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企业动态能力研究综述

企业动态能力研究综述

企业动态能力研究综述
企业动态能力研究综述

战略管理理论起源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其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以安索夫、安德鲁斯为代表的经典战略管理理论阶段;以哈佛商学院迈克尔?波特(MichaelE.Porter)为代表的竞争战略理论阶段和以普拉哈拉德、哈梅尔为代表的核心能力理论阶段。[1]随着对基于RBV(Re-

source-basedperspective,基于资源观)的核心能力

研究的深入,核心能力理论的一些局限性逐渐显现出来。这样,企业能力理论的另一个重要分支———追求以迅速进行资源整合获得动态环境下的竞争优势的动态能力(DynamicCapabilities)理论逐渐发展了起来,并且成为战略管理理论的一个新的研究焦点。

管理学重要的理论贡献往往是通过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来呈现,对这些论文进行深入梳理是了解动态能力研究进展的最好方法。因此,本文从覆盖期刊非常全面的EBSCO外文数据库以及中国期刊网数据库中检索以动态能力为标题的论文,得到外国相关文献31篇以及中国相关文献71篇。作者对这些文献进行通读与深入研究后认为,

从1994年

Teece与Pisano首先提出动态能力的概念至今,[2]动

态能力理论经过十几年来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它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核心能力理论的研究,研究范围也从最初动态能力的概念框架、特征,逐渐延伸到指标体系以及与企业绩效的关联等。具体研究进展可从以下三个角度进行阐述。

一、动态能力研究的理论视角

目前,各学者对企业动态能力的研究主要以三种理论为基础,形成了各自的动态能力观:基于战略管理理论的动态能力观、基于演化理论的动态能力观和基于组织理论的动态能力观。研究的理论基础不同,其概念与内涵也不尽相同。[3]

考虑到国内研究的滞后性,我们仅对国外相关文献的研究理论视角进行了概括。在1995-2007年发表的31篇论文中,从战略管理视角对动态能力进行研究的论文有17篇,以组织理论视角以及演化理论视角为基础进行研究的论文分别有6篇和4篇,其他观点的有4篇。从战略管理视角对动态能力进行研究仍是该领域的主流,也是管理领域学者的共识。

收稿日期:2007-12-19

基金项目: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编号:EIA070246);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编号:04JZD00018)

作者简介:崔世娟(1971—),女,山东济南人,深圳大学副教授、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博士后,主要从事战略管理方向的研究;王志球(1982—),男,湖南衡阳人,深圳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战略管理方向的研究。

企业动态能力研究综述

崔世娟1、2

,王志球1

(1.深圳大学管理学院,广东深圳518060;2.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640)

摘要:在现今超竞争的动态环境中,企业如何形成动态能力从而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是战略管理领域的研究焦点。从动态能力研究的理论视角看,基于战略管理理论、基于演化理论、基于组织理论形成了不同的动态能力观。对动态能力的测度,学术界从战略管理,演化理论、组织理论及其结合的视角进行了探索,但尚处于初级阶段。在动态能力与绩效的关系的研究方面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未进入成熟阶段。总体看,未来对于企业动态能力的研究在诸多方面应该大有可为。

关键词:动态能力;战略管理;演化理论;组织理论;竞争优势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60X(2008)02-0092-05

第25卷第2期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Vol.25No.22008年3月JournalofShenzhenUniversity(Humanities&SocialSciences)

Mar.2008

1.基于战略管理理论的观点。从定位学派的行业—结构—绩效模型,认为在行业内企业清晰的定位可以获得竞争优势,到资源观及学习学派的企业核心能力理论强调企业资源、内部能力的重要性从而获得竞争优势,战略管理理论解释竞争优势的来源经历了往复过程。在现今动态环境下,战略管理的研究重点开始转移到将企业的内部资源、核心能力与外部宏观环境、行业环境进行动态匹配从而获得竞争优势即动态能力方面。Teece(1997)在对高科技产业如半导体、软件业的研究中发现,关于企业竞争优势的三种传统战略范式:五种竞争力量模型、战略冲突、基于资源的观点均不能指导企业在快速变化的全球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因此在文章《动态能力与战略管理》中,将动态能力定义为企业整合、建立以及重构企业内、外能力以便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的能力(Ability)。与以前的战略观点相比较,动态能力强调“动态”和“能力”两个方面:“动态”是指为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企业必须具有不断更新自身能力的能力;“能力”是指企业在更新自身能力以满足环境变化的要求方面具有关键的作用。因此动态能力是指企业保持或改变其作为竞争优势基础的能力的能力。Teece还描述了动态能力的三大特征维度:明确的流程、资产、路径,正是这三个维度构成动态能力的战略框架。

2.基于演化理论的观点。演化经济学把企业视作是惯例的集合体,认为组织的决策规则和惯例是企业竞争力的来源,企业遵循某种发展路径从而获得企业的竞争优势。因此,演化理论主要基于组织惯例的角度对动态能力进行研究。演化观的经典范式变异——

—选择——

—保留机制,使得从演化经济学角度进行动态能力的研究更加关注环境因素。[4]Zol-lo&Winter(1999)从组织演化角度详细地分析了企业的动态能力,并将其定义为“动态能力是一种集体的学习方式,通过动态能力,企业能够系统地产生和修改其经营性惯例,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5]这个定义跳出了以前用能力来定义能力的思维,从侧面引入了组织惯例这一新名词,于是,动态能力便与企业的经营行为紧密联系起来了。而且,Zol-lo&Winter通过强调学习方式来说明,动态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后天改造形成的。

3.基于组织理论的观点。组织理论并没有直接研究动态能力,而是从研究组织学习、知识管理这样一类与动态能力有密切相关的问题入手来研究动态能力。组织理论认为企业在个人、群体、组织层面的学习与企业创造新知识的模式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来源。组织理论与战略管理理论中的学习学派相结合,认为组织学习是揭示动态能力黑箱的有力工具。Nonaka(1994)、Nonaka&Takeuchi(1997)在关于知识研究的论文中指出,企业动态性也与其他任何组织的动态性一样,是由企业创造更多知识的能力如学习能力所驱动的。[6]Nielsen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各种知识对于企业能力的作用,并将之分成三类:特殊知识、整合性知识以及配置性知识。特殊知识和整合性知识通过配置性知识进行组合,从个人层次开始,逐步上升到集体层次、组织层次,最终形成组织的动态能力。

4.其他学者的观点。Kathleen(1998)认为,动态能力是明确的常规惯例或者流程,包括:整合资源的动态能力、重新配置资源的能力以及获取和让渡资源有关的动态能力。[7]Henderson和Clark(1990)从技术角度对动态能力进行了实证研究,他们指出这些技术和知识在动态能力的形成过程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Subba和Nrarasimha(2001)在研究中借鉴了生物学的基本原理——

—免疫系统具有一种识别多种抗原多样性并在需要时产生相应抗体,从而使人体具有应对生物环境的能力,他们提出动态能力是产生多样化业务的知识特性;董俊武、黄江圳和陈震红(2004)认为,动态能力是指企业保持或者改变其作为竞争优势基础的能力,能力可以被看作是企业知识的集合,能够改变能力的能力的背后是技术知识

;第2期崔世娟,王志球:企业动态能力研究综述?93?

[8]Dosi(2000)认为动态能力是更新企业能力的能力,其目的是研究企业如何识别市场机会,合理配置、重构企业的资源和能力,以提升企业的市场价值。

以上基于不同理论视角的观点对动态能力的内涵分别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尤其是Teece为动态能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它们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就战略管理视角而言,虽然提出了动态能力的研究框架,却无法解释动态能力形成的内在机理,这也为企业界真正应用其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带来了困难。目前,学者们尚不能用数据来完全实证分析Teece关于动态能力的模型,而且如果用Teece的观点来解释企业是如何获取持续竞争优势时面临一个问题,那就如Collis(1994)质疑的那样,既然存在改变能力的能力,那么从逻辑意义上说就存在着改变能力的能力的能力。[9]依此推理,能力方面存在着无限后退(InfiniteRegress)。换一句话说,能力的最终根源在哪里?最基本的能力基础又是什么呢?

其次,相比战略管理视角,演化理论视角最大的成功在于从组织演化学习的角度解释了动态能力的形成原因,从而避免了用能力来定义能力,省掉了人们对于Teece的理论的诟病。但是,Zollo&Winter认为,从组织学习再到形成组织知识这个学习过程是在一特定的知识演化循环圈的框架里发生的,仅发生在企业的边界内,企业外部环境对动态能力的形成没有起什么作用。事实上,外部环境无论对于组织还是个人均存在影响其行为(包括学习)的因素,所以,排除了外部环境因素影响就显得有些静态化,这应该是该理论的不足所在。

最后,基于组织理论的研究与演化理论有着相同的部分,但又有区别。有别于演化理论的组织学习研究角度,组织理论是从认知的角度对组织学习进行研究,为后来学者从知识管理角度研究动态能力打下了基础。与前两种观点相比较,该理论的动态观更关注企业之间或组织成员之间的互动以及组织的管理模式。到目前为止,对于这种组织之间或组织成员之间关系的研究并不多见,有待进一步探索。

二、动态能力的测度

由于Teece提出的动态能力分析框架在实践研究中难以量化,目前针对动态能力理论的研究还大多集中于理论上的概念探讨、分析框架的构建阶段。

在检索到的31篇国外文献中,基于战略管理、演化理论以及组织理论研究视角的论文分别从资源、流程、路径、路径依赖、知识、学习等角度构建了动态能力(见表2)。这些研究表明,动态能力维度、测度的研究已经从单一理论角度转变为理论结合角度,并且趋势越来越明显,说明此领域的研究正逐渐走向丰富及成熟。例如,从战略管理视角对动态能力进行测度,其基本出发点仍为企业的资源观,从资源的角度进行研究的论文数量最多,但认为流程、路径等是动态能力必要构成维度的论文也不占少数,与演化理论、组织理论结合进行研究的倾向十分明显。而从演化理论、组织理论视角对动态能力构成维度进行研究的论文,其研究思路也有与其他理论结合从而进一步创新的明显迹象。

就实证研究而言,国内外动态能力的实证研究较少,对动态能力进行测度、进而对理论假设进行检验的实证研究更是凤毛麟角。HoYung-Ching等(2006)在其论文中综合了RBV、MBV(市场导向)和知识管理的观点,构建了一个由团队协作、KMS(知识管理系统)、ICT(信息—沟通—技术)三个维度构成的动态能力理论模型,并通过统计软件对回收的485份问卷进行了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证明了该模型的合理性,进而对其进行了测量。[10]王核成(2005)虽然没有直接测量动态能力,但他的关于动态能力的论述对测量动态能力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他认为:动态能力的本质是三大机制:动力机制、学习机制、匹配机制,[11]并且从三大机制出发,引申出了动态能力的测量维度,即从资源方面包括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战略能力、价值链能力与主导能力来进行动态能力的测量研究,最后得出了一个基于动态能力的企业竞争力模型。

贺小刚、李新春等(2006)专门针对中国的企业进行了动态能力测量研究,他们在文献综述和对部分企业高层管理者半结构性访谈的基础上,提出了从市场潜力、组织柔性、战略隔绝机制、组织学习、组织变革这五个方面来进行动态能力的测量。通过大规模问卷调查,对有效回收的363样本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了动态能力的检验模型如下:

P1,2=β0+β1SCA+β2LIF+β3LOC+β4OWN+β5

表2动态能力的构成维度

资料来源:根据文献综合整理

?94?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5卷

IND+β6CHAN+β7SISO+β8MARC+β9SFLE+β10OLEA+ε

其中:P

、P2分别为企业的盈利水平和成长潜力;SCA、LIF、LOC、OWN、IND、CHAN、SISO、MARC、SFLE、OLEA分别代表企业的规模(员工人数)、企业寿命、企业地理区域(珠三角=1,其他=0)、企业所有制性质(国有企业=1,其他=0)、企业所处的产业(高科技产业=1,其他=0)、组织变革、战略隔绝、市场潜力、组织柔性、组织学习;ε是随机扰动项。[12]以上研究表明,各学者分别从战略管理、演化理论、组织理论以及两种理论结合的视角对动态能力的测度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为后续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但从研究成果中我们不难发现,动态能力的测度问题在现阶段还没有形成一个理论界公认的范式和模型,对动态能力各维度的大小、强弱还没有形成相应的研究成果,对动态能力侧度的研究应该还处在初级阶段。

三、动态能力与绩效的关系

尽管学者们从各个角度对动态能力与绩效关系进行了探索研究,但都普遍认为企业动态能力与企业绩效呈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学者艾嘉?李珀能对此首先进行了尝试性的研究,在其研究中,用组织中雇员受高等教育和获得自然科学学位的人数以及创新能力(主要指产品创新)来代表企业的动态能力。李珀能收集了489家制造业企业在1987—1993年间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动态能力与企业的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且,在决定企业绩效的因素中,受教育的程度和技术能力两大因素贡献最大,也就是说,知识在动态能力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李珀能的研究也常被学者们所质疑,理由是仅以企业成员受教育的程度来衡量企业动态能力的强弱,明显带有片面性。但其探索性研究为后续学者继续这方面的研究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Ho-Yung等(2006)研究了动态能力与NPD项目绩效的关系,他们吸收了动态能力以前所没有重视的MBV的观点,结合RBV的观点,通过对来自生物技术企业的485份问卷进行SPSS统计分析和因子分析,证明了动态能力与NPD项目的绩效呈现高度的正相关关系。[10]

国内学者张建东(2000)研究了动态能力与企业跨期绩效的关系[13]。所谓跨期绩效是相对于一期绩效(当期绩效)而言的,跨期绩效形成的基础是企业通过吸收现存知识存量及进行新知识的学习从而形成的二期能力。二期能力是相对一期能力而言的,是形成二期绩效(跨期绩效)的重要基础。作者通过对我国影碟机行业进行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并运用相应的数据分析方法,实证了动态能力与跨期绩效的正相关关系,同时又提出了动态能力作用于跨期绩效的模型。

此外,浙江大学的王核成博士(2005)也间接研究了动态能力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王核成在其博士论文《基于动态能力观的企业竞争力及其演化研究》中,研究了企业竞争力与企业绩效的关联性,而其对于企业竞争力的界定与度量又是建立在动态能力观基础之上的。论文通过对长三角地区的制造业企业进行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再对收集的数据进行SPSS统计分析与因子分析,从侧面研究了构成动态能力的几个重要因素,如能力、资源,验证了动态能力与企业绩效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11]

可能受动态能力本身测度问题所限,动态能力与绩效关系的研究也没有进入到成熟阶段。以上研究只是对个别行业进行实证的成果。实证结论是否受所研究的行业和其他因素所限,以及动态能力与绩效的正相关关系是否在其它他业或其他条件下成立,这些问题还需要建立在对动态能力进行大量、广泛的研究和探索的基础上寻找答案。

四、动态能力未来的研究展望

企业动态能力是当前国外战略管理理论界研究的一个热点,尽管许多学者对动态能力的研究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但到目前为止对动态能力的研究还主要停留在一些抽象空泛的概念和理论框架的讨论上。缺乏有效用于指导企业实践的可操作性工具。因此,未来对于动态能力的研究在以下几个方面应该大有可为:

1.动态能力的测量和评价研究。目前对于动态能力的测量也只是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如何衡量和评价一个企业的动态能力或者某个维度的大小和强弱将是未来的一个研究热点。

2.动态能力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目前国内外关于这方面的实证研究尚不多见,通过实证研究动态能力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或者通过研究得出动态能力的各个维度与企业绩效的相关程度将具有重大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第2期崔世娟,王志球:企业动态能力研究综述?95?

3.动态能力的作用机制研究。已经有部分学者对动态能力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没有得出一个系统的结论。而且,各个行业之间企业的动态能力差异性与作用机制是否相关呢?这都将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4.各种学派观点的整合研究。目前对于动态能力的研究主要有三种视角,分别是战略管理理论观、演化理论观和组织理论观,其中又以Teece的基于战略管理理论的学派观点居于主流。但是,各个学派的观点均是从各自学派的角度和立场进行阐述的,缺乏整合性。建立一种更加统一的理论来容纳各理论范畴,进行整合研究,这是目前理论界的空白,也是动态能力的一个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C.K.Prahalad,GaryHamel。TheCoreCompetenceoftheCorporation.HarvardBusinessReview,May-June1990.

[2]DavidTeece,Pisano.DynamicCapabilitiesandStrategyMan-agement.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1997,(18):509-533.[3]Porter.TowardaDynamicTheoryofStrategy.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1991(12):95-117.

[4]江积海,龙勇,王涛.企业动态能力理论渊源及主导逻辑述评.生产力研究,2007(7):149-150.[5]Zollo,Winter.DeliberateLearningandtheEvolutionofDy-namicCapabilities.OrganizationScience,2002(13):339-351.[6]Arijantunen,KaisuPuumalainen,Samisaarenketo.Entrepre-neurialOrientation,DynamicCapabilitiesandInternationalPerformance.JournalofInternationalEntrepreneurship,2005(3):223-243.

[7]KathleenMEisenhardt,JeffreyAMarin.Dynamiccapabili-ties:Whatarethey?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2000,(21):1105-1121.

[8]董俊武,黄江圳,陈震红.基于知识的动态能力演化模型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4,(2):76-85.

[9]刘明霞.动态能力研究:述评、比较与展望[J].生产力研究,2004,(10):188-191.

[10]HoYung-Ching,TsaiTsui-Hsu.TheImpactofDynamicCapabilitiesWithMarketOrientationandResource-BasedApproachesonNPDProjectPerformance.JournalofAmeri-canAcademyofBusiness,2006,(8):215-229.

[11]王核成.基于动态能力观的企业竞争力及其演化研究[D].浙江大学博士论文,2005.

[12]贺小刚,李新春.动态能力的测量与功效:基于中国经验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6,(3):94-103,113,171.

[13]张建东.企业动态能力与跨期绩效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博士论文,2005.

【责任编辑:林莎】

ACriticalReviewoftheResearchonEnterprises’

DynamicCapability

CUIShi-juan,WANGZhi-qiu

(1.SchoolofManagement,ShenzhenUniv.,Shenzhen518060,China;

2.SchoolofBusinessAdministration,SouthChinaUniv.ofTechnology,Guangzhou510641,China)

Abstract:Inthedynamiccontextofsuper-tensecompetition,howanenterpriseobtainsadynamicabilitytopossessasustaineddominantcompetitivepositionisthefocusofresearchinthefieldofstrategymanagement.Fromtheperspectiveofthetheoriesondynamicability,differentpointsofviewhavebeenformedbasedrespectivelyonthetheoriesofstrategymanagement,ofevolutionandoforganization.Therehavealsoemergedusefulenquiriesontheassessmentofdynamiccapabilitiesfromtheangleoftheabove-mentionedthreetypesoftheoriesandtheircombination.Nevertheless,thestudiesarestillattheinitialstage.Therehavebeensomeachievementsinthestudiesoftherelationshipbetweenenterprises'dynamiccapabilityandtheirperformance,yetthestudieshavenotachievedthestageofmaturity.Generallyspeaking,thereisplentyofscopeforfuturestudiesofitinvariousaspects.

Keywords:dynamiccapability;strategymanagement;theoryofcompetition;theoryoforganization;com-petitionadvantage

?96?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5卷

质量管理发展趋势文献综述

质量管理发展方向和趋势研究综述 学生:XX 指导老师:XXX 摘要:搞好质量管理是提高企业形象和竞争力的关键一环,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本文就本文拟对质量管理的涵义、发展历程及动向进行论述。同时,也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对质量管理改进新趋势的分析,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质量管理;发展历程;发展趋势;改进新趋势。 Review of the development of quality management and trends Student:XX Tutor:XX Abstract: Do a good job in quality management is the key to improve the image and competitiveness of a enterprise. Based on amounts of former works in this field, this paper discuss some main issues about the meaning of quality management,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Meanwhile, the paper have a summary of the new trend of improvement from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as well as the suggestion of some future researches in this field. Keywords Quality Management:;Development history;the new trend of improvement 引言:飞利浦电器公司总裁蒂默宣称:质量是一种生活方式。它反映了质量与社会、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质量已成为了效率、完美、合理和进步的同义词,“生活质量”的提出把质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1]。为了保证和提高商品质量,人类对质量管理科学的研究和人类的质量管理活动经历了长期的发展过程,并且随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由于人类质量观念的不断更新也导致了质量管理新的发展。本文将探讨质量管理的发展方向及趋势,通过综述相关学者的理论研究,分析了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发展历程,通过比较目前各学者的研究,深入探讨未来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初步提出质量管理今后发展应克服的问题及建议。 1.质量管理发展理论回顾 1.1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 质量管理是指为了实现质量目标,而进行的所有管理性质的活动。在质量方面的指挥和控制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而质量管理的目的是通过组织和流程,确保产品或服务达到内外顾客期望的目标;确保公司以最经济的成本实现这个目标;确保产品开发、制造和服务的过程是合理和正确的。质量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不断丰富,先后形成了事后质量检验、事中质量控制和事前质量预防等方法,也出现了质量检验、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等手段。质量管理的发展持续地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效率,极大地丰富了产品市场,更好地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需

上市公司偿债能力分析【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上市公司偿债能力分析 一、立论依据 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 研究意义: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与发展,企业已从政府拨款为主的筹资方式,转为自有资金、借入资金等同时并存的筹资方式,负债经营已为企业普遍采用。负债经营不仅可以解决企业资金短缺问题,还可以产生财务杠杆效应,为企业的所有者带来更多的效益。但是,负债经营也存在着风险,如资产负债率偏高,债务负担过重,偿债困难,银行与企业或企业与企业之间互相拖欠借款,应收款收不回,应付款付不出等等现象。因此,企业在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外部资金的同时,还要重视对偿债能力的分析。它有利于正确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有利于投资者进行正确的投资决策,有利于企业经营者进行正确的经营决策,有利于债权人进行正确的借贷决策。由此可见,对企业偿债能力的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 预期目标:本文在参照国内外已有研究结论的基础上,从偿债能力的各种指标入手,以沪市电子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以财务管理理论、财务战略管理理论、财务评价理论为指导,通过数理统计和数据挖掘等方法,对上市公司偿债能力进行了研究,并测定了电子行业偿债能力指标的标准值,从而为电子业上市公司在充分利用外部资金的同时有个明确的度量,为增强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竞争力提供一定的探索性建议,为政府监管部门提供政策性意见以及为相关理论研究做出贡献。 2.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对沪市电子行业的财务分析中,偿债能力分析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置。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企业偿债能力分析的研究已取得了可观的成果,但是由于样本选取,研究方法及绩效评价角度的差异,造成研究结果并不一致。 国内研究,蒋理标(2005)提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负债经营时现代企业的基本经营策略,如何分析企业偿债能力是企业进行负债经营风向管理的关键环节。现有的偿债能力分析主要是通过研究企业资产负债表中各项目的结构关系及各项目的变动情况,来确定企业财务状况是否健康、偿债能力是强还是弱。简燕玲(2005)提到企业的偿债能力分析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如何安排好到期债务的偿还;二是要有相对稳定的现金流入。文章分析了目前企业偿债能力分析中存在的问题,从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两方面对企业偿债能力分析做出了适当的改进,提出了在分析企业偿债能力时要考虑偿还债务资金来源渠道、企业流动资产质量、企业所处的寿命周期等以前很少涉及的几个

房地产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分析【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房地产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分析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上市公司无疑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随着证券市场的不断地完善,投资者的投资理念也越加成熟,他们不仅关注上市公司股票的涨跌,也开始关心公司偿债能力、经营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等。其中对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尤为关注。近年来,对于投资者来说房地产行业是一个的敏感且颇有争议的行业,因此也给了这个行业更多的关注。许多投资者和学者也利用各种方法,建立各种模型对房地产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研究,如何能真实的评价和反映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也成为研究的重中之重。 国内外学者对上司公司盈利能力的研究发现,许多因素对公司盈利能力都有影响,但由于采用的方法和选取的标准不同也就有了许多不同的观点。 1企业盈利能力评价方法的国内外研究 1.1国外研究 对企业盈利能力的评价是为了实现企业战略目标,运用特定的指标和标准,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对企业盈利状况以及未来的盈利潜力做出的一种判断。我国对企业的盈利能力的研究起步较晚而在国外从20世纪初开始就有学者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研究了。 Frederick Winslow Taylor(1911)建立了许多成本计量指标并在《科学管理原理》中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根据成本计量标准量与实际发生量的比较结果,对企业经营绩效进行评价。这是通过成本费用利润率来评价企业的经营活动的绩效。Peter.M.Drucher(1950)经过实证研究,提出企业绩效评价的八项指标,指出利润最大化虽然是企业的主要目标,但却不是唯一的目标。从此人开始思考企业盈利评价不应仅仅停留在盈利数量上O'Glove(1978)发表了一份投资报告《收益质量》,详细提出了收益构成的分析方法,提出盈利质量必须得到重视。至此盈利质量正式得到关注。 在之后的六七十年代大多学者开始探索用其他各项指标来评价企业盈利能力。Melnnes(1971)对美国30家跨国公司的财务绩效分析系统进行评价,发现最常用的的评价指标是投资报酬率。

详解卓越女性领导力的发展之道

详解卓越女性领导力的发展之道 中国女企业家是职业卓越女性领导的重要群体,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加快,市场化、信息化、工业化、国际化的不断深入,以及卓越女性领导教育程度提高,中国女企业家群体的发展将更加迅速,她们在我国的经济运行中发挥的作用也会越来越重要。 据中国女企业家协会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女企业家约占企业家总数的20%,其中个体和私营经济中的女企业家占总数的40%以上,她们领导的中小型企业盈利面在97%以上,销售收入在1个亿以上的企业已占到13%左右,并已有近50%的女企业家走向国际化发展之路。受过大专以上教育的女企业家接近80%,年龄在30至50岁的女企业家占到总数的76%. 田雨筠(资深管理模型专家,中国管理实战实力派代表人物;天下伐谋高级合伙人,通用管理学院院长.) 田雨筠老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研究生学历。具有20年管理实战,30年企业管理研究经历。在IT、金融、投资、教育、机械、汽车、医疗、房地产、贸易、国防军工、HR研究、文化传播等多个行业领域(含世界500强企业,集团公司,上市公司)中担任企业中高层以上管理者。 田老师做事低调、务实、谦虚;擅长管理模型教学和实战现场互动;案例深刻、生动、解惑.。田老师主要研究方向:管理模型、人力资源、管理运营、职业规划、思维训练。 为了让人们发掘自己的卓越性,并按照自己的意图去生活而提供支持的教练式领导力,才是当今社会卓越女性领导领导者最需要的领导力。领导特质就是基于普通素质、又按领导角色的特点和要求而形成或具备的、专门适合于履行领导职能职责或者从事领导活动的个体特征。换言之,领导特质就是充当领导角色的个体为胜任并履行特定领导职能职责、发挥其特定领导影响和领导作用所必须具备的自身条件,是领导者个人借以生存、工作、发展和做出贡献的内在条件和特殊本领。 卓越女性领导领导者所拥有的独特的细腻同温柔,往往令她们在管理实践中大放异彩。另外的一些调查也证明“卓越女性领导管理者的协调能力比较好,更注重体察员工的心理需求。并且卓越女性领导做事认真、细心,稳定性强。”卓越女性领导管理者的韧性较强,在逆境中表现坚强。卓越女性领导善于沟通,比较容易说服别人。并且卓越女性领导处事细腻,决策慎重,企业不容易出现大起大落的情况。这些都是成功企业家必备的素质。 随着知识经济的迅速成长和社会转型,组织中关于领导的观念和风格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整体的潮流是从英雄主义的领导逐步转变为平民化的领导;由专权、复杂型的领导逐步转变为简约化的领导;由强权、刚性的领导逐步转变为柔性化的领导;由少数人的领导逐步转变为人本主义的“自我领导”;由显性化领导走向隐形化领导。与之相适应,组织对领导风格的性别取向也发生了变化,卓越女性领导性别取向所代表的柔性领导风格更加适合组织发展的需要。女企业家和卓越女性领导经理人在敏感程度、投入程度和其他一些人与人之间关系等方面所具有的柔性化技巧,会使组织表现出更具备人性化的管理模式。与此同时,对组织内员工来说,女企业家和卓越女性领导经理人实施的柔性化行为管理机制也降低了因行为效果不确定所带来的收益风险。 传统的领导观念对卓越女性领导存有刻板印象,认为卓越女性领导比较人际关系取向、

全球领导力文献综述与分析讲课讲稿

全球领导力文献综述与分析 2014年02月25日17:53 来源:《领导科学》(郑州)2012年11(中)期作者:李云飞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作者简介】李云飞,天津商业大学F2U合作学院。 一、全球领导力的定义 全球领导力在世界范围内是个热门话题,同传统的领导力一样,始终没有一个被所有人认可的定义。研究全球领导力的专家学者根据各自的经验、不同的文化背景从不同的视角给出了不同的定义。 最初全球领导力的概念是借鉴进而延伸传统的国内领导力而来的(Yeung and Ready,1995),但是学者们很快意识到由于全球竞争的不定性和多种压力,全球领导力远比国内领导力复杂,这种不定性和压力增加了领导者的工作范围(Weber,1998)。Adler(2001)阐明了这个问题:“全球领导力不同于国内领导力,它涉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不同文化之间的观念,而不仅仅是指领导者在本国特定的领导风格的有效性,也不是比较不同国家的不同领导方式……” 有些学者是从跨文化视角定义全球领导力的。Dorfman(2003)将全球领导力定义为一种跨越地理和文化边界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不局限于全球化事物,也不局限于个人及其知识、技能和能力,也不局限于组织中的CEO。Carey等(2004)提出,全球领导力能够跨越地理和文化的边界以激发组织成员共同的愿景、促进合作的决策、适应全球变化浪潮、激励和授权多样化的员工队伍。 Mendenhall(2011)对全球领导者和领导力做了广义的界定:全球领导者是指那些通过建立在相互信任基础上的有效沟通而在组织中产生重大正量改变,在跨界利益相关者、外部权力机构的不同来源,以及在当时复杂的地理和文化条件下建立有效的组织结构和程序的领导者。 基于以上不同的定义,笔者认为,全球领导力概念的核心就是多元化,包括文化、人力资源、地理等。不同范畴的多样化增加了领导力环境的复杂性,因此,有效性成为全球领导力的终极目标。 二、研究历史回顾 领导力的研究在国际上可以追溯到1900年,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在1900年至1940年期间,领导力研究致力于挖掘领导者独特的素质,最有代表性的是伟人理论,这个理论强调领袖是天生的,而不是制造的。根据Toyne和Nigh(1997)的研究,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际商务的出现促使学者着手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领导力以及不同文化对领导力的影响,然而这些研究并非当时国际商务研究的主流。 20世纪60年代,有些研究商业管理的学者开始关注管理跨国公司的相关问题,他们的研究促使人们对民族文化本质以及这些文化本质的不同对管理不同国家员工带来的影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个研究量规被称作“比较管理”。这些学者把人类学文化框架扩展至商业应用领域,起到了开创性作用(Redding 1997;Schollhammer 1969)。

财务报表分析文献综述

财务报表分析文献综述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文献综述 院(系):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会计专业 班级:08 会计 学生姓名:鲜洁学号:200810406053

文献综述: 上市公司报表分析文献综述 前言 进入21世纪以来,资本市场得到迅速发展,上市公司越来越多,其股东、债权人、债务人等相关利益者为了更好地了解公司经营状况,就要认真分析公司对外披露的信息,因此财务报表分析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另一方面,由于各方面的因素,上市公司披露的财务报表并不是完全真实有效的,特别是近年来,我国证券市场发生了一系列的财务报表造假事件,严重危害了我国资本和货币市场的发展,让广大投资者遭到严重损失,企业的信誉受到严重挑战,所以,如何鉴别上市公司的“数字陷阱”,也需要我们对报表进行认真分析。本文从财务报表的定义、内容、方法为基础,通过一些会计学、经济学等相关知识及相关学者的著作及理论予以解释和阐述。 1 财务报表的定义及报表分析的定义 1.1 国外研究成果 美国南加州大学的教授Water B. Neig S认为财务分析的本质在于搜索与决策有关的财务信息并加以分析与解释的一种判断过程。 美国纽约市立大学的Le. P. ldA. Bernstein认为财务分析是一种判断过程,旨在评估企业现在或者过去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其主要目的在于对未来的状况和经营业绩进行最佳预测。 1921年3月吉尔曼(Gilman)出版了名著《财务报表分析》,他指出财务报表也称对外会计报表,是会计主体对外提供的反映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的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或财务状况变动表、附表和附注。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的主要部分,不包括董事报告、管理分析及财务情况说明书等列入财务报告或年度报告的资料。对外报表即指财务报表。对内报表的对称,是以会计准则为规范编制的,向所有者、债权人、政府及其他有关各方及社会公众等外部使用者披露的会计报表。他也提出了不能高估比率分析的作用,因为财务比率和资产负债表之间的关系似乎难以明确。 1898年2月美国纽约州银行协会委员会提出议案,议案要求所有的借款人

企业盈利能力的文献综述

有关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的文献综述 摘要 获取利润是企业的最终目的。也是投资者投资的基本目的。获利能力的大小显示着企业经营管理的成败和企业未来前景的好坏。企业必须能够获利才有存在的价值,建立企业的目的是赢利,增加盈利是最具综合能力的目标。作为投资人,主要关注的是企业投资的回报率。而对于一般投资者而言,关心的是企业股息、红利的发放问题,对于拥有企业控制权的投资者,则会更多地考虑如何增强企业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追求长期利益的持续、稳定增长。这就需要对企业进行盈利分析。本文献综述主要归纳有关论述企业的盈利状况和盈利能力分析的文献资料。 关键词:财务报表分析、盈利能力、 一、盈利能力分析的涵义综述 南开大学出版社,崔也光在2005年的《财务报表分析》中对盈利能力分析的。内涵有阐述。他说,盈利能力是指企业利用各种资源赚取利润的能力,它是企业营销能力、获取现金能力、降低本钱能力及规避风险能力等的综合体现,也是企业各环节经营结果的具体表现,企业经营的好坏都会通过盈利能力表现出来。 陈红权在《企业偿债与盈利能力的分析评价》说:“盈利能力,也称为获利能力,它是指企业获得利润的能力。盈利能力的分析应包括盈利水平及盈利的稳定、持久性两方面内容。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中,人们往往重视企业获得利润的多少,而忽视企业盈利的稳定性、持久性的分析。实际上,企业盈利能力的强弱不能仅以企业利润总额的高低水平来衡量。虽然利润总额可以揭示企业当期的盈利总规模或总水平,但是它不能表明这一利润总额是怎样形成的,也不能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否按照现在的水平维持或按照一定的速度增长下去,即无法揭示这一盈利的内在品质。所以,对盈利能力的分析不仅要进行总量的分析,还要在此基础上进行盈利结构的分析,把握企业盈利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黄明、郭大伟在《浅谈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说,盈利能力通常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赚取利润的能力。盈利能力的大小是—个相对的概念,即利润相对于一定的资源投入、一定的收入而言。利润率越高,盈利能力越强;利润率越低,盈利能力越差。企业经营业绩的好坏最终可通过企业的盈利能力来反映。无论是企业的经理人员、债权人,还是股东(投资人)都非常关心企业的盈利能力,并重视对利润率及其变动趋势的分析与预测。 二、有关盈利能力分析对象的综述 (一)洪国赐、卢联生著《财务报表分析》中对盈利分析对象有全面的阐述:1.毛利率是销售毛利与销售收入的比率,它反映企业经营的获利能力。

她时代的女性领导力发展

她时代的女性领导力发展 2012年07月24日10:32 来源:《培训》2012年第7期作者:顾邦友申小玉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115 “她时代”的女性领导力发展。女性领导力发展现状如何?阻碍女性晋升管理层的原因是什么?企业应该如何培养女性领导人才,并帮助她们平衡工作与生活的关系? 当今全球成长最快、最猛的力量是什么? “不是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而是另一个群体——女性。”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领导行为实验中心主任、米其林领导力和人力资源管理教席教授李秀娟博士如是说。 由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与亚洲协会联合发布的《上升到顶端:亚太地区女性领导力调查报告》也证实了这一点。亚洲协会会长丁文嘉(Vishakha N. Desai)在报告中就指出:“亚洲已是全球经济增长的核心,而女性力量也在崛起。在过去三十年里,其他任何领域都没有像她们一样发展得如此之快。” 不过,尽管女性在健康、教育、就业等方面已取得了重大进步,但在高层领导岗位上,她们仍然落后于男性。 那么,女性领导力的发展现状如何?阻碍女性晋升管理层的原因是什么?企业应该如何培养女性领导人才,并帮助她们平衡工作与生活的关系? 素描:全球与中国的女性领导力现状 《上升到顶端》报告中指出,从世界范围来看,女性董事群体主要集中在特定领域。若以至少拥有3名女董事为评估标准,媒体(19.8%)、保险(18.3%)、银行(17%)、零售(16.7%)是女性董事占比最高的几个领域,汽车与配件(3.8%)、化工(3.8%)、工业产品与服务(3.9%)等领域最低。在亚太地区的公司董事会中,中国的女性董事比例为8.5%;澳大利亚最高,约10%;日本最低,仅为0.9%(见图表1)。 尽管男女不平等的差距正在缩小,但职场“渗漏管”问题依然存在——面对从中级管理层向高级管理层晋升的选择时,很多职业女性主动放弃升迁,以免在社会上显得过于强势。日本女性退出中高层竞选的比例最高,超过70%,中国大陆次之,约为53%(见图表2)。

偿债能力分析 (2)

1.3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别称查找文献法,被广大学者普遍运用于各种学术研究的一种方法。本文笔者搜集查阅大量有关于我国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财务状况和发展问题的资料的主要渠道是图书馆跟各大网站上的期刊,报纸,论文等资料和国内外参考文献,归纳整理出了偿债能力分析的基本数据资料,为论文撰写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数据基础。 实证分析法。通过大量的调查和资料与数据的搜集,并综合运用财务报告分析、会计学、财务管理等相关理论,通过财务报表与财务指标评价对比分析华夏幸福财务现状,从中发现华夏幸福在偿债能力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改进措施。 比率分析法。文中根据华夏幸福2012年至2016年的财务数据,计算出财务指标来解析华夏幸福偿债能力,从中看出华夏幸福的投资价值。 1.4文献综述 投资者在投资之前,首先关注企业的财务状况,其中企业的偿债能力就是一个重点关注项目,偿债能力的研究无疑成了学者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国内外学者研究的方向有联系又有区分,国外学者的研究侧重于指标的选取以及几个指标之间的比重,而国内学者的研究多偏向于联系企业实际经营活动,如影响因素、负债经营存在问题以及提高偿债能力的策略等。 1.4.1国外文献综述 Russ Giesy(1992年)在研究的过程中,通过实际的统计数字证实经营风险、净收益等不同因素受到资产结构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他提出的建议是企业最理想的资产结构应该大约为资产负债率的一半。[23] Fosberg(2004年)在研究后发现,公司的负债率很大程度受到其规模的影响,对于所有处于正常模式的企业来说,现金流都是至关重要的资产之一,很多企业的财务之所以出现难以维持企业发展的现象,主要原因就是到期债务过多,超出现金流的偿还范围。 George Gallinger(2005年)提出使用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来衡量企业的流动性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从企业融资与投资等动态方面的经营活动衡量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24] Julie E. Margret(2011年)在Taylor and Francis出版书探讨了法律和

TCL集团2018年盈利能力分析研究的文献综述

TCL集团2018年盈利能力分析研究的文献综述 作者:葫芦娃 一、研究背景 我国资本市场进入全流通时代后,资源配置功能得到进一步强化。自2004年TCL首开集团整体上市先河以来,上市公司整体上市方兴未艾。虽然整体上市能够给上市公司的增长提供重要动力,但这种外生性动力能否成功地转化为内生性增长方式,真正给所有持股股东创造长期价值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倘若集团整体上市追求的是爆发性的财富效应,那么,在整体上市及随后的资产运作中就必然会面临大。对上市公司的财务分析,从理论上可以分为财务报表分析和财务指标分析两块主要内容。但在实践中,由于财务报表分析没有财务指标分析直观和方便,很多投资者都会忽略财务报表分析这部分内容。这种做法虽然简单方便,但很多时候会忽略掉一些重要的信息。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早已扩大到全球的规模,各大跨国企业为了扩展市场份额、提高盈利能力,纷纷开始在全球的范围内进行资源的配置与整合。其中,海外并购就是企业进行国际直接投资的一种重要方式。在互联网技术革命的背景下,以专利技术为目的的并购逐渐兴起,这其中围绕专利出现的问题也逐渐突显。基于上述背景,文章以“TCL集团2018年盈利能力分析”为题,希望可以通过对TCL集团的盈利能力分析当前国内上市公司的发展现状,并给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二、国内文献综述 (栗煜霞,2004)TCL集团换股合并其上市子公司TCL通讯,首开我国非上市公司换股合并上市公司之先河。TCL集团的创新性并购方案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可以预见,其方案将被越来越多的其他上市公司援为先例。 (朱红军,2007)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吸收合并TCL通讯(000542)实现整体上市这场看似保护公众股东利益的整体上市,却由于集团公司受内部人控制,且自身盈利能力较弱,而不仅损害了新公众股东的财富,从长期来看,原公众股东的利益也蒙受了损失。内部人控制下的过度扩张是导致这一结果的重要原因。 (敖金俐,2008)财务报表分析是一项重要而细致的工作。目的是通过分析,找出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以评判当前企业的财务状况,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新时代女性领导力拓展:概念,维度及提升策略【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新时代女性领导力拓展:概念,维度及提升策略 一、立论依据 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 1.研究意义 有句话说得好--“展望未来,推动摇篮的一双手一定能够推动整个世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思想的解放,中国女性的社会地位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其在科学,教育,文化,卫生,政治,企业等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女性领导者。在中国商业史上,“她力量”一直是一个不可忽视、汹涌澎湃的存在。30年前,伍淑清和她创立的航空食品开启了国内合资企业的先河。10年来,谢企华以掌门的身份叱咤钢铁业,并成为《中国企业家》惟一登上“最具影响力的25位企业领袖”排行榜的女性企业家。而中国几个千亿级企业背后,更活跃着“铁娘子”身影。 2009年,2010年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相继推出两届“年度商界木兰”,把聚光灯打在这些女性企业家和女性领导者身上,她们的积极,热情,坚韧,稳健、锋利,强悍、活力,魅力以及她们所独有的女性领导魅力,让人惊叹连连。 2.预期目标 学术界在高度关注领导力的同时,尤其关注中国新时代女性领导力。本文以新时代女性领导力为研究对象,结合社会发展现状,对新时代女性领导力的概念,特质,发展优势和发展障碍以及提升策略进行深入探究。 本文综合运用女性心理学,社会科学,领导科学,管理科学,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等多学科多领域,通过文献阅读,问卷调查,实地访谈,比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梳理出新时代女性领导力的概念,较男性领导其所独有的发展优势;结合现实社会,从女性个人,家庭,组织和社会三方面入手,探究限制女性领导者发展的障碍性因素;从而深入探究中国女性领导者该如何突破“玻璃天花板”,全面提升女性领导力,成为独具魅力,影响力和感召力的新时代女性领导者。有句话说得好:“成功是别人对你事业的认知,幸福是自己对生活的感知”。“真正的女性领导者要有魄力、能力、潜力,要有求知欲和上进心,不断完善自己”。 2.国内外研究现状 1、男女性格和领导方式差异的研究 在(Schein,1973)和(Schein,1975)的男女性格特征调查中显示,一些被认为是中层经理的性格特征里,大多与一般男性的性格特征相吻合。因而,相比于我们对女性的行为期望而言,我们对男性行为期望更类似于我们对领导者的行为期望。 女性角色与人们对领导认知之间的矛盾带来描述性和说明性偏见(Burgess和Borgida,1999,Eagly和Karau,2002;Heilman,2001):描述性的偏见在于女性角色与领导力模式之间缺乏匹配,由此推导出,女性不具备基本的领导素质去承担领导者的角色;而说明性的偏见在于女性运用了男性化的领导力模式,违背了社会对她的性别角色期望。而Eagly和Karau(2002)提出“角色一致”理论,

关于女性领导力的研究综述

文学院1208班何习文011210018 关于女性领导力的研究综述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学者和管理者们对于女性的认识逐渐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开始深刻思考女性在领导和管理领域发挥着的越来越重要和不可忽视的作用。过去那些看似不合适领导岗位的女性性和格特质开始成为人们对新的领导者的要求和期待。本文旨在通过理论总结,评述国内外女性领导研究进展。为更好的研究女性领导力做准备。 【关键词】女性领导力 一、男女性格和领导方式差异的研究 在女性格特征调查中显示,一些被认为是中层经理的性格特征里,大多与一般男性的性格特征相吻合。因而,相比于我们对女性的行为期望而言,对男性的期望更类似于我们对领导者的行为期望。 女性角色与人们对领导力模式之间的矛盾带来描述性和说明性偏见:描述性的偏见在于女性角色与领导者的角色,而说明性的偏见在于女性运用了男性的化的领导力模式,违背了社会对她的性别角色期望。而Eagly和Karau提出“角色一致”理论,详细解释女性的性别角色与领导力角色之间的矛盾。认为男性特征更多表现为代理性格,女性则表现为社团性格。 Scott和Brown研究发现当女性领导者展现代理角色,而男性领导者展现社团角色时,参与者需要更多的时间来适应。这说明了参与者不希望出现性别角色不一致的现象。在国内,宇长春以政府部门为例,通过实证的方式。解释两性领导风格存在差异的观点。屠立霞也发现男性企业家更偏向任务导向型,自主、独立、竞争;而女性更偏向社会导向型,注重人际交流、相互依存、合作共事等。 对两性领导风格和行为的差异性问题,也有学者持相反意见,如Ep—stein、Mats Alvesson等,他们认为用性别差异来解释领导风格的差异是缺少理论依据的。所以,对两性领导风格的差异性是否存在仍然没有统一的结论。或许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或者是不同的行业组织中得出的结果可能也是不同的。 二、女性领导的优势研究 早在1990年,Helgesen就提出了女性领导风格学说,认为女性领导关注沟通、协调、良好的人际关系和集体的成功。Judy B.Rosener在这之后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文章支持了Helgesen的观点。她提出男性多采用交易式的领导模式,并且倾向于使用组织所赋予的职位权力。而女性则更多采用变革式的领导方式。她更喜欢为组织设计一个更加具有包容性的目标,让下属在达成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个人目标。

盈利能力分析文献综述

盈利能力分析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对于物质的需求越来越高,然而物质的通货膨胀,全球的经济危机,越来越多的企业难以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下生存下去。特别对于奶制品而言,在经历08 年三聚氰胺事件过后,人民将购买的目光转向了国外奶制品,对于国产奶制品持相当怀疑的态度,从而导致中国很多奶制品企业都处于倒闭的边缘。盈利能力与质量的分析作为利润表分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企业获得利润最直观的表现。在中国奶制品企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企业不仅对自己的产品越来越重视,同时对于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视也逐渐加大。怎么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获利的能力是各大企业所研究的重点。而盈利能力提高的一条重要途径无疑是提高净利润。本文通过结合伊利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其面临的内部与外部环境,采取正确的盈利能力模式,对于伊利股份有限公司而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迫切的现实意义。关键词:伊利公司、盈利能力、盈利质量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现代的企业无不把利润、竞争、创新与盈利能力放在首要位置上,并且给予极大的重视,都希望在对市场发展和竞争对手预测的基础上拟定自己相应的对策,力图使自己在盈利能力上高人一等,并且使企业更加的强大,获得成长和胜利,而这些问都可以归结为企业的盈利能力。一、盈利能力与盈利质量概述彭新亮(2008)在《北方经贸》的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指标浅析中说道: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是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发展趋势的综合反映,是投资者了解公司、决定投资行为的最全面、往往也是最可靠的第一首资料,而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是财务分析的核心指标。刘淑蓉(2007)在《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研究》

领导力研究综述

领导力研究综述 Revised by Jack on December 14,2020

企业组织中领导力研究综述 面对当今全球化的市场竞争和多变的外部环境,全球范围内对领导力的需求日益高涨。领导力是领导者如何激励他人自愿地在组织中做出卓越成就的能力。它是一种实践,是一种人际关系,是每个人的事。有效领导力能够在社会和组织中创造共同的信念、价值及期望,并能够修正追随者对目标的理解和看法。据统计,在对组织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后发现,领导过程大约占到整个组织工作的 45%,领导力对组织目标实现的程度有着重要影响,同时,领导力的研究使组织系统评估和领导力特质培养成为可能,展现了其对组织的积极影响。 大量的学术专着和杂志对领导力相关课题进行了讨论,在过去的几年中,各种出版社出版并销售的关于领导学和领导力的书,种类达几百种,各种组织都在期盼有效的领导力,期望能够引导组织走出困境。企业组织领导力作为管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在 20 世纪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到目前为止,对领导力理论的研究尚未形成统一的看法和认识。本文从领导力的范畴和概念、领导力理论的应用研究、信息化时代领导力研究现状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和归纳,并提出了信息化时代领导力研究未来的发展趋势。 1. 领导力的范畴和概念 领导力(leadership)是 20 世纪管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对领导力的研究最早开始于对领导特质(leader’s traits/virtues)的研究(Ali, 2001)。国外关于领导力(leadership)研究的文献很多,截至 2002 年发表的论文总数已经超过 10000 篇(Yukl, 2002),并以每年不低于 2000 的数量增加(Alex,2005);国内对这个问题的广泛兴趣起始于2000 年,并成为MBA 和培训机构的热门课程。然而迄今为止,对领导力的研究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相对固定的实践模式,甚至对领导力这一概念的界定也莫衷一是。 对于领导力的范畴和概念,各领域的学者们纷纷提出独特的看法,以至于目前为止领导力的概念尚未达成一个统一的共识。Bennis 和 Nanus(1985)从 20 世纪人们的研究成果中找到了关于领导力的 350 多个概念。下面对一些代表性的定义进行一下列举。 表1-1 对领导力(leadership)的不同定义

从《史蒂夫乔布斯传》看乔布斯管理风格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论文) 文献综述 从《史蒂夫乔布斯传》看乔布斯管理风格 学生姓名:李志伟 专业:应用心理学 指导教师:汪瑜 年月日

文献综述 1.概念的界定 1.1管理能力的定义 关于管理能力的定义,主要有强调管理能力形成过程和强调管理能力结果两个层面的含义。强调管理能力形成过程层面的主要有:我国学者黄宝强在其《创新概论》中将管理能力定义为:“人在创新活动中体现出的总体活动能力。管理能力是人在提出新思想、制定新战略、开发新技术、研制新产品、开拓新市场、推出新产品等一系列创新活动中所展现的创新素质水平。’中国学者陶学忠在其《管理能力培育》中将管理能力定义为“管理能力是人们应用发明成果开展变革活动的能力,这个变革活动是指从产生新思想到产生新事物再到将新事物推向社会使社会受益的系列变革活动。这里产生新思想到产生新事物可以是对某些发明产生商业化应用新思想及新事物。也可以是根据社会实际产生的发明创造的设想及其发明创造以及进一步实施的商业化运作的活动能力。 1.2对领导力的理解 企业管理者的领导能力关乎企业的兴衰存亡,为了更好的适应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企业经济。一般来说,“领导力(Leadership)可以被形容为一系列行为的组合,这些行为将会激励人们跟随领导要去的地方,而不是简单的服从。”那么,到底领导力是什么呢?在更多的时候,真正的领导力应以获得的追随者的能力来衡量,即获得追随者的能力才是真正的领导力。最后都要归结到获得追随者的能力,如果没有追随者,就谈不上什么领导,更谈不上领导力的发挥了。一般来说,获得的追随者愈多,领导力就愈大。 2.国内外研究现状 2.1国外研究现状 乔布斯作为美国苹果公司的联合创办人和前执行总裁,他不只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更是一位出色、全面的管理实践者。他的每一次苹果产品发布会和公众演说都备受关注和好评,并且也吸引了一部分学者对其演讲特点进行研究,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卡迈恩.加洛于2010

偿债能力分析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国阳新能的背景 国阳新能位于我国煤资源最丰富的核心地带,资源优势十分突出。公司主导产品“阳优”牌无烟煤驰名中外,品牌价值潜力很大,竞争能力极强。在政策扶持和历史机遇下,煤炭行业整体复苏,公司也迎来了新一轮高速增长。公司以“诚信创新、精益求精”为经营理念,奉行“以变应变、以诚求成、以才生财、以新求兴”的发展策略,通过不断壮大主业,积极拓展下游产品,提升老产品的科技含量及经济附加值,保证公司业绩在相当长时间内持续稳定增长。 1.1.2 国阳新能研究意义 国阳新能的投资价值归根结底是由其基面所决定的,包括公司净资产、盈利水平等内部因素,同时,宏观经济、行业发展、市场情况等是企业发展的外部因素。在分析一家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时,应结合外部环境因素和企业内部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以对企业的未来发展有个全面、客观的结论,作出科学的下半年投资建议。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1.2.1 国阳新能思路与方法 从基本方面、技术方面、基本素质和财务指标对上市公司国阳新能进行全面分析,在公司公开信息基础上,对其经营管理,获利能力,发展潜力进行了分析,之后结合公司股票价格走势,对公司下半年价值投资得出结论,提出增持的投资建。 1.3 文献综述 1长城证券:山西整合与资产注入保障成长性

考虑资源税上调影响,维持 2010年2.25元的EPS预测,目前动态PE为19倍,略高于行业平均,考虑公司的成长性和资产注入预期给予的估值溢价,维持“推荐”评级,未来6个月目标价50元。 2 国泰君安: 公司目前相比同行业的其他上市公司存在毛利率低,关联交易多的问题,大股东阳煤集团已经表示要通过整体上市来降低关联交易比重,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随着集团社会负担的逐步剥离,相关资产注入后,关联交易的减少,公司盈利能力将会大幅增长。 2 企业简介 2.1 公司概况 山西国阳新能股份有限公司由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作为主发起人,联合阳泉新派新型建材总公司、山西宏厦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安庆大酒店有限责任公司和阳煤集团多种经营总公司发起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阳煤集团作为主发起人,联合其它四家单位共同发起设立国阳新能股份公司。公司总股本33100万股,其中阳煤集团以其下属一矿、二矿和第二热电厂经评估后价的生产经营性净资产投入股份公司,占公司总股本98.11%,公司自成立以来,主营业务收入及净利润逐年稳步增长,2002年,公司实现每股收益0.52元,全面摊薄净资产收益率达到了28.59%,两项指标分别比2001年增长了52.94%和41.39%,2003年中期,公司实现每股收益0.27元,净资产收益率14.46%。截止2003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16.57亿元,股东权益6.26亿元。公司于2003年8月6日经证监会核准公开发行人民币A股15000万股,8月21日在上交所挂牌交易。目前公司主要从事煤炭、电力和供热的生产和销售业务。

招商银行盈利能力分析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表

论文(设计)类型:A—理论研究;B—应用研究;C—软件设计等; 摘要 中、英(外)文论文(设计)摘要及关健词 摘要是论文(设计)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 论文(设计)的主要内容 论文(设计)的主要观点 论文(设计)的主要贡献(创新) 中文摘要要求不低于200字;英(外)文摘要可在中文摘要的基础上缩写。 在中、英(外)文摘要结尾处另起行加“关键词”,对论文(设计)的内容进一步提炼,以便于检索。 要求: “摘要”二字二号宋体加粗居中 另起页。中(外)文摘要及关键词:论文(设计)的主要观点或创新点。要求3-5个关键词,关键字以空格隔开,摘要字数200-300字左右。

Abstract 中、英(外)文论文(设计)摘要及关健词 摘要是论文(设计)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 论文(设计)的主要内容 论文(设计)的主要观点 论文(设计)的主要贡献(创新) 中文摘要要求不低于200字;英(外)文摘要可在中文摘要的基础上缩写。 在中、英(外)文摘要结尾处另起行加“关键词”,对论文(设计)的内容进一步提炼,以便于检索。

目录 -、第一级标题..................................................................................................................................... (一)第二级标题.......................................................................................................................... 1、第三级标题...................................................................................................................... (二)第二级标题.......................................................................................................................... 1、第三级标题........................................................................................................................ 二、第一级标题..................................................................................................................................... (一)第二级标题.......................................................................................................................... 1、第三级标题...................................................................................................................... (二)第二级标题.......................................................................................................................... 1、第三级标题........................................................................................................................ 2、第三级标题........................................................................................................................ 附录 ...........................................................................................................................................................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 目录要求:

相关文档