类题内容单一,主攻一点,促使新知识内化,而后设置深化新知的辨疑性习题,有意识地将一些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新旧知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比较和判断,把那些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东西分析清楚。最后设置综合性题和引伸拓宽的创造性思考题。这样,练习不仅具有基础性、连贯性,而且具有理解性、记忆性和延伸性,还具有思维性和创造性,层次分明,阶梯清楚。

3.典型性原则

练习的典型性,即要选择有代表性,最能体现解题规律,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又要避免过多的简单机械重复。

4.多样性原则

练习形式的多样化可以避免练习的枯燥和乏味。从不同的角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般地说,属于概念、法则等基础知识,大多设计布置一些填空、选择、判断、改错等类型题;属于式题计算方面的一般设计比较、变换式题数字、判断、改错、填空、说算理、探索等类型题;属于几何初步知识方面的还可设计一些动手操作实践题等。同时,为使练习形式丰富多样,让学生在练习时动脑、动手、动心,还应注意把口算、笔算相结合;口答、解趣题相结合;讨论、操作相结合。

5.针对性原则

有的放矢地设计布置练习,是提高练习和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为此,在设计布置练习时,要克服主观主义和形式主义倾向,应针对教材内容和学生基础两个实际,面向大多数,既做到注意布置突出重点的练习题和抓住难点的强化练习题,又要注意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布置有关练习题,因材施教。通常来说,新授之前设计布置铺垫性练习,学习新知设计尝试练习,针对教材重点、难点设计专项练习,针对易混概念设计判断、选择、对比练习,单元教学设计综合练习。针对不同程度学生设计不同要求的弹性作业练习,使练

习既具有针对性又具有可能性。

(二)布置练习时应注意的问题

1.正确运用课本练习题和适当补充练习题

练习题的设计,需要教师进行再创造,应根据学生理解——探索——运用知识的这一过程进行设计,并用直接或间接的教学经验,正确地预见到学生学习的难点和常见的错误,作为练习设计时的参考,正确运用好课本练习题。如有的可用习题补充实例,以练代教,有的直接运用,以巩固、深化所学知识;有的可拉开档次,以练促进探索;有的则可强化,以练督学。在使用教材练习题为主的前题下,则根据教学的需要适当补充练习,设计各种不同的类型,从不同角度来巩固知识。这既有利于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又有利于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深化,还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

2.讲究练习安排的科学性

练习题的设计布置不仅要遵循上述几项原则,还应注意安排的科学性。一要让正确的知识能在学生头脑中先入为主,注意练习题间的转换,引导学生的助长性迁移,二要注意再现性练习与创造性练习的搭配,三要调节好练习题的笔、口、听、操并重的关系,把动笔、动口、动耳、动手的练习合理安排,交错进行,使语言、思维和操作相互促进,避免单一、呆板的练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四要做到适时。就每节课来说,新授之后要及时进行练习,使学生新学到的知识在遗忘开始前就得以巩固。就教学的某一阶段或某一单元来说,则根据知识的阶段性和系统性,适时组织练习,尽早形成知识体系,防止“零散”和“脱节”。

3.练习形式要适宜,难易要适度

练习题的布置设计,要以教材为依据,以大纲为准则。大纲要求理解和掌握的内容,要作重点练习,不能打折扣。大纲要求了解或初步认识的内容,练习时应掌握分寸,不能任意拔高。属于渗透或孕伏的内容,不能提早揭示其内涵。在练习形式上要适宜,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对每次练习都要讲求“质量”,不能只求“多”而不讲“质”,不能单靠数量取胜,既要把握住练习时间的准确性和灵活性,又要在内容上达到教师检验教学效果和了解学生的目的,以真正发挥每次练习的效用。

(三)、多种批阅,及时反馈,掌握学生的学习脉搏

批阅学生作业,是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是及时有效地调整教学活动,制订新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1)批阅学生作业的原则

第一,批阅学生作业的基本着眼点在于提高学生的能力,尤其是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其次是减轻教师的批改负担。只有学生自我评价能力提高了,责任心强了,作业中的错误才会逐渐减少,教师的批改负担就会减轻。

第二,批阅作业应以课内为主,教师、学生一起参与批改过程,在批改过程中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改变过去那种以课外批改为主的形式,使批改信息可直接和学生交流。

第三,加强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批作业。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学生自批作业,是一种反省性的思维活动,它迫使学生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认真的回顾与检查。通过学生自批作业,就能使学生逐步形成独立解决问题和独立判断正误的能力。但这种自批作业必须从一年级就要开始训练,在教给学生怎样做作业的同时,教给他们怎样检查作业,怎样验算得数是否正确,怎样算出错误及问题,怎样改正作业中的错误等,逐渐使学生形成自批作业的习惯。随着年级的增长,逐渐提高自批作业的要求,这样,才能达到自批作业的目的。

(2)批阅作业的方式、方法

学生作业大体分为预习、课内、课外、测试等四类作业,对于不同作业在批阅上可采取不同的批阅方式方法。如预习性作业一般是采取抽样评估式,通过抽查获得教学信息反馈,调整教学。课内作业批阅可采用学生自查自考的自我订正式、相互检查的交换批改式及小组讨论式、幻灯对比式或小助手的检查批改。采取这些方式时先要让学生明确订正的任务,提出具体的订正要求和注意事项,交代订正方法,然后按照教师给予的习题答案进行批改,或教师有意提出正确、错误的解答,让学生先批阅教师的“下水作业”,或选取学生中富有代表性的正确、错误典型答案进行对比辨析,在程序上一般采取核对→再算→判断→批改→议论的方式。也可采取教师抽查的解法评尝式、错例评改式、集体订正的集中评讲式、以及重点面批式。课外作业一般采用重难点内容全批全改、中下学生重点批改、以发现问题为目的的分层次批改、抽查批改等方式。

(3)充分发挥每次批阅作业的作用

不论何种作业批改,目的在于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能,提高教学效率。所以,对于作业批阅都应有具体的分析总结。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往往把自己比作医生,批阅作业如同诊治。对于学生的每道习题都要通过细心切脉问诊,发现毛病,分析病因,从而拟出切实可行的处方,对症下药,把批阅作业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途径,而不视为事务性的教学工序。而在批阅方式方法上可灵活多样。可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作业目的而定,这里有四点值得注意和重视的。

1.课内练习注意巡视

既要采取“采集式”巡视,发现一些普遍性和关键性的问题,以利加强批阅作业的针对性,又要“蹲点”巡视,以发现中下学生作业情况及解决个别优等生的质疑问难,做到批阅中胸中有数。

2.坚持记载分析

提倡每节课之后附上批改记录(或知识病例卡)。

这样,查漏补缺就有了依据。

3.加强针对性、指导性和目的性的批改方法

传统的批阅一般是在整个题上或题后打上个“×”“√”“”号,这样做针对性、指导性和目的性不强。为此,应改变这种批阅法,可采用有针对性的符号批阅法。如对于列式错在下面打上“____”;得数错在得数上面或下面打上“O”。单位名称错及抄错数在下面打上“△”,答案不确切的在答案下打上“”,并附上指导性的简短批语,如“还有别的解法吗?”“这种解法很简便!”“书写格式不正确。”“作业很整洁”等。学生熟悉每个符号的含义就可自我订正、评价,这对于培养和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儿童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培养儿童良好的心理素质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都是大有益处的。

(四)、及时讲评、查漏补缺,帮助学生深化提高

讲评一般为典型性的经常讲评,这可以针对学生练习情况弥补教学中的缺陷和学生学习的知识缺漏。其次是阶段性讲评,这是在一个章节练习之后,为使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化,更加深刻理解掌握。如引导学生概括题目的类型,归纳各类题型的知识结构和解题特点,小结各题对“双基”的应用,同类知识结构对比,同一类题中相近相异概念的比较等。这就是常讲的综合性讲评和对比性讲评。再其次是总结性讲评。一般是期中、期末时对练习情况的综合总结。

总之,不论何种讲评,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讲评的目的性。作到每次讲评有一个重点,突出地解决一两个问题。

第二,讲评的启发性。讲评不是单纯错题更正,而应通过老师点拔,启发学生主动积极思考,错者知其错因,对者受到启示。一般采取先自评再讨论,老师启发诱导,补充练习,强化知识。比如,前者所述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教师批阅发现错误后,就可这

样讲评:首先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讨论:(1)笔算退位减法与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法则有何相同与不同?让学生明确其相同点是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不同的是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与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又有何差异?又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它们的相同点是个位不够减,都要从十位退,不同的是前者多了一步,还有十位减十位。然后让学生再练习如85-82、83-73、85-78……并明确得数中是否写“0”的问题。接着让学生进行各种练习:

最后让学生自我检查纠正,这比老师“重讲”效果要好得多。

第三,讲评的针对性。即因材施教,使学生各有所得,不仅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而且能起到对知识的深化提高作用。这种有目的的针对性的讲评不仅开阔了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而且使学生学得活,记得牢,并起到了对知识的深化提高作用。

只要我们重视练习的合理布置,有效地批阅与讲评,就能事半功倍,提高教学效率。

三、复习是实现提升教学成果重要阶段

复习是相对于教授而言的一种教学行为,它是教师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新知识的教学之后,引导学生对某一方面的知识作出系统的整理与回顾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需要达成的具体目标有哪一些?围绕这个目标怎样合理制定复习程序?这些都是见仁见智的问题。也正是这个原因,我们都普遍觉得复习课难上。

那么,复习课究竟该怎样上?能否提炼出一种适合一线教师操作的教学模式呢?我们学校数学组就对此课题展开过研究,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成熟了以下的复习课模式:知识梳理-------查漏补缺-------练习提升。下面我结合西师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下期的“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复习”一课,说明一下我在操作该教学模式时是怎样做的。

(一)、知识梳理

“知识梳理”是复习课有别于其他类型数学课的本质属性,在课堂教学上应该给予充分地体现。但知识梳理的环节应该视年级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执教策略。在一年级这样的低年级教学内容,就宜采用模仿整理法。所谓模仿整理法,就是指老师在黑板上呈现一种知识整理的图示,学生模仿教师的图示,自行梳理另一部分知识。让低年级学生经历模仿整理时应该注意:

1、要让学生经历前一块知识的梳理过程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让他们去经历知识的整理过程,无异于是一次学习和体验的过程,而只有让他们经历这样的过程,才可能形成模仿的根基。为此在复习“100以内的加法的减法(一)”时可以这样外理:我先呈现九道加法算式:35+6、48+50、37+6、29+7、75+3、46+30、70+18、31+4、54+5。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标准对其进行分类。对于这一个问题,全班同学很快就达成共识,认为可以分成“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这样两类,这时我再问“两位数加一位数的6个算式可不可以继续细分呢?经过短暂的思考,小朋友们又把两位数加一位数的6个算式分成了”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两类。通过学生参与这样的一个知识块的分类过程,从而产生形成模仿的基础。

2、模仿的内容和被模仿的内容必须在知识上有相关性,整理结构上具有相相似性

之所以要强掉这点,就是为了让一年级这样的儿童有一个模仿的“拐杖”,能够进行有效的迁移。100以内的“减法”与“加法”在知识上具有相关性,知识点的分类与整理出具有相似性,非常适合一年级的孩子进行模仿整理。

教学中,教师在黑板上呈现“加法”整理图示,相当于给学生模仿的支点,他们在自行进行整理100以内“减法”各知识点的时候,就能做出正确的迁移。据我初步统计,班上58名学生有49人能用图式比较正确地加以整理,约占总数的85%。

从学生的整理结果和思考过程来看,我们至少可以读懂两点:1、需要梳理的知识具有

相关性,整理结构具有相似性是一年级孩子进行模仿整理的必要前提。2、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经历知识点的分类、整理过程之后,他的知识迁移能力会出乎教师的预料,给课堂带来意料之外的精彩。

(二)、查漏补缺

“查漏补缺”是每堂数学课在“练习—反溃”环节教师必须达成的目标,但是没有哪一种类型的课会像复习课那样把“查漏补缺”作为一项目标提出,作为一个主要环节展开。那么怎样把“查漏补缺”的目标落于实处呢?我在以下三个层面作了工作——“收集错例”、“提炼错因”和“类型训练”。

错误是最好的资源,但是从错误转化为资源并不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它有赖于教师对错例的广泛收集,对错因的科学提炼,对错题的类型分析。

我们老师要做教学上的有心人,平时要注意收集和整理学生作业当中的典型错误。在执教“100以内加法和减法(一)的复习”之前,我就从学生平时的作业中收集到这样10道典型错题:24+5=74、48-9=41、25+9=24、64+5=79、53-6=57、58-2=46、46+8=38、42-7=33、85-5=8、68+6=73。

从错例的收集到纠正之间还有很重要的一环就是要善于提炼错误的原因。上面说到的10个典型错题,我们可以根据错误产生的原因分为三大类:1、计算方法错误(包括不同数位下的数相加减、不够减时倒着减、该进位时不进位、不该进位时进位、该退位时不退位、不该退位的退位了)。2、粗心引起的错误(运算符号不分、数字看不清楚、漏掉个位上的0)。

3、20以内加减法掌握不扎实引起的错误。

只有找到了错题的原因,错题的价值才能得以发挥,我们才能在查漏补缺时做到有的放矢,让错误真正成为有用的教学资源。知道错误原因后,其后的类型训练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可以把类型训练作为查漏补缺的收官环节。

(三)、练习提升

提升学生思维是数学的主要课程标准之一,复习课应该承担起完成这一课程目标的使命。作为课型特色,复习课提升学生思维的途径就是开展符合班级实际的分层练习。当然分层练习并不是复习课的专利,但是复习课的练习却必须得分层,这是毋庸置疑的。地教学单元新知识之前,学生就存在着个体差异,经过整个单元的学习之后,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掌握单元知识的差异性就更加明显。

试想一下,几个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复习课时还去做完全同一的题目,那么学习的针对性从何体现?思维的提升又从何谈及呢?

练习分层是客观需要,怎样分层则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要保证分层练习的有效性必须做好两个层面的分层工作:

1、学生的分层学生分层是练习分层的前提与条件,没有学生的分层,练习的分层就会变得毫无意义。学生分层应该是主观(教师的日常观察)与客观(单元练习的错题统计)相结合的产物,分的层次不宜过多,一般三层为宜。

2、练习的分层练习的分层应该是学生分层的基础和依托,分层练习的数量与难度设置应该符合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实际需要。一般练习的难度分为三层较为合理,从低到高可以分为基础练习、提高练习和发展练习。

基础练习与其它练习的设置一样,不在多,而在精,它应该以易错题型的类型训练为主,基础练习要根据课前对学生错误原因的分析。尽可能的涵盖学生可能会犯的错误。这样针对性强,基础复习的效果会非常好。另外,基础练习是分层练习的起始,它是全体学生的必做题,搞高练习为好、中等生的必做题,差生选做;发展练习为好生必做题,中等生选做,差生不做。第三,三层练习之间难易跨度不宜过大,习题数量也要进行科学的设置。

其实,这一复习模式除了在一年级“数与代数”之外,在“统计与概率”、“空间与图形”、“综合与实践运用”三大领域的复习课中也完全适用,特别是在“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尤为突出。我们也可以将这种复习的模式向中高年级推广。那么是不是不再要其它的复习形式了呢?答案是否定的。

1、从学生的角度看,采用一种一成不变的方式进行复习,一则精神容易疲劳,二则思维容易定势。

2、从教材的角度看,每一堂复习课内容各不相同,编排各具特色,复习的方法“因课而异”值得提倡。

3、从老师的角度看,因循守旧是陋习,因人因课而异才是进取之道。

老师们,数学教学是辛苦的,也是有趣的,让我们苦中取乐,以甜淡苦。谢谢大家!

中考数学教学计划

中考数学教学计划 中考数学教学计划 【一】 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下限,以《考试说明》为上限,以人教版教材为载体,以学案教学为主要教学形式。复习分三轮进行,第一轮以知识立意,突出基础性,追求数学内容的本质理解,全面梳理知识,侧重双基,所选素材难度以中档以下为主,时间为3月中旬到5月上旬,约两月时间;第二轮时间以能力立意,突出发展性,追求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侧重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基本活动经验,适当加强综合,所选题难度以中档为主,时间为5月中旬至六月上旬。第三轮以状态为立意,突出综合性,追求数学水平的有效发挥,侧重培养学生应试技能,训练应试心理,时间为6月中旬,约一周时间。 、教研组的集体教研的效度影响了中招复习的方向。 1、集体教研首先应解决研的问题,即①《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什么?对教师的教学建议是什么?具体到每一模块、每一节的目标要求是什么?②《考试说明》的命题指导意见又是怎样理解基本理念的?对课程标准的目标是怎样定位的,是体验、感悟还是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③河南省近四年课改试卷的特点是什么?对每一部分考查了哪些知识点,具体定位是什么,考查形式是什么?考生的答题情况是什么样的?④本

校学生的情况是什么样的?在知识、思想、学法上优势和不足是什么?在学法上应给予哪些具体指导?⑤每一部分的复习过程中,从教材中必选例习题有哪些?意图是什么? 2、集体教研接着要解决教的策略,即①根据《息县中学数学教学达标评价表》的要求,课堂有哪些环节?每一个环节在操作时应注意什么问题?②对学案中重点要求的例题,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各应怎样体现?提什么样的问题?学生怎样参与?反思什么? 3、集体教研要把计划做真做实,即①第一轮复习划分多少课题?结合本校实际又应该分为多少课时?把考试评讲安排在内,必须具体到天,每周可以有机动时间供各位教师根据本班情况调整。②学案的编写应以骨干教师为主,必须经组长审核,必须要做到杜绝超标题、错题,重点突出,层次清晰。学案中的习题部分必须分a组、b组,应赋分,必须有批改。③安排的校内测试必须考前三有 : 有命题人及审核人,有考试目的及难度预测,有备用的平行测试试卷;考后二有 : 有数据统计,有跟踪补缺题组。三次大考后还应在数据分析中加入与同类学校的对比及调整措施。 、课堂教学的效率关键在教师的专业素养。 1、教师对学情了解情况。所要复习的内容哪些是学生已掌握的,哪些是断裂的,是什么原因导致的?通过什么手段可以弥补?

小学数学教学研讨会发言材料

小学数学教学研讨会发言材料 教育家叶圣陶曾说“教育是什么?简单的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我长期从事高段数学的教学,必然会遇到接班的情况。每接一个新班,都十分重视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学习习惯,尤其是上课和作业的习惯。 第一、课堂学习习惯; 重点教学生会听、会看、会想、会说。 会听学生听讲时要边听边想边记忆,抓住要点。不仅要认真听老师的讲解,还要认真听同学的发言。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偏小、班额较大等原因,一些孩子上课摸摸索索、精力分散,不会听课。接班后我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不时用鼓励、表扬、眼神提示等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及时引导学生认真听课。为了考查和训练学生“听”的能力,我经常开展一些活动如听算,即老师口述题目,学生直接列式或写得数;再如听后复述,在重点部分讲解时,我会时常让学生站起来重复等。用这类方法训练学生注意力,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有意识记忆能力。 会看凡学生通过自己看、想,就能掌握的东西,教师一定不讲或少讲。教学中要提供充分的观察材料吸引学生看,借助手势引导学生看。教师的板书、演示等要准确、鲜明,能引起学生观察的兴趣。在课堂练习中要多设计一些能引起观察兴趣,旨在训练观察能力的题目。使学生逐步掌握通过观察比较,发现规律的观察方法。 会想教师多设计启发性、引导性的问题,给学生动脑的机会。并要求学生,提出问题,人人都要思考,准备回答。提问学生我注意了层次性先让差一点的孩子优先做答,再请会答的针对前者的疑问做

答。这样既了解后进生是不是在思考,思维的障碍是什么,又可提高一般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得到锻炼。对于课堂上或作业中,同一道题,不同思路,我鼓励学生求异思维,学生敢于另辟蹊径的做法、想法,我都及时给予肯定、表扬。哪怕是不成熟的或错误的见解,都从不同侧面赞赏学生独特性的理解与表达。切忌抹杀学生的独到思维。另外课后练习我会适当增加拓展创新性的题目,引导学生探索钻研。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思考、敢于创新的学习习惯。 会说语言是思维的结果。会说,就能促进其它三会。因此我十分重视学生“说”的培养和训练,采用了以下做法 1、大声发言。接班第一课师生相互介绍,训练就开始了。要求学生作自我介绍,大声说出自己的姓名,并用一两句话说说新学年自己学好数学的打算。 2、让学生习惯于“说想法”。课上要给每个学生说自己想法的机会,可以独自说,同位练习说,小组互相说等,培养学生语言的条理性和思维的逻辑性。 3、使用数学语言。在教学中要求学生用数学用语,简明、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判断后,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概括出定义、法则或公式。在学生叙述中注意规范表达的准确性,最后统一到课本语言上来。学生在组织语言的过程中,思维的条理性,准确性得到了操练。 4、给学困生发言权。我把接班后的前几节课作为争取学困生的重点课来上,课前就把检查复习的题目先告诉后进生,并具体教他们如何回答。由于学困生先学一步,心中有底,上课时就敢于举手发言,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经验交流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经验交流 刘晔2012、6 数学教学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加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能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取新的知识,本人从事数学教学多年,下面就谈谈对数学教学的一点浅显的体会。 1、设计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1)、在教学中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要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大的吸引,抓住了学生认识的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达到预先教学的效果。 (2)、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生活动意识。

(3)、在教学中提出质疑,让学生通过检验,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寻找问题,主动获取新的知识。 (4)、利用合理地提问与讨论发挥课堂的群体作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达成独立、主动地学习、积极配合教师共同达成目标。(5)、整个课堂教师应始终保持着师生平等关系,不断鼓励与赞赏学生,形成互动。 2、设计质疑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参加实践获取新知识。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2)、重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智慧能力,积极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了思维方法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4)、教学中应创设符合学生逻辑思维方式的问题情境,遵循创造学习的规律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比较、综合。 3、创设开放的、富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 教学中提供的问题情境应注意一定的开放性,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这样不仅会激发学生进1步学习的动机,还能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后增强自信心,并且大大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我认为开放的、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学习兴趣的激发有很大的作用基于以上的认识,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经验交流发言稿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经验交流发言稿 各位老师,下午好! 经验谈不上,只不过通过多年的教育教学积累了一点感想和做法,今天借此机会和大家沟通、交流一下。下面我就从三方面来说。 一、备课、上课是根本 1、课前准备关键是备好课。①首先认真钻研教材,掌握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②其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了解他们的兴趣、需要和习惯,知道他们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以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③再次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2、课堂上关键是让不同水平的学生有所提高。在数学课上,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为学生创设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学习情境,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习,在主动探究中学习。要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挖掘学生潜在的能力,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自己能完成的,我决不包办代替。如二年级数学开始学习《除法》,大家都知道除法是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内除法又是

学习除法的基础中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学生开始学习除法的启蒙阶段。因此让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深入领会和对除法的兴趣等方面又都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单元的的教学内容显得尤其重要。特别是《用除法解决问题》这部分内容课本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的,教学时我充分利用这一资源,让学生多看多想多说,在看中发现数学故事,在想中发现数学问题,在说中发现数学之美。久而久之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又提高了学习效率。碰到简单的教学内容,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学,不懂的地方提出来,由老师和同学们共同解决。让学生的智慧、能力、情感、心理得到满足,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哪有不愿学的道理。 二、学生管理是关键 对学生的管理关键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后进生的转化。 大家都知道,对小学生来说,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很重要的。我认为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是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形式,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逐步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乐于与人合作等内在的学习品质。老师还要明确,学生这些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就能完成的。教学中,不要急于求成,不要对学生过早地提出统一的、硬性的要求,而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让学生学会讨论、学会交流、学会思考、学生合作、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分

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2019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在最后一个月里,中考数学复习不能只做题,关键还是“一个核心,四种方法”。 一个核心是指“数学思想”。数学思想是指人们对数学理论和内容的本质的认识,数学方法是数学思想的具体化形式,实际上两者的本质是相同的,差别只是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具体的数学思想包括了数形结合、转化化归、分类与整体、方程与函数等。 方法一:梳理框架,形成知识串 例如,你学过多少种证明线段相等的方法?周老师现场梳理了15种方法: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在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线段中垂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脚两边的距离相等;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同底的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同底上的高相等;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矩形对角线相等;通过比例式证明线段相等;三角形中位线的逆定理;平行线分等分线段定理;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圆中弦、弧、圆心角、弦心距之间的等量转换;垂径定理;切线长定理。 方法二:整理易错,归纳小宝典 以分类讨论复习课的整理为例,学生要会归纳以下五点:第一,学会分类讨论——代数注意多解,几何注意无图;第二,对于等腰三角形的分类讨论中,关于边、角、高都要重点考

虑;第三,对于圆的分类讨论中,要充分考虑圆的对称性,如圆心在同异侧等;第四,对于相似问题的分类,往往考虑不同的对应角;第五,动态问题的分类要学会化动为静,可多从数形结合的角度思考。 方法三:回归课本、找出增长点 增长点在哪找? 首先,2009年中考数学试卷中考了“笛卡尔坐标系”获得了数学界的大力赞扬,其实对于数学史与数学文化的教学与考查是教改精神的一种体现,而这些在数学课本也有很多将遇良才材料,这些需要学生在重温课本时要引起重视。比如:赵爽弦图、毕达哥拉斯定理、圆周率等。周老师推荐老教材8(上)第43页阅读材料。 其次,还有教材中的课题学习与每章节前的引言。 还有,每年的中考试卷中,都有一定的题直接源于教材的,像2019年的第8题根据三视图求几何体,第15题求旋转体的表面积,第18题解不等式组和解一元二次方程,第21题求概率,第22题(1)题在等腰三角形中求角度问题等,而试卷设计的题目其本质都是课本中出现的基本内容、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问题。 方法四:进行专题练习,拓展好思路

小学数学研讨会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感谢学区为我们提供了这次交流的平台。经过 这几年六年级的数学教学,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对提高六年级 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有以下的几点想法和做法,拿出来和大家交 流,有不妥之处望大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有的学生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想些与上课无关的东西,虽 然看上去坐的很端正,听得很认真,但实际并没有认真的听讲; 有的心不在焉、老走神。尤其是思考冋题、较安静时 往往会想人非非、心神不定。有时再加上季节的原因 会无精打采,一会儿就会睡着;有的粗心马虎、差错连连。由 于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做作业时马虎大意,错误连连。小学生课堂注意力是小学生课上伴随各个心理活动而产生和发展的不 可缺少的心理状态,没有注意的参加,不可能有比较稳定的心理反映,也就难以完成认知过程。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课堂上的注意力呢? 首先,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是培养其课堂注意力的重要手 段,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也直接指示学生课堂注意力的目标和方向。在教育教学中,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对学生的了解程度等是影响小学生课堂学习兴趣的主要因素。

此我从教法、教材、学生的角度,从三个侧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我们应提前在课堂上设置一些问题,发现有不认真听 讲的学生或搞小动作的学生,不定期的随时提问,让所有学生集中注意力,认真思考,认真听讲。 第三,联系实际利用贴近生活的事例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与生活,我联系实际 利用贴近生活的事例,使学生感到学以致用,从而产生对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讲授“百分率”时,就可结合学生到校情况,参加比赛情况等实际 生活例子,让学生展开讨论,要怎样才能让学生的出勤率、参赛率等有所提高。从而使所学的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计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形成的,而是一个长期和连 续的过程。经过这几年的数学教学,发现每一级大多数学生的计 算能力都比较差。在教学中要减少学生计算的错误,提高计算的 正确率,就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而计 算能力初步形成后,也还需要在今后应用中得到巩固、发展和深化,才能逐步提高。那我们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 第一,培养学生打草稿的习惯。

小学优秀数学教师经验交流发言稿

小学优秀数学教师经验交流发言稿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小学优秀数学教师经验交流发言稿 各位领导、同事们: 下午好! “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一堂课不会十全十美。我们自己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吻合、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效课堂可以归纳为高效果、高效率、高效益。“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育实践者的不懈追求。通过一些学习,我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展开了思索,在此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高效课堂重视课前的备课 (1)认真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教师在备课前,应当认真阅读教材、教师用书,对所教授内容的三维目标、教材编写特点等要了然于胸,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目标。所拟定的教学目标要具体、可操作,如果目标过高或过低,都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而应当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跳一跳能摘到果子”。 (2)教学设计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那么备课“备”什么?教师备课的重要指导思想不是备教师怎样“教”,而是备学生怎样“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状态,精心设计学生学习的过程。要充分预设学生对哪部分内容学习困难大,应该如何实施,对哪部分内容学生容易产生分歧或独特见解,如何应对等。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师们都认识到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

地使用教材,变“死教”教材为“活用”教材,使课堂教学生动而有效。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之一。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应当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能根据学情和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其次是教师要勇于创新,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高效课堂重视课中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行为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互动的过程。课改思想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学生的这些学习方式都是在教师转自组织、指导等“教”的行为下发生的。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重在提高教师“教”的行为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具体行为都应当精心地思考、精巧地设计。如何提高教师高效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呢?我认为:

数学教学经验交流材料

数学教学经验交流材料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首先很感谢学校给我这次机会,能在这里代表初四数学组跟大家交流学习。初四数学在上学期期末考试中平均分由升级的全市15名上升到第9名,有了一点进步。成绩的取得得益于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同年级组其他学科老师的大力支持,当然离不开我们数学老师的全心付出。今天在这里谈不上交流什么教学经验,只是从三方面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在平时工作中的感受。 一、夯实基础,促各个层次的学生齐发展。 多年的教学中我们切切实实感受到抓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我们曾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强调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对基础差一点的学生说,只要你态度端正,跟着老师的步调走,认认真真,保证中考会得90分;对基础好一点的学生说,如果你只满足做老师上课教的题目,只能保证你中考得90分。这90分是什么?是基础,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这不仅是强调基础的重要性,也是对不同层次学生的鼓励与鞭策。 针对这届学生基础差的特点,我们将大部分的时间放在基础知识的教学上。平时的作业、练习题以课本题和课本变式题为主,体现数学思维的训练也以中低档为主。上学期新课结束时,离期末考试还剩下不到两个周,这么短的时间能复习什么,我们的做法是从基础知识入手,以课本习题及变式题为主主要抓了解直角三角形部分的特殊角三角函数值计算、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二次函数部分的求函数解析式、利润、面积问题。并研究往年的期末考试题,从中筛选,对连续几年出现的类

型题重点练习。事实证明我们方法是有效的,期末考试不仅平均分在全市的位次提前了,基本能力的平均分位居全市第一。 为了让基础好的学生受到更广阔的的思维训练,我们对中档以上思维的题目采用课堂专题方法讲解后,将题目分散在每次的作业和练习中让学生选作,只有少部分人做的题目,利用上课学生做题的时间进行面批,部分存在的问题利用早午自习单独对他们开小灶,以此来调动学生做选做题的积极性。 二、抓作业批改,促习惯养成 这届学生学习习惯特别差,学习没有主动性,不愿意动脑,抄作业的现象严重。不光是作业要抄,就连上课做练习往往是教师在巡视南排的完成情况北排就已经抄好了,好不容易批好的作业让他们改,只要你稍不留神,拿过别人的5分钟保证改的好好。为了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向,促进习惯养成我们多年坚持的一个习惯就是对作业全批全改。我们并不奢望通过批改作业从根本上杜绝学生抄作业,但至少通过批改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向,发现问题:某个学生的作业今天是做的还是抄的,是认真完成的还是敷衍了事,以便我们的工作有的放矢。通过作业批改发现情况我们采取学生个别批评(表扬)、班级批评(表扬)、与学生交流谈心、与班主任沟通共同做工作、召开班会、与家长联系等方式。去年单晓雯老师班就针对学生抄作业现象向全班同学、家长发起“杜绝抄作业”的倡议,我们坚信,只要工作作细了,在享受过程的同时结果也会有的。对数学老师来讲,每天上4节课接近100份作业全批全改是很累的一件事,作业来不及批的时候,我们也会采用灵活多样的

2020九一中考数学备考方案

2020年中考数学复习备考方案 一.指导思想 教学工作是学校常抓不懈的工作,而中考成绩是衡量一所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2020年九年级一班数学中考备考方案按照学校工作计划中对毕业班工作的要求,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校本教研为龙头,以推进新课程改革、加强中考备考、强化教学常规为主线。为了使我班今年的中考备考工作井然有序、扎实有效地进行,切实保障我班的中考成绩稳中有升,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此中考备考方案。 二.复习方式 分三轮复习 第一轮摸清初中数学内容的脉络,开展基础知识系统复习。 按初中数学的体系,可以把内容归纳成五个单元:(1)数与式(2)方程与不等式(3)函数(4)平面几何(5)概率与统计 复习为基础知识的单元、章节复习。通过第一轮的复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形成明晰的知识网络和稳定的知识框架。我们从双基入手,紧扣中考知识点来组织单元过关。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实行严格的单元过关,对中下等学生实行勤查、多问、多反复的方式巩固基础知识,在知识灵活化的基础上,还注重了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考有近70分为基础题,若把中档题和较难题中的基础分计入,占的比值会更大。所以在应用基础知识时应做到熟练、正确、迅速。上课不能只听老师讲,要敢于质疑,积极思考方法和策略,应通过老师的教,自己“悟”出来,自己“学”出来,尤其在解决新情景问题的过程中,应感悟出如何正确思考。 第一轮复习在五月五号左右必须完成任务,安排几次分单元的测试。

第一次测试:数与式 第二次测试:方程(组)与不等式 第三次测试:函数 第四次测试:平面几何 第五次测试:统计与概率 第二轮针对热点,抓住弱点,开展难点专题复习。 这一轮复习我们打破章节界限实行大单元、小综合、专题式复习。第二轮复习绝不是第一轮复习的压缩,而是一个知识点综合、巩固、完善、提高的过程。复习的主要任务及目标是完成各部分知识的条理、归纳、糅合,使各部分知识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力求实现基础知识重点化,重点知识网络化,网络知识题型化,题型设计生活化。 在这一轮复习中,要以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学生的综合训练为主体,减少重复,突出重点。在数学的应用方面,注意数学知识与生活、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融合,穿插专题复习(规律探索和阅读理解类型、图表信息给予类型、几何操作与动态类型、方案设计与开放类型、数学思想和方法类型;向学生渗透题型生活化的意识,以次提高学生对阅读理解解题的理解能力。 狠抓重点内容,适当练习热点题型。多年来,初中数学的“方程”、“函数”、“直线型”“平面几何”一直是中考重点内容。“方程思想”、“函数思想”贯穿于试卷始终。另外,“开放题”、“探索题”、“阅读理解题”、“方案设计”、“动手操作”等问题也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题型,这些中考题大部分来源于课本,有的对知识性要求不同,但题型新颖,背景复杂,文字冗长,不易梳理,所以应重视这方面的学习和训练,以便熟悉、适应这类题型。 这一些中考试题中找到出题的方向、类型、难度,让他们更好的适应中考的要求。 第二轮复习在五月底左右必须完成任务,通过适应性考试及时发现漏洞,补上缺口。 第三轮知识、能力深化巩固提升阶段。

六年级数学教学研讨会发言稿(精简版)

六年级数学教学研讨会发言稿(精简版)精版 六年级数学教学研讨会发言稿 六年级数学教学研讨会发言稿 小学毕业班数学复习的目的是对整个小学数学各册教材中的知识做系统的、综合的、全面的梳理,沟通知识之间的横向、纵向联系,形成较完整的知识络结构。所以,巩固知识、整理知识、查漏补缺和发展提高是小学数学毕业复习的主要目的。当然,对于我们来说,毕业班的数学复习最终的目的是通过复习迎接毕业考试。那么,如何在后半学期做好毕业班的数学复习教学工作呢,在此,谈谈我们学校六年级备课组三位数学老师的打算。 一、认真钻研教材,明确知识要点 现在我们所用的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材第四单元整理和复习中,把整个小学的知识分六大部分归类整理,方便我们进行总复习。其实我们不按这种方法来归类也可以,如按新课标要求把数学知识内容分为“四大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活动,当然实践与活动这部分内容在平时考试中一般不出现。每个领域有较多的知识模块(“数与代数”领域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式与方程”等知识模块),每个知识模块也包括许多知识要点(“式与方程”模块包括“用字母表示数、简易方程、比和比例”等知识要点),每个知识要点又包括许多知识点(“比例”知识要点包括“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反比例的意义、比例尺、比例的应用”等知识点)。所以在上复习课时,备课过程中一定要认真钻研教材,老师明确每一节复习课要梳理的所有知识点。有人把我们平时的新授课教学比作“栽活一棵树”,而毕业班复习课教学则比作“育好一片林”。栽活一棵树容易,育好一片林要花大力气,对学生来说,复习课既不像新授课那样有“新

鲜感”,也不像练习课那样有成功感,对教师而言,复习课要教会学生获取新的信息,旧知识以新形式呈现,引导学生从新的角度去探索学习,去分析思考解决问题。教师要明确,理顺每一模块的知识要点,为学生建构知识络铺路架桥。 二、灵活设计教学思路,整理知识 整理知识是复习课的重要一环,常见在复习时师生通过一问一答由教师将知识整理出来。我们认为知识最好以学生为主,依据复习内容 精版 的特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灵活地设计教 学思路。如以复习“分数的意义”知识要点为例,首先让学生回忆, 整理有关知识点(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 等)。 先构建络 (分子小于分母) 真分数(小于1) 分数(分子大于分母) 假分数(小于1或等于1) 分子是分母的倍数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 整数带分数 讨论: (1)分数与分数单位的联系与区别, (2)分数与除法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络: 名称 联系

小学数学教学经验交流材料

小学数学教学经验交流材料 双楼小学王进 数学教学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加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能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取新的知识。在这几年的时间里我得到了一些教训,认识到自己有很多不足,并且对小学教学工作有了一些体会。 一、设计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1、在教学中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要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大的吸引,抓住了学生认识的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达到预先教学的效果。 2、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生活动意识。 3、利用合理地提问与讨论发挥课堂的群体作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达成独立、主动地学习、积极配合教师共同达成目标。 二、积极提问,贯穿课堂始终 要想学生40分钟内都会专心听你的课那是不可能的,他们或多或少会开小差,他们有的可能连书本都不拿出来或不翻开,甚至还会说话打闹。这时如果采用提问的方式的话,就会使学生的精神一下子紧张起来,并且去思考你所提出的问题,但是提问时,不能只提问一些选择性的问题,因为这样他们思考的空间就会很小,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提问要有均匀性,不能反复提问某个学生,这样会使其他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消退的。

数学教研活动发言稿

低年级数学教研活动发言稿 高继军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刚才我们一起观摩了一节数学案例的动态呈现。在小学教学中,学生因为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智力等方面的差异,对相同的学习内容,会出现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情况。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我数学教研组本学期开展了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区域教研。在明确主题后,我们对全体数学教师进行了相关理论培训。今天之所以选择这一课,是因为他具有代表性。最后推选了韩艳华老师执教。 今天,她给我们展示了这节课。主要是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自主发展的能力。 我点评的是: 一、教学目标的达成较好 让学生初步了解除法的含义,明确“平均分”的意思,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计算。认识除号,能正确地读、写除法算式。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体现突出:教学重点是: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要用除

法计算; 教学难点是: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也是教学的关键之所在。 三、教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采用了以下的教法: ⒈启发引导法:教师步步启发,层层设问,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促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获取知识,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 ⒉尝试法:通过尝试,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知识规律,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使学生在探索知识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 ⒊演示操作法:直观演示能给学生提供鲜明的感性材料,通过多种感官协同作用,利用学生在操作中建立表象,使抽象思维转化为形象思维 四、学法 教师把教落在学上,重点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使学生乐学、会学,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学习并初步掌握的学习方法有: ⒈归纳法:通过例题的教学,经过理解、分析、归纳推导出除法的意义。 ⒉观察法: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学会找知识的生长点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经验交流材料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经验交流材料 一、带着好心情上课。 之所以谈到上课的情绪,是因为本人的脾气比较急,有的时候沉不住气,易于动怒。特别是年轻的时候,在课堂上看到学生走神、做小动作,打闹等,刚开始还能做到委婉的提醒,如果还不奏效,就会禁不住火冒三丈,把学生一阵狂批,如果赶上心情不好,那脾气就更大了。等到全班鸦雀无声了,再继续上课,一节课下来,心情糟透了,效果也甭提了 在堤村小学这几年,自己的孩子也上学了,自己的认识和心态也改变了不少,上课时对于情绪的控制和调节能力也逐渐增强,能心平气和的上好每一节课,每天精神焕发地走上讲台,以精炼简洁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比喻、丰富切实的例证、工整适量的板书讲授课堂内容;学生则能聚精会神地聆听教师讲课,开动脑筋认真思考、踊跃发言、大胆回答问题。在这种好心情的感染下,看“调皮学生”也是那么顺眼,对“差生”也感亲切。一堂课下来,自己感觉很享受,学生学的很开心,课堂效果当然也不错。 当然,咱们老师也有喜怒哀乐,比如身体的原因,工作的不顺心,家庭原因等都可以导致情绪不佳,所以我们要学会在课堂上调节好自己的情绪,自己的情绪不佳,就应适时地加以调整,不要让其再继续下去。如课前发现自己的情绪不佳时,可以采用静静地坐一会儿,转移一下自己的注意力,调整自己的情绪;课堂上由于偶发事件使自己情绪不佳时,要暗示自己,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也可以稍稍加以停顿,既可稳定情绪又可稳定课堂气氛;也可讲个笑话等加以化解;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只有我们保持最佳的情绪状态,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水平,也才能保持良好和谐的课堂气氛,才会有教学的高效率、高质量。 我自己总结了一下,有了好的教学情绪,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可以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融洽,自己不犯错误,还有益于身体健康,何乐而不为? 二、上好课,教好书。 教书是咱们的核心工作,我认为备好一堂课非常关键,深思熟虑,反复推敲,既要考虑到知识点的迁移、衔接,难点的突破,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情况。比如整十数的加减法,内容很简单就是学习20+30 30+6 67-4等类型的计算,刚开始备课,觉得教学内容很轻松,学生肯定会,没什么好讲的,多练练就行了,可是静下心来琢磨,问题多了,一20+30学生会做不会说,必须讲清算理,二30+6学生会说了,还要辨析清楚为什么不让6和3相加,67-4为什么不能6-4三只讲还不行,要让学生借助计数器拨珠子,或摆小棒对以上知识点有更形象直观的理解。这么一想,这节课还真不那么轻松,由于我们准备充分,这节课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只有对各反面有了充分的准备欧和预计,课堂上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其次在备课上课的过程中,我个人比较喜欢对课本上有限的题目进行改编,比如“一题多解”,还有“一题多变”、“一法多用”、“一图多画”等,借以考察学生的读题能力,灵活解决能力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考空间和参与场所,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因素,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并通过交流,集中群体的智慧,实现课堂教学的“群英会”、“大合唱”。对于课本或乐园上的典型题目,我喜欢拿出一个,用一节课的时间全面进行扩展,把能涉及的知识点或解题方法数学思想进行全面渗透,对于此类课特别是优秀的学生特别喜欢。对于课本和乐园上的同类题目,我的处理方法是哪出最有代表性的一个讲透,其他题目就不再进行重点讲解了,这种方法,比较省时,但不影响教学效果。 教数学就是教方法,教思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掌握了方法就等于拥有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比如数学讲究转化,所以在讲课过程中我很注重这个数学思想的渗透。转化可以把生疏的题目转化成熟悉的题目;把繁难的题目转化成简单的题目;把抽象的题目转化为具体的题目;它能分散难点,化繁为简,有迎刃而解的妙处。简单的说就是化“新”为“旧” 、化“整”为“零”、化“难”为“易”、化“隐”为“显”在新知识的讲授过程中,我们都要抓住每个新旧知识的契合点,让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经验交流发言稿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经验交流发言稿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经验交流发言稿 作者冯晓英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首先感谢中心校给我这次交流学习的机会,我们常说:“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对搞好教学工作,每个人的认识和所采用的方法都不尽相同,下面就我在平时教学活动中的一些感受和做法,向大家汇报,称不起经验,仅想抛砖引玉,与各位共勉,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培养学习兴趣。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引导,只有通过学生吸收才能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因此,教师要真正把学生领进数学殿堂,就必须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使其自觉自愿地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首先,我认为教师和学生的情感交流是一个重要因素。友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形成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因此教师要与学生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主动与学生

交流,在生活学习上多关心他们,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困难,使学生对老师有较强的信任感、亲近感,那么学生会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喜爱你所教的这门课上了,达到”尊其师,信其道”的效果。比如我们班的孙苗苗同学,父亲出车祸去世了,母亲一人带他们姊妹俩生活,有时时间上照顾不到他俩,有几次下午放学后我遇见他俩就在校门口待着,我主动去和他们交流,问问等妈妈的时间长不长,饿不饿,有时给点吃的,并告诉他们在等待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等,这样自然而然的拉近了我俩的距离,她对我产生很强的信任感、亲近感,更加喜欢我了,也喜欢我所带的数学课了。其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例如,低年级的数学教学,力求形式新颖,直观明了的方式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我在低年级教学出示题目都是用简笔画的形式出现,比如左边画上3个草莓,右边画上8个草莓,用合计的符号标上,这样直观明了,学生一看就知道怎样解答,为了新颖下道题就不能再用草莓,换个其他的水果,甚至水果都不用了,换用小动物或生活用品,碗、盘子等。而对于高年级的数学教学,我们可以巧设一个问题悬念;引发一次认知冲突;创设一个与生活相关的问题情境;提供一次动手实践的机会;恰当运用多媒体等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地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再次,我认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又

中考考试说明对课堂教学的指导作用

中考考试说明对课堂教学的指导作用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联系,初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方式。”但是受学生年龄特征及教学方式的影响,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程度还不尽人意,“满堂灌”逐步被“满堂问”替代,有的课堂气氛沉闷,缺乏师生交流;有的课堂虽热闹非凡,却缺乏思维的深度参与。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不仅是课改关注的热点,也是每位数学教师在实际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一、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参与 现在师生关系倡导的是一种以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地对待学生,热爱学生为基础,同时看到学生是处在半成熟的、发展中的个体,需要对他们进行正确引导、严格要求的民主型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教师应以真挚的爱生之情去换取学生对教师的好感,与学生之间产生情感交流,创设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快乐地学习,把学习当成一种享受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参与 在教学中,兴趣是学生主动接受知识的动力,让学生在心情愉快、趣味盎然的环境中学习,不仅可以优化心理品质,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可以增强学习的内驱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问题激趣 新颖、富有启发性,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会诱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讲“垂径定理的推论”时,我们可以根据如何求出“历史古迹赵州桥的桥拱半径”这一实际问题来激发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从而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实用激趣 数学的实用性常被学生忽视,教学时应重视展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是人类认识自然、认识现实世界的中介和工具。例如:函数概念的学习,可以从出租车的车费与行驶路程,等候时间,起步价之间关系谈起,启发学生从数学角度分析探索,验证并解决现实问题,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领悟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 3、美学激趣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经常性引导学生感知数学公式、式子等对象,对称、和谐、统一、简洁给人带来美的视觉效应。体验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异和美妙,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数学,向往数学,比如数学上的轴对称图形、两圆相切、反比例函数图象等,都给人以美的感受。 三、少教多悟,留足参与空间 在教学目标限定的范围内,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多种参与的机会和个性发展的自由空间,把讲课时间压下来,增加学生课堂参与的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自主学习、思考、说话、记笔记,对重要的问

小学数学研讨会发言稿

小学数学研讨会发言稿 小学数学研讨会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感谢学区为我们提供了这次交流的平台.经过这几年六年级的数学教学,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对提高六年级学生的数学 学习成绩有以下的几点想法和做法,拿出来和大家交流,有不妥之处 望大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一、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有的学生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想些与上课无关的东西,虽然看上去坐的很端正,听得很认真,但实际并没有认真的听讲;有的心不在焉、老走神.尤其是思考问题、较安静时,他们往往会想人非非、心 神不定.有时再加上季节的原因,他们就会无精打采,一会儿就会睡着;有的粗心马虎、差错连连.由于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做作业时马虎大意,错误连连.小学生课堂注意力是小学生课上伴随各个心理活动而 产生和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心理状态,没有注意的参加,不可能有比较 稳定的心理反映,也就难以完成认知过程.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课堂 上的注意力呢? 首先,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是培养其课堂注意力的重要手段,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也直接指示学生课堂注意力的目标 和方向.在教育教学中,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对学生的了解程度等 是影响小学生课堂学习兴趣的主要因素.为此我从教法、教材、学生 的角度,从三个侧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我们应提前在课堂上设置一些问题,发现有不认真听讲的学生或搞小动作的学生,不定期的随时提问,让所有学生集中注意力,认 真思考,认真听讲.

第三,联系实际利用贴近生活的事例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与生活,我联系实际利用贴近生活的事例,使学生感到学以致用,从而产生对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授“百分率”时,就可结合学生到校情况,参加比赛情况等实际生活例子,让学生展开讨论,要怎样才能让学生的出勤率、参赛率等有所提高.从而使所学的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计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形成的,而是一个长期和连续的过程.经过这几年的数学教学,发现每一级大多数学生的计算能力都比较差.在教学中要减少学生计算的错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就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而计算能力初步形成后,也还需要在今后应用中得到巩固、发展和深化,才能逐步提高.那我们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 第一,培养学生打草稿的习惯. 学生在计算时,不喜欢打草稿,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教师布置了计算题,有的同学直接口算,有的在书上或者其他地方,写上一两个竖式,算是打草稿,这些都是不良的计算习惯.大多数的计算题,除了少数学生确实能够直接口算出结果以外,()大多数学生恐怕没有这个能力.针对这一情况,我要求学生准备专门的草稿本,认认真真地打草稿,同时我在课堂上经常要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严格督促学生落实,久而久之学生慢慢地会养成这一良好习惯. 第二,培养学生检查、验算的习惯. 我教给学生计算的检查方法是:一对抄题,二对竖式,三对答案,审题的方法是两看两想.即:先看一看整个算式,是由几部分组成的,想一想,按一般方法应如何计算;再看一看有没有某些特别的条件,想一想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不要盲目地进行简便运算,避免将简单的题做错. 第三、培养学生坚持练习计算题的习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